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7382A - 温控切换机构 - Google Patents

温控切换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37382A
CN103137382A CN2012104778520A CN201210477852A CN103137382A CN 103137382 A CN103137382 A CN 103137382A CN 2012104778520 A CN2012104778520 A CN 2012104778520A CN 201210477852 A CN201210477852 A CN 201210477852A CN 103137382 A CN103137382 A CN 103137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plate
switching mechanism
wink mov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ontrol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778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37382B (zh
Inventor
马赛尔·P·霍夫萨埃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7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7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37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373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37/5427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encapsulated in sealed miniaturised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2037/547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having an omega form, e.g. the bimetallic snap element having a ring shape with a central tongu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2037/5481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the bimetallic snap element being mounted on the contact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7/00Thermally-actuated switches
    • H01H37/02Details
    • H01H37/3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 H01H37/52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 H01H37/54Thermally-sensitive members actuated due to deflection of bimetallic element wherein the bimetallic element is inherently snap acting
    • H01H2037/549Details of movement transmission between bimetallic snap element and conta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5Switch ma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温控开关的温控切换机构,所述温控开关具有容纳切换机构的壳体,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的上部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的下部,其中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件的第一接触区设置在上部的内侧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的第二接触区设置在下部的内侧上,切换机构包括双金属瞬动盘和弹簧瞬动盘,在弹簧瞬动盘上设有支承区,可移动接触部受束缚地保持在支承区上,其中所述接触部与第一接触区相互作用,弹簧瞬动盘与第二接触区相互作用,且其中双金属瞬动盘与弹簧瞬动盘相互作用,从而双金属瞬动盘依赖于其温度使所述可移动接触部从第一接触区脱离。在这种情况下,双金属瞬动盘以受束缚而又有游隙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接触部上。

Description

温控切换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温控开关的温控切换机构,所述温控开关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容纳切换机构并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的上部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的下部,其中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连接件的第一接触区设置在所述上部的内侧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的第二接触区设置在所述下部的内侧上,其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双金属瞬动盘和弹簧瞬动盘,弹簧瞬动盘上设置有支承区,可移动接触部被受束缚地保持在所述支承区上,其中所述接触部与第一接触区相互作用,弹簧瞬动盘与第二接触区相互作用,其中双金属瞬动盘与弹簧瞬动盘相互作用,从而双金属瞬动盘依赖于其温度使可移动接触部提升而从第一接触区分离。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温控切换机构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切换机构布置在壳体中,所述壳体容纳切换机构并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的上部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的下部,其中连接至所述第一外部连接件的第一接触区设置在所述上部的内侧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的第二接触区设置在所述下部的内侧上。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作这种温控切换机构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制作这种温控开关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与之装备有温控切换机构和温控开关例如从DE4345350A1可知。
