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5032B - 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5032B
CN103425032B CN201310006819.4A CN201310006819A CN103425032B CN 103425032 B CN103425032 B CN 103425032B CN 201310006819 A CN201310006819 A CN 201310006819A CN 103425032 B CN103425032 B CN 103425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haft coupling
contact
contact component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68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5032A (zh
Inventor
原山佳之
大场真一
江泽聪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133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787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142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39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25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5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5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503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7/00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7/02Sliding-contact bearings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for radial load on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03G21/1853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the process cartridge being mou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the photosensitive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6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轴承支撑部,其支撑轴承并且敞开为使所述轴承能够沿与由所述轴承支撑的旋转轴交叉的第一方向被移除;驱动联轴器,其通过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处的旋转联轴器连接而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轴;以及接触部件,其包括与轴承接触的轴承接触部。

Description

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一种使用联轴器将驱动力传递给感光鼓的技术。例如,JP-A-11-167335(专利文献1)披露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感光鼓;鼓驱动齿轮;接合轴,其受到压缩螺旋弹簧偏压并且将感光鼓和鼓驱动齿轮连接起来;以及凸轮杆,其沿压缩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方向推压所述接合轴。
另外,作为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接地的实例,JP-A-2000-132058(专利文献2)披露了一种具有下述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插塞型接地触头与感光鼓的鼓支撑轴的端面相接触,以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体电气接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将轴承定位的同时实现联轴器的连接,并且在解除对轴承的定位的同时实现联轴器的分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移除轴承时防止轴承的定位部件和接地电极之间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支撑机构,包括:轴承支撑部,其支撑轴承并且敞开为使所述轴承能够沿着与由所述轴承支撑的旋转轴交叉的第一方向被移除;驱动联轴器,其通过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处的旋转联轴器连接而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轴;以及接触部件,其包括与所述轴承接触的轴承接触部,其中,当所述接触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接触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分离以便不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朝向所述旋转联轴器推出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连接,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拉回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根据第一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可以包括:壳体,其容纳所述支撑机构和具有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部件;开闭部,其设置为将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打开和关闭;以及连杆机构,当所述开闭部关闭时,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接触部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当所述开闭部打开时,所述连杆机构使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可以包括:推出部,其在与驱动源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驱动联轴器朝向所述旋转联轴器推出而将所述驱动联轴器连接至所述旋转联轴器;以及驱动联轴器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件中以便与所述驱动联轴器接触,其中,当所述接触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所述推出部朝向所述旋转联轴器推出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连接,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所述驱动联轴器接触部拉回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中,在所述驱动联轴器的外周表面上可以形成凸缘,并且所述驱动联轴器接触部可以从所述旋转联轴器的一侧与所述凸缘接触并且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从而随着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驱动联轴器沿着与所述旋转联轴器分离的方向被拉回。