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5207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5207A
CN103975207A CN201280060351.0A CN201280060351A CN103975207A CN 103975207 A CN103975207 A CN 103975207A CN 201280060351 A CN201280060351 A CN 201280060351A CN 103975207 A CN103975207 A CN 103975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er
freezer
cold air
defrosting
defrost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03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尾好正
西村晃一
堀井慎一
宫坂亚有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665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1995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927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6614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75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52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25D23/065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3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with air gu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 F25D2317/0671Inlet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D2500/02Geometry probl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冷藏库,具备设置于冷藏库背面侧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07)、设置于冷却器(107)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132)和具有冷气返回口(135)的冷却器罩(120)。除霜加热器(132)的中心位于冷冻室下表面的上方,在冷冻室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136),冷气返回口(135)下端和突起部件(136)的上端在高度方向重叠。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除霜加热器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冷藏库的节能化的发展,为了降低冷藏库的消耗电量,有为了提高冷却效率而使较大输入的压缩机的效率得到提高、使对附着于冷却器的霜进行融解时的除霜效率得到提高的方法。
其中,作为降低冷藏库的消耗电量的现有技术的冷藏库,公开有降低冷却风路的通风阻力、提高冷却风量以提高冷却效率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还公开有促进除霜时的热对流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上述现有技术的冷藏库。
图25是现有冷藏库的冷却器周围的侧面剖面详细图。如图所示,冷却器1设置于划分冷冻室2和冷却器室3之间的冷却器罩4与冷藏库主体的内箱5之间。在冷却器1的前表面下侧,开口有由冷却器罩4构成的冷气返回口6。冷气返回口6的开口的上端,其与冷却器1的下表面相比位于上方,冷气返回口6的开口的下端,其与冷却器1的下表面的下方相比位于下方。这样,通过增大冷气返回口6的开口部,来提高冷气的循环效率,以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
另外,在冷却器1的下方,配置有用于融解附着于冷却器1的霜的除霜加热器7。为了配置除霜加热器7,将划分冷冻室2和蔬菜室8的分隔部9的背面侧形成为凹形状,在凹形状的内部配置除霜加热器7,由此,不阻碍从冷冻室2返回的冷气的流动而将其导入冷却器1,提高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冷却器罩4的冷气返回口6的开口内部,设置有朝上的引导部10,抑制来自除霜时被加热的除霜加热器7的热流入冷冻室2。通过使引导部10的角度相对冷却器1侧的水平方向具有一定的角度θ,使来自冷冻室2的返回冷气顺利地流入冷却器1,提高热交换效率。
根据本结构,通过改善向冷却器1流动的冷气的对流,能够实现热交换效率的提高,降低冷藏库的消耗电力。
另外,图26A、图26B是现有技术的其它冷藏库的冷却器周围的侧面剖面详细图。
如图所示,在冷藏库的冷冻室背面侧,配置有冷却器11和覆盖冷却器11且形成风路的冷却器罩12,在冷却器11的下方配置有融解附着于冷却器11的霜的除霜加热器13。在除霜加热器13的上侧配置有覆盖除霜加热器13的罩加热器14。
罩加热器14构成为,在前后方向设置倾斜度,提高背面端面,使得相对冷藏库内侧,背面侧的罩加热器14的端面与背面壁的间隔变大。由此,能够使除霜时从除霜加热器13产生的热在背面隔热壁侧上升,因此,能够抑制冷冻室15的温度上升。另外,能够使由除霜加热器13产生的热有效地到达以冷却器11的管道为中心附着的霜。另外,如图26B所示,冷却器罩12内的冷冻室15侧的冷气在冷冻室15中变冷,到除霜加热器附近下降,因此,在冷却器罩12内发生对流,有使除霜稳定的效果。另外,对于冷冻室15,形成为由于罩加热器14除霜加热器13自身隐藏起来的结构,不发生除霜时看到加热器炽热状态的情况。
图25中所示的现有例的冷藏库,增大冷气返回口6的开口,增加通过冷却器1的风量,有提高冷却效率进行节能的效果。但是,由于使引导部10的角度以一定的角度θ固定,产生大约φ10~20mm的除霜加热器由可见角度从引导部间的间隙使得加热器炽热的状态被看见的问题。
另外,近年来冷藏库业界存在小空间、大容量化的倾向,与约10年前相比同等的外形尺寸,冷藏库内容量增加100L左右。这是由于减少冷藏库的无效空间的搭配,以及提高主体的隔热性能并且使壁厚薄壁化的缘故。如上述现有例那样,使分隔部背面为凹形状,配置为在凹形状部中在分隔部内收纳除霜加热器7,则无效空间增加,内容积(内容量)减小。并且,在制造冷藏库的工序中,使将外箱与内箱的内部粘合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发泡时容易变形,存在成型性差的问题。另外,伴随着硬质聚氨酯泡沫的变形,设置增大了冷气返回口6的开口部的冷却器罩4时,无法控制冷气返回口6的尺寸。由此,存在安装时的操作性困难从而成品率降低、发生开口部面积减少、不能发挥充分的冷却效果的问题。
另外,图26A、图26B所示的现有例的冷藏库中,存在除霜时通过促进热对流来提高除霜效率的效果,但是由于罩加热器14的倾斜度,向冷却器11的前面侧的着霜量增加。除霜时以冷却器11的背面侧为中心进行除霜,因此,着霜量多的冷却器11的前面侧的除霜慢,延缓了整体的除霜时间。其结果,除霜加热器13的热对冷藏库内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冷藏库内温度的上升,不仅如此,由于除霜时间中不进行冷却,由于来自冷藏库外部的热侵入,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增加,存在发生特别是对冷冻食品的不良影响的问题。
另外,冷却器11对于节能的贡献度高,近年来,有通过大型化、增加管根数、冷却翅片这些增加空气侧的表面积的做法,以低成本实现节能化的搭配的事例。此时,除霜时的热由于罩加热器14的倾斜度在冷却器11的外周对流,但是冷却器11的中心部难以接受到对流效果。因此,在两列管的冷却器11中有效果,但是为了节能而增加管根数形成三列时,发生在中央的管制冷剂滞留从而难以除霜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了无效空间的大容量的冷藏库,并且具有高的冷却能力因而节能性能高的冷藏库。
另外,作为降低冷藏库的消耗电量的冷藏库,公开有通过抑制在除霜加热器加热的空气流入冷藏库内来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由此得到节能效果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另外,公开有通过尽可能使来自冷藏库内的返回冷气通过冷却器的下侧来提高冷却效率,从而提高冷却效率的冷藏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说明上述现有的冷藏库。
图27是现有冷藏库的冷却器周围的侧面剖面详细图。如图所示,冷却器21设置于划分冷冻室22和冷却器室23之间的冷却器罩24与冷藏库主体的内箱25之间。在冷却器21的前面下侧,开口有由冷却器罩24构成的冷气返回口26。冷气返回口26的开口的上端位于冷却器21下表面的上方,冷气返回口26的开口的下端位于冷却器21的下表面的下方。这样,通过增大冷气返回口26的开口部提高冷气的循环效率,实现冷却性能的提高。在该冷却器罩24的冷藏库内侧与冷却器21侧之间的下方开口,设置有流入在除霜加热器27中加热的空气的暖气流入空间28。
在除霜时,由除霜加热器27加热的空气由于与冷藏库内相比大量流入暖气流入空间28,能够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并且,能够降低除霜时使冷藏库内变暖的热能分量,因此,节能性提高。
图28是现有的其它冷藏库的冷却器周围的侧面剖面详细图。
如图所示,是在冷冻室背面在由冷却器罩31划分的冷冻室32之间形成空气的循环通路的冷却器室33的冷藏库。在冷却器室33内,从上方配置风扇34、冷却器35、罩加热器36和除霜加热器37。底面部作为接收除霜时由除霜加热器37的热而融解的除霜水的水接收部38。另外,在冷却器室33的下部前面侧,形成循环通路的冷却器室入口39,在该冷却器室入口39,设置使返回冷气沿着冷却器室33的底面部即水接收部38朝向背面侧的管路(排槽、路径、通路)40。并且,在背面侧的内箱41,设置使沿着水接收部38进入的返回冷气导入冷却器前面侧的另外构成的引导部42。
根据本结构,能够使在作为冷却器室33的背面的内箱41侧返回的气流朝向冷却器35的前面部,使冷气的大部分从冷却器35的上流侧通过其内部。因此,能够改善在冷却器35内部流通的气流的分布,能够有效地应用冷却器35,实现冷却效率的提高。
如图27所示的现有冷藏库,通过抑制除霜时在除霜加热器27加热的空气流入冷藏库内,有降低热能进行节能的效果。但是,无法避免暖气流入空间28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由于从温度上升的暖气流入空间28向冷藏库内的热传导,特别是冷藏库内背侧面的温度收到影响。由于保存于冷藏库内背侧面的食品受到温度变化,存在在除霜时食品内部重复在接近冻结和融化的状态从而引起鲜度变差的问题。
另外,如图28所示的现有冷藏库,通过改变在冷却器室33内流通的返回冷气的流动方向,有实现冷却器35的效率提高,进行节能的效果。但是,由于设置有用于改变返回冷气的风向的管路40,增加吸入部的通风阻力,整体风量下降。其结果,导致通过冷却器35的循环风量的下降,作为结果,存在不能发挥充分的冷却效果的问题。
另外,由于管路40配置于除霜加热器37的前面附近,由于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37的发热受到温度影响。由于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37的发热,除霜加热器37的表面大概上升至摄氏300℃左右。其结果,设置于除霜加热器37附近的管路40的表面也上升至大概摄氏100℃以上,因此,为了防止热引起的变形需要用铝箔等金属覆盖表面等的部件,存在材料费和工时的成本上升的问题。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冷却效率和除霜时的效率、节能性能高,并且抑制了无效空间的大容量的冷藏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14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278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601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1-897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冷藏库具备冷藏库主体和冷藏库内的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并且具备冷却器室,该冷却器室具有设置于冷冻室的背面侧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设置于冷却器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以及位于除霜加热器下方且具备对附着于冷却器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排水盘。还具备覆盖冷却器且具有用于使冷却了冷冻室的冷气向冷却器返回的冷气返回口的冷却器罩。除霜加热器的中心在水平方向位于冷冻室下表面的上方,在冷冻室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冷气返回口下端和突起部件的上端在高度方向重叠。
由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冷气返回口下端与突起部件的重叠部分,而能够防止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炽热状态向外部泄露。另外,通过冷气返回口下端与突起部件隔开间隔,来自冷藏库内向冷却器的返回冷气能够确保不仅在返回口前面而且在冷却器下侧的对流。因此,能够增加冷却器中的热交换面积,并且能够降低返回冷气的通风阻力,由此,能够增加循环风量,增加冷却器中的热交换量,使蒸发温度上升,提高冷却循环效率,从而能够实现节能。
另外,通过提高冷却器的热交换量和增加循环风量,能够减少冷却冷藏库内的时间,因此,还能够通过缩短冷却运行时间降低向冷却器的着霜量。由此,能够延长为了融解冷却器的霜而定期进行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另外,通过风路的改善来增大冷却器的热交换面积,是增大能够在冷却器着霜的面积。此时,能够改善从冷藏库内向冷却器的流动,能够使冷却器的着霜成为在冷却器均匀地着霜,因此,能够抑制着霜时冷却能力的恶化。由此,能够延长作为运行冷藏库直至需要除霜的时间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本发明的冷藏库具备:设置于冷冻室的背面侧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设置于冷却器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和覆盖冷却器且具有用于使冷却了冷冻室的冷气向冷却器返回的冷气返回口的冷却器罩。冷却器罩由冷藏库内侧的冷却器前侧罩和冷却器侧的冷却器后侧罩构成,在冷却器前方具备由冷却器前侧罩和冷却器后侧罩形成的传热抑制空间,在冷气返回口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
由此,通过除霜暖气引导部件的效果而能够容易地在冷却器进行除霜加热器的热的对流,从而能够提高除霜效率,并且能够缩短除霜时间,实现节能。另外,通过缩短除霜时的非冷却运行时间的温度上升抑制和防止暖气流入冷藏库内,不仅能够实现冷却负荷量降低中的节能,而且能够降低对食品的温度变动,因此,能够抑制新鲜度恶化从而实现长期保存。
另外,利用传热抑制空间,在除霜时冷却器周围的温度上升时,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的传热,因此,特别是能够降低对保存于库内纵深部的食品的温度影响,因此能够抑制鲜度恶化从而实现长期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风送风风扇的阻力曲线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风送风风扇的阻力曲线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风送风风扇的阻力曲线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罩的背面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的基本热交换部的说明图。
图25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冷藏库冷却器周边的侧面剖面详细图。
图26A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之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侧面剖面详细图。
图26B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之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侧面剖面详细图。
图27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之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侧面剖面详细图。
图28是说明现有技术的冷藏库之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侧面剖面详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受该实施方式所限定。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冷藏库主体101具有在前方开口的金属制(例如,铁板)的外箱124、硬质树脂制(例如,ABS)的内箱125、和发泡填充于外箱124与内箱125之间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隔热主体126。该冷藏库主体101具备设置于上部的冷藏室102、设置于冷藏室102之下的上层冷冻室103、和在冷藏室102之下与上层冷冻室103并列设置的制冰室104。另外,冷藏库主体101还具备设置于主体下部的蔬菜室106、和设置于并列设置的上层冷冻室103和制冰室104与蔬菜室106之间的下层冷冻室105。上层冷冻室103、制冰室104、下层冷冻室105和蔬菜室106的前面部通过抽出式(抽拉式、抽屉式)的上层冷冻室门103a、制冰室门104a、下层冷冻室门105a和蔬菜室门106a而开闭自由地被封闭(关闭)。冷藏室102的前面通过对开式的冷藏室门102a而开闭自由地被封闭。
对于冷藏室102的温度,为了冷藏保存而以不结冻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被设定为1℃~5℃。蔬菜室106的温度大多被设置为与冷藏室102同等或稍高的温度设定的2℃~7℃。若设置为低温,则能够长时间维持叶菜(蔬菜)的鲜度。
上层冷冻室103和下层冷冻室105的温度,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被设定为-22℃至-18℃,但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例如有时也被设定为-30℃至-25℃的低温。
由于冷藏室102和蔬菜室106在冷藏库内被设定为正温度,因此,称为冷藏温度带。另外,由于上层冷冻室103、下层冷冻室105、制冰室104在冷藏库内被设定为负温度,因此,称为冷冻温度带。另外,上层冷冻室103也可以作为切换室,通过使用风门(damper)机构等,作为能够选择从冷藏温度带到冷冻温度带的腔室。
