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9257B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9257B
CN103999257B CN201280061357.XA CN201280061357A CN103999257B CN 103999257 B CN103999257 B CN 103999257B CN 201280061357 A CN201280061357 A CN 201280061357A CN 103999257 B CN103999257 B CN 103999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rame side
connector
battery
electrical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13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9257A (zh
Inventor
海老泽刚
中泽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99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9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7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of two or more busbars within a container structure, e.g. busba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H01R13/741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 H01R13/745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using snap fastening means separate from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54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wire spring
    • H01R4/4863Coil sp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削减作业负担、作业风险、简便且安全地实现电池组件相对于蓄电装置的拆卸以及安装的蓄电装置。蓄电装置(1)具备:多个电池组件收容部(70),用于收容电池组件(100);多个连接器(20),在与向电池组件收容部(70)***电池组件(100)的方向(X)交叉的平面内能浮置;安装对象物(80),安装有多个连接器(20);和连接构件(93),对多个连接器(20)之间进行连接。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如图33所示,已知如下的装置,即,具备具有输入输出端子170a的多个电池组件170、连接多个电池组件170之间的汇流条154、和被装在输入输出端子170a且将汇流条154固定于电池组件170的螺母180(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75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当产生了电池组件170的维修、更换等需要进行电池组件170相对于装置的拆卸以及安装时,每次都必须进行汇流条154以及螺母180的拆卸以及安装作业,存在着电池组件170的拆卸以及安装所涉及的时间成本、螺钉固定错误等的作业负担、作业风险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以往的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削减作业负担、作业风险、简便且安全地实现电池组件相对于蓄电装置的拆卸以及安装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通过具备用于收容电池组件的多个电池组件收容部、在与向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所述电池组件的方向交叉的平面内能浮置的多个连接器、安装有所述多个连接器的安装对象物、和对所述多个 连接器之间进行连接的连接构件,从而解决了上述的课题。
所述连接构件也可通过从与***所述电池组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到所述连接器内来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所述连接器也可具备:第1壳体,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对象物;第2壳体,被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一起构成了接触器收容部;和接触器,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所述第2壳体被安装成在与***所述电池组件的方向交叉的平面内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能移动,所述接触器以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以及所述第2壳体未被固定而能相对地移动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
所述接触器也可具有:第1接触部,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侧且用于与所述连接构件接触。
所述接触器也可具有:第2接触部,配置在所述第2壳体侧且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上安装的电池侧连接器的电池侧接触器接触。
所述第1壳体也可具有:第1控制部,控制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的所述接触器的位置以及姿势。
所述第2壳体也可具有:第2控制部,控制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的所述接触器的位置以及姿势。
所述接触器也可具备:一对导电构件,被对置地配置;和施力构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在使所述一对导电构件相互靠近的方向上施力。
也可构成为,还具备被安装于所述第2壳体的信号连接器,在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发生移动时,所述信号连接器与所述第2壳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移动。
也可还具备:盖罩,在所述连接器上安装了所述连接构件的状态下覆盖所述连接构件。
也可还具备被收容于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的所述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具有:蓄电池,内置于所述电池组件;和电池侧连接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在所述电池组件被收容在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内时,所述电池侧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所述电池侧连接器也可具有:一对电池侧接触器,一方与所述蓄电池 的正极连接且另一方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也可所述电池侧连接器具有电池侧壳体,还具备被安装于所述电池侧壳体的电池侧信号连接器,所述电池侧信号连接器与所述蓄电池的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电池侧信号连接器也可在所述电池组件被收容于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时与安装于所述连接器的信号连接器连接。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向电池组件收容部***了电池组件的状态下,多个电池组件通过连接器以及连接构件而相互被连接,由于仅通过电池组件相对于电池组件收容部的插拔作业,就能实现电池组件相对于蓄电装置的拆卸以及安装,因此能够削减作业负担、作业风险、简便且安全地实现电池组件相对于蓄电装置的拆卸以及安装。
