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2878B - 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2878B
CN103182878B CN201210594204.3A CN201210594204A CN103182878B CN 103182878 B CN103182878 B CN 103182878B CN 201210594204 A CN201210594204 A CN 201210594204A CN 103182878 B CN103182878 B CN 103182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layer
transfer enhancement
basic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942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2878A (zh
Inventor
林亨泰
姜炅求
李正孝
赵成昕
朴時均
朴世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il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eil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il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eil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82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2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2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8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non-liquid printing techniques, e.g.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from a don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0Manufacture of screens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Applying coatings to the vess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40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 B41M5/4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 backcoat, intermediate, or covering layers, e.g. for thermal transfer dye-donor or dye-receiver sheets; Heat,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combined with other image registration layers or compositions; Special originals for reproduction by therm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to-heat converting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or radiation filtering or absorbing means or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40Thermal treatment, e.g. anneal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vent vapou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0Thermal donors, e.g. thermal rib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38Intermediate layers; Layers between substrate and imaging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2205/00Printing methods or features related to printing methods; Location or type of the layers
    • B41M2205/40Cover layers; Layers separated from substrate by imaging layer; Protective layers; Layers applied before imag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膜及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所述热转印膜包含基层和具有约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的转印增强层。

Description

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所述热转印膜可减小包含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传输膜在上面堆积的接触表面的表面能,从而在通过所述热转印膜形成图案后当去除(剥离过程)所述热转印膜时防止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剥离。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领域,包含光学、显示器、半导体和生物技术,对厚度减小和高性能的需求增加。为实现这样的需求,必须在更小和更均匀的图案中为每个零件形成导线和功能薄膜。为此目的,广泛使用激光产生的热图像。在这个过程中,光热转换(LTHC)层吸收在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并转换光为热,以便堆在LTHC层上的转换材料可被转移至接收器。
具体地,这个方法包含叠置后剥离热转印膜,热转移,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基板形成图案,具体地,在热转印膜上的像素限定层(PDL)的过程。在剥离过程中,如果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所述热转印膜的粘合强度等于或强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所述基板之间的粘合强度,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部分或全部剥离,因而不能全部转移至基板。这样的剥离现象可减小热转移效率,并引起死点,因而减小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热转印膜,包括基层和具有约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的转印增强层。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使用前述热转印膜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附图说明
图1至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膜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热转印膜可包含基层和具有约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的转印增强层。所述转印增强层可为所述热转印膜中的涂布层或表面层。
