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1122B -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 - Google Patents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1122B
CN104121122B CN201410164648.2A CN201410164648A CN104121122B CN 104121122 B CN104121122 B CN 104121122B CN 201410164648 A CN201410164648 A CN 201410164648A CN 104121122 B CN104121122 B CN 104121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air
housing
air cooler
inlet
suction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46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1122A (zh
Inventor
G-T.施派德尔
A.科恩
H.比尔
K-E.胡梅尔
U.德嫩
K.卡尔巴歇尔
R.弗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an Manufacturing Co ltd
Mann and Humme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Modan Manufacturing Co ltd
Mann and Humme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an Manufacturing Co ltd, Mann and Hummel GmbH filed Critical Modan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21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1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1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1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 F02B33/44Passages conducting the charge from the pump to the engine inlet, e.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8Heating, cooling or thermal insul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62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he intake air cooler being combined with another device, e.g. heater, valve, compressor, filter or EGR cooler, or being assembled on a special engine 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增压空气冷却器是尤其机动车的增压式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抽吸管包括抽吸管壳体,其由至少两个壳体件组成。抽吸管壳体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和用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剂接口的至少一个通道。在抽吸管壳体中,增压空气冷却器以可流经的方式布置在用于增压空气的该至少一个入口与该至少一个出口之间。增压空气冷却器借助于固定器件在抽吸管壳体的基础壳体件中被固定成使得其至少在基础壳体件的一侧上将该至少一个入口密封地与该至少一个出口分离。

Description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尤其机动车的增压式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Saugrohr),其带有由至少两个壳体件组成的抽吸管壳体,抽吸管壳体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出口、用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剂接口的至少一个通道(Durchlass)并且在其中增压空气冷却器以可流经的方式布置在用于增压空气的该至少一个入口与该至少一个出口之间。
背景技术
由文件WO 2008/061692 A1已知一种涡轮增压式内燃机的单元组件。该单元组件包括用于抽吸空气(Ansaugluft)的抽吸接管和换热器。该单元组件包括壳体,其与盖共同限定一容积(换热器布置在其中)。该壳体包括用于抽吸空气的入口。抽吸接管通过在壳体正面中用于抽吸空气的出口向内燃机的气缸盖打开。抽吸空气流经换热器。换热器与冷却剂循环相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抽吸管,在其中通过抽吸管、尤其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空气流动被进一步改善。尤其应利用增压空气冷却器进一步改善增压空气的冷却。
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由此来实现,即增压空气冷却器借助于固定器件在抽吸管壳体的基础壳体件(Grundgehaeuseteil)中被固定成使得其至少在基础壳体件的一侧上将该至少一个入口密封地与该至少一个出口分离。
根据本发明,增压空气冷却器被固定在基础壳体件中。其可预装配在基础壳体件中。在预装配中可将增压空气冷却器首先固定地定位在基础壳体件中。接着可将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件、尤其用于封闭抽吸管壳体的盖壳体件与基础壳体件相连接。由此总地来说可使抽吸管的组装简化。此外,该另外的壳体件可相应较简单地来设计。固定器件和相应的力基本上可直接作用在基础壳体件处。通过借助于固定器件的固定此外能够简单地防止增压空气冷却器在抽吸管组装之后、尤其在运输时、在装配在内燃机处时或在抽吸管的运行中改变它的在抽吸管壳体中的位置。借助于固定器件可在基础壳体件中精确地来装配增压空气冷却器。以该方式可相应地减小增压空气冷却器、尤其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在基础壳体件中的可能必需的安装公差。增压空气冷却器可简单地在基础壳体件中被布置成使得其外侧中的至少一个、尤其其冷却器壳体的或法兰板的外侧可密封地贴靠在基础壳体件的至少一个相应的内侧处。由此可防止增压空气在增压空气冷却器与基础壳体件的至少一个内侧之间流动且由此流动经过增压空气冷却器。取而代之,增压空气必须流动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热交换区域。由此可改善冷却效果。
抽吸管壳体可在其工作位置中被布置成使得基础壳体件在空间上位于下面。以该方式可将增压空气冷却器的重量压向基础壳体件的相应的内侧。由此可进一步改善密封功能。此外,由此可使相应的固定器件机械卸载。固定器件可相应较小地设计尺寸。
抽吸管有利地可以是带有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的部分。利用增压空气冷却器,来自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的增压空气可在其被输送给内燃机的气缸之前被冷却。
增压空气冷却器有利地可具有可流经有冷却剂的换热器。增压空气冷却器有利地可具有被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器网。在冷却器网中可发生在增压空气与冷却剂之间的热交换。增压空气冷却器有利地可以是所谓的板式冷却器。冷却剂有利地可以是液态冷却剂、尤其冷却水或设有添加剂的冷却水。冷却剂可借助于从抽吸管壳体中引出的冷却循环在抽吸管之外的区域中被冷却。冷却剂有利地可通过相应的冷却剂接口被输送给增压空气冷却器且从其导出。
有利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可以以关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主轴线在周缘侧的壁密封地贴靠在基础壳体件的相应的内侧处。以该方式可简单地来密封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周缘侧。主轴线可如此来限定,即其横穿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其可粗略地指示中间的流动方向,在该方向上增压空气流向增压空气冷却器和从其中流出。
冷却器壳体有利地可具有法兰板。法兰板有利地可固定地与冷却器壳体相连接、尤其钎焊。法兰板有利地可密封地贴靠在基础壳体件的相应的内侧处。
本发明不限于机动车的内燃机的抽吸管。而是其还可被应用在其它类型的内燃机、尤其工业发动机中。
在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增压空气冷却器可在组装的抽吸管中在邻接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处的所有壳体件的侧面上将该至少一个入口与该至少一个出口密封地分离。以该方式可防止增压空气可绕过增压空气冷却器流动。由此可实现强制流经增压空气冷却器。由此可进一步改善增压空气的冷却。
有利地,增压空气冷却器可完全被抽吸管壳体包围。增压空气冷却器可完全位于抽吸管壳体内。以该方式可压力中性地来加载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的所有面。此外可取消用于相对周围环境密封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密封器件。抽吸管壳体的密封可较简单地来实现。
有利地,壳体件、尤其基础壳体件和相应的盖壳体件可材料配合地相互连接、尤其焊接、尤其热气焊接和/或粘接。备选地或附加地,壳体件可借助于至少一个形状配合的连接和/或力配合的连接、尤其螺栓连接、卡锁连接和/或插塞连接相互连接。
有利地,壳体件中的至少一个、尤其基础壳体件和盖壳体件可由塑料构成。塑料件可简单地被相互连接、尤其焊接。此外,塑料件可简单地被制造、尤其成型。
