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9231A - 半导体功率器件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功率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9231A
CN103579231A CN201210262785.0A CN201210262785A CN103579231A CN 103579231 A CN103579231 A CN 103579231A CN 201210262785 A CN201210262785 A CN 201210262785A CN 103579231 A CN103579231 A CN 103579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region
tagma
power device
semiconducto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27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SINE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ERSINE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ERSINE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VERSINE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627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923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9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9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通过巧妙地结合传统IGBT和VDMOS,形成具有共用部分的由基本的纵向IGBT和基本的横向DMOS组成的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调整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的掺杂浓度或采用寿命控制的方法,以降低基本的纵向IGBT产生的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的大小,同时增加了基本的横向DMOS产生的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大小,甚至使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小于第二正向导通电流,使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IGBT和VDMOS而言,在保证器件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使本发明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在电源、太阳能逆变器、电机驱动等需要高压高频开关的应用领域。

Description

半导体功率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涉及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是由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itor,MOSFET)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且IGBT是双极型器件,两种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同时导电。IGBT一般分为穿通型(Punch Through,PT)、非穿通型(Non-Punch Through,NPT)、电场截止(电场中止)型(Field Stop,FS),其中,集电极1’、发射极2’及栅极3’如图1和图2所示,且图1为NPT-IGBT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PT-IGBT或FS-IGBT的结构示意图。PT-IGBT、FS-IGBT与NPT-IGBT的主要区别在于,NPT-IGBT没有采用对应给定阻断电压所设计的N+缓冲层而需要更厚的N-区(漂移区)。 IGBT具有MOSFET的许多特性,如容易驱动,安全工作区宽,峰值电流大,坚固耐用等;同时,IGBT具有非常好的导通特性,这是由于衬底P+注入的少子(空穴)使N-区(漂移区)载流子浓度得到显著提高(请参阅1和图2),产生电导通调制效应,这种少子(空穴)的注入大大减少了N-区(漂移区)的等效电阻,从而降低了N-区的导通压降。但是,IGBT内部不存在反向导通二极管,使用时,需要外接恢复二极管;同时,IGBT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一般大大低于MOSFET。
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Vertical Double-diffuse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VDMOSFET)是多子器件,且是电压控制型器件,其中,源极4’’、漏极5’’、栅极3’’及沟道6’’如图3所示。在合适的栅极电压的控制下,半导体表面反型,形成导电沟道,于是漏极和源极之间流过适量的电流,且电流垂直流动。VDMOS主要应用于电机调速、逆变器、不间断电源、电子开关、高保真音响、汽车电器和电子镇流器等,具有接近无限大的静态输入阻抗特性,非常快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等显著特点,但其缺点是没有电导调制,在一定击穿电压设计要求下,正态导通电阻和通态压降比IGBT大,因此导通功率损耗大,不利于大电流应用。
目前,半导体功率器件特性的改善主要是使其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得以提高的同时降低相关损耗,器件的开关频率也随之提高。因此,亟需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既具有非常快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同时又具有较低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半导体功率器件不能兼顾非常快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和较低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的IGBT需要外接反向导通二极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所述器件至少包括:
集电极;
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形成于所述集电极上;
漂移区,为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上;
体区,为第二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漂移区顶部的一侧;
源区,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体区顶部,且在所述的源区外的一侧体区表面形成有沟道;
栅区域,形成于所述沟道及漂移区上,且与所述的源区和体区接触;
漏区,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漂移区顶部且相对于所述体区的另一侧;
隔离结构,覆盖于所述栅区域及漂移区的表面,并分别设有暴露出部分所述的源区和体区、及暴露出部分所述漏区的通孔;
源极/发射极,覆盖于所述栅区域表面的隔离结构,并通过所述隔离结构的通孔与部分所述的源区和体区接触,以供所述的源区、体区实现电连接;
漏极,形成于所述漏区上,通过所述隔离结构的通孔与部分所述漏区接触,且所述的漏极与集电极通过引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实现电连接的漏极/集电极;
终端结构,形成于所述漂移区的顶部,且形成于所述体区与漏区之间,以降低表面电场,使电击穿的部位由表面移向所述体区之下,提高器件的耐高压性。
可选地,所述的漂移区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之间还设有缓冲区,即所述的缓冲区形成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上,且所述的漂移区形成于缓冲区上,其中,所述缓冲区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
可选地,所述的缓冲区掺杂浓度低于源区掺杂浓度和漏区掺杂浓度。
