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7932B -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7932B
CN104087932B CN201410264792.3A CN201410264792A CN104087932B CN 104087932 B CN104087932 B CN 104087932B CN 201410264792 A CN201410264792 A CN 201410264792A CN 104087932 B CN104087932 B CN 1040879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phase
composite material
surperficial
interfac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647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7932A (zh
Inventor
雷明凯
朱小鹏
朱宝
王桂芹
李昱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2647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79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7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7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7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7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该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由分散的硬质第二相和包覆的金属粘结相的表面复合材料组成,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为一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构成的表面复合材料,电火花放电采用硬质第二相粒径10nm-50μm和致密度50-90%的复合材料电极,在惰性或活性气氛中放电,逐点逐层沉积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制备表面分级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界面层利用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增加界面层刚度,提高了整体涂层的强度;金属粘结相在变形过程中抑制变形局部化,增强了涂层的塑性变形能力,涂层具有匹配的强塑性性能;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结构特殊、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应用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金属和金属基复合材料零部件耐磨损抗冲击,属于材料表面工程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重大工程装备的关键金属零部件对耐磨损抗冲击性能要求的提高,耐磨损抗冲击防护涂层作为一种主要的防护手段,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航空发动机耐高温防护涂层、核电站核主泵密封和轴承部件耐磨抗冲击涂层,宽厚板连铸机结晶器抗冲刷涂层等。由于传统耐磨损抗冲击防护涂层的强度与韧性难以兼顾,高硬度通常伴随低韧性,始终存在着涂层与基体间界面强塑性性能不匹配的难题,而且涂层与基体之间界面失配产生的内应力,导致涂层易于开裂,甚至剥落失效。因此,发展低界面应力且强塑性匹配的复合材料涂层十分必要。
1995年,Singh等美国专利“Methodforincreasingthesurfaceareaofceramics,metalsandcomposites”(US5473138),发明了一种增加陶瓷、金属和复合材料表面面积,以及粗糙度精度的激光加工方法。1996年,又在美国专利“Methodofapplyingalaserbeamcreatingmicroscalesurfacestructurespriortodepositionoffilmforincreasedadhesion”(US5558789)中,利用一种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表面激光加工的半周期粗糙化结构,增加薄膜或涂层与金属、陶瓷和复合材料的结合力。随后,他们在《Science》上发表了“Engineeredinterfacesforadherentdiamondcoatingsonlargethermal-expansioncoefficientmismatchedsubstrates”论文,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复合材料和功能梯度材料的表面复合材料的概念,所报告的表面复合材料涂层,其三维复合结构只存在于近表面区,可以通过表面改性技术实现。该表面复合材料涂层的显著特点是基体与涂层界面具有三维构型,有效改善了涂层与基体间界面失配产生的应力状态。表面复合材料涂层的低界面应力状态,有利于提高涂层的抗冲击性能,但是界面强塑性匹配问题仍然存在。
受自然材料微结构特征的启发,具有分级结构的纳米材料强度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而塑性没有降低甚至也相应提高。分级结构通常指由纳米至微米尺度颗粒或纤维通过一定作用形成次级结构单元,再通过一定作用形成特殊有序结构的微米及以上尺度材料。1993年,Lakes率先在《Nature》发表了“Materialswithstructuralhierarchy”论文,介绍了分级结构对体材料性能产生的本质性影响。2008年,Bonderer在《Science》上发表了“Bioinspireddesignandassemblyofplateletreinforcedpolymerfilms”论文,受到自然生物材料贝壳的启发发展出的一种聚合物增强涂层。2010年,Ji和Gao在《AnnualReviewofMaterialsResearch》的综述论文“Mechanicalprinciplesofbiologicalnanocomposites”,强调基于仿生分级结构材料设计思想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广泛研究,并成为解决材料高强度、低韧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自然界中的许多具有分级结构的生物材料均表现出高强度及良好的断裂韧性,2010年,Rabiei在《ActaBiomaterialia》上发表了“Failuremodetransitioninnacreandbone-likematerials”的论文,指出贝壳材料中的分级结构是导致其具有很大刚度的主要因素。2010年,Wilbrink在《AppliedPhysicsLetters》上发表了“Scalingofstrengthandductilityinbio-inspiredbrickandmortarcomposites”的论文,指出存在于贝壳材料中的蛋白质可以在贝壳材料变形过程中耗散大量能量,同时蛋白质的存在还可以有效抑制变形局部化,极大地提高了贝壳的韧性,从而使贝壳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而对于晶体材料,其塑性变形主要由位错运动及其相互作用等演化方式实现。