已知的温控开关包括具有金属下部和金属上部的壳体。温控切换机构被容纳在壳体中,所述切换机构依赖于其温度在壳体的下部和上部之间产生导电连接。
切换机构装备有弹簧瞬动盘和双金属瞬动盘。在这种情况下,弹簧瞬动盘承载所谓的移动接触部,所述移动接触部将弹簧盘压靠在上部上的内侧上的固定触点上,形成第一接触区。弹簧瞬动盘由其圆周缘或边缘支撑在壳体的下部中的第二接触区上,以使得电流从所述下部经过弹簧瞬动盘和可移动接触部流至所述固定触点,并从该处流至所述上部。
壳体的下部配置成器皿状,其在其内侧上具有圆周肩,温控切换机构的弹簧瞬动盘支承于所述圆周肩上。
弹簧瞬动盘在中心处承载有焊封接触部,双金属瞬动盘在其上滑动,以使得后者松弛地支承在弹簧瞬动盘上。
壳体的上部被实现为用于支承在所述下部的另一圆周肩上的盖。由于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由导电材料制成,所以绝缘膜布置在它们之间,并将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彼此电绝缘。
壳体的上部的外侧用作第一外部连接件;第一股导线被钎焊于此。下部的外侧用作第二外部连接件;第二股导线所钎焊至的连接凸片被固定于此。
已知的温控开关用于保护电负载以避免过热。为此目的,其安装在被保护的该负载上以使得其与该负载热接触。
所述负载的供电电路由一负载连接缆线经由温控开关布线,所述负载连接缆线连接至所述开关的一个外部连接件,所述开关的另一个外部连接件连接至供电电路。
由于热耦合,温控开关总是假定电负载的温度。如果负载温度在此增加超过预定的阈值温度,则双金属瞬动盘跳动至其高温构型,在所述高温构型中,其断开开关,以使得负载的供电电路断开,这导致不会过热。
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双金属瞬动盘在其跳变温度以下被以不受力的方式机械地安装,双金属瞬动盘也没有用于传导电流。
在该情况下,优点在于,双金属瞬动盘具有长的机械寿命,且切换点(即双金属瞬动盘的跳变温度)技术在许多切换循环之后也不会改变。
如果跳变温度的机械可靠性或稳定性的不太严格的要求可以被容许,则双金属瞬动盘也可以伴随地执行弹簧瞬动盘的功能,以使得切换机构仅仅包括双金属瞬动盘,所述双金属瞬动盘然后承载移动接触部,还承载开关的闭合状态中的电流。
而且,已知提供这种具有与外部连接件并行连接的并联电阻器的开关。当所述开关断开时,所述并联电阻器接管了工作电流的一部分并将开关保持在跳变温度以上的温度处,以使得所述开关在冷却后不自动地闭合。这种开关被称为自保持(self-holding)。
而且,已知为这种开关装备有串联电阻器,流过所述开关的工作电流流过所述串联电阻器。以这种方式,正比于流动电流的平方的欧姆热在串联电阻器中生成。如果电流密度超过可允许的量,则串联电阻器的热具有使切换机构开路的效应。
这样,在甚至还没有导致待保护的装置过热的过高的电流出现时,待保护的装置已经从其供电电路断开。
所有这些不同的涉及变体可以以根据本发明的开关被实现。
在其低温构型中,在已知的开关的情况下,双金属瞬动盘自由地位于在切换机构中;弹簧瞬动盘由其边缘支撑在下部中的第二接触区上。
同时,弹簧瞬动盘将移动接触部压靠于第一接触区,以使得在导电上部和同样的导电下部之间的导电连接经由固定的接触部分和弹簧瞬动盘形成。
如果双金属瞬动盘的温度在此增加到其跳变温度以上,则所述双金属瞬动盘以其边缘压靠上部的内侧,且在此情况下以其内区域将移动接触部克服弹簧瞬动盘的力将移动接触部压离固定的接触部,结果是温控开关被断开。
该功能可以仅仅在开关已经被完全安装的情况下被可靠地测试。
这与很明显的缺陷相关联,即整个开关在移动接触部和/或弹簧瞬动盘的接触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和双金属瞬动盘出现故障或安装错误的情况下都会被弃用。
虽然已知的温控切换机构和装备有此的已知的温控开关在功能上满足所有要求,但是存在提高测试可行性和可生产性的需要。
在已知的开关情形中的另一缺陷可以在以下事实中看出:至少壳体的下部必需被非常精确地制造以便弹簧瞬动盘可以由其边缘固定地支撑在圆周肩上。针对于该背景,已知的温控开关的下部是经过翻转的部分,其允许高精度制造,但是与高生产率和零件成本关联。
DE19705154A1公开温控开关,其壳体的上部和壳体的下部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在每种情况下的电极布置在壳体上部的内侧上和壳体下部的内侧上,其中连接肋借助于铆钉铆固到电极之一上,所述弹簧瞬动盘布置在所述连接肋的另一端处。
弹簧瞬动盘在中心处将被***到开口中的移动接触部载入弹簧瞬动盘中,并由下肩支撑在弹簧瞬动盘上。
接触部的所述肩形成在加厚的凸缘上,松弛地***的双金属瞬动盘被支撑在上肩上。
移动接触部与第二电极上的接触区相互作用,所述第二电极布置在盖部的内侧上。
已知的开关具有极小的尺寸,但是其相对于连接技术进行限制。
通常,其也例如从DE19727197A1获知,在温控开关的情况下,提供在绝缘盖部中的两个固定的匹配触点,所述绝缘盖部与电流传递元件相互作用,所述电流传递元件以温控方式由温控切换机构移动。
温控切换机构包括弹簧瞬动盘和双金属瞬动盘,它们借助于于铆钉被固定至电流传递元件。
这样,电流传递元件,双金属瞬动盘和弹簧瞬动盘构成一单元,其在已知的开关意图被安装时可以被一起***到壳体的下部中。
在该开关的情况下,缺点还在于,切换机构和开关的功能测试都只能在开关已经被完全安装的情况下进行。
文献DE102007014237A1公开了具有温控切换机构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切换机构包括由框架支撑的弹簧舌片,所述弹簧舌片将可移动接触部承载到双金属瞬动盘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接触部布置在弹簧舌片的自由端处,藉此,双金属瞬动盘相对弹簧舌片大致居中地置,并借助于铆栓受束缚地与之连接。
文献DE19545997A1公开温控开关,其中布置有具有双金属瞬动盘和弹簧瞬动盘的温控切换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开关的上部的盖的内侧处提供齿轮,弹簧瞬动盘和双金属瞬动盘在所述齿轮上滑移。所述齿轮的头被扩大以将盘保持在所述盖处。该开关不使用可移动接触部。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已知的温控切换机构和装备有该温控切换机构的温控开关,以使得简单和便宜的组件能够与低生产成本结合。
在已知温控切换机构的情况下,该目的通过双金属瞬动盘以受束缚而又有游隙的方式被保持在接触部上的事实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这样被完全实现。
