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13363A -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13363A
CN104213363A CN201410243203.3A CN201410243203A CN104213363A CN 104213363 A CN104213363 A CN 104213363A CN 201410243203 A CN201410243203 A CN 201410243203A CN 104213363 A CN104213363 A CN 104213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le
stream
chamber
washing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32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13363B (zh
Inventor
徐普盛
李订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632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14610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633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1461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6329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11460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213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3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13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133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17/00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 D06F17/04Washing machines having receptacles, stationary for washing purposes, wherein the washing action is effected solely by circulation or agitation of the washing liquid solely by water je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8Liquid supply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43/00Dry-clean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using volatile solvents
    • D06F43/002Spotting apparatu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 D06F39/022Devices for adding soap or other washing agents in a liquid stat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上述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包括:便携式本体;流体储存部,具有罐本体、水腔室、洗涤剂腔室及回收腔室,上述罐本体设置于上述便携式本体,上述水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水,上述洗涤剂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洗涤剂,上述回收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提供储存液体的空间;以及流体移送部,用于向洗涤物供给储存于上述水腔室及上述洗涤剂腔室的液体,而且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向上述回收腔室移动。

Description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衣物处理装置是指借助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和波轮(或滚筒)的旋转引起的水流的摩擦力及冲击力等来去除附着于洗涤物的各种污染物质的装置。
另一方面,以往的衣物处理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储存洗涤水的外桶、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桶的内部且用于使洗涤物储存的滚筒。因此,以往的衣物处理装置采用向滚筒投入洗涤物,并向外桶供给洗涤水之后,使滚筒旋转,来对洗涤物进行洗涤的方式。
就如上所述的以往的衣物处理装置而言,仅在洗涤物的部分区域残留有污渍的情况(衣物局部被污染的情况)下,需要向储存有洗涤水的外桶投入洗涤物(需要使整个洗涤物与洗涤水相接触),因而以往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不适合作为用于去除洗涤物的局部污染的装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去除洗涤物的局部污染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并且,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提供不仅能够向洗涤物喷射洗涤剂和洗涤水中的至少某一种,还能够回收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本体(portable body);流体储存部,具有罐本体、水腔室、洗涤剂腔室及回收腔室,上述罐本体设置于上述便携式本体,上述水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水,上述洗涤剂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洗涤剂,上述回收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提供储存液体的空间;以及流体移送部(fluid transfering part),用于向洗涤物供给储存于上述水腔室及上述洗涤剂腔室的液体,而且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向上述回收腔室移动。
并且,在本发明中,还可包括:供给嘴,与上述水腔室及上述洗涤剂腔室相连通,用于向洗涤物供给从上述流体储存部排出的液体;以及回收嘴,与上述回收腔室相连通,用于向上述回收腔室引导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
并且,上述流体移送部可包括:气泵,具有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及吸入空气的泵吸入口;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供给嘴相连接;第二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洗涤剂腔室相连接;空气吸入流路,用于将上述泵吸入口与上述回收腔室相连接;水流路,用于将上述水腔室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洗涤剂流路,用于将上述洗涤剂腔室与上述供给嘴相连接;以及回收流路,用于将上述回收腔室与上述回收嘴相连接。
并且,上述水流路可包括:第一排水流路,用于使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与上述水腔室相连通;以及第二排水流路,位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的下部,用于使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与上述水腔室相连通。
并且,上述第二排水流路通过第一排出孔及第二排出孔与上述水腔室相连通,上述第一排出孔及第二排出孔是沿着上述水腔室的高度方向以相互分隔的方式设置的两个排出孔;上述第一排出孔可位于上述水腔室的最下端,上述第二排出孔位于上述第一排出孔和上述第一排水流路之间。
并且,上述第一排水流路可由沿着上述水腔室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上述水腔室的内部的管形成;上述管的一端可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上述管的另一端可位于上述水腔室的内部,且不与上述水腔室的内周面相接触。
并且,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可包括:第一管,固定于上述洗涤剂腔室的内部,与上述泵排出口相连接;以及第二管,包围上述第一管的外周面,用于向上述洗涤剂腔室的内部供给从上述第一管排出的空气。
并且,上述空气吸入流路可包括:第一吸入流路,固定于上述回收腔室的内部,与上述泵吸入口相连接;以及第二吸入流路,包围上述第一吸入流路的外周面,用于向上述第一吸入流路引导上述回收腔室的内部的空气。
并且,在本发明中,还可包括流路阀,上述流路阀用于仅开放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及上述空气吸入流路中的某一个或者开放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及上述空气吸入流路中的至少两个。
并且,上述便携式本体还可包括罐支撑部,在上述罐支撑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孔、第二孔及第一孔,上述第三孔与上述空气吸入流路相连通,上述第二孔与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相连通,上述第一孔位于与上述第二孔相同的圆周上且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通;上述流路阀可包括:阀,具有阀本体、贯通孔及切开孔,上述阀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便携式本体,上述贯通孔贯通上述阀本体,根据上述阀本体的旋转角度来开放上述第二孔和上述第一孔中的某一个,上述切开孔贯通上述阀本体,根据上述阀本体的旋转角度来开放上述第三孔,以及泵连接部,具有排出口收容孔、吸入口收容孔、第一连接流路、第二连接流路及主流路,上述排出口收容孔用于连接上述泵排出口,上述吸入口收容孔用于连接上述泵吸入口,上述第一连接流路从上述排出口收容孔延伸至与上述第二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述第二连接流路从与上述第三孔相对应的位置沿着远离上述排出口收容孔的方向延伸,上述吸入口收容孔位于上述主流路,上述主流路用于将上述第一连接流路与第二连接流路相连接。
并且,上述泵连接部还可包括外部空气流路,上述外部空气流路位于与上述第一孔相对应的位置和上述吸入口收容孔之间,用于使上述主流路与上述便携式本体的外部相连通;上述阀还可包括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只有在依次设置的上述第三孔、上述第二孔及上述第一孔中的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一孔同时开放时,上述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才关闭上述外部空气流路;在只有开放上述第一孔的情况以及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均关闭的情况下,上述切开孔能够开放上述第三孔的方式形成。
