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3708B -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3708B
CN103163708B CN201210544480.9A CN201210544480A CN103163708B CN 103163708 B CN103163708 B CN 103163708B CN 201210544480 A CN201210544480 A CN 201210544480A CN 103163708 B CN103163708 B CN 1031637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image stabilization
driving means
optical axi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444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3708A (zh
Inventor
三好香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75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2522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752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575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63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3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3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4Vertical adjustment of lens; Rising fro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6Swinging lens about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提供如下的图像稳定单元,该图像稳定单元包括:透镜保持件,其保持校正透镜并且以能相对于基座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或驱动装置组,其驱动透镜保持件;以及三个支撑部,其相对于基座构件支撑透镜保持件。当设置于基座构件的开口的直径为D1并且基座构件的外径为D2时,第一和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D1的外侧且在D2的内侧并且以夹着三个支撑部中的一个的方式设置在相对的位置。三个支撑部设置在D1的外侧且在D2的内侧,并且透镜保持件的重心包含在通过连接三个支撑部而形成的三角形中。支撑部中的一个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重叠的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稳定设备、包括该图像稳定设备的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imaging apparatus)。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包括如下的图像稳定设备的摄像设备:该图像稳定设备防止在手持拍摄期间由手的不经意移动而引起的图像模糊。日本特开2007-219338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摄像设备:该摄像设备包括与光量限制驱动单元一体化的图像稳定设备。设置于日本特开2007-219338号公报公开的摄像设备中的图像稳定设备包括:驱动磁体,其能与校正透镜一体地移位;以及线圈,其通过电磁力使驱动磁体移位。图像稳定设备包括由微计算机、线圈和霍尔(Hall)元件构成的反馈***,并且在计算以固定周期对线圈通电之后校正透镜保持件的位置的同时对线圈反复地通电,从而进行相机抖动校正。经由滚珠使校正透镜与用作固定单元的基座压接。
另外,日本特开2007-232980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相机抖动校正装置:该相机抖动校正装置检测相机抖动量并且响应于所检测的相机抖动量而进行设置于X-Y可动台的可动单元的转动/直进控制。相机抖动校正装置包括四个球轴承,四个球轴承用于将固定单元与设置于X-Y可动台的可动单元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一定水平。另外,相机抖动校正装置包括沿X方向或Y方向被驱动的多个电磁致动器。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7-219338号公报公开的图像稳定设备中,如果试图通过增大电磁致动器(磁体21a和线圈22a)的尺寸来增大输出(转矩),则变得难以确保支撑可动单元的球接收面。换言之,在日本特开2007-219338号公报公开的图像稳定设备中,需要确保球接收面,因而,不能增大电磁致动器的输出。此外,在图像稳定设备中,驱动磁体和线圈中的每一方的大小被适当地设定成根据包括校正透镜的可动单元的重量在校正图像模糊所需的预定范围内是可驱动的。换言之,如果可动单元是重的或者校正图像模糊所需的移动量变大,则趋于以该移动量增大驱动磁体和线圈两者的大小。因此,整个图像稳定设备不能小型化。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232980号公报公开的相机抖动校正装置中,四个球轴承被配置在避开电磁致动器的位置。换言之,通过四个点支撑相机抖动校正装置。然而,几何学上,通过三个点限定一个平面。因此,除非尽可能精确地构造第四个点,否则第四个点变成非接触点。如果发生第四个点处的位置误差,则相机抖动校正装置可能与第四个点接触或非接触。因而,日本特开2007-232980号公报公开的相机抖动装置通过四个点支撑,这导致每次驱动可动单元时的嘎嘎作响的(rattling)移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232980号公报公开的相机抖动校正装置中,设置多个电磁致动器。因此,如果通过设置在避开这些电磁致动器的位置处的三个点支撑相机抖动校正装置,则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换言之,支撑位置可能仅设置在相对于可动单元的重心不平衡的位置或者支撑位置必须配置在电磁致动器的外侧或内侧。因此,整个装置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如下的图像稳定设备:该图像稳定设备能够在抑制距可动单元的中心的径向上的大小的同时相对于固定单元稳定地移动/支撑可动单元,并且能够适于增大致动器的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如下的图像稳定设备,其包括:校正构件,其校正图像模糊;基座构件;可动构件,其保持所述校正构件,并且以能沿与光轴垂直的预定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第一驱动装置或第一驱动装置组,其使所述可动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驱动装置或第二驱动装置组,其使所述可动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及三个支撑部,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支撑所述可动构件,其中,所述三个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当从所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重叠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包括上述图像稳定设备的光学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方面,提供包括上述图像稳定设备的摄像设备。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构造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图像稳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图像稳定单元的基座构件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图像稳定单元的截面图。