由于弹簧瞬动盘、双金属瞬动盘和移动接触部在此形成一单元,所以切换机构可以被组装和临时存储为独立的半成品,在该情况下,切换机构的独立的测试也是可能的,因为双金属瞬动盘被受束缚地保持,但是具有对应的游隙,以使得其可以在其低温构型和高温构型执行而没有任何阻碍。
双金属瞬动盘的该未阻碍的可变形性在由DE19727197A1所获知的具有电流传递元件的切换机构的情况下不能够精确地呈现,因为电流传递元件具有与双金属瞬动盘基本上相同的横向尺寸和与其紧密抵靠地承载,以使得切换动作可以实际地在被组装的状态下检查。
与之对照,在根据本发明的切换机构的情况下,情形使得移动接触部居中地固定在弹簧瞬动盘上,并居中地承载双金属瞬动盘,以使得后者可以在其边缘处向上和向下任意地瞬动。
切换机构于是可以仍旧在被包含在开关之前被测试,以使得随后装备有切换机构的开关以及完全组装好的开关自身仅仅需要为连续性进行测试;温控切换功能的更新不是必需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则优选接触部焊接在支承区上,其中支承区优选由在其圆周区域上延伸的间隙与弹簧瞬动盘分隔,其中圆周区域还优选大于或等于180度。
在该情况下,优点在于,由于接触部被焊接至弹簧瞬动盘上,在弹簧瞬动盘中不会出现应变,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贡献,这与DE4345350A1中公开的开关的情形形成对比,在DE4345350A1公开的开关中,支承区与弹簧瞬动盘一体形成。
如果,在此,所述支承区在移动接触部的焊接之前或之后与弹簧瞬动盘部分地分离(例如以间隙或跨圆的扇形区的切口的方式),则内部的应变受限于支承区而不在整个弹簧瞬动盘上延伸。
在现有技术中的移动接触部的焊接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内部应力可以具有以下效果:弹簧瞬动盘不如预想的那样起作用,尤其是不能在双金属瞬动盘已经被重新冷却到其跳变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自动地重新跳回到闭合位置。
换而言之,设置有内部应力的弹簧瞬动盘可以在开关断开的过程中或在开关重新关闭的过程中失效,这是因为以下事实:所述弹簧瞬动盘与搭接上的双金属瞬动盘以这样大的反作用力抵靠,以使得其不能使移动接触部从固定的接触中摆脱。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是,弹簧瞬动盘在搭接到其凹陷结构上之后不能自动地重新离开它和呈现突出的闭合位置,所述弹簧瞬动盘在双金属瞬动盘被加热到高于其跳变温度的温度的情况下被双金属瞬动盘压到所述凹陷结构中。
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发现,与弹簧瞬动盘相关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焊接的接触部的支承区至少部分地与包围它的弹簧瞬动盘分离开而被惊人地避免。
该分离可以通过切口或间隙而实现,其中重要的是,该分离具有以下效果:在支承区中的内部应变不扩展到弹簧瞬动盘中或不完全扩展到弹簧瞬动盘中。
尽管根据本发明,另一制造步骤于是在温控切换机构以及装备有该温控切换机构的开关的制造过程中是必需的,但是,总成本则会因为可以减少废品而降低。
针对该背景,将接触部固定(优选焊接)于弹簧瞬动盘的支承区的方案与一般的切换机构(甚至在没有被受束缚地保持的双金属瞬动盘的情况下)一起构成创造性的组合,所述支承区至少部分地与弹簧瞬动盘分离。
该方案在其自身的意义上也是创造性的,因为,借助于与弹簧瞬动盘部分地分离的支承区,对于第一次,具有焊接的接触部的弹簧瞬动盘可以提供,而没有因为焊接过程而在弹簧瞬动盘中生成可能损害弹簧瞬动盘的切换功能或使之失效的内部应变。
综上所述,包括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的温控切换机构和从属权利要求2和/或3的特征部分也是新颖的和创造性的。
其也同样可以应用于装备有这种温控切换机构的温控开关。
优选地,在这种切换机构中,双金属瞬动盘也可以受束缚地保持在接触部上。
通常,优选卡环设置在接触部上,所述卡环通过双金属瞬动盘接合。
该方案在结构上也是有优势的,因为其能够使双金属瞬动盘以简单方式固定于接触部。具体地,双金属瞬动盘仅仅通过其中央开口在卡环上滑移,由此卡环随后被扩宽,以使得双金属瞬动盘是可移动的,在卡环和凸缘之间具有游隙,移动接触部经由所述凸缘焊接至弹簧瞬动盘的支承区上。
进而,优选测量连接肋设置在弹簧瞬动盘上,在切换机构的组装过程中,经由所述肋,所述盘连接至传送带。
在该方案的情况下,有利的是,弹簧瞬动盘不一定在切换机构的组装之前被分离。
已知,设置成块体材料的弹簧瞬动盘可以被分离困难仅仅由于静电吸附力导致,结果是该部分生产方法是复杂的。
与之相比,如果弹簧瞬动盘在它处于细长片上时被冲压出且在该情况下保持经由连接肋与传送带的连接,则整个切换机构可以被组装,而弹簧瞬动盘仍旧连接至传送带,并因此可以容易地处理和操纵。
该方案还能够使得装配完成的切换机构以非常简单的方式被测试,特别是因为在传送带上的各个切换机构仅仅必须被接连地引导通过加热腔和冷却腔,其中,之后借助于接触尖端以光学或声学方式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双金属瞬动盘在该情况下以温控方式变形。
因此,连接肋能够甚至更简单地在温控切换机构安装到开关中之前检查该温控切换机构。
这样,废品将减少,而且可以确保更高的生产稳定性。
然后,该切换机构可以通过与传送带分离的连接肋来分隔。该分隔的切换机构然后可以被存储为半成品,或如果情况允许,则被出售给对应的消费者。
借助于连接肋,这些温控切换机构可以容易地被处理,也可以容易地被***到壳体的对应的下部中。
然而,特别优选在组装好的开关中的连接肋可以被机械固定(优选焊接)至第二接触区。
这为在弹簧瞬动盘和第二外部连接件之间的永久电连接而提供,所述第二外部连接件电连接至所述下部的内侧上的第二接触区。
由于弹簧瞬动盘在此经由连接肋电连接和机械连接至下部,所以,所述下部自身可以被制成为深压部件(deep-drawn part);不再需要使用昂贵的翻转部件。
另一优点是在此弹簧瞬动盘(通常由钢制成)不再必须被镀银,以便引起相对于第二接触区的低的接触电阻。
而且,对下部的内侧上的接触区进行镀银处理也不再是必需的,因此由钢构成的不太昂贵的深压部件和同样不太昂贵的冲压部件可以分别被用作弹簧瞬动盘和壳体下部。
这不仅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而在弹簧瞬动盘和壳体下部之间的相对低的接触电阻得以确保。
如整体所见,于是,新颖的切换机构能够实现不昂贵的和可靠的生产,其中切换机构可以在被安装到温控开关中之前对于切换功能进行测试,即在壳体外进行测试。
新颖的温控切换机构还可以与在弹簧盘处的连接肋分离,以使得切换机构在测试之后能够作为一个单元,但没有连接肋。
该新颖的温控切换机构之后可以被包含在已知的温控开关的已知壳体中。例如,根据DE4345350A1,其可以被用在壳体中。
然而,为了确保所需的低接触电阻,其然后可能必须对弹簧瞬动盘进行镀银处理。
在已知的温控开关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目的被实现,基于以下事实:新颖的温控切换机构被包含在该温控开关中。
在该情况中,尤其优选的是,横向连接肋设置在弹簧瞬动盘上,其中所述下部是深压部件,连接肋固定于深压部件的内侧,优选被焊接于深压部件的内侧。
