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90463A - 电动汽车空调***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90463A
CN103090463A CN2011103385021A CN201110338502A CN103090463A CN 103090463 A CN103090463 A CN 103090463A CN 2011103385021 A CN2011103385021 A CN 2011103385021A CN 201110338502 A CN201110338502 A CN 201110338502A CN 103090463 A CN103090463 A CN 103090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ub
valve
pipeline
condition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385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90463B (zh
Inventor
徐龙舟
张荣荣
爱德文·约翰·斯坦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385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904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90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904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904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空调***,包括压缩机(1)及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的用于制冷的第一回路和用于制热的第二回路;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第三换热器(23)、第一膨胀阀(31)和第二膨胀阀(32);由所述第二换热器(22)的出口端连接的第一制热管路(221)与所述第一膨胀阀(31)和所述第二膨胀阀(32)择一连通,以便单独制热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与第一膨胀阀(31)连通,同时制热和除雾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与所述第二膨胀阀(32)连通。该空调***的结构设计在对车厢内部进行制热的同时,还能够进行除霜除雾操作,因而一方面能够提高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除霜除雾效果。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电动汽车空调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下将结合附图,对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空调***做出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空调***包括压缩机1′;如图1中白色箭头所示,制冷剂由压缩机1′流出,并经过四通阀5′向左流出,经过此时具有冷凝器功能第一换热器2′1、第二截止阀6′2、第二膨胀阀3′2进入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三换热器2′3中,然后由第三换热器2′3流出,经过气液分离器8′流回压缩机1′中,完成一个循环回路,该循环回路可以定义为第一回路,该第一回路用来实现夏季制冷。
此外,如图1中黑色箭头所示,制冷剂由压缩机1′流出,并经过四通阀5′向右流出,进入具有冷凝器功能的第二换热器2′2中、然后由该第二换热器2′2流出,经过第一膨胀阀3′1、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2′1、第一截止阀6′1和气液分离器8′流回压缩机1′中,完成一个循环回路,该循环回路可以定义为第二回路,该第一回路用来实现冬季制热。
如图1所示,第三换热器2′3和第二换热器2′2设于空调***的蒸发总成箱体4′的内部,并第三换热器2′3设于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一侧,该蒸发总成箱体4′的内部还设有循环风机4′1,在该风机的作用下,实现循环风的快速流动。此外,第一换热器2′1设于车厢的外部,通过与外部空气发生热交换,来实现其蒸发功能或冷凝功能。再者,如图1所示,压缩机1′还连接有变频器7′。
当温度较低时,比如在冬季时,如图1所示,四通阀5′向右流通,制冷剂沿上述第二回路流动,进行制热,使得车厢内部保持较高的舒适温度。此时,如果要对车厢内部进行除霜除雾处理,需要切换四通阀5′的流向,使得四通阀5′向左流通(停止向右流通,亦即停止对车厢进行制热),因而制冷剂沿着上述第一回路流动,第三换热器2′3制冷,使得车厢内部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从而进行除霜除雾处理。除霜除雾一段时间后,再使得四通阀5′换向,使其恢复向右流通,因而制冷剂再沿着第二回路流动,从而继续对车厢进行制热。制热一段时间后,当车厢内部又具有霜雾时,再重复上述过程。
由上述可知,在进行除霜除雾的一段时间内,四通阀5′向左流通,并停止向右流通,上述空调***的第三换热器2′3进行制冷而除霜除雾,第二换热器2′2停止制热,因而在除霜除雾的同时,还降低了车厢内部的温度,从而使得车厢内部的舒适感降低。此外,该除霜除雾操作不能连续进行较长时间,否则会使得车厢内部的温度过低,以至零度以下,显然这在寒冷的冬季是不能忍受的;由于除霜除雾操作不能连续进行较长时间,因而其除霜除雾效果也并不好。
此外,上述电动汽车空调***也无法对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进行冷却,比如电池和电机变频器等;尤其是在夏季,过高的温度会使这些关键部件的性能大大降低,从而显著减少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些电动汽车空调***,该空调***的结构设计在对车厢内部进行制热的同时,还能够进行除霜除雾操作,因而一方面能够提高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除霜除雾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空调***,包括压缩机及与所述压缩机连接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第二膨胀阀;
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均设于汽车空调的蒸发总成箱体的内部,并所述第三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向一侧;