图5A和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基座构件和其他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驱动线圈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设置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的基座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8是示出设置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的基座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9是示出设置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的基座构件的构造的图。
图10是示出设置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的基座构件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的构造的示例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与光轴垂直的平面被定义为XY平面,其中可动单元能沿着该光轴移动。沿着Z方向获取光轴。
图1所示的摄像设备是具有镜筒(lens barrel)10和相机主体20的相机。镜筒10包括图像稳定单元11和驱动控制单元12。相机主体20包括摄像器件21。图像稳定单元11使校正透镜L1在与光轴O垂直的平面内移位,从而校正图像模糊。在本实施方式中,校正透镜L1用作校正图像模糊的校正构件。镜筒10具有透镜组,该透镜组与校正透镜L1一起形成光学***。
摄像器件21是如下的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捕获由设置于镜筒10的光学***所获得的被摄体像。摄像器件21包括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或CMOS(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
图2是示出图像稳定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图像稳定单元的基座构件的俯视图。在图3中,根据需要,示意性地示出除基座构件1之外的部件。图4是示出沿着图3的线A-A截取的图像稳定单元的截面图。图5A和图5B是示意性地示出基座构件和其他部件的俯视图。
图像稳定单元11使校正透镜L1在与光轴O垂直的平面内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位,从而对由手的不经意移动所引起的图像模糊进行校正。第一方向(下文中称为“X方向”)与第二方向(下文中称为“Y方向”)彼此正交。
图像稳定单元11包括具有两个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见图3)的第一驱动装置组,两个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沿X方向(第一方向)驱动校正透镜L1。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是以夹着校正透镜L1的方式设置在相对的位置的两个驱动装置。另外,图像稳定单元11包括具有两个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的第二驱动装置组,两个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沿Y方向(第二方向)驱动校正透镜L1。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也是以夹着校正透镜L1的方式设置在相对的位置的两个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组和第二驱动装置组被彼此独立地驱动控制。
除了校正透镜L1,图像稳定单元11还包括基座构件1、两个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两个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透镜保持件4、三个球5a至5c、三个拉簧6a至6c、传感器保持件7以及两个霍尔元件8a和8b。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还被共同记为“第一驱动线圈2”。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还被共同记为“第二驱动线圈3”。球5a至5c是球构件,并且还被共同记为“球5”。拉簧6a至6c被共同记为“拉簧6”。
基座构件1与其他透镜组(未示出)连动,以能沿着光轴O移动。基座构件1的外周部设置有三个从动件1a。从动件1a与设置于凸轮筒(未示出)的凸轮槽相应地接合,以能跟随凸轮槽沿着光轴O移动。
另外,基座构件1设置有线圈保持框1b、1c、1d和1e,线圈保持框1b、1c、1d和1e用于保持下文中将说明的驱动线圈。驱动线圈被线圈保持框固定。另外,基座构件1设置有球接收面1f、1g和1h,球接收面1f、1g和1h均用作下文中将说明的球滚动面。
另外,基座构件1设置有相应地具有钩形状的第一接合部li、第二接合部1j和第三接合部1k,用于锁定下文中将说明的三个施力构件。接合部相应地锁定下文中将说明的拉簧6。
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被两个线圈保持框1b和1c保持,线圈保持框1b和1c沿第一方向(X方向)设置于基座构件1。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被两个线圈保持框1d和1e保持,线圈保持框1d和1e沿第二方向(Y方向)设置于基座构件1。
透镜保持件4是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保持校正透镜L1并且被设置成能相对于基座构件1在与光轴O不平行的方向上、即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透镜保持件4利用设置在其中央的透镜保持单元4a保持校正透镜L1。被磁化有两极的作为磁性构件的第一磁体4b和第二磁体4c在X轴线上一体地形成于校正透镜L1的外周部。第二磁体4c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一磁体4b夹着光轴O。
另外,被磁化有两极的第三磁体4d和第四磁体4e在Y轴线上一体地形成于校正透镜L1的外周部。第四磁体4e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三磁体4d夹着光轴O。第一磁体4b和第二磁体4c与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相应地相面对。另外,第三磁体4d和第四磁体4e与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相应地相面对。