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密封地布置在基础壳体件中的区域中可取消单独的密封装置。总地来说,由此可降低密封器件、尤其密封件的耗费和/或装配耗费。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增压空气冷却器可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轴承和至少一个浮动轴承被固定在基础壳体件处。
固定轴承在本发明的意义中仅允许为了紧固的固定的目的的运动、尤其旋转运动,而浮动轴承在固定之前除了为了紧固的固定的目的的运动之外还允许待相互连接的构件相对于彼此的移动。以该方式可使构件相对于彼此定位,尤其以便补偿可能的构件公差和/或安装公差。由此也可补偿在运行期间通过由于增压空气冷却器和构件的不同的热膨胀系数的热膨胀和构件变形而出现的公差。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即特征在于,其直至其固定允许公差补偿。利用固定轴承可在无预紧力损失的情况下实现连接。利用固定轴承的连接有利地可针对在无预紧力损失的情况下参与的构件的使用寿命来设计。
该至少一个固定轴承和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有利地可位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对而置的侧面上。以该方式,可借助于该至少一个固定轴承在一侧上稳定地且精确地来固定增压空气冷却器。在另一侧上,可借助于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位置位置容差地(lagetolerant)来紧固增压空气冷却器。
该至少一个固定轴承有利地可位于该至少一个入口和/或该至少一个出口也位于的基础壳体件的侧面上。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有利地可位于背对该至少一个入口或该至少一个出口的侧面上。
该至少一个固定轴承有利地可具有可旋转的和/或可插拔的连接。该至少一个固定轴承有利地可具有***衬套(Einsetzbuchse)、尤其热***衬套或被构件的材料挤压包封的衬套。***衬套有利地可被装入、尤其压入在基础壳体件中的相应的孔中。***衬套有利地可具有内螺纹。带有相应的外螺纹的螺旋体(Schraubenkoerper)、尤其螺栓可被拧入内螺纹中。优选地可将螺旋体无隙地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相连接。螺旋体尤其可被装配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容纳部中、尤其***过穿通的开口。容纳部、尤其开口有利地必要时可布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的法兰板中。
代替螺栓连接,也可实现在增压空气冷却器与***衬套之间的其它类型的可旋转和/或可插拔的连接。代替螺栓可使用相应其它类型的旋转/插接元件。尤其还可设置有卡口式的连接。代替***衬套,还可设置有带有销、尤其螺纹销(Gewindebolzen)的***物。可相应地将销固定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容纳部中。其尤其可被引导穿过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处的穿通的开口且在相对而置的侧面上借助于固定元件、尤其螺母被固定。
有利地,***衬套和/或相应的旋转/插接元件、尤其螺栓可由金属构成。以该方式可实现金属连接。金属连接比在由塑料构成的构件彼此之间的或由塑料构成的构件与由金属构成的构件之间的连接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和更小的预紧力损失。这尤其可在应用寿命构件的情况下改善抽吸管的可靠性。
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有利地可具有可旋转和/或可插拔的连接。有利地可设置有螺栓连接。有利地,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可具有尤其自攻的螺栓。有利地可将螺栓拧入在基础壳体件中的相应的孔中。另一方面可将螺栓固定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容纳部中。其可插过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处的相应的开口。该开口有利地必要时可布置在冷却器壳体的法兰板中。其有利地可位于法兰板的法兰中。浮动轴承的螺栓可在该连接的未固定的状态中在允许间隙的情况下布置在容纳部中。容纳部有利地可至少在横向于螺栓的轴线的方向上具有大于螺栓的外径的内径。有利地,容纳部可以是长孔。通过旋转/插塞连接的固定,浮动轴承才被固定。
自攻螺栓具有该优点,即其可无屑地被拧入基础壳体件的孔中。与自切螺栓不同,自攻螺栓不切割基础壳体件的材料。代替自攻螺栓,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也可具有其它形式的、尤其自切的螺栓。备选地在基础壳体件中或在其处也可设置有螺纹或螺纹***物(Gewindeeinsatz),相应的螺栓、尤其机器螺栓可被拧入其中。代替螺栓连接也可设置有其它形式的旋转/插塞连接、尤其卡口式的连接或卡锁连接。代替螺栓也可使用销钉。销钉尤其可被热铆接。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可设置有至少一个防遗失部(Verliersicherung)用于防护该至少一个固定轴承和/或该至少一个浮动轴承的至少一个旋转/插接元件。以该方式可防止该至少一个旋转/插接元件在装配之后、尤其在抽吸管的运行中可从其容纳部中落出。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防遗失部可具有至少一个肋。该至少一个肋有利地可与另一壳体件尤其在盖壳体件中相连接。该至少一个肋有利地可一件式地与另一壳体件相连接。其有利地可喷注到另一壳体件处。
该至少一个防遗失部有利地可布置在与该至少一个旋转/插接元件相对而置的侧面上,由该侧面观察该至少一个旋转/插接元件被带入相应的容纳部中。该至少一个防遗失部可布置成使得其在组装壳体件时自动地与相应的旋转/插接元件防护地共同起作用。该至少一个防遗失部可对于相应的旋转/插接元件尤其在运输中或在抽吸管的运行中应松开的情况形成对旋转/插接元件的机械止挡。有利地,在使用螺栓的情况下借助于该至少一个防遗失部可防止相应的螺栓的不期望的旋出。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基础壳体件可具有该至少一个入口和/或该至少一个出口和/或用于冷却剂接口的该至少一个通道。以该方式可较简单地来设计被用于封闭抽吸管壳体的其它壳体件。此外,由此可将相应的构件、尤其增压空气冷却器和/或接口简单地预装配在基础壳体件中。由此可进一步简化抽吸管的组装。
有利地,基础壳体件可具有装配装置用于将抽吸管壳体装配在必要时机动车的框架件和/或内燃机处。尤其地,相应的装配法兰可布置在基础壳体件的外侧处。由此可实现抽吸管在内燃机和/或框架件处的稳定的支承。此外由此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基础壳体件与内燃机和/或框架件之间也可实现可靠的且稳定的力传递。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出口可设计成使得可将其直接与内燃机的气缸盖相连接。该至少一个出口为此可布置在至少一个相应的联接法兰中。有利地可借助于旋转/插塞连接、尤其至少一个螺纹销或至少一个螺栓将联接法兰与气缸盖相连接。该至少一个联接法兰有利地可布置在基础壳体件处。其有利地可一件式地与基础壳体件相连接。
有利地,抽吸管壳体可由两个壳体件组装而成。在此有利地可涉及两个外壳、尤其上壳和下壳。有利地,基础壳体件可以是下壳。盖壳体件可以是上壳。
至少基础壳体件可具有凸状的壁。以该方式可使壁机械地稳定。凸状的壁有利地可在各处弯曲。有利地,凸状的壁可从抽吸管壳体的内腔向外拱曲。有利地,所有壳体件可具有凸状的壁。有利地,抽吸管壳体的所有壁可以是凸状的。以该方式可进一步改善抽吸管壳体的稳定性、尤其抗压能力。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抽吸管壳体的壳体壁中的至少一个可具有至少一个沟槽(Sicke)。该至少一个沟槽可有助于加固抽吸管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壁。其可进一步改善抽吸管壳体的稳定性。
该至少一个沟槽有利地可以是该至少一个壳体壁的凹入部或凸出部。其可以是在该至少一个壳体壁中的槽状的凹部。该至少一个沟槽的沟槽壁有利地可近似具有缸套、尤其圆形缸套的截段的形式。
该至少一个沟槽可在纵向上有利地横向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主轴线延伸。该至少一个沟槽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入口侧与出口侧之间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横向于主轴线延伸的宽度的方向上延伸。
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有利地可延伸到抽吸管壳体的内腔中。以该方式,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可干扰、尤其减少增压空气流动经过增压空气冷却器处。该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有利地可在其纵向延展中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必要时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法兰板的整个相应的延展、尤其宽度上延伸。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的面向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可密封地贴靠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必要时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法兰板的相应的外侧处。以该方式可改善在抽吸管壳体的壳体壁与增压空气冷却器之间的密封效果。该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有利地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必要时法兰板的整个宽度上贴靠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尤其法兰板的相应的外侧处。以该方式,在抽吸管壳体的相应的壳体壁与增压空气冷却器之间的区域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尤其法兰板的整个宽度上被密封。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可在壳体基体的侧面上贴靠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必要时法兰板的外侧处。以该方式可在壳体基体的侧面上实现密封,而不需要单独的密封元件、尤其单独的密封件。
