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113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1113A
CN104081113A CN201380006905.3A CN201380006905A CN104081113A CN 104081113 A CN104081113 A CN 104081113A CN 201380006905 A CN201380006905 A CN 201380006905A CN 104081113 A CN104081113 A CN 104081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source
substrate
light
lg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690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浦康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81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73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5Means for removing heat created by the light source from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背光源装置(12)具备:第1LED基板(18A);第2LED基板(18B),其配置在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导光板(19),其一对端面分别与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呈相对状,来自各LED基板(18A、18B)的光向导光板(19)的上述一对端面入射,而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侧的板面出射光;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其向第2LED基板(18B)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LED基板(18A)提供的电流低;以及光反射部(28),其在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第2LED基板(18B)附近。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电视接收装置为首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从以往的布劳恩管向液晶面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等薄型的显示面板过渡,并且能实现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其中使用的液晶面板自身不发光,因此另外需要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装置,背光源装置根据其结构大致划分为直下型和边光型。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进一步的薄型化,优选使用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作为其一例已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829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将以夹着导光板的形式配置的一对光源中的往往温度高的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上侧的光源比配置在竖直方向的下侧的光源稀疏地配置,因此使各光源的温度环境均匀化。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用于从导光板出射光的光反射部设计为使导光板的光出射面的面内的亮度大致均匀化。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装置中,由于疏密地配置光源,会产生如下问题:除了光源的设置的成本提高以外,由于施加给各光源的电压值产生大的差而驱动电路的成本也提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成本,并且在光源间使温度环境平均化并且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第1光源;第2光源,其与上述第1光源呈相对状,并且配置在与配置有上述第1光源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导光板,其以夹在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上述导光板的一对端面分别与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呈相对状,来自各光源的光向上述导光板的上述一对端面入射,而从上述导光板的光出射侧的板面出射光;光源驱动部,其驱动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向上述第2光源提供的电流比向上述第1光源提供的电流低;以及光反射部,其通过使入射到上述导光板内的光朝向上述光出射侧反射来促进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光出射侧的板面的出射,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附近。
这样,从第1光源和第2光源发出的光分别入射到分别与各光源呈相对状地配置的导光板的一对端面后,在导光板内传播的过程中由光反射部朝向光出射侧反射,因此促进从导光板的光出射侧的板面的出射。光源驱动部向第2光源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光源提供的电流低,因此来自第2光源的发热量均比来自第1光源的发热量相对低。第2光源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光源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因此如上所述利用光源驱动部将发热量抑制得较低,因此能缓和在与第1光源之间产生的温度差。这样,通过使从光源驱动部提供给各光源的电流不同,实现各光源的温度环境的平均化,因此与以往那样疏密地配置光源的情况相比,除了光源的设置的成本降低以外,施加给各光源的电压值产生的差也变小而驱动电路的成本降低,从而在成本方面优异。
另一方面,利用光源驱动部使第2光源的发光量比第1光源的发光量少,因此从导光板的板面的出射光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另一方面,使入射到导光板内的光朝向光出射侧反射的光反射部在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第1光源和第2光源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附近,因此来自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光源的光由光反射部引起的反射被抑制,而来自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光源的光由光反射部引起的反射被促进。由此,从导光板的光出射侧的板面出射的光量在面内被平均化,从而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
作为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分别具有沿着上述导光板的端面并列的多个单位光源,并且上述单位光源的排列数量和排列间隔相同。这样,能使用相同的光源作为第1光源和第2光源,因此能降低各光源的设置的成本。
(2)上述光反射部在上述导光板中的上述第1光源侧的端部的上述面积比在上述第2光源侧的端部的上述面积小。这样,来自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光源的光由在导光板中的第1光源侧的端部的光反射部引起的反射被抑制,而来自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光源的光由在导光板中的第2光源侧的端部的光反射部引起的反射被促进。由此,在导光板中的第1光源侧的端部和第2光源侧的端部出射光量难以产生差,从而亮度不均的缓和更佳。
(3)上述光反射部包括在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出射侧的板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分散配置的多个点。这样,通过使光反射部包括多个点,能根据该点图案的形态(数量、面积、排列间隔等)控制反射的程度,在实现亮度的均匀化方面是有用的。
(4)上述光反射部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配置成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1光源的距离和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2光源的距离的比率与从上述光源驱动部提供给上述第1光源的电流的值和从上述光源驱动部提供给上述第2光源的电流的值的比率大致相等。这样,能基于从光源驱动部提供给各光源的电流的值的比率,容易地设计光反射部,因此生产性优异并且能进一步削减成本。另外,与假设基于各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的情况相比,不需要测量各光源的亮度,因此能将光反射部的设计所需的成本抑制得更低。
(5)上述光反射部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配置成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1光源的距离和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2光源的距离的比率与上述第1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和上述第2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大致相等。这样,能基于各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容易地设计光反射部,因此生产性优异并且能进一步削减成本。而且,关于例如各光源的电流亮度特性,即使在提供给各光源的电流的值的比率与各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不相等的情况下,也可基于各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因此与假设基于提供给各光源的电流的值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的情况相比,可根据光反射部的设计准确地反映各光源的发光量的差,从而从导光板的光出射侧的板面的出射光更加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6)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导光板的一对端面中的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导光板的一对端面中的另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大。向导光板的光的入射效率有与各光源和各端面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例的趋势。因此,通过使第1光源和导光板的一对端面中的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大,抑制从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光源向导光板的上述端面入射光,而通过使第2光源和导光板的一对端面中的另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相对小,使光更高效地从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光源向导光板的上述端面入射。由此,能与光反射部的构成相结合而更适宜地抑制亮度不均。另外,即使在例如从光源驱动部提供给各光源的电流的值的差过大,不能由光反射部单独抑制亮度不均的情况下,通过使各光源和导光板的各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同,能实现亮度不均的缓和。
(7)具备:底座,其收纳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导光板;以及光源驱动基板,其具有上述光源驱动部,装配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这样,光源驱动基板伴随着利用光源驱动部驱动各光源而发热。该光源驱动基板装配在底座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因此第2光源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光源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在该情况下,光源驱动部向第2光源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光源提供的电流低,因此将来自第2光源的发热量抑制得较低,从而能缓和在与第1光源之间产生的温度差。
