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32982B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32982B
CN103032982B CN201210370710.4A CN201210370710A CN103032982B CN 103032982 B CN103032982 B CN 103032982B CN 201210370710 A CN201210370710 A CN 201210370710A CN 103032982 B CN103032982 B CN 103032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tarting
compressor
controlled
outdoo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707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32982A (zh
Inventor
田村秀哉
松永隆广
渡边真寿
川合圭人
木村隆志
户矢广太郎
冈康弘
中岛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794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665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3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2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32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32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7Condenser contro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05Outdoor unit 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5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 F25B2313/025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out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one three-way val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6Problems to be solv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up of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在空调装置起动时,即使使压缩机以规定转速继续驱动,也可以抑制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空调装置(1),作为起动控制,具有第1起动控制和第2起动控制。在第1起动控制中,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并且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由此,即使使压缩机(21a、21b)以规定转速继续驱动,也可以抑制排出压力的上升,从而可以抑制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另外,由于在第1起动控制结束后,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全部作为蒸发器,并且使压缩机以规定转速继续驱动,因此在通常的暖气运转开始时,可以缩短暖气能力的上升时间。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其由多根冷媒配管连接多台室外机和多台室内机,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防止压缩机内的冷冻机油不足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提出一种空调装置,其至少在一台室外机上由多根冷媒配管并列地连接多台室内机,在各室内机内进行制冷运转或暖气运转。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空调装置,其在具有两台室外热交换器的一台室外机上,由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并列地连接两台室内机,对于每台室内机可以选择制冷运转和暖气运转而进行所谓的冷暖自由运转。
另外,在上述空调装置中,根据由两台室内机所要求的运转能力,而选择室外机所具有的室外热交换器的使用台数,在由两台室内机所要求的运转能力较低的情况下,使用任一台室外热交换器,在由两台室内机所要求的运转能力较高的情况下,使用两台室外热交换器。
在上述说明的空调装置设置在寒冷地区的情况下,或在冬季的早晚或深夜等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例如,外界气温小于或等于0℃),担心在空调装置停止时,在室外机具有的压缩机内,产生冷媒溶解在压缩机的冷冻机油中的状态,即所谓冷媒睡眠。
如果以冷媒睡眠的状态开始空调装置的运转而起动压缩机,则溶解在冷冻机油中的冷媒蒸发而成为气体冷媒。并且,由于在该气体冷媒向压缩机外排出时,卷入冷冻机油而将冷冻机油向压缩机外带出,因此担心在压缩机内冷冻机油不足而产生压缩机的润滑不良。
因此,在一般的空调装置中,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压缩机内的冷媒睡眠的消除,即,对起动时的压缩机转速进行控制,以使其成为为了使压缩机变暖而预先设定的规定转速,并且维持该转速,从而进行使压缩机的驱动维持规定时间的起动控制。
由于进行如上述的起动控制,因此使在压缩机起动时产生的冷媒睡眠消除,抑制由气体冷媒而引起的冷冻机油向压缩机外的带出量,从而使压缩机润滑良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6253号公报(第6~7页,第1图)
发明内容
但是,在进行如上述的起动控制的空调装置中,由于在执行起动控制时使压缩机的转速维持规定转速而继续驱动,因此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并且,如果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则担心会产生其引起的冷媒睡眠。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在空调装置起动时即使使压缩机规定转速继续驱动,也可以抑制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具有至少一台室外机和由至少两根冷媒配管与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该室外机具有:至少一台压缩机;流路切换单元,其与至少两台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一端连接,对室外热交换器与前述压缩机的冷媒排出口或冷媒吸入口的连接进行切换;室外膨胀阀,其与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另一端连接,对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流路切换阀的切换控制及室外膨胀阀的开度控制。并且,如果在室外机起动时第1规定条件成立,则控制单元进行第1起动控制,即,为了使得多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台或多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流路切换阀进行控制,并且为了使得除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之外的至少一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流路切换阀进行控制,并且,使压缩机以预定的规定转速进行驱动。
另外,如果在进行第1起动控制时第2规定条件成立,则控制单元在第1起动控制之后进行第2起动控制,即,为了使得所使用的室外热交换器全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各自的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流路切换阀进行控制,并且,使压缩机以与进行第1起动控制时相同的转速继续驱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如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即使为了尽早地消除压缩机的冷媒睡眠状态,而使压缩机以规定转速继续驱动,也可以通过使一部分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从而抑制压缩机的排出侧(高压侧)压力的上升。由此,可以抑制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从而可以抑制因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而引起的冷媒睡眠的产生。另外,由于在第1起动控制结束后,与空调通常运转时的运转模式相对应,使所有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并且使压缩机的转速以与执行第1起动控制时相同的规定转速维持驱动,因此可以实现空调能力的迅速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空调装置的冷媒回路图,是说明进行暖气运转的情况下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室外机的概略图。
图3是说明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起动控制的情况下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4是说明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2起动控制的情况下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
图5是说明进行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时的各部分的动作时序图。
图6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进行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时的各部分的动作时序图。
图8是在执行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第2起动控制时使用的转速表。
图9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控制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进行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时的各部分的动作时序图。
图11是说明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控制单元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作为实施例,例举进行所谓的冷暖自由运转的空调装置进行说明,该空调装置在两台室外机上并列地连接5台室内机,对每台室内机可以选择制冷运转和暖气运转而进行运转。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面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1具有两台室外机2a、2b、5台室内机8a~8e、5台分流单元6a~6e、以及分支器70、71、72。通过这些室外机2a、2b、室内机8a~8e、分流单元6a~6e和分支器70、71、72由高压气管30、高压气支管30a、30b、低压气管31、低压气支管31a、31b、液管32、分液管32a、32b彼此连接,从而构成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
在该空调装置1中,可以对应于在室外机2a、2b及分流单元6a~6e中具有的各种阀类的开闭状态,进行暖气运转(所有的室内机进行暖气运转)、暖气主体运转(进行暖气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超过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的情况)、制冷运转(所有的室内机进行制冷运转)、以及制冷主体运转(进行制冷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超过进行暖气运转的室内机所要求的能力整体的情况)等各种运转动作。在图1中,从这些运转动作中例举进行暖气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所有的室内机8a~8e进行暖气运转的情况的冷媒流动的冷媒回路图,图2是室外机2a、2b的概略图。首先,对室外机2a、2b进行说明,但由于室外机2a、2b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室外机2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室外机2b,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室外机2a具有:电器部件箱10a,其为将金属板形成为箱型而成,在内部收容控制基板及电源基板等基板类部件;压缩机21a;作为流路切换单元的第1三位阀22a及第2三位阀23a;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室外风扇26a;风扇电动机29a,其输出轴与室外风扇26a连接,使室外风扇26a旋转;储液器27a;油分离器28a;第1室外膨胀阀40a,其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连接;第2室外膨胀阀41a,其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连接;热气旁路管36a;第1电磁阀42a,其配置在热气旁路管36a上;回油管37a;第2电磁阀43a,其配置在回油管37a上;以及闭锁阀44a~46a。这些构成室外机2a的设备配置在室外机2a的框体内部,该框体由顶板3a、底板4a、前面板5a、前面侧支柱7a、左侧支柱9aa、右侧支柱9ab及风扇防护装置11a构成。
如图2(A)及(B)所示,前面板5a是弯曲形成为从室外机2a的上面观察为大致L字形状的钢板,配置为覆盖室外机2a的框体前面的大半和左侧面的前面侧的一部分。前面侧支柱7a如图2(B)所示,由具有用于将外界空气向室外机2a内取入的格栅7aa的钢板形成,以规定的角度(钝角)将两端部弯曲,其配置为各弯曲部覆盖室外机2a的框体前面的一部分和右侧面的前面侧的一部分。左侧支柱9aa及右侧支柱9ab为大致相同的形状,是加工为剖面为大致L字形状的钢板。左侧支柱9aa配置在底板4a的后面侧左角部,右侧支柱9ab配置在底板4a的后面侧右角部。
室外机2a的框体左侧面侧,在前面板5a的侧端和左侧支柱9aa之间形成开口,成为用于将外界空气向室外机2a内部取入的吸入口13aa,在吸入口13aa中设置格子状的保护部件12aa。另外,室外机2a的框体后面侧,在左侧支柱9aa和右侧支柱9ab之间形成开口,成为用于将外界空气向室外机2a内部取入的吸入口13ab,在吸入口13ab中设置格子状的保护部件12ab。另外,室外机2a的框体右侧面侧,在前面侧支柱7a和右侧支柱9ab之间形成开口,成为用于将外界空气向室外机2a内部取入的吸入口13ac,在吸入口13ac中设置格子状的保护部件12ac。此外,在各吸入口13aa~13ac中,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各吸入口相对应的部分露出。
如图2(A)所示,顶板3a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钢板,其周缘部成为向下方弯曲为大致直角的凸缘。顶板3a通过螺钉固定而与前面板5a、前面侧支柱7a、左侧支柱9aa及右侧支柱9ab的各上端组装。在顶板3a上,在与配置在框体上部的室外风扇26a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吹出口11a,其开口为圆状,其周缘部向上方弯曲为大致直角而形成,利用室外风扇26a将吸入室外机2a内的外界空气向外部吹出。在吹出口11a的上端设置风扇防护装置14a,其覆盖吹出口11a的上端。此外,风扇电动机29a由固定部件17a固定在第1热交换器24a的上端。
