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12978B -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12978B
CN103412978B CN201310294373.XA CN201310294373A CN103412978B CN 103412978 B CN103412978 B CN 103412978B CN 201310294373 A CN201310294373 A CN 201310294373A CN 103412978 B CN103412978 B CN 103412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g
workpiece
outline line
model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43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12978A (zh
Inventor
王俊彪
董伟
刘闯
徐龙
李仁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Jiangxi Hongdu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Jiangxi Hongdu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Jiangxi Hongdu Avi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2943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12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12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2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12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129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将提取工件的扫描模型轮廓线与离散的设计模型轮廓线进行对比,得到各段端点的距离,计算扫描模型轮廓线每个离散段的半径值,与设计模型轮廓线分段圆弧半径值做差值运算,得到现有工艺模型轮廓线各分段圆弧的补偿值,从而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最终利用CAD软件对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进行扫掠,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本发明基于工件三维扫描对数值模拟计算的回弹量进行修正,克服了基于数值模拟进行工艺模型定义产生的误差,同时减少了手工校形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工件三维扫描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对比,分析成形误差产生的位置和大小,快速、精确的修改型材零件的工艺模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应用于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工艺模型作为拉弯模具设计制造的依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领域中普遍会应用到型材零件,尤其在飞机制造技术领域,型材零件是构成飞机骨架的主要结构件,常常用于框肋缘条、机身长桁。型材零件的外形轮廓复杂,一般为非对称、变曲率,现如今较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量试验或者数值模拟技术得出拉弯过程中所需的模具型面,然后通过手工校形使拉弯零件的形状最终达到设计精度要求,这导致确定拉弯过程中所使用的工艺模型需要很长的周期和高昂成本。
型材零件直接影响着飞机的外形准确度和结构承载能力,拉弯工艺是型材成形的主要方法,它的成形过程是零件在弯曲包覆模具的同时加以切向的拉伸力。型材零件成形后的外形轮廓是由工艺参数和拉弯模具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上,拉弯模具是根据型材零件的内型面设计,由于型材零件卸载后回弹较大,传统的拉弯模具设计方法使零件成形后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当前在型材拉弯领域中较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得到回弹数据,根据回弹数据对工艺模型进行定义,然而数值模拟过程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误差,行业内普遍认为该误差约为30%,这导致型材零件拉弯成形后很难满足精度要求,仍需手工校形。实际生产中,工厂将工艺模型作为拉弯模具设计制造的依据,因此基于拉弯工件来修正现有工艺模型成为型材零件精确成形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为后续零件成形的高效性和精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主要针对非对称、变曲率型材零件,基于成形后的工件扫描结果来修正不精确的工艺模型。