其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记载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由于对显示面板提供光的照明装置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因此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构成。
(1)具备面板驱动构件,上述面板驱动构件与上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驱动上述显示面板,以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这样,面板驱动构件伴随着驱动显示面板而发热。该面板驱动构件以偏在于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因此第2光源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光源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在该情况下,光源驱动部向第2光源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光源提供的电流低,因此将来自第2光源的发热量抑制得较低,从而能缓和在与第1光源之间产生的温度差。
(2)上述照明装置具备收纳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导光板的底座,具备:面板驱动构件,其与上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驱动上述显示面板;以及面板驱动控制基板,其与上述面板驱动构件连接并控制其驱动,装配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这样,面板驱动控制基板伴随着控制面板驱动构件的驱动而发热。该面板驱动控制基板装配在底座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因此第2光源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光源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在该情况下,光源驱动部向第2光源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光源提供的电流低,因此将来自第2光源的发热量抑制得较低,从而能缓和在与第1光源之间产生的温度差。
(3)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能例示液晶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适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计算机的显示器等,特别是适合大型画面使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抑制成本,并且在光源间使温度环境平均化并且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中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的底座、导光板以及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示出底座、LED驱动基板以及控制基板的配置构成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LED基板的供电电路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8是示出LED的电流亮度特性的图。
图9是示出导光板的从第2端位置EP2到第1端位置EP1的构成光反射部的点的面积的变化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导光板和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放大俯视图。
图11是示出LED的电流亮度特性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导光板的从第2端位置EP2到第1端位置EP1的构成光反射部的点的面积的变化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的导光板的从第2端位置EP2到第1端位置EP1的构成光反射部的点的面积的变化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底座、LED驱动基板以及控制基板的配置构成的后视图。
图15是示出底座、导光板以及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4和图15的xvi-xvi线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底座、导光板以及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底座、导光板以及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底座、导光板以及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底座、导光板以及LED基板的配置构成的俯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的电视接收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单元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4是示出沿着液晶显示装置的短边方向的截面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图1至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液晶显示装置10。此外,以在各附图的一部分示出X轴、Y轴以及Z轴,各轴方向为在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述。另外,将图3中示出的上侧设为表侧,将该图下侧设为里侧。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夹着而收纳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表里两机箱Ca、Cb、电源P、调谐器T以及台座S而构成。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方形(矩形状、长条状),以纵置的状态被收纳。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它们被框状的外框13等一体地保持。
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11为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矩形状,长条状),透光性优异的一对玻璃制成的基板11a、11b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贴合,并且在两基板11a、11b间封入液晶的构成。一对基板11a、11b中的表侧为CF基板11a,里侧为阵列基板11b。其中,在阵列基板11b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详细地说,在阵列基板11b上多个TFT和像素电极并排地设置,并且在该TFT和像素电极的周围,以包围其的方式各配设有多条呈格子状的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栅极配线和源极配线分别与TFT的栅极电极和源极电极连接,像素电极与TFT的漏极电极连接。另外,在阵列基板11b上设置有与栅极配线平行并且在俯视时与像素电极重叠的电容配线(辅助电容配线、存储电容配线、Cs配线),电容配线和栅极配线以在Y轴方向上相互并排的形式配置。另一方面,在CF基板11a上设置有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光片、相对电极,还设置有取向膜等。该液晶面板11被划分为位于画面中央侧的能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画面外周端侧的包围显示区域的周围的呈框状(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此外,在两基板的外侧配置有偏振板。
如图2和图3所示,构成液晶面板11的一对基板11a、11b中的阵列基板11b以俯视时的大小形成得比CF基板11a大,其端部比CF基板11a向外侧突出的形式配置。详细地说,阵列基板11b形成为其外周端部涵盖整周地比CF基板11a的外周端部向外侧突出,比CF基板11a大一圈。在构成阵列基板11b的外周端部的一对长边侧端部中的一方(图2中示出的跟前侧,图3中示出的左侧)长边侧端部,设置有多个从上述源极配线引出的源极侧端子部,各源极侧端子部连接着源极侧柔性基板(面板驱动构件,源极驱动器)23。源极侧柔性基板23在X轴方向,即沿着阵列基板11b的长边侧端部的方向上断续地并排配置有多个,从阵列基板11b的长边侧端部沿着Y轴方向向外侧突出。另一方面,在构成阵列基板11b的外周端部的一对短边侧端部中的一方(图2中示出的左上侧)短边侧端部,设置有多个从上述栅极配线和电容配线引出的栅极侧端子部,各栅极侧端子部连接着栅极侧柔性基板(面板驱动构件,栅极驱动器)24。栅极侧柔性基板24在Y轴方向,即沿着阵列基板11b的短边侧端部的方向上断续地并排配置有多个,从阵列基板11b的短边侧端部沿着X轴方向向外侧突出。
如图3所示,各柔性基板23、24具备:包括具有绝缘性和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状的基材;以及安装在该基材上的液晶驱动用的驱动器(面板驱动用的LSI)DR,在基材上具有多个配线图案(未图示),并且该配线图案与安装在基材的中央附近的驱动器DR连接。源极侧柔性基板23的一方端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到阵列基板11b的源极侧端子部,另一方端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ACF)压接到后述的印刷基板25所具有的端子部。该印刷基板25经由未图示的配线构件(FPC等)与上述控制基板27(参照图6)连接,能将从控制基板27输入的信号(向栅极配线的扫描信号、向源极配线的数据信号、向电容配线的电容信号等)传送给源极侧柔性基板23。另一方面,栅极侧柔性基板24的一方端部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压接到阵列基板11b的栅极侧端子部。在阵列基板11b上形成有连结在源极侧端子部和栅极侧端子部之间的中继配线(未图示),信号(向栅极配线的扫描信号、向电容配线的电容信号等)从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源极侧端子部经由该中继配线传送到栅极侧端子部和栅极侧柔性基板24。由此,液晶面板11基于从控制基板27输入的信号在其显示面上显示图像。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2具备:具有朝向表侧(光出射侧,液晶面板11侧)开口的光出射部14c的呈大致箱型的底座14;以及以覆盖底座14的光出射部14c的方式配置的光学构件15。而且,在底座14内具备:作为单位光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17;安装有多个LED17的LED基板18;引导来自LED17的光并将其导向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的导光板19;以及从表侧按压导光板19和光学构件15的框架(按压构件)16。除此之外,在底座14的里侧外部装配有:向LED17提供驱动电力的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26;以及向液晶面板11提供液晶驱动用的信号的控制基板27。并且,该背光源装置12为在其长边侧的两端部以成对的形式配置LED基板18,并且将导光板19配置在夹在两侧的LED基板18间的中央侧的所谓的边光型(侧光型)。以下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各构成部件。
底座14包括例如铝板或者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板,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与液晶面板11同样呈横长的方形状的底板14a;以及从底板14a的长边侧和短边侧的各外端分别立起一对的侧板14b。底座14(底板14a)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底板14a沿着收纳在底座14内的导光板19和第3反射片22延伸并且从里侧支撑它们。如图6所示,在底板14a的里侧,即与导光板19侧相反的一侧,装配有LED驱动基板26和控制基板27。LED驱动基板26和控制基板27配置在底板14a的Y轴方向上大致中央的位置,因此离配置在Y轴方向上两端位置的一对LED基板18的距离大致相等。LED驱动基板26和控制基板27在底板14a的X轴方向上分离的位置大致对称地配置。另外,如图3所示,在底板14a中的各基板26、27的装配位置,设置有部分地朝向里侧突出的装配台座部14d,能利用螺钉等将载置于该装配台座部14d的各基板26、27固定在装配的状态。另外,框架16和外框13能利用螺丝固定于侧板14b。
