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4308A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4308A
CN103094308A CN2012104198972A CN201210419897A CN103094308A CN 103094308 A CN103094308 A CN 103094308A CN 2012104198972 A CN2012104198972 A CN 2012104198972A CN 201210419897 A CN201210419897 A CN 201210419897A CN 103094308 A CN103094308 A CN 1030943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display device
anode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98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4308B (zh
Inventor
金祐赞
安炳喆
朴洪基
裵孝大
卓润兴
郑晟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108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1825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108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1825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108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18255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94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4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4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4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7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substrates, e.g. display comprising OLED array and TFT driving circuitr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4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50Forming devices by joining two substrates together, e.g. lamination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公开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下基板,其包括:限定成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区的第一基板,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的第一切换元件和第二切换元件,各自连接至第一切换元件和第二切换元件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以及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的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和上基板,其包括: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第三切换元件,连接至第三切换元件的第三阳极,以及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红滤色器层、绿滤色器层以及第三阳极的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

Description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对平板显示装置进行了积极研究,以便增强显示质量并扩大屏幕尺寸。在平板显示装置当中,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是自发光显示装置。为了显示图像,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通过经由诸如电子和空穴的载流子形成激发子图像,来显示发射光。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因具有诸如宽视角、高速响应、高对比率等的特征而可以被用作图形显示***的像素、电视***的图像显示装置、表面光源或其它装置。而且,重量轻、厚度薄以及色彩视觉卓越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装置。
而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分类为无源矩阵型和有源矩阵型。有源矩阵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薄膜晶体管,但无源矩阵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包括任何薄膜晶体管。
这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皆形成在像素区中的有机发光元件。每一个发光元件包括置于阳极与阴极之间并且由有机发光材料形成的有机发光层。
有机发光元件的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功能层,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或其它层。功能层的组合或排布可以增强有机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
通常利用允许将有机发光材料沉积在基板上的真空沉积处理将上述有机发光层形成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像素区中。
在真空沉积处理中,将用于形成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发光材料放置到具有出口的沉积源中。沉积源在真空室内被加热,使得有机发光材料能够蒸发并通过出口排出。这样,所蒸发的有机发光材料可以从沉积源排出并沉积在基板上。
如果制造包括具有希望的图案的多个有机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则利用具有多个开口的阴影掩模(shadow mask)来执行沉积处理。更具体地说,阴影掩模靠近基板定位。接着,将蒸发的有机发光材料通过该阴影掩模沉积在基板上。因此,可以在基板上形成具有彼此分离的多个希望的图案的有机发光层。
图1是例示形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光层的普通处理的视图。如图1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形成在有源区中的红色有机发光层R、绿色有机发光层G以及蓝色有机发光层B。通过加热填充有有机发光材料的蒸发皿而在基板10上形成该红色、绿色以及蓝色有机发光层。
更具体地说,当把将要形成有机发光层的基板10加载到一室中时,将放置在掩模框架15上的阴影掩模30与基板10对准。接着,将持有红色、绿色以及蓝色有机发光材料的蒸发皿20顺序地加热。这样,将红色有机发光层R、绿色有机发光层G以及蓝色有机发光层B顺序地形成在基板10上。随着将蒸发皿20顺序地加热,将各自与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相对的阴影掩模彼此交替地替换,以便在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形成红色有机发光层R、绿色有机发光层G以及蓝色有机发光层B。
然而,当在有机发光层的形成中使用阴影掩模30时,有机发光材料不能被均匀地沉积在基板10上。为致力于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增加阴影掩模30与蒸发皿20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有机发光层可能被其它材料污染,并且因阴影掩模30与基板10的接触而可能被移离希望的形成位置。
而且,大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迫使阴影掩模的尺寸变得更大。增大的阴影掩模可能在中央的中心部分弯曲。由此,难于准确地形成有机发光层。
发明内容
因此,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致力于提供一种基本上消除因相关技术的局限性和缺点而造成的一个或更多个问题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及制造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
这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于通过将有机发光层分布至两个基板来实现大尺寸和高分辨率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而且,这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于通过在不利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在基板上整个地涂敷有机发光材料,来防止因生成不同材料而造成的产能比劣化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而且,这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于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有机发光层分布至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并且仅利用红和绿滤色器层输出红光、绿光以及蓝光,来实现大尺寸和高分辨率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而且,这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适于通过利用喷墨(ink-jet)印刷方法和喷嘴喷射(nozzle-jet)印刷方法中的一种方法在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区中形成有机发光层来实现大尺寸和高分辨率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这些实施方式的附加特征和优点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加以阐述,并且根据该描述将部分地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具体实践而获知。这些实施方式的优点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并获得。