并且,在本发明中,还可包括具有排水孔、洗涤剂排出孔及吸入部的喷嘴部;上述流体移送部可包括:气泵,具有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及吸入空气的泵吸入口,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排水孔相连接,第二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洗涤剂腔室相连接,空气吸入流路,用于将上述泵吸入口与上述回收腔室相连接,水流路,用于将上述水腔室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洗涤剂流路,用于将上述洗涤剂腔室与上述洗涤剂排出孔相连接,以及回收流路,用于将上述回收腔室与上述吸入部相连接。
并且,上述喷嘴部可包括:喷嘴第一本体,具有上述排水孔、上述洗涤剂排出孔及上述吸入部,形成与洗涤物相接触的接触面;以及喷嘴第二本体,具有排水管、洗涤剂排出管及吸入管,上述排水管用于将上述排水孔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上述洗涤剂排出管用于将上述洗涤剂排出孔与上述洗涤剂流路相连接,上述吸入管用于将上述吸入部与上述回收流路相连接。
并且,至少两个上述排水孔可设置于上述喷嘴第一本体的表面;上述吸入部可包括设置于上述喷嘴第一本体的表面的至少两个吸入孔和用于连接上述吸入孔的连接槽;上述喷嘴第二本体还可包括:排出孔连接流路,用于使上述排水孔与上述排水管相连通,以及吸入孔连接流路,用于使上述吸入孔与上述吸入管相连通。
并且,在本发明中,还可包括用于使上述喷嘴部振动的振动部。
此时,上述喷嘴第一本体可呈形成有本体贯通孔的环形状(ring shape);上述喷嘴第二本体还可包括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于上述本体贯通孔并向上述喷嘴第一本体的外部突出;若上述突出部被加压,则上述振动部可使上述喷嘴部振动。
另一方面,上述便携式本体可包括:把手,供用户把持;以及开关,用于控制上述流体移送部的工作。
本发明能够实现提供去除洗涤物的局部污染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
并且,本发明能够实现提供不仅能够向洗涤物喷射洗涤剂和洗涤水中的至少某一种,还能够回收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种手持式衣物处理装置,包括:
便携式本体,用于被用户的手握持;
第一腔室,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本体处并用于将水容纳在所述第一腔室中;
第二腔室,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本体处并用于将洗涤剂容纳在所述第二腔室中;
第三腔室,设置在所述便携式本体处并用于将流体接收在所述第三腔室中;以及
流体移送设备,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水从所述第一腔室供应至衣物物件、将洗涤剂从所述第二腔室供应至所述衣物物件以及将液体从所述衣物物件移送至所述第三腔室;
其中,所述流体移送设备包括气泵,所述气泵被配置为提供空气压力以将水从所述第一腔室供应至所述衣物物件以及将所述洗涤剂从所述第二腔室供应至所述衣物物件,并且提供空气吸力以将所述液体从所述衣物物件移送至所述第三腔室。
所述手持式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喷嘴,所述喷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出口,用于将水引导至所述衣物物件;至少一个第二出口,用于将洗涤剂引导至所述衣物物件;以及至少一个入口,用于从所述衣物物件接收液体。
所述手持式衣物处理装置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选择性地在第一模式、第二模式以及第三模式下可操作,在所述第一模式下允许所述空气压力以将所述洗涤剂从所述第二腔室供应至所述衣物物件,在所述第二模式下允许所述空气压力以将水从所述第一腔室供应至所述衣物物件以及允许所述空气吸力以将所述液体从所述衣物物件移送至所述第三腔室,在所述第三模式下允许所述空气吸力以将所述液体从所述衣物物件供应至所述第三腔室。
附图说明
图1A、图1B示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图2A、图2B示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3A、图3B和图4A、图4B示出了设置于图2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流路阀的结构。
图5A、图5B示出了设置于图2A、图2B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供给罐及喷嘴部。
图6A、图6B为设置于图2A、图2B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罐阀及喷嘴部的剖视图。
图7A、图7B示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其他实施例。
图8示出了设置于图7A、图7B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流体储存部。
图9A、图9B和图10A、图10B、图10C示出了设置于图7A、图7B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流路阀。
图11A、图11B、图11C示出了设置于图7A、图7B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喷嘴部。
图12A、图12B、图12C示出了设置于图7A、图7B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空气供给流路、空气吸入流路、水流路、洗涤剂流路及回收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以下要说明的装置的结构或控制方法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以相同方式使用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
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200作为消除只有洗涤物的部分区域(衣物的部分区域)存在污渍的洗涤物的局部污染的装置,以具有用户可携带的结构为特征。
尤其,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可向洗涤物的污染区域供给洗涤剂和水中的至少某一种,并且可以回收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水、洗涤剂及污渍等)。
图1A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例,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可包括:可手持的便携式本体1;供给罐4,用于储存水和洗涤剂中的至少某一种;回收罐5,用于提供储存(或回收)液体的空间;以及流体移送部,用于向洗涤物的污染区域供给储存于上述供给罐的液体,用于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向上述回收罐移动。
如图1A所示,优选地,上述供给罐4由储存水的水罐41和储存液状洗涤剂的洗涤剂罐43构成,但也可以由水罐41和洗涤剂罐43中的某一个构成。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同时具有水罐41和洗涤剂罐43的供给罐4为基准进行说明。
上述供给罐4可以以固定方式设置便携式本体1,但优选地,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便携式本体1。
后者的情况下,供给罐4可具有:罐本体42,可相对于便携式本体1拆装;以及隔板,设置于上述罐本体42的内部,用于区分水罐41和洗涤剂罐43。
优选地,还在上述便携式本体1设置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上述罐本体42的罐支撑部(未图示)。
上述回收罐5提供可储存液体的空间,上述回收罐5可固定于便携式本体1,但优选地,像供给罐4一样,可相对于便携式本体1拆装(通过未图示的罐拆装部拆装)。
上述流体移送部用于使储存于水罐41及洗涤剂罐43的液体从各个罐41、43排出,并将存在于回收罐5的外部的液体(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等)吸入于回收罐5的内部。
只要可以实现上述功能,上述流体移送部就能够以各种形态设置,图1A中,将上述流体移送部由气泵(air pump)2和用于使上述气泵2与喷嘴部N及流体储存部4、5相连接的多个流路8、81、83、85、S、C形成的情况作为一例进行了图示。
上述气泵2具有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21和回收空气的泵吸入口23,并且可固定于便携式本体1。
上述气泵2通过与各个罐41、43、5相连通的喷嘴部N使供给罐4的内部的液体向洗涤物排出,并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向回收罐5移动。
上述喷嘴部N可具有:供给嘴6,用于喷射储存于水罐41及洗涤剂罐43的液体;以及回收嘴7,用于向回收罐5引导外部液体。
上述供给嘴6不仅通过空气供给流路S与泵排出口21相连接,还通过排出流路8分别与水罐41及洗涤剂罐43相连接。
上述排出流路8可具有:水流路81,用于将上述供给嘴6与水罐41相连接;以及洗涤剂流路83,用于将供给嘴6与洗涤剂罐43相连接。
因此,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经由空气供给流路S及供给嘴6向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外部排出。
若空气从供给嘴6排出,则供给嘴6的内部的压力低于水罐41及洗涤剂罐43的内部的压力,因而水罐41及洗涤剂罐43的内部的液体通过排出流路8向供给嘴6移动之后,与空气一起向洗涤物喷射。
只是,优选地,上述水流路81、洗涤剂流路83与用于连接空气供给流路S和供给嘴6的接合部6391相连接,并且,优选地,上述接合部的截面积小于位于接合部前后的流路的截面积。
借助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使储存于供给罐4的液体更加容易地向供给嘴6排出。
另一方面,可在上述排出流路8设置罐阀9,以便选择性地供给储存于水罐41的水和储存于洗涤剂罐43的洗涤剂。
水流路81和洗涤剂流路83从与供给嘴6相连接的一个流路分支之后,分别与水罐41和洗涤剂罐43相连接的情况下,上述罐阀9可设置于水流路81和洗涤剂流路83的分支点(或合支点)。
只是,上述罐阀9可只向供给嘴6供给水和洗涤剂中的某一个,也可同时向供给嘴6供给水和洗涤剂。
上述回收罐5通过空气吸入流路C与泵吸入口23相连接,并通过回收流路85与回收嘴7相连接。
因此,若回收罐5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泵吸入口23向气泵2移动,则回收罐5的内部的压力变低,以使回收嘴7的外部的液体(残留于洗涤物的水、洗涤剂、污渍等)通过回收流路85向回收罐5移动。
进而,还可以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设置用于控制空气供给流路S和空气回收流路C的开闭的流路阀3。
上述流路阀3可同时开放空气供给流路S和空气回收流路C,也可以仅开放空气供给流路S和空气回收流路C中的某一个。
若将空气供给流路S和空气回收流路C都开放,则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向洗涤物供给水和洗涤剂中的至少某一个,并向回收罐5回收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
但是,若是借助流路阀3仅开放空气供给流路S的情况,则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向洗涤物仅供给水和洗涤剂中的至少某一种,若是仅开放空气回收流路C的情况,则在本发明中,仅向回收罐5回收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