2002年,Zbib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Plasticity》上发表了“Amultiscalemodelofplasticity”的论文,指出在外载荷作用下,随着晶体内部位错源都集中在某个活跃滑移系内,材料中开始相应地发生塑性变形及能量局部化,这些局部化区域大多表现为变形带形式,由于塑性变形的非均匀性,在变形带中存在应力-应变集中,这些区域往往是进一步发生裂纹形核、孔洞增长等失效行为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表面复合材料涂层中引入具有分级结构形成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利用调整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的分级结构尺度和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分布模式,保证界面区较强刚度的同时,抑制由位错塞积导致的局部变形带产生,保证塑性流动的持续和均匀进行,提升硬质第二相和粘结相整体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达到表面涂层与基体间界面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包括分散的硬质第二相和包覆的金属粘结相的表面复合材料,表面复合材料是硬质第二相在近表面区呈空间有序分布的复合材料,硬质第二相为粒径10nm-50μm的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或者硼化物颗粒,金属粘结相为高润湿性的铁、钴、镍纯金属或以铁、钴、镍为基的合金,硬质第二相与金属粘结相体积比(35-90):(65-10);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为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的中心间距为D,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为L,对应关系为D=(1-2)L,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层厚不小于该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内分散的硬质第二相的粒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厚度H为10-500μm,与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之间的对应关系为H=(0.2-2)L。
所述的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制备方法采用的制备步骤如下:
(a)依据所述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构成的表面复合材料的要求,采用真空烧结或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烧结,制备用于电火花放电沉积的硬质第二相粒径、体积比和致密度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
(b)依次采用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在零部件基体上进行逐点逐层电火花放电,沉积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在惰性或活性气氛中脉冲放电,单脉冲能量0.001-10J,脉冲频率50-5000Hz,脉冲电流50-1000A,脉冲宽度1-1000μs,调整电极扫描移动速度、横向平移步长、自转速度、振动频率与电火花放电参数相匹配,逐点逐层沉积获得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
(c)采用常规涂层技术在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制备不同于金属基体、具有更高体积比硬质第二相的表面硬质涂层。
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在零部件基体上进行逐点逐层电火花放电沉积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按照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中硬质第二相粒径10nm-50μm从大到小、与金属粘结相体积比(35-90):(65-10)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选用相应的复合材料电极逐点逐层电火花放电沉积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
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按较大粒径硬质第二相对应较低粒径硬质第二相体积比配制烧结原料,在真空环境、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保护下进行单轴加压或热等静压烧结,改变烧结温度和烧结压力,获得一系列烧结致密度为50-90%、直径为2-10mm的复合材料电极。
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在零部件基体上进行电火花放电沉积,在惰性或活性工作气氛中放电,对于硬质第二相为碳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甲烷、乙炔或者含碳活性气体;对于硬质第二相为氧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氧气或者含氧活性气体;对于硬质第二相为氮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氮气、氨气或者含氮活性气体;对于硬质第二相为硼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或者含硼活性气体。
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或热喷涂技术制备的表面硬质涂层厚度为10-1000μm。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依照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的分级结构设计要求,按较大粒径硬质第二相对应较低粒径硬质第二相体积比配制烧结原料,在真空环境、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保护下进行单轴加压或热等静压烧结,改变烧结温度和烧结压力,烧结制备一系列致密度为50-90%、直径为2-10mm的复合材料电极。采用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在零部件基体上进行逐点逐层电火花放电沉积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在惰性或活性工作气氛中放电,调整电极在惰性或活性气氛中的放电参数,调整电极扫描移动速度、横向平移步长、自转速度、振动频率与电火花放电参数相匹配,控制相邻两点放电沉积间距和每一层的沉积厚度,在零部件表面获得在近表面区呈空间有序分布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的分级结构。采用常规的涂层技术在所述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制备不同于金属基体、具有高比例硬质第二相的表面硬质涂层,或根据具体应用要求沉积更厚的表面硬质涂层。