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82682B -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82682B
CN103482682B CN201310477071.6A CN201310477071A CN103482682B CN 103482682 B CN103482682 B CN 103482682B CN 201310477071 A CN201310477071 A CN 201310477071A CN 103482682 B CN103482682 B CN 1034826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paration
hepes
zinc
zinc oxide
porous zin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770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82682A (zh
Inventor
陈嵘
李琴
杨浩
吕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104770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826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82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2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82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82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EPES分子引导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实验步骤为:以HEPES分子为引导剂,以有机锌盐为锌源,在150oc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后,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HEPES分子,产物干燥后即可得到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粉体。本发明方法使用了无毒的HEPES分子,合成温度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所制备的多孔氧化锌微球具有尺寸均一,多级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优点,可用作光催化剂和气敏元件。

Description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锌作为Ⅱ-Ⅵ族半导体化合物,具有3.37 eV的禁带宽度和60 meV的激子结合能,由于其特殊的压电和光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压敏电阻、压电材料、抗菌剂和光催化领域等。氧化锌的形貌和尺寸对其性能及应用具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多孔氧化锌微球,由于其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等性质在催化剂、气敏元件、药物传输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报道有不同方法合成出多孔氧化锌微球,例如高温煅烧法(Materials Letters, 2012, 66, 72-75)、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浴沉积法(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8, 24, 93-98)等被用于合成多孔的氧化锌微球。但这些方法反应温度较高,操作复杂且难以控制。溶剂热法由于设备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而被广泛用于合成氧化锌微纳米材料。然而利用溶剂热法合成多孔氧化锌微球,往往需要添加模板剂或致孔剂,如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1, 115, 7145-7152和中国专利CN200910259658.3报道的多孔层状氧化锌球的制备方法,都是通过模板法制备得到的样品,这些样品在反应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后处理清除模板剂,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目前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模板溶剂热合成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所获得的氧化锌具有形貌均一、高比表面积和多级孔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将2~6 mmol有机锌盐在30~70 mL有机溶剂中超声10分钟,然后加入2~8 mmol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将混合溶液置于内衬为100 mL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 oC下反应6~18小时,所得产物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HEPES,干燥后即可得到多孔氧化锌微球。
所述的有机锌盐是乙酸锌或乙酰丙酮锌中的一种。
所述的有机溶剂是三甘醇(TEG)、二甘醇(DEG)、乙二醇(EG)、丙三醇、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一种。
所述的离心洗涤是用去离子水将产品充分超声分散,再经过离心(10000 rpm)10分钟,移除上层清液,重复5次。
所述的干燥过程是将产物置于60 oC烘箱中干燥24 小时后再自然冷却。
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多孔氧化锌微球,具有形貌和尺寸均一,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比表面积达43.4~69.6 m2/g,孔径为4~30 nm。
在本方法中HEPES分子在形成多孔氧化锌微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入HEPES分子后,其与溶胶中的氧化锌晶种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在晶核的表面,由于HEPES分子的存在阻隔了晶核的进一步团簇和聚集,此后晶核在溶剂热的条件下通过HEPES分子的引导继续生长,便形成多孔氧化锌微球。微球表面和空隙中的HEPES分子和溶剂经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后可以完全去除。
HEPES分子具有无毒和环境友好的优点,在溶剂热反应体系中加入HEPES分子可以直接构筑多孔的氧化锌微球,避免了添加模板剂所需要的后处理过程。因此,HEPES分子引导制备多孔氧化锌微球的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本发明材料制备方法使用无毒的HEPES分子,操作便利,设备简单,合成温度低;原料价格低廉,重复性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产物的XRD图谱;
图2为实施例1所得产物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曲线;
图3为实施例1所得产物的SEM照片;
图4为实施例1所得产物TEM照片;
图5为实施例2所得产物的SEM照片;
图6为实施例3所得产物的SEM照片;
图7为实施例4所得产物的SEM照片;
图8为实施例5所得产物的SEM照片;
图9为实施例5所得产物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实施例1 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2 mmol乙酸锌溶于30 mL三甘醇(TEG),超声10分钟,使乙酸锌完全分散,然后加入5 mmol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再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内衬为100 mL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 oC下反应6小时;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HEPES后,将产物于60 oC下干燥24 小时,冷却后即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氧化锌微球。该样品的比表面积为51.9 m2/g,平均孔径为30 nm。
图1是采用Bruker axs D8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测试得到的实施例1样品的衍射图谱。从图谱可以看出,图谱的衍射峰与标准图谱JCPDS Card 36-1451一一对应,说明所制备的产物为六角纤锌矿氧化锌结构,且没有检测到杂质峰,说明所得产品为高纯度的氧化锌,强且尖锐的峰说明得到的氧化锌样品具有很好的结晶度。
图2是采用Micromeritics ASAP 2020型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得到的实施例1样品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分布曲线,根据N2吸附计算,所得氧化锌样品的比表面积为51.9 m2/g,而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可以得到平均孔径为30 nm。
图3是采用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实施例1样品的形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合成的氧化锌为直径约为1 μm的球形,且大小均一,分散性好,氧化锌微球表面由纳米棒组装而成,且为多孔结构。
图4是采用Philips Tecnai G2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所观察到的实施例1样品的透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合成的氧化锌微球内部为实心结构,而表面是由纳米棒组成的多孔结构。
实施例2 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4 mmol乙酸锌溶于50 mL二甘醇(DEG),超声10分钟,使乙酸锌完全溶解,然后加入8 mmol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再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内衬为100 mL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 oC温度下反应15小时;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HEPES后,将产物于60 oC下干燥24小时,冷却后即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氧化锌微球。该样品的比表面积为63.1 m2/g,平均孔径为5 nm。
图5是采用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实施例2样品的形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合成的氧化锌为直径约为1.1 μm的球形,氧化锌微球表面为多孔结构。
实施例3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3 mmol乙酸锌溶于40 mL二甲基甲酰胺(DMF),超声10分钟,使乙酸锌完全溶解,然后加入6 mmol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再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内衬为100 mL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 oC温度下反应12小时;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HEPES后,将产物于60 oC下干燥24小时,冷却后即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氧化锌微球。该样品的比表面积为56.9 m2/g,平均孔径为32 nm。
图6是采用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实施例3样品的形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合成的氧化锌为直径约为1.3 μm的球形,氧化锌微球表面为多孔结构。
实施例4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2 mmol乙酰丙酮锌溶于30 mL 三甘醇(TEG),超声10分钟,使乙酸锌分散,然后加入2 mmol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再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内衬为100 mL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 oC温度下反应10小时;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HEPES后,将产物于60 oC下干燥24小时,冷却后即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氧化锌微球。该样品的比表面积为43.4 m2/g,平均孔径为30 nm。
图7是采用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实施例4样品的形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合成的氧化锌为直径约为6 μm的球形,氧化锌微球表面为多孔结构。
实施例5 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6 mmol 乙酸锌溶于70 mL 三甘醇(TEG),超声10分钟,使乙酸锌完全分散,然后加入4 mmol羟乙基哌嗪乙磺酸(HEPES),再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内衬为100 mL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 oC温度下反应18小时;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HEPES后,将产物于60 oC下干燥24小时,冷却后即可得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氧化锌微球。该样品的比表面积为69.6 m2/g,平均孔径为4 nm。
图8是采用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的实施例5样品的形貌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合成的氧化锌为直径约为0.8 μm的球形,氧化锌微球表面为多孔结构。
图9是实施例5样品的吸附/脱附等温线及孔分布曲线,根据N2吸附计算,所得氧化锌样品的比表面积为69.6 m2/g,而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可以得到平均孔径为4 nm。

