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02272B - 识别Tau的磷酸化特异抗体 - Google Patents

识别Tau的磷酸化特异抗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02272B
CN103502272B CN201180058969.9A CN201180058969A CN103502272B CN 103502272 B CN103502272 B CN 103502272B CN 201180058969 A CN201180058969 A CN 201180058969A CN 103502272 B CN103502272 B CN 103502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body
seqidno
tau
aminoacid sequence
ac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89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02272A (zh
Inventor
A·普法伊费尔
A·穆斯
弗雷德·凡勒芬
M·皮尔格伦
奥斯卡·阿道夫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fin Catholic University
AC Immune SA
Original Assignee
Lefin Catholic University
AC Immune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4947048&utm_sourc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502272(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fin Catholic University, AC Immune SA filed Critical Lefin Catholic 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CN103502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02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02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0005Vertebrate antige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5Antibodies; Immunoglobulins; Immune serum, e.g. antilymphocytic ser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uscular or neuromuscular system
    • A61P21/02Muscle relaxants, e.g. for tetanus or cr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14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abnormal movements, e.g. chorea, dyskinesia
    • A61P25/16Anti-Parkinson dru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93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related to disea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N33/6896Neurological disorders, e.g. Alzheimer's disea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28Neurological disorders
    • G01N2800/2814Dementia; Cognitive disorders
    • G01N2800/2821Alzheim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52Predicting or monitoring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e.g. for selection of therapy based on assay results in personalised medicine; Prognosi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sychia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由神经原纤维缠结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治疗中用于治疗性和诊断性应用的方法和组合物。尤其是,本发明涉及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至磷酸化病理蛋白Tau构象体的抗体,以及涉及所述抗体在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Tau病的治疗中用于治疗性和诊断性应用的方法和组合物。

Description

识别Tau的磷酸化特异抗体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由神经原纤维缠结所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治疗中治疗性和诊断性使用的方法和组合物。尤其是,本发明涉及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至磷酸化病理蛋白Tau构象体的抗体,并且涉及包括用于在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病(AD)的Tau病(tauopathy)的治疗中治疗性和诊断性使用的所述抗体的方法和组合物。
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毡线(NT)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标志。它们由经历翻译后修饰(包括在天冬酰胺酰或天冬氨酰残基上的磷酸化、脱酰胺化和异构化作用)的微管相关蛋白Tau组成。它们来源于超磷酸化蛋白Tau及其构象体的聚集。AD与多种神经退行性Tau病具有这种病理,特别是与特定类型的额颞叶痴呆(FTD)。
蛋白Tau是易溶解的“天然展开”的蛋白,其与微管(MT)强烈结合以促进它们的组装和稳定。MT对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完整性至关重要,并借此对神经元回路的正确形成与功能,以及因此对学习和记忆力至关重要。Tau与MT的结合受动态磷酸化作用和脱磷酸化作用控制,如主要在体外和在非神经元细胞中所显示的。由于大量可能的磷酸化作用位点(>80),每个位点的确切作用以及相关激酶的身份在体内仍非常不明确。
在AD脑中,Tau病理的发展晚于淀粉状蛋白病理,并因此可能响应于淀粉状蛋白病理,这构成了淀粉样蛋白级联反应假说的基本内容。这是基于AD和唐氏综合症患者中的研究的并由这些研究所表明,并且通过在具有混合的淀粉状蛋白和Tau病理的转基因小鼠中的研究所证实(Lewis等人,2001;Oddo等人,2004;Ribe等人,2005;Muyllaert等人,2006;2008;Terwel等人,2008)。
人AD患者中两种病理的确切时机以及将淀粉状蛋白与Tau病理相联系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但是提议其涉及作用于或通过作为主要“Tau-激酶”的GSK3和cdk5的神经元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Muyllaert等人,2006,2008中的综述)。
Tau病不是良性副作用而是AD中的主要病理执行者的假说是基于彼此完全印证的合理的遗传学、病理学和实验观察的:
·在由于淀粉状蛋白前体(APP)或早老素中的突变的早期发病的家族AD病例中,必要的病原学原因是淀粉状蛋白累积,但是一定地,病理包括平行的Tau病,这与晚期发病的散发AD病例相同;
·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病的严重性与Tau病相关,而不是与淀粉状蛋白病理相关,这通过最近的几项临床I和II期研究(包括淀粉状蛋白的PIB-PET成像并且鉴别了多个“假阳性”:具有高脑淀粉状蛋白负荷的认知正常个体)来举例说明;
·在家族性FTD中,Tau病是通过突变体Tau引起的并直接导致无淀粉状蛋白病理的神经变性;
·在实验小鼠模型中,通过蛋白质Tau的缺失几乎完全减轻了由淀粉状蛋白病理所引起的认知缺陷(Roberson等人,2007)。
综合的论据支持了以下假说:蛋白质Tau是AD和相关神经退行性Tau病中认知死亡(cognitivedemise)的主要作用因素。
涌现出的突出的AD治疗是通过使用特异性mAb的被动免疫疗法以清除认为具有神经毒性或突触毒性的淀粉状蛋白肽以及它们的聚集物。
如本发明所提议的,预期靶向Tau病理的免疫疗法抵消已知或假设会导致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变性的病理学蛋白Tau构象体。在导致轻度认知障碍(MCI)发展为严重的AD痴呆病的病理学事件的认知和退行性级联反应中,提议所导致的淀粉状蛋白病理和超磷酸化蛋白Tau的神经元内聚集物协同作用。因此,相对于当前的单一疗法,针对Tau的药物治疗与针对淀粉状蛋白的(或任何其他的)药物治疗的组合将构成优选的和显著更有效的AD治疗。
尚缺乏靶向蛋白Tau的其他治疗方法,并且所述方法主要包括:
·认为会将Tau的磷酸化作用提高至病理水平的激酶抑制剂
·阻断超磷酸化蛋白Tau的胞质聚集的化合物。
这些方法具有特异性和效力方面的多个缺陷,以及与改变APP和淀粉状蛋白代谢的尝试共有的问题,这些均强调了继续寻找包括抗Tau免疫疗法在内的其它治疗选择的重要性。
实际上,尚无定义体内病理学Tau构象体的工作,更不用说靶标了。在Aβ42的II期临床试验中,似乎未很好地考虑缠结病理,也没用进行深入分析(Nicoll等人,2003;Masliah等人,2005)。另一方面,在具有综合AD样病理的临床前小鼠模型中靶向淀粉状蛋白的实验免疫疗法还显示了对Tau病理的作用,尽管Tau聚集物持续存在(Oddo等人,2004)。
对于通过免疫疗法处理胞内蛋白Tau的可行性仍有一些怀疑。最近在Tau病小鼠模型中的实验研究已消除了这些怀疑(Asuni等人,2007)。它们显示出通过用蛋白Tau来源的磷酸肽接种疫苗的缠结病理的减少和功能性改善。这些数据证实了针对帕金森氏症(PD)和路易体疾病模型中α-突触核蛋白的免疫疗法(Masliah等人,2005,2011)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模型(Urushitiani等人,2007)中过氧化物歧化酶的上述报道。这些疾病是其中胞内蛋白通过至今尚未完全了解的机制导致突触缺陷和神经变性的实例。另一方面,在细菌中产生并从中分离的全长重组蛋白Tau似乎不适合作为疫苗,尽管所使用的佐剂(即完全弗氏佐剂和百日咳毒素)可以促进该研究的阴性结果(Rosenmann等人,2006)。
对于起作用以消除已知或假定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病症(如通过(例如)超磷酸化蛋白Tau的神经元内聚集物所造成的AD中的淀粉状蛋白病理,所述聚集物对AD来说与淀粉状蛋白一样典型)的病理学蛋白构象体的被动和/或主动免疫疗法的需要仍未得到满足。
通过提供识别并且结合Tau蛋白的主要病理学磷酸表位的结合蛋白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满足这种未满足的需要。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抗蛋白Tau上的,具体地据信导致Tau病(包括AD)中突触和神经毒性的聚集的Tau蛋白上的线性和构象的,简单和复杂的磷酸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因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所述结合肽或蛋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聚集的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对可溶性和不溶性Tau蛋白具有高结合亲合力,并且调节了尤其是脑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Tau水平,具体地其解离常数为至少10nM,尤其是至少8nM,尤其是至少5nM,尤其是至少2nM,尤其是至少1nM,尤其是至少500pM,尤其是至少400pM,尤其是至少300pM,尤其是至少200pM,尤其是至少100pM尤其是至少50pM。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的结合速率常数为104M-1s-1或更高,尤其是3-5×104M-1s-1或更高,尤其是105M-1s-1或以上;尤其是2-9×105M-1s-1或更高;尤其是106M-1s-1或更高,尤其是1-4×106M-1s-1或更高,尤其是107M-1s-1或更高。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具有高结合亲合力,其解离常数为至少4nM并且结合速率常数为105M-1s-1或更高,具体地解离常数为至少3nM并且结合速率常数为106M-1s-1或更高,尤其是解离常数为至少2nM并且结合速率常数为104M-1s-1或更高,尤其是解离常数为至少1nM并且结合速率常数为105M-1s-1或更高,尤其是解离常数为至少200pM并且结合速率常数为105M-1s-1或更高,尤其是解离常数为至少100pM并且结合速率常数为106M-1s-1或更高。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结合至哺乳动物的,尤其是如SEQIDNO:67中所示的人的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所述Tau蛋白选自在18位包含磷酸化Tyr(Y18)的Tauaa15-20、在409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2、在409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1;和在212位包含磷酸化Thr(pT212)并且在214位包含磷酸化Ser(pS214)的Tauaa208-218。
一种实施方式(5)涉及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合肽或抗体,其中所述肽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上的表位,但特别是如SEQIDNO:67所示的人Tau蛋白,其包括在18位具有磷酸化Tyr(Y18)的Tauaa15-20。
一种实施方式(6)涉及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合肽或抗体,其中所述肽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上的表位,但特别是如SEQIDNO:67所示的人Tau蛋白,其包括在409位具有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2。
一种实施方式(7)涉及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合肽或抗体,其中所述肽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上的表位,但特别是如SEQIDNO:67所示的人Tau蛋白,其包括在409位具有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1。
一种实施方式(8)涉及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合肽或抗体,其中所述肽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上的表位,但特别是如SEQIDNO:67所示的人Tau蛋白质,其包括在212位具有磷酸化Thr(pT212)并且在214位具有磷酸化Ser(pS214)的Tauaa208-218。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9)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具体地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24、27、28、29、32、73、81、93、101、10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0%,具体地至少80%,具体地至少85%,具体地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具体地至少95%,具体地至少96%,具体地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具体地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25、30、33、74、82、94、102、10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26、31、34、75、83、95、103、10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尤其是至少70%,尤其是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15、18、70、78、89、9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16、19、71、79、90、99、11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17、20、72、80、91、10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具体地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0)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24、27、28、29、32、73、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25、30、33、74、8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26、31、34、75、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抗体域,其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15、18、70、7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16、19、71、7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17、20、72、8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1)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24、27、28、29、32、73、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25、30、33、74、8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26、31、34、75、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15、18、70、7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16、19、71、7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17、20、72、8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2)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抗体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24、27、28、29、32、73、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25、30、33、74、8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26、31、34、75、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15、18、70、7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16、19、71、7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17、20、72、8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3)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24、27、28、29、3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25、30、3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26、31、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15、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16、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17、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4)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24、27、28、29、3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25、30、3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26、31、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15、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16、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17、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5)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24、27、28、29、32、73、81、93、101或10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25、30、33、74、82、94、102或10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26、31、34、75、83、95、103或10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15、18、70、78、89或9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16、19、71、79、90、99或11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17、20、72、80、91或10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6)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76%,尤其是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6%,尤其是至少70%,尤其是至少75%,尤其是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8%,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6%,具体地至少70%,尤其是至少75%,尤其是至少80%,具体地至少85%,具体地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7)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4,或SEQIDNO:27,或SEQIDNO:2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8%,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2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具体地98%,具体地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6%,尤其是至少70%,尤其是至少75%,尤其是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8%,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6%,尤其是至少70%,尤其是至少75%,尤其是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8)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根据实施方式(15),其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中CDR1具有SEQIDNO:27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8%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19)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根据实施方式(15),其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中CDR1具有SEQIDNO:2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8%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0)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2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3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3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36%,尤其是至少40%,尤其是至少50%,尤其是至少60%,尤其是至少70%,尤其是至少75%,尤其是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1)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3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3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3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2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3%,尤其是至少70%,尤其是至少75%,尤其是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2)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7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7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7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7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尤其是98%,尤其是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7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4%、95%,96%、97%、98%或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7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3)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8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8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8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7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7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8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4)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9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9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9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上述CDR中任一个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9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上述CDR中任一个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5)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0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0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0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上述CDR中任一个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9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9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0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上述CDR中任一个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6)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10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0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10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上述CDR中任一个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依次包含:CDR1,其具有SEQIDNO:8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CDR2,其具有SEQIDNO:11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和CDR3,其具有SEQIDNO:9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上述CDR中任一个具有至少60%,至少70%,至少80%,尤其是至少85%,尤其是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尤其是至少95%,尤其是至少96%,尤其是至少97%,尤其是至少98%,尤其是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27)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6、7、8、9、10、1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2、3、4、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种实施方式(28)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6、7、8、9、10、1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2、3、4、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1%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29)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抗体域),其包含SEQIDNO:6、7、8、9、10、1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2、3、4、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1%