常规的热转印膜具有光热转换(LTHC)层可叠置在基层上的结构。包含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的所述传输膜叠置在LTHC层上。此外,另一个常规的热转印膜具有所述基层、所述LTHC层和夹层按次序叠置的结构。所述转印层叠置在所述夹层上。所述LTHC层或所述夹层具有约30达因/cm至约40达因/cm的表面能。结果,通过所述热转印膜的热传输后,在剥离所述热转印膜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可部分或全部剥离。
本发明的转印增强层具有约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包含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等的所述传输膜可进一步叠置在所述转印增强层上。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小于LTHC层或所述夹层的表面能,因而减小了所述热转印膜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之间的粘合强度,因此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热转移后剥离所述热转印膜的过程中防止一些和全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剥离。
优选地,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具有约10达因/cm至约25达因/cm、更优选地约10达因/cm至约18达因/cm、再更优选约14达因/cm至约18达因/cm的表面能。
可通过任何典型的方法测量所述转印增强层的表面能。
例如,可通过当双蒸水(或正十六烷)的小滴滴到表面时,测量双蒸水(或正十六烷)的小滴和表面之间的接触角度而获得所述表面能,即,根据所述表面能测量所述转印增强层。然后,使用接触角通过“Girifalco-Good-Fowkes-Young方程”(使用一种液体在一种固体上的接触角)计算所述表面能。同样,通过涂布表面能已知的材料(例如,ACCUDYNETESTER)到所述表面而获得表面能,测量所述表面能,然后比较所述材料的可湿润性。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具有约80°或更高的水接触角度。在这个范围,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热转移和形成图案后,可能防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剥离,所述转印增强层优选地可具有约88°至约180°、更优选约95°至约180°、再更优选约95°至约103°的水接触角度。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具有约25°或更高的正十六烷接触角。在这个范围内,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热转移和形成图案后,可能防止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剥离。优选地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具有约30°至约180°、更优选约35°至约90°、再更优选约35°至约55°的正十六烷接触角。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具有约600gf/英寸或更小、优选约5gf/英寸至约500gf/英寸、再更优选约215gf/英寸至约470gf/英寸的剥离强度。
为测量所述剥离强度,用辊以10kgf的负荷,通过附着25mm宽的粘合强度评估带(NittoTape31D)到30cm宽的转印增强层制备样品。然后,所述样品于25℃放置3天。接着,在300mm/min的剥离速度和180°的剥离角度用14FW检测仪(Heidon)测量所述样品的剥离强度,不限于此。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具有约0.1nm至约10,000nm、优选约1nm至约100nm的厚度。在这个范围内,表面能的减小和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粘合的减小可最大化。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由包含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组合物形成。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和所述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用于减小所述转印增强层的表面能。
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和所述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为能够通过紫外光固化的可UV固化化合物或能够被热固化的热固化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和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的每个可为可UV固化化合物。
可固化氟化合物或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具有用于固化反应的单或更高,优选地二或更高的官能基团。具体地,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或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为二或更高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所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包含环氧基团、羟基、氨基或磺酸基。
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包含氟改性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其可通过包含全氟代基团的化合物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反应制备。
例如,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可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所述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通过包含全氟代基团的化合物,例如全氟代多醇、全氟代聚醚多醇、含羧酸的全氟代聚醚二元酸和全氟代聚醚环氧化合物,与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含羧酸的改性(甲基)丙烯酸酯、含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和异氰酸酯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反应制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包含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CH2=CR1COO)nRf
其中,n为1或更大的整数,R1为氢或或C1至C5直链或支链烷基,并且Rf为氟代烷基、氟代亚烃基、全氟烷基或全氟亚烃基。
优选地,n可为2或更大的整数,更优选2至20的整数。
优选地,Rf可为C2至C50直链或支链氟代烷基、C2至C50直链或支链氟代亚烃基、C2至C50直链或支链全氟烷基或C2至C50直链或支链全氟亚烃基。
优选地,Rf可具有通式(a)至(e)的一个的结构:
其中,RF1为C1至C10的直链或支链氟代亚烃基或全氟代亚烃基,并且RF2、RF3、RF4和RF5为H、C1至C14直链或支链氟代烷基或C1至C14直链或支链全氟代烷基。
所述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增加所述转印增强层的水接触角度并减小所述转印增强层的表面能。
所述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包含(甲基)丙烯酸基。例如,所述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为含(甲基)丙烯酸基聚醚改性的二烷基聚硅氧烷。