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一般方面,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下基板,该下基板包括:限定成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的第一基板,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的第一切换元件和第二切换元件,各自连接至第一切换元件和第二切换元件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以及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的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和上基板,该上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形成在第二基板上的、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第三切换元件,连接至第三切换元件的第三阳极,以及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以及第三阳极的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的第二一般方面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该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分别形成在将一基板限定成的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钝化层,该钝化层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的基板上;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该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钝化层上;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该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分别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有机发光层图案,该有机发光层图案形成在设置有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的基板上;第一阴极,该第一阴极形成在有机发光层图案上;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设置有第一阴极的基板上;以及第二阴极,该第二阴极形成在有机发光层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第三一般方面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该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分别形成在将一基板限定成的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钝化层,该钝化层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的基板上;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该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钝化层上;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该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分别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空穴支持层,该空穴支持层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第一至第三阳极的基板上;第一有机发光层,该第一有机发光层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空穴支持层上;第二有机发光层,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设置有第一有机发光层的基板上;以及电子支持层,该电子支持层形成在第二有机发光层上;以及阴极,该阴极形成在电子支持层上。
通过考察下列图和详细描述,其它***、方法、特征以及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清楚的或者将变得清楚。所有这些附加***、方法、特征以及优点都旨在被包括在该说明书内、本公开的范围内,并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保护。本部分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被视为对那些权利要求的限制。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进一步的方面和优点进行讨论。应当明白,本公开的前述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对如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文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例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与本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形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有机发光层的普通处理的视图;
图2A至图2G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3A至图3G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4A至图4F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5A至图5E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6A至图6E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7A至图7E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七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图9A至图9F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八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以及
图10A至图10F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九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附图中例示了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下文介绍的这些实施方式作为示例来提供,以便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传达它们的精神。因此,这些实施方式可能按不同形式来具体实施,因此不限于在此描述的这些实施方式。在图中,为便于说明,装置的尺寸、厚度等可能被夸大。在可能的情况下,贯穿包括附图的本公开,相同标号用来指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2A至图2G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参照图2A至图2G,准备第一基板100。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按照限定多个子像素区的这种方式在第一基板100上形成彼此交叉的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而且,在子像素区当中的仅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区中形成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切换元件。换句话说,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使得切换元件能够分布至第一基板100和稍后将作为上基板进行描述的第二基板200的两侧。详细地说,针对红色和绿色子像素使用的切换元件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区上,但针对蓝色子像素使用的切换元件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
在本公开中,将主要对包括皆设置有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的像素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进行描述。
如图中所示,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区上。钝化层101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设置有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的整个表面上。
尽管每一个切换元件T1和T2的结构在图中未示出,但通常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顶栅薄膜晶体管和底栅薄膜晶体管中的一个可以形成为切换元件。
在将上述钝化层101形成在第一基板100上之后,针对钝化层101执行接触孔形成处理,并接着将用于将子像素彼此分离的第一堤式图案(bank pattern)103形成在钝化层101上。接触孔形成处理考虑到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的漏极。可以通过在第一基板100的具有接触孔的整个表面上形成有机膜并且针对该有机膜执行光刻过程来制备第一堤式图案103,该光刻过程包括掩模化处理。
此后,将第一阳极120a和第二阳极120b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红色子像素区R和绿色子像素区G中。可以通过在第一基板100的设置有第一堤式图案103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金属膜并且针对金属膜执行掩模化处理和刻蚀处理来制备第一阳极120a和第二阳极120b。该金属膜可以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另选的是,第一阳极120a和第二阳极120b可以在用于将子像素彼此分离的第一堤式图案103之前,在将钝化层101形成在第一基板100上并且对该钝化层101执行接触孔形成处理之后形成。
随后,如图2B和图2C所示,将有机发光层105和第一阴极106顺序地形成在第一基板100上,从而完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下基板110的制造。第一阴极106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一有机发光层105可以由适于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当如上所述完整地制造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下基板110,将第三切换元件T3形成在第二基板200的蓝色子像素区B中,并且将绝缘层201形成第二基板200的设置有第三切换元件T3的表面上,如图2D所示。第三切换元件T3按与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相同的结构形成。而且,第三切换元件T3具有与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相同的功能。
换句话说,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分别形成在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区R、G以及B中,但分布至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详细地说,各自与红色和绿色子像素相对的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形成在下基板110的第一基板100上,而与蓝色子像素相对的第三切换元件T3形成在上基板210的第二基板200上。
绝缘层201可以变为平坦化层。而且,绝缘层201可以按多层结构形成。
在将第三切换元件T3和绝缘层201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之后,将限定子像素区的第二堤式图案203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第二堤式图案203可以通过在绝缘层201上形成金属膜或不透明树脂层并且针对该金属膜或不透明树脂层执行掩模化处理来制备。在形成第二堤式图案203中使用的金属膜可以由诸如铬Cr之类的金属材料形成。
当如上所述将第二堤式图案203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分别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形成在露出的绝缘层201的、与第一基板100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相对的红色和蓝色子像素区中。