可选地,所述终端结构至少包括结终端扩展终端结构、场限制保护环终端结构、场板终端结构、场板与场限制保护环复合终端结构、或场板与结终端扩展复合终端结构。
可选地,所述栅区域包括栅介质层和形成于所述栅介质层上的栅极。
可选地,在所述栅极上还设有绝缘层。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正向导通,在所述器件中形成至少包括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和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正向导通电流,其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时,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流向沟道,所述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漏区流向沟道;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体区时,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沟道流向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所述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沟道流向漏区。
可选地,所述的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小于第二正向导通电流,以保证器件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反向导通,则所述的体区、漂移区、及漏区构成反向导通二极管,其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时形成由所述的体区流向漏区的反向导通电流,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时形成由所述的漏区流向体区的反向导通电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巧妙地结合传统IGBT和功率MOSFET(VDMOS)的优点,形成具有共用部分的由基本的纵向IGBT和基本的横向DMOS组成的本发明的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其中,所述共用部分为漂移区、体区、源区、栅区域、隔离结构、源极/发射极;进一步,调整本发明的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的掺杂浓度或采用寿命控制的方法,以降低基本的纵向IGBT产生的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的大小,同时增加了基本的横向DMOS产生的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大小,并使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小于第二正向导通电流,使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IGBT和VDMOS而言,在保证器件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综合了传统IGBT和VDMOS所具有的优势,使本法明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在电源、太阳能逆变器、电机驱动等需要高压高频开关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NPT-IGBT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现有技术中PT-IGBT或FS-IGBT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中VDMOS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半导体功率器件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半导体功率器件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和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半导体功率器件反向导通电流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1、5’’漏极
102、1’集电极
20漏区
30漂移区
40体区
50源区
60栅区域
601栅介质层
602、3’、3’’栅极
603绝缘层
7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
80隔离结构
90源极/发射极
110终端结构
120缓冲区
130、6’’ 沟道
2’发射极
4’’源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4至图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所述器件至少包括:漏极101、漏区20、漂移区30、体区40、源区50、栅区域6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隔离结构80、源极/发射极90、集电极102、终端结构110。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可为P型,则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所述漏区20、漂移区30、体区40、源区5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终端结构110的材料为硅材料,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各该区域的材料还可为碳化硅或氮化镓。
所述集电极102形成于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下,以供电连接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电极102为铝,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漏极101的材料为多晶硅、铜或铝铜合金。
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形成于所述集电极102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为重掺杂P型硅,即P+型区70。
所述漂移区30为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漂移区30为轻掺杂N型硅,即N-型漂移区30。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在阻断电压时耗尽层到达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且用于控制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注入少数载流子的能力,即控制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的注入效率,在所述的漂移区30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之间还设有缓冲区120,所述缓冲层120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同时,所述的缓冲区120的重掺杂浓度高于漂移区30的轻掺杂浓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所述缓冲区120为N+型,且所述N+型缓冲区120为硅材料区,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N+型缓冲区120的材料还可为碳化硅或氮化镓;所述的N+型缓冲区120形成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P+型)上,且所述的N-型漂移区30形成于N+型缓冲区120上,即所述N+型缓冲区120形成于所述的N-型漂移区30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P+型)之间。
所述体区40为第二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漂移区30顶部的一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体区40为P型硅。
