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5556A - 环式张紧器 - Google Patents

环式张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5556A
CN103375556A CN2013101391027A CN201310139102A CN103375556A CN 103375556 A CN103375556 A CN 103375556A CN 2013101391027 A CN2013101391027 A CN 2013101391027A CN 201310139102 A CN201310139102 A CN 201310139102A CN 103375556 A CN103375556 A CN 103375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relative
extruding
ring
r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391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75556B (zh
Inventor
榑松勇二
吉田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03375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5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75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5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084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with means for impeding reverse motion
    • F16H2007/0853Ratch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084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with means for impeding reverse motion
    • F16H2007/0859Check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76Control or adjustment of actuators
    • F16H2007/088Manual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通过使与柱塞的各卡合槽卡合的弹性环的环部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由此提高张紧器组装作业的效率,有助于与卷绕传动装置相关的部件的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在张紧器(100)中,对链赋予张力的柱塞(120)的进退是根据柱塞的各卡合槽(121)与弹性环(R)的环部(R1)之间的卡合状态而进行的。弹性环的一对操作片(150、160)具有随着趋向径向内侧而朝向切口部(140)的周向壁面(145、146)逐渐挤出的挤出部(152、162)。被***空隙(C1、C2)的一个空隙中的棒状的操作工具与挤出部及周向壁面抵接的同时向径向内侧移动,由此,使操作片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而使环部扩径。

Description

环式张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卷绕传动装置所具有的卷绕传动体赋予张力的张紧器,详细来说,涉及具有与柱塞的各卡合槽卡合的弹性环的环式张紧器。
卷绕传动体是例如链,卷绕传动装置是例如在发动机中驱动凸轮轴等的正时链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环式张紧器具有:柱塞,在被收容在缸体的收容孔中的状态下能够进退移动地被支承在缸体中;弹性环,被配置在缸体的收容槽及切口部上并包围柱塞。
弹性环具有:配置在收容槽中的环部;操作部,配置在切口部,并为使环部扩径而***作工具操作。为对卷绕传动体赋予张力而前进的柱塞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是根据卡合槽和环部的卡合状态而进行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5249号公报(0021~0034段,图1~5)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46946号公报(0024~0034、0039~0041、0064、0065段,图1~4、12)
发明内容
在具有卷绕传动装置的机械例如发动机中,进行通过卷绕传动装置被驱动的部件(例如,凸轮轴)的维护作业等、与卷绕传动装置相关的部件的维护作业时,使张紧器的弹性环的环部扩径,使柱塞返回后退的位置等,进行柱塞的位置调整。此时的环部的扩径作业是因发动机搭载在车身上造成作业空间不充分的状态下,通过小的窗口即维护孔,对构成弹性环的操作部的一对操作片进行操作而进行的。
由此,采用一对操作片交叉的形式的弹性环(例如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为使环部扩径,用夹钳夹住一对操作片并通过小的维护孔来进行一对操作片的操作是困难的,而且,为将环部维持在扩径状态,用夹钳持续夹住一对操作片也是困难的,从而环部的扩径作业花费更多时间,进而存在维护作业花费更多时间的问题。
另外,采用一对操作片平行的形式的弹性环(例如,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为使环部扩径,需要大多数维修车间难以具备的专用的操作工具,由于切口部和一对操作片之间存在的间隙,两操作片的位置容易变化,从而将操作工具***一对操作片之间是困难的,环部的扩径作业花费更多时间,存在维护作业花费更多时间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张紧器的组装作业中,为将弹性环组装到缸体上,使弹性环倾斜(例如,专利文献1)时,自动设备对弹性环的组装是困难的,另外,由于弹性环的形状的非对称性或弹性环彼此的容易相互缠绕的形状,零件供料机对弹性环的供给是困难的,从而不能实现弹性环向缸体的组装的自动化,存在张紧器的组装作业花费更多时间的问题。
而且,将柱塞组装到安装有弹性环的缸体上时,关于一对操作片交叉的形式的弹性环,为使弹性环的环部扩径,用夹钳夹住一对操作片时,由于一对操作片的形状,各操作片挠曲,存在扩径作业不能有效率地进行的问题。
另一方面,关于一对操作片平行的形式的弹性环,在没有专用的操作工具的状况下,环部的扩径作业花费更多时间,存在柱塞的组装作业花费更多时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解决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该环式张紧器使与柱塞的各卡合槽卡合的弹性环的环部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由此,柱塞向缸体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提高,张紧器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提高,另外,有助于与卷绕传动装置相关的部件的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还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使弹性环向缸体的组装变得容易,由此,张紧器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提高。