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30)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69、77、116/92、97、10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具体地至少85%,具体地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具体地至少95%,具体地至少96%,具体地至少97%,具体地至少98%,具体地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68、76、88、96、10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0%,具体地至少85%,具体地至少86%,具体地至少87%,具体地至少88%,具体地至少89%,具体地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具体地至少95%,具体地至少96%,具体地至少97%,具体地至少98%,具体地至少99%或10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1)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6或SEQIDNO: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至少90%和94%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1%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2)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3)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4)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5)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7%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6)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6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或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6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或93%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7)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7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3%、94%或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7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8%、89%或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8)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16、92或11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3%、94%或95%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0%、91%、92%或93%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39)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9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9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6%、87%、88%或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0)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第一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0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98%或99%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和/或第二结合域,其包含SEQIDNO:10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至少88%、89%或90%的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41)中,本发明涉及根据实施方式(22)-(24)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21-34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12-20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2)涉及根据实施方式(31)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分别含有SEQIDNO:21-23和SEQIDNO:24-26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12-14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3)涉及根据实施方式(32)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27、25、26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12-14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4)涉及根据实施方式(33)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28、25、26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12-14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5)涉及根据实施方式(34)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29-31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15-17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6)涉及根据实施方式(35)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32-34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18-20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7)涉及根据实施方式(27)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73-75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70-72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8)涉及根据实施方式(27)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81-83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78-80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9)涉及根据实施方式(27)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101-103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98-100中所示的CDR。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50)涉及根据实施方式(27)的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域含有SEQIDNO:89、115和91中所示的CDR,并且所述第二结合域含有SEQIDNO:106-108中所示的CDR。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51)中,本发明涉及结合肽或蛋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涉及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结合肽或抗体,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的,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包含
a.含有SEQIDNO: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b.含有SEQIDNO: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c.含有SEQIDNO: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d.含有SEQIDNO: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3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e.含有SEQIDNO:10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f.含有SEQIDNO:1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g.含有SEQIDNO:69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6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h.含有SEQIDNO:7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7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i.含有SEQIDNO:11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j.含有SEQIDNO:92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88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k.含有SEQIDNO:9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6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或
l.含有SEQIDNO:105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一结合域和/或含有SEQIDNO:104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二结合域。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52)中,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合肽是抗体,尤其是IgG2a、IgG2b或IgG3同种型抗体,尤其是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完全人抗体。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48)涉及编码根据任一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结合肽的多核苷酸。
在一种实施方式(53)中,所述多核苷酸包含核酸分子,其选自:
a.包含编码多肽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所述多肽包含SEQIDNO:35-45、SEQIDNO:84-87、SEQIDNO:109-112和117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b.包含与SEQIDNO:35-45、SEQIDNO:84-87、SEQIDNO:109-112和117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85%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c.包含与SEQIDNO:35-45、SEQIDNO:84-87、SEQIDNO:109-112和117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0%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d.包含与SEQIDNO:35-45、SEQIDNO:84-87、SEQIDNO:109-112和117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5%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e.包含与SEQIDNO:35-45、SEQIDNO:84-87、SEQIDNO:109-112和117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8%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f.包含与SEQIDNO:35-45、SEQIDNO:84-87、SEQIDNO:109-112和117中所示的序列具有至少99%序列同一性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g.包含互补链与根据a)-f)中任一项的核酸分子杂交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h.包含通过遗传密码的简并度与根据a)-g)中任一项所定义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分子,
其中如a)-h)中任一项所定义的所述核酸分子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如SEQIDNO:67中所示的人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其选自在18位包含磷酸化Tyr(Y18)的Tauaa15-20、在409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2、在409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1;和在212位包含磷酸化Thr(pT212)和在214位包含磷酸化Ser(ps214)的Tauaa208-218、在396位包含磷酸化Ser(pS396)的Tauaa393-401,在396位包含磷酸化Ser(pS396)的Tauaa396-401,在396位包含磷酸化Ser(pS396)的Tauaa396-400,在404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4)的Tauaa402-406和在396位包含磷酸化Ser(pS396)的Tauaa393-400,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结合肽具有高结合亲合力,其解离常数为至少10nM,尤其是至少8nM,尤其是至少5nM,尤其是至少2nM,尤其是至少1nM,尤其是至少500pM,尤其是至少400pM,尤其是至少300pM,尤其是至少200pM,尤其是至少100pM,尤其是至少50pM,和/或其结合速率常数为104M-1s-1或更高,尤其是3-5×104M-1s-1或更高,尤其是105M-1s-1或更高;尤其是6-9×105M-1s-1或更高;尤其是106M-1s-1或更高,尤其是1-4×106M-1s-1或更高,尤其是107M-1s-1或更高,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
在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54)中,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提供了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至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的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尤其是微管相关蛋白Tau,具体地聚集的微管相关和超磷酸化蛋白Tau,如以双股螺旋形细丝(pairedhelicalfilament,PHF)存在的蛋白Tau,其是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毡线和营养不良性轴突中的主要结构,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
在本发明具体的实施方式(55)中,人Tau蛋白是如SEQIDNO:67中所示的人Tau蛋白。
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所述的结合肽和抗体可以用于(56)降低含有高可溶性Tau蛋白和/或可溶性磷酸化Tau蛋白水平的哺乳动物或人脑中(具体地,脑皮层和/或海马中)总可溶性Tau蛋白的水平,尤其是可溶性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所述的结合肽和抗体还可以用于(57)降低含有较高所述pTau双股螺旋形细丝(pTauPHF)水平的哺乳动物或人脑中(尤其是脑皮层和/或海马中)含有超磷酸化Tau蛋白的双股螺旋形细丝(pTauPHF)的水平。
含有高水平的所述Tau蛋白变体(其促进哺乳动物或人中的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哺乳动物或人的脑中(尤其是脑皮层和/或海马中)的总可溶性Tau蛋白和/或可溶性磷酸化Tau蛋白和/或pTau双股螺旋形细丝(pTauPHF)的水平的降低可以导致与这些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的改善和/或减轻(58)。
因此,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所述的结合肽和抗体可以(59)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减缓或停止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发展。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所述的结合肽和抗体还可以(60)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能力、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在一种实施方式(61)中,本发明涉及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肽和抗体在疗法中的使用,尤其是在Tau病(一组Tau蛋白相关疾病和病症)的治疗中的使用,或用于减轻与Tau病有关的症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62)中,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患有Tau病的哺乳动物中保持或提高认知记忆能力的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所述的结合肽和抗体。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63)中,包含如分别在SEQIDNO:25、26、27和SEQIDNO:21、22、23中给出的抗体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3A8-Ab1和ACI-36-3A8-Ab2的轻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和/或如SEQIDNO:12、13、14中给出的抗体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3A8-Ab1和ACI-36-3A8-Ab2的重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的结合肽和抗体。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64)中,包含如分别在SEQIDNO:8和SEQIDNO:6、7中给出的抗体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3A8-Ab1和ACI-36-3A8-Ab2的轻链和/或如分别在SEQIDNO:1和SEQIDNO:2中给出的抗体ACI-36-2B6-Ab1、ACI-36-2B6-Ab12、ACI-36-3A8-Ab1和ACI-36-3A8-Ab2的重链的抗体。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65)中,包含如SEQIDNO:29、30、31中给出的抗体ACI-33-6C10-Ab1和ACI-33-6C10-Ab2的轻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和/或如SEQIDNO:15、16、17中给出的抗体ACI-33-6C10-Ab1和ACI-33-6C10-Ab2的重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的结合肽和抗体。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66)中,包含如SEQIDNO:32、33、34中给出的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轻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和/或如SEQIDNO:18、19、20中给出的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重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的结合肽和抗体。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疗法中用于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67)中,包含如SEQIDNO:73-75、81-83、93-95、101-103、106-108中给出的抗体ACI-35-2A1-Ab1;ACI-35-2A1-Ab2;ACI-35-4A6-Ab1;ACI-35-4A6-Ab2;ACI-35-1D2-Ab1;ACI-35-2G5-Ab1的轻链CDR的至少一种或全部;和/或如SEQIDNO:70-72、78-80、89-91、98-100中给出的抗体ACI-35-2A1-Ab1;ACI-35-2A1-Ab2;ACI-35-4A6-Ab1;ACI-35-4A6-Ab2;ACI-35-1D2-Ab1;ACI-35-2G5-Ab1的重链CDR的至少一种或全部的结合肽和抗体。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68)中,包含如SEQIDNO:106-108中给出的抗体ACI-35-2G5-Ab2;ACI-35-2G5-Ab3的轻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和/或如SEQIDNO:89、115和91中给出的抗体ACI-35-2G5-Ab2;ACI-35-2G5-Ab3的重链CDR中的至少一种或全部的结合肽和抗体。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如实施例中所述的,可以分别通过应用所选择的脑切片的蛋白免疫反应性试验和通过脑匀浆液的免疫印迹法来确定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肽或抗体与Tau缠结和pTau在脑上的结合。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69)中,本发明提供了药物组合物,其以治疗有效量包含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以及可药用载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70)中,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在治疗,尤其是对人的治疗中用于治疗或减轻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症(包括神经退行性病症,如Tau病)的症状。
因此,一旦将所述结合肽、抗体和/或药物组合物施用至患有这些疾病或病况的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尤其是人,则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所述的结合肽、抗体和/或药物组合物可以用于(71)减缓或停止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发展。
一旦将所述结合肽、抗体和/或药物组合物施用至患有这些疾病或病况的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尤其是人,则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种所述的结合肽、抗体和/或药物组合物还可以用于(72)改善或减轻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能力、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
在一种实施方式(73)中,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在由神经原纤维病变的形成所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治疗中使用,所述神经原纤维病变是Tau病中主要的脑病理,其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包括显示出Tau和淀粉状蛋白病理共存的疾病或病症,包括但不限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痉挛性假硬化、拳击员痴呆、唐氏综合征、吉斯病(Gerstmann-Scheinkerdisease)、包涵体肌炎和朊蛋白脑淀粉样血管病、创伤性脑损伤和不显示单独的淀粉状蛋白病理的其它疾病或病症,其包括但不限于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非关岛型运动神经元病、嗜银颗粒性痴呆、皮质基底核退化症、钙化性弥散神经原纤维缠结、连锁于17号染色体伴帕金森病的额颞叶痴呆、Hallevorden-Spatz病、多***萎缩症、尼-皮二氏病(C型)、苍白球脑桥黑质变性、皮克病、进行性皮质下胶质增生症、进行性核上麻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仅缠结型痴呆病(Tangleonlydementia)、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
在一种实施方式(74)中,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治疗中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75)中,提供了用于调节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或人的脑中(尤其是脑皮层和/或海马中)的可溶性和/或不溶性Tau水平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动物,尤其是向所述哺乳动物或人施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
在一个方面,调节涉及降低含有高水平可溶性Tau蛋白和/或可溶性磷酸化Tau蛋白的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或人的脑中(具体地脑皮层和/或海马中)可溶性Tau蛋白,尤其是可溶性磷酸化Tau蛋白水平。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76)中,提供了降低含有高水平不溶性Tau蛋白,具体地pTau双股螺旋形细丝(pTauPHF)的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或人的脑中(尤其是脑皮层和/或海马中)不溶性Tau蛋白,尤其是含有超磷酸化Tau蛋白的双股螺旋形细丝(pTauPHF)的水平的方法,其包括向所述动物,尤其是向所述哺乳动物或人施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77)中,本发明涉及减缓或停止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或人中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发展的方法,其包括向患有这种疾病或病况的所述动物,尤其是向所述哺乳动物或人施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78)中,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善或减轻动物,具体地哺乳动物或人中与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有关的症状的方法,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如(例如)认知功能(包括推理、情景判断、记忆能力、学习、特殊导航等)的损伤或丧失,其包括向患有这种疾病或病况的所述动物,尤其是向所述哺乳动物或人施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79)中,本发明涉及保持或提高患有Tau病的哺乳动物中认知记忆能力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80)中,提供了治疗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症(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如Tau病)的方法,其包括向患有这种疾病或病症的动物,尤其是向哺乳动物,但特别地向人施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81)中,提供了治疗由神经原纤维病变的形成所引起的或与之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方法,所述神经原纤维病变是Tau病中主要的脑病理,其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其包括显示出Tau和淀粉状蛋白病理共存的疾病或病症,包括但不限于,阿尔茨海默氏病、痉挛性假硬化、拳击员痴呆、唐氏综合征、吉斯病(Gerstmann-Scheinkerdisease)、包涵体肌炎和朊蛋白脑淀粉样血管病、创伤性脑损伤和不显示单独的淀粉状蛋白病理的其它疾病或病症,其包括但不限于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非关岛型运动神经元病、嗜银颗粒性痴呆、皮质基底核退化症、钙化性弥散神经原纤维缠结、连锁于17号染色体伴帕金森病的额颞叶痴呆、Hallevorden-Spatz病、多***萎缩症、尼-皮二氏病(C型)、苍白球脑桥黑质变性、皮克病、进行性皮质下胶质增生症、进行性核上麻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仅缠结型痴呆病(Tangleonlydementia)、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所述方法包括向患有这种疾病或病症的动物,具体地向哺乳动物,但特别地向人施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82)中,提供了通过向所述动物或人施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或药物组合物来引起患有神经退行性病症(如Tau病)的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或人中被动免疫应答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83)中,提供了诊断患者中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方法,包括检测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活性片段,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与样品中或与原位Tau蛋白的表位的免疫特异性结合,包括以下步骤:
a.使怀疑含有Tau蛋白的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片段,具体地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接触,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或其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的表位结合;
b.允许所述结合肽,具体地所述抗体,具体地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与Tau蛋白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