仅开放空气供给流路S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泵吸入口23向流体移送部2供给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空气,仅开放空气吸入流路C的情况下,需要使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向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排出。
因此,优选地,上述流路阀3具有以下两种流路,即,仅开放空气供给流路S的情况下向泵吸入口23供给外部空气的流路以及仅开放空气吸入流路C的情况下使泵排出口21与外部空气相连通的流路。
进而,还可以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设置用于使喷嘴部N振动的振动部V。
喷嘴部N为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与洗涤物相接触的区域。
因此,若喷嘴部N通过振动部V振动,则不仅能够促进从供给嘴6排出的洗涤剂或水吸收于洗涤物,还能够期待使回收嘴7可以容易吸入因洗涤剂或水而结合力变弱的污渍的效果。
上述振动部V可仅使供给嘴6和回收嘴7中的某一个振动,也可使供给嘴6及回收嘴7都振动。
后者的情况下,喷嘴部N可包括用于固定供给嘴和回收嘴的喷嘴本体,且上述振动部V使喷嘴本体振动。
这种情况下,上述喷嘴本体可固定于供给罐4和回收罐5中的某一个,而供给罐4和回收罐5中的另一个可相对于喷嘴本体拆装。
进而,上述振动部V可在喷嘴本体被洗涤物加压时(与洗涤物相接触时)工作。为此,可在上述喷嘴部N的表面(喷嘴本体的表面)设置振动部开关SW。
图1B示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的另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包括:便携式本体1;流体储存部4、5,具有储存有液体的空间(储存有将向洗涤物供给的液体的空间)和用于储存液体的空间(用于回收液体的空间);以及流体移送部,用于向洗涤物供给储存于流体储存部的液体,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向流体储存部移动。
上述流体储存部可具有:罐本体42,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便携式本体1;供给罐4,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水和洗涤剂中的至少某一种;以及回收罐5,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回收罐本体的外部的液体。
优选地,供给罐4以可同时储存水和洗涤剂的形态设置的情况下,在上述罐本体42的内部设置用于区分水罐41、洗涤剂罐43及回收罐5的多个隔板。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设置有具有与水罐41及洗涤剂罐43相连通的供给嘴6以及与回收罐5相连通的回收嘴7的喷嘴部N。
上述喷嘴部N可固定于罐本体42,上述供给嘴6中,与水罐41相连通的水喷射部66以及与洗涤剂罐43相连通的洗涤剂喷射部68可分离设置。
这种情况下,上述流体移送部可具有:气泵2,具有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21和吸入空气的泵吸入口23;以及多个流路S1、S2、C、81、82、83,用于使上述气泵与流体储存部4、5或喷嘴部N相连接。
即,泵排出口21通过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与水喷射部66相连接,泵排出口23通过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与洗涤剂罐43相连接,泵吸入口23通过空气吸入流路C与回收罐5相连接。
并且,上述水罐41通过水流路81与水喷射部66相连接,洗涤剂罐43通过洗涤剂流路83与洗涤剂喷射部68相连接,回收罐5通过回收流路85与回收嘴7相连接。
因此,若通过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向水喷射部66供给空气,则经由水流路81及水喷射部66向洗涤物喷射水罐41的内部的水,若通过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向洗涤剂罐43供给空气,则经由洗涤剂流路83及洗涤剂喷射部68向洗涤物供给洗涤剂。
另一方面,若回收罐5的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吸入流路C向泵吸入口23移动,则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通过回收嘴7及回收流路85向回收罐5移动。
在本发明中,可由用户使流体移送部工作,并进行如上所述的所有过程(将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第二空气供给流路及空气吸入流路全部开放),但也可通过流路阀3开放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及空气吸入流路C中的至少某一个。
即,上述流路阀3可以仅开放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及空气吸入流路C中的某一个,也可以仅开放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和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中的某一个和空气吸入流路C,还可以仅开放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和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
为此,上述流路阀3需要位于气泵2和各个流路S1、S2、C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设置用于使上述喷嘴部N振动的振动部V,上述振动部V可仅使供给嘴6和回收嘴7中的某一个振动,也可使供给嘴6及回收嘴7都振动。
后者的情况下,喷嘴部N可包括固定于罐本体42并支撑供给嘴和回收嘴的喷嘴本体,且上述振动部V使喷嘴本体振动。
上述振动部V可在喷嘴本体被洗涤物加压时(与洗涤物相接触时)工作。这种情况下,可在喷嘴本体的表面设置用于使振动部V工作的开关SW。
图2A至图6B示出了图1A所示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的另一实施例。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包括:便携式本体1;供给罐4,用于储存洗涤剂和水中的至少某一种;回收罐5,用于提供可储存液体的空间;喷嘴部N,分别与供给罐及回收罐相连通;以及流体移送部,设置于上述便携式本体1,用于通过喷嘴部N向洗涤物供给储存于供给罐的液体,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通过喷嘴部N向回收罐5移动。
上述便携式本体1包括:把手11,能够由用户以可移动的方式把持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以及开关(控制气泵的工作)13,用于控制上述流体移送部的工作。
上述供给罐4及回收罐5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便携式本体1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上述便携式本体1设置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供给罐4及回收罐5的罐支撑部15。
上述流体移送部可具有气泵2以及将上述气泵2与喷嘴部N及流体储存部4、5相连接的流路。
如图3A、图3B所示,上述气泵2固定于便携式本体1的内部,在上述气泵2设置有用于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21及用于吸入空气的泵吸入口23。
上述泵排出口21和上述泵吸入口23通过由与便携式本体1相向的一对罐支撑部15形成的空间向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露出,并与流路阀3相连接。
上述流路阀3作为用于开闭泵排出口21和泵吸入口23的单元(用于开闭空气供给流路S及空气吸入流路C的单元),具有:阀支撑本体31,固定于便携式本体1;支撑本体贯通孔32,贯通上述阀支撑本体;排出口连接管35,用于将上述支撑本体贯通孔32与泵排出管21相连接;吸入口连接管36,用于将上述支撑本体贯通孔32与泵吸入口23相连接;供给流路连接管33,用于将上述支撑本体贯通孔32与后述的空气供给流路S相连接;吸入流路连接管34,用于将上述支撑本体贯通孔32与后述的空气吸入流路C相连接;以及阀37,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支撑本体贯通孔32的内部,用于控制各个连接管35、36、33、34的开闭。
上述阀37包括:本体371,贯通罐支撑部15并***于支撑本体贯通孔32的内部;第一本体流路373,与上述排出口连接管35相连通,朝向上述本体371的内部延伸;第二本体流路374,与上述供给流路连接管33相连通,与上述第一本体流路373相连接;第三本体流路375,与上述吸入口连接管36相连通,朝向本体371的内部延伸;以及第四本体流路376,与上述吸入流路连接管34相连通,与第三本体流路375相连接。
图3A、图3B是排出口连接管35和供给流路连接管33以分隔90°角度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作为一例示出的,这种情况下,第一本体流路373和第二本体流路374也形成90°角度并进行连接。
吸入口连接管36和吸入流路连接管34也以分隔90°角度的方式设置,因而第三本体流路375和第四本体流路376也形成90°角度,并相互连接。
另一方面,上述阀37还可具有设置于本体371的内部并与第一本体流路373或第三本体流路375相连接的第五本体流路377。
这是为了仅使排出口连接管35与供给流路连接管33相连接,或者仅使吸入口连接管36与吸入流路连接管34相连通。
图3A、图3B是将第五本体流路377与第三本体流路375、第四本体流路376相连接的情况作为一例示出的,这种情况下,第五本体流路377可连接于第三本体流路375与第四本体流路376相结合的位置,并与第三本体流路375一同形成一个直线流路。
上述阀37可通过上述第五本体流路377仅将吸入口连接管36与吸入流路连接管34相连接,详细说明见后续内容。
本体第五流路577仅将吸入口连接管36与吸入流路连接管34相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排出口连接管35从泵排出口21流入支撑本体贯通孔32的空气应向阀支撑本体31的外部排出。
因此,优选地,阀支撑本体31还具有连通管311和连通槽313,上述连通管311与支撑本体贯通孔32相连通,上述连通槽313通过阀支撑本体31和罐支撑部15之间的空间向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排出通过连通管311从支撑本体贯通孔32排出的空气。
优选地,排出口连接管35和供给流路连接管33以分隔90°角度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上述连通槽311设置于与供给流路连接管33相向的位置(分隔180°角度的位置)。
上述连通槽313由阀支撑本体31的表面凹陷弯曲而成,并与上述连通管311相连接。
上述连通槽313可具有:第一连通槽313a,从连通管311与支撑本体贯通孔32并排地延伸之后,沿着阀支撑本体31的高度方向设置;以及第二连通槽313b,从第一连通槽313a沿着垂直于支撑本体贯通孔32的方向延伸之后,沿着阀支撑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以下,参照图4A、图4B,察看如上所述的流路阀3的流路转换过程。
如图4A所示,若第一本体流路373和第二本体流路374分别位于排出口连接管35和供给流路连接管33,则第三本体流路375和第四本体流路376分别位于吸入口连接管36及吸入流路连接管34,第五本体流路377成为被支撑本体贯通孔32的内周面关闭的状态。
因此,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沿着排出口连接管35、第一本体流路373、第二本体流路374及供给流路连接管33移动,外部空气通过吸入流路连接管34、第四本体流路376、第三本体流路375及吸入口连接管36向泵吸入口23回收。
