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57616B -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 Google Patents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57616B
CN111457616B CN202010237233.9A CN202010237233A CN111457616B CN 111457616 B CN111457616 B CN 111457616B CN 202010237233 A CN202010237233 A CN 202010237233A CN 111457616 B CN111457616 B CN 111457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monia
generator
gas
solu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72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57616A (zh
Inventor
祝令辉
陈何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up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pan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pan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pan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72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57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57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7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57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576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1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 iner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3/00Boilers; Analysers; Rectifi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该***内的发生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以及设于管壳式换热器上方与其形成液位差的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固定在管壳式换热器上,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入口之间设置降液管将工质导入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内,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设有一将气泡导入气液分离器的升气管,管道五与管壳式换热器的连接处位于管程出口侧。本发明的工质在发生器内利用高度差产生的动力,让工质在管程内快速循环流动,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增加氨的解析量,进而优化应用该发生器的***的整体性能。

Description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循环***技术领域,具体为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背景技术
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某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工质对,通过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吸收和释放,产生物质的状态变化,从而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吸收式制冷装置由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节流阀等部件组成,工作介质包括制取冷量的制冷剂和吸收、解吸制冷剂的吸收剂,二者组成工质对。
目前,现有吸收制冷***内的发生器均采用的是管壳式的换热器,利用外部热源对工质进行换热,工质的循环流动过程依靠溶液泵提供的动力,工质位于发生器的壳程内与位于管程内的热源进行热交换,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工质在壳程内需要与管程内的热源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对工质的液位高度有要求,需要的工质量较大;
二、在换热过程中,氨解析产生的气泡会停留在换热管的外表面,产生气泡效应,影响换热效率以及氨解析量;
三、工质整体流速较慢,使得壳程内工质与管程内热源在一定时间内换热量低,而要改变流速,鉴于***设计的原因,只能更换功率更大的溶液泵,又会提高***能耗,不利于***的节能环保性能;
四、壳程内工质解析氨时形成气泡,在将气氨导出之前,需要依靠安装在发生器上的除沫器对气泡进行处理,增加了发生器的成本,而除沫器的使用,又会对气氨的运动形成阻力,不利于气氨在***内的流通,影响***性能;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吸收制冷***的整体性能,亟需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在现有吸收式制冷、热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整体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发生器改进为上层和下层,上层气液分离、下层换热,上层预留气氨出口;
将在液位差的作用下由上而下运动的工质引入到下层的管程内,管程内的工质换热之后,在管程出口会形成大量气泡;
将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运动的气泡引入到上层内,使得气泡在上层内进行气液分离过程;
在下层管程出口处预留贫氨溶液出口,用于将工质形成大量气泡之后剩下的贫氨溶液导出;
