CN104245485A -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45485A
CN104245485A CN201380013050.7A CN201380013050A CN104245485A CN 104245485 A CN104245485 A CN 104245485A CN 201380013050 A CN201380013050 A CN 201380013050A CN 104245485 A CN104245485 A CN 104245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installation portion
bracket
webbing retractor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130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45485B (zh
Inventor
岩野吉宏
伊藤克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45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5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45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45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4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ide, door, or roof of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28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 B60R2022/286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devices using deformation of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其即使为在对安全带卷收器输入载荷时对于托架而作用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旋转方向上的载荷的结构,也能够提高托架相对于车身面板的安装刚性。在托架(30)上形成有突条(40、42、44),突条(40、42、44)与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1~P7)中的某一个安装点邻接而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此外,安装对象面板(50)中的与车身安装部(34)重叠的重叠部(52)的一部分相对于车身安装部(3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1、L2、L3)沿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车辆后座用的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收器经由托架而被安装于车身侧部的车身面板上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结构中,相对于车身面板与托架的安装位置,安全带卷收器与支架的安装位置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移。而且,如果例如随着安全带卷收器的大型化等而使得所述偏移量变大,则在向安全带卷收器输入载荷时,将相对于托架而向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点作为支点而欲使所述托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旋转的旋转方向上(旋转成分)的载荷将变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3374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并没有以这种旋转方向上的输入载荷为课题的记载,从而关于托架向车身面板的安装刚性的提高还具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该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即使为在向安全带卷收器输入载荷时作用有相对于托架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旋转方向上的载荷的结构,也能够提高托架相对于车身面板的安装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具有:车身安装部,其构成将安全带卷收器向车身侧部的车身面板安装的托架的一部分,并以与所述车身面板重叠的方式而被安装;卷收器安装部,其构成所述托架的一部分,并被配置于与所述车身安装部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其上安装有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突条,其被形成在所述托架上,并与所述车身安装部中的向所述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邻接而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在托架上以与车身侧部的车身面板重叠的方式而安装了该车身安装部,且在与车身安装部相比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卷收器安装部上安装有安全带卷收器。因此,在从安全带卷收器向卷收器安装部输入载荷时,在托架上作用有将朝向车身面板的安装侧作为支点而欲使所述托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旋转的载荷。此处,由于在托架上形成有突条,所述突条与车身安装部中的向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邻接而向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因此即使所述载荷发生作用也可对托架的弯曲变形进行抑制。因此,作用于车身安装部中的向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上的剥离载荷也受到抑制。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中,设定有所述突条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范围被设为,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所述卷收器安装部安装的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位置、和所述车身安装部中的向所述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在从安全带卷收器向卷收器安装部输入了载荷的情况下,在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之间,托架的弯曲变形通过突条而受到抑制,所述安装位置为,向卷收器安装部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位置、和车身安装部中的向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因此,作用于车身安装部中的向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上的剥离载荷被进一步抑制。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中,所述车身安装部构成所述托架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所述车身面板中的与所述车身安装部重叠的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身安装部而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所述重叠部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车身安装部构成了托架上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因此,在从安全带卷收器向卷收器安装部输入了载荷的情况下,在托架上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上将作用有载荷。另一方面,车身面板中与车身安装部重叠的重叠部中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车身安装部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因此,在从安全带卷收器向卷收器安装部输入了载荷的情况下,作用于托架上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上的载荷将沿着相对于车身安装部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重叠部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而欲使托架弯曲变形。