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在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中,所述轴承支撑部可以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支撑所述轴承,并且,所述轴承接触部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驱动源,其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驱动联轴器;图像保持部件;轴承,其支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并且由所述轴承支撑部支撑;旋转联轴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处;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上的所述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提供一种支撑机构,包括:轴承支撑部,其支撑轴承并且敞开为使所述轴承能够沿与由所述轴承支撑的旋转轴交叉的第一方向被移除;接地电极,当所述轴承***所述轴承支撑部中时,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旋转轴接触以便接地;以及接触部件,其包括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的轴承接触部以及与所述接地电极接触的电极接触部,其中,当所述轴承***到所述轴承支撑部中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分离以便不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当从所述轴承支撑部移除所述轴承时,所述电极接触部随着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接地电极接触并引导所述接地电极以使所述接地电极和所述接触部件彼此不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根据第七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可以包括:壳体;开闭部,其设置为将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打开和关闭;以及连杆机构,当所述开闭部关闭时,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接触部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并且当所述开闭部打开时,所述连杆机构使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案,在根据第七方案或第八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中,所述接地电极可以形成为悬臂形式,其中所述悬臂的固定端沿将所述轴承***所述轴承支撑部的方向位于前侧,并且当所述轴承***所述轴承支撑部中时,所述接地电极可以与所述旋转轴的端面接触以便在推压所述端面的状态下接地,所述电极接触部可以从所述旋转轴的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接触,并且,所述电极接触部和所述接地电极的与所述电极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以使得当从所述轴承支撑部移除所述轴承时,所述接地电极随着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沿远离所述轴承支撑部的方向被推回。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在根据第七方案或第八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中,所述轴承支撑部可以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支撑所述轴承,并且所述轴承接触部可以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七方案或第八方案所述的支撑机构;图像保持部件;轴承,其支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并且由所述轴承支撑部支撑;驱动单元,其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轴;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方案,可以在将轴承定位的同时实现联轴器的连接,并且在解除对轴承的定位的同时实现联轴器的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可以同时实现关闭开闭部的操作、联轴器的连接以及轴承的定位,并且可以同时实现打开开闭部的操作、联轴器的分离以及对轴承的定位的解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与未提供在轴承的周向上的三个点处与轴承接触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对轴承进行精确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第十或第十一方案,可以防止当移除旋转部件时轴承的定位部件和接地电极之间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可以在旋转部件被移除的状态下关闭壳体的开闭部。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案,与未提供在轴承的周向上的三点处与轴承接触的构造的情况相比,可以对轴承进行精确定位。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平面图;
图3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后表面侧观察到的支撑机构的剖视图;
图4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后表面侧观察到的支撑机构的剖视图;
图5A至5E是示出旋转联轴器的示意图;
图6A至6E是示出驱动联轴器的示意图;
图7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8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轴承支撑部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轴承支撑部的附近的放大图;
图11A至11C是连杆机构的右侧视图;
图12A和12B是连杆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13A至13E是示出接触部件的示意图;
图14A和14B是示出接触部件和驱动联轴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5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16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7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18A至18C是连杆机构的左侧视图;
图19A至19C是连杆机构的右侧视图;
图20A至20G是示出接触部件的示意图;
图21A至21E是示出接地电极的示意图;
图22是支撑机构的前视图;
图23是示出从轴承支撑部移除了轴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是示出开闭部关闭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
图25是沿着图23中的方向II-II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视图。图1示出了与图像形成相关的主要构件。在图1中,右侧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表面侧,左侧为前表面侧,前侧是右表面侧,后侧是左表面侧。在下面的说明中,方向“前表面侧”、“后表面侧”、“右表面侧”和“左表面侧”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00。而且,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表面侧到后表面侧的方向被定义为正X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表面侧到左表面侧的方向被定义为正Y方向,并且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下侧到上侧的方向被定义为正Z方向。在图2和后续的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坐标轴。
控制器1包括作为运算装置的CPU(中央处理单元)以及作为存储装置的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CPU执行存储在ROM中的OS(操作***),从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单元。控制器1包括通信I/F(接口)并且经由LAN(局域网)接收来自其它装置的数据。控制器1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位图格式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述图像数据输出到写入单元13。
介质存储单元31以堆叠的方式存储诸如纸张等片状记录介质P,并且输送辊32与感光体11的操作同步地将记录介质P一张一张地输送到传送路径34。当设置在传送路径34上的传送辊33被驱动时,沿着传送路径34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传送记录介质P。
