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0517B - 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0517B
CN104160517B CN201280070765.1A CN201280070765A CN104160517B CN 104160517 B CN104160517 B CN 104160517B CN 201280070765 A CN201280070765 A CN 201280070765A CN 104160517 B CN104160517 B CN 1041605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ell
solar battery
monomer
handling unit
conductiv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07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0517A (zh
Inventor
儿玉诚吾
岩城范明
平田周
平田周一
铃木雅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Mach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60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0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05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05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H01L31/18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utomatic inter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适合通过简单的结构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为此,将分别形成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的电极经由导电部件(12)进行电连接的串行配线装置具备:第一接合单元(33A),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供给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与导电部件相互接合;及第二接合单元(33B),将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供给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与导电部件相互接合。

Description

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 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经由导电部件进行电连接的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具备串行配线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将在形成有受光面的面上具有负极侧电极且在其背面具有正极侧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纵横地排列多个而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面板)中,为了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串行配线,而使用中间连接器。即,通过中间连接器将一个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电极与相邻的另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电极相互连接,而进行串行配线。作为这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
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利用一个中间连接器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各电极电连接。为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如图4及图5(实施例1)所示,在太阳能电池单体C的上表面连接了中间连接器2之后,使太阳能电池单体C以单体旋转轴14为中心而翻转180度,并使中间连接器2位于太阳能电池单体C的下侧。在此状态下,推压加热后的金属8,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C的各电极经由中间连接器2进行电连接。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如图10及图11(实施例2)或图13及图14(实施例3)所示,在使太阳能电池单体C的受光面朝上或朝下的状态下,不使太阳能电池单体C翻转,从下侧推压加热后的金属8,由此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C的各电极经由中间连接器2进行电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80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样一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使连接有中间连接器2的太阳能电池单体C逐个地翻转,或者从下侧推压加热后的金属8,由此进行串行配线,因此存在用于进行串行配线的制造设备变得复杂的问题。
而且,为了将串行配线的所需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排成多列来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需要制作两种不同的串行配线的所需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配线结构,并将它们进行矩阵配线,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制造设备变得更加复杂,存在无法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的问题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通过简单的结构而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行配线装置,将分别形成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上的电极经由导电部件进行电连接,上述串行配线装置具备:第一接合单元,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载置的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与上述导电部件相互接合;及第二接合单元,将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载置的上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与上述导电部件相互接合。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改变受光面的朝向而被供给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上接合导电部件的简单结构,能够容易地制造出导电部件的配线结构不同的串行配线的两种太阳能电池单体,可获得能够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串行配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简要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2-2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串行配线装置的连接器供给单元的简要侧视图。
图6是将中间连接器切断成规定长度而拉出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串行配线装置的单体供给单元的简要俯视图。
图8是表示单体供给单元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供给次序的说明图。
图9是涂敷有熔剂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单体供给单元的运载头的简要俯视图。
图11是表示串行配线装置的接合单元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接合单元的上部热板上设置的按压部件的图。
图13是表示使中间连接器与太阳能电池单体在接合单元处重合的状态的图。
图14是表示串行配线装置的单体搬运单元的搬运部件的图。
图15是表示单体搬运单元的退火台的简要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单体搬运单元的从图4的箭头16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17是从图16的箭头17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18是表示矩阵配线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矩阵配线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串行配线装置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
图1是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太阳能电池面板)10的一例的简图,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0由在XY平面上排列且串联地电连接的多个(在X方向上为Xm个,在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为Yn列)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在图1中,为了便于理解,示出通过Xm为4个、Yn为4列、共计16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例子。
在X方向上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经由作为导电部件的中间连接器12而进行电连接。中间连接器12呈具有横跨沿X方向相邻的两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长度的直线状,如图2及图3所示,其长度方向的右端(前半部)与形成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下表面(受光面)上的负极侧电极或形成在上表面(背面)上的正极侧电极接合,长度方向的左端(后半部)与形成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上的正极侧电极或者形成在下表面上的负极侧电极接合。
在排列于X方向的两端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长度比横跨两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长度的中间连接器12短的中间连接器12a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下表面(负极侧电极)或上表面(正极侧电极)接合。这些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的各一端比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两端稍突出。