如图2所示,光学构件15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状。光学构件15配置为载置在导光板19的表侧(光出射侧)并介于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9之间。光学构件15包括配置在里侧的扩散板15a和配置在表侧的光学片15b。扩散板15a为使许多扩散颗粒分散地设置在具有规定的厚度的由大致透明的合成树脂制成的呈板状的基材内的构成,具有使透射的光扩散的功能。光学片15b呈与扩散板15a相比板厚较薄的片状,3张层叠而配置。作为具体的光学片15b的种类,有例如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振片等,能从它们之中适当地选择使用。此外,在图3中,简化了光学构件15的图示。
如图2和图3所示,框架16由合成树脂制成,包括:与光学构件15和导光板19平行并且在俯视时呈大致框状的框状部16a;以及从框状部16a的外周缘部朝向里侧突出并且呈大致短筒状的筒状部16b。框状部16a沿着光学构件15和导光板19的外周缘部延伸,能涵盖大致整周地从表侧按压光学构件15和导光板19的外周缘部。筒状部16b以仿形的状态装配到底座14的侧板14b的外面。在筒状部16b中的图3中示出的左侧的长边侧部分的外面侧,装配有与源极侧柔性基板23连接的印刷基板25。另外,如图3所示,在框状部16a的两长边部分的里侧的面,即与导光板19和LED基板18(LED17)相对的面,分别装配有使光反射的第1反射片20。第1反射片20具有涵盖框架16的长边部分的大致全长地延伸的大小,一并从表侧覆盖导光板19的LED17侧的端部和LED基板18。另外,框状部16a能从里侧支承液晶面板11的外周缘部。
如图3和图4所示,LED17为利用树脂材料将LED芯片密封在固定于LED基板18的基板部上的构成。安装在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发光波长有1种,具体地说,使用发出蓝色单色光的LED芯片。另一方面,在密封LED芯片的树脂材料中分散混合有通过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发而发出规定的颜色的光的荧光体,作为整体发出大致白色光。此外,作为荧光体,能从例如发出黄色光的黄色荧光体、发出绿色光的绿色荧光体以及发出红色光的红色荧光体之中适当组合使用,或者能单独使用其中的任1种。该LED17是与相对于LED基板18的安装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为发光面的所谓的顶面发光型。
如图2至图4所示,LED基板18呈沿着底座14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导光板19的光入射面19b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并且以使其板面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平行的方式,即与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9(光学构件15)的板面正交的方式收纳在底座14内。LED基板18与底座14内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对应地配置有一对,并且分别装配在长边侧的两侧板14b的内面。在LED基板18中的内侧,即朝向导光板19侧的板面(与导光板19相对的面),表面安装有上述构成的LED17,其为安装面18a。LED17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上沿着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空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并且并列配置为一列(直线)。即,可以说LED17在背光源装置12的长边侧的两端部分别沿着长边方向断续地并列配置有多个。在X轴方向上相邻的LED17间的间隔,即LED17的排列间距大致相等。此外,LED17的并排方向与LED基板18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一致。
另外,在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a形成有沿着X轴方向延伸并且横穿LED17群而使相邻的LED17彼此串联连接的包括金属膜(铜箔等)的配线图案(未图示),形成在该配线图案的两端部的端子部经由未图示的配线构件与外部的LED驱动电路基板26连接,由此能将驱动电力提供给各LED17。另外,LED基板18的基材与底座14同样由金属制成,在其表面隔着绝缘层形成有前文所述的配线图案(未图示)。此外,作为LED基板18的基材所使用的材料,能使用陶瓷等绝缘材料。
如图4所示,这样构成的一对LED基板18为LED17的排列数量(安装数量)和LED17的排列间隔(安装间隔,排列间距)均大致相等的相同部件。由此,能降低LED基板18的制造成本和部件管理的成本等。一对LED基板18以安装LED17的面彼此呈相对状的方式收纳在底座14内,因此分别安装于两LED基板18的各LED17的发光面呈相对状,并且各LED17的光轴与Y轴方向大致一致。换言之,安装于一对LED基板18的各LED17分别与导光板19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长边侧的两端部)呈相对状地配置。
导光板19包括折射率比空气充分高并且大致透明(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等)。如图2所示,导光板19与液晶面板11和底座14同样在俯视时呈横长的方形状并且呈厚度比光学构件15大的板状,其板面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并且和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导光板19配置在底座14内在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的正下方位置,以在Y轴方向上夹在配置于底座14的长边侧的两端部而成对的LED基板18间的形式配置。因此,LED17(LED基板18)和导光板19的并排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而光学构件15(液晶面板11)和导光板19的并排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两并排方向相互正交。并且,导光板19具有导入从LED17朝向Y轴方向发出的光,并且使该光在内部传播且朝向光学构件15侧(表侧)立起而出射的功能。
导光板19呈沿着底座14的底板14a和光学构件15的各板面延伸的大致平板状,其板面与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导光板19的表里一对板面中的朝向表侧的板面(与光学构件15相对的面)为使内部的光朝向光学构件15和液晶面板11出射的光出射面19a。导光板19中的与板面相邻的外周端面中的、沿着X轴方向呈长条状的长边侧的一对端面分别与LED17(LED基板18)空开规定的空间而呈相对状,它们为从LED17发出的光入射的一对光入射面19b。各光入射面19b和相对的各LED17(各LED基板18)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如图4所示,在LED17和光入射面19b之间保留的空间的表侧,配置有前文所述的第1反射片20,而在该空间的里侧,以在与第1反射片20之间夹着该空间的形式配置有第2反射片21。由此,使来自LED17的光在两反射片20、21间反复反射,由此能使其高效地入射到光入射面19b。另外,各光入射面19b为沿着X轴方向(LED17的并排方向)和Z轴方向,即沿着LED基板18的板面平行的面,为与光出射面19a大致正交的面。另外,LED17和光入射面19b的并排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与光出射面19a平行。
如图3所示,在导光构件19的里侧,即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与底座14的底板14a相对的面)19c,以覆盖其整个区域的形式设置有能反射从该板面19c向里侧外部出射的光而使其向表侧立起的第3反射片22。换言之,第3反射片22以夹在底座14的底板14a和导光板19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在导光板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9c,形成有通过使导光板19内的光朝向光出射面19a反射来促进从光出射面19a的出射的光反射部28。光反射部28介于导光板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9c和第3反射片22之间。
如图3所示,光反射部28是通过在导光板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9c印刷光反射性材料而形成的,如果改变表达的话可以说是光反射印刷部。光反射部28采用含有例如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呈白色的油墨(膏)作为光反射性材料。该光反射部28使入射到导光板19内的光中的到达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9c的光漫反射并使其朝向光出射面19a,并且使相对于光出射面19a的入射角与使光在上述板面19c发生全反射的情况相比变化,由此产生该入射角为不超过临界角的值的光,从而能促进从光出射面19a的光的出射。在导光板19形成光反射部28时,采用例如丝印(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印刷方法。其中,如果采用丝印,在大量地批量生产导光板19的情况下能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喷墨印刷,在光反射部28为复杂的形态的情况下能以高的精度形成光反射部28。
如图2和图3所示,如上所述与液晶面板11连接的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配置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一方长边侧端部侧,即偏集于一对LED基板18中的一方LED基板18侧的位置。详细地说,源极侧柔性基板23相对于一对LED基板18中的图3示出的左侧的LED基板18为经由框架16的框状部16a配置在表侧并在俯视时重叠的位置关系。印刷基板25相对于图3示出的左侧的LED基板18为经由底座14的侧板14b和框架16的筒状部16b配置在外侧(侧方)并从侧方看时重叠的位置关系。因此,图3中示出的左侧(一方)的LED基板18与该图右侧(另一方)的LED基板18相比,配置在与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相对近的位置,因此容易受到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与光源不同的发热源)伴随着通电(驱动)而产生的热的影响。即,可以说图3中示出的左侧的LED基板18配置在背光源装置12中与该图右侧的配置有LED基板18的区域(低温区域LA,未配置与光源不同的发热源的发热源非配置区域)相比往往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配置有与光源不同的发热源的发热源配置区域)。以下,将配置在低温区域LA的LED基板18及其LED17的附图标记分别附上添加字A作为第1LED基板(第1光源)和第1LED(第1单位光源),而将配置在高温区域HA的LED基板18及其LED17的附图标记分别附上添加字B作为第2LED基板(第2光源)和第2LED(第2单位光源),对LED基板18和LED17不各自区別开而统称的情况下,对附图标记不附上添加字。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12中,如图3所示,由于在温度环境不同的各区域HA、LA分别配置第1LED基板(第1光源)18A和第2LED基板(第2光源)18B,因此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安装于配置在高温区域HA的第2LED基板18B的第2LED(第2单位光源)17B与安装于配置在低温区域LA的第1LED基板18A的第1LED(第1单位光源)17A相比,由于来自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的热的影响而产品寿命有可能变短。除此以外,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由于来自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的热的影响,第2LED17B通过改变温度亮度特性而以与第1LED17A不同的亮度点亮,或者还通过改变温度色度特性而以与第1LED17A不同的色度点亮等。如果第2LED17B的产品寿命变短,会产生液晶显示装置10和背光源装置12的产品寿命变短,或者修理的频率变高(修理时期的到来变早)等问题。如果第1LED17A和第2LED17B的亮度、色度不同,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会产生亮度不均、色度不均。