当电流流经第一驱动线圈2a和2b时,产生磁力。因此,在所产生的磁力与第一磁体4b和第二磁体4c的磁力之间的感应下,第一磁体4b和第二磁体4c受到磁性吸引力或磁性排斥力。利用该配置,第一磁体4b和第二磁体4c接收沿X方向的驱动力,使得透镜保持件4能够与X方向平行地移动。流经第一线圈2a和2b的电流可以相同或不同。
同样地,当电流流经第二驱动线圈3a和3b时,产生磁力。因此,在所产生的磁力与第三磁体4d和第四磁体4e的磁力之间的感应下,第三磁体4d和第四磁体4e受到磁性吸引力或磁性排斥力。利用该配置,第三磁体4d和第四磁体4e接收沿Y方向的驱动力,使得透镜保持件4能够与Y方向平行地移动。流经第二线圈3a和3b的电流可以相同或不同。
球保持框4f、4g和4h设置在与基座构件1的球接收面1f、1g和1h相应地相对的位置。球5在球保持框中滑动。球保持框还用作球5的在光轴的方向上的接收面。另外,透镜保持件4包括相应地具有钩形状的第一接合部4i、第二接合部4j和第三接合部4k,用于锁定拉簧6。
三个球5a至5c被配置成被夹在基座构件1和透镜保持件4之间。尽管在图4中仅示出球5a,但是球5b和球5c也均被配置成以同样的方式被夹在基座构件1和透镜保持件4之间。
如图4所示,球5a沿光轴的方向被夹在基座构件1的球接收面1f与透镜保持件4的凹入的球保持框4f中的平坦部之间。借助于球的滚动摩擦,相对于基座构件1可动地保持透镜保持件4。换言之,球和球接收面用作三个支撑部,该三个支撑部相对于基座构件1支撑透镜保持件4。球接收面用作供球5滑动的滑动面。球5a随着透镜保持件4的移动而滚动,并且球5a的滚动范围被透镜保持件4的球保持框4f的外壁(限制壁)限制。换言之,限制球5的在滑动面中的移动的限制壁设置在滑动面的外周部。基座构件1的球接收面1f的大小比球5a与球接收面1f接触的滚动范围大。下面将说明外壁设置在透镜保持件4侧而不是设置在基座构件1的球接收面1f侧的理由。
拉簧6用作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沿夹持球5的方向、即与光轴O平行的方向对基座构件1和透镜保持件4施力。更具体地,通过将拉簧6a、6b和6c相应地钩于设置于基座构件1的接合部1i、1j和1k以及设置于透镜保持件4的接合部4i、4j和4k而对基座构件1和透镜保持件4施力。另外,三个拉簧6之间的配置关系被设置成使得三个拉簧6所施加的合力的中心位置位于通过连接三个球接收面而形成的三角形T1(其在下文中将说明)中。
传感器保持件7(见图1)是保持霍尔元件8并固定于基座构件1的部件。霍尔元件8是检测磁场的磁性传感器。图2所示的第一霍尔元件8a设置在以预定距离与形成于透镜保持件4的第一磁体4b相对的位置。第一霍尔元件8a检测由第一磁体4b随着透镜保持件4的移动而移动所引起的磁力的变化,从而检测透镜保持件4的在X方向上的位置。
第二霍尔元件8b设置在以预定距离与形成于透镜保持件4的第四磁体4e相对的位置。第二霍尔元件8b检测由第四磁体4e随着透镜保持件4的移动而移动所引起的磁力的变化,于是检测透镜保持件4的在Y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将检测到的位置输出到驱动控制单元12。
当进行图像稳定操作时,驱动控制单元12基于霍尔元件8输出的信号计算校正透镜L1的位置。然后,基于所计算出的校正透镜L1的位置以及由相机抖动传感器(未示出)所获得的相机抖动信息,驱动控制单元12计算校正透镜L1的驱动量,并且将驱动电流供给到第一驱动线圈2和第二驱动线圈3。
当开始摄影时,驱动控制单元12首先进行使校正透镜L1移动到初始位置的对中(centering)操作。初始位置是校正透镜L1的光轴与形成光学***的另一透镜组的光轴相一致的位置。通过进行对中操作,校正透镜L1在摄影期间通过图像稳定操作所能移动的范围在所有方向上基本相同,使得在摄影期间,对于任何类型的相机抖动都能够进行有效的图像稳定操作。当不进行图像稳定操作时,在将校正透镜L1保持在初始位置的状态下进行摄影。
接着,将参照图3至图6详细说明球5的球接收面1f、1g和1h的配置位置设置于基座构件1以及限制球构件5的滚动的限制壁设置于透镜保持件4的原因。
图3是示出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的基座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球接收面1f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二驱动线圈3a部分重叠的位置。同样地,球接收面1g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驱动线圈2b部分重叠的位置。
图3所示的三角形T1是通过连接球接收面1f、1g和1h的中心而限定的三角形。点G是当透镜保持件4位于初始位置时的重心位置。标记S1表示透镜保持件4的重心位置G位于透镜保持件4的可动范围内的范围。在该示例中,第一驱动线圈2和第二驱动线圈3布置在以光轴O为中心的直径D1的外侧并且在以光轴O为中心的直径D2的内侧。直径D1是使透镜保持件4相对于基座构件1相对移动所需的、设置于基座构件1并且以光轴O为中心的开口的直径。直径D2是例如基座构件1的外径或者图像稳定单元11的外径。在该示例中,用作三个支撑部的球接收面1f、1g和1h也布置在直径D1的外侧并且在直径D2的内侧。为了使图像稳定单元小型化,优选地,使直径D2尽可能地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范围S1位于图3所示的三角形T1中的方式来确定球接收面1f、1g和1h的位置。换言之,透镜保持件4的重心G包含在通过连接支撑基座构件1用的三个支撑部所形成的三角形中。利用该配置,透镜保持件4能相对于基座构件1(固定单元)稳定地移动。
这里,假设球接收面处于图5A所示的位置。在图5A中,基座构件1由附图标记201表示,球接收面由附图标记201f、201g和201h相应地表示。如果试图将球接收面201f、201g和201h设置在沿光轴的方向不与线圈重叠的位置,则范围S1延伸超出通过连接三个球接收面201f、201g和201h所形成的三角形T2。这表明如下的事实:如果透镜保持件4由于移动而位于延伸超出三角形T2的位置,则透镜保持件4可能由于被不稳定地支撑而倾斜,因而,这不是优选的。
另外,假设球接收面配置在图5B所示的位置。在图5B中,与基座构件1对应的部件由基座构件201’表示,球接收面由附图标记201’f、201’g和201’h相应地表示。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球接收面201’f至201’h设置在不与驱动线圈2和3重叠而是沿径向邻近的位置。范围S1能够在不延伸超出通过连接三个球接收面201’f、201’g和201’h而形成的三角形T2’的情况下形成。然而,在图5B所示的基座构件201’中,球接收面被设置成沿径向展开(spread),导致图像稳定单元大型化。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球接收面被配置在参照图3和图4所说明的位置。换言之,三个球接收面中的至少一个被设置在当从光轴O的方向观察时与包含在第一驱动装置组中的第一驱动线圈2或包含在第二驱动装置组中的第二驱动线圈3重叠的位置。利用该配置,图像稳定单元11不仅能够小型化,而且能够稳定地保持可动的透镜保持件4。另外,球接收面位于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驱动线圈重叠的位置,因而,能够确保驱动线圈的大小,从而获得致动器的足够大的输出。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球接收面与驱动线圈沿光轴的方向重叠的区域趋向于是除了当电流流经驱动线圈时在磁体驱动方向上产生磁力的区域之外的区域。
