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54082B -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54082B
CN103554082B CN201310509578.5A CN201310509578A CN103554082B CN 103554082 B CN103554082 B CN 103554082B CN 201310509578 A CN201310509578 A CN 201310509578A CN 103554082 B CN103554082 B CN 1035540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diketone
piperidines
amino
isoindol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95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54082A (zh
Inventor
陈本顺
周长岳
徐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OCE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OCE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OCE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OCEA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0957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540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54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40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540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540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药物合成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基于目前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工业化生产难度大,后续处理工艺繁琐等不足,公开了一种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创造性地改变了传统的制备方法,以卤代反应代替了传统的环合反应,避免了2-溴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或2-氯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的使用,无需紫外线汞灯的使用,也避免了多种高毒性反应助剂的使用,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药物合成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生性血液肿瘤。浆细胞具有分泌免疫球蛋白的
功能,但是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增生的浆细胞只产生一种称为副蛋白(paraprotein)或M蛋白的对身体无益的免疫球蛋白,正常的浆细胞和其它白细胞被恶性浆细胞替代,导致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与分泌减少。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还侵犯身体其它组织如骨组织,并导致肿瘤发生。多发性骨髓瘤是第二大血液肿瘤,患者人数约占所有肿瘤患者的1%,死亡人数约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2%。
来那度胺是一种新的调节免疫型、非化学疗法抗癌药物,其化学成分与沙利度胺(thalidomide)相类似,但在实验应用中疗效更显着,而且没有出现服用沙利度胺所经常产生的一些副作用。
文献报道的制备来那度胺的路线普遍为3-氨基哌啶-2,6-二酮盐酸盐与2-溴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或2-氯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缩合后再还原硝基为氨基制得来那度胺,不同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每步反应后的后处理工艺不同。
譬如,在专利WO2010100476公开了一种制备来那度胺的方法,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在这个反应中,首先原料2-溴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或2-氯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需要在紫外光(汞灯)下照射首先发生溴代作用,但是这种催化反应回流时间长、产率低,因此以这一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工业化生产较为困难。同时,由于汞灯对于人体具有伤害,所以在紫外光下劳动不利于员工劳动防护。
同时,由于反应中的参与溶剂多是高毒性物质,且反应时需要长时间回流,因此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工业化生产难度大,后续处理工艺繁琐等不足,公开了一种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所述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X表示卤素,优选为Cl、Br。
进一步地,我们还详细公开了,所述步骤为:
步骤一、将化合物III在无机碱的有机溶剂下,与化合物IV反应,生成化合物II,反应温度为0~80℃;
步骤二、将化合物II在氨气或者尿酸的有机溶剂环境下转化成化合物I,反应温度为80~200℃。
更进一步地,我们在前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优选以下任一或任意几个条件:
条件一,所述步骤一中无机碱优选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
条件二,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中的一种;
条件三,所述步骤二中有机溶剂为水、乙醇、甲醇、四氢呋喃、乙腈、二氯甲烷、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同时,我们还公开了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所述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R为苄基、苄氧羰基、或者叔丁氧羰基。
进一步地,我们还详细公开了,所述步骤为:
步骤一、将化合物III在无机碱的有机溶剂下,与化合物IX反应,生成化合物VIII,反应温度为0~80℃;
步骤二、将化合物VIII在20~80℃的条件下,转化为化合物I,
其中,
情况一、当R为苄基、苄氧羰基时,在催化剂钯碳参与下,氢气还原下转化成化合物I;