然而,由于在托架上形成有与车身面板中的向安装位置安装的安装位置邻接而向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因此,突条相对于重叠部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而大致正交,从而使沿着重叠部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的、托架的弯曲变形被有效地抑制。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即使是在向安全带卷收器输入载荷时作用有相对于托架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旋转方向上的载荷的结构,也能够提高相对于车身面板的托架的安装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在向安全带卷收器输入载荷时,能够进一步抑制作用于托架中的向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上的剥离载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在向安全带卷收器输入载荷时,能够有效地抑制托架的弯曲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进行观察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为以沿3-3线切断的状态来表示图2的托架的放大剖视图。
图4为以车辆碰撞时的变形状态来表示图2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5A为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观察时的状态来表示对比结构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的车辆碰撞前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B为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进行观察时的状态来表示对比结构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的车辆碰撞时的变形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结构)
利用图1~图4来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这些图中被适当表示的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侧,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侧,箭头IN表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
在图1中,通过立体图图示了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12的车身后部10。如图1所示,在车身后部10中,于车身侧部10A的车辆宽度方向最外侧配置有侧梁外板14。与此相对,在车身后部10中的车身侧部10A的车厢内侧,配置有作为车身面板的车顶侧内面板16。车顶侧内面板16具备,以包括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及大致车辆上下方向的面为面方向而被配置的纵壁状的侧壁部16A。此外,车顶侧内面板16的一部分构成了后柱15的一部分。
在车顶侧内面板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配置有作为车身面板的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参照图1的车身左侧)。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构成了后柱15的一部分,并且,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所述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朝向车辆上方而向车辆前方侧少许倾斜。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被形成为,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开放的大致帽子形状(开放剖面形状)。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的前侧凸缘部18A及后侧凸缘部18B通过点焊等而被与车顶侧内面板16的侧壁部16A相接合。在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的前侧凸缘部18A及后侧凸缘部18B的各下部处,接合有后轮罩20的车轮罩外侧部22的上部(后述的凸缘部22A及外侧罩部22B)。
后轮罩20为覆盖未图示的轮胎的上方侧的部件。后轮罩20以如下方式而构成,即,使作为其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结构部即车身面板的车轮罩内侧部24(参照图1的车身右侧)、与作为其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结构部即车身面板的车轮罩外侧部22相接合而构成。
车轮罩外侧部22为,由一块钢板形成的冲压成形件,并具备纵壁状的凸缘部22A、及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大致为圆弧形状的外侧罩部22B(参照图1的车身左侧)。车轮罩外侧部22的凸缘部22A被配置为,以包括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及大致车辆上下方向的面为面方向,所述凸缘部22A的上端部被与车顶侧内面板16的侧壁部16A的下部相接合。与此相对,车轮罩外侧部22的外侧罩部22B被设置于凸缘部22A的下方侧并与凸缘部22A相比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且被沿着轮胎的外表面而形成。将外侧罩部22B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切断的状态下的纵剖面形状被设为大致圆弧形状。
车轮罩内侧部24具备: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为大致半圆弧形状的凸缘部24A;内侧罩部24B;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为大致半圆状的纵壁部24C。车轮罩内侧部24的凸缘部24A相对于车轮罩外侧部22的凸缘部22A而被接合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此外,内侧罩部24B从凸缘部24A的内周侧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延伸,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被设为大致圆弧形状,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切断的状态下的纵剖视形状被设为大致圆弧形状。纵壁部24C与内侧罩部24B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
在车轮罩内侧部24的上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配置有被设为截面呈大致帽子形状的作为车身面板的内部加强板26(也称为“车顶侧内部加强件”)。内部加强板26的凸缘部26A通过点焊等而被与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的下部(前侧凸缘部18A及后侧凸缘部18B)、车轮罩内侧部24的上部、及车轮罩外侧部22的凸缘部22A接合。内部加强板26、车轮罩内侧部24的上部、及车轮罩外侧部22的凸缘部22A形成了封闭截面。
在与内部加强板26相比靠车辆后方侧配置有托架30。在图2中,该托架30及其周围部分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观察时的状态而被进行了图示。如图2所示,托架30被设为用于将安全带卷收器28向车身侧部10A的车身面板(车顶侧内面板16、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内部加强板26、车轮罩外侧部22、及车轮罩内侧部24)安装的部件。
安全带卷收器28构成了安全带装置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安全带卷收器28为一种如下的装置,其具备被系绑于落座乘员上的长条带状的安全带(安全带)28A与收卷有安全带28A的筒状的卷轴(图示省略),并通过使所述卷轴向收卷方向旋转从而使安全带28A从基端侧起收卷到该卷轴上。所述卷轴的轴向被设定为,朝向车辆前方而向车辆下方侧倾斜的方向,安全带28A被设为能够向车辆上方且斜前方侧拉出。