制冷时,所述压缩机依次连接此时具有冷凝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和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三换热器形成所述第一回路;
制热时,所述压缩机依次连接具有冷凝器功能的第二换热器、第一膨胀阀和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形成所述第二回路;
由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的第一制热管路与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择一连通,以便单独制热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与第一膨胀阀连通,同时制热和除雾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与所述第二膨胀阀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包括为双流道换热器的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的第二流道连通并与其第一流道进行热交换的第三回路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回路中的第三子换热器;
所述第一子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回路中并设于所述总成箱体的内部、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三换热器包括第一子换热器、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第三回路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回路中的第二子换热器;
所述第一子换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第二子换热器设于所述蒸发总成箱体的内部,并所述第二子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向的一侧;所述第三回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进口端的第一输入管路、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出口端第一输出管路;
所述空调***还包括三通比例调节阀,所述三通比例调节阀以其进口和第二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管路中;
所述第三换热器还包括第三子换热器,所述三通比例调节阀的第一出口通过第二输入管路与所述第三子换热器的进口端连接,并该第三子换热器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的出口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三三通阀,并该第三三通阀以其进口和第一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管路上;
所述第三三通阀以其第二出口进一步与第二子换热器的进口端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子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并各所述第三子换热器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管路上;任一个第三子换热器的进口端均连接有二通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膨胀阀的进口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二膨胀阀的进口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
所述第一制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截止阀与所述第一膨胀阀连通或中断连通,所述第一制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第二膨胀阀连通或中断连通。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口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制冷管路,并该第一制冷管路与所述第一制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制冷管路上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制热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所述第一制冷管路与所述第一制热管路之间连通有中介管路,并该中介管路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截止阀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截止阀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使得第一制冷管路中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流向所述中介管路,所述第二单向阀使得第一制热管路中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流向所述中介管路。
优选地,所述中介管路上进一步设有干燥器。
优选地,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并该第一三通阀以其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以其第一进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以其第二进口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
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的第二换热器的出口端连接的第一制热管路与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择一连通,以便单独制热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与第一膨胀阀连通,同时制热和除雾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与所述第二膨胀阀连通。
当进行制冷时,制冷剂在第一回路中流动,由压缩机流出,依次流经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和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三换热器,然后再流回压缩机中;在该过程中,第三换热器制冷。