图6是示出驱动线圈的俯视图。标记A是指线圈的产生用于相对于磁体的驱动方向F施加驱动力的磁力的区域。设置于透镜保持件4的磁体具有区域A的大小,以有效地获得驱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球接收面设置在避开图6所示的区域A的区域中,使得能够在无需牺牲驱动磁体的大小的情况下设置球接收面。
接着,将说明限制球构件5的滚动范围的限制壁被设置于透镜保持件4侧的原因。限制壁需要具有与球滚动部的外周部的厚度相对应的量的厚度。换言之,各限制壁4f、4g和4h的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方向上的大小比各球接收面1f、1g和1h的在与光轴垂直的平面方向上的大小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线圈的大小比与驱动线圈对应的磁体的大小大(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因而,在透镜保持件4侧(布置有磁体的部件侧)比在基座构件1侧(布置有线圈的部件侧)能够容易地确保除了磁体之外的可有效利用的空间。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大空间的、球构件5的限制壁设置于透镜保持件4。换言之,限制壁设置于配置有磁性构件的可动构件。利用该配置,能够增大球接收面的设计自由度,并且该构造能够有助于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球接收面被配置成使得三个拉簧6所施加的合力的中心位置位于三角形T1的内部。利用该配置,透镜保持件4被基座构件1进一步稳定地支撑并且能够相对于基座构件1移动。
图7是示出设置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的基座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图像稳定单元包括沿X方向和Y方向进行驱动的两个驱动线圈。换言之,图像稳定单元总共包括两个致动器。与参照图3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比,各致动器的大小变大。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致动器可以集中于校正透镜的一部分而不在校正透镜的整个外周部延伸。因而,由于除了图像稳定单元之外的筒(barrel)部件能够布置在校正透镜L1的外周部,所以第二实施方式是有利的。
除了图7所示的那些构件之外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些构件相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用于由第一实施方式改变的元件。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a对应的附图标记是301a。除了致动器的数量从两个减少为一个之外,图像稳定单元的机构和设置于图像稳定单元的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机构和部件相同,因此,将省略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说明。
第一线圈302a以及与第一线圈302a对应的磁体共同用作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沿X方向驱动透镜保持件4。第二线圈303a以及与第二线圈303a对应的磁体共同用作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沿Y方向驱动透镜保持件4。第一线圈302a和第二线圈303a以夹着三个支撑部中的任一个的方式被设置在相对的位置。在该示例中,第一线圈302a和第二线圈303a以夹着球接收面301h的方式被设置在相对的位置。
第一线圈302a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x1以及第二线圈303a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y1不通过光轴O。换言之,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的位置和第二线圈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相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处于彼此靠近的位置关系。利用该配置,在各致动器的大小(输出)尽可能大的情况下,配置两个致动器所需的区域(图7所示的区域B)能够被构造地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驱动线圈的位置和球接收面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是彼此重叠(见图4)。换言之,三个球接收面301f至301h中的至少一个(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为球接收面301h)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线圈302a或第二线圈303a重叠的位置。更具体地,球接收面301h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线圈302a和第二线圈303a重叠的位置。利用该配置,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彼此靠近,使得图像稳定单元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范围S1位于图7所示的三角形T3中的方式确定球接收面301f、301g和301h的位置。换言之,透镜保持件4的重心G包含在通过连接支撑基座构件1用的三个支撑部所形成的三角形中。利用该配置,透镜保持件4能相对于基座构件301(固定单元)稳定地移动。
球接收面301f、301g和301h的配置位置不限于图7所示的配置位置。三个球接收面中的两个可以适于与驱动线圈重叠。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能够在可以使驱动装置的大小在图像稳定设备中尽可能大的情况下,配置能够稳定地保持透镜保持件的一个或多个球接收面。
图8是示出设置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的基座构件的示意性俯视图。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图像稳定单元也包括沿X方向和Y方向进行驱动的两个驱动线圈。与参照图3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比,各致动器的大小变大。然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致动器可以集中于校正透镜的一部分而不在校正透镜的整个外周部延伸。这样,由于除了图像稳定单元之外的筒部件能够布置在校正透镜L1的外周部,所以第三实施方式是有利的。
除了图8所示的那些构件之外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些构件相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用于由第一实施方式改变的元件。例如,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a对应的附图标记是401a。除了致动器的数量从两个减少为一个之外,图像稳定单元的机构和设置于图像稳定单元的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机构和部件相同,因此,将省略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说明。