由此,沿X方向排列的所需个数Xm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电串联连接,构成串行配线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并且,该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在Y方向上排列所需列数Yn,将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彼此进行矩阵配线,由此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10。
此时,对于图1的上方起的第奇数列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如图2所示,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的各一端比左右端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稍突出,相对于此,对于图1的上方起的第偶数列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如图3所示,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的各一端比左右端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下表面及上表面稍突出。
这样一来,太阳能电池模块10包括中间连接器12的接合结构不同的两种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以下,称为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将上述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沿Y方向交替配置而构成。
并且,第奇数列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的比两端部突出的中间连接器12a的各一端与第偶数列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的比两端部突出的中间连接器12a的各一端通过作为导电部件的金属母线(bus metal)14而如图1所示地相互接合,由此将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全部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串联连接。
此外,通常,太阳能电池模块10在受光面(负极侧电极)配置由透明的强化玻璃构成的玻璃罩,在背面(正极侧电极)配置耐风化性优异的背片,在上述玻璃罩与背片之间,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通过EVA等树脂进行封固而形成为完成品,但是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说明,将在玻璃罩上排列的Xm×Yn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称为太阳能电池模块10。
接下来,说明制造上述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制造装置的具体的结构。如图4所示,该制造装置具备沿着X方向配置的串行配线装置(串行配线工序)21、叠合装置(叠合工序)22、矩阵配线装置(矩阵配线工序)23。叠合装置22与矩阵配线装置23由搬运输送机25连接,通过矩阵配线装置23进行了矩阵配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由搬出输送机26向下一工序搬运。
串行配线装置21为了对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进行串行配线,主要通过供给中间连接器12的两组连接器供给单元(导电部件供给单元)31A、31B、供给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两组单体供给单元32A、32B、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接合中间连接器12的两组接合单元33A、33B、对接合有中间连接器12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搬运的两列单体搬运单元34A、34B构成,这两组(两列)单元分别排列设置。
这些连接器供给单元31A、31B、单体供给单元32A、32B、接合单元33A、33B、单体搬运单元34A、34B配置在共用的基台35上。以下,将制造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的各单元称为第一单元,将制造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的各单元称为第二单元。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器供给单元31A具备:卷绕有中间连接器12的沿Y方向分离的多列(在实施方式中为两列)线轴41;将卷绕于线轴41的中间连接器12的各一端夹紧而沿X方向拉出的拉出单元42;将通过拉出单元42拉出到规定位置的中间连接器12切断成规定长度的可上下移动的切割器43。
拉出单元42具有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沿着X方向形成的导轨44上的移动台45,移动台45通过由电动机46驱动而旋转的第一滚珠丝杠轴47的旋转,而沿着导轨44沿X方向移动规定量。
第二滚珠丝杠轴48以能够绕着与第一滚珠丝杠轴47平行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撑在移动台45上,第二滚珠丝杠轴48由设于移动台45的电动机49驱动而旋转。而且,在移动台45上固定有用于对中间连接器12进行引导的移动引导件50。
在拉出单元42上设有将由线轴41拉出的中间连接器12夹紧的第一及第二夹紧器51、52,第一及第二夹紧器51、52借助未图示的促动器的工作而能够夹紧、松开中间连接器12。第一夹紧器51配置在比切割器43靠下游侧的位置,第二夹紧器52配置在切割器43的上游侧的位置。
第一夹紧器51与第二滚珠丝杠轴48螺合,将中间连接器12的端部夹紧而能够沿X方向移动规定量。另一方面,第二夹紧器52通过未图示的工作缸沿X方向进退一定量,在将中间连接器12切断成规定长度时,将要切断的中间连接器12的根部分夹紧。
由线轴41拉出的中间连接器12被多个引导辊55引导的同时被拉出。在多个引导辊55之间的下方位置,卡合辊56轴支撑于能够上下移动的升降部件57,中间连接器12搭挂于该卡合辊56而呈U字状地弯曲,被导向固定的第二夹紧器52。
卡合辊56的下游侧的引导辊(下游侧引导辊)55在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接合的多个中间连接器12中共用,在其外表面上设有与多个种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中间连接器12的Y方向的接合位置对合的多个槽。由此,在从线轴41拉出中间连接器12时,即使从线轴41拉出的拉出位置沿Y方向移动,在卷绕于下游侧引导辊的时刻也必然与中间连接器12的Y方向的接合间隔对合。而且,由于预先设有与多个种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各中间连接器12的Y方向的接合间隔对合的槽,因此容易向不同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生产变更。而且,中间连接器12通过下游侧引导辊55,向与线轴41产生的卷痕的方向的相反的方向呈锐角地拉出。
在升降部件57上连接有张紧工作缸58的活塞杆58a,张紧工作缸58经由升降部件57而以比中间连接器12的断裂力小的拉伸力来牵引中间连接器12。张紧工作缸58能够根据中间连接器12的类别(断裂力)来变更拉伸力。
将由第一连接器供给单元31A的线轴41拉出的中间连接器12切断为规定长度,并向载置于第一接合单元33A的下部热板81(参照图11)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供给的次序如图6所示。首先,在图6(A)所示的原位置状态下,通过第二电动机49使第二滚珠丝杠轴47旋转规定量,由此使将中间连接器12的前端部夹紧的第一夹紧器51如图6(B)所示地前进移动至规定位置,将中间连接器12拉出规定量。然后,使切割器43下降而将中间连接器12切断成规定长度。
接下来,通过由第一电动机46产生的第一滚珠丝杠轴47的旋转,使移动台45移动规定量,由此使第一夹紧器51与移动引导件50一起地与移动台45一体移动(参照图6(C))。由此,第一夹紧器51移动至下部热板81上,由其夹紧的规定长度的中间连接器12向载置于下部热板81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供给。
同时,使第二夹紧器52松开而后退一定量,然后,在通过第二夹紧器52将中间连接器12夹紧的状态下,使第二夹紧器52前进一定量,将中间连接器12拉出至切割器43的前方位置(参照图6(D))。伴随于此,第一夹紧器51松开,通过第一及第二电动机46、49而使第一夹紧器51与移动台45一起恢复到原位置(参照图6(A)),由此中间连接器12重合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
然而,在通过第二电动机49将由第一夹紧器51夹紧的中间连接器12拉出时,通过适当设定其移动加速度(例如,1G),能够克服张紧工作缸58的拉伸力而牵引中间连接器12。由此,将卷绕于线轴41而带有卷痕的中间连接器12的卷痕去除,能够矫正为直线状。此时,中间连接器12被以比断裂力小的拉伸力牵引,因此作用于中间连接器12的拉伸力变大时,升降部件57上升,因此能够不使过度的拉伸力作用于中间连接器12地去除卷痕。
第二连接器供给单元31B也与上述的第一连接器供给单元31A同样地构成,将由线轴41拉出的中间连接器12一边去除卷痕一边切断成规定长度,从而向载置于第二接合单元33B的下部热板81(参照图11)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供给。
第一单体供给单元32A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沿着Y方向搬运,并向第一接合单元33A供给,第二单体供给单元32B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沿着Y方向搬运,并向第二接合单元33B供给。
在第一单体供给单元32A中,如图7及图8所示,在Y方向上具有一定间隔地配置:对于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层叠的盒61进行供给的单体供给台62;将层叠于盒61的最上面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位置的单体升降台63;检测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缺损或破裂的单体检查台64;对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倾斜进行矫正的倾斜矫正台65;及交接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单体交接台66。
对于向单体供给台62供给的盒61进行手动操作或自动地送入到单体升降台63的升降器63a上,通过升降器63a将层叠于盒61的最上面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位置。即,通过未图示的高度位置检测传感器来检测最上面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位置,即使将所层叠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依次供给,也能够始终将最上面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位置。