当单独进行制热时,使得第一制热管路与第一膨胀阀连通;此时,制冷剂在第二回路中流动,由压缩机流出,依次经过具有冷凝器功能的第二换热器、第一制热管路、第一膨胀阀和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然后再流回压缩机中;在该过程中,第一换热器进行制热。
当需要同时进行制热和除霜除雾操作时,使得第一制热挂路与第二膨胀阀连通;在此基础上,制冷剂由压缩机流出,经过第二换热器、第一制热管路、第二膨胀阀和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三换热器,然后再流回压缩机中。在该过程中,第二换热器制热,第三换热器制冷而除霜除雾,并由于第三换热器设于第二换热器的迎风向一侧,因而空气先经过第三换热器制冷而除霜除雾,然后干燥的空气再经过第二换热器进行升温制热,最后流入车厢的内部。
由上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能够同时进行制热和除霜除雾的操作,因而使得车厢内部始终保持较高的温度,提高了舒适度。此外,由于制热和除霜除雾可以同时进行,因而除霜除雾可以连续进行任意较长时间,而不用担心车厢温度降低的问题,因而能够提高除霜除雾的效果。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三三通阀,并该第三三通阀以其进口和第一出口连接于第二输出管路上;第三三通阀以其第二出口进一步与第二子换热器的进口端连通。在该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设备的温度不是太高时,可以关闭上述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并开启第三回路;在该结构中,第三回路中的介质经过三通比例调节阀的第一出口流向第三子换热器,从而对设备进行冷却,然后再由第三子换热器流出,经过第三三通阀的第二出口流向第二子换热器进行制热后,再经由第一子换热器实现循环。在初冬或深秋季节,车厢内部对制热要求不是太高时,上述结构设计既可以对设备进行散热冷却,又可以实现制热,且无需开启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因而能够节能降耗,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
图3-1为图3中的空调***在制冷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2为图3中的空调***在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3为图3中的空调***在除霜除雾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4为图3中的空调***在单独对设备进行冷却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3-5为图3中的空调***单独通过第三回路对设备进行冷却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空调***在第三子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时的相关管路布置示意图;
图5-1为图2和图3中的第一三通阀的原理示意图;
图5-2为图2和图3中的第二三通阀的原理示意图;
图5-3为图2和图3中的第三三通阀的原理示意图;
图5-4为图2和图3中的三通比例调节阀的原理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压缩机;
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第三换热器;
3′1第一膨胀阀;3′2第二膨胀阀;
4′蒸发总成箱体;4′1循环风机;
5′四通阀;
6′1第一截止阀;6′2第二截止阀;
7′变频器;
8′气液分离器;
图2a至图5-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压缩机;11中介管路;
21第一换热器;211第一制冷管路;
22第二换热器;221第一制热管路;
23第三换热器;231第一子换热器;232第二子换热器;233第三子换热器;233a第二输入管路;233b第二输出管路;233c二通调节阀;234a第一输入管路;234b第一输出管路;
31第一膨胀阀;32第二膨胀阀;
4蒸发总成箱体;
51第一三通阀;51a第一进口;51b第二进口;51c出口;
52第二三通阀;52a进口;52b第一出口;52c第二出口;
53第三三通阀;53a进口;53b第一出口;53c第二出口;
54三通比例调节阀;54a进口;54b第一出口;54c第二出口;
61第一截止阀;62第二截止阀;
71第一单向阀;72第二单向阀;
8干燥器;
9动力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些电动汽车空调***,该空调***的结构设计在对车厢内部进行制热的同时,还能够进行除霜除雾操作,因而一方面能够提高舒适度,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除霜除雾效果。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图3、图3-1、图3-2和图3-3,图2a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中电动汽车空调***的原理示意图;图3-1为图3中的空调***在制冷时的原理示意图;图3-2为图3中的空调***在制热时的原理示意图;图3-3为图3中的空调***在除霜除雾时的原理示意图。
在基础技术方案中,如图2a、图2b和图3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包括压缩机1及与压缩机1连接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空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第三换热器23、第一膨胀阀31和第二膨胀阀32;第二换热器22和第三换热器23均设于汽车空调的蒸发总成箱体4的内部,并第三换热器23设于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一侧;第一换热器21可以设于车厢的外部,从而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实现其蒸发或冷凝功能。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如图2a所示,当进行制冷时,制冷剂在第一回路中流动,由压缩机1流出,依次流经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21、第二膨胀阀32和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三换热器23,然后再流回压缩机1中;在该过程中,第三换热器23制冷。
当单独进行制热时,如图2a所示,使得第一制热管路221与第一膨胀阀31连通;此时,制冷剂在第二回路中流动,由压缩机1流出,依次经过具有冷凝器功能的第二换热器22、第一制热管路221、第一膨胀阀31和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21,然后再流回压缩机1中;在该过程中,第一换热器21进行制热。