备选地或附加地,至少一个外部的沟槽的沟槽壁有利地可在抽吸管壳体处向外延伸。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可以以它的面向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侧面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外侧相间隔。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的外侧与沟槽壁之间设置有相应的缝隙。该缝隙可用作公差补偿。利用其可来平衡相应的由制造引起的和/或由安装引起的和/或由运行引起的公差。
有利地,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一侧上贴靠在相应的壳体壁处而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对而置的侧面上至少一个相对而置的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可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对而置的壳体壁相间隔。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在至少一个沟槽中或在其处可布置有至少一个加强肋。该至少一个加强肋有利地可布置在该至少一个沟槽内。该至少一个加强肋可使该至少一个沟槽的沟槽壁稳定。其可有助于加固抽吸管壳体。其可改善抽吸管壳体的稳定性。该至少一个加强肋有利地可在该至少一个沟槽的纵向延展上延伸。其有利地可大约布置在该至少一个沟槽的中心。其有利地可将该至少一个沟槽对半分。
该至少一个加强肋有利地可径向于该至少一个沟槽的纵轴线延伸。其有利地可垂直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尤其冷却器壳体的壳体壁的或法兰板的相应的外侧伸延。
假如该至少一个沟槽的沟槽壁从抽吸管壳体的内腔向外延伸,即涉及内部的沟槽,该至少一个加强肋可作为内部的加强肋延伸到抽吸管壳体的内腔中。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由此可干扰、尤其减少增压空气流动经过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
如果该至少一个沟槽的沟槽壁延伸到抽吸管壳体的内腔中,即涉及外部的沟槽,该至少一个加强肋可作为外部的加强肋位于抽吸管壳体的外侧处。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可以以它的自由边缘支撑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外侧处。以该方式可进一步改善抽吸管、尤其抽吸管壳体的稳定性。此外由此可改善增压空气冷却器在抽吸管壳体中的保持。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可密封地支撑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处。以该方式可在该处进一步改善密封。
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有利地可位于壳体基体的侧面上。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可支撑在冷却器壳体的壳体壁或法兰板处。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可以以它的自由边缘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外侧相间隔。在那里可设置有相应的缝隙。这些缝隙可用作公差补偿。由此可补偿相应的由制造引起的和/或由安装引起的和/或由运行引起的公差。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有利地可位于与壳体基体相对而置的侧面上。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的自由边缘有利地可以以它的自由边缘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的相应的壳体壁相间隔。
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有利地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以该方式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整个宽度上实现增压空气的流动的干扰、尤其密封。
有利地,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可以以它的自由边缘在一侧上贴靠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处而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对而置的侧面上至少一个相对而置的内部的加强肋的自由边缘可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外侧相间隔。以该方式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一侧上简单地来改善在抽吸管壳体的相应的壁与增压空气冷却器之间的空间的密封。同时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另一侧上实现公差补偿。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的自由边缘可在相同的侧面上贴靠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处,该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相应的沟槽壁也贴靠在其上。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的自由边缘可在相同的侧面上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相间隔,该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相应的沟槽壁也在其上相间隔。
有利地,抽吸管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壁可仅沿着该至少一个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和/或该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的自由边缘贴靠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处。这可在内燃机的运行中正面地影响噪声生成。
有利地,多个沟槽和/或多个加强肋可并排地、尤其彼此平行地布置在抽吸管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壁中。外部的沟槽和内部的沟槽可交替地布置。沟槽有利地可实现壳体壁的波状的走向。有利地,沟槽可交替地具有外部的加强肋和内部的加强肋。由此总体可进一步改善抽吸管壳体的稳定性。
该至少一个沟槽的高度有利地可在大约10mm与大约20mm之间。该至少一个沟槽的高度有利地可大约垂直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延伸。该至少一个加强肋的相应的高度大约可在10mm与20mm之间。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沟槽的沟槽壁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入口侧或出口侧的区域中具有流动轮廓。以该方式可改善增压空气到增压空气冷却器中或从其中出来的流动走向(Stroemungsverlauf)。有利地,该至少一个沟槽的沟槽壁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入口侧或其出口侧处至少在边缘区域中超过它。由此可防止增压空气可在相应的入口侧或出口侧处流动经过增压空气冷却器。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入口侧或出口侧上减少可能的涡流。增压空气由此可直接地且均匀地流入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热交换区域、尤其相应的冷却器网中或从其中流出。不仅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入口侧上而且在出口侧上可设置有带有相应的流动轮廓的沟槽壁。不仅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面向基础壳体件的侧面上而且在面向另一壳体件的侧面上在入口侧和/或出口侧上可设置有相应的流动轮廓。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沟槽的沟槽壁可至少一起形成用于密封装置的密封件容纳部。在密封件容纳部中可节省空间地来布置密封装置。借助于密封装置可附加地来密封在抽吸管壳体的壳体壁与增压空气冷却器、尤其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的壳体壁之间的区域。带有密封件容纳部的沟槽壁有利地可位于基础壳体件的区域之外,在其中抽吸管壳体的壳体壁总归密封地贴靠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处。带有密封件容纳部的沟槽壁有利地可位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该侧面上,在其上可能的另外的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相间隔。以该方式借助于密封装置可实现附加的密封和/或公差补偿。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至少一个外侧与抽吸管壳体的相应的壳体壁之间可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件。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有利地可位于关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主轴线在周缘的至少一个外侧处。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有利地可位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背对壳体基体的侧面上。有利地,在面向壳体基体的侧面上不可存在单独的密封件。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有利地可位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该侧面上,在其上至少一个可能的内部的沟槽的沟槽壁和/或至少一个内部的加强肋的自由边缘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外侧相间隔。