充电单元12、写入单元13、显影单元14和转印单元15设置在感光体11(旋转部件和图像保持部件的实例)的周围。
感光体11为通过电动机(未示出)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旋转部件,并且在感光体11的表面上形成有由半导体形成的感光层,半导体的电位随着照射在其上的光而变化。
充电单元12(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例如为电晕型充电装置、辊型充电装置等,并且充电单元12将感光体11的表面充电到预定电位。
写入单元13(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基于图像数据将潜像写入到感光体11上。具体地,写入单元13生成与由从控制器1供给的图像数据表示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对应的激光束LB并且用激光束LB沿感光体11的轴向(主扫描方向)扫描感光体11的表面以便形成潜像。当感光体11旋转时,沿感光体11的周向(副扫描方向)重复沿主扫描方向在各扫描线中的潜像写入。
显影单元14(图像形成单元的实例)对写到感光体11上的潜像进行显影。具体地,包括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存储在显影单元14中。色调剂是通过用黑色着色剂对树脂粉末进行着色而获得的。载体为磁性粉末。显影单元14的壳体的一部分敞开并面向感光体11,显影辊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显影辊的外周表面面向感光体11的外周表面。双组分显影剂附着到旋转的显影辊的外周表面上。与潜像极性相反的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辊上,并且通过显影偏压使得色调剂带电,从而色调剂通过静电吸引移动到潜像上。通过这种方式,用色调剂对潜像进行显影,并且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感光体11上。
转印单元15(转印单元的实例)为例如电晕型充电装置、辊型充电装置等,并且设置在面向感光体11的位置处,并且传送路径34介于转印单元15和感光体11之间。与感光体11上的色调剂图像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施加到转印单元15上,通过转印偏压使得记录介质P带电,从而通过静电吸引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定影单元16包括具有热源的加热部件和推压加热部件的加压部件。定影单元16通过在记录介质P夹在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之间的情况下使色调剂图像熔化并向色调剂图像加压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P上。
排出单元35为形成在壳体40的上表面的靠近传送路径34的出口的部分上的凹陷部并且具有能够容纳记录介质P的尺寸。由定影单元16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通过传送路径34的出口排出到排出单元35。
图2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平面图(透视图)并且示出了与感光体11的支撑相关的主要构件。感光体11的旋转轴111的一端由支撑机构41A支撑,并且另一端由支撑机构41B支撑。在下面的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旋转轴111的纵向将被称为轴向,并且感光体11的旋转方向将被称为周向。
图3和图4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表面侧(沿着图1中的方向I-I)观察到的支撑机构41A的剖视图。图3和图4示出了接触部件45移动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后文中将对接触部件45的移动进行说明。
图5A至5E是示出旋转联轴器50的示意图。旋转联轴器50为筒状部件,并且在旋转联轴器50中形成有第一凹部51,旋转轴111的一端配合在第一凹部51中。第一凹部51的轴向上的截面具有部分变形的圆形形状,并且旋转轴111的一端也具有对应于该截面的形状。在与第一凹部51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凹部52。第二凹部52具有这样的构造:在轴向上的截面为圆形的空腔中形成沿轴向延伸的至少一个键槽53。
图6A至6E是示出驱动联轴器60的示意图。
驱动联轴器60通过与设置在旋转轴111的一端处的旋转联轴器50连接而将驱动力传递给旋转轴111。凸缘64形成在驱动联轴器60的外周表面上。下面将对驱动联轴器6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驱动联轴器60包括柱状主体61,并且与旋转联轴器50的键槽53对应的第一键62形成在主体61的靠近主体61一端的外周表面上。第二键63形成在主体61的靠近主体61另一端的外周表面上。凸缘64形成在主体61的外周表面上。第三凹部65形成在主体61的靠近形成有第二键63的一侧的端面中。
如图3所示,旋转轴111的一端配合在旋转联轴器50的第一凹部51中。轴承112支撑旋转轴111,旋转联轴器50介于轴承112和旋转轴111之间。轴承支撑部42固定到壳体40上并且支撑轴承112。
电动机70(驱动源的实例)固定到壳体40上。电动机70包括转子71和定子72,并且具有与驱动联轴器60的第二键63对应的键槽(未示出)的第四凹部73形成在转子71的中心部中。驱动联轴器60沿轴向的长度L1比从第二凹部52的底面到第四凹部73的底面的距离L2短。因此,驱动联轴器60能够在第二凹部52和第四凹部73之间的空间中在沿轴向的距离(L2-L1)内移动。另外,第二凹部52的深度D1比(L2-L1)小,并且第四凹部73的深度比(L2-L1)大。因此,无论驱动联轴器60的位置如何,都能保持驱动联轴器60的第二键63配合在第四凹部73的键槽中的状态。
弹簧74(推出部的实例)在与电动机70连接的状态下将驱动联轴器60朝向旋转联轴器50推出,从而将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连接起来。具体而言,产生沿轴向的排斥力的弹簧74介于第三凹部65的底面和第四凹部73的底面之间,并且通过弹簧74的排斥力将驱动联轴器60朝向旋转联轴器50推出。当驱动联轴器60被推出时,驱动联轴器60的第一键62配合到旋转联轴器50的键槽53中。因此,当驱动联轴器60被推出时,电动机70的驱动力经由驱动联轴器60和旋转联轴器50传递给旋转轴111。
图7和图8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视图(透视图)。图7示出了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情况,并且图8示出了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离第一位置的情况。
图9和图10分别为图7和图8中所示的轴承支撑部42的附近的放大图。
开闭部43通过铰轴431与壳体40接合并且如图中所示的那样打开和关闭。当开闭部43关闭时,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并且当开闭部43打开时,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移离第一位置。
轴承支撑部42支撑轴承112并且敞开为使轴承112可沿与由轴承112支撑的旋转轴111交叉的第一方向而被移除。下面将对轴承支撑部4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轴承支撑部42包括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形成为平面形式并且在轴承112的周向上的两个位置处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接触。第一支撑部421位于轴承112的下方,并且第二支撑部422位于靠近轴承112的后表面侧的位置。由于第一支撑部421设置为随着第一支撑部421朝向后表面侧行进而向下倾斜,所以轴承112由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支撑而不掉落。轴承支撑部42沿斜向上的方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即第一方向)朝向前表面侧敞开。
两个轴承引导部423形成为沿第一方向从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延伸,在替换感光体11时,轴承112穿过两个轴承引导部423之间的空间。
图11A至11C是连杆机构44的右侧视图。图12A和图12B是连杆机构44的左侧视图。连杆机构44是用于使开闭部43与接触部件45的操作联动的机构。
第一连杆部件441的靠近前表面侧的端部通过铰轴432(见图2)连接至开闭部43的靠近后表面侧的表面。具有沿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纵向延伸的截面的导孔442a形成在第二连杆部件442的靠近前表面侧的端部的附近。形成在第一连杆部件441的靠近后表面侧的端部中的销441a穿过导孔442a。第一连杆部件441构造为相对于第二连杆部件442绕销441a旋转并且沿着导孔442a移动。
