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10823B -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10823B
CN103010823B CN201210254679.8A CN201210254679A CN103010823B CN 103010823 B CN103010823 B CN 103010823B CN 201210254679 A CN201210254679 A CN 201210254679A CN 103010823 B CN103010823 B CN 1030108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licing device
road
winding
win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46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10823A (zh
Inventor
上田健
上田健一
丰田贵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10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10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108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6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 B65H69/061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splicing using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22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 B65H54/26Automatic winding machines, i.e. machines with servicing units for automatically performing end-finding, interconnecting of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controlling and fault-detecting of the running material and replacing or removing of full or empty cores having one or more servicing units moving along a plurality of fixed winding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9/00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 B65H69/04Methods of, or devices for, interconnecting successive lengths of material; Knot-tying devices ;Control of the correct working of the interconnecting device by kno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本发明的精纺机具有:将纱线卷绕在卷装(45)上的卷绕装置(13);向卷绕装置(13)供给纺织纱线(10)的纺纱装置(9);对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纺织纱线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43);移动构件(30)。移动构件(30)能够使接纱装置(43)移动到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纱道接近的接纱位置,以及能够使接纱装置(43)移动到从纱道远离的退避位置。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卷绕机所具有的接纱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将纱线卷绕在纱管上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机。这种纱线卷绕机有例如日本特开2010-77576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纺纱机。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该纺纱机具有:对纤维束进行加捻而生成纺织纱线的纺纱装置;将纺纱装置所生成的纺织纱线卷绕在纱管上形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专利文献1的纺纱机具有接纱台车,当在纺纱装置和卷装之间的纺织纱线成为断开状态时,对纺纱装置侧的纱线和卷装侧的纱线进行连接(接纱)。接纱台车具有用于对纺纱装置侧的纱线和卷装侧的纱线进行连接的接纱装置。接纱台车具有:捕捉纺纱装置侧的纱线并引导至接纱装置的吸管;捕捉卷装侧的纱线并引导至接纱装置的吸嘴。
上述接纱装置配置在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纱线的移动路径)离开的位置从而不会与要卷绕在卷装上的纱线发生干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如其图2所示,接纱装置配置在比常规情况下的纱道靠纺纱机的背面侧(该图2的右侧)的里侧位置。由于纱线被引导至位于该里侧位置的接纱装置来进行接纱作业,所以该接纱作业时的纱道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相比成为弯曲状态。
在接纱作业时,纺纱装置与卷装之间的纺织纱线比常规卷绕时长出纱道弯曲的量。在接纱作业结束后,再开始卷绕装置实施的卷绕时,长出的量的纺织纱线成为松弛状态。其结果是,纱线在松弛状态下或成为卷曲状态地卷绕在卷装上。