Claims (5)

1.一种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2~6 mmol有机锌盐在30~70 mL有机溶剂中超声10分钟,所述的有机溶剂是三甘醇、二甘醇、乙二醇、丙三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然后加入2~8 mmol 羟乙基哌嗪乙磺酸,将混合溶液置于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在150 oC下反应6~18小时,所得产物经过离心洗涤去除残留溶剂和羟乙基哌嗪乙磺酸,干燥后即可得到多孔氧化锌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锌盐是乙酸锌或乙酰丙酮锌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心洗涤是用去离子水将产品超声分散,再经过10000 rpm离心10分钟,移除上层清液,重复5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过程是将产物置于60 oC烘箱中干燥24 小时后再自然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的多孔氧化锌微球,比表面积达43.4~69.6 m2/g,孔径为4~30 nm。
CN201310477071.6A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4826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7071.6A CN103482682B (zh)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77071.6A CN103482682B (zh)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2682A CN103482682A (zh) 2014-01-01
CN103482682B true CN103482682B (zh) 2015-05-20

Family

ID=49823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77071.6A Active CN103482682B (zh) 2013-10-14 2013-10-14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826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1359B (zh) * 2015-11-06 2017-08-18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65366B (zh) * 2016-01-21 2017-05-24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多孔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CN110054211B (zh) * 2018-05-22 2022-05-10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以香兰素合金属配合物为前驱体合成多孔氧化物微球的方法
CN110980798B (zh) * 2019-12-19 2021-07-16 中山大学 一种纳米氧化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9324B2 (ja) * 2007-08-21 2012-12-19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多孔質ZnO粒子結合自立膜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2883B2 (en) * 2010-06-04 2015-03-31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Polymer-mediated synthesis of ZnO nano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99324B2 (ja) * 2007-08-21 2012-12-19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多孔質ZnO粒子結合自立膜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 nanomaterials in HEPES buffer solution";Hui Li et al;《Materials Letters》;20100610;第64卷;第1939页右栏第2节、第1940页右栏倒数1-12行、1941页左栏1-10行,图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82682A (zh) 2014-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0739B (zh) 一种石墨烯/钼酸银复合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80716B (zh) 一种溶剂热法合成氧化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118908B (zh) 一种有序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调控制备方法
CN104310458B (zh) 一种制备氧化锌纳米棒的方法
CN103030169B (zh) 纳米氧化铜的形貌可控制备方法
CN102134092B (zh) 具有次级结构的中空球和花状氧化铟的简易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482682B (zh) 一种hepes分子引导的多孔氧化锌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341006A (zh) 三维MoS2@MWNTs 纳米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29661B (zh) 一种六角形硫化铜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01817548A (zh) 一种氧化锌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CN103466702A (zh) 一种无模板制备多孔氧化铋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3058265B (zh) 一种高比表面积介孔纳米片状氧化锌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4118904A (zh) 三维空心多级结构氧化锡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408055A (zh) 一种球形Cu2O多孔吸附材料的常温制备方法
CN102583398B (zh) 一种制备二氧化硅包覆碳纳米管及二氧化硅纳米管的方法
CN103101961A (zh) 一种氧化锌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
CN104192914B (zh) 一种钨酸锰单晶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CN101880054A (zh) 一种氧化锌中空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7140623B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
CN102616850A (zh) 单分散五氧化二钒实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4628263A (zh) 一种制备氧化铟八面体纳米晶薄膜的方法
CN103342396B (zh) 一种微波液相合成类石墨烯二维氢氧化镍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2583507B (zh) 一种纳米级氧化锌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2897722B (zh) 一种α-In2Se3纳米花球溶剂热合成方法
CN106186045A (zh) 一种花状氧化锌纳米颗粒团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