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9456B -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9456B
CN103319456B CN201210081677.3A CN201210081677A CN103319456B CN 103319456 B CN103319456 B CN 103319456B CN 201210081677 A CN201210081677 A CN 201210081677A CN 103319456 B CN103319456 B CN 103319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cancer
general formula
aci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16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9456A (zh
Inventor
程建军
秦继红
叶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lun Jiangsu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Huil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L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L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L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16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9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19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9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9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9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为具有以下通式(I)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或取代杂芳基;R2选自氢、烷基、取代烷基或者R2与R3形成杂环;R3选自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或者R3与R2形成杂环。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通式(I)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构成的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Description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含有它们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其作为药物用以治疗与酪氨酸激酶c-Met相关的疾病,特别是c-Met相关的癌症的用途。
发明背景
癌症是威胁全世界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虽然医学的进步使人类对于癌症的治疗具有很多新的手段,但癌症目前仍被认为是尚未解决的医学难题。导致癌症的病因很多,近年来,分子肿瘤学、分子药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使肿瘤的本质正在逐步阐明,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癌变的本质是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调导致的细胞无限增殖。作为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最为重要的成员,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简称酪氨酸激酶)是最常见的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过高,导致其下游信号途径激活,从而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存活,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因此,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趋势开始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转向针对细胞内异常信号转导的药物,并陆续有相关药物应用于临床。与传统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相比,这类分子靶向药物疗效强、毒副作用小,逐渐成为当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热点。
酪氨酸激酶分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和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两种,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家族、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家族、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等,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例如Src激酶家族、Jak,FAK等,每个激酶家族中又包括多种亚型。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受体型酪氨酸激酶的一种(Park et al.,Proc.Natl.Acad.Sci.USA 84:6379-83,1987;Bottaro et al.,Science 2S 1:802-4,1991),由高度糖基化的外部α亚单位及β亚单位连同胞外域、跨膜片段和细胞质酪氨酸激酶域组成。其内源性配体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Nature,327:239-242(1987);J.Cell Biol.,111:2097-2108(1990)),配体结合诱导c-Met二聚化,生成自磷酸化的活化受体,促进下游的信号转导,在肿瘤细胞中介导多种应答,包括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值、刺激上皮细胞运动性、细胞存活及形态改变和促进侵入等。此外,HGF调节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非常重要。c-Met及其配体在多种肿瘤(包括甲状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中的过表达也说明了其在这些肿瘤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目前,c-Met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作用靶点,其优势已经被逐步阐明(Nature ReviewsCancer,2012,12,89-103)。
在c-Met受体活化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转移中,靶向HGF或c-Met的生物物质(核酶、抗体和反义RNA)可抑制肿瘤的生成,靶向c-Met的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也被预测具有治疗潜力。WO2009091374,WO2009149836,WO2011003604,WO2011042367,WO2011042368,CN200910247948.6,CN201010175273.1等专利中均包含了选择性的c-Met小分子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特别是c-Met抑制剂,从未被报道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二氢吡啶类化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上述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含有上述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四是提供上述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用途。
作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为具有以下通式(I)的化合物:
其中,
R1选自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
R2选自氢、烷基、取代烷基;或者,R2与R3形成杂环;
R3选自烷基、取代烷基、芳基、取代芳基、杂芳基、取代杂芳基;或者,R3与R2形成杂环。
更具体地,本发明通式(I)化合物优选自如下式(I-1)至(I-15)的化合物:
所述的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为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构象异构体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者、三者或四者的混合物。
所述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包含所述化合物药学可接受的衍生物。
本发明所述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可以以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形式存在。
本发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通式(I)化合物的盐酸盐、氢溴酸盐、硫酸盐、磷酸盐、乙酸盐、三氟乙酸盐、甲磺酸盐、三氟甲磺酸盐、对甲苯磺酸盐、酒石酸盐、马来酸盐、富马酸盐、琥珀酸盐、苹果酸盐。
作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通式(I)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可通过如下描述的方法进行(其中R1、R2、R3定义如上所述,“PG”(protecting groups)为胺基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以环己酮-4-甲酸乙酯(1)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的作用下转化为中间体(2),该中间体与肼反应,环化为吡唑类化合物(3)。将中间体(3)中的酯基以还原剂(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等)进行还原,得到中间体(4)。然后将中间体(4)吡唑的胺基以适当的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保护得中间体(II),再将其醇羟基以适当的条件(如Dess-Martin氧化,Swern氧化)氧化,得到醛类中间体(III)。中间体(III)与氰基酮类化合物(A)缩合,得中间体(IV),再与胺基烯腈类原料(B)缩合,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即得化合物(I)。
路线1:
路线1中,R1,R2,R3定义如前所述;特别地,胺基烯腈类原料(B)中R2与R3的组合优选自以下(B-1)至(B-3)所示结构:
当通式(I)中R1与R3相同(以Ra代替)且R2为氢时,其所描述的化合物也可通过如下路线2所示的方法制备(其中R1、R2、R3定义如上所述,“PG”(protectinggroups)为胺基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以环己酮-4-甲酸乙酯(1)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的作用下转化为中间体(2),该中间体与肼反应,环化为吡唑类化合物(3)。将中间体(3)中的酯基以还原剂(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等)进行还原,得到中间体(4)。然后将中间体(4)吡唑的胺基以适当的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保护得中间体(II),再将其醇羟基以适当的条件(如Dess-Martin氧化,Swern氧化)氧化,得到醛类中间体(III)。该中间体(III)与2当量的氨基烯腈类原料(C)缩合,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即得化合物(I)。