冷藏库主体101的顶面部,朝向冷藏库的背面方向以台阶状而设置有凹部,由第一顶面部108和第二顶面部109构成。在以台阶状设置有凹部的第二顶面部109设置有机械室119。在将配置于该台阶状的凹部的机械室119的压缩机117、进行水分除去的干燥器(无图示)、冷凝器(无图示)、散热用的散热管(无图示)、毛细管118、冷却器107顺次地连接为环状的冷冻循环中封入制冷剂,进行冷却运转。对于制冷剂而言,近年来,为了环境保护而大多使用可燃性制冷剂。此外,在使用三通阀或切换阀的冷冻循环时,也能够在机械室119内配设这些功能部件。
另外,冷藏室102与制冰室104和上层冷冻室103由第一隔热分隔部110所划分。另外,制冰室104与上层冷冻室103由第二隔热分隔部111所划分。另外,制冰室104和上层冷冻室103与下层冷冻室105由第三隔热分隔部112所划分。
第二隔热分隔部1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12为冷藏库主体101的发泡后组装的部件,因此,通常作为隔热材料,使用发泡聚苯乙烯,为了提高隔热性能和刚性,也可以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另外,作为第二隔热分隔部1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12,***高隔热性的真空隔热材料(真空隔热件),可以实现分隔结构的进一步薄型化。
另外,通过确保门框的运转部而进行第二隔热分隔部1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12的形状的薄型化和废除,能够确保冷却风路,能够实现冷却能力的提高。另外,通过抠除(连通)第二隔热分隔部1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12的内部使其成为风路,而能够随着材料减少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下层冷冻室105和蔬菜室106由第四隔热分隔部113所划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周边的结构。
在冷藏库主体101的背面设置有冷却器室123,在冷却器室123内,包括作为隔热分隔壁的第二隔热分隔部1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112的后方区域在内,在下层冷冻室105的背面在上下方向纵长地配设有作为代表性的翅片管式的用于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07。
在冷却器室123的前面,配置有覆盖冷却器107的以铝或铜为材质的冷却器罩120,冷却器罩120具备用于使冷却了下层冷冻室105的冷气返回至冷却器的冷气返回口135。
在设置于冷却器罩120的下部的冷气返回口13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122。该风向引导部122的间隔为5mm以上,确保防止手指的侵入以及模具和冷却器罩120的强度。
在冷却器107的附近(例如上部空间)配置有利用强制对流方式将由冷却器107生成的冷气向冷藏室102、制冰室104、上层冷冻室103、下层冷冻室105、蔬菜室106的各储藏室中进行送风的冷气送风风扇116。在冷却器107的下方设置有对冷却时附着于冷却器107、冷气送风风扇116的霜进行除霜的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32。在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32的上方,配置有覆盖除霜加热器132的罩加热器133。罩加热器133形成为与除霜加热器132的玻璃管径和宽度同等以上的尺寸,使得在除霜时通过使从冷却器107滴下的水滴经过除霜直接滴落在成为高温的玻璃管表面,而不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在除霜加热器132的下方,配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10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作为冷冻室下表面的第四隔热分隔部113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drain pan)134。
此处,在与第四隔热分隔部113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134,在冷冻室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136。另外,突起部件136配置于冷气返回口135的下端和除霜加热器132之间。由此,看不见向着冷藏库内的炽热(赤热状态),并且,当从冷藏库内侧看时,突起部件136隐藏于冷却器罩120的冷气返回口下端,因此,有助于良好的外观,使外观品质得到提高。
除霜加热器132的中心配置于比第四隔热分隔部113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与冷冻室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134的形状为大致水平,减少用于设置除霜加热器132的无效空间,能够实现内容积的增加。另外,能够使排水盘134的深度变浅,能够抑制将构成部件成型时的模具费用,因此,也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另外,也能够抑制对与冷藏库主体101的外箱124和内箱125的内部粘合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隔热主体126进行发泡时的变形,提高制品成品率,减少废弃费用,并且安装时的操作性也得到提高,因此,能够提供外观品质良好的冷藏库。
此处,作为近年来的冷冻循环的制冷剂,从地球环境保全(环保)的观点出发,使用地球温暖化系数小的作为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作为该烃的异丁烷与空气相比,在常温、大气压下为约2倍的比重(2.04,300K中)。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填充量,实现低成本,并且,使可燃性制冷剂万一发生泄露时的泄露量减少,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使用异丁烷,作为防爆对策,规定了作为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132的外廓的玻璃管表面的最大温度。为了降低玻璃管表面的温度,除霜加热器132采用将玻璃管形成为双重结构的双重玻璃管加热器。除此以外,作为降低玻璃管表面的温度的方法,也能够在玻璃管表面卷绕散热性高的部件(例如,铝翅片)。此时,通过使玻璃管为单重结构,能够减小除霜加热器132的外形尺寸。
作为提高除霜效率的手段,也可以在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32之外,并用与冷却器107密接(粘接)的管加热器。此时,通过来自管加热器的直接传热,高效地进行冷却器107的除霜。能够同时以除霜加热器132融解附着于冷却器107的周围的排水盘134和冷气送风风扇116的霜,因此,能够实现除霜时间的缩短,实现节能,抑制除霜时间中的冷藏库内温度的上升。
此外,组合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32和管加热器时,通过使相互的加热器容量合适化,能够降低除霜加热器132的容量。当能够降低加热器容量时,也能够降低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132的外廓的温度,因此,也能够抑制除霜时的炽热。
接着,说明冷藏库的冷却。例如,下层冷冻室105,由于来自外气的侵入热和门开关等,导致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冷冻室传感器(无图示)达到启动温度以上时,压缩机117启动,开始冷却。从压缩机117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最终到达配置于机械式119的干燥器(无图示)期间,特别是在设置于外箱124的散热管(无图示)中,通过外箱124的外侧空气与冷藏库内的由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隔热主体126的热交换,被冷却而液化。
接着,液化的制冷剂由毛细管118减压,流入冷却器107,与冷却器107周边的冷藏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附近的冷气送风风扇116向冷藏库内送去冷气,使冷藏库内冷却。之后,制冷剂被加热、气化,回到压缩机117。当冷藏库内被冷却,冷冻室传感器(无图示)的温度到达停止温度以下时,压缩机117停止运转。
冷气送风风扇116有时也直接配设于内箱125,但通过配设于发泡后组装的第二隔热分隔部111来进行部件的块加工,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接着,对冷藏库的除霜时的情况进行说明。
使冷藏库进行冷却运转,经过一段时间,并且因在门开关时侵入的空气中的水分、附着于放入冷藏库内的食品的水分、还有来自保存于蔬菜室106的蔬菜的水分等,在冷却器107附着有霜。随着该霜生长,则冷却器107和循环冷气之间热交换效率降低,不能将冷藏库内充分冷却,最终处于不冷状态。因此,在冷藏库中,需要定期除去附着于冷却器的霜。
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在冷藏库运转、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地进行除霜。在除霜时,停止压缩机117、冷气送风风扇116的运转,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32通电。冷却器107由于滞留于冷却器107内部的制冷剂和附着于冷却器107的霜的融解,大约经过-30℃到0℃的显热变化、在0℃的潜热变化、从0℃的显热变化而逐渐升温。此处,在冷却器107中,安装有除霜传感器(无图示),若达到规定温度则停止除霜加热器132的通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霜加热器在检测到10℃的时刻停止除霜加热器132的通电。
此时,通过除霜加热器132的通电,玻璃管表面达到高温,通过利用辐射热融解附着于冷却器107、冷却器周围的冷却器107的周围的排水盘134、冷气送风风扇116的霜,由此,使冷却器107得到了恢复(更新维护、refresh)。
此外,例如,在5℃左右的低外气中,即使对冷却器107的霜充分地进行除霜,也会由于外气的影响,使除霜传感器的温度难以充分地升温,存在除霜时间变长的趋势。此时,也能够组合观察0℃以上的显热变化状态,若经过一段时间以上则结束除霜的控制。由此,能够抑制与充分地除霜无关的在低外气中冷却器107升温不足从而导致除霜时间变长、不必要的加热器输入、因向冷藏库内的辐射热的升温、以及除霜时的冷却停止引起的升温。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冷藏库,在以下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从使用方便和节能的观点出发,可以合适地使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在下方设置蔬菜室106、在正中间设置下层冷冻室105、在上方设置冷藏室102的冷藏库的布局结构。另外,从使用方便的观点出发,还提供形成为增大下层冷冻室105和蔬菜室106的库内抽屉范围的全开机构的结构的冷藏库。
此时,将下层冷冻室105的抽屉范围全开时,可以看见现有技术由于冷藏库内壳体的背面而难以看见的冷却器罩120和位于冷却器罩120的下部的冷气返回口135。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冻室的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136。说明图3和图4中的结构,以第四隔热分隔部113的上表面为基准,设直至冷气返回口135的下端的距离为A、直至突起部件136上表面的高度为B、直至除霜加热器132的中心的距离为C。使冷气返回口135的下端和突起部件136的高度方向的重叠部分(重叠范围)为0mm以上。即,为A≤B的关系。此时,若为A≥C、B≥A≥C的关系,则能够看不见除霜时的来自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32的炽热,因此,在冷藏库的除霜时打开冷冻室门时,不会由于除霜加热器132的炽热而对使用者产生不安感。
另外,设冷气返回口135的下端与突起部件136之间的空间距离为D,本实施方式中,使关系为B≤D。由此,从冷藏库内向冷却器107的返回冷气不仅能够确保冷气返回口135的前面的风向引导部122部分的对流,也能够确保从冷藏库内的下侧的对流,因此,增大返回冷气的通过面积,能够进一步下降通风阻力。其结果,能够增加循环风量,增加在冷却器107中的热交换量使蒸发温度上升,通过冷冻效率的提高能够实现节能。
另外,通过冷却器107的热交换量的提高和循环风量的增加,能够减少冷却冷藏库内的时间,因此,也能够通过冷却运转时间的缩短来减少对冷却器107的着霜量。由此,能够延长冷却器107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另外,通过风路的改善增大冷却器107的热交换面积是增大能够在冷却器107着霜的面积,因此,能够抑制着霜时的冷却能力的恶化。由此,能够延长作为运行冷藏库直至需要除霜的时间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132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此外,若降低通风阻力,则冷气送风风扇116为同一风扇电压时循环风量增加。在图5中表示通风阻力和风量的特性图。如图5所示,冷藏库的冷却性能中,根据风扇的特性,通风阻力降低至点1→点2的P1→P2则循环风量增加为Q1→Q2。
另外,能够以同一风量确保性能时,通过降低冷气送风风扇116的风扇转速,能够得到同一风量。此时,特性为点2→点3移动,风扇转速下降部分的输入降低,作为电输入能够节能。另外,通过风扇转速降低,能够实现冷气送风风扇116的风声的降低,因此,即使在夜间等周围噪音低的安静环境中,也不会注意到噪音。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限制冷气返回口135的形状、确保开口面积,使突起部件136与构成冷气返回口135的下端的冷却器罩120的外周接触。
由此,能够将增大冷气返回口135而开口时容易变形的冷气返回口135的外周固定,因此,能够限制冷气返回口135的尺寸,确保开口部面积,发挥充分的冷却效果。另外,安装时操作者将突起部件136按标记使冷却器罩120抵接于突起部件136来进行操作,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实现操作时间的缩短。因此,能够使成品率优良化、抑制产品偏差,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此外,使突起部件136由第四隔热分隔部113的上表面构成,能够减少制作突起部件136的材料费和模型费,并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的步骤。另外,由于从突起部件136和第四隔热分隔部113的上表面的2个部件的管理变成1个部件的管理,因此,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形成制品的成本降低,能够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以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此时,对于与冷却器罩120的外周接触的突起部件136的部分,设冷却器罩120的外周的高度尺寸为E,若B≤E,则看不见冷藏库内的炽热。此时,突起部件136或由第四隔热分隔部113的上表面构成时的突起部件136的宽度尺寸不需要增大冷藏库内的宽度,可以位于多个部位。由此,能够实现材料费的降低和部件制造时的成品率提高。
另外,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冷气返回口135内的风向引导部122形状。
风向引导部122形成为从冷藏库内侧(库内侧)向背面冷却器侧延伸的形状,使从返回上部的风向引导部122向返回下部的风向引导部122的形状在除霜加热器132侧变长。
由此,不仅使冷气返回口135的通风阻力降低,实现冷却能力的提高,还有能够容易地抑制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132的辐射热引起的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的效果。若能够降低暖气流入,则能够抑制除霜时的冷藏库内温度的上升,在除霜结束后的冷却中使低输入、短时间内的冷藏库内温度恢复成为可能,能够抑制食品的温度变化来抑制食品品质劣化,从而能够长期保存。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
另外,使位于上方的风向引导部122(上部风向引导部)的内端比将风向引导部122的各个内端与除霜加热器132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连线位于更高的位置。
由此,从冷藏库内(库内)看时,各个风向引导部122相对于除霜加热器132重叠,因此,在冷藏库的除霜时,即便在打开冷冻室的门时也看不见除霜加热器132的炽热状态。另外,也有抑制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132的辐射热流入冷藏库内的效果,有能够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的作用。此时,通过各个风向引导部122,除霜时的热引起的暖气流向冷却器侧,因此,实现除霜效率的提高,也实现除霜时间缩短带来的节能效果。
除此以外,对于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的抑制,防止向冷藏库内的着霜也是有效的。如果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过多,则特别是向成为与冷藏库内连通的部分和冷藏库内顶面的着霜显著发生,有长期使用时经过一段时间并且每次除霜时着霜部分滴下而落到冷藏库内壳体的可能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实现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的抑制,因此,即使冷藏库使用大概10年以上,也能够防止着霜引起的可靠性下降,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冷藏库。
另外,从冷气返回口上部的风向引导部122向冷气返回口下部的风向引导部122,使连接冷藏库内侧(库内一侧)端面的连接线与库内壳体背面的拔模斜度(脱模斜度、draft angle、出模角(脱模角)、拔模)的形状平行,因此,能够使库内壳体与冷气返回口135的间隔为一定以上,不局部变窄,没有因风路的通风阻力增加引起的风量下降。因此,不会导致冷却能力的下降。
另外,近年来的大容量化趋势中,尽可能地增大库内壳体(冷藏库内壳体),有助于销售的提高,使成型库内壳体时的拔模斜度与连接风向引导部122的冷藏库内侧端面的连线平行。因此,能够在库内壳体的成型时实现削减了无效空间的最大限度的实际内容积,并且在大容量化时,风向引导部122不与库内壳体抵接,因此,在实际使用时不会出现库内壳体抵接于风向引导部122出现的裂痕和接触声。