所述源区50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体区40顶部,且在所述的源区50外的一侧的体区40表面形成有沟道1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源区50为重掺杂N型硅,即N+型源区50,且所述的源区50的掺杂浓度与漏区20的掺杂浓度在同一数量级;所述的体区40形成于源区50与漂移区30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的缓冲区120的重掺杂浓度一般低于源区50重掺杂浓度和漏区20的重掺杂浓度,不过,所述的缓冲区120的重掺杂浓度高于漂移区30的轻掺杂浓度。
所述栅区域60形成于所述沟道130及漂移区30上,且与所述的源区50和体区40接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栅区域60包括栅介质层601和形成于所述栅介质层601上的栅极602;进一步,在所述栅极602上还设有绝缘层603,其中,所述栅介质层601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氧化硅,所述栅极602为多晶硅、铝、铜或铝铜合金,所述绝缘层603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或氧化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区域60包括栅介质层601、栅极602及绝缘层603,其中,所述的栅介质层601为氧化硅,绝缘层603为氮化硅,所述栅极602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N+型)多晶硅,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栅区域60包括栅介质层及栅极,栅介质层131也可为氮化硅。
所述漏区20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漂移区30顶部且相对于所述体区40的另一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漏区20为重掺杂N型硅,即N+型漏区20。
所述隔离结构80覆盖于所述栅区域60及漂移区30的表面,并分别设有暴露出部分所述的源区50和相对于所述沟道130的另一侧体区40、及暴露出部分所述漏区20通孔,从而保证所述栅区域60与所述源极/发射极90之间、所述的漏极101与源极/发射极90之间的器件表面能够承受高电压,其中,所述隔离结构80为单层结构或叠层结构,其中的所述单层结构或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每一层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磷硅玻璃、或半绝缘多晶硅(Semi-insulating polycrystalline-silicon,SIPOS)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结构80为单层氧化硅结构。
所述源极/发射极90覆盖于所述栅区域60表面的隔离结构80,并通过所述隔离结构80的通孔与部分所述的源区50和体区40接触,以供所述的源区50、体区40实现电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极/发射极90为铝,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源极/发射极90的材料还可为多晶硅、铜或铝铜合金。
所述漏极101形成于所述漏区20上,通过所述隔离结构80的通孔与部分所述漏区20接触,且所述的漏极101与集电极102通过引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实现电连接的漏极/集电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极101为铝,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漏极101的材料为多晶硅、铜或铝铜合金。
所述终端结构110形成于所述漂移区30的顶部,且形成于所述体区40与漏区20之间,以降低表面电场,使电击穿的部位由表面移向所述体区下,提高器件的耐高压特性。其中,所述终端结构110是为了能使由低压IC工艺产生的PN结能够承受高压而设计的,所述终端结构110是生产高压器件的必须和基本技术。所述终端结构至少包括采用结终端扩展(Junction Termination Extension,JTE)技术的结终端扩展终端结构、采用场限制保护环(Floating Ring,FR)技术的场限制保护环终端结构、采用场板 (Field Plate,FP)技术的场板终端结构、场板(FP)与场限制保护环(FR)复合终端结构、或场板(FP)与结终端扩展(JTE)复合终端结构,且各该终端结构工艺简单并与IC工艺兼容。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采用场限制保护环终端结构110,如图4所示,其中场限制保护环终端结构110以三个第二导电类型(P型)区示意,且所示场限制保护环中的第二导电类型(P型)区的个数及其之间的距离根据具体击穿电压可进行优化设计,并不局限于图4中所示第二导电类型(P)区的个数及其之间的距离,在此不一一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实施例中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的特性,以下介绍其相关的工作原理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功率器件是综合IGBT和MOSFET优势的新型功率器件,其中,栅区域60、源极/发射极90、源区50、体区40、漂移区30、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缓冲层120、集电极102、隔离结构80构成基本的纵向IGBT,漏极101、漏区20、漂移区30、体区40、源区50、栅区域60、源极/发射极90、隔离结构80构成了基本的横向DMOS,且所述的基本的纵向IGBT和基本的横向DMOS共用了所述漂移区30、体区40、源区50、栅区域60、隔离结构80、源极/发射极90。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则沟道类型为N沟道。当所述栅极602电压高于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的阈值电压,且漏极101/集电极102电压大于源极/发射极90的电压时,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功率器件正向导通,形成至少包括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和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正向导通电流,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为基本的纵向IGBT的正向导通电流,为纵向电流,由所述的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流向沟道,如图5中的附箭头的虚线所示;所述第二正向导通电流为基本的横向DMOS的正向导通电流,为横向电流,由所述的漏区20流向沟道,如图5中的附箭头的实线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调整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的掺杂浓度或采用寿命控制的方法,可以调节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和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电流分布大小,使所述的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变小甚至小于第二正向导通电流。其中,由于本实施例中还设有缓冲区120,则调整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70的掺杂浓度的同时,对所述缓冲区120的掺杂浓度进行调整,也可以达到调节正向导通电流分布的效果;所述寿命控制的方法至少包括电子辐照。
此时,所述第二正向导通电流为主导电流,以保证器件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原因在于:
一方面,本实施例中基本的纵向IGBT的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P+型)70将空穴注入到所述N-型漂移区30,这种空穴(少子)的注入大大减少了所述N-型漂移区30的等效电阻,大大增加了电导率,导电性被调制,即基本的纵向IGBT的小电流(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用于电导调制,使本发明功率器件的N-型漂移区30的导通电阻减小,因此,使本发明功率器件的导电能力得到提高,减小了导通压降,降低了导通功率损耗;