路线2:
上述保护基为胺基保护基。所述胺基保护基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
所述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是指:采用氯化氢的有机溶液或三氟醋酸/二氯甲烷脱除叔丁氧羰基;采用催化氢化的方法脱除苄氧羰基;或者采用三氟醋酸脱除对甲氧基苄基。
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含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的赋形剂。
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药学可接受的衍生物和药学可接受的赋形剂。
作为本发明第三方面的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可接受的赋形剂。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成片剂、胶囊剂、水性混悬剂、油性混悬剂、可分散的粉剂、颗粒剂、糖浆剂、乳剂、乳膏剂、软膏剂、栓剂、注射剂。
作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应用,其中是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蛋白激酶催化活性制品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应用,其中是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药学可接受的衍生物在制备调节蛋白激酶催化活性制品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应用,其中是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可药用的盐在制备调节蛋白激酶催化活性制品中的应用。
作为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应用,其中是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与蛋白质激酶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蛋白激酶为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
所述癌症选自胃癌、肺癌、甲状腺癌、结肠直肠癌、肾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癌、膀胱癌、头部和颈部癌症、胰腺癌、胆囊癌、骨肉瘤、横纹肌肉瘤、MFH/纤维肉瘤、成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黑色素瘤或间皮瘤。
本发明所涉及的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还可用于生物学或药理学现象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以及对于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比较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以上所定义的通式(I)所示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制备这些化合物的方法、使用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使用这些化合物的方法。
以下所列出的是对用于描述本发明化合物的各种术语的定义。将这些定义应用于在说明书各处所使用的术语(除非在特定的情况下另有限定),无论这些术语单独使用还是作为更大基团的部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烷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基团的部分)指烷烃衍生的包含1至12个碳原子的一价基团。优选的烷基具有1至6个碳原子。烷基为任选取代的直链、支链或环状饱和烃基。示范性的烷基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叔丁基、异丁基、戊基、己基、异己基、庚基、4,4-二甲基戊基、辛基、2,2,4-三甲基戊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等。“取代烷基”的取代基选自以下的基团:烷基、卤素(如氟、氯、溴、碘)、烷氧基、氨基/胺基、卤代烷基(如三氯甲基、三氟甲基)、芳基、芳基氧基、烷硫基、羟基、氰基、硝基、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基氧基、氨甲酰基、脲或巯基。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芳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单环芳族环或多环芳族环,例如苯基、取代的苯基等及稠合的基团例如萘基、菲基等。因而,芳基包含至少一个具有至少6个原子的环,包含至多五个这样的环(其中包含至多22个原子),并且相邻的碳原子或合适的杂原子之间具有交替的(共轭的)双键。优选的芳基在环中包含6至14个碳原子。“取代芳基”可任选取代有一或多个基团,所述基团包括但不限于卤素(诸如氟、氯、溴)、烷基(诸如甲基、乙基、丙基)、取代烷基(如三氟甲基)、环烷基、烷氧基(诸如甲氧基或乙氧基)、羟基、羧基、胺甲酰基(-C(=O)NR′R″)、烷氧基羰基(-CO2R)、氨基/胺基、硝基、氰基、烯基氧基、芳基、杂芳基、磺酰基(-SO2R)等,其中,R、R′、R″为所述烷基。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杂芳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取代和未取代的芳族5或6元单环基团、9或10元双环基团和11至14元三环基团,这些基团在至少一个环中具有至少一个杂原子(O、S或N)。包含杂原子的杂芳基的每个环都可包含一或两个氧原子或硫原子和/或一至四个氮原子,条件为每个环中杂原子的总数均为四个或更少,并且每个环都具有至少一个碳原子,形成上述双环基团和三环基团的稠合的环可只包含碳原子,并且可以是饱和或部分饱和的。氮原子和硫原子可以是氧化的,并且氮原子可以是季胺化的。双环或三环的杂芳基必须包括至少一个完全芳族的环,但其它稠合的环或多个环可以是芳族或非芳族的。杂芳基可在任意环的任意可用氮原子或碳原子处连接。“取代杂芳基”环系可包含零、一、二或三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卤素、烷基、取代的烷基、烯基、块基、芳基、硝基、氰基、羟基、烷氧基、烷硫基、-CO2H、-C(=O)H、-CO2-烷基、-C(=O)烷基、苯基、苄基、苯基乙基、苯基氧基、苯硫基、环烷基、取代的环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NR′R″、-C(=O)NR′R″、-CO2NR′R″、-C(=O)NR′R″、-NR′CO2R″、-NR′C(=O)R″、-SO2NR′R″和-NR′SO2R″,其中R′和R″各自独立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环烷基,或R′和R″一起形成杂环烷基或杂芳基环。
单环杂芳基的实例包括吡咯基、吡唑基、吡唑啉基、咪唑基、恶唑基、二唑基、异恶唑基、噻唑基、噻二唑基、异噻唑基、呋喃基、噻吩基、恶二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等。
双环杂芳基的实例包括吲哚基、苯并噻唑基、苯并二氧杂环戊烯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噻吩基、喹啉基、四氢喹啉基、异喹啉基、四氢异喹啉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吡喃基、吲嗪基、苯并呋喃基、色酮基、香豆素基、苯并呋喃基、喹喔啉基、吲唑基、吡咯并吡啶基、呋喃并吡啶基等。
三环杂芳基的实例包括咔唑基、苯并吲哚基、菲咯啉基、吖啶基、菲啶基等。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杂环”(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环中的一个碳原子被选自O、S或N的杂原子代替和至多3个额外碳原子可被所述杂原子代替的环烷基(非芳族)。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杂环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包含5至7个环原子(碳原子和选自氮、硫和/或氧的其它原子)的稳定的饱和或部分不饱和的单环环系。杂环可以是5、6或7元单环,并且包含一、二或三个选自氮、氧和/或硫的杂原子。杂环可以是任选取代的,这意味着杂环可在一或多个可取代的环位置取代有一或多个独立选自以下的基团:烷基、杂环烷基、杂芳基、烷氧基、硝基、单烷基胺基、二烷基胺基、氰基、卤素、卤代烷基、烷酰基、氨/胺基羰基、单烷基胺基羰基、二烷基胺基羰基、烷基酰胺基、烷氧基烷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羰基氧基和芳基,所述芳基任选取代有卤素、烷基和烷氧基。这些杂环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哌啶、吗啉、高吗啉、哌嗪、硫吗啉、吡咯烷和氮杂环丁烷。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烷氧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通过氧原子连接的优选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诸如-OR,其中R为所述烷基。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氨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NH2。“胺基”可任选取代有一或两个取代基(-NR′R″),其中R′和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诸如烷基、芳基、芳基烷基、烯基、炔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杂环烷基、烷基、杂环烷基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卤代烷基、羚基烷基、烷氧基烷基、烷硫基、羰基或羧基。这些取代基可进一步取代有羧酸或本申请所列出的烷基或芳基取代基中的任意一个。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氨基取代有羧基或羰基,形成N-酰基或N-氨甲酰基衍生基团。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卤代烷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通过烷基连接的卤素原子,诸如-CF3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酰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通过羰基连接的烷基或-C(=O)R,其中R为所述烷基。
本中请所使用的术语“烷氧基羰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C(=O)OR,其中R为所述烷基。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芳基烷基”或“芳烷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通过以上所描述的烷基连接的芳族环(例如苄基)。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氨基烷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通过烷基连接的氨基(-NR′R″)。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芳基烷基氨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基团的部分)指通过烷基连接的芳基,所述烷基通过氨基连接。