可通过典型方法制备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从市场商购。例如,所述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可为聚醚改性的二甲基聚硅氧烷(BYK3700,BYKChemie有限公司),不限于此。
在用于所述转印增强层的组合物的固含量中,所述可固化氟化合物、所述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10.0wt%,优选地约0.1wt%至约5.0wt%,更优选约0.5wt%至约3.0wt%。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经由特定材料基于所述材料的固有表面能的差异在LTHC层或夹层的厚度方向的移动,通过在所述热转印膜的LTHC层或夹层中形成两种或多种化学性质不同的层,可为所述热转印膜提供所述转印增强层。
具体地,硅氧烷化合物和氟化合物具有比可UV固化树脂和多官能单体更低的表面能。因此,当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和硅氧烷化合物与氟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组合物被涂布并固化以制成层时,所述硅氧烷化合物与所述氟化合物延该层的厚度方向向上移动以形成涂层或例如转印增强层的表面层,而由于表面能的不同,可UV固化树脂和多官能单体形成LTHC层或夹层的残留物。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另外在所述热转印膜的LTHC层或夹层上叠置,为所述热转印膜提供所述转印增强层。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变为LTHC层或夹层的部分,特别是,热转印膜中的表面层。此外,可叠置所述转印增强层在热转印膜中的LTHC层或夹层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可为作为热转印膜的LTHC层的部分的LTHC层的表面层。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膜的截面图。参照图1,热转印膜100可包含基层10、叠置在基层10上的LTHC层20,其中,转印增强层70形成在LTHC层20的表面。LTHC层20和转印增强层70同时形成以提供单层结构。所述“单层结构”可指LTHC层和转印增强层之间不包含任何粘合剂层的结构,并且LTHC层和转印增强层差别在于包含于LTHC层和转印增强层中的组分的差异。
所述LTHC层和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同时形成。所述LTHC层和所述转印增强层可由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光热转换材料;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所述可UV固化树脂可为单或更多官能,优选二或更多官能,更优选六或更高官能的低聚体或预聚合物。
所述可UV固化树脂可为具有相对低的分子量的多官能化合物的(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例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多硫醇多烯树脂、多羟醇等。
所述可UV固化树脂的实例可包含通过用(甲基)丙烯酸、聚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酯等酯化多羟醇、聚羧酸或它们的酸酐获得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多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的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
所述可UV固化树脂还可包含氟化的可UV固化树脂。例如,所述氟化的可UV固化树脂可包括氟化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或预聚合物或含氟化合物,例如,含氟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含氟烷氧基硅烷等。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氯化的可UV固化树脂可包含2-(全氟癸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全氟辛基-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全氟-9-甲基癸基)-1,2-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代乙基、(甲基)丙烯酸-2-三氟代甲基等的低聚体或预聚物。
这些可UV固化树脂可单独使用,或以其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所述多官能单体可为双、三、四、五或六官能单体。优选地,所述多官能单体可为三官能单体。
所述多官能单体可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多羟醇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氟改性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不限于此。
优选地,所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包含羟基。
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实例可包含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烯酸甘油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三(甲基)丙烯酸酯、环癸烷二甲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它们的混合物。
可通过用氟化合物改性所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获得氟改性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
所述光热转换材料可包含染料、颜料或它们的混合物。只要在约400nm至约1500nm的波长发射光时它们能转换光能为热能,对染料、颜料或它们的混合物没有限制。
例如,所述染料或颜料可选自由二亚铵染料、金属络合物染料、酞菁染料、聚甲炔染料、蒽醌染料、卟啉染料、金属络合物形状的菁染料(metal-complex-shapedcyaninedyes)、炭黑颜料、金属氧化物颜料、金属硫化物颜料、石墨颜料和它们的混合物组成的组中。
通过固化所述可UV固化树脂、所述多官能单体、所述可UV固化氟化合物或所述可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所述光聚合引发剂可形成所述LTHC层。
可使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任何光聚合引发剂。例如,所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为苯甲酮化合物,例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不限于此。
具有作为所述LTHC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LTHC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25wt%至约80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10wt%至约40wt%的多官能单体;约0.1wt%至约5.0wt%的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约5wt%至约30wt%的光热转换材料;和约0.1wt%至约10wt%的光聚合引发剂。
优选地,具有作为所述LTHC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LTHC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45wt%至约70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10wt%至约30wt%的多官能单体;约0.5wt%至约3.0wt%的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约10wt%至约20wt%的光热转换材料;和约1wt%至约5wt%的光聚合引发剂。