此外,连接器构成为在与***电池组件的方向交叉的平面内能浮置,从而通过连接器的浮置功能可以吸收电池组件与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偏离,因此即便是将连接器配置在使用者无法看到的位置的情况,也能够可靠地连结电池组件和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侧观察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所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蓄电装置所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向收容架安装了架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向电池组件安装了电池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使架侧连接器和电池侧连接器相对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与图5不同的方向观察并表示使架侧连接器和电池侧连接器相对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对架侧连接器和电池侧连接器相嵌合的状态进行一部分截面观察所表示的说明图。
图8是分解表示架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与图8不同的方向观察来分解表示架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安装架侧信号连接器之前的架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在X-Z平面对架侧连接器进行一部分截面观察所表示的说明图。
图12是在X-Y平面对架侧连接器进行一部分截面观察所表示的说明图。
图13是将架侧接触器组装到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所表示的立体图。
图14是对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进行截面观察并且对一部分进行放大所表示的说明图。
图15是将架侧接触器组装到架侧连接器的第2壳体所表示的立体图。
图16是对架侧连接器的第2壳体进行截面观察并且对一部分进行放大所表示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架侧接触器的立体图。
图18是从第1方向观察并表示第2壳体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发生相对移动的样态的说明图。
图19是从第3方向观察并表示第2壳体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发生相对移动的样态的说明图。
图20是从第2方向观察并表示第2壳体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发生相对移动的样态的说明图。
图21是从第3方向观察来简要地表示第2壳体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发生相对移动时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和架侧接触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2是从第2方向观察来简要地表示第2壳体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发生相对移动时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和架侧接触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使用架侧安装构件而将架侧连接器安装于收容架的架侧安装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架侧连接构件安装于架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将盖罩安装于安装有架侧连接构件的架侧连接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示意地表示多个架侧连接器的配置形态以及连接形态的简要 图。
图27是表示被安装于架侧连接器的盖罩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连接多个架侧连接器之间的架侧连接构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构成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架侧接触器的立体图。
图30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第3方向观察来简要地表示第2壳体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发生相对移动时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和架侧接触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1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从第2方向观察来简要地表示第2壳体相对于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发生相对移动时第1控制部、第2控制部和架侧接触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2是从第3方向观察并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以往的***式连接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实施方式以及多个变形例。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向收容架***电池组件的方向规定为第1方向X,将与第1方向X正交的方向规定为第2方向Y,将与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正交的方向规定为第3方向Z。
实施例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蓄电装置1具备收容架10、和被***到收容架10内的多个电池组件100。
如图1、图2所示,在收容架10安装有由图24所示的架侧连接构件93连接了相互之间的多个架侧连接器20。此外,如图2所示,在电池组件100安装有由图4所示的电池侧连接构件(带压接端子的电缆)160而与蓄电池192连接的电池侧连接器110。
由此,在蓄电装置1中,如图1、图2所示那样,在多个电池组件100被***到收容架10时,由于架侧连接器20和电池侧连接器110嵌合,因此内置有蓄电池192的多个电池组件100之间被连接。
首先,在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有架侧连接器20的收容架10的构成。
收容架10具备:多个架侧连接器20,被安装于架侧安装面板80;架侧信号连接器60,被安装成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可进行装卸;多个电池组件收容部70,收容电池组件100;架侧信号电缆91,连接架侧信号连接器60之间;架侧安装构件92,向架侧安装面板80安装架侧连接器20;架侧连接构件93,连接多个架侧连接器20的架侧接触器50之间;和盖罩94,被安装成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可进行装卸。
架侧连接器20如图1、图2所示那样,在向收容架10的电池组件收容部70***了电池组件100时与电池组件100的电池侧连接器110嵌合地连接。
如图7、图8、图9所示,架侧连接器20具备:第1壳体30,被固定于架侧安装面板80;第2壳体40,以可浮置的状态被安装于第1壳体30;和架侧接触器50,由第1壳体30以及第2壳体40收容。
第1壳体30由绝缘性树脂形成。第1壳体30如图7、图23、图24所示那样,以嵌入到架侧安装面板80的安装开口部81、且使其一部分向第1方向X上的架侧安装面板80的两侧突出的状态,被架侧安装构件92固定于架侧安装面板80。
第1壳体30一体式具有:第1接触器收容部31,收容架侧接触器50的一部分;第1***开口部32,使架侧连接构件93***到架侧连接器20内;第1控制部33,控制架侧接触器50的位置以及姿势;第1信号连接器收容部34,收容架侧信号连接器60的一部分;第1凸缘部35,形成为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伸出;安装构件用孔部36,使架侧安装构件92的轴部92a***;和第1卡止构件用孔部37,使架侧卡止构件90***。
如图8、图14所示,第1接触器收容部31形成有两个,两个第1接触器收容部31以由中间壁对彼此之间进行分隔的状态在第2方向Y上排 列配置。第1接触器收容部31与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接触器收容部41一起构成了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各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中以三个为一组来收容架侧接触器50。另外,被收容于各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的架侧接触器50的数量只要为一个以上,便可以为任何数量。
如图5、图9所示,第1***开口部32是使架侧连接构件93从第1方向X的后方侧***到架侧连接器20内的开口部。第1***开口部32形成有两个,两个第1***开口部32以由中间壁对彼此之间进行分隔的状态在第2方向Y上排列配置。第1***开口部32分别与第1接触器收容部31相连。