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有利地可以是弹性的。其由此可简单地匹配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外侧、尤其冷却器壳体的壳体壁的走向和/或形状。此外,其由此可用作公差补偿和/或振动缓冲。有利地,密封件可由带有闭合的或敞开的表面的泡沫来实现。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可关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主轴线在周缘敞开。以该方式,其也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固定在壳体基体中之后被布置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处。
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有利地可以是U形的。以该方式,其不仅可至少部分地遮盖增压空气冷却器的背对或面向壳体基体的侧面、尤其上侧而且可至少部分地遮盖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侧向的外侧。U形密封件的至少一个边腿可伸到在壳体基体的壁中的内腔和/或相应的容纳部中。其由此可将增压空气冷却器的相应的侧向的外侧相对壳体基体的相应的侧壁密封。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可被装配、尤其预装配在与壳体基体不同的壳体件、尤其盖体处。为了封闭抽吸管壳体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固定在壳体基体中之后将壳体件置于壳体基体上或***其中。在此,密封件可自动地与壳体件被正确地放置。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在用于封闭壳体基体的至少一个壳体件中可布置有用于该至少一个密封件的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Dichtungshalterung)。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有利地可设计为密封肋。在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上、在其处或在其中可来预装配该至少一个密封件。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有利地可一件式地与壳体件相连接。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可关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主轴线在周缘延伸。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有利地可以是大约U形的。以该方式可简单地来保持该至少一个大约U形的密封件。
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有利地可至少逐段地布置在相应的壳体件的相应的容纳部、尤其槽中。由此,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可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以限定的间距来布置。通过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的限定的间距,在该至少一个尤其U形的密封件支架的和该至少一个尤其U形的密封件的边腿的过渡部中也可较简单地来实现较大的弯曲半径。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可至少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侧向的周缘壁的区域中具有T形的轮廓。由此可使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机械地稳定。以该方式也可来实现独立的密封件支架。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和/或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尤其至少一个相应的边腿可至少逐段地超出相应的壳体件的边缘、尤其固定法兰或焊接法兰。以该方式可将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的和/或该至少一个密封件的超出的截段、尤其边腿***壳体基体的相应的支架容纳部中。支架容纳部尤其可在壳体基体的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中或在其处来实现。支架容纳部可设计为一种槽。
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可在它的背对增压空气冷却器的侧面上具有大约U形的轮廓。U形的轮廓可限定用于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尤其边腿的容纳部、尤其保持肋容纳部。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的边腿可***该至少一个密封件的容纳部中。密封件支架的径向截段尤其可布置在容纳部中。
在至少一个面向壳体基体的自由端部处,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尤其密封件支架的至少一个边腿有利地可具有密封件固定槽。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可在相应的端部的相应的端侧上具有相应的密封件固定接片(Dichtungssicherungssteg)。密封件固定接片可在装配的密封件中接合到密封件固定槽中。以该方式可防止在组装壳体件时会使该至少一个密封件从密封件支架滑出或抽出。
代替密封件固定槽和密封件固定接片,密封件也可设有其它形式的防遗失部。有利地,密封件的被***或插上在密封件支架上的侧面可具有尤其带有底切(Hinterschneidung)的相应的轮廓,底切可接合到密封件支架的相应的配对轮廓中。以该方式,密封件也可由无端型材(Endlosprofil)来实现。
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有利地可具有大约Y形的轮廓。在此,Y形轮廓的两个上边腿可面向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在装配在增压空气冷却器上的情况下,Y形轮廓的上边腿彼此可被撑开。其由此可桥接在抽吸管壳体的壳体壁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外侧之间的相应较大的空隙。Y形轮廓简单地使在相应大的带宽上的公差补偿成为可能。
该至少一个密封件的至少一个端部可在Y形轮廓的两个上边腿中的至少一个的区域中设有倒角。倒角理解成在棱边的区域中斜切的面。以该方式,在组装抽吸管壳体的壳体件时可使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插到增压空气冷却器上容易。
备选地或附加地,可使在Y形轮廓的上边腿之间的开角朝向密封件的至少一个端部增大。以该方式可进一步简化装配。
备选地或附加地,该至少一个密封件的Y形轮廓的上边腿中的至少一个的长度能够可变地来设计。在抽吸管壳体的可能的较大的由运行引起的变形的区域中、尤其在密封件的中间区域中可借助于较长的边腿来实现可靠的密封。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代替在壳体件处,该至少一个密封件也可装配、尤其预装配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尤其冷却器壳体处。该至少一个密封件有利地可粘接到增压空气冷却器、尤其冷却器壳体处。
有利地,该至少一个密封件尤其可关于周缘对称地来构建。以该方式不需要注意安装方向。因此可防止该至少一个密封件的错误安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优点、特征和细节由接下来的说明得出,在其中根据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专家适宜地还单独地考虑在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相结合地公开的特征且概括成有意义的另外的组合。其中:
图1显示了从斜上方观察机动车的涡轮增压式的内燃机的带有抽吸管壳体(在其中布置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的等轴图示;
图2显示了不带盖外壳的图1中的敞开的抽吸管;
图3显示了从斜下方观察图1中的抽吸管;
图4以俯视图显示了图2中的敞开的抽吸管;
图5显示了在固定轴承(增压空气冷却器利用其固定在抽吸管壳体的下壳处)的区域中图1中的抽吸管的水平的纵剖面的细节;
图6显示了在图5中的固定轴承的区域中沿着在那里的剖线VI-VI的抽吸管的竖直的横截面的细节;
图7显示了在两个浮动轴承(增压空气冷却器利用其固定在下壳处)的区域中图1中的抽吸管的水平的纵剖面的细节;