具有沿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纵向延伸的截面的两个导孔442b沿第二连杆部件442的比导孔442a更靠近后表面侧的部分的纵向形成。固定到壳体40上并且沿轴向延伸的支撑柱444穿过每个导孔442b,并且第二连杆部件442构造为沿纵向移动。
具有沿斜向下方向朝向后表面侧延伸的截面的导孔442c形成在第二连杆部件442的靠近后表面侧的端部的附近。接长部件454形成在接触部件45的下部中,并且形成在接长部件454中的销455穿过导孔442c。两个引导部46形成在壳体40中以便沿斜向下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即第二方向)朝向前表面侧延伸,并且接触部件45构造为在夹在两个引导部46之间的状态下沿第二方向以及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图13A至13E是示出接触部件45的示意图。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接触部件45和驱动联轴器6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接触部件45包括与轴承112接触的轴承接触部451。当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接触以限制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当接触部件45沿与旋转轴111交叉的第二方向移离第一位置时,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分离,从而不限制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轴承接触部451具有形成为平面形式的接触部分,并且该接触部分从轴承112的前表面侧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接触。此外,接长部件454和接触部件45通过弹簧456而连接,并且通过弹簧456的排斥力将接触部件45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出。因此,轴承接触部451在第一位置处推压轴承112的外周表面。尽管在图14A和图14B中未示出轴承112,但是旋转联轴器50连接至驱动联轴器60的形成有第一键62的一侧,并且旋转联轴器50由轴承112支撑。也就是说,轴承112设置在图14A和图14B中的轴承接触部451的后侧。
接触部件45包括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从旋转联轴器50的一侧与凸缘64接触。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具有沿斜向上方向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表面侧延伸的接触部分,并且该接触部分从右表面侧与凸缘64接触。该接触部分形成为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使得在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移动时驱动联轴器60沿远离旋转联轴器50的方向被拉回。当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时,通过弹簧74将驱动联轴器60朝向旋转联轴器50推出,以使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连接。当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移离第一位置时,通过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将驱动联轴器60拉回以使驱动联轴器60移离旋转联轴器50。
除了接触部件45不包括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之外,支撑机构41B具有与支撑机构41A相同的构造。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将对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当开闭部43关闭时,形成朝向后表面侧推压第一连杆部件441和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状态,并且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见图7、图9、图11B和图11C)。在第一位置处,接触部件45的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接触,从而限制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见图9)。当由轴承接触部451以及轴承支撑部42的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支撑轴承112的周向上的三个点时,实现了对轴承112的定位。此外,由于接触部件45的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未将凸缘64拉回,所以形成了驱动联轴器60朝向弹簧74被推出的状态。结果,形成了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连接的状态9(见图3和图14A)。
当将开闭部43打开时(见图8和图11A),第一连杆部件441在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朝向前表面侧移动,并且随着第一连杆部件441的该移动,第二连杆部件442朝向前表面侧移动。由于导孔442c沿斜向下方向朝向后表面侧延伸,所以接触部件45随着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移动而沿第二方向移动。结果,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分离,并且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不受限制(见图10)。也就是说,解除了对轴承112的定位。另外,由于在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与凸缘64接触的情况下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移动,所以通过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将凸缘64拉回(见图14B)。结果,沿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分离的方向将驱动联轴器60拉回,并且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分离(见图4)。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当将开闭部43打开时,同时实现了对轴承112的定位的解除以及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的分离。另外,当将开闭部43关闭时,同时实现了对轴承112的定位以及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的连接。
另外,由于通过使驱动联轴器60沿与旋转联轴器50分离的方向移动而实现了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的分离,所以不需要使感光体11沿轴向移动的空间。
另外,由于接触部件45执行对轴承112的定位以及将驱动联轴器60分离这两个功能,因此与通过分开的构件来实现这些功能的构造相比,减少了构件的数量。
第一变型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如下文所述的变型例那样进行变型。另外,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一变型例可以进行组合。另外,多个变型例可以进行组合。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轴承112在旋转联轴器50介于轴承112和旋转轴111之间的情况下支撑旋转轴111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轴承112也可以直接支撑旋转轴111,而无需使旋转联轴器50介于轴承112和旋转轴111之间。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驱动联轴器60与电动机70的转子71连接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电动机70的驱动力也可经由齿轮系传递给驱动联轴器60。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将感光体11用作旋转部件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为例如显影辊、辊型充电装置、辊型转印装置等的旋转轴的轴承的支撑机构。