另一方面,由于所述第二正向导通电流(基本的横向DMOS的正向导通电流)为主导电流,其远大于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基本的纵向IGBT的正向导通电流),因此,对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的影响而言,第二正向导通电流远大于第一正向导通电流产生的影响,换言之,本发明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主要取决于正向导通电流中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影响,即较慢开关速度的基本的纵向IGBT产生的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对本发明半导体功率器件开关速度的影响小,进一步,由于产生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基本的横向DMOS是多子(电子)导电,从而其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非常快,因此,本发明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相较于传统IGBT而言得到明显提高,本发明优化设计的器件的可以到达100 kHz 以上,使本发明器件能在在比传统IGBT高10 倍的开关频率下工作。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则沟道类型为N沟道。当所述的漏极101/集电极102电压小于源极/发射极90的电压时,则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反向导通,如图6所示,所述的P型体区40、N-型漂移区30、及N+型漏区20构成的反向导通二极管,形成由所述的P型体区40流向N+型漏区20的反向导通电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IGBT需要外接反向导通二极管的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其他实施例中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时,则沟道类型为P沟道,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正向导通和反向导通的条件、及正向导通电流和反向导通的流向不同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但电流大小不受其影响,具体如下;
当所述栅极电压低于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的阈值电压,且漏极/集电极电压小于源极/发射极的电压时,则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正向导通,且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由沟道流向所述的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N+)(未图示),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由沟道流向所述的漏区(P+)(未图示);
当漏极/集电极电压大于源极/发射极的电压时,则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反向导通,所述的N型体区、P-型漂移区、及P+型漏区构成的反向导通二极管,形成由所述的P+型漏区流向N型体区的反向导通电流(未图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IGBT需要外接反向导通二极管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半导体功率器件,通过巧妙地结合传统IGBT和功率MOSFET(VDMOS)的优点,形成具有共用部分的由基本的纵向IGBT和基本的横向DMOS组成的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调整本发明的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的掺杂浓度或采用寿命控制的方法,以调节基本的纵向IGBT产生的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小于基本的横向DMOS产生的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电流,使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IGBT和VDMOS而言,在保证器件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包括开启速度和关断速度),综合了传统IGBT和VDMOS所具有的优势,使本法明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在电源、太阳能逆变器、电机驱动等需要高压高频开关的应用领域。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至少包括:
集电极;
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形成于所述集电极上;
漂移区,为轻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上;
体区,为第二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漂移区顶部的一侧;
源区,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体区顶部,且在所述的源区外的一侧体区表面形成有沟道;
栅区域,形成于所述沟道及漂移区上,且与所述的源区和体区接触;
漏区,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形成于所述漂移区顶部且相对于所述体区的另一侧;
隔离结构,覆盖于所述栅区域及漂移区的表面,并分别设有暴露出部分所述的源区和体区、及暴露出部分所述漏区的通孔;
源极/发射极,覆盖于所述栅区域表面的隔离结构,并通过所述隔离结构的通孔与部分所述的源区和体区接触,以供所述的源区、体区实现电连接;
漏极,形成于所述漏区上,通过所述隔离结构的通孔与部分所述漏区接触,且所述的漏极与集电极通过引线连接在一起,形成实现电连接的漏极/集电极;
终端结构,形成于所述漂移区的顶部,且形成于所述体区与漏区之间,以降低表面电场,使电击穿的部位由表面移向所述体区之下,提高器件的耐高压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漂移区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之间还设有缓冲区,即所述的缓冲区形成于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上,且所述的漂移区形成于缓冲区上,其中,所述缓冲区为重掺杂第一导电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区掺杂浓度低于源区掺杂浓度和漏区掺杂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结构至少包括结终端扩展终端结构、场限制保护环终端结构、场板终端结构、场板与场限制保护环复合终端结构、或场板与结终端扩展复合终端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区域包括栅介质层和形成于所述栅介质层上的栅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栅极上还设有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正向导通,在所述器件中形成至少包括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和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的正向导通电流,其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时,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流向沟道,所述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漏区流向沟道;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体区时,所述第一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沟道流向重掺杂第二导电类型区,所述第二正向导通电流由所述的沟道流向漏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正向导通电流小于第二正向导通电流,以保证器件的导通电阻及导通功率损耗降低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开关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功率器件反向导通,则所述的体区、漂移区、及漏区构成反向导通二极管,其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时形成由所述的体区流向漏区的反向导通电流,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时形成由所述的漏区流向体区的反向导通电流。