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还提供一种环式张紧器,通过操作部和操作工具的协作,使环部的扩径状态的维持变得容易,由此,张紧器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提高,另外,有助于与卷绕传动装置相关的部件的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首先,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环式张紧器,具有:缸体,其设置有向缸体端面开口的收容孔;柱塞,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孔中的状态下能够在与所述收容孔的轴线平行的轴线方向上进退移动地被所述缸体支承,并且为对卷绕传动装置的卷绕传动体赋予张力而前进;施力构件,其对所述柱塞向前进方向施力;弹性环,其配置在所述缸体中在所述收容孔的周壁面上沿周向延伸的收容槽、和从所述缸体端面向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收容槽相交的切口部中,并沿周向包围所述柱塞,所述弹性环具有:被配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环部;操作部,与所述环部相连,并且配置在所述切口部中,为使所述环部扩径而供操作工具操作,所述柱塞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根据所述柱塞的多个卡合槽的每一个与所述环部的卡合状态进行,所述操作部由具有相对部的操作片构成,该相对部在周向上与所述切口部的周向壁面相对,并且在其与所述周向壁面之间形成周向上的空隙,所述空隙是如下间隙,即,通过所述相对部在周向上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所述环部扩径到解除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解除位置时,沿周向扩大的间隙,所述相对部及所述周向壁面中的一方的相对要素具有挤出部,所述挤出部是如下形状,即,随着趋向径向内侧,朝向所述相对部及所述周向壁面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沿周向逐渐挤出,与所述挤出部及所述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抵接的同时在所述空隙内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所述操作工具使所述相对部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的形状,径向上的所述空隙的外端周向宽度是允许所述操作工具从径向外侧向所述空隙***的大小,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一方的相对要素是所述相对部,所述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是所述周向壁面,所述相对部具有所述挤出部、和从所述挤出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能够对于被***所述空隙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所述操作工具,朝向所述挤出部地进行引导,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操作部由所述操作片即第一操作片、和所述操作片即第二操作片构成,所述第一操作片及所述第二操作片分别具有连结所述环部和所述挤出部的同时沿周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直线部及第二直线部,在所述第一直线部及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从轴线方向观察相互重叠的重叠部中,所述第一直线部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在轴线方向上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以平行状态延伸,所述第一操作片及所述第二操作片在沿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向所述扩径操作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直线部及所述第二直线部以直线状态滑动,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操作片及所述第二操作片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直线以180°的大致旋转对称的形状,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4中任意一项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周向壁面具有如下凹部,即,在所述环部通过所述操作部缩径到比所述收容槽小时,供朝向所述周向壁面接近的所述挤出部进入,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中任意一项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周向壁面的在比所述挤出部更靠径向外侧具有所述空隙的周向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的扩展面,所述相对部及所述扩展面限定所述外端周向宽度,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中任意一项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操作片具有通过与被***所述挤出部和所述另一方的相对要素之间的所述操作工具的卡合来保持所述操作工具的保持部,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具有:缸体,其设置有向缸体端面开口的收容孔;柱塞,在被收容在收容孔中的状态下能够在与收容孔的轴线平行的轴线方向上进退移动地被缸体支承,并且为对卷绕传动装置的卷绕传动体赋予张力而前进;施力构件,其对柱塞向前进方向施力;弹性环,其配置在缸体中在收容孔的周壁面上沿周向延伸的收容槽、和从缸体端面向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收容槽相交的切口部中,并沿周向包围柱塞,弹性环具有:其配置在收容槽中的环部;操作部,其与环部相连,并且配置在切口部中,为使环部扩径而供操作工具操作,柱塞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根据柱塞的多个卡合槽的每一个与环部的卡合状态进行,由此,弹性环根据柱塞的各卡合槽和弹性环的环部之间的卡合状态,来进行被收容在缸体的收容孔中的柱塞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由此,不仅张紧器能够将卷绕传动体的张力设定成适当的大小,还能够发挥以下的本发明特有的效果。
即,根据技术方案1的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操作部由具有相对部的操作片构成,该相对部在周向上与切口部的周向壁面相对,并且在其与周向壁面之间形成周向上的空隙,空隙是如下间隙,即,通过相对部在周向上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环部扩径到解除与卡合槽卡合的卡合解除位置时,沿周向扩大的间隙,相对部及周向壁面中的一方的相对要素具有挤出部,挤出部是如下形状,即,随着趋向径向内侧,朝向相对部及周向壁面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沿周向逐渐挤出,与挤出部及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抵接的同时在空隙内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操作工具使相对部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的形状,径向上的空隙的外端周向宽度是允许操作工具从径向外侧向空隙***的大小,由此,在张紧器的组装作业中将柱塞组装到安装有弹性环的缸体上的组装作业、和与卷绕传动装置相关的部件的维护作业中的柱塞的位置调整作业中,使弹性环扩径的情况下,从径向外侧将操作工具***切口部内形成在操作片的相对部和切口部的周向壁面之间的空隙中,进而在挤出部和另一方的相对要素之间使操作工具向径向内侧移动,而使相对部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即可,从而不需要通过夹持工具(例如,夹钳)夹持操作部,也不需要用于***弹性环的一对操作部之间的特殊工具,能够使环部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由此,由于柱塞向缸体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所以能够提高柱塞的组装作业的效率,另外,在与卷绕传动装置相关的部件的维护作业中,通过维护孔进行的环部的扩径作业也变得容易,能够有助于该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一方的相对要素是相对部,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是周向壁面,相对部具有挤出部、和从挤出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伸出部,伸出部能够对于被***空隙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操作工具,朝向挤出部地进行引导,由此,在弹性环中,通过使被***空隙的操作工具接触到与挤出部相连的伸出部的同时向径向内侧移动,能够将操作部***挤出部和周向壁面之间,从而通过操作工具使挤出部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变得容易,能够使环部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弹性环具有伸出部,所以在空隙的外端周向宽度比周向上的操作工具的宽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操作工具引导至挤出部。
