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75790B - 车辆轮圈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轮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75790B
CN104175790B CN201310203732.6A CN201310203732A CN104175790B CN 104175790 B CN104175790 B CN 104175790B CN 201310203732 A CN201310203732 A CN 201310203732A CN 104175790 B CN104175790 B CN 104175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rim
rim
vehicle wheel
blad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37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75790A (zh
Inventor
陈冠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CHEERS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NCHEERS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CHEERS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CHEERS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2037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75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75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5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75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75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轮圈,包括有一轮圈本体及数个轮圈叶片,其中,该数个轮圈叶片结合于轮圈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且每个轮圈叶片上均设有至少一导风部与风助部,而该导风部与风助部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形成于轮圈叶片上,当车辆轮圈组合于车辆轮胎上时,导风部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而风助部则位于另一面上,风助部具有数个导引块与数个助推面,且该些导引块的高度高于该助推面,本发明可用于增加空气导流、减少风阻阻力及降低噪音,并可产生顺势气流导引力与助推力,以达到车辆行驶助行降低耗油耗能与稳定行驶的目的。

Description

车辆轮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车辆轮圈,尤指一种具数个轮圈叶片结合于轮圈本体的至少一侧面,并以该轮圈叶片导引气流,以降低风阻、噪音与提供助行力的车辆轮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轮圈型式与种类不胜枚举,但大都注重外观型式或样式,虽然也有些车辆轮圈标榜具有降低车辆风阻的效果,但绝大多数皆是外观装饰的效果大于实质的降低风阻效果,诸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362122号「降低侧风阻之碳纤维轮圈」发明专利案及第254216号「发明轮圈」发明专利案等两专利前案,仅利用导流孔或气孔结构来降低轮圈风阻,但此种仅只以导流孔或气孔导引空气气流以降低风阻的效果极小,且易使轮圈内、外产生乱流、行驶噪音或仅只能小部份抵消气流阻力,而没有实质的大幅降低风阻与借由导流而使轮圈有帮助车辆行驶的助行功效,并且,另一方面,该现有或前案的轮圈没有左轮与右轮分开导流的结构,当相同的轮圈装设在车辆的左轮及右轮时,虽一边车轮或可降低风阻,而另一边却因左、右导引气流相反,反而提高风阻,使其导引气流的效果相互抵消而无任何效果,此外,上述现有轮圈或前案的轮圈结构,充其量只能消极希望降低车辆轮圈的风阻,但没有积极帮助车辆轮圈或轮胎于行驶状态下产生助行推力,不具有助推推力以达到省油与省能的符合产业经济效益的进步功效,使车辆于行驶状态下仍必需耗损大量燃料及能源,实乃目前现有车辆轮圈所极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车辆轮圈于前进转动方向的空气导流风阻阻力与助推推力问题,而提供一种车辆轮圈,其达到降低车辆行驶噪音、车辆行驶助行及省油省能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轮圈,包括一轮圈本体及数个轮圈叶片,其中,该数个轮圈叶片结合于轮圈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且每个轮圈叶片上均设有至少一导风部与风助部,而该导风部与风助部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形成于轮圈叶片上,当车辆轮圈组合于轮胎上时,导风部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而风助部则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另一面上,借此可用于增加空气导流、减少风阻阻力及降低噪音,并可产生顺势气流导引力与助推力,以达到车辆行驶助行降低耗油耗能与稳定行驶的目的。