如图14、图16所示,第1控制部33是与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控制部43协作来控制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内的架侧接触器50的位置以及姿势的部件。
如图7所示,第1控制部33与第1壳体30和第2壳体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无关地,控制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开口部32和第1接触部51d的位置关系,使得从第1***开口部32***的架侧连接构件93可以进入架侧接触器50的第1接触部51d间。
第1控制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图17、图20所示那样,由使各架侧接触器50的一部分(架侧接触器50的第1接触部51d侧)从第1方向X***并从第2方向Y的两侧以及第3方向Z的两侧包围的第1部分33a、和在第1方向X上的架侧接触器50的支承部51c与第1接触部51d之间的区域内介于一对导电构件51间的第2部分33b来构成。
架侧接触器50由第1控制部33的第1部分33a来限制向第2方向Y的两侧的移动以及向第3方向Z的两侧的移动。此外,架侧接触器50由第1控制部33的第2部分33b来限制向第1方向X的移动。
第1控制部33的第1部分33a如图21、图22所示,控制架侧接触器50的第1接触部51d的位置的部分(与架侧接触器50的第1接触部51d对应的部分)中的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的宽度尺寸,被设定得小于使架侧接触器50***的第1部分33a的横宽部分中的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的宽度尺寸。
由此,能够避免第1部分33a的横宽部分与架侧接触器50之间的物理上的干扰,将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的相对移动量确保得较大,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的架侧接触器50的第1接触部51d的位置。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控制部33的第1部分33a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的宽度从横宽部分朝向第1方向X逐渐变小地形成为锥状。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架侧接触器50相对于第1控制部33的安装。
另外,第1控制部33的具体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只要形成于第1壳体30且控制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内的架侧接触器50的位置以及姿势,便可以是任何形态。
第1信号连接器收容部34是收容架侧信号连接器60的一部分的部件。如图8、图13、图14所示,第1信号连接器收容部34形成有两个,在第2方向Y上形成于两个第1接触器收容部31的两个外侧。第1信号连接器收容部34与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信号连接器收容部44一起构成了架侧信号连接器收容部22。
如图8、图9所示,第1凸缘部35按照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伸出的方式形成于第1方向X上的第1壳体30的前端侧。在架侧连接器20组装后的状态下,第1凸缘部35在第1方向X上被夹在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凸缘部45与架侧安装面板80之间。
如图8、图9所示,安装构件用孔部36在第2方向Y上的第1壳体30的两端侧形成于第1凸缘部35。
如图8、图9所示,第1卡止构件用孔部37是用于使架侧卡止构件90***、并使所***的架侧卡止构件90的两端固定的孔。如图8、图9所示,第1卡止构件用孔部37上下一组地分别形成于第2方向Y上的第1壳体30的中央以及两旁。
第2壳体40由绝缘性树脂形成。第2壳体40以在与第1方向X正交的平面内相对于第1壳体30可移动的状态、即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相对于第1壳体30可相对移动的状态,被安装于第1壳体30。
如果对第1壳体30和第2壳体40之间的安装形态进行具体说明,则 首先如图8、图9所示那样,位于从第2凸缘部45朝向第1方向X的位置的第2壳体40的后方侧嵌合部47,在第1方向X上被***到第1壳体30的内部。在该被***到第1壳体30内的第2壳体40的后方侧嵌合部47与第1壳体30的内壁之间,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存在空隙(间隙)。由此,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可以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相对移动,并且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的第2壳体40的移动量被限制为一定量。
此外,如图23所示,与第1壳体30的安装构件用孔部36和第2壳体40的安装构件用凹部48共同地,在第1方向X上由架侧安装构件92将第1壳体30和第2壳体40安装于架侧安装面板80。架侧安装构件92具有凸缘部92b。由此,第2壳体40在第1方向X上由第1壳体30和凸缘部92b夹持,在第1方向X上被限制移动。
进而,如图8、图9所示,在第1壳体30的第1卡止构件用孔部37和第2壳体40的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49中,架侧卡止构件90沿着第3方向Z被捅入。由此,第2壳体40由架侧卡止构件90在第1方向X上限制移动。
第2壳体40一体式具有:第2接触器收容部41,收容架侧接触器50的一部分;第2***开口部42,使电池侧连接器110的电池侧接触器130***到架侧连接器20内;第2控制部43,控制架侧接触器50的位置以及姿势;第2信号连接器收容部44,收容架侧信号连接器60的一部分;第2凸缘部45,形成为在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伸出;前方侧嵌合部46,在架侧连接器20和电池侧连接器110嵌合时与电池侧壳体120嵌合;后方侧嵌合部47,在架侧连接器20的组装状态下嵌合于第1壳体30内;安装构件用凹部48,使架侧安装构件92的轴部92a***;和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49,使架侧卡止构件90***。
如图8、图9所示,第2接触器收容部41形成有两个,两个第2接触器收容部41以由中间壁对彼此之间进行分隔的状态,在第2方向Y上排列配置。第2接触器收容部41与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接触器收容部31一起构成了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
如图8、图10所示,第2***开口部42是使作为销接触器的电池侧 接触器130(以及电池侧壳体120的覆盖部125)从第1方向X的前方侧***到架侧连接器20内的开口部。第2***开口部42形成有两个,两个第2***开口部42以由中间壁对彼此之间进行分隔的状态,在第2方向Y上排列配置。第2***开口部42与第2接触器收容部41相连。
如图14、图16所示,第2控制部43是与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控制部33协作来控制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内的架侧接触器50的位置以及姿势的部件。
如图7所示,第2控制部43与第1壳体30和第2壳体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无关地,控制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开口部42和第2接触部51e的位置关系,使得从第2***开口部42***的电池侧接触器130(准确地是电池侧接触器130的未被覆盖部125覆盖的部分)可以进入架侧接触器50的第2接触部51e间。如图5所示,由形成于电池侧壳体120的触电防止用的覆盖部125部分地覆盖电池侧接触器130的接触部131附近。覆盖部125形成为梳齿状,在第2方向Y上具有以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狭缝部125a。电池侧接触器130的未被覆盖部125覆盖的部分、即对应于狭缝部125a而暴露在外部的部分,作为电池侧接触器130的接触部131发挥功能。
第2控制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图17、图20所示那样,由使各架侧接触器50的一部分(架侧接触器50的第2接触部51e侧)从与第1方向X相反的一侧***并从第2方向Y的两侧以及第3方向Z的两侧包围的第1部分43a、和在第1方向X上的架侧接触器50的支承部51c与第2接触部51e之间的区域内介于一对导电构件51间的第2部分43b来构成。