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若使本体37旋转(使图4A状态的本体37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第二本体流路374和第四本体流路376分别位于排出口连接管35和吸入口连接管36。
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五本体流路377位于吸入流路连接管34,第一本体流路373与连通管311相连通,第三本体流路375维持被支撑本体贯通孔32的内周面关闭的状态。
因此,外部空气通过吸入流路连接管34、第五本体流路377、第四本体流路376及吸入口连接管36向泵吸入口23回收。
但是,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通过排出口连接管35、第二本体流路374、第一本体流路373、连通管311及连通槽313向阀支撑本体31的外部排出。
与如上所述的不同,若要实现可仅将排出口连接管35与供给流路连接管33相连接的流路阀3,则只要使第五本体流路377与上述第一本体流路373和第二本体流路374的结合部相连接,使上述连通管311设置于与吸入流路连接管34相向的位置即可。
如图2A、图2B所示,上述回收罐5包括:回收罐本体52,可相对于罐支撑部15拆装;以及回收腔室51,设置于上述回收罐本体的内部,用于提供储存液体的空间。
上述回收腔室51通过贯通回收罐本体52的排出口与回收腔室51的外部相连通,上述排出口由排出口开闭部59开闭。
因此,用户可通过排出口开闭部59及排出口从回收腔室51的内部去除储存于回收腔室51的内部的液体。
另一方面,上述回收腔室51通过空气吸入流路C与气泵2的泵吸入口23相连接,并通过回收流路85与后述的喷嘴部N的吸入孔(参照图6A、图6B)613相连接。
上述空气吸入流路C贯通回收罐拆装管55并与回收腔室51相连通,上述回收罐拆装管55可从回收罐本体52的表面突出,以可以***于吸入流路连接管34。
优选地,上述回收流路85从回收腔室51的底面沿着回收腔室的高度方向突出预定距离。这是为了防止储存于回收腔室51内部的液体通过回收流路85向回收腔室51的外部排出。
因此,若回收腔室51的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吸入流路C向泵吸入口23回收,则回收腔室51的内部的气压变低,以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通过吸入孔613(参照图5B)及回收流路85向回收腔室51移动。
上述供给罐4包括:供给罐本体42,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罐支撑部15;水罐,设置于上述供给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水;以及洗涤剂罐,设置于供给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洗涤剂。
在上述供给罐本体42设置***于供给流路连接管33并与泵供给口21相连通的供给罐拆装管477,上述供给罐拆装管477从供给罐本体42的表面突出。
如图5A、图5B所示,水罐41和洗涤剂罐43由沿着供给罐本体42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隔板471相互区分。
另一方面,上述水罐41区分为用于储存水的水腔室411和用于收容振动部V的振动部收容空间415,上述水腔室(第一腔室)411和振动部收容空间415可由固定于供给罐本体42的收容隔板4151相互区分。
上述水腔室411通过贯通上述供给罐本体42的供水口413与外部相连通,上述供水口413由供给口开闭部45开闭。因此,用户可通过供给口开闭部45向水腔室411供给水。
在上述洗涤剂罐4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提供储存洗涤剂的空间的洗涤剂腔室431。
上述洗涤剂腔室431可由固定于第一隔板471,并沿着供给罐本体42的长度方向设置(沿着垂直于第一隔板的方向设置)的第二隔板473及第三隔板475形成。
在形成上述洗涤剂腔室431的上部面的第三隔板475设置有由供给口开闭部45开闭的洗涤剂供给口433。因此,用户可通过供给口开闭部45向洗涤剂腔室431供给洗涤剂。
在形成洗涤剂腔室431的底面的上述第二隔板473的下部设置向喷嘴部N供给储存于水腔室411和洗涤剂腔室431的液体的排出流路81、83。
如图6A、图6B所示,上述排出流路81、83具有将水腔室411与喷嘴部N相连接的水流路81以及将洗涤剂腔室431与喷嘴部N相连接的洗涤剂流路。
上述洗涤剂流路具有以贯通第二隔板83的方式设置的洗涤剂排出孔83。
上述水流路81可具有:排水管813,向第二隔板473的下部空间排出水腔室411的内部的水;以及阀收容管811,用于将上述排水管813与洗涤剂排出孔83相连接。
上述阀收容管811从洗涤剂排出孔83朝向喷嘴部N延伸,罐阀9位于阀收容管811的内部。
上述罐阀9可具有:阀本体91,通过洗涤剂排出孔83***于阀收容管811;流路转换部93、95、97,设置于上述阀本体91的外周面,用于将洗涤剂流路和水流路中的某一个与后述的连接流路635相连通;以及阀流路99,沿着阀本体91的长度方向设置,向上述流路转换部引导供给到阀收容管811的水。
上述阀本体91通过设置于第三隔板475的隔板贯通孔4751及洗涤剂排出孔83***于阀收容管811。
优选地,上述阀本体91的上部面向供给罐本体42的上部面(设置有供给口开闭部45的一面)露出,这是为了可使用户通过操作阀本体91来变更进行流路转换部93、95、97的位置。
并且,优选地,对于上述阀本体91或阀收容管811的长度及排水管813的位置的设置方法如下:若用户使阀本体91朝向阀收容管811的底面移动,则排水管813由阀本体91关闭,若使阀本体91沿着远离阀收容管811的底面的方向移动,则可开放排水管813。
上述流路转换部包括由阀本体91的表面凹陷弯曲而成的第一槽93及第二槽95,在上述第一槽93和第二槽95之间设置与洗涤剂排出孔83相接触的开闭部97。
这种情况下,若阀本体91开放排水管813,则上述开闭部97位于连接流路635的上部,若阀本体91关闭排水管813,则上述开闭部97位于连接流路635的下部。
上述阀流路99为用于将阀本体91的底面与上述第二槽95的流路相连接。
在上述供给罐本体42的外周面设置喷嘴部N。
上述喷嘴部N包括:喷嘴本体61,固定于供给罐本体42;以及喷射本体63,设置于上述喷嘴本体61的内部,用于向喷嘴本体61的外部排出洗涤剂或水。
在上述喷嘴本体61设置有与设置于回收罐5的回收流路85相连接的吸入孔(回收嘴)613。上述吸入孔613可形成于贯通喷嘴本体61并与上述回收流路85相连接的腔室支撑管611。
这种情况下,上述腔室支撑管611的一端可从喷嘴本体61的表面突出,在上述回收罐本体52的底面还可设置用于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上述腔室支撑管611的喷嘴连接部57。
进而,还在上述喷嘴本体61设置以贯通喷嘴本体61的方式设置且与上述喷射本体63相连接的排出部615。
上述吸入孔613能够以一个孔贯通喷嘴本体61的方式设置,贯通喷嘴本体61并与回收流路85相连接的多个孔也可以配置于上述排出部615的外周面周围。
上述喷射本体(供给嘴)63固定于喷嘴本体61,并位于排出孔615的上部。
上述喷射本体63可具有:储存部633,通过连接流路635与洗涤剂排出孔83相连接;腔室637,用于连接与泵排出口21相连通的空气供给流路S;以及腔室连接管639,用于使上述腔室637与储存部633、排出部615相连接。
上述腔室637为空气通过空气供给流路S流入的空间,上述空气供给流路S贯通第一隔板471或第二隔板473连接腔室637和供给罐拆装管477的方式设置(参照图5A、图5B)。
另一方面,上述腔室637可呈包围上述储存部633的外周面的环形状,这种情况下,可设置多个上述腔室连接管639。
这是为了即使通过空气供给流路S供给的空气通过腔室637的一侧供给,也能够防止通过排出部615向喷嘴本体61的外部排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向某一侧倾斜。
进而,优选地,上述接合部6391的截面积小于位于上述接合部6391的前后的流路的截面积。这是为了可借助文丘里效应使储存部633的内部的液体更加容易地向排出部615移动。
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中,水或洗涤剂的喷射过程如下。
如图6A所示,若处于阀本体91开放排水管813的状态,则开闭部97位于连接流路635的上部。因此,洗涤剂腔室431与喷嘴部N的连接被阻断,水腔室411与喷嘴部N相连接。
即,储存于水腔室411的内部的水可通过排水管813、阀收容管811、阀流路99及连接流路635向储存部633移动。
另一方面,从气泵2的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经由排出口连接管35、供给流路连接管33、供给罐拆装管477、空气供给流路S、腔室637、腔室连接管639及接合部6391向排出部615移动。
若通过排出部615排出空气,则排出部615的内部的压力变低,以使储存于储存部633的水通过接合部6391从排出部615喷射,因而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中,可仅向洗涤物的表面的部分区域供给水。
如图6B所示,若用户朝向阀收容管811的底面按压阀本体91,则阀本体91关闭排水管813,开闭部97向连接流路635的下部移动。
因此,水腔室411与喷嘴部N的连接被阻断,洗涤剂腔室431与喷嘴部N相连接。
储存于洗涤剂腔室431的内部的洗涤剂通过洗涤剂排出孔83及连接流路635向储存部633移动,当从排出部615排出空气时,储存部633的内部的洗涤剂向排出部615移动,从而仅向洗涤物的表面的部分区域喷射。
还可以在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设置用于使喷嘴部N振动的振动部V。这是为了可以促进从排出部615排出的洗涤剂或水被洗涤物吸收,并使喷嘴部N更加容易地吸入因洗涤剂或水而结合力变弱的污渍。
上述振动部V只要可以使喷嘴部N振动,那么就可以位于各种位置,而图5A、图5B的位置可以是其中一例。
即,上述振动部V位于设置于供给罐4的振动部收容空间415,上述振动部V可具有振动电机M、电池B以及用于将上述振动电机M与电池B相连接的开关SW。
上述开关SW可具有接触部SW1及电机控制部SW2,接触部SW1位于喷嘴本体61的底面(可从喷嘴本体的底面突出),若上述接触部SW1被加压,上述电机控制部SW2则将振动电机M与电池B相连接,并向振动电机M供给电源。
因此,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中,只要用户将喷嘴本体61与洗涤物的表面相接触,则喷嘴部N振动,因此具有能够更加容易地去除洗涤物的局部污染的效果。
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能够以三种模式(吸入模式、洗涤剂供给及吸入模式、水供给及吸入模式)工作。
吸入模式为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以图4B的状态工作的情况,洗涤剂供给及吸入模式为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以图4A和图6B的状态工作的情况,水供给及吸入模式为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以图4A和图6A的状态工作的情况。
另一方面,与图4A、图4B不同,若流路阀3仅将排出口连接管35与供给流路连接管33相连接(第五本体流路377与上述第一本体流路373和第二本体流路374的结合部相连接,且上述连通管311设置于与吸入流路连接管34相向的位置),则与上述内容不同地,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100能够以四种4模式(洗涤剂供给模式、水供给模式、洗涤剂供给及吸入模式、水供给及吸入模式)工作。
图7A至图12C示出了图1B所示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的一例。
本实施例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包括:用户容易搬运的便携式本体1;流体储存部4、5,设置有水腔室、洗涤剂腔室及回收腔室;喷嘴部N,与流体储存部4、5的各个腔室相连通;以及流体移送部,向上述喷嘴部N供给储存于上述水腔室及上述洗涤剂腔室的液体,使残留于衣物的液体通过上述喷嘴部N向回收腔室移动。
