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2446A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2446A
CN103312446A CN2012100714322A CN201210071432A CN103312446A CN 103312446 A CN103312446 A CN 103312446A CN 2012100714322 A CN2012100714322 A CN 2012100714322A CN 201210071432 A CN201210071432 A CN 201210071432A CN 103312446 A CN103312446 A CN 103312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sequences
code bits
ascending control
b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14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2446B (zh
Inventor
成艳
李博
陈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714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4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2653 priority patent/WO2013135190A1/zh
Priority to EP13760471.6A priority patent/EP2822207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312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46A/zh
Priority to US14/487,672 priority patent/US978170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2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2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所述***包括:用户设备和基站。本发明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同时传输,同时提高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于***通信技术的峰值数据速率要求,LTE-A(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中引入了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且为了支持下行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及混合自动重传等技术,终端需向基站反馈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其中,UCI包括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和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等信息。
现有技术中,终端在向基站反馈UCI时,当终端同时接入多个下行成员载波接收下行数据时,对每个下行成员载波都需要在上行链路方向反馈其CSI,对每个下行成员载波上调度的数据也都需要在上行链路方向反馈其HARQ信息。
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每个载波的周期CSI的上报模式、上报周期和子帧偏移,用户设备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的上报模式,确定需要上报的CSI对应的上报类型,并根据高层信令指示的上报周期和子帧偏移,确定各上报类型的CSI的上报时刻。用户设备若检测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或用于指示半持续调度释放的PDCCH(Physical Downl 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则需要反馈HARQ-ACK(Acknowledgment,确认应答)。因而,在LTE-A载波聚合场景下,会出现在一个上行子帧上同时需要上报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其中需上报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需上报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也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下行载波。载波聚合场景下,如何支持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同时传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多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同时传输,同时提高传输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
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模块编码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所示物理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控制***,所述***包括:用户设备和基站;
所述用户设备如上述用户设备,所述基站如上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同时传输,同时提高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资源映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发射分集方式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编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第二编码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合并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种合并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种编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传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另一种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以用户设备角度,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10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102:将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
参见图2,以基站角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201: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该物理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202:根据该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同时传输,同时提高传输性能。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以如下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为例,对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详见如下各实施例: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其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可以为CSI,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可以为HARQ-ACK,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还可以为HARQ-ACK和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参见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30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地,该步骤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步骤31:分别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信道上占用的资源。
其中,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信道上占用的资源可以为调制符号个数或编码比特数,即该步骤可以为分别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也可以为分别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编码比特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编码比特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步骤32: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根据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以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具体地,如果上述步骤31中获取的资源为调制符号个数,则该步骤可先分别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计算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具体可利用调制符号个数乘以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得到相应的编码比特数,然后再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41
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51
如果上述步骤31中获取的资源为编码比特数,则该步骤可直接根据获取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并根据获取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数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q 0 UCI 1 , q 1 UCI 1 , q 2 UCI 1 , . . . , q q UCI 1 - 1 UCI 1 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q 0 UCI 2 , q 1 UCI 2 , q 2 UCI 2 , . . . , q q UCI 2 - 1 UCI 2 .
无论获取的资源为调制符号个数还是编码比特数,该步骤中的信道编码方法可以为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具体可分别使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此编码方式下,第一上行控制信息最大可传输的信息比特为11比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最大可传输的信息比特也为11比特。
步骤33:将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具体地,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54
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55
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为b(0),...,b(QUCI1+QUCI2-1)为例,该步骤可按如下三种方式之一实现:
方式一:
步骤a11: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步骤a12:将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合并之后,使得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底端向上延伸,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顶端向下延伸。当出现定时偏差时,时频资源底端的信号会受到污染,此时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映射在时频资源的顶端能进一步保护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由于本实施例以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CSI为例,且由于HARQ-ACK的性能要求高于CSI,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进一步保护优先级更高的上行控制信息。
接下来,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CSI,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为例,该方式下的编码方式具体如下:
将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1
分成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2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将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4
分成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5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6
将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QCSI为周期CSI占用的编码比特数,QACK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占用的编码比特数。
其中,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也可以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7
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8
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10
个编码比特;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12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13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14
个编码比特。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具体还可以按如下伪码实现: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616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071
该方式下,可使得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编码比特和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如图4所示。从图4可看出,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都分布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从而能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均能获得较好的时间和频率分集增益,从而能较好地保证周期CSI和HARQ-ACK的性能。
方式二:
步骤a21: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在一起,即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在一起,即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附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
步骤a22:以Qm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从得到的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Qm为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在选取编码比特时,可将偶数次选取的所有编码比特排在奇数次选取的所有编码比特的前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如果从0开始标识选取次数,则本实施例将第一次选取确定为偶数次选取,将第二次选取确定为奇数次选取,依次类推。