根据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发挥效果的基础上,操作部由操作片即第一操作片、和操作片即第二操作片构成,第一操作片及第二操作片分别具有连结环部和挤出部的同时沿周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直线部及第二直线部,在第一直线部及第二直线部从轴线方向观察相互重叠的重叠部中,第一直线部及第二直线部在轴线方向上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以平行状态延伸,第一操作片及第二操作片在沿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时,第一直线部及第二直线部以直线状态滑动,由此,在环部的扩径作业中,除了操作第一操作片或第二操作片的操作工具以外,还沿周向相互接近地利用夹持用工具(例如,夹钳)夹持第一、第二操作片的情况下,在第一、第二直线部处,在其重叠部中,直线状态也被维持,防止挠曲的发生,从而能够以小的操作量有效率地使环部扩径,能够使环部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4的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第一操作片及第二操作片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直线以180°的大致旋转对称的形状,由此,第一、第二操作片在弹性环的里外都是大致相同的形状,从而零件供料机对弹性环的供给变得容易,通过自动设备的使用,能够实现弹性环的向缸体的收容槽及切口部的组装的自动化,能够提高张紧器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根据技术方案5的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在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4中任意一项发明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周向壁面具有如下凹部,即,在环部通过操作部缩径到比收容槽小时,供朝向周向壁面接近的挤出部进入,由此,向缸体组装弹性环时,以将挤出部收容在凹部中的方式操作操作部,由此,能够不使具有挤出部的弹性环倾斜地容易地组装到缸体上,能够提高弹性环向缸体的组装作业的效率,进而能够通过自动设备使弹性环的组装作业自动化,从而能够提高张紧器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另外,为使具有挤出部的弹性环向缩径移动方向移动,不需要与挤出部相匹配地扩大周向上的切口部整体的周向范围,从而能够防止因切口部整体的周向范围的扩大而缩短收容槽的周长,能够使收容槽和环部之间的抵接对环部的移动阻止可靠。
根据技术方案6的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5任意一项发明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周向壁面在比挤出部更靠径向外侧具有空隙的周向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的扩展面,相对部及扩展面限定外端周向宽度,由此,在空隙的外端部中,空隙的外端周向宽度扩大了设有扩展面的量、以及将扩展面作为使相对部与操作工具接触的引导面利用,由此,操作工具从径向外侧向空隙的***能够通过特别小的维护孔进行,从而能够使环部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技术方案7的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中任意一项发明发挥的效果的基础上,操作片具有通过与被***挤出部和另一方的相对要素之间的操作工具的卡合来保持操作工具的保持部,由此,通过操作工具使相对部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环部成为扩径状态之后,被***挤出部和另一方的相对要素之间的状态下的操作工具被保持在操作片上,从而为维持环部的扩径状态,不需要作业者持续保持操作工具,包含通过维护孔进行的扩径作业在内,将环部维持在扩径状态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柱塞的组装作业的效率,另外,能够有助于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而且,由于保持部被设置在操作片上,所以即使操作片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空隙的周向宽度扩大,也能够通过与操作片一起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的保持部,以稳定的状态保持操作工具。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环式张紧器为中心的正时链传动装置的关键部位的主视图,一部分是沿图3的I-I线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张紧器的关键部位放大图,是图3的II方向视图。
图3主要是沿图2的IIIa-IIIa线的剖视图,一部分是沿IIIb-IIIb及IIIc-IIIc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张紧器的扩径作业的图,是与图3相当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1的张紧器的扩径作业的图,是表示弹性环扩径后的状态的与图3相当的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即第一变形例,是与图3相当的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即第二变形例,是与图2相当的图。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变形例,是与图3相当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张紧器的扩径作业的图,是与图2相当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张紧器的扩径作业的图,是与图3相当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张紧器的扩径作业的图,是表示弹性环扩径后的状态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第二变形例中的张紧器的扩径作业的图,是表示弹性环扩径后的状态的与图3相当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0、200、300···张紧器
101···缸体
102···缸体端面
103···收容孔
104···周壁面
105···油室
106···弹簧
110···止回阀
120···柱塞
121···卡合槽
130···收容槽
140···切口部
145、146···周向壁面
145b、146b···倾斜面
150、160···操作片
151、161···相对部
152、162···挤出部
153、163···伸出部
154、164···弯折部
155、165···直线部
156、166···保持部
158、168···座部
A1、A2···扩径操作方向
B···重叠部
C1、C2···空隙
C1a、C2a···外端部
L1···轴线
L2···特定直线
P1···轴平面
P1a···特定轴平面
P2···轴正交平面
P2a···特定轴正交平面
R···弹性环
R1···环部
R2···操作部
W1、W2···周向宽度
W1a、W2a···外端周向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环式张紧器具有:缸体,其设置有向缸体端面开口的收容孔;柱塞,在被收容在收容孔中的状态下能够在与收容孔的轴线平行的轴线方向上进退移动地被缸体支承,并且为对卷绕传动装置的卷绕传动体赋予张力而前进;施力构件,对柱塞向前进方向施力;弹性环,其配置在缸体中在收容孔的周壁面上沿周向延伸的收容槽、和从缸体端面向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收容槽相交的切口部中,并沿周向包围所述柱塞,所述弹性环具有:配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环部;操作部,与环部相连,并且被配置在切口部中,为使环部扩径而供操作工具操作,柱塞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根据柱塞的多个卡合槽的每一个与环部的卡合状态进行,操作部由具有相对部的操作片构成,该相对部在周向上与切口部的周向壁面相对,并且在其与周向壁面之间形成周向上的空隙,空隙是如下间隙,即,通过相对部在周向上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环部扩径到解除与卡合槽的卡合的卡合解除位置时,沿周向扩大的间隙,相对部及周向壁面中的一方的相对要素具有挤出部,挤出部是如下形状,即,随着趋向径向内侧,朝向相对部及周向壁面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沿周向逐渐挤出,与挤出部及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抵接的同时在空隙内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操作工具使相对部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的形状,径向上的空隙的外端周向宽度是允许操作工具从径向外侧向空隙***的大小,由此,通过使与柱塞的各卡合槽卡合的弹性环的环部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柱塞向缸体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提高,张紧器的组装作业的效率提高,另外,有助于与卷绕传动装置相关的部件的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只要能够实现上述效果,其具体方式可以是任意的。
