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1583A - 成像光学***、照相机装置以及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光学***、照相机装置以及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1583A
CN103901583A CN201310739121.3A CN201310739121A CN103901583A CN 103901583 A CN103901583 A CN 103901583A CN 201310739121 A CN201310739121 A CN 201310739121A CN 103901583 A CN103901583 A CN 1039015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system
imaging optical
lens combination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91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贵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01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5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光学***,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被形成为负透镜的第一透镜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被形成为平凹透镜的第二透镜、被形成为负弯月透镜的第三透镜、以及被形成为双凸透镜的第四透镜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被形成为双凸透镜的第五透镜、以及被形成为双凹透镜的第六透镜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被形成为负弯月透镜的第七透镜的第四透镜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照相机装置和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Description

成像光学***、照相机装置以及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焦点的成像光学***的改进,该成像光学***用于在包括所谓的卤化银照相机,特别是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等的各种类型的照相机中使拍摄对象图像成像,并且特别是涉及例如数码照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的使用电子成像单元的成像装置中的成像光学***,使用这种成像光学***的照相机装置,和具有这种成像功能的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固态图像传感器来获得拍摄对象的数字图像数据的所谓的数码照相机的市场已经相当的大了。用户对于这种以及类似的数码照相机的需求很广泛。其中,用户对于高质量的紧凑型照相机的种类具有很高的期待,这种照相机使用对角线长度大约是20mm到45mm的相对大的成像元件,并且在其上安装有由高性能的单焦点光学***构成的成像透镜。在这些需求中,用户更注重于高性能的因素、以及除此之外的小的F数、即具有很好的便携性同时具有大孔径、也就是紧凑的尺寸和轻的重量。
这里,在高性能方面,紧凑型的照相机被要求具有与至少1000万像素到2000万像素的成像元件相对应的分辨率,除此之外,具有更小的慧形光斑、高对比度以及在开口孔径的视场角的周围部分没有点像失真、更小的色差以及在具有大的亮度差的部分中不出现不必要的着色、更小的畸变像差、以及绘制直线作为直线的能力等等。
此外,紧凑型的照相机在大孔径方面,从增强与安装有聚焦透镜的一般紧凑型照相机的差别化的必要性的观点来说,被要求具有大约是至少F2.8的F数。
在小型化方面,需要将整个光学长度以及透镜的直径两者控制得很小。此外,在不拍摄时的小型化方面,需要具有被称为可回收类型的机构,在该机构中,在不拍摄时的在拍摄光学***中的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例如光圈前后或者后焦距的空气间隔被缩短,以缩短整个透镜长度。
因为许多用户希望拍摄透镜的视场角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广视角,较佳的是具有和35mm的卤化银照相机(所谓的莱卡尺寸)转换中的28mm的焦距相当的76度的视场角或者更大的视场角,即38度或更大的半视场角。
关于用于这种类型的数码照相机的成像透镜,考虑有许多类型的成像透镜,但是代表具有广视角的单焦点透镜的配置的实例可以包括其中负折射率的透镜组被布置在物侧并且正折射率的透镜组被布置在像平面侧的所谓的反远距型。采用反远距型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有基于对于每个像素具有滤色器和微透镜的面传感器的特性,将出瞳位置设置在远离像平面处以及使得周围的光通量在几乎垂直于传感器的角度上入射的需求。但是,从反远距型的光学***具有确保对于使用作为单反照相机的可更换透镜的广角透镜的后焦距的目的这点来理解,整个镜头的长度(最物侧的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趋向于很长。
另一方面,在对角线长度大约是20mm到45mm的相对大的成像元件中,由于近年来集成的微透镜的改进或优化、图像处理的进步等等,因此即使周围的光通量相当倾斜地入射到传感器上也不会产生大问题。具体地,即使在最大的像高处的主光束和光轴之间的角度大约是35度到40度,也可能建立充分被允许的***。结果,可以选择更适合于小型化而不会像以前一样依赖于周围光通量的垂直入射的透镜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比反远距型光学***更适合于小型化的透镜类型的光学***的实例可以包括近似对称型的光学***或者其中负折射率的透镜组被布置在像平面侧的远摄型光学***。这种透镜类型的传统的成像透镜的实例在公开号H08-313802、H11-326756、2005-352060等的日本专利申请中被披露。此外,其中保留了反远距型的特征的透镜的实例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008347中被披露。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H08-313802中披露的成像光学***是近似对称型的广角透镜,并且被设置有十分大的孔径,但是仍然保留有小型化的问题,因为整个镜头的长度(从透镜***最物侧的表面到像平面的距离)或者总的透镜的厚度(从透镜***最物侧的表面到透镜***最像侧的表面的距离)很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H11-326756中披露的成像光学***同样具有接近于对称型的配置,其中半视场角超过了50度以建立广视角,但是具有F4到F4.5的很大的F数,并且具有和本发明不同的目的。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5-352060中披露的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整个透镜长度和总的透镜的厚度很小,但是由于很短的后焦距,因此接近像平面的透镜的直径很大。因此,不能说这个成像光学***同样是足够小尺寸的。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008347中披露的成像光学***在视场角、F数和成像性能上有改进,但是具有明显保留了反远距型的特征的配置,并且仍然具有小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足够小尺寸以及重量轻,同时具有高性能、大约76度的视场角的广角以及大于F2.8的大孔径的成像光学***。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光学***,按照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凹面的负透镜;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包括在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透镜、以及在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透镜和正透镜的粘合透镜;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的粘合透镜;以及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包括在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透镜,其中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1):
0.60<IY/AP<0.85    (1)
其中,成像光学***的最大像高是IY,并且从像平面到成像光学***的出瞳位置的光轴上的距离是AP。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形成本原始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
图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实例1的成像光学***的截面配置的沿着光轴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显示了根据图1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例1的成像光学***中关于d线和g线的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像差的像差曲线图;
图3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根据实例2的成像光学***的截面配置的沿着光轴的纵向截面图;
图4是显示了根据图3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例2的成像光学***中关于d线和g线的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像差的像差曲线图;
图5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根据实例3的成像光学***的截面配置的沿着光轴的纵向截面图;
图6是显示了根据图5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例3的成像光学***中关于d线和g线的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像差的像差曲线图;
图7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根据实例4的成像光学***的截面配置的沿着光轴的纵向截面图;
图8是显示了根据图7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例4的成像光学***中关于d线和g线的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像差的像差曲线图;
图9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根据实例5的成像光学***的截面配置的沿着光轴的纵向截面图;
图10是显示了根据图9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例5的成像光学***中关于d线和g线的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像差的像差曲线图;
图11是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根据实例6的成像光学***的截面配置的沿着光轴的纵向截面图;
图12是显示了根据图11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例6的成像光学***中关于d线和g线的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像差的像差曲线图;