这具有已经描述的优点,即新颖的温控开关的材料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因为不再需要翻转部件作为下部,且因为镀银在弹簧瞬动盘的情形和在所述下部的情形中都可以被省掉。
而且,产品系列的高稳定性和非常良好的产品质量在该新颖的温控开关的情况下产生,因为首先切换机构在被安装到开关中之前进行测试,结果是仅仅功能切换机构被安装。
之后,弹簧瞬动盘至第二接触区的永久性电连接确保在弹簧瞬动盘和所述下部之间的接触电阻非常低。在完全组装好的温控开关的最后的连续性测试期间可能出现的可能的缺陷源以这种方式被消除。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完全可能,考虑到制造公差,壳体的下部与弹簧瞬动盘之间的接触电阻很高,以使得完全组装好的温控开关必须作为废品弃用。
而且,优选的是,接触块固定于上部的内侧,第一接触区形成在所述接触块上,其中所述上部还优选为深压部件。
该方案在成本方面也是有利的。如果上部被实现为深压部件,则第一接触区形成在其上的独立的接触块可以确保在弹簧瞬动盘上的移动接触部与壳体的上部上的接触块之间的非常低的接触电阻。
于是,一种用于生产温控切换机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冲压出弹簧瞬动盘,所述弹簧瞬动盘经由连接肋连接至传送带,
b)将优选居中布置的支承区与弹簧瞬动盘部分地分离,
c)将接触部固定于支承区,和
d)优选将双金属瞬动盘受束缚地固定于接触部。
新颖的温控切换机构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生产,其中弹簧瞬动盘在切换机构的整个组装过程中保持与传送带的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步骤c)中,接触部被焊接到支承区上。
在该方案的情况下,优点在于,在接触部和支承区之间的机械稳定连接和非常可靠的电连接得以确保。虽然这种焊接连接可能导致内部应变,但是根据本发明,这不会导致问题,因为支承区与弹簧瞬动盘部分地分离。
而且,优选的是,在步骤d)中,具有中心开口的双金属瞬动盘在接触部上的卡环上滑动,所述卡环随后被扩宽。
在该方案的情况下,优点在于,双金属瞬动盘可以被简单地安装和固定在移动接触部上,而不需要双金属瞬动盘在其中心区域中承受机械应力。
在双金属瞬动盘的情况下,这种机械应力试图被尽可能避免,因为这些机械应力具有以下效果:双金属瞬动盘的切换行为不能以可复现的方式设置或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偏移。
双金属瞬动盘在其低温构型和其跳变温度之上的高温构型之间的转换,随着跳变温度的逼近,尤其起初是逐渐进行的;以专业术语而言,双金属瞬动盘是蠕变的。
如果双金属瞬动盘在其蠕变过程中被暴露给机械负载,则这可能具有以下效果:双金属瞬动盘更快地老化,或者其跳变温度偏移,这两者在使用中都是不期望的。
根据本发明的双金属瞬动盘固定于接触部的方式在此首先同样具有在安装之前测试切换机构的可能,其次双金属瞬动盘不承受机械负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e)检查仍经由连接肋连接至传送带的切换机构的切换行为和/或响应温度。
在此,优点在于,所述响应温度和/或切换行为可以在切换机构的组装之后被直接地检查。
针对于该背景,一种用于生产温控开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的上部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的下部的壳体,其中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件的第一接触区设置在所述上部的内侧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的第二接触区设置在所述下部的内侧上,
m)提供包括双金属瞬动盘和弹簧瞬动盘的温控切换机构,所述弹簧瞬动盘经由连接肋连接至传送带,且在所述弹簧瞬动盘上设置有支承区,在所述支承区上受束缚地保持有可移动接触部,其中所述双金属瞬动盘以受束缚而又有游隙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接触部上,
n)将切换机构与传送带分离,和
o)将切换机构***到所述下部中,并将下部与上部闭合,以使得接触部与第一接触区相互作用,弹簧瞬动盘与第二接触区相互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优选的是,在步骤n)中,切换机构与连接肋分离,以使得其可以被包含在已有的壳体中。
新颖的切换机构于是可以替代在现有技术的开关中的之前的切换机构,并具有优点:切换机构在此可以在安装之间被检查,以使得整体的废品可以减少。
第二,优选的是,在步骤n)中,连接肋与传送带分离,在步骤o)中,连接肋被焊接到下部的内侧上。
在该方案的情况下,优点在于,在新颖的温控切换机构的组装和测试过程中已经使用的连接肋还执行双重功能;尤其是,其还用于将弹簧瞬动盘永久地机械和电连接至壳体的下部的内侧上的第二接触区。
如上所述,这导致具有低接触电阻的非常可靠的开关。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的描述,其它的优点将显现出来。
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上述特征和下面还没有解释的特征可以不仅用在分别阐述的组合中,而且可以用在其它的组合中,或自己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地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新颖的温控开关的示意性剖视图,在所述新颖的温控开关中安装有新颖的温控切换机构;
图2示出图1所示的开关的壳体的下部的平面图,所述弹簧瞬动盘被示意性地示出为被***的状态;
图3示出在图1所示的附图中的移动接触部,其中弹簧瞬动盘和双金属瞬动盘被表示为部分剖视图;和
图4示出置于传送带上的弹簧瞬动盘的示意性平面图,双金属瞬动盘和移动接触部被在所述弹簧瞬动盘旁边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包括壳体11的温控开关10,所述壳体11包括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下部12和由导电材料制成的上部14。
绝缘膜15布置在上部14和下部12之间,并将上部14与下部12电绝缘。
固定的接触块17布置在其内侧16上的上部14上,所述接触块具有面向下部12的第一接触区18。
接触块17于是电连接至上部14,以使得其外侧能够作为第一外部连接件19。
下部12具有在其内侧21上的第二接触区22。由于下部12同样是导电的,其外侧用作第二外部连接件23。
温控切换机构25布置在壳体11中,该切换机构依赖于其温度产生在下部12和上部14之间的导电连接,或在超过响应温度或跳变温度时突然地中断所述导电连接。
切换机构25具有略微弯曲的弹簧瞬动盘26,所述弹簧瞬动盘26一体地连接至横向连接肋27,所述横向连接肋27在焊接部位28处焊接至第二接触区22。
弹簧瞬动盘26居中地承载移动接触部29,所述移动接触部29以还将被描述的方式焊接至弹簧瞬动盘26上。