另外,使风向引导部122的除霜加热器132侧的端面与除霜加热器132的玻璃管外廓的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132的辐射热引起的构成冷气返回口135的冷却器罩120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除霜时等过度延长除霜时间时也不发生由辐射热引起的温度影响所造成的变形。另外,由于使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因此,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132的暖气流向冷却器侧,有容易地抑制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冷剂的种类使用异丁烷,因此,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132的玻璃管表面的温度被规定为摄氏394℃以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却器罩120和风向引导部122的材料使用廉价的PP(聚丙烯),PP的耐热熔解温度为大约摄氏200℃,点燃温度为大约摄氏440℃。但是,考虑到实际使用,将耐热温度设定为摄氏135℃。即,考虑到最坏条件,计算玻璃管表面温度为摄氏394℃、材料使用PP、耐热温度为摄氏135℃以下时的尺寸,使上述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在上述的计算中,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斯特藩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导出。
(第二实施方式)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如图6所示,具有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生成冷气的冷却器157;和设置于冷却器157的下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82。在除霜加热器182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15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冷冻室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184。在覆盖冷却器157的冷却器罩170的下部,具备用于使冷却了冷冻室155的冷气向冷却器157返回的冷气返回口185。除霜加热器182的中心配置于比冷冻室155的下表面的第四隔热分隔部163的上表面位于更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冻室155的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库内一侧)突出的突起部件186。其中,以第四隔热分隔部163的上表面为基准,设直至冷气返回口185的下端的距离为A、直至突起部件186上表面的高度为B、直至除霜加热器182的中心的距离为C1。并且使冷气返回口185的下端和突起部件186的高度方向的重叠部分(重叠范围)为0mm以上,即、为A≤B的关系。此时,为A≤C1、C1≥B≥A的关系,则能够看不见除霜时的来自除霜加热器182的炽热状态,因此,在冷藏库的除霜时打开冷冻室门时,不会由于因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182的炽热状态而对使用者产生不安感。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如图7所示,具有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生成冷气的冷却器207;和设置于冷却器207的下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232。在除霜加热器232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20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冷冻室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234。在覆盖冷却器207的冷却器罩220的下部,具备用于使冷却了冷冻室205的冷气向冷却器207返回的冷气返回口235。在冷气返回口23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222,除霜加热器232的中心被配置于第四隔热分隔部213的上表面的上方。另外,在冷冻室205的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236。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该突起部件236与冷却器罩220形成为一体,与冷冻室205的下表面的接触部(无图示)接触固定,而看不见向冷藏库内的炽热。另外,能够将增大冷气返回口235而开口时容易变形的冷气返回口235的外周固定,因此,能够限制冷气返回口235的尺寸,确保开口部面积,发挥充分的冷却效果。另外,安装时操作者将接触部按标记抵接于接触部来进行操作,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实现操作时间的缩短。因此,能够使成品率优良化、抑制产品偏差,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第四实施方式)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室的详细剖面图。
如图8所示,具有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生成冷气的冷却器257;和设置于冷却器257的下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282。在除霜加热器282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25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冷冻室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284。在覆盖冷却器257的冷却器罩270的下部,具备用于使冷却了冷冻室255的冷气向冷却器257返回的冷气返回口285。在冷气返回口28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272,除霜加热器282的中心被配置于第四隔热分隔部263的上表面的上方。另外,在冷冻室255的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库内一侧)突出的突起部件286。
在除霜加热器282的上方,配置有覆盖除霜加热器282的罩加热器283。罩加热器283形成为与除霜加热器282的玻璃管径和宽度同等以上的尺寸,使得在除霜时通过使从冷却器257滴下的水滴经过除霜直接滴落在成为高温的玻璃管表面,而不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本实施方式中,罩加热器283构成为在前后方向设置倾斜度,成为相对于冷藏库内侧提高背面侧的罩加热器283的端面的结构。另外,在冷却器257中,以使管的图案交错排列,冷却管向冷藏库内侧倾斜的方式安装冷却器257。
在冷却运转时,从冷气返回口285经由风向引导部272返回到冷却器257的冷气,沿着罩加热器283的倾斜容易地流向冷却器257侧。因此,冷气不易在除霜加热器282周围旋转流动。由此,因为返回冷气顺利高效地流向冷却器257,所以实现热交换效率的提高,使得冷却能力得到提高。其结果,能够提供节能性优异的冷藏库。
另外,在除霜时,在现有技术中,向冷却器257的前面侧的着霜量增加,因此,通过使罩加热器283倾斜的背面侧中心的除霜,比着霜量多的冷却器前面侧的除霜慢,存在整体的除霜时间延长的问题。
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直列式管图案的冷却器,而使用交错管图案的冷却器257。以管向冷藏库内侧倾斜的方式安装交错式管图案的冷却器257,因此,除霜时的暖气通过管的倾斜向冷藏库内侧流动。另外,将罩加热器283的尺寸形成为与构成除霜加热器282的玻璃管径和宽度同等以上的尺寸,因此并非在冷藏库内侧覆盖除霜加热器282的程度,构成为除霜加热器282的暖气从冷藏库内侧也流向冷却器257。
由此,不是对冷却器257部分地进行除霜,能够高效地对整体进行除霜,因此,不存在除霜的部分变慢、整体的除霜时间延长的问题。其结果,也会不由于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282对冷藏库内的热影响而引起冷藏库内温度的过度上升。
即,能够提供不会因为冷却器257的不均匀着霜导致除霜时间的延长、冷却性能得到提高从而节能性高的冷藏库。
此外,通过使罩加热器283的背面侧向上部倾斜,能够实现除霜效率的提高。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
图9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图。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如图9至图12所示,冷藏库主体301具有在前方开口的金属制(例如,铁板)的外箱324和硬质树脂制(例如,ABS)的内箱325、和在外箱324与内箱325之间发泡填充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隔热主体326。该冷藏库主体301具备设置于上部的冷藏室302、设置于冷藏室302之下的上层冷冻室303、和在冷藏室302之下与上层冷冻室303并列设置的制冰室304。另外,冷藏库主体301还具备设置于主体下部的蔬菜室306、和设置于并列设置的上层冷冻室303和制冰室304与蔬菜室306之间的下层冷冻室305。上层冷冻室303、制冰室304、下层冷冻室305和蔬菜室306的前面部由抽出式(抽拉式、抽屉式)的上层冷冻室门303a、制冰室门304a、下层冷冻室门305a和蔬菜室门306a开闭自由地被封闭(关闭)。冷藏室302的前面通过对开式的冷藏室门302a开闭自由地被封闭(关闭)。
对于冷藏室302的温度,为了冷藏保存而以不结冻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被设定为1℃~5℃。蔬菜室306的温度大多被设置为与冷藏室302同等或稍高的温度设定的2℃~7℃。若设置为低温,则能够长时间维持叶菜(蔬菜)的鲜度。
上层冷冻室303和下层冷冻室305的温度,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被设定为-22℃至-18℃,但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例如有时也被设定为-30℃至-25℃的低温。
由于冷藏室302和蔬菜室306在冷藏库内被设定为正温度,因此,称为冷藏温度带。另外,由于上层冷冻室303、下层冷冻室305、制冰室304在冷藏库内被设定为负温度,因此,称为冷冻温度带。另外,上层冷冻室303也可以作为切换室,通过使用风门机构等,作为能够选择从冷藏温度带到冷冻温度带的腔室。
冷藏库主体301的顶面部,朝向冷藏库的背面方向以台阶状而设置有凹部,由第一顶面部308和第二顶面部309构成。在以台阶状设置有凹部的第二顶面部309设置有机械室319。在将配置于该台阶状的凹部的机械室319的压缩机317、进行水分除去的干燥器(无图示)、冷凝器(无图示)、散热用的散热管(无图示)、毛细管318、冷却器307顺次地连接为环状的冷冻循环中封入制冷剂,进行冷却运转。对于制冷剂而言,近年来,为了环境保护而大多使用可燃性制冷剂。此外,在使用三通阀或切换阀的冷冻循环时,也能够在机械室319内配设这些功能部件。
另外,冷藏室302与制冰室304和上层冷冻室303由第一隔热分隔部310所划分。另外,制冰室304与上层冷冻室303由第二隔热分隔部311所划分。另外,制冰室304和上层冷冻室303与下层冷冻室305由第三隔热分隔部312所划分。
第二隔热分隔部3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312为冷藏库主体301的发泡后组装的部件,因此,通常作为隔热材料,使用发泡聚苯乙烯,为了提高隔热性能和刚性,也可以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另外,作为第二隔热分隔部3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312,***高隔热性的真空隔热材料(真空隔热件),可以实现分隔结构的进一步薄型化。
另外,通过确保门框的运转部而进行第二隔热分隔部3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312的形状的薄型化和废除,能够确保冷却风路,能够实现冷却能力的提高。另外,通过抠除(连通)第二隔热分隔部3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312的内部使其成为风路,而能够随着材料减少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下层冷冻室305和蔬菜室306由第四隔热分隔部313所划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周边的结构。
在冷藏库主体301的背面设置有冷却器室323,在冷却器室323内,包括作为隔热分隔壁的第二隔热分隔部3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312的后方区域在内,在下层冷冻室305的背面在上下方向纵长地配设有作为代表性的翅片管式的用于生成冷气的冷却器307。
在冷却器室323的前面,配置有覆盖冷却器307的以铝或铜为材质的冷却器罩320,冷却器罩320具备用于将冷却了下层冷冻室305的冷气返回至冷却器307的冷气返回口335。
冷却器罩320由冷藏库内侧的冷却器前侧罩337和冷却器侧的冷却器后侧罩338所构成,在冷却器307的前方具备由冷却器前侧罩337和冷却器后侧罩338构成的传热抑制空间339。抑制传热空间339在从冷却器罩320的下部所具备的冷气返回口335的上端到向下层冷冻室305的排出口下端之间构成。传热抑制空间339的高度当位于冷却器307的上端时具有传热抑制的效果,但可以根据冷藏库内容量和壳体尺寸的平衡来决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传热抑制空间339的高度,考虑到除霜时的暖气的流动,大约位于从冷却器307的除霜加热器332附近的下侧起到第三段的向下层冷冻室305的排出口下端。另外,传热抑制空间339的内部为空气层。
另外,在冷却器后侧罩338的冷却器307侧,配置有金属制的传热促进部件340。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成本,为了除霜时的传热促进,将t=8μm的铝箔以其上下尺寸为从冷却器307的下端到上端、左右尺寸为从冷却器307的翅片间到+15mm左右的大小这样的尺寸进行贴附(粘贴)。由此可以得到促进除霜时的传热、提高除霜效率从而除霜时间缩短的效果。此外,为了得到进一步的效果,可以在冷却器307的背面侧的内箱325配置铝箔。另外,通过以厚度大于铝箔的铝板、热传导率高于铝的材料(例如铜)构成,能够进一步发挥传热促进的效果。
另外,在冷却器罩320的冷气返回口335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307侧带有向上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角度相对水平面为大约45°。此时,作为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的上端的除霜暖气引导部上端343配置于高于冷却器下端344的位置。由此,能够增大在冷藏库内循环的返回冷气相对于冷却器307的热交换面积,因此,冷却器307中的热交换量增加,能够实现冷却器307的能力提高。
另外,在冷气返回口33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322。该风向引导部322的间隔为5mm以上,确保防止手指的侵入以及模具和冷却器罩320的强度。此外,风向引导部322的一部分也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307侧,带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同方向的向上的角度。
在冷却器307的附近(例如上部空间)配置有利用强制对流方式将由冷却器307生成的冷气向冷藏室302、制冰室304、上层冷冻室303、下层冷冻室305、蔬菜室306的各储藏室中进行送风的冷气送风风扇316。在冷却器307的下方设置有对冷却时附着于冷却器307、冷气送风风扇316的霜进行除霜的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332。
在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332的上方,配置有覆盖除霜加热器332的罩加热器333。罩加热器333形成为与除霜加热器332的玻璃管径和宽度同等以上的尺寸,使得在除霜时通过使从冷却器307滴下的水滴经过除霜直接滴落在成为高温的玻璃管表面,而不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在除霜加热器332的下方,配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30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作为冷冻室305的下表面的第四隔热分隔部313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334。
另外,在冷却送风风扇316之前配置有由冷却器前侧罩337构成的扩散器(diffuser)(无图示),使来自冷气送风风扇316的静压高的风直接没有损失地向冷藏库内排出。
此处,在与第四隔热分隔部313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334,在下层冷冻室305的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336,钩挂住冷却器罩320的下部而固定。另外,突起部件336配置于冷气返回口335的下端和除霜加热器332之间。由此,看不见向着冷藏库内的炽热(赤热状态),并且,当从冷藏库内侧看时,突起部件336隐藏于冷却器罩320的冷气返回口335下端,因此,有助于良好的外观,使外观品位得到提高。
作为近年来的冷冻循环的制冷剂,从地球环境保全的观点出发,使用地球温暖化系数小的作为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作为该烃的异丁烷与空气相比,在常温、大气压下为约2倍的比重(2.04,300K中)。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填充量,实现低成本,并且,使可燃性制冷剂万一发生泄露时的泄露量减少,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中使用异丁烷,作为防爆对策,规定了作为除霜时的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332的外廓的玻璃管表面的最大温度。为了降低玻璃管表面的温度,采用将玻璃管形成为双重结构的双重玻璃管加热器。除此以外,作为降低玻璃管表面的温度的方法,也能够在玻璃管表面卷绕散热性高的部件(例如,铝翅片)。此时,通过使玻璃管为单重结构,而能够减小除霜加热器332的外形尺寸。
作为提高除霜效率的方法,也可以在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332之外,并用与冷却器307密接(粘接)的管加热器。此时,通过来自管加热器的直接传热,高效地进行冷却器307的除霜。而且,因为能够以除霜加热器332融解附着于冷却器307的周围的排水盘334和冷气送风风扇316的霜,使得能够实现除霜时间的缩短,实现节能,抑制除霜时间中的冷藏库内温度的上升。
此外,组合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332和管加热器时,通过使相互的加热器容量合适化,能够降低除霜加热器332的容量。当能够降低加热器容量时,也能够降低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332的外廓的温度,因此,也能够抑制除霜时的炽热。