底板4a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钢板,其周缘部成为向上方弯曲为大致直角的凸缘。如图2(A)所示,底板4a通过螺钉固定而与前面板5a、前面侧支柱7a、左侧支柱9aa及右侧支柱9ab的各下端组装。此外,在底板4a的下面,在前后分别设置脚部15a,其沿室外机2a的左右方向延伸,用于将室外机2a设置在地面或房顶地板等上。
压缩机21a为能力可变型压缩机,其利用由逆变器控制转速的未图示的电动机进行驱动,从而可以改变运转容量,如图2(A)所示,固定在底板4a上。另外,如图1所示,压缩机21a的排出侧由冷媒配管与油分离器28a的流入侧连接,油分离器28a的流出侧由室外机高压气管33a与闭锁阀44a连接。另外,压缩机21a的吸入侧由冷媒配管与储液器27a的流出侧连接,储液器27a的流入侧由室外机低压气管34a与闭锁阀45a连接。
第1三位阀22a及第2三位阀23a是用于切换冷媒的流向的阀,第1三位阀22a具有a、b、c这三个端口,第2三位阀23a具有d、e、f这三个端口。在第1三位阀22a中,与端口a连接的冷媒配管在连接点A处与室外机高压气管33a连接。另外,端口b和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由冷媒配管连接,与端口c连接的冷媒配管在连接点D处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连接。
在第2三位阀23a中,与端口d连接的冷媒配管在连接点A处与连接在室外机高压气管33a及第1三位阀22的端口a上的冷媒配管连接。另外,端口e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由冷媒配管连接,与端口f连接的冷媒配管在连接点C处与连接在第1三位阀22a的端口c上的冷媒配管连接。
如图2(B)所示,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分别形成为从上面观察为大致コ字状,各面与室外机2a所具有的吸入口13aa~13ac相对地配置。另外,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右侧端部弯曲为沿着前面侧支柱7a的具有格栅7aa的一面。如图2(A)所示,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固定在底板4a上,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下端经由固定部件16a固定在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上端,从而将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上下地配置。
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由多片散热器片24aa和多根铜管24ab构成,该散热片24aa由铝材形成,该铜管24ab使冷媒在其内部流通。另外,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也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相同地,由多片散热器片25aa和多根铜管25ab构成,该散热片25aa由铝材形成,该铜管25ab由铜材形成,在其内部使冷媒流通。
如图1所示,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一端与第1三位阀22a的端口b连接,另一端经由冷媒配管与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一个端口连接。此外,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另一个端口由室外机液管35a与闭锁阀46a连接。另外,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一端经由上述的冷媒配管与第2三位阀23a的端口e连接,另一端经由冷媒配管与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一个端口连接。此外,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另一个端口由冷媒配管与室外机液管35a上的连接点B连接。
储液器27a,其流入侧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连接,其流出侧由冷媒配管与压缩机21a的吸入侧连接。储液器27a将流入的冷媒分离为气体冷媒和液体冷媒,仅使气体冷媒向压缩机21a吸入。
油分离器28a,其流入侧由冷媒配管与压缩机21a的排出侧连接,其流出侧与室外机高压气管33a连接。油分离器28a将在从压缩机21a排出的冷媒中包含的压缩机21a的冷冻机油从冷媒中分离。此外,分离出来的冷冻油经由后述的回油管37a向压缩机21a吸入。
热气旁路管36a,其一端在连接点E处与室外机高压气管33a连接,另一端在连接点F处与室外机低压气管34a连接。在热气旁路管36a上具有第1电磁阀42a,通过对第1电磁阀42a进行开闭,可以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的状态或不流过的状态。
回油管37a,其一端与油分离器28a的回油口连接,另一端在连接点G处与将压缩机21a的吸入侧和储液器27a的流出侧连接的冷媒配管连接。在回油管37a上具有第2电磁阀43a,通过对第2电磁阀43a进行开闭,可以成为冷媒流过回油管37a的状态或不流过的状态。
除上述说明的结构之外,在室外机2a内还设置各种传感器。如图1所示,在将压缩机21a的排出侧和油分离器28a连接的冷媒配管中,设置高压传感器50a和排出温度传感器53a,该高压传感器50a检测从压缩机21a排出的冷媒的压力,该排出温度传感器53a检测从压缩机21a排出的冷媒的温度。另外,在室外机低压气管34a上的连接点F和储液器27a的流入侧之间,设置低压传感器51a和吸入温度传感器54a,该低压传感器51a检测吸入压缩机21a内的冷媒的压力,该吸入温度传感器54a检测吸入压缩机21a内的冷媒的温度。另外,在室外机液管35a上的连接点B和闭锁阀46a之间,设置中压传感器52a和冷媒温度传感器55a,该中压传感器52a检测流过室外机液管35a的冷媒的压力,该冷媒温度传感器55a检测流过室外机液管35a的冷媒的温度。
在将第1三位阀22a的端口b和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连接的冷媒配管中,设置第1热交换温度传感器56a,其对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流出或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流入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另外,在将第2三位阀23a的端口e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连接的冷媒配管中,设置第2热交换温度传感器57a,其对从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流出或向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流入的冷媒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在室外机2a的吸入口13aa~13ac中的任一吸入口附近具有外界气温传感器58a,其对流入室外机2a内的外界空气的温度即外界气温进行检测。
在室外机2a内具有控制单元100a。控制单元100a搭载在收容于电器部件箱10a中的未图示的控制基板上,具有CPU110a、存储部120a及通信部130a。CPU110a获得来自室外机2a的上述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并且经由通信部130a获得从各室内机8a~8e输出的控制信号。CPU110a基于所获得的检测信号及控制信号,进行压缩机21a的驱动控制、第1三位阀22a及第2三位阀23a的切换控制、风扇电动机29a的旋转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开度控制等各种控制。
存储部120a由ROM及RAM构成,对室外机2a的控制程序及与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相对应的检测值进行存储。通信部130a是进行室外机2a和室内机8a~8e的通信的接口。
此外,收容控制单元100a的电器部件箱10a如图2(A)所示,设置在室外机2a的框体前面侧的上部(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大致相同的高度)。
此外,室外机2b的结构与室外机2a相同,将标注在室外机2a的构成要素(装置或部件)上的序号的末尾从a变更为b,成为与室外机2a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室外机2b的构成要素。但是,对于第1三位阀及第2三位阀、以及冷媒配管的连接点,在室外机2a和室外机2b中使标记不同,使与室外机2a的第1三位阀22a的端口a、b、c对应的端口在室外机2b的第1三位阀22b中成为端口g、h、j,使与室外机2a的第2三位阀23a的端口d、e、f对应的端口在室外机2b的第2三位阀23b中成为端口k、m、n。另外,使与室外机2a中的连接点A、B、C、D、E、F、G对应的连接点在室外机2b中成为连接点H、J、K、M、N、P、Q。
如图1所示,在进行暖气运转时的冷媒回路中,切换各三位阀,以使得室外机2a、2b分别具有的两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具体地说,在室外机2a中,第1三位阀22a切换为将端口b和端口c连通,另外,第2三位阀23a切换为将端口e和端口f连通。另外,在室外机2b中,第1三位阀22b切换为将端口h和端口j连通,另外,第2三位阀23b切换为将端口m和端口n连通。此外,在图1中,各三位阀的连通的端口之间以实线表示,未连通的端口之间以虚线表示(在后面的冷媒回路图(图3及图4)中也相同地表示)。
5台室内机8a~8e具有室内热交换器81a~81e、室内膨胀阀82a~82e及室内风扇83a~83e。此外,由于室内机8a~8e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室内机8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室内机8b~8e省略说明。
室内热交换器81a,其一端由冷媒配管与室内膨胀阀82a的一个端口连接,另一端由冷媒配管与后述的分流单元6a连接。室内热交换器81a,在室内机8a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在室内机8a进行暖气运转的情况下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
室内膨胀阀82a,其一个端口如上述所示,与室内热交换器81a连接,另一个端口与液管32连接。室内膨胀阀82a,在室内热交换器81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情况下,其开度根据所要求的制冷能力进行调整,在室内热交换器81a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情况下,其开度根据所要求的取暖能力进行调整。
室内风扇83a,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风扇电动机进行旋转,从而将室内空气向室内机8a内取入,在室内热交换器81a中使冷媒和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供给。
除上述说明的结构之外,在室内机8a内还设置各种传感器。在室内热交换器81a的室内膨胀阀82a侧的冷媒配管中,具有检测冷媒的温度的冷媒温度传感器84a,另外,在室内热交换器81a的分流单元6a侧的冷媒配管中,具有检测冷媒的温度的冷媒温度传感器85a。另外,在室内机8a的未图示的室内空气吸入口附近,具有室温传感器86a,其对流入室内机8a内的室内空气的温度即室内温度进行检测。
此外,室内机8b~8e的结构与室内机8a相同,将标注在室内机8a的构成要素(装置或部件)上的序号的末尾从a分别变更为b、c、d及e,成为与室内机8a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室内机8b~8e的构成要素。
在空调装置1中,具有与5台室内机8a~8e相对应的5台分流单元6a~6e。分流单元6a~6e具有电磁阀61a~61e、电磁阀62a~62e、第1分流管63a~63e及第2分流管64a~64e。此外,由于分流单元6a~6e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仅对分流单元6a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于其他的分流单元6b~6e省略说明。
第1分流管63a的一端与高压气管30连接,第2分流管64a的一端与低压气管31连接,另外,第1分流管63a的另一端和第2分流管64a的另一端彼此连接,该连接部和室内热交换器81a由冷媒配管连接。在第1分流管63a上设置电磁阀61a,另外,在第2分流管64a上设置电磁阀62a,通过对电磁阀61a及电磁阀62a分别进行开闭,从而可以切换冷媒回路中的冷媒的流路,以使得与分流单元6a相对应的室内机8a的室内热交换器81a与压缩机21的排出侧(高压气管30侧)或吸入侧(低压气管31侧)连接。
此外,分流单元6b~6e的结构与上述的分流单元6a相同,将标注在分流单元6a的构成要素(装置或部件)上的序号的末尾从a分别变更为b、c、d及e,成为与分流单元6a的构成要素相对应的分流单元6b~6e的构成要素。
使用图1对上述说明的室外机2a、2b、室内机8a~8e及分流单元6a~6e,和高压气管30、高压支气管30a、30b、低压气管31、低压支气管31a、31b、液管32、分液管32a、32b及分支器70、71、72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在室外机2a、2b的闭锁阀44a、44b上分别连接高压支气管30a、30b的一端,高压支气管30a、30b的另一端分别与分支器70连接。在该分支器70上连接高压气管30的一端,高压气管30的另一端进行分支而与分流单元6a~6e的第1分流管63a~63e连接。
在室外机2a、2b的闭锁阀45a、45b上分别连接低压支气管31a、31b的一端,低压支气管31a、31b的另一端分别与分支器71连接。在该分支器71上连接低压气管31的一端,低压气管31的另一端进行分支而与分流单元6a~6e的第2分流管64a~64e连接。
在室外机2a、2b的闭锁阀46a、46b上分别连接分液管32a、32b的一端,分液管32a、32b的另一端分别与分支器72连接。在该分支器72上连接液管32的一端,液管32的另一端进行分支而分别与连接在室内机8a~8e的室内膨胀阀82a~82e上的冷媒配管连接。
另外,相对应的室内机8a~8e的室内热交换器81a~81e,与分流单元6a~6e中的第1分流管63a~63e和第2分流管64a~64e的连接点,分别由冷媒配管连接。
通过上述说明的连接,构成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通过使冷媒在冷媒回路中流动而制冷循环成立。
下面,使用图1对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1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中,在室外机2a、2b及室内机8a~8e所具有的各热交换器成为冷凝器的情况下附加剖面线进行图示,在成为蒸发器的情况下以空白进行图示。另外,对于室外机2a、2b所具有的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及分流单元6a~6e所具有的电磁阀61a~61e及电磁阀62a~62e的开闭状态,以涂黑表示关闭的情况,以空白表示打开的情况。另外,箭头表示冷媒的流动。
如图1所示,在所有的室内机8a~8e进行暖气运转,这些室内机所要求的运转能力较高而必须使所有的室外机2a、2b进行运转的情况下,在室外机2a中,第1三位阀22a切换为端口b和端口c连通,而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第2三位阀23a切换为端口e和端口f连通,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另外,在室外机2b中,第1三位阀22b切换为端口h和端口j连通,而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第2三位阀23b切换为端口m和端口n连通,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此外,室外机2a、2b的第1电磁阀42a、42b和第2电磁阀43a、43b均关闭,热气旁路管36a、36b及回油管37a、37b均断开。
在室内机8a~8e中,使各自对应的分流单元6a~6e的电磁阀61a~61e打开而使冷媒流过第1分流管63a~63e,并且使电磁阀62a~62e关闭而使第2分流管64a~64e断开。由此,室内机8a~8e的室内热交换器81a~81e全部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
从压缩机21a、21b排出的高压冷媒,经由油分离器28a、28b流过室外机高压气管33a、33b,经由闭锁阀44a、44b流入高压支气管30a、30b。流入高压支气管30a、30b内的高压冷媒,在分支器70中合流后流过高压气管30,从高压气管30分别向分流单元6a~6e流入。