图8显示了在图7中的浮动轴承的区域中沿着在那里的剖线VIII-VIII的抽吸管的竖直的横截面的细节;
图9显示了沿着图4中的剖线IX-IX的图1中的抽吸管的竖直的纵剖面;
图10显示了图9中的纵剖面的第一详细视图;
图11显示了图9中的纵剖面的第二详细视图;
图12显示了图9中的纵剖面的第三详细视图;
图13以对内侧的观察显示了图1中的抽吸管的抽吸管壳体的上壳的等轴图示;
图14显示了在用于这里未示出的密封件的保持肋的区域中图13中的上壳的详细视图;
图15显示了带有密封件的图14中的详细视图;
图16显示了在带有密封件的保持肋的区域中通过上壳的图1中的抽吸管的水平的纵剖面;
图17显示了在带有密封件的保持肋的区域中通过上壳的图1中的抽吸管的竖直的纵剖面。
在附图中,相同的构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17中以不同的透视图、剖面和详细视图显示了机动车的利用废气涡轮增压器增压的内燃机的抽吸管10。
为了更简单的定向,在附图中显示了直角X-Y-Z坐标系的相应的轴线。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在图1中示出,z轴在抽吸管10的正常的安装位置中在竖直的空间方向上向下延伸。x轴和y轴撑开水平的平面,其以下被称为X-Y平面。x轴和z轴撑开X-Z平面。y轴和z轴相应地撑开Y-Z平面。
当下面谈及“上”、“下”、“前”或“后”时,如不另外提及,则这涉及图1中的图示。抽吸管10的空间布置(如其在图1中所示)通常相应于在机动车中的安装状态。然而,抽吸管10的安装状态可不同于此。例如,抽吸管10也可反过来装配。
抽吸管10布置在用于内燃机的燃烧空气的进气***(Ansaugtrakt)(其与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接)中。
抽吸管10包括抽吸管壳体12,在其中布置有增压空气冷却器14。增压空气冷却器14用于冷却来自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的增压空气,其流动通过抽吸管壳体12。抽吸管10用于将增压空气分配到内燃机的相应的气缸上。在该实施例中,抽吸管10用于将增压空气分配到内燃机的四个气缸上。
抽吸管壳体12由接口外壳(Anschlussschale)16(在图1中在下面)和盖外壳18(在上面)组成。接口外壳16和盖外壳18由塑料构成。抽吸管壳体12的外壁在其基本走向上向外拱曲或弯曲、即凸出。
抽吸管壳体12的内腔包括入口腔20、冷却器腔22和出口腔24,其关于增压空气通过抽吸管壳体12的流动路径依次布置。通过抽吸管壳体12的流动路径在图1至7和9至12中通过箭头26表示。
接口外壳16在下部的入口侧的纵壁34的侧面上(在图1和2中在前面)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入口28。入口28位于入口侧的纵壁34至抽吸管壳体12的入口侧的横侧40的过渡的区域中。入口28通到入口腔20中。入口腔20在y轴的方向上在冷却器腔22的宽度上延伸。
就在入口28后面,在入口腔20中存在两件式的分隔壁截段30,其大约平行于Y-Z平面延伸。分隔壁截段30将入口腔20的从入口28观察在前面的部分与冷却器腔22分开。分隔壁截段30的下部与接口外壳16一件式地相连接。分隔壁截段30的上部与盖外壳18一件式地相连接。
入口28被入口联接法兰32围绕。入口联接法兰32与接口外壳16一件式地相连接。利用入口联接法兰32借助于螺栓连接可实现至内燃机的进气***的进入管路(其通向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的出口)的联接。在进入管路中例如可布置有节流阀。
在下部的入口侧的纵壁34和下部的后面的纵壁36的区域中,装配法兰38分别与接口外壳16一件式地相连接。装配法兰38在接口外壳16的外侧处大约位于入口腔20至冷却器腔22的过渡部的高度上。装配法兰38分别大约平行于X-Y平面延伸。利用装配法兰38,抽吸管10可分别借助于螺栓被固定在内燃机的相应的框架件处。
在抽吸管壳体12的与入口侧的横侧40相对而置的出口侧的横侧42上,接口外壳16关于流动路径26并排地具有四个下部的分配管截段44。下部的分配管截段44分别形成相应的分配管46的下部。每个分配管46通到出口腔24中。出口腔24用作用于将增压空气分配到四个分配管46上的分配腔。分配管46在其自由端部处分别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出口48。分配管46的出口48被共同的出口联接法兰50围绕。出口联接法兰50分别一件式地与下部的分配管截段44相连接。利用出口联接法兰50,分配管46借助于螺栓分别与内燃机的气缸的相应的未示出的入口相连接。
接口外壳16的面向盖外壳18的边缘设计为下部的焊接法兰52。下部的焊接法兰52在外面围绕入口腔20、冷却器腔22、出口腔24和下部的分配管截段44。在组装的抽吸管10中,下部的焊接法兰52与盖外壳18的上部的焊接法兰54相焊接。在入口腔20和冷却器腔22的区域中,在下部的焊接法兰52与上部的焊接法兰54之间的焊接连接(如例如在图9中所示)大约在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中延伸。
下部的纵壁34和36分别在冷却器腔22的区域中在至出口腔24的过渡部附近具有槽状的支架容纳部56。支架容纳部56分别用于容纳保持肋58的相应的边腿。保持肋58用于保持密封件60。如例如在图13至15中所示,保持肋58固定在盖外壳18处。支架容纳部56分别实现为在纵壁36和38中的带有大约U形轮廓的外拱形。支架容纳部56分别大约在z轴的方向上延伸。支架容纳部56分别在其整个高度上朝向冷却器腔22敞开。其在它的向冷却器腔22敞开的侧面上在两侧分别具有底切。
在接口外壳16的下侧64中布置有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两个冷却剂接口66。经由冷却剂接口66,以相应的冷却剂(例如冷却水)来供应增压空气冷却器14。
如例如在图3和9至11中所示,下侧64在冷却器腔22的区域中具有在x轴的方向上波状的走向。波状的走向通过总共三个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其与四个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0、71交替布置)来实现。下面的沟槽68、70和71是在下侧64中的槽状的凹部。下面的沟槽68、70和71以其纵轴线分别大约平行于y轴延伸。其在整个宽度上在冷却器腔22的y轴的方向上延伸。
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的相应的沟槽壁分别大约具有圆形缸套的截段(其敞开的侧面向外从冷却器腔22指离)的轮廓。沟槽壁本身延伸到冷却器腔22中,因此称作“内部的沟槽”。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本身朝向外敞开。
两个中间的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0的相应的沟槽壁同样大约具有圆形缸套的截段(其相应敞开的侧面向内朝向冷却器腔22敞开)的轮廓。
波高72(其在图9中示出)在大约10mm与大约20mm之间、优选地为大约15mm。波高72相应于在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与这两个中间的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0的沟槽壁的相应的顶点之间的间距。
面向入口腔20的入口侧的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1的沟槽壁在它的面向入口腔20的侧面上具有下面的入口侧的流动轮廓74。下面的入口侧的流动轮廓74紧靠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冷却器壳体78的法兰板76的下面的入口侧的端棱处。下面的入口侧的流动轮廓74在冷却器腔22的整个宽度上在y轴的方向上延伸。其对于增压空气至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入口侧80的流动形成一种坡台(Schanze)。下面的入口侧的流动轮廓74形成从入口腔20至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入口侧80的柔和过渡。
出口侧的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1的沟槽壁具有与下面的入口侧的流动轮廓74类似的下面的出口侧的流动轮廓82,其形成从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出口侧84至出口腔24的柔和过渡。下面的出口侧的流动轮廓82环绕法兰板76的相应的下面的出口侧的端棱。
法兰板76被焊接到冷却器壳体78的面向接口外壳16的下侧64的下侧处。法兰板76是平的且大约平行于X-Y平面延伸。法兰板76以其外侧在整个宽度上在y轴的方向上密封地贴靠在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的沟槽壁的顶点处。同样地,法兰板76的下面的入口侧的端棱和下面的出口侧的端棱密封地贴靠在相应的下面的流动轮廓74和82处。以该方式,增压空气不可在法兰板76之下流动经过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外侧。
此外,在接口外壳16的下侧64处在面向冷却器腔22的内侧上布置有两个下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86。下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86分别在这两个中间的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0中的一个内从其谷底(Talsohle)延伸直至法兰板76的外侧。其大约在与相邻的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的沟槽壁的顶点相同的高度上终止。下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86分别大约平行于Y-Z平面延伸。下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86在相应的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0内分别大约位于中间。其自由边缘分别密封地贴靠在法兰板76的外侧处。