图13是从前侧即作为拍摄对象的物体的一侧观看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作为照相机装置的数码照相机的外观配置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后侧即拍摄者侧观看的图13中的数码照相机的外观配置的立体图;和
图15是示意性地显示图13和图14中的数码照相机的功能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选择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被提供,并且不是为了限制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目的。
在下文中,通过参考附图,基于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六实施例,将具体地解释根据本发明的成像光学***、照相机装置和移动信息终端装置。首先,在解释具有具体的数值的实例之前,将会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性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涉及用于使物体的光学图像成像的成像光学***的实施例,并且第二到第六实施例同样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成像透镜,用于使拍摄对象图像成像的单焦点成像透镜,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光学***由多个透镜组成,具有大约38度的半视场角的广角,以及大约F2.8的大孔径,足够小尺寸以及重量轻,并且能够通过充分地降低各种像差来获得非常好的图像性能。
目前,关于数码照相机,对于高画质、小型化、广角以及大孔径已经有极大的增长的需求,并且为了面对这些需求而需要继续进行发展。通常,随着广角的提高,慧差、像散、场曲,特别是畸变像差趋向于增加,并且随着大孔径的提高,慧差等,特别是球差增加。为了校正这些像差,光学***趋向于大尺寸。
基于下述配置的采用使得具有这些像差以及光学***大尺寸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发现,做出了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光学***,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包括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第一透镜组由在像平面侧具有凹面的负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由在物侧具有凹面的负透镜、在物侧具有凸面的负透镜和正透镜的粘合透镜构成,第三透镜组由正透镜和负透镜的粘合透镜构成,并且第四透镜组由在物侧具有凹面的负透镜构成。
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1):
0.60<IY/AP<0.85    (1)
其中成像光学***的最大像高是IY,并且从像平面到成像光学***的出瞳位置的光轴上的距离是AP。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光学***被配置成,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被布置在最物侧,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被布置在最像平面侧,孔径光阑被布置在中间,并且彼此被布置在孔径光阑两侧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各自具有正折射率。尽管没有那么精确,但是这个结构使得折射率设置对称,从而降低了校正慧差、倍率色差以及畸变像差的困难水平。
而且,第一透镜组的像平面侧上的表面以及第四透镜组的物侧上的表面彼此相对,以分别形成凹形,从而使得可以以更高的水平来校正上述的像差。此外,第一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负透镜的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形成为凹形,其对于随大孔径增加的球差的校正也具有特别的效果。至少一组正透镜和负透镜的组合被设置到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中的每一个,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各自具有正折射率,因此提供了校正轴向色差和慧差的色彩差异的效果。
此外,正负粘合透镜各自被设置在孔径光阑两侧,从而在某些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校正轴向色差,同时保持折射率设置的对称性。因为粘合透镜是位于孔径光阑附近并且主要进行球差的校正的透镜元件,所以由制造误差导致的图像性能的劣化会发生,但是通过降低作为粘合透镜的制造误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图像性能的劣化限制得很小。提供了在第二透镜组的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组的负透镜,因此产生了在保持像差校正的对称性的同时,特别是适当地校正慧差的效果。
而且,一对第一透镜组的负透镜的像平面侧上的凹面和第二透镜组的正透镜的物侧上的凸面,以及一对第三透镜组的正透镜的像平面侧上的凹面和第四透镜组的负透镜的物侧上的凹面分别校正球差。因此限制于跨过孔径光阑进行球差校正,提供限制由制造误差导致的性能劣化的效果。
上述的条件式(1)限定了对于成像光学***的像高的出瞳距离的适当的范围,其中像差校正的效果能够利用上述光学***的配置来充分地达到。当条件式(1)的IY/AP的值超过了上限值时,光学***接近远摄型,并且当条件式(1)的IY/AP的值低于下限值时,光学***接近反远距型。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折射率的对称性在很大程度上被破坏了,这尤其增加了对于已经由广角所增加的慧差、畸变像差等的像差的校正困难水平。
根据成像光学***的上述的配置,可以获得如上说明的对于像差校正的很大的效果,并且即使在近似38度的半视场角的广角以及近似F2.8的大孔径的严格的条件下,也可以配置具有高图像性能的小尺寸的光学***。
应当注意,为了达到更良好的性能,成像光学***可以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2):
00<AP/TL<1.40    (2)
其中,从像平面到成像光学***的出瞳位置的光轴上的距离是AP,并且当聚焦于无限远时,从第一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到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面的表面的光轴上的距离是TL。
条件式(2)限定了出瞳距离的整个透镜长度的适当的范围。当条件式(2)的AP/TL的值低于下限值时,第一透镜组过度远离孔径光阑,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第一透镜组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或者第一透镜组造成了强的负折射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整个光学***中的折射率设置的对称性。因此,特别是慧差、倍率色差、畸变像差等等的校正的困难水平增加了,并且为了校正它,整个光学***可能被拉长。
当条件式(2)的AP/TL的值超过了上限值时,第一透镜组中的像差被过度地产生,从而增加由制造误差导致的图像性能的劣化,或者还是一样,整个光学***中的折射率设置的对称性被极大地破坏,从而可能产生类似于条件式(2)的AP/TL的值低于下限值的情况的缺陷。此外,第四透镜组过度远离孔径光阑,从而在径向方向上可能会扩大。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形成在第二透镜组的最后面的表面和第三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之间的空气透镜可以具有正折射率。
利用这个配置,珀兹伐和(Petzval sum)的平衡很容易被保持,以降低场曲的控制的困难水平,提供确保图像平面性能的平坦性的效果。透镜的凸形存在于快门空间中以增强空间的利用效率,提供使光学***小型化的效果。
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成像光学***可以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3):
0.50<f12/f34<1.60    (3)
其中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是f12,并且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组合焦距是f34。
条件式(3)限定了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的组合焦距对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的适当的范围。当条件式(3)的f12/f34的值低于下限值或者高于上限值时,光学***中的折射率设置的对称性被极大地破坏,并且,特别是慧差、倍率色差、畸变像差等的校正的困难水平增加,并且为了校正它,整个光学***可能被拉长。
应当注意,为了达到更良好的性能,成像光学***较佳的是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3A):
0.60<f12/f34<1.45    (3A)。
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成像光学***可以在第四透镜组中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非球面,并且可以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4):
0<f/|f4|<0.30    (4)
其中整个***的焦距是f,并且第四透镜组的焦距是f4。
条件式(4)限定了第四透镜组的焦距对于整个***的焦距的适当的范围。当前的光学***中的第四透镜组进行出瞳位置的控制以及光束入射角的控制作为主要的功能。在第四透镜组中提供至少一个以上的非球面使得到像平面中的每个像高的光束入射角能够被更有效地控制。当条件式(4)的f/|f4|的值超过了上限值时,第四透镜组的折射率变得非常大,并且具有难以进行出瞳位置控制和光束角度控制两者的可能性。条件式(4)的f/|f4|的值不可能低于下限值。
应当注意,为了达到更良好的性能,成像光学***较佳的是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4A):
0<f/|f4|<0.20    (4A)。
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成像光学***可以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5):
0.70<TL/f<1.10    (5)
其中整个***的焦距是f,并且当聚焦在无限远时,从第一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到第四透镜组最后面的表面的光轴上的距离是TL。
条件式(5)限定了整个透镜长度对于焦距的适当的范围,其中本发明的效果达到了最大。
为了达到更高的性能,成像光学***可以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6):
00<|AP/Rg41|<2.50    (6)
其中从像平面到成像光学***的出瞳位置的光轴上的距离是AP,并且第四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g41。
条件式(6)限定了第四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对于出瞳距离的适当的范围。当条件式(6)的|AP/Rg41的|值低于下限值时,第四透镜组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的折射率非常大,并且当条件式(6)的|AP/Rg41|的值超过上限值时,第四透镜组在物侧上的表面的折射率非常大。因此,主要地,慧差的校正变得不足,并且第四透镜组的制造误差的灵敏度有增加的可能性。此外,当条件式(6)的|AP/Rg41|的值低于下限值时,第四透镜组的边缘厚度增加。当整个光学***的实际的厚度增加,并且条件式(6)的|AP/Rg41|的值超过上限值时,第三透镜组的最后面的表面和第四透镜组最前面的表面之间的空气间隔会扩大,从而增加了光学***在光轴上的长度,在光学***缩回到照相机主体中的情况下,产生了照相机的厚度增加的可能性。