所述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溶剂。所述溶剂可包含甲乙酮、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不限于此。
通过在基层上涂布所述组合物,并在约50℃至130℃干燥约1分钟至10分钟而制备具有作为所述LTHC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LTHC层。可选择地,LTHC层可进一步经在约100mJ/cm2至约1000mJ/cm2的光强度下固化,不限于此。
具有作为所述LTHC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LTHC层可具有约1μm至约10μm的厚度,不限于此。
或者,所述LTHC层和所述夹层可在所述热转印膜中的所述基层上按次序叠置,并且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在所述夹层的表面层上形成为夹层的部分。
在所述热转印膜的LTHC层的表面上,所述夹层和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同时形成以构成单层结构。所述“单层结构”可意味着在所述夹层和所述转印增强层之间不包括任何粘合剂层的结构,并且所述夹层和所述转印增强层区别为包含在所述夹层和所述转印增强层的组分的差异。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膜的截面图。参照图2,热转印膜200可包含基层10、叠置在基层10上的LTHC层30和叠置在LTHC层30上的夹层40,其中,转印增强层80可在夹层40的表面层上形成,并且夹层40和转印增强层80可同时形成以具有单层结构。
所述LTHC层可为通常包含于热转印膜中的任何LTHC层。例如,如上述,LTHC层可由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光热转换材料;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所述LTHC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25wt%至约80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10wt%至约40wt%的多官能单体;约5wt%至约30wt%的光热转换材料;和约0.1wt%至约10wt%的光聚合引发剂。
用于LTHC层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溶剂。所述溶剂可包含甲乙酮、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不限于此。
所述LTHC层可具有约1μm至约10μm、优选约2μm至约5μm的厚度。
所述转印增强层和所述夹层可同时形成。
具有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夹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所述组合物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
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详情与上述相同。
具有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夹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40wt%至约80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10wt%至约50wt%的多官能单体;约0.1wt%至约5.0wt%的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和约1wt%至约10wt%的光聚合引发剂。
优选地,具有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夹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50wt%至约75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20wt%至约40wt%的多官能单体;约0.5wt%至约3.0wt%的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和约1wt%至约7wt%的光聚合引发剂。
所述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溶剂。所述溶剂可包含甲乙酮、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不限于此。
可通过在LTHC层上涂布组合物,在约50℃至约130℃干燥约1分钟至约10分钟,然后在约100mJ/cm2至约1000mJ/cm2的光亮度固化,制备具有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夹层,不限于此。
具有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夹层可具有约1μm至约10μm、优选约2μm至约5μm的厚度,不限于此。
或者,LTHC层、或LTHC层和夹层可形成在热转印膜中的基层和转印增强层之间。具有这个结构,所述转印增强层在防止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剥离时,可提高热传输效率。
图3和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热转印膜的截面视图。
参照图3,热转印膜300可包含基层10、叠置在基层10上的LTHC层30和叠置在LTHC层30上的转印增强层50。
参照图4,热转印膜400可包含基层10、叠置在基层10上的LTHC层30、叠置在LTHC层30上的夹层60和叠置在夹层60上的转印增强层50。
图3和图4中,转印增强层从LTHC层和夹层分别叠置。
所述LTHC层可为通常包含在所述热转印膜中的任何LTHC层。如上述,例如,所述LTHC层可由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光热转换材料;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所述LTHC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25wt%至约80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10wt%至约40wt%的多官能单体;约5wt%至约30wt%的光热转换材料;和约0.1wt%至约10wt%的光聚合引发剂。
用于LTHC层的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溶剂。所述溶剂可包含甲乙酮、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不限于此。
所述LTHC层可具有约1μm至约10μm、优选约2μm至约5μm的厚度。
所述夹层可为通常包含于所述热转印膜中的任何夹层。例如,如上述,所述夹层可由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和光聚合引发剂组合物形成。
所述夹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40wt%至约80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10wt%至约50wt%的所述多官能单体;和约1wt%至约10wt%的所述光聚合引发剂。
优选地,所述夹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60wt%至约76wt%的可UV固化树脂;约20wt%至约30wt%的多官能单体;和约1wt%至约5wt%的光聚合引发剂。
此外,所述夹层可包含聚合物膜、金属层、通过溶液-凝胶沉积或蒸汽沉积形成的无机层(无机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其它金属氧化物)层和有机/无机复合层。所述有机材料可包含热固性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