技术方案
本发明将提取工件的扫描模型轮廓线,与离散成多个直线和圆弧段的设计模型轮廓线进行对比,得到各直线段和圆弧段端点的距离,利用公式计算扫描模型轮廓线每个离散段的半径值,与设计模型轮廓线分段圆弧半径值做差值运算,得到现有工艺模型轮廓线各分段圆弧的补偿值,从而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最终利用CAD软件对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进行扫掠,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1:对基于初始工艺模型Mg拉弯成形得到的工件进行扫描,得工件扫描模型Ms,对Ms进行轮廓线提取和去下陷处理,得到无下陷的轮廓线Cs,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利用模型比对软件将Ms和工件设计模型Md进行比对和切割:对基于初始工艺模型Mg拉弯成形得到的工件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得到点云数据;采用模型比对软件中的点云数据切割功能,根据Md形状对点云数据进行等长度切割,得到工件扫描模型Ms;采用模型比对软件中的点云数据切割功能,根据Md形状沿工件腹板面对Ms进行切割,得到腹板面所在平面内的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上的点;
步骤1.2:提取Ms轮廓线点数据并进行拟合得到提取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上的点;根据提取得到的点位信息,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表示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的离散点Pi s(i=1,2,…,N),对所有离散点Pi s进行拟合,得到工件扫描模型拟合轮廓线
步骤1.3:消去拟合轮廓线的下陷,得到无下陷的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Cs:对于无下陷工件,直接以拟合轮廓线作为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Cs;对于有下陷工件,根据下陷位置,确定下陷的起始点Pj s和终止点Pk s;在有下陷工件的非下陷段,沿拟合轮廓线非下陷段的圆弧段端点外插延伸方向上取一点Px s,使得弧Pj sPk s与弧Pj sPx s相等;将以Pk s点为起始点的无下陷部分平移到Px s点处,得到了去下陷后扫描模型轮廓线Cs
步骤2:将设计模型轮廓线CdL和CdR分段,其中CdL分为a1个离散段Segu dL(u=1,2,…,a1),CdR分为a2个离散段Segv dR(v=1,2,…,a2),并将Cd与Cs对齐,平移各分段圆弧,使各圆弧段起点一致,并测量圆弧末点的距离,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利用等曲率圆弧逼近方法,将CdL和CdR分段:取Cd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PdStart和PdEnd,Cd为根据工件设计模型Md提取的工件设计模型腹板面轮廓线,Cd长度为ld;连接点PdStart和点PdEnd得线段Ld,PdTop为Cd上到直线Ld距离最大的点,PdTop点为理论上工件成形时Cd与模具的接触起点;采用相同方法在Cs上找到实际中工件成形时Cs与模具的接触起点PsTop,以及在Cg上找到实际中工件成形时Cg与工件的接触起点PgTop;Cg为根据初始工艺模型Mg提取的工艺模型腹板面轮廓线;PdTop将Cd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dL和CdR,PsTop将Cs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sL和CsR,PgTop将Cg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gL和CgR;利用等曲率圆弧逼近方法对CdL和CdR进行分段,CdL分为a1个离散段Segu dL(u=1,2,…,a1)得到a1+1个离散点CdR分为a2个离散段Segv dR(v=1,2,…,a2),得到a2+1个离散点
步骤2.2:对Cd和Cs平移和旋转:取PdTop处的切线方向为取PsTop处的切线方向为对Cd和Cs进行平移和旋转,使PdTop和PsTop重合、方向一致,实现Cd和Cs对齐;
步骤2.3:对Cs分段:在CsL和CsR上找到与Segu dL和Segv dR弧长相同的对应弧段Segu sL、Segv sR,以及各弧段的始末点
步骤2.4:对弧段Segu sL、Segv sR中的任一圆弧Segs,使Segs的起点平移到Segd的起点,其中Segd为Segs在Segu dL和Segv dR中的对应弧段,计算对应弧段终点距离d,求得回弹后半径Rs:对于Segu dL和Segv dR以及对应的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上圆弧段Segu sL和Segv sR,当u=1,v=1时,直接测得对齐后Cd和Cs上弧段终点P2 dL与P2 sL的距离d1 L以及P2 dR与P2 sR的距离d1 R;当2≤u≤a1,2≤v≤a2时,分别沿向量对应平移Segu sL、Segv sR,使弧段终点平移到测得点的距离du L以及点的距离dv R;根据 R s = [ ( R d + d ) sin θ d ] 2 + [ R d - ( R d + d ) cos θ d ] 2 2 [ R d - ( R d + d ) cos θ d ] 得到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上圆弧段Segs的曲率半径Rs,其中θd为Segd的圆心角,Rd为Segd的曲率半径;