流入分流单元6a~6e的高压冷媒,流过具有打开的电磁阀61a~61e的第1分流管63a~63e而从分流单元6a~6e流出,向与分流单元6a~6e相对应的室内机8a~8e流入。
流入室内机8a~8e的高压冷媒,向室内热交换器81a~81e流入,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由此,室内空气变暖,从而进行设置室内机8a~8e的室内的取暖。从室内热交换器81a~81e流出的高压冷媒通过室内膨胀阀82a~82e而减压。室内膨胀阀82a~82e的开度,根据室内热交换器81a~81e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的过冷度而确定。冷媒的过冷度,例如通过从高压饱和温度(相当于室内热交换器81a~81e内的冷凝温度)减去利用冷媒温度传感器84a~84e检测出的室内热交换器81a~81e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温度而求出,该高压饱和温度从利用室外机2a、2b的高压传感器50a、50b检测出的压力计算出。
从室内机8a~8e流出的中压冷媒向液管32流入,在液管32内合流后流入分支器72内。从分支器72向分液管32a、32b分流的中压冷媒,经由闭锁阀46a、46b向室外机2a、2b流入。流入室外机2a、2b内的中压冷媒流过室外机液管35a、35b,在连接点B、J处分流,通过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而减压,成为低压冷媒。
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的开度,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而确定。另外,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的过热度而确定。冷媒的过热度,例如通过从利用第1热交换温度传感器56a、56b及第2热交换温度传感器57a、57b检测出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减去从利用室外机2a、2b的低压传感器51a、51b检测出的压力计算出的低压饱和温度(相当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内或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内的蒸发温度)而求出。
由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减压后的低压冷媒,向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流入,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且,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流出的低压冷媒,经由第1三位阀22a、22b及第2三位阀23a、23b在连接点C、K处合流,经由连接点F、P、储液器27a、27b由压缩机21a、21b吸入而再次被压缩。
下面,使用图1至图5,对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的动作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例举空调装置1起动而开始使用图1说明的暖气运转的情况,且所有的室内机8a~8e及所有的室外机2a、2b进行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例如,在空调装置1设置在寒冷地区的情况下,或冬季的深夜、早晚等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例如,小于或等于0℃)下,担心在停止的压缩机21a、21b内部会产生冷媒溶解在压缩机21a、21b的冷冻机油内的状态,即所谓冷媒睡眠。如果在该状态下使压缩机21a、21b起动,则溶解在冷冻机油内的冷媒蒸发而成为气体冷媒,由于在气体冷媒从压缩机21a、21b内排出时将冷冻机油卷入而向压缩机21a、21b外带出,因此担心在压缩机21a、21b内冷冻机油会产生不足。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在空调装置1起动时,进行由第1起动控制和第2起动控制构成的起动控制,该第1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将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消除,使随冷媒一起排出的冷冻机油量减少而进行的,该第2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使暖气运转能力的上升时间缩短而进行的。下面对第1起动控制和第2起动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1起动控制)
根据使用者发出的运转开始指示或计时器起动指示,空调装置1开始暖气运转。经由室内机8a~8e而接收运转开始指示的室外机2a、2b的控制单元100a、100b的CPU110a、110b,判断作为第1规定条件的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开始第1起动控制。在这里,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是担心在压缩机21a、21b内产生冷媒睡眠的条件,例如外界气温小于或等于规定温度(例如5℃),并且压缩机21a、21b连续地停止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例如1小时)时。此外,在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不成立的情况下,CPU110a、110b进行与通常的空调控制相对应的室外机2a、2b的控制。
CPU110a、110b在第1起动控制中,如图5所示,进行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功能切换(蒸发器/冷凝器切换)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控制、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CPU110a控制第1三位阀22a使其端口b和端口c连通,从而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另外,控制第2三位阀23a使其端口d和端口e连通,从而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另外,CPU110b控制第1三位阀22b使其端口h和端口j连通,从而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另外,控制第2三位阀23b使其端口k和端口m连通,从而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b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
并且,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以作为预定的规定转速的起动时转速,例如如图5所示的70rps起动,并且维持该起动时转速。如果压缩机21a、21b起动,则如图3所示,从压缩机21a、21b排出的高压冷媒,经由油分离器28a、28b流过室外机高压气管33a、33b而在连接点A、H处分流,一部分经由闭锁阀44a、44b向室内机8a~8e流动,另一部分经由第2三位阀23a、23b向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流入。
流入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内的高压冷媒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如图5所示,通过由CPU110a、110b控制为全开的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而减压。通过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中压冷媒,在连接点B、J处与从室内机8a~8e流入的中压冷媒合流,如图5所示,通过由CPU110a、110b控制为规定开度的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而减压。
在这里,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的开度,由CPU110a、110b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的冷媒出口(第1三位阀22a、22b侧)处的冷媒的过热度而进行控制。冷媒的过热度,例如通过从利用第1热交换温度传感器56a、56b检测出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减去从利用低压传感器51a、51b检测出的压力计算出的低压饱和温度(相当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内的蒸发温度)而求出。
通过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的低压冷媒,在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内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经由第1三位阀22a、22b及储液器27a、27b由压缩机21a、21b吸入。另外,如图5所示,CPU110a、110b使第1电磁阀42a、42b打开,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36b的状态。此外,如图5所示,第2电磁阀43a、43b在室外机2a、2b停止时打开,在执行第1起动控制时,第2电磁阀43a、43b仍维持打开的状态,成为冷媒流过回油管37a、37b的状态。
在担心压缩机21a、21b内产生冷媒睡眠的情况下,希望在空调装置1起动时,通过进行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成为作为预定的规定转速的起动时转速而驱动的起动控制,而使压缩机21a、21b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使溶解在冷冻机油中的冷媒从冷冻机油中尽早地分离。在这里,考虑伴随压缩机转速的上升而增加的冷冻机油的排出量,起动时转速设定为在冷冻机油的排出量小于或等于规定量的范围内尽可能高的转速。但是,如果以起动时转速持续进行压缩机21a、21b的驱动,则压缩机21a、21b内的压力上升,担心在压缩机21a、21b内会产生因压力上升而引起的冷媒睡眠。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例的第1起动控制中,在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维持起动时转速而进行驱动时,由于使作为两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个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因此可以抑制高压(压缩机21a、21b的排出侧的压力)的上升。
另外,在进行第1起动控制时,使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打开,而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36b及回油管37a、37b的状态。由于热气旁路管36a、36b绕过室外机高压气管33a、33b和室外机低压气管34a、34b,因此如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冷媒从连接点E朝向F,或从连接点N朝向P流动,而抑制高压(压缩机21a、21b的排出侧的压力)的上升。另外,回油管37a、37b经由油分离器28a、28b也绕过室外机高压气管33a、33b和室外机低压气管34a,因此如图3的虚线箭头所示,通过冷媒随冷冻机油一起从油分离器28a、28b向压缩机21a、21b流动,而抑制高压(压缩机21a、21b的排出侧的压力)的上升。
如上述说明所示,在第1起动控制中,由于CPU110a、110b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并且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36b及回油管37a、37b的状态,因此抑制高压的上升,即使使压缩机21a、21b持续以起动时转速驱动,也可以抑制压缩机21a、21b内的压力上升。因此,可以抑制因压缩机21a、21b内的压力上升而引起的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的产生。
在上述说明的第1起动控制中,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并且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36b及回油管37a、37b的状态,但在通过进行其中任一种控制,而可以抑制伴随继续以起动时转速驱动压缩机21a、21b而压缩机21a、21b内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也可以仅进行其中任一种控制。另外,控制为冷媒同时流过热气旁路管36a、36b和回油管37a、37b的状态,但在通过成为冷媒流过其中之一的状态,而可以抑制伴随继续以起动时转速驱动压缩机21a、21b而压缩机21a、21b内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也可以控制为冷媒仅流过其中之一的状态。
另外,在第1起动控制中,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如图2所示,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相比,配置在靠近室外风扇26a、26b的部位。
如果在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中蒸发能力不足,则担心会产生在该室外热交换器内未蒸发完的液体冷媒由压缩机吸入的所谓液体回流,因而担心由于液体压缩而引起的压缩机故障。
为了抑制因上述的蒸发能力不足而引起的液体回流,在第1起动控制中,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其通过配置在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上部而成为与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相比更靠近室外风扇26a、26b的配置。由于靠近室外风扇26a、26b的一方,取入室外机2a、2b内的外界空气的通过量多,因此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内的蒸发能力,与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情况相比变高。
因此,可以抑制因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内的蒸发能力不足而引起液体回流的产生。此外,如上述所示,由于与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相对应的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的开度,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而被控制,因此可以进一步确保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内的蒸发能力,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液体回流的产生。
CPU110a、110b在执行第1起动控制时,判断作为第2规定条件的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结束第1起动控制,向下面说明的第2起动控制转换。此外,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可以某种程度地抑制随冷媒一起从压缩机21a、21b排出的冷冻机油的条件,例如开始第1起动控制后的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之后的压缩机21a、21b的排出过热度大于或等于规定温度(例如8℃)时。此外,压缩机21a、21b的排出过热度,可以通过从利用排出温度传感器53a、53b检测出的冷媒温度,减去从利用高压传感器50a、50b检测出的压力计算出的高压饱和温度(相当于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内的冷凝温度)而求出。
(第2起动控制)