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圈叶片与轮圈本体一侧面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导风部具有至少一导斜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风助部具有数个导引块与数个助推面,且该些导引块的高度高于该助推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各导引块与助推面相互交连形成至少有二个推引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助推面为一阶梯状面、一弧面、导角弧面或一平面构成。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圈叶片一体成型于一轮框模块上,该轮框模块周缘并设有数个嵌扣组件,以借由该嵌扣组件嵌扣于该轮圈本体外侧面内缘凹口内,使该轮框模块嵌扣结合于该轮圈本体的外侧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圈叶片一体成型于一轮框模块上,至少一轮圈叶片表面,设有至少一螺孔,以及,该轮圈本体外侧面上亦设有至少一锁合孔,借由该螺孔与锁合孔吻合对应,透过锁合组件加以锁合。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框模块的背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对应组件,以及,该轮圈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对应组件,借由该第一对应组件与第二对应组件相对应吻合嵌组。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第一对应组件由凸块构成,该第二对应组件由凹孔构成。
本发明的车辆轮圈的功效,借由每个轮圈叶片上均具有导风部与风助部的结构,并使该导风部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上,而风助部则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另一面上,故可用于增加空气导流、减少阻力,并可产生顺势导引车辆轮胎转动方向的助推力,以进一步达到使车辆行驶助行、降低耗油耗能与稳定行驶的功效,以改善现有车辆轮圈于前进转动方向的轮胎风阻问题,并降低车辆行驶轮胎的噪音、产生车辆行驶助行力、使车辆行驶省油省能,并且,本发明车辆轮圈在安装于轮胎上,不受限车辆的型式、厂牌或刹车***限制,可进一步增进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达到降低车辆行驶噪音、车辆行驶助行及省油省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的正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的侧视图。
图6B是本发明的轮圈叶片中的导风部的导斜面为斜角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6C是本发明的轮圈叶片中的导风部的导斜面为倒斜角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6D是本发明的轮圈叶片中的导风部的导斜面为圆弧导角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二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二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的正视图。
图10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二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2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三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三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正视图。
图14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三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的第四实施例图。
图16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的第五实施例图。
图17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的第六实施例图。
图18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的第七实施例图。
图19是本发明车辆轮圈应用结合于汽车右轮的应用例图。
图20是本发明车辆轮圈应用结合于汽车左轮的应用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 车辆轮圈 20 轮圈本体
30 轮圈叶片 31 导风部
311 导斜面 32 风助部
321 导引块 322 助推面
a 推引面 a’ 推引面
102 轮框模块 103 嵌扣组件
104 螺孔 105 锁合孔
106 第一对应组件 107 第二对应组件
90 轮胎 100 汽车车辆
102a 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及图6A~图6D所示,为本发明车辆轮圈10的第一实施例,其中,该车辆轮圈10包括一轮圈本体20及一体成型结合于轮圈本体20外侧面上的数个轮圈叶片30,该轮圈叶片30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该轮圈本体20的至少一侧面上,在本发明中列举结合于轮圈本体20的外侧面上,各轮圈叶片30上均设有至少一导风部31与风助部32,其中导风部31与风助部32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形成于轮圈叶片30之上。