当纱线像这样松弛时,存在松弛的纱线会钩挂在周围部件上的情况。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纺纱机中,旋转的张紧罗拉设置在纺纱装置和卷绕装置之间。卷绕再次开始时若发生纱线松弛,则纱线会缠结在旋转的张紧罗拉上。专利文献1公开的纺纱机的卷绕装置具有被往复驱动的横动导纱器。卷绕再次开始时若发生纱线松弛,则松弛的纱线会钩挂在横动导纱器上而引起断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消除在接纱结束后卷绕再开始时发生的纱线松弛的纱线卷绕机。
根据本发明的观点,纱线卷绕机具有:将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卷绕部;向所述卷绕部供给纱线的喂纱部;接纱装置,其在作业位置处,对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线进行接纱;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作业位置处,能够使所述接纱装置移动到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道接近的接近位置,以及能够使所述接纱装置移动到从所述纱道远离的远离位置。
由此,能够仅在需要的时候使接纱装置接近纱道。即,能够预先使接纱装置退避,从而该接纱装置不会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发生干涉。需要接纱时,使接纱装置接近纱道,由此能够将纱线导入到接纱装置。这样,由于接纱装置自身能够接近纱道,所以不再需要为了将纱线导入到该接纱装置而使纱道大幅弯曲。纱线的弯曲变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该纱线的松弛。因此,由于能够防止纱线在松弛状态下卷绕在卷装上,所以能够提高由纱线卷绕机制造的卷装的品质。还能够防止松弛的纱线钩挂在周围部件上。
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所述接纱装置至少具有:解捻部,其将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端及所述喂纱部侧的纱线端解捻;加捻部,其使解捻的所述纱线端彼此捻合。所述移动构件至少使所述解捻部及所述加捻部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纱道接近的接近位置和从所述纱道远离的远离位置。
由此,能够在纱道附近进行所述解捻及加捻。其结果是,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不用使纱线大幅弯曲,就能够进行接纱。
上述纱线卷绕机具有纱线捕捉部,其在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时,捕捉所述卷装侧的纱线和所述喂纱部侧的纱线。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常规卷绕时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并且在所述接纱时行进到所述接近位置。所述纱线捕捉部将所述捕捉的纱线引导至能够导入到行进至所述接近位置的所述接纱装置的位置。
由此,能够将纱线导入到行进至接近位置的接纱装置,进行该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
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所述纱线捕捉部在捕捉了所述纱线的状态下转动,由此引导该纱线。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纱线捕捉部对所述纱线的引导完成之后,开始所述接纱装置的从所述远离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的行进。
即,当要使纱线捕捉部转动时,预先使接纱装置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转动的纱线捕捉部与接纱装置干涉。其结果是,纱线捕捉部的布局自由度也得到提高。
上述纱线卷绕机具有多个纱线卷绕单元和接纱台车。所述纱线卷绕单元具有所述喂纱部及所述卷绕部。所述接纱台车具有所述接纱装置,并能够向所述多个纱线卷绕单元中的至少几个纱线卷绕单元移动,且停止在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纱线卷绕单元的附近,并相对于该纱线卷绕单元进行所述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所述移动构件至少在所述接纱台车移动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
这样,由于在使接纱装置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接纱台车移动,所以能够防止接纱装置与各纱线卷绕单元正在卷绕的纱线接触。
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所述移动构件优选使所述接纱装置在与常规卷绕时的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道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直线移动。由此,能够缩短使接纱装置向纱道移动的距离。
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所述接纱装置还具有:在所述接纱时握持所述纱线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的驱动源。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夹紧部和所述驱动源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纱道接近的动作位置和从所述纱道远离的非动作位置。由此,能够使接纱装置相对于纱道移动来进行接纱。
上述纱线卷绕机具有接纱部监视装置,其对通过所述接纱装置中的接纱所形成的接纱部的品质进行检查。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接纱部监视装置及所述接纱装置同时移动。
由此,能够使接纱部监视装置向接近纱道的方向移动,并通过接纱部监视装置监视纱线的接纱部。在不需要接纱部监视装置对接纱部的检查时,能够使该接纱部监视装置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该接纱部监视装置与纱道发生干涉。另外,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由于能够防止接纱时的纱线松弛,所以能够提高接纱部监视装置中的接纱部的检查精度。