术语“杂原子”指独立选择的O、S或N。应该注意的是,化合价不满足的任意杂原子都被认为连接有氢原子,从而满足化合价。
术语“卤素”指独立选择的氟、氯、溴或碘。
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环烷基”(单独使用或作为另一个墓团的部分)指3至9个碳原子,优选为3至7个碳原子的完全饱和或部分饱和的烃环。此外,环烷基可以是取代的。“取代的环烷基”指具有一、二或三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的环:卤素、烷基、取代的烷基(其中取代基如以上就烷基取代基所定义)、烯基、炔基、硝基、氰基、氧代(=O)、羟基、烷氧基、烷硫基、-CO2H、-C(=O)H、-CO2-烷基、-C(=O)烷基、酮基、=N-OH、=N-O-烷基、芳基、杂芳基、五或六元缩酮(即1,3-二氧杂环己烷或1,3-二嗯烷)、-NR′R″、-C(=O)NR′R″、-CO2NR′R″、-C(=O)NR′R″、-NR′CO2R″、-NR′C(=O)R″、-SO2NR′R″和-NR′SO2R″,其中R′和R″中的各自独立选自氢、烷基、取代的烷基和环烷基,或R′和R″,一起形成杂环烷基或杂芳基环。
术语“抗癌药”包括可用于治疗癌症的任意已知的药物,包括:(1)细胞毒类药物:氮芥类药物,如美法仑、环磷酰胺;铂配位络合物,诸如顺铂、卡铂和奥沙利铂;(2)抗代谢类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甲氨蝶呤、亚叶酸钙、雷替曲塞、嘌呤拮抗剂(例如6-硫代鸟嘌呤和6-巯基嘌呤);(3)激素类:17α-炔雌醇、己烯雌酚、睾酮、***、氟***、丙酸屈他雄酮、睾内酯、醋酸甲地孕酮、甲泼尼龙、甲基睾酮、***龙、曲安西龙、氯烯雌醚、羟孕酮、氨鲁米特、雌莫司汀、醋酸甲羟孕酮、托瑞米芬;(4)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抑制剂,包括吉非替尼(Gefitinib)、厄罗替尼(Erlotinib)、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赫赛汀(Herceptin)等;VEGF抑制剂,诸如抗VEGF抗体(阿瓦斯丁(Avastin))和小分子抑制剂诸如Sunitinib、Vandetanib、Cediranib;Bcr-Abl抑制剂如伊马替尼(Imatinib)、达沙替尼(Dasatinib);Src抑制剂、MEK激酶抑制剂、MAPK激酶抑制剂、PI3K激酶抑制剂、c-Met抑制剂、ALK抑制剂等;(5)作用于微管蛋白的药物,诸如长春碱类药物、紫杉醇类药物、埃坡霉素类药物如伊沙匹隆(Ixabepilone)等;(6)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如拓扑替康、伊立替康;(7)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如伏立诺他(Vorinostat);(8)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Bortezomib);(9)其他类别的抗癌药如极光激酶(aurorakinase)抑制剂、生物应答调节剂、生长抑制剂、谷氨酸胺拮抗剂、抗血管生成和抗脉管药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和家畜,如猫、狗、猪、牛、绵羊、山羊、马、兔等。优选地,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所述哺乳动物为人类。
“任选(的)”或“任选(地)”表示随后描述的环境事件可能存在或不存在,并且所述描述包括所述事件或环境发生的情况和不发生的情况。例如,“任选被取代的芳基”表示所述芳基可能被取代或不被取代且所述描述包括取代的芳基和未取代的芳基。
“药学可接受的衍生物”表示向接受者给药时,能够直接或间接提供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抑制性的活性代谢物或残余物的任何无毒的盐、酯、酯的盐、酰胺、酰胺的盐或其他衍生物。
“药学可接受的赋形剂”包括但不限于已由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可用于人类或家畜的任何辅剂、载体、赋形剂、助流剂、甜味剂、分散剂、稀释剂、防腐剂、助悬剂、稳定剂、染料/着色剂、增味剂、表面活性剂、润湿剂、等渗剂、溶剂或乳化剂。
“药学可接受的盐”包括酸加成盐和碱加成盐。
“药学可接受的酸加成盐”指这样的盐,它们保留了游离碱的生物学效应和性质,不会在生物学或其他方面产生不良后果,并且是与无机酸例如但不限于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磷酸等,以及有机酸例如但不限于下列酸:甲酸、乙酸、三氟乙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乙磺酸、2-羟基乙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2,2-二氯乙酸、己二酸、海藻酸、抗坏血酸、天冬氨酸、苯甲酸、对乙酰氨基苯甲酸、樟脑酸、樟脑-10-磺酸、癸酸、己酸、辛酸、碳酸、肉桂酸、柠檬酸、环己烷氨基磺酸、十二烷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延胡索酸、半乳糖二酸、龙胆酸、葡庚糖酸、葡糖酸、葡糖醛酸、谷氨酸、戊二酸、2-氧代-戊二酸、甘油磷酸、乙醇酸、马尿酸、异丁酸、乳酸、乳糖酸、月桂酸、马来酸、苹果酸、丙二酸、扁桃酸、粘酸、萘-2-磺酸、萘-1,5-二磺酸、1-羟基-2-萘甲酸、烟酸、油酸、乳清酸、草酸、棕桐酸、双羟萘酸、丙酸、焦谷氨酸、丙酮酸、水杨酸、4-氨基水杨酸、癸二酸、硬脂酸、富马酸、琥珀酸、酒石酸、硫氰酸、十一烯酸等形成。
“药学可接受的碱加成盐”指这样的盐,它们保留了游离酸的生物学效应和性质,不会在生物学或其他方面不合适。这些盐由将无机碱或有机碱加成到游离酸上而制得。源自无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钠、钾、锂、铵、钙、镁、铁、锌、铜、锰、铝盐等。优选的无机盐是铵、钠、钾、钙和镁盐。源自有机碱的盐包括但不限于下述物质的盐:伯胺、仲胺和叔胺、取代的胺,包括天然存在的取代胺、环胺和碱性离子交换树脂,如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丙胺、异丙胺、二乙醇胺、乙醇胺、2-二甲氨基乙醇、2-二乙氨基乙醇、二环己胺、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咖啡因、普鲁卡因、海巴明(hydrabamine)、胆碱、甜菜碱、苯乙苄胺、乙二胺、葡糖胺、甲基葡糖胺、可可碱、三乙醇胺、氨丁三醇、嘌呤、哌啶、哌嗪、N-乙基哌啶、聚胺树脂等。优选的有机碱是异丙胺、二乙胺、乙醇胺、三乙胺、二环己胺、胆碱和咖啡因。
“药物组合物”指本发明的化合物与将生物学活性化合物递送至哺乳动物如人类中的通常接受的介质所组成的制剂。这样的介质包括对此的所有的药学可接受的载体、稀释剂或赋形剂。
“治疗有效量”指当向哺乳动物给药时(优选人类),足以对哺乳动物(优选人类)的相关疾病或病症实现如下文所定义的治疗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的量。构成“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的量会根据例如所应用的具体化合物的活性;所述化合物的代谢稳定性和作用时长;患者的年龄、体重、整体健康、性别和饮食;给药模式和时间;***速率;联合用药;特定疾患或病症的严重性;以及经历治疗的个体而变化,但它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其自身知识和本公开常规地确定。
“进行治疗”或“治疗”用于本文时涵盖对具有相关疾病或病症的哺乳动物,优选人类的相关疾病或病症的治疗,并且包括:
(i)预防哺乳动物中发生疾病或病症,尤其是当这样的哺乳动物已患病但还没有诊断出患病时;
(ii)抑制疾病或病症,即阻止它发展;
(iii)缓解疾病或病症,即引起疾病或病症消退;
(iv)稳定疾病或病症。
用于本文时,术语“疾病”和“病症”可以互换使用或者可以不同,原因是特定疾病或病症可能没有已知的诱因(从而还没有研究出病因),因此还没有被认为是疾病而只作为非正常的状况或综合征,其中临床医生已经或多或少地识别出了具体的症候群。
本文所示的本发明化合物和它们的结构还表示包括所有异构体(例如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或构象异构)形式,它们可以根据对于氨基酸的绝对立体化学定义为(R)-/(S)-或者(D)-/(L)-或者(R,R)-/(R,S)-/(S,S)-。本发明表示包括所有这些可能的异构体,以及它们的外消旋的、对映体富集的和任选的纯的形式。旋光(+)和(-),(R)-和(S)-以及(R,R)-/(R,S)-/(S,S)-或(D)-和(L)-异构体可以使用手性合成、手性拆分制备,或者可以使用常规技术例如但不限于使用手性柱的高效液相(HPLC)拆分。当本文所述的化合物包含烯基双键或其他几何不对称中心时,除非另有说明,所述化合物包括E和Z几何异构体两者。同样,还包括所有互变异构体形式。
“立体异构体”指由相同的原子以相同的化学键键合构成但具有不同三维结构的化合物,它们不可互换。本发明涵盖各种立体异构体及其混合物并包括“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指其分子互为不可重叠的镜像的两种立体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是指分子具有两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并且分子间为非镜像关系的立体异构体。
“互变异构体”指质子从分子的一个原子从原位置移动到同一分子的另一个位置上。本发明包括任何所述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
另外,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的化合物还包括结构不同仅在于存在一种或多种同位素富集原子的化合物。例如,具有本发明的结构,除了用“氘”或“氚”代替氢,或者用18F-氟标记(18F同位素)代替氟,或者用11C-,13C-,或者14C-富集的碳(11C-,13C-,或者14C-碳标记;11C-,13C-,或者14C-同位素)代替碳原子的化合物处于本发明的范围内。这样的化合物可用作例如生物学测定中的分析工具或探针,或者可以用作疾病的体内诊断成像示踪剂,或者作为药效学、药动学或受体研究的示踪剂。
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方法:通过将治疗有效量的如以上所定义的通式(I)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其它抗癌药组合给予(同时或先后)需要这种治疗的患者,经由调节c-Met激酶来治疗增生性疾病(诸如癌症)。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增生性疾病为癌症。
具体地,通式(I)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癌症,最具体为依赖于c-Met活化的那些癌症。c-Met活化可通过基因扩增、突变(多种突变)和/或HGF刺激来调节,其中HGF由肿瘤(自分泌)或宿主(旁分泌)组织提供。通常,可将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治疗以下癌症:
(A)实体瘤,包括胃癌、肺癌(包括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肾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食道癌、胆囊癌、膀胱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癌和皮肤癌(包括鳞状细胞癌);
(B)淋巴谱系的造血肿瘤,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原始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林巴瘤、毛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Burkett′s lymphoma);
(C)骨髓谱系的造血肿瘤,包括急性和慢性髓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D)间充质起源的肿瘤,包括纤维肉瘤和横纹肌肉瘤;
(E)中枢和外周神经***的肿瘤,包括星形细胞瘤、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胶质瘤和神经鞘瘤;
(F)其它肿瘤,包括黑色素瘤、***瘤、畸胎癌、骨肉瘤、着色性干皮病、角化棘皮瘤、甲状腺滤泡状癌和卡波西肉瘤。
通式(I)化合物还可用于治疗特征为细胞异常增殖的任意疾病过程,例如良性***增生、神经纤维瘤病、动脉粥样硬化、肺纤维化、关节炎、牛皮癣、肾小球肾炎、血管成形术或脉管手术之后出现的再狭窄、炎性肠病、移植排斥反应、内毒素性休克和真菌感染。
通式(I)化合物可调节细胞RNA和DNA合成的水平。因此,可将这些物质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包括但不限于HIV、人***瘤病毒、疱疹病毒、痘病毒、EB病毒、辛德毕斯病毒和腺病毒)。