上述便携式本体1包括:把手11,用户可搬运本发明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以及开关(控制设置于流体移送部的气泵的工作)13,用于控制上述流体移送部的工作。
如图8所示,上述流体储存部4、5包括:罐本体42,用于形成外观;多个隔板421、423、425,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使水腔室44、洗涤剂腔室46及回收腔室48相互区分;以及腔室开闭部49,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罐本体42,用于开闭各个腔室44、46、48。
上述第一隔板421、第二隔板423及第三隔板425将罐本体42的内部空间分为三个部分。
即,上述第一隔板421可从罐本体42的底面沿着罐本体42的高度方向延伸,上述第二隔板423和第三隔板425可从第一隔板421朝向罐本体42的上部边角延伸(三个隔板可在罐本体的内部呈Y字形态)。
这种情况下,水腔室44可由第一隔板421、第二隔板423及罐本体42的内周面形成,洗涤剂腔室46可由第二隔板423、第三隔板425及罐本体42的内周面形成,回收腔室48可由第三隔板425、第一隔板421及罐本体42的内周面形成。
另一方面,三个腔室也可具有相同的体积,但由于洗涤剂的使用量小于水的使用量,因而优选地,洗涤剂腔室46的体积小于水腔室44或回收腔室48的体积。
在上述水腔室44的内部设置有与喷嘴部N相连接的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在洗涤剂腔室46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洗涤剂腔室的内部供给空气的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在回收腔室48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回收腔室的内部的空气的空气吸入流路C。
上述腔室开闭部49不仅可以使用户向水腔室44或洗涤剂腔室46供给水和洗涤剂,还可使用户排出储存于回收腔室48的液体。
腔室开闭部49包括开闭部本体491以及设置于上述开闭部本体的表面且用于收容各个隔板421、423、425的隔板收容槽498。
如图7A、图7B所示,在开闭部本体491的前方面(开闭部本体491的设置有隔板收容槽498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使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的第一流路***孔495、用于***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的第二流路***孔496以及用于***空气吸入流路C的第三流路***孔497。
如图8所示,在开闭部本体491的后方面(开闭部本体未设置有上述隔板收容槽498的表面)设置与第一流路***孔495相连通的第一管收容孔492、与上述第二流路***孔496相连通的第二管收容孔493以及与上述第三流路***孔497相连通的第三管收容孔494。
优选地,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罐本体42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于便携式本体1。
为此,还可以在上述便携式本体1设置以可拆装的方式收容罐本体42的外周面的罐支撑部15。
如图9A、图9B所示,上述罐支撑部15可具有:凸缘152,设置于便携式本体1,用于收容罐本体42的外周面;以及支撑本体151,用于支撑与凸缘152相结合的罐本体42。
在上述支撑本体151设置***于腔室开闭部49的第一管收容孔492的第一管153、***于第二管收容孔493的第二管154以及***于第三管收容孔494的第三管155。
上述第一管153、第二管154及第三管155以向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露出的方式设置于罐支撑部15的前方面15f,在上述罐支撑部15的后方面设置与上述第一管153相连通的第一孔156、与上述第二管154相连接的第二孔157以及与上述第三管155相连接的第三孔158。
从罐支撑部的后方面15r观察时,上述第一孔156、第二孔157及第三孔158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而从罐支撑部的前方面15f观察时,上述第三孔158、第二孔157及第一孔156按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
另一方面,在罐支撑部15的后方面15r还设置有用于收容后述的流路阀的旋转轴392的旋转轴收容槽159。
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孔156和第二孔157沿着以旋转轴收容槽159为中心的圆周R以分隔预定距离的方式设置(以旋转轴收容槽159为基准位于相同位置且相互分隔预定距离),优选地,上述第三孔158不位于第一孔和第二孔所处的圆周R。例如,优选地,上述第三孔158设置于具有与第一孔和第二孔所处的圆周R的直径不同的直径的另一个圆周上。
图9A、图9B仅将第三孔158位于圆周R的内部的情况作为一例而示出,因此上述第三孔158也可以位于圆周R的外部。只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以图9A、图9B所示的第一孔、第二孔及第三孔的位置关系为基准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上述流体移送部可具有:气泵2;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用于将上述气泵2与上述喷嘴部N相连接;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用于分别将上述气泵2与洗涤剂腔室和回收腔室相连接;空气吸入流路C;以及流路81、83、85(参照图10A至图12C),用于使上述流体储存部的各个腔室与上述喷嘴部N相连通。
上述气泵2固定于便携式本体1的内部,在气泵2设置有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21以及吸入空气的泵吸入口23。
在上述气泵2和罐支撑部的后方面15r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孔156、第二孔157及第三孔158的开闭的流路阀3。
上述流路阀3可设置有泵连接部38和阀39,结合气泵2的泵排出口21、泵吸入口23与泵连接部38相结合,阀39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泵连接部38和罐支撑部15之间。
上述阀39包括:阀本体391,以可在便携式本体1的内部旋转的方式设置;旋转轴392,设置于上述阀本体391,***于旋转轴收容槽159;贯通孔393,贯通上述阀本体391;切开孔394;以及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395,设置于上述阀本体391,朝向上述泵连接部38延伸。
在上述阀本体391设置有向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露出的阀把手3911,上述阀把手3911位于贯通便携式本体1的外周面的阀收容槽(参照图7A、图7B)17。
上述贯通孔393根据阀本体391的旋转角度开闭第一孔156及第二孔157中的某一个。因此,优选地,上述第一孔156和第二孔157以位于以旋转轴392和贯通孔393之间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周R上的方式,设置于罐支撑部的后方面15r。
上述切开孔394根据阀本体391的旋转角度开闭第三孔158,上述切开孔394可呈弧(arc)形状。
即,上述切开孔394可呈从与贯通孔393分隔180°的位置沿着阀本体391的旋转方向朝向上述贯通孔393延伸的弧形状。
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将上述弧的长度和位置设定为,除了开放第一孔156时(当喷射水时)之外,在第一孔156和第二孔157均关闭时(均不喷射水和洗涤剂的情况),也可以开放第三孔158。
上述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395以只有在借助贯通孔393及切开孔394同时开放第一孔156和第三孔158时才关闭外部空气流路的方式设置。
上述泵连接部38朝向阀39供给从气泵2排出的空气,并使通过第三孔158流入阀39的空气向泵吸入口23移动。
上述泵连接部38包括:连接部本体387,与气泵2相结合;排出口收容孔381,贯通上述连接部本体387,分别使泵排出口21及泵吸入口23***;以及吸入口收容孔382。
上述泵排出口21可设置于与阀39的旋转中心(旋转轴392)相同的位置。
可在上述连接部本体387的与上述阀39相接触的表面(连接部本体的前方面)设置:第一连接流路384,从排出口收容孔381延伸至与上述第二孔157相对应的位置;第二连接流路385,从与上述第三孔158相对应的位置沿着远离上述排出口收容孔381的方向延伸;主流路383,连接上述第一连接流路384和第二连接流路385,上述吸入口收容孔382位于上述主流路383;以及外部空气流路386,使上述主流路383与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相连通,上述外部空气流路386由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395开闭。
上述主流路383可呈具有与第一孔156和第二孔157所处的圆周R的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的弧形态。
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连接流路384具有与在排出口收容孔381中第一孔和第二孔所处的圆周R的半径相同的长度,上述第二连接流路385具有小于圆周R的半径的长度。
上述第一连接流路384和上述第二连接流路385配置成直角,上述吸入口收容孔382可设置于第一连接流路384的延伸线与主流路383相遇的位置。
上述外部空气流路386可位于上述吸入口收容孔382和与上述第一孔156相对应的位置之间,并使上述主流路383与外部相连通。
为此,在上述便携式本体1的表面(外周面)设置用于使上述外部空气流路386与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相连通的外部空气流路连通孔(未图示)。
如上所述的主流路383、第一连接流路384、第二连接流路385及外部空气流路386需要由阀本体391的表面密闭,因而优选地,上述流路383、384、385、386由连接部本体387的表面凹陷弯曲而成。
另一方面,设置于本发明中的流路阀3还可包括用于密封阀本体391和罐支撑部的后方面15r之间的密封部396。
上述密封部396的结构与罐支撑部的后方面15r的结构相同。即,上述密封部396包括密封本体3965、贯通密封本体3965并分别与第一孔156、第二孔157、第三孔158及旋转轴收容孔159相连通的密封部第一孔3961、密封部第二孔3962、密封部第三孔3963以及旋转轴贯通孔3964。
以下,参照图10A、图10B、图10C,察看如上所述的流路阀3的工作过程。
阀39的初始位置可多样地设定。即,阀的初始位置可设定在贯通孔393和切开孔394不开放密封部孔3961、3962、3963中的任何一个的位置,也可以设定成图10A至图10C中的某一个。以下,为了便于说明,以将图10A设定为初始位置的情况为基准进行说明。
阀39位于初始位置的情况下,阀39处于仅开放密封部第二孔3962和设置于阀支撑部15的第二孔157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若通过开关13向气泵2供给电源,则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通过排出口收容孔381、第一连接流路384流入主流路383。
流入主流路383的空气因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395而无法向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395移动,因而流入主流路383的空气向密封部第二孔3962及第二孔157排出。
上述第二孔157与设置于罐支撑部的前方面15f的第二管154相连接,上述第二管154通过腔室开闭部49的第二管收容孔493及第二流路***孔496与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相连接。