在上层预留富氨溶液进口,通过导入富氨溶液将气泡进行气液分离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恢复至富氨溶液,以此让富氨溶液不断在发生器内自动循环并进行氨解析过程。
通过采用上述改进方案,使得工质溶液在液位差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在从发生器的上层流动至下层内,而工质进入下层之后位于管程内,管程的直径很小,在压力作用下,可大幅提高工质溶液的流速,而工质溶液在管程内受热之后,会大量形成气泡,气泡在浮力作用下自动上升至发生器的上层内进行气液分离,分离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在汇聚由富氨溶液进口导入的富氨溶液之后重写变成富氨溶液,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的进行上述循环,通过工质快速的流动,可极大的提高换热量,增强发生器的换热性能以及氨的解析效果。
一种发生器,该发生器应用上述的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加工而成,所述发生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以及设于管壳式换热器上方与其形成液位差的气液分离器,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入口之间设置降液管将工质导入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内,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设有一将气泡导入气液分离器的升气管,所述气液分离器顶端远离所述升气管的一侧开设有气氨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顶端位于所述升气管的一侧开设有富氨溶液进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底部位于管程出口的一侧开设有贫氨溶液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发生器由管壳式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组合而成,在实现了工质溶液循环流动以及极大提高发生器换热效率的同时,由于管壳式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都是较为成熟的产品,因而,在加工发生器时,取材方便、维护以及更换都较为便捷,其次,管壳式换热器以及气液分离器的工艺都较为成熟,便于构建发生器时根据换热量以及性能要求进行改进,使得本方案的换热效率强的换热器具有加工制造方便、维护更换便捷以及可扩展性能强的有点,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一种吸收制冷***,该吸收制冷***应用上述的发生器,该***的冷凝器通过管道一将液氨导入蒸发器的壳程内,蒸发器通过管道二将气氨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并与吸收器内的贫氨溶液混合形成富氨溶液,吸收器通过管道三和溶液泵将富氨溶液经过富氨溶液进口导入至发生器内进行氨解析,发生器通过管道四将气氨经过气氨出口导入至冷凝器内冷凝成液氨,发生器还通过管道五将氨解析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通过贫氨溶液出口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
一种吸收式热泵***,该吸收式热泵***应用上述的发生器,该***的冷凝器通过管道六以及设在管道六上的加压泵将液氨导入蒸发器的壳程内,蒸发器通过管道七将气氨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并与吸收器内的贫氨溶液混合形成富氨溶液,吸收器通过管道八将富氨溶液经过富氨溶液进口导入至发生器内进行氨解析,发生器通过管道九将气氨经过气氨出口导入至冷凝器内冷凝成液氨,发生器还通过管道十以及设在管道十上的溶液泵将氨解析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通过贫氨溶液出口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吸收制冷***内利用改进后的发生器,并将***内其他构件与其进行配合,在依靠改进后发生器换热效率高的基础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提高了***整体的制冷性能,而且,在***内,增加了气泡与富氨溶液之间的换热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热源,另一方面,提高气氨解析量的同时,还具有对气氨进入冷凝器之前的预冷效果。
优选地,所述升气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连接处的高度大于气液分离器内液面的高度,管道三与发生器的连接处位于气液分离器的顶部,气液分离器内通过与管道三连接的喷头,将由吸收器而来的富氨溶液在气液分离器内喷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吸收器而来的富氨溶液能够在气液分离器内直接与气泡接触并进行热交换,此外,利用喷洒的方式,让富氨溶液与气泡的接触更加充分,极大的提高换热效果,不仅提高该富氨溶液氨解析的效果,而且提高气液分离器内工质溶液的温度,为该部分溶液进入管壳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提高效率,此外,还更好的降低了气泡的温度,使得更好的对气泡内气氨进行预冷,便于气氨在导入冷凝器之后的冷凝。
优选地,所述升气管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的一端具有横向段,喷头位于横向段内由上而下喷淋,管道三上位于富氨溶液的出口端贯穿横向段与喷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气泡温度、由富氨溶液进口引入的富氨溶液温度、气液分离器内工质溶液温度呈依次递减的状态,将喷头设于横向段内,可使得富氨溶液与气泡热交换时,会避开气液分离器内工质溶液的影响,提升热交换的效果,增强气氨解析以及气泡内气氨预冷的效果,其次,通过在升气管上增设一段横向段,使得横向段可以延长气泡进入气液分离器内的时间,进一步增强富氨溶液与气泡的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喷头位于横向段的底部由下而上的喷洒富氨溶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喷洒出去的富氨溶液在上升和下落者两个过程中都能够与气泡进行接触换热,提高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为直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质在管程内流动相对于壳程内的热源,可实现全逆流的过程,直管式的管程,对工质流动的阻力更小,提高工质的循环效率,进而,可提高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呈位于管程出口的一端向上倾斜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加有利于气泡从管程流出之后进入到升气管内以及气泡与管程出口贫氨溶液分离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内位于管程出口的一端向外延伸有集液腔。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工质在发生器内呈循环式快速流动,提高换热效率。