步骤3:根据Segd的曲率半径Rd、Segs的曲率半径Rs和工艺模型上Segg的曲率半径Rg,得修正后圆弧Segt'的曲率半径Rt,平移Segt',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Ct,具体步骤为:
步骤3.1:对Cg分段:在CgL和CgR上找到与Segu dL和Segv dR弧长相同的对应弧段Segu gL、Segv gR,以及各弧段的始末点为
步骤3.2:计算补偿后工艺模型半径,分别对离散段Segu gL、Segv gR进行弧长不变的回弹补偿:当离散段Segu gL、Segv gR为直线段时不进行补偿;当Segu gL、Segv gR是圆弧段时,补偿后的圆弧半径对应为 R u tL = R u gL - λ × ( R u sL - R u dL ) , R v tR = R v gR - λ × ( R v sR - R v dR ) , λ为补偿系数,为Segu gL、Segv gR对应的曲率半径,为Segu sL、Segv sR对应的曲率半径,为Segu dL、Segv dR对应的曲率半径;得到Segu gL、Segv gR补偿后的离散段为各离散段的起点对应为 各离散段的终点为
步骤3.3:根据弧长不变原则生成修正后工艺模型轮廓线Ct:将补偿后得到的分别沿向量 平移得到对应弧段各弧段的始末点为 以PdTop为起点,对其左右两侧相邻离散段以及分别进行连接,在连接点处一阶连续,曲率方向一致,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Ct
步骤4:将工件截面沿Ct扫掠得工件修正后的工艺模型Mt:当工件为不变截面时,取工件端头处截面沿Ct扫掠得Mt;当工件为变截面时,分别在 处截取Md的截面,将截取的界面沿平移,在处沿Ct扫掠得Mt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拉弯成形不精确的工件,基于工件三维扫描对数值模拟计算的回弹量进行修正,克服了基于数值模拟进行工艺模型定义产生的误差,同时减少了手工校形消耗的人力和物力,通过工件三维扫描模型和设计模型的对比,分析成形误差产生的位置和大小,快速、精确的修改型材零件的工艺模型,提供给工艺人员用于拉弯模具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L型材零件。
图2根据提取点拟合出的扫描轮廓线。
图3去下陷后的扫描轮廓线。
图4设计轮廓线分段结果。
图5设计轮廓线与扫描轮廓线对齐并对应分段结果。
图6工艺模型轮廓线与设计模型轮廓线对齐。
图7根据对应点距离求扫描轮廓线圆弧半径。
图8修正后工艺模型轮廓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以图1所示零件为例,该零件为变曲率、带下陷、非对称L形截面型材零件,由于根据现有的工艺模型成形出的零件成形精度不够,需要修正该零件的工艺模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基于工件的三维扫描模型对工艺模型的修正具体实施过程:
步骤1:对基于初始工艺模型Mg拉弯成形得到的工件进行扫描,得工件扫描模型Ms,对Ms进行轮廓线提取和去下陷处理,得到无下陷的轮廓线Cs,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利用模型比对软件将Ms和工件设计模型Md进行比对和切割,采用的模型对比软件是GeomagicQualify软件:对基于初始工艺模型Mg拉弯成形得到的工件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得到点云数据;将Md转换成stl格式,导入模型比对软件中,利用GeomagicQualify软件的3D切割功能,根据Md形状对点云数据进行等长度切割,得到工件扫描模型Ms;利用GeomagicQualify软件的2D切割功能,根据Md形状沿工件腹板面对Ms进行切割,得到腹板面所在平面内的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上的点;
步骤1.2:提取Ms轮廓线点数据并进行拟合得到提取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上的点,将提取点的坐标导出到TXT文件中,对于工件无下陷部分,提取点间隔取5mm;对于工件的下陷部分,提取点间隔取1mm;根据提取得到的点位信息,在三维造型软件CATIA中生成表示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的离散点Pi s(i=1,2,…,N),对所有离散点Pi s进行样条拟合,得到工件扫描模型拟合轮廓线如图2所示;
步骤1.3:消去拟合轮廓线的下陷,得到无下陷的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Cs:对于无下陷工件,直接以拟合轮廓线作为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Cs;对于有下陷工件,根据下陷位置,确定下陷的起始点Pj s和终止点Pk s;在有下陷工件的非下陷段,沿拟合轮廓线非下陷段的圆弧段端点外插延伸方向上取一点Px s,使得弧Pj sPk s与弧Pj sPx s相等;将以Pk s点为起始点的无下陷部分平移到Px s点处,得到了去下陷后扫描模型轮廓线Cs;如图3所示;