因此,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可通过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向洗涤剂腔室46的内部供给,以使洗涤剂腔室的内部的压力上升。
另一方面,若向气泵2供给电源,则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空气通过外部空气流路386、主流路383及吸入口收容孔382向泵吸入口23移动。
如图10B所示,若用户按顺时针方向将阀把手3911旋转预定角度,则贯通孔393朝向密封部第一孔3961移动,切开孔394朝向密封部第三孔3963移动,且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395朝向外部空气流路386移动。因此,密封部第一孔3961和密封部第三孔3963被开放,外部空气流路386被关闭。
这种情况下,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向排出口收容孔381、第一连接流路384及主流路383供给,向主流路393供给的空气通过贯通孔393向密封部第一孔3961供给。
密封部第一孔3961与设置于罐支撑部的后方面15r的第一孔156相连接,上述第一孔156通过第一管153、第一管收容槽492及第一流路***孔495与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接。
因此,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通过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向喷嘴部N移动。
另一方面,上述切开孔394使密封部第三孔3963与第二连接流路385相连通,密封部第三孔3963通过第三孔158、第三管155、第三管收容孔494、第三流路***孔497及空气吸入流路C与回收腔室48相连接。
因此,若向气泵2供给电源,则回收腔室48的内部的空气通过空气吸入流路C、第三流路***孔497、第三管收容孔494、第三管155、第三孔158、密封部第三孔3963、切开孔394、第二连接流路385、主流路383及吸入口收容孔382向泵吸入口23移动。
在图10B的状态下,若用户再次按顺时针方向将阀把手3911旋转预定角度,则阀39处于图10C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贯通孔393位于密封部第一孔3961和与外部空气流路386相对应的位置之间,切开孔394朝向密封部第二孔3962移动,且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395朝向吸入口收容孔382移动。
因此,密封部第二孔3962和密封部第一孔3961处于由阀本体391关闭的状态,外部空气流路386处于开放状态。只是,切开孔394呈具有密封部第二孔3962和密封部第一孔3961均关闭的情况下也能够开放密封部第三孔3963的长度的弧形状,因而密封部第三孔3963维持由切开孔394开放的状态。
这种情况下,从泵排出口21排出的空气通过第一连接流路384、主流路383及外部空气流路386向便携式本体1的外部排出。
但是,用泵吸入口23吸入回收腔室48的内部的空气,而这种过程与图10B中说明的相同,因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以下,对储存于水腔室44和洗涤剂腔室46的水或洗涤剂通过喷嘴部N喷射的过程以及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向回收腔室48移动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11A、图11B、图11C示出了设置于本实施例中的喷嘴部N。
上述喷嘴部N可具有:喷嘴第二本体64,以与各个腔室44、46、48相连通的方式固定于罐本体42;以及喷嘴第一本体62,固定于上述喷嘴第二本体64,形成与洗涤物的接触面。
上述喷嘴第一本体62具有排水孔623、洗涤剂排出孔625及吸入部627。
上述排水孔623和洗涤剂排出孔625贯通喷嘴第一本体62,通过喷嘴第二本体64从水腔室44和洗涤剂腔室46排出的液体通过排水孔623和洗涤剂排出孔625向洗涤物供给。
上述吸入部627可具有贯通喷嘴第一本体62的至少两个吸入孔6271以及用于连接上述吸入孔6271的孔连接槽6273。
优选地,上述孔连接槽6273设置于与洗涤物相接触的喷嘴第一本体62的表面,由喷嘴第一本体62的表面凹陷弯曲而成。
另一方面,可将多个上述排水孔623和洗涤剂排出孔625设置于喷嘴第一本体62,图11A、图11B、图11C是将设置有4个排水孔623和1个洗涤剂排出孔625的情况作为一例示出的。
上述排水孔623可与上述孔连接槽6273相连通。这是为了当液体通过吸入部627向回收腔室48移动时,使排水孔623也可执行孔连接槽6273的功能(详细说明见后续内容)。
上述喷嘴第二本体64包括:固定部649,设置于罐本体42,用于固定喷嘴第一本体62;排水管645,从固定部649朝向水腔室44延伸;洗涤剂排出管643,从固定部649朝向洗涤剂腔室46延伸;以及吸入管647,从固定部649朝向回收腔室48延伸。
上述排水管645贯通固定部649,并与排水孔623相连接,优选地,在设置多个排水孔623的情况下,上述排水管645与连接多个排水孔623的排出孔连接流路6451相连通。
这种情况下,上述排出孔连接流路6451需要设置于喷嘴第二本体64的与喷嘴第一本体62相接触的表面,上述排水管645需要贯通固定部649,并与排出孔连接流路6451相连接。
上述洗涤剂排出管643贯通固定部649,并与上述洗涤剂排出孔625相连接,在设置多个洗涤剂排出孔625的情况下,洗涤剂排出管643能够以与排水管645相同的结构设置。
上述吸入管647也贯通固定部649,并与吸入部627相连接。优选地,吸入部具有多个吸入孔6271的情况下,上述吸入管647与用于使各个吸入孔6271连通的吸入孔连接流路6471相连通。
即,上述吸入孔连接流路6471需要由与喷嘴第一本体62相接触的喷嘴第二本体64的表面凹陷弯曲而成,上述吸入管647需要贯通固定部649并与吸入孔连接流路6471相连接。
另一方面,上述喷嘴第一本体62可借助振动部(未图示)振动。这种情况下,上述振动部(未图示)固定于罐本体42的内部,上述喷嘴第一本体62固定于上述振动部(未图示)。
上述振动部(未图示)通过喷嘴第一本体62使喷嘴第二本体64振动来提高洗涤性能。
当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与洗涤物相接触,上述振动部(未图示)可使喷嘴部N振动。即,上述喷嘴部N可发挥振动部(未图示)的开关的功能。
为此,可在喷嘴第二本体64设置有贯通喷嘴第二本体的本体贯通孔621,并且,还可以在喷嘴第一本体62设置有***于本体贯通孔621并向喷嘴第一本体62的外部突出的突出部641。
这种情况下,上述突出部641可从固定部649突出,振动部(未图示)可在向上述突出部641施加外力时工作。
如图12A所示,设置于喷嘴部N的排水管645通过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与腔室开闭部49的第一流路***孔495相连接,上述水腔室44通过水流路81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接。
上述水流路81可具有:第一排水流路815,沿着水腔室44的长度方向设置,用于使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与上述水腔室44相连通;以及第二排水流路817,沿着水腔室44的高度方向设置,用于使水腔室44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通。上述第一排水流路815由沿着上述水腔室44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上述水腔室44的内部的管形成;上述管的一端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接,上述管的另一端位于上述水腔室44的内部,且不与上述水腔室44的内周面相接触。
上述第一排水流路815可具有在与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接的位置上朝向上述水腔室44的内部延伸的管设置,上述第二排水流路817可通过贯通水腔室44的第一排出孔8171和第二排出孔8173与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通。上述第一排出孔8171位于上述水腔室44的最下端,上述第二排出孔8173位于上述第一排出孔8171和上述第一排水流路815之间。
这种情况下,上述第一排出孔8171可位于水腔室44的下部(例如最下部),上述第二排出孔8173可位于第一排出孔8171的上部,第一排水流路815可位于第一排出孔8171的上部(例如水腔室的最上部)。
水流路81呈如上所述的形态的原因在于,与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倾斜的程度无关地,从水腔室44排出水。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可根据使用方法以使喷嘴部N朝向下部的方式倾斜或者以使喷嘴部N朝向上部的方式倾斜。
上述第二排水流路817用于在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以处于水平状态的方式倾斜或者以使喷嘴部N朝向下部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下,使水腔室44与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通的单元。
另一方面,第一排水流路815用于在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以使喷嘴部N朝向上部的方式倾斜的情况下,使水腔室44与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相连通的单元。
因此,当通过流路阀3向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供给空气(图10B)时,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的内部的压力变低,因而水腔室44的内部的水通过上述水流路81向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移动。
向第一空气供给流路S1移动的水通过排水管645向排出孔连接流路6451移动,排出孔连接流路6451的内部的水通过排水孔623向洗涤物的污染区域喷射。
如图12B所示,设置于喷嘴部N的洗涤剂排出管643通过设置于罐本体42的洗涤剂流路83与洗涤剂腔室46相连接,洗涤剂腔室46通过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与气泵2的泵排出口21相连接。
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可具有:第一管S21,与腔室开闭部49的第二流路***孔496相连接;以及第二管S23,包围上述第一管S21的外周面,用于向洗涤剂腔室46的内部供给从上述第一管S21排出的空气。
上述第一管S21从第二流路***孔496朝向喷嘴部N所处的洗涤剂腔室46的前方面。
上述第二管S23以可收容上述第一管S21的外周面的方式从洗涤剂腔室46的表面朝向第二流路***孔496延伸,并且,第二管S23以不与洗涤剂腔室46的后方面(设置有腔室开闭部49的一面)相接触的方式设置。
第二空气供给流路S2呈双管形态的原因在于,可与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的位置无关地,使储存于洗涤剂腔室的内部的洗涤剂朝向洗涤剂流路83移动。
因此,若通过流路阀3向第一管S21供给空气(图10A),则空气通过第二管S23流入洗涤剂腔室46的后方(设置有腔室开闭部49的方向)。
若向洗涤剂腔室46的后方供给空气,则洗涤剂通过设置于洗涤剂腔室46的前方的洗涤剂流路83向喷嘴部N的洗涤剂排出管643供给,流入洗涤剂排出管643的空气通过洗涤剂排出孔625向洗涤物的污染区域喷射。
如图12C所示,设置于喷嘴部N的吸入管647通过回收流路85与回收腔室48相连接,上述回收腔室48通过空气吸入流路C与气泵2的泵吸入口23相连接。
上述空气吸入流路C可具有:第一吸入流路C1,***于腔室开闭部49的第三流路***孔497;以及第二吸入流路C2,包围上述第一吸入流路C1的外周面,用于向第一吸入流路C1引导回收腔室48的内部的空气。