c.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
d.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样品中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蛋白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84)中,提供了诊断患者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易患情况的方法,包括检测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活性片段,具体地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与样品中或与原位Tau蛋白的表位的免疫特异性结合,其包括以下步骤:
a.使怀疑含有Tau抗原的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活性片段,具体地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接触,所述肽或其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的表位结合;
b.允许所述结合肽,具体地所述抗体,具体地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与Tau抗原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
c.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
d.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样品中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抗原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
e.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与正常对照值进行比较。
其中,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所述聚集物的量的增加表明所述患者患有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或具有发展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85)中,提供了在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治疗后监测患者中最小残存疾病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a.使怀疑含有Tau抗原的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接触,所述肽或其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的表位结合;
b.允许所述结合肽,尤其是所述抗体,尤其是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与Tau抗原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
c.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
d.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样品中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抗原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
e.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与正常对照值进行比较,
其中,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所述聚集物的量的增加表明所述患者仍患有最小残留疾病。
在一种实施方式(86)中,提供了预测用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多核苷酸、或药物组合物治疗的患者的响应性的方法,包括:
a.使怀疑含有Tau抗原的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活性片段,具体地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接触,所述肽或其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的表位结合;
b.允许所述结合肽,具体地所述抗体,具体地所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与Tau抗原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
c.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
d.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样品中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抗原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
e.比较治疗开始前后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
其中,所述聚集物的量的减少表明所述患者具有响应于治疗的高潜能。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87)中,本发明涉及用于检测和诊断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情况的测试试剂盒,其包含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活性片段,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
在一种实施方式(88)中,所述测试试剂盒包含容纳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一种或多种结合肽或其活性片段,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的容器,和出于结合Tau抗原以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Tau抗原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的目的使用所述结合肽或抗体的说明书。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89)中,本发明涉及表位,其选自:在18位包含磷酸化Tyr(Y18)的如SEQIDNO:67中所示的人Tau蛋白的Tauaa15-20、在409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2、在409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1;和在212位包含磷酸化Thr(pT212)并且在214位包含磷酸化Ser(pS214)的Tauaa208-218。
在一种实施方式(90)中,所述表位由在18位具有磷酸化Tyr(Y18)的Tauaa15-20组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91)中,所述表位由在409位具有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2组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92)中,所述表位由在409位具有磷酸化Ser(pS409)的Tauaa405-411组成。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93)中,本发明涉及产生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活性片段,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的细胞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94)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79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6C10F9C12A11。
在一种实施方式(95)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1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
在一种实施方式(96)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0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
在一种实施方式(97)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8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6H1G6E6。
在一种实施方式(98)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4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
在一种实施方式(99)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7于2010年3月10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2B6G7A12。
在一种实施方式(100)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6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
在一种实施方式(101)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5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3A8E12H8。
在一种实施方式(102)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2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
在一种实施方式(103)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083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7C2(2)B9F11D5。
在一种实施方式(103a)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136于2011年8月30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A4-4A6-48。
在一种实施方式(103b)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137于2011年8月30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A6-2G5-30。
在一种实施方式(103c)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138于2011年8月30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A6-2G5-41。
在一种实施方式(103d)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139于2011年8月30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A4-2A1-18。
在一种实施方式(103e)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140于2011年8月30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A4-2A1-40。
在一种实施方式(103e)中,本发明涉及细胞系,其是作为DSMACC3141于2011年9月6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A6-1D2-12。
在一种实施方式(104)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79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6C10F9C12A11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4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3和SEQIDNO:54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05)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1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8和SEQIDNO:49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3和SEQIDNO:54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06)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0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0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6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对。
在一种实施方式(107)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8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6H1G6E6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0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6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对。
在一种实施方式(108)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4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0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6和SEQIDNO:52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09)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7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2B6G7A12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0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6和SEQIDNO:52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0)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6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1.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8和SEQIDNO:49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或
a2.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0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6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对。
在一种实施方式(111)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5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3A8E12H8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1.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8和SEQIDNO:49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或
a2.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0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6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对。
在一种实施方式(112)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2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49;SEQIDNO:56和SEQIDNO:57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3和SEQIDNO:55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3)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083于2010年8月25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7C2(2)B9F11D5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7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53和SEQIDNO:55的5'-引物和SEQIDNO:4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4)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139于2011年8月30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A4-2A1-18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SEQIDNO:149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对;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120、123、124、136、137、138、139和140的5'-引物和选自SEQIDNO:131、134和141-148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5)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137于2011年8月30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A6-2G5-30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51和169-174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124、127和150-158的5'-引物和选自SEQIDNO:130和159-168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6)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140于2011年8月30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A4-2A1-40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178、179和180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121、127、139、154、155和175的5'-引物和选自SEQIDNO:128、129、147、176和17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7)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138于2011年8月30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A6-2G5-41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51和188-192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120、124、126、181、182和183的5'-引物和选自SEQIDNO:144、145和184-187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8)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136于2011年8月30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A4-4A6-48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50和201-204的5'-引物和SEQIDNO:51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121、137、151和193-197的5'-引物和选自SEQIDNO:131、141、144、166、198、199和200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19)中,本发明涉及包含轻链(VL)和/或重链(VH)域的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其由位于核苷酸片段上的多核苷酸编码,所述核苷酸片段可以使用下列引物通过作为DSMACC3141于2011年9月6日提交的杂交瘤细胞系A6-1D2-12的DNA的PCR扩增获得:
a.用于扩增第一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209-214和219-221的5'-引物和SEQIDNO:215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和/或
b.用于扩增第二结合域的包含选自SEQIDNO:216、217和218的5'-引物和SEQIDNO:208的3'-引物的引物混合物。
在一种实施方式(120)中,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可以是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人抗体、骆驼抗体、双体抗体或者修饰或设计的抗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121)中,所述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可以是包含重链和/或轻链的片段,尤其是,例如SEQIDNO:1-5中所示的重链和/或例如SEQIDNO:6-11中所示的轻链,尤其是Fab或F(ab')2片段。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122)中,本发明涉及如SEQIDNO:1-5中所示的重链。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123)中,本发明涉及如SEQIDNO:6-11中所示的轻链。
在一种实施方式(124)中,本发明提供了用于产生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结合肽或抗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适合的培养基中培养根据任何上述实施方式的细胞系,以及可选地从所述细胞系或培养基中纯化所述结合肽或抗体。
附图和序列说明
附图
图1示出了使用TAUPIR的抗体与来自biGT(Tau双基因型)小鼠的脑切片中的磷酸Tau的结合。
图2示出了使用TAUPIR并且使用ACI-36-3A8-Ab1抗体时抗体与来自AD和Tau病患者的脑切片中磷酸Tau的结合。
图3示出了使用MSD对pTau表位pT231体内研究1周后抗Tau抗体治疗的效果。
图4示出了显示如何对可溶性和肌氨酰(sarkosyl)不溶性(SinT)Tau蛋白部分准备脑的图。
图5示出了抗Tau抗体治疗1个月(图5A、图5B、图5C、图5G、图5H、图5I)或体内研究3个月(图5D、图5E、图5F)后的pTau表位免疫印迹结果。
图6示出了使用biGT双基因型小鼠对抗Tau抗体治疗进行3个月体内研究后的pTau表位免疫印迹结果。
图7示出了在3个月体内研究中通过ACI-36-2B6-Ab1的抗Tau抗体治疗后的IHC。
图8示出了在3个月体内研究中通过ACI-36-3A8-Ab1的抗Tau抗体治疗后的IHC。
图9示出了在3个月体内研究中通过ACI-36-2B6-Ab1的抗Tau抗体治疗后的莫里斯水迷宫结果。
图10示出了在3个月体内研究中通过ACI-36-3A8-Ab1的抗Tau抗体治疗后的莫里斯水迷宫结果。
序列
SEQIDNO:1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2B6-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3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4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5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AD和ACI-36-3A8-Ab2VK-AD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G和ACI-36-3A8-Ab2VK-G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8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和2B6G7A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2B6-Ab1和ACI-36-2B6-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1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2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3A8E12H8、2B6A10C11、2B6G7A12、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ACI-36-3A8-Ab2、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3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3A8E12H8、2B6A10C11、2B6G7A12、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ACI-36-3A8-Ab2、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4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3A8E12H8、2B6A10C11、2B6G7A12、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ACI-36-3A8-Ab2、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5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6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7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8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9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0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1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AD和ACI-36-3A8-Ab2VK-AD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2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AD和ACI-36-3A8-Ab2VK-AD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2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AD和ACI-36-3A8-Ab2VK-AD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3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AD和ACI-36-3A8-Ab2VK-AD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4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G和ACI-36-3A8-Ab2VK-G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5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3A8E12H8、2B6A10C11、2B6G7A12、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G、ACI-36-3A8-Ab2VK-G、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6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3A8E12H8、2B6A10C11、2B6G7A12、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VK-G、ACI-36-3A8-Ab2VK-G、ACI-36-2B6-Ab1、ACI-36-2B6-Ab2、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7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和2B6G7A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2B6-Ab1和ACI-36-2B6-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8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29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30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31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32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33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34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35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和ACI-36-3A8-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36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和2B6G7A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2B6-Ab1和ACI-36-2B6-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37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38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39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40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和ACI-36-3A8-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41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3A8-Ab1和ACI-36-3A8-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