接着,说明冷藏库的冷却。例如,下层冷冻室305,由于来自外气的侵入热和门开关等,导致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冷冻室传感器(无图示)达到启动温度以上时,压缩机317启动,开始冷却。从压缩机317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最终到达配置于机械式319的干燥器(无图示)期间,特别是在设置于外箱324的散热管(无图示)中,通过外侧324的外侧空气与冷藏库内的由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隔热主体326的热交换,被冷却而液化。
接着,液化的制冷剂由毛细管318减压,流入冷却器307,与冷却器307周边的冷藏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附近的冷气送风风扇316向冷藏库内送去冷气,将冷藏库内冷却。之后,制冷剂被加热、气化,回到压缩机317。当冷藏库内冷却,冷冻室传感器(无图示)的温度到达停止温度以下时,压缩机317停止运转。
冷气送风风扇316有时也直接配设于内箱325,但通过配设于发泡后组装的第二隔热分隔部311来进行部件的块加工,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接着,对冷藏库的除霜时进行说明。
使冷藏库进行冷却运转,经过一段时间,并且因在门开关时侵入的空气中的水分、附着于放入冷藏库内的食品的水分、还有来自保存于蔬菜室306的蔬菜的水分等,在冷却器307附着有霜。随着该霜生长,则冷却器307和循环冷气之间热交换效率降低,不能将冷藏库内充分冷却,最终处于制冷迟缓(微冷)或不冷的状态。因此,在冷藏库中,需要定期除去附着于冷却器307的霜。
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在冷藏库运转、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地进行除霜。在除霜时,停止压缩机317、冷气送风风扇316的运转,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332通电。冷却器307由于滞留于冷却器307内部的制冷剂和附着于冷却器307的霜的融解,大约经过-30℃到0℃的显热变化、在0℃的潜热变化、从0℃的显热变化而逐渐升温。此处,在冷却器307中,安装有除霜传感器(无图示),若达到规定温度则停止除霜加热器332的通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霜加热器在检测到10℃的时刻停止除霜加热器332的通电。
此时,通过除霜加热器332的通电,玻璃管表面达到高温,通过利用辐射热融解附着于冷却器307、冷却器307的周围的排水盘334、冷气送风风扇316的霜,由此,使冷却器307得到了恢复(更新维护、refresh)。
此外,例如,在5℃左右的低外气中,即使对冷却器307的霜充分地进行除霜,也会由于外气的影响,在除霜时使除霜传感器(图未示出)的温度难以充分地升温,存在除霜时间变长的趋势。此时,也能够组合观察0℃以上的显热变化状态,若经过一段时间以上则结束除霜的控制。由此,能够抑制与充分地除霜无关的在低外气中冷却器307升温不足从而导致除霜时间变长、不必要的加热器输入、因向冷藏库内的辐射热的升温、以及除霜时的冷却停止引起的升温。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冷藏库,在以下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从使用方便和节能的观点出发,经常使用将蔬菜室306设置于下方,在正中间设置下层冷冻室305,将冷藏室302设置于上方这样的冷藏库的排列结构。另外,从冷藏库内容量的观点和随着冷冻食品的使用量增加倾向的出发,可以提供增大下层冷冻室305的冷藏库内壳体尺寸从而提高容量的冷藏库。
此时,若增大冷藏库内壳体,则与背面的冷却器罩320的尺寸变小,除霜时的冷却器307、冷却器室323内的温度上升,并且,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332的辐射热和对流,保存于冷冻室内的冷冻食品的温度受到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冷却器前侧罩337和冷却器后侧罩338构成的传热抑制空间339、设置于冷气返回口335的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来抑制除霜时向冷藏库内的热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传热抑制空间339的内部为空气层,即使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332的辐射热引起冷却器307周围的温度上升,也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的热传导。因此,能够降低对保存于冷藏库内、特别是冷却器侧的食品的温度影响,能够抑制食品的劣化,能够长期进行保存。空气层的热传导率大约为0.03W/mK,例如,冷藏库内温度为-25℃,除霜时的冷却器室内温度上升至20℃时,由于空气层的隔热,冷藏库内温度仅上升至-17℃。此时,空气层的厚度、即传热抑制空间339的内部尺寸为13.4mm。由此,在除霜时,温度上升也为冷冻食品或冰激凌融化、品质劣化的-12℃以下,因此,在长期保存中也能够抑制品质劣化。
另外,不仅是对冷藏库内食品的温度影响,还能够使冷藏库内的局部温度降低的位置减少,因此,还具有防止在门开关时或食品放入时来自附着于食品的水分等升华而得到水分作为霜附着于冷却器罩320的效果。由此,能够确保冷却器307的除湿性能,并且,不需要使用用于防止着霜的辅助加热器。
另外,能够降低除霜时向冷藏库内的温度影响,也有降低除霜时冷藏库内负荷量的效果。因此,除霜时间后的冷却负荷量减少,因此,还能够得到除霜时间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压缩机317的运转转速减低以及运转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节能效果。
另外,由于将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307侧以向上的角度倾斜45°安装配置,因此,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33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容易地向冷却器307移动,能够高效地使附着于冷却器307的霜融解,因此,实现除霜加热器332的通电时间的减少,电输入降低从而变得节能。此时,由于除霜通电时间的缩短,非冷却运行时间缩短从而抑制温度上升、抑制除霜加热器332自身的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由此,除霜时间后的冷却负荷量减少,因此,也能够得到除霜时间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压缩机317的运转转速减低和运转时间缩短带来的节能效果。
另外,利用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33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很容易地向冷却器307流动,也具有抑制热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也有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的作用。对于保存于冷藏库内的冷冻食品,在除霜时的暖气向冷藏库内流入引起冻伤或热的变动的影响引起劣化,但由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的效果,在长期保存时也能够抑制食品的劣化。
本实施方式中,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的角度向上45°,但是,向上的角度也能够考虑返回冷气的流动方向、除霜时的暖气的流动方向、冷藏库内容量、模具等的制作容易程度,来决定角度。
另外,由于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与冷却器后侧罩338构成为一体,能够减少制作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的材料费和模具费,并且,能够减少制作工序中的步骤。另外,通过形成冷却器后侧罩338中的结构,能够使包括模具的拔模斜度在内的形状简单化,因此,有助于模型费(铸模费)的进一步降低。另外,由于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和冷却器后侧罩338的2个部件的管理变成1个部件的管理,因此,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形成制品的成本降低,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从而能够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能够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与冷却器前侧罩337构成为一体。此时,可以得到和与冷却器后侧罩338构成为一体时同样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与冷却器后侧罩338构成为一体,但是,期望考虑冷却器罩320的结构形态、制作容易程度、模具结构、成本等,实施最优的方式。
另外,设置于冷却器罩320下方的冷气返回口335内的风向引导部322的一部分具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同方向的倾斜度,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侧,以朝上的角度配置。由此,从冷藏库内看时,可以看见各风向引导部相对于除霜加热器332重叠,因此,即使在冷藏库进行除霜时打开冷冻室门时,也看不见除霜加热器332的炽热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风向引导部322的角度与模具的拔模斜度相同,但是也可以考虑返回冷气的流动方向和除霜时暖气的流动方向来决定角度。
另外,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33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经由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容易地向冷却器307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并且能够提高除霜时的效率。
另外,使风向引导部322的一部分和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为同方向的向上的倾斜度,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时的返回冷气的吸入通风阻力,因此,也能够增加循环风量,增加在冷却器307的热交换量使蒸发温度上升,从而使冷冻循环效率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实现节能。此外,通过冷却器307的热交换量的提高和循环风量的增加,能够减少冷却冷藏库内的时间,因此,能够通过冷却运转时间的缩短来减少向冷却器307的着霜量。由此,延长冷却器307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332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另外,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配置于冷却器后侧罩338的冷气返回口335的上端或者基本剖面形状的下端与冷却器下端344之间,即,除霜暖气引导部上端343位于比冷却器下端344高的位置,由此,增大返回冷气与冷却器307的热交换面积。由此,增大能够在冷却器307着霜的面积,能够抑制着霜时的冷却能力的恶化。由此,能够延长作为运行冷藏库直至需要除霜的时间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332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此外,若降低通风阻力,则冷气送风风扇316为同一风扇电压时循环风量增加。在图13中表示通风阻力和风量的特性图。如图13所示,冷藏库的冷却性能中,根据风扇的特性,通风阻力降低至点1→点2的P1→P2则循环风量增加为Q1→Q2。
另外,能够以同一风量确保性能时,通过降低冷气送风风扇316的风扇转速,能够得到同一风量。此时,特性点2→点3移动,风扇转速下降部分的输入降低,作为电输入能够节能。另外,通过风扇转速降低,能够实现冷气送风风扇316的风声的降低,因此,即使在夜间等周围噪音低的安静环境中,也不会注意到噪音。
除此以外,对于利用风向引导部322和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防止向冷藏库内的着霜也是有效的。如果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多,则特别是向成为与冷藏库内连通的部分和冷藏库内顶面的着霜显著发生,有长期使用时经过一段时间并且每次除霜时着霜部分滴下而落到冷藏库内壳体(库内壳体)的可能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实现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的抑制,因此,即使冷藏库使用大概10年以上,也能够防止着霜引起的可靠性下降,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冷藏库。
通过将传热抑制空间339、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41、风向引导部322合适地构成,通过除霜时的冷藏库内热影响的降低、除霜效率的提高,能够发挥进一步节能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所构成的传热抑制空间内部为空气层,但是,例如,通过使其为隔热性能高、热传导率低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苯乙烯)、发泡聚乙烯形成的隔热部件,能够进一步实现温度影响的降低,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另外,使风向引导部322的除霜加热器332侧的端面与除霜加热器332的玻璃管外廓的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332的辐射热引起的构成冷气返回口335的冷却器罩320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除霜时等过度延长除霜时间时也不发生由辐射热引起的温度影响造成的变形。另外,由于使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因此,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332的暖气流向冷却器侧,有容易地抑制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冷剂的种类使用异丁烷,因此,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332的玻璃管表面的温度规定为摄氏394℃以下。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却器罩320和风向引导部322的材料使用廉价的PP(聚丙烯),PP的耐热熔解温度为大约摄氏200℃,点燃温度为大约摄氏440℃。但是,考虑实际使用,将耐热温度设定为摄氏135℃。即,考虑刀最坏条件,计算除霜加热器332的玻璃管表面温度为摄氏394℃、材料使用PP、耐热温度为摄氏135℃以下时的尺寸,使上述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上述的计算中,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导出。
(第六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如图14所示,具有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生成冷气的冷却器357;和设置于冷却器357的下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382。在除霜加热器382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35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下层冷冻室355的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384。另外,配置有覆盖冷却器357的冷却器罩370,其中,冷却器罩370具备用于使冷却了下层冷冻室355的冷气向冷却器357返回的冷气返回口385。
在冷却器罩370的冷气返回口385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91。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91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357侧带有向上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该角度为大约45°。另外,在设置于冷却器罩370的下部的冷气返回口38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372。风向引导部372的一部分也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357侧,带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91同方向向上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霜加热器382的中心配置于成为第四隔热分隔部363的上表面的下层冷冻室355的底基本面的更上方的位置。由此,能够使与下层冷冻室下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384的形状为大致水平,能够减少用于设置除霜加热器382的无效空间,从而能够实现内容积的增加。
另外,能够使排水盘384的深度变浅,能够抑制将构成的部件成型时的模具费用,因此,也有助于成本降低。另外,也能够抑制对与冷藏库主体的外箱和内箱的内部粘合的硬质聚氨酯泡沫进行发泡时的变形,提高制品成品率,减少废弃费用,并且安装时的操作性也提高,因此,能够提供外观品质良好的冷藏库。
此时,设置于冷却器罩370下方的冷气返回口385内的风向引导部372的一部分具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391同方向的倾斜度,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357侧,以朝上的角度配置。由此,从冷藏库内看时可以看见各风向引导部372相对于除霜加热器382重叠,因此,即使在冷藏库进行除霜时打开冷冻室门时,也看不见除霜加热器382的炽热状态(发热状态),因此,不对使用者产生不安感。
(第七实施方式)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如图15所示,具有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生成冷气的冷却器407;和设置于冷却器407的下方的、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432。在除霜加热器432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40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冷冻室405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434。另外,配置有覆盖冷却器407的冷却器罩420,其中,冷却器罩420具备用于使冷却了下层冷冻室435的冷气向冷却器407返回的冷气返回口435。