在沿周向彼此相对的一对相对要素即相对部及周向壁面上,一个相对要素为相对部(或周向壁面)时,另一个相对要素为周向壁面(或相对部)。挤出部也可以设置在相对部、周向壁面或相对部及周向壁面的两者上。
通过张紧器被赋予张力的卷绕传动体是包含链或皮带在内的带状且具有挠性的部件,卷绕传动装置是链传动装置或皮带传动装置。
张紧器被装备于正时用或正时用以外的卷绕传动装置。
具有卷绕传动装置的机械是汽车用或汽车用以外的发动机、或者发动机以外的机械(例如,工业机械)。
【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1~图1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环式张紧器100被设置在汽车用发动机(未图示)的正时链传动装置1(以下称为“传动装置1”)中。
传动装置1除了具有张紧器100以外,还具有:多个旋转轮即链轮(未图示),其与发动机所具有的作为多个旋转轴的曲轴及凸轮轴(都未图示)分别结合并一体地旋转;作为卷绕传动体的环状链即正时链2(以下称为“链2”),其被卷绕在该多个链轮上并行进;能够摆动的杆即可动导向件3,其对行进状态的链2进行引导。
参照图1、图2,张紧器100具有:缸体101,设置有供油路108及收容孔103;柱塞120,在被收容在收容孔103中的状态下由缸体101沿轴线方向进退移动地支承;弹性环R,沿周向包围柱塞120而配置,通过弹性变形能够沿径向缩放;施力用弹簧106,被配置在收容孔103内由缸体101和柱塞120形成的油室105内;止回阀110,其配置在收容孔103内。
弹簧106与油室105内的压力油一起构成了对柱塞120向前进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柱塞120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即前进力而向前进方向移动,并对行进中的链2赋予张力。
轴线方向是与收容孔103的轴线L1平行的方向,径向及周向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分别是以轴线L1为中心的径向及周向。
供油路108将通过发动机具有的油泵供给的压力油导向止回阀110。止回阀110允许压力油从供油路108导入油室105内,而阻止压力油从油室105内逆流回供油路108。
止回阀110具有:球座111,设置有与供油路108连通的油路112;止回球113,通过阀弹簧114被施力并落座于球座111;保持器115,支承阀弹簧114的同时限制止回球113的行程。
收容孔103是其中心轴线为轴线L1的圆柱状的孔。柱塞120是在被收容在收容孔103中的状态下具有与轴线L1大致一致的中心轴线的圆筒状的部件。
此外,“大致”这样的表现包括没有“大致”这样的修饰语的情况,虽然与没有“大致”这样的修饰语的情况不是严格一致,但与没有“大致”这样的修饰语的情况相比,是关于作用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的范围。
参照图1~图3,柱塞120具有被设置在其外周面且以轴平面P1上的截面形状成为锯齿状的方式沿轴线方向并列的多个卡合槽121。各卡合槽121是沿周向延伸的圆环状槽,并具有能够与弹性环R的环部R1卡合的前进用倾斜面122及后退用倾斜面123。
此外,轴平面P1是包含轴线L1的平面,轴正交平面P2是与轴线L1正交的平面。
在缸体101上,除了设置有向缸体端面102开口的收容孔103以外,还设置有:圆环状的收容槽130,在收容孔103的周壁面104上沿周向延伸;以及切口部140,从缸体端面102沿轴线方向延伸,并且周向的一部分与收容槽130相交。收容槽130及切口部140在径向上向收容孔103开放,切口部140在径向贯穿缸体101的同时在缸体端面102上向前进方向开放。
在收容槽130及切口部140上收容或配置有弹性环R。
具有由弹性变形产生的挠性的由线状体构成的弹性环R具有:圆环状的环部R1,配置在收容槽130中并在周向包围柱塞120;操作部R2,与环部R1相连,并被配置在切口部140,为使环部R1沿该环部R1的径向扩径及缩径而供操作工具T(参照图4)操作。
环部R1配置在沿径向跨过收容槽130及卡合槽121的卡合位置。在该卡合位置,环部R1的外径比收容孔103的直径大,环部R1的内径比收容孔103的径及卡合槽121的最大外径小。操作部R2由弹性环R的两端部即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构成。
操作工具T是棒状部件,例如是一般的工具即内六角扳手。
参照图2、图3,柱塞120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根据柱塞120的各卡合槽121和环部R1的卡合状态进行。
具体来说,收容槽130具有前进侧抵接部132及后退侧抵接部133,分别通过与环部R1的抵接来阻止环部R1在收容槽130内的前进及后退。
而且,在发动机运转时,行进中的链2的张力减小时,环部R1在所述施力构件产生的所述前进力大时,以跨过卡合槽121的前进用倾斜面122的方式扩径,通过与该卡合槽121的卡合解除,允许多个卡合槽121范围内的柱塞120的前进,柱塞120经由可动导向件3对链2赋予张力。所述前进力小时,环部R1不跨过前进用倾斜面122,通过与各卡合槽121范围内的前进用倾斜面122的卡合,允许及限制柱塞120的前进。
另一方面,行进中的链2张力增大时,通过从链2向柱塞120沿后退方向(参照图1)作用的反力而使柱塞120后退时,环部R1在各卡合槽121的范围内,通过与后退用倾斜面123的卡合,限制柱塞120的后退。
像这样,各卡合槽121和弹性环R构成了棘轮机构。
各操作片150、160具有:相对部151、161,在切口部140的周向壁面145、146之间形成有周向的空隙C1、C2;弯折部154、164,从相对部151、161与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弯折地形成在切口部140的外部;作为连结部的直线部155、165,连结环部R1和相对部151、161的挤出部152、162。
第一、第二相对部151、161是在弹性环R被收容在收容槽130及切口部140中的状态下,在切口部140内,分别沿周向与切口部140的、沿周向相对的一对第一、第二周向壁面145、146中的、对应的周向壁面145、146相对。
沿周向彼此相对的相对部151、161及周向壁面145、146中的一个相对要素即各相对部151、161具有:挤出部152、162,具有周向上的前端部152b、162b;直线部即伸出部153、163,从挤出部152、162向径向外侧以直线状延伸。
各伸出部153、163及弯折部154、164在周向上位于比挤出部152、162的前端部152b、162b更靠近特定轴平面P1a的位置。
各挤出部152、162是具有随着趋向径向内侧而朝向相对部151、161及周向壁面145、146中的另一个相对要素即周向壁面145、146沿周向逐渐挤出的倾斜部152a、162a的突出部。
而且,各挤出部152、162是如下形状,即,与该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抵接的同时在空隙C1、C2内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操作工具T(参照图4、图5)使相对部151、161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的形状。倾斜部152a、162a是直线状或曲线状的形状。
各伸出部153、163与周向壁面145、146相比更向径向外侧延伸,被***空隙C1、C2的操作工具T在径向内侧朝向挤出部152、162时,通过与操作工具T的接触,沿径向或沿特定轴平面P1a及轴正交平面P2将操作工具T引导至挤出部152、162。
第一、第二空隙C1、C2是如下间隙,即,第一、第二相对部151、161分别在周向上向第一、第二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由此,环部R1扩径到解除与卡合槽121卡合的卡合解除位置时,沿周向扩大的间隙。
各空隙C1、C2的外端部C1a、C2a处的周向宽度W1、W2即外端周向宽度W1a、W2a是允许操作工具T从径向外侧向空隙C1、C2***的大小,比周向上的操作工具T的宽度Tw(参照图4)大。
这里,各外端部C1a、C2a是径向外侧的各空隙C1、C2的端部。
另外,第一、第二空隙C1、C2的各自的第一、第二周向宽度W1、W2在本实施例中是周向或轴正交方向上的伸出部153、163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的直线距离。