42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和2B6G7A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2B6-Ab1和ACI-36-2B6-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43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和6H1G6E6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6-6H1-Ab1和ACI-36-6H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44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6C10E5E9C12和6C10F9C12A1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3-6C10-Ab2和ACI-33-6C10-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45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7C2(1)F10C10D3和7C2(2)B9F11D5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41-7C2-Ab1和ACI-41-7C2-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46-57示出了VH/VK正向和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58示出了Tau379-408[pS396,pS404]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59示出了Tau5-20[pY18]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0示出了Tau206-221[pT212,pS214]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1示出了Tau196-211[pS202,pT205]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2示出了Tau393-408[pS396,pS404]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3示出了Tau401-418[pS404,pS409]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4示出了Tau200-216[pS202+pT205&pT212+pS214]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5示出了Tau407-418[pS409]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6示出了Tau399-408[pS404]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7示出了还称为Tau40的人Tau(441aa)的最长的同种型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8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4A6-1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69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4A6-1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0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1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2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3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4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5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6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1D2-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7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1D2-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8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79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80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81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82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83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84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4A6-1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85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4A6-1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86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1D2-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87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1D2-12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1D2-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88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2A1-18、A4-2A1-40和A4-4A6-4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1、ACI-35-2A1-Ab2和ACI-35-4A6-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89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1、ACI-35-2A1-Ab2、ACI-35-4A6-Ab2、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分别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0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1、ACI-35-2A1-Ab2和ACI-35-4A6-Ab2分别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1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1、ACI-35-2A1-Ab2、ACI-35-4A6-Ab2、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分别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2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2A1-40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3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4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5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6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0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7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0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8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99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0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1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2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3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4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30和A6-2G5-4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5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30和A6-2G5-4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6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分别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7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分别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8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分别的轻链可变区(VK)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09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2A1-18、A4-2A1-40和A4-4A6-4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1、ACI-35-2A1-Ab2和ACI-35-4A6-Ab2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10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2A1-40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11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0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12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0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13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30和A6-2G5-4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的重链可变区(VH)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14示出了分别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6-2G5-30和A6-2G5-41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15示出了单克隆抗体ACI-35-2G5-AB2和ACI-35-2G5-AB3的重链可变区(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16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2A1-1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17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2A1-1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2A1-Ab1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18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4A6-4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氨基酸序列。
SEQIDNO:119示出了通过杂交瘤细胞系A4-4A6-48产生的单克隆抗体ACI-35-4A6-Ab2的轻链可变区(VK)的核苷酸序列。
SEQIDNO:120-221示出了VH/VK正向和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
术语的定义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多肽”、“肽”和“蛋白”是可互换的并且定义为表示由通过肽键连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分子。
术语“肽”或“结合肽”在本文中是可互换使用的并且表示氨基酸(通常是L-氨基酸)链,其α碳通过一个氨基酸的α碳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α碳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所形成的肽键连接。位于所述链的一端的末端氨基酸(即,氨基末端)具有自由氨基,而位于所述链的另一端的末端氨基酸(即,羧基末端)具有自由羧基。照此,术语“氨基末端”(缩写为N-末端)是指位于所述肽的氨基末端的氨基酸上的自由α-氨基,或位于所述肽内任何其它位置的氨基酸的α-氨基(当参与肽键时为亚氨基)。类似地,术语“羧基末端”(缩写为C-末端)是指位于肽的羧基末端的氨基酸上的自由羧基,或位于所述肽内的任何其它位置的氨基酸的羧基。结合肽可以组成抗体,如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人或人源化抗体、双体抗体、骆驼抗体等,或如本文所定义的其功能性部分。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其片段”或“片段”是指功能性肽片段,其具有与本文所定义的肽(例如,如表1中SEQIDNO:59-66分别所示的)基本相同的(生物)活性,即所述片段仍能够在生物,但是具体地在动物,具体地哺乳动物或人中引起高度特异性,具体地构象特异性免疫应答,其是非常有效的并且能够防止或减轻Tau病,或与Tau病有关的症状。具体地,所述片段仍含有如本文所使用和定义的Tau肽的特异性病理磷酸表位。
通常,对构成肽的氨基酸依次编号,从氨基末端开始并沿着向所述肽的羧基末端的方向增加。因此,当据称一个氨基酸“紧随”另一个时,则该氨基酸的位置比前一个氨基酸更接近于所述肽的羧基末端。
在本文中使用术语“残基”表示通过酰胺键引入到肽中的氨基酸。照此,所述氨基酸可以是天然存在的氨基酸,或除非另外限制,则可以涵盖以与所述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类似的方式起作用的已知的天然氨基酸的类似物(即,氨基酸模拟物)。此外,酰胺键模拟物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肽主链修饰。
在本文中使用短语“基本由……组成”来排除将显著改变所述短语所涉及的肽的基本性质的任何元素。因此,“基本由……组成”的肽的描述排除了将显著改变所述肽的生物活性的任何氨基酸取代、添加或缺失。
此外,技术人员将承认,如上所述,在编码序列中改变、添加或缺失单个氨基酸或小百分比的氨基酸(通常小于5%,更通常地小于1%)的单个取代、缺失或添加是保守修饰变化,其中所述变化导致氨基酸被化学相似的氨基酸取代。在本领域中,提供功能相似氨基酸的保存性置换表是熟知的。下列6组分别含有彼此为保守置换的氨基酸:
1)丙氨酸(A)、丝氨酸(S)、苏氨酸(T);
2)门冬氨酸(D)、谷氨酸(E);
3)天门冬酰胺(N)、谷氨酰胺(Q);
4)精氨酸(R)、赖氨酸(K);
5)异亮氨酸(I)、亮氨酸(L)、蛋氨酸(M)、缬氨酸(V);和
6)苯丙氨酸(F)、酪氨酸(Y)、色氨酸(W)。
短语“分离的”或“生物纯的”是指显著或基本不含通常在其天然状态中与之相伴存在的组分的材料。因此,本文所述的肽不含通常与它们的原位环境有关的材料。通常,本文所述的分离的免疫原性肽是至少约80%纯的,通常至少约90%并且优选地至少约95%纯的,如通过银染色凝胶上的谱带强度所测量的。
可以通过多种本领域中熟知的方法来指明蛋白质的纯度或均一性,如蛋白质样品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随后通过染色显像。出于某些目的,将需要高分辨率并且使用了HPLC或相似的纯化方法。
当所述免疫原性肽的长度相对较短时(即,小于约50个氨基酸),则通常使用标准化学肽合成技术来合成它们。
其中将序列的C末端氨基酸连接到不溶性载体上并随后顺序添加序列中剩余的氨基酸的固相合成法是本文所述的免疫原性肽的化学合成的优选方法。用于固相合成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本文所述的免疫原性肽是使用重组核酸方法合成的。通常,这包括产生编码所述肽的核酸序列,将所述核酸置于受特定启动子控制的表达盒中,在宿主中表达所述肽,分离所表达的肽或多肽,并且如果需要,使所述肽复性。足以指导技术人员进行这些程序的技术见于文献中。
一旦表达,可以根据标准程序纯化重组肽,所述标准程序包括硫酸铵沉淀、亲和层析柱、柱色谱法、凝胶电泳等。优选约50%至95%均一性的基本纯的组合物,并且最优选80%至95%或以上均一性的用作治疗剂。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承认化学合成、生物表达或纯化后,所述免疫原性肽可以具有基本不同于组成肽天然构象的构象。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变性并减少抗增殖肽并然后使所述肽重折叠成优选构象。减少并变性蛋白质以及引起重折叠的方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
可以通过(例如)表明与免疫血清或与所产生的抗所述蛋白本身的抗血清之间的反应来确认纯化蛋白的抗原性。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一个”和“所述”定义以表示“一个或多个”并且除非在不适合的情况下,否则包含复数。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检测”表示使用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已知技术(如免疫化学或组织学方法)并且是指定性或定量确定研究中生物分子的存在或浓度。
“分离的”表示不含至少一些与其一起天然存在的组分的生物分子。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是本领域承认的术语并且被理解为是指与已知抗原,具体地与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免疫活性部分结合的分子或分子的活性片段,即含有免疫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结合位点的分子。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免疫球蛋白可以是任何类型(IgG、IgM、IgD、IgE、IgA和IgY)或分类(IgG1、IgG2、IgG3、IgG4、IgA1和IgA2)或亚类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抗体”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以包括单克隆抗体、多克隆、嵌合、单链、双重特异性、猴源化、人和人源化抗体、骆驼抗体、双体抗体及其功能性部分或其活性片段。与已知抗原结合的分子的活性片段的实例包括Fab和f(ab')2片段,其包括Fab免疫球蛋白表达文库中的产物和如上所述的任何抗体和片段的表位结合片段。
这些活性片段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来源于本发明的抗体。例如,可以用酶(如胃蛋白酶)切割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HPLC凝胶过滤。然后,可以收集含有Fab片段的适合部分并通过膜过滤等浓缩。有关抗体活性片段分离的一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参见,例如,Khaw,B.A.等人,J.Nucl.Med.23:1011-1019(1982);Rousseaux等人,MethodsEnzymology,121:663-69,AcademicPress,(1986)。
“人源化抗体”是指一类工程抗体,其具有来源于非人供体免疫球蛋白的CDR,而所述分子其余的免疫球蛋白来源的部分来源于一个(或多个)人免疫球蛋白。
人源化抗体还可以是指具有可变区的抗体,其中其框架区中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人或灵长类氨基酸。另外,可以改变框架支持残基(frameworksupportresidue)以保持结合亲合力。获得“人源化抗体”的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参见,例如,Queen等人,Proc.NatlAcadSciUSA,86:10029-10032(1989),Hodgson等人,Bio/Technoloy,9:421(1991))。
还可以通过能够在大型动物(例如,兔)中产生亲合力成熟的人样多克隆抗体的新型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人源化抗体”。(http://www.rctech.com/bioventures/therapeutic.php)。
术语“完全人抗体”或“人”抗体是指来源于具有人抗体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或来源于人细胞的抗体。然而,对于人免疫***来说,“完全人”、“人”和“人源化”抗体之间的差异可以忽略或者可以是不存在的,并且照此所有三种可以具有相同的效力和安全性。
术语“单克隆抗体”也是本领域中公认的并且是指在实验室中从单个克隆大量产生的并且仅识别一个抗原的抗体。通常通过将常规的短寿命抗体产生B细胞融合至快速生长细胞(如癌细胞(有时称为“永生”细胞))来制备单克隆抗体。所得的杂交细胞或杂交瘤快速增殖,从而获得了产生大量抗体的克隆。
术语“抗原”是指可以在生物中,具体地在动物中,更具体地在哺乳动物(包括人)中引起免疫应答的实体或其片段。所述术语包括免疫原和负责抗原性或抗原决定簇的区域。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可溶性的”表示部分或完全溶解于水溶液中。
还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免疫原性的”是指引起或提高针对免疫原性试剂的抗体、T细胞及其他反应性免疫细胞的产生并促进在人或动物中的免疫应答的物质。
当个体针对所施用的本发明的免疫原性组合物产生足够的抗体、T细胞及其它反应性免疫细胞以缓解或减轻待治疗病症时,发生免疫应答。
术语“杂交瘤”是本领域承认的并且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认为其是指通过抗体产生细胞和永生细胞(例如,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融合产生的细胞。这种杂交细胞能够产生抗体的连续供应。对于融合方法的更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和以下实施例。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载体”表示其中可以引入或可以连接抗原肽或超分子构造的结构,借此将抗原肽或所述肽的部分提供或暴露于人或动物的免疫***。可以在本发明的背景中将可以适合地在动物或人疗法中使用的任何颗粒(如,例如,囊泡、颗粒或颗粒体)用作载体。
术语“载体”还包括递送方法,其中可以通过递送机构将包含所述抗原肽的超分子抗原构造组合物输送至所需位点。该递送***的一个实例利用了胶体金属,如胶体金。
可以在本发明所述的超分子抗原构造组合物中使用的载体蛋白包括(但不限于)麦芽糖结合肽“MBP”;牛血清白蛋白“BSA”;钥孔血蓝蛋白“KLH”;卵清蛋白;鞭毛蛋白;甲状球蛋白;任何种的血清白蛋白;任何种的丙种球蛋白;同基因细胞;具有Ia抗原的同基因细胞;和D-和/或L-氨基酸的聚合物。
此外,术语“治疗有效量”或“药物有效量”是指当施用于人或动物时,足以在所述人或动物中导致治疗效果的结合肽的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照常规程序能够容易地确定所述有效量。
“pTauPHF”、“PHF”和“双股螺旋形细丝”在本文中同义地使用并且表示缠绕成螺旋形的约10nm的双股细丝,其在电镜中可见的周期为160nm。宽度在10至22nm之间变化。PHF是阿尔兹海默病(AD)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毡线中的主要结构。PHF还可以在一些但不是全部与神经炎斑有关的营养障碍性轴突中可见。PHF的主要组分是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超磷酸化形式。PHF是由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反向平行的超磷酸化Tau蛋白组成的。PHFTau可以是其C末端20个氨基酸残基的平头。PHF形成的潜在机制还不确定,但是Tau的超磷酸化可以使其从微管脱离,从而提高Tau的可溶性混合。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据证实抗体引起的对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抗原组合物的应答在很大程度上是T细胞依赖的。在该方面使用了裸鼠模型,对裸鼠接种并测量抗体应答以评价根据本发明的抗原组合物在免疫的裸鼠中引起的Aβ-特异性抗体应答。裸鼠具有Foxn1nu突变并因此由于缺乏适当的胸腺而具有降低的T细胞功能。
如本文所使用的“药物有效量”是指足以治愈或至少部分停止所治疗的疾病、病症或病况或与此相关的任何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剂量。
本发明提供了识别并结合Tau蛋白的主要病理磷酸表位的结合肽。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抗蛋白Tau上的线性和构象,简单和复杂的磷酸表位的特异性抗体,据信所述磷酸表位导致了Tau病(包括AD)中的突触和神经毒性。
因此,本发明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涉及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具体地涉及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所述结合肽或抗体识别并且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的,具体地人的Tau蛋白或其片段上的磷酸表位,具体地结合至病理蛋白Tau构象体,但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其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和/或非相关表位,其中所述结合肽或抗体具有高结合亲合力,其解离常数为至少10nM,尤其是至少8nM,尤其是至少5nM,尤其是至少2nM,尤其是至少1nM,具体地至少500pM,尤其是至少400pM,尤其是至少300pM,尤其是至少200pM,尤其是至少100pM,尤其是至少50pM。
如本文所使用的“可溶性Tau”蛋白是指由完全溶解的Tau蛋白/肽单体,或由Tau样肽/蛋白,或由修饰或平截的Tau肽/蛋白,或由Tau肽/蛋白单体的其它衍生物和由Tau蛋白低聚物组成的蛋白质。“可溶性Tau”具体地排除了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如本文所使用的“不溶性Tau”分别是指Tau肽或蛋白,或Tau样肽/蛋白,或修饰或平截的Tau肽/蛋白或形成寡聚或聚合结构的Tau肽/蛋白的其它衍生物的多个聚集单体,它们体外在水溶液培养基中和体内在哺乳动物或人体中,更具体地在脑中均是不溶的,但是具体地对于Tau或修饰或平截的Tau肽/蛋白或其衍生物的多个聚集单体来说,它们在哺乳动物或人体中,更具体地在脑中是不溶的。“不溶性Tau”具体地包括神经原纤维缠结(NFT)。
如本文所使用的“单体Tau”或“Tau单体”是指完全溶解的Tau蛋白,其在水溶液培养基中无聚集的复合物。
“聚集Tau”、“低聚Tau”和“Tau低聚物”分别是指Tau肽或蛋白,或Tau样肽/蛋白,或修饰或平截的Tau肽/蛋白或形成寡聚或聚合结构的Tau肽/蛋白的其它衍生物的多个聚集单体,它们体外在水溶液培养基中和体内在哺乳动物或人体中,更具体地在脑中是不溶的或可溶的,但是具体地对于Tau或修饰或平截的Tau肽/蛋白或其衍生物的多个聚集单体来说,它们在哺乳动物或人体中,更具体地在脑中是不溶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药物组合物,其以治疗有效量包含了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或包含编码所述结合肽或抗体的核酸序列的多核苷酸或它们的组合,以及可药用载体。
适合的药物载体、稀释剂和/或赋形剂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包括(例如)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水、乳浊液(如油/水乳浊液)、多种类型的润湿剂、无菌溶液等。
可以使用已知技术将包括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的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制备成生理学可用的制剂,并且其可以包含可药用载体、稀释剂和/或赋形剂。例如,包括任何功能等效的结合肽或其功能性部分的根据本发明和如本文所述的结合肽,具体地包括任何功能等效的抗体或其功能性部分的本发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与可药用载体、稀释剂和/或赋形剂结合以形成治疗性组合物。适合的药物载体、稀释剂和/或赋形剂在本领域中是熟知的并且包括(例如)磷酸盐缓冲盐水溶液、水、乳浊液(如油/水乳浊液)、多种类型的润湿剂、无菌溶液等。
可以根据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所知的标准方法完成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制剂。
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以适合的药物有效量以固体、液体或气溶胶的形式施用给受试者。固体组合物的实例包括丸剂、乳膏剂和可植入的剂量单位。丸剂可以口服施用。治疗性乳膏剂可以局部施用。可植入剂量单位可以在(例如)肿瘤位点的位置上施用或者可以(例如)皮下植入以全身释放治疗性组合物。液体组分的实例包括适合于肌内、皮下、静脉内、动脉内注射的制剂和用于局部和眼内施用的制剂。气溶胶制剂的实例包括用于向肺部施用的吸入器制剂。
所述组合物可以通过标准施用途径施用。一般地,可以通过局部、口服、直肠、鼻、皮内、腹膜内或胃肠外(例如,静脉内、皮下或肌内)途径施用所述组合物。
另外,可以将所述组合物引入到缓释基质(如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中,将所述聚合物植入到需要递送的位置(例如,肿瘤位点)附近。所述方法包括单次剂量的施用,以预定时间间隔的重复剂量的施用和在预定时间段内的持续施用。
如本文所使用的缓释基质是由通过酶促或酸/碱水解或通过溶解可降解的材料(通常是聚合物)制成的基质。一旦***体内,所述基质通过酶和体液开始起作用。缓释基质所期望地选自生物相容性材料,如脂质体、聚交酯(聚乳酸)、聚乙交酯(乙醇酸的聚合物)、聚交酯-共-乙交酯共聚物(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聚酐、聚原酸酯、多肽、透明质酸、胶原、硫酸软骨素、羧酸、脂肪酸、磷脂、多糖、核酸、聚氨基酸、氨基酸(如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多核苷酸、聚乙烯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硅氧烷。优选的生物可降解基质是聚交酯、聚乙交酯或聚交酯-共-乙交酯共聚物(乳酸和乙醇酸的共聚物)中的一种的基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组合物的剂量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例如)要治疗的病况、所使用的具体的组合物和其他临床因素,如患者的体重、身高、性别和一般健康状况、体表面积、要施用的具体的化合物或组合物、同时施用的其他药物和施用途径。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可以结合包含生理活性物质或化合物的其它组合物施用,所述生理活性物质或化合物如(例如)在Tau病和/或淀粉样变性(一组与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淀粉状蛋白或淀粉状蛋白样蛋白(如淀粉状蛋白β蛋白)有关的疾病和病症)的药物治疗中使用的已知的化合物。