上述的导风部31具有至少一导斜面311,而该风助部32具有数个导引块321与数个助推面322,且上述的导引块321高于前述的助推面322,并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导引块321形状所列举的是一个锥状体形状,而该些助推面322则为一阶状面或平面形状,如此一来,这些导引块321与这些助推面322会相互交连形成至少有二个推引面a、a’,借由此二推引面a、a’导引气流的方式,可提供多段助推力的效果,因此,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设计中,借由在车辆轮圈10一边的导风部31采用导斜面311或内弧面的设计,让气流的阻力减低到最小,而在车辆轮圈10的另一边,则利用风助部32来作为一种导引气流的结构,以借此来产生空气气流助推力,如此一来,使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就可以利用一边的导风部31来降低空气气流风阻阻力,并利用另一边的风助部32提高空气气流助推力,以达到增加空气气流流通导引,并降低风阻阻力与风声噪音,并同时使车辆轮圈10产生助行力。
上述的导风部31的导斜面311的整体形状不限,如图6A所示的直角形状或如图6B所示的斜角形状、如图6C所示反斜角及图6D圆弧导角等形状,均不脱本发明的范畴。
请再配合图7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车辆轮圈10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导引块321高度高于上述的助推面322,该导引块321如第一实施例一样,是一个锥状体形状,而该助推面322则为导角弧面或平面的形状,此外,该导风部31的导斜面311为导角内弧面的形状,借由该导斜面311可使空气气流导引更加顺畅并进一步大幅降低空气气流风阻,该助推面322则另可作为一种供空气气流助推的结构,并借此来产生气流助推力,另外,导引块321与助推面322仍同样相互交连形成至少有二个推引面a、a’,借由此二个导引块321与助推面322导引空气气流的方式,可提供多段车辆轮圈10助推推力的效果,因此,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借由在车辆轮圈10一边的导风部31采用的导斜面311的流线造型,让空气气流的风阻阻力减低到最小,而在该车辆轮圈10的另一边,则利用风助部32的导引块321与助推面322来作为另一种导引空气气流的结构,并借此来产生导引空气气流助推力,使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在转向前转动方向(如图7前进箭头方向所示)时,在轮圈本体20旋转的上半圆周范围可以利用一边的导风部31的导斜面311来导引空气气流降低风阻阻力;而在车辆轮圈10的另一边的风助部32的导引块321与助推面322则在轮圈本体20旋转下半圆周时,用来提高空气导引的助推力,以达到增加与加速空气气流导引作用(如图7中的上半圆周与下半圆周的箭头方向所示),并降低空气气流的风阻阻力与噪音,并进一步达到车辆轮圈10助行的功效。
请再参阅图11至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与该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第三实施例中的数个风助部32的导引块321为不同高度的锥状体,该风助部32的助推面322为平面形状,此外,该导风部31的导斜面311为导角内弧面的形状,导引块321与助推面322仍同样相互交连形成至少有二个推引面a、a’,同样可达到如上所述利用导风部31的导斜面311与风助部32的导引块321与助推面322,使车辆轮圈10增加与加速空气气流导引作用,并降低空气气流的风阻阻力与噪音,并进一步达到车辆轮圈10助行的功效。
请再配合图15所示,是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的第四实施例,其中,显示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的轮圈本体20与数个轮圈叶片30,除了如上述为一体成型结构外,该数个轮圈叶片30以一体成型结合于一轮框模块102上,该轮框模块102周缘并设有数个嵌扣组件103,以借由该嵌扣组件103嵌扣于该轮圈本体20外侧面内缘凹口内,使该轮框模块102可嵌扣结合于该轮圈本体20的外侧面,而使该数个轮圈叶片30与轮圈本体20间可以借由两件式的活动嵌组方式结合,使该轮圈本体20两侧均可活动嵌组结合该具有数个轮圈叶片30的轮框模块102,也就是可以因应不同的车辆型式、厂牌、行驶状态或装置于车辆左、右轮状态,予以更换结合不同轮圈叶片30型态组合的轮框模块102于轮圈本体20的外侧面,不必将整个车辆轮圈10予以拆解更换,并且,也方便维修人员针对轮圈叶片30的更换与维修,同时,在于车辆轮圈10整体制造上,亦不必开立太多组模具,而仅需分开制作该轮圈本体20与具有多种不同轮圈叶片30型态的轮框模块102的二件式模具,可以大幅节省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的制造成本。
上述的轮框模块102表面并设有至少一气孔102a,以提供轮圈本体20内部通气散热与轮胎充气嘴充气操作之用。
请再参阅图16所示,是本发明车辆轮圈10的第五实施例,其中,在于图15所示的具有数个一体成型轮圈叶片30的轮框模块102的至少一轮圈叶片30表面,设有至少一螺孔104,该轮圈本体20外侧面上亦设有至少一锁合孔105,以借由该螺孔104与锁合孔105吻合对应后,透过如螺栓或螺丝等锁合组件(图未显示)加以锁合,使该轮框模块102锁合连结于该轮圈本体20外侧面上,同样也可以达到如同图15所示,使轮圈叶片30透过轮框模块102与轮圈本体20为二件式的活动组合或拆解结构,换言之,亦可针对不同的车辆型式、厂牌、行驶状态或装置于车辆左、右轮状态,予以更换结合不同轮圈叶片30型态组合的轮框模块102于轮圈本体20的外侧面上,可便于该轮圈叶片30的更换维修与制造,并且,上述的轮圈叶片30的螺孔104与轮圈本体20外侧面上的锁合孔105的螺牙方向是可以针对该轮圈本体20是应用于车辆的左或右轮而有所不同,例如:该轮圈本体20应用于车辆左轮时,则该螺孔104及锁合孔105的螺牙则采取正牙顺时针螺旋方向;反之,如该轮圈本体20应用于车辆右轮时,则该螺孔104及锁合孔105的螺牙则采取反牙逆时针螺旋方向,可以使该轮圈叶片30透过轮框模块102与轮圈本体20组合更加牢固,而不会受到车辆轮圈10整体的转动方向与离心力影响松脱。