应当注意,为了达到更良好的性能,成像光学***较佳的是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6A):
1.20<|AP/Rg41|<2.10    (6A)。
应当注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成像光学***需要被配置成单焦点透镜,并且可以通过移动整个成像光学***来进行聚焦。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涉及一种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包括后面描述的第一到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被配置。
即,例如所谓的数码照相机的照相机装置中的成像光学***由上述成像光学***构成,并且高图像质量的紧凑型照相机装置可以采用包括高性能的成像透镜的成像光学***,该高性能的成像透镜具有38度的半视场角的广角以及F2.8的大孔径,但是在整个透镜长度、总透镜厚度以及透镜直径方面,尺寸足够小,通过充分地降低各种像差确保了非常好的图像性能,并且具有与1000万像素到2000万像素的成像元件相对应的分辨率。
照相机装置可以包括将拍摄图像转换成数字信息的功能。
此外,例如具有成像功能的移动信息终端装置等的信息装置中的成像光学***可以由上述成像光学***构成,以提供同样采用了高质量的紧凑的成像光学***作为成像功能部分的成像光学***的高图像质量的紧凑的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实例]
将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来详细地解释具体实例。将在下文中解释的实例1、实例2、实例3、实例4、实例5和实例6分别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的成像光学***的具体的数值的实例。
而且,第七实施例是使用将在实例1到6的每一个实例中被显示作为成像透镜的成像光学***的照相机装置或者移动信息终端装置的实施例。
图1和图2是用于解释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实例1中的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的图表。图3和图4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实例2中的成像透镜的图表。图5和图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实例3中的成像透镜的图表。图7和图8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实例4中成像透镜的图表。图9和图10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实例5中的成像透镜的图表。图11和图1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实例6中的成像透镜的图表。
应当注意,在实例1到6的每一个实例中,最大的像高是14.3mm。
在实例1到6的每个实例的成像透镜中,设置在第四透镜组的像平面侧上的平行平板F被假设由例如光学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的各种滤光器,或者CMOS传感器的光接收元件的防护玻璃(密封玻璃)片等形成。
应当注意,在实例1到6的每一个实例中使用的光学玻璃的玻璃材料以由HOYA株式会社(HOYA)、株式会社小原(OHARA)以及株式会社住田光学玻璃(SUMITA)所生产的各个产品的光学玻璃材料名称被显示。
实例1到6的每个实例中的像差以高水平被校正,并且球差和轴向色差非常小。像散、场曲和倍率色差同样足够小,并且慧差和色彩差异的干扰同样被适当地限制到最大周围部分。实例1到6的每一个实例明确了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被配置作为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由高性能的成像透镜形成,该高性能的成像透镜具有稍大于38度的半视场角的广角和大约F2.8的大孔径,但是关于整个透镜长度、总透镜厚度和透镜直径被制成足够小的尺寸,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图像性能。
实例1到6的各个实例共用的代码的含义如下:
f:整个光学***的焦距
F:F数
ω:半视场角
y’:最大像高
R:曲率半径(关于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D:面间隔
Nd:折射率
νd:阿贝数
在实例1到6中,多个透镜表面被形成为非球面。为了形成非球面,在某些情况下,每个透镜表面被直接地形成为非球面,如所谓的模制的非球面透镜。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如所谓的混合的非球面透镜,用于形成非球面的树脂薄膜被设置在球面透镜的透镜表面上,以获得非球面。它们中的任一个都可以被采用。对于这样的非球面形状,下面的式子(7)限定了以表面的顶点为基准,从光轴到高度H的位置处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移X(即,在光轴方向上的非球面的量),其中非球面的锥形常数是K,4次非球面系数是A4,6次非球面系数是A6,8次非球面系数是A8,10次非球面系数是A10,并且近轴曲率半径的倒数是C。
X = CH 2 1 + { 1 - ( 1 + K ) C 2 H 2 ) } + A 4 · H 4 + A 6 · H 6 + A 8 · H 8 + A 10 · H 10 · · · · · · · ( 7 )
[实例1]
图1显示了沿着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和实例1的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中的光学***的光轴的纵向截面的透镜配置。
即,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1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孔径光阑S、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其中,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分别被配置成粘合透镜,并且被配置成所谓的五组七元件的配置。
根据透镜组的配置,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G1由第一透镜L1构成,并且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G2由第二透镜L2到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G3有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构成,并且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G4由第七透镜L7构成。即,图1中所示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
具体地,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一透镜组G1被配置成布置第一透镜L1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一透镜L1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凹面比在物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的曲率的负弯月透镜。第二透镜组G2被配置成布置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二透镜L2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平凹透镜,第三透镜L3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弯月透镜,第四透镜L4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凸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应当注意,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
孔径光阑S被布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
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三透镜组G3被配置成布置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五透镜L5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凸面比在物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第六透镜L6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三透镜组G3中的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由两个透镜元件构成的粘合透镜。第四透镜组G4被配置成布置第七透镜L7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七透镜L7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以及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负弯月透镜。
而且,在第四透镜组G4后面,也就是,在像平面侧上,显示光学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的各种滤光器以及光接收元件的防护玻璃(密封玻璃)的滤光器玻璃F被布置成相当于平行平板。
在使用CCD(电荷耦合装置)传感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的固态图像传感器类型的成像光学***中,背插玻璃、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玻璃以及保护固态图像传感器的光接收表面的防护玻璃中的至少一种被***。在本实例中,上述的代表它们的滤光器玻璃F被等同地显示为三个平行平板。应当注意,同样在实例2到实例6的每一个实例中,滤光器玻璃F被等同地显示为三个平行平板,但是与本实例中的滤光器玻璃F类似,代表了背插玻璃、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玻璃以及防护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通过至少在使用的合适的支撑框架等被基本上整体地支撑,并且在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聚焦的聚焦的情况下被整体地移动,从而进行聚焦。
在图1中指示了成像透镜的光学***中的各个光学表面的表面编号。应当注意,图1中所示的各个参考代码在各个实例中单独地被使用,用以避免由于参考代码的位数的增加而造成的解释的复杂性,并且因此,使用与图3、图5、图7、图9、图11等中共同的参考代码。
在实例1中,整个光学***的焦距f,开放的F数Fno,以及半视场角ω(度数)分别是f=18.30,Fno=2.85,以及ω=38.42,并且实例1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学特征,即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关于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相邻的光学表面的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νd、光学玻璃材料名称等等如下面的表1所示。
[表1]
f=18.30,Fno=2.85,ω=38.42
Figure BDA0000448365950000121