需要说明的是,该方式如果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后面,则可使得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底端向上延伸,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顶端向下延伸,如图4所示,图4中,RS(Reference Signal)为参考信号,A/N为ACK和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认应答),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为信道质量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为预编码矩阵指示。如果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附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后面,则可使得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底端向上延伸,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顶端向下延伸。
方式三:
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在一起,即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后面,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在一起,即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附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302:将得到的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具体地,该步骤中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可以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PUCCH format 3),且当上述步骤33按照方式一或方式二将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时,该步骤302传输得到的编码比特序列的方式可以如下:
对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利用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得到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将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当上述步骤33按照方式三将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时,该步骤302传输得到的编码比特序列的方式如下:
步骤b1:先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再对加扰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调制,得到一组(或一块)复数值调制符号(a block of complex-valued modulationsymbols)。例如,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为PUCCH format 3时,先对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b(0),b(1),...,b(47)进行加扰,再对加扰后的编码比特进行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调制,得到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d(0),...,d(23);
步骤b2:将得到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使得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都分布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
例如,可以将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第一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将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二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其中,得到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的第一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为偶数位置上的调制符号,第二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位奇数位置上的调制符号,依次类推。该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按如下两种方式之一实现:
方式一:
步骤b21:对得到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交织;
例如,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为PUCCH format 3时,对步骤b1得到的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交织,使得交织后的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排在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的前面,得到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交织方法可以为:提取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并将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附在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的后面,得到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需要说明的是,步骤a中得到的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中,第一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为偶数位置上的调制符号,第二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位奇数位置上的调制符号,依次类推。
步骤b22:将得到的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例如,可以利用正交序列对得到的交织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得到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将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利用第一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交织后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前12个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交织后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后12个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二时隙的时频资源上。
方式二:
对得到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将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该种方式在具体实现时,利用第一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二时隙的时频资源上。需要说明的是,步骤a中得到的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中,第一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为偶数位置上的调制符号,第二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位奇数位置上的调制符号,依次类推。
303: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该物理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针对该步骤,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导频对应的信号。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含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本发明实施例中,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可以为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调制符号,包括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和导频信号对应的调制符号;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还可以是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同理,下面步骤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可指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可指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或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
304:基站根据接收的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其中,基站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1:提取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息中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
当上述步骤33按照方式一或方式二将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时,该步骤具体可按如下方法实现: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提取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该种情况下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可参见上述步骤33中的方式一或方式二,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此处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可以是: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将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基站可以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确定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时频资源上的位置,从而提取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此处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可以是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也可以是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序列;同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可以是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也可以是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序列。
当上述步骤33按照方式三将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时,该步骤具体可按如下方法实现:
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及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机制,提取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具体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可参照步骤33中的方式三,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此处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可以是: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在一起。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机制可以是: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再对加扰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调制,得到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对得到的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交织,使得交织后的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排在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的前面;将交织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机制还可以是:对上行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再对加扰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调制,得到24个复数值调制符号;利用第一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24个复数值符号中的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利用第二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24个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二时隙的时频资源上。基站可以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及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机制,确定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时频资源上的位置,从而提取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
步骤c2:根据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根据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该步骤中,基站可分别基于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利用最大似然检测算法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算法进行检测,检测过程可依据现有的检测方式实现,本实施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周期CSI和HARQ-ACK的同时传输,同时通过将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都分布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从而能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均能获得较好的时间和频率分集增益,从而能较好地保证周期CSI和HARQ-ACK的性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该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方式不同。参见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50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地,该步骤可通过如下几个步骤实现:
步骤51:分别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信道上占用的资源。
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步骤31类似,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52: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具体地,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2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采用的信道编码方法不同。该步骤中的信道编码方法可以是如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