第一线圈402a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x1以及第二线圈403a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y1通过光轴O。利用该配置,能够使驱动线圈的大小尽可能地大。
当试图将球接收面设置成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不与驱动线圈重叠时,第一驱动线圈402a不能如图8所示地靠近第二驱动线圈403a。因而,必须减小驱动线圈的大小或者必须增大图像稳定设备自身的大小。但是,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驱动线圈的位置和球接收面的位置之间的关系是彼此重叠的(见图4),因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被配置成尽可能靠近。利用该配置,能够设置具有如下的驱动装置的图像稳定单元:该驱动装置具有高致动器输出。
三个球接收面401f至401h中的至少一个(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为球接收面401h)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线圈402a或第二线圈403a重叠的位置。更具体地,球接收面401h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第一线圈402a和第二线圈403a重叠的位置。利用该配置,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彼此靠近,使得图像稳定单元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范围S1位于图8所示的三角形T4中的方式确定球接收面401f、401g和401h的位置。换言之,透镜保持件4的重心G包含在通过连接支撑基座构件1用的三个支撑部所形成的三角形中。利用该配置,透镜保持件4能相对于基座构件401(固定单元)稳定地移动。
图8所示的球接收面401f、401g和401h的配置位置还可以被配置成使得三个球接收面中的两个可以适于与驱动线圈重叠。球接收面能够被配置在与线圈重叠的位置,使得增大球接收面的设计自由度。因此,球接收面能够配置在能够稳定地保持透镜保持件4的位置。
因为能够在可以使驱动装置的大小在图像稳定设备中尽可能大的情况下配置能够稳定地保持透镜保持件的球接收面,所以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设备是有利的。
图9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基座构件的构造的图。下文中,将参照图9说明基座构件301中的第一线圈302a和302b、第二线圈303a和303b以及球接收面301f、301g和301h之间的位置关系。
除了图9所示的那些构件之外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些构件相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用于由第一实施方式改变的元件。例如,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a对应的附图标记是301a。设置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中的部件与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中的部件相同。
第一线圈302a和302b设置在绕光轴O成180度旋转对称关系的位置。第一线圈302a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x1以及第一线圈302b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x2均处于不通过光轴O的直线上。推力中心矢量是线圈的驱动输出的中心矢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302a的驱动输出被设定成与第一驱动线圈302b的驱动输出相同,因而,通过使电流流经线圈所获得的两个驱动输出的合力是通过光轴O的矢量。换言之,第一线圈302a和302b所施加的推力的合力的中心矢量通过光轴O。利用该配置,透镜保持件4沿预定的X方向移动。
同样地,第二驱动线圈303a和第二驱动线圈303b设置在绕光轴O成180度旋转对称关系的位置。第二线圈303a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y1以及第二线圈303b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Fy2均处于不通过光轴O的直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线圈303a的驱动输出被设定成与第二驱动线圈303b的驱动输出相同,因而,通过使电流流经线圈所获得的两个驱动输出的合力是通过光轴O的矢量。换言之,第二线圈303a和303b所施加的推力的合力的中心矢量通过光轴O。利用该配置,透镜保持件4沿预定的Y方向移动。
因为可动单元(透镜保持件)在与光轴O垂直的平面内进行X方向和Y方向上的移位移动,所以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具有以上所述的配置关系和输出关系。然而,如果图像稳定单元被构造成使可动单元自身自由地移位和转动,则本公开不限于上述配置关系和输出关系(同样的情况适于以下所述的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通过连接球接收面301f、301g和301h的中心而形成的三角形T3包括透镜保持件4的重心可动范围S1。这通过如下的事实实现:能够通过将第一驱动线圈302和第二驱动线圈303配置成在图像稳定单元中错开来确保球接收面用的空间。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中,三角形T3包括重心可动范围S1。因而,在无需使球接收面相对于图像稳定设备的径向与线圈邻接的情况下,能够使图像稳定单元11的大小较小,并且图像稳定单元11能够稳定地保持透镜保持件4。
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还具有以下特征。在图像稳定单元中,包含在第一驱动线圈302和第二驱动线圈303中的每一方中的驱动线圈被布置成沿X方向或Y方向偏置。利用该配置,能够有效地确保未配置驱动线圈的空间,并且该空间能够有效地用作供从与图像稳定单元邻接的部件伸出的部件***用的空间。
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球接收面还可以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驱动线圈重叠的位置。利用该配置,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能够以球接收面稳定地保持透镜保持件的方式进行配置。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基座构件的构造的图。下文中,将参照图10说明基座构件401中的第一驱动线圈402a和402b、第二驱动线圈403a和403b以及球接收面401f、401g和401h之间的位置关系。
除了图10所示的那些构件之外的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些构件相同。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用于由第一实施方式改变的元件。例如,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1a对应的附图标记是401a。设置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中的部件与设置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中的部件相同。