2.与现有吸收制冷***相比,同样热源温度的情况下,溶液吸热量更高,增加氨的蒸出量。
3.与现有吸收制冷***相比,同样制冷量的情况下,降低对热源温度的要求。
4.工质在发生器内与热源之间形成全逆流,热源的出口温度会低于壳程管道出口温度,换热效率更好。
5.较低温度的富氨溶液可以给气泡内的气氨降温,起到预冷作用;同时气泡给富氨溶液升温,伴随有部分氨气同样析出,提高氨解析效率。
6.取消了原吸收制冷***内发生器的除沫器,可以减小气氨出口的阻力。
7.工质在发生器内由原来位于壳程变成位于管程内,换热面积减小,发生器内所需的工质量减小。
8.降低了原发生器的汽包效应,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的发生器应用于吸收制冷***内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发生器应用于吸收式热泵***内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当喷头位于横向段内由上而下喷淋时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当喷头位于横向段内由下而上喷淋时的***原理图。
图中:冷凝器1、蒸发器2、吸收器3、发生器4、管壳式换热器41、气液分离器42、降液管43、升气管44、横向段440、管道三5、喷头6、集液腔7、管道八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结合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一种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发生器改进为上层和下层,上层气液分离、下层换热,上层预留气氨出口;
将在液位差的作用下由上而下运动的工质引入到下层的管程内,管程内的工质换热之后,在管程出口会形成大量气泡;
将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运动的气泡引入到上层内,使得气泡在上层内进行气液分离过程;
在下层管程出口处预留贫氨溶液出口,用于将工质形成大量气泡之后剩下的贫氨溶液导出;
在上层预留富氨溶液进口,通过导入富氨溶液将气泡进行气液分离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恢复至富氨溶液,以此让富氨溶液不断在发生器4内自动循环并进行氨解析过程。
通过采用上述改进方案,使得工质溶液在液位差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在从发生器4的上层流动至下层内,而工质进入下层之后位于管程内,管程的直径很小,在压力作用下,可大幅提高工质溶液的流速,而工质溶液在管程内受热之后,会大量形成气泡,气泡在浮力作用下自动上升至发生器4的上层内进行气液分离,分离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在汇聚由富氨溶液进口导入的富氨溶液之后重写变成富氨溶液,并在重力作用下,不断的进行上述循环,通过工质快速的流动,可极大的提高换热量,增强发生器4的换热性能以及氨的解析效果。
请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生器,该发生器4应用上述的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加工而成,所述发生器4包括管壳式换热器41以及设于管壳式换热器41上方与其形成液位差的气液分离器42,所述气液分离器42固定在管壳式换热器41上,通过在气液分离器42与管壳式换热器41的管程入口之间设置降液管43将工质导入管壳式换热器41的管程内,所述管壳式换热器41的管程出口设有一将气泡导入气液分离器42的升气管44,所述气液分离器42顶端远离所述升气管44的一侧开设有气氨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42顶端位于所述升气管44的一侧开设有富氨溶液进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41底部位于管程出口的一侧开设有贫氨溶液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发生器4由管壳式换热器41以及气液分离器42组合而成,在实现了工质溶液循环流动以及极大提高发生器4换热效率的同时,由于管壳式换热器41以及气液分离器42都是较为成熟的产品,因而,在加工发生器4时,取材方便、维护以及更换都较为便捷,其次,管壳式换热器41以及气液分离器42的工艺都较为成熟,便于构建发生器4时根据换热量以及性能要求进行改进,使得本方案的换热效率强的换热器具有加工制造方便、维护更换便捷以及可扩展性能强的有点,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请参照图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收制冷***,该吸收制冷***应用上述的发生器4,该***的冷凝器1通过管道一将液氨导入蒸发器2的壳程内,蒸发器2通过管道二将气氨导入至吸收器3的壳程内并与吸收器3内的贫氨溶液混合形成富氨溶液,吸收器3通过管道三5和溶液泵将富氨溶液经过富氨溶液进口导入至发生器4内进行氨解析,发生器4通过管道四将气氨经过气氨出口导入至冷凝器1内冷凝成液氨,发生器4还通过管道五将氨解析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通过贫氨溶液出口导入至吸收器3的壳程内。
请参照图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收式热泵***,该吸收式热泵***应用上述的发生器4,该***的冷凝器1通过管道六以及设在管道六上的加压泵将液氨导入蒸发器2的壳程内,蒸发器2通过管道七将气氨导入至吸收器3的壳程内并与吸收器3内的贫氨溶液混合形成富氨溶液,吸收器3通过管道八8将富氨溶液经过富氨溶液进口导入至发生器4内进行氨解析,发生器4通过管道九将气氨经过气氨出口导入至冷凝器1内冷凝成液氨,发生器4还通过管道十以及设在管道十上的溶液泵将氨解析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通过贫氨溶液出口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
