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3150B -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3150B
CN103743150B CN201310695791.XA CN201310695791A CN103743150B CN 103743150 B CN103743150 B CN 103743150B CN 201310695791 A CN201310695791 A CN 201310695791A CN 103743150 B CN103743150 B CN 1037431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phase working
neede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957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3150A (zh
Inventor
王厉
骆菁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uizhou Cold Chain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13106957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3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3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3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3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3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包括发生器等;发生器与溶液换热器相互连通,溶液换热器与吸收器相互连通;吸收器还与溶液换热器相互连通,溶液换热器与发生器相互连通;发生器还与冷凝器相互连通,冷凝器与气液分离器相互连通;气液分离器还与蒸发冷凝器相互连通,蒸发冷凝器与第一气液换热器相互连通,第一气液换热器与蒸发器相互连通,蒸发器与第一气液换热器相互连通,第一气液换热器与压缩机相互连通;气液分离器与蒸发冷凝器相互连通;压缩机和蒸发冷凝器分别与吸收器相互连通。

Description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自复叠制冷***采用沸点不同的混合工质,通过多级气液分离,依靠分离得到的高沸点富余组分的蒸发吸热和低沸点富余组分的冷凝放热的相互耦合,可获得较低的制冷蒸发温度,同时混合工质所具有的变温特性可减少蒸发器的不可逆损失。自复叠制冷***的蒸发温度对压力的依赖关系比通常的制冷***小,因此其节流损失和压缩机的压比也较小,通常用一个压缩机就可以满足应用要求。为了利用低品位热源(<200℃)做功,自复叠制冷***也可以采用吸收式***来代替压缩机,公开号为CN102759218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压缩吸收耦合的自复叠低温制冷机,该制冷机的主要特点是高沸点富余工质在中压下吸收来自低沸点富余工质在高压下的冷凝热,低沸点富余工质在低压下蒸发,并通过压缩机压缩到高压,再与从发生器出来的气态的高沸点富余工质混合并冷凝。该***可以在采用单级分凝的情况下获得较低蒸发温度,但是,该***中低沸点富余工质循环对压缩机做功的依赖程度较大,因此不能更多地利用低品位热源。申请号为200910304102.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压吸收型自复叠吸收制冷循环***,该***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从气液分离器中出来的高压液体进入喷射器中引射从蒸发器中出来的低压蒸汽,从而对低压蒸汽起到一定的增压作用,但喷射器是一个不可逆损失较大设备,对***效率的影响较大。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较高效率,保留压缩机增压的灵活性,减少对压缩机做功的依赖性,还能提高低品位能源利用率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包括发生器,溶液换热器,吸收器,溶液泵,冷凝器,气液分离器,蒸发冷凝器,第一气液换热器,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发生器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吸收器的溶液进口相互连通;所述吸收器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发生器的溶液进口相互连通;所述发生器的气体出口与冷凝器的冷凝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冷凝管道的另外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湿蒸汽进口相互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出口与蒸发冷凝器的高温工质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蒸发冷凝器的高温工质管道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气液换热器的高温液体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液换热器的高温液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蒸发器的蒸发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蒸发器的蒸发管道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气液换热器的低温气体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一气液换热器的低温气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压缩机的气体入口相互连通;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溶液出口与蒸发冷凝器的蒸发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气体出口和蒸发冷凝器的蒸发管道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吸收器的气体进口相互连通。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改进:所述溶液换热器的高温溶液管道端口和吸收器的溶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所述吸收器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管道端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所述第一气液换热器的高温液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蒸发器的蒸发管道的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阀;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溶液出口与蒸发冷凝器的蒸发管道的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的气体进口和压缩机的气体出口之间连接有二通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生器、溶液换热器和冷凝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气液换热器;所述溶液换热器的低温溶液管道与第二气液换热器的低温液体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气液换热器的低温液体管道与发生器的溶液进口相连接;发生器的气体出口与第二气液换热器的高温气体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二气液换热器的高温气体管道与冷凝器的冷凝管道相互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发生器内的工质为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非共沸混合工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机为变频压缩机。