CPU110a、110b继第1起动控制之后,开始第2起动控制。如上述所示,由于在第1起动控制中某种程度地消除了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状态,成为对压缩机21a、21b的润滑无影响的冷冻机油的排出量,因此在第2起动控制中,进行用于使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量减少且使空调运转能力的上升时间缩短的各种控制。因此,在第1起动控制中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的作用不同,在室外机内同时存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但在第2起动控制中,在运转模式为暖气运转/暖气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均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在为制冷运转/制冷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均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调装置1进行暖气运转,因此CPU110a、110b在第2起动控制中,如图5所示,进行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功能切换(从冷凝器切换为蒸发器。由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在第1起动控制中成为蒸发器,因此维持其状态)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控制、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
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CPU110a、110b使第2三位阀23a切换为端口e和端口f连通,另外,使第2三位阀23b切换为端口m和端口n连通,从而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另外,如图5所示,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维持作为起动时转速的70rps而继续驱动,并且使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维持打开状态,维持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36b及回油管37a、37b的状态。
另外,如图5所示,CPU110a、110b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的开度,并且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此外,由于图4所示的第2起动控制执行时的冷媒回路,除热气旁路管36a、36b及回油管37a、37b的状态(冷媒流过/不流过)之外,与在图1中说明的冷媒回路相同,因此省略冷媒的流动等的详细说明。
在第2起动控制中,如上述所示,将在第1起动控制执行时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使压缩机21a、21b维持作为起动时转速的70rps而继续驱动。由于压缩机21a、21b在第1起动控制中变暖,因此即使从冷媒回路上取消冷凝器,压缩机21a、21b内因由于维持起动时转速而变为高压引起并产生的冷媒睡眠量也减少。因此,在第2起动控制中,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和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均成为蒸发器,也就是说,作为暖气运转的冷媒回路,通过使压缩机21a、21b维持70rps而驱动,可以使压缩机21a、21b变暖,从而使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量进一步减少,并且使暖气运转能力的上升时间缩短。
另外,在使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时,高压会过度上升,担心压缩机21a、21b内的压缩比会因其而上升,因而担心由压缩比的上升使压缩机21a、21b损坏。因此,在第2起动控制中,如图5所示,使在第1起动控制执行时打开的第1电磁阀42a、42b和第2电磁阀43a、43b继续打开规定时间(例如2分钟。直至过度的高压上升停止的时间)。由此,热气旁路管36a、36b及回油管37a、37b处于冷媒流过的状态,可以抑制高压的上升,从而可以抑制压缩机21a、21b的压缩比上升,防止压缩机21a、21b的损坏。
另外,在第2起动控制中,由于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从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状态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状态,因此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第1三位阀22a、22b侧与压缩机21a、21b的吸入侧连接。此时,在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时滞留在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内,在切换为蒸发器时未蒸发完的液体冷媒,经由第2三位阀23a、23b、连接点C、K向室外机低压气管34a、34b流动。
在处于这种状态时,例如,如果压缩机21b停止,则滞留在第2室外热交换器25b内的液体冷媒,从第2三位阀23b经由连接点K、M流入室外机低压气管34b内,以低压支气管31b→分支器71→低压支气管31a的顺序流动而向室外机2a内流入。并且,流入室外机2a内的液体冷媒流过室外机低压气管34a,经由连接点F而流入储液器27a内。其结果,担心冷媒集中在具有进行驱动的压缩机21a的室外机2a内,而使储液器27a溢流。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第2起动控制中,使在第1起动控制中驱动的全部压缩机21a、21b在第2起动控制中仍继续驱动。由此,在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从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状态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状态时,滞留在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内的液体冷媒向各自的储液器27a、27b内流入。因此,可以防止冷媒集中在任一台室外机内而在该储液器内产生溢流的不良情况。
CPU110a、110b在执行第2起动控制时,判断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结束第2起动控制,也就是说,结束空调装置1的起动控制而转换为通常的空调控制。此外,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考虑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消除,随冷媒一起排出的冷冻机油消失的条件,例如开始第2起动控制后的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之后的压缩机21a、21b的排出过热度大于或等于规定温度(例如12℃)时。
下面,使用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利用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1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6所示的流程图表示与空调装置1起动时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ST表示步骤,其后续数字表示步骤的序号。此外,在图6中,以与本发明有关的处理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使用者指示的设定温度及风量等运转条件对应的冷媒回路的控制等其他的一般处理,省略说明。另外,由于CPU110a、110b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利用室外机2a的控制单元100a所具有的CPU110a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
接收到运转开始指示的CPU110a,判断上述的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是否成立(ST1)。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ST1—是),则CPU110a对第1三位阀22a进行控制,以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并且对第2三位阀23a进行控制,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ST2)。
然后,CPU110a进行控制,以使压缩机21a以起动时转速起动,或以起动时转速继续驱动(ST3)。
然后,CPU110a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并且使第2室外膨胀阀41a成为全开(ST4)。
然后,CPU110a使第1电磁阀42a打开(ST5),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的状态。此外,如前述所示,第2电磁阀43a从室外机2a停止时开始打开,CPU110a使该状态维持,成为冷媒流过回油管37a的状态。
然后,CPU110a判断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6)。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6—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ST2,继续进行第1起动控制。
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6—是),则CPU110a结束第1起动控制而转换为第2起动控制。CPU110a判断使用者指示的运转模式是否为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7)。
如果运转模式为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7—是),则CPU110a使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ST8)。然后,CPU110a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并且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开度(ST9)。
然后,CPU110a在第1起动控制结束后开始计时,判断从第1起动控制结束开始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2分钟(ST10)。如果从第1起动控制结束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ST10—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ST7。
如果从第1起动控制结束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ST10—是),则CPU110a使第1电磁阀42a及第2电磁阀43a关闭(ST11),使热气旁路管36a及回油管37a断开。
然后,CPU110a判断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12)。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12—否),则CPU110a使压缩机21a继续以起动时转速驱动(ST14),使处理返回ST12而继续进行第2起动控制。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12-是),则CPU110a结束第2起动控制,即,结束空调装置1的起动控制,而开始通常的空调控制。
此外,在ST1中,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不成立(ST1—否),则CPU110a不进行起动控制,而开始通常的空调控制。
另外,在ST7中,如果运转模式不是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7—否),则由于使用者指示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或制冷主体运转,因此CPU110a使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切换为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ST12)。然后,CPU110a使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成为全开,或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进行控制,并且使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开度成为全开,或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进行控制(ST13)。并且,CPU110a使处理前进至ST10。
(实施例2)
下面,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空调装置的结构及运转动作、在空调装置起动时实施的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由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是,在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和第2起动控制之间,***使压缩机的转速下降的控制。
下面,使用图1至图4、图7及图8,对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中与本发明有关的冷媒回路的动作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与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地,例举空调装置1起动而开始使用图1说明的暖气运转的情况,且使所有的室内机8a~8e及所有的室外机2a、2b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例中,在空调装置1开始暖气运转时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CPU110a、110b执行第1起动控制,在第1起动控制结束后继续执行第2起动控制。在从第1起动控制转换为第2起动控制时,在第1起动控制中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由此,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消失,因此高压(压缩机21a、21b的排出侧的压力)会上升。
此时,在外界气温较高(例如大于或等于-9℃)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因此冷凝能力下降。由此,高压上升,压缩机21a、21b的运转负载增大,担心会超过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的上限值,因而担心会执行使压缩机21a、21b停止而抑制排出压力的上升的过载保护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如图7所示,在空调装置1起动时,进行由第1起动控制(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第2起动控制和第3起动控制(除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之外,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构成的起动控制,该第1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将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消除,使随冷媒一起排出的冷冻机油量减少而进行的,该第2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抑制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的上升而进行的,该第3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使暖气运转能力的上升时间缩短而进行的。