此外,轴正交方向是将沿周向大致二等分切口部140的轴平面P1作为特定轴平面P1a时,与该特定轴平面P1a正交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以沿径向跨过卡合槽121及收容槽130的状态配置环部R1的弹性环R的、轴线方向上的投影形状(与图3中的弹性环R的轮廓相当)是以特定轴平面P1a为对称线的线对称的形状时,两第一、第二外端周向宽度W1a、W2a比操作工具T的宽度Tw(参照图4)大。此外,作为其他例,也可以通过使弹性环R的整体沿周向转动,以使第一、第二外端周向宽度W1a、W2a中的一方比操作工具T的宽度Tw大的方式形成第一、第二空隙C1、C2。
第一弯折部154从第一伸出部153向后退方向(参照图1),在轴线方向上横截环部R1而延伸。第一弯折部154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环部R1位于与第一相对部151所在的一侧即与前进侧相反的一侧的后退侧。
第二弯折部164从第二伸出部163向前进方向(参照图1),在轴线方向上横截环部R1地延伸。第二弯折部164的端部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环部R1位于与第二相对部161所在这一侧即后退侧相反的一侧的前进侧。
第一、第二弯折部154、164与后述的特定轴正交平面P2a相交。
在第一、第二直线部155、165从轴线方向观察相互重叠的重叠部B中,位于径向相同的位置的第一、第二直线部155、165在轴线方向上处于接触状态,并且在切口部140内以平行状态延伸。而且,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在沿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向第一、第二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时,第一、第二直线部155、165以直线状态相互滑动。
第一直线部155相对于特定轴正交平面P2a从环部R1向轴线方向(即,进退方向)上的一侧、这里是前进方向(参照图1)这一侧倾斜,第二直线部165相对于特定轴正交平面P2a从环部R1向进退方向上的另一侧、这里是后退方向(参照图1)这一侧倾斜。
以下,关于没有弹性变形的状态即自然状态下的弹性环R的形状,利用图2、图3进行说明。
在弹性环R中,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直线L2以180°的大致旋转对称的形状,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环R整体也是这样的形状。即,通过围绕特定直线L2的以180°旋转,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分别与该旋转前的第二、第一操作片160、150重合,弹性环R的整体与旋转前的弹性环R的整体大致重合。因此,从与特定直线L2平行的方向观察时,弹性环R是以特定直线L2为对称中心的点对称的形状。
该特定直线L2在图2中作为特定轴平面P1a和轴正交平面P2的交线被例示。另外,包含特定直线L2的轴正交平面P2即特定轴正交平面P2a沿轴线方向将处于与轴正交平面P2大致平行的状态的环部R1大致二等分。
参照图2、图3,周向壁面145、146在比挤出部152、162更靠径向外侧具有空隙C1、C2的周向宽度W1、W2朝向径向外侧扩大的作为扩展面的倾斜面145b、146b。倾斜面145b、146b是周向壁面145、146的、达到径向外侧的端部即外端部145a、146a的平面或弯曲面。各外端周向宽度W1a、W2a通过倾斜面145b、146b扩大。
参照图4、图5,根据需要适当参照图1~图3,关于弹性环R的扩径作业进行说明。
在通过传动装置1被驱动的凸轮轴的维护作业中,通过设置在覆盖该传动装置1的链盖上的维护孔,如图4所示,操作工具T从径向外侧与第一伸出部153接触的同时被引导并***第一、第二空隙C1、C2中的例如第一空隙C1。此时,操作工具T与倾斜面145b接触的同时被***空隙C1,倾斜面145b被作为引导面利用。
然后,操作工具T沿伸出部153被进一步***径向内侧,在周向上与第一挤出部152和第一周向壁面145接触,并沿第一倾斜部152a被引导并进一步被压入,操作片150向扩径操作方向A1移动,第二挤出部162与第二周向壁面146接触。而且,如图5所示,环部R1的整体扩径到比卡合槽121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卡合解除位置,能够使柱塞120在轴线方向上向后退方向(参照图1)移动。
然后,柱塞120后退到规定的后退位置之后,操作工具T从空隙C1被拉出,环部R1与柱塞120的另一个卡合槽121卡合,柱塞120的位置调整作业完成。
此外,在柱塞120向装有止回阀110及弹簧106的缸体101的组装作业中,对于被收容在收容槽130及切口部140中的弹性环R,也与前述的扩径作业同样地通过操作工具T使环部R1扩径到卡合解除位置,由此,柱塞120被组装到缸体101的收容孔103。
另外,操作工具T也可以如图4的虚线所示地被***第二空隙C2。像这样,为使环部R1扩径,操作工具T被***两空隙C1、C2中的任意一个即可,从而尤其在通过所述维护孔进行扩径作业的情况下,环部R1的扩径作业的容易性进一步提高。
以下,关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环式张紧器100的弹性环R具有配置在收容槽130中的环部R1、和配置在切口部140并供操作工具T操作的操作部R2,柱塞120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根据柱塞120的多个卡合槽121的每一个与环部R1的卡合状态来进行,由此,弹性环R根据各卡合槽121与环部R1的卡合状态来进行柱塞120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从而张紧器100能够将链2的张力设定成适当的大小。
弹性环R的操作部R2由具有相对部151、161的操作片150、160构成,在所述相对部151、161和切口部140的周向壁面145、146之间形成周向上的空隙C1、C2,相对部151、161所具有的挤出部152、162随着趋向径向内侧朝向周向壁面145、146沿周向逐渐挤出,与挤出部152、162及周向壁面145、146抵接的同时在空隙C1、C2内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操作工具T是使相对部151、161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的形状,空隙C1、C2的外端周向宽度W1a、W2a是允许操作工具T从径向外侧向空隙C1、C2***的大小。
由此,在张紧器100的组装作业中的将柱塞120组装到安装有弹性环R的缸体101上的组装作业、和与传动装置1相关的部件即凸轮轴的维护作业中的柱塞120的位置调整作业中,使弹性环R扩径的情况下,将操作工具T从径向外侧***形成在相对部151、161和切口部140的周向壁面145、146之间的空隙C1、C2,并使操作工具T在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进一步向径向内侧移动而使相对部151、161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即可。
其结果,不需要通过夹持工具(例如,夹钳)夹持操作部R2,也不需要用于***一对操作部R2之间的特殊工具,从而能够使环部R1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由此,柱塞120向缸体101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从而能够提高柱塞12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另外,在所述凸轮轴的维护作业中,通过维护孔进行环部R1的扩径作业也变得容易,能够有助于该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各相对部151、161具有挤出部152、162和伸出部153、163,伸出部153、163能够使被***空隙C1、C2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操作工具T朝向挤出部152、162地进行引导。
由此,在弹性环R中,使被***空隙C1、C2的操作工具T接触到与挤出部152、162相连的伸出部153、163的同时向径向内侧移动,由此,能够将操作部R2***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从而通过操作工具T使挤出部152、162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变得容易,能够使环部R1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弹性环R具有引导操作工具T的引导部即伸出部153、163,所以在外端周向宽度W1a、W2a比操作工具T的宽度Tw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操作工具T引导至挤出部152、162。
在第一、第二直线部155、165从轴线方向观察相互重叠的重叠部B中,第一、第二直线部155、165在轴线方向上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以平行状态延伸,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在沿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时,第一、第二直线部155、165以直线状态滑动。