在单体检查台64上设有从上方对所供给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拍摄的检查相机67,通过对由检查相机67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处理,能够检测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破裂或缺损等不良。
在倾斜矫正台65上,通过按压部件68将所供给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向基准块69按压来矫正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倾斜。而且,在倾斜矫正台65的下表面上设有开闭门65a,以废弃由检查相机67检测为不良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在开闭门65a的下方设有废弃箱70。
通过基于三个单体移载手71a、71b、71c的拾起和放下动作,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依次同时从单体升降台63向单体检查台64、从单体检查台64向倾斜矫正台65、从倾斜矫正台65向单体交接台66搬运。即,单体移载手71a、71b、71c由设于单体供给单元32A的未图示的手装置保持,通过能够在Y方向及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未图示的移动装置进行的手装置的拾起和放下动作,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吸附保持于单体移载手71a、71b、71c,依次向下一个台搬运。
在倾斜矫正台65与单体交接台66之间设有上下各两个、共四个分配喷嘴73a、73b,上述分配喷嘴73a、73b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下表面上分别涂敷两列熔剂72(参照图9)。分配喷嘴73a、73b将涂敷熔剂72分别涂敷到通过单体移载手71c从倾斜矫正台65搬运至单体交接台66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下表面上。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及第二单体供给单元32A、32B的单体交接台66与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之间,配置有从单体交接台66向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的各下部热板81搬运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作业用机器人74。作业用机器人74在第一及第二单体供给单元32A、32B中共用。作业用机器人74包括: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沿着Y方向设置的导轨75引导的Y滑动件76;以能够沿着X方向滑动的方式被Y滑动件76引导的X滑动件77;及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X滑动件77的运载头78。在运载头78上设有吸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吸附手78a。在本实施方式的串行配线装置21中,作业用机器人74仅进行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从单体交接台66移载到下部热板81上的动作,因此仅安装有一个运载头78。
通过运载头78从单体交接台66向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在搬运中途由相机79来拍摄吸附状态,并基于图像识别对错位等进行修正。
第二单体供给单元32B也与上述的第一单体供给单元32A同样地构成,在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供给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下表面上涂敷有熔剂72的状态下,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向第二接合单元33B的下部热板81上供给。
如图11所示,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分别具有固定的下部热板81和可动的上部热板82。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隔着配置于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之间的固定块83而沿Y方向分离规定量地配置,并与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的各一端部(始端部)连接。
第一接合单元33A和第二接合单元33B基本上为相同结构,因此以下,基于图11及图12,说明第一接合单元33A的结构。
在第一接合单元33A的下部热板81中内置有用于对下部热板81的上表面81a进行预热的加热器,在上部热板82中内置有用于对上部热板82的下表面82a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在第一接合单元33A中,在设置于基台35上的固定块83的侧面沿着X方向设有导轨84。移动台85以能够沿X方向移动规定量的方式被导轨84引导,上部热板82以能够升降规定量的方式支撑于设于该移动台85的导轨86。
由电动机87驱动的滚珠丝杠轴88以能够绕着与X方向平行的轴线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固定块83,固定于移动台85的滚珠螺母85a与该滚珠丝杠轴88螺合。上部热板82借助滚珠丝杠轴88的旋转使移动台85被导轨84引导而沿X方向移动规定量,由此定位在下部热板81的上方位置。在此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升降装置使上部热板82由导轨86引导而下降,由此在下部热板81与上部热板82之间,向太阳能电池单体11和中间连接器12施加热量而进行压接。
如图13所示,在下部热板81的上表面81a上载置多列(两列)由第一连接器供给单元31A供给的规定长度的中间连接器12(12a)。并且,在上下表面上涂敷有熔剂72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在下表面涂敷有熔剂72的中间连接器12接触地安装在这些中间连接器12上,而且,在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涂敷的熔剂72接触的位置处安装有多列(两列)规定长度的中间连接器12。即,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在其上下重合有中间连接器12的状态载置于下部热板81上。
在此状态下,通过上部热板82的X方向上的移动及下降,将中间连接器12及太阳能电池单体11夹入在下部热板81与上部热板82之间,一边对中间连接器12及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加热一边进行压接,由此经由熔剂72将中间连接器12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正极侧电极及负极侧电极接合。
在第一接合单元33A的上部热板82的下表面82a上,在X方向的中央部沿着Y方向形成有引导槽89。作为按压部件的压板90以能够从上部热板82的下表面82a露出没入的方式收容于引导槽89。压板90由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向从上部热板82的下表面突出的方向按压,通常保持在从上部热板82的下表面82a突出了规定量的位置。
由此,在通过上部热板82的下降而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中间连接器12进行热压接之前,通过压板90借助弹簧力来按压中间连接器12,从而抑制中间连接器12及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错位。
而且,压板90在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中间连接器12进行热压接之后,即使上部热板82上升,也以通过弹簧力持续按压中间连接器12的方式进行作用。由此,在熔敷的熔剂72固化之前的时间,能限制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中间连接器12的错位。其结果是,能够将中间连接器12准确地接合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固定的位置。
此外,在图11中,160为通道,通过该通道160来吸引接合单元33A、33B的周边的空气,由此作为吸入热压接时所产生的烟的吸烟装置发挥功能。
第二接合单元33B也与上述的第一接合单元33A同样地构成。第一接合单元33A与第二接合单元33B的不同点在于,通过第一单体供给单元32A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受光面朝下的姿态向第一接合单元33A的下部热板81供给。相对于此,通过第二单体供给单元32B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受光面朝上的姿态向第二接合单元33B的下部热板81供给。
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具有充分的X方向长度以能够同时支撑由第一接合单元33A的下部热板81上搬运的所需个数Xm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如图14所示,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具有对接合有中间连接器12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搬运的一对搬运部件91。
能够收容上述搬运部件91的收容槽92在下部热板81的上表面而沿着X方向在两侧设置两列。搬运部件91通过基于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的升降和运载动作,即,上升a→前进b→下降c→后退d的箱运动,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从下部热板81上捞起而向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的始端部搬运。
搬运部件91通常保持在埋设于收容槽92内的原位置,当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中间连接器12的接合结束时,搬运部件91上升而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捞起。然后,通过搬运部件91的前进及下降,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一个间距搬运,支撑在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的未图示的固定支撑台上。
如图15所示,在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的始端部,设有用于使从下部热板81上每次搬运一个间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退火的退火台95。
退火台95由以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搬运间距间隔沿着X方向配置的多个退火加热器96a、96b、96c…构成。多个退火加热器96a、96b、96c…设定为加热器温度逐渐降低,以使从下部热板81上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逐渐降低温度,通过退火来抑制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翘曲。