具有中心开口30的双金属瞬动盘31被以留有游隙但受束缚的方式安装在移动接触部29上,所述双金属瞬动盘在其低温构型中处在图1所示的状态,在该位置中,其以不受力的方式支承在弹簧瞬动盘26上。
还应当注意到,下部12具有圆周壁32,上部14的圆周壁33在所述圆周壁32上延伸。
上述绝缘膜15布置在这两个圆周壁32、33之间,所述绝缘膜支承在上部14的圆周边缘34上并居中地具有贯通的开口35,移动接触部29向上伸出穿过所述开口35,以便与接触块17形成机械接触。
还应当理解,绝缘膜15是自附着的,以使得在新颖的开关组装之后,如果合适的话在热压动作之后,其将上部14和下部12彼此固定地连接,并保护它们以避免任何类型的污染物进入。替代地或附加地,下部12和上部14也可以被压在一起或相互锁合。
下部12被实现为不昂贵的深压部件,弹簧瞬动盘26经由连接肋永久性地机械连接和电连接,以使得在弹簧瞬动盘26和第二外部连接件23之间的接触电阻很低。
由于移动接触部29被焊接至弹簧瞬动盘26,所以在弹簧瞬动盘和移动接触部29之间的接触电阻也极低。
移动接触部29具有拱状尖端37,所述拱状尖端37以如图1所示的低温构型抵靠接触块17支承。
通过选择尖端37的合适的表面品质和在接触块17上的第一接触区18的合适的表面品质,接触电阻在该处也非常低。
因此,上部14同样可以是不昂贵的深压部件,因为接触电阻的品质由接触块17或其上设置的接触区18所提供。
这样,在第一外部连接件19和第二外部连接件23之间的整个开关10仅仅具有很低的体积电阻,因此,其实质上表示电短路,因为这三个可能的接触电阻中的两个由焊接连接所替代。
如果在此开关10的温度增加超出双金属瞬动盘31的跳变温度时,则双金属瞬动盘31以其边缘38在图1中向上移动直至所述边缘38压靠在绝缘膜15上,其中所述边缘38处于上部12的环形边缘34下方,所述边缘38在图1中仍是自由的。
在该情况下,双金属瞬动盘31以其中心区域39居中地压到弹簧瞬动盘26上并在图1中向下压弹簧瞬动盘26,因此,移动接触部29被从接触块17脱离,于是开关10断开。
如果周围温度以及双金属瞬动盘31的温度重新下降到跳变温度以下,则双金属瞬动盘31返回至如图1所示的其低温构型,因此,在弹簧瞬动盘26上的开口压力减小。考虑内力,则弹簧瞬动盘26重新跳回至如图1所示的其所处位置,其中其被支撑在下部12的内侧21和接触块17之间并因此提供固定的接触压力和固定的闭合开关10。
图2示出下部12的平面图,其中可以看到圆周壁32的端面。
图2中的平面图公开,下部被实现成使得其为具有横向凸起40的略似水滴的形状,其中弹簧瞬动盘26的连接肋27突出,如图2所示。
支承区41可以被看到处于弹簧瞬动盘26中心,所述支承区41由间隙或切口42与弹簧瞬动盘分离。
所述间隙或切口42沿着支承区41的圆周(以43表示)延伸超过180度。
间隙42的角度延伸,也就是说,与弹簧瞬动盘26分离的圆周43的一部分由在超过大约180度一些的角范围上延伸的箭头44表示。
以这种方式,支承区41在其圆周43的至少90%以上仍旧一体地连接至弹簧瞬动盘26。
接触部(未在图2中示出)被焊接至支承区41上,在此参照图3进行更详细地解释。
图3示出移动接触部29的放大图。图3还示出弹簧瞬动盘26和双金属瞬动盘31的部分剖视图。
移动接触部29具有下凸缘45,所述下凸缘45被焊接至弹簧瞬动盘26的支承区41上。图3同样揭示了间隙42,该间隙42至少部分地将支承区41与弹簧瞬动盘26机械地分离。
凸缘45向上与圆柱延伸部46邻接,在圆柱延伸部46上设置有双金属瞬动盘31,在双金属瞬动盘31的中心具有中心开口30。
卡环47设置在接触部29上的圆柱延伸部46上方,所述卡环与拱状尖端37邻接。
在如图3所示的状态中,卡环47具有外径(以48表示),该外径小于中心开口30的内径(以49表示),中心开口30的内径又大于延伸部46的直径,以使得双金属瞬动盘31被有游隙地保持在接触部29上。
在双金属瞬动盘31在切换机构25的组装过程中已经借助其中心开口30在接触部29的卡环47上被滑移之后,如图3所示,卡环被扩大或扩宽,如箭头51所示。
在该情况下,卡环47通过例如挤压来扩宽,以使得其假定以虚线表示为在52处的配置,其中其横向地伸出超过中心开口30,以使得双金属瞬动盘31以受束缚但有游隙的方式保持在移动接触部29上。
在此,切换机构25的组装将参照图4的基本示意图来描述。
图4在上部示出弹簧瞬动盘26和其连接肋27,所述弹簧瞬动盘26具有其部分分离的支承区41,连接肋27一体连接至传送带53。
以这种方式,许多弹簧瞬动盘26可以在传送带53上彼此并排地被冲压出,而保持与传送带53的一体连接。
在图4的下部中示出的移动接触部29在此被焊接至支承区41上。此后,如图1所示的双金属瞬动盘31借助其中心开口30在接触部29的卡环47上滑移,在所述接触部29上,卡环47被扩宽以使得其假定图3中以52所表示的形式。
由具有焊接的接触部29的弹簧瞬动盘26和被以受束缚而又有游隙的方式保持在其上的双金属瞬动盘31构成的完整的切换机构25在此已经以这种方式形成。
该切换机构25仍经由连接肋27连接至传送带53,以使得其在此可以被馈送至合适的测试装置,其中双金属瞬动盘31的切换功能可以在仍然处于开关外部时被测试。
如果切换机构25有故障,则其与传送带53分离。
其他的切换机构被临时存储以供进一步使用,被传递至终端消费者还被直接地送到装配线,在所述装配线上,深压的下部12和深压的上部14被供给,其中接触块17已经被在内侧焊接至所述上部14。
依赖于是否基本上圆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或其它的上部和下部,使用具有如图2所示的凸起40的上部14和下部12,在此,弹簧盘26与连接肋27等分离,连接肋27与传送带53分离。
切换机构25可以在没有连接肋27的情况下被***到常规的壳体中。
由于切换机构之前已经被测试过,所以完全装配好的开关则仅仅仍旧必须进行电连续性的检查;所述切换功能自身不再需要被测试。
这减少了完全装配好的开关的废品。
与之相比,如果使用根据图1和2的壳体10,则连接肋27被在内侧上焊接至第二接触区22,结果是切换机构25被永久性地机械和电连接至下部12。
除去上述切换机构已经在之前被测试的优点之外,在此还获得另一优点,即开关中的接触电阻由于在下部12和弹簧瞬动盘26之间及弹簧瞬动盘26和接触部29之间的电连接而被极大地降低。
在完全组装好的开关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故障因此被避免,因此在完全组装好的开关的情况下废品被再一次减少,这导致在新颖的温控开关10的生产过程中更好的过程稳定性。
如果接触部29被焊接至弹簧瞬动盘26且弹簧瞬动盘26经由连接肋27被焊接至壳体11的下部12,则在现有技术中同样可以找到的这三个接触电阻中的两个被省略了。这导致两个可能的缺陷源也已经被消除了,于是,甚至在没有被受束缚地保持的双金属瞬动盘31的情况下,在设置有这种切换机构25的开关10的情况下,废品明显减少。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温控开关(10)的温控切换机构,所述温控开关(10)具有容纳温控切换机构(25)的壳体(11),所述壳体(11)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上部(14)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下部(12),