安全带卷收器28具备框架28B,并具备上侧安装片28C,所述上侧安装片28C被固定于框架28B上并向安全带28A的拉出侧延伸。上侧安装片28C被配置为,将包括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及大致车辆上下方向的面作为面方向,并与车顶侧内面板16的侧壁部16A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面重叠而通过点焊被接合在一起。
此外,安全带卷收器28具备下侧固定片28D,下侧固定片28D从框架28B向上侧安装片28C侧的相反侧延伸。下侧安装片28D被配置为,将包括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及大致车辆上下方向的面作为面方向,并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重叠的方式而被安装在托架30的卷收器安装部32上。
卷收器安装部32构成了托架30的上端部。在图3中,图示了将图2的托架30沿3-3线而切断的状态下的放大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卷收器安装部32上,贯穿形成有在车辆宽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32A。此外,在卷收器安装部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面上,通过凸焊而在贯穿孔32A的外周部上预先固定安装有焊装螺孔塞48A(在广义上作为“结合件”而被理解的部件)。在焊装螺孔塞48A中,拧合有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贯穿了下侧安装片28D的贯穿孔28D1及卷收器安装部32的贯穿孔32A的螺栓48B(在广义上作为“结合件”而被理解的部件)的轴部。由此,安全带卷收器28的下侧安装片28D被螺栓结合在托架30的卷收器安装部32上。
如图2所示,托架30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被设为被向车身侧安装的车身安装部34,托架30以悬臂状态被安装于车身侧。即,车身安装部34的上部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而通过点焊(焊点以“×”标记来表示)被接合(被安装)在车顶侧内面板16的侧壁部16A、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的后侧凸缘部18B、及内部加强板26的凸缘部26A的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上。此外,车身安装部34的下部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而通过点焊(焊点以“×”标记来表示)被接合(被安装)在车轮罩外侧部22的凸缘部22A、及车轮罩内侧部24的凸缘部24A的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上。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身安装部34的安装对象总称为安装对象面板50。
在安装对象面板50中的与车身安装部34重叠的重叠部52上,作为所述重叠部52的一部分的车顶侧内面板16、内部加强板26、车轮罩外侧部22、及车轮罩内侧部24相对于车身安装部3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后端部的边缘线)L1、L2、L3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在图中,重叠部52中的车顶侧内面板16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以符号L1来表示,重叠部52中的内部加强板26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以符号L2来表示,重叠部52中的车轮罩外侧部22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以符号L3来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形线L1的下端与外形线L3的上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置几乎一致。与此相对,外形线L2与外形线L1的下端及外形线L3的上端相比而向车辆前方侧偏移。换言之,关于除了外形线L2之外的外形线L1、L3,成为了可描绘出两者共通的假想近似直线的配置。
车身安装部34的向车顶侧内面板16安装的安装点P3、P4、车身安装部34的向车轮罩外侧部22安装的安装点P5、P6、及车身安装部34的向车轮罩外侧部22及车轮罩内侧部24安装的安装点P7被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并列设置。
此外,在安装点P3的大致车辆前方侧,设定有车身安装部34的向车顶侧内面板16及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安装的安装点P1。在该安装点P1及其周围部处,车身安装部34被配置于车顶侧内面板16的侧壁部16A与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的后侧凸缘部18B之间。
并且,在安装点P1的下方侧的、安装点P4的车辆前下方侧,设定有向车身安装部34的内部加强板26及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安装的安装点P2。在该安装点P2及其周围部分,车身安装部34被配置于内部加强板26的凸缘部26A与车顶侧外部加强件18的后侧凸缘部18B之间。
相对于车身安装部34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前述的卷收器安装部32的车辆宽度方向位置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偏置(偏移)(参照图3)。而且,在托架30中,主体部36及倾斜部38将车身安装部34和被配置于与车身安装部34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卷收器安装部32连结为一体。
托架30的主体部36被设置于车身安装部34的车辆后方侧的延长位置上。如图3所示,倾斜部38将主体部36的上端与收器安装部32的下端连接,并朝向车辆上方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另外,如图2所示,在倾斜部38上,沿着倾斜部38的倾斜方向而形成有补强用的突条部38A。
另一方面,在托架30的主体部36上,形成有沿着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突条40、42、44。这些突条40、42、44以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成为凸状的方式而被形成。
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被上下并列设置的三个突条40、42、44之中的最上方的突条40与车身安装部34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1、P2、P3、P4(安装位置)邻接,并从主体部36延伸到车身安装部34为止。突条40的车辆后方侧的末端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于,与向卷收器安装部32结合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螺栓结合点B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此外,突条40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穿过被上下并列设置的安装点P3、P4之间并延伸。突条40的车辆前方侧的末端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为,与安装点P3、P4的车辆前方向位置相比靠车辆前方侧且与安装点P1、P2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几乎一致。
换言之,设定有突条40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范围被设为,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所述卷收器安装部32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安装位置(参照螺栓结合点B)、和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位置(全部安装点P1~P7的位置)。
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被上下并列设置的三个突条40、42、44之中的中间的突条42与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4(安装位置)的下方侧邻接,并且与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5(安装位置)的上方侧邻接。另外,该突条42并未延伸至车身安装部34。突条42的车辆后方侧的末端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于,与向卷收器安装部32结合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螺栓结合点B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