当需要同时进行制热和除霜除雾操作时,如图2a所示,使得第一制热管路221与第二膨胀阀32连通;在此基础上,制冷剂由压缩机1流出,经过第二换热器22、第一制热管路221、第二膨胀阀32和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三换热器23,然后再流回压缩机1中。在该过程中,第二换热器22制热,第三换热器23制冷而除霜除雾,并由于第三换热器23设于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一侧,因而空气先经过第三换热器23制冷而除霜除雾,然后干燥的空气再经过第二换热器22进行升温制热,最后流入车厢的内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基础技术方案包括两种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换热器23为一个单独部件,仅仅为一个单独的换热器,该第三换热器23整体设于蒸发总成箱体4的内部,并该第三换热器23整体设于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一侧。
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第三换热器23包括为双流道换热器的第一子换热器231、与第一子换热器231的第二流道连通并与其第一流道进行热交换的第三回路及连接于第三回路中的第三子换热器233。第一子换热器231连接于第一回路中并设于总成箱体4的内部、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的一侧。其他部分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客舱内需要制冷时,第一子换热器231制冷;客舱内需要制冷且电池或者其他发热部件需要冷却时,第一子换热器231制冷,且第三回路开通,第三子换热器233制冷;仅客舱需要制热时,第一子换热器231不工作,第二换热器22进行制热;客舱需要制热和除霜除雾状态时,第二换热器22进行制热且第一子换热器231制冷;客舱需要制热和除霜除雾状态且电池或者其他发热部件需要冷却时,第二换热器22进行制热且第一子换热器231制冷,且第三回路开通,第三子换热器233制冷;在初冬或深秋季节,车厢内部对制热要求不是太高时,只开通第三回路,既可以对设备进行散热冷却,又可以实现制热,且无需开启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因而能够节能降耗,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换热器23为一个***,包括第一子换热器231、与第一子换热器231进行热交换的第三回路及连接于第三回路中的第二子换热器232;在该***中,第一子换热器231连接于第一回路中,第二子换热器232设于蒸发总成箱体4的内部,并第二子换热器232设于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1至图3-5中,虚线部分代表着制冷剂不在此流通,实线部分并结合箭头指示着制冷剂的流通方向。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3-1所示,制冷时,在第一回路中流动,由压缩机1流出,依次流经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21、第二膨胀阀32,进入第一子换热器231中,该第一子换热器231通过第三回路中的介质(比如水介质)与第二子换热器232发生热交换,第二子换热器232进而与在车厢内流通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实现制冷。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3-2所示,其制热过程与上文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再者,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3-3所示,同时制热和除霜除雾时,第二换热器22制热,第二子换热器232制冷而除霜除雾,其他工作过程与上文相同,也在此也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三种实施例中,为了对关键设备进行冷却,而可以做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3所示,第三回路包括连接于第二子换热器232的进口端的第一输入管路234a、及连接于第二子换热器232的出口端第一输出管路234b,并该第一输出管路234b上设有动力泵9;空调***还包括三通比例调节阀54,三通比例调节阀54以其进口54a和第二出口54c连接于第一输入管路234a中;第三换热器23还包括第三子换热器233,三通比例调节阀54的第一出口54b通过第二输入管路233a与第三子换热器233的进口端连接,并该第三子换热器233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输出管路233b与第二子换热器232的出口端连通。
在上述结构中,与第一子换热器231发生热交换的介质,经过该三通比例调节阀54,一部分流向第二子换热器232实现制冷,另一部分通过第二输入管路233a流向第三子换热器233,从而实现对电池等关键设备的冷却;由于三通比例调节阀54的流量调节作用,因而该技术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流向第二子换热器232和第三子换热器233的流量。
请同时参考图3、图3-1、图3-3、图3-4和图3-5,图3-4为图3中的空调***在单独对设备进行冷却时的原理示意图;图3-5为图3中的空调***单独通过第三回路对设备进行冷却的原理示意图。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做出进一步改进。比如,如图3所示,第二输出管路233b上设有第三三通阀53,并该第三三通阀53以其进口53a和第一出口53b连接于第二输出管路233b上;第三三通阀53以其第二出口53c进一步与第二子换热器232的进口端连通。在该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当设备的温度不是太高时,可以关闭上述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并开启第三回路;在该结构中,如图3-5所示,第三回路中的介质经过三通比例调节阀54的第一出口54b流向第三子换热器233,从而对设备进行冷却,然后再由第三子换热器233流出,经过第三三通阀53的第二出口53c流向第二子换热器232进行制热后,再经由第一子换热器231实现循环。在初冬或深秋季节,车厢内部对制热要求不是太高时,上述结构设计既可以对设备进行散热冷却,又可以实现制热,且无需开启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因而能够节能降耗,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进一步改进。具体地,请参考图4,图4为图3中的空调***在第三子换热器的数量为多个时的相关管路布置示意图。
当需要散热冷却的设备为多个时,可以设置多个第三子换热器233;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三子换热器233的数量为多个,并各第三子换热器233并联连接于第二输入管路233a上;任一个第三子换热器233的进口端均连接有二通调节阀233c,通过该二通调节阀233c可以调节流入每个第三子换热器233的介质流量。