通式(I)化合物可用于癌症的化学预防。将化学预防定义为通过阻断初始的致突变事件或通过阻断已遭受损伤的恶变前细胞的进展来抑制侵袭性癌症的发展或抑制肿瘤复发。
通式(I)化合物可用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
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与已知的抗癌药(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抗癌药”中提到的那些)或抗癌治疗(诸如放射治疗)组合使用(一起给予或先后给予)。
在下文所述的方法中,中间体化合物的官能团可能需要被适宜的保护基保护。这样的官能团包括羟基、氨基(包括杂芳基的NH官能团)和羧酸。用于羟基的适合的保护基包括三甲基硅烷基、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叔丁基二苯基硅烷基、四氢吡喃基、苄基、对甲氧基苄基等。用于氨基的适宜保护基包括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乙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等。用于羧酸的适宜保护基包括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酯。用于杂芳基比如例如吲哚或吲唑环的NH官能团的适宜保护基包括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乙酰基、苯甲酰基、对甲氧基苄基、2-三甲基硅烷基-乙氧基甲基等。
保护基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也可参考相关文献如Greene T.W.,Protective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1999年,第3版,Wiley)和本文所述的标准技术添加或去除。所述保护基也可以是聚合物树脂如Wang树脂、Rink树脂或2-氯三苯甲基氯树脂。
同时,尽管某些本发明化合物的受保护衍生物本身可能不具有药理学活性,但它们可以被给药至哺乳动物,然后在体内代谢以形成具有药理学活性的本发明化合物。这样的衍生物因此被描述为“前药“。本发明化合物的所有前药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某些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制备。(其中R1、R2、R3定义如上所述,“PG”(protecting groups)为胺基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以环己酮-4-甲酸乙酯(1)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的作用下转化为中间体(2),该中间体与肼反应,环化为吡唑类化合物(3)。将中间体(3)中的酯基以还原剂(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等)进行还原,得到中间体(4)。然后将中间体(4)吡唑的胺基以适当的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保护得中间体(II),再将其醇羟基以适当的条件(如Dess-Martin氧化,Swern氧化)氧化,得到醛类中间体(III)。中间体(III)与氰基酮类化合物(A)缩合,得中间体(IV),再与胺基烯腈类原料(B)缩合,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即得化合物(I)。
路线1:
 在路线1中,R1,R2,R3定义如前所述;特别地,胺基烯腈类原料(B)中R2与R3的组合优选自以下(B-1)至(B-3)所示结构:
当通式(I)中R1与R3相同(以Ra代替)且R2为氢时,其所描述的化合物也可通过如下路线2所示的方法制备(其中R1、R2、R3定义如上所述,“PG”(protectinggroups)为胺基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以环己酮-4-甲酸乙酯(1)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的作用下转化为中间体(2),该中间体与肼反应,环化为吡唑类化合物(3)。将中间体(3)中的酯基以还原剂(如氢化锂铝、硼氢化钠等)进行还原,得到中间体(4)。然后将中间体(4)吡唑的胺基以适当的保护基(例如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等)保护得中间体(II),再将其醇羟基以适当的条件(如Dess-Martin氧化,Swern氧化)氧化,得到醛类中间体(III)。该中间体(III)与2当量的氨基烯腈类原料(C)缩合,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即得化合物(I)。
路线2:
其中,下述是常用的缩写:
DMF:N,N-二甲基甲酰胺;
DMSO:二甲基亚砜;
CDCl3:氘代氯仿;
1H NMR:核磁共振氢谱;
MS:质谱;
s:单峰
d:双峰
t:三重峰
dd:双重双峰
br:宽峰
m:多重峰
℃:摄氏度
mol:摩尔
TLC:薄层色谱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使用适当的原料、采用类似的方法,制备上文反应路线中没有具体公开的本发明的其他化合物。
通过用适宜的无机或有机碱或酸处理,可以将按照上文制备以游离碱或酸形式存在的所有本发明化合物转化成它们的药学可接受的盐。上文制备的化合物的盐可以通过标准技术转化成它们的游离碱或酸形式。
本发明的化合物所有多包括其所有晶型、无定型形式、脱水物、水合物、溶剂合物和盐。此外,所有包含酯基团和酰胺基团的本发明的化合物都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或者通过本文描述的方法转化成相应的酸。同样,包含羧酸基团的本发明化合物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转化为相应的酯和酰胺。也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例如氢化、烷基化、与酰氯反应等)进行分子上的其他取代和替换。
要制备本发明的环糊精包合物,可以将上文发明概述中定义的通式(I)的化合物溶于药理学可接受的溶剂例如(但不限于)醇(优选乙醇)、酮(例如丙酮)或醚(例如***)中,并在20℃至80℃与α-环糊精、β-环糊精或γ-环糊精,优选β-环糊精的水溶液混合;或者可以将上文发明概述中定义的通式(I)的化合物的酸以其盐(例如钠或钾盐)的水溶液形式与环糊精共混,然后与等当量酸(例如HCl或H2SO4)的溶液共混,以提供相应的环糊精包合物。
此时或者在冷却后,相应的环糊精包合物晶体能够结晶析出。或者当通式(I)化合物为油状和结晶时,通过在室温下长时间的搅拌(例如1小时至14天),加入环糊精的水溶液处理,也可以转化为相应的环糊精包合物。然后通过过滤和干燥,可以将包合物分离为固体或晶体。
用于本发明的环糊精可商购(例如从Aldrich Chemical Co.),或者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参见例如Croft,A.P.等人,″Synthesis of Chemically ModifiedCyclodextrins″,Tetrahedron 1983,39,9,1417-1474。适宜的环糊精包括与上文所列式(I)的化合物制备包合物的各种类型。
通过选择适量的环糊精和水,可以按照化学计量组成获得可重复的有效物质含量的包合物。包合物可以为干燥吸水形式或者含水、但较不吸水的形式使用。环糊精与通式(I)的化合物的典型摩尔比为2∶1(环糊精:化合物)。
包含通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是适于口服的形式,例如为片剂、胶囊剂、水性混悬剂、油性混悬剂、可分散的粉剂或颗粒剂、糖浆剂等。可口服使用的组合物可按照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制备药物组合物的任意方法来制备,并且这些组合物可包含一或多种选自甜味剂、调味剂、着色剂和防腐剂的物质,以便提供药学上美观和适口的制剂。
片剂包含活性成分,及混有适于制备片剂的无毒可药用赋形剂或载体。这些赋形剂或载体可为惰性稀释剂,诸如碳酸钙、碳酸钠、乳糖、磷酸钙或磷酸钠;造粒剂和崩解剂,例如维晶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玉米淀粉或藻酸;粘合剂,例如淀粉、明胶、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胶;和润滑剂,例如硬脂酸镁、硬脂酸或滑石粉。片剂可以是未包衣的,或可通过已知的技术来包衣,从而遮蔽令人不悦的药物味道,或在胃肠道中延迟崩解和吸收,由此在较长的时段内提供持续的作用。例如,可使用水溶性的味道遮蔽物质(诸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羟丙基-纤维素)或时间延迟物质(诸如乙基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
胶囊剂包含硬明胶胶囊剂、软明胶胶囊剂。硬明胶胶囊剂由活性成分与惰性固体稀释剂例如碳酸钙、磷酸钙或高岭土混合;软明胶胶囊剂由活性成分与水溶性载体(诸如聚乙二醇)或油介质(例如花生油、液体石蜡或橄榄油)混合。
水性混悬剂包含活性物质和适于制备水性混悬剂的赋形剂。这些赋形剂为助悬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胶;分散剂或润湿剂,可以是天然存在的磷脂(例如卵磷脂)或氧化烯与脂肪酸的缩合产物(例如聚氧乙烯硬脂酸酯)或氧化乙烯与长链脂肪醇的缩合产物(例如十七氧乙烯鲸蜡醇(heptadecaethylene-oxycetanol))或氧化乙烯与从脂肪酸和己糖醇衍生的偏酯的缩合产物(诸如聚氧乙烯山梨糖醇单油酸酯)或氧化乙烯与从脂肪酸和己糖醇醉混合物衍生的偏酯的缩合产物(例如聚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水性混悬剂也可包含一种或多种防腐剂(例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或正丙酯)、一或多种着色剂、一或多种调味剂和一或多种甜味剂(诸如蔗糖、糖精或阿司帕坦)。
油性混悬剂可通过将活性成分混悬在植物油(例如花生油、橄榄油、麻油或椰油)或矿物油(诸如液体石蜡)中来配制。油性混悬剂可包含增稠剂,例如蜂蜡、硬石蜡或鲸蜡醇。可添加甜味剂(诸如以上所列出的那些)和调味剂,从而提供适口的口服制剂。这些组合物可通过添加抗氧化剂(诸如丁羟茴醚或α-生育酚)来防腐。
可分散的粉剂和颗粒剂包含活性成分,及混有分散剂或润湿剂、助悬剂和一或多种防腐剂。合适的分散剂或润湿剂和助悬剂的实例为以上所已提及的那些。也可包含其它赋形剂,例如甜味剂、调味剂和着色剂。这些组合物可通过添加抗氧化剂(诸如抗坏血酸)来防腐。可分散的粉剂和颗粒剂可通过添加水来制备水性混悬剂。
糖浆剂可用甜味剂(例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或蔗糖)来配制。这些制剂也可包含缓和剂、防腐剂、调味剂、着色剂和抗氧化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也可以是水包油型乳剂的形式。油相可以是植物油(例如橄榄油或花生油)或矿物油(例如液体石蜡)或它们的混合物。合适的乳化剂可以是天然存在的磷脂(例如大豆卵磷脂)、从脂肪酸和己糖醇混合物衍生的酯或偏酯(例如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和所述偏酯与氧化乙烯的缩合产物(例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乳剂也可包含甜味剂、调味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
药物组合物可以是无菌可注射水溶液的形式。可使用的可接受载体和溶剂有水、林格溶液(Ringer′s solution)、等渗的氯化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无菌可注射制剂也可以是无菌可注射水包油型微乳,其中将活性成分溶解在油相中。例如,首先将活性成分溶解在大豆油和卵磷脂的混合物中。然后,将所得到的油溶液导入到水和甘油的混合物中并且处理,从而形成微乳。
可注射溶液或微乳可通过局部推注来导入到患者的血流中,或以某种方式给予所述溶液或微乳,从而维持恒定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循环浓度。为了维持这种恒定的浓度,可使用输液泵等连续静脉内给药装置。
药物组合物可以是用于肌内或皮下给药的无菌可注射水性或油性混悬液的形式。这种混悬液可按照已知的技术使用以上所已提及的那些合适的分散剂或润湿剂和助悬剂来配置。无菌可注射制剂也可以是无毒可药用稀释剂或溶剂的无菌可注射溶液或混悬液,例如1,3-丁二醇的溶液。另外,无菌非挥发油可方便地用作溶剂或混悬介质。为了这个目的,任意温和的非挥发油都可使用,包括合成的单甘油酯或二甘油酯。另外,脂肪酸(诸如油酸)可在制备注射剂中使用。