如图10所示,第一驱动线圈402a和402b设置在使得第一驱动线圈402a和402b中的每一方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通过光轴O的位置。另外,第一驱动线圈402a的大小与第一驱动线圈402b的大小不同。利用该配置,不管两个第一驱动线圈具有不同驱动输出的事实,两个推力中心矢量都通过光轴O。因此,通过两个第一驱动线圈所产生的驱动合力,透镜保持件4沿预定的X方向稳定地移动。
另外,第二驱动线圈403a和403b设置在使得第二驱动线圈403a和403b中的每一方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通过光轴O的位置。另外,第二驱动线圈403a的大小与第二驱动线圈403b的大小不同。利用该配置,不管两个第二驱动线圈具有不同驱动输出的事实,两个推力中心矢量都通过光轴O。因此,通过两个第二驱动线圈所产生的驱动合力,透镜保持件4沿预定的Y方向稳定地移动。
如图10所示,通过连接球接收面401f、401g和401h的中心而形成的三角形T4包括透镜保持件4的重心可动范围S1。这通过如下的事实实现:在通过使第一驱动线圈402a和402b的大小彼此不同并且使第二驱动线圈403a和403b的大小彼此不同而确保驱动力的情况下,确保球接收面用的空间。
在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中,三角形T4包括重心可动范围S1。因此,在无需使球接收面相对于图像稳定设备的径向与线圈邻接的情况下,能够使图像稳定单元的大小较小,并且图像稳定单元能够稳定地保持透镜保持件。
第五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还具有以下特征。能够尽可能高地增大驱动输出,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包含在第一驱动线圈402中的两个驱动线圈的大小以及改变包含在第二驱动线圈403中的两个驱动线圈的大小来有效地确保未配置驱动线圈的空间。更具体地,未配置驱动线圈的空间可以有效地用作供从与图像稳定单元11邻接的部件伸出的部件***用的空间。
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球接收面还可以设置在当从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驱动线圈重叠的位置。利用该配置,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利用空间,并且能够以球接收面稳定地保持透镜保持件的方式进行配置。
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和改变。尽管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以通过使校正透镜L1移动来进行图像稳定操作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图像稳定单元可以通过使摄像器件在与摄像器件的摄像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来校正图像模糊。换言之,摄像器件也可以用作校正图像模糊的校正构件。
在这些实施方式中,已经以霍尔元件8用作检测校正透镜L1的位置的位置检测单元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诸如MI(磁阻抗)传感器、磁共振型磁场检测元件、MR(磁阻)元件等感知磁场的其他磁性传感器也可以用作位置检测单元。位置检测单元不限于上述磁性传感器,而是也可以使用光学地进行位置检测的光学传感器。
另外,作为包括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稳定单元的摄像设备,已经以用于静态图像拍摄的数字式静态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设备不限于此。摄像设备还可以是胶片相机、用于动态图像拍摄的摄像机或其他类型的摄像设备。摄像设备还可以是诸如在数字式单镜头反光相机中使用的可更换镜头等光学设备。
本公开的方面还可以由如下的***或设备的计算机(或者例如CPU或MPU等器件)和如下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或设备的计算机读取并执行被记录于存储器件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所述方法的步骤由所述***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读取并执行被记录于存储器件的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来执行。为此,例如经由网络或者从用作存储器件的各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计算机提供程序。
尽管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阐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75211以及2011年12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75213的优先权,从而这些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Claims (13)

1.一种图像稳定设备,其包括:
校正构件,其校正图像模糊;
基座构件;
可动构件,其保持所述校正构件,并且以能沿与光轴垂直的预定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
第一驱动装置,其使所述可动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其使所述可动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移动;以及
三个支撑部,其设置在所述基座构件和所述可动构件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基座构件,
所述三个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当从所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所述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所述一部分重叠的位置,使得所述可动构件的重心包含在通过连接所述三个支撑部而形成的三角形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当使所述可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构件相对移动所需的、设置于所述基座构件并且以所述光轴为中心的开口的直径为D1,并且所述基座构件的外径为D2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所述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所述一部分设置在所述D1的外侧且在所述D2的内侧并且以夹着所述三个支撑部中的任一个的方式设置在相对的位置,所述三个支撑部设置在所述D1的外侧且在所述D2的内侧,并且所述可动构件的重心的可动范围包含在通过连接所述三个支撑部而形成的三角形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三个支撑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球构件,所述基座构件包括供所述球构件滑动的滑动面,所述滑动面设置在所述D1的外侧且在所述D2的内侧,并且所述滑