下面,对上述各起动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但对于第1起动控制,由于包含开始条件及结束条件在内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对于第3起动控制,由于除后述的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之外,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相同,因此对相同的控制省略说明。另外,使压缩机21a、21b所容许的转速范围内的下限转速为20rps而进行说明。
(第2起动控制)
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则CPU110a、110b在第1起动控制之后开始第2起动控制。在第2起动控制中,通过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以规定的比率从作为第1起动控制执行时的转速(起动时转速)的70rps下降至根据外界气温而预定的转速X(rps),从而使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降低。
在分别与CPU110a、110b对应的存储部120a、120b中,预先存储图8所示的转速表200。该转速表200,在执行第2起动控制时,根据当时的外界气温T(℃)设定压缩机21a、21b的转速X(rps),通过预先进行试验等而确认,只要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转速X,则在该外界气温T下,在压缩机21a、21b内排出压力不会超过上限值。
在转速表200中,将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而“大于或等于11℃”之间以1℃间隔进行划分。另外,转速X根据外界气温T而设定。具体地说,在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下,由于在压缩机21a、21b内排出压力超过上限值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转速X与起动时转速相同,为70rps。
另外,在外界气温T高于-10℃的情况下,担心在压缩机21a、21b内排出压力会超过上限值,外界气温T变得越高,超过排出压力的上限值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转速表200中设定为,外界气温T变得越高,转速X越低,例如,外界气温T为-5℃时的转速X为58rps,外界气温T为0℃时的转速X为46rps,外界气温T为5℃时的转速X为35rps,等等。并且,在外界气温T大于或等于11℃的情况下,转速X为下限转速,即20rps。
下面,对执行第2起动控制时的室外机2a、2b的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CPU110a、CPU110b在第2起动控制中,如图7所示,进行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功能切换(蒸发器/冷凝器)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控制、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
对于上述第2起动控制中除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之外的控制,由于进行与第1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因此省略说明,下面,对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进行第2起动控制时的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的状态,与进行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时相同,即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
在存储部120a、120b中,以时间序列存储利用作为各室外机2a、2b所具有的外界气温检测单元的外界气温传感器58a、58b以规定的定时(例如每2秒)检测出的外界气温。如果CPU110a、110b开始第2起动控制,则从存储在存储部120a、120b中的外界气温中取入最后存储的外界气温T。CPU110a、110b参照同样地存储在存储部120a、120b中的转速表200,将与取入的外界气温T相对应的转速X从转速表200中提取出。
然后,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以预定规定比率下降至当前的转速,即,从作为起动时转速的70rps下降至提取出的转速X。例如,如果外界气温T为0℃,使转速下降的规定比率为2rps/秒,则由于外界气温T为0℃时的转速X在转速表200中为46rps,因此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以12秒下降至46rps((70rps-46rps)/2rps/秒=12秒)。这样,通过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而使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降低。
CPU110a、110b在执行第2起动控制时,判断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则结束第2起动控制,转换为下面说明的第3起动控制。此外,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例如为在开始第2起动控制之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该规定时间,是考虑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作为下限转速的20rps所需的时间而预先设定的,例如,在使转速下降的规定比率为前述的2rps/秒的情况下,成为(70rps-20rps)/2rps=25秒。
因此,在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与外界气温T对应的转速X所需的时间比上述规定时间(例如25秒)短的情况下,CPU110a、110b在使压缩机21a、21b下降至转速X后,使压缩机21a、21b维持该转速X而驱动,直至达到规定时间。例如,如前述所示,由于外界气温T为0℃时的转速X为46rps,下降至该转速时需要12秒,因此CPU110a、110b在剩余的13秒内使压缩机21a、21b以46rps驱动。此外,由于在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下,转速X与起动时转速相同,为70rps,因此在该情况下,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维持70rps而驱动规定时间(25秒)。
(第3起动控制)
CPU110a、110b在第2起动控制之后,开始第3起动控制。通过执行第1起动控制,某种程度地消除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状态,从而成为对压缩机21a、21b的润滑无影响的冷冻机油的排出量。另外,通过执行第2起动控制,而使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降低。在第3起动控制中进行各种控制,用于使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量减少,并且在不超过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的上限值的同时,使空调运转能力的上升时间缩短。
因此,在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中,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的作用不同,在室外机内使蒸发器和冷凝器同时存在,但在第3起动控制中,在运转模式为暖气运转/暖气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均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在为制冷运转/制冷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均作冷凝器而起作用。
下面,对执行第3起动控制时的室外机2a、2b的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调装置1进行暖气运转,因此CPU110a、CPU110b在第3起动控制中,如图7所示,进行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功能切换(从冷凝器切换为蒸发器。由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在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中作为蒸发器,因此维持该状态)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控制、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
对于上述各控制中的、除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之外的项目,由于包含结束条件在内是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因此省略说明,下面,对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进行第3起动控制时的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的状态,与进行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时相同,即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
CPU110a、110b,如果开始第3起动控制,则进行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恢复作为起动时转速的70rps的控制。具体地说,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以规定的比率逐渐上升,直至70rps,在转速到达70rps后,使压缩机21a、21b维持该转速(70rps)而驱动,直至结束第3起动控制。
在这里,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上升的规定比率,设定为不会由于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急剧上升而超过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上限值的比率。例如,如果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上升的规定比率为10rps/30秒,在第2起动控制中,外界气温为7℃,且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与该外界气温T对应的转速X:30rps,则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从30rps上升至70rps所需的时间为,((70rps-30rps)/10rps)×30秒=120秒。
如上述所示,通过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缓慢地上升至70rps,从而不会超过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的上限值。此外,如前述所示,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相同,如果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则CPU110a、110b结束空调装置1的起动控制,转换为通常的空调控制。
下面,使用图9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中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9所示的流程图,表示与空调装置1起动时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ST表示步骤,其后续数字表示步骤的序号。此外,在图9中,以与本发明有关的处理为主进行说明,对于与使用者指示的设定温度及风量等运转条件对应的冷媒回路的控制等其他一般的处理,省略说明。另外,由于CPU110a、110b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利用室外机2a的控制单元100a所具有的CPU110a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
接收到运转开始指示的CPU110a,判断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是否成立(ST21)。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ST21—是),则CPU110a对第1三位阀22a进行控制,以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并且对第2三位阀23a进行控制,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ST22)。
然后,CPU110a进行控制,以使压缩机21a以起动时转速起动,或以起动时转速继续驱动(ST23)。
然后,CPU110a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并且使第2室外膨胀阀41a成为全开(ST24)。
然后,CPU110a使第1电磁阀42a打开(ST25),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的状态。此外,如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所示,第2电磁阀43a从室外机2a停止时打开,CPU110a使该状态维持,成为冷媒流过回油管37a的状态。
然后,CPU110a判断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26)。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26—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至ST22中,继续进行第1起动控制。
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26—是),则CPU110a结束第1起动控制而转换为第2起动控制。CPU110a从存储部120a中将利用外界气温传感器58a检测出并存储在存储部120a中的外界气温中的最后存储的外界气温T取入(ST27)。
然后,CPU110a判断取入的外界气温T是否小于或等于-10℃(ST28)。如果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ST28—是),则由于无需使压缩机21a的转速下降(参照图8的转速表200),因此CPU110a使处理前进至ST31。
如果外界气温T大于-10℃(ST28—否),则CPU110a参照在存储部120a中存储的转速表200,提取与取入的外界气温T对应的转速X(ST29)。并且,CPU110a使压缩机21a的转速下降至提出出的转速X(ST30)。
然后,CPU110a判断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31)。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31—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至ST27中。
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31—是),则CPU110a结束第2起动控制,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CPU110a判断使用者指示的运转模式是否为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32)。