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仅替换感光体11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使用这样一种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盒中,诸如充电单元12、显影单元14或移除残留在感光体11上的色调剂的移除单元等设置在感光体11的周围的至少一个构件与感光体11一体化。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通过支撑轴承112的周向上的三个点来实现对轴承112的定位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形成例如具有对应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的曲面的轴承支撑部。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随着开闭部43的打开和关闭同时实现对轴承112的定位或定位解除以及驱动联轴器60的连接或分离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由用户来操作接触部件45,而不设置例如连杆机构44。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同时实现轴承112的定位或定位解除以及驱动联轴器60的连接或分离。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设置在驱动联轴器60的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上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也可以设置在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中的任一者上。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弹簧74朝向旋转联轴器50将驱动联轴器60推出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弹簧74也可以沿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分离的方向将驱动联轴器60拉回。在该情况下,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构造为从旋转联轴器50的相对侧与凸缘64接触。也就是说,在该构造中,当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时,通过驱动联轴器接触部452将驱动联轴器60朝向旋转联轴器50推出。当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移离第一位置时,通过弹簧74将驱动联轴器60拉回以使驱动联轴器60与旋转联轴器50分离。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图7和图15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右侧视图(透视图)。图7示出了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并且图15示出了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离第一位置并且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情况。
图16和图17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侧视图(透视图)并且为支撑机构41A的放大图。图16示出了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的情况,并且图17示出了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移离第一位置并且位于第二位置处的情况。
如图7和图15所示,开闭部43是由壳体40的前表面侧的侧表面和顶板的与壳体40的侧表面接续的部分一体形成的门。开闭部43通过铰轴431与壳体40接合并且围绕铰轴431打开和关闭。当开闭部43关闭时,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见图7和图16),并且当开闭部43打开时,接触部件45沿第二方向移离第一位置并且位于第二位置处(见图15和图17)。
轴承支撑部42支撑轴承112并且敞开为使轴承112可沿与由轴承112支撑的旋转轴111交叉的第一方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而被移除。下面将对轴承支撑部4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感光体11的旋转轴111的端部由轴承112支撑,并且轴承112由轴承支撑部42支撑。轴承支撑部42包括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形成为平面形式并且在轴承112的周向上的两个位置处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接触。第一支撑部421位于轴承112的下方,并且第二支撑部422位于靠近轴承112的后表面侧的位置。由于第一支撑部421设置为随着第一支撑部421朝向后表面侧行进而向下倾斜,所以轴承112由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支撑而不掉落。轴承支撑部42沿斜向上方向(箭头C所示的方向,即第一方向)朝向前表面侧敞开。两个轴承引导部423形成为沿第一方向从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延伸到壳体40上,并且在替换感光体11时,轴承112穿过两个轴承引导部423之间的空间。
图18A至18C是连杆机构44的左侧视图。图19A至图19C是连杆机构44的右侧视图。连杆机构44是用于使开闭部43与接触部件45的操作联动的机构。
第一连杆部件441的靠近前表面侧的端部通过铰轴432(见图2)连接至开闭部43的靠近后表面侧的表面。具有沿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纵向延伸的截面的导孔442a形成在第二连杆部件442的靠近前表面侧的端部附近。形成在第一连杆部件441的靠近后表面侧的端部中的销441a穿过导孔442a。第一连杆部件441构造为相对于第二连杆部件442绕销441a旋转并且沿着导孔442a移动。
具有沿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纵向延伸的截面的两个导孔442b沿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纵向而形成。固定到壳体40上并且沿轴向延伸的支撑柱444穿过每个导孔442b(见图2),并且第二连杆部件442构造为沿纵向移动。
接触部件45由支撑部件554支撑。支撑部件554例如为盒状部件,并且具有沿斜向上方向朝向后表面侧敞开的开口。接触部件45容纳在支撑部件554的内部,接触部件45的外表面与支撑部件554的内表面接触,并且接触部件45构造为相对于支撑部件554沿第二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和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弹簧456介于接触部件45的外侧的底面和支撑部件554的内侧的底面之间。
销455形成在支撑部件554中。具有沿斜向下方向朝向后表面侧延伸的截面的导孔442c形成在第二连杆部件442的靠近后表面侧的端部附近,并且销455穿过导孔442c(见图19A至图19C)。沿斜向下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即第二方向)朝向前表面侧延伸的两个引导部46形成在壳体40中,并且接触部件45构造为在夹在两个引导部46之间的状态下沿第二方向且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图20A至20G是示出接触部件45的示意图。
接触部件45包括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接触的轴承接触部451和与接地电极650接触的电极接触部552。当轴承112***到轴承支撑部42中并且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接触以限制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而且,当接触部件45沿与旋转轴111交叉的第二方向移离第一位置时,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分离,从而不限制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
轴承接触部451形成为平面形式并且从轴承112的前表面侧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接触。另外,弹簧456介于接触部件45的外侧的底面和支撑部件554的内侧的底面之间,并且通过弹簧456的排斥力相对于支撑部件554将接触部件45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出。因此,在第一位置处,轴承接触部451推压轴承112的外周表面。