通式(I)化合物也可按用于直肠给药的栓剂的形式来给予。这些组合物可通过混合药物与合适的无刺激性赋形剂来制备,所述赋形剂在常温为固体但在直肠温度为液体,因此在直肠中融化,从而释放药物。这些物质包括可可脂、甘油明胶、氢化植物油、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的混合物和聚乙二醇的脂肪酸酯。
就局部使用而言,可制备和使用包含通式(I)化合物的乳膏剂、软膏剂、胶冻剂、溶液剂或混悬剂等。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通过局部使用合适的鼻内载体和给药装置以鼻内形式来给予,或使用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众所周知的经皮皮肤贴剂的形式通过经皮途径来给予。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按使用诸如以下那样的基质的栓剂的形式来给予:可可脂、甘油明胶、氢化植物油、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的混合物和聚乙二醇的脂肪酸醋。
当将本发明的化合物给予到人类受试对象体内时,每日剂量一般由开具处方的医生确定,并且所述剂量通常随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和反应及患者的症状的严重程度而变化。通常,对于70kg的患者有效日剂量约为0.001mg/kg至100mg/kg,优选为0.01mg/kg至50mg/kg,更优选为1mg/kg至25mg/kg。
如果配制成固定剂量,那么这些组合产品使用在以上所描述的剂量范围内的本发明化合物和在其批准的剂量范围内的其它药用活性剂治疗。当组合制剂不合适时,通式(I)化合物也可与已知的抗癌药或细胞毒性药先后给予。本发明不受给药顺序的限制;通式(I)化合物可在给予已知的抗癌药(多种抗癌药)或细胞毒性药(多种细胞毒性药)之前或之后来给予。
本发明的化合物是c-Met介导的疾病或c-Met介导的病症的抑制剂。术语“c-Met介导的疾病”和“c-Met介导的病症”表示已知c-Met具有作用的任何疾病状态或其他有害病症。术语“c-Met介导的疾病”和“c-Met介导的病症”还表示通过用c-Met抑制剂治疗得到缓解的那些疾病或病症。这些疾病和病症包括但不限于癌症和其他增殖性疾患。
因此,所述化合物可用于治疗例如哺乳动物,尤其是人类中的下列疾病或疾患:胃癌、肺癌、食道癌、胰腺癌、肾癌、结肠癌、甲状腺癌、脑癌、乳腺癌、***癌、以及其他实体瘤癌症;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管发生;血栓形成和肺纤维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还可用于生物学或药理学现象的研究、酪氨酸激酶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以及对于新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比较评价。
本申请所涉及的化合物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路线1和路线2所给出的结构类型,熟知本领域技术的人员可通过适当的起始原料,应用类似的方法获得。
实施例
下列提供的具体合成制备例(用于制备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生物学实施例(用于证明本发明化合物用途)是为了帮助实践本发明,它们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合成制备例1:2,6-二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
步骤1:
将环己酮-4-甲酸乙酯(20g,0.12mol)加入到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20mL)中,100℃搅拌过夜。减压浓缩,残余物直接用于下一步。MS:[M+1]=226;
步骤2:
步骤1所得残余物溶于乙醇(50mL)中,然后加入水合肼(8.25g,0.16mmol,99%),室温反应搅拌4小时,浓缩,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得产品(12.5g,54%)。MS:[M+1]=195;
步骤3:
氮气保护下,4,5,6,7-四氢-1H-吲唑-5-甲酸乙酯(2g,10.3mmol)溶解于无水THF(50mL),降温至0℃,小心分批加入氢化铝锂(586mg,15.45mmol),室温搅拌5小时。滴加水(0.6mL)淬灭反应,静置片刻,过滤,滤液以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残余物硅胶柱层析纯化,得(4,5,6,7-四氢-1H-吲唑-5-基)甲醇(0.43g,27%),白色固体。
步骤4:
氮气保护下,4,5,6,7-四氢-1H-吲唑-5-甲醇(620mg,4.07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50mL),加入Dess-Martin氧化剂(3.46g,8.14mmol),室温搅拌5小时。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中加乙酸乙酯,搅拌,过滤,滤液浓缩得4,5,6,7-四氢-1H-吲唑-5-甲醛粗品(370mg,60%粗收率)。
步骤5:
4,5,6,7-四氢-1H-吲唑-5-甲醛(320mg,2.13mmol)和3-氨基巴豆腈(385mg,4.69mmol)共同溶解于冰醋酸(10mL),加热至95℃,搅拌15分钟。减压蒸除醋酸,残余物制备TLC(二氯甲烷∶甲醇=10∶1)纯化,得2,6-二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19mg,3%),为白色固体。ESI-MS:280[M+H];1HNMR(300MHz,DMSO)δ9.51(s,1H),7.30(s,1H),2.49-2.74(m,1H),2.26-2.36(m,2H),2.03(s,1H),1.82-1.97(m,2H),1.52-1.72(m,3H)。
合成制备例2:2-乙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
步骤1:
氮气保护下,无水四氢呋喃(125mL)置于三颈瓶中,冷却至-70℃,加入正丁基锂(2.5M的正己烷溶液,16mL,40mmol),搅拌片刻再滴加无水乙腈(1.44g,35mmol)。加毕搅拌3分钟,滴加丙酸乙酯(2.55g,25mmol),滴加时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超过-66℃。完毕反应液升温至-45℃搅拌2小时。滴加1N盐酸(60mL)淬灭,反应液浓缩,残余物以***萃取,萃取液合并,干燥,浓缩,残余油状物3-氧代戊腈(2.224g,92%粗收率)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1HNMR(300MHz,CDCl3)1.1(t,3H),2.62(q,2H),3.48(s,2H)。
步骤2:
(4,5,6,7-四氢-1H-吲唑-5-基)甲醇(5.1g,34mmol)溶解于无水四氢呋喃(100mL)中,加入三乙胺(3.4g,34mmol)和DMAP(0.41g,3.4mmol),搅拌片刻加入(Boc)2O(7.2g,34mmol),室温搅拌过夜。向体系中加水,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合并,干燥,浓缩,硅胶柱层析纯化得5-(羟甲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6.0g,72%)。MS:[M+1]=253。
步骤3:
5-(羟甲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3.0g,11.9mmol)溶解于干燥的二氯甲烷(50mL)中,加入Dess-Martin氧化剂(10.5g,24mmol),室温搅拌2小时。浓缩反应液,残余物加乙酸乙酯溶解,用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干燥,浓缩,硅胶柱层析纯化得5-甲酰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1.8g,61%)。MS:[M+1]=251。
步骤4:
5-甲酰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768mg,3.072mmol)与3-氧代戊腈(597mg,6.144mmol)共同溶解于二氯甲烷(30mL),加入醋酸(28mg,0.461mmol)和哌啶(26mg,0.307mmol),氮气保护下回流搅拌过夜。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30mL),搅拌十分钟后过滤,滤液浓缩干,残余物柱层析得5-(2-氰基-3-氧戊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291mg,29%)。LC-MS(ESI+)330[M+1]+
步骤5:
将5-(2-氰基-3-氧戊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120mg,0.364mmol)和3-氨基巴豆腈(66mg,0.801mmol)共同溶于冰醋酸(10mL)中,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减压浓缩干,制备TLC纯化(二氯甲烷∶甲醇=20∶1)得2-乙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53mg,49%)。MS(ESI+):294[M+1];1H NMR(300MHz,DMSO-d6)δ12.23(br,1H),9.44(br,1H),7.73(s,1H),2.71(d,1H,J=7.7Hz),2.26-2.37(m,4H),2.04(s,3H),1.84-1.96(m,2H),1.51-1.64(m,3H),1.11(t,3H,J=9.0Hz)。
合成制备例3:
步骤1:
氮气保护下,干燥四氢呋喃(100mL)置于三颈瓶中,冷却至-70℃,加入正丁基锂(2.5M的正己烷溶液,12.8mL,32mmol)。滴加无水乙腈(1.15g,28mmol),搅拌3分钟后滴加3-甲基丁酸乙酯(2.6g,20mmol),滴加时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超过-66℃。加毕升温至-45℃搅拌2小时。滴加1N盐酸(40mL)淬灭,反应液浓缩,残余物中加入***萃取,萃取液合并,干燥,浓缩,残余物油状物为5-甲基-3-氧己腈粗品(2.26g,90%粗收率)。1H NMR(300MHz,CDCl3)0.93(d,6H,J=6.9Hz),2.15(m,1H),2.46(d,2H,J=6.6Hz),3.44(s,2H)。
步骤2:
5-甲酰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1g,3.995mmol)与5-甲基-3-氧己腈(750mg,5.993mmol)共同溶解于二氯甲烷(40mL),加入冰醋酸(276mg,4.594mmol)和哌啶(340mg,3.995mmol),氮气保护下回流搅拌过夜。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40mL),搅拌十分钟后过滤,滤液浓缩干,残余物柱层析得5-(2-氰基-5-甲基-3-氧己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284mg,20%)。MS(ESI+):358[M+1]+
步骤3:
将5-(2-氰基-5-甲基-3-氧己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150mg,0.42mmol)和3-氨基巴豆腈(76mg,0.923mmol)溶于冰醋酸(10mL)中,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浓缩,制备TLC纯化(二氯甲烷∶甲醇=20∶1),得2-异丁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40mg,30%)。MS(ESI+):322[M+1]+1HNMR(300MHz,DMSO-d6)δ9.41(br,1H),7.28(s,1H),2.67-2.74(m,1H),2.13-2.49(m,4H),2.04(s,3H),1.85-2.02(m,2H),1.51-1.69(m,2H),1.21(d,1H,J=4.8Hz),0.91(d,6H,J=4.8Hz)。
合成制备例4:
步骤1:
氮气保护下,无水四氢呋喃(100mL)置于三颈瓶中,冷却至-74℃,加入正丁基锂(2.5M的正己烷溶液,16mL,40mmol)。搅拌片刻滴加无水乙腈(1.437g,35mmol),加毕搅拌3分钟滴加4,4,4-三氟丁酸乙酯(4.253g,25mmol),过程中保持反应体系温度不超过-69℃。加毕升温至-45℃搅拌2小时,滴加1N盐酸(50mL)淬灭。反应液浓缩,残余物中加入***萃取,萃取液合并,干燥,浓缩,残余油状物物为6,6,6-三氟-3-氧代己腈粗品(3.91g,95%粗收率),直接用于下一步反应。1H NMR(300MHz,CDCl3)2.43-2.55(m,2H),2.89(t,2H,J=7.5Hz),3.55(s,2H).