请参考图5-1至图5-4,图5-1为图2和图3中的第一三通阀的原理示意图;图5-2为图2和图3中的第二三通阀的原理示意图;图5-3为图2和图3中的第三三通阀的原理示意图;图5-4为图2和图3中的三通比例调节阀的原理示意图。
如图5-1所示,第一三通阀51包括第一进口51a、第二进口51b和出口51c;如图5-2所示,第二三通阀52包括第一出口52b、第二出口52c和进口52a;如图5-3所示,第三三通阀53包括第一出口53b、第二出口53c和进口53a;如图5-4所示,三通比例调节阀54包括第一出口54b、第二出口54c和进口54a;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3、图4以及图3-1至图3-5中,各个三通阀的进口和出口的位置关系严格按照上述图5-1至图5-4设置,为简化图纸结构,因而在图2、图3、图4以及图3-1至图3-5中不再标注各个三通阀的进口和出口。
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和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膨胀阀31的进口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61,第二膨胀阀32的进口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62;从而控制第一截止阀61的通断,可以实现第一制热管路221与第一膨胀阀31的连通或中断,控制第二截止阀62的通断,可以实现第一制热管路221与第二膨胀阀32的连通或中断。由此可知,上述结构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第一制热管路221与第一膨胀阀31和第二膨胀阀32的择一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三通阀52,第二三通阀52的第一出口52b与第一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通阀52的第二出口52c与第二换热器22的进口端连接。当需要开启第一回路制冷时,如图3-1所示,使得第二三通阀52的第一出口52b导通,第二出口52c关闭,使得制冷剂由压缩机1流向第一换热器21。当需要开启第二回路制热时,如图3-2所示,第二三通阀52的第二出口52c导通,第一出口52b关闭,使得制冷剂由压缩机1流向第二换热器22。由此可知,上述第二三通阀52的结构设计非常方便地实现了制冷和制热之间的转换。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制冷管路211,并该第一制冷管路211与第一制热管路221连通;第一制冷管路21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71,第一制热管路22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72;
第一制冷管路211与第一制热管路221之间连通有中介管路11,并该中介管路1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截止阀61的进口端与第二截止阀62的进口端连通,第一单向阀71使得第一制冷管路中的制冷剂由第一换热器21的第二端流向中介管路11,第二单向阀72使得第一制热管路中的制冷剂由第二换热器22的出口端流向中介管路11。
制冷时,如图3-1所示,制冷剂经过第一制冷管路211流经第一单向阀71,然后流经中介管路11,流向第二膨胀阀32;单独制热时,如图3-2所示,制冷剂经过第一制热管路221流经第二单向阀72,然后经过中介管路11,流向第一膨胀阀31;同时制热和除霜除雾时,如图3-3所示,制冷剂经过第一制热管路221流经第二单向阀72,然后经过中介管路11,流向第二膨胀阀32。由此可知,第一单向阀71和第二单向阀72的设计,可以使得相互连通的第一制热管路221和第一制冷管路211互不影响;同时中介管路11的设计,可以使得制冷模式、制热模式以及制热同时除霜除雾模式下三者的管路布置均通过中介管路11流向相应的膨胀阀,因而能够简化管路的布置结构,降低管路成本。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该中介管路11上可以设有干燥器8,从而对制冷剂进行干燥。具体地,该干燥器8可以为储液干燥器。
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还包括第一三通阀51,并该第一三通阀51以其出口51c与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以其第一进口51a与第一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以其第二进口51b与第一子换热器231的出口端连接。该第一三通阀51和上文的第二三通阀52的结构设计,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空调***可以方便地在制冷和制热之间进行转换。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汽车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空调***,包括压缩机(1)及与所述压缩机(1)连接的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第三换热器(23)、第一膨胀阀(31)和第二膨胀阀(32);
所述第二换热器(22)和所述第三换热器(23)均设于汽车空调的蒸发总成箱体(4)的内部,并所述第三换热器(23)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一侧;
制冷时,所述压缩机(1)依次连接此时具有冷凝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21)、第二膨胀阀(32)和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三换热器(23)形成所述第一回路;
制热时,所述压缩机(1)依次连接具有冷凝器功能的第二换热器(22)、第一膨胀阀(31)和此时具有蒸发器功能的第一换热器(21)形成所述第二回路;
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二换热器(22)的出口端连接的第一制热管路(221)与所述第一膨胀阀(31)和所述第二膨胀阀(32)择一连通,以便单独制热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与第一膨胀阀(31)连通,同时制热和除雾时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与所述第二膨胀阀(3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23)包括为双流道换热器的第一子换热器(231)、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231)的第二流道连通并与其第一流道进行热交换的第三回路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回路中的第三子换热器(233);