请再配合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的第六实施例,其中,与图1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差异之处,该轮框模块102中的轮圈叶片30的螺孔104与轮圈本体20外侧面上的锁合孔105的设置是采取不对称大小的设计,其中至少一组螺孔104与锁合孔105的孔径是小于(如图17所示)或大于其它的螺孔104与锁合孔105的孔径,也就是该各螺孔104与锁合孔105除了位置要吻合对应外,该孔径也必需是要完全吻合对应,才可以让该轮框模块102的轮圈叶片30锁合连结至轮圈本体20的外侧面上,除了可以达到如上所述使轮圈叶片30与轮圈本体20为二件式活动组装或拆解的功效外,更可达到使该轮框模块102的轮圈叶片30与轮圈本体20间锁合的防呆与防错效果。
请再参阅图18所示,为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的第七实施例,其中,与图16与图17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与第六实施例不同之处,即在于该具有数个一体成型轮圈叶片30的轮框模块102的背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对应组件106,该轮圈本体20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对应组件107,该第一对应件106的型式不限,可以为凸块或凹孔所构成,该第二对应组件107的型式不限,可以为凹孔或凸块所构成,在本发明的图18所列举之例,为该第一对应组件106为凸块,而第二对应组件107为凹孔,使该具有数个一体成型轮圈叶片30的轮框模块102与该轮圈本体20进行连结锁合时,
除了要让各螺孔104与锁合孔105吻合对应外,该第一对应组件106与第二对应组件107也必需吻合对应嵌合,才能使该轮圈叶片30透过轮框模块102与轮圈本体20结合时具有防呆与防错定位效果外,更可借由该第一对应组件106与第二对应组件107间的对应组合而更加平衡稳固。
请再参阅图19及图20所示,显示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分别应用结合于一汽车100的右轮与左轮的应用例,其中,如图18所示,为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应用结合该汽车车辆100的右轮之例;而图19是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应用结合该汽车车辆100的左轮之例,除了借由该轮圈本体20圆周结合该轮胎90外,该轮圈叶片30可以借由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所示与轮圈本体20两侧为一体成型方式,分别制作右轮及左轮方向与型态轮圈叶片30的一体成型车辆轮圈10予以安装外,更可以借由如上述第四实施例~第七实施例所示,以具有数个一体成型轮圈叶片30的轮框模块102与该轮圈本体20为二件式的活动组合方式,予以将适用于汽车右轮与左轮的有数个一体成型轮圈叶片30的轮框模块102分别嵌组或锁合至轮圈本体20外侧面上,使该车辆轮圈10带动轮胎90向前转动方向(如图19及图20箭头方向所示),可以达到借由轮胎90在上半圆周与下半圆周转动范围,由该轮圈叶片30的导风部31的导斜面311与风助部32的导引块321与助推面322,分别使车辆轮圈10增加与加速空气气流导引作用,并降低空气气流的风阻阻力与噪音,并进一步达到使车辆轮圈10与轮胎90助行汽车车辆100行驶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可以提供各种车辆行驶时,具有低风阻行驶、降低行驶噪音与省油能源的轮圈,可以有效解决与改善现有车辆与前案的轮圈,仅只有装饰功能而已,而无法有效产生降低风阻、噪音与省油省能的问题与缺点,并且,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的轮圈叶片30与轮圈本体20间的组合方式,可以是二件式的活动组合或拆解方式,可以适用于现有的各种不同厂牌与型式的车辆上,诸如:各种厂牌与型式的从自行车、机车与汽车等车辆,不论是具有左、右轮之分的车辆或新、旧款车辆,均可使用本发明的车辆轮圈10,而不会影响车辆的任何刹车或轮胎结构与操作机能,为一极具产业利用性的发明创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轮圈,包括:
一轮圈本体;以及
数个轮圈叶片,每一轮圈叶片均具有一导风部与一风助部,其中,该导风部与该风助部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形成于每一轮圈叶片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轮圈叶片分别结合于该轮圈本体的至少一侧面,所述风助部具有数个导引块与数个助推面,且该些导引块的高度高于该助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叶片与轮圈本体一侧面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具有至少一导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引块与助推面相互交连形成至少有二个推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面为一阶梯状面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助推面择一选择为一弧面或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叶片一体成型于一轮框模块上,该轮框模块周缘并设有数个嵌扣组件,以借由该嵌扣组件嵌扣于该轮圈本体外侧面内缘凹口内,使该轮框模块嵌扣结合于该轮圈本体的外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叶片一体成型于一轮框模块上,至少一轮圈叶片表面设有至少一螺孔,以及,该轮圈本体外侧面上亦设有至少一锁合孔,借由该螺孔与锁合孔吻合对应,通过锁合组件加以锁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框模块的背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对应组件,以及,该轮圈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对应组件,借由该第一对应组件与第二对应组件相对应吻合嵌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应组件由凸块构成,该第二对应组件由凹孔构成。