如果运转模式为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32—是),则CPU110a使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ST33)。然后,CPU110a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并且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开度(ST34)。然后,CPU110a使压缩机21a的转速恢复至起动时转速而使压缩机21a驱动(ST35)。
然后,CPU110a在第2起动控制结束后开始计时,判断从第2起动控制结束开始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2分钟(ST36)。如果从第2起动控制结束开始未经过规定时间(ST36—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至ST33。
如果从第2起动控制结束开始经过了规定时间(ST36—是),则CPU110a使第1电磁阀42a及第2电磁阀43a关闭(ST37),使冷媒不流过热气旁路管36a及回油管37a。
然后,CPU110a判断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38)。如果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38—否),则CPU110a使压缩机21a继续以起动时转速驱动(ST41),使处理返回至ST38中,继续进行第3起动控制。如果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38—是),则CPU110a结束第3起动控制,即,结束空调装置1的起动控制,而开始通常的空调控制。
此外,在ST21中,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不成立(ST21—否),则CPU110a不进行起动控制,而开始通常的空调控制。
另外,在ST32中,如果运转模式不是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32—否),则由于使用者指示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或制冷主体运转,因此CPU110a使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切换为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ST39)。然后,CPU110a使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成为全开,或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进行控制,并且使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开度成为全开,或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进行控制(ST40)。并且,CPU110a使处理前进至ST35中。
在上述说明的实施例中,对在进行第2起动控制规定时间后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控制为,在第2起动控制中,如果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而达到与外界气温T对应的转速X,则立即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例如如前述所示,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46rps需要12秒,但如果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46rps,则CPU110a、110b也可以使第2起动控制在12少之内停止而立即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另外,在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而无需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的情况下(在维持作为起动时转速的70rps的情况下),CPU110a、110b也可以不执行第2起动控制,在停止第1起动控制后立即执行第3起动控制。
(实施例3)
下面,对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空调装置的结构及运转动作、在空调装置起动时实施的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由于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是,在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和第2起动控制之间,进行使压缩机的转速下降的控制,以及,在第2起动控制中,使压缩机以由于在第1起动控制和第2起动控制之间进行的上述控制而下降的转速驱动,并且在第2起动控制执行的过程中,使第1电磁阀和第2电磁阀保持打开。
下面,使用图1至图4、图10及图8(由于在第3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执行时使用的转速表与第2实施例共用),对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中与本发明有关的冷媒回路的动作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与第1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地,例举空调装置1起动而开始使用图1说明的暖气运转的情况,且使所有的室内机8a~8e及所有的室外机2a、2b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例中,在空调装置1开始暖气运转时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CPU110a、110b执行第1起动控制,在第1起动控制结束后继续执行第2起动控制。在从第1起动控制转换为第2起动控制时,在第1起动控制中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由此,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消失,因此高压(压缩机21a、21b的排出侧的压力)会上升。
此时,在外界气温较高(例如大于或等于-9℃)的情况下,由于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因此冷凝能力下降。由此,高压上升,压缩机21a、21b的运转负载增大,担心会超过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的上限值,因而担心会执行使压缩机21a、21b停止而抑制排出压力的上升的过载保护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如图10所示,在空调装置1起动时,进行由第1起动控制(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第2起动控制和第3起动控制(除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以及第1电磁阀42a、42b和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之外,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构成的起动控制,该第1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将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消除,使随冷媒一起排出的冷冻机油量减少而进行的,该第2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使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不超过上限值而进行的,该第3起动控制主要是为了抑制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的急剧上升,并且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从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状态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状态。
下面,对上述各起动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但对于第1起动控制,由于包含开始条件及结束条件在内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对于第3起动控制,由于除后述的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及第1电磁阀42a、42b和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之外,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控制省略说明。另外,使压缩机21a、21b所容许的转速范围内的下限转速为20rps而进行说明。
(第2起动控制)
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则CPU110a、110b继第1起动控制之后开始第2起动控制。在第2起动控制中,通过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以规定的比率从作为第1起动控制执行时的转速(起动时转速)的70rps下降至根据外界气温而预定的转速X(rps),从而使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下降。
在分别与CPU110a、110b对应的存储部120a、120b中,预先存储图8所示的转速表200。该转速表200,是在执行第2起动控制时,根据当时的外界气温T(℃)而对压缩机21a、21b的转速X(rps)进行设定的表,通过预先进行试验等确认,如果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转速X,则在该外界气温T下,在压缩机21a、21b内不会超过排出压力的上限值。
在转速表200中,将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而“大于或等于11℃”之间以1℃间隔进行划分。另外,转速X根据外界气温T而设定。具体地说,在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下,由于在压缩机21a、21b内超过排出压力的上限值的可能性降低,因此转速X与起动时转速相同,为70rps。
另外,在外界气温T高于-10℃的情况下,担心在压缩机21a、21b内排出压力会超过上限值,外界气温T变得越高,排出压力超过上限值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转速表200中设定为,外界气温T变得越高,转速X越低,例如,外界气温T为-5℃时的转速X为58rps,外界气温T为0℃时的转速X为46rps,外界气温T为5℃时的转速X为35rps,等等。并且,在外界气温T“大于或等于11℃”的情况下,转速X为下限转速,即“20rps”。
下面,对执行第2起动控制时的室外机2a、2b的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CPU110a、CPU110b在第2起动控制中,如图10所示,进行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及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功能切换(蒸发器/冷凝器切换)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控制、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
对于上述第2起动控制中的各控制中的、除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之外的控制,由于进行与第1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因此省略说明,下面,对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进行第2起动控制时的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的状态,与进行第1实施例中的第1起动控制时相同,即,成为图3所示的状态。
在存储部120a、120b中,以时间序列存储利用作为各室外机2a、2b所具有的外界气温检测单元的外界气温传感器58a、58b以规定的定时(例如每2秒)检测出的外界气温。如果CPU110a、110b开始第2起动控制,则从在存储部120a、120b中存储的外界气温中获得最后存储的外界气温T。CPU110a、110b参照在存储部120a、120b中同样地存储的转速表200,将与获得的外界气温T相对应的转速X从转速表200中提取出。
然后,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以预定的规定比率下降至当前的转速,即,从作为起动时转速的70rps下降至提取出的转速X。例如,如果外界气温T为0℃,使转速下降的规定比率为2rps/秒,则由于外界气温T为0℃时的转速X在转速表200中为46rps,因此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以12秒下降至46rps((70rps-46rps)/2rps/秒=12秒)。这样,通过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而使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降低。
CPU110a、110b在执行第2起动控制时,判断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则结束第2起动控制,转换为下面说明的第3起动控制。此外,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例如为在开始第2起动控制之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该规定时间,是考虑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作为下限转速的20rps所需的时间而预先设定的,例如,在使转速下降的规定比率为前述的2rps/秒的情况下,成为(70rps-20rps)/2rps=25秒。
因此,在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与外界气温T对应的转速X所需的时间比上述规定时间(例如25秒)短的情况下,CPU110a、110b在使压缩机21a、21b下降至转速X后,使压缩机21a、21b维持该转速X而驱动,直至达到规定时间。例如,如前述所示,由于外界气温T为0℃时的转速X为46rps,下降至该转速时需要12秒,因此CPU110a、110b在剩余的13秒内使压缩机21a、21b以46rps驱动。此外,由于在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的情况下,转速X与起动时转速相同,为70rps,因此在该情况下,CPU110a、110b使压缩机21a、21b维持70rps而驱动规定时间(25秒)。
(第3起动控制)
CPU110a、110b在第2起动控制之后,开始第3起动控制。通过执行第1起动控制,某种程度地消除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状态,从而成为对压缩机21a、21b的润滑无影响的冷冻机油的排出量。另外,通过执行第2起动控制,而使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降低。在第3起动控制中进行各种控制,用于使压缩机21a、21b内的冷媒睡眠量减少,并且防止由于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急剧上升,压缩机21a、21b的滑动部磨损恶化而使压缩机21a、21b的耐久性下降。
此外,在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中,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的作用不同,在室外机内使蒸发器和冷凝器同时存在,但在第3起动控制中,通过在运转模式为暖气运转/暖气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均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或者在为制冷运转/制冷主体运转的情况下,使两台室外热交换器均作冷凝器而起作用,而进行向通常运转的转换准备。
