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3633A -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3633A
CN103703633A CN201280038613.3A CN201280038613A CN103703633A CN 103703633 A CN103703633 A CN 103703633A CN 201280038613 A CN201280038613 A CN 201280038613A CN 103703633 A CN103703633 A CN 103703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element
electric contacts
contact
locking
contact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6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3633B (zh
Inventor
W.帕德
R.维特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703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6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36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36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单极或多极的插接件壳体的电接触元件,所述插接件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接触元件(2)的接触元件容纳室,其中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用于固定电导线的固定部段(4)。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用于与相对应的配对接触元件形成可导电的连接的接触部段(6)。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至少一个锁枪(14),其中所述锁枪(14)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能够反向移动。所述锁枪(14)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倾斜地向外伸出。当所述电接触元件(2)在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中布置在预先规定的位置中时,所述锁枪(14)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与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卡锁。根据本发明,所述锁枪(14)此外还具有第一锁紧元件(22)。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相对应的第二锁紧元件(24),其中在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由于反向于将所述电接触元件(2)从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拉出的拉出方向(A)作用于所述锁枪(14)的力(F)而相互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接件壳体的电接触元件。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公知许多用于制造电插接的插接件。它们主要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元件插头室的插接件壳体,也称为接触室,其中,每个接触元件容纳室都可以配有一个电接触元件。为了避免电接触元件意外地离开接触元件容纳室,这些电接触元件卡锁在接触元件容纳室内。这通过从电接触元件向前突起的锁枪重重地实现,该锁枪在将电接触元件导入接触元件容纳室时被收压在一起,并且当电接触元件达到接触元件容纳室内的预先规定的位置时,该锁枪弹开,与接触元件容纳室的咬边卡锁。通常锁枪具有比较细长的形状,它由电接触元件向外展出。
由DE 36 00 456 A1中公知一种用于容纳在接触元件容纳室内的电接触元件。其中,该电接触元件的某个区域具有卡锁工具,该工具使得电接触元件能够卡锁在接触元件容纳室内。在装备插接连接装置,具体来说就是在装备插接件壳体时,当前卡锁工具被收压在一起,此时将电接触元件导入接触元件容纳室内。作用于锁枪的负载力在与电接触元件导入接触元件容纳室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于锁枪,该负载力如此受到限定,从而使得要么锁枪折断要么其棱角比较尖的端部被咬边切断并且因此损坏插接件壳体。
发明内容
可能会需要提供这样一种电接触元件,它对于在与将电接触元件从插接件壳体的接触元件容纳室中拉出的拉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的负载力有更高的抵抗力。
这种需要可以通过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对象得到满足。有利的构造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所述的对象中得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单极或多极的插接件壳体的电接触元件,该插接件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接触元件的接触元件容纳室。电接触元件具有用于固定电导线的固定部段。电接触元件具有用于与相对应的配对接触元件形成可导电的连接的接触部段。该电接触元件具有至少一个锁枪,其中,该锁枪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能够反向移动。锁枪在第一位置中倾斜地向外伸出。当电接触元件在接触元件容纳室中布置在预先规定的位置中时,锁枪在第一位置中与接触元件容纳室卡锁。锁枪还具有第一锁紧元件。电接触元件具有与第一锁紧元件相对应的第二锁紧元件。在第一位置中,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由于反向于将电接触元件从接触元件容纳室拉出的方向作用于锁枪的力而相互连接。