另一种生理活性物质或化合物可以通过与根据本发明的治疗性疫苗相同或相似的机制或通过独立的作用机制或通过多个相关和/或独立的作用机制来发挥其生物效应。
通常,另一种生物学活性化合物可以包括神经传递增强因子(neutron-transmissionenhancers)、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乙酰化胆碱脂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断剂、生物胺、苯二氮镇定剂、乙酰胆碱合成、储存或释放增强因子、乙酰胆碱突触后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A或-B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非甾族抗炎药、抗氧化剂和含血清素的受体拮抗剂。
具体地,所述生物活性剂或化合物可以包含至少一种化合物,其选自:抗氧胁迫化合物、抗凋亡化合物、金属螯合剂、DNA修复抑制剂,如哌仑西平和代谢产物、3-氨基-1-丙烷磺酸(3APS)、1,3-丙烷二磺酸(1,3PDS)、分泌酶激活剂、β-和γ-分泌酶抑制剂、Tau蛋白、神经递质、β片层阻断肽、抗炎分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例如)氯氮平、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或奥氮平或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如他克林、利凡斯的明、多奈哌齐和/或加兰他敏及其它药物和营养添加剂,如(例如)维生素B12、半胱氨酸、乙酰胆碱前体、卵磷脂、胆碱、银杏、乙酰基-L-卡尼汀、艾地苯醌、丙戊茶碱或黄嘌呤衍生物,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其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和任选地可药用载体和/或稀释剂和/或赋形剂以及用于疾病治疗的说明书。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可以包含烟酸或美金刚,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其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和任选地可药用载体和/或稀释剂和/或赋形剂。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组合物,其包含用于阳性和阴性精神病症状(其包括幻觉、错觉、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显著的思维不连贯、出轨、答非所问)和怪异或混乱的行为以及快感缺乏、情感障碍、冷漠和社会退缩)的治疗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例如)氯氮平、齐拉西酮、利培酮、阿立哌唑或奥氮平,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其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和任选地可药用载体和/或稀释剂和/或赋形剂。
除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以外,可以适合地在组合物中使用的其它化合物为在例如WO2004/058258中公开的那些(具体参见第16和17页),其包括治疗药物靶标(第36-39页)、链烷磺酸和烷醇硫酸(第39-51页)、胆碱酯酶抑制剂(第51-56页)、NMDA受体拮抗剂(第56-58页)、***(第58-59页)、非甾族抗炎药(第60-61页)、抗氧化剂(第61-62页)、过氧化物酶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第63-67页)、降胆固醇剂(第68-75页);淀粉状蛋白抑制剂(75-77页)、淀粉状蛋白形成抑制剂(第77-78页)、金属螯合剂(第78-79页)、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第80-82页)、营养添加剂(第83-89页)和提高脑中生理活性物质可用性的化合物(参见第89-93页)和前体药物(第93和94页),该文档作为参考并入本文,但特别是在如上所述页中提及的化合物。
蛋白质药物活性物质可以以每剂量1ng至10mg之间的量存在。通常,施用方案应在0.1μg至10mg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抗体之间的范围内,具体地在1.0μg至1.0mg的范围内,并且更具体地在1.0μg至100μg之间的范围内,并且这些范围内的所有各个数值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如果通过连续输注进行施用,则更适合的剂量可以在0.01μg至10mg单位每公斤体重每小时之间的范围内,并且这些范围内的所有各个数值也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施用通常将是肠胃外施用,例如,静脉内施用。用于肠胃外施用的制剂包括无菌水或非水溶液、悬液和乳浊液。非水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丙二醇、聚乙二醇、植物油(如橄榄油)和可注射的有机酯(如油酸乙酯)。水溶剂可以选自水、醇/水溶液、乳浊液或悬液,其包括盐水和缓冲培养基。肠胃外赋形剂包括氯化钠溶液、林格氏葡萄糖液、葡萄糖-氯化钠液、乳酸林格氏液或非发挥性油。静脉内赋形剂包括液体和营养补充剂、电解质补充剂(如基于林格氏葡萄糖液的那些)等等。还可以存在防腐剂,如(例如)抗微生物剂、抗氧化剂、螯合剂、惰性气体等。
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可以包含蛋白质载体,如(例如)血清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尤其是人源的。根据预期用途,其它生物活性剂可以存在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
当结合靶标位于脑中时,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提供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其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以穿过血脑屏障。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血脑屏障的渗透性增加有关,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可以容易地进入脑中。当血脑屏障完整无损时,存在用于将分子输送穿过血脑屏障的几种本领域已知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方法、基于脂质的方法和基于受体和通道的方法。
输送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穿过血脑屏障的物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彻底绕过血脑屏障或通过在血脑屏障中开口。绕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向脑中直接注射(参见,例如,Papanastassiou等人,GeneTherapy9:398-406(2002))和在脑中植入递送装置(参见,例如,Gill等人,NatureMed.9:589-595(2003);和GliadelWafers(TM),GuildfordPharmaceutical)。在所述屏障中开口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超声(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公开No.2002/0038086)、渗透压(例如,高渗甘露醇(Neuwelt,E.A.,ImplicationoftheBlood-BrainBarrieranditsManipulation,VoIs1&2,PlenumPress,N.Y.(1989))、通过(例如)血管舒缓激肽或可透化剂A-7的透化作用(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5112596、5268164、5506206和5686416)、和用含有编码所述结合肽或抗原结合片段的基因的载体转染跨在血脑屏障上的神经元(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公开No.2003/0083299)。
输送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穿过血脑屏障的基于脂质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包埋在脂质体中,所述脂质体与结合血脑屏障血管内皮上的受体的其活性片段相连(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025313),和在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204354)或脱脂蛋白E(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40131692)中涂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
用于输送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穿过血脑屏障的基于受体和通道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糖皮质激素阻断剂提高血脑屏障的渗透性(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2/0065259、2003/0162695和2005/0124533);激活钾通道(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5/0089473)、抑制ABC药物转运蛋白(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073713);用转铁蛋白涂覆抗体并调节所述一种或多种转铁蛋白受体的活性(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3/0129186),和使所述抗体阳离子化(参见,例如,美国专利No.5004697)。
可以在延长的一段时间内向受试者提供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或根据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单次或重复施用。施用持续时间可以在1周至多至12个月或以上之间。在此期间,根据待治疗受试者的需要,可以将所述结合肽、抗体或药物组合物每周施用一次,每两周、三周、四周等施用一次,或以更高或更低的频率施用。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和诊断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方法和试剂盒,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如Tau病),其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其包括显示出Tau和淀粉状蛋白病理共存的疾病或病症,包括但不限于,阿尔茨海默病、痉挛性假硬化、拳击员痴呆、唐氏综合征、吉斯病(Gerstmann-Scheinkerdisease)、包涵体肌炎和朊蛋白脑淀粉样血管病、创伤性脑损伤和不显示单独的淀粉状蛋白病理的其它疾病或病症,其包括但不限于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非关岛型运动神经元病、嗜银颗粒性痴呆、皮质基底核退化症、钙化性弥散神经原纤维缠结、连锁于17号染色体伴帕金森病的额颞叶痴呆、Hallevorden-Spatz病、多***萎缩症、尼-皮二氏病(C型)、苍白球脑桥黑质变性、皮克病、进行性皮质下胶质增生症、进行性核上麻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仅缠结型痴呆病(Tangleonlydementia)、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所述病理异常可以由神经原纤维病变的形成引起或与其有关,所述神经原纤维病变是Tau病中主要的脑病理。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诊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易患情况的方法和试剂盒,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如Tau病),其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其包括显示出Tau和淀粉状蛋白病理共存的疾病或病症,或用于监测患者中最小残存疾病或用于预测患者对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或根据本发明和如本文所述的组合物的治疗的反应性的方法和试剂盒。这些方法包括一般用于检测或定量生物样品中或原位条件下的物质的已知免疫学方法。
可以通过检测本发明的结合肽(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与样品中或原位中Tau蛋白的表位的免疫特异性结合来实现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的诊断或在对其有需要的受试者(尤其是哺乳动物,更具体地为人)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的易患情况的诊断,所述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如Tau病),其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其包括显示出Tau和淀粉状蛋白病理共存的疾病或病症,所述诊断包括将怀疑含有Tau蛋白的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结合Tau蛋白表位的抗体接触,允许所述抗体与所述Tau蛋白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蛋白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任选地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与正常对照值相比较,其中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的增加表明所述受试者患有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或具有发展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的风险。
可以通过检测本发明的结合肽(尤其是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与样品中或原位中Tau蛋白的表位的免疫特异性结合来实现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或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治疗后在受试者,具体地哺乳动物,更具体地人中对最小残存疾病的监测,所述监测包括将怀疑含有Tau蛋白的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结合Tau蛋白表位的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接触,允许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蛋白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任选地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与正常对照值相比较,其中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的增加表明所述受试者可能仍患有最小残存疾病。
可以通过检测结合肽(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活性片段)与样品中或原位中Tau蛋白的表位的免疫特异性结合来实现对受试者(尤其是哺乳动物,更具体地为人)对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或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的治疗的反应性的预测,所述预测包括将怀疑含有Tau蛋白的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结合Tau蛋白表位的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接触,允许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并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蛋白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任选地比较治疗开始前后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其中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的减少表明所述患者具有对治疗起反应的高潜能。
可以在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的诊断中使用以用于诊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如Tau病),其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其包括显示出Tau和淀粉状蛋白病理共存的疾病或病症的易患情况,或用于监测患者中最小残存疾病或用于预测患者对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或根据本发明和如本文所述的组合物的治疗的反应性的生物样品为(例如)液体,如血清、血浆、唾液、胃液、粘液、脑脊髓液、淋巴液等,或者得自生物的组织或细胞样品,如神经、脑、心脏或血管组织。对于样品中Tau蛋白存在与否的确定,可以使用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免疫测定,如(例如)使用用于检测的第二试剂的利用间接检测方法的测定、ELISA以及免测沉淀和凝集测定。这些测定的详细说明可见于,例如,HarlowandLane,Antibodies:ALaboratoryManual(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NewYork1988555-612);授权于Maertens和Stuyver的WO96/13590;Zrein等人(1998)和WO96/29605。
对于原位诊断,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或其任何活性和功能性部分)施用于待诊断的生物,所述方法如(例如)静脉内、鼻内、腹膜内、脑内、动脉内注射,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的抗体和淀粉状蛋白上的表位区之间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可以通过连接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或其功能性片段)上的标记物或任何其它本领域已知的检测方法方便地检测结合肽/抗原复合物。
在诊断应用中使用的或者在用于诊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如Tau病),其包括一组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其包括显示出Tau和淀粉状蛋白病理共存的疾病或病症的易患情况,或用于监测患者中最小残存疾病或用于预测患者对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或根据本发明和如本文所述的组合物的治疗的反应性的应用中使用的免疫测定通常依赖于标记的抗原、结合肽或用于检测的第二试剂。可以用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通常所知的化合物标记这些蛋白质或试剂,其包括酶、放射性同位素和荧光、发光和生色物质,其包括但不限于着色的颗粒,如胶体金和乳胶珠。在这些中,放射性标记可以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测定并且具有最多的变化。当必须避免放射性或当需要快速结果时,酶结合的标记物是特别有用的。尽管对于它们的使用需要昂贵的设备,但是荧色物提供了非常敏感的检测方法。在这些测定中有用的结合肽是在本文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那些,其包括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和亲合纯化的多克隆抗体。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可以通过与对免疫球蛋白具有亲合力的标记的物质(如蛋白A或G或第二抗体)反应来间接标记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其包括抗体,具体地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可以将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与第二物质结合并用对结合至所述抗体的第二物质具有亲合力的标记的第三物质来检测。例如,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结合肽(包括抗体,尤其是单克隆抗体及其活性片段)可以结合至生物素并使用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或抗生蛋白链菌素检测结合肽/生物素结合物。类似地,所述结合肽可以结合至半抗原并使用标记的抗半抗原结合肽检测结合肽/半抗原结合物。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将知道可以根据本发明使用的这些及其它适合的标记物。可以使用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一般所知的标准技术完成这些标记物与结合肽或其片段的结合。Kennedy,J.H.等人,1976(Clin.Chim.Acta70:1-31)和Schurs,A.H.W.M.等人,1977(Clin.ChimActa57:1-40)描述了典型技术。后者中提到的偶联技术为戊二醛法、高碘酸盐法、二马来酰亚胺法等,所有技术作为参考并入本文。
目前免疫测定利用双抗体法来检测分析物的存在性,其中通过与已用可检测标记物标记的第二抗体反应来间接标记所述抗体。所述第二抗体优选地是与从中获得所述单克隆抗体的动物的抗体结合的抗体。换句话说,如果所述单克隆抗体是小鼠抗体,那么所述标记的第二抗体是抗小鼠抗体。对于要在本文所述的测定中使用的抗体,该标记物优选地为抗体涂覆的珠,具体地磁性珠。对于要在本文所述的免疫测定中使用的抗体,所述标记物优选地为可检测分子,如放射性、荧光或电化学发光物质。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使用通常称为快速格式***(fastformatsystems)的替代性双抗体***,这是由于它们适合于分析物存在性的快速测定。该***需要抗体和分析物之间的高亲合力。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使用分别对淀粉状蛋白特异的一对抗体确定淀粉状蛋白的存在性。所述抗体对中的一个在本文中被称为“检测抗体”,而所述抗体对中的另一个在本文中被称为“捕获抗体”。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作捕获抗体或检测抗体中的任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单克隆抗体还可以在单个测定中一起用作捕获和检测抗体两者。因此,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使用双抗体夹心法来检测生物液体样品中的淀粉状蛋白。在该方法中,将分析物(淀粉状蛋白)夹在检测抗体和捕获抗体之间,而将所述捕获抗体不可逆地固定在固体载体上。检测抗体将含有可检测标记物,以鉴别抗体-分析物夹心的存在性,并因此鉴别分析物的存在性。
示例性固相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微量滴定板、聚苯乙烯试管、磁性、塑料或玻璃珠和载玻片,它们在放射免疫测定和酶免疫测定领域中是熟知的。用于将抗体连接至固相的方法也是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最近,已将多种多孔材料用作固体载体,如尼龙、硝化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玻璃纤维及其它多孔聚合物。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Tau蛋白的诊断试剂盒,其包含如上定义的组合物。此外,本发明涉及后一种诊断试剂盒,除如上定义的组合物之外,所述试剂盒还包含如上定义的检测试剂。一般说来,术语“诊断试剂盒”是指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诊断试剂盒。更具体地,后一个术语是指如Zrein等人(1998)所述的诊断试剂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Tau蛋白相关疾病和病况的检测和诊断的新型免疫探针和测试试剂盒,其包含根据本发明的结合肽。对于免疫探针,所述结合肽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适合的报告分子,例如,酶或放射性核素。所述测试试剂盒包含容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结合肽的容器和出于结合Tau抗原以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Tau蛋白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的目的使用所述结合肽的说明书。
实施例
实施例1:杂交瘤和抗体的产生和筛选
本研究的目的是产生和筛选抗TaumAb(单克隆抗体)。通过Tau疫苗免疫的小鼠脾与骨髓瘤细胞系的融合产生杂交瘤。评价了杂交瘤对在疫苗制备中使用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全长Tau蛋白以及磷酸化和非磷酸化Tau抗原性肽的反应性。还使用免疫化学在Tau转基因小鼠脑切片上通过杂交瘤上清液对Tau缠结的反应性来进行杂交瘤筛选。
1.1方法
1.1.1融合
将用ACI-33(Tau5-20[pY18])接种的野生型C57BL/6小鼠用于杂交瘤产生。在第0天并且在第4天再次用ACI-33疫苗强化小鼠,并且在第7天进行融合。将来自免疫小鼠的173×106(ACI-33)个脾细胞与SP2-O-Ag14骨髓瘤细胞以5个脾细胞/1个骨髓瘤细胞的比例融合。
将用ACI-35(Tau393-408[pS396,pS404])接种的野生型C57BL/6小鼠用于杂交瘤产生。在第0天并且在第4天再次用ACI-35疫苗强化小鼠,并且在第6天进行融合。将来自免疫小鼠的6×107(ACI-35)个脾细胞与2×107个SP2-O-Ag14骨髓瘤细胞以3个脾细胞/1个骨髓瘤细胞的比例融合。
将用ACI-36(Tau401-418[pS404/S409])接种的野生型C57BL/6小鼠用于杂交瘤产生。在第0天并且在第4天再次用ACI-36疫苗强化小鼠,并且在第7天进行融合。将来自免疫小鼠的84×106个脾细胞与SP2-O-Ag14骨髓瘤细胞以5个脾细胞/1个骨髓瘤细胞的比例融合。
将用ACI-41(Tau206-221[pT212/pS214]和Tau196-211[pS202/pT205]的混合物)接种的野生型C57BL/6小鼠用于杂交瘤产生。在第0天并且在第4天再次用ACI-41疫苗强化小鼠,并且在第8天进行融合。将来自免疫小鼠的162×106个脾细胞与SP2-O-Ag14骨髓瘤细胞以5个脾细胞/1个骨髓瘤细胞的比例融合。
四种融合产生了8×96孔板,并且根据板(1-8),然后根据行(A-G),最后根据列(1-12)来命名克隆。
1.1.2用于选择克隆的筛选法
首先将8×96孔板对IgG表达筛选两次。然后将阳性表达克隆转移到24孔板中并在TauELISA筛选和免疫组织化学TAUPIR筛选中测试生长细胞的细胞上清液(=克隆)。将ELISA和/或TAUPIR中的阳性上清液转移到T25三角瓶中并且在TauELISA筛选和TAUPIR筛选中再次对克隆筛选IgG表达。
1.1.3IgG筛选
在4°C用50μl/孔的抗小鼠IgG抗体(CERGroupe,Marloie,比利时)在涂覆缓冲液中的溶液涂覆Elisa板16小时。在用PBS/Tween清洗板之后,在室温下应用100μl/孔的阻断溶液1小时。在室温下,将50μl未稀释的杂交瘤上清液培育1小时。在清洗步骤后,在室温下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的抗小鼠IgG1、IgG2a、IgG2b和IgG3(AbSerotec,Raleigh,NC,USA)的混合物在板上应用1小时。最终清洗后,用作为HRP的磷酸酶底物的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进行检测,并使用ELISA酶标仪在405nm对板读数。结果表示为O.D.(光密度)。
1.1.4杂交瘤TauELISA筛选
对pTau肽(ACI-33,T1.5:Tau5-20[pY18];ACI-35,T3.5:Tau393-408[pS396/pS404];ACI-36,T4.5:Tau401-418[pS404/S409];ACI-41,T8.5:Tau206-221[pT212/pS214]和T9.5:Tau196-211[pS202/pT205],PolyPeptideLaboratories,丹麦)、相应的Tau肽(ACI-33,T1.6:Tau5-20;ACI-36,T4.6:Tau401-4;ACI-41,T8.6:Tau206-221和T9.6:Tau196-211,PolyPeptideLaboratories,丹麦),磷酸化全长(441aa)Tau蛋白(pTau蛋白,Vandebroek等人,2005)和全长(441aa)Tau蛋白(Tau蛋白,SignalChem,Richmond,加拿大)进行杂交瘤ELISA筛选。最后,将牛血清白蛋白(BSA)用作阴性对照。
在4°C用10μg/ml的相应的Tau肽和1μg/ml的相应的Tau蛋白涂覆板过夜。在用PBS-0.05%吐温20清洗每个孔并用1%BSA在PBS-0.05%吐温20中的溶液阻断后,将未稀释的杂交瘤上清液或培养基阴性对照加入到板中并在37°C培育2小时。清洗后,在37°C将板与碱性磷酸酶(AP)结合的抗小鼠IgG总抗体(JacksonLaboratories,Baltimore,PA,USA)一起培育2小时。清洗后,将板与作为AP的磷酸酶底物的pNPP(对硝基磷酸苯酯)一起培育,并使用ELISA酶标仪在405nm读数。结果表示为O.D.(光密度)。
1.1.5杂交瘤IHC筛选:抗Tau抗体与转基因小鼠脑切片中的缠结的结合(TAUPIR)
根据实施例3.1.2的规程进行TAUPIR实验。
1.1.6T25三角瓶IgG筛选
在4°C,用5ug/ml抗小鼠IgGF(ab')2片段特异性抗体(JacksonLaboratories,Baltimore,PA,USA)在pH9.6的碳酸盐-碳酸氢盐涂覆缓冲液(Sigma,Buchs,瑞士)中的溶液涂覆Elisa板过夜。清洗板后,在室温下将未稀释的杂交瘤上清液、阳性对照IgG1抗体(6E10,浓度1ug/ml:Covance,Emeryville,CA,USA)或阴性对照(仅培养基)培育1小时。清洗步骤后,在37℃将第二AP-结合的山羊抗小鼠IgG(亚类1+2a+2b+3)Fcγ片段特异性抗体(JacksonLaboratories,Baltimore,PA,USA)在板上培育2小时。最终清洗后,用作为AP的磷酸酶底物的pNPP(对硝基磷酸苯酯)进行检测,并使用ELISA酶标仪在405nm对板读数。结果表示为O.D.(光密度)。
1.2结果
1.2.1ACI-33杂交瘤
对由融合产生的来自8×96孔板的细胞上清液筛选IgG的产生。在所测试的768个孔中(8×96孔板),277个孔对IgG表达是阳性的,并将它们转移到24孔板中。在24孔板中,79个克隆生长并分析了来自那些细胞的上清液。随后将阳性克隆转移到T25三角瓶中并对上清液筛选了IgG产生、ELISA和TAUPIR(表2)。
克隆6C10是唯一在3种筛选中呈阳性的克隆,并将其选择用于亚克隆。
1.2.2ACI-36杂交瘤
对由融合产生的来自8×96孔板的细胞上清液筛选IgG的产生。在所测试的768个孔中(8×96孔板),333个孔对IgG表达是阳性的,并将它们转移到24孔板中。在24孔板中,75个克隆生长并分析了来自那些细胞的上清液。随后将阳性克隆转移到T25三角瓶中并对上清液筛选了IgG产生、ELISA和TAUPIR(表3)。
为了选择用于下一步骤的克隆,基于ELISA和TAUPIR结果对所有上清液对IgG/ELISA/TAUPIR筛选的阳性进行排名。如方法一节中所解释的,对ELISA和TAUPIR结果排名。TAUPIR染色对五种第一克隆几乎相同,并且这对应于ELISA结果。由于与4C1存在于相同板中,因此弃去4C12,这提高了2种克隆相同的可能性(识别相同表位)。所选择的最好的4种克隆是3A8、2B6、4C1和6H1。将另外6种克隆(4C12、2G1、2F9、7D6、3B9、4E12)作为备份保存。
对在ELISA筛选和TAUPIR筛选中显示为阳性的10种克隆进行排名以选择最好的克隆(表4)。用灰色强调的是最好的5种克隆。
1.2.3ACI-41杂交瘤
对由融合产生的来自8×96孔板的细胞上清液筛选IgG的产生。在所测试的768个孔中(8×96孔板),215个孔对IgG表达是阳性的,并将它们转移到24孔板中。在24孔板中,81个克隆生长并分析了来自那些细胞的上清液。随后将阳性克隆转移到T25三角瓶中并对上清液筛选了IgG产生、ELISA和TAUPIR(表5)。
克隆5D10和7C2是仅有的在3种筛选中呈阳性的克隆,并将其选择用于亚克隆。克隆5D10仅结合肽T8.5,而克隆7C2与ACI-41疫苗的两个肽(T8.5和T9.5)结合(参见PCT申请PCT/EP2010/054418中的图10)。
来源于5D10的亚克隆5D10A4对pTau肽特异。
1.3结论
所产生的抗体表现出对pTau肽的高特异性,而与非磷酸化肽仅有轻微结合。
从4种融合(ACI-33、ACI-36、ACI-35和ACI-41)中,将总计16种克隆提交于DSMZ(表1)并选择用于进一步亚克隆。
将如上所述的阳性母克隆在96孔板中进一步培养,然后在24孔板中培养,最后在T25三角瓶中培养。在每个阶段,通过ELISA、Taupir和免疫印迹筛选杂交瘤克隆的上清液。
实施例2: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的克隆