架侧接触器50由第2控制部43的第1部分43a来限制向第2方向Y的两侧的移动、以及向第3方向Z的两侧的移动。此外,架侧接触器50由第2控制部43的第2部分43b来限制向与第1方向X相反的一侧的移动。
第2控制部43的第1部分43a如图21、图22所示,控制架侧接触器50的第2接触部51e的位置的部分(与架侧接触器50的第2接触部51e对应的部分)中的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的宽度尺寸,被设定 得小于使架侧接触器50***的第1部分43a的横宽部分中的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的宽度尺寸。
由此,能够避免第1部分43a的横宽部分与架侧接触器50之间的物理上的干扰,将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的相对移动量确保得较大,并且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的架侧接触器50的第2接触部51e的位置。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控制部43的第1部分43a如图21、图22所示那样,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上的宽度从横宽部分朝向与第1方向X相反的一侧逐渐变小地形成为锥状。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架侧接触器50相对于第2控制部43的安装。
另外,第2控制部43的具体形态并不限定于上述形态,只要形成于第2壳体40且控制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内的架侧接触器50的位置以及姿势,便可以是任何形态。
第2信号连接器收容部44是收容架侧信号连接器60的一部分的部件。如图9、图15、图16所示,第2信号连接器收容部44形成有两个,在第2方向Y上形成于两个第2接触器收容部41的两个外侧。第2信号连接器收容部44与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信号连接器收容部34一起构成了架侧信号连接器收容部22。
如图8、图9所示,第2凸缘部45形成为从第2凸缘部45的外表面向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伸出。在架侧连接器20组装后的状态下,第2凸缘部45在第1方向X上与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凸缘部35对置。在架侧连接器20组装后的状态下,第2凸缘部45在第1方向X上由第1凸缘部35和架侧安装构件92的凸缘部92b夹持,由此第2壳体40被限制向第1方向X的移动。
如图5、图6所示,前方侧嵌合部46是在架侧连接器20和电池侧连接器110嵌合时与电池侧壳体120嵌合的部件。前方侧嵌合部46较之第2凸缘部45而形成在第1方向X的相反侧,在架侧连接器20和电池侧连接器110嵌合时被***到电池侧壳体120内。
如图8、图9所示,后方侧嵌合部47是在架侧连接器20的组装状态下嵌合于第1壳体30内的部件。后方侧嵌合部47较之第2凸缘部45而 形成在第1方向X上,在架侧连接器20的组装状态下被***到第1壳体30内。
安装构件用凹部48是使架侧安装构件92的轴部92a***的凹部,如图8、图9所示,在第2方向Y上的第2壳体40的两端侧形成于第2凸缘部45。
如图9所示,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49是使架侧卡止构件90***的孔。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49使第2方向Y上的尺寸长于第1方向X上的尺寸,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长孔状。架侧卡止构件90以在第2方向Y上存在游隙(间隙)的状态贯通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49。由此,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的相对移动不会受到架侧卡止构件90的阻碍。
架侧接触器50是电源供应用的插座式接触器。如图12所示,架侧接触器50在架侧连接器20的各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内以在第2方向Y上排列的状态且以三个为一组进行配置。各架侧接触器50以与包含第1壳体30以及第2壳体40的任何构件之间都具有游隙(间隙)的状态被收容,换言之,各架侧接触器50相对于包含第1壳体30以及第2壳体40的任何构件未被固定。
如图17所示,架侧接触器50由一对导电构件51、和被安装在一对导电构件51之间且在使一对导电构件51相互靠近的方向上施力的施力构件52来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施力构件52由盘簧构成,但是具体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由橡胶等的弹性构件来构成。
一对导电构件51由非弹性的导电性金属(韧铜、纯度99%左右的铜)来形成,分别具有同一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将纯铜的导电率设为100%,则导电构件51具有50%以上的导电率。
如图17所示,一对导电构件51分别具有:基部51a,在一对导电构件51之间分离配置;安装部51b,形成于各基部51a且安装有施力构件52;支承部51c,从基部51a朝向另一方的导电构件51延伸且与施力构件52的施加力相抗衡地支承另一方的导电构件51;第1接触部51d以及第2接触部51e,分别形成在第1方向X上的安装部51b(以及支承部51c)的两侧。
如图17所示,支承部51c从各基部51a沿着第3方向Z分别立设, 与形成于另一方的导电构件51的支承部51c卡合,以使一方的导电构件51和另一方的导电构件51在第2方向Y上相对地被限制位置。
如图17所示,架侧接触器50构成为:将施力构件52安装于一对导电构件51,在使支承部51c彼此在一对导电构件51间相互卡合的状态下,自律地维持组装后的立体构造。一对导电构件51根据施力构件52的弹性力来抑制第1方向X上的相对位置偏离。
各架侧接触器50以使第1接触部51d彼此之间以及第2接触部51e彼此之间在第3方向Z上相对置的状态来配置。如图7所示,各架侧接触器50在配置于第1接触器收容部31内的第1接触部51d之间夹着架侧连接构件93而与架侧连接构件93连接,此外在配置于第2接触器收容部41内的第2接触部51e之间夹着电池侧接触器130而与电池侧接触器130连接。
如图21、图22所示,架侧接触器50由第1壳体30的第1控制部33的第1部分33a、和第2壳体40的第2控制部43的第1部分43a来控制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内的第2方向Y以及第3方向Z的位置。此外,如图22所示,架侧接触器50由第1壳体30的第1控制部33的第2部分33b、和第2壳体40的第2控制部43的第2部分43b来控制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内的第1方向X上的位置。
如图17所示,施力构件52被安装在分别形成于一对导电构件51的安装部51b之间,并被配置在由分别形成于构成架侧接触器50的一对导电构件51的基部51a以及支承部51c所规定的空间内。
在向收容架10***了电池组件100时,架侧信号连接器60相对于被安装在电池组件100且与蓄电池192的控制电路193连接的电池侧信号连接器140嵌合,用于传输电源监视等的控制信号。架侧信号连接器60被安装成相对于第2壳体40可装卸,在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发生移动时,与第2壳体40一起相对于第1壳体30进行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连结架侧信号连接器60和电池侧信号连接器140。如图10所示,架侧信号连接器60具有:架侧信号壳体61,被安装成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可装卸;和架侧信号接触器(未图示),被架侧信号壳体61保持。架侧信号连接器60从与第1方向X相反的一侧***到架侧连接器20的架侧信号连接器收容部22内,由形成于架侧信号壳体61的弹性部62来防止向第1方向X的拔出。架侧信号接触器(未图示)与架侧信号电缆9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架侧信号连接器60相对于一个架侧连接器20而安装有两个,但是架侧信号连接器60的数量可以为任何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架侧信号连接器60传输不同的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架侧信号连接器60被安装成相对于第2壳体40可装卸,但是也可使架侧信号连接器60相对于第2壳体40被固定,在此情况下,也可不设置架侧信号壳体61而向第2壳体40直接地安装架侧信号接触器(未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由于流经架侧接触器50的电流而产生的磁场给流经架侧信号连接器60的信号带来的影响,如图5、图6所示那样,架侧信号连接器60在第2方向Y上配置于两组架侧接触器50的两个外侧。即,由流经两组架侧接触器50的电流而产生的磁场给信号带来的影响,在两组架侧接触器50之间最强,在两组架侧接触器50的两个外侧最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架侧信号连接器60配置在两组架侧接触器50的外侧。