在表1中,通过对表面编号附加“星号*”所示的表面编号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在光学玻璃透镜的光学玻璃材料名称之后,简要地用OHARA(株式会社小原)以及SUMITA(株式会社住田光学玻璃)来描述制造公司的名称。
也就是,在表1中,附加了“*”的第2表面和第13表面的每个光学表面都是非球面,
并且表达式(7)中的每个非球面的参数如下。
非球面参数
第2表面
K=3.65750,A4=7.78870E-05,A6=-3.02515E-06,A8=1.83970E-07,A10=-4.88835E-09
第13表面
K=-1.82416,A4=1.79400E-04,A6=5.52949E-06,A8=4.13662E-08,A10=8.00503E-10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条件式(1)到(6)的值如下面的表2所示,分别满足条件式(1)到(6)。
[表2]
条件式计算结果
条件式(1) 0.60<IY/AP<0.85 0.748
条件式(2) 1.00<AP/TL<1.40 1.291
条件式(3) 0.50<f12/f34<1.60 1.170
条件式(4) 0<f/|f4|<0.30 0.059
条件式(5) 0.70<TL/f<1.10 0.857
条件式(6) 1.00<|AP/Rg41|<2.50 1.491
图2显示了根据实例1的成像透镜中关于d线和g线的各种像差,即,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个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图2中的像差曲线图中,球差中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中的实线表示弧矢面,并且像散中的虚线表示子午平面。在球差、像散和慧差的每个像差图表中的d和g分别表示d线和g线。这些对根据其他实例的像差曲线图同样适用。
[实例2]
图3显示了沿着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实例2的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中的光学***的光轴的纵向截面的透镜配置。
也就是,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2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孔径光阑S、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分别被配置成粘合透镜,并且被配置成所谓的五组七元件的配置。
根据透镜组的配置,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G1由第一透镜L1构成,并且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G2由第二透镜L2到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G3由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构成,并且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G4由第七透镜L7构成。也就是,图3中所示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
具体地,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一透镜组G1被配置成布置第一透镜L1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一透镜L1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凹面比在物侧上的凹面具有更大的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二透镜组G2被配置成布置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平凹透镜,第三透镜L3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弯月透镜,第四透镜L4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凸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应当注意,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
孔径光阑S被布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
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三透镜组G3被配置成布置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五透镜L5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凸面比在物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第六透镜L6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三透镜组G3中的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由两个透镜元件构成的粘合透镜。第四透镜组G4被配置成布置第七透镜L7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七透镜L7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以及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负弯月透镜。
而且,在第四透镜组G4后面,即,在像平面侧上,显示光学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的各种滤光器以及光接收元件的防护玻璃(密封玻璃)的滤光器玻璃F被布置成相当于平行平板。
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通过至少在使用的合适的支撑框架等被基本上整体地支撑,并且在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聚焦的聚焦的情况下被整体地移动,从而进行聚焦。
在图3中指示了成像透镜的光学***中的各个光学表面的表面编号。应当注意,图3中所示的各个参考代码在各个实例中单独地被使用,用以避免由于参考代码的位数的增加造成的解释的复杂性。因此,即使使用与图1、图5、图7、图9、图11等中共同的参考代码,一幅图中对应于每个参考代码的配置不必要与其他图中对应于共同的参考代码的配置相同。
在实例2中,整个光学***的焦距f,开放的F数Fno,以及半视场角ω(度数)分别是f=18.30,Fno=2.86,以及ω=38.44。实例2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学特征,即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关于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相邻的光学表面的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νd、光学玻璃材料名称等等如下面的表3所示。
[表3]
f=18.30,Fno=2.86,ω=38.44
Figure BDA0000448365950000151
在表3中,通过对表面编号附加“星号*”所示的表面编号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在光学玻璃透镜的光学玻璃材料名称之后,简要地用OHARA(株式会社小原)以及SUMITA(株式会社住田光学玻璃)来描述制造公司的名称。
也就是,在表3中,附加了“*”的第2表面和第13表面的每个光学表面都是非球面,并且表达式(7)中的每个非球面的参数如下。
非球面参数
第2表面
K=2.40068,A4=1.15154E-04,A6=-1.77420E-06,A8=1.22313E-07,A10=-2.96548E-09
第13表面
K=-1.21261,A4=1.90076E-04,A6=5.87997E-06,A8=4.28098E-08,A10=1.06127E-09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条件式(1)到(6)的值如下面的表4所示,分别满足条件式(1)到(6)。
[表4]
条件式计算结果
条件式(1) 0.60<IY/AP<0.85 0.751
条件式(2) 1.00<AP/TL<1.40 1.213
条件式(3) 0.50<f12/f34<1.60 0.777
条件式(4) 0<f/|f4|<0.30 0.151
条件式(5) 0.70<TL/f<1.10 0.858
条件式(6) 1.00<|AP/Rg41|<2.50 1.8381
图4显示了根据实例2的成像透镜中关于d线和g线的各种像差,即,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个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图4中的像差曲线图中,球差中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中的实线表示弧矢面,并且像散中的虚线表示子午平面。在球差、像散和慧差的每个像差图表中的d和g分别表示d线和g线。这些对根据其他实例的像差曲线图同样适用。
[实例3]
图5显示了沿着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和实例3的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中的光学***的光轴的纵向截面的透镜配置。
也就是,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3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孔径光阑S、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分别被配置成粘合透镜,并且被配置成所谓的五组七元件的配置。
根据透镜组的配置,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G1由第一透镜L1构成,并且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G2由第二透镜L2到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G3由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构成,并且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G4由第七透镜L7构成。也就是,图5中所示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
具体地,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一透镜组G1被配置成布置第一透镜L1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一透镜L1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凹面比在物侧上的凹面具有更大的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二透镜组G2被配置成布置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平凹透镜,第三透镜L3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弯月透镜,第四透镜L4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凸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应当注意,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
孔径光阑S被布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