将来自杂交瘤细胞的抗体重和轻可变区基因克隆并且确定DNA序列和互补决定区(CDR)的位置以及抗体结合特征。
使用QiagenRNeasy微型试剂盒(CatNo:74104)从3×106个杂交瘤细胞(1个小瓶)中制备总RNA。将RNA在50mL水中洗脱并在1.2%的琼脂糖凝胶上检验。
使用反转录酶通过IgG和κ恒定区引物制备VH和VKcDNA。使用较大的一组信号序列引物通过PCR扩增第一链cDNA。将扩增的DNA进行凝胶纯化并克隆到载体TEasy(Promega)中。将所获得的VH和VK克隆筛选预期大小的***。通过自动DNA测序双向确定所选克隆的DNA序列。参考其它抗体序列确定了序列中互补决定区(CDR)的位置(KabatEA等人,1991)。
实施例3:结合研究I
目的是测量从来源于用Tau脂质体疫苗免疫的小鼠的亚克隆杂交瘤所产生的抗体的磷酸-Tau(pTau)结合。要进行该测试,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用于测量纯化抗体与磷酸化和非磷酸化全长Tau蛋白以及用于脂质体疫苗制备的磷酸化和非磷酸化Tau抗原性肽的结合。
通过两种其他方法完成筛选。使用抗Tau抗体作为第一抗体对来自Tau转基因动物(TAUPIR)的脑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另外,使用抗Tau抗体作为印迹抗体对来自Tau转基因小鼠的脑蛋白匀浆进行免疫印迹(WB)。
3.1方法
3.1.1磷酸Tau结合测定
从脂质体Tau接种的小鼠产生了抗磷酸Tau抗体(小鼠IgG3同种型)。所述脂质体疫苗是磷酸Tau(pTau)肽的磷酸化制剂。通过从母克隆的有限稀释来选择产生抗Tau抗体的杂交瘤亚克隆。进行同种型分析以表明单个同种型克隆的存在性。在转瓶中产生抗体,通过亲和色谱法纯化,进行无菌0.22μm过滤并定量。要测试抗体与Tau和pTau的结合,使用了ELISA测定。简要地,用1μg/mL全长(441个aa)Tau蛋白(SignalChem,Richmond,加拿大)或磷酸化全长(441个aa)Tau蛋白涂覆NuncMaxiSorp96孔板(Nunc,Roskilde,丹麦)(Vandebroek等人,2005)。另外,用10μg/mL的Tau来源肽涂覆板。为了测试与在疫苗制备中未使用的Tau和pTau序列的交叉反应性,用10μg/mL的下列肽涂覆板:Tau5-20(在Y18磷酸化或未磷酸化)、Tau393-408(在S396和S404磷酸化或未磷酸化)、Tau401-418(在S404和S409磷酸化或未磷酸化)、Tau206-221(在T212和S214磷酸化或未磷酸化)和Tau196-211(在S202和T205磷酸化或未磷酸化)。在4°C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中涂覆过夜。用0.05%的吐温20/PBS彻底清洗板,然后在37°C用1%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在0.05%吐温20/PBS中的溶液阻断1小时。然后,以在20至0μg/mL之间的8或16个两倍稀释系列加入测试抗体,并允许在37°C培育2小时。然后如上所述清洗板,并且将用0.05%吐温20/PBS以1/6000稀释的AP结合的抗小鼠IgG第二抗体(JacksonImmunoResearchLaboratories,Suffolk,England)在37°C加入2小时。清洗后,将板与p-硝基苯磷酸二钠六水合物(pNPP;Sigma-Aldrich,Buchs,Switzerland)磷酸酶底物溶液一起培育,并在培育2或16小时后使用ELISA酶标仪在405nm读数。结果表示为光密度(O.D.)。
3.1.2抗Tau抗体与Tau转基因动物脑切片中Tau缠结的结合(TAUPIR)
所使用的脑切片来自于年老的(>18个月大)双转基因biGT(与TPLH小鼠杂交的GSK-3β转基因小鼠,其含有具有P301L突变的人Tau的最长的同种型(441个aa))转基因小鼠。另外,还使用了来自Tau敲除小鼠(TKO;6个月大)的切片。将脑切片在PBS中清洗5分钟,然后在室温下在1.5%H2O2在PBS:MeOH(1:1)中的溶液中培育15分钟以阻断内源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用PBST(PBS/0.1%TritonX100)清洗切片3次后,将它们在室温下在PBST+10%FCS(胎牛血清)阻断溶液中培育30分钟。在4℃,以用PBST/10%FCS指明的稀释进行与所测试的抗Tau抗体的过夜培育。在用PBST再次清洗切片3次后,在室温下与HRP结合的山羊抗小鼠(购自Dako,Glostrup,丹麦)第二抗体在PBST/10%FCS中的溶液培育1小时。检测前,用PBST清洗切片3次并在50mMTris/HClpH7.6中培育5分钟。通过将切片在二氨基联苯胺(DAB:1片溶于10ml50mMTris.HCl+3μlH2O230%;MPBiomedicals,Solon,OH,USA)中培育3分钟来进行检测。通过用PBST清洗切片3次来终止反应。然后,将切片转移到硅烷化玻璃板上并在50°C在加热板上空气干燥2小时。通过与迈尔氏苏木精(FlukaChemie,Buchs,瑞士)培育1分钟,然后在流动的自来水中清洗4分钟来进行复染色。通过在50%、70%、90%乙醇浴中通过以及在100%乙醇浴中通过两次,然后在二甲苯中通过2次(每次1分钟)使切片脱水。最后,用DePeX(BDHChemicalsLtd.,Poole,England)将切片封固在玻璃盖玻片下。
另外,将1/10稀释的杂交瘤上清液(所有ACI-35来源的抗体,如表1所示)用于印迹含有来自Tau转基因小鼠、野生型小鼠或Tau敲除小鼠的SDS-PAGE分离的脑匀浆蛋白的膜。
3.1.3抗Tau抗体与来自AD和Tau病患者的脑切片中Tau缠结的结合(TAUPIR)
通过TAUPIR实施了对于抗pTau抗体ACI-36-3A8-Ab1对人脑中pTau的免疫反应的测定。通过将脑石蜡切片在二甲苯中通过2×5分钟,并且在100%EtOH中通过2×1分钟,然后在90%、70%和50%的EtOH以及蒸馏水中清洗1分钟,然后在PBS中清洗2×5分钟来对其脱蜡。对于抗原修复,通过在0.01M柠檬酸的水溶液(pH6.0)中加热10分钟,然后冷却20分钟来处理切片。将切片在室温下在1.5%H2O2在PBS:MeOH(1:1)中的溶液中培育15分钟以阻断内源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用PBST(PBS/0.05%吐温-20)清洗切片3次后,将它们在室温下在作为阻断溶液的PBST+10%胎牛血清(FCS)中培育30分钟。在4°C用第一抗pTau抗体ACI-36-3A8-Ab1(410ng/mL,在阻断缓冲液中)培育过夜。然后,在用PBST清洗切片3次后,在室温下与用PBST/10%FCS稀释1/500的HRP结合的山羊抗小鼠第二抗体(Dako,Glostrup,丹麦)一起培育1小时。检测前,用PBS清洗切片3次并在50mMTris/HClpH7.6中培育5分钟。通过将切片在二氨基联苯胺(DAB:1片溶于10mL50mMTris-HCl+3μlH2O230%;MPBiomedicals,Solon,OH,USA)中培育3分钟来进行检测。通过用PBS清洗切片3次来终止反应。通过与迈尔氏苏木精(FlukaChemie,Buchs,瑞士)培育1分钟,然后在流动的自来水中清洗4分钟来进行复染色。通过在50%、70%、90%乙醇浴中通过以及在100%乙醇浴中通过两次,然后在二甲苯中通过2次(每次1分钟)使切片脱水。
最后,用DePeX(BDHChemicalsLtd.,Poole,England)将切片封固在玻璃盖玻片下。通过白光显微镜检查染色切片,并用3CCD照相机(Leica,Wetzlar,德国)拍摄数字图片。使用专用软件(IM500,Leica)捕获和分析图像。以20×1.6倍放大显示图片。
3.1.4免疫印迹(WB)
通过WB进行测试抗体与转基因动物脑提取物中pTau的结合。在下列缓冲液中进行野生型FVB、TPLH、biGT和TKO小鼠的脑匀浆化:25mMTris/HClpH7.6、150mMNaCl、1mMEDTA、1mMEGTA、30mMNaF、0.2mMNa3VO4、1nM冈田酸、1mM苯甲基磺酰氟(PMSF)、5mMNa4P2O7、1片完全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片剂(CPIC)每总计12mL。为了获得全部脑匀浆,用电动陶瓷样玻璃管/聚四氟乙烯研棒以700rpm在冰上以1体积/重量半球(ml/g)使脑匀浆化。用样品缓冲液(125mMTris/HClpH6.8、4%(w/v)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20%的甘油、0.01%的溴酚蓝和5%的β-巯基乙醇)将全部脑匀浆稀释一倍,然后快速加热至95°C。将样品保持5分钟,用样品缓冲液稀释1/4,再次加热至95°C,然后冷却并以14000rpm离心5分钟以清除未溶解的碎片。收集上清液并加载到SDS-PAGE凝胶上。在转移缓冲液(25mMTrispH8.6、190mM甘氨酸、20%的甲醇)中完成向硝化纤维素膜(Hybond-ECL)的转移。将膜转移到阻断溶液(0.1%吐温在TBS(50mMTris-HClpH7.6、150mMNaCl和5%干燥奶粉)中的溶液)中后,在4°C与用阻断溶液稀释的测试抗体培育过夜。在室温下,与用阻断溶液稀释1/10000的第二抗体HRP结合的山羊抗小鼠(Dako,Glostrup,Denmark)一起培育1小时。使用购自GEHealthcare的ECl免疫印迹检测试剂进行检测。
3.2结果
3.2.1使用来自缠结阳性Tau转基因小鼠的脑切片的ELISA测定和TAUPIR
测量了对用作免疫原的磷酸化Tau肽和对磷酸化全长人Tau蛋白的抗体结合。这是由441个氨基酸组成的人Tau蛋白的最长的同种型。还包括了相应的非磷酸化肽和全长人Tau蛋白。如表6中所示,抗体对磷酸化Tau肽表现出高结合,而对磷酸化全长人Tau蛋白仅表现出有限的或无结合。未观察到与相应非磷酸化Tau肽或与非磷酸化全长人Tau蛋白的结合。这表明抗Tau抗体与磷酸化人Tau肽的高结合。
为了测试与其他磷酸化和非磷酸化Tau序列的非特异性结合,测试了所述抗体与五种磷酸和非磷酸Tau肽的结合,将所述肽中的一种用作抗原肽序列。除了在疫苗中使用的肽以外,即使在高肽浓度下也未观察到与磷酸或非磷酸Tau肽的交叉反应性。
通过TAUPIR染色(图1)和通过WB(图1)评价了抗Tau抗体与Tau转基因小鼠脑中pTau的结合。抗体表现出与Tau转基因(biGT)小鼠脑中的皮层和海马中所存在的Tau缠结和神经毡线的结合。用于TAUPIR的抗体稀释在0.05至0.0033μg/mL的范围内。抗Tau抗体还在使用来自野生型FVB、TPLH、biGT和TKO小鼠的全部脑匀浆的WB中用作第一抗体,并通过SDS-PAGE分离。将两种可商购的抗pTau抗体(MC1和Tau5)用作对照。所有抗Tau抗体与Tau转基因小鼠脑中存在的pTau结合。进行印迹分析
在含有SDS-PAGE分离的来自Tau转基因小鼠、野生型小鼠和Tau敲除小鼠的蛋白质匀浆的膜上,所有ACI-35抗体(表1中所公开的)与具有和Tau和pTau相同的46kDa迁移类型的蛋白质条带结合(数据未显示)。
3.2.2AD和Tau病患者的脑切片中TAUPIR的研究
通过TAUPIR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了抗体ACI-36-3A8-Ab1与诊断患有Tau病(包括AD、FAD、AGD、FTDP-17、CBD和PSP)的受试者的人脑切片中存在的Tau聚集物结合的能力(图2)。抗pTau抗体ACI-36-3A8-Ab1与在人脑切片中含有pTau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神经毡线以及在神经元和在胶质细胞类型中存在的其它形式的pTau累积结合。更具体地,ACI-36-3A8-Ab1明显染色了AD脑中的NFT、神经毡线和围绕淀粉状斑的营养不良性神经突,其在诊断患有AD和FAD的受试者中是容易出现的。在来自AGD的脑切片中,ACI-36-3A8-Ab1染色了NFT和神经毡线,其中多个嗜银颗粒/颗粒(argyrophilicgrain/granule)清晰可见(图2)。ACI-36-3A8-Ab1对来自PSP的脑切片的染色显示出NFT、神经毡线和营养不良性神经突。另外,清楚地标注了皮克体状包裹体(Pickbody-likeinclusion)和成簇的pTau阳性星形细胞,这是PSP中的显著特征,其中pTau染色在整个细胞中延伸,包括在端突中。在FTDP-17中,染色类型还显示出所述疾病已知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其中不仅检测到NFT,还检测到不易染色的“气球样”神经元。ACI-36-3A8-Ab1抗体还染色了轻微地呈Tau阳性的肿胀的不易染色的神经元,这是CBD的主要特征。还通过ACI-36-3A8-Ab1抗体很好地检测了CBD的另一个显著病理特征,即称为螺旋小体的少突胶质包裹体。在AT8阴性对照受试者中未检测到染色,然在AT8阳性对照受试者中鉴别出弱染色。
使用来自先前诊断患有不同形式的Tau病的受试者的人脑切片上的TAUPIR,抗pTau抗体ACI-36-3A8-Ab1显示出与在这些受试者的脑中存在的多种已知富含pTau的病理特征的良好结合。
实施例4:结合研究II
本研究的目标是使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确定抗Tau抗体和磷酸Tau肽之间的结合亲合力。磷酸Tau肽对应于在产生抗Tau抗体的疫苗制备中使用的肽序列。为了研究这种相互作用,将磷肽固定在传感器芯片的表面上并且在抗体通过所述芯片时使用SPR实时监测结合。
4.1方法
4.1.1SPR结合测定
所有SPR实验均在BiacoreX仪(GEHealthcare)上进行。用于固定化的试剂(EDC、NHS和乙醇胺)、传感器芯片CM5(羧甲基葡聚糖)以及运行缓冲液HBS-EP购自GEHealthcare。将磷酸Tau肽以1:1(v/v)的比值溶解于PBS/醋酸钠缓冲液(10mM,pH5.0)中以获得250μg/ml的最终肽浓度。然后,将该肽溶液偶联至使用EDC/NHS预活化的CM5传感器芯片的流通池(fc)2。偶联后,将乙醇胺从所述表面上通过并获得218RU的最终固定化水平。通过使用运行缓冲液的连续稀释测定了抗Tau抗体的五种浓度。从最低浓度开始进行注射,并且以30μL/min的流速在fc1和2上通过180s。流通池1是未衍生化的并且从fc2中减去它的响应以修正仪器噪声和本体折射率变化。进样完成后,立即用运行缓冲液清洗表面300s。为了从所述芯片上除去残留的结合抗体,通过注射含有1MNaCl的8mMNaOH水溶液的脉冲(通常3μl)来进行表面再生。使用BIAevaluation3.0通过用于数值积分和全局分析的算法进行动力学分析。重叠对不同浓度的抗体进样所获得的传感图并且将基线调至0。对于曲线拟合,同时将所有数据拟合至1:1均一(朗格缪尔,Langmuri)模型。
作为另外一种选择,使用BiacoreX仪器将固定化生物素化T3肽(T3.30)固定至抗生蛋白链菌素BiacoreSA芯片(GEHealthcare)。将抗体在HBS-EP运行缓冲液(GEHealthcare)中稀释并以50μl/min进样120s,随后解离100s。使用16mMNaOH脉冲(1-3μl)进行表面再生。使用BIAevaluation并假设为1:1朗格缪尔结合相互作用进行拟合。
所使用的肽
4.2结果
使用SPR实时监测抗Tau抗体与磷酸化Tau肽的结合。抗体结合的结合和解离相的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结合速率常数(ka)、解离速率常数(kd)和解离常数KD。抗体ACI-33-6C10-Ab1在3.7→367nM抗体的范围内在未衍生化的羧甲基葡聚糖表面上与肽T1.5特异性结合。传感图的动力学分析显示快速结合速率常数为9.46×105M-1s-1,解离速率常数为3.27×10-3s-1(表7)。因此,将解离常数KD确定为3.46nM,其表明抗体以很高的亲合力识别磷肽T1.5。所有测试的抗体对它们用于免疫和杂交瘤产生的相应的磷肽均表现出高亲合力,但是它们对非磷肽表现出很低的亲合力。
实施例5:抗pTau抗体的表位作图
5.1方法
使用不同的磷酸和非磷酸肽文库通过ELISA对抗磷酸Tau小鼠单克隆抗体进行表位作图。表8中示出了所使用的肽文库的氨基酸序列。每个文库由横跨存在于肽疫苗中的磷酸和非磷酸序列的短生物素化的肽组成。肽文库购自ANAWATradingSA。根据生产商(Mimotopes)的说明书进行表位作图。简要地,用0.1%BSA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中的溶液在4°C阻断抗生蛋白链菌素涂覆的板(NUNC)过夜。用PBS-0.05%吐温20清洗后,在室温下用在0.1%BSA,0.1%叠氮化钠的PBS溶液稀释至10μM最终浓度的来自每个文库的不同的肽涂覆板1小时。清洗后,在室温下将板与用2%BSA和0.1%叠氮化钠的PBS溶液稀释至40ng/ml的待测试抗体一起培育1小时。再次清洗板并与1/6000稀释的AP结合的抗小鼠IgG第二抗体(JacksonImmunoResearchLaboratories,Suffolk,England)在室温下培育1小时。最终清洗后,将板与p-硝基苯磷酸二钠六水合物(pNPP;Sigma-Aldrich,Buchs,Switzerland)磷酸酶底物溶液一起培育,并在培育2小时后使用ELISA酶标仪在405nm读数。如果光密度(O.D.)比背景O.D.大至少2倍时,则认为结合是阳性的。
5.2结果
通过表位作图实验,可以鉴别包括本文所公开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所需的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参见表9)在内的表位。
·Tauaa15-20,其需要pY18(6C10F9C12A11;6C10E5E9C12)
·Tauaa405-412,其需要pS409(6H1A11C11;6H1G6E6)
·Tauaa405-411,其需要pS409(2B6A10C11;2B6G7A12;3A8A12G7;
3A8E12H8)
·Tauaa208-218,其需要pT212和pS214(7C2(1)F10C10D3)
·Tauaa393-401,其需要pS396(A4-2A1-18;A4-2A1-40)
·Tauaa396-401,其需要pS396(A4-4A6-18)
·Tauaa394-400,其需要pS396(A6-1D2-12)
·Tauaa402-406,其需要pS404(A6-2G5-08)
·Tauaa393-400,其需要p396(A6-2G5-30;A6-2G5-41)
实施例6:Tau转基因小鼠的1周被动免疫
6.1方法
对于所有体内试验,使用Tau转基因小鼠并对其施用了如下表中所示的治疗抗体。
用于体内研究的转基因小鼠和抗体
*对于所有研究的赋形剂对照;腹膜内注射(i.p.)
6.1.1小鼠和治疗
对于研究no.1,使用了6.3个月大(±3天)的雌性和雄性Tg小鼠,其过表达全长人Tau同种型Tau441,并具有受鼠Thy-1启动子控制的错义突变V337M和R406W(TMHT小鼠)(参见上表)。在最后一次施用后1天将小鼠安乐死以确定脑中的Tau病理。
6.1.2动物的鉴定与舍饲
在用于基因分型的尾部标记过程中,通过经典记号对动物连续编号。在研究开始之前,对所有动物再次进行基因分型。基于国际标准根据JSW标准操作程序饲养小鼠。将动物饲养在由提供的单个通风笼的标准啮齿动物床上。温度保持在约24°C,并且相对湿度维持在40%至70%之间。动物饲养在恒定光循环下(12小时光/暗)。动物任意食用干燥的颗粒标准啮齿动物食物和正常自来水。对单个动物数据表中注明的任何临床迹象定期检查每个个体动物。
6.1.3体内放血
第一次免疫前7天,通过来自面部静脉/动脉的颚采样进行体内放血。血液样品是静脉血和动脉血的混合物。为了获得血浆,将血液收集到肝素管中并离心(1000×g,10分钟,室温)。将血浆以两等份冷冻直至使用。
6.1.4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
分析了所有低温冷冻的脑半球。每个水平矢状切割15个低温切片(总计5个水平),每个切片10μm厚(LeicaCM3050S)。根据形态图谱PaxinosandFranklin出版的“小鼠脑(TheMouseBrain)”(第二版)选择脑水平。5个水平的切割起始于随机切片,然后连续均匀并有组织地采样,始终保持每个水平连续15个切片,并且在水平之间弃去150μm。对于海马和扁桃中Tau病理的确定,使用AT180(#MN1040,ThermoScientific)和HT7(#MN1000,ThermoScientific)抗体对每个脑区域和动物的5个切片(每个水平1个)染色。通过Cy-3偶联的第二抗体(JacksonLaboratories)使第一抗体显像,并且使用ImageProPlus(v6.2)软件评价免疫活性区域。
测量免疫活性对象高于尺寸限制(扁桃中30μm2,海马中7μm2)并且高于动态强度阈值。自动填写对象的总面积和强度以及各个阈值。如果使用,将动态阈值定义为“AOI内的平均强度加上因子乘以AOI内像素强度的标准偏差”。在任何情况下,数值必须超过最小集阈值。下表中给出了确切的阈值水平。
通过手工描绘海马和扁桃来测量区域大小。将HT7和AT180IR面积数据归一化为区域大小。
根据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正态性检验所有IHC相关数据(n>4)符合高斯分布并且表示为平均值+SEM。对于仅由四个动物组成的赋形剂组,由于对于正态检验过少,因此假设为高斯分布。通过用GraphPadPrism软件计算的参数单向ANOVA,然后纽曼柯二氏事后检定计算了组差异。将α误差水平设置为0.05。
通过使用AT180(抗pTau)和HT7(抗Tau)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确定了海马和扁桃中的脑Tau病理。此外,使用探测pTau和总Tau的MesoScaleDiscovery(MSD)双重技术在可溶性匀浆部份中测量了对皮层和海马中可溶性pTau和Tau的处理效果。
用于IHC或MSD测定中任一种的抗体均不具有与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两种治疗抗体重叠的表位。
6.1.5用于Tg小鼠的可溶性脑部份中可溶性Tau蛋白水平定量的部份的产生
在第二次施用后1天将根据方法6.1.1.处理的小鼠安乐死以确定脑中的Tau病理。简要地,将来自一个脑半球的可溶性皮层样品在100到200μL冷提取缓冲液(25mMTris-HClpH=7.4,150mMNaCl,1mMEDTA,1mMEGTA,10mMβ甘油磷酸,30mMNaF,2mMNa3VO4,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剂混合物)中匀质化。将匀浆离心(74200×g,15min,4°C)并将上清液用于可溶性Tau的分析。通过BCA蛋白质定量测定(ThermoFisherScientific,Rockford,IL,USA)确定了皮层样品的可溶性组分中的总蛋白浓度。
6.1.6通过免疫印迹对pTau存在性的分析
为了研究施用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的小鼠脑中的免疫反应性,在免疫印迹(WB)测定中使用了报道与pTauPHF表位结合的两种抗体(Greenberg等人,1992;Reig等人,1995;Hoffmann等人,1997)。通过加入等体积的样品缓冲液A(125mMTris-HClpH6.8,4%[w/v]十二烷基硫酸钠[SDS],20%甘油,0.01%溴酚蓝,5%β巯基乙醇)稀释来自皮层的可溶性部分,并将样品加热至95°C10分钟。将30μg样品加载到4-12%的Bis-Tris凝胶(Invitrogen,Basel,Switzerland)上并在MOPSSDS缓冲液(Invitrogen)中运行。将蛋白质转移到转移缓冲液(25mMTrispH8.6、190mM甘氨酸、20%的甲醇)中的0.45μmPVDF膜上。为了验证蛋白质的转移,用丽春红(PonceauS)对膜染色5min,清洗并在阻断缓冲液(5%BSA在TBS[50mMTris-HCl,pH7.6,150mMNaCl]中的溶液)中阻断1小时。在4°C用第一抗体在阻断缓冲液和0.1%吐温中将膜印迹过夜。用于WB的两种pTauPHF特异性第一抗体是:对人或鼠pTau的磷酸化Ser396(pS396)特异的抗pS396(PHF-13表位;AbCam,Cambridge,UK;以3μg/mL使用)(Hoffmann等人,1997)和对人和鼠pS396和磷酸化Ser404(pS404;Reig等人,1995)特异的AD2(PHF-1表位;BioRad,Reinach,瑞士;以0.4μg/mL使用)。对于总TauWB,使用了Tau5(0.5μg/mL),它是与人和鼠Tau结合的抗体(BDBiosciences,Allschwil,瑞士)。在与第一抗体培育后,用0.1%吐温在TBS中的溶液清洗膜,并与均在BB和0.1%吐温中稀释的第二抗体:山羊抗小鼠-IRDye800或山羊抗兔-IRDye680(两者均来自Li-CorBiosciences,NE,USA)一起培育。然后将膜在室温下避光培育1小时,用0.1%吐温在TBS中的溶液清洗15分钟,3次;并用TBS清洗5分钟,2次;并且使用Li-CorOdyssey近红外成像***(Li-Cor)定量条带。将条带归一化为β-肌动蛋白表达(AbCam;以0.4μg/mL使用)。为了验证人转基因型相对于小鼠内源Tau条带的鉴定,用对人总Tau(Tau13,AbCam;未示出)特异的抗体探索印迹。另外,用抗小鼠第一抗体探索膜以验证治疗抗体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在变性试验样品中未以足够量存在从而干扰抗pS396或AD2的结合。在用于本研究的样品中未检测到完整或变性的治疗抗体(结果未示出)。
6.1.7统计分析
使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统计分析数据,并且如果在P<0.05水平显著,则使用邓恩事后检验比较所有的组(GraphPadPrism,GraphPadSoftware,CA,USA)。结果表示为显示平均值±SEM的各个数据点。认为P<0.05的差异是统计学显著的。
6.2结果
6.2.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的脑Tau病理
在研究期间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的两次腹膜内注射未显示出任何严重的不利影响。使用AT180通过IHC对pT231和pS235的染色显示ACI-36-3A8-Ab2治疗后扁桃中免疫活性区域(IR)增加()。用3mg/kgACI-36-2B6-Ab2处理的小鼠在海马中具有显著较少的AT180IR区域()。
与PBS组相比,ACI-36-3A8-Ab2处理提高了扁桃中AT180IRpTau。在海马中,ACI-36-2B6-Ab2处理降低了pTau。AT180特异性标记pTau。在ACI-36-2B6-Ab2处理的小鼠中AT180IR细胞的频率降低。这种作用在低剂量(3mg/kg)组(ACI-36-2B6-Ab2LD)中更强。体染色类型在组间无不同。
在较高的10mg/kg剂量下,当与赋形剂对照处理小鼠相比时,对于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两者在海马中未观察到较少AT180IR的明显趋势。定性地,ACI-36-2B6-Ab2处理的动物表现出具有高强度AT180标记的海马神经元的个数较少。
6.2.2被动免疫后脑部分中总Tau水平的降低
使用MSD双重测定测量了处理对含有可溶性蛋白的脑部分中pTau和Tau的影响。在用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处理的小鼠中皮层中总可溶性Tau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图3上半部分)。可溶性pTau的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图3下半部分),其中3mg/kg剂量的ACI-36-2B6-Ab2表现出最大的降低(p<0.01)。pTau与总Tau的比值保持不变。来自海马的样品中可溶性Tau和pTau的水平不变化(本文中未示出)。
6.2.3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施用对双股螺旋形细丝(PHF)中存在的磷酸Tau表位的存在性的影响
在结构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由双股螺旋形细丝(PHF)组成,而双股螺旋形细丝则由主要以超磷酸化状态存在的微管相关蛋白Tau组成(Alonso等人,1997)。本研究的目标是使用识别pTauPHF的抗体在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施用后探索并定量Tau转基因小鼠脑中的这些pTauPHF表位。
为了测量两种ACI-36-2B6-Ab2或ACI-36-3A8-Ab2施用对良好报道的TauPHF磷酸表位的量的影响,使用WB用AD2(PHF-1表位,pS396/pS404)和抗pS396抗体(PHF-13表位,pS396)探索来自处理的TauTg小鼠的脑皮层可溶性部分。使用红外成像***定量免疫反应性。使用探索两种先前报道的TauPHF磷酸残基(Greenberg等人,1992;Reig等人,1995)pS396和pS404的AD2确定了ACI-36-3A8-Ab2和ACI-36-2B6-Ab2处理对TauTg小鼠皮层中AD2PHF免疫反应性的影响。
使用Li-Cor红外成像***对使用AD2(PHF-1)抗体显示在S396和S404处磷酸化的人和小鼠pTau的条带定量。确定了对于单个小鼠的数值以及平均值±SEM。
对AD-2-阳性pTau免疫反应性的降低以及转基因人pTau条带观察到了非显著性趋势。然而,在用3mg/kgACI-36-2B6-Ab2处理的小鼠中观察到了小鼠AD2-阳性pTau的量显著降低,并且当用10mg/kgACI-36-2B6-Ab2或ACI-36-3A8-Ab2处理时观察到了非显著趋势。
当将特异性识别pTaupS396的不同抗体用于染色(Hoffmann等人,1997)时,观察到了甚至更大的效果。用3mg/kgACI-36-2B6-Ab2处理的小鼠具有显著较少的pS396阳性人转基因和小鼠内源pTau,当用10mg/kgACI-36-2B6-Ab2或ACI-36-3A8-Ab2处理时具有减小的趋势。为了评价对包括非磷酸化和全部pTau在内的总人和小鼠Tau的影响,用Tau5抗体探索印迹。与赋形剂对照相比,以10mg/kg施用的ACI-36-2B6-Ab2或ACI-36-3A8-Ab2不调节总Tau,然而,对以3mg/kg施用ACI-36-2B6-Ab2的小鼠观察到了总Tau降低的趋势。
6.2.4总结
对TauTg小鼠两次外周施用抗pTau抗体ACI-36-3A8-Ab2显著降低了脑皮层中可溶性Tau和可溶性pTau。对TauTg小鼠两次外周施用抗pTau抗体ACI-36-2B6-Ab2显著降低了脑皮层中可溶性Tau和可溶性pTau。另外,ACI-36-2B6-Ab2显著降低了海马中pTau的免疫反应性。这些结果表明使用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抗体的被动抗pTau免疫在降低Tau病中的能力。
以3mg/kg向TauTg小鼠两次外周施用ACI-36-2B6-Ab2降低了皮层中pTauPHF表位的存在性,如通过免疫印迹法所测量的。在10mg/kg的更高的剂量下,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均显示出降低pTauPHF表位免疫反应性的倾向。这些结果表明ACI-36-2B6-Ab2和ACI-36-3A8-Ab2抗体可以适合地在抗Tau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被动免疫疗法中使用。
实施例7:人Tau过表达小鼠的1个月处理
7.1方法
7.1.1小鼠和治疗
使用了Tau转基因小鼠并向所述小鼠施用了如方法6.1中的表中所示的治疗抗体(研究no.2)。
7.1.2行为测试-莫里斯水迷宫(MWM)任务
在最后一次施用后,实施水迷宫(MWM)任务以测试根据6.1.1处理的小鼠的空间记忆表现。在开始后第4周对所有封闭的动物进行MWM测试。MWM由直径100cm的白色圆形水池组成,其中装满了温度21±2°C的自来水。实际上将水池分为四个部分。将透明平台(直径8cm)放置在水面之下约0.5cm处。在所有测试阶段期间,平台位于水池的西南四分之一处。每只小鼠必须在连续4天内每天进行三次试验。单次试验持续最长1分钟。在此期间,小鼠有机会发现隐藏的透明目标。每次试验后,允许小鼠在平台上休息10-15秒以在环境中确定方位。在第4天的最后一次试验后至少1小时,小鼠必须完成所谓的探索试验(PT)。在PT期间,从水池中除去平台并且由实验者记录跨越先前目标位置和停留在该四分之一圆中的次数。对于PT中逃脱时间(小鼠找到隐藏平台并因此从水中逃脱所需的时间[秒])、途径(到达目标的轨迹长度[米])、目标区来回交叉以及在目标四分之一圆中停留的定量,使用了计算机跟踪***(BiobserveSoftware)。在最后一天,在PT后须对每只动物进行视力检查以排除视觉能力不足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7.1.3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的脑Tau病理确定
在MWM(最后一次施用后1周)后1天将小鼠安乐死以确定脑中的Tau病理。使用AT180(抗pTau,pT231/pS235)和HT7(人特异性抗Tau)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确定海马和扁桃中的脑Tau病理。此外,使用探测pTau(pT231)和总Tau的MesoScaleDiscovery(MSD)双重技术在匀浆部份中测量了对皮层和海马中可溶性pTau和可溶性Tau的处理效果。用于IHC或MSD测定中任一种的抗体均不具有与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抗体重叠的表位。
7.1.4用于皮层和海马中可溶性Tau分析的样品制备
在最后一次治疗施用后一周将小鼠安乐死以用于组织收集。将皮层和海马在100μL至200μL冷提取缓冲液1(25mMTrisHClpH=7.4,150mMNaCl,1mMEDTA,1mMEGTA,10mMβ-甘油磷酸酯,30mMNaF,2mMNa3VO4,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剂混合物)中匀质化。将匀浆离心(74200g,15分钟,4°C)并将上清液用于皮层和海马中可溶性Tau的分析(图4)。将颗粒再悬浮于100-200μL提取缓冲液2(10mMTrisHClpH=7.4,800mMNaCl,300mM蔗糖,1mMEGTA,蛋白酶和磷酸酶抑制剂混合物)中并转移至1.5mL管中。将溶液离心(4000g,20min,4°C)并将上清液转移到超速离心管中。然后加入肌氨酰(30%的水溶液)至1%的最终浓度并在室温下培育1.5小时。离心(74200g,30min,4°C)后,弃去上清液并将颗粒再悬浮于100μL缓冲液3(50mMTris-HCl,pH=7.4)中。将再悬浮的颗粒用作皮层和海马中的肌氨酰不溶性(SinT)Tau。通过BCA蛋白质定量测定(ThermoFisherScientific,Rockford,IL,USA)确定了可溶性和SinT部份中总蛋白的浓度。
7.1.5pTauPHF和Tau的免疫印迹法
为了评价ACI-36-2B6-Ab1施用对大脑皮质和海马中pTauPHF存在性的影响,在免疫印迹(WB)测定中使用了报道与pTauPHF表位结合的两种抗体(Greenberg等人,1992;Reig等人,1995;Hoffmann等人,1997)。通过加入等体积的样品缓冲液A(125mMTris-HClpH6.8,4%[w/v]十二烷基硫酸钠[SDS],20%甘油,0.01%溴酚蓝,5%β巯基乙醇)稀释来自皮层和海马的可溶性和SinT部分,并将样品加热至95°C10分钟。将30μg样品加载到4-12%的Bis-Tris凝胶(Invitrogen,Basel,瑞士)上并在MOPSSDS缓冲液(Invitrogen)中运行。将蛋白质转移到转移缓冲液(25mMTrispH8.6、190mM甘氨酸、20%的甲醇)中的0.45μmPVDF膜上。为了验证蛋白质转移,用丽春红(PonceauS)将膜染色5分钟。然后,清洗膜并在阻断缓冲液(5%BSA在TBS[50mMTris-HCl,pH7.6,150mMNaCl]中的溶液)中阻断1小时。在4°C用第一抗体在阻断缓冲液和0.1%吐温中将膜印迹过夜。