如图1、图2所示,电池组件收容部70在收容架10内被划分为多个,是收容并支承各电池组件100的部件。
如图1、图2所示,架侧安装面板80是配置于收容架10在第1方向X上的背面的架侧连接器20的安装对象物。如图23所示,架侧安装面板80具有:多个安装开口部81,使架侧连接器20嵌合;和多个安装构件用孔部82,用于使架侧安装构件92的轴部92a通过。
如图8、图9所示,架侧卡止构件90沿着第3方向Z通过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卡止构件用孔部37和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49,限制第1方向X上的第1壳体30和第2壳体40之间的相对移动。架侧卡止构件90将其两端固定于第1壳体30的第1卡止构件用孔部37。架侧卡止构件90在与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49之间具有间隙,由此架侧卡止构件90不会阻碍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的相对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架侧卡止构件90构成为通过从外周侧向内侧施加力来缩径且通过解除该力来扩径的弹性销,但是其具体形态并 不限定于此。
如图3所示,架侧信号电缆91连接架侧信号连接器60之间,具体而言与架侧信号连接器60的架侧信号接触器(未图示)连接。在架侧信号电缆91的两端连接着架侧信号连接器60。
如图23所示,架侧安装构件92向架侧安装面板80安装架侧连接器20。架侧安装构件92具有:轴部92a;和凸缘部92b,形成在轴部92a的一端且具有比轴部92a大的直径。
架侧安装构件92的轴部92a通过形成于第2壳体40的安装构件用凹部48、形成于第1壳体30的安装构件用孔部36、和形成于架侧安装面板80的安装构件用孔部82。架侧安装构件92的轴部92a特别在与安装构件用凹部48之间具有间隙,由此轴部92a不会阻碍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的相对移动。在架侧连接器20组装后的状态下,架侧安装构件92的凸缘部92b被配置在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凸缘部45的第1方向X的前方侧,限制第2壳体40向第1方向X的前方侧的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螺栓,但是架侧安装构件92的具体形态只要能够向架侧安装面板80安装架侧连接器20,便可以是任何形态,例如可以是螺钉。
架侧连接构件93如图24所示,一端与架侧连接器20的架侧接触器50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架侧连接器20的架侧接触器50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架侧连接构件93构成为汇流条,但是其具体形态只要连接架侧接触器50之间,便可以是任何形态。例如,如图28所示,也可将架侧连接构件93作为在两端附有汇流条状的端子93a的电缆93b。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同样地,架侧连接构件93至少被***到架侧连接器20内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架侧连接构件93的被***到架侧连接器20内的部分,在将其截面的长边朝向第2方向Y的状态下被***到架侧连接器20内。
如图25所示,盖罩94被安装成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可装卸,防止使用者触碰到架侧连接构件93而触电,谋求与架侧信号电缆91的绝缘性的提高,防止架侧连接构件93从架侧连接器20脱离,防止异物侵入到架侧连接器2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每个架侧连接器20上安装了一 个盖罩94,但是盖罩94的具体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如图27所示那样在每个架侧连接器20上安装两个盖罩94。在图27所示的变形例中,各盖罩94对应于在第2方向Y上排列配置的左右的第1***开口部32而在第2方向Y上排列配置,与第1壳体30铰链连接。
接着,在下面说明收容架10的装配方法。
首先,如图23所示,在架侧安装面板80的第1方向X上,使架侧连接器20与架侧安装面板80的安装开口部81嵌合,通过架侧安装构件92来向架侧安装面板80固定架侧连接器20。
另外,即便在通过架侧安装构件92向架侧安装面板80安装架侧连接器20之前的状态下,第1壳体30和第2壳体40也已通过架侧卡止构件90相互安装,因此架侧连接器20不会分解。
然后,如图24所示,从架侧安装面板80的与第1方向X相反的一侧向第1壳体30的第1***开口部32***架侧连接构件93,来连接架侧接触器50的第1接触部51d和架侧连接构件93。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将架侧连接构件93的一端***到位于上方的架侧连接器20的右侧的第1***开口部32,并且将架侧连接构件93的另一端***到位于下方的架侧连接器20的左侧的第1***开口部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架侧连接构件93来连接各架侧连接器20的架侧接触器50,从而由架侧连接构件93将各架侧连接器20串联连接在一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架侧连接构件93将各架侧连接器20串联连接在一起,但是也可将各架侧连接器20并联连接在一起。此外,也可组合串联以及并联来连接各架侧连接器2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虽然使各架侧连接器20相对于架侧安装面板80沿着第3方向Z排列配置为一列,但是架侧连接器20相对于架侧安装面板80的配置形态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6所示,也可使各架侧连接器20相对于架侧安装面板80配置成N行×M列(第2方向Y×第3方向Z)的矩阵状。另外,在图26所示的变形例中,通过架侧连接构件93将各架侧连接器20串联连接在一起。
而后,如图25所示,从架侧安装面板80的与第1方向X相反的一 侧向架侧连接器20安装盖罩94。这样,通过对架侧连接器20装上盖罩94,能够防止使用者触碰到架侧连接构件93而触电,而且能够提高与架侧信号电缆91的绝缘性。
然后,如图10、图12所示,从架侧安装面板80的与第1方向X相反的一侧向架侧连接器20安装与架侧信号电缆91连接的架侧信号连接器60。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将与架侧信号电缆91的一端连接的架侧信号连接器60***到位于上方的架侧连接器20的右侧的架侧信号连接器收容部22,并且将与架侧信号电缆91的另一端连接的架侧信号连接器60***到位于下方的架侧连接器20的左侧的架侧信号连接器收容部2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在各架侧连接器20安装架侧信号连接器60(以及架侧信号电缆91),从而将各架侧连接器20串联连接在一起。
在这样获得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向电池组件收容部70***了电池组件100的状态下,多个电池组件100通过架侧连接器20以及架侧连接构件93而相互被连接,由于仅通过电池组件100相对于电池组件收容部70的插拔作业,就能实现电池组件100相对于蓄电装置1的拆卸以及安装,因此能够削减作业负担、作业风险,简便且安全地实现电池组件100相对于蓄电装置1的拆卸以及安装。
此外,架侧连接器20构成为在与***电池组件100的方向(第1方向X)交叉的平面内能浮置,从而通过架侧连接器20的浮置功能可以吸收电池组件100与架侧连接器20之间的位置偏离,因此即便是将架侧连接器20配置在使用者无法看到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连接电池组件100和架侧连接器20。
此外,由于不使用螺钉、螺栓等,通过架侧连接构件93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的***便能实现架侧连接构件93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的安装,因此能够简便地实现架侧连接构件93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的安装。
此外,相对于第1壳体30而将第2壳体40安装成可以在与第1方向X正交的平面(由第2方向Y和第3方向Z构成的平面)内移动,通过以由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控制部33和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控制部43控制了位置以及姿势的状态将架侧接触器50配置在架侧接触器收 容部21内,由此伴随着第2壳体40的移动可通过第2控制部43而使架侧接触器50的第2接触部51e移动,因此能以简便的构造将架侧接触器50的浮置量(位移量)确保得较大,容许第2接触部51e与电池侧接触器130之间的位置偏离,能够提高第2接触部51e与电池侧接触器130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通过在由第1壳体30以及第2壳体40构成的架侧接触器收容部21中以具有游隙的状态收容了架侧接触器50,由此不需要用于进行架侧接触器50相对于第1壳体30以及第2壳体40的组装的安装构件等的追加部件,因此元件个数少,能够降低组装所涉及的作业负担。