此外,在电火花放电沉积前先对零部件基体材料进行常规的表面预处理,包括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的清洁处理或喷砂表面清洁和粗糙化处理,获得洁净的表面粗糙度Ra=1~5μm的基体表面后进行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制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为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的中心间距为D,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为L,对应关系为D=(1-2)L,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层厚不小于该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内分散的硬质第二相的粒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厚度H为10-500μm,与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之间的对应关系为H=(0.2-2)L。该复合材料界面层利用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增加界面层刚度,提高了整体涂层的强度;金属粘结相在变形过程中抑制变形局部化,增强了涂层的塑性变形能力,涂层具有匹配的强塑性性能;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结构特殊、制备方法简单,易于工业化应用推广。其另一个优点是:利用烧结制备的50-90%低致密度复合材料电极放电,低致密度复合电极材料的硬质第二相与金属粘结相界面弱结合,可在比常规电火花沉积低的单脉冲能量范围放电,获得电极材料金属粘结相熔融包覆未熔或微熔硬质第二相的转移沉积,控制硬质第二相与金属粘结相或金属零部件基体之间的反应程度,克服常规90%以上的高致密度电极材料的电火花沉积所需放电能量偏高,易导致硬质第二相烧损或与金属粘结相、金属基体过度反应,获得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具有与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电极材料相近的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布,粒径分布差异控制在±10%范围内。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1为采用电火花沉积获得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在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完成表面硬质涂层制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一种具有5级结构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具有一种具有4级结构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结构示意图。下面通过对附图的说明,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细节。
图1中所示,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由分散的硬质第二相(1)和包覆的粘结相(2)表面复合材料组成,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在近表面区呈空间有序分布。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中心间距为D,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为L,较优化的对应关系为D=(1-2)L,各次级单元层厚不小于该次级单元内分散的硬质第二相的粒径,硬质第二相为粒径10nm-50μm的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或者硼化物等非金属颗粒,粘结相为高润湿性的金属,如铁、钴、镍及其合金等,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体积比(35-90):(65-10),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厚度H为10-500μm,与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第1级)之间较优化的对应关系为H=(0.2-2)L。
图2中所示为在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完成表面硬质涂层制备后的结构示意图。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或热喷涂等常规的涂层技术,在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制备不同于金属基体、具有更高比例硬质第二相的表面硬质涂层,涂层厚度10-1000μm,也可以根据需要沉积更厚的表面硬质涂层。
图3中所示的一种具有5级结构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示意图,从第1级至第5级的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别为40μm、20μm、10μm、4μm、200nm,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间距和最大宽度相等:D=L=100μm,界面层厚度H=74μm,对应的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分别为50:50、60:40、70:30、80:20、90:10。
图4中所示的一种具有4级结构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示意图,从第1级至第4级的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别为10μm、6μm、2μm、1μm,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间距和最大宽度相等:D=L=60μm、界面层厚度H=21μm,对应的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分别为50:50、60:40、70:30、80: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细节:
采用系列变化的硬质第二相粒径、含量和致密度的复合材料电极进行电火花沉积,制备用于金属零部件耐磨损抗冲击的具有强塑性匹配性能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该复合材料界面层在近表面附近具有空间三维有序分布的硬质材料第二相颗粒组成的分级结构第二相单元,能够获得优良的力学性能,在界面层上制备硬质涂层,能保持此涂层体系较高强度基础上,韧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可保证关键机械零部件在极端苛刻工作条件下长期正常使用的使役性能和可靠性。
实施例1
利用本发明在AISI304L奥氏体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有150μm厚具有5级分级结构的WC硬质第二相、Co金属粘结相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对AISI304L不锈钢基体待处理表面做常规清洁处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采用80目刚玉砂喷砂处理10秒/cm2;采用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别为12μm、6μm、2μm、500nm、100nm和对应的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50:50、60:40、70:30、80:20、90:10的一系列变化的真空烧结WC-Co圆柱电极,电极直径均为3mm,致密度依次为75%、70%、65%、60%、55%;上述电极对应的电火花放电单脉冲能量分别选用1J、0.5J、0.25J、0.1J、0.05J,脉冲宽度100μs、50μs、25μs、12.5μs、10μs,脉冲电流200A、200A、200A、160A、100A,脉冲频率200