其中,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第一接触区(18)设置在所述上部(14)的内侧(16)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第二接触区(22)设置在所述下部(12)的内侧(21)上,
其中,温控切换机构(25)包括双金属瞬动盘(31)和弹簧瞬动盘(26),在所述弹簧瞬动盘(26)上设有支承区(41),可移动接触部(29)受束缚地保持在所述支承区(41)上,
其中,所述可移动接触部(29)与第一接触区(18)相互作用,所述弹簧瞬动盘(26)与第二接触区(22)相互作用,并且
其中,双金属瞬动盘(31)与弹簧瞬动盘(26)相互作用,从而所述双金属瞬动盘(31)依赖于其温度使所述可移动接触部(29)提升而从第一接触区(18)脱离,
其特征在于,
双金属瞬动盘(31)以受束缚而又有游隙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接触部(2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接触部(29)被焊接至支承区(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区(41)以间隙(42)与弹簧瞬动盘(26)分离,所述间隙(42)在支承区的圆周区域(43)的一部分上延伸,所述圆周区域优选大于或等于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移动接触部(29)上设置有卡环(47),所述卡环接合穿过所述双金属瞬动盘(3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瞬动盘(26)上设置有横向连接肋(27),所述弹簧瞬动盘在温控切换机构(25)的组装过程中经由所述横向连接肋(27)连接至传送带(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肋(27)与传送带(53)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组装好的温控开关(10)中的所述横向连接肋(27)被机械地固定至第二接触区(22),优选被焊接至第二接触区(22)。
8.一种包括温控切换机构(25)的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切换机构(25)布置在壳体(11)中,所述壳体(11)容纳温控切换机构(25),所述壳体(11)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上部(14)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下部(12),
其中,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第一接触区(18)设置在所述上部(14)的内侧(16)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第二接触区(22)设置在所述下部(12)的内侧(21)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控切换机构(25)是根据权利要求1-7、19和2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开关,其中在弹簧瞬动盘(26)上设置有横向连接肋(2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12)是深压部件,所述横向连接肋(27)被固定至所述深压部件的内侧(21),优选地被焊接至所述深压部件的内侧(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温控开关,其特征在于,接触块(17)固定于所述上部(14)的内侧(16),所述第一接触区(18)形成在所述接触块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14)是深压部件。
12.一种用于生产温控切换机构(25)的方法,尤其是用于生产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25)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冲压出弹簧瞬动盘(26),所述弹簧瞬动盘(26)经由连接肋(27)连接至传送带(53),
b)将优选地居中布置的支承区(41)与弹簧瞬动盘(26)部分地分离,
c)将接触部(29)固定于支承区(41),和
d)将双金属瞬动盘(31)优选地受束缚地固定于接触部(29)。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接触部(29)被焊接到支承区(41)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具有中心开口(30)的双金属瞬动盘(31)在接触部(29)上的卡环(47)上滑动,所述卡环(47)随后被扩宽。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e)检查仍经由连接肋(27)连接至传送带(53)的温控切换机构(25)的切换行为和/或响应温度。
16.一种用于生产温控开关(10)的方法,优选地是用于生产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开关(1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提供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上部(14)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下部(12)的壳体(11),其中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第一接触区(18)设置在所述上部(14)的内侧(16)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第二接触区(22)设置在所述下部(12)的内侧(21)上,
m)提供包括双金属瞬动盘(31)和弹簧瞬动盘(26)的温控切换机构(25),优选地是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来提供包括双金属瞬动盘(31)和弹簧瞬动盘(26)的温控切换机构(25),所述弹簧瞬动盘(26)经由连接肋(27)连接至传送带(53),且在所述弹簧瞬动盘(26)上设置有支承区(41),在所述支承区(41)上受束缚地保持有可移动接触部(29),其中所述双金属瞬动盘(31)以受束缚而又有游隙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接触部(29)上,
n)将温控切换机构(25)与传送带(53)分离,和
o)将温控切换机构(25)***到所述下部(12)中,并将下部(12)与上部(14)闭合,以使得可移动接触部(29)与第一接触区(18)相互作用,弹簧瞬动盘(26)与第二接触区(22)相互作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n)中,温控切换机构(25)与连接肋(27)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n)中,连接肋(27)与传送带(53)分离,且在步骤o)中,连接肋(27)被焊接至所述下部(12)的内侧(21)上。