在冷却器罩420的冷气返回口435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41。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41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407侧带有向上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使该角度相对水平面为大约45°。另外,在设置于冷却器罩420的下部的冷气返回口43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422。风向引导部422的一部分也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407侧,带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41同方向向上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除霜加热器432的上部的罩加热器433构成为在前后方向设置有倾斜度,形成为相对库内侧提高了背面侧的罩加热器433端面的结构。另外,在冷却器407中,以使管的图案交错排列,在冷藏库内侧使冷却管倾斜的方式安装冷却器407。
由此,在进行除霜时,暖气流在开始以冷却器407的背面侧为中心流动,接着利用管的倾斜度向冷藏库内侧流动。因此,难以向冷气返回口435流动,并且,利用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41和风向引导部422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因此,发挥降低冷藏库内温度的上升的效果。
此外,通过使冷却器407的入口管位于背面侧,能够以温度低、容易着霜的部分为中心产生除霜暖气的对流,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除霜。
此外,通过使罩加热器433的背面侧向上部倾斜,能够实现除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第八实施方式)
图16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室详细剖面图。
如图16所示,具有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457;和设置于冷却器457的下方的、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482。在除霜加热器482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45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下层冷冻室455的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484。另外,配置有覆盖冷却器457的冷却器罩470,其中,冷却器罩470具备用于使冷却了下层冷冻室455的冷气向冷却器457返回的冷气返回口485。
在冷却器罩470的冷气返回口485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91。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91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457侧带有向上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使该角度为大约45°。另外,在设置于冷却器罩470的下部的冷气返回口48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472。风向引导部472的一部分也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457侧,带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91同方向的向上的角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风向引导部472和除霜暖气引导部件491连结,构成形成为大型的风向引导部的连结风向引导件495。由此,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48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更容易流向冷却器457,能够高效地融解附着于冷却器457的霜,因此,实现除霜加热器482的通电时间的减少,电输入的减少,从而变得节能。
另外,抑制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482的辐射热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也变大,有进一步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的作用。
另外,通过使连结风向引导件495与冷却器前侧罩487或者冷却器后侧罩488构成为一体,而能够减少材料费和模具费,并且也能够减少制造工序中的步骤。
(第九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立体图。图1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纵剖面图。图19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图。图20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周边的纵剖面详细图。
如图17至图20所示,冷藏库主体501具有在前方开口的金属制(例如,铁板)的外箱524和硬质树脂制(例如,ABS)的内箱525、和在外箱524与内箱525之间发泡填充的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隔热主体526。该冷藏库主体501具备设置于上部的冷藏室502、设置于冷藏室502之下的上层冷冻室503、和在冷藏室502之下与上层冷冻室503并列设置的制冰室504。另外,冷藏库主体501还具备设置于主体下部的蔬菜室506、和设置于并列设置的上层冷冻室503和制冰室504与蔬菜室506之间的下层冷冻室505。上层冷冻室503、制冰室504、下层冷冻室505和蔬菜室506的前面部通过抽出式的上层冷冻室门503a、制冰室门504a、下层冷冻室门505a和蔬菜室门506a开闭自由地被关闭。冷藏室502的前面通过对开式的冷藏室门502a开闭自由地被关闭。
对于冷藏室502的温度,为了冷藏保存以不结冻的温度为下限,通常被设定为1℃~5℃。蔬菜室506的温度大多设置为与冷藏室502同等或稍高的温度设定的2℃~7℃。若设置为低温,则能够长时间维持叶菜的鲜度。
上层冷冻室503和下层冷冻室505的温度,为了冷冻保存,通常被设定为-22℃至-18℃,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例如,有时也被设定为-30℃至-25℃的低温。
由于冷藏室502和蔬菜室506在冷藏库内温度被设定为正温度,因此,称为冷藏温度带。另外,由于上层冷冻室503、下层冷冻室505、制冰室504在冷藏库内被设定为负温度,因此,称为冷冻温度带。另外,上层冷冻室503也可以作为切换室,通过使用风门机构,作为能够选择从冷藏温度带到冷冻温度带的腔室。
冷藏库主体501的顶面部,朝向冷藏库的背面方向以台阶状设置有凹部,由第一顶面部508和第二顶面部509构成。在以台阶状设置有凹部的第二顶面部509设置有机械室519。在将配置于该台阶状的凹部的机械室519的压缩机517、进行水分除去的干燥器(无图示)、冷凝器(无图示)、散热用的散热管(无图示)、毛细管518、冷却器507顺次连接为环状的冷冻循环中封入制冷剂,进行冷却运转。对于制冷剂,近年来,为了环境保护,大多使用可燃性制冷剂。此外,当使用三通阀或切换阀的冷冻循环时,也能够在机械室519内配设这些功能部件。
另外,冷藏室502与制冰室504和上层冷冻室503由第一隔热分隔部510所划分。另外,制冰室504与上层冷冻室503由第二隔热分隔部511所划分。另外,制冰室504和上层冷冻室503与下层冷冻室505由第三隔热分隔部512所划分。
第二隔热分隔部5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512为冷藏库主体501的发泡后组装的部件,因此,通常作为隔热材料,使用发泡聚苯乙烯,为了提高隔热性能和刚性,也可以使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另外,作为第二隔热分隔部5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512,***高隔热性的真空隔热材料,可以实现分隔结构的进一步薄型化。
另外,通过确保门框的运转部而进行第二隔热分隔部5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512的形状的薄型化和废除,能够确保冷却风路,能够实现冷却能力的提高。另外,通过抠除(连通)第二隔热分隔部5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512的内部使其成为风路,而能够随着材料的减少的同时,实现成本的降低。
另外,下层冷冻室505和蔬菜室506由第四隔热分隔部513所划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冷却器周边的结构。
在冷藏库主体501的背面设置有冷却器室523,在冷却器室523内,包括作为隔热分隔壁的第二隔热分隔部511和第三隔热分隔部512的后方区域在内,在下层冷冻室505的背面在上下方向纵长地配设有作为代表性的翅片管式的用于生成冷气的冷却器507。
在冷却器室523的前面库内侧,配置有覆盖冷却器507的冷却器罩520,冷却器罩520具备用于将冷却了冷冻室的冷气返回冷却器的冷气返回口535。另外,冷却器507的材质使用铝或铜。
冷却器罩520由冷藏库内侧的冷却器前侧罩537和冷却器侧的冷却器后侧罩538构成,在冷却器507的前方具备由冷却器前侧罩537和冷却器后侧罩538构成的传热抑制空间539。传热抑制空间539在从在冷却器罩520的下部所具备的冷气返回口535的上端到向下层冷冻室505的排出口下端之间构成。若传热抑制空间539的高度位于冷却器507的上端,则具有传热抑制的效果,可以根据冷藏库内容量高和壳体尺寸的平衡来决定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传热抑制空间539的高度,考虑到除霜时的暖气的流动,大约位于从冷却器507的除霜加热器532附近的下侧起到第三段的向下层冷冻室505的排出口下端为止。另外,传热抑制空间539的内部为空气层。
另外,在冷却器后侧罩538的冷却器507侧,配置有金属制的传热促进部件540。子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成本,为了除霜时的传热促进,将t=8μm的铝箔以其上下尺寸为从冷却器507的下端到上端、左右尺寸为从冷却器507的翅片间到+15mm左右的大小这样的尺寸进行贴附(粘贴)。由此可以得到促进除霜时的传热、提高除霜效率从而除霜时间缩短的效果。此外,为了得到进一步的效果,可以在冷却器507的背面侧的内箱525配置铝箔。另外,以厚度大于铝箔的铝板、热传导率高于铝的材料(例如铜)构成,能够进一步发挥传热促进的效果。
另外,在冷却器罩520的冷气返回口535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507侧带有向上的角度,本实施方式中,使该角度相对水平面为大约45°。此时,作为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的上端的除霜暖气引导部上端543被配置于高于冷却器下端544的位置。由此,能够增大在冷藏库内循环的返回冷气相对于冷却器507的热交换面积,因此,冷却器507中的热交换量增加,能够实现冷却器507的能力提高。
另外,在冷气返回口535设置有风向引导部522。该风向引导部522的间隔为5mm以上,防止手指的侵入、确保模具和冷却器罩520的强度。此外,风向引导部522的一部分也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507侧,带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同方向的向上的角度。
在冷却器507的附近(例如上部空间)配置有利用强制对流方式将由冷却器507生成的冷气向冷藏室502、制冰室504、上层冷冻室503、下层冷冻室505、蔬菜室506的各储藏室中进行送风的冷气送风风扇516。在冷却器507的下方设置有冷却时对附着于冷却器507、冷气送风风扇516的霜进行除霜的由玻璃管制的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532。
在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532的上方,配置有覆盖除霜加热器532的罩加热器533,罩加热器533形成为与除霜加热器532的玻璃管径和宽度同等以上的尺寸,使得在除霜时通过使从冷却器507滴下的水滴经过除霜直接滴落在成为高温的玻璃管表面,而不发出嘀嗒嘀嗒的声音。
在除霜加热器532的下方,配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50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作为冷冻室505下表面的第四隔热分隔部513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534。
另外,在冷却送风风扇516的前部配置有由冷却器前侧罩537构成的扩散器(无图示),使来自冷气送风风扇516的成为高静压的风直接没有损失地向冷藏库内排出。
此处,在与第四隔热分隔部513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534,在下层冷冻室505的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536,钩挂住冷却器罩520的下部而被固定。另外,突起部件536配置于冷气返回口535的下端和除霜加热器532之间。由此,看不见向冷藏库内的炽热状态,并且,当从冷藏库内侧看时,突起部件536被隐藏于冷却器罩520的冷气返回口535下端,因此,有助于良好的外观和外观品质的提高。
作为近年来的冷冻循环的制冷剂,从地球环境保全(环保)的观点出发,使用地球温暖化系数小的作为可燃性制冷剂的异丁烷。作为该烃的异丁烷与空气相比,在常温、大气压下为约2倍的比重(2.04,300K中)。由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填充量,实现低成本,并且使可燃性制冷剂万一发生泄露时的泄露量减少,能够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剂中使用异丁烷,作为防爆对策,规定了作为除霜时的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532的外廓的玻璃管表面的最大温度。因此,为了降低玻璃管表面的温度,采用将玻璃管形成为双重结构的双重玻璃管加热器。除此以外,作为降低玻璃管表面的温度的方法,也能够在玻璃管表面卷绕散热性高的部件(例如,铝翅片)。此时,通过使玻璃管为单重结构,而能够减小除霜加热器532的外形尺寸。
作为提高除霜效率的方法,也可以在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532之外,并用与冷却器507密接的管加热器。此时,通过来自管加热器的直接传热,能够高效地进行冷却器507的除霜。因为能够以除霜加热器532融解附着于冷却器507的周围的排水盘334和冷气送风风扇516的霜,使得能够实现除霜时间的缩短,实现节能,抑制除霜时间中的冷藏库内温度的上升。
此外,组合由玻璃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532和管加热器时,通过使相互的加热器容量合适化,能够降低除霜加热器532的容量。若降低加热器容量则能够降低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532的外廓的温度,因此,也能够抑制除霜时的炽热。
接着,说明冷藏库的冷却。例如,下层冷冻室505,由于来自外气的侵入热和门开关等,导致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冷冻室传感器(无图示)达到启动温度以上时,压缩机517启动,开始冷却。从压缩机517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最终到达配置于机械式519的干燥器(无图示)期间,特别是在设置于外箱524的散热管(无图示)中,通过外箱524的外侧空气与冷藏库内的由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的隔热主体526的热交换,被冷却而液化。
接着,液化的制冷剂由毛细管518减压,流入冷却器507,与冷却器507周边的冷藏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附近的冷气送风风扇516向冷藏库内送去冷气,将冷藏库内冷却。之后,制冷剂被加热、气化,回到压缩机517。当冷藏库内被冷却,冷冻室传感器(无图示)的温度到达停止温度以下时,压缩机517停止运转。
冷气送风风扇516有时也直接配设于内箱525,但通过配设于发泡后组装的第二隔热分隔部511来进行部件的块加工,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接着,对冷藏库的除霜时进行说明。
使冷藏库进行冷却运转,经过一段时间,并且因在门开关时侵入的空气中的水分、附着于放入冷藏库内的食品的水分、还有来自保存于蔬菜室506的蔬菜的水分等,在冷却器507附着有霜。随着该霜生长,则冷却器507和循环冷气之间热交换效率降低,不能将冷藏库内充分冷却,最终处于制冷迟缓(微冷)或不冷的状态。因此,在冷藏库中,需要定期除去附着于冷却器的霜。
本实施方式中的冷藏库,也在冷藏库运转、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地进行除霜。在除霜时,停止压缩机517、冷气送风风扇516的运转,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532进行通电。冷却器507由于滞留于冷却器507内部的制冷剂和附着于冷却器507的霜的融解,大约经过-30℃到0℃的显热变化、在0℃的潜热变化、从0℃的显热变化而逐渐升温。此处,在冷却器507中,安装有除霜传感器(无图示),若达到规定温度则停止除霜加热器532的通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除霜加热器在检测到10℃的时刻停止除霜加热器532的通电。
此时,通过除霜加热器532的通电,玻璃管表面达到高温,通过辐射热融解附着于冷却器507、冷却器周围的冷却器507的周围的排水盘534、冷气送风风扇516的霜,由此,使冷却器507得到恢复(更新维护、refresh)。
此外,例如,在5℃左右的低外气中,即使对冷却器507的霜进行充分的除霜,也会由于外气的影响,在除霜时使除霜传感器的温度难以充分升温,存在除霜时间变长的趋势。此时,也能够组合观察0℃以上的显热变化的状态,若经过一段时间以上则结束除霜的控制。由此,能够抑制与充分地除霜无关的在低外气中冷却器507升温不足从而导致除霜时间变长、不必要的加热器输入、向冷藏库内的辐射热的升温、以及除霜时的冷却停止引起的升温。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冷藏库,在以下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蔬菜室506设置于下方,在正中间设置下层冷冻室505,冷藏室502设置于上方,从使用方便和节能的观点出发,经常使用这样的冷藏库的排列结构。另外,从冷藏库内容量的观点和伴随冷冻食品的使用量增加趋势,销售增大下层冷冻室505的冷藏库内壳体尺寸从而提高容量的冷藏库。