在受力的情况下连接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使得通常在拉电导线时作用于锁枪的外拉力不仅仅像在现有技术中发生的那样通过锁枪与电接触元件的固定连接承受,而是额外地还由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承受。于是,在电接触元件的拉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作用于锁枪的力一方面分配给锁枪与电接触元件的固定连接,并且分配给两个相互连接的锁紧元件。于是本文推荐的电接触元件能够承受更大的力,直到锁枪坏掉。此外还不必在没有对锁枪施加力的情况下将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相互连接。而是这两个锁紧元件能够在这个位置中相互嵌合,但是相互间隔。此外,如此弹性地实现该锁枪。从而使得锁枪在与弹力相反的方向上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通过弹力锁枪当然可以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例如能够形状锁合地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锁紧,即例如夹板元件嵌入相应的成形部或凹部中。例如可以在电接触元件上构造这样的夹板元件,并且在锁枪上构造成形部或凹部。当然夹板元件也可以在锁枪上形成,并且与夹板元件相对应的成形部或凹部可以在电接触元件上形成。
第一锁紧元件和第二锁紧元件之间的锁紧关系还可以力锁合地实现。例如可以通过相应地构造而成的楔子或者也通过夹紧轮实现力锁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在第二位置中不能相互连接。
这种构造方式能够提供以下优点,即特别是当电接触元件一体构造时,能够在电接触元件的生产过程中在电接触元件上构造第一锁紧元件并且在锁枪上构造第二锁紧元件,同时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不必在此时就已经相互协作。如果现在锁枪移动到第二位置中,那么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处在如下的相对位置中,具体来说就是在第二位置中如此相互协作,从而在锁枪移动到第一位置同时该锁枪反向于电接触元件的拉出方向受力时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相互连接,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第二位置中相互嵌合的作用,即利用用来生产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的材料的弹性特性。在第二位置中,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能够脱离嵌合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锁枪具有指向外的倾斜元件,其具有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对置的第二端部。第二端部固定地连接在电接触元件上。在第一端部上固定连接着第一锁紧元件。第一端部如此弯曲,使得倾斜元件和第一锁紧元件形成夹角,其中,朝向接触元件容纳室的第一端部是圆滑的。
如果例如由金属片制造锁枪,那么能够例如通过折弯制造第一端部的圆滑部。此外还可以为第一端部的垂直于该弯曲部分延伸的边沿去毛刺或者还可以修圆磨光。此外,当锁枪由铁片结合冲压-折弯-流程制造而成时,可以通过相应地选择冲压方向以及使用的剪切冲头如此构造第一端部的形状,从而使得第一端部在锁枪制造流程以后能够开始作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锁紧元件具有第一部段和与第一部段固定连接的第二部段。第一部段基本上横向于电接触元件从接触元件容纳室拉出的拉出方向延伸。第二部段基本上构造成钩形元件。第二锁紧元件构造成夹板元件。在第一位置中,第一锁紧元件与第二锁紧元件如此共同协作,从而使得夹板元件和钩形元件形状锁合地连接。
基本上构造成钩形元件要如此理解,即钩形元件也可以构造成沟槽的形式。钩形元件也不一定要必须在其内侧实现为圆滑的。基本上横向于拉出方向的意思是,第一锁紧元件在第一位置中在制造公差内横向于拉出方向构造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钩形元件朝拉出方向延伸。
当然钩形元件也可以在与拉出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从而在夹板元件和钩形元件之间形成形状锁合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接触元件的第一锁紧元件基本上横向于将电接触元件从接触元件容纳部开口拉出的方向延伸。第一锁紧元件具有开口。电接触元件的第二锁紧元件具有角元件,其具有第一和第二支腿,其中,第一支腿穿过开口延伸,并且第二支腿基本上平行于第一锁紧元件延伸。在第一位置中,第一锁紧元件和第二锁紧元件如此共同协作,从而使得第二支腿和第二锁紧元件形状锁合地连接。
如果第二支腿基本上平行于第一锁紧元件延伸,这意味着,仅在通常的制造公差内存在平行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接触元件具有接触体,其具有由接触体内壁限定的内室和与接触体内壁相对置的接触体外壁。锁枪从接触体外壁向外延伸。第一锁紧元件延伸到内室中,其中在第一位置中第一锁紧元件形状锁合地连接在内室中的第二锁紧元件上。
例如,锁枪连同第一锁紧元件可以由例如构造成盒形的接触体的第一侧套壁的某个第一部分区域成形。第二锁紧元件例如可以由与第一侧套壁相邻的第二侧套壁的某个第二部分区域构成,或者由于第一侧套壁相对置的第三侧套壁的某个第三部分区域构成。通过如下方式的构造,即在第一位置中第一锁紧元件形状锁合地连接在内室中的第二锁紧元件上,使得以下情况成为可能,即在盒形的接触体上没有尖锐的拐角或棱边向外突出,否则它们可能钩住批量生产的电缆束的其他的电接触元件。钩住电接触元件可能会妨碍将单个的电接触元件顺利地并且自动化地置入插接连接件的相应的接触元件容纳室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第二位置中,第一锁紧元件不穿过内室延伸。