所述夹层可具有约1μm至约10μm、优选约2μm至约5μm的厚度,不限于此。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所述组合物包含:可UV固化树脂;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
优选地,所述转印增强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所述组合物包含:氟改性可UV固化树脂;可固化氟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
所述可UV固化树脂、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可与上述相同。
所述氟改性可UV固化树脂可通过用氟改性可UV固化树脂而获得。例如,所述氟改性可UV固化树脂可包含氟化(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或预聚合物。
具体地,所述氟改性的可UV固化树脂可为含氟化合物,例如含氟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含氟烷氧硅烷化合物等。氟改性的可UV固化树脂的实例可包含2-(全氟代癸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全氟代辛基-2-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全氟-9-甲基癸基)-1,2-环氧丙烷、(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2-三氟甲基等的低聚物或预聚合物。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由组合物形成,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50wt%至约80wt%的氟改性的可UV固化树脂;约19wt%至约40wt%的可固化氟化合物;和约1wt%至约10wt%的光聚合引发剂。
优选地,所述转印增强层可由组合物形成,其中,根据固含量,所述组合物包含约60wt%至约75wt%的氟改性可UV固化树脂;约24wt%至约35wt%的所述固化氟组合物;约1wt%至约5wt%的所述光聚合引发剂。
所述组合物进一步包含溶剂。所述溶剂可包含甲乙酮、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或它们的混合物,不限于此。
可通过在LTHC层或夹层上涂布用于增强移动的所述组合物,在约50℃至约130℃干燥约1至10分钟,然后从约100mJ/cm2至约1000mJ/cm2的光强度固化,而制备所述转印增强层,从而不限于此。
所述转印增强层可具有约1nm至约500nm的厚度,不限于此。
只要与LTHC层具有良好的粘合,并能够热转移至LTHC层和其它层,可应用任何基层。
所述基层可由透明聚合物膜形成。例如,所述基层可由选自由聚酯、聚丙烯醛、聚环氧、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聚合物膜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形成。优选地,所述基层可主要由聚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组成。
所述基层可具有约30μm至300μm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基层可具有约75μm至125μm的厚度。
此外,所述传输膜可形成在所述转印增强层上。
传输膜
所述传输膜可包含至少一个转移转移材料例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到接收器的层。所述传输膜可由有机、金属或其它材料形成,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含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或电活化材料。所述传输膜可通过蒸发、溅射或溶剂涂布均匀地涂布在光热转换层上。或者,所述传输膜可通过数字印刷、平板印刷、蒸发或溅射以预定的图案通过掩膜涂布。
所述转印层可具有约10nm至约100nm的厚度,不限于此。优选地,所述转印层可具有约30nm至约70nm的厚度。
所述热转印膜可具有约30μm至约300μm的厚度,不限于此。优选地,所述热转印膜可具有约85μm至约130μm的厚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热转印膜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所述热转印膜可被用作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中的供体膜,并可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典型方法以制造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例如,通过制备阳极、空穴传输膜和空穴注入层在其上叠置的基板,通过在热转印膜上叠置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备具有其上形成的发光层(EML)的供体膜,层压基板和供体膜,用激光束形成图案和叠置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具体地,阳极在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的透明基板上形成,并且空穴传输层(HTL)和空穴注入层(HIL)沉积其上。形成阳极前所述透明基板可经清洗。所述阳极可由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组成,不限于此。
通过在所述热转印膜上沉积R、G和B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制造具有发光层的供体膜。
层压HIL和HTL沉积其上的供体膜和透明膜后,进行激光照射。激光照射时,供体膜的LTHC层吸收和转换光成热能,因而引起体积膨胀。结果,叠置在LTHC层上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转移至所述基板,因而形成组成图案的有机电致发光层。然后,剥离供体膜,接着依次叠置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和阴极,从而提供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接下来,将参照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然而,应注意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非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为了清楚,将省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细节的说明。
制备例1
17.99g的作为可UV固化树脂的六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体(CN9006,Sartomer有限公司)、7.44g的作为多官能单体的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SR351,Sartomer有限公司)和0.62g的作为可UV固化氟化合物的1H,1H,10H,10H-全氟代-1-10癸基二丙烯酸酯(ExfluorResearch公司)加到作为溶剂的47.15g的甲乙酮和26.05g的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的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0.75g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CIBA有限公司)到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从而制备组合物。
制备例2