此时,若增大冷藏库内壳体,则与背面的冷却器罩520的尺寸变小,除霜时的冷却器507、冷却器室523内的温度上升,并且,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532的辐射热和对流,保存于冷冻室内的冷冻食品的温度受到影响。因此,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冷却器前侧罩537和冷却器后侧罩538构成的传热抑制空间539、设置于冷气返回口535的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抑制除霜时向冷藏库内的热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传热抑制空间539的内部为空气层,即使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532的辐射热引起冷却器507周围的温度上升,也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的热传导。因此,能够降低对保存于冷藏库内、特别是冷却器侧的食品的温度影响,能够抑制食品的劣化,能够长期保存。空气层的热传导率大约为0.03W/mK,例如,冷藏库内温度为-25℃,除霜时的冷却器室内温度上升至20℃时,由于空气层的隔热,冷藏库内温度仅上升至-17℃。此时,空气层的厚度、即传热抑制空间539的内部尺寸为13.4mm。由此,在除霜时,温度上升也为冷冻食品或冰激凌融化、品质劣化的-12℃以下,因此,在长期保存中也能够抑制品质劣化。
另外,不仅是对冷藏库内食品的温度影响,还能够使冷藏库内的局部温度降低的位置减少,因此,还有防止门开关时或食品放入时来自附着于食品的水分等升华得到水分作为霜而附着于冷却器罩520的效果。由此,能够确保冷却器507的除湿性能,并且,不需要使用用于防止着霜的辅助加热器。
另外,能够降低除霜时向冷藏库内的温度影响,也有降低除霜时冷藏库内负荷量的效果。因此,除霜时间后的冷却负荷量减少,因此,也能够得到除霜时间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压缩机517的运转转速减低和运转时间缩短带来的节能效果。
另外,由于将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507侧以向上的角度倾斜45°安装配置,因此,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53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容易地向冷却器507移动,能够高效地融解附着于冷却器507的霜,因此,实现除霜加热器532的通电时间的减少,电输入降低从而变得节能。此时,由于除霜通电时间的缩短,非冷却运行时间缩短从而抑制温度上升、抑制除霜加热器532自身的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由此,除霜时间后的冷却负荷量减少,因此,也能够得到除霜时间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压缩机517的运转转速减低和运转时间缩短带来的节能效果。
另外,利用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53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容易地向冷却器507流动,也具有抑制热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也有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的作用。保存于冷藏库内的冷冻食品,在除霜时的暖气向冷藏库内流入引起的冻伤或热的变动的影响引起的劣化,但由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的效果,在长期保存时也能够抑制食品的劣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的角度向上45°,但是,向上的角度也能够考虑返回冷气的流动方向、除霜时的暖气的流动方向够、冷藏库内容量、模具等的制作容易程度,来决定角度。
另外,由于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与冷却器后侧罩538构成为一体,因此能够减少制作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的材料费和模具费,并且,能够减少制作工序中的步骤。另外,通过形成冷却器后侧罩538中的结构,能够使包括模具的拔模斜度在内的形状简单化,因此,有助于模型费的进一步降低。另外,由于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和冷却器后侧罩538的2个部件的管理变成1个部件的管理,因此,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形成制品的成本降低,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能够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此外,作为除霜引导部件541的下端的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下端531位于比作为排水盘534的冷藏库内侧端面的排水盘库内侧端面530靠冷却器507侧。由此,在除霜时附着于冷却器507的霜被融解时,能够使顺着冷却器后侧罩538滴下的除霜水可靠地落入排水盘534内。本实施方式中,使排水盘库内侧端面530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下端531的距离为15.8mm。这是根据冷藏库的设置状况,在冷藏库向前侧倾斜15°时。除霜水的水滴滴到排水盘534内的尺寸。实际上,在冷藏库的设置状态中向前侧倾斜15°时,是冷藏库自身翻倒的尺寸。考虑构成冷却器507周围的部件的尺寸平衡,只要是本实施方式,能够使滴下的除霜水可靠地落入排水盘534内,因此,不发生水向冷藏库内侧的浸入,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冷藏库。
另一方面,也能够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与冷却器前侧罩537构成为一体。此时,可以得到和与冷却器后侧罩538构成为一体时同样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与冷却器后侧罩538构成为一体,但是,期望考虑冷却器罩520的结构方式、制作容易程度、模具结构、成本等,实施最优的方式。
另外,设置于冷却器罩520下方的冷气返回口535内的风向引导部522的一部分具有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同方向的倾斜度,从冷藏库内侧朝向冷却器侧,以朝上的角度配置。由此,从冷藏库内看时,可以看见各风向引导部相对于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532重叠,因此,即使在冷藏库的除霜时打开冷冻室门时,也看不见除霜加热器532的炽热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使风向引导部522的一部分向上的角度与模具的拔模斜度相同,但是也可以考虑返回冷气的流动方向和除霜时暖气的流动方向来决定角度。
另外,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53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经由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容易地向冷却器507移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能够提高除霜时的效率。
另外,使风向引导部522的一部分和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为同方向的向上的倾斜度,因此,能够抑制冷却时的返回冷气的吸入通风阻力,因此,也能够增加循环风量,增加在冷却器507的热交换量,使蒸发温度上升,能够通过冷冻循环效率的提高实现节能。此外,通过冷却器507的热交换量的提高和循环风量的增加,能够减少冷却冷藏库内的时间,因此,能够通过冷却运转时间的缩短来减少向冷却器507的着霜量。由此,延长冷却器507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532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另外,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配置于冷却器后侧罩538的冷气返回口535的上端或者基本剖面形状的下端与冷却器下端544之间,即,除霜暖气引导部上端543位于比冷却器下端544高的位置,由此,增大返回冷气与冷却器507的热交换面积。由此,增大能够在冷却器507着霜的面积,能够抑制着霜时的冷却能力的恶化。由此,能够延长作为运行冷藏库直至需要除霜的时间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332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此外,若降低通风阻力,则冷气送风风扇516为同一风扇电压时循环风量增加。在图21中表示通风阻力和风量的特性图。如图21所示,冷藏库的冷却性能中,根据风扇的特性,通风阻力降低至点1→点2的P1→P2则循环风量增加为Q1→Q2。
另外,能够以同一风量确保性能时,通过降低冷气送风风扇516的风扇转速,能够得到同一风量。此时,特性点2→点3移动,风扇转速下降部分的输入降低,作为电输入能够节能。另外,通过风扇转速降低,能够实现冷气送风风扇516的风声的降低,因此,即使在夜间等周围噪音低的安静环境中,也不会注意到噪音。
除此以外,对于利用风向引导部522和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防止向冷藏库内的着霜也是有效的。如果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多,则特别是向与冷藏库内连通的部分和冷藏库内顶面的着霜显著发生,有长期使用时经过一段时间并且每次除霜时着霜部分滴下,落到冷藏库内壳体的可能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形状,因为实现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的抑制,所以,即使冷藏库使用大概10年以上,也能够防止着霜引起的可靠性下降,能够提供高品质的冷藏库。
通过将传热抑制空间539、除霜暖气引导部件541、风向引导部522合适地构成,通过除霜时的冷藏库内热影响的降低、除霜效率的提高,能够发挥进一步节能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所构成的传热抑制空间内部为空气层,例如,通过使其为隔热性能高、热传导率低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发泡聚苯乙烯(发泡苯乙烯)、发泡聚乙烯形成的隔热部件542,而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温度影响的降低,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
另外,使风向引导部522的除霜加热器532侧的端面与除霜加热器532的玻璃管外廓的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532的辐射热引起的构成冷气返回口535的冷却器罩520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除霜时等过度延长除霜时间时也不发生由辐射热引起的温度影响造成的变形等。另外,由于使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因此,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532的暖气流入冷却器侧,向冷藏库内的流入能够容易地被抑制,起到这种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冷剂的种类使用异丁烷,因此,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532的玻璃管表面的温度规定为摄氏39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却器罩520和风向引导部522的材料使用廉价的PP(聚丙烯),PP的耐热熔解温度为约摄氏200℃,点燃温度为约摄氏440℃。但是,考虑实际使用,将耐热温度设定为摄氏135℃。即,考虑到最坏条件,计算除霜加热器532的玻璃管表面温度为摄氏394℃、材料使用PP、耐热温度为摄氏135℃以下时的尺寸,使上述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上述的计算中,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导出。
(第十实施方式)
图22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室详细剖面图。
图23是图23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罩的背面图。图24是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冷却器的基本热交换部的说明图。
如图22至图24所示,具有设置于冷藏库主体的背面、生成冷气的冷却器607、和设置于冷却器607的下方、由玻璃管加热器构成的除霜加热器632。在除霜加热器632的下方设置有对附着于冷却器607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进行接收的、与下层冷冻室605的下表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634。另外,配置有覆盖冷却器607的冷却器罩620,其中,冷却器罩620具备用于使冷却了下层冷冻室605的冷气向冷却器607返回的冷气返回口635。
冷却器罩620由冷藏库内侧的冷却器前侧罩637和冷却器607侧的冷却器后侧罩638构成,在冷却器607的前方具备由冷却器前侧罩637和冷却器后侧罩638构成的传热抑制空间639。传热抑制空间639在从在冷却器罩620的下部所具备的冷气返回口635的上端到向下层冷冻室605的排出口下端之间构成。若传热抑制空间639的高度位于冷却器607的上端则具有传热抑制的效果,可以根据冷藏库内容量高和壳体尺寸的平衡来决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传热抑制空间的高度,考虑除霜时的暖气的流动,大约位于从冷却器607的下侧起到第三段,向下层冷冻室605的排出口下端为止。另外,传热抑制空间639的内部为空气层。
因此,利用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632的辐射热,附着于冷却器607的霜被融解,形成高湿的暖气,通过自然对流,在冷却器室内上升,此时,暖气的一部分流入冷藏库内,但是,能够通过传热抑制空间639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流入而使其流入空间内部。特别是在日本的情况下,为湿度高的环境,霜容易附着于冷却器607,来自冷冻室或冷藏室的返回冷气最初与冷却器607热交换而被除湿,该冷却器607的下部是附着霜最多的部位。因此,在除霜时的初期阶段,除霜后的暖气为容易向冷却器607的周围流入且容易向冷藏库内流入的状态,但是通过传热抑制空间639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流入。另外,利用传热抑制空间639,相对于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632的辐射热而使冷却器607的周围温度上升,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的热传导,因此,能够降低对保存于冷藏库内特别是冷却器607侧的里面的食品的温度影响,因此,可以抑制食品的劣化,能够长期保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传热抑制空间639的内部与冷却器室623连通,在冷却器罩638形成暖气回收孔646。通常,构成传热抑制空间639的冷却器前侧罩637和冷却器后侧罩638的空间入口部分,基本尺寸为3mm以下。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641的效果相结合,不发生由于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632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侵入传热抑制空间639内,但是,由于部件自身的成型尺寸偏差和制品组装时的嵌合偏差,有时暖气会进入到传热抑制空间639内。但是,利用暖气回收孔646,进入传热抑制空间639内的暖气和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632的辐射热而存在于传热抑制空间639内的暖气膨胀而达到空间体积以上时,向冷却器室623侧排出暖气。由此,抑制暖气向冷藏库内侧的流入。
此外,暖气回收孔646的位置为在从以翅片管构成的冷却器基本热交换部648的前方的投影面更外侧连通的位置。由此,在冷却运转时形成冷气的主流外,因此返回冷气与冷却器607进行热交换,成为排出冷气之后,通过暖气回收孔646,再与返回冷气合流的短路得到防止,能够防止冷却器607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此处,暖气回收孔646的面积(Sk)为小于传热抑制空间639的基本剖面面积(Sd)的关系。即,Sd>Sk的关系。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传热抑制空间639配设多个暖气回收孔646,能够使得在除霜时在传热抑制空间滞留的暖气没有淤积地向冷却器室侧排出。本实施方式中,暖气回收孔646配置于冷却器607的两端部分。此时,对于暖气回收孔646的面积,设n个暖气回收孔,以Skn表示时,为Sd>ΣSkn。从暖气回收孔646向冷却器室623的暖气回收中,因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632的辐射热而流入的暖气,由于空间内的温度上升,压力上升,高于体积大的冷却器室侧的压力。因此,由于压力差,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的一部分从暖气回收孔646向冷却器室侧流动,能够使得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不向冷藏库内侧流出,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能够提供节能性优异的冷藏库。而且,由于能够降低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引起的温度变化,可以抑制温度变动弱的冷冻食品等食品的劣化,能够长期保存。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使暖气回收孔646为多个,配设为保持压力均衡(例如,左右均等),由此,能够高效地回收暖气,能够降低淤积(滞留),因此,即使在特别是容量大、宽度广的冷藏库中,冷却器607的尺寸大时,也能够得到效果。