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具体:采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此处仅采用单(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采用(32,O)码或双(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时,如果待传输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小于或等于11比特,使用(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如果待传输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使用双(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其中,使用双(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时,可按如下几步实现:
步骤a11: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步骤a12:利用(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31
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32
比特。其中,Q′为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个数,Qm为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33
表示向上取整;其中Q′还可以为QUCI2/2,其中QUCI2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数。
步骤a13:合并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中的合并方法可以是:串联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或者,以Qm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Qm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
方式二:
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独立信道编码,具体:当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小于或等于11比特时,使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当待传输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使用双(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当待传输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小于或等于11比特时,使用(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当待传输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使用双(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该方式下,可能出现使用3个或四个(32,O)码编码器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当采用双(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时,与方式一中的步骤a11到步骤a13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当采用双(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时,与方式一中的步骤a11到步骤a13类似,区别在于Q′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个数,Qm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Q′还可以为QUCI1/2,其中QUCI1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数,其他信息此处不再赘述。
该编码方式下,第二上行控制信息最大可传输的信息比特也可以大于11比特,与实施例二中的信道编码方法相比更灵活,使得对待传输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的情况也适用,扩大了支持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同时传输的适用场景。
502:将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具体实现时,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3中的方法实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步骤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3的方式一实现时,合并四部分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方法还可以为:将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该合并方法使得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底端向上延伸,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占用的时频资源由每个时隙时频资源的顶端向下延伸。此时,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CSI,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为例,该步骤该方式下可按如下方法实现:
将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41
分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42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43
两部分,将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1 ACK 分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45
两部分;将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各部分编码比特序列的特征还可以包括: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47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52
个编码比特;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53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54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55
个编码比特。
504:将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具体地,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02类似,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02,此处不再赘述。
503: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针对该步骤,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导频信号。
504:基站根据接收的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具体地,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04类似,区别在于该步骤中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中,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方法按照该实施例步骤52执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周期CSI和HARQ-ACK的同时传输,同时通过将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都分布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从而能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均能获得较好的时间和频率分集增益,从而能较好地保证周期CSI和HARQ-ACK的性能。同时,该实施例通过可利用双RM码对大于11比特的HARQ-ACK进行信道编码,从而扩大了支持CSI和HARQ-ACK同时传输的适用范围。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如下:
60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针对该步骤,本实施例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含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地,该步骤可按如下两种方式之一实现:
方式一:
步骤a11: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并获取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
该步骤用于分别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信道上占用的资源,该资源可以为调制符号个数或编码比特数,即该步骤可以为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或为获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编码比特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编码比特数。且该步骤中,若该资源为调制符号个数,则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调制符号个数都为2的倍数;若该资源为编码比特数,则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编码比特数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占用的编码比特数为2Qm的倍数,Qm为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例如,当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上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时,Qm的值为2。
步骤a12: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与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2类似,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a13:将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62
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为b(0),...,b(QUCI1+QUCI2-1)为例,该步骤可按如下方法实现:
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将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CSI,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为例,该步骤该方式下可按如下方法实现:
将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 q 0 CSI , q 1 CSI , q 2 CSI , . . . , q q CSI - 1 CSI 分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2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3
两部分,将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1 ACK 分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5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6
两部分;将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7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个编码比特;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9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11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12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1713
个编码比特。
方式二:
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信道编码,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具体地,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总信息比特数小于等于11比特时,采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信道编码;当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总信息比特数大于11比特时,采用双(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联合信道编码。当采用双(32,O)码进行信道编码时,该步骤分为如下几步:
步骤a21: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
步骤a22:将步骤a21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该步骤将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均分成两部分。如果总信息比特数为偶数,则两部分的信息比特数相等,若总信息比特数为奇数,则两部分中有一个部分的信息比特数比另一个部分多1;
步骤a23:利用(32,O)码对步骤a22中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
步骤a24:合并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a24中的合并方式可以是如下两种方式之一:
方式一:
先将每一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均分成两部分,得到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每个部分编码比特序列包括12个编码比特;再将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在一起。
例如,可以将第一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分成编码比特序列部分1和编码比特序列部分2,将第二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分成编码比特序列部分3和编码比特序列部分4;将编码比特序列部分1、编码比特序列部分3、编码比特序列部分2和编码比特序列部分4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方式二:
以Qm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一个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再将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成4个部分,依次串联每一部分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将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成4个部分的方法可以为:以Qm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从48长的时编码比特序列中的前24个编码比特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偶数次选取的编码比特组成第一部分,奇数次选取的编码比特组成第二部分;以Qm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从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后24个编码比特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其中偶数次选取的编码比特组成第三部分,奇数次选取的编码比特组成第四部分。
602:将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该步骤中的物理上行信道可以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PUCCH format 3)。