上述第一吸入流路C1由从第三流路***孔497朝向喷嘴部N所处的回收腔室48的前方面延伸的管构成。
上述第二吸入流路C2以可收容第一吸入流路C1的外周面的方式从回收腔室48的前方面朝向第三流路***孔497延伸,并且,第二吸入流路C2由不与回收腔室48的后方面相接触的管构成。
空气吸入流路C呈双管形态的原因在于,防止与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200的倾斜无关地,使回收腔室48的内部的液体向泵吸入口23移动。
若第一吸入流路C1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流路阀3向泵吸入口23移动(图10B及图10C),则回收腔室48的内部的空气向第二吸入流路C2移动,因而回收腔室48的内部的气压变低。
若回收腔室48的内部的气压变低,则残留于洗涤物的污染区域的液体通过喷嘴部N的吸入孔6271、吸入孔连接流路6471、吸入管647、回收流路85向回收腔室48移动。
另一方面,由于设置于喷嘴第一本体62的多个吸入孔6271通过孔连接槽6273相互连接,因而不仅是吸入孔6271,在孔连接槽6273也形成负压(negative pressure)。
并且,设置于喷嘴第一本体62的排水孔623可与孔连接槽6273相连通。
因此,在本发明中,可通过吸入孔6271、孔连接槽6273及排水孔623迅速去除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
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形态变形而实施,其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不受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限制。因此,只要变形的实施例包括本发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的结构要素,那么就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便携式本体;
流体储存部,具有罐本体、水腔室、洗涤剂腔室及回收腔室,上述罐本体设置于上述便携式本体,上述水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水,上述洗涤剂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储存洗涤剂,上述回收腔室设置于上述罐本体的内部,用于提供储存液体的空间;以及
流体移送部,用于向洗涤物供给储存于上述水腔室及上述洗涤剂腔室的液体,而且使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向上述回收腔室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给嘴,与上述水腔室及上述洗涤剂腔室相连通,用于向洗涤物供给从上述流体储存部排出的液体;以及
回收嘴,与上述回收腔室相连通,用于向上述回收腔室引导残留于洗涤物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移送部包括:
气泵,具有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及吸入空气的泵吸入口;
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供给嘴相连接;
第二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洗涤剂腔室相连接;
空气吸入流路,用于将上述泵吸入口与上述回收腔室相连接;
水流路,用于将上述水腔室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
洗涤剂流路,用于将上述洗涤剂腔室与上述供给嘴相连接;以及
回收流路,用于将上述回收腔室与上述回收嘴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流路包括:
第一排水流路,用于使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与上述水腔室相连通;以及
第二排水流路,位于上述第一排水流路的下部,用于使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与上述水腔室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排水流路通过第一排出孔及第二排出孔与上述水腔室相连通,上述第一排出孔及第二排出孔是沿着上述水腔室的高度方向以相互分隔的方式设置的两个排出孔;
上述第一排出孔位于上述水腔室的最下端,上述第二排出孔位于上述第一排出孔和上述第一排水流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排水流路由沿着上述水腔室的长度方向设置于上述水腔室的内部的管形成;
上述管的一端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上述管的另一端位于上述水腔室的内部,且不与上述水腔室的内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包括:
第一管,固定于上述洗涤剂腔室的内部,与上述泵排出口相连接;以及
第二管,包围上述第一管的外周面,用于向上述洗涤剂腔室的内部供给从上述第一管排出的空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吸入流路包括:
第一吸入流路,固定于上述回收腔室的内部,与上述泵吸入口相连接;以及
第二吸入流路,包围上述第一吸入流路的外周面,用于向上述第一吸入流路引导上述回收腔室的内部的空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路阀,上述流路阀用于仅开放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及上述空气吸入流路中的一个或者开放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及上述空气吸入流路中的至少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便携式本体还包括罐支撑部,在上述罐支撑部依次设置有第三孔、第二孔及第一孔,上述第三孔与上述空气吸入流路相连通,上述第二孔与上述第二空气供给流路相连通,上述第一孔位于与上述第二孔相同的圆周上且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通;
上述流路阀包括:
阀,具有阀本体、贯通孔及切开孔,上述阀本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便携式本体,上述贯通孔贯通上述阀本体,根据上述阀本体的旋转角度来开放上述第二孔和上述第一孔中的一个,上述切开孔贯通上述阀本体,根据上述阀本体的旋转角度来开放上述第三孔,以及
泵连接部,具有排出口收容孔、吸入口收容孔、第一连接流路、第二连接流路及主流路,上述排出口收容孔用于连接上述泵排出口,上述吸入口收容孔用于连接上述泵吸入口,上述第一连接流路从上述排出口收容孔延伸至与上述第二孔相对应的位置,上述第二连接流路从与上述第三孔相对应的位置沿着远离上述排出口收容孔的方向延伸,上述吸入口收容孔位于上述主流路,上述主流路用于将上述第一连接流路与第二连接流路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泵连接部还包括外部空气流路,上述外部空气流路位于与上述第一孔相对应的位置和上述吸入口收容孔之间,用于使上述主流路与上述便携式本体的外部相连通;
上述阀还包括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只有在依次设置的上述第三孔、上述第二孔及上述第一孔中的上述第三孔和上述第一孔同时开放时,上述外部空气流路开闭部才关闭上述外部空气流路;
在只有上述第一孔开放的情况以及上述第一孔和上述第二孔均关闭的情况下,上述切开孔能够开放上述第三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具有排水孔、洗涤剂排出孔及吸入部的喷嘴部;
上述流体移送部包括:
气泵,具有排出空气的泵排出口及吸入空气的泵吸入口,
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排水孔相连接,
第二空气供给流路,用于将上述泵排出口与上述洗涤剂腔室相连接,
空气吸入流路,用于将上述泵吸入口与上述回收腔室相连接,
水流路,用于将上述水腔室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
洗涤剂流路,用于将上述洗涤剂腔室与上述洗涤剂排出孔相连接,以及
回收流路,用于将上述回收腔室与上述吸入部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喷嘴部包括:
喷嘴第一本体,具有上述排水孔、上述洗涤剂排出孔及上述吸入部,形成与洗涤物相接触的接触面;以及
喷嘴第二本体,具有排水管、洗涤剂排出管及吸入管,上述排水管用于将上述排水孔与上述第一空气供给流路相连接,上述洗涤剂排出管用于将上述洗涤剂排出孔与上述洗涤剂流路相连接,上述吸入管用于将上述吸入部与上述回收流路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上述排水孔设置于上述喷嘴第一本体的表面;
上述吸入部包括设置于上述喷嘴第一本体的表面的至少两个吸入孔和用于连接上述吸入孔的连接槽;
上述喷嘴第二本体还包括:
排出孔连接流路,用于使上述排水孔与上述排水管相连通,以及
吸入孔连接流路,用于使上述吸入孔与上述吸入管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上述喷嘴部振动的振动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喷嘴第一本体呈形成有本体贯通孔的环形状;
上述喷嘴第二本体还包括突出部,上述突出部***于上述本体贯通孔并向上述喷嘴第一本体的外部突出;
若上述突出部被加压,则上述振动部使上述喷嘴部振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便携式本体包括:
把手,供用户把持;以及
开关,用于控制上述流体移送部的工作。
CN201410243203.3A 2013-06-03 2014-06-03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3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63299 2013-06-03
KR1020130063299A KR102114610B1 (ko) 2013-06-03 2013-06-03 휴대용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130063300A KR102114611B1 (ko) 2013-06-03 2013-06-03 휴대용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13-0063298 2013-06-03
KR10-2013-0063300 2013-06-03
KR1020130063298A KR102114609B1 (ko) 2013-06-03 2013-06-03 휴대용 의류처리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13363A true CN104213363A (zh) 2014-12-17
CN104213363B CN104213363B (zh) 2018-01-09

Family

ID=5082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32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3363B (zh) 2013-06-03 2014-06-03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014102429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3368B (zh) 2013-06-03 2014-06-03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297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213368B (zh) 2013-06-03 2014-06-03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20140352366A1 (zh)