步骤2:
5-甲酰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500mg,2mmol)和6,6,6-三氟-3-氧代己腈(660mg,4mmol)共同溶解于二氯甲烷(30mL),加入冰醋酸(138mg,2.3mmol)和哌啶(170mg,2mmol),氮气保护下回流搅拌过夜。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30mL),搅拌十分钟后过滤,滤液浓缩干,残余物柱层析得5-(2-氰基-6,6,6-三氟-3-氧代己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甲酸叔丁酯(180mg,23%)。MS(ESI+):398[M+1]+.
步骤3:
5-(2-氰基-6,6,6-三氟-3-氧代己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甲酸叔丁酯(180mg,0.453mmol)和3-氨基巴豆腈(82mg,0.997mmol)共同溶于冰醋酸(8mL)中,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浓缩干,残余物制备TLC纯化(二氯甲烷∶甲醇=20∶1)得2-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6-(3,3,3-三氟丙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46mg,28%)。MS(ESI+):362[M+1]+1H NMR(300MHz,DMSO-d6)δ9.56(br,1H),7.27(s,1H),2.53-2.75(m,6H),2.24-2.34(m,2H),2.05(s,3H),1.84-1.91(m,2H),1.52-1.70(m,2H)。
合成制备例5:2-(2-甲氧基乙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
步骤1:
无水四氢呋喃(350ml)冷却至-78℃中,加入n-BuLi(31mL,77mmol),搅拌几分钟后滴加乙腈(2.9g,70mmol),加毕搅拌1小时。然后滴加3-甲氧基丙酸甲酯(5.9g,50mmol),加毕,温度升高至-45℃,搅拌2小时。滴加2N盐酸(160mL)淬灭,反应液缓慢升至室温,用***萃取,合并萃取液,浓缩得5-甲氧基-3-氧代戊腈(3.5g,55%)。
步骤2:
4,5,6,7-四氢-1H-吲唑-5-甲醛(350mg,2.3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5mL)中,加入5-甲氧基-3-氧代戊腈(292mg,2.3mmol)、哌啶(11mg,0.13mmol)、醋酸(99mg,1.643mmol)和4A分子筛,加毕加热至回流搅拌过夜。将反应液冷却,浓缩至干得5-甲氧基-3-氧代-2-((4,5,6,7-四氢-1H-吲唑-5-基)甲烯基)戊腈粗品(700mg),直接用于下一步。MS:[M+1]=262。
步骤3:
上步所得5-甲氧基-3-氧代-2-((4,5,6,7-四氢-1H-吲唑-5-基)甲烯基)戊腈(700mg,计2.3mmol)和3-氨基巴豆腈(222mg,2.7mmol)共同溶于冰醋酸(20mL)中,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浓缩干,残余物柱层析纯化(二氯甲烷∶甲醇=20∶1)得粗品,再经制备TLC纯化,得2-(2-甲氧基乙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56mg,7.5%)。MS(ESI+):324[M+1]+1H NMR(300MHz,DMSO-d6)δ9.46(br,1H),7.25(s,1H),3.39-3.32(m,2H),3.30(s,3H),2.75-2.53(m,4H),2.34-2.24(m,2H),2.14(s,3H),2.01-1.94(m,2H),1.62-1.45(m,2H)。
合成制备例6:2-(4-氟苯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
步骤1:
5-甲酰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500mg,2.0mmol)、3-(4-氟苯基)-3-氧代丙腈(326mg,2.0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15mL),加入醋酸(18mg,0.3mmol)和哌啶(17mg,0.2mmol),氮气保护下回流搅拌过夜。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二氯甲烷(30mL)稀释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干得5-(2-氰基-3-(4-氟苯基)-3-氧代丙-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
步骤2:
5-(2-氰基-3-(4-氟苯基)-3-氧代丙-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790mg,2.0mmol)与3-氨基巴豆腈(170mg,2.0mmol)溶于醋酸(15mL)中,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浓缩干,制备TLC纯化(二氯甲烷∶甲醇=20∶1)得2-(4-氟苯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100mg,14%)。MS:[M+1]=260;1H NMR(300MHz,DMSO-d6)δ12.25(s,1H),9.82(s,1H),7.64-7.62(m,2H),7.40-7.32(m,3H),3.41(br,1H),2.75-2.42(m,4H),2.12(s,3H),2.05-1.95(m,1H),1.85-1.63(m,2H)。
合成制备例7:2-(4-甲氧基苯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
步骤1:
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2.0g,12mmol)溶解于干燥甲苯(50mL)中,降温至0℃,加入钠氢(1.2g,30mmol)。搅拌10分钟后加入乙腈(1.23g,30mmol),缓慢升温至110℃,搅拌过夜。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渣用甲苯洗涤后收集烘干,得1-氰基-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丙腈钠盐(2.2g,93%)。
步骤2:
5-甲酰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600mg,2.40mmol)、1-氰基-2-(4-甲氧基苯基)-2-氧代丙腈钠盐(510mg,2.88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50mL)中,加入醋酸(173mg,2.88mmol)和哌啶(245mg,2.88mmol)中,氮气保护下回流搅拌过夜。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二氯甲烷(30mL)稀释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干,残余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7∶1)得5-(2-氰基-3-(4-甲氧基苯基)-3-氧代丙-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550mg,62%)。
步骤3:
5-(2-氰基-3-(4-甲氧基苯基)-3-氧代丙-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200mg,0.49mmol)与3-氨基巴豆腈(96mg,0.98mmol)溶于醋酸(20mL)中,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浓缩干,制备TLC纯化(二氯甲烷∶甲醇=20∶1)得2-(4-甲氧基苯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40mg,17%)。MS(ESI+):372[M+1]+;1H NMR(300MHz,CDCl3)δ9.74(s,1H),8.30(s,1H),7.52-7.49(m,2H),7.32(s,1H),7.06-7.04(m,2H),3.80(s,3H),3.36(br,1H),2.74-2.58(m,4H),2.12(s,3H),1.98-1.95(m,1H),1.80-1.61(m,2H)。
合成制备例8:2-(吡啶-4-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
步骤1:
异烟酸甲酯(1.0g,7.30mmol)溶解于甲苯(30mL),降温至0℃,小心加入钠氢(60%,0.58g,14.6mmol)搅拌10分钟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乙腈(1.50g,36.5mmol),缓慢升温至80℃,搅拌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过滤,滤渣用甲苯洗涤后收集滤渣,干燥得1-氰基-2-氧代-2-(吡啶-4-基)乙烷钠盐(1.2g,98%)
步骤2:
氮气保护下,5-甲酰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600mg,2.40mmol)与1-氰基-2-氧代-2-(吡啶-4-基)乙烷钠盐(421mg,2.88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50mL),加入醋酸(173mg,2.88mmol)和哌啶(245mg,2.88mmol),回流搅拌过夜。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二氯甲烷(30mL)稀释反应液,过滤,滤液浓缩干,残余物柱层析(DCM∶MEOH=100∶1)得化合物5-(2-氰基-3-氧代-3-(吡啶-4-基)丙-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500mg,72%纯度,55%收率)。MS(ESI+):379[M+1]+。
步骤3:
5-(2-氰基-3-氧代-3-(吡啶-4-基)丙-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500mg,1.32mmol)和3-氨基巴豆腈(163mg,1.98mmol)溶于冰醋酸(20mL)中,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浓缩干,残余物制备TLC(二氯甲烷∶甲醇=20∶1)分离纯化,得化合物2-(吡啶-4-基)-6-甲基-4-(4,5,6,7-四氢-1H-吲唑-5-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腈(15mg,3.3%)。MS(ESI+):343[M+1]+;1H NMR(300MHz,DMSO-d6)δ12.29(br,1H),9.40(s,1H),8.30(s,1H),8.74-8.73(m,2H),7.62-7.58(m,2H),7.30(s,1H),3.48(s,1H),2.78-2.72(m,2H),2.66-2.64(m,2H),2.12(s,3H),2.00-1.96(m,1H),1.82-1.80(m,1H),1.69-1.65(m,1H)。
合成制备例9:6-甲基-8-(4,5,6,7-四氢-1H-吲唑-5-基)-2,3,4,8-四氢-1H-喹嗪-7,9-二甲腈
步骤1:
哌啶2-酮(4.96g,50mmol)溶于二氯甲烷(200mL),加入MeOTf(10.2g,62mmol),加毕室温搅拌18小时。向反应液中加入碳酸钠粉末(20g)和水(8mL),搅拌10分钟,过滤,滤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残余物6-甲氧基-2,3,4,5-四氢吡啶(4.525g,81%)直接用于下步反应。MS:[M+1]=114。
步骤2:
上步所得6-甲氧基-2,3,4,5-四氢吡啶(4.525g,40mmol)溶于无水四氢呋喃(150mL)中,加入2-氰基乙酸叔丁酯(5.98g,42.3mmol),加热至70℃回流搅拌过夜。反应液浓缩,残余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2-氰基-2-(哌啶-2-烯基)乙酸叔丁酯(3.2g,36%)。MS:[M+1]=223。
步骤3:
2-氰基-2-(哌啶-2-烯基)乙酸叔丁酯(444mg,2.0mmol)溶于6M盐酸(5mL)中,加热至100℃搅拌15分钟,冷至室温,减压浓缩干,残余物2-(哌啶-2-烯基)乙腈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步骤4:
将化合物5-(2-氰基-3-氧代丁-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630mg,2.0mmol)和上步所得2-(哌啶-2-烯基)乙腈(244mg,2.0mmol)溶于醋酸(5mL)中,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反应液浓缩干,残余物硅胶柱层析纯化得6-甲基-8-(4,5,6,7-四氢-1H-吲唑-5-基)-2,3,4,8-四氢-1H-喹嗪-7,9-二甲腈(150mg,24%)。MS:[M+1]=319;1H NMR(300MHz,CDCl3)δ7.42(s,1H),3.62-3.55(m,1H),3.46-3.42(m,1H),3.27-3.23(m,1H),2.93-2.59(m,5H),2.40-2.23(m,1H),2.26(s,3H),2.03-1.69(m,7H)。
参照合成制备例9的方法,分别以制备例2中的“5-(2-氰基-3-氧戊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和制备例3中的“5-(2-氰基-5-甲基-3-氧己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代替“5-(2-氰基-3-氧代丁-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可分别得到下表中的化合物(I-10)和(I-11):
合成制备例12:6-甲基-8-(4,5,6,7-四氢-1H-吲唑-5-基)-1,3,4,8-四氢吡啶并[2,1-c][1,4]恶嗪-7,9-二甲腈
步骤1:
化合物吗啉-3-酮(303mg,3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20mL),加入MeOTf(610mg,3.72mmol),室温搅拌18小时。加入碳酸钠粉末(5g)、水(1mL),搅拌30分钟后过滤。滤液以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5-甲氧基-3,6-二氢-2H-1,4-恶嗪粗品(261mg,75%),为油状物。
步骤2:
化合物5-甲氧基-3,6-二氢-2H-1,4-恶嗪(261mg,2.27mmol)和2-氰基乙酸叔丁酯(461mg,2.81mmol)溶解于无水四氢呋喃(10mL),回流搅拌过夜。冷却至室温,减压浓缩,残余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1)得2-氰基-2-(***啉-3-烯基)乙酸叔丁酯(106mg,21%),为白色固体。
步骤3:
将2-氰基-2-(***啉-3-烯基)乙酸叔丁酯(163mg,0.73mmol)加至6N盐酸(5mL)中,加热至100℃搅拌15分钟。冷至室温,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为2-(***啉-3-烯基)乙腈粗品,直接用于下一步。
步骤4:
将5-(2-氰基-3-氧代丁-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230mg,0.73mmol)和上步所得化合物2-(***啉-3-烯基)乙腈粗品(90mg,0.73mmol)溶于醋酸(5mL)中,加热至100℃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浓缩干,制备板TLC纯化(100%乙酸乙酯展开)得6-甲基-8-(4,5,6,7-四氢-1H-吲唑-5-基)-1,3,4,8-四氢吡啶并[2,1-c][1,4]恶嗪-7,9-二甲腈(25mg,11%)。MS:[M+1]=322;1H NMR(300MHz,CDCl3)δ7.36(s,1H),6.61(br,1H),4.65(dd,J=55.5Hz,15.9Hz,2H),4.06-4.22(m,1H),3.88-3.83(m,1H),3.65-3.61(m,1H)3.48-3.44(m,1H),3.33-3.30(m,1H),2.92-2.83(m,1H),2.70-2.62(m,2H),2.48-2.39(m,1H),2.29(s,3H),2.05-1.82(m,2H),1.79-1.63(m,1H)。
仿照合成制备例12的方法,以制备例2中的“5-(2-氰基-3-氧戊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制备例3中的“5-(2-氰基-5-甲基-3-氧己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和制备例4中的“5-(2-氰基-6,6,6-三氟-3-氧代己基-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甲酸叔丁酯”代替中间体“5-(2-氰基-3-氧代丁-1-烯-1-基)-4,5,6,7-四氢-1H-吲唑-1-甲酸叔丁酯”,可分别得到下表中的化合物(I-13)、(I-14)和(I-15):
生物测试实施例1:化合物对c-Met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利用Mobility Shift Assay的方法,测定化合物在体外对c-Met酶的抑制作用。
实验方法
1.配制1.25x的激酶缓冲液和终止液
1.1不含MnCl2的1.25倍激酶缓冲液
62.5mM HEPES,pH 7.5
0.001875%Brij-35
12.5mM MgCl2
2.5mMDTT
1.2含MnCl2的1.25倍激酶缓冲液
62.5mM HEPES,pH 7.5
0.001875%Brij-35
12.5mM MgCl2
12.5mM MnCl2
2.5mM DTT
1.3终止液
100mMHEPES,pH 7.5
0.015%Brij-35
0.2%Coating Reagent#3
50mMEDTA
2.化合物溶液配制
2.1化合物稀释
在EP管中加入20μL的50mM化合物,加入80μL的100%DMSO,配成100μL的10mM化合物。在另一个EP管中加入30μL的10mM化合物,加入70μL的100%DMSO,配成100μL的3mM化合物。
在96孔板上第二个孔中加入95μL的100%DMSO和5uL的3mM化合物,其他孔加入60μL的100%DMSO。从第2孔中取30μL化合物加入第3孔中,依次往下做3倍稀释,共稀释10个浓度。化合物浓度范围是150uM至7.6nM。
2.2转移5倍化合物到反应板
从上述96孔板的每一孔取10μL到另一块96孔板中,加入90μL超纯水。因此第二孔至第十一孔中是溶解于10%DMSO中的化合物,第一孔和第十二孔中为10%DMSO。
从上述96孔板中取出5μL到一块384孔反应板。因此,384孔反应板中就有5μL的10%DMSO溶解的5倍化合物及5μL的10%DMSO。阴性对照孔中加入5μL 250mM的EDTA。
3.激酶反应
3.1配制2.5倍酶溶液
将激酶加入1.25倍激酶缓冲液,形成2.5倍酶溶液。
3.2配制2.5倍的底物溶液
将FAM标记的多肽和ATP加入1.25倍激酶缓冲液,形成2.5倍底物溶液。
3.3向384孔板中加入酶溶液
384孔反应板中已有5μL的10%DMSO溶解的5倍化合物。
在384孔反应板中加入10μL的2.5倍酶溶液。
室温下孵育10分钟。
3.4向384孔板中加入底物溶液
在384孔反应板中加入10μL的2.5倍底物溶液。
3.5激酶反应和终止
28℃下孵育1小时。加25μL终止液终止反应。
4.Caliper读取数据
Caliper上读取转化率数据。
5.抑制率计算
从Caliper上复制转化率数据。把转化率转化成抑制率数据。其中max是指DMSO对照的转化率,min是指无酶活对照的转化率。
抑制率=(max-conversion)/(max-min)×100
生物测试实施例1:实验结果
备注:“+”代表100nM<IC50<1uM;“++”代表10nM<IC50<100nM;“+++”代表IC50<10nM。
生物测试实施例2:化合物对胃癌细胞MKN-45增殖的抑制作用
实验方法
1.细胞培养
本试验所用的细胞为MKN-45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细胞培养在含有下列成分的培养基中:RPMI1640培养基,10%(v/v)的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细胞培养于37℃5%CO2的二氧化氮培养箱中,传代比例为1∶2~1∶6。
2.化合物配制和稀释
化合物收到时为固体粉末,根据客户提供的质量,加入相应量的DMSO配制称10mM的储备液,再用DMSO梯度稀释成9个浓度起始浓度。为了取得化合物的IC50,我们选择了9个测试终浓度(25000,8333,2778,926,309,103,34,11and 1.8nM)进行测试。用培养基稀释成最终的浓度,DMSO的最终浓度为0.25%。
3.实验步骤
3.1培养MKN-45细胞并接种于96或384孔板进行实验。
3.2在细胞接种后约24小时加入受试化合物,每个化合物将被测试9个浓度(3倍梯度稀释),每个点测试两个复孔。
3.3细胞在37℃,5%CO2培养5天。
3.4通过Celltiter Glo的检测方法测试细胞的生长情况。
4.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通过XLFit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半数抑制浓度。
生物测试实施例2:实验结果
备注:“+”代表500nM<IC50<5uM;“++”代表100nM<IC50<500nM;“+++”代表IC50<100nM。

Claims (25)

1.二氢吡啶类化合物,为具有以下通式(I)的化合物:
其中,R1选自C1~C3烷基,异丁基,三氟甲基取代的乙基,甲氧基取代的乙基,氟或甲氧基取代的苯基,或吡啶基;
R2选自氢或者R2与R3形成哌啶、吗啉环;
R3选自甲基或者R3与R2形成哌啶、吗啉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化合物选自如下式(I-1)至(I-15)的化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中通式(I)的化合物为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构象异构体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者、三者或四者的混合物。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I)的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而成:以环己酮-4-甲酸乙酯(1)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的作用下转化为中间体(2),该中间体(2)与肼反应,环化为吡唑类化合物(3);将吡唑类化合物(3)中的酯基以还原剂进行还原,得到中间体(4);然后将中间体(4)吡唑的胺基以适当的保护基PG保护得中间体(II),再将中间体(II)的醇羟基以适当的条件氧化,得到醛类中间体(III);醛类中间体(III)与氰基酮类化合物(A)缩合,得中间体(IV),中间体(IV)再与1当量胺基烯腈类 原料(B)缩合,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即得通式(I)的化合物(I);具体路线如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氢化锂铝、硼氢化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的保护基PG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的条件氧化为Dess-Martin氧化、Swern氧化。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是指:采用氯化氢的有机溶液或三氟醋酸/二氯甲烷脱除叔丁氧羰基;采用催化氢化的方法脱除苄氧羰基;或者采用三氟醋酸脱除对甲氧基苄基。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通式(I)的化合物中R1与R3相同且R2为氢时,其通式(I)的化合物为化合物(Ia);化合物(Ia)由以下方法制备:以环己酮-4-甲酸乙酯(1)为原料,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的作用下转化为中间体(2),该中间体(2)与肼反应,环化为吡唑类 化合物(3);将吡唑类化合物(3)中的酯基以还原剂进行还原,得到中间体(4);然后将中间体(4)吡唑的胺基以适当的保护基PG保护得中间体(II);再将中间体(II)的醇羟基以适当的条件氧化,得到醛类中间体(III);该醛类中间体(III)与2当量的氨基烯腈类原料(C)缩合,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即得化合物(Ia);具体路线如下:
其中R1和R3以Ra代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剂为氢化锂铝、硼氢化钠。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基PG为叔丁氧羰基、苄氧羰基、对甲氧基苄基。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当的条件氧化为Dess-Martin氧化、Swern氧化。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适当的条件下脱除保护基是指:采用氯化氢的有机溶液或三氟醋酸/二氯甲烷脱除叔丁氧羰基;采用催化氢化的方法脱除苄氧羰基;或者采用三氟醋酸脱除对甲氧基苄基。