因此,设定为从LED驱动基板26提供给本实施方式的各LED基板18A、18B的电流的值不同,提供给第2LED基板18B的电流的值比提供给第1LED基板18A的电流的值相对地低。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LED驱动基板26具有:向第1LED基板18A提供电流的第1LED驱动电路26a;以及向第2LED基板18B提供电流的第2LED驱动电路26b,两LED驱动电路26a、26b均具有用于恒流驱动安装于各LED基板18A、18B的各LED17A、17B的恒流电路(未图示)。并且,从第2LED驱动电路26b向第2LED基板18B(第2LED17B)提供的电流值I2比从第1LED驱动电路26a向第1LED基板18A(第1LED17A)提供的电流值I1低。这样,来自配置在高温区域HA的第2LED基板18B所具有的第2LED17B的发热量比来自配置在低温区域LA的第1LED基板18A所具有的第1LED17A的发热量少,因此能使第1LED17A和第2LED基板18B的温度环境平均化,能抑制产生由温度差引起的问题。
然而,即使如上所述以大小不同的电流值驱动各LED基板18A、18B,也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即,如图8所示那样,对本实施方式的LED17的电流亮度特性而言,如果提供的电流值不同,发光强度即亮度(发光量)也不同,电流值和亮度为大概成比例的关系。此外,在图8中,将横轴设为向LED17提供的电流值(单位为“mA”),将纵轴设为发光强度(任意单位)。另外,能将“发光强度”的具体单位设为例如辐射亮度(W/sr·m2)、辐射通量(W)、辐射照度(W/m2)等,也能是除此以外的辐射量有关的物理量。具体地说,对于第1LED基板18A具有的第1LED17A,相对于被提供的电流值I1将亮度值设为L1,而对于第2LED基板18B具有的第2LED17B,相对于被提供的电流值I2将亮度值设为L2,亮度值L2比亮度值L1低。因此,从配置在导光板19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的各LED基板18A、18B提供的光量产生差,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a出射的光量在其面内也有可能产生不均。此外,亮度值L2相对于亮度值L1的比率比电流值I2相对于电流值I1的比率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LED17的电流亮度特性呈非直线的关系。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为如下构成:在导光板19中用于促进光的出射的光反射部28在导光板19的板面(光出射面19a,板面19c)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向远离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第2LED基板18B侧。这样,在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来自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LED基板18A的光由光反射部28引起的反射被抑制,而来自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LED基板18B的光由光反射部28引起的反射被促进。由此,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a出射的光量在面内被平均化,从而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以下,详细说明光反射部28的构成。
如图4和图5所示,光反射部28是通过将包括上述油墨的多个点28a以规定的分布分散配置在导光板19的与光出射面19a相反的一侧的板面19c内而构成的,各点28a的面积和排列间隔根据相对于各LED基板18A、18B的在Y轴方向(沿着LED17的光轴的方向,与LED17的并排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距离而变化。具体地说,点28a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形,并且在光出射面19a(板面19c)的面内空开规定的间隔并且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大致呈直线地并列配置,其面积是向远离各LED基板18A、18B的方向变大,而其排列间隔是向远离各LED基板18A、18B的方向变小。
接着,详细说明导光板19的板面(光出射面19a,板面19c)的面内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分布。如图9所示,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比率在导光板19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是从两端位置EP1、EP2向中央侧,即向远离一对LED基板18A、18B的方向变大。此外,在图9中,将横轴设为Y轴方向上的位置,将纵轴设为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比率。并且,光反射部28的上述面积比率在导光板19的短边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P不是最大值RAmax,在从中央位置CP偏集于第2LED基板18B侧的位置为最大值RAmax,该位置为峰值位置(最大的位置)PP。另一方面,光反射部28的上述面积比率在导光板19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位置EP1、EP2(具有光入射面19b的两端部)中的第1LED基板18A侧的第1端位置(第1端部)EP1的值比在第2LED基板18B侧的第2端位置(第2端部)EP2的值小,为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的最小值RAmin。因此,上述光反射部28的面积比率以在导光板19的第1LED基板18A侧的第1端位置EP1为最小值RAmin,虽然从此处越过中央位置CP到峰值位置PP是连续地逐渐增加,但是在越过峰值位置PP的地方转变为减少,从此处到第2LED基板18B侧的端位置EP2是连续地逐渐減少的渐变状地变化。光反射部28的面积比率的变化率(图9中示出的图的斜率)在从第1端位置EP1到峰值位置PP的区间相对较小(缓慢),在从峰值位置PP到第2端位置EP2的区间相对较大(急剧)。
并且,如图4所示,关于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的总和,假设以中央位置CP为边界将导光板19划分为图4中示出的上下2个区域时,第2LED基板18B侧(图4中示出的下侧)的一半区域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的总和比第1LED基板18A侧(图4中示出的上侧)的一半区域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的总和相对多。因此,从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LED基板18A入射到导光板19内的光由光反射部28反射而从光出射面19a出射光的概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距离相对较长,而来自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LED基板18B的光由光反射部28反射而从光出射面19a出射光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距离相对较短。由此,由光反射部28反射的光量在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大致均匀,具体是从两端位置EP1、EP2向靠近中央位置CP的方向慢慢地增加,在中央位置CP为峰值。由光反射部28反射的光量与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a出射的光量有相关关系,因此如上所述可以说该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而且,如图5和图8所示,在光反射部28的面积比率中,从最大的峰值位置PP到第1LED基板18A侧的端位置EP1的距离D1(从峰值位置PP到第1LED基板18A的距离)和从峰值位置PP到第2LED基板18B侧的端位置EP2的距离D2(从峰值位置PP到第2LED基板18B的距离)的比率与由第1LED驱动电路26a提供给第1LED基板18A的电流值I1和由第2LED驱动电路26b提供给第2LED基板18B的电流值I2的比率大致相等。这样,如果预先确定从LED驱动基板26提供给各LED基板18A、18B的电流值I1、I2的比率,基于该电流值I1、I2的比率,能容易地进行光反射部28的面积分布的设计(峰值位置PP的配置设定)。由此,生产性优异并且能进一步削减成本。而且,假设与基于各LED基板18A、18B的发射光的亮度的比率来设计光反射部28的情况相比,不需要测量亮度的工作,因此能将光反射部28的设计所需的成本抑制得更低。
此外,如图4所示,在导光板19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LED17的并排方向)上,光出射面19a的每单位面积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比率在从一方端位置到另一方端位置之间大致固定,在中途几乎不变化。
本实施方式为以上这样的结构,接着说明其作用。当接通上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源时,从控制基板27经由印刷基板25和各柔性基板23、24(各驱动器DR)向液晶面板11提供各种信号来控制其驱动,并且通过将来自LED驱动基板26的各LED驱动电路26a、26b的驱动电力提供给各LED基板18A、18B来控制安装于其上的各LED17A、17B的驱动。来自各LED17A、17B的光由导光板19引导,由此经由光学构件15照射到液晶面板11,从而在液晶面板11上显示规定的图像。以下,详细说明背光源装置12的作用。
当点亮各LED17A、17B时,如图3所示,从各LED17A、17B出射的光分别入射到导光板19的各光入射面19b。在此,虽然在LED17和光入射面19b之间保留规定的空间,但是该空间由表侧的第1反射片20和里侧的第2反射片21夹着,因此来自LED17的光被两反射片20、21反复反射,由此高效地入射到光入射面19b。入射到光入射面19b的光在导光板19的与外部的空气层的界面全反射,或者由第3反射片22反射等而在导光板19内传播,并且由光反射部28漫反射,因此成为相对于光出射面19a的入射角不超过临界角的光而促进从光出射面19a的出射。
在此,详细说明光反射部28的作用。如图5和图9所示,为如下设计:导光板19的板面(光出射面19a,板面19c)的面内的每单位面积的的光反射部28的面积比率是向远离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峰值位置PP偏在于第2LED基板18B侧。因此,如图5所示,当从第1LED基板18A的各第1LED17A发出的光入射到配置于导光板19的第1端位置EP1的光入射面19b时,由光反射部28反射而从光出射面19a出射光的概率相对较低,因此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距离相对较长。另一方面,当从第2LED基板18B的各第2LED17B发出的光入射到配置于导光板19的第2端位置EP2的光入射面19b时,由光反射部28反射而从光出射面19a出射光的概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距离相对较短。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相对较大的电流值I1的电流从第1LED驱动电路26a提供给第1LED基板18A,因此来自各第1LED17A的发光量相对较多,另一方面,相对较小的电流值I2的电流从第2LED驱动电路26b提供给第2LED基板18B,因此来自各第2LED17B的发光量相对较少。即,来自发光量较多的第1LED基板18A的光利用光反射部28抑制反射和出射,而来自发光量较少的第2LED基板18B的光利用光反射部28促进反射和出射。这样,导光板19的光出射面19a的面内的由光反射部28反射的光量的面内分布和从光出射面19a出射的光量的面内分布被均匀化,从而在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装置10中出射光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另外,当伴随着液晶显示装置10的使用而各电装件通电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发热。在此,如图2和图3所示,用于控制液晶面板11的驱动的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仅偏在于液晶显示装置10中的第2LED基板18B侧的长边侧端部,因此当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伴随着驱动而发热时,由于该热,配置第2LED基板18B的区域(高温区域HA)与配置第1LED基板18A的区域(低温区域LA)相比往往温度较高。但是,相对较小的电流值I2的电流从第2LED驱动电路26b提供给第2LED基板18B,因此与相对较大的电流值I1的电流从第1LED驱动电路26a提供给的第1LED基板18A相比,第2LED基板18B伴随着发光而产生的发热量相对较小。由此,对于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能使温度环境平均化。从而,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的各LED17A、17B不易由于热而使产品寿命变短,背光源装置12的出射光也难以产生亮度不均、色度不均。此外,以往通过疏密配置光源来实现温度环境的平均化,但是与之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为相同部件,除了实现各LED17A、17B的设置的成本的降低以外,施加给各LED17A、17B的电压值产生的差变小,因此各LED驱动电路26a、26b的成本也降低,从而成本方面更加优异。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2具备:第1LED基板(第1光源)18A;第2LED基板18B(第2光源)18B,其与第1LED基板18A呈相对状,并且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LED基板18A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导光板19,其以夹在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导光板19的一对端面(光入射面19b)分别与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呈相对状,来自各LED基板18A、18B的光向导光板19的上述一对端面入射,而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侧的板面(光出射面19a)出射光;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光源驱动部),其驱动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向第2LED基板18B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LED基板18A提供的电流低;以及光反射部28,其通过使入射到导光板19内的光朝向光出射侧反射来促进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侧的板面的出射,在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峰值位置PP)偏在于第2LED基板18B附近。