下面,对执行第3起动控制时的室外机2a、2b的各构成要素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调装置1进行暖气运转,因此CPU110a、CPU110b在第3起动控制中,如图10所示,进行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的功能切换(从冷凝器切换为蒸发器。由于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24b在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中作为蒸发器,因此维持该状态)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40b及第2室外膨胀阀41a、41b的开度控制、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
对于上述各控制中的、除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及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之外的项目,由于包含结束条件在内是与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相同的控制,因此省略说明,下面,对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控制及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的开闭控制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进行第3起动控制时的空调装置1的冷媒回路的状态,与进行第1实施例中的第2起动控制时相同,即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
CPU110a、110b,如果开始第3起动控制,则如图10所示,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固定为在第2起动控制中设定的转速X,使压缩机21a、21b以该转速X驱动,直至结束第3起动控制。另外,CPU110a、110b使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打开,直至结束第3起动控制。
通过在第2起动控制中,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成为与外界气温相应的转速X,而防止在从第2起动控制向第3起动控制转换时压缩机21a、21b中的排出压力超过上限值。但是,在第3起动控制中,由于使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因此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减少。因而担心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会急剧上升。并且,如果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急剧上升,则对压缩机21a、21b的滑动部施加较大负载。由此,滑动部磨损恶化,因而担心压缩机21a、21b的耐久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在第3起动控制中,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固定为转速X,并且使第1电磁阀42a、42b及第2电磁阀43a、43b在第1起动控制及第2起动控制之后继续打开。由此,防止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可以防止压缩机21a、21b的耐久性下降。
此外,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在开始第3起动控制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0秒),该规定时间,考虑为了使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25b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所需的时间,以及因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热交换器减少而急剧上升的压缩机21a、21b的排出压力,直至由于进行第3起动控制而使其上升程度减缓所需的时间而设定。
如果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则CPU110a、110b结束空调装置1的起动控制,转换为通常的空调控制。
下面,使用图11所示的流程图,对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中的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11所示的流程图,表示与空调装置1起动时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的流程。ST表示步骤,其后续数字表示步骤的序号。此外,在图11中,以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有关的处理为主进行说明,对于与使用者指示的设定温度及风量等运转条件对应的冷媒回路的控制等其他一般的处理,省略说明。另外,由于与CPU110a、110b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相同,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利用室外机2a的控制单元100a所具有的CPU110a进行的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及第3起动控制有关的处理进行说明。
接收到运转开始指示的CPU110a,判断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是否成立(ST121)。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成立(ST121—是),则CPU110a对第1三位阀22a进行控制,以使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并且对第2三位阀23a进行控制,以使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ST122)。
然后,CPU110a进行控制,以使压缩机21a以起动时转速起动,或以起动时转速继续驱动(ST123)。
然后,CPU110a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并且使第2室外膨胀阀41a成为全开(ST124)。
然后,CPU110a使第1电磁阀42a打开(ST125),成为冷媒流过热气旁路管36a的状态。此外,如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所示,第2电磁阀43a从室外机2a停止时打开,CPU110a使该状态维持,成为冷媒流过回油管37a的状态。
然后,CPU110a判断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126)。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126—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至ST122中,继续进行第1起动控制。
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126—是),则CPU110a结束第1起动控制而转换为第2起动控制。CPU110a从存储部120a中将利用外界气温传感器58a检测出并存储在存储部120a中的外界气温中的最后存储的外界气温T取入(ST127)。
然后,CPU110a判断取入的外界气温T是否小于或等于-10℃(ST128)。如果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ST128—是),则由于无需使压缩机21a的转速下降(参照图8的转速表200),因此CPU110a使处理前进至ST131。
如果外界气温T并不是小于或等于-10℃(ST128—否),则CPU110a参照在存储部120a中存储的转速表200,提取与取入的外界气温T对应的转速X(ST129)。并且,CPU110a使压缩机21a的转速下降至提取出的转速X(ST130)。
然后,CPU110a判断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131)。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131—否),则CPU110a使处理返回至ST127中。
如果第2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131—是),则CPU110a结束第2起动控制,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CPU110a判断使用者指示的运转模式是否为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132)。
如果运转模式为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132—是),则CPU110a使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的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切换为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ST133)。然后,CPU110a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并且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热度控制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开度(ST134)。
然后,CPU110a判断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是否成立(ST135)。如果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不成立(ST135—否),则CPU110a使压缩机21a维持转速X而驱动(ST138),使处理返回至ST135中。
如果第3起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ST135—是),则CPU110a使第1电磁阀42a及第2电磁阀43a关闭(ST136),使冷媒不流过热气旁路管36a及回油管37a,结束第3起动控制,即,结束空调装置1的起动控制,而开始通常的空调控制。
此外,在ST121中,如果第1起动控制的开始条件不成立(ST121—否),则CPU110a不进行起动控制,而开始通常的空调控制。
另外,在ST132中,如果运转模式不是暖气运转或暖气主体运转(ST132—否),则由于使用者指示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或制冷主体运转,因此CPU110a使作为蒸发器而起作用的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切换为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ST139)。然后,CPU110a使第1室外膨胀阀40a的开度成为全开,或根据第1室外热交换器24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进行控制,并且使第2室外膨胀阀41a的开度成为全开,或根据第2室外热交换器25a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过冷度进行控制(ST140)。并且,CPU110a使处理前进至ST135中。
在上述说明的实施例中,对在进行第2起动控制规定时间后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控制为,在第2起动控制中,如果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而达到与外界气温T对应的转速X,则立即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例如如前述所示,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46rps需要12秒,但如果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至46rps,则CPU110a、110b也可以使第2起动控制在12秒之内停止而立即转换为第3起动控制。另外,在外界气温T小于或等于-10℃而无需使压缩机21a、21b的转速下降的情况下(在维持作为起动时转速的70rps的情况下),CPU110a、110b也可以不执行第2起动控制,在停止第1起动控制后立即执行第3起动控制。
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装置,即使为了尽早地消除压缩机的冷媒睡眠状态,而使压缩机以规定转速继续驱动,也可以通过使一部分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而起作用,抑制压缩机的排出侧(高压侧)压力的上升。由此,可以抑制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从而可以抑制因压缩机内部的压力上升而引起的冷媒睡眠的产生。另外,由于在第1起动控制结束后,与空调通常运转时的运转模式相对应,使所有的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并且使压缩机的转速以与第1起动控制执行时相同的规定转速维持驱动,因此可以实现空调能力的迅速上升。

Claims (4)

1.一种空调装置,其具有至少一台室外机及由至少两根冷媒配管与前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该室外机具有:至少一台压缩机;至少两台室外热交换器;流路切换单元,其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一端连接,对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与前述压缩机的冷媒排出口或冷媒吸入口的连接进行切换;室外膨胀阀,其与前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另一端连接,对该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前述流路切换单元的切换控制及前述室外膨胀阀的开度控制,
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前述室外机起动时第1规定条件成立,则前述控制单元进行第1起动控制,即,为了使得多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台或多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为了使得除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之外的至少一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使前述压缩机以预定的规定转速进行驱动,
其中,前述第1规定条件是表示由于外界气温小于或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并且前述压缩机连续地停止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而可能在前述压缩机内产生冷媒睡眠的开始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进行前述第1起动控制时第2规定条件成立,则前述控制单元进行第2起动控制,即,在前述第1起动控制之后,为了使得所使用的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全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各自的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使前述压缩机以与进行前述第1起动控制时相同的转速继续进行驱动。