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三透镜组G3被配置成布置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五透镜L5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凸面比在物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第六透镜L6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负双凹透镜L6。第三透镜组G3中的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第四透镜组G4被配置成布置第七透镜L7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七透镜L7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以及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负弯月透镜。
而且,在第四透镜组G4后面,即,在像平面侧上,显示光学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的各种滤光器以及光接收元件的防护玻璃(密封玻璃)的滤光器玻璃F被布置成相当于平行平板。
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通过至少在使用的合适的支撑框架等被基本上整体地支撑,并且在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聚焦的聚焦的情况下被整体地移动,从而进行聚焦。
在图5中指示了成像透镜的光学***中的各个光学表面的表面编号。应当注意,图5中所示的各个参考代码在各个实例中单独地被使用,用以避免由于参考代码的位数的增加造成的解释的复杂性。因此,即使使用与图1、图3、图7、图9、图11等中共同的参考代码,一幅图中对应于每个参考代码的配置不必要与其他图中对应于共同的参考代码的配置相同。
在实例3中,整个光学***的焦距f,开放的F数Fno,以及半视场角ω(度数)分别是f=18.30,Fno=2.83,以及ω=38.42。实例3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学特征,即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关于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相邻的光学表面的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νd、光学玻璃材料名称等等如下面的表5所示。
[表5]
f=18.30,Fno=2.83,ω=38.42
Figure BDA0000448365950000181
在表5中,通过对表面编号附加“星号*”所示的表面编号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在光学玻璃透镜的光学玻璃材料名称之后,简要地用OHARA(株式会社小原)来描述制造公司的名称。
也就是,在表5中,附加了“*”的第2表面和第13表面的每个光学表面都是非球面,并且表达式(7)中的每个非球面的参数如下。
非球面参数
第2表面
K=2.53768,A4=6.94076E-05,A6=8.02001E-07,A8=1.54854E-09,A10=-9.06031E-10
第13表面
K=-17.27489,A4=-5.46560E-04,A6=2.82261E-05,A8=-4.86001E-07,A10=6.16411E-09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条件式(1)到(6)的值如下面的表6所示,分别满足条件式(1)到(6)。
[表6]
条件式计算结果
条件式(1) 0.60<IY/AP<0.85 0.708
条件式(2) 1.00<AP/TL<1.40 1.262
条件式(3) 0.50<f12/f34<1.60 1.115
条件式(4) 0<f/|f4|<0.30 0.023
条件式(5) 0.70<TL/f<1.10 0.874
条件式(6) 1.00<|AP/Rg41|<2.50 1.578
图6显示了根据实例3的成像透镜中关于d线和g线的各种像差,即,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个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图6中的像差曲线图中,球差中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中的实线表示弧矢面,并且像散中的虚线表示子午平面。在球差、像散和慧差的每个像差图表中的d和g分别表示d线和g线。这些对根据其他实例的像差曲线图同样适用。
[实例4]
图7显示了沿着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和实例4的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中的光学***的光轴的纵向截面上的透镜配置。
也就是,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4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孔径光阑S、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分别被配置成粘合透镜,并且被配置成所谓的五组七元件的配置。
根据透镜组的配置,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G1由第一透镜L1构成,并且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G2由第二透镜L2到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G3由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构成,并且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G4由第七透镜L7构成。也就是,图7中所示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
具体地,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一透镜组G1被配置成布置第一透镜L1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一透镜L1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凹面比在物侧上的凹面具有更大的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二透镜组G2被配置成布置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平凹透镜,第三透镜L3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弯月透镜,第四透镜L4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凸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应当注意,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
孔径光阑S被布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
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三透镜组G3被配置成布置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五透镜L5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凸面比在物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第六透镜L6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三透镜组G3中的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第四透镜组G4被配置成布置第七透镜L7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七透镜L7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以及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负弯月透镜。
而且,在第四透镜组G4后面,即,在像平面侧上,显示光学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的各种滤光器以及光接收元件的防护玻璃(密封玻璃)的滤光器玻璃F被布置成相当于平行平板。
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通过至少在使用的合适的支撑框架等被基本上整体地支撑,并且在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聚焦的聚焦的情况下被整体地移动,从而进行聚焦。
在图7中指示了成像透镜的光学***中的各个光学表面的表面编号。应当注意,图7中所示的各个参考代码在各个实例中单独地被使用,用以避免由于参考代码的位数的增加造成的解释的复杂性。
在实例4中,整个光学***的焦距f,开放的F数Fno,以及半视场角ω(度数)分别是f=18.30,Fno=2.85,以及ω=38.44。实例4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学特征,即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关于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相邻的光学表面的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νd、光学玻璃材料名称等等如下面的表7所示。
[表7]
f=18.30,Fno=2.85,ω=38.44
Figure BDA0000448365950000211
在表7中,通过对表面编号附加“星号*”所示的表面编号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在光学玻璃透镜的光学玻璃材料名称之后,简要地用OHARA(株式会社小原)和HOYA(HOYA株式会社)来描述制造公司的名称。
也就是,在表7中,附加了“*”的第2表面和第13表面的每个光学表面都是非球面,并且表达式(7)中的每个非球面的参数如下。
非球面参数
第2表面
K=0.99322,A4=1.32749E-04,A6=3.22758E-06,A=-4.86729E-08,A10=9.86255E-10
第13表面
K=-18.58415,A4=-5.62871E-04,A6=2.90511E-05,A8=-5.10460E-07,A10=6.39298E-09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条件式(1)到(6)的值如下面的表8所示,分别满足条件式(1)到(6)。
[表8]
条件式计算结果
条件式(1) 0.60<IY/AP<0.85 0.719
条件式(2) 1.00<AP/TL<1.40 1.171
条件式(3) 0·50<f12/f34<1.60 1.260
条件式(4) 0<f/|f4|<0.30 0.002
条件式(5) 0.70<TL/f<1.10 0.929
条件式(6) 1.00<|AP/Rg41|<2.50 1.502
图8显示了根据实例4的成像透镜中关于d线和g线的各种像差,即,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个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图8中的像差曲线图中,球差中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中的实线表示弧矢面,并且像散中的虚线表示子午平面。在球差、像散和慧差的每个像差图表中的d和g分别表示d线和g线。这些对根据其他实例的像差曲线图同样适用。
[实例5]
图9显示了沿着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和实例5的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中的光学***的光轴的纵向截面上的透镜配置。
也就是,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5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孔径光阑S、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分别被配置成粘合透镜,并且被配置成所谓的五组七元件的配置。