通过让第一锁紧元件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不穿过内室延伸,可以在更靠近盒形接触体的接触体外侧的位置构造插接件壳体的接触元件容纳室。由此能够让电接触元件在插接件壳体内更好地定心。这能够让配有电接触元件的插接件壳体更轻松地连接到配有配对电接触元件的配对插接件壳体上。此外在第二位置中,锁枪的倾斜元件还可以与接触体的外壁基本上平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接触元件与第二锁紧元件一体构造并且锁枪与第一锁紧元件一体构造。
通过让电接触元件和锁枪一体构造能够特别节约成本地制造这种电接触元件,因为省去了可能单独成形的锁枪与电接触元件的插接过程。因为电接触元件通常完全由具有弹性特性的金属制成,例如顿巴黄铜或者冷轧的黄铜片,所以可以避免出现在人工合成材料部件中公知的疲劳现象或松弛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具有第二锁紧元件的电接触元件连同具有第一锁紧元件的锁枪形成冲压弯折件。
特别是将电接触元件构造成冲压弯折件使得能够极其成本低廉地生产这些电接触元件。例如可以用相应的金属片在某个工作流程中完成电接触元件的展开,并且在紧接着的折弯过程中折弯该金属板部件,从而构造出在此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接触元件。
要注意的是,在此结合电接触元件描述关于本发明的想法。在此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清楚的是,单个描述的特征能够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组合,从而也形成本发明的其他构造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表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不符合实际尺寸。
图1用纵向剖面示出电接触元件的示意图,具有处于第一种布置方式中的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以及
图2用纵向剖面示出电接触元件的示意图,具有处于第二种布置方式中的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接触元件2。电接触元件2主要由未详尽示出的固定部段4(其上可以接上电导线)和接触部段6(在这里构造成基本上为盒形的接触体8)构成。接触体8向外由接触体外侧10限定。此外,接触体8具有与接触体外壁10相对置的接触体内壁12。接触体内壁12限定了内室13。此外还在接触体内壁12上示出了两个相对置的、用虚线表示的接触片17。接触体8在端部15上具有开口,配对接触件可以穿过这个开口如此导入内室13,使得能够在接触片17和配对接触件之间建立电接触。接触体8还包括锁枪(Rastlanze)14,它基本上由向外突出的倾斜元件16和第一锁紧元件22构成。倾斜元件16具有第一端部18和第二端部20。其中,第二端部20与接触体8的第一侧21固定连接。第一锁紧元件22与第一端部18(它指向外,也就是朝向插式接触件的接触件容纳室, 是圆滑的)固定连接。第一锁紧元件22具有连接在第一端部18上的第一部段26和连接在第一部段26上并且与之固定相连的第二部段28。第一部段26基本上垂直于拉出方向A延伸。在倾斜元件16和第一部段26之间形成尖角α。电接触元件2的示图显示的锁枪14在其第一位置中,其中,没有与拉出方向相反的力F作用于锁枪14。第二部段28构造成钩形元件30。其中,钩形元件30朝拉出方向A延伸并且如此构造而成,从而使得在第一位置中锁枪14位于接触体8的内室13中。在接触体8上构造了第二锁紧元件24,它主要由夹板元件32构成。该夹板元件32例如能够如此构造而成,从而与第一侧21相邻的、并且连接在第一侧上的第二侧23的某个部分区域如此折弯进内室13,从而构造成所述的夹板元件32。
夹板元件32如此***钩形元件30,使得当力F在与拉出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作用到锁枪14上时,第一锁紧元件22在第一位置中形状锁定地连接在第二锁紧元件24上。在此选择的示图中,虽然第一和第二锁紧元件相互***对方,却不相互触碰。
在锁枪1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锁枪14沿着由箭头表示的移动方向V移动,其中,移动方向V基本上垂直于拉出方向A并且平行于第二侧23延伸。为了占据第二位置,锁枪14的倾斜元件16基本上一直朝内室13的方向移动,直到倾斜元件16基本上与接触体8的接触体外壁10平齐。其中,第一锁紧元件22连同其位于内室13中的钩形元件30在移动方向V上移动,却不离开内室13。当锁枪14已经占据了其第二位置时,钩形元件30和夹板元件32不再处于嵌入状态,从而在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之间在这个位置中时不存在形状锁合的连接。
下面要简略地解释电接触元件2的功能。电接触元件2位于插接连接件的在此未示出的接触元件容纳室内,其中,锁枪14,特别是第一锁紧元件22的第一部段26与接触元件容纳室的咬边卡锁。如果现在电接触元件例如由于沿着拉出方向A拉扯与固定部段4固定连接的电导线而受力,那么与拉出方向A相反的力F作用于锁枪14,特别是作用于倾斜元件16的第一端部18。通过修圆第一端部18,锁枪14不能钻入插接连接件的壳体内,并且在此可能破坏接触元件容纳室的咬边。由于有力F作用于锁枪14,所以第一锁紧元件22的钩形元件30被压到第二锁紧元件24的夹板元件32上。由此使得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相互形状锁合地连接。
通过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的形状锁合,防止了像在现有技术中必须的那样,全部的负载力F都必须仅仅由倾斜元件16承受。而是第一锁紧元件22与第二锁紧元件24的共同协作导致力F分配到倾斜元件16和两个锁紧元件22、24上。于是锁枪14能够承受比利用按照现有技术所述的锁枪(也就是在不具有两个锁紧元件22、24的情况下)能承受的显著更大的力F。打圆第一端部18也导致锁枪14不能钻入包围其插接连接件的壳体,并且因此可能损坏该壳体。