一种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通过加热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Ⅰ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将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Ⅰ经过外部冷源的冷凝后,进行气液分离,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所述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之间相互热交换,将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冷凝成为液相工质Ⅰ,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吸热蒸发成为气相工质Ⅰ;液相工质Ⅰ依次经过放热降温以及吸热蒸发步骤后,成为气相工质Ⅱ;气相工质Ⅱ通过与液相工质Ⅰ相互热交换后,与气相工质Ⅰ混合为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放热后温度降低,再与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相混合,并吸收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成为液相工质Ⅱ;液相工质Ⅱ与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热交换后重新成为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并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本发明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与使用方法与现有自复叠制冷***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与电驱动的压缩式自复叠***相比,能同时采用低品位热能和电能进行联合驱动,可减少高品位能源消耗,增加对低品位能源的利用率。
2)与热驱动的吸收式自复叠***相比,可利用变频压缩机对蒸发器出来的低压气体进行增压,避免了多级复叠,简化了***配置,蒸发温度的调节也更为灵活。
3)与现有的电、热联合驱动的吸收压缩自复叠***相比,本发明中的溶液吸收循环承担了更多的驱动功,因此进一步减少了压缩机功耗和压比,扩大了对低品位能源的利用率。另外,本发明具有吸收压缩和吸收式两种工作模式,可根据情况切换运行,如当所需蒸发温度较高或外部冷源温度较低时,***可按热驱动的吸收式模式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高品位电能消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另外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如图1给出了一种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包括发生器1,溶液换热器2,吸收器4,溶液泵5,冷凝器6,气液分离器7,蒸发冷凝器8,第一气液换热器11,蒸发器13和压缩机14。
发生器1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溶液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溶液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吸收器4的溶液进口相互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溶液管道端口和吸收器4的溶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3;吸收器4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相互连通;吸收器4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端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5;发生器1的气体出口与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的另外一端与气液分离器7的湿蒸汽进口相互连通;气液分离器7的气体出口与蒸发冷凝器8的高温工质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蒸发冷凝器8的高温工质管道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压缩机14的气体入口相互连通;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的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阀12;气液分离器7的溶液出口与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气液分离器7的溶液出口与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的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9;压缩机14的气体出口和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吸收器4的气体进口相互连通。
压缩机14的气体进口和压缩机14的气体出口之间连接有二通阀10。
以上所述的压缩机14为变频压缩机,可根据设定出口压力进行控制。以上所述的发生器1内的工质为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吸收器4内吸收混合工质气体的溶液可仅由被吸收气体本身的液相组分构成,也可包括另外的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基本不蒸发的第三方组分。所用混合工质可从工作温度、热物理性质及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进行选择。
实际使用时,发生器1中的混合工质,具体步骤如下:
一、吸收压缩模式(如图1所示,压缩机14开启,二通阀10关闭):
1、外部热源对发生器1在高压下加热,使发生器1中的混合工质受热蒸发,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Ⅰ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
1.1、低沸点富余气相Ⅰ:
1.1.1、低沸点富余气相Ⅰ从发生器1的气体出口流出,进入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内,通过外部冷源对冷凝管道冷凝,冷凝管道中的低沸点富余气相Ⅰ温度降低,干度下降,成为湿蒸汽Ⅰ;
1.1.2、湿蒸汽Ⅰ进入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7将湿蒸汽Ⅰ进行气液分离,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
1.1.3、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从气液分离器7的气体出口流出,进入蒸发冷凝器8的冷凝管道内,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在蒸发冷凝器8的冷凝管道内放热后,温度降低,冷凝成为与该气相工质等浓度的液相工质Ⅰ;
同时,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从气液分离器7的液体出口流出,通过第二节流阀9,压力从高压降到中压,同时温度下降后进入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在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中,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吸热蒸发后(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在蒸发冷凝器8的冷凝管道内放热,被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吸收),温度升高,成为气相工质Ⅰ;
1.1.4、液相工质Ⅰ进入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放热后温度进一步降低,然后通过第三节流阀12,压力从高压降低到低压,同时温度下降后进入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并在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中吸热蒸发,温度升高,成为气相工质Ⅱ;