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被上下并列设置的三个突条40、42、44之中的最下部的突条44与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5、P6(安装位置)邻接,并从主体部36延伸到车身安装部34为止。突条44的车辆后方侧的末端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于,与向卷收器安装部32结合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螺栓结合点B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相比靠车辆后方侧。此外,突条44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到达至被上下并列设定的安装点P5、P6之间。更详细而言,突条44的车辆前方侧的末端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被设定为与安装点P5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一致,并且,与安装点P6相比少许靠车辆前方侧。
换言之,设定有突条4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范围被设为,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在内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卷收器安装部32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安装位置(参照螺栓结合点B)、以及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位置中的任一位置(作为一部分的安装点P4~P7的位置)。
(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12中,托架30以其车身安装部34与车身侧的安装对象面板50重叠的方式而被安装,在被配置于与车身安装部34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卷收器安装部32中安装有安全带卷收器28。因此,当在车辆碰撞时等从安全带卷收器28对卷收器安装部32输入有朝向车辆上方且斜前方侧的载荷F时,在托架30上作用有,以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侧为支点而欲使托架3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旋转的载荷F。
此处,对欲使托架30旋转的载荷F进行补充说明。如果为了提高安全性能,而使在车辆发生紧急状况时工作的预张紧器机构搭载于安全带卷收器28上、或附加各种功能,则安全带卷收器28将被大型化。当安全带卷收器28被大型化时,安全带卷收器28的向托架30安装的安装位置、及托架30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位置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偏移量将变大。因此,在载荷F向安全带卷收器28输入时,托架30的车身安装部34与车身侧的安装对象面板50之间将作用有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剪切载荷,并且在相对于托架30而欲使所述托架3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旋转的旋转方向上的载荷f将变大。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车身安装部34构成了托架30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因此,在从安全带卷收器28对卷收器安装部32输入了载荷F的情况下,在托架30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处将作用有载荷F。另一方面,车身侧的安装对象面板50中的与车身安装部34重叠的重叠部52的一部分相对于车身安装部3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1、L2、L3被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设定。因此,在从安全带卷收器28对卷收器安装部32输入了载荷F的情况下,作用于托架30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上的载荷F将沿着相对于车身安装部3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重叠部52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以外形线L1、L3为主),而欲使托架30弯曲变形。
对此,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托架30上形成有与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1~P7(安装位置)中的任意一个邻接而沿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突条40、42、44,因此,如图4所示,即使载荷f发生作用,也抑制了托架30的弯曲变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因突条40、42、44沿着大致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相对于重叠部52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1、L2、L3而大致正交,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沿着重叠部52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1、L2、L3的、托架30的弯曲变形。因此,也抑制了作用于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1~P7(接合焊点)上的剥离载荷。
此外,设定有突条40、44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范围成为,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在内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卷收器安装部32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安装位置、和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位置。因此,在从安全带卷收器28向卷收器安装部32输入了载荷f的情况下,在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之间抑制了托架30的弯曲变形(参照图4),所述安装位置为,安全带卷收器28相对于卷收器安装部32的安装位置以及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位置。因此,进一步抑制了作用于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P1~P7上的剥离载荷。
此外,通过在托架30形成有突条40、42、44,从而即使对于作用于托架30的车身安装部34与车身侧的安装对象面板50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剪切载荷而言,也抑制了托架30的变形。
接下来,在与对比结构进行比较的同时进行补充说明。在图5A中,图示了对比结构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在该对比结构中,除下述两点之外采用了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所述两点为,形成在托架60上的突条62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这一点、以及安全带卷收器28不具备上侧安装片28C(图2参照)这一点。因此,在该对比结构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该对比结构中,因突条62在大致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因此,在从安全带卷收器28向卷收器安装部32输入了朝向车辆上方且斜前方侧的载荷F从而作用有欲使托架60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旋转的载荷f时,如图5B所示,托架60会沿着重叠部52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1、L3而(图5B中约为90°)进行弯曲变形。此外,此时,在倾斜部38的车辆后方侧的端部38a、以及重叠部52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3与主体部36的下部后端的交差部52a处,塑性应变比相对变大。