而且,将第三阳极120c形成在露出的绝缘层201的蓝色子像素区B中。通过在设置有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的第二基板200上形成透明导电材料膜,并且针对该透明导电材料膜执行另一掩模化处理而制备第三阳极120c。换句话说,第三阳极120c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与第一基板100上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不同。
另选的是,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以及第三阳极120c可以在形成第二堤式图案203之前在绝缘层201上形成。
在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以及第三阳极120c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之后,将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形成在第二基板200的整个表面上,如图2E所示。第二有机发光层205由适于发射蓝光的有机材料形成,与第一有机发光层105不同。
此后,将第二阴极206形成在第二基板200的第二有机发光层205上,从而完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上基板210的制造。第二阴极206形成在第二有机发光层205的、与未形成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的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部分上。
为了形成第二阴极206,将电极膜接合至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并且用激光照射该电极膜的、与将形成第二阴极206的区域相对应的部分,该电极膜包括堆叠在基板223上的光热转换层222、缓冲层221以及金属层。当将激光照射在电极膜的一部分上时,光热转换层222产生高温热,并迫使缓冲层221上的金属层的一部分接合至第二有机发光层205。据此,第二阴极206形成在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第二有机发光层上。尽管标号“207”在图示出,但上面的描述中未提到标号“207”,该标号“207”指示牺牲层。该牺牲层207对应于在形成第二阴极206之后留在电极膜上的残留金属层。
第二阴极206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形成,与第一阴极106不同。这导致在第二有机发光层205中生成的蓝光被第二阴极206反射,并且穿过第三阳极120c朝第二基板200的后表面输出。
当完成了包括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的第三切换元件T3的上基板201的制造,如图2G所示,将上基板210和下基板110通过粘合剂层250彼此结合。如此,生产出了完整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仅允许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分别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而且允许将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换句话说,蓝滤色器层未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
而且,第一有机发光层1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可以通过涂敷处理或沉积处理并且不需要使用任何阴影掩模而形成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上。如此,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在红色子像素区中,在第一有机发光层105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与第二有机发光层205中生成的蓝光重新混合。如此,重新混合的光可以穿过红滤色器层R。因此,红光可以从红色子像素输出。与此类似的是,绿光可以从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在蓝色子像素区中,只有在第二有机发光层205中生成的蓝光可以穿过第三阳极120c输出。按这种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使得红光、绿光以及蓝光能够从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输出,由此显示彩色图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允许有机发光层分布至两个基板并且仅仅通过涂敷处理或沉积处理形成。如此,可以提供大尺寸屏幕和高分辨率图像。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得有机发光层能够在不使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形成。据此,可以防止因生成不同材料而造成产能比的劣化。
图3A至图3G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描述将集中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那些组件相区别的组件上。而且,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普通人员应当容易明白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将不进行详细说明的其它组件的说明。
如图3A至图3G所示,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上。钝化层101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设置有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的整个表面上。
随后,第一堤式图案103形成在钝化层101上。而且,将第一阳极120a和第二阳极120b形成在钝化层101的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
此后,如图3B和图3C所示,将有机发光层105和第一阴极106顺序地形成在第一基板100上,从而完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下基板110的制造。第一阴极106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一有机发光层105可以由适于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当如上所述完整地制造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下基板110,将第三切换元件T、绝缘层201、限定多个子像素区的第二堤式图案、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以及第三阳极120c顺序地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如图3D和图3E所示。
第三阳极120c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与第一基板100上的第一阳极120a和第二阳极120b不同。
在将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第三阳极120c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之后,将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和第二阴极306顺序地形成在第二基板200的整个表面上,如图3F和图3G所示。第二阴极306可以由和第一阴极106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此后,将反射板307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第二阴极306上,由此完成上基板310的制造。
为了形成反射板307,将金属膜接合至第二阴极306,该金属膜包括堆叠在基板333上的热发射层334、第一缓冲层322、第二缓冲层321以及金属层。而且,将激光照射在该金属膜的与将形成反射板307的区域相对应的部分上,或者将高电压施加至热发射层334的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部分。
热发射层334可以由具有优良吸热性的诸如钼Mo之类的金属形成。而且,热发射层被构图并且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设置在基板333上。
在照射激光或者施加高电压时,热发射层334产生高温热,并迫使第二缓冲层321上的金属层的一部分接合至第二阴极306。据此,将反射板307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第二阴极306上。尽管标号“308”在图示出,但上面的描述中未提到标号“308”,标号“308”指示牺牲层。该牺牲层308对应于在形成反射板307之后留在金属膜上的残留金属层。
反射板307将在第二有机发光层205中生成并且通过第二阴极306而进入的蓝光朝第二基板200的后表面反射。
当完成了包括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的第三切换元件T3的上基板310的制造,如图3G所示,将上基板310和下基板110通过粘合剂层250彼此结合。如此,生产出了完整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仅允许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分别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而且允许将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换句话说,蓝滤色器层未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
而且,第一有机发光层1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可以通过涂敷处理或沉积处理并且不需要使用任何阴影掩模而形成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上。如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在红色子像素区中,在第一有机发光层105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与第二有机发光层205中生成的蓝光重新混合。如此,重新混合的光可以施加至红滤色器层R。因此,红光可以从红色子像素输出。与此类似的是,绿光可以从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在蓝色子像素区中,只有在第二有机发光层205中生成的蓝光可以穿过第三阳极120c输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允许有机发光层不仅分布至两个基板而且在不利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涂敷处理或沉积处理形成。如此,可以提供大尺寸屏幕和高分辨率图像。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使得有机发光层能够在不使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形成。据此,可以防止因生成不同材料而造成产能比的劣化。
图4A至图4F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在本公开中,主要对第三实施方式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那些组件相区别的组件进行描述。而且,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普通人员应当容易明白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将不进行详细说明的其它组件的说明。
如图4A至图4F所示,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上。钝化层101形成在第一基板100的设置有第一切换元件T1和第二切换元件T2的整个表面上。