步骤2:将设计模型轮廓线CdL和CdR分段,其中CdL分为a1个离散段Segu dL(u=1,2,…,a1),CdR分为a2个离散段Segv dR(v=1,2,…,a2),并将Cd与Cs对齐,平移各分段圆弧,使各圆弧段起点一致,并测量圆弧末点的距离,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利用等曲率圆弧逼近方法,将CdL和CdR分段:取Cd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PdStart和PdEnd,Cd为根据工件设计模型Md提取的工件设计模型腹板面轮廓线,Cd长度为ld;连接点PdStart和点PdEnd得线段Ld,PdTop为Cd上到直线Ld距离最大的点,PdTop点为理论上工件成形时Cd与模具的接触起点;采用相同方法在Cs上找到实际中工件成形时Cs与模具的接触起点PsTop,以及在Cg上找到实际中工件成形时Cg与工件的接触起点PgTop;Cg为根据初始工艺模型Mg提取的工艺模型腹板面轮廓线;PdTop将Cd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dL和CdR,PsTop将Cs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sL和CsR,PgTop将Cg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gL和CgR;利用等曲率圆弧逼近方法对CdL和CdR进行分段,CdL分为a1个离散段Segu dL(u=1,2,…,a1)得到a1+1个离散点CdR分为a2个离散段Scgv dR(v=1,2,…,a2),得到a2+1个离散点
步骤2.2:对Cd和Cs平移和旋转:取PdTop处的切线方向为取PsTop处的切线方向为对Cd和Cs进行平移和旋转,使PdTop和PsTop重合、方向一致,实现Cd和Cs对齐,如图6所示;
步骤2.3:对Cs分段:在CsL和CsR上找到与Segu dL和Segv dR弧长相同的对应弧段Segu sL、Segv sR,以及各弧段的始末点
步骤2.4:对弧段Segu sL、Segv sR中的任一圆弧Segs,使Segs的起点平移到Segd的起点,其中Segd为Segs在Segu dL和Segv dR中的对应弧段,计算对应弧段终点距离d,求得回弹后半径Rs:对于Segu dL和Segv dR以及对应的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上圆弧段Segu sL和Segv sR,当u=1,v=1时,直接测得对齐后Cd和Cs上弧段终点的距离d1 L以及P2 dR与P2 sR的距离d1 R;当2≤u≤a1,2≤v≤a2时,分别沿向量对应平移Segu sL、Segv sR,使弧段终点平移到测得点的距离du L以及点的距离dv R;根据 R s = [ ( R d + d ) sin θ d ] 2 + [ R d - ( R d + d ) cos θ d ] 2 2 [ R d - ( R d + d ) cos θ d ] 得到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上圆弧段Segs的曲率半径Rs,其中θd为Segd的圆心角,Rd为Segd的曲率半径;
本实施例中,对Cd进行分段,CdR分为5段Seg1 dR、Seg2 dR、Seg3 dR、Seg4 dR和Seg5 dR,每段的圆弧半径分别为716、3881、1045、900、799(单位为mm),每段的圆心角分别为5.2、1.1、10.5、7.4、2.8(单位为rad),弧长大小分别为为65、75、192、114、39(单位为mm);CdL分为4段Seg1 dL、Seg2 dL、Seg3 dL和Seg4 dL,每段的圆弧半径分别为609、491、447、880,每段的圆心角分别为7.6、8.7、10.4、7.1,弧长大小分别为81、74、81、109,分段结果如图4所示;
而测量出对应圆弧段终点直线距离d1 R,d2 R,d3 R,d4 R,d5R和d1 L,d2 L,d3 L,d4 L分别为0.13、0.54、1.15、3、3.7和0.158、0.58、1.52、3.86mm,如图5所示;
结合附图7,得到的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上各圆弧段半径分别为:CsR的5段圆弧Seg1 sR、Seg2 sR、Seg3 sR、Seg4 sR和Seg5 sR半径分别为739、3970、1070、925、821mm;CsL的4段圆弧Seg1 sL、Seg2 sL、Seg3 sL和Seg4 sL半径分别为634、520、469、915mm。
步骤3:根据Segd的曲率半径Rd、Segs的曲率半径Rs和工艺模型上Segg的曲率半径Rg,得修正后圆弧Segt'的曲率半径Rt,平移Segt',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Ct,具体步骤为:
步骤3.1:对Cg分段:在CgL和CgR上找到与Segu dL和Segv dR弧长相同的对应弧段Segu gL、Segv gR,以及各弧段的始末点为
步骤3.2:计算补偿后工艺模型半径,分别对离散段Segu gL、Segv gR进行弧长不变的回弹补偿:当离散段Segu gL、Segv gR为直线段时不进行补偿;当Segu gL、Segv gR是圆弧段时,补偿后的圆弧半径对应为 R u tL = R u gL - λ × ( R u sL - R u dL ) , R v tR = R v gR - λ × ( R v sR - R v dR ) , λ为补偿系数,为Segu gL、Segv gR对应的曲率半径,为Segu sL、Segv sR对应的曲率半径,为Segu dL、Segv dR对应的曲率半径;得到Segu gL、Segv gR补偿后的离散段为各离散段的起点对应为 各离散段的终点为
步骤3.3:根据弧长不变原则生成修正后工艺模型轮廓线Ct:将补偿后得到的分别沿向量平移得到对应弧段各弧段的始末点为 以PdTop为起点,对其左右两侧相邻离散段以及分别进行连接,在连接点处一阶连续,曲率方向一致,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Ct