本方案的发生器4采用具有高度差的气液分离器42和管壳式换热器41组成,气液分离器42内的工质溶液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通过降液管43流入管壳式换热器41的管程内,并为工质溶液在管程内的运动提供动力,而工资溶液在管程内流动与壳程内的热源换热之后会形成大量气泡,此时管程内的两端形成密度差,进一步为工质流动提供动力,并由管程出口排出然后经过升气管44道进入到气液分离器42内,此时,气泡会在升气管44内上升并运动到气液分离器42内,气泡在气液分离器42内被分离,液体落入到气液分离器42的内部,氨气从管道四进入到冷凝器1中冷凝,而气液分离器42内的贫氨溶液与从吸收器3导入的富氨溶液混合后变成富氨溶液,如此,即可利用压力差自动在发生器4内进行往复循环,而工质进入管程内后,由于管程内径较降液管43减小,因此,工质在管程内的流速加快,使得工资在管壳式换热器41和气液分离器42之间进行高速循环流动,极大的提高了换热效率,增强氨解析性能;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发生器而言,本方案的发生器4可省去除沫器,同时,也避免了除沫器对气氨出口的阻力;
进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该吸收制冷***以及吸收式热泵***利用改进后的发生器4,并将***内其他构件与其进行配合,在依靠改进后发生器4换热效率高的基础上,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提高了***整体的制冷性能,而且,在***内,增加了气泡与富氨溶液之间的换热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热源,另一方面,提高气氨解析量的同时,还具有对气氨进入冷凝器1之前的预冷效果。
而在现有技术中,工质一般位于壳程内进行氨解析,在氨解析时会产生气泡,气泡会在换热管外表面影响工质与管程内热源之间的换热,导致发生器4的氨解析效果较差,本方案中,由于工质流速很快,即使在管程内形成气泡,也会被快速流动的工质带走,不会影响管程内工质与壳程内热源之间的热交换,提高换热效率,增强氨解析性能;
当与现有技术中的发生器4采用同样温度的热源对工质供热进行氨解析时,由于本方案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使得解析的氨量更多、速度更快;
同理,正是因为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发生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使得当需要与现有技术中发生器4解析相同量的氨,一方面,本方案的热源所需要的温度可以比现有技术发生器4热源更低,另一方面,由于本方案的换热效率更高,且工质位于管程内,因而,所需工质的量更少,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工质的量减少之后,发生器中氨含量也会随之减少,由于氨的含量多于10吨则被认定为重大危险源,因此,在达到一定制冷量的基础上,氨含量越低,代表着***安全性越高,进而,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安全性更高。
作为一优选方案,所述升气管44与所述气液分离器42的连接处的高度大于气液分离器42内液面的高度,管道三5/管道八8与发生器4的连接处位于气液分离器42的顶部,气液分离器42内通过与管道三5/管道八8连接的喷头6,将由吸收器3而来的富氨溶液在气液分离器42内喷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从吸收器3而来的富氨溶液能够在气液分离器42内直接与气泡接触并进行热交换,此外,利用喷洒的方式,让富氨溶液与气泡的接触更加充分,极大的提高换热效果,不仅提高该富氨溶液氨解析的效果,而且提高气液分离器42内工质溶液的温度,为该部分溶液进入管壳式换热器41内进行换热提高效率,此外,还更好的降低了气泡的温度,使得更好的对气泡内气氨进行预冷,便于气氨在导入冷凝器1之后的冷凝,因而,可整体上提高整个吸收制冷的工作效率。
请参照图3,作为一优选方案,所述升气管44与气液分离器42连接的一端具有横向段440,喷头6位于横向段440内由上而下喷淋,管道三5/管道八8上位于富氨溶液的出口端贯穿横向段440与喷头6连接,横向段440位于气液分离器42的一端向下倾斜,防止液体回流至升气管44内;
由于气泡、管道三5/管道八8内的富氨溶液、气液分离器42内的富氨溶液三者的温度呈依次递减的状态,将喷头6设于横向段440内,可使得管道三5/管道八8内的富氨溶液与气泡进行单独换热,避开气液分离器42内工质溶液的影响,提升热交换的效果,增强气氨解析以及气泡内气氨预冷的效果,其次,通过在升气管44上增设一段横向段440,使得横向段440可以延长气泡进入气液分离器42内的时间,进一步增强富氨溶液与气泡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4,在本优选方案中,喷头6位于横向段440的底部由下而上的喷洒富氨溶液,喷头6安装于横向段440底部内壁上,使得喷洒出去的富氨溶液在上升和下落者两个过程中都能够与气泡进行接触换热,增加了换热过程,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并且,相对于由上而下喷洒的方式中,喷洒的富氨溶液将气泡压入横向段440内汇聚的富氨溶液中,并随后流入气液分离器42内的富氨溶液,该部分气氨不易从富氨溶液中分离,本优选方案采用由下而上的喷洒方式,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所述管壳式换热器41为直管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工质在管程内流动相对于壳程内的热源,可实现全逆流的过程,直管式的管程,对工质流动的阻力更小,提高工质的循环效率,进而,可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管壳式换热器41呈位于管程出口的一端向上倾斜的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加有利于气泡从管程流出之后进入到升气管44内以及气泡与管程出口贫氨溶液分离的效果
为了便于管程出口外气泡更好的上升至升气管44内,而贫氨溶液更好的进入管道五内,管壳式换热器41内位于管程出口端向外延伸有集液腔7,贫氨溶液从管程出来之后会进入集液腔7内,在集液腔7内,气泡会在贫氨溶液上方,两者互不干扰,更加有利于气泡进入升气管44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增强换热的发生器改进方法获得了一种发生器并将该发生器应用至吸收制冷***内,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还具有一系列优点,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发生器改进为上层和下层,上层气液分离、下层换热,上层预留气氨出口;