此外,将第2壳体40设置成相对于第1壳体30可在第2方向Y上相对移动,并且将控制第2方向Y上的第2接触部51e的位置的第2控制部43形成于第2壳体40,从而当第2壳体40相对于第1壳体30而在第2方向Y上发生移动的情况下,通过第2控制部43而第2接触部51e也在第2方向Y上移动,因此能够在电池侧接触器130上限定与第2接触部51e接触的位置(即,电池侧接触器130上的接触部131的位置)。
这样,通过限定电池侧接触器130上的接触部131的位置,从而可以由覆盖部125覆盖电池侧接触器130的不与第2接触部51e接触的位置,能够使电池侧接触器130具有触电防止功能。
此外,通过限定电池侧接触器130上的接触部131的位置,从而在由第2接触部51e夹持电池侧接触器130的状态(即,使架侧连接器20和电池侧连接器110相嵌合的状态)下,即便是使电池侧连接器110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在第2方向Y上发生移动的情况,第2接触部51e也不会相对于电池侧接触器130滑动,因此能够降低为了使电池侧连接器110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在第2方向Y上发生移动所需要的力,此外能够防止使电池侧连接器110相对于架侧连接器20在第2方向Y上滑动时的力传递到架侧连接器20、电池侧连接器110的其他构成构件。
下面,基于图29至图31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
在此,在作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架侧接触器的构成、以及第1壳体的第1控制部及第2壳体的第2控制部的构成不同于第 1实施方式。下面仅说明第1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点。
首先,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架侧接触器50’的构成。
如图17所示,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架侧接触器50由非一体地形成的一对导电构件51和施力构件52来构成。
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架侧接触器50’由相互对置地配置的一对横梁部51’、和连结一对横梁部51’之间的连结部52’一体式形成。在第2实施方式中,架侧接触器50’由弹性的导电性金属形成。
如图29所示,一对横梁部51’分别具有:第1接触部51d,较之连结部52’而形成在第1方向X上;和第2接触部51e,较之连结部52’而形成在第1方向X的相反侧。第1接触部51d彼此之间以及第2接触部51e彼此之间分别在第3方向Z上对置。
如图29所示,连结部52’具有沿着第2方向Y形成的孔部52a’。在多个架侧接触器50’中同样地,轴构件95通过该连结部52’的孔部52a’。
在向架侧连接器20***了架侧连接构件93以及电池侧接触器130时,横梁部51’弹性变形为悬臂梁状,第1接触部51d间以及第2接触部51e间扩展,在第1接触部51d间夹持架侧连接构件93,并且在第2接触部51e间夹持电池侧接触器130。
然后,下面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壳体30的第1控制部33以及第2壳体40的第2控制部43的构成。
在第2实施方式中,不设置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2壳体40的第2控制部43的第2部分43b的部件。此外,如图29、图30所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壳体30的第1控制部33的第1部分33a、以及第2壳体40的第2控制部43的第1部分43a的构成以及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而且,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壳体30的第1控制部33的第2部分33b’的形态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即,第2实施方式中的第1控制部33的第2部分33b’,在第2方向Y上的第1接触器收容部31的两内壁构成为凹部,在作为该第2部分33b’的凹部内如图30所示那样配置轴构件 95的两端,由此可控制架侧接触器50’的第1方向X上的位置。
在这样获得的第2实施方式中,由非一体地形成的一对导电构件51和施力构件52来构成架侧接触器50,并且较之需要相互组装一对导电构件51和施力构件52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降低架侧接触器50’的制造负担。
下面,基于图32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
在此,在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中,只有第1凸缘部、第2凸缘部和架侧安装面板的配置关系、以及架侧卡止构件的数量等的一部分构成不同于第1实施方式。下面只说明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点。
首先,下面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的形成于第1壳体30的第1凸缘部35、形成于第2壳体40的第2凸缘部45、和架侧安装面板80的配置关系。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在向架侧安装面板80安装了架侧连接器20之后的状态下,第1壳体30和第2凸缘部45介于形成在架侧安装构件92的凸缘部92b与架侧安装面板80之间。
相对于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32所示,在向架侧安装面板80安装了架侧连接器20之后的状态下,只有第2凸缘部45介于形成在架侧安装构件92的凸缘部92b与架侧安装面板80之间。
而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32所示,第1凸缘部35夹在第2壳体40(尤其是第2凸缘部45)与架侧安装面板80之间,由此第1壳体30相对于架侧安装面板80被固定。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中,架侧卡止构件90的数量不同,即,在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三个架侧卡止构件90,相对于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一个架侧卡止构件90。
在这样获得的本实施方式中,在向架侧安装面板80安装了架侧连接器20之后的状态下,只有第2凸缘部45介于凸缘部92b与架侧安装面板80之间,因此较之第1壳体30和第2凸缘部45介于凸缘部92b与架侧安装面板80之间的第1实施方式,无需考虑第1凸缘部35的第1方向X上的厚度的公差,因此能够减少架侧安装面板80与架侧连接器20之间的 空隙。
另外,在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和第2壳体双方具有控制架侧接触器收容部内的架侧接触器的位置以及姿势的控制部的情形,但是也可以仅在一个壳体上设置控制部。
此外,在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架侧连接器的第1壳体相对于安装对象物(架侧安装面板)被固定的情形,但是也可将第1壳体安装成相对于安装对象物(架侧安装面板)可移动。
此外,在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架侧接触器整体被收容在架侧接触器收容部内的情形,但是也可使架侧接触器的一部分向架侧接触器收容部的外部突出。
符号说明
1···蓄电装置
10···收容架
20···架侧连接器(连接器)
21···架侧接触器收容部(接触器收容部)
22···架侧信号连接器收容部
30···第1壳体
31···第1接触器收容部
32···第1***开口部
33···第1控制部
33a···第1部分
33b···第2部分
34···第1信号连接器收容部
35···第1凸缘部
36···安装构件用孔部
37···第1卡止构件用孔部
40···第2壳体
41···第2接触器收容部
42···第2***开口部
43···第2控制部
43a···第1部分
43b···第2部分
44···第2信号连接器收容部
45···第2凸缘部
46···前方侧嵌合部
47···后方侧嵌合部
48···安装构件用凹部
49···第2卡止构件用孔部
50、50’···架侧接触器(接触器)
51···导电构件
51’···横梁部
51a···基部
51b···安装部
51c···支承部
51d···第1接触部
51e···第2接触部
52···施力构件
52’···连结部
52a’···孔部
60···架侧信号连接器(信号连接器)
61···架侧信号壳体
62···弹性部
70···电池组件收容部
80···架侧安装面板(安装对象物)
81···安装开口部
82···安装构件用孔部
90···架侧卡止构件
91···架侧信号电缆
92···架侧安装构件