EP (3) EP3012368B1 (zh)
CN (2) CN1042133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6823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装置及洗衣装置的水气***和控制方法
CN107675416A (zh) * 2017-10-09 2018-02-09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及其局部清洗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3123067A (zh) * 2020-01-10 2021-07-1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手持洗衣机洗涤方法及手持洗衣机
CN113237883A (zh) * 2021-05-17 2021-08-10 贵州卡布婴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熔胶喷涂方式检测方法及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68154A1 (en) * 2014-06-17 2017-09-21 Haier Asia International Co., Ltd. Stain removing device and stain removing unit
JP2017018329A (ja) 2015-07-10 2017-01-26 青島海爾洗衣机有限公司QingDao Haier Washing Machine Co.,Ltd. しみ除去装置
CN105155187A (zh) * 2015-10-25 2015-12-16 常胜 一种小型洗衣器
CN107881700A (zh) * 2016-09-29 2018-04-06 苏州美山子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服装清洗台
CN109312526B (zh) * 2016-11-01 2021-04-23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去污附件
KR102598650B1 (ko) * 2017-01-06 2023-1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클리닝 장치
US20200157729A1 (en) * 2017-08-07 2020-05-2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Stain removal device using bleach chemical solution and heat generation
WO2022018966A1 (ja) * 2020-07-22 2022-01-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衣類処理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2844A (en) * 1969-11-10 1971-02-16 William H Widsom Portable rug dyeing machine
EP0325192A1 (de) * 1988-01-18 1989-07-26 Biac Holding Ag Verfahren zum Entfernen von Schmutzflecken aus einem textilen Flächengebild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606645A (zh) * 2001-12-19 2005-04-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喷雾熨斗
CN2818524Y (zh) * 2005-02-19 2006-09-20 王冬雷 便携式洗涤器
CN1981944A (zh) * 2005-12-14 2007-06-20 吴连宝 蒸汽清洗机
CN201040803Y (zh) * 2007-04-05 2008-03-26 陆新进 便携式洗衣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1026A (en) * 1971-08-02 1973-03-20 Nat Appliance Ind Inc Apparatus for dry cleaning and pressing
US3883301A (en) * 1973-06-21 1975-05-13 U S Floor Systems Inc Method of cleaning textile fabrics
JPH057696A (ja) * 1991-07-02 1993-01-19 Daiwa Packs:Kk シート状物の汚れやシミを取り除くための装置
DE29612960U1 (de) 1996-07-26 1996-11-14 Berghaus, Otmar, 51465 Bergisch Gladbach Vorrichtung zum Entfernen von Flecken
US6550098B2 (en) * 1997-12-05 2003-04-22 Bissell Homecare, Inc. Extraction cleaner with tank retention
US6347428B1 (en) 2000-01-12 2002-02-19 Royal Appliance Mfg. Co. Hand-held wet/dry vacuum
US7478455B2 (en) 2003-01-10 2009-01-20 Lisa Ann Heim Hand-held clothing spot remover
GB0621572D0 (en) 2006-10-30 2006-12-06 Reckitt Benckiser Nv Multi-dosing detergent delivery device
ES1065713Y (es) 2007-06-14 2008-01-16 Perez-Toril Galan Fco Javier Maquina quitamancha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2844A (en) * 1969-11-10 1971-02-16 William H Widsom Portable rug dyeing machine
EP0325192A1 (de) * 1988-01-18 1989-07-26 Biac Holding Ag Verfahren zum Entfernen von Schmutzflecken aus einem textilen Flächengebilde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CN1606645A (zh) * 2001-12-19 2005-04-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喷雾熨斗
CN2818524Y (zh) * 2005-02-19 2006-09-20 王冬雷 便携式洗涤器
CN1981944A (zh) * 2005-12-14 2007-06-20 吴连宝 蒸汽清洗机
CN201040803Y (zh) * 2007-04-05 2008-03-26 陆新进 便携式洗衣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6823A (zh) * 2015-11-06 2017-05-17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装置及洗衣装置的水气***和控制方法
CN106676823B (zh) * 2015-11-06 2019-03-22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装置及洗衣装置的水气***和控制方法
CN107675416A (zh) * 2017-10-09 2018-02-09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洗衣机及其局部清洗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7675416B (zh) * 2017-10-09 2020-06-16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洗衣机及其局部清洗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3123067A (zh) * 2020-01-10 2021-07-16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手持洗衣机洗涤方法及手持洗衣机
CN113237883A (zh) * 2021-05-17 2021-08-10 贵州卡布婴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熔胶喷涂方式检测方法及处理装置
CN113237883B (zh) * 2021-05-17 2024-03-29 贵州卡布婴童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熔胶喷涂方式检测方法及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11062B1 (en) 2020-09-30
CN104213368A (zh) 2014-12-17
US20140352366A1 (en) 2014-12-04
EP2811063B1 (en) 2016-01-06
CN104213363B (zh) 2018-01-09
EP3012368B1 (en) 2021-02-17
CN104213368B (zh) 2017-07-14
EP3012368A1 (en) 2016-04-27
US20140352365A1 (en) 2014-12-04
US10081899B2 (en) 2018-09-25
EP2811062A1 (en) 2014-12-10
EP2811063A1 (en)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3363A (zh) 便携式衣物处理装置
CN106164358A (zh) 手持式衣物处理设备
CN108378777A (zh) 回收桶及其吸尘器
CN104042162B (zh) 湿式清洁装置
CN106133228B (zh) 手持式衣物处理设备
CN109893034B (zh) 回收桶及其清洁设备
CN109234998A (zh) 一种风道过滤装置及洗衣干衣机
KR102114610B1 (ko) 휴대용 의류처리장치
CN203778252U (zh) 用于清洗喷枪的清洗装置
CN216135794U (zh) 洗地机
CN110876582B (zh) 一种折叠式吸尘器
CN214073161U (zh) 多功能服务站、扫地机器人***
KR102114611B1 (ko) 휴대용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114609B1 (ko) 휴대용 의류처리장치
CN219070151U (zh) 一种液体回收装置
CN216823276U (zh) 回收处理装置的气体通道切换装置及回收处理装置
CN219538175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113907658B (zh) 回收处理装置的气体通道切换装置及回收处理装置
CN216933076U (zh)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
CN217118355U (zh) 固液分离器及回收存储部
CN218606477U (zh) 表面清洁设备及表面清洁***
CN218361173U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洗瓶器
CN209772463U (zh) 一种随身携带的多方式冲洗去渍喷瓶
CN218051603U (zh) 一种废屑回收装置
CN117380682A (zh) 一种智能清理装置及清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