由此,在环部R1的扩径作业中,除了对第一操作片150或第二操作片160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的操作工具T以外,还将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的弯折部154、164作为夹持部,以沿周向相互接近的方式利用夹持用工具(例如,夹钳)夹持的情况下,在第一、第二直线部155、165上,在其重叠部B处,直线状态被维持,防止挠曲的发生,从而能够以小的操作量有效率地使环部R1扩径,能够使环部R1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而且,第一、第二弯折部154、164沿轴线方向横截环部R2,并能够在与特定轴平面P1a相交的位置利用夹持用工具夹持两弯折部154、164,由此,上述防挠曲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环部R1的周向上,重叠部B的范围大,从而能够抑制零件供料机中的弹性环R彼此的相互缠绕的发生。
周向壁面145、146具有空隙C1、C2的周向宽度W1、W2朝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倾斜面145b、146b,相对部151、161及倾斜面145b、146b限定外端周向宽度W1a、W2a。
由此,在空隙C1、C2的外端部C1a、C2a中,外端周向宽度W1a、W2a扩大了设有倾斜面145b、146b的量、以及将倾斜面145b作为使操作工具T与伸出部153、163接触的引导面利用,由此,在通过小的维护孔***操作工具T的情况下,操作工具T从径向外侧向空隙C1、C2的***也变得容易,从而能够使环部R1的扩径作业变得容易。
第一操作片150及第二操作片160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直线L2以180°的大致旋转对称的形状,由此,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在弹性环R的里外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从而零件供料机对弹性环R的供给变得容易,通过自动设备的使用,能够实现弹性环R向缸体101的收容槽130及切口部140的组装的自动化,并能够提高张紧器10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以下,参照图6~图12,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前述的实施例的第一、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虽然第一、第二变形例与前述的实施例之间部分不同,但除此以外,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由此,省略或简化与相同的部分相关的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前述的实施例的部件等相同的部件等或对应的部件等,使用基本上与前述的实施例中的名称或附图标记相同的名称或附图标记。
参照图6,在张紧器200中,各周向壁面145、146具有如下凹部145c、146c,即,被分别独立地夹持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的工具等操作的两操作片150、160向在切口部140内相互远离的方向(即,与扩径操作方向A1、A2相反的方向)即缩径操作方向移动,在环部R1被缩径到比收容槽130小时(如图6的虚线所示),供在周向上朝向周向壁面145、146接近的挤出部152、162进入。凹部145c、146c从缸体端面102(参照图2)沿轴线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地设置,并且具有与挤出部152、162大致互补的形状、即在周向上彼此相对的部位彼此大致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是圆弧状的形状。
根据该第一变形例,能够发挥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还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周向壁面145、146具有如下凹部145c、146c,在环部R1通过操作部R2即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被缩径成比收容槽130小时,供朝向周向壁面145、146接近的挤出部152、162进入,由此,向缸体101组装弹性环R时,以使挤出部152、162收容在凹部145c、146c的方式操作各操作片150、160,由此,能够不使具有挤出部152、162的弹性环R倾斜地容易地组装到缸体101,能够提高弹性环R向缸体101的组装作业的效率,进而能够通过自动设备使弹性环R的组装作业自动化,从而能够提高张紧器10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
另外,为使具有挤出部152、162的弹性环R朝向所述缩径移动方向,不需要与挤出部152、162相匹配地扩大周向上的切口部140整体的周向范围,从而能够防止因切口部140整体的周向范围的扩大导致收容槽130的周长变短,能够使通过收容槽130和环部R1的抵接对环部R1的移动阻止变得可靠。
参照图7、图8,在张紧器300中,一对操作片150、160具有通过与被***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的操作工具T(参照图9~图12)卡合来保持操作工具T的保持部156、166。位于切口部140的外部的第一、第二保持部156、166分别具有:臂部157、167,从弯折部154、164沿周向(或轴正交方向)在从特定轴平面P1a远离的方向上向周向延伸;作为支承部的座部158、168,与臂部157、167相连。
在周向上与第一、第二弯折部154、164分别相对的第一、第二座部158、168分别是在周向上朝向挤出部152、162凹陷的形状、这里是作为圆弧状的半圆形状,座部158、168的中心L5、L6位于与挤出部152、162相交的轴正交平面P2上。
另外,座部158、168位于与挤出部152、162相交的轴正交平面P2相交的位置,并且是在轴线方向上,在比挤出部152、162的轴线方向宽度宽的范围内,局部包围操作工具T(参照图9、图11)的形状。
而且,座部158、168通过与操作工具T的卡合,来抑制操作工具T向周向及轴线方向倾倒,在与挤出部152、162相交的轴正交平面P2相交的位置,能够支承被***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的操作工具T。另外,座部158、168是在轴线方向上,在比挤出部152、162的轴线方向宽度宽的范围内包围操作工具T的形状,由此,向轴线方向稍倾倒的操作工具T也能够可靠地与座部158、168卡合。
像这样,通过座部158、168,能够随着操作工具T被***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的状态,稳定地维持环部R的扩径状态。
而且,第一、第二臂部157、167从径向观察是与挤出部152、162及轴正交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状的直线部,由此,能够使操作工具T与臂部157、167接触的同时使其向径向内侧移动而***挤出部152、162及周向壁面145、146之间,并且在挤出部152、162开始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之后,能够不妨碍保持部156、166与挤出部152、162一起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地,使操作工具T稳定地位于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有助于扩径作业的效率提高。
主要参照图9~图12,根据需要适当参照图1、图7、图8,关于第二变形例中的环部R1的扩径作业进行说明。
在通过传动装置1被驱动的凸轮轴的维护作业中,如图9、图10所示,在通过维护孔将操作工具T***例如第一空隙C1的情况下,与保持部156的臂部157接触的同时,沿径向横截该臂部157,并从径向外侧被***空隙C1。
然后,在周向上与第一挤出部152和第一周向壁面145接触之后,沿着倾斜部152a被引导的同时进一步被压入,操作片150向扩径操作方向A1移动,第二挤出部162与第二周向壁面146接触。而且,如图11、图12所示,能够使柱塞120在轴线方向上向后退方向移动,直到环部R1的整体扩径到比卡合槽121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即卡合解除位置。
环部R1成为扩径状态时,操作工具T通过与座部158的卡合,而以被***挤出部152和周向壁面145之间的状态、且倾倒被抑制的状态被保持在座部158上。
然后,柱塞120后退到规定的后退位置之后,操作工具T从空隙C1及操作片150被拉出,柱塞120的位置调整作业完成。
此外,在柱塞120的组装作业中,也与前述的扩径作业同样地,对于被收容在收容槽130及切口部140中的弹性环R,通过操作工具T使环部R1扩径到卡合解除位置,由此,柱塞120被组装到收容孔103。