1.1.5、气相工质Ⅱ进入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管道,吸热(步骤1.1.4中,液相工质Ⅰ在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中放热)后温度进一步升高,然后进入压缩机14的气体进口,被压缩机14从低压增压到中压,最后从压缩机14的气体出口流出;
1.1.6、气相工质Ⅰ与气相工质Ⅱ混合为中压下的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
1.2、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
1.2.1、从发生器1的液体出口流出的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流入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液体管道,放热后温度降低,再通过第一节流阀3降压到中压后进入吸收器4;
2、中压下的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进入吸收器4,与从吸收器4液体进口流入的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相混合后被吸收,成为液相工质Ⅱ,而所放出的吸收潜热被外部冷源所带走;
3、液相工质Ⅱ从吸收器4的液体出口流出后进入被溶液泵5,被溶液泵5加压后成为高压液体;
4、被溶液泵5加压的高压液体进入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液体管道,吸热后温度升高(步骤1.2.1中,从发生器1的液体出口流出的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在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液体管道内放热),并从发生器1的液体进口流入发生器1。
二、本发明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在吸收模式下工作时(压缩机14关闭,二通阀10打开),工作步骤如下:
1、外部热源对发生器1在高压下加热,使发生器1中的混合工质受热蒸发,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Ⅰ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
1.1、低沸点富余气相Ⅰ:
1.1.1、低沸点富余气相Ⅰ从发生器1的气体出口流出,进入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内,通过外部冷源对冷凝管道冷凝,冷凝管道中的低沸点富余气相Ⅰ温度降低,干度下降,成为湿蒸汽Ⅰ;
1.1.2、湿蒸汽Ⅰ进入气液分离器7,气液分离器7将湿蒸汽Ⅰ进行气液分离,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
1.1.3、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从气液分离器7的气体出口流出,进入蒸发冷凝器8的冷凝管道内,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在蒸发冷凝器8的冷凝管道内放热后,温度降低,冷凝成为与该气相工质等浓度的液相工质Ⅰ;
同时,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从气液分离器7的液体出口流出,通过第二节流阀9,压力从高压降到低压,同时温度下降后进入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在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中,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吸热蒸发后(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在蒸发冷凝器8的冷凝管道内放热,被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吸收),温度升高,成为气相工质Ⅰ;
1.1.4、液相工质Ⅰ进入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放热后温度进一步降低,然后通过第三节流阀12,压力从高压降低到低压,同时温度下降后进入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并在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中吸热蒸发,温度升高,成为气相工质Ⅱ;
1.1.5、气相工质Ⅱ进入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管道,吸热(步骤1.1.4中,液相工质Ⅰ在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中放热)后温度进一步升高,然后通过二通阀10后流入吸收器4;
1.1.6、气相工质Ⅰ与气相工质Ⅱ混合为低压下的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
1.2、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
1.2.1、从发生器1的液体出口流出的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流入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液体管道,放热后温度降低,再通过第一节流阀3降压到低压后进入吸收器4;
2、中压下的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进入吸收器4,与从吸收器4液体进口流入的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相混合后被吸收,成为液相工质Ⅱ,而所放出的吸收潜热被外部冷源所带走;
3、液相工质Ⅱ从吸收器4的液体出口流出后进入被溶液泵5,被溶液泵5加压后成为高压液体;
4、被溶液泵5加压的高压液体进入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液体管道,吸热后温度升高(步骤1.2.1中,从发生器1的液体出口流出的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在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液体管道内放热),并从发生器1的液体进口流入发生器1。
吸收压缩式工作模式和吸收式工作模式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切换,当所需蒸发温度较低或冷源温度较高时,***可切换为吸收压缩式工作模式运行;当所需蒸发温度较高或冷源温度较低时,***可切换为吸收式工作模式运行。
实施实例2,如图2,***由发生器1,溶液换热器2,第一节流阀3,吸收器4,溶液泵5,冷凝器6,气液分离器7,蒸发冷凝器8,第二节流阀9,二通阀10,第一气液换热器11,第三节流阀12,蒸发器13、压缩机14和第二气液换热器15组成。
为减少发生器的吸热量,提高***COP,在实施例2中,本发明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采用在实施例1的配置基础上,采用在发生器1、溶液换热器2和冷凝器6之间设置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设置方式:即,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与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低温液体管道相互连接,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低温液体管道与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接;发生器1的气体出口与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高温气体管道相连接,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高温气体管道与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相互连接。其余连接方式与实施实例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的的工作流程与实施实例1的区别如下:
1、从发生器1的气体出口流出的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进入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高温气体管道,与同时进入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低温液体管道中的溶液换热,放热后被部分冷凝,温度降低,干度下降,再进入冷凝器6并在其冷凝管道中被外部冷源进一步部分冷凝,温度、干度进一步下降,成为湿蒸汽后进入气液分离器7;
2、吸收器4的液体出口流入的液相工质被溶液泵5加压后成为高压液体,再进入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液体管道,吸热后温度升高,再进入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低温液体管道,吸热后温度升高,最后从发生器1的液体进口流入发生器1。
其余工作流程与实施实例1完全相同。
实施实例2增设了第二气液换热器15,回收了发生器气体出口流出的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在部分冷凝时排出的冷凝潜热,减少了在发生器中加热溶液时的热量消耗,可提高***COP。
实施实例1和实施实例2的计算参数见表1(针对1kg蒸发器混合制冷剂)。设计条件为:环境温度22℃,工质为R23/R134a,所需驱动热源的最高温度高于64.4℃,所需冷却液的最低温度低于24.2℃,发生器的发生压力为3Mpa,吸收器的压力为1.6Mpa,蒸发器的蒸发压力为0.6Mpa,制冷剂蒸发温度在-25.4℃~-3.9℃范围内。实施实例1计算得到的COP(定义为蒸发吸热量与压缩机功耗和发生器吸热量之比)为29.4%,***火用效(定义为蒸发器输出的冷火用与***全部火用输入之比)为23.45%;实施实例2与实施实例1相比,回收了发生器出口气相混合工质在部分冷凝时的一部分热量用于加热进入发生器的溶液,因此所需要发生器吸热量有所降低,使得COP和***火用效分别升高到36.3%和26.7%,表明该改进具有一定实际效果。在表1相同条件下,相比专利CN102759218提出的压缩吸收耦合的吸收式自复叠制冷***,本发明通过多消耗至少143.4kJ/kg的热量将压缩机功耗减少到59.5%,同时将压缩机压比从5减小到2.67,增加了对低品位能源的依赖,减小对高品位电能的消耗,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本发明的最初目的。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具有较高效率,保留了压缩机增压的灵活性,减少对压缩机做功的依赖性,还能提高低品位能源利用率,压缩机排气温度低,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以上实施实例中,可综合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与要求、技术经济性能等因素合理确定***的设计参数,以兼顾***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表1实施实例1、实施实例2的热力计算结果(1kg蒸发器混合制冷剂)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包括发生器(1),溶液换热器(2),吸收器(4),溶液泵(5),冷凝器(6),气液分离器(7),蒸发冷凝器(8),第一气液换热器(11),蒸发器(13)和压缩机(14);其特征是:所述发生器(1)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溶液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溶液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吸收器(4)的溶液进口相互连通;
所述吸收器(4)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相互连通;
所述发生器(1)的气体出口与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的另外一端与气液分离器(7)的湿蒸汽进口相互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气体出口与蒸发冷凝器(8)的高温工质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蒸发冷凝器(8)的高温工质管道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的另外一端与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低温气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压缩机(14)的气体入口相互连通;
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溶液出口与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的一端相互连通;
所述压缩机(14)的气体出口和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的另外一端分别与吸收器(4)的气体进口相互连通;
所述溶液换热器(2)的高温溶液管道端口和吸收器(4)的溶液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阀(3);
所述吸收器(4)的溶液出口与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端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5);
所述第一气液换热器(11)的高温液体管道的另外一端与蒸发器(13)的蒸发管道的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阀(12);
所述气液分离器(7)的溶液出口与蒸发冷凝器(8)的蒸发管道的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阀(9);
所述发生器(1)、溶液换热器(2)和冷凝器(6)之间设置有第二气液换热器(15);
所述溶液换热器(2)的低温溶液管道与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低温液体管道相互连接,所述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低温液体管道与发生器(1)的溶液进口相连接;
发生器(1)的气体出口与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高温气体管道相连接,所述第二气液换热器(15)的高温气体管道与冷凝器(6)的冷凝管道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机(14)的气体进口和压缩机(14)的气体出口之间连接有二通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其特征是:所述发生器(1)内的工质为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非共沸混合工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机(14)为变频压缩机。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通过加热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Ⅰ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
将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Ⅰ经过外部冷源的冷凝后,进行气液分离,产生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
所述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和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之间相互热交换,将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Ⅱ冷凝成为液相工质Ⅰ,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Ⅱ吸热蒸发成为气相工质Ⅰ;
液相工质Ⅰ依次经过放热降温以及吸热蒸发步骤后,成为气相工质Ⅱ;
气相工质Ⅱ通过与液相工质Ⅰ相互热交换后,与气相工质Ⅰ混合为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
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放热后温度降低,再与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相混合,并吸收低沸点富余气相工质Ⅲ,成为液相工质Ⅱ;