情况二、当R为叔丁氧羰基时,在无机酸溶液的作用下转化成化合物I。
更进一步地,我们在前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优选以下任一或任意几个条件:
条件一,所述步骤一中无机碱优选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
条件二,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中的一种;
条件三,所述步骤二中反应溶剂为水、乙醇、甲醇、四氢呋喃、乙腈、二氯甲烷、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条件四,当采用步骤二中情况一时,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总量的5%~10%;
条件五,当采用步骤二中情况二时,无机酸为盐酸、硫酸、氢氟酸中的一种。
同时,我们进一步公开了所述化合物IX的合成路线为:
其中R为苄基、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我们还公开了化合物IX的合成过程中,所述反应的溶剂环境为碱性有机溶剂,反应温度为20~80℃。
同时,更进一步地,在化合物IX的合成过程中,我们还进一步公开所述碱性有机溶剂为无机碱的有机溶剂,所述无机碱优选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等、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化合物III以化合物VII替代,
从而形成两条类似的合成路线,适应性地,需要将重要的中间体中的硝基转化为氨基。
其中一条合成路线为:
,其中X同样代表Cl、Br、I;
我们还详细公开了,所述步骤为:
步骤一、将化合物VII在无机碱的有机溶剂下,与化合物IV反应,生成化合物VI,反应温度为0~80℃;
步骤二、将化合物V在氨气或者尿酸的有机溶剂环境下转化成化合物I,反应温度为80~200℃。
更进一步地,我们在前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优选以下任一或任意几个条件:
条件一,所述步骤一中无机碱优选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
条件二,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中的一种;
条件三,所述步骤二中有机溶剂为水、乙醇、甲醇、四氢呋喃、乙腈、二氯甲烷、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另一条合成路线为:
我们还详细公开了,所述步骤为:
步骤一、将化合物VII在无机碱的有机溶剂下,与化合物IX反应,生成化合物X,反应温度为0~80℃;
步骤二、将化合物X在20~80℃的条件下,转化为化合物I,
其中,
情况一、当R为苄基、苄氧羰基时,在催化剂钯碳参与下,氢气还原下转化成化合物I;
情况二、当R为叔丁氧羰基时,在无机酸溶液的作用下转化成化合物I。
更进一步地,我们在前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优选以下任一或任意几个条件:
条件一,所述步骤一中无机碱优选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
条件二,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优选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中的一种;
条件三,所述步骤二中反应溶剂为水、乙醇、甲醇、四氢呋喃、乙腈、二氯甲烷、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条件四,当采用步骤二中情况一时,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总量的5%~10%;
条件五,当采用步骤二中情况二时,无机酸为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溴酸中的一种。
我们创造性地改变了传统的制备方法,以卤代反应代替了传统的环合反应,避免了2-溴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或2-氯甲基-3-硝基-苯甲酸甲酯)的使用,无需紫外线汞灯的使用,也避免了多种高毒性反应助剂的使用,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同时,各阶段反应条件温和,无需苛刻的长时间回流反应。
再来,通过本发明公开的制备工艺,各步骤反应后目标产物纯度高,无需繁琐的后处理步骤。
只需要两个步骤,就可以快速得到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简短,方法简便。
同时,各阶段反应中使用溶剂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4.8g化合物III,N-甲基吡咯烷酮50ml,碳酸钾14g,溴代戊二酸酐20g,搅拌下于25℃反应过夜。过滤掉固体,反应液减压浓缩,得25g。收率:96%。
2)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3g化合物II,尿素4g,搅拌下于180℃反应3小时。体系中加入80ml乙腈和30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9g类白色固体,收率:69%。
实施例2
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4.8g化合物II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1-苄基-3-溴哌啶-2,6-二酮30g,搅拌下于80℃反应过夜。加入水75ml,二氯甲烷150ml,弃去水相,用2mol/L的盐酸萃取有机相。盐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二氯甲烷150ml,加入碳酸钠至水相pH=7,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母液减压浓缩至干得30g化合物VIII,收率86%。
2)反应瓶中加入5g化合物VIII(其中R为苄基)、100mL甲醇搅拌,加入0.25g10%钯碳,溶液为灰色混浊,抽真空,N2置换三次,H2置换三次,常压加氢,保温25度-30度反应41h,TLC监控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灰白色固体3.5g。加入30ml乙腈和9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3.2g类白色固体,收率:87%。
实施例3
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4.8g化合物II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1-苄氧羰基-3-溴哌啶-2,6-二酮35g,搅拌下于80℃反应过夜。加入水75ml,二氯甲烷150ml,弃去水相,用2mol/L的盐酸萃取有机相。盐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二氯甲烷150ml,加入碳酸钠至水相pH=7,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母液减压浓缩至干得30g化合物VIII,收率86%。