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所述移动构件具有导轨和移动驱动源。所述导轨在所述接近位置和所述远离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接纱装置。所述移动驱动源在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接纱装置。通过导轨引导接纱装置,由此能够使该接纱装置在沿着相对于纱道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的正确轨道上移动。
上述纱线卷绕机优选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由此,在接纱时,能够防止接纱装置过度接近纱道,能够适当保持接纱装置和纱道的位置关系地进行接纱。
上述纱线卷绕机具有纱线蓄留装置,其配置在所述喂纱部和所述卷绕部之间,并将所述纱线卷绕在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的外周面上并临时存储。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纱线的移动方向上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和所述卷绕部之间进行所述接纱。
即,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由于能够防止接纱时的纱线松弛,所以能够防止纱线缠结在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上。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纱线蓄留装置对纱线的存储。
上述纱线卷绕机优选具有横动装置,其通过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使卷绕在所述卷装上的纱线横动。
即,在上述纱线卷绕机中,由于能够防止接纱时的纱线松弛,所以能够防止松弛的纱线钩挂在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上而发生纱线断线。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横动装置对纱线实施的横动。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纱线卷绕单元具有:将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一个卷绕部;向所述卷绕部供给纱线的一个喂纱部;对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线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能够使所述接纱装置移动到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道接近的接近位置以及从所述纱道远离的远离位置。
这样,由于相对于纱道能够移动地设置接纱装置,所以能够仅在需要时使接纱装置接近纱道。由此,能够使接纱装置退避,从而该接纱装置不会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发生干涉。当需要接纱时,使接纱装置接近纱道,由此,能够将纱线导入到接纱装置。这样,由于接纱装置自身能够接近纱道,所以不再需要为了将纱线导入到该接纱装置而使纱道大幅弯曲。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该纱线的松弛。因此,能够防止纱线的松弛部分或卷曲部分混入卷装中,从而能够提高由纱线卷绕单元制造的卷装的品质。另外,能够防止松弛的纱线钩挂在周围部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精纺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纺纱单元及接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3是纺纱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纺纱单元发生了纱线断线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通过接纱台车的纱线捕捉部吸引捕捉纺织纱线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通过接纱台车的纱线捕捉部引导纺织纱线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使接纱装置行进到接纱位置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8是纱线被夹紧部握持时接纱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9是表示纱线端被解捻的情况的接纱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纱线端彼此被捻合的情况的接纱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接纱结束后且再开始纺织纱线的卷绕后紧接下来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接纱部通过接纱部监视器的情况下的接纱装置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关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机的精纺机,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精纺机(纺纱机)1具有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纱线卷绕单元)2、接纱台车3、风机箱80和原动机箱5。
在风机箱80内配置有用于向各纺纱单元2供给负压的未图示的负压源等。在原动机箱5内配置有各纺纱单元2共用的驱动源。
如图2所示,各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结构具有:从上游向下游按顺序配置的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喂纱部)9、纱线蓄留装置12和卷绕装置(卷绕部)13。各纺纱单元2通过纺纱装置9对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进行纺纱并生成纺织纱线10,通过卷绕装置13将纺织纱线10卷绕在纱管48上。卷绕有纺织纱线10的纱管48称为卷装45。在本说明书中,“上游”及“下游”是指常规卷绕时纤维束8及纺织纱线10的移动方向上的上游及下游。常规卷绕时是指纺纱装置9和卷绕装置13之间的纺织纱线10处于连续状态、且卷装45被以大致恒定的转速旋转驱动并以大致恒定速度卷绕纺织纱线10的状态。