所述第一子换热器(231)连接于所述第一回路中并设于所述总成箱体(4)的内部、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热器(23)包括为双流道换热器的第一子换热器(231)、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231)进行热交换的第三回路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回路中的第二子换热器(232);
所述第一子换热器(231)连接于所述第一回路中,所述第二子换热器(232)设于所述蒸发总成箱体(4)的内部,并所述第二子换热器(232)设于所述第二换热器(22)的迎风向的一侧;所述第三回路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232)的进口端的第一输入管路(234a)、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232)的出口端第一输出管路(234b);
所述空调***还包括三通比例调节阀(54),所述三通比例调节阀(54)以其进口(54a)和第二出口(54c)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管路(23a)中;
所述第三换热器(23)还包括第三子换热器(233),所述三通比例调节阀(54)的第一出口(54b)通过第二输入管路(233a)与所述第三子换热器(233)的进口端连接,并该第三子换热器(233)的出口端通过第二输出管路(233b)与所述第二子换热器(232)的出口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管路(233b)上设有第三三通阀(53),并该第三三通阀(53)以其进口(53a)和第一出口(53b)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管路(233b)上;
所述第三三通阀(53)以其第二出口(53c)进一步与第二子换热器(232)的进口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换热器(233)的数量为多个,并各所述第三子换热器(233)并联连接于所述第二输入管路(233a)上;任一个第三子换热器(233)的进口端均连接有二通调节阀(233c)。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阀(31)的进口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一截止阀(61),所述第二膨胀阀(32)的进口一侧的管路上设有第二截止阀(62);
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通过所述第一截止阀(61)与所述第一膨胀阀(31)连通或中断连通,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通过所述第二截止阀(62)与所述第二膨胀阀(32)连通或中断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有第二三通阀(52),所述第二三通阀(52)的第一出口(52b)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52)的第二出口(52c)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2)的进口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制冷管路(211),并该第一制冷管路(211)与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连通;所述第一制冷管路(211)上设有第一单向阀(71),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72);
所述第一制冷管路(211)与所述第一制热管路(221)之间连通有中介管路(11),并该中介管路(1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截止阀(61)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二截止阀(62)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71)使得第一制冷管路(211)中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第二端流向所述中介管路(11),所述第二单向阀(72)使得第一制热管路(221)中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二换热器(22)的出口端流向所述中介管路(1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介管路(11)上进一步设有干燥器(8)。
10.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第一三通阀(51),并该第一三通阀(51)以其出口(51c)与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端连接,以其第一进口(51a)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1)的第一端连接,以其第二进口(51b)与所述第一子换热器(231)的出口端连接。
CN201110338502.1A 2011-10-31 2011-10-31 电动汽车空调*** Active CN1030904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8502.1A CN103090463B (zh) 2011-10-31 2011-10-31 电动汽车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38502.1A CN103090463B (zh) 2011-10-31 2011-10-31 电动汽车空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463A true CN103090463A (zh) 2013-05-08
CN103090463B CN103090463B (zh) 2016-08-03

Family

ID=4820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38502.1A Active CN103090463B (zh) 2011-10-31 2011-10-31 电动汽车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9046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8331A (zh) * 2016-12-29 2018-07-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及电动汽车
CN110471475A (zh) * 2019-08-14 2019-11-19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温度调节***和由其实现的应用方法