此外,通过在传热抑制空间639的内部配设传热部件647,使得对滞留于传热抑制空间内部的暖气进行除湿变为可能。传热部件647可以使用金属制的材料。本实施方式中,考虑成本,贴附t=8μm的铝箔,但是,以厚度大于铝箔的铝板、热传导率高于铝的材料(例如铜)构成时,能够进一步发挥作为传热的效果。另外,在传热部件647中使用蓄热材料也可以。此时,不仅除湿,由于冷却运转时冷却的蓄热材料,在除霜时,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温度难以上升,因此,能够显著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可以抑制食品的劣化,能够更长期的保存,并且能够提供节能性优异的冷藏库。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暖气回收孔646的上端向传热抑制空间侧倾斜,并且,下端向冷却器室侧倾斜。由此,除霜时滞留于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通过自然对流的上升气流向上部流动,但因为暖气回收孔646的上端和下端倾斜,因此,降低风路阻力,能够不淤积地向冷却器室侧排出。另外,因为暖气回收孔646的上端和下端倾斜,因此,实现成型构成的部件时的成品率得到提高,抑制模具费用,有助于成本降低。
本发明具备:冷藏库主体;冷藏库内的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冷却器室,该冷却器室具有:设置于冷冻室的背面侧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设置于冷却器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以及位于除霜加热器的下方的、接收附着于冷却器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的排水盘。设置有覆盖冷却器的冷却器罩,具有用于使冷却了冷冻室的冷气向冷却器返回的冷气返回口。使除霜加热器的中心在水平方向位于冷冻室下表面的上方,在冷冻室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库内一侧)突出的突起部件,冷气返回口下端和突起部件的上端在高度方向重叠。
由此,能够难以看见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炽热状态,因此,在冷藏库的除霜时打开冷冻室门时,不会由于除霜加热器的炽热状态对使用者产生不安感。
另外,通过空隔开冷却返回口下端与突起部件的间隔,使得从冷藏库内向冷却器的返回冷气,不仅能够确保是返回口前面的对流也能够确保从冷却器下侧的对流,因此,能够增大冷却器中的热交换面积。除此以外,通过降低返回冷气的通风阻力,能够增加循环风量,增加冷却器中的热交换量使蒸发温度上升,从而提高冷冻循环效率,由此,能够实现节能。
另外,通过冷却器的热交换量的提高和循环风量的增加,能够减少冷却冷藏库内的时间,因此,也能够由于冷却运转时间缩短而减少向冷却器的着霜量。由此,能够延长冷却器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输入减少,从而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另外,通过风路的改善来增大冷却器的热交换面积,是增大能够在冷却器着霜的面积,因此,能够抑制着霜时冷却能力的恶化。由此,能够延长作为运行冷藏库直至需要除霜的时间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输入减少,从而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本发明中使突起部件与冷气返回口下端的空间距离大于突起部件的高度。
由此,能够增大从冷藏库内到冷却器的返回冷气的开口面积,进一步降低通风阻力,因此,在同一风扇电压时循环风量增加,冷却器中的热交换量增加,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
本发明中,突起部件被配置在冷气返回口下端与除霜加热器之间。
由此,除了风路改善得到的节能效果、着霜耐力提高以外,还看不见冷藏库内的炽热状态,并且,从冷藏库内侧看时,突起部件隐藏于冷却器罩的冷气返回口下端,因此有助于良好的外观品位的提高。
在本发明中,使突起部件与构成冷气返回口的冷却器罩的一部分接触。
由此,能够将增大冷气返回口而开口时容易变形的冷气返回口的外周固定,因此,能够限制冷气返回口的尺寸,确保开口部面积,从而发挥充分的冷却效果。另外,安装时操作者将突起部件按标记使冷却器罩抵接于突起部件来进行操作,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并且实现操作时间的缩短。因此,能够使成品率优良化、抑制产品偏差,能够确保稳定的冷却性能。
本发明中,冷冻室下表面与排水盘构成为一体。
由此,能够减少制作突起部件的材料费和模型费(模具费),并且能够减少制造工序的步骤。另外,由于从突起部件和排水盘的2个部件的管理变成1个部件的管理,因此,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作为制品的成本的降低,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从而能够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本发明中,在冷气返回口内设置有多个风向引导部,使风向引导部的上方的各个风向引导部的内端位于比将风向引导部的各个内端与除霜加热器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连线高的位置。
由此,从冷藏库内看时,各个风向引导部相对于除霜加热器重叠,因此,在冷藏库的除霜时打开冷冻室的门时也看不见除霜加热器的炽热状态。另外,还有抑制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流入冷藏库内的效果,起到能够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的作用。此时,通过各个风向引导部,除霜时的热引起的暖气流向冷却器侧,因此,能够实现除霜效率的提高,能够实现除霜时间缩短所带来的节能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冷气返回口内设置有多个风向引导部,多个风向引导部在除霜加热器侧将下部风向引导部做得比上部风向引导部长。
由此,不仅使冷气返回口的通风阻力降低,实现冷却能力提高,还能够容易地抑制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
在本发明中,在冷气返回口内设置有多个风向引导部,将多个风向引导部的冷藏库内侧的端面连接起来的连线与冷藏库内的箱体背面平行。
由此,能够确保使冷藏库内壳体(库内壳体)与冷气返回口的间隔为一定以上,不局部变窄,因为,没有因风路的通风阻力增加引起的风量下降。因此,不会致冷却能力的下降。另外,由于不妨碍冷气的循环,因此,即便因湿度高的外气的入侵而使表面着霜,也无淤积,因此容易升华。另外,由于近年来有实际容积增加的趋势,尽可能增大冷藏库内壳体,有助于销售的提高,由于使成型冷藏库内壳体时的拔模斜度与连接风向引导部的冷藏库内侧端面的连线平行,而能够实现削减了无效空间的最大限度的实际内容积(内容量)。
在本发明中,使除霜加热器侧的冷气返回口与除霜加热器外廓的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
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构成冷气返回口的冷却器罩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除霜时等过度延长除霜时间时也不发生由辐射热引起的温度影响造成的变形。另外,由于使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因此,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暖气流入冷却器侧,起到很容易地抑制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使突起部件与冷却器罩构成为一体。
由此,能够减少制作突起部件的材料费和模具费,并且,能够减少制作工序中的步骤。另外,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形成制品的成本降低,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能够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在本发明中,使突起部件与冷冻室下表面构成为一体。
由此,能够减少制作突起部件的材料费和模具费,并且,能够减少制作工序中的步骤。另外,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形成制品的成本降低,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能够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本发明具备:设置于冷冻室的背面侧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设置于冷却器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和覆盖冷却器且具有用于使冷却了冷冻室的冷气向冷却器返回的冷气返回口的冷却器罩。冷却器罩由冷藏库内侧的冷却器前侧罩和冷却器侧的冷却器后侧罩构成,在冷却器前方具备由冷却器前侧罩和冷却器后侧罩形成的传热抑制空间,在冷气返回口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
通过在冷气返回口设置除霜暖气引导部件,来自除霜时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容易地向冷却器移动,高效地融解附着于冷却器的霜,因此,实现除霜加热器的通电时间的减少,电输入降低从而变得节能。此时,由于除霜通电时间的缩短,非冷却运行时间缩短从而抑制温度上升抑制、抑制除霜加热器自身的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由此,除霜时间后的冷却负荷量减少,因此,也能够得到除霜时间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压缩机的运转转速减低和运转时间缩短带来的节能效果。
另外,利用除霜暖气引导部件,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容易地向冷却器流动,也具有抑制热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因此起到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的作用。保存于冷藏库内的冷冻食品,除霜时的暖气向冷藏库内流入引起的冻伤或热的变动的影响引起的劣化,由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的效果,在长期保存时也能够抑制食品的劣化。
此外,通过设置由冷却器前侧罩和冷却器后侧罩构成的冷却器罩,即使在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冷却器周围的温度上升,也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的热传导。因此,能够降低对保存于冷藏库内、特别是冷却器侧的里面(纵深侧)的食品的温度影响,能够抑制食品的劣化,能够长期保存。
另外,通过设置传热抑制空间,能够抑制来自作为低温的冷却器的热影响,减小冷却器罩表面的温度与冷藏库内的温度差,因此,在门开关时和向冷藏库内放入时附着于食品的水分的升华引起使其流入,也能抑制霜的附着。
本发明中,在传热抑制空间的内部配设隔热部件。
由此,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冷却器周围的温度上升,也能够大幅抑制从温度上升后的冷却器周围向冷藏库内的热传导。因此,能够减少对保存于冷藏库内、特别是冷却器侧的食品的温度影响,因此能够抑制食品的劣化,能够进一步实现长期保存。
另外,在除霜时,能够抑制从温度上升了的冷却器周围向冷藏库内的热传导是指使来自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滞留于冷却器室内,能够高效地使冷却器自身温度上升,伴随除霜时间的缩短和非冷却运转时间缩短从而抑制温度上升,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节能。
另外,由于在传热抑制空间的内部配设隔热部件,降低来自冷却器的温度影响,因此,在冷藏库内局部温度降低的部位减少,能够防止门开关时等侵入冷藏库内的水分引起的霜的附着,制品的品质提高。
本发明中,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上端位于比冷却器下端高的位置。
由此,能够增大返回冷气相对于冷却器的热交换面积,并且降低返回冷气的通风阻力,由此,能够增加循环风量,增加冷却器中的热交换量,蒸发温度上升,提高冷冻循环效率,从而能够实现节能。
另外,通过冷却器的热交换量的提高和循环风量的增加,能够减少冷却冷藏库内的时间,因此,也能够通过冷却运转时间的缩短减少向冷却器的着霜量。由此,能够延长冷却器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另外,通过风路的改善来增大冷却器的热交换面积,是增大能够在冷却器着霜的面积,因此,能够抑制着霜时冷却能力的恶化。由此,能够延长作为运行冷藏库直至需要除霜的时间的除霜周期,实现除霜加热器的输入次数减少和除霜引起的冷藏库内温度上升后的冷藏库内冷却所需要的电力输入减少,能够进一步进行节能。
本发明中,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与冷却器前侧罩构成为一体。
由此,能够减少制作除霜暖气引导部件的材料费和模具费,并且,能够减少制作工序中的步骤。另外,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形成制品的成本降低,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能够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本发明中,使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与冷却器后侧罩构成为一体。
由此,能够减少制作除霜暖气引导部件的材料费和模具费,并且,能够减少制作工序中的步骤。另外,通过形成冷却器后侧罩中的结构,能够使包括模具的拔模的形状简单化,因此,有助于模型费的进一步降低。另外,由于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和冷却器后侧罩的2个部件的管理变成1个部件的管理,因此,能够降低管理费用,实现形成制品的成本降低,有助于销售价格的降低,能够实现销售率的提高。
本发明中,在冷气返回口的冷却器侧设置风向引导部,风向引导部具有相对于返回口的入口朝向上方的倾斜度。
由此,从冷藏库内看时可以看见各风向引导部相对于除霜加热器重叠,因此,即使在冷藏库的除霜时打开冷冻室门时,也看不见除霜加热器的炽热。另外,也有抑制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此时,利用各风向引导部,除霜时的辐射热引起的暖气向冷却器侧流动,因此,也实现除霜效率的提高,也实现除霜时间缩短带来的节能效果。
另外,由于风向引导部和除霜暖气引导部件的倾斜为上方向,因此,除了降低返回冷气的吸入风路的通风阻力,还能够使流动均匀化,通过冷却效率的提高实现进一步节能。
本发明中,使冷却器罩的除霜加热器侧与除霜加热器外廓的最短距离为60mm。
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构成冷气返回口的冷却器罩自身的温度上升,因此,即使在除霜时等过度延长除霜时间时也不发生由辐射热引起的温度影响造成的变形。另外,由于使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因此,除霜时来自除霜加热器的暖气流入冷却器侧,有容易地抑制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
本发明中,除霜加热器的中心位于冷冻室底基本面之上。
由此,能够使与下层冷冻室下面形成为一体的排水盘的形状为大致水平,能够减少用于设置除霜加热器的无效空间,能够实现内容积的增加。另外,能够使排水盘的深度变浅,能够抑制将构成部件成型时的模具费用,因此,也有助于成本降低。
本发明中,在冷却器后侧罩的冷却器侧具备金属制的传热促进部件。
由此,能够使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传递至冷却器的上部,因此,能够实现除霜时间的进一步缩短。另外,由于传热促进部件为金属制,热传导效率高,能够使来自除霜加热器的热均匀地传递。因此,在冷却器中热均匀地传递,因此,不仅除霜效率提高,也没有霜残留的担心。
本发明中,使风向引导部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连结。
由此,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同方向向上构成的风向引导部一体地形成连结风向引导件,因此,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更容易地向冷却器流动,高效地融解附着于冷却器的霜,因此,实现除霜加热器的通电时间的减少,实现电输入的降低带来的节能。
另外,抑制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向冷藏库内流入的效果也变大,有进一步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的作用。
本发明中,具备连通传热抑制空间与收纳冷却器的冷却器室的暖气回收孔。
由此,构成传热抑制空间的冷却器前侧罩和冷却器后侧罩的空间入口部分,基本尺寸为3mm以下。与除霜暖气引导部件的效果结合,不发生由于来自除霜时的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侵入传热抑制空间内,但是由于部件自身的成型尺寸偏差和制品组装时的嵌合偏差,有时暖气进入传热抑制空间内。此时,进入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和由于来自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而存在于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膨胀而达到空间体积以上时,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侧流入。另外,能够抑制由于辐射热引起的空间内的过度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减少对保存于冷藏库内特别是冷却器侧的食品的温度影响,因此,可以抑制食品的劣化,能够更长时间保存。
本发明中,使暖气回收孔配设于冷却器的基本热交换部的外侧。
由此,冷藏库的冷却运转时,与冷却器热交换后的冷气通过暖气回收孔侵入传热抑制空间内,再与来自冷藏库内的返回冷气合流,能够防止短路(短接、捷径),能够防止冷却器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本发明中,使暖气回收孔的面积小于传热抑制空间的基本剖面面积。
由此,由于部件自身的成型尺寸偏差和制品组装时的嵌合偏差,来自除霜时除霜加热器的辐射热引起的对流而侵入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由于空间内的温度上升,压力上升,比体积大的冷却器室侧的压力高,利用压力差,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的一部分从暖气回收孔向冷却器室侧流动。因此,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不向冷藏库内侧流出,因此,能够抑制冷藏库内的温度上升。
本发明中,具备多个暖气回收孔。
由此,除霜时滞留于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由于压力差从多个暖气回收孔向冷却器室流动,因此,特别是宽度广的冷藏库也能够均衡地保持传热抑制空间内的压力,实现淤积的降低,能够抑制向冷藏库内的暖气流入和温度上升。
本发明中,在传热抑制空间的内部配设传热部件。
由此,即使在除霜时高湿度的暖气滞留于传热抑制空间内时,能够利用冷却运转时冷却了的传热部件进行除霜时的除湿,抑制通过暖气回收孔暖气向冷却器室和冷藏库内的流入。因此,没有部分的霜残留和冰残留的发生,能够提供制品可靠性的品质高的冷藏库。