此外,在接口外壳16的下侧64处在抽吸管壳体12的背对冷却器腔22的外侧处布置有两个下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88。下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88分别大约平行于下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86延伸。下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88中的一个位于入口侧的内部的下面的沟槽68的内腔中。下面的外部的第二横向加强肋88布置在中间的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的内腔中。下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88在相应的沟槽68中分别位于中间。在图2和3中的图示中,为了更好的清晰性取消了下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88的图示。
此外,接口外壳16的下侧64在其外侧处具有多个下面的外部的纵向加强肋90。下面的外部的纵向加强肋90分别大约平行于X-Z平面延伸。其在z轴的方向上在中间的下面的外部的沟槽70的区域中大约在该处的沟槽壁的顶点的高度上终止。在x轴的方向上,下面的外部的纵向加强肋90延伸经过入口腔20、冷却器腔22和接口腔24。
在图1、4和5中附加地在接口外壳16的下面的入口侧的纵壁34的外侧处示出了多个侧面的加强肋,其分别大约平行于Y-Z平面延伸。在其它附图中,这些侧面的加强肋为了更好的清晰性未示出。
在接口外壳16的下面的入口侧的纵壁34的区域中,此外在x轴的方向上观察大约在冷却器腔22中间布置有在图6中示出的盲孔。盲孔在面向盖外壳18的侧面上敞开。在盲孔中,***衬套92被***。盲孔和***衬套92的轴线平行于z-轴。***衬套92由金属构成。其具有用于紧固螺栓94的相应的外螺纹的内螺纹。紧固螺栓94同样由金属构成。***衬套92和紧固螺栓94的螺纹优选地可以是公制的。备选地也可设置有其它形式的螺纹。
紧固螺栓94引导通过在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法兰板76中的相应的孔。孔的内径大约相应于紧固螺栓94的外径。紧固螺栓94关于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即径向于其轴线无隙地布置在孔中。
紧固螺栓94和***衬套92形成固定轴承96。固定轴承96用于增压空气冷却器14在接口外壳16中的固定。该固定关于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位置固定且无预紧力损失。通过由金属构成的紧固螺栓94与由金属构成的***衬套92的连接产生固定的连接,其在较长的时间段上、优选地在使用寿命上保持其预紧。
在下面的后部的纵壁36的相应的半圆柱状的凸出部之下,在接口外壳16中布置有分别用于自攻螺栓100的两个螺纹孔98。螺纹孔98分别朝向盖外壳18敞开。螺纹孔98的轴线大约平行于z轴延伸。螺纹孔98中的一个大约位于冷却器腔22的与固定轴承96相对而置的侧面上。另一螺纹孔98处位于入口腔20附近。
自攻螺栓100分别引导通过在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法兰板76的法兰中的相应的孔。孔的相应的直径大于自攻螺栓100的相应的外径。只要自攻螺栓100未被拧紧,其可径向于其相应的轴线在法兰板76的孔中移动。带有相应的自攻螺栓100的螺纹孔98分别形成浮动轴承102。利用浮动轴承102,增压空气冷却器14固定在接口外壳16中。在法兰板76中的增大的孔使在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该侧面上的位置容差的装配成为可能。
盖外壳18(其例如在图13中详细地示出)具有四个上面的分配管截段104。上面的分配管截段104在组装的抽吸管10中分别封闭接口外壳16的下面的分配管截段44中的一个且由此分别一起形成分配管46中的一个。
此外,盖外壳18具有入口遮盖截段106,其在接口外壳16的侧面上封闭入口28的相应的下面的入口截段。
盖外壳18的上侧108在图1和9中在上面类似于接口外壳16的下侧64成波浪形。其具有总共三个上面的内部的沟槽110和111以及四个上面的外部的沟槽112和114。这两个中间的上面的外部的沟槽112、入口侧的上面的外部的沟槽114、入口侧的上面的内部的沟槽110和中间的上面的内部的沟槽110关于平行于X-Y平面的镜像平面大约镜像向称于相应的下面的沟槽68、70和71。
入口侧的上面的外部的沟槽114的沟槽壁具有上面的入口侧的流动轮廓116,其类似于下面的入口侧的流动轮廓74环绕冷却器壳体78的上面的入口侧的端棱。其由此形成从入口腔20至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入口侧80的柔和的流动过渡。
在出口侧的上面的内部的沟槽111与出口侧的上面的外部的沟槽114的沟槽壁之间的过渡部中实现有密封件支架凹窝(Dichtungshalterungsbucht)118,其在图17中详细地示出。密封件支架凹窝118朝向冷却器腔22敞开。在密封件支架凹窝118中,在x轴的方向上观察大约在中间布置有保持肋58的径向于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主轴线62的截段120。径向截段120大约在平行于Y-Z平面的平面中延伸。
主轴线62横穿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入口侧80和出口侧84。主轴线62粗略地显示了增压空气在入口侧80进入增压空气冷却器14中和在出口侧84上从增压空气冷却器14中出来的中间流动。主轴线62是虚拟的轴线。其应仅用于定向。其不一定精确地指示增压空气通过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中间流动方向。主轴线62大约平行于x轴延伸。
密封件支架凹窝118延伸到盖外壳18的上面的入口侧的纵壁122中且在相对而置的侧面上延伸到盖外壳18的上面的后部的纵壁124中。在上面的纵壁122和124中,密封件支架凹窝118的在该处的侧面的边腿在其面向冷却器腔22的敞开的侧面上分别具有底切。
总地来说,保持肋58在x轴的方向上观察是大约U形的。保持肋58的侧面的边腿分别自由地处在密封件支架凹窝118的相应的侧面的边腿中。保持肋58的侧面的边腿大约平行于z轴延伸。保持肋58的侧面的边腿分别超过上面的焊接法兰54。在组装的抽吸管壳体12中,保持肋58的侧面的边腿伸到接口外壳16的相应的支架容纳部56中。
保持肋58的侧面的边腿分别具有T形的轮廓,其中,T形轮廓的下面的边腿形成径向的截段120。在侧面的边腿至水平的截段的过渡处,保持肋58分别具有大约圆形的弯曲半径。
在保持肋58的边腿的自由端部的端侧处,在相应的径向截段120中分别设置有密封件固定槽126。在图14中示出密封件固定槽126中的一个。如在图15中所示,相应的密封件固定接片128接合到密封件固定槽126中。密封件固定接片128分别位于密封件60的边腿的自由端部处。
在上面的入口侧的纵壁122的面向冷却器腔22的内侧处此外布置有固定轴承侧的防遗失肋130。固定轴承侧的防遗失肋130与盖外壳18的上侧108和纵壁122分别一件式地相连接。固定轴承侧的防遗失肋130具有十字形的轮廓。其在其纵向上大约平行于z轴延伸且超过上面的焊接法兰54。固定轴承侧的防遗失肋130在组装的抽吸管壳体12中大约位于固定轴承96的紧固螺栓94的螺栓头的在z轴的方向上相对而置的侧面上。固定轴承侧的防遗失肋130的端侧位于螺栓头附近且防止紧固螺栓94可从***衬套92中旋出。
相应地,在上面的后部的纵壁124的侧面上分别在凸出部中布置有两个在浮动轴承侧的防遗失肋132用于固定浮动轴承102的螺栓100。浮动轴承侧的防遗失肋132分别具有大约L形的轮廓。L形的轮廓的边腿中的相应第一边腿在背对冷却器腔22的侧面上大约在平行于Y-Z平面的平面中延伸。相应另一边腿大约平行于X-Z平面延伸且远离第一边腿指向入口腔20。
此外,盖外壳18的上侧108在其内侧处具有多个上面的内部的纵向加强肋134。上面的内部的纵向加强肋134在冷却器腔22的区域中分别大约平行于X-Z平面延伸。
此外,上侧108在其内侧处具有多个上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140。上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140分别平行于Y-Z平面延伸。上面的内部的纵向加强肋134和上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140在z轴的方向上的高度大约相应于由上面的沟槽110、111、112和114形成的波形的波高。上面的内部的横向加强肋140分别位于中间的上面的外部的沟槽112内。
在盖外壳18的外侧处分别延伸有多个上面的外部的纵向加强肋143和上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142。上面的外部的纵向加强肋143分别大约平行于X-Z平面延伸。上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142分别大约平行于Y-Z平面延伸。相应于下部的外面的横侧的横向加强肋88,在入口侧的和中间的上面的内部的沟槽110的内腔中分别布置有上面的外部的横向加强肋142。
在图1和13中附加地在盖外壳18的上面的入口侧的纵壁122的外侧处示出了多个另外的侧面的加强肋,其分别大约平行于Y-Z平面延伸。在其它附图中,这些侧面的加强肋为了更好的清晰性未示出。
密封件60由弹性材料构成。如例如在图15至17中所示,密封件60具有Y形的轮廓。Y形轮廓的两个上边腿指向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相应的外侧。Y形轮廓的中间的边腿大约在平行于Y-Z平面的平面中延伸。其指向抽吸管壳体12的外侧。其具有槽状的保持肋容纳部136(其朝向抽吸管壳体12的外侧敞开)。保持肋58的径向截段120被***保持肋容纳部136中。
密封件60在x轴的方向上观察是大约U形的。其在面向接口外壳16的下侧64的(关于主轴线62在周缘的)侧面上敞开。在密封件60的边腿(其中的一个示例性地在图15中示出)的自由端部处,保持肋容纳部136分别利用在该处的密封件固定接片108来封闭。通过使密封件固定接片128接合到在保持肋58的径向截段120中的密封件固定槽126中,密封件60分别在其自由端部处被固定。
在密封件60的边腿的自由端部处,Y形轮廓的两个上边腿分别设有倒角138。Y形轮廓的两个上边腿在松弛的状态中具有大约90度的开角。
冷却器壳体78关于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主轴线62在周缘封闭。冷却器壳体78总体上是大约方形的且在入口侧80和出口侧84处敞开。待冷却的增压空气可在入口侧80上流入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热交换区域中、被引导通过相应的流动通道(在其中实现与相应的冷却介质的热交换)且可通过在出口侧84上的相应的开口流出。增压空气冷却器14例如可以是所谓的板式冷却器。在热交换区域中,用于增压空气的流动区域流体密封地与用于冷却剂的流动区域分离而在热量技术上相互连接。