在图2中示出了电接触元件2,它与图1所示的内容的区别仅在于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的构造方式。第一锁紧元件22基本上仅由从图1中已知的第一部段26构成,没有第二部段28。在第二锁紧元件24中存在具有上边界48的开口46,其中,上边界48连同第二锁紧元件24一起决定了倾斜元件16为了到达锁枪14的第二位置能够在移动方向V上移动多远。第二锁紧元件24主要由角元件40构成,该角元件在这里也由第二侧23的部分区域构成,正如已经由图1中公知的那样。角元件40主要由第一支腿42和第二支腿44构成。其中,第一支腿42穿过开口46延伸,而第二支腿44在移动方向V上,并且基本上平行于第一部段26延伸。在这里也能够看出,在锁枪14处于第一位置时,当力F作用到锁枪14上,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形状锁合地连接。在锁枪1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第二支腿44就能够穿插过开口46。于是在锁枪14在第二位置时,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不能相互连接。
不仅图1的还有图2的电接触元件2都一体构造并且分别构造成冲压折弯件。特别是能够在电接触元件2的生产过程中相互分离地完全制成第一锁紧元件22以及第二锁紧元件24。由此实现了在内室13以外制造第一锁紧元件22。现在为了实现所示的实施方式,沿着移动方向V移动锁枪14。其中,钩形元件30在图1中沿着夹板元件32滑动,直到锁枪14到达其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钩形元件30由于所选材料的弹性特性而朝拉出方向A如此移动,使得当锁枪14占据其第一位置时,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相互形状锁合地连接。在图2中,第一部段26在第二支腿44上沿着移动方向V滑动,直到锁枪14到达其第二位置。此时,由于使用的材料的弹性特性,第一部段26朝拉出方向A如此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支腿44穿过开口46。如果现在锁枪14移动到其第一位置,那么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相互形状锁合地连接。

Claims (10)

1. 用于单极或多极的插接件壳体的电接触元件,所述插接件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电接触元件(2)的接触元件容纳室,其中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用于固定电导线的固定部段(4),其中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用于与相对应的配对接触元件形成可导电的连接的接触部段(6),其中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至少一个锁枪(14),其中所述锁枪(14)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能够反向移动,其中所述锁枪(14)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倾斜地向外伸出,其中当所述电接触元件(2)在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中布置在预先规定的位置中时,所述锁枪(14)在所述第一位置中与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卡锁,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枪(14)此外还具有第一锁紧元件(22),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相对应的第二锁紧元件(24),其中在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由于反向于将所述电接触元件(2)从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拉出的拉出方向(A)作用于所述锁枪(14)的力(F)而相互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在所述第二位置中不能相互连接。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枪(14)具有指向外的倾斜元件(16),所述倾斜元件具有第一端部(18)和与所述第一端部(18)相对置的第二端部(20),其中所述第二端部(20)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电接触元件(2)上,其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固定连接到所述第一端部(18)上,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8)如此弯曲,从而使得所述倾斜元件(16)和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形成夹角(α),其中朝向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的第一端部(18)是圆滑的。
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具有第一部段(26)和与所述第一部段(26)固定连接的第二部段(28),其中所述第一部段(26)基本上横向于将所述电接触元件(2)从所述接触元件容纳室拉出的拉出方向(A)延伸,其中所述第二部段(28)基本上构造成钩形元件(30),所述第二锁紧元件(24)构造成夹板元件(32),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4)与第二锁紧元件(26)如此共同协作,从而使得所述夹板元件(32)和钩形元件(30)形状锁合地连接。
5. 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形元件(30)朝拉出方向(A)延伸。