相对于此,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12中,在从安全带卷收器28对卷收器安装部32向车辆上方且斜前方侧输入了载荷F的情况下,沿着重叠部52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1、L2、L3的、托架30的弯曲变形量受到抑制。此外,塑性应变比也被全面抑制。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12,即使为在向安全带卷收器28输入载荷F时对于托架30而作用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旋转方向上的载荷F的结构,也能够提高托架30相对于安装对象面板50的安装刚性。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2所示的托架30上形成有三个突条40、42、44,但是被形成在托架上的突条的个数也可以设为一个、二个或四个以上。顺便提及,形成在托架上的突条优选为,分别对应于车身安装部与车身面板的安装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点焊焊点),并优选为将突条的个数与所述安装点的个数设定为同样的数目。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身安装部34通过点焊而被接合在车身侧部10A的安装对象面板50(车身面板)上,但是车身安装部也可以通过电弧焊或螺栓结合等方式而被安装于车身侧部的车身面板上。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有突条40、4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范围被设为,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卷收器安装部32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安装位置、和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并且较为优选采用此结构,但是也可以将设定有突条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范围设为,不包含向卷收器安装部(32)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安装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还可以设为不包含车身安装部(34)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安装的安装点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的“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所述卷收器安装部安装的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位置、和所述车身安装部中的向所述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的概念中,除了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突条40这样的、“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卷收器安装部32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安装位置、和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的全部位置”之外,还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中突条44这样的、“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卷收器安装部32安装的安全带卷收器28的安装位置、和车身安装部34中的向安装对象面板50(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中的任一位置”。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了如下结构,即,在托架30中,将车辆前方侧的端部设为车身安装部34,并且将车辆上方侧的端部设定为卷收器安装部32,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在托架中,例如将车辆上方侧的端部设为车身安装部,并且将从车身安装部的下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延伸的凸缘部设为卷收器安装部。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安装对象面板50(车身面板)中的与车身安装部34重叠的重叠部52的一部分相对于车身安装部3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但是也可以采用车身面板中的与车身安装部重叠的重叠部相对于车身安装部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的“车身面板中的与车身安装部重叠的重叠部”也可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其一部分相对于车身安装部3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L1、L2、L3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还可以使重叠部的全部相对于车身安装部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使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的“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概念中,除包括严格意义上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这样的虽然是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而少许倾斜了的方向,但是取得了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情况实质上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从而被认为实质上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的概念中,除了包括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被与车辆上下方向平行地设定的情况之外,还包括如上述实施方式这样的、虽然为相对于车辆上下方向而少许倾斜的方向,但获得了与平行于车辆上下方向而设定的情况实质上相同的作用及效果,从而被认为实质上是沿着车辆上下方向而设定的情况。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的多个改变例能够被适当组合而实施。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No.2012-053476所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被本说明书所引用。

Claims (3)

1.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具有:
车身安装部,其构成将安全带卷收器向车身侧部的车身面板安装的托架的一部分,并以与所述车身面板重叠的方式而被安装;
卷收器安装部,其构成所述托架的一部分,并被配置于与所述车身安装部相比靠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并且其上安装有所述安全带卷收器;
突条,其被形成在所述托架上,并与所述车身安装部中的向所述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邻接而在大致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其中,
设定有所述突条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范围被设为,包含下述安装位置中的各车辆前后方向位置的位置范围,所述安装位置为,向所述卷收器安装部安装的所述安全带卷收器的安装位置、和所述车身安装部中的向所述车身面板安装的安装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其中,
所述车身安装部构成所述托架中的车辆前方侧的端部,
所述车身面板中的与所述车身安装部重叠的重叠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身安装部而被配置在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所述重叠部的车辆后方侧的外形线沿着大致车辆上下方向而被设定。