3.一种空调装置,其具有至少一台室外机及由至少两根冷媒配管与前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该室外机具有:至少一台压缩机;至少两台室外热交换器;流路切换单元,其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一端连接,对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与前述压缩机的冷媒排出口或冷媒吸入口的连接进行切换;室外膨胀阀,其与前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另一端连接,对该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外界气温检测单元,其检测外界气温;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前述流路切换单元的切换控制及前述室外膨胀阀的开度控制,
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前述室外机起动时第1规定条件成立,则前述控制单元进行由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和第3起动控制构成的起动控制,
前述第1起动控制,为了使得多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台或多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为了使得除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之外的至少一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使前述压缩机以预定的规定转速进行驱动,
前述第2起动控制,在前述第1起动控制之后执行,使前述压缩机从前述第1起动控制中的规定转速,下降至根据利用前述外界气温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前述外界气温而预先确定的转速,而进行驱动,
前述第3起动控制,在前述第2起动控制之后执行,为了使得所使用的室外热交换器全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各自的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使前述压缩机恢复至前述第1起动控制中的转速而进行驱动,
其中,前述第1规定条件是表示由于外界气温小于或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并且前述压缩机连续地停止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而可能在前述压缩机内产生冷媒睡眠的开始条件。
4.一种空调装置,其具有至少一台室外机及由至少两根冷媒配管与前述室外机连接的室内机,该室外机具有:至少一台压缩机;至少两台室外热交换器;流路切换单元,其与该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一端连接,对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与前述压缩机的冷媒排出口或冷媒吸入口的连接进行切换;室外膨胀阀,其与前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各自另一端连接,对该室外热交换器中的冷媒流量进行调整;外界气温检测单元,其检测外界气温;以及控制单元,其进行前述流路切换单元的切换控制及前述室外膨胀阀的开度控制,
其特征在于,
如果在前述室外机起动时第1规定条件成立,则前述控制单元进行由第1起动控制、第2起动控制和第3起动控制构成的起动控制,
前述第1起动控制,为了使得多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中的一台或多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为了使得除作为蒸发器起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之外的至少一台前述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起作用而对与该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使前述压缩机以预定的规定转速进行驱动,
前述第2起动控制,在前述第1起动控制之后执行,使前述压缩机从前述第1起动控制中的规定转速,下降至根据利用前述外界气温检测单元检测出的前述外界气温而预先确定的转速,而进行驱动,
前述第3起动控制,在前述第2起动控制之后执行,为了使得所使用的室外热交换器全部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起作用而对与各自的前述室外热交换器对应的前述流路切换单元进行控制,并且使前述压缩机维持在前述第2起动控制中设定的转速而进行驱动,
其中,前述第1规定条件是表示由于外界气温小于或等于预先规定的阈值、并且前述压缩机连续地停止大于或等于规定时间而可能在前述压缩机内产生冷媒睡眠的开始条件。
CN201210370710.4A 2011-09-30 2012-09-28 空调装置 Active CN103032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6556 2011-09-30
JP2011216556 2011-09-30
JP2012079427A JP5966516B2 (ja) 2011-09-30 2012-03-30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2-079427 2012-03-30
JP2012162230A JP6052489B2 (ja) 2011-09-30 2012-07-23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2-162230 2012-07-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32982A CN103032982A (zh) 2013-04-10
CN103032982B true CN103032982B (zh) 2016-05-25

Family

ID=46940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70710.4A Active CN103032982B (zh) 2011-09-30 2012-09-28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46284B2 (zh)
EP (1) EP2574866B1 (zh)
CN (1) CN103032982B (zh)
AU (1) AU2012227237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7294B (zh) * 2011-06-09 2019-06-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6052488B2 (ja) * 2012-07-09 2016-12-2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247302B (zh) * 2013-05-31 2017-10-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
JP5980424B2 (ja) * 2013-06-04 2016-08-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CN104329825A (zh) * 2013-07-22 2015-02-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三管制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KR20150012498A (ko) * 2013-07-25 2015-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 및 유로 전환 장치
KR101983697B1 (ko) * 2013-09-23 2019-06-0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시스템의 전동 압축기 제어 방법
JP5963971B2 (ja) * 2013-10-29 2016-08-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10610B2 (ja) * 2013-10-31 2016-04-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3759455B (zh) * 2014-01-27 2015-08-1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有限公司 热回收变频多联式热泵***及其控制方法
JP5907212B2 (ja) * 2014-05-28 2016-04-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熱回収型冷凍装置
JP6138364B2 (ja) * 2014-05-30 2017-05-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248878B2 (ja) * 2014-09-18 2017-12-2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JP6293647B2 (ja) * 2014-11-21 2018-03-1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
US10365025B2 (en) 2014-11-25 2019-07-30 Lennox Industr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perating HVAC systems in low load conditions
JP2016166719A (ja) 2015-03-10 2016-09-1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748261B (zh) * 2015-03-31 2019-12-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多联机***
EP3182037B1 (en) * 2015-12-14 2018-10-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ir conditioner
DE102016214119A1 (de) 2016-08-01 2018-02-0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limatisi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Betrieb
JP6369518B2 (ja) * 2016-09-30 2018-08-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KR102581680B1 (ko) * 2017-02-01 2023-09-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10500668A (zh) * 2019-08-14 2019-11-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三管制多联机的模式切换装置、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US20230152018A1 (en) * 2021-11-15 2023-05-18 Carrier Corporation Method of operating a refrigerant compress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7034A (en) * 1991-03-22 1994-01-11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94040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
JP2010139205A (ja) * 2008-12-15 2010-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EP2354722A2 (en) * 2010-01-15 2011-08-10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nt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82565B1 (ko) 2006-07-29 2013-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냉난방 동시형 멀티 공기 조화기
JP2012197959A (ja) * 2011-03-18 2012-10-1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6003160B2 (ja) * 2011-09-30 2016-10-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JP6035820B2 (ja) * 2011-09-30 2016-11-30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7034A (en) * 1991-03-22 1994-01-11 Hitachi, Lt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940407A (zh) * 2005-09-30 2007-04-0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冷冻***
JP2010139205A (ja) * 2008-12-15 2010-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EP2354722A2 (en) * 2010-01-15 2011-08-10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refrigeran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4866A2 (en) 2013-04-03
EP2574866B1 (en) 2022-09-14
US20130081417A1 (en) 2013-04-04
AU2012227237A1 (en) 2013-04-18
AU2012227237B2 (en) 2015-10-08
EP2574866A3 (en) 2014-07-16
US9046284B2 (en) 2015-06-02
CN103032982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32982B (zh) 空调装置
CN100565038C (zh) 冷冻装置
JP606441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100658461B1 (ko) 냉동장치
JP5434460B2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KR100912161B1 (ko) 냉동장치
CN103292511B (zh) 空调装置
CN103542463A (zh)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外机和空气调节装置
CN103906636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292527A (zh) 空调装置
CN106796062A (zh) 热泵式制热装置
JP605248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9612026A (zh) 室外机组、空调器及其除霜方法
CN203893283U (zh) 循环加温装置
JP201219795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01507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3083427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035820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347272A (ja) 冷凍装置
JP3114618B2 (ja) 氷蓄熱装置
JPH02140572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凍装置
CN109442639A (zh) 制冰水装置、冰水蓄冷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83492B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H1130450A (ja) 空気調和機
JP2730934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