随后,将第一堤式图案103、第一阳极120a、第二阳极120b以及反射板407形成在钝化层101上。将第一阳极120a和第二阳极120b分别形成在钝化层101的、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相对的区域上。将反射板407形成在钝化层101的、与蓝色子像素相对的另一区域上。可以同时形成第一阳极120a、第二阳极120b以及反射板407。
然而,第一阳极120a、第二阳极120b以及反射板407可以在用于将子像素彼此分离的第一堤式图案103之前、在将钝化层101形成在第一基板100上并且针对该钝化层101执行接触孔形成处理之后形成。
此后,如图4B和图4C所示,将第一有机发光层105和第一阴极106顺序地形成在第一基板100上,从而完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下基板410的制造。第一阴极106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第一有机发光层105可以由适于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当如上所述完整地制造了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下基板410,将第三切换元件T3、绝缘层201、限定多个子像素区的第二堤式图案203、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第三阳极120c顺序地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如图4D所示。
将第三阳极120c设置在蓝色子像素区中。而且,第三阳极120c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与第一基板100上的第一滤色器层R和第二阳极120b不同。
在将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第三阳极120c形成在第二基板200上之后,将用于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和第二阴极306顺序地形成在第二基板200的整个表面上,如图4E所示。据此,完成上基板510的制造。第二阴极306可以由和第一阴极106相同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当完成了包括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的第三切换元件T3的上基板510的制造,如图4F所示,将上基板510和下基板410通过粘合剂层250彼此结合。如此,生产出了完整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不仅允许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分别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而且允许将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换句话说,蓝滤色器层未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
而且,第一有机发光层1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205可以通过涂敷处理或沉积处理并且不需要使用任何阴影掩模而形成在第一基板100和第二基板200上。如此,第三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图5A至图5E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如图5A至图5E所示,第一切换元件T1、第二切换元件T2以及第三切换元件T3分别形成在基板400的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上。钝化层401形成在基板400的设置有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的整个表面上。
尽管每一个切换元件T1至T3的结构在图中未示出,但通常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顶栅薄膜晶体管和底栅薄膜晶体管中的一种可以形成为切换元件。
在将上述钝化层401形成在基板400上之后,将用于限定子像素的堤式图案403形成在钝化层401上。堤式图案403可以通过在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金属膜或不透明树脂层并且针对该金属膜或不透明树脂层执行掩模化处理来制备。该金属膜可以来自诸如铬Cr之类的金属材料。
在如上所述将堤式图案403形成在基板400上之后,分别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形成在钝化层401的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暴露区域中。随后,针对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堤式图案403执行接触孔形成处理,以便露出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的漏极。
此后,将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形成在基板400的红色子像素区R、绿色子像素区G以及蓝色子像素区B中。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可以通过在基板400的设置有堤式图案403、红滤色器层R以及绿滤色器层G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金属膜并且针对该金属膜执行掩模化处理和刻蚀处理来制备。该金属膜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随后,利用涂敷处理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将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形成在基板400的设置有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的整个表面上。而且,将金属层406形成在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上。针对金属层406的、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部分执行激光照射处理或刻蚀处理,从而去除金属层的、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部分。据此,将第一阴极406a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上。换句话说,第一阴极406a露出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第一有机发光层。金属层406可以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在形成第一阴极406a之后,针对第一有机发光层405的、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暴露部分重新执行激光照射处理,以便去除第一有机发光层405的暴露部分。据此,从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得到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可以由能够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仅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
当如上所述在基板400上形成了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和第一阴极406a,针对设置有第一阴极406a的基板400执行表面清洁处理,如图5D所示。继续地,将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形成在基板400的设置有第一阴极406a的整个表面上,如图5E所示。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可以通过涂敷处理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来形成,像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一样。然而,第二有机发光层415由能够发射蓝光的另一有机材料形成,与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不同。
此后,通过将金属层沉积在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而在第二有机发光层415上形成第二阴极417。第二阴极417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形成。
第四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描述为具有朝基板400的后表面发射光的结构。然而,第四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朝阴极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而第一阴极406a和第二阴极417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这样,第四实施方式允许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以及第一阴极406a顺序地仅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上。同时,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和第二阴极417顺序地形成在未形成任何滤色器层的蓝色子像素区中。如此,可以省略形成蓝滤色器层的处理。
而且,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417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通过涂敷处理或沉积处理而形成。如此,第四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而且,在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被施加至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如此,红光和绿光可以分别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蓝色子像素允许输出在第二有机发光层415中生成的蓝光。因此,第四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彩色图像。
图6A至图6E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第五实施方式的描述将集中在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那些组件相区别的组件上。而且,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普通人员应当容易明白关于第五实施方式的、将不进行详细说明的其它组件的说明。
参照图6A至图6E,准备基板400。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按限定多个子像素区的这种方式在基板400上形成了彼此交叉的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
如图所示,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分别形成在基板400的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上。而且,钝化层401和堤式图案403顺序地形成在设置有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的基板400上。