19.一种用于温控开关(10)的温控切换机构,所述温控开关(10)具有容纳温控切换机构(25)的壳体(11),所述壳体(11)包括具有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上部(14)和具有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下部(12),
其中,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件(19)的第一接触区(18)设置在所述上部(14)的内侧(16)上,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件(23)的第二接触区(22)设置在所述下部(12)的内侧(21)上,
其中,切换机构(25)包括双金属瞬动盘(31)和弹簧瞬动盘(26),在所述弹簧瞬动盘(26)上设有支承区(41),可移动接触部(29)受束缚地保持在所述支承区(41)上,
其中,所述接触部(29)与第一接触区(18)相互作用,弹簧瞬动盘(26)与第二接触区(22)相互作用,并且
其中,双金属瞬动盘(31)与弹簧瞬动盘(26)相互作用,从而所述双金属瞬动盘(31)依赖于其温度使所述可移动接触部(29)提升而从第一接触区(18)脱离,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区(41)以间隙(42)与弹簧瞬动盘(26)分离,所述间隙(42)在支承区的圆周区域(43)的一部分(44)上延伸,所述圆周区域优选地大于或等于180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温控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瞬动盘(26)上设置有横向连接肋(27),所述弹簧瞬动盘在温控切换机构(25)的组装过程中经由所述横向连接肋(27)连接至传送带(53)。
CN201210477852.0A 2011-11-22 2012-11-22 温控切换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7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119632.7 2011-11-22
DE102011119632A DE102011119632B3 (de) 2011-11-22 2011-11-22 Temperaturabhängiges Schaltwe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37382A true CN103137382A (zh) 2013-06-05
CN103137382B CN103137382B (zh) 2016-12-21

Family

ID=47221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7785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37382B (zh) 2011-11-22 2012-11-22 温控切换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27585A1 (zh)
EP (1) EP2597668B1 (zh)
CN (1) CN103137382B (zh)
DE (1) DE102011119632B3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058A (zh) * 2018-04-13 2018-08-14 浙江飞哲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热传导可靠的温控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8405B3 (de) 2022-07-22 2023-08-24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s Schaltwerk und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einem solchen Schaltwerk
DE102022118402B3 (de) 2022-07-22 2023-08-24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s Schaltwerk,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s
DE102022120445B3 (de) 2022-08-12 2023-11-30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02022120446B3 (de) 2022-08-12 2023-11-30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02022134380B3 (de) 2022-12-21 2024-02-08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 Schaltwerke und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einem solchen Schaltwerk
DE102023104836B3 (de) 2023-02-28 2024-05-16 Marcel P.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s Schaltwerk und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6211A (en) * 1979-04-30 1981-12-15 Hofsass P Heat operated protective switch
US6064295A (en) * 1997-02-11 2000-05-16 Thermik Geratebau Gmbh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having a bimetallic switching mechanism
DE102007014237A1 (de) * 2007-03-16 2008-09-18 Hofsaess, Marcel P.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und dafür vorgesehenes Schaltwerk
CN101536130A (zh) * 2006-07-11 2009-09-16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463895A (de) * 1967-05-30 1968-10-15 Hoerbiger Ventilwerke Ag Mehrringventil, insbesondere für Kolbenverdichter