2)反应瓶中加入5.6g化合物VIII(其中R为苄氧羰基)、100mL甲醇搅拌,加入0.25g10%钯碳,溶液为灰色混浊,抽真空,N2置换三次,H2置换三次,常压加氢,保温25度-30度反应41h,TLC监控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灰白色固体3.5g。加入30ml乙腈和9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3.0g类白色固体,收率:83%。
实施例4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4.8g化合物II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1-叔丁氧羰基-3-溴哌啶-2,6-二酮32g,搅拌下于80℃反应过夜。加入水75ml,二氯甲烷150ml,弃去水相,用2mol/L的盐酸萃取有机相。盐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二氯甲烷150ml,加入碳酸钠至水相pH=7,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母液减压浓缩至干得30g化合物VIII,收率86%。
2)反应瓶中加入5g化合物VIII(其中R为叔丁氧羰基)、20mL二氯甲烷、20ml三氟乙酸,搅拌,TLC监控反应完全后,反应液浓缩至干,得到灰白色固体3.4g。加入30ml乙腈和9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3.0g类白色固体,收率:83%。
实施例5
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9g化合物X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苄基溴25g,搅拌下于80℃反应过夜。过滤掉固体,反应液减压浓缩,得27g。收率:96%。
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的取代方式与苄基在这一反应中的反应方式相同,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制备得到,在此不再累赘叙述。
实施例6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7.8g化合物VI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溴代戊二酸酐20g,搅拌下于75℃反应过夜。过滤掉固体,反应液减压浓缩,得26g。收率:90%。
2)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4.5g化合物VI,氨气乙醇200mL(含氨气17g),搅拌下于50℃反应过夜。反应液减压浓缩,得14g化合物V,收率:97%。
3)反应瓶中加入5g化合物V,100mL甲醇搅拌,加入0.25g10%钯碳,溶液为灰色混浊,抽真空,N2置换三次,H2置换三次,常压加氢,保温25度-30度反应41h,(反应过程中溶液由灰白色会慢慢变黑),TLC监控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灰白色固体4.4g。加入30ml乙腈和9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3g类白色固体,收率:67%。
实施例7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7.8g化合物VI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1-苄基-3-溴哌啶-2,6-二酮30g,搅拌下于80℃反应过夜。加入水75ml,二氯甲烷150ml,弃去水相,用2mol/L的盐酸萃取有机相。盐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二氯甲烷150ml,加入碳酸钠至水相pH=7,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母液减压浓缩至干得33g化合物X,收率87%。
2)反应瓶中加入5g化合物X(其中R为苄基)、100mL甲醇搅拌,加入0.25g10%钯碳,溶液为灰色混浊,抽真空,N2置换三次,H2置换三次,常压加氢,保温25度-30度反应41h,TLC监控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灰白色固体3.1g。加入25ml乙腈和7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2.8g类白色固体,收率:82%。
实施例8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7.8g化合物VI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1-苄氧羰基-3-溴哌啶-2,6-二酮35g,搅拌下于80℃反应过夜。加入水75ml,二氯甲烷150ml,弃去水相,用2mol/L的盐酸萃取有机相。盐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二氯甲烷150ml,加入碳酸钠至水相pH=7,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母液减压浓缩至干得36g化合物X,收率86%。
2)反应瓶中加入5g化合物X(其中R为苄氧羰基)、100mL甲醇搅拌,加入0.25g10%钯碳,溶液为灰色混浊,抽真空,N2置换三次,H2置换三次,常压加氢,保温25度-30度反应41h,TLC监控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灰白色固体3.1g。加入25ml乙腈和7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2.5g类白色固体,收率:81%。
实施例9
1)氮气保护下,在反应瓶中加入17.8g化合物VII,N,N-二甲基甲酰胺50ml,碳酸钾14g,1-叔丁氧羰基-3-溴哌啶-2,6-二酮32g,搅拌下于80℃反应过夜。加入水75ml,二氯甲烷150ml,弃去水相,用2mol/L的盐酸萃取有机相。盐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二氯甲烷150ml,加入碳酸钠至水相pH=7,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母液减压浓缩至干得33g化合物X,收率85%。
2)反应瓶中加入5g化合物X(其中R为叔丁氧羰基),100mL甲醇搅拌,10ml三氟甲磺酸,加入0.25g10%钯碳,溶液为灰色混浊,抽真空,N2置换三次,H2置换三次,常压加氢,保温25度-30度反应41h,TLC监控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灰白色固体3.1g。加入25ml乙腈和7ml二甲亚砜,70~80度搅拌1h,降温至室温,抽滤,固体100度鼓风干燥,得2.7g类白色固体,收率:82%。

Claims (12)

1.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X表示卤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卤素为Cl、B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为:
步骤一、将化合物III在无机碱的有机溶剂下,与化合物IV反应,生成化合物II,反应温度为0~80℃;
步骤二、将化合物II在氨气或者尿酸的有机溶剂环境下转化成化合物I,反应温度为80~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具备以下任意一个或几个条件:
条件一,所述步骤一中无机碱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
条件二,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中的一种;