当轴承支撑部42与轴承112分离时,电极接触部552随着接触部件45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与接地电极650接触并引导接地电极650,从而使接地电极650和接触部件45彼此不发生干涉。下面将对电极接触部552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电极接触部552和接地电极650的与电极接触部552接触的接触部分654之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相对于第二方向而倾斜,从而当轴承112与轴承支撑部42分离时,接地电极650随着接触部件45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沿远离轴承支撑部42的方向被推回。电极接触部552形成为平面形式并且从旋转轴111的一侧与接地电极650接触。电极接触部552形成为沿第二方向倾斜。
图21A至图21E是示出接地电极650的示意图。
接地电极650包括固定部651,固定部651中形成有螺孔652,并且固定部651通过螺钉固定到壳体40上。用于连接接地电线的电线连接部655形成在固定部651的上部。从固定部651朝向后表面延伸的旋转轴接触部653形成在固定部651的下部。由于固定部651固定到壳体40上,所以旋转轴接触部653形成悬臂,固定部651用作悬臂的固定端。当轴承112***到轴承支撑部42中时,旋转轴接触部653与旋转轴111的端面接触。与接触部件45的电极接触部552接触的接触部分654形成在旋转轴接触部653的下部。接触部分654形成为沿第二方向倾斜。
除了接触部件45不包括电极接触部552之外,支撑机构41B具有与支撑机构41A相同的构造。此外,在支撑机构41B的一侧,旋转轴111经由联轴器、齿轮系等(未示出)连接至电动机70。
接下来,将对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假设轴承112***到轴承支撑部42中。
当开闭部43关闭时,形成了朝向后表面侧推压第一连杆部件441和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状态,并且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见图7、图18B、图18C、图19B和图19C)。在第一位置处,接触部件45的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接触,从而限制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见图16)。当由轴承接触部451以及轴承支撑部42的第一支撑部421和第二支撑部422支撑轴承112的周向上的三个点时,实现了轴承的定位。
当将开闭部43打开时(见图15、图18A和图19A),第一连杆部件441在旋转的同时朝向前表面侧移动,并且随着第一连杆部件441的该移动,第二连杆部件442朝向前表面侧移动。由于导孔442c沿斜向下方向朝向后表面侧延伸,所以接触部件45随着第二连杆部件442的移动而沿第二方向移动。结果,轴承接触部451与轴承112分离,并且轴承112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不受限制(见图17)。通过这种方式,解除了对轴承112的定位。
图22是处于上述状态的支撑机构41A的前视图。接地电极650的旋转轴接触部653在推压旋转轴111的端面的状态下与旋转轴111的端面接触(在图中,旋转轴111被轴承112遮蔽)。换句话说,通过旋转轴接触部653自身变形所产生的恢复力使旋转轴接触部653推压旋转轴111的端面。
图23是示出从轴承支撑部42移除了轴承112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5是沿着图23中的方向II-II截取的剖视图。由于已经移除了推压旋转轴接触部653的旋转轴111,所以旋转轴接触部653朝向轴承支撑部42突出。
从图23中可以理解,接触部件45的电极接触部552和接地电极650的接触部分654形成为相对于第二方向(箭头D所示的方向)而倾斜并且定位成彼此面对。因此,当接触部件45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电极接触部552和接触部分654彼此接触,并且接地电极650在电极接触部552和接触部分654彼此摩擦接触的情况下沿远离轴承支撑部42的方向被推回。
图24是示出在从轴承支撑部42移除了轴承112的状态下关闭开闭部43的状态的示意图。接触部件45位于第一位置处。接地电极650沿远离轴承支撑部42的方向被推回。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当感光体11被移除时,接触部件45和接地电极650彼此不干涉。也就是说,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构造成使得在感光体11被移除的情况下开闭部43能够关闭。
另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接触部件45执行对轴承112的定位和将接地电极650推回这两个功能,所以与通过分开的构件来实现这些功能的构造相比,减少了构件的数量。
另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轴承112在其周向上的三个点处受到支撑,所以与不存在这种构造的情况相比,能精确地定位轴承112。
第二变型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如下文所述的变型例那样进行变型。另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变型例可以进行组合。另外,多个变型例可以进行组合。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接触部件45的电极接触部552和接地电极650的接触部分654这两者均形成为相对于第二方向而倾斜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电极接触部552和接触部分654中的任一者可以形成为相对于第二方向而倾斜。另外,电极接触部552和接触部分654可以为曲面。简言之,只要当接触部件45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接地电极650能在电极接触部552和接触部分654彼此摩擦接触的情况下沿远离轴承支撑部42的方向被推回就足够了。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接地电极650的固定部651通过螺钉等固定到壳体40上并且旋转轴接触部653通过其自身的恢复力推压旋转轴111的端面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即,固定部651构造为例如铰轴,并且设置有产生沿将铰轴打开的方向的恢复力的弹簧。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将感光体11描述为旋转部件的实例,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为例如显影辊、辊型充电装置、辊型转印装置等的旋转轴的轴承的支撑机构。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仅替换感光体11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使用这样一种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盒中,诸如充电单元12、显影单元14或移除残留在感光体11上的色调剂的移除单元等设置在感光体11的周围的至少一个构件与感光体11一体化。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通过支撑轴承112的周向上的三个点来实现对轴承112的定位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形成例如具有对应于轴承112的外周表面的曲面的轴承支撑部。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已经对随着开闭部43的打开和关闭同时实现接触部件45的移动的实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由用户来操作接触部件45,而不设置例如连杆机构44。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面的说明。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为实现各种实施例理解本发明和各种适合于所构想的特定应用的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机构,包括:
轴承支撑部,其支撑轴承并且敞开为使所述轴承能够沿与由所述轴承支撑的旋转轴交叉的第一方向被移除;
驱动联轴器,其通过与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处的旋转联轴器连接而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轴;以及,
接触部件,其包括与所述轴承接触的轴承接触部,其中,