US4555686A (en) * 1984-05-29 1985-11-2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nap-acting thermostatic switch assembly
DE4337141C2 (de) * 1993-10-30 1996-06-05 Hofsaes Geb Zeitz Ulrika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DE19546005C2 (de) * 1995-12-09 1999-07-08 Hofsaes Marcel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DE19545997C2 (de) * 1995-12-09 1997-12-18 Marcel Hofsaes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DE19609577C2 (de) * 1996-03-12 1998-02-19 Thermik Geraetebau Gmbh Schalter mit einem temperaturabhängigen Schaltwerk
DE19708436C2 (de) * 1997-03-01 1999-08-19 Hofsae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Kontaktbrücke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DE19727197C2 (de) 1997-06-26 1999-10-21 Marcel Hofsaess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mit Kontaktbrücke
JPH11273519A (ja) * 1998-03-25 1999-10-08 Hosiden Corp サーキットプロテクタとそれに用いる弾性熱応動板の製法
DE102004036117B4 (de) * 2004-07-24 2006-12-14 Tmc Sensortechnik Gmbh Thermobimetallschalter
JP2006092825A (ja) * 2004-09-22 2006-04-06 Fuji Denshi Kogyo Kk 温度スイッチと温度スイッチの組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6211A (en) * 1979-04-30 1981-12-15 Hofsass P Heat operated protective switch
US6064295A (en) * 1997-02-11 2000-05-16 Thermik Geratebau Gmbh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having a bimetallic switching mechanism
CN101536130A (zh) * 2006-07-11 2009-09-16 特密·格拉特步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套及配有连接套的开关
DE102007014237A1 (de) * 2007-03-16 2008-09-18 Hofsaess, Marcel P. Temperaturabhängiger Schalter und dafür vorgesehenes Schaltwerk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0058A (zh) * 2018-04-13 2018-08-14 浙江飞哲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热传导可靠的温控器
CN108400058B (zh) * 2018-04-13 2024-01-30 浙江飞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传导可靠的温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97668A3 (en) 2014-12-31
DE102011119632B3 (de) 2013-04-11
EP2597668A2 (en) 2013-05-29
EP2597668B1 (en) 2017-03-29
US20130127585A1 (en) 2013-05-23
CN103137382B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7382A (zh) 温控切换机构
US8289124B2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US8519816B2 (en) External operation thermal protector
US6100784A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with contact bridge
JP6476282B2 (ja) リフロー型回路保護デバイス
CN104347311A (zh) 温控开关
SG187099A1 (en) Thermal overload protection apparatus
CN104011823A (zh) 保护装置
DK2874171T3 (en) Temperature dependent coupling mechanism
CN109360770B (zh) 具有切割刺的温控开关
ATE492051T1 (de) Schweissverfahren und struktur für leitfähiges endgerät
US20110006873A1 (en) Cap for a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EP2597661B1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
CN105185653A (zh) 包括间隔环的温控开关
CN103377852A (zh) 具有作为加热电阻的接触件的温控开关
CN111952117B (zh) 温控开关
CN104425182A (zh) 具有在边缘被夹紧的翻转盘片的温控开关
US20140320257A1 (en) Temperature-dependent switching mechanism
KR20130143600A (ko) 접점 구조
KR101916851B1 (ko) 감온 펠릿형 온도 퓨즈
CN111243904A (zh) 具有绝缘盘片的温控开关
CN105609369A (zh) 温控开关
WO2019054437A1 (ja) 感温ペレット型温度ヒューズ
JP5545721B2 (ja) 保護素子
US11062863B2 (en) Temperature sensitive pellet type thermal fus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