牵伸装置7设置在精纺机1所具有的框架6的上端附近。牵伸装置7从上游侧按顺序具有后罗拉16、第三罗拉17、架设有橡胶制的输送带(龙带)18的中央罗拉19、及前罗拉20这四个牵伸罗拉。各牵伸罗拉被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牵伸装置7具有与各牵伸罗拉相对地配置的对置罗拉。牵伸装置7将纤维束8的原料即纱条15夹在旋转的牵伸罗拉和与其相对的对置罗拉之间并输送,由此进行牵伸直到达到规定宽度而成为纤维束8。
在前罗拉20的紧下游侧配置有纺纱装置9。被牵伸装置7牵伸的纤维束8被供给到纺纱装置9。纺纱装置9对于从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进行加捻而生产纺织纱线10。通过纺纱装置9生成的纺织纱线10被卷绕装置13卷绕。因此,纺纱装置9可以称为向卷绕装置13供给纺织纱线10的喂纱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作为纺纱装置9采用了利用旋转气流对纤维束8施加加捻的空气式的结构。如图3所示,纺纱装置9具有喷嘴体35、中空引导轴体23和纤维导向部22。
在喷嘴体35和中空引导轴体23之间形成有纺纱室26。空气喷嘴27形成在喷嘴体35中。从空气喷嘴27向纺纱室26内喷出空气,从而在纺纱室26内产生旋转气流。在纤维导向部22形成有将纤维束8导入到纺纱室26内的导入口21。
从牵伸装置7供给的纤维束8被具有导入口21的纤维导向部22引导至纺纱室26内。在纺纱室26内,纤维束8因旋转气流而在中空引导轴体23的周围被扭转,由此被施加加捻而成为纺织纱线10。施加了加捻的纺织纱线10通过形成在中空引导轴体23的轴中心的纱线通路29,从下游侧的纱线出口(省略图示)被送出到纺纱装置9的外部。
在所述导入口21,配置有前端朝向纺纱室26内配置的针状的引导针22a。从导入口21导入的纤维束8以卷绕在引导针22a上的方式被引导至纺纱室26内。由此,能够使导入到纺纱室26内的纤维束8的状态稳定。由于纤维束8以卷绕在引导针22a上的方式被导向,所以即使在纺纱室26内向纤维施加加捻,也能够防止加捻传播到纤维导向部22的上游侧。由此,能够防止纺纱装置9实施的加捻对牵伸装置7带来影响。但是,也可以省略引导针22a,使纤维导向部22的下游侧端部发挥引导针22a的作用。
如图2所示,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有卷绕装置13。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71、卷绕卷筒72和横动装置75。
所述卷绕卷筒72朝向一个方向被以恒定的旋转速度旋转驱动。所述摇架臂71能够旋转地支承用于卷绕纺织纱线10的纱管48。摇架臂71能够围绕支轴73摆动地被支承。摇架臂71以支承所述纱管48(或向纱管48卷绕纺织纱线10形成的卷装45)的状态围绕支轴73摆动,由此能够使所述纱管48(或卷装45)的外周相对于卷绕卷筒72接触或远离。通过使所述纱管48(或卷装45)的外周与被旋转驱动的卷绕卷筒72接触,能够使该纱管48(或卷装45)向一个方向从动旋转,从而将纺织纱线10卷绕在该纱管48(或卷装45)上。在以下说明中,将卷绕卷筒72使卷装45旋转的方向称为“卷绕方向”。此外,各纺纱单元2的卷绕装置13所具有的卷绕卷筒72被多个纺纱单元2所共用的驱动源(省略图示)同时被旋转驱动。此外,该驱动源被设置在上述原动机箱5内。由此,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以相同的圆周速度使卷装45同时旋转,能够同时卷绕纺织纱线10。
横动装置75具有能够供纺织纱线10卡合的横动导纱器76。横动导纱器76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构件向与上述卷绕卷筒72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往复运动。该驱动构件设置在上述原动机箱5内。一边使卷绕卷筒72旋转驱动,一边对卡合有纺织纱线10的横动导纱器76进行往复驱动,由此使纺织纱线10横动的同时卷绕在卷装45上。
在纺纱装置9和卷绕装置13之间设置有纱线蓄留装置12。如图2所示,纱线蓄留装置12具有纱线蓄留罗拉14和旋转驱动该纱线蓄留罗拉14的电动马达25。
纱线蓄留罗拉14能够在其外周面卷绕一定量的纺织纱线10并临时存储。在纺织纱线10卷绕于纱线蓄留罗拉14的外周面的状态下使该纱线蓄留罗拉14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能够从纺纱装置9将纺织纱线10以规定速度拉出并向下游侧输送。纱线蓄留装置12能够将纺织纱线10临时存储在纱线蓄留罗拉14的外周面,从而在纺纱装置9和卷绕装置13之间作为一种缓冲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通过纱线蓄留装置12消除纺纱装置9中的纺纱速度和卷绕装置13中的卷绕速度因某些原因而不一致的不良情况(例如纺织纱线10松弛等)。
在纺纱装置9和纱线蓄留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纱线品质测定器59。由纺纱装置9纺成的纺织纱线10在卷绕于纱线蓄留装置12之前通过所述纱线品质测定器59。纱线品质测定器59通过省略图示的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监视移动中的纺织纱线10的粗度。纱线品质测定器59在检测出纺织纱线10的纱疵(纺织纱线10的粗度等存在异常的部位)的情况下,将纱疵检测信号向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线品质测定器59不限于静电电容式的传感器,也可以是例如光透过式的传感器。纱线品质测定器59也可以将纺织纱线10所含有的异物作为纱疵检测。
切割器(省略图示)配置在纱线品质测定器59附近,当该纱线品质测定器59检测出纺织纱线10的纱疵时,立即切断该纺织纱线10。代替切割器,也可以是,纺纱单元2停止向纺纱装置9供给空气,中断纺织纱线10的生成来切断该纺织纱线10。
如图1所示,在精纺机1的框架6上,沿着纺纱单元2排列的方向配置有接纱台车移动导轨41。上述接纱台车3在接纱台车移动导轨41上移动。由此,接纱台车3能够在多个纺纱单元2之间移动。
如图1及图2所示,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43、纱线捕捉部(吸管44及吸嘴46)、接纱部监视器(接纱部监视装置)47、反转驱动机构49和移动构件30。接纱台车3具有用于控制该接纱台车3的各构成部件的省略图示的台车控制部。