对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利用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得到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将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该步骤中,当用户设备采用发射分集方式发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时,可以采用如图7所示的发射分集方案进行发送。图7中的[d1,d2,…d11,d12]为离散傅里叶变换前的调制符号[S1,S2,…S11,S12]为离散傅里叶变换后的调制符号,[-S6 *,S5 *,…-S12 *,S7 *]为经过离散傅里叶变换、重排序和取共轭之后的调制符号。当采用该方案发送时,本实施例通过步骤601中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方法,能使得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都分布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从而能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均能获得较好的时间和频率分集增益,从而能较好地保证周期CSI和HARQ-ACK的性能;能使得基站能利用联合数据和导频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独立对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进行译码,一方面通过该算法能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独立译码能减小译码复杂度。
603: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针对该步骤,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导频信号。
604:基站根据接收的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具体地,当上述步骤601按照方式一的编码方式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时,该步骤与实施例二中步骤304类似,区别在于该步骤中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按照本实施例中步骤601中的方式一进行,其他信息类似,可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0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周期CSI和HARQ-ACK的同时传输,同时通过将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都分布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从而能让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均能获得较好的时间和频率分集增益,从而能较好地保证周期CSI和HARQ-ACK的性能。另外,本发明能使得基站能利用联合数据和导频的最大似然检测算法独立对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进行译码,一方面通过该算法能提高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独立译码能减小译码复杂度。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能支持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同时传输,同时能避免PDCCH丢失带来的模糊问题,从而提高了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传输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不限制该方法的应用场景,但本实施例优选应用场景为: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中需要同时传输周期CSI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子帧,且用户设备配置了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3进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反馈。参见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流程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801: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包含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包含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
在正常循环前缀(Normal CP)时,该步骤可按如下方式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场景1: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续调度)释放的PDCCH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a11:利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下,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可包括20个编码比特,例如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可用bi=b′i,i=0,...,19表示;
步骤a12: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步骤1a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NACK;
用户设备在上行子帧n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内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在该下行子帧集合内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即用户设备在上行子帧n对应的下行子帧集合内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半持续调度SPS PDSCH传输。该步骤中,a″0为用户设备接收到的这个PD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例如,若该PDSCH数据检测正确,则a″0为ACK,若该PDSCH数据检测错误,则a″0为NACK。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中,ACK将被编码成1,NACK将被编码成0,因而a″1为0。
该步骤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可用bi=b′i,i=0,...,21表示,其中bi=b′i,i=0,...,19为步骤a11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即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b20=a″0,b21=a″1
场景2: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中的DAI(Downlink Assignment Index,下行分配索引)的值等于1,或用户设备只接收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且该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a21:利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下,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可包括20个编码比特,例如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可用bi=b′i,i=0,...,19表示;
步骤a22:若用户设备接收到的PDSCH对应两个传输块,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步骤a21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比特a″0和比特a″1分别对应码字0和码字1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若用户设备接收到的PDSCH对应一个传输块,将比特a″0附在步骤a21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比特a″0对应该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若用户设备仅接收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将比特a″0附在步骤2a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比特a″0为检测到的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场景3: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同时该用户设备还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且该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a31:利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下,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可包括20个编码比特,例如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可用bi=b′i,i=0,...,19表示;
步骤a32: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步骤3a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的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场景4: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同时该用户设备还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另一个PDSCH传输且该PDSCH对应的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a41:利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该步骤下,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可包括20个编码比特,例如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可用bi=b′i,i=0,...,19表示;
步骤a42: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步骤4a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0为接收到的无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有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该步骤中,当在主载波上接收到的有PDCCH对应的PDSCH对应两个数据传输块时,对这两个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进行捆绑从而得到该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即此时a″1为有PDCCH对应的PDSCH的两个数据传输块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捆绑后的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场景5:除以上4种情况外,用户设备可采用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对应的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方法实现该步骤。
实际场景中,用户设备根据检测到的PDSCH和PDCCH的情况自动判断采用步骤a11和步骤a12、或步骤a21和步骤a22、或步骤a31和步骤a32、或步骤a41和步骤a42来进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但实际场景中,会出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丢失(即基站给用户设备发送了PDCCH但用户设备没有检测到),例如基站本来是按照场景3或场景4调度,但由于出现PDCCH丢失,从用户设备端会按照场景1来进行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而基站会按照场景3或场景4相应的编码和传输方法去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从而会造成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不能正确译码。为了避免由于PDCCH丢失导致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不能正确译码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即使用户设备仅接收到SPS PDSCH数据,通常仅需将比特a″0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但本实施例依然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a″1为NACK代替,使基站可按照附加了2比特的方式去译码,从而能保证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译码正确。
在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 CP)时,该步骤可按如下方式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
场景1: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b11:将比特a″0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1;
步骤b12:利用(32,O)码对步骤b11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场景2: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或用户设备仅接收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且该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b21:若用户设备接收到的PDSCH对应两个传输块,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若用户设备接收到的PDSCH对应一个传输块或用户设备只接收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将比特a″0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1;
步骤b22:利用(32,O)码对步骤b21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场景3: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同时该用户设备还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且该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b31: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
该步骤中,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即SPS PD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步骤b32:利用(32,O)码对步骤3a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场景4:当用户设备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同时该用户设备还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另一个PDSCH传输且该PDSCH对应的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该步骤按如下两个步骤实现:
步骤b41: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
该步骤中,a″0为接收到的无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即SPS PD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有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步骤b42:利用(32,O)码对步骤b41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场景5:除以上4种情况外,用户设备可采用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对应的获取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方法实现该步骤。
Extended CP时,场景3和场景4下,将a″0对应SPS PD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可在即使出现PDCCH丢失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正确译码。因为如果出现PDCCH丢失,则此时用户设备按照场景1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无论用户设备按照场景1还是场景3和4对应的编码方法编码,SPS PD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信息比特在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中的位置均不变,从而基站能正确译码出SPS PDSCH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PDCCH丢失带来的模糊问题,也可将场景1时的编码方法按照场景3或场景4的编码方法来编码,此时a″0为接收到的SPS 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NACK。