用于WB的两种pTauPHF特异性第一抗体是:对人或鼠pTau的磷酸化Ser396(pS396)特异的抗pS396(PHF-13表位;AbCam,Cambridge,UK;以3μg/mL使用)(Hoffmann等人,1997)和对人和鼠pS396和磷酸化Ser404(pS404;Reig等人,1995)特异的AD2(PHF-1表位;BioRad,Reinach,瑞士;以0.4μg/mL使用)。对于目标效果的检测,将ACI-36-2B6-Ab1以1.6μg/mL用于印迹。对于总TauWB,以0.5μg/mL使用Tau5,它是与人和鼠Tau结合的抗体(BDBiosciences,Allschwil,瑞士)。另外,将所有膜对β-肌动蛋白(AbCam;以0.4μg/mL使用)印迹以对蛋白质负荷进行归一化。
在与第一抗体培育后,用0.1%吐温在TBS中的溶液清洗膜,并与均在BB和0.1%吐温中1:15000稀释的第二抗体:山羊抗小鼠-IRDye800或山羊抗兔-IRDye680(两者均来自Li-CorBiosciences,NE,USA)一起培育。然后将膜在室温下避光培育1小时,用0.1%吐温在TBS中的溶液清洗15分钟,3次;并用TBS清洗5分钟,2次;并且使用Li-CorOdyssey近红外成像***(Li-Cor)定量条带。将所关心的条带归一化为β-肌动蛋白表达。为了验证人转基因型相对于小鼠内源Tau条带的鉴定,用对人总Tau特异并且不与鼠Tau交叉反应的抗体(Tau13,AbCam;未示出)探索印迹。另外,用抗小鼠第一抗体探索膜以验证治疗抗体在变性试验样品中未以足够量存在从而干扰第一印迹抗体的结合。在用于本研究的样品中未检测到完整或变性的治疗抗体(结果未示出)。数值表示为任意的β-肌动蛋白修正的免疫反应性(IR)。
7.1.6统计分析
使用单向ANOVA随后通过Dunnett多重比较事后检验(GraphPadPrism,GraphPadSoftware,CA,USA)将每个处理与Tg对照处理的小鼠相比较来分析数据。结果表示为显示平均值±SEM的各个数据点。认为P<0.05的差异是统计学显著的。将通过Grubb极值学生化分布离差检验鉴别为显著(p<0.05)异常值的单个值排除。
7.2结果
7.2.1行为测试-被动免疫后莫里斯水迷宫(MWM)任务
在4周内每周以3mg/kg或1mg/kg施用的四次ACI-36-2B6-Ab1腹膜内注射未显示出任何严重不利影响。
在治疗的最后一周期间,评价了动物的空间导航学***台并因此从水中逃脱所需的时间[秒])、途径(到达目标的轨迹长度[米])、游泳速度(计算的途径和逃脱时间的商)、目标来回交叉以及在目标四分之一圆中停留的次数。
当评价四天测试期间的逃脱时间和到达平台的游泳路径长度时,用赋形剂处理的Tg(A组)和nTg(F)对照动物显示出预期的学***缓的学习曲线所示,Tg对照(A)动物具有显著的学习损伤。在训练的第3和4天,逃脱时间和游泳路径显著(双向ANOVA)更长(p<0.001;Bonferroni事后检验)。与Tg对照动物(A组)相比,用低或高剂量的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分别为组B和C以及D和E)处理不会导致空间学习能力的显著改善并且显示出相似的学习曲线。当将每组第1天的表现调整为100%并将所有其它天表示为第1天的百分比时,对ACI-36-3A8-Ab1(两个剂量)处理的小鼠可以观察到改善。在第3(p<0.01,D组和p<0.05,E组)和第4(p<0.05,D组)天,对于游泳路径长度效果达到统计显著性。
对于ACI-36-2B6-Ab1处理的小鼠(两个剂量),尽管无统计显著性,但是可以在游泳路径长度中观察到轻微的改善。
在所有四个训练日,就游泳速度来说在处理组间未检测到差异。
MWM测试的结果显示了用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处理的小鼠空间学习改善的倾向。
7.2.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的脑Tau病理
AT180抗体对内源和人pTau(在Thr231和Ser235双重磷酸化)染色。
在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免疫后,确定了扁桃和海马中的AT180IR。测量了扁桃和海马中AT180IR区的百分比。
与Tg组相比,nTg对照中体细胞内pTau的量显著较低(p<0.001)。在扁桃中,对于3mg/kg的ACI-36-2B6-Ab1治疗观察到了体pTau提高的趋势。相反,与海马中赋形剂处理的动物相比,ACI-36-2B6-Ab1的两个剂量趋于降低pTau。在所有转基因组中,平均染色强度是可比较的。
ACI-36-3A8-Ab1治疗不会改变海马和扁桃中的体pTau,并且在所处理的转基因组间扁桃和海马中神经元pTau的水平差别不显著。在所有转基因组中,平均染色强度和染色强度总和是可比较的。
由于HT7抗体对人Tau是特异性的,在nTg对照中仅测量到较少的信号,其来源于尺寸大于7个像素的脂褐质点的自身荧光。与赋形剂对照(PBS)相比,ACI-36-2B6-Ab1治疗不会改变海马中体HT7阳性IR区()。在扁桃中,就IR面积而言接受低剂量ACI-36-2B6-Ab1的小鼠趋于具有较高水平的总人Tau(t检验:p=0.0954)。随着个体神经元体细胞中染色面积和染色强度的提高,也定性地观察到了这种提高。在海马神经元中未观察到统计学显著的治疗引起的差异。
与赋形剂对照(PBS)相比,ACI-36-3A8-Ab1治疗不会显著改变扁桃()和海马()中体HT7阳性IR面积。在所有转基因组中,平均染色强度和染色强度总和是可比较的(数据未示出)。
脑Tau病理不显示脑可溶性部分中总Tau或pTau水平的变化,然而脑切片的免疫染色显示用ACI-36-2B6-Ab1处理的小鼠中海马pTau的减少。
7.2.3抗Tau抗体施用对双股螺旋形细丝(PHF)中存在的磷酸Tau表位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AD)在神经病理学上被鉴别为神经原纤维缠结(NFT;Braak,Braak,&Bohl,1993)。在结构上,NFT由双股螺旋形细丝(PHF)组成,而双股螺旋形细丝则由主要以超磷酸化状态存在的微管相关蛋白Tau组成(Alonso等人,1997)。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抗pTau抗体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的四次施用来减少Tau转基因小鼠脑中的这些pTauPHF表位。
为了测量四次ACI-36-2B6-Ab1施用对良好报道的TauPHF磷酸表位的量的影响,使用WB用AD2(PHF-1表位,pS396/pS404)和抗pS396抗体(PHF-13表位,pS396)探索来自处理的TauTg小鼠的脑皮层和海马可溶性和SinT部分。作为TauPHF的标志物,先前已报道了pS396/pS404的存在性(Greenberg等人,1992;Reig等人,1995),并且更具体地,pS396位点(Hoffmann等人,1997)。在TauTg小鼠中,Tau作为内源鼠Tau和作为人Tau转基因表达,其中当印迹抗体与来自两个种的Tau结合时具有在WB上可以明确鉴别的分子量差,并且来自两个不同转录本的Tau均以足够量表达。因此,当可能时,对每个印迹抗体鉴别内源小鼠和人转基因Tau条带并分别定量。为了验证这些Tau条带在WB测定中的迁移类型,将与总Tau结合,但是人特异性的(Tau13)并因此在TauTg脑中仅显示人转基因的抗Tau抗体用于TauTg对照样品以验证Tau转基因小鼠中人和小鼠Tau的迁移类型。另外,将所有定量的条带归一化为β肌动蛋白。
在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治疗的小鼠中,在来自脑皮层的可溶性部分中探索的PHF表位的存在性减少。使用用于WB的pS396(PHF-13)抗体,这对小鼠和人条带均是显著的(图5A和B)。
当将AD2(PHF-1,pS396/pS404)抗体用于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治疗小鼠的提取物的WB时,观察到显著降低(图5C)。
应注意尽管用于这些WB的两种PHF特异性抗体具有相似的表位并且对它们的磷酸化靶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但是pS396(PHF-13)抗体似乎具有更好的信噪比并且对于这些WB是更好的整体抗体。
分别使用ACI-36-2B6-Ab1和ACI-36-2B6-Ab1作为印迹抗体在皮层中探索了治疗抗体的直接靶标效果。该抗pTau抗体结合与在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治疗抗体相同的磷酸Tau表位。先前仅用第二抗小鼠IgG抗体探索印迹。
使用红外成像***定量条带。确定了对于单个小鼠的数值以及平均值±SEM。
未检测到高于背景的信号,这验证了封闭作用的缺少或通过这些样品中治疗抗体的干扰(数据未示出)。
在ACI-36-2B6-Ab1治疗小鼠中,观察到了信号下降至对照处理的nTg小鼠水平的趋势,指示出直接靶标作用(图5G)。在ACI-36-3A8-Ab1治疗小鼠中,未观察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图5G)。
使用与内源小鼠Tau和转基因人Tau均结合的用于印迹的Tau5抗体观察到ACI-36-2B6-Ab1治疗对TauTg小鼠的可溶性皮层中总Tau的显著影响(图5H和图5I)。对于脑皮层的可溶性部分中的内源小鼠Tau和转基因人Tau观察到总Tau的显著降低。
使用红外成像***对表示小鼠A)和人B)总Tau(Tau5)的条带定量。确定了对于单个小鼠的数值以及平均值±SEM。
通过制备肌氨酰不溶性(SinT)脑部份显示了清洁剂不溶性Tau部份中的PHF表位。
使用红外成像***定量条带。确定了对于单个小鼠的数值以及平均值±SEM。
在皮层和在海马中,当与可溶性Tau部份相比时该部分中存在的Tau要少得多。这可能是由在本研究中使用的TauTg小鼠的年龄所造成的,小鼠在4个月时可能不能在海马和皮层中积累大量不溶性和聚集的Tau。因此,当探索SinT部份中的PHF表位时,只有AD2(PHF-1,pS396/pS404)抗体提供足以可靠地量化条带的信号。
分别用1mg/kgACI-36-2B6-Ab1和用1mg/kgACI-36-3A8-Ab1处理的小鼠在表示内源小鼠Tau的条带中PHF-1表位显著减少。对于转基因人条带所观察到的信号不够强,从而不能可靠地定量。
还使用与对皮层相同的抗体和部分探索了海马。与皮层相比,对于所有印迹抗体在来自海马的部分中检测的信号较低。
确定了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处理对TauTg小鼠的可溶性海马中的pS396(PHF-13)免疫反应性的影响。使用红外成像***对表示小鼠A)和人B)的pTaupS396(PHF-13)表位的条带定量。确定了对于单个小鼠的数值以及平均值±SEM。
ACI-36-2B6-Ab1处理不会显著改变小鼠Tau可溶性海马部份中pS396(PHF-13)表位的存在性,而在人转基因条带中具有较弱的减小趋势。
ACI-36-3A8-Ab1处理显示出小鼠Tau可溶性海马部份和人转基因条带中pS396(PHF-13)表位存在性减少的趋势。
与对pS396(PHF-13)WB所观察到的类似,在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处理的小鼠的提取物中检测到对人Tau可溶性海马部份中总Tau的信号降低的趋势。
与皮层SinT样品类似,来自海马的SinT部份具有极低的pTau水平。在表示内源小鼠Tau的条带中,分别用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处理的小鼠在PHF-1(pS396/pS404)表位中无变化。对于转基因人条带所观察到的信号不够强,从而不能可靠地定量。
7.2.4总结
本研究表明使用磷酸位点特异性抗pTau抗体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抗体四次施用的被动免疫改善了空间学习并减轻了脑pTau病理。
以1和3mg/kg向TauTg小鼠四次外周施用抗pTau抗体ACI-36-2B6-Ab1降低了皮层中pTauPHF表位的存在性,如通过免疫印迹法所测量的。在海马中观察到了减小的趋势。类似地,还观察到了总Tau的减少。在不溶性皮层部份中观察到了pTauPHF-1免疫反应性的显著降低,并且还观察到了表明抗体治疗的直接目标作用的趋势。这些结果为抗pTau抗体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在被动免疫疗法中抗Tau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实施例8:人Tau过表达小鼠的3个月处理
8.1方法
8.1.1小鼠和处理
使用Tau转基因小鼠并向所述小鼠施用如方法6.1中的表中所示的治疗抗体(研究no.3),并且如下表中所述将小鼠分为4个不同的处理组。
在第0、7、14、21、28、35、42、49、56、63、70、77和84天,通过腹膜内注射PBS(赋形剂对照)或者抗pTau抗体ACI-36-2B6-Ab1或ACI-36-3A8-Ab1来处理分配到处理组A至C的总计45只Tg小鼠加3只后备小鼠和15只nTg小鼠加1只后备小鼠(F组)。随机将动物关入包含所有处理组动物的5个不同的起始组(级别)中。限制级别中动物的数目以确保相同的年龄和均一的处理。在第12次施用后,实施水迷宫(MWM)任务以测试空间记忆表现。在MWM后,另外对小鼠施用一次测试制品(第13次注射),然后在24小时后安乐死以确定Tau病理。使用AT180(抗pTau,pT231/pS235)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确定海马和扁桃中的脑Tau病理。此外,使用探测pTau(pT231和pS396)和总Tau的MesoScaleDiscovery(MSD)双重技术测量对皮层和海马中可溶性和肌氨酰不溶性Tau和pTau的处理效果。
8.1.2行为测试-莫里斯水迷宫(MWM)任务
根据实施例7.1.2中所述的规程来进行本实验。在第12周,在莫里斯水迷宫(MWM)中测试空间导航以评价学习和记忆力。
8.1.3分子生物学
通过使用MesoScaleDiscovery(MSD)的免疫吸附测定来定量Tg动物的脑匀浆中的总Tau和在Thr231和pS396处磷酸化的Tau。
8.1.4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定量的脑Tau病理确定
根据实施例7.1.3中所述的规程进行本实验。通过每组8只动物的海马和扁桃中的AT180免疫反应性确定Tau病理。
8.1.53个月抗Tau抗体施用对双股螺旋形细丝(PHF)中存在的磷酸Tau表位的影响
根据7.1.4、7.1.5和7.1.6中所述的规程进行本实验。为了测量四次ACI-36-2B6-Ab1和ACI-36-3A8-Ab1施用对良好报道的TauPHF磷酸表位的量的影响,使用WB用AD2(PHF-1表位,pS396/pS404)、抗pS396抗体(PHF-13表位,pS396)和AT180(pT231/pS235)探索来自处理的TauTg小鼠的脑皮层和海马可溶性和SinT部分。
8.1.6使用biGTTau双基因型小鼠时3个月抗Tau抗体施用对磷酸Tau表位的影响
如方法6.1中所示,使用双基因型Tau小鼠进行no.4研究。如下图中所示制备了脑皮层样品,使用总匀浆(TH)或可溶性部分(S1)进行免疫印迹。使用下列用于pTau或总Tau的印迹抗体探索膜。
·HT-7(26ng/ml),对总人Tau特异
·PHF-13(pS396),1/7500稀释
·AT180(pT231),2.47ug/ml
·AT8(pS202),3ug/ml
·pS404,1:5000稀释
·pS400,1:5000稀释
将所有定量归一化为β-肌动蛋白。
8.2ACI-36-2B6-Ab1抗体的结果
在十二周的研究期内每周以1或3mg/kg施用的十三次ACI-36-2B6-Ab1腹膜内注射未显示出任何严重不利影响。
8.2.1行为结果-莫里斯水迷宫
MWM测试的结果显示了用ACI-36-2B6-Ab1处理的小鼠强烈的空间学习改善的倾向(图9)。
在治疗的最后一周期间,评价了动物的空间导航学***台并因此从水中逃脱所需的时间[秒])、途径(到达目标的轨迹长度[米])、游泳速度(计算的途径和逃脱时间的商)、目标来回交叉以及在目标四分之一圆中停留的次数。在四天测试期间,就逃脱时间和到达平台的游泳路径长度而言,赋形剂处理的Tg(A组)和nTg(F组)对照动物显示出预期的学***缓的学习曲线中所反映的。在训练的第3(p<0.01,逃脱时间;p<0.001,长度;Bonferroni事后检验)和4天(p<0.01;Bonferroni事后检验),逃脱时间和游泳路径显著(双向ANOVA)不同。与Tg对照动物(A)相比,用低或高剂量的ACI-36-2B6-Ab1(B和C)处理不会显著改善空间学习能力。当将每组训练第1天的表现调整为100%并将所有其它天表示为第1天的百分比时,尽管无统计显著性,但是对于ACI-36-2B6-Ab1治疗小鼠(低和高剂量)可以在游泳路径长度中观察到轻微的改善。当计算所有四个训练日的游泳速度时,处理组间未检测到差异。在探索试验(PT)中,记录在目标四分之一圆(西南四分之一圆)中的停留以及目标区的来回跨越。相对于Tg对照(A组),nTg对照(F组)在目标四分之一圆中所花时间更多并且跨越目标区更频繁,但是这没有统计显著性。
如在PT中评价的,与Tg对照小鼠相比使用低或高剂量的处理均不会导致空间学习能力的改善。
8.2.2分子生物学
8.2.2.1皮层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B(Tg,1mg/kg的ACI-36-2B6-Ab1)和C(Tg,3mg/kg的ACI-36-2B6-Ab1)的n=16只动物的皮层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用ACI-36-2B6-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可溶性皮层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然而,对ACI-36-2B6-Ab1处理观察到了平均总Tau、p231Tau和p396Tau的轻微提高(无显著性)。作为pTau与总Tau比值评价的Tau磷酸化作用不受影响。
8.2.2.2皮层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B(Tg,1mg/kg的ACI-36-2B6-Ab1)和C(Tg,3mg/kg的ACI-36-2B6-Ab1)的n=16只动物的皮层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用ACI-36-2B6-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肌氨酰不溶性皮层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对ACI-36-2B6-Ab1处理观察到了平均总Tau和p231Tau的轻微降低(无显著性)。作为pTau与总Tau比值评价的Tau磷酸化作用不受影响。
8.2.2.3海马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B(Tg,1mg/kg的ACI-36-2B6-Ab1)和C(Tg,3mg/kg的ACI-36-2B6-Ab1)的n=16只动物的海马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用ACI-36-2B6-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可溶性海马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对ACI-36-2B6-Ab1处理观察到了作为pTau与总Tau的比值评价的Tau磷酸化作用的轻微降低(无显著性)。
8.2.2.4海马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B(Tg,1mg/kg的ACI-36-2B6-Ab1)和C(Tg,3mg/kg的ACI-36-2B6-Ab1)的n=16只动物的海马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用ACI-36-2B6-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肌氨酰不溶性海马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尽管未达到显著性,但是用3mg/kg处理提高了平均总Tau、p231Tau和p396Tau,而对1mg/kg处理观察到了平均总Tau、p231Tau和p396Tau的轻微减小。对于3mg/kgACI-36-2B6-Ab1处理,作为pTau与总Tau比值评价的Tau磷酸化作用轻微提高。
8.2.2.5可溶性皮层的免疫印迹
用ACI-36-2B6-Ab1处理会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脑皮层的可溶性部分中pS396/pS404(图5D)和pT181(图5E和图5F)pTau表位的存在性,其中3mg/kg的剂量具有显著性效果。
8.2.2.6biGTTau双基因型小鼠中的Tau
用ACI-36-2B6-Ab1处理3个月的biGT小鼠在脑皮层可溶性部分中具有显著降低的总Tau(图6A和图6B)。对pTau表位pT231/AT180(图6C和图6D)、pS202/AT8(图6E)和pS396(图6F和图6G)观察到了显著降低。还在总匀浆(TH)中对pTau表位pS400(图6H和图6I)和pS404(图6L和图6M)观察到了显著降低。此外,还在可溶性部分中对pTau表位pS400(图6J和图6K)观察到了显著降低,并且对pTau表位pS404观察到了降低的趋势(图6N和图6O)。
8.2.3组织学
8.2.3.1形态测量-区域面积的确定
在所有研究的脑中,所测量的海马和扁桃的区域面积无显著差异,这排除了在切割和IHC或染色期间对组织的消极影响(例如,明确的收缩,不同的切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处理引起的萎缩。由于(例如)在执行标记规程期间组织折的叠或部分切片的损失,各个切片可能会与个体和组平均值不同。因此,通过计算区域面积内标记面积的百分比[标记面积/(区域面积*10.000)]将任何标记的总免疫活性面积[μm2]归一化为切片个体区域面积[mm2]。
8.2.3.2AT180IH的结果
AT180抗体检测内源和人pTau(在Thr231和Ser235双重磷酸化)。与Tg组相比,nTg对照中的体内pTau的量显著降低(p<0.01和p<0.001)。在扁桃中,与赋形剂治疗动物相比,较高剂量的ACI-36-2B6-Ab1(3mg/kg-C组)显著降低了体pTau(图7,左侧)。低剂量(1mg/kg-C组)显示出相同的趋势,但是未达到显著性。相同的效果在海马中是可检测的,其中ACI-36-2B6-Ab1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了pTau,其对高剂量具有显著性并且对低剂量具有趋势性(图7,右侧)。随着个体神经元体细胞中染色面积和染色强度的减少,还定性地观察到了这种减少。归一化为神经元体细胞中所测量的AT180IR的AOI尺寸的总染色强度的结果与所测量的AT180IR面积百分比是可比较的,其包括在扁桃中高剂量的更大影响的显著剂量依赖性。在海马中,事后比较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8.2.4总结
如通过MSD所测量的脑Tau病理未显示出显著变化,然而脑切片的免疫染色表明与神经元体细胞中多至60%的AT180(pT231/pS235)免疫染色的降低的剂量依赖性。
本研究表明使用13次磷酸位点特异性抗pTau抗体ACI-36-2B6-Ab1施用的被动免疫可以改善空间学习并且显著降低脑pTau病理。
8.3ACI-36-3A8-Ab1抗体的结果
在十二周的研究期内每周以1mg/kg或3mg/kg施用的十三次ACI-36-3A8-Ab1腹膜内注射未显示出任何严重不利影响。
8.3.1行为结果-莫里斯水迷宫
MWM测试的结果显示了对于用3mg/kgACI-36-3A8-Ab1处理的小鼠的显著改善的空间学习效果(图10)。
在四天测试期间,就逃脱时间和到达平台的游泳路径长度而言,赋形剂处理的Tg(A组)和nTg(F组)对照动物显示出预期的学***缓的学习曲线中所反映的。在训练的第3(p<0.01,逃脱时间;p<0.001,长度;Bonferroni事后检验)和4天(p<0.01;Bonferroni事后检验),逃脱时间和游泳路径显著(双向ANOVA)不同。当分析绝对值时,与Tg对照动物(A)相比,用低或高剂量的ACI-36-3A8-Ab1(D和E)处理不会显著改善空间学习能力。当将每组训练第1天的表现调整为100%并将所有其它天表示为第1天的百分比时,对于ACI-36-3A8-Ab1处理(低剂量和高剂量)可以获得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与Tg对照(A组)相比,用低剂量ACI-36-3A8-Ab1(D组)处理的动物在MWM中的表现仅仅稍好。每周用3mg/kgACI-36-3A8-Ab1(E组)处理的效果更显著并且几乎恢复了nTg动物的表现。与Tg对照相比(A),在第3天和第4天,对于游泳路径长度来说,3mg/kgACI-36-3A8-Ab1的影响是统计学显著的。当计算所有四个训练日的游泳速度时,处理组间未检测到差异。
在探索试验(PT)中,记录在目标四分之一圆(西南四分之一圆)中的停留以及目标区的来回跨越。相对于Tg对照(A组),nTg对照(F组)在目标四分之一圆中所花时间更多并且跨越目标区更频繁,但是这没有统计显著性。如在PT中评价的,与Tg对照小鼠相比使用低或高剂量的处理均不会导致统计学显著的改善。然而,尽管统计学不显著,但是与Tg对照相比,ACI-36-3A8-Ab1治疗动物具有更多的目标区跨越,这与4天训练期间的游泳长度的结果一致。
8.3.2分子生物学
8.3.2.1皮层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和D(Tg,1mg/kg的ACI-36-3A8-Ab1)的n=16只动物和来自E组(Tg,3mg/kg的ACI-36-3A8-Ab1)的n=15只动物的皮层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用ACI-36-3A8-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可溶性皮层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然而,对ACI-36-3A8-Ab1处理观察到了平均总Tau、p231Tau和p396Tau的轻微提高(无显著性)。在用3mg/kgACI-36-3A8-Ab1处理后,作为p231Tau与总Tau比值评价的231处的Tau磷酸化作用轻微降低。
8.3.2.2皮层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和D(Tg,1mg/kg的ACI-36-3A8-Ab1)的n=16只动物和来自E组(Tg,3mg/kg的ACI-36-3A8-Ab1)的n=15只动物的皮层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用ACI-36-3A8-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肌氨酰不溶性皮层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对1mg/ACI-36-3A8-Ab1处理观察到了平均总Tau、p231Tau和p396Tau的轻微降低(无显著性)。另外,与赋形剂治疗动物相比,1mg/kgACI-36-3A8-Ab1治疗动物的p231Tau与总Tau的比值显示出轻微较低的差异度(但在F-检验中缺少显著性;p=0.184),但不改变两组平均的p231Tau与总Tau的比值。对于1mg/kg和3mg/kgACI-36-3A8-Ab1治疗组,观察到了p396Tau磷酸化作用的轻微提高。
8.3.2.3海马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和D(Tg,1mg/kg的ACI-36-3A8-Ab1)的n=16只动物和来自E组(Tg,3mg/kg的ACI-36-3A8-Ab1)的n=15只动物的海马匀浆的可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IRN6301的可溶性海马部份中的Tau和pTau水平(D组)为异常值并将其排除。用ACI-36-3A8-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可溶性海马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对ACI-36-3A8-Ab1处理观察到了作为p231Tau与总Tau的比值评价的231处的Tau磷酸化作用的轻微降低(无显著性)。
8.3.2.4海马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Tau
评价了来自A组(Tg赋形剂组;PBS)、B(Tg,1mg/kg的ACI-36-3A8-Ab1)和C(Tg,3mg/kg的ACI-36-3A8-Ab1)的n=16只动物的海马匀浆的肌氨酰不溶性部分中的总Tau、p231Tau、p396Tau和pTau与总Tau的比值。用ACI-36-3A8-Ab1处理不会显著影响肌氨酰不溶性海马匀浆中的总Tau和pTau。对ACI-36-3A8-Ab1处理观察到了平均总Tau、p231Tau和p396Tau的轻微提高(无显著性)。作为p231Tau与总Tau比值评价的Tau磷酸化作用不受影响,并且使用1mg/kgACI-36-3A8-Ab1的处理轻微降低了p396Tau与总Tau的比值。
8.3.2.5可溶性皮层的免疫印迹
在用1或3mg/kgACI-36-3A8-Ab1处理的小鼠的可溶性脑皮层中pS396/pS404pTau表位明显减少(图5D)。可溶性皮层部份中人/转基因pT181pTau表位的存在性降低,其中在用1mg/kg处理的小鼠中具有显著影响而在用3mg/kg处理的小鼠中具有趋势(图5E)。观察到内源pT181pTau的量减小的趋势(图5F)。
8.3.2.6biGTTau双基因型小鼠中的Tau
用ACI-36-3A8-Ab1处理3个月的biGT小鼠在脑皮层可溶性部分中具有显著降低的总Tau(图6A和图6B)。对pTau表位pT231/AT180(图6C和图6D)、pS202/AT8(图6E)和pS396(图6F和图6G)观察到了显著降低。还在总匀浆(TH)中对pTau表位pS400(图6H和图6I)和pS404(图6L和图6M)观察到了显著降低。此外,还在可溶性部分中对pTau表位pS400(图6J和图6K)观察到了显著降低,并且对pTau表位pS404观察到了降低的趋势(图6N和图6O)。
8.3.3组织学
8.3.3.1形态测量-区域面积的确定
参见实施例8.2.3.1
8.3.3.2AT180IH的结果
AT180抗体检测内源和人pTau(在Thr231和Ser235双重磷酸化)。与Tg组相比,nTg对照中的体内pTau的量显著降低(p<0.001)。在扁桃中,与赋形剂治疗动物相比,两剂量的ACI-36-3A8-Ab1[1mg/kg(D组)和3mg/kg(E组)]显著降低了体pTau(图8,左侧)。在海马中可检测到相似的效果,其中低剂量ACI-36-3A8-Ab1降低了pTau,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高剂量不太有效并且仅导致趋势性降低(图8,右侧)。随着个体神经元体细胞中染色面积和染色强度的减少,还定性地观察到了这种减少。神经元体细胞中所测量的AT180IR的归一化的强度和的结果与扁桃中所测量的AT180IR面积百分比是可比较的,但是仅对高剂量达到显著性。在海马中,结果与IR面积百分比完全可比较。
8.3.4总结
如通过MSD所测量的脑Tau病理未显示出显著变化,然而脑切片的免疫染色表明与神经元体细胞中多至40%的AT180(pT231/pS235)免疫染色的降低的剂量依赖性。
本研究表明使用13次磷酸位点特异性抗pTau抗体ACI-36-3A8-Ab1施用的被动免疫改善了空间学习并且显著降低了脑pTau病理。
保藏:
依据布达佩斯条约的条款,将下列杂交瘤细胞系以AC免疫有限公司(ACImmuneSA),PSE-EPFLBuildingB,1015Lausanne,瑞士和勒芬天主教大学(KatholiekeUniversiteitLeuven),Minderbroedersstraat8a-Box5105,B-3000Leuven的名义保藏于)”位于布伦瑞克Inhoffenstrasse7B,38124Braunschweig的“德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DeutscheSammlungvonMikroorganismenundZellkulturenGmbH,DSMZ)”:
杂交瘤名称 保藏号 保藏日期
6C10F9C12A11 DSM ACC3079 2010年8月25日
6C10E5E9C12 DSM ACC3081 2010年8月25日
6H1A11C11 DSM ACC3080 2010年8月25日
6H1G6E6 DSM ACC3088 2010年8月25日
2B6A10C11 DSM ACC3084 2010年8月25日
2B6G7A12 DSM ACC3087 2010年8月25日
3A8A12G7 DSM ACC3086 2010年8月25日
3A8E12H8 DSM ACC3085 2010年8月25日
7C2(1)F10C10D3 DSM ACC3082 2010年8月25日
7C2(2)B9F11D5 DSM ACC3083 2010年8月25日
A4-4A6-48 DSM ACC3136 2011年8月30日
A6-2G5-30 DSM ACC3137 2011年8月30日
A6-2G5-41 DSM ACC3138 2011年8月30日
A4-2A1-18 DSM ACC3139 2011年8月30日
A4-2A1-40 DSM ACC3140 2011年8月30日
A6-1D2-12 DSM ACC3141 2011年9月6日
表1.Tau序列、疫苗和抗体说明
*基于人Tau(Tau441)最长的同种型。P指示磷酸化残基
表2.ACI-33杂交瘤筛选的结果
表3.ACI-36杂交瘤筛选的结果
表4.ACI-36的ELISA和TAUPIR中阳性克隆的排名
表5.ACI-41杂交瘤筛选的结果
表6.与靶标结合的杂交瘤的筛选
表8.用于表位作图的肽文库
表8.续表
表8.续表
表8.续表
表8.续表
表9.抗体结合所需的Tau氨基酸和磷酸化残基
*基于人Tau(Tau441)的最长同种型
表10.重链和轻链可变区(VH和VK)以及CDR的氨基酸序列
*从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中分离了两条VK生产序列(表10中的序列6和7;表11中的序列40和41);“VK_G”序列是由使用“G”引物混合物制备的克隆所制备的,而“VK_AD”序列来自使用“A”和“D”引物混合物制备的克隆。因此,通过这些杂交瘤产生了具有不同κ序列的两个抗体。
表11.重链和轻链可变区(VH和VK)的核苷酸序列
*从细胞系3A8A12G7和3A8E12H8中分离了两条VK生产序列(表10中的序列6和7;表11中的序列40和41);“VK_G”序列是由使用“G”引物混合物制备的克隆所制备的,而“VKAD”序列来自使用“A”和“D”引物混合物制备的克隆。因此,通过这些杂交瘤产生了具有不同κ序列的两个抗体。
表12.用于抗体可变区CDR测序的引物
简并密码子:
R=A或GS=C或GD=A或G或TB=C或G或T
Y=C或TM=A或CH=A或C或T
K=G或TW=A或TV=A或G或C
表13.人Tau(441aa),也称为Tau40的最长同种型
参考文献列表
AlonsoA.D.,etal.(1997),Proc.Natl.Acad.Sci.U.S.A.,94,298-303
Alvingetal.,(1992)Infect.Immun.60:2438-2444
Asunietal.,(2007)JNeurosc.27(34),9115-29
BraakH.,etal.(1993),Eur.Neurol.,33,403-408
Gilletal.,NatureMed.9:589-595(2003)
GreenbergS.G.,etal.(1992),JBiol.Chem.,267,564-569.
HarlowandLane,Antibodies:ALaboratoryManual(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NewYork1988555-612
Hodgsonetal.,(1991)Bio/Technoloy,9:421
HoffmannR.,etal(1997),Biochemistry,36,8114-8124.