这样,从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发出的光分别入射到分别与各LED基板18A、18B呈相对状地配置的导光板19的一对端面后,在导光板19内传播的过程中由光反射部28朝向光出射侧反射,因此促进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侧的板面的出射。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向第2LED基板18B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LED基板18A提供的电流低,因此来自第2LED基板18B的发热量均比来自第1LED基板18A的发热量相对低。第2LED基板18B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LED基板18A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因此如上所述利用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将发热量抑制得较低,因此能缓和在与第1LED基板18A之间产生的温度差。这样,通过使从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提供给各LED基板18A、18B的电流不同,实现各LED基板18A、18B的温度环境的平均化,因此与以往那样疏密地配置光源的情况相比,除了光源的设置的成本降低以外,施加给各LED基板18A、18B的电压值产生的差也变小而驱动电路的成本降低,从而在成本方面优异。
另一方面,利用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使第2LED基板18B的发光量比第1LED基板18A的发光量少,因此从导光板19的板面的出射光有可能产生亮度不均。另一方面,使入射到导光板19内的光朝向光出射侧反射的光反射部28在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第2LED基板18B附近,因此来自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LED基板18A的光由光反射部28引起的反射被抑制,而来自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LED基板18B的光由光反射部28引起的反射被促进。由此,从导光板19的光出射侧的板面出射的光量在面内被平均化,从而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抑制成本,并且在LED基板18A、18B间使温度环境平均化并且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
另外,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分别具有沿着导光板19的端面并列的多个LED(单位光源)17,并且LED17的排列数量和排列间隔相同。这样,能使用相同的LED基板作为第1LED基板18A和第2LED基板18B,因此能降低各LED基板18A、18B的设置的成本。
另外,光反射部28在导光板19中的第1LED基板18A侧的端部(第1端位置EP1)的面积比在第2LED基板18B侧的端部(第2端位置EP2)的面积小。这样,来自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LED基板18A的光由在导光板19中的第1LED基板18A侧的端部的光反射部28引起的反射被抑制,而来自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LED基板18B的光由在导光板19中的第2LED基板18B侧的端部的光反射部28引起的反射被促进。由此,在导光板19中的第1LED基板18A侧的端部和第2LED基板18B侧的端部出射光量难以产生差,从而亮度不均的缓和更佳。
另外,光反射部28包括在导光板19的与光出射侧的板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分散配置的多个点28a。这样,通过使光反射部28包括多个点28a,能根据该点图案的形态(数量、面积、排列间隔等)控制反射的程度,在实现亮度的均匀化方面是有用的。
另外,光反射部28在导光板19的板面的面内配置成从面积最大的位置到第1LED基板18A的距离D1和从面积最大的位置到第2LED基板18B的距离D2的比率与从第1LED驱动电路26a提供给第1LED基板18A的电流的值I1和从第2LED驱动电路26b提供给第2LED基板18B的电流的值I2的比率大致相等。这样,能基于从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提供给各LED基板18A、18B的电流的值I1、I2的比率,容易地设计光反射部28,因此生产性优异并且能进一步削减成本。另外,与假设基于各LED基板18A、18B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28的情况相比,不需要测量各LED基板18A、18B的亮度,因此能将光反射部28的设计所需的成本抑制得更低。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具备:上述记载的背光源装置12;以及利用来自背光源装置12的光进行显示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根据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10,由于对液晶面板11提供光的背光源装置12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因此能实现显示质量优异的显示。
另外,具备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面板驱动构件),上述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面板驱动构件)与液晶面板11连接并且驱动液晶面板11,以偏在于第2LED基板18B侧的形式配置。这样,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伴随着驱动液晶面板11而发热。该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以偏在于第2LED基板18B侧的形式配置,因此第2LED基板18B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LED基板18A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在该情况下,第1LED驱动电路26a和第2LED驱动电路26b向第2LED基板18B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LED基板18A提供的电流低,因此将来自第2LED基板18B的发热量抑制得较低,从而能缓和在与第1LED基板18A之间产生的温度差。
以上,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包含以下这样的变形例。此外,在以下的各变形例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附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图示和说明。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
使用图10或图11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在此,示出了改变光反射部28-1的设计方法的构成。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变形例的从光反射部28-1的面积比率最大的峰值位置PP-1到第1LED基板18A-1侧的端位置EP1-1的距离D1-1和从峰值位置PP-1到第2LED基板18B-1侧的端位置EP2-1的距离D2-1的比率与第1LED基板18A-1的发射光的亮度值L1-1和第2LED基板18B-1的发射光的亮度值L2-1的比率大致相等。这样,如果预先测量各LED基板18A-1、18B-1的各LED17A-1、17B-1的发射光的亮度,或者使用图11中示出的各LED17A-1、17B-1的电流亮度特性的图从提供给各LED基板18A-1、18B-1的电流值I1-1、I2-1导出亮度值L1-1、L2-1,则能基于该亮度值L1-1、L2-1的比率,容易地进行光反射部28-1的面积分布的设计(峰值位置PP-1的配置设定)。由此,生产性优异并且能进一步削减成本。而且,关于各LED17A-1、17B-1的电流亮度特性,虽然有提供给各LED17A-1、17B-1的电流值的比率和各LED17A-1、17B-1的发射光的亮度的比率不相等的关系,但是可基于各LED17A-1、17B-1的发射光的亮度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28,因此与如上述实施方式1那样基于提供给各LED17A、17B的电流值I1、I2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28的情况相比,可根据光反射部28-1的设计准确地反映各LED17A-1、17B-1的发光量的差,从而从导光板19-1的光出射面19a-1的出射光更加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变形例,光反射部28-1在导光板19-1的板面的面内配置成从面积最大的位置到第1LED基板18A-1的距离D1-1和从面积最大的位置到第2LED基板18B-1的距离D2-1的比率与第1LED基板18A-1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L1-1和第2LED基板18B-1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L2-1的比率大致相等。这样,能基于各LED基板18A-1、18B-1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L1-1、L2-1的比率,容易地设计光反射部28-1,因此生产性优异并且能进一步削减成本。而且,关于例如各LED基板18A-1、18B-1的电流亮度特性,即使在提供给各LED基板18A-1、18B-1的电流的值的比率与各LED基板18A-1、18B-1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不相等的情况下,也可基于各LED基板18A-1、18B-1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28-1,因此与假设基于提供给各LED基板18A、18B的电流的值的比率设计光反射部28的情况相比,可根据光反射部28-1的设计准确地反映各LED基板18A-1、18B-1的发光量的差,从而从导光板19-1的光出射侧的板面的出射光更加难以产生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
使用图12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在此,示出改变了光反射部28-2的面积分布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变形例的光反射部28-2在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的每单位面积的面积比率根据离各LED基板的距离以曲线状变化。
[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
使用图13说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在此,示出改变了光反射部28-3的面积分布的构成。
如图13所示,本变形例的光反射部28-3在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的每单位面积的面积比率根据离各LED基板的距离以条状变化,具体地说,上述面积比率是向远离各LED基板的方向分段地逐次变大。