根据透镜组的配置,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G1由第一透镜L1构成,并且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G2由第二透镜L2到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G3由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构成,并且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G4由第七透镜L7构成。也就是,图9中所示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
具体地,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一透镜组G1被配置成布置第一透镜L1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一透镜L1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凹面比在物侧上的凹面具有更大的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二透镜组G2被配置成布置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弯月透镜,第三透镜L3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弯月透镜,第四透镜L4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凸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应当注意,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
孔径光阑S被布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
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三透镜组G3被配置成布置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五透镜L5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凸面比在物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第六透镜L6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三透镜组G3中的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第四透镜组G4被配置成布置第七透镜L7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七透镜L7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以及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负弯月透镜。
而且,在第四透镜组G4后面,即,在像平面侧上,显示光学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的各种滤光器以及光接收元件的防护玻璃(密封玻璃)的滤光器玻璃F被布置成相当于平行平板。
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通过至少在使用的合适的支撑框架等被基本上整体地支撑,并且在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聚焦的聚焦的情况下被整体地移动,从而进行聚焦。
在图9中指示了成像透镜的光学***中的各个光学表面的表面编号。应当注意,图9中所示的各个参考代码在各个实例中单独地被使用,用以避免由于参考代码的位数的增加造成的解释的复杂性。
在实例5中,整个光学***的焦距f,开放的F数Fno,以及半视场角ω(度数)分别是f=18.30,Fno=2.85,以及ω=38.42。实例5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学特征,即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关于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相邻的光学表面的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νd、光学玻璃材料名称等等如下面的表9所示。
[表9]
f=18.30,Fno=2.85,ω=38.42
在表9中,通过对表面编号附加“星号*”所示的表面编号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在光学玻璃透镜的光学玻璃材料名称之后,简要地用OHARA(株式会社小原)来描述制造公司的名称。
也就是,在表9中,附加了“*”的第2表面和第13表面的每个光学表面都是非球面,并且表达式(7)中的每个非球面的参数如下。
非球面参数
第2表面
K=3.97738,A4=8.45704E-05,A6=-4.46178E-07,A8=6.21524E-08,A10=-1.75388E-09
第13表面
K=-15.07055,A4=-3.70772E-04,A6=2.16275E-05,A8=-2.90008E-07,A10=3.40041E-09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条件式(1)到(6)的值如下面的表10所示,分别满足条件式(1)到(6)。
[表10]
条件式计算结果
条件式(1) 0.60<IY/AP<0.85 0.759
条件式(2) 1.00<AP/TL<1.40 1.143
条件式(3) 0.50<f12/f34<1.60 0.818
条件式(4) 0<f/|f4|<0.30 0.147
条件式(5) 0.70<TL/f<1.10 0.902
条件式(6) 1.00<|AP/Rg41|<2.50 1.590
图10显示了根据实例5的成像透镜中关于d线和g线的各种像差,即,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个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图10中的像差曲线图中,球差中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中的实线表示弧矢面,并且像散中的虚线表示子午平面。在球差、像散和慧差的每个像差图表中的d和g分别表示d线和g线。这些对根据其他实例的像差曲线图同样适用。
[实例6]
图11显示了沿着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和实例6的成像光学***的成像透镜中的光学***的光轴的纵向截面上的透镜配置。
也就是,如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例6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孔径光阑S、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分别被配置成粘合透镜,并且被配置成所谓的五组七元件的配置。
根据透镜组的配置,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G1由第一透镜L1构成,并且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G2由第二透镜L2到第四透镜L4构成。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G3由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构成,并且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G4由第七透镜L7构成。也就是,图11中所示的成像透镜的光学***被配置成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来设置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和第四透镜组G4。
具体地,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一透镜组G1被配置成布置第一透镜L1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一透镜L1被形成为在像平面侧上具有非球面的凹面的负弯月透镜。第二透镜组G2被配置成布置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以及第四透镜L4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二透镜L2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以及在像侧上的凹面并且像侧上的凹面比在物侧上的凹面具有更大的曲率的负双凹透镜L2,第三透镜L3被形成为在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弯月透镜,第四透镜L4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凸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应当注意,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
孔径光阑S被布置在第二透镜组G2和第三透镜组G3之间。
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第三透镜组G3被配置成布置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以表现出正折射率,第五透镜L5被形成为具有在像平面侧上的凸面比在物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正双凸透镜,第六透镜L6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比在像平面侧上的表面具有更大曲率的负双凹透镜。第三透镜组G3中的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的两个透镜元件彼此紧密接触,从而被粘合到一起,因此形成两个透镜元件的粘合透镜。第四透镜组G4被配置成布置第七透镜L7以表现出负折射率,第七透镜L7被形成为具有在物侧上的凹面以及在像平面侧上的非球面的负弯月透镜。
而且,在第四透镜组G4后面,即,在像平面侧上,显示光学低通滤光器、红外截止滤光器等的各种滤光器以及光接收元件的防护玻璃(密封玻璃)的滤光器玻璃F被布置成相当于平行平板。
第一透镜组G1、第二透镜组G2、孔径光阑S、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通过至少在使用的合适的支撑框架等被基本上整体地支撑,并且在用于对拍摄对象进行聚焦的聚焦的情况下被整体地移动,从而进行聚焦。
在图11中指示了成像透镜的光学***中的各个光学表面的表面编号。应当注意,图11中所示的各个参考代码在各个实例中单独地被使用,用以避免由于参考代码的位数的增加造成的解释的复杂性。因此,即使使用与图1、图3、图5、图7、图9等中共同的参考代码,一幅图中对应于每个参考代码的配置不必要与其他图中对应于共同的参考代码的配置相同。
在实例6中,整个光学***的焦距f,开放的F数Fno,以及半视场角ω(度数)分别是f=18.30,Fno=2.85,以及ω=38.42。实例6中的各个光学元件的光学特征,即光学表面的曲率半径(关于非球面的近轴曲率半径)R、相邻的光学表面的间隔D、折射率Nd、阿贝数νd、光学玻璃材料名称等等如下面的表11所示。
[表11]
f=18.30,Fno=2.85,ω=38.42
Figure BDA0000448365950000271
在表11中,通过对表面编号附加“星号*”所示的表面编号的透镜表面是非球面。在光学玻璃透镜的光学玻璃材料名称之后,简要地用HOYA(HOYA株式会社)和OHARA(株式会社小原)来描述制造公司的名称。
也就是,在表11中,附加了“*”的第2表面和第13表面的每个光学表面都是非球面,并且表达式(7)中的每个非球面的参数如下。
非球面参数
第2表面
K=2.02313,A4=6.61565E-05,A=-2.97180E-06,A8=2.12746E-07,A10=-4.84798E-09
第13表面