802:将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该步骤中,正常循环前缀场景下,对应步骤801中的不同场景,将采用不同的物理上行信道格式来传输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地,场景1、场景3和场景4下,用户设备将采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PUCCH format 2b)来传输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即此时该步骤中的物理上行信道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或可以说将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出给基站;场景2下,若用户设备接收到的PDSCH对应两个传输块,则用户设备将采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PUCCH format 2b)来传输;若用户设备接收到的PDSCH对应一个传输块或用户设备只接收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则用户设备采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a(PUCCH format 2a)来传输。
扩展循环前缀场景下,采用物理上行信道格式2来传输。
803: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该步骤,基站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包括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导频信号。
804:基站根据接收的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该步骤中,基站首先根据待检测的上行控制信息确定用户设备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例如,正常循环前缀情况下,当基站仅在主载波上给用户设备传输了一个PDSCH传输,且在当前子帧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PDSCH对应的PDCCH,也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时,基站确定用户设备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PUCCH format 2b),基站基于PUCCH format 2b的传输格式对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或说基站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根据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该步骤还可以包括:基站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对用户设备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译码。该步骤中的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如步骤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例如,正常循环前缀情况下,当基站仅在主载波上给用户设备传输了一个PDSCH传输,且在当前子帧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PDSCH对应的PDCCH,也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时,根据步骤1中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中最后两比特对应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即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的信息比特,且倒数第二个比特即为基站给用户设备传输的SPS PDSCH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用户设备仅接收到SPS PDSCH数据,但也按照PUCCH format2b的格式来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避免了由于PDCCH丢失带来的模糊度,从而能保证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译码正确。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用户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参见图9,该设备包括:
编码模块91,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传输模块92,用于将编码模块91编码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
进一步地,参见图10,编码模块91,具体包括:
第一编码子模块911,用于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第二编码子模块912,用于对第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合并子模块913,用于将第一编码子模块911编码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第二编码子模块912编码得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参见图11,第二编码子模912,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9121,用于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编码单元9122,用于利用(32,O)码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61
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62
比特,其中,Q′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个数,Qm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63
表示向上取整;其中Q′还可以为QUCI2/2,其中QUCI2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数;
合并单元9123,用于将编码单元9122编码得到的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合并单元9123,具体用于串联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或者,以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编码子模块912的划分单元9121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编码单元9122的编码过程以及合并单元9123对编码单元9122编码得到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的方式可详见上述实施例三中步骤5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图12,合并子模块913,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9131,用于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第一合并单元9132,用于将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CSI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为例,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64
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该合并子模块913的划分单元9131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9131,具体用于将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2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3
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4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或者,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6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7
进一步地,划分单元9131划分的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8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9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10
个编码比特;划分单元9131划分的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11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12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13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714
个编码比特。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合并子模块913的划分单元9131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划分方式、第一合并单元9132对划分单元9132划分之后的编码比特序列进行合并的方式可详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2的合并方式一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2的合并方式二的相关描述,合并子模块913,具体用于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得到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以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从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择编码比特,并将偶数次选取的所有编码比特排在奇数次选取的所有编码比特前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2的合并方式三的相关描述,合并子模块913,具体用于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或者,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并将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作为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三中步骤502的相关描述,参见图13,合并子模块913,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9131,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第二合并单元9133,用于将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以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CSI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为例,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1
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2
该合并子模块913的划分单元9131,具体用于将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3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4
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6
进一步地,划分单元9131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7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8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9
个编码比特;划分单元9131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10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11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13
个编码比特。
可选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14
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1 ACK ;
划分单元9131,具体用于将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816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1
将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2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3
其中,划分单元9131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4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5
个编码比特;划分单元9131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6
个编码比特,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8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9
Figure BDA00001443533900002910
个编码比特。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四中步骤601的编码方式二的相关描述,参见图14,编码模块91,具体包括:
连接单元914,用于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
划分单元915,用于将连接单元914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编码单元916,用于利用(32,O)码对划分单元915划分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
合并单元917,用于合并编码单元916得到的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合并单元917,具体用于先将每一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均分成两部分,得到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每个部分编码比特序列包括12个编码比特;再将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在一起,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或者,合并单元917,具体用于以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一个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再将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成4个部分,依次串联每一部分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五步骤801中正常循环前缀下场景1的相关描述,当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时,编码模块91,具体用于利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NACK。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五步骤801中扩展循环前缀下场景1的相关描述,当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时,传输模块92,具体用于将所述编码模块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出给基站。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五步骤801中扩展循环前缀下场景3的相关描述,当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还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且该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编码模块91,具体用于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利用(32,O)码对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五步骤801中扩展循环前缀下场景4的相关描述,当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PDCCH,还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另一个PDSCH传输且该PDSCH对应的PDCCH中的DAI的值等于1时,编码模块91,具体用于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a″0为接收到的无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有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利用(32,O)码对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02的相关描述,传输模块92,具体用于将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利用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得到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将扩频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可选地,参见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02的相关描述,参见图15,传输模块92,具体包括:
调制单元921,用于将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
映射单元922,用于将调制单元921调制得到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使得所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
其中,映射单元922,具体用于提取得到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并将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附在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的后面,得到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将得到的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或者,映射单元922,具体用于利用第一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利用第二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二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同时传输,同时提高传输性能。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基站执行的方法,参见图16,该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161,用于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该物理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检测模块16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161接收到的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的号息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接收模块161和检测模块162的具体描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二中步骤303和步骤30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参见图16,检测模块162,具体包括:
第一提取单元1621,用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提取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
第一检测单元1622,用于根据第一提取单元1621提取出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根据第一提取单元1621提取出的第二上行控制信号对应的信息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具体为:
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进一步,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可以为:
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参见图18,检测模块162,具体包括:
第二提取单元1623,用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及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机制,提取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中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息;
第二检测单元1624,用于根据第二提取单元1623提取出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息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根据第二提取单元1623提取出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息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其中,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具体为: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在一起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机制具体为:对得到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交织,使得交织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排在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的前面;将交织后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信道上;
第二提取单元1623,具体用于根据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及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机制确定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在物理上行信道的时频资源上的位置;根据确定的位置提取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息。
可选地,检测模块162,具体用于当仅在主载波上给用户设备传输了一个PDSCH传输,且在当前子帧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PDSCH对应的PDCCH,也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时,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同时传输,同时提高传输性能。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参见图19,该***包括:用户设备191和基站192;
其中,用户设备191为上述实施例六提供的用户设备,详见上述实施例六;
基站192为上述实施例七提供的基站,详见上述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过用户设备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以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编码比特序列在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支持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同时传输,同时提高传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和基站在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基站与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5)

1.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对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利用(32,O)码对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11
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12
比特,其中,Q′为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个数,Qm为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13
表示向上取整;其中Q′还可以为QUCI2/2,其中QUCI2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数;
合并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串联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或者,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21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所述QCSI为周期CSI占用的编码比特数,所述QACK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占用的编码比特数;
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23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24
将所述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25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或者,将所述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27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32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33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35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个编码比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得到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
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从所述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择编码比特,并将偶数次选取的所有编码比特排在奇数次选取的所有编码比特的前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或者,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并将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作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2
所述QCSI为周期CSI占用的编码比特数,所述QACK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占用的编码比特数;
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3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4
将所述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5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7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8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9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10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11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12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413
个编码比特。
13.根据权利要求5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1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1 ACK ;
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3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4
将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5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7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8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9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10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12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513
个编码比特。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
将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利用(32,O)码对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
合并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先将每一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均分成两部分,得到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每个部分编码比特序列包括12个编码比特;再将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在一起,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或者,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一个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再将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成4个部分,依次串联每一部分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时,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利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所述a″1为NACK。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时,所述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具体包括:
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出给基站。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还检测到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且该PDCCH中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的值等于1时,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利用(32,O)码对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还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另一个PDSCH传输且该PDSCH对应的PDCCH中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的值等于1时,所述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a″0为接收到的无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有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