当如上所述地将堤式图案403形成在了基板400上,分别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形成在钝化层401的、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暴露区域中。而且,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分别按连接至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的漏极的这种方式,形成在第一基板400的红色子像素区R、绿色子像素区G以及蓝色子像素区B中。随后,通过涂敷处理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将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形成在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此后,利用电极膜将第一阴极406a形成在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相对的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上,该电极膜配置有基板450、传输层452、粘合剂层453以及金属层。
电极膜的传输层452具有在照射紫外线时与金属层分离的特性。而且,传输层452形成在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的基板450上。同时,粘合剂层453形成在和传输层452相同的层中,并且形成在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的基板450上。
为了形成第一阴极406a,将紫外线照射至与第一有机发光层405相接触的电极膜的整个表面。这时,金属层的、与传输层452相对的部分与电极膜分离,并且接合至第一有机发光层405,由此形成第一阴极406a。同时,与粘合剂层453相对的金属层不能与电极膜分离。换句话说,与粘合剂层453相对的金属层保持在电极膜中,作为牺牲层456。
第一阴极406a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形成。例如,第一阴极406a可以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在形成第一阴极406a之后,针对第一有机发光层405的、与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暴露部分执行激光照射处理,以便去除第一有机发光层405的暴露部分。据此,从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得到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有机发光层405可以由能够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仅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
当如上所述将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和第一阴极406a形成在了基板400上,针对设置有第一阴极406a的基板400执行表面清洁处理,如图6D所示。随后,将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形成在基板400的设置有第一阴极406a的整个表面上,如图6E所示。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可以通过涂敷处理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来形成,像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一样。然而,第二有机发光层415由能够发射蓝光的另一有机材料形成,与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不同。
此后,通过将金属层沉积在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而在第二有机发光层415上形成第二阴极417。第二阴极417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形成。
这样,第五实施方式允许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和第一阴极406a顺序地仅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同时,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和第二阴极417顺序地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
第五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描述为具有朝基板400的后表面发射光的结构。然而,第五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朝阴极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而第一阴极406a和第二阴极417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特别地讲,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417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形成在基板上。如此,第五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而且,在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被施加至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如此,红光和绿光可以分别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蓝色子像素允许输出在第二有机发光层415中生成的蓝光。因此,第五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彩色图像。
图7A至图7E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六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第六实施方式的描述将集中在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那些组件相区别的组件上。而且,基于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普通人员应当容易明白关于第六实施方式的、将不进行详细说明的其它组件的说明。
如图7A至图7E所示,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钝化层401、堤式图案403、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以及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顺序地形成在基板400上。
在本公开第六实施方式中,在蓝色子像素的第三阳极420c上形成光刻胶图案470。可以通过在上述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光刻胶膜并且针对该光刻胶膜执行曝光和显影处理来制备光刻胶图案470。
随后,将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形成在设置有光刻胶图案470的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如图7B所示,而且,将金属层406形成在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上。
此后,通过使用脱模液(stripper solution)的剥离(lift-off)处理来去除光刻胶图案470。同时,还去除形成在光刻胶图案470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和金属层406。据此,从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和金属层406分别得到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和第一阴极406a,如图7C所示。
第一阴极406a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形成。例如,该第一阴极406a可以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当如上所述将第一阴极406a形成在了基板400上,针对设置有第一阴极406a的基板400执行表面清洁处理,如图5D所示。继续地,将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形成在设置有第一阴极406a的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如图5E所示。可以通过涂敷处理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来形成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像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一样。然而,第二有机发光层415由能够发射蓝光的另一有机材料形成,与第一有机发光层405不同。
此后,通过将金属层沉积在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而在第二有机发光层415上形成第二阴极417。第二阴极417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形成。
第六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描述为具有朝基板400的后表面发射光的结构。然而,第六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朝阴极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而第一阴极406a和第二阴极417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这种第六实施方式允许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和第一阴极406a顺序地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中。而且,第六实施方式使得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415和第二阴极417能够顺序地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
而且,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417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通过涂敷处理或沉积处理而形成。如此,第六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而且,在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被施加至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如此,红光和绿光可以分别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蓝色子像素允许输出在第二有机发光层415中生成的蓝光。因此,第六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彩色图像。
图8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七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第七实施方式对应于第四实施方式的修改例。如此,第七实施方式的描述将集中在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那些组件相区别的组件上。而且,基于第四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普通人员应当容易明白关于第七实施方式的、将不进行详细说明的其它组件的说明。
参照图8,第七实施方式允许针对基板400顺序地执行第四实施方式的处理,这些处理在图5A至图5C中示出并且包括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和第一阴极406a的形成处理。随后,针对设置有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和第一阴极406a的基板400执行表面清洁处理。