将在液位差的作用下由上而下运动的工质引入到下层的管程内,管程内的工质换热之后,在管程出口会形成大量气泡;
将在浮力的作用下上升运动的气泡引入到上层内,使得气泡在上层内进行气液分离过程;
在下层管程出口处预留贫氨溶液出口,用于将工质形成大量气泡之后剩下的贫氨溶液导出;
在上层预留富氨溶液进口,通过导入富氨溶液将气泡进行气液分离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恢复至富氨溶液,以此让富氨溶液不断在发生器内自动循环并进行氨解析过程。
2.一种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发生器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加工而成,所述发生器包括管壳式换热器以及设于管壳式换热器上方与其形成液位差的气液分离器,通过在气液分离器与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入口之间设置降液管将工质导入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内,所述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设有一将气泡导入气液分离器的升气管,所述气液分离器顶端远离所述升气管的一侧开设有气氨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顶端位于所述升气管的一侧开设有富氨溶液进口,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底部位于管程出口的一侧开设有贫氨溶液出口。
3.一种吸收制冷***,其特征在于:该吸收制冷***应用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发生器,该***的冷凝器通过管道一将液氨导入蒸发器的壳程内,蒸发器通过管道二将气氨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并与吸收器内的贫氨溶液混合形成富氨溶液,吸收器通过管道三和溶液泵将富氨溶液经过富氨溶液进口导入至发生器内进行氨解析,发生器通过管道四将气氨经过气氨出口导入至冷凝器内冷凝成液氨,发生器还通过管道五将氨解析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通过贫氨溶液出口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
4.一种吸收式热泵***,其特征在于:该吸收式热泵***应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生器,该***的冷凝器通过管道六以及设在管道六上的加压泵将液氨导入蒸发器的壳程内,蒸发器通过管道七将气氨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并与吸收器内的贫氨溶液混合形成富氨溶液,吸收器通过管道八将富氨溶液经过富氨溶液进口导入至发生器内进行氨解析,发生器通过管道九将气氨经过气氨出口导入至冷凝器内冷凝成液氨,发生器还通过管道十以及设在管道十上的溶液泵将氨解析之后形成的贫氨溶液通过贫氨溶液出口导入至吸收器的壳程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管与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连接处的高度大于气液分离器内液面的高度,管道三与发生器的连接处位于气液分离器的顶部,气液分离器内通过与管道三连接的喷头,将由吸收器而来的富氨溶液在气液分离器内喷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气管与气液分离器连接的一端具有横向段,喷头位于横向段内由上而下喷淋,管道三的富氨溶液出口贯穿横向段与喷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位于横向段的底部由下而上的喷洒富氨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为直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呈位于管程出口的一端向上倾斜的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制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内位于管程出口的一端向外延伸有集液腔。
CN202010237233.9A 2020-03-30 2020-03-30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Active CN111457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233.9A CN111457616B (zh) 2020-03-30 2020-03-30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7233.9A CN111457616B (zh) 2020-03-30 2020-03-30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7616A CN111457616A (zh) 2020-07-28
CN111457616B true CN111457616B (zh) 2021-02-12

Family

ID=7168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7233.9A Active CN111457616B (zh) 2020-03-30 2020-03-30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576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1727A (zh) * 2020-08-06 2020-11-24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含有HFO-1336mzz(Z)的溶液在吸收器中制热的方法
CN111981728A (zh) * 2020-08-06 2020-11-24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含有HCFO-1233zd(E)的溶液在吸收器中制热的方法
CN113790547B (zh) * 2021-10-19 2022-08-12 安徽普泛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换热结构的虹吸式蒸发设备及其运行方法和应用