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当从所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所述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所述一部分重叠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中的每一方均包括驱动线圈和磁性构件,并且所述滑动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当从所述光轴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或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包括的所述驱动线圈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磁性构件配置于所述可动构件,限制所述球构件在所述滑动面中的移动的限制壁设置在所述滑动面的外周部,并且所述限制壁设置于配置有所述磁性构件的所述可动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成用于防止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中的每一方的路径通过所述光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被配置成用于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施加的推力的中心矢量中的每一方的路径通过所述光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
由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一磁性构件提供的第一推力的中心矢量不通过所述光轴,
由所述第二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提供的第二推力的中心矢量不通过所述光轴,
所述第一推力和所述第二推力的合力的中心矢量通过所述光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第一磁性构件和第二磁性构件,
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大小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大小不同,
由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一磁性构件提供的第一推力的中心矢量通过所述光轴,
由所述第二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磁性构件提供的第二推力的中心矢量通过所述光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所述图像稳定设备还包括:
施力单元,所述施力单元沿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对所述可动构件和所述基座构件施力,
其中,所述施力单元所施加的合力的中心位置包含在通过连接所述三个支撑部而形成的三角形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
12.一种光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
13.一种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稳定设备。
CN201210544480.9A 2011-12-16 2012-12-14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Active CN103163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75211 2011-12-16
JP2011275211A JP2013125228A (ja) 2011-12-16 2011-12-16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JP2011275213A JP6057510B2 (ja) 2011-12-16 2011-12-16 像振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JP2011-275213 2011-12-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3708A CN103163708A (zh) 2013-06-19
CN103163708B true CN103163708B (zh) 2016-09-14

Family

ID=4858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44480.9A Active CN103163708B (zh) 2011-12-16 2012-12-14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57575B2 (zh)
KR (1) KR20130069406A (zh)
CN (1) CN1031637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21384B2 (en) * 2013-02-14 2016-12-13 Red.Com, Inc. Green average subtraction in image data
JP6057839B2 (ja) * 2013-06-04 2017-01-1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ブレ補正装置
KR102166329B1 (ko) 2013-08-19 2020-10-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KR102179952B1 (ko) * 2013-11-25 2020-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학조절장치
KR101588951B1 (ko) * 2014-04-16 2016-01-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액추에이터 구동 장치
JP2016035543A (ja) * 2014-08-04 2016-03-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像ブレ補正方法
US9819869B2 (en) * 2014-10-31 2017-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hake correction device for controlling movement of a movable member holding an image shake correction unit, and optical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6593990B2 (ja) * 2014-12-24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JP6602059B2 (ja) * 2015-06-08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
TWI636313B (zh) * 2016-05-10 2018-09-2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系統