此后,利用有机蒸汽喷印方法、喷嘴喷印方法以及喷墨印刷方法中的一种而在蓝色子像素区内的第三阳极420c上形成第二有机发光层490。
蓝色子像素区内的第三阳极420c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490可以由能够发射蓝光的有机材料形成,并且和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形成在同一层中。第二有机发光层490被形成为具有和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相同的高度。
当如上所述将第二有机发光层490形成在了基板400上,通过将金属材料沉积在基板400的整个表面上而在第一阴极106a和第二有机发光层490上形成第二阴极480。第二阴极480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金属形成。而且,第二阴极480与第一阴极406a直接接触。
第七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描述为具有朝基板400的后表面发射光的结构。然而,第七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朝阴极发射光。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阳极420a至第三阳极420c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而第一阴极406a和第二阴极480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在第七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第二有机发光层490和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形成在同一层中。
而且,第一有机发光层4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490都可以在不使用任何阴影掩模的情况下形成。如此,第七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而且,在有机发光层图案405a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被施加至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如此,红光和绿光可以分别从红色子像素和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蓝色子像素允许输出在第二有机发光层415中生成的蓝光。因此,第七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显示彩色图像。
图9A至图9F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八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参照图9A至图9F,准备基板500。尽管在图中未示出,但按限定多个子像素区的这种方式在基板500上形成彼此交叉的多条选通线和多条数据线。
这些子像素区被分类成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区。而且,被用作切换元件的薄膜晶体管TFT被形成在红色和绿色子像素区中。
如图所示,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分别形成在基板500的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区500中。钝化层501形成在设置有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的基板500的整个表面上。
尽管各个切换元件T1和T2的结构在图中未示出,但通常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顶栅薄膜晶体管和底栅薄膜晶体管中的一种可以被形成为切换元件。
在将上述钝化层501形成在基板500上之后,将被用于限定子像素的堤式图案503形成在钝化层501上。可以通过在基板50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金属膜或不透明树脂层并且针对该金属膜或不透明树脂层执行掩模化处理来制备堤式图案503。该金属膜可以来自诸如铬Cr之类的金属材料。
当如上所述将堤式图案503形成在了基板500上,分别将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形成在钝化层501的、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暴露区域中。随后,针对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堤式图案503执行接触孔形成处理,以便露出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的漏极。
此后,将第一阳极520a至第三阳极520c形成在基板500的红色子像素区R、绿色子像素区G以及蓝色子像素区及B中。可以通过在基板500的设置有堤式图案503、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的整个表面上形成金属膜并且针对该金属膜执行掩模化处理和刻蚀处理来制备第一阳极520a至第三阳极520c。该金属膜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随后,利用涂敷过程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将空穴支持层504形成在基板500的设置有第一阳极520a至第三阳极520c的整个表面上。而且,利用掩模650将第一有机发光层505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空穴支持层504上。该空穴支持层504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第一有机发光层505可以由能够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此后,将第二有机发光层506形成在设置有第一有机发光层505的基板500的整个表面上,如图9D所示。第二有机发光层506可以通过涂敷处理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来形成。而且,第二有机发光层506由能够发射蓝光的另一有机材料形成,与第一有机发光层505不同。而且,第二有机发光层506被形成为覆盖基板500的整个表面。
当如上所述将第一有机发光层5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506形成在了基板500上,将电子支持层507形成在第二有机发光层上506上,如图9E所示。该电子支持层507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EIL和电子传输层ETL。
在如上所述将电子支持层507形成在基板500上之后,通过将金属层沉积在基板500的整个表面上而在电子支持层507上形成阴极509,如图9F所示。阴极509可以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第八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描述为具有朝基板500的后表面发射光的结构。然而,第八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具有适于朝阴极发射光的另一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阳极520a至第三阳极520c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而阴极509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这样,第八实施方式允许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第一有机发光层505顺序地仅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上。同时,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506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而无需形成任何滤色器层并且无需利用任何阴影掩模。因此,第八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而且,在红色子像素区中,在第一有机发光层505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与第二有机发光层506中生成的蓝光重新混合。如此,重新混合的光可以穿过红滤色器层R。因此,红光可以从红色子像素输出。与此类似的是,绿光可以从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在蓝色子像素区中,只有在第二有机发光层506中生成的蓝光可以穿过第三阳极520c输出。结果,第八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使得红光、绿光以及蓝光能够从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输出,由此显示彩色图像。
图10A至图10F是例示根据本公开第九实施方式的制造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的方法的截面图;
第九实施方式的描述将集中在第九实施方式的、与第八实施方式主要描述的那些组件相区别的组件上。而且,基于第八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普通人员应当容易明白关于第九实施方式的、将不进行详细说明的其它组件的说明。
参照图10A至图10F,将第一切换元件T1至第三切换元件T3、钝化层501、堤式图案503、红滤色器层R和绿滤色器层G、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区内的第一阳极520a至第三阳极520c,以及空穴支持层504顺序地形成在基板500上,像第八实施方式中的一样。
随后,利用喷墨印刷方法和喷嘴喷印方法中的一种将第一有机发光层605形成在空穴支持层504上。第一有机发光层605与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空穴支持层上504上。空穴支持层504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图10C中的标号“750”指示可以被用作喷嘴和喷墨部中的一种的分散器。第一有机发光层505可以由能够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此后,将第二有机发光层606形成在基板500的设置有第一有机发光层605的整个表面上,如图10D所示。第二有机发光层606可以通过涂敷处理和沉积处理中的一种来形成。而且,第二有机发光层606由能够发射蓝光的另一有机材料形成,与第一有机发光层605不同。而且,第二有机发光层606被形成为覆盖基板500的整个表面。
当如上所述将第一有机发光层605和第二有机发光层606形成在了基板500上,将电子支持层607形成在第二有机发光层上606上,如图10E所示。该电子支持层607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EIL和电子传输层ETL。
在如上所述将电子支持层607形成在基板500上之后,通过将金属层沉积在基板500的整个表面上而将阴极609形成在电子支持层607上,如图10F所示。该阴极609可以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第九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被描述为具有朝基板500的后表面发射光的结构。然而,第九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具有适于朝阴极发射光的另一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阳极520a至第三阳极520c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而阴极609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氧化铝锌A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这样,第九实施方式允许红滤色器层R、绿滤色器层G以及发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第一有机发光层605顺序地仅形成在红色子像素区和绿色子像素区上。同时,发射蓝光的第二有机发光层606形成在蓝色子像素区中,而无需形成任何滤色器层并且无需利用任何阴影掩模。因此,第九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防止相关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中因使用阴影掩模而生成的前述问题。