14.含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的化合物和药学可接受的赋形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制成片剂、胶囊剂、水性混悬剂、油性混悬剂、可分散的粉剂、颗粒剂、糖浆剂、乳剂、乳膏剂、软膏剂、栓剂或注射剂。
16.一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式(I)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药学可接受的赋形剂。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药物组合物制成片剂、胶囊剂、水性混悬剂、油性混悬剂、可分散的粉剂、颗粒剂、糖浆剂、乳剂、乳膏剂、软膏剂、栓剂或注射剂。
1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其中是通式(I)的化合物在制备调节蛋白激酶催化活性制品中的应用;所述蛋白激酶为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
19.一种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通式(I)的化合物的可药用的盐在制备调节蛋白激酶催化活性制品中的应用;所述蛋白激酶为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
2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其中是通式(I)的化合物在制备治疗与蛋白激酶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蛋白激酶为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与蛋白激酶有关的疾病为癌症。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癌症选自胃癌、肺癌、甲状腺癌、结肠直肠癌、肾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癌、膀胱癌、头部和颈部癌症、胰腺癌、 胆囊癌、骨肉瘤、横纹肌肉瘤、MFH/纤维肉瘤、成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黑色素瘤或间皮瘤。
23.一种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通式(I)的化合物的可药用的盐在制备治疗与蛋白激酶有关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蛋白激酶为c-Met受体酪氨酸激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与蛋白激酶有关的疾病为癌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癌症选自胃癌、肺癌、甲状腺癌、结肠直肠癌、肾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癌、膀胱癌、头部和颈部癌症、胰腺癌、胆囊癌、骨肉瘤、横纹肌肉瘤、MFH/纤维肉瘤、成胶质细胞瘤/星形细胞瘤、黑色素瘤或间皮瘤。
CN201210081677.3A 2012-03-23 2012-03-23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3319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1677.3A CN103319456B (zh) 2012-03-23 2012-03-23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1677.3A CN103319456B (zh) 2012-03-23 2012-03-23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9456A CN103319456A (zh) 2013-09-25
CN103319456B true CN103319456B (zh) 2015-05-13

Family

ID=4918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1677.3A Active CN103319456B (zh) 2012-03-23 2012-03-23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19456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040A (zh) * 2006-12-14 2009-10-14 拜耳先灵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用作蛋白激酶抑制剂的二氢吡啶衍生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58040A (zh) * 2006-12-14 2009-10-14 拜耳先灵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用作蛋白激酶抑制剂的二氢吡啶衍生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9456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6175B (zh) 一种杂环并吡啶酮类化合物,其中间体、制备方法和用途
US10793543B2 (en) Selective C-KIT kinase inhibitor
CN105916845B (zh) 用于抑制shp2活性的n-氮杂螺环烷取代的n-杂芳基化合物和组合物
CN110156774A (zh) 用于治疗hbv感染的新颖治疗剂
CN105308033B (zh) Jak2和alk2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1641013B (zh) 核受体结合剂
CN103561576B (zh) 脂质合成的杂环调节剂
CA2723233C (en) Specific inhibitors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CN108348529A (zh) 乙型肝炎核心蛋白调节剂
CN107922388A (zh) 用于抑制shp2活性的化合物和组合物
AU2012245387A1 (en) Substituted Diaminocarboxamide and Diaminocarbonitrile pyrimidines, compositions thereof,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therewith
PT2727918T (pt) Compostos e composições como inibidores de proteína quinase
ES2535212T3 (es) Carboxamido-4-[(4-piridil)amino]-pirimidinas para el tratamiento de la hepatitis C
CN105473573A (zh) 用作激酶抑制剂的咔唑甲酰胺化合物
CN103080107A (zh) 作为蛋白激酶抑制剂的杂芳基化合物和组合物
CN104557871B (zh) 具有螺环取代基的芳基吗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135871A (zh) 阻断疾病的泛素化-蛋白酶体***的胺萘醌化合物及医药组合物
JPWO2018199166A1 (ja) 新規テトラヒドロナフチルウレア誘導体
WO2016088813A1 (ja) 新規ジアザビシクロ[2.2.2]オクタン誘導体
KR20200041954A (ko) 화합물, 이의 약제학적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 및 응용
AU2019214193B2 (en) Heterobicyclic carboxylic acids for treating cancer or inflammatory diseases
CN104557913A (zh) 吡啶并嘧啶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U2015303724A1 (en) Quinazoline derivative
CN103936762B (zh) 吗啉并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319456B (zh) 二氢吡啶类化合物、其组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4

Address after: Room 304-12, 665 Zhangjiang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1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lu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50-10, Building No. 2, 351 Guoshoujing Road, Zhangjiang High-tech Park,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LUN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16

Address after: Room 650-10, Building No. 2, 351 Guoshoujing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20120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LUN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4-12, 665 Zhangjiang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1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lu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650-10, Building No. 2, 351 Guoshoujing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20120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 Bi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50-10, Building No. 2, 351 Guoshoujing Road,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2012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LUN LIFE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2

Address after: 201100 floor 10, building 5, No. 525, Yuanji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 Bi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LUN JIANGSU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50-10, building 2, 351 GuoShouJing Road,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2012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 Bio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241 floor 10, building 5, No. 525, Yuanji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lun Pharmaceutical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LUN JIANGSU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0 floor 10, building 5, No. 525, Yuanji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 Bi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LUN JIANGSU PHARMACEUT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