本实施例中,按补偿系数λ为1,对工艺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CtR各段的圆弧半径分别为673、3712、995、853、757mm;修正后CtL各段的圆弧半径分别为553、437、405、809mm。修正结果如图8所示。
步骤4:将工件截面沿Ct扫掠得工件修正后的工艺模型Mt:当工件为不变截面时,取工件端头处截面沿Ct扫掠得Mt;当工件为变截面时,分别在 处截取Md的截面,将截取的界面沿平移,在处沿Ct扫掠得Mt

Claims (1)

1.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步骤1:对基于初始工艺模型Mg拉弯成形得到的工件进行扫描,得工件扫描模型Ms,对Ms进行轮廓线提取和去下陷处理,得到无下陷的轮廓线Cs,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1:利用模型比对软件将Ms和工件设计模型Md进行比对和切割:对基于初始工艺模型Mg拉弯成形得到的工件进行三维影像扫描,得到点云数据;采用模型比对软件中的点云数据切割功能,根据Md形状对点云数据进行等长度切割,得到工件扫描模型Ms;采用模型比对软件中的点云数据切割功能,根据Md形状沿工件腹板面对Ms进行切割,得到腹板面所在平面内的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上的点;
步骤1.2:提取Ms轮廓线点数据并进行拟合得到提取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上的点;根据提取得到的点位信息,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表示工件扫描模型外轮廓线的离散点Pi s,i=1,2,…,N,对所有离散点Pi s进行拟合,得到工件扫描模型拟合轮廓线
步骤1.3:消去拟合轮廓线的下陷,得到无下陷的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Cs:对于无下陷工件,直接以拟合轮廓线作为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Cs;对于有下陷工件,根据下陷位置,确定下陷的起始点Pj s和终止点Pk s;在有下陷工件的非下陷段,沿拟合轮廓线非下陷段的圆弧段端点外插延伸方向上取一点Px s,使得弧Pj sPk s与弧Pj sPx s相等;将以Pk s点为起始点的无下陷部分平移到Px s点处,得到了去下陷后扫描模型轮廓线Cs
步骤2:将设计模型轮廓线CdL和CdR分段,其中CdL分为a1个离散段Segu dL,u=1,2,…,a1,CdR分为a2个离散段Segv dR,v=1,2,…,a2,并将Cd与Cs对齐,平移各分段圆弧,使各圆弧段起点一致,并测量圆弧末点的距离,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利用等曲率圆弧逼近方法,将CdL和CdR分段:取Cd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PdStart和PdEnd,Cd为根据工件设计模型Md提取的工件设计模型腹板面轮廓线,Cd长度为ld;连接点PdStart和点PdEnd得线段Ld,PdTop为Cd上到直线Ld距离最大的点,PdTop点为理论上工件成形时Cd与模具的接触起点;采用相同方法在Cs上找到实际中工件成形时Cs与模具的接触起点PsTop,以及在Cg上找到实际中工件成形时Cg与工件的接触起点PgTop;Cg为根据初始工艺模型Mg提取的工艺模型腹板面轮廓线;PdTop将Cd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dL和CdR,PsTop将Cs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sL和CsR,PgTop将Cg分割为左右两条曲线CgL和CgR;利用等曲率圆弧逼近方法对CdL和CdR进行分段,CdL分为a1个离散段Segu dL,u=1,2,…,a1,得到a1+1个离散点CdR分为a2个离散段Segv dR,v=1,2,…,a2,得到a2+1个离散点
步骤2.2:对Cd和Cs平移和旋转:取PdTop处的切线方向为取PsTop处的切线方向为对Cd和Cs进行平移和旋转,使PdTop和PsTop重合、方向一致,实现Cd和Cs对齐;
步骤2.3:对Cs分段:在CsL和CsR上找到与Segu dL和Segv dR弧长相同的对应弧段Segu sL、Segv sR,以及各弧段的始末点
步骤2.4:对弧段Segu sL、Segv sR中的任一圆弧Segs,使Segs的起点平移到Segd的起点,其中Segd为Segs在Segu dL和Segv dR中的对应弧段,计算对应弧段终点距离d,求得回弹后半径Rs:对于Segu dL和Segv dR以及对应的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上圆弧段Segu sL和Segv sR,当u=1,v=1时,直接测得对齐后Cd和Cs上弧段终点的距离d1 L以及的距离d1 R;当2≤u≤a1,2≤v≤a2时,分别沿向量对应平移Segu sL、Segv sR,使弧段终点平移到测得点的距离du L以及点的距离dv R;根据 R s = [ ( R d + d ) sinθ d ] 2 + [ R d - ( R d + d ) cosθ d ] 2 2 [ R d - ( R d + d ) cosθ d ] 得到工件扫描模型轮廓线上圆弧段Segs的曲率半径Rs,其中θd为Segd的圆心角,Rd为Segd的曲率半径;
步骤3:根据Segd的曲率半径Rd、Segs的曲率半径Rs和工艺模型上Segg的曲率半径Rg,得修正后圆弧Segt'的曲率半径Rt,平移Segt',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Ct,具体步骤为:
步骤3.1:对Cg分段:在CgL和CgR上找到与Segu dL和Segv dR弧长相同的对应弧段Segu gL、Segv gR,以及各弧段的始末点为
步骤3.2:计算补偿后工艺模型半径,分别对离散段Segu gL、Segv gR进行弧长不变的回弹补偿:当离散段Segu gL、Segv gR为直线段时不进行补偿;当Segu gL、Segv gR是圆弧段时,补偿后的圆弧半径对应为 R u t L = R u g L - λ × ( R u s L - R u d L ) , R v t R = R v g R - λ × ( R v s R - R v d R ) , λ为补偿系数,为Segu gL、Segv gR对应的曲率半径,为Segu sL、Segv sR对应的曲率半径,为Segu dL、Segv dR对应的曲率半径;得到Segu gL、Segv gR补偿后的离散段为各离散段的起点对应为各离散段的终点为
步骤3.3:根据弧长不变原则生成修正后工艺模型轮廓线Ct:将补偿后得到的分别沿向量平移得到对应弧段各弧段的始末点为以PdTop为起点,对其左右两侧相邻离散段以及分别进行连接,在连接点处一阶连续,曲率方向一致,得到修正后的工艺模型轮廓线Ct
步骤4:将工件截面沿Ct扫掠得工件修正后的工艺模型Mt:当工件为不变截面时,取工件端头处截面沿Ct扫掠得Mt;当工件为变截面时,分别在 处截取Md的截面,将截取的界面沿平移,在处沿Ct扫掠得Mt
CN201310294373.XA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2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4373.XA CN103412978B (zh)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94373.XA CN103412978B (zh)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2978A CN103412978A (zh) 2013-11-27
CN103412978B true CN103412978B (zh) 2016-04-27

Family

ID=4960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437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12978B (zh) 2013-07-12 2013-07-12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129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6326B (zh) * 2015-02-02 2017-04-2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复合材料铺层单元数控下料工序的展开轮廓线修正方法
CN104801784A (zh) * 2015-04-22 2015-07-29 福建工程学院 一种螺旋锥齿轮加工过程的在线检测方法
CN105160048B (zh) * 2015-05-11 2018-02-06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钣金件工程更改前后几何特征变化的判别方法
CN104915488B (zh) * 2015-06-01 2018-01-26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钣金件弯边下陷加深值的计算方法
CN104915487B (zh) * 2015-06-01 2018-02-13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catia的钣弯件下陷工艺数模建立方法
CN106815435B (zh) * 2017-01-18 2020-02-18 吉林大学 一种仿生型汽车尾鳍外壳的制作方法
CN107391808A (zh) * 2017-06-30 2017-11-24 精英模具(珠海)有限公司 非喷油区域夹具的设计方法和***及非喷油区域夹具
CN108262592B (zh) * 2017-10-10 2020-02-11 湖北江山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钢制汽车挡泥板的成形方法
CN107900534A (zh) * 2017-11-16 2018-04-13 惠州市契贝科技有限公司 钢板及其切边方法、切割设备
CN108153941B (zh) * 2017-12-07 2021-03-16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一种变曲率井眼轨道设计的工程求解方法
CN109138424A (zh) * 2018-09-27 2019-01-04 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弧形开合屋盖轨道施工误差的调整方法
CN110276095B (zh) * 2019-05-05 2023-03-24 广东省汉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件模型轮廓线形状自适应分解方法及装置
CN110688709B (zh) * 2019-09-26 2022-03-15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工件点云模型的蒙皮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CN110706335B (zh) * 2019-09-27 2022-09-23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凸模胀形工件回弹后三维建模方法及装置