液相工质Ⅱ与高沸点富余液相工质Ⅰ热交换后重新成为二元或二元以上的非共沸混合工质,并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CN201310695791.XA 2013-12-17 2013-12-17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03743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5791.XA CN103743150B (zh) 2013-12-17 2013-12-17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95791.XA CN103743150B (zh) 2013-12-17 2013-12-17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3150A CN103743150A (zh) 2014-04-23
CN103743150B true CN103743150B (zh) 2017-01-18

Family

ID=5050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95791.XA Active CN103743150B (zh) 2013-12-17 2013-12-17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31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570B (zh) * 2014-06-05 2016-10-19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基于正逆循环耦合的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及方法
CN104214988B (zh) * 2014-09-03 2016-05-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温热源吸收式制冷***
CN104482688B (zh) * 2014-11-27 2017-01-0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太阳能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及其方法
CN105823265B (zh) * 2015-04-13 2020-04-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10341B (zh) * 2015-04-13 2020-04-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6016821B (zh) * 2015-04-13 2020-04-07 李华玉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180507B (zh) * 2015-09-23 2019-10-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一种自复叠涡流管吸收制冷***
CN106091474B (zh) * 2016-06-17 2018-09-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氨水吸收-压缩式制冷/热泵***及换热方法
WO2018067818A1 (en) 2016-10-05 2018-04-1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Heat pump for a hvac&r system
CN110056936B (zh) * 2019-04-24 2020-09-15 东北大学 一种低谷电蓄热复叠式热泵供热方法
CN110173929B (zh) * 2019-04-29 2020-11-27 同济大学 一种带机械热回收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及工作方法
CN111457616B (zh) * 2020-03-30 2021-02-12 普泛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31712A (en) * 1975-12-04 1977-06-28 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Combined absorption and vapor-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DE4415199A1 (de) * 1994-04-30 1995-11-02 Inst Luft Und Kaeltetechnik Gm Kälteanlage
JP2004138316A (ja) * 2002-10-17 2004-05-13 Tokyo Gas Co Ltd 複合冷凍装置
CN101886857B (zh) * 2010-07-08 2015-02-18 张端桥 并联式太阳能集热管发生器及构成的吸收式制冷空调***
CN102230686A (zh) * 2011-06-12 2011-11-02 浙江理工大学 溴化锂吸收-压缩式串联升压制冷/热泵***
CN102759218B (zh) * 2012-07-23 2014-05-21 浙江大学 一种压缩吸收耦合的自复叠低温制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3150A (zh) 2014-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3150B (zh)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CN103629860B (zh) 跨临界co2冷热电联合循环***
CN106766352A (zh) 热/功联合驱动的蒸汽喷射式制冷装置及其制冷方法
CN100434832C (zh) 一种带喷射器的自行复叠式制冷循环***
CN110057124A (zh) 一种部分复叠式商超用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
CN104929706A (zh) 联合循环供能***
CN10601682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2650478B (zh) 利用低品位热的跨临界/吸收复合制冷装置
CN104019579B (zh) 利用余热驱动引射器的混合工质低温制冷循环***
CN110173913A (zh) 一种超大过冷度的蒸气压缩高温热泵机组
CN105841401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953464A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509359B (zh) 一种相变波转子自复叠制冷***及其工作方法
CN105953467A (zh) 第四类热驱动压缩-吸收式热泵
CN105546870B (zh) 超重力热驱动制冷装置及方法
CN211316632U (zh) 一种引射器增压过冷膨胀机耦合跨临界co2***
CN106247653A (zh) 第一类热驱动压缩式热泵
CN109442804A (zh)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
CN105650922B (zh) 一种与喷射器耦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
CN201209970Y (zh) 用于船舶高、低温冷库的制冷循环***
CN211060438U (zh) 一种并联压缩机械过冷双冷凝器联供***
CN211120090U (zh) 一种利用低沸点工质热气除霜的自复叠空气源热泵***
CN209230074U (zh) 一种深度冷凝乏汽的双级压缩热泵循环***
CN206410325U (zh) 一种空气源高温热泵
CN112344582A (zh) 单工质联合循环热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07

Address after: 404601 group 6, Jiuliu village, Yongle Town, Fengjie County,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uizhou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8 Xiasha Higher Education Park No. 2 Street No. 5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