17.99g的作为可UV固化树脂的六官能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体(CN9006,Sartomer有限公司)、7.44g的作为多官能单体的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SR351,Sartomer有限公司)和0.62g的作为可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的含丙烯醛基聚醚改性的二甲基聚硅氧烷(BYK3700,BYKChemie有限公司)加到作为溶剂的47.15g的甲乙酮和26.05g的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的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0.75g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CIBA有限公司)到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从而制备组合物。
制备例3
1.53g的作为可UV固化树脂的氟化的丙烯酸酯低聚体(OptoolAR-110,Daikin有限公司)和0.69g的作为可UV固化氟代化合物1H,1H,10H,10H-全氟代-1-10癸基二丙烯酸酯(ExfluorResearch公司)加到作为溶剂的63.38g的甲乙酮和34.33g的丙二醇单甲醚醋酸酯的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0.07g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CIBA有限公司)到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从而制备组合物。
实施例1
混合作为可UV固化树脂的25g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40g的环氧丙烯酸酯粘结剂、作为多官能单体的17g的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SR351,Sartomer有限公司)和3g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CIBA有限公司)以制备粘结剂混合物。加15g的炭黑到粘结剂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从而制备用于LTHC层的组合物。
所述用于LTHC层的组合物在100μm厚的PET膜(A4100,Toyobo有限公司)上用棒涂布器涂布所述组合物作为基层,然后在80℃干燥2分钟以形成在所述基层上的3.0μm厚的LTHC层。
在LTHC层上,用7号有线涂布棒沉积制备例1中制备的组合物,然后在80℃于烘箱中干燥2分钟。然后,在氮气氛下在300mJ/cm2固化所述涂层,从而提供具有图2中显示的结构的热转印膜,其中,转印增强层在其一个表面上形成并具有约2μm至约3μm的厚度的夹层在LTHC层上形成。
实施例2
除了使用制备例2中制备的组合物代替制备例1的组合物以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形成具有2μm至3μm厚的夹层的热转印膜。
实施例3
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在基层上形成3.0μm厚的LTHC层。
制备用于涂布层的不包含制备例1的组合物的可UV固化氟化合物的组合物。用7号有线涂布棒在LTHC层沉积制备的组合物,然后在80℃干燥2分钟以形成2.5μm厚的夹层。
在所述夹层上,用4号有线涂布棒沉积在制备例3中制备的用于所述转印增强层的组合物,然后在烘箱中于80℃干燥2分钟。然后,在氮气氛下在300mJ/cm2固化所述涂层,从而提供具有图4中显示的结构的热转印膜。所述热转印膜具有100nm厚的转印增强层。
实施例4
混合作为可UV固化树脂的14.51g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41.28g的环氧丙烯酸酯粘结剂、作为多官能单体的27.62g的三官能丙烯酸酯单体(SR351,Sartomer有限公司)、作为可UV固化氟化合物的2.49g的1H,1H,10H,10H-全氟-1-10癸基二丙烯酸酯(ExfluorResearch公司)和2.55g的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CIBA有限公司)以制备粘结剂混合物。加11.55g的炭黑到粘结剂混合物中,然后搅拌30分钟,从而制备组合物。
在100μm厚的PET膜(A4100,Toyobo有限公司)上用棒涂布器涂布所述组合物作为基层,然后在80℃干燥2分钟以形成在所述基层上的具有图1的结构的3.0μm厚的LTHC层。
对比例1
除了使用不包含制备例1中的组合物的可UV固化氟化合物的组合物外,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形成2μm至3μm厚的夹层。
评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制备的每个热转印膜的表面能、水接触角度、正十六烷接触角和剥离强度,结果显示于表1中。
物理性质的评估
(1)表面能:用Phoenix300接触角分析仪(SEO有限公司)测量接触角。然后,应用Girifalco-Good-Fowkes-Young方程式于接触角以计算所述表面能。
(2)水接触角度:水滴从1cm的高度滴到所述转印增强层上,然后用Pheonix300(SEO有限公司)测量所述转印增强层和所述水滴之间的接触角三次。获得接触角的平均值。
(3)正十六烷接触角:正十六烷滴从1cm的高度滴到所述转印增强层上,然后用Pheonix300(SEO有限公司)测量所述转印增强层和所述水滴之间的接触角三次。获得接触角的平均值。
(4)剥离强度:用10kgf负荷的辊将25mm宽的粘合强度评估带(NittoTape31D)附着到30cm宽的转印增强层上,并于25℃放置3天。然后,用14FW检测器(Heidon)以300mm/min的剥离速度和180°的剥离角测量样品的剥离强度。600gf/英寸或更小的剥离强度显示令人满意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转移,大于600gf/英寸的剥离强度显示不令人满意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转移。
表1
如表1所显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热转印膜在形成图像和去除所述热转印膜时在600gf/英寸或更小的剥离强度提供令人满意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转移而无裂缝。
虽然本文已公开了一些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以说明的方式提供,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下可进行各种修改、变化和更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限于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等价形式。

Claims (19)

1.一种热转印膜,包含:
基层,和
具有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的转印增强层,
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80°或更大的水接触角,
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由包括可UV固化氟化合物、可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的组合物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包含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层的转印层进一步叠置在所述转印增强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600gf/英寸或更小的剥离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25°或更大的正十六烷接触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热转印膜包括所述基层和叠置在所述基层上的光热转换层,所述转印增强层作为所述光热转换层的表面层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和所述光热转换层构成单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热转印膜包含所述基层、叠置在所述基层上的光热转换层、和叠置在所述光热转换层上的夹层,所述转印增强层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和所述夹层构成单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进一步包含:所述转印增强层和所述基层之间的光热转换层,或所述光热转换层和夹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0.1nm至10,000nm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可UV固化氟化合物包括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CH2=CR1COO)nRf