6.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基本上横向于将所述电接触元件(2)从所述接触元件容纳部拉出的拉出方向(A)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具有开口(46),所述第二锁紧元件(24)具有角元件(40),所述角元件具有第一支腿(42)和第二支腿(44),其中所述第一支腿(42)穿过所述开口(46)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支腿(44)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延伸,其中在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和第二锁紧元件(24)形状锁合地连接。
7.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接触元件(2)具有接触体(8),所述接触体具有由接触体内壁(12)限定的内室(13)和与所述接触体内壁(12)相对置的接触体外壁(10),其中所述锁枪(14)从所述接触体外壁(10)向外延伸,其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延伸到所述内室(13)中,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在所述内室(13)内部形状锁合地连接到所述第二锁紧元件(24)上。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不穿过所述内室(13)延伸。
9.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接触元件(2)与所述第二锁紧元件(24)一体构造并且所述锁枪(14)与所述第一锁紧元件(22)一体构造。
10. 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接触元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具有第二锁紧元件(24)的电接触元件(2)连同所述具有第一锁紧元件(22)的锁枪(14)是冲压折弯件。
CN201280038613.3A 2011-08-03 2012-06-06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Active CN1037036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80362A DE102011080362A1 (de) 2011-08-03 2011-08-03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mit Rastlanze für ein Steckergehäuse
DE102011080362.9 2011-08-03
PCT/EP2012/060759 WO2013017322A2 (de) 2011-08-03 2012-06-06 Elektrisches kontaktelement mit rastlanze für ein steckergehäu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3633A true CN103703633A (zh) 2014-04-02
CN103703633B CN103703633B (zh) 2017-04-26

Family

ID=46229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613.3A Active CN103703633B (zh) 2011-08-03 2012-06-06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40185B1 (zh)
CN (1) CN103703633B (zh)
DE (1) DE102011080362A1 (zh)
TW (1) TWI528649B (zh)
WO (1) WO2013017322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3891A (zh) * 2014-08-25 2017-05-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接触元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3965A1 (de) 2014-07-17 2016-01-21 Robert Bosch Gmbh Steckverbinderelement mit Rastlanze und Hakenelement sowie Steckergehäuse
EP3451467B1 (en) * 2017-09-01 2022-02-23 Tyco Electronics France SAS Electric contact of sheet metal having a plastically elongated latching tongue and/or limit stop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1788204B (zh) 2018-02-26 2023-05-05 吉利德科学公司 作为hbv复制抑制剂的取代吡咯嗪化合物
US10870691B2 (en) 2018-04-05 2020-12-22 Gilead Sciences, Inc. Antibodies and fragments thereof that bind hepatitis B virus protein X
TWI818007B (zh) 2018-04-06 2023-10-11 捷克科學院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 2'3'-環二核苷酸
EP3774832A1 (en) 2018-04-06 2021-02-17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ASCR, V.V.I. 3'3'-cyclic dinucleotides
TW202005654A (zh) 2018-04-06 2020-02-01 捷克科學院有機化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 2,2,─環二核苷酸