而且,在红色子像素区中,在第一有机发光层605中生成的混合的红光和绿光与第二有机发光层606中生成的蓝光重新混合。如此,重新混合的光可以穿过红滤色器层R。因此,红光可以从红色子像素输出。与此类似的是,绿光可以从绿色子像素输出。同时,在蓝色子像素区中,只有在第二有机发光层606中生成的蓝光可以穿过第三阳极520c输出。结果,第九实施方式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可以使得红光、绿光以及蓝光能够从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输出,由此显示彩色图像。
尽管本公开仅针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有限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相反,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应当仅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确定。
本申请要求2011年10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1-0110806、No.10-2011-0110807以及No.10-2011-0110808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于此。

Claims (27)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下基板,该下基板包括:限定成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的第一基板,形成在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和所述绿色子像素区中的第一切换元件和第二切换元件,各自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元件和所述第二切换元件的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以及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的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有机发光层;以及
上基板,该上基板包括:第二基板,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与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和所述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第三切换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三切换元件的第三阳极,以及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红滤色器层、所述绿滤色器层以及所述第三阳极的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有机发光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由适于生成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由适于生成蓝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基板上的所述第一阳极和所述第二阳极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基板上的所述第三阳极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以及氧化铝锌AZO中的一种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下基板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一阴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基板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上的、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第二阴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上基板包括整体地形成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阴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还包括形成在所述下基板上的、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的反射板。
10.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该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分别形成在将基板限定成的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
钝化层,该钝化层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的所述基板上;
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该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与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和所述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钝化层上;
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该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
有机发光层图案,该有机发光层图案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的所述基板上;
第一阴极,该第一阴极形成在所述有机发光层图案上;
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第一阴极的所述基板上;以及
第二阴极,该第二阴极形成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红滤色器层和所述绿滤色器层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阳极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钝化层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以及氧化铝锌AZO中的一种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图案仅形成在所述红滤色器和所述绿滤色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阴极仅形成在所述有机发光层图案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图案由适于生成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由适于生成蓝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形成在所述蓝色子像素区内的所述第三阳极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图案和所述有机发光层形成在同一层中的所述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上。
2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该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包括:
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该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分别形成在将基板限定成的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
钝化层,该钝化层整体地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第一至第三切换元件的所述基板上;
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该红滤色器层和绿滤色器层与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和所述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钝化层上;
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该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红色子像素区、绿色子像素区以及蓝色子像素区中;
空穴支持层,该空穴支持层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的所述基板上;
第一有机发光层,该第一有机发光层与所述红色子像素区和所述绿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空穴支持层上;
第二有机发光层,该第二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设置有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的所述基板上;以及
电子支持层,该电子支持层形成在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上;以及
阴极,该阴极形成在所述电子支持层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分别形成在所述红滤色器层和所述绿滤色器层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阳极与所述蓝色子像素区相对应地形成在所述钝化层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阳极至第三阳极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以及氧化铝锌AZO中的一种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阴极由镁Mg、钙Ca、铝Al、银Ag、锂Li及其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有机发光层由适于生成混合的红光和绿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有机发光层由适于生成蓝光的有机材料形成。
CN201210419897.2A 2011-10-27 2012-10-29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094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10808A KR101818256B1 (ko) 2011-10-27 2011-10-27 유기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110110806A KR101818254B1 (ko) 2011-10-27 2011-10-27 유기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11-0110806 2011-10-27
KR1020110110807A KR101818255B1 (ko) 2011-10-27 2011-10-27 유기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11-0110807 2011-10-27