其中,n为1或更大的整数;R1为氢或C1至C5直链或支链烷基;并且Rf为氟代烷基、氟代亚烃基、全氟烷基或全氟亚烃基。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所述可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包括含(甲基)丙烯酸基的聚醚改性的二烷基聚硅氧烷。
13.一种热转印膜,包含:
基层,和
具有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的转印增强层,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80°或更大的水接触角,
其中,所述热转印膜包括所述基层和叠置在所述基层上的光热转换层,所述转印增强层作为所述光热转换层的表面层而形成,
其中,具有作为所述光热转换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所述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光热转换层由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可UV固化氟化合物、可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光热转换材料;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根据固含量,具有作为所述光热转换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所述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光热转换层由包含25wt%至80wt%的可UV固化树脂;10wt%至40wt%的多官能单体;0.1wt%至5.0wt%的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5wt%至30wt%的光热转换材料;和0.1wt%至10wt%的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15.一种热转印膜,包含:
基层,和
具有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的转印增强层,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80°或更大的水接触角,
其中,所述热转印膜包含所述基层、叠置在所述基层上的光热转换层、和叠置在所述光热转换层上的夹层,所述转印增强层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
其中,具有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所述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夹层由包含可UV固化树脂;多官能单体;可UV固化氟化合物、可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根据固含量,具有作为所述夹层的表面层而形成的所述转印增强层的所述夹层由包含:40wt%至80wt%的可UV固化树脂;10wt%至50wt%多官能单体;0.1wt%至5.0wt%可固化氟化合物、可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和1wt%至10wt%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17.一种热转印膜,包含:
基层,和
具有25达因/cm或更小的表面能的转印增强层,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具有80°或更大的水接触角,
其中,所述热转印膜进一步包含:所述转印增强层和所述基层之间的光热转换层,或所述光热转换层和夹层,
其中,所述转印增强层由包含:氟改性可UV固化树脂;可UV固化氟化合物、可UV固化硅氧烷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热转印膜,其中,根据固含量,所述转印增强层由包含:50wt%至80wt%氟改性可UV固化树脂;19wt%至40wt%可固化氟化合物;和1wt%至10wt%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形成。
19.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转印膜制造。
CN201210594204.3A 2011-12-30 2012-12-31 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Active CN103182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47624 2011-12-30
KR1020110147624A KR101422665B1 (ko) 2011-12-30 2011-12-30 열전사 필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2878A CN103182878A (zh) 2013-07-03
CN103182878B true CN103182878B (zh) 2016-06-01

Family

ID=48674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94204.3A Active CN103182878B (zh) 2011-12-30 2012-12-31 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68846B2 (zh)
JP (1) JP2013140800A (zh)
KR (1) KR101422665B1 (zh)
CN (1) CN103182878B (zh)
TW (1) TWI5544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1711B2 (ja) * 2011-06-15 2015-06-10 コーロン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ク レーザ熱転写法用ドナーフィルム
CN104812571B (zh) * 2013-08-01 2016-10-19 Lg化学株式会社 具有三维结构的金属图形的制造方法
KR101847229B1 (ko) * 2013-09-27 2018-05-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도너 필름용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도너 필름
KR101807900B1 (ko) * 2013-09-27 2017-12-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도너 필름용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도너 필름
KR101450279B1 (ko) * 2014-03-27 2014-10-13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레이저 열전사 방법용 도너필름
KR102155400B1 (ko) * 2016-02-29 2020-09-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색재현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상기 편광판을 포함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5856888B (zh) 2016-04-01 2018-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印方法和重复转印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5511A (en) * 1995-06-29 1998-02-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Lamination jacket and method for for fusing a transferable image to a digital disc