条件三,所述步骤二中有机溶剂为水、乙醇、甲醇、四氢呋喃、乙腈、二氯甲烷、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5.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R为苄基、苄氧羰基、或者叔丁氧羰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为:
步骤一、将化合物III在无机碱的有机溶剂下,与化合物IX反应,生成化合物VIII,反应温度为0~80℃;
步骤二、将化合物VIII在20~80℃的条件下,转化为化合物I,
其中,
情况一、当R为苄基、苄氧羰基时,在催化剂钯碳参与下,氢气还原下转化成化合物I;
情况二、当R为叔丁氧羰基时,在无机酸溶液的作用下转化成化合物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还具备以下任意一个或几个条件:
条件一,所述步骤一中无机碱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
条件二,所述步骤一中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中的一种;
条件三,所述步骤二中反应溶剂为水、乙醇、甲醇、四氢呋喃、乙腈、二氯甲烷、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条件四,当采用步骤二中情况一时,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总量的5%~10%;
条件五,当采用步骤二中情况二时,无机酸为盐酸、硫酸、氢氟酸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化合物IX的合成路线为:
其中R为苄基、苄氧羰基、叔丁氧羰基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反应的溶剂环境为碱性有机溶剂,反应温度为20~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碱性有机溶剂为无机碱的有机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无机碱为氢氧化钾、碳酸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铯中的一种,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乙腈、丙酮等、吡啶、三乙胺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5中所述的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化合物III以化合物VII替代,
CN201310509578.5A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Active CN1035540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9578.5A CN103554082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09578.5A CN103554082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4082A CN103554082A (zh) 2014-02-05
CN103554082B true CN103554082B (zh) 2015-12-02

Family

ID=50008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9578.5A Active CN103554082B (zh) 2013-10-25 2013-10-25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540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8167A (zh) * 2017-09-29 2017-12-19 青岛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肿瘤药物来那度胺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54082A (zh)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8365174B2 (en) Processes for the resolution of benzodiazepin-2-one and benzoazepin-2-one derivatives
CN104130261B (zh) 艾德利布的合成方法
CN105820110B (zh) 匹莫范色林合成方法
CN114891004B (zh) 一种西格列汀中间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EP3828170A1 (en) Method for safely preparing pimavanserin and tartrate salt thereof using triphosgene
CN100509814C (zh) 培美曲塞中间体及制备方法
CN102584795A (zh) 一种克里唑替尼的制备方法
CN106366022B (zh) 一种用于制备azd9291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66072A (zh) 一种azd9291的制备方法
CN103554201B (zh) 一种加米霉素的制备方法
CN104059025A (zh) 一种新的用于制备阿伐那非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6215A (zh) 一种瑞戈非尼的制备方法
CN104844602A (zh) 一种利格列汀的制备方法
CN103554082B (zh) 一种合成3-(4-氨基-1-异吲哚酮-2-基)哌啶-2,6-二酮的方法
CN103880762A (zh) 一种1,2,3-三氮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408548B (zh) 合成(r)-9-(2-羟基丙基)腺嘌呤的方法
WO2013114173A1 (en) A novel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itagliptin
CN111393459A (zh) Shp2抑制剂及其用途
CN103130700B (zh) 一种阿折地平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3351386B (zh) 一种盐酸阿扎司琼的合成方法
EP2643308B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aurolidine and its intermediates thereof
CN103012233A (zh) 一种n-(氨基硫代甲基)-5-氧代-1-丙基-2-吡咯烷乙酰胺的制备方法
TWI617562B (zh) 用於由4-胺基-2,5-二甲氧基嘧啶製備2-胺基-5,8-二甲氧基[1,2,4]***并[1,5-c]嘧啶的改良方法
CN108101892B (zh) 一种白杨素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06529A (zh) 4-卤代-2-重氮-3-氧代-戊酸(4-硝基苯)甲酯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