<实施方式2>
根据图14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在该实施方式2中,示出改变了LED驱动基板126和控制基板127的配置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4至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驱动基板126和控制基板127配置在底座114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方侧,具体地说配置在偏集于第2LED基板118B侧的位置。LED驱动基板126和控制基板127均是伴随着通电而发热的“发热源”,因此第2LED基板118B与第1LED基板118A相比容易受到从LED驱动基板126和控制基板127产生的热的影响。即使是这样的配置构成,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提供给第2LED基板118B的电流值比提供给第1LED基板118A的电流值相对低,并且光反射部128的面积比率为最大值的峰值位置PP偏在于第2LED基板118B附近,因此能抑制成本,并且使各LED基板118A、118B的温度环境平均化,并且能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去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作为“发热源”的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参照图3),栅极侧柔性基板24(参照图2)经由未图示的印刷基板与控制基板127连接,因此兼有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原有的功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底座114,其收纳第1LED基板118A、第2LED基板118B以及导光板119;以及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126,其具有第1LED驱动电路和第2LED驱动电路,装配在底座114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第2LED基板118B侧的形式配置。这样,LED驱动基板126(第1LED驱动电路和第2LED驱动电路)伴随着驱动各LED基板118A、118B而发热。该LED驱动基板126装配在底座114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第2LED基板118B侧的形式配置,因此第2LED基板118B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LED基板118A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在该情况下,LED驱动基板126向第2LED基板118B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LED基板118A提供的电流低,因此将来自第2LED基板118B的发热量抑制得较低,从而能缓和在与第1LED基板118A之间产生的温度差。
另外,背光源装置112具备收纳第1LED基板118A、第2LED基板118B以及导光板119的底座114,具备:栅极侧柔性基板(未图示),其与液晶面板111连接并且驱动液晶面板111;以及控制基板(面板驱动控制基板)127,其与栅极侧柔性基板连接并控制其驱动,装配在底座114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第2LED基板118B侧的形式配置。这样,控制基板127伴随着控制栅极侧柔性基板的驱动而发热。该控制基板127装配在底座114的与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第2LED基板118B侧的形式配置,因此第2LED基板118B配置在与配置有第1LED基板118A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在该情况下,LED驱动基板126向第2LED基板118B提供的电流比向第1LED基板118A提供的电流低,因此将来自第2LED基板118B的发热量抑制得较低,从而能缓和在与第1LED基板118A之间产生的温度差。
<实施方式3>
根据图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在该实施方式3中,示出改变了各LED基板218A、218B相对于导光板219的配置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LED驱动基板226和控制基板227置在底座214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方侧,具体地说配置在偏集于第2LED基板218B侧的位置。该LED驱动基板226和控制基板227的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另一方面,作为与LED驱动基板226和控制基板227分体的“发热源”的源极侧柔性基板(未图示)和印刷基板225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配置在偏集于第2LED基板218B侧的位置。因此,由于第2LED基板218B除了受到从LED驱动基板226和控制基板227产生的热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从源极侧柔性基板和印刷基板225产生的热的影响,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2相比,有在与第1LED基板218A之间产生的温度差更大的趋势。如果两LED基板218A、218B间的温度差变大,相应地提供给各LED基板218A、218B的电流值的差也变大,并且使光反射部228的面积比率最大的峰值位置PP更靠近第2LED基板218B(第2端位置EP2),但是这也是有限度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使各LED基板218A、218B相对于导光板219的位置关系不同,具体地说,使第1LED基板218A和相对的导光板219的光入射面219b之间的距离d1比第2LED基板218B和相对的导光板219的光入射面219b之间的距离d2大。有LED基板218和光入射面219b之间的距离越小则光的入射效率越高,而距离越大则光的入射效率越低的趋势,即有上述距离与光的入射效率成反比例的趋势。因此,在为了实现温度环境的平均化,而使提供给各LED基板218A、218B的电流值的差更大的情况下,来自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LED基板218A的光向光入射面219b的入射被抑制,而来自发光量相对的少的第2LED基板218B的光向光入射面219b高效地入射。由此,与使光反射部228的面积分布偏集的构成协作,在导光板219的光出射面219a的面内出射光更难以产生亮度不均。并且,在使光反射部228的面积分布偏集的单独构成中,即使在不能实现亮度不均的缓和,提供给各LED基板218A、218B的电流值的差变大的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与各LED基板218A、218B相对于导光板219的位置关系不同的构成组合,能实现亮度不均的缓和。另外,假设在使光反射部的面积分布不偏集的情况下(峰值位置与导光板的中央位置一致的构成),产生需要使各LED基板相对于导光板的位置关系的差更大这样的背光源装置大型化(边框部分大范围化)的问题,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并用使光反射部228的面积分布偏集的构成和使各LED基板218A、218B的位置关系不同的构成,防止产生这样的问题。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第1LED基板218A和导光板219的一对端面中的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d1比第2LED基板218B和导光板219的一对端面中的另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d2大。有向导光板219的光的入射效率与各LED基板218A、218B和各端面之间的距离d1、d2成反比例的趋势。因此,通过使第1LED基板218A和导光板219的一对端面中的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d1相对大,抑制从发光量相对多的第1LED基板218A向导光板219的上述端面入射光,而通过使第2LED基板218B和导光板219的一对端面中的另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d2相对小,使光更高效地从发光量相对少的第2LED基板218B向导光板219的上述端面入射。由此,能与光反射部228的构成相结合而更适宜地抑制亮度不均。另外,即使在例如从LED驱动基板226(第1LED驱动电路和第2LED驱动电路)提供给各LED基板218A、218B的电流的值的差过大,不能由光反射部228单独抑制亮度不均的情况下,通过使各LED基板218A、218B和导光板219的各端面之间的距离d1、d2不同,能实现亮度不均的缓和。
<实施方式4>
根据图18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在该实施方式4中,示出改变了LED基板318的设置数量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318以包围俯视时呈方形状的导光板319的方式配置有4个。详细地说,LED基板318具备:配置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从两侧夹着导光板319的位置的一对短边侧LED基板318S;以及配置在短边方向(Y轴方向)上从两侧夹着导光板319的位置的一对长边侧LED基板318L。其中,一对长边侧LED基板318L为配置在温度较低的低温区域LA的第1LED基板318A和配置在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的第2LED基板318B。长边侧LED基板318L装配在底座314的各长边侧的侧板314b,短边侧LED基板318S装配在各短边侧的侧板314b。导光板319的外周端面均为与各LED基板318L、318S呈相对状的光入射面319b。
如图18所示,光反射部328在导光板319的板面的面内的X轴方向上的面积的分布是向远离两短边侧LED基板318S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与导光板319的X轴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大致一致。此外,Y轴方向上的光反射部328的面积分布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5>
根据图1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在该实施方式5中,示出改变了背光源装置412的形态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412以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竖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X轴方向(水平方向)一致的形态使用。具体地说,以这样的形态使用的背光源装置412和液晶显示装置优选适用于数字标牌、电子黑板。
<实施方式6>
根据图20或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在该实施方式6中,示出改变了LED基板518的配置等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20和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518为沿着导光板519的短边方向延伸的形态,并且在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从两侧夹着导光板519的位置配置有一对。一对LED基板518分别装配到底座514的一对短边侧的侧板514b。导光板519的一对短边侧的端面分别为光入射面519b。与液晶面板511的一方短边侧的端部连接的栅极侧柔性基板524连接着印刷基板29,该印刷基板29与未图示的控制基板连接并对信号的提供进行中继。因此,可以说作为“发热源”的栅极侧柔性基板524和印刷基板29偏在于一对LED基板518中的图20和图21中示出的左侧的LED基板518附近。因此,图20和图21中示出的左侧的LED基板518配置在与该图右侧的配置有LED基板518的区域(低温区域LA)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HA,为第2LED基板518B。另一方面,配置在温度较低的低温区域LA的LED基板518为第1LED基板518A。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去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源极侧柔性基板23和印刷基板25(参照图3),栅极侧柔性基板524和印刷基板29兼有它们原有的功能。
如图21所示,为如下构成:光反射部528在导光板519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在X轴方向上变化,是向远离第1LED基板518A和第2LED基板518B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第2LED基板518B侧。