92a···轴部
92b···凸缘部
93···架侧连接构件(连接构件)
93a···端子
93b···电缆
94···盖罩
95···轴构件
100···电池组件
110···电池侧连接器
120···电池侧壳体
125···覆盖部
125a···狭缝部
130···电池侧接触器
131···接触部
140···电池侧信号连接器
160···电池侧连接构件(带压接端子的电缆)
192···蓄电池
193···控制电路
X···第1方向
Y···第2方向
Z···第3方向

Claims (14)

1.一种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电池组件收容部,用于收容电池组件;
多个连接器,在与向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所述电池组件的方向交叉的平面内能浮置;
安装对象物,安装有所述多个连接器;和
连接构件,对所述多个连接器之间进行连接,
所述连接构件是汇流条或者汇流条状的端子,
在将向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所述电池组件的方向规定为第1方向、将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第2方向、将与所述第1方向以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方向规定为第3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平面是由所述第2方向和所述第3方向构成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通过从与***所述电池组件的方向相反的一侧***到所述连接器内来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备:
第1壳体,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对象物;
第2壳体,被安装于所述第1壳体,与所述第1壳体一起构成接触器收容部;和
接触器,至少一部分被收容在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
所述第2壳体被安装成在所述平面内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能移动,
所述接触器以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以及所述第2壳体未被固定而能相对地移动的状态,被收容在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器具有:第1接触部,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侧且用于与所述连接构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器具有:第2接触部,配置在所述第2壳体侧且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上安装的电池侧连接器的电池侧接触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壳体具有:第1控制部,控制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的所述接触器的位置以及姿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壳体具有:第2控制部,控制所述接触器收容部内的所述接触器的位置以及姿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器具备:
一对导电构件,被对置地配置;和
施力构件,设置在所述一对导电构件之间,在使所述一对导电构件相互靠近的方向上施力。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信号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第2壳体,
在所述第2壳体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发生移动时,所述信号连接器与所述第2壳体一起相对于所述第1壳体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盖罩,在所述连接器上安装了所述连接构件的状态下覆盖所述连接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装置还具备:所述电池组件,被收容于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
所述电池组件具有:
蓄电池,内置于所述电池组件;和
电池侧连接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在所述电池组件被收容于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内时,所述电池侧连接器与所述连接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侧连接器具有:一对电池侧接触器,一方与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且另一方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侧连接器具有电池侧壳体,
还具备:电池侧信号连接器,被安装于所述电池侧壳体,
所述电池侧信号连接器与所述蓄电池的控制电路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蓄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组件被收容于所述电池组件收容部时,所述电池侧信号连接器与安装于所述连接器的信号连接器连接。
CN201280061357.XA 2012-01-04 2012-12-11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3999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0167A JP5247896B2 (ja) 2012-01-04 2012-01-04 蓄電装置
JP2012-000167 2012-01-06
PCT/JP2012/082036 WO2013103072A1 (ja) 2012-01-04 2012-12-11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9257A CN103999257A (zh) 2014-08-20
CN103999257B true CN103999257B (zh) 2017-02-22

Family

ID=48745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1357.XA Active CN103999257B (zh) 2012-01-04 2012-12-11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70722B2 (zh)
EP (1) EP2775548B1 (zh)
JP (1) JP5247896B2 (zh)
CN (1) CN103999257B (zh)
TW (1) TWI501476B (zh)
WO (1) WO20131030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89932B1 (en) * 2012-08-27 2018-10-17 NEC Energy Devices, Ltd. Power storage device
JPWO2014073524A1 (ja) * 2012-11-06 2016-09-08 Nec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電池シェルフアセンブリ、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池シェルフアセンブリの組立方法
WO2014073544A1 (ja) * 2012-11-06 2014-05-15 Nec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ラック構造、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ラック構造の組立方法
JP6135246B2 (ja) 2013-03-29 2017-05-3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JP2015127993A (ja) * 2013-12-27 2015-07-0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及び接続ユニット
US9705229B2 (en) 2014-03-07 2017-07-1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Connector assembly
JP6651457B2 (ja) 2014-11-07 2020-02-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