K=-11.86578,A4=-3.80925E-04,A6=2.39629E-05,A8=-2.62883E-07,A10=4.29423E-09
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条件式(1)到(6)的值如下面的表12所示,分别满足条件式(1)到(6)。
[表10]
条件式计算结果
条件式(1) 0.60<IY/AP<0.85 0.750
条件式(2) 1.00<AP/TL<1.40 1.267
条件式(3) 0.50<f12/f34<1.60 1.293
条件式(4) 0<f/|f4|<0.30 0.072
条件式(5) 0.70<TL/f<1.10 0.822
条件式(6) 1.00<|AP/Rg41|<2.50 1.659
图12显示了根据实例6的成像透镜中关于d线和g线的各种像差,即,球差、像散、畸变像差和慧差的各个像差曲线图。应当注意,在图12中的像差曲线图中,球差中的虚线表示正弦条件,像散中的实线表示弧矢面,并且像散中的虚线表示子午平面。在球差、像散和慧差的每个像差图表中的d和g分别表示d线和g线。这些对根据其他实例的像差曲线图同样适用。
[第七实施例]
接下来,参考图13到15,将解释采用了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六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实施例的成像光学***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作为照相机装置的数码照相机。图13是示意性地显示从前侧也就是物侧即拍摄对象的一侧观看的数码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4是示意性地显示从后侧即拍摄者一侧观看的数码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以及图15是显示数码照相机的功能配置的示意性的框图。应当注意,这里,通过采用数码照相机作为实例来解释照相机装置,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成像光学***可以被用于使用作为现有的图像记录介质的卤化银胶片的卤化银胶片照相机。
此外,广泛使用有其中结合了照相机功能的信息装置,例如作为所谓的PDA(个人数据助理)、移动电话等等的移动信息终端装置。这种信息装置,尽管外观多多少少不同,但是都包括了基本上完全类似于数码照相机的功能和配置,并且本发明的成像光学***可以被用作这种信息装置中的成像光学***。
如图13到15所示,数码照相机被设置有拍摄透镜1、光学取景器2、闪光灯3、快门按钮4、照相机主体5、电源开关6、液晶显示(LCD)监视器7、操作按钮8、存储卡槽9等等。而且,如图15所示,数码照相机被设置有中央处理单元(CPU)11、图像处理单元12、光接收元件13、信号处理单元14、半导体存储器15、通信卡等16。
数码照相机包括作为成像光学***的拍摄透镜1,以及配置成使用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成像元件、CCD(电荷耦合装置)成像元件等的图像传感器的光接收元件13,并且通过光接收元件13读取由拍摄透镜1成像的拍摄对象(物体)的光学图像。在上述的第一到第六实施例的每一个实施例中解释的根据本发明的成像光学***被用作拍摄透镜1。
光接收元件13的输出通过由CPU 11控制的信号处理单元14被处理,被转换成数字图像信息。也就是,这样的数码照相机包括被配置成将成像的图像(拍摄对象图像)转换成数字图像信息的单元,并且这个单元基本上由光接收元件13、信号处理单元14、用于控制它们的CPU 11等等构成。
由信号处理单元14数字化的图像信息在由CPU 11控制的图像处理单元12中受到预定的图像处理,在那之后,被记录在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等的半导体存储器15中。在这种情况下,半导体存储器15可以是被***到存储卡槽9中的存储卡,或者可以是被结合在照相机主体中(机载)的半导体存储器。拍摄的图像可以被显示在LCD监视器7上,并且记录在半导体存储器15中的图像也能够被显示在其上。记录在半导体存储器15中的图像能够通过被***到通信卡槽(未示出)中的通信卡等16被传输到外部装置。
拍摄透镜1被配置成当携带时,其物平面被透镜挡板(未示出)所遮盖,并且当用户操作电源开关6以接通电源时,透镜挡板打开,用以使物平面露出。
在许多情况下,利用快门按钮4的半按操作来进行聚焦。根据本发明的成像光学***(上述实例1到6中的任何实例所示的成像光学***)中的聚焦能够通过光学***的多个组中的所有或者部分透镜组的移动,或者通过光接收元件的移动来进行,当快门按钮4被进一步按压以生成完全按压状态时,进行拍摄,并且在那之后,进行如上述的处理。
一旦将记录在半导体存储器15中的图像显示在LCD监视器7上,或者将记录在半导体存储器15中的图像通过通信卡等16传输到外部装置,操作按钮8以预定的方式***作。半导体存储器15、通信卡等16被分别***到例如用于使用的存储卡槽9、通信卡槽等的专用的或通用的槽中。
在上述的数码照相机(照相机装置)或者移动信息终端装置中,使用第一到第六实施例的每一个实施例中所示的成像光学***的拍摄透镜1可以被用作前面所述的成像光学***。因此,可以实现具有76度或更大的视场角的足够大的广角、大约F2.8或更小的大孔径、并且使用具有1000万像素到2000万或更多像素的像素数量的光接收元件的高图像质量的紧凑的照相机(成像装置)或者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具有高性能和大约76度的视场角的广角,并且足够小尺寸以及重量轻,同时具有大约F2.8或更小的大孔径,以便能够确保非常好的图像性能的成像光学***。
虽然仅仅是选择了挑选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根据本公开,不超出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形。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面的描述只是为了说明而提供,并且不是为了限制由附加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成像光学***,其特征在于,按照从物侧到像平面侧的顺序,包括: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在所述像平面侧上具有凹面的负透镜;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按照从所述物侧到所述像平面侧的顺序包括在所述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透镜,以及在所述物侧上具有凸面的负透镜和正透镜的粘合透镜;
孔径光阑;
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正透镜和负透镜的粘合透镜;以及
具有负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在所述物侧上具有凹面的负透镜,
其中所述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1):
0.60<IY/AP<0.85    (1)
其中所述成像光学***的最大像高是IY,并且从所述成像光学***的像平面到出瞳位置的光轴上的距离是AP。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2):
00<AP/TL<1.40    (2)
其中从所述成像光学***的所述像平面到所述出瞳位置的所述光轴上的所述距离是AP,并且当聚焦在无限远时,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组最后面的表面的所述光轴上的距离是TL。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最后面的表面和所述第三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之间形成的空气透镜具有正折射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3):
0.50<f12/f34<1.60    (3)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组合焦距是f12,并且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组合焦距是f3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光学***包括在所述第四透镜组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的非球面,并且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4):
O<f/|f4|<0.30    (4)
其中整个***的焦距是f,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是f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5):
0.70<TL/f<1.10    (5)
其中当聚焦在无限远时,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最后面的表面的所述光轴上的距离是TL,并且整个***的焦距是f。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光学***被配置成满足下面的条件式(6):
00<|AP/Rg41|<2.50    (6)
其中从所述成像光学***中的所述像平面到所述出瞳位置的所述光轴上的距离是AP,并且所述第四透镜组的最前面的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g41。
8.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拍摄的图像转换成数字信息的功能。
10.一种移动信息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光学***。
CN201310739121.3A 2012-12-27 2013-12-27 成像光学***、照相机装置以及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Pending CN1039015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5931 2012-12-27
JP2012285931A JP6025048B2 (ja) 2012-12-27 2012-12-27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583A true CN103901583A (zh) 2014-07-02

Family

ID=50000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9121.3A Pending CN103901583A (zh) 2012-12-27 2013-12-27 成像光学***、照相机装置以及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65192B2 (zh)
EP (1) EP2749924A1 (zh)
JP (1) JP6025048B2 (zh)
CN (1) CN10390158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4561A (zh) * 2016-07-08 2016-09-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摄像镜头
CN106483627A (zh) * 2015-08-28 2017-03-08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
CN109313322A (zh) * 2016-06-03 2019-02-05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光学***及成像装置
TWI669528B (zh) * 2015-06-25 2019-08-21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TWI698658B (zh) * 2017-12-29 2020-07-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4968B2 (ja) 2014-03-05 2019-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ステレオカメラ装置および車載カメラ装置