US10165184B2 (en) * 2016-07-13 2018-12-25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stabilization device
KR101804921B1 (ko) * 2016-10-20 2018-01-10 (주) 엠디펄스 Ois 카메라 모듈
CN109143722B (zh) * 2017-06-19 2021-09-1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装置
US11019336B2 (en) 2017-07-05 2021-05-25 Red.Com, Llc Video image data processing in electronic devices
CN114415324A (zh) 2018-04-27 2022-04-2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摄像机用致动器、摄像机模块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6902574B2 (ja) * 2019-06-28 2021-07-14 エーエーシー オプティクス (チャンジョウ)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112567729A (zh) * 2019-11-25 2021-03-2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装置、摄像***、移动体、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KR102327730B1 (ko) 2019-12-10 2021-11-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N212569247U (zh) * 2020-06-15 2021-02-19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710A (zh) * 2009-01-19 2010-07-21 佳能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单元和摄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58308B2 (ja) 1996-09-10 2006-12-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装置、ブレ補正装置を有するレンズ鏡筒及びブレ補正装置を有するカメラ
JP2007108557A (ja) 2005-10-17 2007-04-26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JP2007219338A (ja) 2006-02-20 2007-08-30 Canon Inc 撮像装置
JP4564930B2 (ja) 2006-02-28 2010-10-20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装置
JP2008122532A (ja) 2006-11-09 2008-05-29 Sony Corp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483869B2 (ja) 2007-02-01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878320B2 (ja) 2007-03-27 2012-0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JP5106998B2 (ja) 2007-11-16 2012-12-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4991497B2 (ja) 2007-11-28 2012-08-0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5197033B2 (ja) 2008-01-21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KR101344829B1 (ko) * 2008-09-26 2013-12-27 삼성테크윈 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지털 촬영장치
JP5294896B2 (ja) 2009-01-19 2013-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
JP4804564B2 (ja) * 2009-07-14 2011-11-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82710A (zh) * 2009-01-19 2010-07-21 佳能株式会社 抖动校正单元和摄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069406A (ko) 2013-06-26
US9557575B2 (en) 2017-01-31
CN103163708A (zh) 2013-06-19
US20130170039A1 (en) 201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3708B (zh) 图像稳定设备、光学设备以及摄像设备
CN1979254B (zh) 镜头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06292161B (zh) 摄影模块
US11156898B2 (en) Aperture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9413305B (zh) 多镜头摄像模块
CN101675369B (zh) 可互换镜头及使用它的摄像***
CN103792757B (zh) 图像抖动校正设备、光学设备和摄像装置
CN108476283B (zh) 摄像单元、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09570784U (zh) 相机模块
US10690998B2 (en) Camera module
US11226539B2 (en) Aperture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00195206A1 (en) Image stabilizing device and camera
CN107329348A (zh) 一种带防抖功能的透镜驱动装置
CN107360349A (zh) 摄像***及其镜头单元
TWI694275B (zh) 透鏡驅動裝置、相機模組、及相機搭載裝置
CN106094159A (zh) 能够避免对霍尔元件的不良影响的透镜架驱动装置
US10334170B2 (en) Camera module
CN101918891A (zh) 光学装置和设置有该光学装置的摄像设备
US10701248B2 (en) Iri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JP6286667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CN108024068A (zh) 双摄像头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3703412B (zh) 成像装置
US2009018998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01354517A (zh) Xy机架及拍摄装置
CN207908846U (zh) 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