利用(32,O)码对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具体包括:
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
将所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使得所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具体包括:
提取得到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并将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附在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的后面,得到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将得到的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或者,利用第一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利用第二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二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
23.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括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传输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模块编码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通过物理上行信道传输给基站。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编码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第二编码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编码子模块编码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编码子模块编码得到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编码子模块,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编码单元,用于利用(32,O)码对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91
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92
比特,其中,Q′为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符号个数,Qm为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调制阶数,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93
表示向上取整;其中Q′还可以为QUCI2/2,其中QUCI2为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编码比特数;
合并单元,用于合并所述编码单元编码得到的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单元,具体用于串联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或者,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第一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94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095
所述QCSI为周期CSI占用的编码比特数,所述QACK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占用的编码比特数;
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2
将所述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3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4
或者,将所述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5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6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单元划分的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7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8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9
个编码比特;所述划分单元划分的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10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11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12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013
个编码比特。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得到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从所述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择编码比特,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且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中,偶数次选取的编码比特排在奇数次选取的编码比特的前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或者,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并将串联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作为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模块,具体包括:
划分单元,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第二合并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1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2
所述QCSI为周期CSI占用的编码比特数,所述QACK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占用的编码比特数;
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4
将所述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5
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6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单元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7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8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9
个编码比特;所述划分单元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10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111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1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2
个编码比特。
35.根据权利要求27或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为周期信道状态信息CSI,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3
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为 q 0 ACK , q 1 ACK , q 2 ACK , . . . , q Q ACK - 1 ACK ;
所述划分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周期CSI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5
和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6
将所述HARQ-ACK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单元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9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HARQ-ACK编码比特序列包括个编码比特;所述划分单元划分得到的第一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12
个编码比特,所述第二部分CSI编码比特序列包括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13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14
Figure FDA00001443533800001215
个编码比特。
3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模块,具体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或者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附在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
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连接单元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分成两部分;
编码单元,用于利用(32,O)码对所述划分单元划分的上行控制信息的每一部分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分别得到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每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别进行循环重复速率匹配,将第一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将第二个32位长的编码比特序列速率匹配成24比特;
合并单元,用于合并所述编码单元得到的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并单元,具体用于先将每一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均分成两部分,得到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每个部分编码比特序列包括12个编码比特;再将4部分编码比特序列串联在一起,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或者,所述合并单元,具体用于以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调制阶数个编码比特为粒度交替从两部分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选取编码比特,得到一个48长编码比特序列;再将48长的编码比特序列分成4个部分,依次串联每一部分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3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时,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利用(32,O)码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比特a″0和比特a″1附在得到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所述a″1为NACK。
4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未检测到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时,所述传输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编码模块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出给基站。
41.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还检测到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且该PDCCH中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的值等于1时,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a″0为接收到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指示下行SPS释放的PDC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利用(32,O)码对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4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仅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未检测到与该PDSCH传输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还接收到在主载波上传输的另一个PDSCH传输且该PDSCH对应的PDCCH中的下行分配索引DAI的值等于1时,所述编码模块,具体用于将比特a″0和a″1附在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的后面,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a0,a1,a2,a3,...,aA-1,其中aA′=a″0,a(A′+1)=a″1,且A′为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个数,A=A′+2,a″0为接收到的无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a″1为检测到有对应PDCCH的PDSCH对应的1比特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比特;利用(32,O)码对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上行控制信息编码比特序列。
43.根据权利要求23至4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块,具体包括:
调制单元,用于将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和调制,得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
映射单元,用于将所述调制单元调制得到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使得所述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分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两个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单元,具体用于提取得到的复数值调制符号中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和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并将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附在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的后面,得到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将得到的交织后的一组复数值调制符号映射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或者,所述映射单元,具体用于利用第一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偶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一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利用第二时隙的正交序列对得到的复数值符号中的奇数位置上的复数值调制符号进行扩频,扩频后的复数值符号将被映射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第二时隙的时频资源上传输给基站。
45.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提取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根据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具体为:
对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具体包括:
当基站仅在主载波上给用户设备传输了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在当前子帧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PDSCH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时,基站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息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5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所述物理上行信道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息,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包含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
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提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提取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中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和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提取单元提取出的第一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对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根据所述第一提取单元提取出的第二上行控制信息对应的信号对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的获取机制具体为:
对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对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与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合并,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并将所述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分为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第一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一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第二部分第一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和第二部分第二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依次串联得到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比特序列。
54.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当仅在主载波上给用户设备传输了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且在当前子帧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该PDSCH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也未向该用户设备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PDCCH时,按照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2b的方式根据所述物理上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55.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用户设备和基站;
其中,所述用户设备为所述权利要求23至权利要求4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户设备;
所述基站为所述权利要求50至权利要求5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
CN201210071432.2A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Active CN103312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1432.2A CN103312446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PCT/CN2013/072653 WO2013135190A1 (zh) 2012-03-16 2013-03-15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EP13760471.6A EP2822207B1 (en) 2012-03-16 2013-03-15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4/487,672 US9781707B2 (en) 2012-03-16 2014-09-16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1432.2A CN103312446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446A true CN103312446A (zh) 2013-09-18
CN103312446B CN103312446B (zh) 2017-06-20

Family

ID=49137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1432.2A Active CN103312446B (zh) 2012-03-16 2012-03-16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81707B2 (zh)
EP (1) EP2822207B1 (zh)
CN (1) CN103312446B (zh)
WO (1) WO201313519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9806A1 (zh) * 2015-05-13 2016-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6301703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09792324A (zh) * 2016-09-30 2019-05-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WO2019096243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997326A (zh) * 2016-10-07 2019-07-09 Idac控股公司 具有不规则调制的速率匹配和harq
CN112118079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设备和***
CN114614959A (zh) * 2022-01-18 2022-06-1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解调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4713B2 (en) * 2013-03-15 2016-02-09 American Axle & Manufacturing, Inc. Axle assembly with inboard axle shaft bearings that support a differential mechanism
CN107889239B (zh) * 2016-09-30 2020-10-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KR102494015B1 (ko) * 2018-07-31 2023-01-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시간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4747237B (zh) * 2019-12-18 2023-07-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信息发送的方法、装置和***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322A (zh) * 2007-01-23 2008-07-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1052961A2 (ko) * 2009-10-28 2011-05-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47382A1 (zh) * 2010-11-15 2011-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US20120033587A1 (en) * 2010-08-03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0541B2 (ja) 1998-04-03 2008-12-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ータ変換装置及び方法、信号記録再生装置、並びに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US8553627B2 (en) * 2009-10-02 2013-10-08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Transmission diversity scheme o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with ACK/NACK differentiation
EP2421187B1 (en) * 2010-08-20 2018-0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377535A (zh) * 2011-09-30 2012-03-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2322A (zh) * 2007-01-23 2008-07-3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设备
WO2011052961A2 (ko) * 2009-10-28 2011-05-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033587A1 (en) * 2010-08-03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47382A1 (zh) * 2010-11-15 2011-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5948A (zh) * 2015-05-13 2017-08-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和基站
WO2016179806A1 (zh) * 2015-05-13 2016-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终端和基站
US10412688B2 (en) 2015-05-13 2019-09-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wer control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6301703A (zh) * 2015-05-15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06301703B (zh) * 2015-05-15 2020-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Harq发送、接收方法、装置及节点
CN109792324B (zh) * 2016-09-30 2022-06-1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N109792324A (zh) * 2016-09-30 2019-05-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CN109997326B (zh) * 2016-10-07 2022-10-28 Idac控股公司 具有不规则调制的速率匹配和harq
CN109997326A (zh) * 2016-10-07 2019-07-09 Idac控股公司 具有不规则调制的速率匹配和harq
WO2019096243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802750B (zh) * 2017-11-17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290989B2 (en) 2017-11-17 2022-03-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802750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728934B2 (en) 2017-11-17 2023-08-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118079A (zh) * 2019-06-19 2020-12-2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设备和***
CN114614959A (zh) * 2022-01-18 2022-06-10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解调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2446B (zh) 2017-06-20
US9781707B2 (en) 2017-10-03
EP2822207B1 (en) 2017-10-11
WO2013135190A1 (zh) 2013-09-19
EP2822207A1 (en) 2015-01-07
US20150003390A1 (en) 2015-01-01
EP2822207A4 (en) 2015-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2446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
KR101428357B1 (ko) 업링크 제어 시그널링의 송신, 업링크 복조 참조 신호의 적재 방법 및 장치
CN102223219B (zh) Harq‑ack的反馈处理方法及***
CN102858014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2215085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5207743B (zh) 用于移动通信***的上行链路发送装置和方法
CN110063039A (zh) 在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复用控制信息
CN101986591B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6549734A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2484568B (zh)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
CN102064921B (zh) 一种应答信息的发送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1789851A (zh) 一种多载波***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3095433A (zh)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CN104067609A (zh)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
CN105827365A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2192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
CN108111263A (zh) 确认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确认信息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468936B (zh) Ack/nack反馈信息和周期cqi/pmi/ri反馈比特同时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7113110A (zh) 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1924624A (zh)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发送方法及终端
CN102394685A (zh) 多天线***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
CN101917261B (zh) 一种多天线***上行传输块重传的发送端和方法
CN109474393A (zh) 数据反馈、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接收设备,发送设备
CN101908950B (zh) 多天线***下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4135351B (zh) 一种对多载波应答信息的反馈方法、装置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