在面向接口外壳16的下面的入口侧的纵壁34和盖外壳18的上面的入口侧的纵壁122的侧面上,冷却器壳体78具有凹处144。凹处144在冷却器壳体78的整个高度上在z轴的方向上延伸。通过凹处144可引入固定轴承96的紧固螺栓94。
在组装的抽吸管10中,上面的内部的沟槽110和111的沟槽壁的面向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顶点、上面的内部的横侧的加强肋140和上面的内部的纵向加强肋134的自由边缘分别与冷却器壳体78的在该处的上面的外侧相间隔。
冷却器壳体78的侧壁和上壁相对抽吸管壳体12的内侧的密封借助于密封件60位置容差地实现。
为了装配抽吸管10,首先以冷却剂接口66在前将增压空气冷却器14在z轴的方向上置入接口外壳16的冷却器腔22中。
固定轴承96的紧固螺栓94通过在法兰板76中的相应的孔被拧入***衬套32的螺纹中且被拧紧直至止挡。增压空气冷却器14利用固定轴承96在使用寿命上无应力损失地被固定在接口外壳16中。
接着将浮动轴承102的自攻螺栓100通过在法兰板76的法兰中的相应的孔拧到接口外壳16的相应的螺纹孔98中。自攻螺栓100被拧紧直至其止挡。增压空气冷却器14由此也在该侧上被固定在接口外壳16处。浮动轴承102在其使用寿命上可具有预紧力损失。
下面的流动轮廓74和82、下面的内部的沟槽68的沟槽壁的顶点和下面的内部的横侧的横向加强肋86的边缘密封地贴靠在法兰板76的外侧处。以该方式,在那里没有增压空气能够流动经过增压空气冷却器14。
接着将盖外壳18从上面在z轴的方向上装配到接口外壳16上。在此将保持肋58和密封件60的自由的边腿***接口外壳16的相应的支架容纳部56中。倒角138使密封件60推到冷却器壳体78上容易。密封件60的Y形轮廓的两个上边腿在x轴的方向上彼此弯开。密封件60的Y形轮廓的两个上边腿密封地紧靠到冷却器壳体78的相应的外侧处。
盖外壳18的防遗失肋130和132的端侧在盖外壳18的最终装配状态中位于紧固螺栓94和自攻螺栓100的相应的头部处。
将接口外壳16和盖外壳18沿着下面的固定法兰52和上面的固定法兰54相互焊接。
组装的抽吸管10借助于出口联接法兰50被与内燃机的气缸相连接。利用固定法兰38将抽吸管壳体12固定在内燃机的框架件处。入口联接法兰32被与进入管路相连接。

Claims (15)

1.一种带有机动车的增压式内燃机的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抽吸管(10),其带有由接口外壳(16)和盖外壳(18)组成的抽吸管壳体(12),所述抽吸管壳体(12)具有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入口(28)和至少一个出口(48)、用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冷却剂接口(66)的至少一个通道并且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以可流经的方式布置在用于增压空气的至少一个所述入口(28)与至少一个所述出口(48)之间,其特征在于,接口外壳(16)和盖外壳(18)包括面向入口腔的入口侧外部沟槽,入口侧外部沟槽在面向入口腔的侧面上具有入口侧流动轮廓,入口侧流动轮廓紧靠到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冷却器壳体的法兰板的入口侧端棱处,入口侧流动轮廓在冷却器腔的整个宽度上在y轴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借助于固定器件(96,102)在所述抽吸管壳体(12)的接口外壳(16)中被固定成使得其至少在所述接口外壳(16)的一侧上将至少一个所述入口(28)密封地与至少一个所述出口(48)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在组装的抽吸管(10)中在邻接在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处的接口外壳(16)和盖外壳(18)的侧面上将至少一个所述入口(28)与至少一个所述出口(48)密封地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40)借助于至少一个固定轴承(96)和至少一个浮动轴承(102)被固定在所述接口外壳(16)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防遗失部(130,132)用于防护至少一个所述固定轴承(96)和/或至少一个所述浮动轴承(102)的至少一个旋转/插接元件(94,10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外壳(16)具有至少一个所述入口(28)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出口(48)和/或用于所述冷却剂接口(66)的至少一个所述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管壳体(12)的壳体壁(64,108)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至少一个沟槽(68,70,71,110,111,112,1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的至少一个沟槽(68)的沟槽壁的面向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外侧密封地贴靠在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法兰板(76)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的至少一个沟槽(110,111)的沟槽壁以它的面向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侧面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相应的外侧相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沟槽(68,70,110,112)处布置有至少一个加强肋(86,88,140,14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的至少一个加强肋(86)以其自由边缘支撑在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相应的外侧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内部的至少一个加强肋(140)以其自由边缘与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相应的外侧相间隔。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沟槽(71,114)的沟槽壁在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入口侧(80)或出口侧(84)的区域中具有流动轮廓(74,82,116)。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沟槽(114)的沟槽壁至少部分地形成用于密封装置(58,60)的密封件容纳部(118)。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空气冷却器(14)的至少一个外侧与所述抽吸管壳体(12)的相应的壳体壁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密封件(6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抽吸管,其特征在于,在用于封闭接口外壳(16)的盖外壳(18)中布置有用于至少一个所述密封件(60)的至少一个密封件支架(58)。
CN201410164648.2A 2013-04-23 2014-04-23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 Active CN104121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06955.6 2013-04-23
DE102013006955.6A DE102013006955A1 (de) 2013-04-23 2013-04-23 Saugrohr mit einem Ladeluftkühl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1122A CN104121122A (zh) 2014-10-29
CN104121122B true CN104121122B (zh) 2020-07-17

Family

ID=5162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4648.2A Active CN104121122B (zh) 2013-04-23 2014-04-23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82589B2 (zh)
CN (1) CN104121122B (zh)
DE (1) DE102013006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080491A1 (de) * 2011-08-05 2013-02-07 Behr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DE102013006956B4 (de) * 2013-04-23 2020-06-04 Mann+Hummel Gmbh Luftführendes Bauteil mit einem Ladeluftkühler
CA2947178A1 (en) 2014-04-29 2015-11-05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Charge air cooler with multi-piece plastic housing
KR101851917B1 (ko) * 2015-02-23 2018-06-07 닛산 지도우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내연 기관의 흡기계 배관 구조
CN106930821A (zh) * 2015-12-31 2017-07-07 曼胡默尔滤清器(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式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US10180102B2 (en) * 2016-02-12 2019-01-1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Intake air cooling device for engine