Hz、200Hz、500Hz、500Hz、1000Hz,相对于AISI304L奥氏体不锈钢基体的电极扫描移动速度1800-9000mm/min、横向平移步长0.15mm、自转速度1200r/min,振动频率600Hz,放电过程中吹氩气保护,逐点逐层放电沉积依次形成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分别为50:50、60:40、70:30、80:20、90:10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结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120μm,中心距D=150μm,界面层厚度H=150μm;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具有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AISI304L不锈钢表面进行喷涂Co金属粘结相包覆的WC硬质第二相的表面硬质涂层,硬质第二相粒径100nm、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90:10,表面层与界面层总厚度300μm。
实施例2
利用本发明在17-4PH马氏体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有100μm厚具有4级分级结构的WC硬质第二相、Ni金属粘结相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对17-4PH不锈钢基体待处理表面做常规清洁处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采用80目刚玉砂喷砂处理10秒/cm2;采用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别为10μm、5μm、2μm、400nm和对应的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50:50、60:40、70:30、80:20的一系列变化的氩气保护烧结WC-Ni圆柱电极,电极直径均为5mm,致密度依次为80%、80%、70%、60%;上述电极对应的电火花放电单脉冲能量分别选用2J、1J、0.5J、0.2J,脉冲宽度100μs、50μs、50μs、25μs,脉冲电流400A、400A、200A、160A,脉冲频率100Hz、100Hz、500Hz、500Hz,相对于17-4PH马氏体不锈钢基体的电极扫描移动速度900-4500mm/min、横向平移步长0.15mm、自转速度1000r/min,振动频率400Hz,放电过程中吹氩气保护,逐点逐层放电沉积依次形成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分别为50:50、60:40、70:30、80:20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结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100μm,中心距D=150μm,界面层厚度H=100μm;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在具有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17-4PH不锈钢表面进行喷涂Ni金属粘结相包覆的WC硬质第二相的表面硬质涂层,硬质第二相粒径100nm、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88:12,表面层与界面层总厚度200μm。
实施例3
利用本发明在Ti6Al4V钛合金基体上制备有200μm厚具有5级分级结构TiN硬质第二相、NiTi合金粘结相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对Ti6Al4V钛合金基体待处理表面做常规清洁处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采用60目刚玉砂喷砂处理5秒/cm2;采用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别为20μm、10μm、4μm、1μm、200nm和对应的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35:65、45:55、55:45、65:35、75:25的一系列变化的氮气保护烧结TiN-Ni60圆柱电极,电极直径均为5mm,致密度依次为80%、70%、60%、50%、50%;上述电极对应的电火花放电单脉冲能量分别选用0.5J、0.25J、0.1J、0.05J、0.025J,脉冲宽度50μs、25μs、25μs、20μs、10μs,脉冲电流200A、200A、100A、100A、100A,脉冲频率100Hz、100Hz、100Hz、200Hz、300Hz,相对于Ti6Al4V钛合金基体的电极扫描移动速度1800-5400mm/min、横向平移步长0.3mm、自转速度1000r/min,振动频率400Hz,电极自转速度1500r/min,放电过程中吹氮气保护,逐点逐层放电沉积依次形成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分别为35:65、45:55、55:45、65:35、75:25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结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200μm,中心距D=300μm,界面层厚度H=200μm;利用氧乙炔焰热喷涂技术在具有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喷涂NiTi合金粘结相包覆的TiN硬质第二相的表面硬质涂层,硬质第二相粒径50nm、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85:15,表面层与界面层总厚度400μm。
实施例4
利用本发明在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有150μm厚具有4级分级结构的Al2O3硬质第二相、Ni60金属粘结相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对AISI316L不锈钢基体待处理表面做常规清洁处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采用80目刚玉砂喷砂处理5秒/cm2;采用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别为20μm、10μm、3μm、1μm和对应的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50:50、60:40、70:30、80:20的一系列变化的真空烧结Al2O3-Ni60圆柱电极,电极直径均为5mm,致密度依次为75%、70%、65%、60%、55%;上述电极对应的电火花放电单脉冲能量分别选用1J、0.5J、0.25J、0.1J、0.05J,脉冲宽度100μs、50μs、25μs、12.5μs、10μs,脉冲电流200A、200A、200A、100A、100A,脉冲频率200Hz、200Hz、500Hz、500Hz、1000Hz,相对于AISI316L奥氏体不锈钢基体的电极扫描移动速度1800-9000mm/min、横向平移步长0.15mm、自转速度1200r/min,振动频率600Hz,放电过程中吹氩气保护,逐点逐层放电沉积依次形成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分别为50:50、60:40、70:30、80:20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结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150μm,中心距D=150μm,界面层厚度H=150μm;利用等离子体喷涂技术在具有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AISI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喷涂Al2O3表面硬质涂层,硬质第二相粒径100nm,表面层与界面层总厚度350μm。