<实施方式7>
根据图22至图2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7。在该实施方式7中,示出了从电视接收装置TV省略了机箱的构成。此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作用以及效果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单元(显示单元)LDU;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背面侧)的各种基板PWB、MB、CTB;以覆盖各种基板PWB、MB、CTB的形式装配在液晶显示单元LDU的里面侧的盖构件CV;以及台座ST,由台座ST在沿着竖直方向(Y轴方向)的状态下支撑液晶显示单元LDU的显示面。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610从上述构成的电视接收装置TV至少除去了用于接收电视信号的构成(主基板MB的调谐部等)。如图23所示,液晶显示单元LDU作为整体呈横长的方形状(矩形状,长条状),具备液晶面板611和背光源装置612,其为由作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610的外观的外观构件的外框613和底座614一体地保持的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底座614构成外观构件的一部分并且构成背光源装置612的一部分。
如图23和图24所示,构成液晶显示装置610的液晶显示单元LDU的主要构成部件收纳在构成表侧的外观的外框(前框架)613和构成里侧的外观的底座(后底座)614之间保留的空间内。收纳在外框613和底座614内的主要构成部件至少包含液晶面板611、光学构件615、导光板619以及LED单元(光源单元)LU。其中,液晶面板611、光学构件615以及导光板619以相互直接层叠的状态由其表侧的外框613和里侧的底座614以夹着的形式保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610中,省略了上述实施方式1中记载的介于液晶面板11和光学构件15之间的框架16(参照图2和图3)。
如图23和图24所示,背光源装置612包括光学构件615、导光板619、LED单元LU以及底座614,为从上述液晶显示单元LDU除去液晶面板611和外框613以外的构成。形成背光源装置612的LED单元LU在外框613和底座614内以从导光板619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两侧方夹着导光板619的形式成对,但是在导光板619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2组并排配置,合计设置4个。LED单元LU包括:LED617;安装LED617的LED基板618;以及装配LED基板618的散热构件(散热器,光源装配构件)30。并且,与液晶面板611的一方长边侧端部连接的源极侧柔性基板623和印刷基板625配置在偏集于图24中示出的左侧的LED基板618(LED单元LU)侧的位置。因此,图24中示出的左侧的LED基板618为配置于高温区域HA的第2LED基板618B,该图右侧的LED基板618为配置于低温区域LA的第1LED基板618A。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LED驱动基板恒流驱动安装于LED基板的LED,但是LED的具体的驱动方法能适当地变更。例如,能对LED进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宽调制)驱动。该PWM驱动是使LED周期性地亮灭,使其点亮期间和熄灭期间的时间比率(占空比)变化的驱动方式。在该情况下,提供给各LED基板的电流值相同,但是在第1LED基板和第2LED基板,只要以使点亮期间和熄灭期间的时间比率不同的方式驱动即可,具体地说,第2LED基板的点亮时间相对短,第1LED基板的点亮时间相对长。这样,对第2LED基板每单位时间(例如1周期)提供的电流量比对第1LED基板每单位时间(例如1周期)提供的电流量少。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构成光反射部的点的面积和排列间隔根据离LED基板的距离均变化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使点的面积和排列间隔中仅一方变化的构成。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构成光反射部的点均包括同一材料的构成,在形成构成光反射部的点时,也可以使用例如光反射率不同的多种材料,在该情况下还能使面积和排列间距均匀。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光反射部的点为圆形状,但是点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能选择楕圆形状、多角形(三角形、四角形等)等任意的形状。特别是,在利用喷墨印刷形成光反射部的情况下,可以是无数个更细微的不定形的点分散配置。
(5)除了上述各实施方式以外,光反射部的点的排列图案还能改变,例如,能使点在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以Z字状(交错状)地配置。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导光板的表面印刷形成光反射部,但是使用例如金属沉积等其它形成方法而成的光发射部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导光板的表面印刷形成光反射部,但是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导光板中的与光出射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部分地凹陷为槽状,形成光反射部的点。在该情况下,优选利用射出成形来制造导光板。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在导光板的与光出射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形成光反射部的情况,但是能在光出射面形成光反射部。除此以外,能在第3反射片形成光反射部。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关于光反射部的面积分布,第1端位置的面积比率比第2端位置的面积比率小,为最小值的设定,也能为在第1端位置和第2端位置面积比率相同并且为最小值的设定。这样,能更容易地进行光反射部的设计。
(10)在上述实施方式1、4、6中,示出了使LED基板与导光板的一对边呈相对状地配置,或者与导光板的4个边均呈相对状地配置的构成,也能使LED基板与导光板的任意3个边呈相对状地配置。
(1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LED基板相对于导光板的1个边配置有1个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将LED基板相对于导光板的1个边配置2个以上(多个)。
(1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液晶面板具有的彩色滤光片的着色部设为R、G、B这3色的构成,但是也可以将着色部设为4色以上。
(1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构成,但是也可以使用有机EL等其它光源。
(1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也可以适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能应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1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1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备调谐器的电视接收装置,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不具备调谐器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0、6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111、511、6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112、412、612…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14、114、214、314、514、614…底座;17、617…LED(单位光源);18A、118A、218A、318A、518A、618A…第1LED基板(第1光源);18B、118B、218B、318B、518B、618B…第2LED基板(第2光源);19、219、319、519、619…导光板;19a、219a…光出射面(板面);19b、219b、319b、519b…光入射面(端面);19c…板面;23、623…源极侧柔性基板(面板驱动构件);25、225,625…印刷基板(面板驱动构件);26、126、226…LED驱动基板(光源驱动基板,光源驱动部);26a…第1LED驱动电路(光源驱动部);26b…第2LED驱动电路(光源驱动部);27、127、227…控制基板(面板驱动控制基板);28、128、228、328、528…光反射部;28a…点;29…印刷基板(面板驱动构件);524…栅极侧柔性基板(面板驱动构件);D1、D2…距离,d1、d2…距离;HA…高温区域,I1、I2…电流值(电流的值);L1,L2…亮度值(亮度的值);TV…电视接收装置。

Claims (13)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光源;
第2光源,其与上述第1光源呈相对状,并且配置在与配置有上述第1光源的区域相比温度较高的高温区域;
导光板,其以夹在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之间的形式配置,并且上述导光板的一对端面分别与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呈相对状,来自各光源的光向上述导光板的上述一对端面入射,而从上述导光板的光出射侧的板面出射光;
光源驱动部,其驱动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向上述第2光源提供的电流比向上述第1光源提供的电流低;以及
光反射部,其通过使入射到上述导光板内的光朝向上述光出射侧反射来促进从上述导光板的上述光出射侧的板面的出射,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的面积的分布是分别向远离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的方向变大,并且最大的位置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第2光源分别具有沿着上述导光板的端面并列的多个单位光源,并且上述单位光源的排列数量和排列间隔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反射部在上述导光板中的上述第1光源侧的端部的上述面积比在上述第2光源侧的端部的上述面积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反射部包括在上述导光板的与上述光出射侧的板面相反的一侧的板面分散配置的多个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反射部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配置成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1光源的距离和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2光源的距离的比率与从上述光源驱动部提供给上述第1光源的电流的值和从上述光源驱动部提供给上述第2光源的电流的值的比率大致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反射部在上述导光板的板面的面内配置成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1光源的距离和从上述面积最大的位置到上述第2光源的距离的比率与上述第1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和上述第2光源的发射光的亮度的值的比率大致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光源和上述导光板的一对端面中的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2光源和上述导光板的一对端面中的另一方端面之间的距离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底座,其收纳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导光板;以及光源驱动基板,其具有上述光源驱动部,装配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1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上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面板驱动构件,上述面板驱动构件与上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驱动上述显示面板,以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装置具备收纳上述第1光源、上述第2光源以及上述导光板的底座,