为此,通过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从下部热板81上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首先被搬运到设定为规定温度的第一退火加热器96a上,通过第一退火加热器96a,使由热板81、82加热后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温度下降规定温度。接着,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搬运到设定为比第一退火加热器96a降低一定温度的第二退火加热器96b上而进行退火,进而被搬运到设定为比第二退火加热器96b降低一定温度的第三退火加热器96c上而进行退火。
这样一来,通过由3~5个退火加热器96a、96b、96c…构成的退火台95,太阳能电池单体11逐渐降低温度,能抑制急剧的温度降低引起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翘曲。通过由这多个退火加热器96a、96b、96c…构成的退火台95,来构成对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退火的退火单元。
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也与上述的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同样构成,不同点仅在于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搬运还是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搬运。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的两侧,排列设置有第一单体底座101和移载装置103。移载装置103将通过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搬运的由规定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移载到第一单体底座101上。
移载装置103具备: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沿Y方向设置于基台35上的导轨111引导的移动台112;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撑于沿上下方向形成在该移动台112上的导轨113的升降台114;及由保持在该升降台114上的保持轨道115保持为能够在X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的多个吸附头116。吸附头116至少设置能够分别对构成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的规定个数(Xm)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吸附的个数,在这些吸附头116上分别保持有对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进行吸附的一对吸附手116a。
在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应对不同种类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而将吸附头116多设置α个(两个),通常多出的吸附头116′退避到不会成为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的吸附的障碍的位置。
吸附手116a通过升降台114的下降而与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上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分别抵接,通过真空吸附来同时吸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并且,通过升降台114的上升及移动台112的前进移动,将由吸附手116a吸附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移载到第一单体底座101上。
如图16所示,在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上排列设置有第二单体底座102,在该第二单体底座102与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之间设有翻转移载装置104。翻转移载装置104将通过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搬运的由所需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上下翻转而移载到第二单体底座102上。
翻转移载装置104具备:以能够以与X方向平行的支轴121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在基台35上的翻转台122;以使该翻转台122翻转180度的电动机123为驱动源的翻转驱动装置124;以能够滑动规定量的方式支撑在翻转台122上的滑动件125;及以能够在X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保持在滑动件125上的多个吸附头126。
吸附头126与上述的移载装置103的吸附头116同样地设置Xm+α,在这些吸附头126上分别保持有分别对构成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的规定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下表面进行吸附的一对吸附手126a。
吸附手126a通过滑动件125的滑动而与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上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下表面抵接,通过真空吸附而同时吸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并且,通过翻转台122的180度翻转,对于由吸附手126a吸附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以进行翻转后的状态移载到第二单体底座102上。
即,翻转移载装置104将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翻转成受光面朝下的姿态而移载到第二单体底座102上。由此,移载到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上的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受光面一致为同样朝下。
对应于串行配线装置21的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而设置叠合装置22。如图4所示,在叠合装置22上,用于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沿Y轴方向排列所需个数的玻璃罩130自动或手动地由待机位置P1供给。在玻璃罩130上,由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交替地搬运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而进行叠合。
为此,一对导轨131横跨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的上方位置而沿Y方向设置在叠合装置22上,对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进行搬运的运载头132以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于导轨131。升降台133以能够升降的方式支撑于运载头132。
虽然未图示,但在升降台133上,与上述的移载装置103同样地安装有保持轨道,多个(Xm+α)吸附头以能够在X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的方式保持于该保持轨道。在吸附头保持有分别对构成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或110B的规定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进行吸附的一对吸附手。
吸附手通过升降台133的下降而与移载到第一或第二单体底座101、102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分别抵接,通过真空吸附而同时吸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并且,通过升降台133的上升及运载头132的Y方向移动,将所吸附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向供给到叠合装置22的玻璃罩130上搬运,通过升降台133的下降而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安装于玻璃罩130。这种情况下,由第一单体底座101搬运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与由第二单体底座102搬运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沿Y方向交替安装于玻璃罩130上。
当玻璃罩130上的Y方向上安装有所需列数(Yn)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时,玻璃罩130由搬运输送机25向矩阵配线装置23搬运。
如图18所示,矩阵配线装置23具备:对卷绕于线轴141的作为导电部件的金属母线14(参照图1)进行供给的金属母线供给单元(导电部件供给单元)142;及能够沿着导轨143a、143b在X、Y方向上移动的作业用机器人144。
金属母线供给单元142将卷绕于线轴141的金属母线14沿Y方向拉出而切断成规定长度,并将切断后的金属母线14向规定位置供给。具备对切断成规定长度的金属母线14进行吸附的吸附部件的运载头145、和内置加热器146a且安装有对金属母线14进行熔敷的加热器146a的工艺头146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保持于作业用机器人144。
并且,当通过搬运输送机25将玻璃罩130从叠合装置22搬运至规定位置时,如图19所示,通过作业用机器人144的运载头145,将由金属母线供给单元142供给到规定位置的金属母线14依次安装于与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各右端部相比突出的中间连接器12的端部之间。然后,通过作业用机器人144的工艺头146的加热器146a,对金属母线14进行熔敷,将金属母线14与中间连接器12电连接。
当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右端部的矩阵配线结束时,通过搬运输送机25将玻璃罩130搬运规定量,在此状态下,这次与上述同样地,将金属母线14依次安装于与在Y方向上相邻的第二及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110A的各左端部相比突出的中间连接器12的端部之间,并将金属母线14熔敷,将金属母线14与中间连接器12电连接。由此,将矩阵化的Xm×Yn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全部串联地电连接。
这种情况下,可以取代金属母线14而使用中间连接器,将该中间连接器经由熔剂接合于上述的中间连接器12。
接下来,基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说明对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串行配线的方法、及对串行配线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进行组合而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在由第一及第二连接器供给单元31A、31B的各线轴41拉出的中间连接器12的前端部由第一夹紧器51夹紧的图6(A)所示的原位置状态下,通过第二电动机49使第二滚珠丝杠轴48旋转规定量,如图6(B)所示,使第一夹紧器51向前方的位置移动,将中间连接器12拉出至规定位置。在此状态下,使切割器43下降而将中间连接器12切断成规定长度。