当所述接触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接触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分离以便不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当所述接触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朝向所述旋转联轴器推出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连接,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拉回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分离,并且
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
推出部,其在与驱动源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驱动联轴器朝向所述旋转联轴器推出而将所述驱动联轴器连接至所述旋转联轴器;以及
驱动联轴器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接触部件中以便与所述驱动联轴器接触,其中,
当所述接触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所述推出部朝向所述旋转联轴器推出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连接,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联轴器被所述驱动联轴器接触部拉回以便与所述旋转联轴器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包括:
壳体,其容纳所述支撑机构和具有所述旋转轴的旋转部件;
开闭部,其设置为将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打开和关闭;以及
连杆机构,当所述开闭部关闭时,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接触部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并且当所述开闭部打开时,所述连杆机构使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中,
在所述驱动联轴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凸缘,并且
所述驱动联轴器接触部从所述旋转联轴器的一侧与所述凸缘接触并且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从而随着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所述驱动联轴器沿着与所述旋转联轴器分离的方向被拉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机构,其中,
所述轴承支撑部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支撑所述轴承,并且
所述轴承接触部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机构;
驱动源,其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驱动联轴器;
图像保持部件;
轴承,其支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并且由所述轴承支撑部支撑;
旋转联轴器,其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处;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6.一种支撑机构,包括:
轴承支撑部,其支撑轴承并且敞开为使所述轴承能够沿与由所述轴承支撑的旋转轴交叉的第一方向被移除;
接地电极,当所述轴承***所述轴承支撑部时,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旋转轴接触以便接地;以及
接触部件,其包括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的轴承接触部以及与所述接地电极接触的电极接触部,其中,
当所述轴承***所述轴承支撑部中并且所述接触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并且当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旋转轴交叉的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轴承接触部与所述轴承分离以便不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当从所述轴承支撑部移除所述轴承时,所述电极接触部随着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与所述接地电极接触并引导所述接地电极以使所述接地电极和所述接触部件彼此不干涉,
所述接地电极形成为悬臂形式,当所述轴承***所述轴承支撑部时,所述接地电极与所述旋转轴的端面接触以便在推压所述端面的状态下接地,
所述电极接触部从所述旋转轴的一侧与所述接地电极接触,并且
所述电极接触部和所述接地电极的与所述电极接触部接触的接触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以使得当从所述轴承支撑部移除所述轴承时,所述接地电极随着所述接触部件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沿远离所述轴承支撑部的方向被推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机构,还包括:
壳体;
开闭部,其设置为将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打开和关闭;以及
连杆机构,当所述开闭部关闭时,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接触部件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并且当所述开闭部打开时,所述连杆机构使所述接触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离所述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支撑机构,其中,
所述悬臂的固定端沿将所述轴承***所述轴承支撑部的方向位于前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支撑机构,其中,
所述轴承支撑部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两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支撑所述轴承,并且
所述轴承接触部通过在所述轴承的周向上的一个点处与所述轴承的外周表面接触来限制所述轴承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支撑机构;
图像保持部件;
轴承,其支撑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轴并且由所述轴承支撑部支撑;
驱动单元,其将驱动力传递给所述旋转轴;
图像形成单元,其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CN201310006819.4A 2012-05-17 2013-01-09 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5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3358 2012-05-17
JP2012113358A JP5978756B2 (ja) 2012-05-17 2012-05-17 支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4282 2012-05-18
JP2012114282A JP5953930B2 (ja) 2012-05-18 2012-05-18 支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5032A CN103425032A (zh) 2013-12-04
CN103425032B true CN103425032B (zh) 2019-07-05

Family

ID=49581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681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25032B (zh) 2012-05-17 2013-01-09 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874003B2 (zh)