上述显示装置具备:
面板驱动构件,其与上述显示面板连接并且驱动上述显示面板;以及
面板驱动控制基板,其与上述面板驱动构件连接并控制其驱动,装配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光出射侧相反的一侧并且以偏在于上述第2光源侧的形式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1中的任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为在一对基板间封入液晶而成的液晶面板。
13.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2中的任1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1380006905.3A 2012-02-17 2013-02-08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408111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2897 2012-02-17
JP2012032897 2012-02-17
PCT/JP2013/053020 WO2013121998A1 (ja) 2012-02-17 2013-02-08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1113A true CN104081113A (zh) 2014-10-01

Family

ID=4898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6905.3A Pending CN104081113A (zh) 2012-02-17 2013-02-08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22976B2 (zh)
CN (1) CN104081113A (zh)
WO (1) WO2013121998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311A (zh) * 2014-11-25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34337A (zh) * 2015-01-09 2015-04-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rgb芯片的led平板灯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87428A (zh) * 2018-02-23 2019-08-30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770500A (zh) * 2017-06-13 2020-02-07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43765A1 (ja) * 2015-03-09 2016-09-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12524500B (zh) * 2016-02-22 2023-07-28 亮锐控股有限公司 来自照明设备的不对称光强分布
WO2017147066A1 (en) 2016-02-22 2017-08-31 Lumileds Llc Asymmetrical light intensity distribution from luminaire
US10116127B1 (en) 2017-12-12 2018-10-30 Elemental LED, Inc. Junction boxes with wrap-around compartments
US10451228B1 (en) * 2018-09-13 2019-10-22 Elemental LED,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component arrangements for linear LED lighting
US10655823B1 (en) * 2019-02-04 2020-05-19 Automated Assembly Corporation SSL lighting apparatus
US11073251B2 (en) 2019-04-23 2021-07-27 Lumileds Llc Flexible printed wiring structure for LED light engine
US10622794B1 (en) 2019-04-25 2020-04-14 Elemental LED, Inc. Electrical gang box with integrated driver
US11828973B2 (en) * 2019-08-27 2023-11-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device
US10855065B1 (en) 2019-12-04 2020-12-01 Elemental LED, Inc. Weather-resistant junction box
WO2024002838A1 (en) * 2022-06-29 2024-01-04 Signify Holding B.V. Light guide plate design for asymmetric light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0268A1 (en) * 2008-07-28 2010-01-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1676767A (zh) * 2008-09-19 2010-03-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装置
CN101876765A (zh) * 2009-05-01 2010-11-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JP2010282911A (ja) * 2009-06-08 2010-12-1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338327A (zh) * 2010-07-09 2012-02-0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346332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2513U (en) * 2002-07-25 2004-04-01 Behavior Tech Computer Corp Lighting device
JP4590283B2 (ja) * 2004-05-21 2010-12-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54718A (ja) * 2008-08-27 2010-03-11 Sony Corp 表示装置
KR20100097515A (ko) * 2009-02-26 2010-09-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20268A1 (en) * 2008-07-28 2010-01-28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1676767A (zh) * 2008-09-19 2010-03-2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使用了该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装置
CN101876765A (zh) * 2009-05-01 2010-11-0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JP2010282911A (ja) * 2009-06-08 2010-12-1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2338327A (zh) * 2010-07-09 2012-02-01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02346332A (zh) * 2010-07-30 2012-0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6311A (zh) * 2014-11-25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456311B (zh) * 2014-11-25 2018-01-1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具有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4534337A (zh) * 2015-01-09 2015-04-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rgb芯片的led平板灯具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70500A (zh) * 2017-06-13 2020-02-07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187428A (zh) * 2018-02-23 2019-08-30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22976B2 (en) 2016-04-26
WO2013121998A1 (ja) 2013-08-22
US20140375897A1 (en) 2014-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111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096759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050498B2 (ja) 光源装置、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197046B1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사용하는 2차원 광원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 장치
CN104487759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233486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RU2511720C2 (ru) Освети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EP2367049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114217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087875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CN103998979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4412030B (zh) 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9019445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EP2500625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4246349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KR101269592B1 (ko) 액정표시모듈의 엘이디 백라이트 구성방법
CN105190154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WO2013191094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WO2014141879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RU248803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светк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CN10454110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070081355A1 (en) Light generating unit,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EP2505908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apparatus
KR101785340B1 (ko) 커버버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216944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