CN113306451A (zh) * 2021-06-08 2021-08-27 侯静霞 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04782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和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0772A (ja) * 1988-02-18 1989-08-24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5355690A (en) * 1991-12-27 1994-10-18 Nippondenso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9261A (zh) * 1994-06-02 1996-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
CN1199160A (zh) * 1997-04-14 1998-1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联合使用冷却器和加热器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10759A (zh) * 2009-11-11 2010-05-19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10772A (ja) * 1988-02-18 1989-08-24 Nippon Denso Co Ltd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US5355690A (en) * 1991-12-27 1994-10-18 Nippondenso Co.,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9261A (zh) * 1994-06-02 1996-03-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除湿装置及除湿方法
CN1199160A (zh) * 1997-04-14 1998-11-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联合使用冷却器和加热器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10759A (zh) * 2009-11-11 2010-05-19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8331A (zh) * 2016-12-29 2018-07-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及电动汽车
CN108248331B (zh) * 2016-12-29 2023-11-1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空调***及电动汽车
CN110471475A (zh) * 2019-08-14 2019-11-19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温度调节***和由其实现的应用方法
CN113306451A (zh) * 2021-06-08 2021-08-27 侯静霞 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06451B (zh) * 2021-06-08 2023-01-31 侯静霞 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电动汽车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004782A1 (zh) * 2021-07-30 2023-0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理***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90463B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9477B (zh) 车用热泵***
US8910489B2 (en) Heat pump system for vehicle
KR101313593B1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CN115427240A (zh) 汽车用热泵***
CN109747375A (zh) 热管理***
CN105473357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4121724A (zh) 一种空调***及一种热交换器
CN103373193A (zh) 一种汽车空调***
CN103256746A (zh) 一种汽车空调***
KR101811762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KR102039163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CN208277791U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用热泵空调***
KR20150026176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히팅장치
CN102788397A (zh)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
CN103994598A (zh) 纯电动车用热泵***
CN202792326U (zh)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
KR102111322B1 (ko)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
CN108317766A (zh) 一种电动大巴的空调***及电动大巴
KR101172542B1 (ko) 차량 공조장치용 에어사이클
CN108128116B (zh) 汽车热回收空调***
CN107310345B (zh) 一种汽车空调***及其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03090463A (zh) 电动汽车空调***
CN103292510A (zh) 一种汽车空调***
KR101903143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KR101903140B1 (ko) 자동차용 히트펌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3

Address after: 312500 xialiquan village, Qixing street, Xinchang County,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12 street, H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289-2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