US11142750B2 (en) 2018-04-12 2021-10-12 Precision Biosciences, Inc. Optimized engineered meganucleases having specificity for a recognition sequence in the Hepatitis B virus genome
US20190359645A1 (en) 2018-05-03 2019-11-28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Ascr, V.V.I. 2'3'-cyclic dinucleotides comprising carbocyclic nucleotide
WO2020028097A1 (en) 2018-08-01 2020-02-06 Gilead Sciences, Inc. Solid forms of (r)-11-(methoxymethyl)-12-(3-methoxypropoxy)-3,3-dimethyl-8-0x0-2,3,8,13b-tetrahydro-1h-pyrido[2,1-a]pyrrolo[1,2-c] phthalazine-7-c arboxylic acid
SG11202103839UA (en) 2018-10-31 2021-05-28 Gilead Sciences Inc Substituted 6-azabenzimidazole compounds as hpk1 inhibitors
TW202136261A (zh) 2018-10-31 2021-10-01 美商基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經取代之6-氮雜苯并咪唑化合物
EP3935065A1 (en) 2019-03-07 2022-01-12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ASCR, V.V.I. 3'3'-cyclic dinucleotide analogue comprising a cyclopentanyl modified nucleotide as sting modulator
KR20210137518A (ko) 2019-03-07 2021-11-17 인스티튜트 오브 오가닉 케미스트리 앤드 바이오케미스트리 에이에스 씨알 브이.브이.아이. 3'3'-사이클릭 다이뉴클레오티드 및 이의 프로드럭
KR20210137517A (ko) 2019-03-07 2021-11-17 인스티튜트 오브 오가닉 케미스트리 앤드 바이오케미스트리 에이에스 씨알 브이.브이.아이. 2'3'-사이클릭 다이뉴클레오티드 및 이의 프로드럭
TW202210480A (zh) 2019-04-17 2022-03-16 美商基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類鐸受體調節劑之固體形式
TW202212339A (zh) 2019-04-17 2022-04-01 美商基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類鐸受體調節劑之固體形式
TWI826690B (zh) 2019-05-23 2023-12-21 美商基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經取代之烯吲哚酮化物及其用途
WO2021034804A1 (en) 2019-08-19 2021-02-25 Gilead Sciences, Inc.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 of tenofovir alafenamide
US11497808B2 (en) 2019-09-30 2022-11-15 Gilead Sciences, Inc. HBV vaccines and methods treating HBV
CN116057068A (zh) 2019-12-06 2023-05-02 精密生物科学公司 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中的识别序列具有特异性的优化的工程化大范围核酸酶
CN115605493A (zh) 2020-03-20 2023-01-13 吉利德科学公司(Us) 4′-c-取代的-2-卤代-2′-脱氧腺苷核苷的前药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JP2024518558A (ja) 2021-05-13 2024-05-01 ギリアード サイエンシ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TLR8調節化合物と抗HBV siRNA治療薬との組合せ
CA3222269A1 (en) 2021-06-11 2022-12-15 Gilead Sciences, Inc. Combination mcl-1 inhibitors with anti-cancer agents
WO2022261310A1 (en) 2021-06-11 2022-12-15 Gilead Sciences, Inc. Combination mcl-1 inhibitors with 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KR20240025616A (ko) 2021-06-23 2024-02-27 길리애드 사이언시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다이아실글리세롤 키나제 조절 화합물
CN117355531A (zh) 2021-06-23 2024-01-05 吉利德科学公司 二酰基甘油激酶调节化合物
WO2022271650A1 (en) 2021-06-23 2022-12-29 Gilead Sciences, Inc. Diacylglyercol kinase modulating compounds
KR20240023628A (ko) 2021-06-23 2024-02-22 길리애드 사이언시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디아실글리세롤 키나제 조절 화합물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22A (zh) * 1996-07-25 1998-02-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