CN111873481B (zh) * 2020-07-01 2022-01-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针对复材成型回弹的补偿方法及可调成型面的模具
CN113205086B (zh) * 2021-07-05 2021-09-28 武汉瀚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椭圆拟合的圆截面弯管类零件特征参数识别方法
CN114713661B (zh) * 2022-04-13 2024-01-26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参照工件回弹参数对冲压模具进行修模的方法
CN114850304B (zh) * 2022-04-28 2022-12-1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航空变截面曲率构件的组合成形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8524A (zh) * 2012-11-06 2013-03-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3008497A (zh) * 2012-11-06 2013-04-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框肋类钣金件复杂弯边展开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7980A (ja) * 2005-02-18 2006-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製品の設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8524A (zh) * 2012-11-06 2013-03-1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3008497A (zh) * 2012-11-06 2013-04-0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框肋类钣金件复杂弯边展开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拉弯过程中预拉力对角型材零件回弹的影响规律;王俊彪 等;《航空制造技术》;2006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12978A (zh) 201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2978B (zh) 一种基于工件三维扫描的拉弯工艺模型修正方法
CN102968524B (zh) 一种二维变曲率型材零件工艺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02982200B (zh) 一种飞机框肋类钣金零件工艺模型设计方法
CN103008497B (zh) 一种框肋类钣金件复杂弯边展开方法
CN103411574A (zh) 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三坐标测量方法
CN107451350B (zh) 一种基于bim建模技术空间三维异形桥墩模板施工方法
CN103433380B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的凸成形方法
CN103617302A (zh) 一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精确型面构建的方法
CN106295058B (zh) 一种钣金零件弯曲角度的数字化检测方法
CN104715117A (zh) 一种基于bim定位连续箱梁预应力管道的方法
CN104907617A (zh) 基于分区域切削的离心压缩机叶轮五坐标铣削方法
CN104608402A (zh) 飞机用复合材料型面精准成型变形补偿方法
CN102023616B (zh) 三角Bézier曲面数控精加工刀轨快速生成方法
CN101174148A (zh) 直缝焊管排辊成型机组全流程自动化参数建模的方法
CN104951595B (zh) 一种蒙皮零件工艺耳片建模方法
CN110321607A (zh) 一种分段式化铣样板制备方法
CN103577635A (zh) 一种叶片型面数据的拟合方法
CN104317251A (zh) 基于Obrechkoff算法的三次NURBS曲线实时插补方法
CN103207923A (zh) 一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CN104268317A (zh) 机械零件圆角结构形状优化方法
CN103902786B (zh) 一种涡轮气冷动叶片伸根段外形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05574221A (zh) 一种改进cst翼型参数化方法
CN102790483B (zh) 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三维参数化建模与实体成型制造方法
CN106204736B (zh) 一种立体表面三角形展开法的展开放样制作方法
CN103177166B (zh) 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模锻件毛坯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