CN201310203732.6A 2013-05-28 2013-05-28 车辆轮圈 Active CN104175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3732.6A CN104175790B (zh) 2013-05-28 2013-05-28 车辆轮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3732.6A CN104175790B (zh) 2013-05-28 2013-05-28 车辆轮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5790A CN104175790A (zh) 2014-12-03
CN104175790B true CN104175790B (zh) 2016-08-10

Family

ID=51957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3732.6A Active CN104175790B (zh) 2013-05-28 2013-05-28 车辆轮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75790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9543Y (zh) * 1999-06-07 2000-10-04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保定螺旋桨制造厂 一种新型叶轮
CN2570062Y (zh) * 2002-09-11 2003-09-03 徐同昕 风车型钢圈
US6776459B2 (en) * 2002-06-28 2004-08-17 Richard Henry Fitzgerald Aero-spinner
JP2006502050A (ja) * 2002-10-07 2006-01-19 テッツェン ホイール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拡張された外側フランジを有するホイールおよび対応するタイヤ
CN1778631A (zh) * 2004-11-26 2006-05-31 曹宏斌 自行车风动助力轮
CN203344620U (zh) * 2013-05-28 2013-12-18 双齐企业有限公司 车辆轮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99543Y (zh) * 1999-06-07 2000-10-04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保定螺旋桨制造厂 一种新型叶轮
US6776459B2 (en) * 2002-06-28 2004-08-17 Richard Henry Fitzgerald Aero-spinner
CN2570062Y (zh) * 2002-09-11 2003-09-03 徐同昕 风车型钢圈
JP2006502050A (ja) * 2002-10-07 2006-01-19 テッツェン ホイール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拡張された外側フランジを有するホイールおよび対応するタイヤ
CN1778631A (zh) * 2004-11-26 2006-05-31 曹宏斌 自行车风动助力轮
CN203344620U (zh) * 2013-05-28 2013-12-18 双齐企业有限公司 车辆轮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75790A (zh) 2014-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95209C2 (ru) Колес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4175790B (zh) 车辆轮圈
CN104085250B (zh) 一种适用于注塑成型的热塑性复合材料车轮
CN203344620U (zh) 车辆轮圈
CN204130663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
CN103417339B (zh) 一种模轮装置
CN102147003A (zh) 一种汽车摇窗电机减速箱保护盖板联接结构
TWM463203U (zh) 車輛輪圈
CN208282370U (zh) 导风板、空调器
CN202827871U (zh) 用于摩托车的前照灯壳组件
CN203489442U (zh) 一种空调面板固定装置
CN207239128U (zh) 一种低压边模胎环风冷设备
CN203298448U (zh) 车用空调出风口叶片
CN205024313U (zh) 一种汽车后组合灯灯罩精确装配治具
CN204604795U (zh) 一种后灯配光镜塑料模具用排气结构
CN202772618U (zh) 电动车的充电器结构
CN201931964U (zh) 一种汽车空调送风风道
JP2012214077A (ja) 電気自動車用バッテリの冷却構造
CN206285491U (zh) 一种水陆车及其车底
CN206694630U (zh) 一种阀门连接机构
CN207189267U (zh) 摇摆结构
CN207156345U (zh) 一种双穴圆形零件下模仁
CN207644137U (zh) 车门三角盖板结构以及汽车
CN203611688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风道
CN202902111U (zh) 与雾灯一体设置的日间行车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