接下来,通过第一电动机46使第一滚珠丝杠轴47旋转规定量,如图6(C)所示,使第一夹紧器51与移动引导件50一起地与移动台45一体移动。由此,第一夹紧器51移动至下部热板81上,由其夹紧的规定长度的中间连接器12被供给到载置于下部热板81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另一方面,第二夹紧器52松开,后退一定量。
接下来,第二夹紧器52在夹紧中间连接器12的状态下前进一定量,将中间连接器12拉出至切割器43的前方位置(参照图6(D))。同时,第一夹紧器51松开,通过第一及第二电动机46、49而使第一夹紧器51与移动台45一起复位成原位置(参照图6(A))。
这种情况下,中间连接器12被切断成如下两种中间连接器12:与位于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两端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接合的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相互接合的长度长的中间连接器12。即,在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中间连接器12接合时,首先,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向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的各下部热板81上的规定位置各供给两列。
接下来,通过第一单体供给单元32A,将受光面朝下的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在上下表面涂敷有熔剂72的状态向第一接合单元33A的下部热板81上的中间连接器12上供给。同时,通过第二单体供给单元32B,将受光面朝上的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在上下表面涂敷有熔剂72的状态向第二接合单元33B的下部热板81上的中间连接器12的后半部载置。
然后,这次将长度长的中间连接器12的前半部分别供给到受光面朝下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及受光面朝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这样的结果是,在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的各下部热板81上,如图13(A)所示,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中间连接器12以重合状态载置。
接下来,通过上部热板82的X方向移动及下降,将中间连接器12及太阳能电池单体11夹入到下部热板81与上部热板82之间,将中间连接器12及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一边加热一边压接,由此将中间连接器12经由熔剂72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正极侧电极及负极侧电极分别接合。
此时,通过上部热板82的下降,图12所示的压板90利用弹簧力而从上方按压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的中间连接器12,因此能够抑制相互重合的中间连接器12及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错位。
然后,各上部热板82上升,并且沿X方向移动规定量而从下部热板81上退避。由此,中间连接器12经由熔剂72而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下表面接合。
此时,压板90即使在上部热板82上升的情况下,也通过弹簧力持续按压中间连接器12,因此在熔敷的熔剂72固化期间,能够限制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中间连接器12的错位。
接合有中间连接器12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通过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进行的升降和运载动作,由搬运部件91捞起,每次搬运一个间距。由此,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从下部热板81搬运到第一退火加热器96a上,被退火。通过搬运该一个间距,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接合的中间连接器12的后半部被定位在下部热板81上。
接下来,通过第一及第二单体供给单元32A、32B,将第二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上述同样地以涂敷有熔剂72的状态供给到下部热板81上,向定位于下部热板81上的中间连接器12的后半部上载置。
然后,通过第一及第二连接器供给单元31A、31B,将长度长的中间连接器12与上述同样地供给到下部热板81上,其前半部重合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参照图13(B))。在此状态下,上部热板82工作,将中间连接器12经由熔剂72而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下表面分别接合。
然后,通过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进行的升降和运载动作,将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从第一退火加热器96a向第二退火加热器96b搬运,同时将第二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从下部热板81向第一退火加热器96a搬运。
通过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接合有中间连接器12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通过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依次地每次搬运一个间距。其结果是,由规定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的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被搬运到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上。
这样一来,通过从下侧将中间连接器12、太阳能电池单体11及中间连接器12依次叠置的同一连接工序(参照图13),能够制造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串行配线作业。
此外,对于与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最后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接合的中间连接器,也使用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通过第一接合单元33A将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背面(上表面)侧接合,通过第二接合单元33B将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受光面(上表面)侧接合。
当由所需个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分别搬运到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上时,为了制造下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向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再次供给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并供给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反复进行上述的动作。
这样一来,当被搬运到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最后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通过退火台95时,利用移载装置103的多个吸附头116分别吸附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上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表面,利用移载装置103以不改变姿态且受光面(负极侧电极)朝下的状态移载到第一单体底座101上。即,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中,与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负极侧电极接合的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如图2所示地以位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下侧的状态移载到第一单体底座101上。
同样,通过翻转移载装置104的多个吸附手126a分别吸附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上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的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下表面,通过翻转台122的180度翻转动作而使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上下翻转,以受光面(负极侧电极)朝下的状态移载到第二单体底座102上。即,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中,与最初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正极侧电极接合的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如图3所示地以位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侧的状态移载到第二单体底座102上。
这样的结果是,分别移载到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上的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均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一致,但是朝向一致的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中,如图2及图3,对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中间连接器12的连接结构所示互不相同。
这样一来,被搬运到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上的第一及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由移载装置103及翻转移载装置104向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搬出。由此,在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上不会滞留必要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而能够继续上述的接合作业及搬运作业,从而能有效地进行串行配线作业。