KR10-2011-0110808 2011-10-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4308A true CN103094308A (zh) 2013-05-08
CN103094308B CN103094308B (zh) 2015-12-02

Family

ID=48084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9897.2A Active CN103094308B (zh) 2011-10-27 2012-10-29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895967B2 (zh)
CN (1) CN103094308B (zh)
DE (1) DE102012020475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5558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双堤部结构的高开口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0349995A (zh) * 2018-04-03 2019-10-18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摄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4451B2 (ja) * 2012-12-27 2018-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5069806A (ja) * 2013-09-27 2015-04-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30277B (zh) * 2018-12-20 2021-06-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製造方法
KR102670023B1 (ko) * 2020-03-04 2024-05-27 주식회사 디비하이텍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제조방법
US11980046B2 (en) * 2020-05-27 2024-05-0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for forming an isolation structure having multiple thicknesses to mitigate damage to a display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1676A (zh) * 2007-05-15 2007-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激发光像素、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70118429A (ko) * 2006-06-12 2007-12-1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10095276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uni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86087B2 (en) * 2002-10-08 2011-07-2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Color conversion media and EL-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2004335207A (ja) * 2003-05-02 2004-11-25 Fuji Electric Holdings Co Ltd 有機el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50093435A1 (en) * 2003-09-22 2005-05-05 Suh Min-Chul Full color organic light-emtting device having color modulation layer
US7129634B2 (en) * 2004-04-07 2006-10-31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lor OLED with added color gamut pixels
US20080191979A1 (en) * 2005-02-18 2008-08-14 Masao Nakane Display Control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JP4582102B2 (ja) * 2007-03-08 2010-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機器
TWI367684B (en) * 2007-11-02 2012-07-01 Chimei Innolux Corp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A2750842A1 (en) 2009-01-15 2010-07-22 Almondnet, Inc. Requesting offline profile data for online use in a privacy-sensitive manner
WO2010081869A1 (en) 2009-01-16 2010-07-22 Danisco A/S Enzymatic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lipids from cereals or cereal bi-streams
DE102009005336A1 (de) 2009-01-16 2010-07-29 Flaig, Hartmut Schraubenelement, Schraubverbindung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chraubenelementes
JP5306451B2 (ja) * 2009-04-09 2013-10-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KR20110052213A (ko) * 2009-11-12 2011-05-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1983229B1 (ko) * 2010-07-23 2019-05-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118429A (ko) * 2006-06-12 2007-12-1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1051676A (zh) * 2007-05-15 2007-10-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激发光像素、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095276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unit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5558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双堤部结构的高开口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4425558B (zh) * 2013-08-30 2018-04-10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双堤部结构的高开口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0349995A (zh) * 2018-04-03 2019-10-18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10349995B (zh) * 2018-04-03 2024-04-05 佳能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摄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4308B (zh) 2015-12-02
DE102012020475B4 (de) 2016-04-07
US20150069369A1 (en) 2015-03-12
US9048204B2 (en) 2015-06-02
US20150060834A1 (en) 2015-03-05
DE102012020475A1 (de) 2013-05-02
US20130105773A1 (en) 2013-05-02
US8895967B2 (en) 2014-11-25
US9040979B2 (en) 2015-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109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3094308B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1861663B (zh) 用于发光器件的图案化方法
US919666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816341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5742317B (zh)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TWI261479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apparatus,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70046195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11145844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20150042367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7932113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20070106240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7173200A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253245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120362A1 (zh) Oled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40070179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improved auxiliary light emitting laye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860438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150001495A1 (en) Donor substrate for transf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20140125667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제조방법
JP2009146716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ドナー基板
KR100759557B1 (ko)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18256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84957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0482016C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69946A (zh) 发光元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