另外,操作工具T也可以被***第二空隙C2。
根据该第二变形例,能够发挥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还能够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各操作片150、160具备具有座部158、168的保持部156、166,该座部158、168通过与被***挤出部152、162和另一个相对要素之间的操作工具T的卡合来保持操作工具T。
由此,***作工具T操作的相对部151、161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环部R1成为扩径状态之后,被***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的状态的操作工具T被保持在操作片150、160上,从而为维持环部R1的扩径状态,作业者不需要继续保持操作工具T,包含通过维护孔进行的环部R1的扩径作业在内,将环部R1维持在扩径状态变得容易,能够提高柱塞120的组装作业的效率,另外,能够有助于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而且,由于保持部156、166设置在操作片150、160上,所以即使操作片150、160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空隙C1、C2的周向宽度W1、W2扩大,也能够通过与操作片150、160一起向扩径操作方向A1、A2移动的座部158、168,以稳定的状态保持操作工具T。
而且,臂部157、167能够通过与操作工具T的卡合,来保持被***挤出部152、162和周向壁面145、146之间的操作工具T。
以下,对于变更了一部分结构的上述实施例及变形例的例子,说明变更了的结构。
如图3的虚线所示,周向壁面145、146也可以不具有倾斜面145b、146b。
弹性环R的操作部R1也可以具有第一、第二操作片150、160中的任意一个。

Claims (7)

1.一种环式张紧器,具有:缸体,其设置有向缸体端面开口的收容孔;柱塞,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孔中的状态下能够在与所述收容孔的轴线平行的轴线方向上进退移动地被所述缸体支承,并且为对卷绕传动装置的卷绕传动体赋予张力而前进;施力构件,对所述柱塞向前进方向施力;弹性环,其配置在所述缸体的在所述收容孔的周壁面上沿周向延伸的收容槽、和从所述缸体端面向轴线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收容槽相交的切口部中,并沿周向包围所述柱塞,
所述弹性环具有:配置在所述收容槽中的环部;和操作部,其与所述环部相连,并且配置在所述切口部中,为使所述环部扩径而供操作工具操作,
所述柱塞的进退移动的允许及限制根据所述柱塞的多个卡合槽的每一个与所述环部的卡合状态而进行,
所述环式张紧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由具有相对部的操作片构成,该相对部在周向上与所述切口部的周向壁面相对,并且在其与所述周向壁面之间形成周向上的空隙,
所述空隙是如下间隙,即,通过所述相对部在周向上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所述环部扩径到解除与所述卡合槽卡合的卡合解除位置时,沿周向扩大的间隙,
所述相对部及所述周向壁面中的一方的相对要素具有挤出部,
所述挤出部是如下形状,即,随着趋向径向内侧,朝向所述相对部及所述周向壁面中的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沿周向逐渐挤出,与所述挤出部及所述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抵接的同时在所述空隙内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所述操作工具使所述相对部向扩径操作方向移动的形状,
径向上的所述空隙的外端周向宽度是允许所述操作工具从径向外侧向所述空隙***的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式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方的相对要素是所述相对部,所述另一方的相对要素是所述周向壁面,
所述相对部具有所述挤出部、和从所述挤出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伸出部,
所述伸出部能够对于被***所述空隙并向径向内侧移动的所述操作工具,朝向所述挤出部而进行引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式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由所述操作片即第一操作片、和所述操作片即第二操作片构成,
所述第一操作片及所述第二操作片分别具有连结所述环部和所述挤出部的同时沿周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一直线部及第二直线部,
在所述第一直线部及所述第二直线部的从轴线方向观察相互重叠的重叠部中,所述第一直线部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在轴线方向上处于接触状态的同时以平行状态延伸,
所述第一操作片及所述第二操作片在沿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向所述扩径操作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直线部及所述第二直线部以直线状态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式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片及所述第二操作片是相对于一个特定直线以180°的大致旋转对称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式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壁面具有如下凹部,即,在所述环部通过所述操作部缩径到比所述收容槽小时,供朝向所述周向壁面接近的所述挤出部进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式张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壁面在比所述挤出部更靠径向外侧具有所述空隙的周向宽度朝向径向外侧扩大的扩展面,
所述相对部及所述扩展面限定所述外端周向宽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环式张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片具有通过与被***所述挤出部和所述另一方的相对要素之间的所述操作工具的卡合来保持所述操作工具的保持部。
CN201310139102.7A 2012-04-20 2013-04-19 环式张紧器 Active CN103375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97064A JP5686763B2 (ja) 2012-04-20 2012-04-20 リング式テンショナ
JP2012-097064 2012-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5556A true CN103375556A (zh) 2013-10-30
CN103375556B CN103375556B (zh) 2016-09-21

Family

ID=4929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39102.7A Active CN103375556B (zh) 2012-04-20 2013-04-19 环式张紧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15788B2 (zh)
JP (1) JP5686763B2 (zh)
KR (1) KR101585709B1 (zh)
CN (1) CN103375556B (zh)
DE (1) DE102013102935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4592A (zh) * 2016-11-25 2019-08-09 大同工业株式会社 卷绕传动体张紧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6834B2 (ja) * 2014-08-26 2018-09-05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WO2017036471A1 (de) * 2015-09-04 2017-03-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Mechanischer zugmittelspanner für primärtrieb
DE102016207793A1 (de) * 2016-05-04 2017-11-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draulische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n Kettentrieb