另一方面,用于将两种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沿Y轴方向交替地排列所需个数的玻璃罩130自动或手动地供给到叠合装置22的叠合位置,通过运载头132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交替地从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搬运到该玻璃罩130上。
即,从第一单体底座101将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向玻璃罩130的第一列安装,从第二单体底座102将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向玻璃罩130的第二列安装。以下,向玻璃罩130的第奇数列安装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向第偶数列安装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沿Y轴方向排列有所需列数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由此,在沿Y轴方向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两端部,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负极侧电极接合的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和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正极侧电极接合的长度短的中间连接器12a沿着Y轴方向交替配置。
当在玻璃罩130上的Y方向上将由串行配线的Xm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安装Yn列时,玻璃罩130通过搬运输送机25从叠合装置22向矩阵配线装置23搬运。
当玻璃罩130的前端部(图4的右端部)被搬运到矩阵配线装置23内时,将被切断成规定长度的金属母线14安装于比第一列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的右端突出的负极侧电极所连接的中间连接器12a与比第二列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的右端突出的正极侧电极所连接的中间连接器12a之间。
上述的金属母线14被从矩阵配线装置23的金属母线供给单元142的线轴141向Y方向拉出而被切断成规定长度,通过安装于作业用机器人144的运载头145上的吸附头进行吸附保持,而安装在中间连接器12a之间。
同样,金属母线14分别安装于比第三列和第四列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各右端突出的中间连接器12a之间、及比第五列与第六列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各右端突出的中间连接器12a之间。
在此状态下,通过内置有加热器的工艺头146,一边将金属母线14与中间连接器12的连接部位加热一边进行压接,由此使金属母线14熔融,将与负极侧电极接合的中间连接器12a和与正极侧电极接合的中间连接器12a经由金属母线14进行电连接。
接下来,将玻璃罩130沿X方向搬运规定量,当将玻璃罩130的后端部(图4的左端部)搬运到矩阵配线装置23内时,与上述同样地,将被切断成规定长度的金属母线14安装于比第二列(第四列)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的左端突出的负极侧电极所连接的中间连接器12a与比第三列(第五列)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的左端突出的正极侧电极所连接的中间连接器12a之间。并且,金属母线14由工艺头146进行熔敷,由此,将与负极侧电极接合的中间连接器12a和与正极侧电极接合的中间连接器12a经由金属母线14进行电连接。
这样一来,Xm×Yn的全部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经由中间连接器12及金属母线14而串联地电连接,从而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模块10。然后,该太阳能电池模块10由搬出输送机26搬出,向下一工序搬运。并且,在下一工序中,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封固EVA等树脂而安装背片,并通过铝框架将周围气密地覆盖,由此成为完成品。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设有(排列设有)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载置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导电部件(中间连接器)12相互接合而成的第一接合单元33A、将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载置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导电部件12相互接合而成的第二接合单元33B,因此,利用同一连接工序将导电部件12接合于改变受光面朝向而被载置的各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即仅通过从下侧将导电部件12、太阳能电池单体11、导电部件12依次叠置而接合的简单结构,就能够构成串行配线装置21。
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导电部件12的配线结构不同的两种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可获得能够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串行配线装置21。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具备: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3B,将由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而与导电部件12接合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分别沿X方向搬运;移载装置103,对由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搬运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进行移载;及翻转移载装置104,将由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搬运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绕着与X方向平行的轴线进行翻转并移载。
由此,仅通过翻转移载装置104将由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翻转,就能够使配线结构不同的两种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受光面的朝向一致。而且,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绕着与X方向平行的轴线进行翻转,因此能够以最小的空间同时有效地将由多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翻转。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3B上分别排列设置第一及第二单体底座101、102,对于由第一单体搬运单元34A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通过移载装置103以不进行翻转的状态向第一单体底座101移载,并且,对于由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B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通过翻转移载装置104以进行翻转后的状态向第二单体底座102移载。
由此,每次通过单体搬运单元34A、34B搬运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时,能够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迅速地向单体底座101、102移载。其结果是,在通过单体搬运单元34A、34B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搬出之前,不需要使串行配线作业中断,并且能够抑制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滞留在单体搬运单元34A、34B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将导电部件12和太阳能电池单体11利用下部及上部热板81、82进行加热的同时进行压接,由此经由熔剂72进行接合,因此能够同时有效地将与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上下表面重合的多列导电部件12和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接合,并且不使用涂敷了焊料等的高价的导电部件12,而能够在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上接合导电部件12。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第一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34A、34B沿X方向设有退火单元95,该退火单元95对通过第一及第二接合单元33A、33B的各热板81、82而与导电部件12接合的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退火,因此能够抑制由热板81、82加热后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急剧的冷却引起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翘曲。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载置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及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载置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导电部件12分别接合,进行两种串行配线,因此通过利用同一接合工序将导电部件12与不改变受光面的朝向而被载置的各个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接合的简单方法,就能够容易地制造出导电部件12的配线结构不同的串行配线的两种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可获得能够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串行配线方法。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具有叠合装置22,该叠合装置22将移载到第一单体底座101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和移载到第二单体底座102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在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的玻璃罩130上沿着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交替排列,因此,仅通过利用叠合装置22从两个单体底座101、102交替地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排列在玻璃罩130上,就能够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模块10。