CN1337905A (zh) * 1999-01-15 2002-02-27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多层器件的热转印元件
CN1469814A (zh) * 2000-09-15 2004-01-21 3M 发光聚合物的热转印
CN1622724A (zh) * 2003-11-29 2005-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激光感应热成像方法的施主衬底及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622710A (zh) * 2003-11-29 2005-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带有具浓度梯度的光热转换层的热量转移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1190A (ja) * 1989-08-24 1991-04-05 Nitto Denko Corp 熱転写記録シート
JPH08310141A (ja) * 1995-05-16 1996-11-26 Kao Corp 印像転写用シート
JP2000135862A (ja) * 1998-08-25 2000-05-16 Konica Corp 光熱変換型ヒートモード記録材料及び該記録材料の形成方法
JP2003077653A (ja) * 2001-08-31 2003-03-1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の製造方法
US7241512B2 (en) * 2002-04-19 2007-07-1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US7371605B2 (en) * 2005-03-25 2008-05-1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ctive 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JP5731711B2 (ja) * 2011-06-15 2015-06-10 コーロン インダストリーズ インク レーザ熱転写法用ドナー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15511A (en) * 1995-06-29 1998-02-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Lamination jacket and method for for fusing a transferable image to a digital disc
CN1337905A (zh) * 1999-01-15 2002-02-27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形成多层器件的热转印元件
CN1469814A (zh) * 2000-09-15 2004-01-21 3M 发光聚合物的热转印
US6855384B1 (en) * 2000-09-15 2005-0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elective thermal transfer of light emitting polymer blends
CN1622724A (zh) * 2003-11-29 2005-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激光感应热成像方法的施主衬底及有机场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622710A (zh) * 2003-11-29 2005-06-01 三星Sdi株式会社 带有具浓度梯度的光热转换层的热量转移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78600A (ko) 2013-07-10
KR101422665B1 (ko) 2014-07-24
TW201334985A (zh) 2013-09-01
US8968846B2 (en) 2015-03-03
JP2013140800A (ja) 2013-07-18
US20130171379A1 (en) 2013-07-04
CN103182878A (zh) 2013-07-03
TWI554412B (zh) 2016-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82878B (zh) 热转印膜和使用其制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02388078B (zh) 密封用组合物以及密封用片
WO2009131067A1 (ja) 可撓性基板
WO2016170893A1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物を利用し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などの電子デバイス
WO2023065723A1 (zh) 一种用于oled封装的油墨组合物及其应用
JP2011146226A (ja) バリア性フィルム及び有機電子デバイス
JP5549448B2 (ja) 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電子デバイス
KR101750593B1 (ko) 실리콘계 수지를 포함하는 자외선 경화형 도너필름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외선 경화형 도너필름
KR101786151B1 (ko) 불소계 수지를 포함하는 자외선 경화형 도너필름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외선 경화형 도너필름
KR101847229B1 (ko) 도너 필름용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도너 필름
KR20130089443A (ko) 대전방지 특성을 갖는 도너 필름
TWI634174B (zh) 用於施體膜的光固化性樹脂組合物及施體膜
JP2000182780A (ja)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6538700A (ja) 熱転写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て製造された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2010027764A (ja) 有機薄膜太陽電池
TW201336135A (zh) 熱轉印膜和用該膜製造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KR20170115180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용 도너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1659115B1 (ko) 열전사 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230115617A (ko) 저온 경화성 감광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경화막
KR20240050882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표시장치
JP2005133029A (ja) 透明複合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表示素子
KR20150088502A (ko) 열전사필름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KR20150035649A (ko) 도너 필름용 광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도너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