US9632384B2 (en) * 2014-08-01 2017-04-25 Apple Inc. Electrically activated lens component with interlock feature
JP6578785B2 (ja) 2015-07-24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及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KR102279304B1 (ko) * 2015-10-19 2021-07-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859383B1 (ko) 2015-10-19 2018-05-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29535B (zh) * 2017-02-18 2018-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775620B2 (en) 2017-05-16 2020-09-15 Ricoh Company, Ltd. Virtual-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mobile object
TWI650592B (zh) 2018-04-18 2019-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662315B (zh) * 2018-12-17 2019-06-11 Zhong Yang Technology Co., Ltd 光學成像透鏡組、成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271340B1 (ko) * 2019-06-17 2021-07-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3484986B (zh) * 2021-06-29 2022-10-25 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成本黑光安防镜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0496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Takashi Kubota Image-forming lens, and camera device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with the image-forming lens
EP2400334A2 (en) * 2010-06-24 2011-12-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Form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Using the Image-Forming Lens
CN103676093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镜头、成像设备和信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5359A (en) 1995-05-19 1998-09-0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Wide-angle lens system
JPH08313802A (ja) 1995-05-19 1996-1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広角レンズ
JPH11326756A (ja) 1998-05-20 1999-11-26 Cosina Co Ltd 広角レンズ
JP2001337271A (ja) * 2000-03-21 2001-12-07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352060A (ja) 2004-06-09 2005-12-22 Fujinon Corp 小型の大口径広角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カメラ
US7907352B2 (en) * 2007-04-09 2011-03-15 Fujinon Corporation Endoscope objective lens and endoscope
JP2010032744A (ja) 2008-07-29 2010-02-12 Ricoh Co Ltd 照明装置
US8369030B2 (en) 2009-05-25 2013-02-05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lens, camera device, and handheld terminal
JP5568923B2 (ja) 2009-08-25 2014-08-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EP2341382B1 (en) 2009-12-15 2015-09-09 Ricoh Company Ltd. Zoom lens, camera apparatus, information device and mobi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JP5601572B2 (ja) * 2010-06-24 2014-10-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結像レンズ、撮像装置および情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10496A1 (en) * 2010-06-16 2011-12-22 Takashi Kubota Image-forming lens, and camera device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with the image-forming lens
EP2400334A2 (en) * 2010-06-24 2011-12-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Form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Using the Image-Forming Lens
CN103676093A (zh) * 2012-09-18 2014-03-26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镜头、成像设备和信息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9528B (zh) * 2015-06-25 2019-08-21 佳能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CN106483627A (zh) * 2015-08-28 2017-03-08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
CN106483627B (zh) * 2015-08-28 2018-12-18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
CN109313322A (zh) * 2016-06-03 2019-02-05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光学***及成像装置
US10866387B2 (en) 2016-06-03 2020-12-15 Ricoh Company, Ltd.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9313322B (zh) * 2016-06-03 2021-03-05 株式会社理光 成像光学***及成像装置
CN105974561A (zh) * 2016-07-08 2016-09-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摄像镜头
WO2018006592A1 (zh) * 2016-07-08 2018-01-1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摄像镜头
CN105974561B (zh) * 2016-07-08 2018-08-2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广角摄像镜头
US10705322B2 (en) 2016-07-08 2020-07-07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Wide-angle camera lens
TWI698658B (zh) * 2017-12-29 2020-07-1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25048B2 (ja) 2016-11-16
US20140184845A1 (en) 2014-07-03
JP2014126844A (ja) 2014-07-07
EP2749924A1 (en) 2014-07-02
US9465192B2 (en) 201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46963B2 (en) Image-forming lens, and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using the image-forming lens
CN103901583A (zh) 成像光学***、照相机装置以及移动信息终端装置
US9104010B2 (en) Imaging lens, imag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device
US8953071B2 (en) Lens optical unit and imaging device
CN100504493C (zh) 变焦镜头及使用该变焦镜头的电子摄像装置
CN100576010C (zh) 变焦镜头、图像拾取装置和个人数字助理
CN102356344B (zh) 变焦镜头以及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TW201939093A (zh) 攝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0573224C (zh) 变焦透镜、照相装置及携带情报终端装置
CN103513407B (zh) 变焦镜头
CN107533214A (zh) 变焦镜头和具有该变焦镜头的摄像装置
TWM486776U (zh) 攝像透鏡及包含攝像透鏡的攝像裝置
JP2010217506A (ja) 撮像光学系、カメラ装置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7039956B2 (ja) 結像レンズおよび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2002162562A (ja) 撮影レンズ
EP3121633B1 (e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camera device,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US20080117525A1 (en) Zoom optical system and electronic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0520481C (zh) 变焦透镜,拍摄设备和个人数字助理
JP6160130B2 (ja) 結像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JP2007003652A (ja) 縮小光学系
CN102472886A (zh) 变焦透镜***、可更换镜头装置及相机***
JP6688472B2 (ja) 結像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検査装置
CN102597844B (zh) 变焦透镜***、可更换镜头装置及相机***
KR20160113893A (ko) 단초점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CN102628981B (zh) 变焦镜头、照相机以及携带型信息终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