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具备矩阵配线装置21,该矩阵配线装置21将在玻璃罩130上沿Y方向交替排列的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各自的两端的导电部件12彼此通过其他导电部件14电连接,因此通过矩阵配线装置21,能够将构成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全部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串联连接。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载置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导电部件12相互接合,将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载置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导电部件12相互接合,将与导电部件12接合的受光面朝上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和受光面朝下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由不同的单体搬运单元34A、34B搬运,对于由一方的单体搬运单元34A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不进行翻转、而对于由另一方的单体搬运单元34B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11进行翻转,在此状态下,在玻璃罩130上沿着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交替排列。
由此,可获得能够有效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10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方法。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进行串行配线而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B通过翻转移载装置104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进行翻转并安装到玻璃罩130上的例子,但也可以使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串行配线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进行翻转,并安装到背片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经由熔剂72向太阳能电池单体11的各电极接合导电部件(中间连接器)12,但只要使用涂敷有焊料的导电部件作为导电部件12即可,不用涂敷熔剂,就能够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与导电部件接合。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叙述了通过将太阳能电池单体11和多个导电部件12在下部热板81与上部热板82之间进行热压接而同时进行接合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加热器安装到能够在三维方向上移动的机器人等上而进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由单体搬运单元34A、34B搬运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经由单体底座101、102向供给到叠合装置22上的玻璃罩130移载,但也可以通过单体搬运单元34A、34B将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10A、110B向叠合装置22直接移载。
如此,本发明没有限定为实施方式叙述的结构,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采用各种方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适合使用于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经由导电部件电接合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附图标记说明
10…太阳能电池模块,11…太阳能电池单体,12、14…导电部件(中间连接器、金属母线),21…串行配线装置,22…叠合装置,23…矩阵配线装置,31A、31B…导电部件供给单元,32A、32B…单体供给单元,33A、33B…接合单元,34A、34B…单体搬运单元,101、102…单体底座,103…移载装置,104…翻转移载装置,110A、110B…太阳能电池单体组,130…玻璃罩。

Claims (9)

1.一种串行配线装置,将分别形成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上的电极经由导电部件进行电连接,所述串行配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接合单元,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载置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与所述导电部件相互接合;
第二接合单元,将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载置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与所述导电部件相互接合;
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将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单元及所述第二接合单元而与所述导电部件接合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分别沿X方向搬运;
移载装置,对由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中的一方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进行移载;及
翻转移载装置,将由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中的另一方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绕着与所述X方向平行的轴线进行翻转并移载,
在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上分别排列设置有第一单体底座及第二单体底座,对于由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通过所述移载装置以不进行翻转的状态向所述第一单体底座移载,并且,对于由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通过所述翻转移载装置以进行翻转后的状态向所述第二单体底座移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部件具有横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长度,所述导电部件的一端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一方的正极侧电极或负极侧电极接合,所述导电部件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的另一方的负极侧电极或正极侧电极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行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单元及所述第二接合单元将所述导电部件和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利用热板加热的同时进行压接而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行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导电部件经由熔剂而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接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行配线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沿所述X方向设有退火单元,该退火单元对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单元及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各所述热板而与所述导电部件接合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进行退火。
6.一种串行配线方法,将分别形成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上的电极经由导电部件进行电连接,所述串行配线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载置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及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载置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与所述导电部件分别相互接合,进行两种串行配线,
通过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第二单体搬运单元而将与所述导电部件接合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分别沿X方向搬运,
通过移载装置而对由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中的一方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进行移载,
通过翻转移载装置而将由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中的另一方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绕着与所述X方向平行的轴线进行翻转并移载,
在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及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上分别排列设置有第一单体底座及第二单体底座,对于由所述第一单体搬运单元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通过所述移载装置以不进行翻转的状态向所述第一单体底座移载,并且,对于由所述第二单体搬运单元搬运的所需个数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通过所述翻转移载装置以进行翻转后的状态向所述第二单体底座移载。