实施例5
利用本发明在1Cr13马氏体不锈钢基体上制备有300μm厚具有5级分级结构FeB硬质第二相、1Cr13马氏体不锈钢粘结相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对1Cr13不锈钢基体待处理表面做常规清洁处理,去除表面油污和杂质,采用60目刚玉砂喷砂处理5秒/cm2;采用硬质第二相粒径分别为30μm、15μm、5μm、3μm、1μm和对应的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40:60、50:50、60:40、70:30、80:20的一系列变化的真空烧结FeB-1Cr13圆柱电极,电极直径均为5mm,致密度依次为85%、75%、65%、60%、55%;上述电极对应的电火花放电单脉冲能量分别选用1J、0.5J、0.5J、0.2J、0.05J,脉冲宽度50μs、25μs、50μs、25μs、10μs,脉冲电流400A、400A、200A、160A、100A,脉冲频率50Hz、50Hz、100Hz、200Hz、250Hz,相对于1Cr13马氏体不锈钢基体的电极扫描移动速度900-4500mm/min、横向平移步长0.3mm、自转速度1000r/min,振动频率400Hz,电极自转速度1500r/min,放电过程中吹氩气保护,逐点逐层放电沉积依次形成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分别为40:60、50:50、60:40、70:30、80:20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结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最大宽度L=300μm,中心距D=300μm,界面层厚度H=300μm;利用氧乙炔火焰喷焊技术在具有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1Cr13马氏体不锈钢表面进行喷焊1Cr13粘结相包覆的FeB硬质第二相的表面硬质涂层,硬质第二相粒径500nm、硬质第二相与粘结相的体积比为85:15,表面层与界面层总厚度500μm。

Claims (6)

1.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包括分散的硬质第二相(1)和包覆的金属粘结相(2)的表面复合材料,表面复合材料是硬质第二相在近表面区呈空间有序分布的复合材料,硬质第二相(1)为粒径10nm-50μm的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或者硼化物颗粒,金属粘结相(2)为高润湿性的铁、钴、镍纯金属或以铁、钴、镍为基的合金,硬质第二相(1)与金属粘结相(2)体积比(35-90):(65-10);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为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的中心间距为D,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最大宽度为L,对应关系为D=(1-2)L,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层厚不小于该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内分散的硬质第二相(1)的粒径,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厚度H为10-500μm,与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最大宽度L之间的对应关系为H=(0.2-2)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的制备步骤如下:
(a)依据所述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构成的表面复合材料的要求,采用真空烧结或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烧结,制备用于电火花放电沉积的硬质第二相(1)粒径、体积比和致密度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
(b)依次采用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在零部件基体上进行逐点逐层电火花放电,沉积具有分级结构的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在惰性或活性气氛中脉冲放电,单脉冲能量0.001-10J,脉冲频率50-5000Hz,脉冲电流50-1000A,脉冲宽度1-1000μs,调整电极扫描移动速度、横向平移步长、自转速度、振动频率与电火花放电参数相匹配,逐点逐层沉积获得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
(c)采用常规涂层技术在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制备不同于金属基体、具有更高体积比硬质第二相(1)的表面硬质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在零部件基体上进行逐点逐层电火花放电沉积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按照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中硬质第二相(1)粒径10nm-50μm从大到小、与金属粘结相(2)体积比(35-90):(65-10)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选用相应的复合材料电极逐点逐层电火花放电沉积硬质第二相次级单元(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按较大粒径硬质第二相(1)对应较低粒径硬质第二相(1)体积比配制烧结原料,在真空环境、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保护下进行单轴加压或热等静压烧结,改变烧结温度和烧结压力,获得一系列烧结致密度为50-90%、直径为2-10mm的复合材料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列变化的复合材料电极在零部件基体上进行电火花放电沉积,在惰性或活性工作气氛中放电,对于硬质第二相(1)为碳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甲烷、乙炔或者含碳活性气体;对于硬质第二相(1)为氧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氧气或者含氧活性气体;对于硬质第二相(1)为氮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氮气、氨气或者含氮活性气体;对于硬质第二相为硼化物的电极,所述工作气氛为氩气或者含硼活性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上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或热喷涂技术制备的表面硬质涂层厚度为10-1000μm。
CN201410264792.3A 2014-06-14 2014-06-14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087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4792.3A CN104087932B (zh) 2014-06-14 2014-06-14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4792.3A CN104087932B (zh) 2014-06-14 2014-06-14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7932A CN104087932A (zh) 2014-10-08