CN201380013050.7A 2012-03-09 2013-01-15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Active CN1042454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3476 2012-03-09
JP2012053476A JP5786767B2 (ja) 2012-03-09 2012-03-09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取付構造
PCT/JP2013/050591 WO2013132888A1 (ja) 2012-03-09 2013-01-15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45485A true CN104245485A (zh) 2014-12-24
CN104245485B CN104245485B (zh) 2016-08-24

Family

ID=49116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13050.7A Active CN104245485B (zh) 2012-03-09 2013-01-15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824017B1 (zh)
JP (1) JP5786767B2 (zh)
CN (1) CN104245485B (zh)
WO (1) WO20131328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1806A (zh) * 2018-04-03 2019-10-1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79732B2 (ja) * 2014-09-03 2017-02-15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取付構造
JP6121377B2 (ja) * 2014-10-17 2017-04-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KR20220161968A (ko) * 2021-05-31 2022-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시트벨트 마운팅 구조
KR20230090729A (ko) * 2021-12-15 2023-06-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시트 벨트 마운팅 구조
JP7361144B2 (ja) 2022-01-28 2023-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7206A (ja) * 2000-09-13 2002-03-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格納構造
JP2003276561A (ja) * 2002-03-25 2003-10-02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の取付構造
CN1607132A (zh) * 2003-10-15 2005-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卷收器安装结构
JP2008068755A (ja) * 2006-09-14 2008-03-2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09073374A (ja) * 2007-09-21 2009-04-0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2974A (en) * 1997-03-03 1998-03-3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eat belt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device replacement indicator
JP4252796B2 (ja) * 2002-12-20 2009-04-08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の案内装置
JP5400851B2 (ja) 2011-10-20 2014-01-29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希土類添加光ファイバ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7206A (ja) * 2000-09-13 2002-03-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格納構造
JP2003276561A (ja) * 2002-03-25 2003-10-02 Nissan Motor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の取付構造
CN1607132A (zh) * 2003-10-15 2005-04-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卷收器安装结构
JP2008068755A (ja) * 2006-09-14 2008-03-27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取付構造
JP2009073374A (ja) * 2007-09-21 2009-04-09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取付け構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1806A (zh) * 2018-04-03 2019-10-18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CN110341806B (zh) * 2018-04-03 2022-06-24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4658A (ja) 2013-09-19
CN104245485B (zh) 2016-08-24
JP5786767B2 (ja) 2015-09-30
EP2824017A1 (en) 2015-01-14
EP2824017A4 (en) 2015-03-04
EP2824017B1 (en) 2016-03-16
WO2013132888A1 (ja) 201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5485A (zh) 安全带卷收器安装结构
US10889334B2 (en) Vehicle rear structure
US7527326B2 (en)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EP1808362B1 (en) vehicle body
US8870224B2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EP2065246B1 (en) Canister mounting structure
US8894136B2 (en) Structure for side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JP6557046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8931826B2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827357B2 (en) Utility vehicle
US8011718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820819B2 (en) Vehicle floor frame structure
JP617211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5584879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618762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476035B2 (ja) 車両のピラー構造
JP6152789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バックバー構造
JP5571527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7331430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5906660B2 (ja) 車体構造
WO2015076125A1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4507871B2 (ja) オープンカーの後部車体構造
JP6952743B2 (ja) 車体のフロアトンネル構造
JP2013091373A5 (zh)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