KabatEA,WuTT,PerryHM,GottesmanKS,FoellerC.SequencesofproteinsofImmunologicalInterest,US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1991
Kennedy,J.H.,etal.,1976(Clin.Chim.Acta70:1-31)
Khaw,B.A.etal.(1982)J.Nucl.Med.23:1011-1019
Lewisetal.,(2000)NatureGenetics,25:402-405
Masliahetal.,(2005)Neuron,46(6),857-68
Masliahetal.,(2011)PLoSONE,Volume6(4),e19338,pp-1-17
Muhsetal.,(2007)ProcNatlAcadSciUSA,104(23),9810-5
Muyllaertetal,(2006)RevNeurol,162(10),903-907
Muyllaertetal,(2008)GenesBrainBehav.,Suppl.1,57-66
Neuwelt,E.A.,ImplicationoftheBlood-BrainBarrieranditsManipulation,VoIs1&2,PlenumPress,N.Y.(1989))
Nicolauet.al.(2002)ProcNatl.Acad.SciUSA99,2332-2337
Nicolletal.,(2003)NatureMed,9,448-452
Oddoetal.,(2004)Neuron,43,321-332
Queenetal.,(1989)Proc.NatlAcadSciUSA,86:10029-10032
Papanastassiouetal.,GeneTherapy9:398-406(2002)
ReigS.,etal.(1995),ActaNeuropathol.,90,441-447
Ribeetal.,(2005)NeurobiolDis,20(3),814-22
Robersonetal,(2007)Science,316(5825),750-4
Rosenmannetal.,(2006)ArchNeurol,63(10),1459-67
Rousseauxetal.MethodsEnzymology,(1986),AcademicPress121:663-69
Schurs,A.H.W.M.,etal.1977{Clin.ChimActa57:1-40
Terweletal.,(2006)JBiolChem,280,3963-3973
Terweletal,(2008)AmJpathol.,172(3),786-98
Urushitianietal.,(2007)Proc.NatlAcadSciUSA,104(79,2495-500
Vandebroeketal.,“PhosphorylationandAggregationofProteinTauinHumanizedYeastCellsandinTransgenicMouseBrain”;7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lzheimer’sandParkinson’sDisease,Sorrento,Italy,March9-13,2005,pp15-19
Wagneretal(2002)JournalofLiposomeResearchVol12(3),pp259–270
WO2004/058258
WO96/13590
WO96/29605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2/0038086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3/0083299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2/0025313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4/0204354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4/0131692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2/0065259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3/0162695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5/0124533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5/0089473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3/0073713
U.S.PatentPublicationNo2003/0129186
U.S.PatentNo.5,112,596,
U.S.PatentNo.5,268,164,
U.S.PatentNo.5,506,206,
U.S.PatentNo.5,686,416
U.S.PatentNo.5,004,697

Claims (37)

1.一种分离的抗体或其包含重链可变域和轻链可变域的抗体片段,其特异性结合至哺乳动物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对可溶性和不溶性Tau蛋白具有高结合亲合力,并且调节可溶性和不溶性Tau水平,其中所述磷酸表位是在409位包含磷酸化Ser(pS409)的氨基酸405-411或405-412,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以小于10nM的解离常数结合哺乳动物Tau蛋白,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不结合至相应的非磷酸化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以小于5nM的解离常数结合哺乳动物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以104M-1s-1或更大的结合速率常数结合哺乳动物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以104M-1s-1或更大的结合速率常数结合哺乳动物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以105M-1s-1或更大的结合速率常数结合哺乳动物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以105M-1s-1或更大的结合速率常数结合哺乳动物Tau蛋白上的磷酸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哺乳动物Tau是人Tau。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哺乳动物Tau是人Tau。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哺乳动物Tau是人Tau。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哺乳动物Tau是人Tau。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哺乳动物Tau是人Tau。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哺乳动物Tau是人Tau。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包含:
a)轻链可变区,其依次含有: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1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2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3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依次含有: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3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或
b)轻链可变区,其依次含有: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7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5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6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依次包含: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3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或
c)轻链可变区,其依次含有: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4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5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6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依次包含: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3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或
d)轻链可变区,其依次含有: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7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5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6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依次包含: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3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或
e)轻链可变区,其依次含有: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8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5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6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依次包含:CDR1,所述CDR1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2所示,CDR2,所述CDR2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3所示,和CDR3,所述CDR3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4所示;或
f)轻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6、7、8或9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2或3所示;或
g)轻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6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或
h)轻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7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或
i)轻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8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或
j)轻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9所示,和重链可变区,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3所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完全人抗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是IgG2a、IgG2b、或IgG3同种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完全人抗体,且其中,所述抗体是IgG2a、IgG2b、或IgG3同种型。
17.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以及可药用载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或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的症状,其中,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任选地是由神经原纤维病变的形成所引起的或与之有关,或者是Tau病。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用途限定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的施用导致认知缺陷的减轻。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用途限定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认知缺陷的减轻包括认知缺陷发展的停止和/或认知记忆能力的恢复。
21.根据权利要求19的用途限定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认知缺陷的减轻包括认知缺陷发展的停止和/或认知记忆能力的恢复。
22.根据权利要求18-21中任一项的用途限定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中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选自阿尔茨海默氏病、痉挛性假硬化、拳击员痴呆、唐氏综合征、吉斯病、包涵体肌炎和朊蛋白脑淀粉样血管病、创伤性脑损伤和不显示单独的淀粉状蛋白病理的其他疾病或病症,其包括但不限于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非关岛型运动神经元病、嗜银颗粒性痴呆、皮质基底核退化症、钙化性弥散神经原纤维缠结、连锁于17号染色体伴帕金森病的额颞叶痴呆、Hallevorden-Spatz病、多***萎缩症、C型尼-皮二氏病、苍白球脑桥黑质变性、皮克病、进行性皮质下胶质增生症、进行性核上麻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仅缠结型痴呆病、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和它们的组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或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的症状,其中,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任选地是由神经原纤维病变的形成所引起的或与之有关,或者是Tau病。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用途限定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的施用导致认知缺陷的减轻。
25.根据权利要求23的用途限定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认知缺陷的减轻包括认知缺陷发展的停止和/或认知记忆能力的恢复。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用途限定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认知缺陷的减轻包括认知缺陷发展的停止和/或认知记忆能力的恢复。
27.根据权利要求23-26中任一项的用途限定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选自阿尔茨海默氏病、痉挛性假硬化、拳击员痴呆、唐氏综合征、吉斯病、包涵体肌炎和朊蛋白脑淀粉样血管病、创伤性脑损伤和不显示单独的淀粉状蛋白病理的其他疾病或病症,其包括但不限于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非关岛型运动神经元病、嗜银颗粒性痴呆、皮质基底核退化症、钙化性弥散神经原纤维缠结、连锁于17号染色体伴帕金森病的额颞叶痴呆、Hallevorden-Spatz病、多***萎缩症、C型尼-皮二氏病、苍白球脑桥黑质变性、皮克病、进行性皮质下胶质增生症、进行性核上麻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仅缠结型痴呆病、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和它们的组合。
28.一种细胞系,其产生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细胞系,其是选自下列的细胞系:作为DSMACC3086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3A8A12G7、作为DSMACC3084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2B6A10C11、作为DSMACC3085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3A8E12H8、作为DSMACC3087于2010年3月10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2B6G7A12、作为DSMACC3080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6H1A11C11、和作为DSMACC3088于2010年8月25日保藏的杂交瘤细胞系6H1G6E6。
30.编码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的多核苷酸。
31.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其用于在患者中诊断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或诊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易患情况,包括检测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与样品中或原位Tau蛋白的表位的免疫特异性结合,包括以下步骤:
a).使怀疑含有所述Tau蛋白的所述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接触;
b).允许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
c).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
d).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所述样品中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蛋白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
其中诊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易患情况还包括以下步骤:
e).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与正常对照值进行比较,其中,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的增加表明所述患者患有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或具有发展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的风险。
32.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在制备用于在患者中诊断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或诊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易患情况的试剂盒中的用途,其中所述诊断包括检测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与样品中或原位Tau蛋白的表位的免疫特异性结合,包括以下步骤:
a).使怀疑含有所述Tau蛋白的所述样品或具体身体部分或身体区域与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接触;
b).允许所述抗体或其抗体片段与所述Tau蛋白结合以形成免疫复合物;
c).检测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
d).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或不存在与所述样品中或具体身体部分或区域中Tau蛋白的存在或不存在相关联,
其中诊断对Tau蛋白相关疾病、病症或病况的易患情况还包括以下步骤:
e).将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与正常对照值进行比较,其中,与正常对照值相比,所述免疫复合物的量的增加表明所述患者患有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或具有发展Tau蛋白相关疾病或病况的风险。
33.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的抗体或其抗体片段或权利要求17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或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的症状的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任选地是由神经原纤维病变的形成所引起的或与之有关,或者是Tau病。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物的施用导致认知缺陷的减轻。
35.根据权利要求33的用途,其中所述认知缺陷的减轻包括认知缺陷发展的停止和/或认知记忆能力的恢复。
36.根据权利要求34的用途,其中所述认知缺陷的减轻包括认知缺陷发展的停止和/或认知记忆能力的恢复。
37.根据权利要求33-36中任一项的用途,其中所述神经退行性疾病或病症选自阿尔茨海默氏病、痉挛性假硬化、拳击员痴呆、唐氏综合征、吉斯病、包涵体肌炎和朊蛋白脑淀粉样血管病、创伤性脑损伤和不显示单独的淀粉状蛋白病理的其他疾病或病症,其包括但不限于关岛型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综合征-痴呆复合征、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非关岛型运动神经元病、嗜银颗粒性痴呆、皮质基底核退化症、钙化性弥散神经原纤维缠结、连锁于17号染色体伴帕金森病的额颞叶痴呆、Hallevorden-Spatz病、多***萎缩症、C型尼-皮二氏病、苍白球脑桥黑质变性、皮克病、进行性皮质下胶质增生症、进行性核上麻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仅缠结型痴呆病、脑炎后帕金森氏综合征、肌强直性营养不良、和它们的组合。
CN201180058969.9A 2010-10-07 2011-10-07 识别Tau的磷酸化特异抗体 Active CN103502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86810.7 2010-10-07
EP10186810 2010-10-07
EP11174248 2011-07-15
EP11174248.2 2011-07-15
PCT/EP2011/067604 WO2012045882A2 (en) 2010-10-07 2011-10-07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02272A CN103502272A (zh) 2014-01-08
CN103502272B true CN103502272B (zh) 2016-06-15

Family

ID=44947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8969.9A Active CN103502272B (zh) 2010-10-07 2011-10-07 识别Tau的磷酸化特异抗体

Country Status (28)

Country Link
US (2) US9304138B2 (zh)
EP (2) EP2987807A3 (zh)
JP (2) JP6371526B2 (zh)
KR (1) KR101988672B1 (zh)
CN (1) CN103502272B (zh)
AR (1) AR085198A1 (zh)
AU (1) AU2011311516B2 (zh)
BR (1) BR112013008333B1 (zh)
CA (1) CA2812865C (zh)
CL (1) CL2013000951A1 (zh)
CO (1) CO6710903A2 (zh)
CR (1) CR20130160A (zh)
DK (1) DK2625198T3 (zh)
EC (1) ECSP13012609A (zh)
ES (1) ES2548686T3 (zh)
HK (2) HK1187928A1 (zh)
HU (1) HUE027649T2 (zh)
IL (1) IL225568A (zh)
MX (1) MX338421B (zh)
MY (1) MY164376A (zh)
PE (1) PE20140218A1 (zh)
PL (1) PL2625198T3 (zh)
RU (1) RU2603078C2 (zh)
SG (1) SG189136A1 (zh)
SI (1) SI2625198T1 (zh)
TW (1) TW201216985A (zh)
WO (1) WO2012045882A2 (zh)
ZA (1) ZA2013024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6585B2 (en) * 2009-08-28 2019-04-23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ity Of Texas System Methods of treating brain injury
MX338421B (es) * 2010-10-07 2016-04-15 Ac Immune Sa Anticuerpos fosfoespecificos que reconocen la proteina tau.
ES2686550T3 (es) 2010-10-11 2018-10-18 Biogen International Neuroscience Gmbh Anticuerpos anti-tau humanos
CA2826286C (en) 2011-01-31 2021-09-21 Intellect Neurosciences Inc. Treatment of tauopathies
GB201112056D0 (en) 2011-07-14 2011-08-31 Univ Leuven Kath Antibodies
US10314594B2 (en) 2012-12-14 2019-06-11 Corquest Medical, Inc.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US10307167B2 (en) 2012-12-14 2019-06-04 Corquest Medical, Inc.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US10813630B2 (en) 2011-08-09 2020-10-27 Corquest Medical, Inc. Closure system for atrial wall
RU2639537C2 (ru) 2011-10-07 2017-12-21 Ац Иммуне С.А. Фосфоспецифичные антитела, распознающие тау
MY178142A (en) 2011-12-20 2020-10-05 Janssen Biotech Inc Anti-phf-tau antibodies and their uses
EP2834270B1 (en) * 2012-04-05 2019-10-30 AC Immune S.A. Humanized tau antibody
JP6345655B2 (ja) * 2012-07-03 2018-06-20 ワシントン・ユニバーシティWashington University タウに対する抗体
WO2014016737A1 (en) * 2012-07-24 2014-01-30 Pfizer Inc. Novel chicken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phosphorylated tau and uses thereof
ME03667B (me) 2012-08-16 2020-10-20 Ipierian Inc Metodi lečenja tauopatije
US20140142689A1 (en) 2012-11-21 2014-05-22 Didier De Canniere Device and method of treating heart valve malfunction
ES2816700T3 (es) 2012-12-21 2021-04-05 Biogen Ma Inc Anticuerpos anti-tau humanos
US8980270B2 (en) 2013-01-18 2015-03-17 Ipierian, Inc. Methods of treating a tauopathy
RU2661111C2 (ru) * 2013-03-15 2018-07-11 Ац Иммуне С.А. Антитела к тау и способы применения
SG11201509982UA (zh) 2013-06-06 2016-04-28 Igenica Biotherapeutics Inc
GB201312226D0 (en) * 2013-07-08 2013-08-21 Adx Neurosciences Improved antibodies
US9566443B2 (en) 2013-11-26 2017-02-14 Corquest Medical, Inc. System for treating heart valve malfunction including mitral regurgitation
CN105899230B (zh) * 2013-11-27 2020-06-09 伊皮埃里安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tau病变的方法
WO2015091656A1 (en) 2013-12-20 2015-06-25 F. Hoffmann-La Roche Ag HUMANIZED ANTI-Tau(pS422)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NZ630610A (en) * 2014-02-14 2019-05-31 Ipierian Inc Tau peptides,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0053671B2 (en) 2014-06-20 2018-08-21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Warf) Mutations that confer genetic stability to additional genes in influenza viruses
AR100978A1 (es) 2014-06-26 2016-11-16 Hoffmann La Roche LANZADERAS CEREBRALES DE ANTICUERPO HUMANIZADO ANTI-Tau(pS422) Y USOS DE LAS MISMAS
TW202136296A (zh) 2014-06-27 2021-10-01 美商C2N醫療診斷有限責任公司 人類化抗-tau抗體
CA2962969C (en) 2014-09-30 2023-03-21 Washington University Tau kinetic measurements
RS61431B1 (sr) * 2014-11-19 2021-03-31 Axon Neuroscience Se Humanizovana antitela na tau u alchajmerovoj bolesti
US10842626B2 (en) 2014-12-09 2020-11-24 Didier De Canniere Intracardiac device to correct mitral regurgitation
JO3576B1 (ar) 2015-02-26 2020-07-05 Lilly Co Eli أجسام مضادة لـ tau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JP6793134B2 (ja) 2015-06-05 2020-12-02 ジェネンテ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抗tau抗体及び使用方法
CN107810196B (zh) 2015-06-24 2021-11-05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人源化的抗-Tau(pS422)抗体和使用方法
BR112017028102A2 (pt) 2015-07-06 2018-09-04 Ucb Biopharma Sprl anticorpos de ligação à tau
JO3711B1 (ar) * 2015-07-13 2021-01-31 H Lundbeck As أجسام مضادة محددة لبروتين تاو وطرق استعمالها
ES2954969T3 (es) 2015-08-13 2023-11-27 Univ New York Moléculas basadas en anticuerpos selectivas para el epítopo {p}Ser404 de Tau y sus usos en el diagnóstico y tratamiento de la tauopatía
LT3484916T (lt) * 2016-07-12 2021-04-26 H. Lundbeck A/S Antikūnai, būdingi hiperfosforilintam tau, ir jų naudojimo būdai
EP3496750A2 (en) 2016-08-09 2019-06-19 Eli Lilly and Company Combination therapy
AR110321A1 (es) * 2016-12-07 2019-03-20 Genentech Inc Anticuerpos antitau y métodos de uso
JP2020511937A (ja) 2016-12-07 2020-04-23 ジェネンテ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抗tau抗体及び使用方法
EP3565836A1 (en) * 2017-01-04 2019-11-13 H. Lundbeck A/S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for the treatment of ocular diseases
WO2018152359A1 (en) 2017-02-17 2018-08-23 Denali Therapeutics Inc. Anti-tau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JP2018139530A (ja) 2017-02-27 2018-09-13 帝人ファーマ株式会社 認知症治療又は予防のためのヒト化抗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認知症治療剤又は予防剤
EA039569B1 (ru) * 2017-03-14 2022-02-11 Х. Лундбекк А/С Антитела, специфичные к гиперфосфорилированному тау-белку,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применения
JOP20180021A1 (ar) 2017-03-16 2019-01-30 Janssen Biotech Inc الأجسام المضادة لتكتلات خيوط بروتين تاو (tau) الحلزونية المزدوجة واستخداماتها
WO2018217630A1 (en) * 2017-05-21 2018-11-29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argeting tissue lesions
TWI809562B (zh) 2017-10-16 2023-07-21 日商衛材R&D企管股份有限公司 抗tau抗體及其用途
JP7267606B2 (ja) * 2017-11-28 2023-05-02 国立大学法人三重大学 検出方法
JP2021530552A (ja) 2018-07-31 2021-11-11 イーライ リリー アンド カンパニー 併用療法
US20210347869A1 (en) * 2018-10-17 2021-11-11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tauopathies
EP3921413A1 (en) 2019-02-08 2021-12-15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WARF) Humanized cell line
CN113874078A (zh) 2019-04-05 2021-12-31 Tauc3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抗tauc3抗体及其应用
CN113728007A (zh) * 2019-04-12 2021-11-30 东莞凡恩世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人源化抗叶酸受体1嵌合抗原受体及其用途
CN110028583B (zh) * 2019-05-07 2020-09-11 温州医科大学 抗Tau抗体及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
US11807872B2 (en) 2019-08-27 2023-11-07 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 (Warf) Recombinant influenza viruses with stabilized HA for replication in eggs
CN112752251B (zh) * 2019-10-29 2022-05-06 ***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ue标识符的分配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TW202136297A (zh) * 2020-02-05 2021-10-01 日商大日本住友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Tau蛋白病變及失智症相關疾病之判定藥及判定方法
MX2022016322A (es) 2020-06-25 2023-01-24 Merck Sharp & Dohme Llc Anticuerpos de alta afinidad dirigidos a tau fosforilada en la serina 413.
EP4014997A1 (en) 2020-12-16 2022-06-22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CSIC) Stard1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lysosomal disorders
JP2023554382A (ja) * 2020-12-16 2023-12-27 ボイジャー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タウ結合化合物
MX2023010813A (es) * 2021-03-18 2023-09-27 Seagen Inc Anticuerpos anti-alpp/alppl2 y conjugados de anticuerpo-farmaco.
WO2023092004A1 (en) 2021-11-17 2023-05-25 Voyager Therapeutic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tau-related disorder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6127A2 (en) * 2009-03-18 2010-09-23 Ac Immune S.A. Method for therapeutic u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4697A (en) 1987-08-17 1991-04-02 Univ. Of Ca Cationized antibodies for delivery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S5268164A (en) 1990-04-23 1993-12-07 Alkermes, Inc.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with permeabilizer peptides
US5112596A (en) 1990-04-23 1992-05-12 Alkermes, Inc. Method for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by administering a bradykinin agonist of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ES2136654T3 (es) 1991-12-06 1999-12-01 Max Planck Gesellschaft Herramientas para el diagnostico y tratamiento de la enfermedad de alzheimer.
AU677216B2 (en) 1992-07-27 1997-04-17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Targeting of liposomes to the blood-brain barrier
DE69526973T3 (de) 1994-10-21 2010-01-07 Innogenetics N.V. Sequenzen von hepatitis-c-virus genotype 7,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vorbeugende, therapeutische und diagnostische mittel
US5756662A (en) 1995-03-14 1998-05-26 Corixa Corporation Compounds and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of T. cruzi infection
US20020086009A1 (en) * 1996-03-13 2002-07-04 Koichi Ishiguro Anti-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 antibodie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the use of the same
WO1998022120A1 (en) * 1996-11-19 1998-05-28 The Wistar Institute Of Anatomy & Biology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reagent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EP1301531A2 (en) 2000-07-11 2003-04-16 Molecular Geriatrics Corporation Reagent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ication of binding agents
US6514221B2 (en) 2000-07-27 2003-02-04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Inc. Blood-brain barrier opening
AU2001286930A1 (en) 2000-08-30 2002-03-13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Glucocorticoid blocking agents for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US7034036B2 (en) 2000-10-30 2006-04-25 Pain Therapeutics, Inc. Inhibitors of ABC drug transporters at the blood-brain barrier
US20030083299A1 (en) 2000-11-04 2003-05-01 Ferguson Ian A. Non-invasive delivery of polypeptides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DE10121982B4 (de) 2001-05-05 2008-01-24 Lt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Nanopartikel aus Protein mit gekoppeltem Apolipoprotein E zur Überwindung der Blut-Hirn-Schranke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EP1554572B1 (en) 2001-07-25 2009-10-14 Raptor Pharmaceutical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ng blood-brain barrier transport
US20030162695A1 (en) 2002-02-27 2003-08-28 Schatzberg Alan F. Glucocorticoid blocking agents for increasing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CA2791165C (en) 2002-12-03 2015-02-24 Blanchette Rockefeller Neurosciences Institute A conjugate comprising cholesterol linked to tetracycline
BR0317747A (pt) 2002-12-24 2005-11-22 Neurochem Int Ltd Método de tratamento terapêutico concomitante de um indivìduo,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kit, uso de um primeiro agente e um segundo agente, e, métodos de prevenir ou tratar uma doença relacionada com amilóide-b, doença de alzheimer e insuficiência cognitiva suave
WO2005025511A2 (en) 2003-09-10 2005-03-24 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Potassium channel mediated delivery of agents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WO2005080986A1 (en) * 2004-02-18 2005-09-01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oundation Antibodies to phosphorylated tau, methods of making and methods of use
RU2007119382A (ru) * 2004-10-25 2008-11-27 Мерк энд Ко., Инк. (US) Антитела против addl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US8012936B2 (en) * 2006-03-29 2011-09-06 New York University Tau fragments for immunotherapy
WO2008140639A2 (en) 2007-02-08 2008-11-20 Oligomerix, Inc. Biomarkers and assay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A2692039C (en) 2007-06-13 2019-07-02 Research Development Foundation Method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tauopathies and amyloid beta amyloidosis by modulating crf receptor signaling
EP2210901A4 (en) * 2007-10-19 2012-04-25 Immunas Pharma Inc ANTIBODY CAPABLE OF BINDING SPECIFICALLY TO OLIGOMER A, AND USE THEREOF
UA107571C2 (xx) * 2009-04-03 2015-01-26 Фармацевтична композиція
EP2440234A4 (en) 2009-06-10 2013-11-06 Univ New York IMMUNOLOGICAL TARGETING OF PATHOLOGICAL TAU PROTEINS
WO2011013034A1 (en) 2009-07-30 2011-02-03 Pfizer Vaccines Llc Antigenic tau peptides and uses thereof
MX338421B (es) * 2010-10-07 2016-04-15 Ac Immune Sa Anticuerpos fosfoespecificos que reconocen la proteina tau.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6127A2 (en) * 2009-03-18 2010-09-23 Ac Immune S.A. Method for therapeutic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25198A2 (en) 2013-08-14
AR085198A1 (es) 2013-09-18
BR112013008333A2 (pt) 2021-09-21
JP2017113004A (ja) 2017-06-29
ECSP13012609A (es) 2013-07-31
EP2987807A3 (en) 2016-06-01
US10100104B2 (en) 2018-10-16
SG189136A1 (en) 2013-05-31
RU2603078C2 (ru) 2016-11-20
WO2012045882A2 (en) 2012-04-12
CO6710903A2 (es) 2013-07-15
IL225568A0 (en) 2013-06-27
PL2625198T3 (pl) 2015-12-31
CL2013000951A1 (es) 2014-01-03
CA2812865A1 (en) 2012-04-12
AU2011311516A1 (en) 2013-04-18
US20160304590A1 (en) 2016-10-20
IL225568A (en) 2017-06-29
PE20140218A1 (es) 2014-03-01
MY164376A (en) 2017-12-15
EP2987807A2 (en) 2016-02-24
US9304138B2 (en) 2016-04-05
MX338421B (es) 2016-04-15
TW201216985A (en) 2012-05-01
HK1216897A1 (zh) 2016-12-09
CR20130160A (es) 2013-09-03
KR101988672B1 (ko) 2019-06-12
ES2548686T3 (es) 2015-10-20
EP2625198B1 (en) 2015-07-22
HK1187928A1 (zh) 2014-04-17
US20120276009A1 (en) 2012-11-01
AU2011311516B2 (en) 2015-06-11
DK2625198T3 (en) 2015-09-28
KR20130115279A (ko) 2013-10-21
JP2014502141A (ja) 2014-01-30
ZA201302432B (en) 2016-07-27
WO2012045882A3 (en) 2012-05-31
BR112013008333B1 (pt) 2022-10-11
HUE027649T2 (en) 2016-10-28
SI2625198T1 (sl) 2015-11-30
RU2013120544A (ru) 2014-11-20
JP6371526B2 (ja) 2018-08-08
CA2812865C (en) 2021-01-26
MX2013003800A (es) 2013-06-28
CN103502272A (zh) 2014-0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2272B (zh) 识别Tau的磷酸化特异抗体
CN104080806B (zh) 识别Tau的磷酸化特异抗体
CN104520322B (zh) 人源化tau抗体
RU2498999C2 (ru) Гуманизированное антитело к амилоиду бета
CN106164675B (zh) 检测人类骨膜蛋白的新型测定
BRPI0714713B1 (pt) Anticorpo humanizado ou um fragmento ativo do mesmo, composição farmacêutica, molécula de ácido nucléico, vetor de expressão, microrganismo transgênico não animal nem vegetal, composição, mistura, uso do anticorpo humanizado ou fragmento ativo do mesmo,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 anticorpo humanizado ou fragmento ativo do mesmo, método in vitro para detecção de amiloidose, método in vitro para determinar o grau da carga de placa amiloidogênica
AU2013205313B2 (en)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recognising tau
WO2016092865A1 (ja) アミロイドβの22位及び23位のターン構造を極めて特異的に認識する抗体
JP2014517911A (ja) アディポネクチン受容体c末端フラグメント(ctf)免疫グロブリン
CN106573974A (zh) 靶向骨桥蛋白的截短变体的疫苗和单克隆抗体及其用途
AU2016202289A1 (en)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recognising tau
WO2020231846A1 (en) Evaluating biomarkers along with adv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procedures in a human subject that has sustained or may have sustained a head injury
TW201321409A (zh) 醫藥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