FR3029361B1 (fr) * 2014-11-28 2018-03-23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US9926725B2 (en) * 2015-01-22 2018-03-27 Hubbell Incorporated Lockable cover assembly
JP6425093B2 (ja) * 2015-03-03 2018-11-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蓄電パック
JP6883772B2 (ja) 2016-10-28 2021-06-0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及び蓄電装置
JP6840542B2 (ja) 2017-01-04 2021-03-1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80500B2 (ja) * 2017-04-28 2019-03-1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826932B1 (ko) 2017-08-14 2018-02-08 주식회사 광명전기 배터리 응용 전력저장장치에서의 회로 직렬 및 병렬 연결에 대한 플러그 인 시스템
KR101826933B1 (ko) 2017-08-14 2018-02-08 주식회사 광명전기 배터리 응용 전력저장장치의 배터리 트레이의 내진 접속구조
US20190056770A1 (en) * 2017-08-15 2019-02-21 Sea Sonic Electronics Co., Ltd. Atx power supply and housing thereof
JP6932329B2 (ja) * 2017-12-28 2021-09-08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電池システム及び保持体
JP7044576B2 (ja) * 2018-02-02 2022-03-30 株式会社エンビジョンAescジャパン 充電器
CN108638820A (zh) * 2018-05-28 2018-10-12 义乌市丰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847463A (zh) * 2018-05-28 2018-11-20 义乌市丰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装置
US11397210B1 (en) * 2018-06-19 2022-07-26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c. System for high density testing of batteries within an environmental test chamber
KR101978321B1 (ko) * 2018-09-19 2019-05-14 이텍산업 주식회사 전기식 스키드 스티어로더용 착탈식 배터리 랙 시스템
US20220109210A1 (en) * 2020-10-02 2022-04-07 Blue Solutions Canada Inc. Energy storage unit having a rack assembly and a plurality of battery modules
DE102021110035B3 (de) 2021-04-21 2022-08-11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es Batteriemodul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desselb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7821A (ja) * 2000-10-04 2002-04-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蓄電池収納キャビネット及び蓄電池収納接続方法
JP2004231024A (ja) * 2003-01-30 2004-08-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鉄道車両用バッテリー箱
JP2006294338A (ja) * 2005-04-07 2006-10-26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1822A2 (en) * 2000-02-18 2001-08-23 Liebert Corporation Modular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JP2003257516A (ja) 2002-03-06 2003-09-12 Tdk Corp ブスバ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
JP5072421B2 (ja) * 2007-04-25 2012-11-14 スリオ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112870Y (zh) * 2007-07-12 2008-09-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池连接器
JP2011060732A (ja) * 2009-09-14 2011-03-24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5573471B2 (ja) * 2010-08-05 2014-08-2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JP5373757B2 (ja) 2010-12-22 2013-12-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7821A (ja) * 2000-10-04 2002-04-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蓄電池収納キャビネット及び蓄電池収納接続方法
JP2004231024A (ja) * 2003-01-30 2004-08-19 Kawasaki Heavy Ind Ltd 鉄道車両用バッテリー箱
JP2006294338A (ja) * 2005-04-07 2006-10-26 Nissan Motor Co Ltd 組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5548B1 (en) 2017-09-13
CN103999257A (zh) 2014-08-20
EP2775548A4 (en) 2014-11-19
JP2013140710A (ja) 2013-07-18
US20140308557A1 (en) 2014-10-16
US9570722B2 (en) 2017-02-14
EP2775548A1 (en) 2014-09-10
WO2013103072A1 (ja) 2013-07-11
JP5247896B2 (ja) 2013-07-24
TW201334299A (zh) 2013-08-16
TWI501476B (zh) 2015-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9257B (zh) 蓄电装置
CN103988334B (zh) 电池组件用的连接器、以及具备该连接器的电池组件
CN108028346B (zh) 电池间连接装置及电池间连接装置组装体
CN106067627A (zh) 连接器
CN103503244B (zh) 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电池单元
CN101183758A (zh) 电连接器
CN102037617B (zh) 插式连接器的插塞
KR101779004B1 (ko) 버스바조립체가 구비된 차량용 블록
CN103493302A (zh) 触头及连接器
CN102017324B (zh) 弹性构件和具有该弹性构件的屏蔽连接器组件
CN205723706U (zh) 低压动力电池包
CN203774516U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件
WO2011160958A2 (en) Hv battery connector
CN203631784U (zh) 电连接器及具有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CN218415121U (zh) 带金属壳体的电连接器
CN218448567U (zh) 带塑料外壳体的电连接器和相应电连接器套件
CN217134814U (zh) 线束接插件防呆结构、动力电池及汽车
CN107819259A (zh) 连接器组件
CN217062437U (zh) 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6562941U (zh) 一种继电器盒
CN213459996U (zh) 模组间连接结构、电池模组及动力电池
CN220400931U (zh) 一种电器连接器
CN219246859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0986581U (zh) 一种智能电器盒的电路板结构
CN215418656U (zh) 一种插接式mxm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