本发明中,使暖气回收孔的上端在传热抑制空间侧向下方倾斜。
由此,除霜时滞留于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利用上端侧倾斜的导轨形状,容易地导向冷却器室侧。
本发明中,使暖气回收孔的下端在冷却器室侧向上方倾斜。
由此,除霜时滞留于传热抑制空间内的暖气,利用下端侧倾斜的导轨形状,容易地导向冷却器室侧。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在以伴随消减无效体积增加冷藏库内容量的省空间大容量、提高节能性为目的的家庭用冷藏库中利用。
符号说明
1、11、21、35 冷却器
2、15、22、32 冷冻室
3、23、33 冷却器室
4、12、24、31 冷却器罩
5、25、41 内箱
6、26 冷气返回口
7、27 除霜加热器
8 蔬菜室
9 分隔部
10 引导部(导向部)
13、37 除霜加热器
14、36 罩加热器
28 暖气流入空间
34 风扇
38 水接收部
39 冷却器室入口
40 管路(排槽)
42 引导部
101、301、501 冷藏库主体
102、302、502 冷藏室
102a、302a、502a 冷藏室门
103、303、503 上层冷冻室
103a、303a、503a 上层冷冻室门
104、304、504制冰室
104a、304a、504a 制冰室门
105、305、355、405、455、505、605 下层冷冻室
105a、305a、505a 下层冷冻室门
106、306、506 蔬菜室
106a、306a、506a 蔬菜室门
107、307、407、507 冷却器
108、308、508 第一顶面部
109、309、509 第二顶面部
110、310、510 第一隔热分隔部
111、311、511 第二隔热分隔部
112、312、512 第三隔热分隔部
113、163、213、263、313、363、513 第四隔热分隔部
116、316、516 冷气送风风扇
117、317、517 压缩机
118、318、518 毛细管
119、319、519 机械室
120、170、270、320、470、520 冷却器罩
122、222、272、322、372、422、472、522 风向引导部
123、323、523、623 冷却器室
124、324、524 外箱
125、325、525 内箱
126、326、526 隔热主体
132、182、232、282、332、382、432、482、532、632 除霜加热器
133、283、333、433、533 罩加热器
134、184、234、284、334、384、484、434、534、634 排水盘
135、185、235、285、335、385、435、485、535、635 冷气返回口
136、186、236、286、336、536 突起部件
155、205、255 冷冻室
157、257、207、357、457、607 冷却器
220、370、420、620 冷却器罩
337、487、537、637 冷却器前侧罩
338、488、538、638 冷却器后侧罩
339、539、639 传热抑制空间
340、540 传热促进部件
343、543 除霜暖气引导部上端
344、544 冷却器下端
341、391、441、491、541、641 除霜暖气引导部件
495 连结风向引导件
530 排水盘库内侧端面
531 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下端
646 暖气回收孔
647 传热部件
648 冷却器基本热交换部

Claims (28)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具备:
冷藏库主体;
所述冷藏库内的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
冷却器室,该冷却器室具有设置于所述冷冻室的背面侧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以及位于所述除霜加热器的下方的、接收附着于所述冷却器的霜融解而落下的除霜水的排水盘;和
冷却器罩,该冷却器罩覆盖所述冷却器且具有用于使冷却了所述冷冻室的冷气向所述冷却器返回的冷气返回口,
所述除霜加热器的中心在水平方向位于冷冻室下表面的上方,
在所述冷冻室下表面配置有向冷藏库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件,
所述冷气返回口下端与所述突起部件的上端在高度方向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突起部件与所述冷气返回口下端的空间距离大于所述突起部件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冷气返回口下端与所述除霜加热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突起部件与构成所述冷气返回口下端的所述冷却器罩的一部分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室下表面与排水盘构成为一体。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气返回口内设置有多个风向引导部,
使所述风向引导部的上方的各个风向引导部的内端位于比将所述风向引导部的各个内端与所述除霜加热器的中心连接起来的连线高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气返回口内设置有多个风向引导部,
多个所述风向引导部在所述除霜加热器侧将下部风向引导部做得比上部风向引导部长。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气返回口内设置有多个风向引导部,
将多个所述风向引导部的冷藏库内侧的端面连接起来的连线与冷藏库内的箱体背面平行。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除霜加热器侧的冷气返回口与所述除霜加热器外廓的最短距离为60m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件与所述冷却器罩构成为一体。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件与所述冷冻室下表面构成为一体。
12.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具备:
冷藏库主体;
所述冷藏库内的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
设置于所述冷冻室的背面侧的、生成冷气的冷却器;
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和
冷却器罩,该冷却器罩覆盖所述冷却器且具有用于使冷却了所述冷冻室的冷气向所述冷却器返回的冷气返回口,
所述冷却器罩由冷藏库内侧的冷却器前侧罩和冷却器侧的冷却器后侧罩构成,在所述冷却器前方具有由所述冷却器前侧罩和所述冷却器后侧罩形成的传热抑制空间,在所述冷气返回口设置有除霜暖气引导部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抑制空间的内部配设有隔热部件。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上端位于比所述冷却器下端高的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与所述冷却器前侧罩构成为一体。
16.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暖气引导部件与所述冷却器后侧罩构成为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气返回口在冷却器侧设置有风向引导部,所述风向引导部相对于返回口的入口具有朝向上方倾斜的倾斜度。
18.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冷却器罩的所述除霜加热器侧与所述除霜加热器外廓的最短距离为60mm。
19.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霜加热器的中心位于所述冷冻室底基本面之上。
20.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却器后侧罩的所述冷却器侧具有金属制的传热促进部件。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风向引导部与所述除霜暖气引导部件连结。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通所述传热抑制空间与收纳所述冷却器的冷却器室的暖气回收孔。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气回收孔与所述冷却器的基本热交换部相比被配设于更外侧。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气回收孔的面积小于所述传热抑制空间的基本剖面面积。
25.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暖气回收孔。
26.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传热抑制空间的内部配设有传热部件。
27.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气回收孔的上端在所述传热抑制空间侧向下方倾斜。
28.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暖气回收孔的下端在所述冷却器室侧向上方倾斜。
CN201280060351.0A 2011-12-06 2012-12-03 冷藏库 Pending CN1039752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6581A JP2013119952A (ja) 2011-12-06 2011-12-06 冷蔵庫
JP2011-266581 2011-12-06
JP2011-269690 2011-12-09
JP2011269690 2011-12-09
JP2012092737A JP5966145B2 (ja) 2011-12-09 2012-04-16 冷蔵庫
JP2012-092737 2012-04-16
PCT/JP2012/007729 WO2013084460A1 (ja) 2011-12-06 2012-12-03 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5207A true CN103975207A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4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0351.0A Pending CN103975207A (zh) 2011-12-06 2012-12-03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789940B1 (zh)
CN (1) CN103975207A (zh)
WO (1) WO201308446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4656A (zh) * 2015-05-27 2015-08-26 浙江大学 一种防呼吸效应结霜的冷柜***
CN107062748A (zh) * 2016-02-10 2017-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328153A (zh) * 2016-04-12 2017-11-07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WO2020125446A1 (zh) * 2018-12-20 2020-06-25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除霜装置
CN111771094A (zh) * 2018-03-01 2020-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WO2023029516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式制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6832B (zh) 2016-09-12 2021-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冰箱
JP7340215B2 (ja) * 2017-11-28 2023-09-07 新星冷蔵工業株式会社 冷却システム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5070A (ja) * 2002-08-27 2004-03-1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CN1704705A (zh) * 2004-05-27 2005-12-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CN1928470A (zh) * 2005-09-09 2007-03-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JP2007093108A (ja) * 2005-09-28 2007-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10060188A (ja) * 2008-09-03 2010-03-1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CN101929780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JP2011127850A (ja) * 2009-12-18 2011-06-30 Sharp Corp 冷蔵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3901Y2 (ja) * 1988-11-11 1994-06-22 松下冷機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H02124478U (zh) * 1989-03-22 1990-10-12
JP2003075053A (ja) * 2001-08-31 2003-03-12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ガラス管ヒータおよびガラス管ヒータを備えた冷蔵庫
JP2004190960A (ja) * 2002-12-11 2004-07-08 Toshiba Corp 冷蔵庫
JP2006046791A (ja) * 2004-08-04 2006-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5317924B2 (ja) 2009-10-23 2013-10-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冷蔵庫
JP5903552B2 (ja) * 2011-09-29 2016-04-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85070A (ja) * 2002-08-27 2004-03-18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CN1704705A (zh) * 2004-05-27 2005-12-07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冰箱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CN1928470A (zh) * 2005-09-09 2007-03-14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JP2007093108A (ja) * 2005-09-28 2007-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蔵庫
JP2010060188A (ja) * 2008-09-03 2010-03-18 Hitachi Appliances Inc 冷蔵庫
CN101929780A (zh) * 2009-06-26 2010-12-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JP2011127850A (ja) * 2009-12-18 2011-06-30 Sharp Corp 冷蔵庫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4656A (zh) * 2015-05-27 2015-08-26 浙江大学 一种防呼吸效应结霜的冷柜***
CN107062748A (zh) * 2016-02-10 2017-08-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062748B (zh) * 2016-02-10 2019-07-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328153A (zh) * 2016-04-12 2017-11-07 东部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冰箱
CN111771094A (zh) * 2018-03-01 2020-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11771094B (zh) * 2018-03-01 2022-04-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WO2020125446A1 (zh) * 2018-12-20 2020-06-25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除霜装置
WO2023029516A1 (zh) * 2021-09-03 2023-03-09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风冷式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89940A4 (en) 2015-06-03
EP2789940A1 (en) 2014-10-15
WO2013084460A1 (ja) 2013-06-13
EP2789940B1 (en)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5207A (zh) 冷藏库
KR101306536B1 (ko) 냉장고
KR101544452B1 (ko) 열전도시트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104641190B (zh) 冷藏库
US20090165491A1 (en) Icemaker for a refrigerator
WO2015176581A1 (zh) 冰箱
CN103339454B (zh) 冷藏库
TWI650521B (zh) 冰箱
CN102753918B (zh) 冷藏库
CN102317716B (zh) 冰箱
CN105333672A (zh) 抽屉式冰箱
CN105020965A (zh) 冰箱
WO2021047549A1 (zh) 冰箱
TWI716636B (zh) 冰箱
CN202902730U (zh) 冷冻冷藏箱
CN110645760A (zh) 一种储能式风冷无霜冰箱及其除霜方法
JP5966145B2 (ja) 冷蔵庫
JP6405526B2 (ja) 冷蔵庫
CN103629877A (zh) 冰箱
CN113237272A (zh) 一种风冷冰箱
JP6145643B2 (ja) 冷蔵庫
JP2014238182A (ja) 冷蔵庫
TW202001168A (zh) 冰箱
CN101995134A (zh) 冰箱
JP6405525B2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