DE102016207782A1 (de) * 2016-05-04 2017-11-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draulische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n Kettentrieb
JP6882679B2 (ja) * 2017-07-07 2021-06-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テンショナ
JP7100467B2 (ja) * 2018-03-05 2022-07-13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09909A (ja) * 2004-06-24 2006-01-12 Ntn Corp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のレジスタリング組込構造
US20060281595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Borg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Tensioner
JP2007032685A (ja) * 2005-07-26 2007-02-08 Ntn Corp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CN1306187C (zh) * 2001-11-02 2007-03-21 Ntn株式会社 链条张紧器组合体
JP2007170457A (ja) * 2005-12-20 2007-07-05 Borg 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テンショナ
CN101963215A (zh) * 2009-07-21 2011-02-02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链条张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0911B2 (ja) * 1999-11-19 2005-07-13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2002005246A (ja) 2000-06-16 2002-01-09 Nippon Columbia Co Ltd 遊星歯車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929678B2 (ja) 2000-06-16 2007-06-13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3929679B2 (ja) * 2000-06-26 2007-06-13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DE10197231B4 (de) * 2001-12-10 2015-02-19 Ntn Corp. Kettenspannvorrichtung
US7571632B2 (en) * 2002-12-10 2009-08-11 Ntn Corporation Chain Tensioner
JP4282424B2 (ja) * 2003-08-29 2009-06-24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2006017214A (ja) * 2004-07-01 2006-01-19 Ntn Corp 2輪車エンジン用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DE102006026702B4 (de) 2005-06-13 2017-10-19 Borg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Spanner
JP4416769B2 (ja) * 2006-09-01 2010-02-17 Ntn株式会社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2010091055A (ja) * 2008-10-09 2010-04-22 Ntn Corp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187C (zh) * 2001-11-02 2007-03-21 Ntn株式会社 链条张紧器组合体
JP2006009909A (ja) * 2004-06-24 2006-01-12 Ntn Corp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のレジスタリング組込構造
US20060281595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Borg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Tensioner
JP2007032685A (ja) * 2005-07-26 2007-02-08 Ntn Corp 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JP2007170457A (ja) * 2005-12-20 2007-07-05 Borg Warner Morse Tec Japan Kk テンショナ
CN101963215A (zh) * 2009-07-21 2011-02-02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链条张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4592A (zh) * 2016-11-25 2019-08-09 大同工业株式会社 卷绕传动体张紧装置
CN110114592B (zh) * 2016-11-25 2022-06-21 大同工业株式会社 卷绕传动体张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24699A (ja) 2013-10-31
DE102013102935A1 (de) 2013-10-24
US9115788B2 (en) 2015-08-25
KR20130118823A (ko) 2013-10-30
KR101585709B1 (ko) 2016-01-14
JP5686763B2 (ja) 2015-03-18
CN103375556B (zh) 2016-09-21
US20130281238A1 (en) 2013-10-24
DE102013102935B4 (de) 2018-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5556A (zh) 环式张紧器
RU2360788C2 (ru)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й узел для электроинструмента, а также электроинструмент, оснащенный таким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м узлом
CN103062329A (zh) 链传动装置
KR101456332B1 (ko) 링식 텐셔너
CN101818784A (zh) 用于多级变速器的变速驱动机构
CN105074238A (zh) 导向衬套及齿条齿轮式转向齿轮单元
CN1696535A (zh) 液压张力器
KR20190087624A (ko) 구름 베어링의 전동체 등배 방법, 그리고 구름 베어링, 기계, 및 차량의 제조 방법
CN107401436B (zh) 发动机及其凸轮轴、凸轮装置、控制凸轮
CN1496907A (zh) 履带式行驶车辆的转轮
CN102472370B (zh) 多级变速器
RU2674595C2 (ru) Проби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2265463B1 (en) Headrest frame and method
EP2053270B1 (en) Power transmission chai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09891062A (zh) 用于内燃机的凸轮轴
CN103370559A (zh) 棘轮式张紧器
EP1247951B1 (en) Multi-cylinder engine
US20140335988A1 (en) Chain
CN1105828C (zh) 滑触头固定销的定位机构
DE112014003429B4 (de) Kupplung
CN101027145A (zh) 动力传输链的制造方法及链销夹具
CN102574198A (zh) 动力传递链的组装方法
JP2009103156A (ja) 動力伝達チェーンの組立治具および組立方法
JP2017072066A (ja) 可変動弁機構
CN107923443B (zh) 用于机动车辆转向柱的锁止星形轮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