CN104087932B true CN104087932B (zh) 2016-04-13

Family

ID=5163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64792.3A Active CN104087932B (zh) 2014-06-14 2014-06-14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79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5332B (zh) * 2018-05-31 2020-05-15 路任斯电气有限公司 旨在提高电缆线芯导电率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3359A (zh) * 2007-09-24 2008-04-0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陶瓷/金属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1080682A1 (en) * 2009-12-29 2011-07-07 Nokia Corporation Coloured metal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N102134664A (zh) * 2010-12-20 2011-07-2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均匀弥散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5422A (zh) * 2013-03-06 2013-06-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碳化硼-硼化钛-碳化硅高硬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3359A (zh) * 2007-09-24 2008-04-02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陶瓷/金属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11080682A1 (en) * 2009-12-29 2011-07-07 Nokia Corporation Coloured metal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CN102134664A (zh) * 2010-12-20 2011-07-2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均匀弥散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5422A (zh) * 2013-03-06 2013-06-12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碳化硼-硼化钛-碳化硅高硬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7932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 review of advanced composite and nanostructured coatings by solid-state cold spraying process
Bonu et al. Nanolayered multilayer Ti/TiN coatings: Role of bi-layer thickness and annealing on solid particle erosion behaviour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CN108504976B (zh) 一种金属-石墨烯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2449194B (zh) 纳米叠层涂覆的切削工具
CN114231882B (zh) 一种抗空蚀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US10006546B2 (en) Piston ring
CN103382548A (zh) 一种基体表面纳米复合Me-Si-N超硬涂层的制备方法
CN102424944A (zh) 一种激光重熔三元硼化物金属陶瓷梯度涂层的方法
CN102363877A (zh) 一种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耐磨TiB2-Co涂层的方法
Lv et al. Effects of WC addition on the erosion behavior of high-velocity oxygen fuel sprayed AlCoCrFeNi high-entropy alloy coatings
CN102758201B (zh) 镁合金表面兼具耐蚀润滑特性的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Erosion performanc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phobicity of nanolayered and multilayered metal nitride coatings
CN104087932B (zh) 一种表面分级复合材料界面层及其制备方法
Agudelo et al. Synthesis of Ti/TiN/TiCN coatings grown in graded form by sputtering dc
CN113265608A (zh) 一种仿生梯度防污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67959B (zh) 一种基体表面的固体润滑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Wu et al. Iridium coating deposited by double glow plasma technique—effect of glow plasma on structure of coating at single substrate edge
CN107245688B (zh) 防腐耐磨TiCN复合涂层及其喷涂方法及防腐耐磨抽油机光杆
Zhang et al. Study of microstructure and phase of plasma sprayed Cr3C2-NiCr coat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sparking plasma sintering
Istrate et al. Preliminary Microstructural and Microscratch Results of Ni-Cr-Fe and Cr3C2-NiCr Coatings on Magnesium Substrate
Markocsan et al. MAX-phase coatings produced by thermal spraying
Sharma et al. Slurry erosion performance study of high velocity flame sprayed Ni–Al2O3 coating under hydro accelerated conditions
CN101906631B (zh) 一种快速制备Ti3Al/TiN复合涂层的方法
Kumar et al. Investigations into Lattice Strain and Hardness of WC-10Co-4Cr Coating on Laser Surface Textured 420 Stainless Steel.
CN106702339A (zh) 镁合金表面类金刚石碳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