CN1474483A (zh) * 2002-06-20 2004-02-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插座接触器与插座连接器
JP2004172119A (ja) * 2002-11-15 2004-06-17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コンタクト
CN101438466A (zh) * 2006-03-31 2009-05-20 Fci公司 带有防阻碍部件的电接头
CN101964468A (zh) * 2009-07-23 2011-02-02 陈惟诚 抗拉窄幅表面安装弹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00456A1 (de) 1986-01-09 1987-07-16 Allied Corp Elektrischer kontakt, sowie diesen kontakt verwendender steckverbinder
DE102007008941B3 (de) * 2007-02-21 2008-08-28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Kontaktelement
DE102009054705A1 (de) * 2009-12-15 2011-06-16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r Kontakt für Steckverbindunge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422A (zh) * 1996-07-25 1998-02-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端子接头
CN1474483A (zh) * 2002-06-20 2004-02-11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插座接触器与插座连接器
JP2004172119A (ja) * 2002-11-15 2004-06-17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コンタクト
CN101438466A (zh) * 2006-03-31 2009-05-20 Fci公司 带有防阻碍部件的电接头
CN101964468A (zh) * 2009-07-23 2011-02-02 陈惟诚 抗拉窄幅表面安装弹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3891A (zh) * 2014-08-25 2017-05-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接触元件
CN106663891B (zh) * 2014-08-25 2019-04-3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接触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0488A (zh) 2013-05-16
WO2013017322A2 (de) 2013-02-07
CN103703633B (zh) 2017-04-26
TWI528649B (zh) 2016-04-01
DE102011080362A1 (de) 2013-02-07
EP2740185B1 (de) 2018-03-21
WO2013017322A3 (de) 2013-05-23
EP2740185A2 (de)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3633A (zh) 用于插接件壳体的具有锁枪的电接触元件
US8128441B2 (en) Terminal fitting connecting structure
US20160285187A1 (en) Multi-contact terminal
EP2906028B1 (en) Bused electrical center for electric 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EP1732173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346120B1 (en) Shield connec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20090186517A1 (en) Push-in wir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busbar
JP7080876B2 (ja) 導体接続端子
US20130078874A1 (en) Terminal fitting
CN102195153B (zh) 电路板端子
WO2012095934A1 (en) Terminal locking structure in connector housing
CN102687346A (zh) 电端子
CN1983730A (zh) 电气触头
CN106415942B (zh) 电连接器
CN108963504A (zh) 连接端子
JP2010040455A (ja) 端子金具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19504458A (ja) 端子金具
EP3047542B1 (en) Power terminal connector
CN105191515A (zh) 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构造和电气接线箱
CN101546881A (zh) 连接器
US20150349476A1 (en) Multiport terminal with current bars
JP2009004247A (ja) コネクタ
US20130337704A1 (en) Connector
JP6141104B2 (ja) 一次ロックランスを備えたコネクタ構成部分を製造する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により製造可能なコネクタ構成部分
US20170077637A1 (en) Plug-i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