7.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行配线装置,且具有叠合装置,该叠合装置将移载到所述第一单体底座上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和移载到所述第二单体底座上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在用于安装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的玻璃罩上沿着与所述X方向正交的Y方向交替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具备矩阵配线装置,该矩阵配线装置将在所述玻璃罩上沿所述Y方向交替排列的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各自的两端的所述导电部件彼此通过其他导电部件进行电连接。
9.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以受光面朝上的方式被提供的太阳能电池单体与导电部件相互接合,将以受光面朝下的方式被提供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与导电部件相互接合,将与所述导电部件接合的受光面朝上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和受光面朝下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沿着各自的搬运路径搬运,
在沿着一方的所述搬运路径搬运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不进行翻转、而使沿着另一方的所述搬运路径搬运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进行翻转的状态下,在玻璃罩上沿着与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交替排列所述太阳能电池单体。
CN201280070765.1A 2012-02-28 2012-02-28 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1605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4922 WO2013128568A1 (ja) 2012-02-28 2012-02-28 ストリング配線装置および配線方法なら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0517A CN104160517A (zh) 2014-11-19
CN104160517B true CN104160517B (zh) 2017-01-18

Family

ID=49081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0765.1A Active CN104160517B (zh) 2012-02-28 2012-02-28 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73349B2 (zh)
JP (1) JP5885829B2 (zh)
CN (1) CN104160517B (zh)
WO (1) WO2013128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44004B1 (en) * 2014-05-02 2016-09-13 Deployable Space System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odular photovoltaic panel assemblies for space solar arrays
KR101820103B1 (ko) * 2014-10-27 2018-01-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모듈, 그 리페어 방법 및 리페어 장치
US9590132B2 (en) 2014-12-05 2017-03-07 Solarcity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scading photovoltaic structures
US9899546B2 (en) 2014-12-05 2018-02-20 Tesla, Inc. Photovoltaic cells with electrodes adapted to house conductive paste
DE102015009004A1 (de) 2015-06-05 2016-12-08 Solaero Technologies Corp. Automatisierte Anordnung und Befestigung von Solarzellen auf Paneelen für Weltraumanwendungen
US10276742B2 (en) 2015-07-09 2019-04-30 Solaero Technologies Corp. Assembly and mounting of solar cells on space vehicles or satellites
EP3151288B1 (en) * 2015-10-02 2019-12-0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interconnector of solar cell panel
US10290761B2 (en) * 2015-10-12 2019-05-1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interconnector of solar cell panel
KR102025666B1 (ko) * 2016-03-24 2019-09-30 주식회사 제우스 태빙장치의 와이어 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106847990B (zh) * 2016-12-27 2018-03-20 重庆博钻太阳能灯具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设备
CN108257907A (zh) * 2018-03-14 2018-07-06 崔鹏 一种电池片断片与叠片一体化机构以及断叠工艺
CN113299793B (zh) * 2021-04-27 2022-09-02 云南日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装设备
CN114054997B (zh) * 2021-11-29 2022-11-25 江苏泰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式光伏组件焊接加工一体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5854A (en) * 2010-06-29 2012-02-01 Npc Inc Solar cell string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dhesive bonding device and adhesive bond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8831B2 (ja) * 2000-03-21 2010-12-01 株式会社カネカ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の出力取出し線取付け装置
JP4242294B2 (ja) * 2002-02-26 2009-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板状シリコンの製造方法、板状シリコン製造用基板、板状シリコン、その板状シリコン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3298095A (ja) 2002-04-02 2003-10-17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338633A (ja) * 2002-05-20 2003-11-28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セルの電気的接続方法および接続装置
JP2005191319A (ja) * 2003-12-25 2005-07-14 Kyocera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358651B2 (ja) * 2004-01-22 2009-11-04 株式会社エヌ・ピー・シー タブリードのはんだ付け装置及びタブリードのはんだ付け方法
JP4903021B2 (ja) * 2006-08-28 2012-03-21 株式会社エヌ・ピー・シー タブリードのはんだ付け装置およびはんだ付け方法
US20100037932A1 (en) * 2008-06-03 2010-02-18 Shmuel Erez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tabbing and stringing of solar cell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205854A (en) * 2010-06-29 2012-02-01 Npc Inc Solar cell string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dhesive bonding device and adhesive bond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28568A1 (ja) 2015-07-30
CN104160517A (zh) 2014-11-19
JP5885829B2 (ja) 2016-03-16
US20150076214A1 (en) 2015-03-19
US9673349B2 (en) 2017-06-06
WO2013128568A1 (ja) 201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0517B (zh) 串行配线装置及配线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N109148645B (zh) 太阳能电池片多轨道串焊***
CN205992538U (zh) 搭接装置
KR20130077794A (ko) 태양전지용 탭리드의 솔더링 장치
CN107959039A (zh) 一种电芯装配集成自动化生产线
CN207303250U (zh) 一种电芯装配集成自动化生产线
KR101224123B1 (ko) 후면전극 태양전지용 스트링 제조장치
CN105479144B (zh) 双工位自动压装机构
CN108565472A (zh) 燃料电池极板的全自动生产线
CN107520549A (zh) 一种多主栅晶硅太阳能电池串焊接方法及其串焊机
CN114833504A (zh) 一种电池串制备方法及电池串焊接设备
CN209319037U (zh) 一种全自动汇流条焊接机
CN104137279B (zh) 导电部件卷痕去除装置和去除方法
CN102651426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制造***
CN114220755A (zh) 电池片叠瓦设备及电池片叠瓦方法
CN207255507U (zh) 一种多主栅晶硅太阳能电池串串焊机
CN209693367U (zh) 软板贴装装置
JP5897106B2 (ja) ストリング配線装置
CN210360138U (zh) 一种自动压线夹设备
CN113967771A (zh) 一种用于微型热敏电阻使用的激光锡球焊接设备
TW201133668A (en) Semiconductor cell, solar cell module, lead wire connection device and connection method
KR102176214B1 (ko) 태빙장치
CN103781341A (zh) 元件安装装置和元件安装方法
CN109904510A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的端部极片自动压平组件及方法
CN114801148A (zh) 一种贴合折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Patentee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