DE102016224088A1 (de) 2016-09-08 2018-03-0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ajonettverbindung zur Verbindung eines Stutzens mit einem rohrförmigen Körper, Bajonettring und rohrförmiger Körper
WO2018068150A1 (en) 2016-10-14 2018-04-19 Dana Canada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having bypass seal with retention clip
JP6399074B2 (ja) * 2016-11-11 2018-10-03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クーラ付き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USD814523S1 (en) * 2017-02-15 2018-04-03 Brunswick Corporation Engine plenum chamber
JP1606222S (zh) * 2017-08-10 2018-06-11
JP1609403S (zh) * 2017-08-10 2018-07-23
EP3564613A1 (en) * 2018-05-03 2019-11-06 Mann+Hummel GmbH Heat exchanger, air intake system with a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heat exchanger
FR3085719B1 (fr) * 2018-09-06 2021-04-16 Safran Aircraft Engines Boitier d'alimentation en air sous pression d'un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par jets d'air
JP2020051271A (ja) * 2018-09-25 2020-04-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USD892171S1 (en) * 2019-05-19 2020-08-04 Deepmotor, Inc. Intake manifold
USD899460S1 (en) * 2019-05-19 2020-10-20 Deepmotor, Inc. Intake manifold
USD892172S1 (en) * 2019-05-19 2020-08-04 Deepmotor, Inc. Intake manifold
USD899459S1 (en) * 2019-05-19 2020-10-20 Deepmotor, Inc. Intake manifold
US11511840B1 (en) 2019-07-17 2022-11-29 Brunswick Corporation Marine engines having a supercharger
DE102019133115A1 (de) * 2019-12-05 2021-06-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uftansaugvorrichtung einer Hubkolbenbrennkraftmaschine
US11459943B1 (en) * 2019-12-20 2022-10-04 Brunswick Corporation Sealing configurations for marine engines having a supercharger and charge air cooler
USD962291S1 (en) 2021-08-06 2022-08-30 Deepmotor Inc Intake manifold
EP4160000B1 (en) 2021-09-30 2023-11-08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Intake-manifold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8763A (zh) * 2007-04-11 2010-03-31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
CN101796286A (zh) * 2007-07-26 2010-08-04 泰坦X引擎冷却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62947A (zh) * 2009-12-18 2012-10-31 法雷奥热***公司 热交换器
CN104153921A (zh) * 2013-04-23 2014-11-19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引导空气的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53924B4 (de) 2005-11-11 2016-03-31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Ladeluftkühler in Plattenbauweise
FR2908833B1 (fr) 2006-11-20 2011-06-17 Valeo Sys Controle Moteur Sas Dispositif d'admission de gaz
EP2014892B1 (en) 2007-07-11 2010-08-25 João de Deus & Filhos, S.A. A heat exchanger arrangement
DE102009055715A1 (de) * 2009-11-26 2011-06-01 Behr Gmbh & Co. Kg Saugrohr mit integriertem Ladeluftkühl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8763A (zh) * 2007-04-11 2010-03-31 贝洱两合公司 热交换器
CN101796286A (zh) * 2007-07-26 2010-08-04 泰坦X引擎冷却股份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2762947A (zh) * 2009-12-18 2012-10-31 法雷奥热***公司 热交换器
CN104153921A (zh) * 2013-04-23 2014-11-19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引导空气的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006955A1 (de) 2014-10-23
US20140311142A1 (en) 2014-10-23
US9982589B2 (en) 2018-05-29
CN104121122A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1122B (zh)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抽吸管
CN104153921B (zh) 带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引导空气的构件
US9933216B2 (en) Heat exchanger
RU2718387C2 (ru) Систем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хладителя системы рециркуляции отработавших газов
JP6084164B2 (ja) 一体化された給気冷却器を有する吸気管
CN107614860B (zh) 车辆用egr冷却器
US9714798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resiliently mounted bracket
US9581107B2 (en) Exhaust gas heat exchanging device
US9909821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slide-on mounting bracket
JPWO2014098010A1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US9309839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5201267A (ja) 付属部品の分配支持体を有するターボファンジェットエンジン
KR20160119226A (ko) 내연기관의 신선 공기 시스템용 과급 공기 냉각기
US20190063381A1 (en) Intake apparatus
US8209983B2 (en) Turbocharger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reduced footprint turbocharger mounting pedestal
JP2015513041A (ja) 吸気管における給気冷却器の配置
JP5598456B2 (ja) ガスケット
US9403204B2 (en)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ethod
CN113167165A (zh) 排气热量回收***
JP2017014951A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供給構造
KR20200068977A (ko) 이지알 쿨러
EP2913496B1 (en) Integrated thermostatic valve and charge air cooler cover assembly
EP3832121B1 (en) Engine air intake device
CN110249123B (zh) 车辆egr冷却器
CN113167166B (zh) 排气热量回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