CN (1) CN103425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1997B2 (ja) * 2015-02-05 2020-03-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感光体ユニット、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459685B2 (ja) * 2015-03-24 2019-01-3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駆動力伝達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80508B2 (en) 2015-06-26 2018-01-30 Ricoh Company, Ltd.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697707B2 (ja) * 2015-12-09 2020-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588478B1 (en) * 2016-09-30 2017-03-07 Roy Fan Drive coupling and transmitting assembly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toner cartridge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2058A (ja) * 1998-10-28 2000-05-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98421A (ja) * 1999-04-14 2000-10-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09358A (ja) * 1999-10-08 2001-04-20 Toshiba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7113A (ja) * 2003-11-27 2005-06-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11295A (zh) * 2010-09-21 2012-04-11 佳能株式会社 盒、成像设备以及拆解和安装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2247B1 (ko) * 1989-01-30 1993-03-27 도오꾜오 덴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화상 형성장치
US5168308A (en) * 1989-07-29 1992-12-01 Konica Corporation Clamshell-typ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102997B2 (ja) * 1994-09-28 2000-10-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89504B2 (ja) * 1996-09-26 2005-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754813B2 (ja) 1997-12-02 2006-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280697B2 (ja) * 2004-09-28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44662B1 (ko) * 2004-12-13 2006-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WO2007003005A2 (en) * 2005-07-05 2007-01-11 Gcc Ip Pty Ltd A removably mountable frame for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 removably mountable adaptor for a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s for use with a removably mountable frame and removably mountable adaptor
US8270877B2 (en) * 2009-04-28 2012-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91106A (ja) * 2013-03-26 2014-10-06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像保持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32058A (ja) * 1998-10-28 2000-05-1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98421A (ja) * 1999-04-14 2000-10-2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09358A (ja) * 1999-10-08 2001-04-20 Toshiba Tec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7113A (ja) * 2003-11-27 2005-06-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11295A (zh) * 2010-09-21 2012-04-11 佳能株式会社 盒、成像设备以及拆解和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308981A1 (en) 2013-11-21
US8874003B2 (en) 2014-10-28
CN103425032A (zh) 2013-12-04
US20140314447A1 (en) 2014-10-23
US9081351B2 (en) 2015-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5032B (zh) 支撑机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56388B (zh) 处理单元,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盒
ES2924352T3 (es) Contactos eléctricos de cartucho de tóner
CN107885057A (zh) 显影盒
RU2534716C2 (ru) Цветное электрофот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0428081C (zh) 处理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RU2302027C2 (ru) Об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картридж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зд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5652617B (zh) 成像设备和用于所述成像设备的盒
CN201926869U (zh) 成像装置
CN100381951C (zh) 电子照相印制机
JP2004061596A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搭載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22868C (zh) 电子照相印制机
CN103207549B (zh) 成像设备
CN10184017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974757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167184A (zh) 成像装置
CN110161824A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JP20110792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78756B2 (ja) 支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85066A (zh) 显影盒
CN103293668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067003A (ja) 移動可能に設けられたカバーを有する装置
JP201707279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着脱ユニット
JP200401303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45864B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5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