CN114017943B (zh) * 2021-11-02 2023-04-18 普泛能源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驱动吸收式制冰机组及其方法
CN114909828B (zh) * 2022-05-09 2024-06-11 中能绿科(上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吸收式制冷***及发生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181A (ja) * 1997-06-25 1999-01-22 Daikin Ind Ltd 吸収式冷凍装置
JP2005180194A (ja) * 2003-12-16 2005-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複合発電設備
CN2842312Y (zh) * 2005-11-03 2006-11-29 庞启东 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3743150A (zh) * 2013-12-17 2014-04-23 浙江理工大学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CN103983046A (zh) * 2014-06-09 2014-08-13 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宽窄通道板式满液发生器和降膜吸收器及氨水吸收制冷机
CN206113419U (zh) * 2016-06-28 2017-04-19 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热泵及其发生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181A (ja) * 1997-06-25 1999-01-22 Daikin Ind Ltd 吸収式冷凍装置
JP2005180194A (ja) * 2003-12-16 2005-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複合発電設備
CN2842312Y (zh) * 2005-11-03 2006-11-29 庞启东 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
CN103743150A (zh) * 2013-12-17 2014-04-23 浙江理工大学 吸收压缩式自复叠制冷***及使用方法
CN103983046A (zh) * 2014-06-09 2014-08-13 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宽窄通道板式满液发生器和降膜吸收器及氨水吸收制冷机
CN206113419U (zh) * 2016-06-28 2017-04-19 北京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吸收式热泵及其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57616A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7616B (zh) 发生器增强换热的改进方法、发生器及吸收式制冷、热泵
CN102759225B (zh) 一种制冷空调用立管旋流式降膜蒸发器
CN104383786A (zh) 一种三聚氰胺尾气中的氨碳分离方法
CN102784545B (zh) 一种微通道气体解吸***
CN206492366U (zh) 氨‑水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驱动的紧凑型氨法碳捕集***
CN2888358Y (zh) 吸收式制冷***及制冷装置
CN203196362U (zh) 一种高效酒精回收塔
CN205784014U (zh) 一种满液式蒸发器
CN105091401B (zh) 一种具有深冷效果的喷射吸收制冷装置
CN106693614A (zh) 氨‑水第二类吸收式热泵驱动的紧凑型氨法碳捕集***
CN202032783U (zh) 一种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CN207113319U (zh) 用于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中不凝性气体的分离装置
CN102135342A (zh) 一种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CN112815600A (zh) 一种空冷吸收器和吸收式工业循环冷却水降温***
US9194617B2 (en) Intermittent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equipped with a waste energy storage unit
US2501326A (en) Ammonia distillation system
CN101457998B (zh) 溶液变压解吸-压缩制冷循环装置
CN107338068A (zh) 利用自身余能强化吸收的吸收稳定工艺
Singh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solar energy driven diffusio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
CN202052457U (zh) 新型低压二氧化碳再生塔
CN220370996U (zh) 一种乙醛***节能装置
CN2116523U (zh) 一种用于甲醛生产的吸收冷凝塔
CN206414937U (zh) 循环冷凝式乙炔解吸***
CN104534739A (zh) 一种闪蒸-扩散吸收式制冷***
CN217367848U (zh) 一种用于可再生胺法脱硫的解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2

Address after: 230000 building 6, shuimuyuan, Yanhu hi tech R & D base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Hefei), West Xiyou Road, North Jinxiu Avenue,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pupa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Room 201, 2 / F, Xingfa building, 45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Pupan Energ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