CN201210262785.0A 2012-07-26 2012-07-26 半导体功率器件 Pending CN1035792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2785.0A CN103579231A (zh) 2012-07-26 2012-07-26 半导体功率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62785.0A CN103579231A (zh) 2012-07-26 2012-07-26 半导体功率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9231A true CN103579231A (zh) 2014-02-12

Family

ID=5005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2785.0A Pending CN103579231A (zh) 2012-07-26 2012-07-26 半导体功率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923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03260A (zh) * 2018-08-23 2018-12-28 深圳市南硕明泰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器件
CN109560098A (zh) * 2018-11-27 2019-04-02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9920840A (zh) * 2019-03-20 2019-06-2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具有L型SiO2隔离层的复合型RC-LIGBT器件
WO2019128587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功率器件
CN10999454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功率器件
CN10999453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超结功率器件
CN10999446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超结功率器件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338A (zh) * 2003-10-02 2005-04-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以及半导体器件的驱动电路
US20100301820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High withstand voltag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urrent control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2059734A (ja) * 2010-09-03 2012-03-22 Panasonic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4338A (zh) * 2003-10-02 2005-04-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以及半导体器件的驱动电路
US20100301820A1 (en) * 2009-05-28 2010-12-02 Panasonic Corporation High withstand voltag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urrent control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2012059734A (ja) * 2010-09-03 2012-03-22 Panasonic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8587A1 (zh) * 2017-12-29 2019-07-04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功率器件
CN109994549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功率器件
CN10999453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超结功率器件
CN109994468A (zh) * 2017-12-29 2019-07-09 苏州东微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超结功率器件
US11189698B2 (en) 2017-12-29 2021-11-30 Suzhou Oriental Semiconductor Co., Ltd Semiconductor power device
CN109103260A (zh) * 2018-08-23 2018-12-28 深圳市南硕明泰科技有限公司 功率器件
CN109560098A (zh) * 2018-11-27 2019-04-02 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9920840A (zh) * 2019-03-20 2019-06-2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具有L型SiO2隔离层的复合型RC-LIGBT器件
CN109920840B (zh) * 2019-03-20 2022-02-11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具有L型SiO2隔离层的复合型RC-LIGBT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8429B (zh) 一种具有混合导电模式的超结igbt器件
CN103579230A (zh) 半导体功率器件
CN105322002B (zh) 反向传导igbt
US9070735B2 (en) Lateral power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s
CN103579231A (zh) 半导体功率器件
US1112782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101613442B1 (ko) 절연 게이트형 바이폴라 트랜지스터
CN104299995A (zh) 半导体装置
US20150187877A1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2005473B (zh) 具有改进终端的igbt
WO2019085850A1 (zh) Igbt功率器件
CN210805778U (zh) 一种SiC-MOS器件结构
US9153678B2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0532120A (ja) パワーmosfetデバイス
CN109904221B (zh) 一种超结双向开关
KR102585094B1 (ko) 분리 버퍼 구조를 갖는 초접합 igbt
US20150187922A1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3606557A (zh) 一种集成二极管的集电极短路igbt结构
US1127668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3887332A (zh) 一种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
US9209287B2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8183102B (zh) 一种逆阻型功率mosfet器件
CN103377920A (zh)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US20150187869A1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9994549B (zh) 半导体功率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Bai Yumi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Q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JIAO WEIZHOU TO: ZHOU LIHUA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9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