所述吸管44和吸嘴46分别以轴为中心能够沿上下方向转动。吸管44在其前端产生吸引气流,由此能够吸入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纺织纱线10来进行吸引捕捉(参照图5)。吸嘴46在其前端产生吸引气流,由此能够从被支承在卷绕装置13上的卷装45吸入纺织纱线10来进行吸引捕捉(参照图5)。吸管44和吸嘴46在吸引捕捉到所述纺织纱线10的状态下转动,由此,将该纺织纱线10引导至与接纱装置43的正面侧(图6的左侧)面对的位置(图6的状态)。吸管44及吸嘴46的动作被所述台车控制部控制。
接纱装置43能够对被吸管44引导的纺纱装置9侧的纺织纱线10和被吸嘴46引导的卷装45侧的纺织纱线10进行接纱(接合)。接纱装置43作为捻接装置构成,通过旋转气流对纱线端彼此进行加捻而形成接纱部99。接纱装置43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机械式的打结器。由接纱装置43实施的接纱部99的形成被所述台车控制部控制。接纱装置43,在接纱台车3停止于纺纱单元2时,在纺织纱线10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卷绕装置13和纱线蓄留装置12之间。
移动构件30能够使接纱装置43向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纺织纱线10的移动路径,图2中的图面上下方向)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接纱装置43在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接近的位置(例如图7所示的位置)进行接纱作业。将此时的接纱装置43的位置称为“接纱位置”(或接近位置)。接纱装置43,在不进行接纱作业时,退避到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远离的位置(例如图2所示的位置)。将此时的接纱装置43的位置称为“退避位置”(或远离位置)。
移动构件30具有导轨37和气缸(移动驱动源)38。导轨37设置在接纱台车3的台车主体上。导轨37以直线状细长地形成,其长度方向沿着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大致正交的方向(纺纱单元2的前后方向,图2中的图面左右方向)配置。接纱装置43安装在支承托架36上。支承托架36被导轨37支承,并且能够沿该导轨37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安装在支承托架36上的接纱装置43能够在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大致正交的方向移动。
所述气缸38是用于沿导轨37驱动接纱装置43的移动驱动源。气缸38的一端安装在接纱台车3的台车主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支承托架36上。通过使气缸38伸缩,能够使接纱装置43在沿导轨37的方向(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正交的方向)上直线移动。此外,上述气缸38的伸缩动作被所述台车控制部控制。
以下,参照图10说明接纱装置43的结构。接纱装置43具有接纱嘴94、夹紧部97、纱道限制部件(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切割器92和解捻管82。
接纱嘴(加捻部)94配置在接纱装置43的主体正面侧。在接纱嘴94上形成有纺织纱线10能够通过的接纱孔90。在接纱孔90的内侧形成有用于喷出压缩空气的省略图示的喷出口。接纱嘴94从喷出口向接纱孔90的内部喷出压缩空气,由此在该接纱孔90内部产生旋转气流。
接纱装置43具有两根解捻管(解捻部)82。两根解捻管82形成为细长的圆筒状,并且其长度方向朝向接纱装置43的前后方向相互平行地配置。两根解捻管82沿与纱线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排列地配置,各自的一端向接纱装置43的正面开口。在各解捻管82上形成有空气喷出孔,其通过向该解捻管82的内侧喷出压缩空气而产生朝向背面侧(纱道的相反侧)的气流。
接纱嘴94和解捻管82均固定地设置在接纱装置43的主体上。当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移动时,所述接纱嘴94及解捻管82与接纱装置43的主体一体地移动。
纱道限制部件(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是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接纱装置43的主体上的杆状部件。在图8至图10及图12中,仅示出了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的截面。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配置成,能够通过与纺织纱线10接触来限制该纺织纱线10的纱道。图8等示出了通过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限制纱道的情况。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能够转动到不与纺织纱线10接触的位置。由此,能够成为使被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限制的纺织纱线10放开的状态。
夹紧部97在纱线移动方向上在接纱嘴94的上下各设置一个。夹紧部97能够开闭地构成,在关闭状态下能够握持纺织纱线10。切割器92在纱线移动方向上在接纱嘴94的上下各设置一个。切割器92能够切断纺织纱线10。
接纱装置43具有省略图示的凸轮机构,其用于使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的转动动作、夹紧部97的开闭动作及所述切割器92的切断动作实施。接纱装置43具有电动马达60作为所述凸轮机构的驱动源。通过适当地控制电动马达60的动作,能够在适当的时刻进行纺织纱线10的握持、切断及纱道的限制等。电动马达60的动作被所述台车控制部控制。如图2等所示,电动马达60配置在接纱装置43的主体附近,且相对于该接纱装置43的主体被固定。当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移动时,所述电动马达60、所述凸轮机构和被该凸轮机构驱动的部件(导纱杆96、压纱杆98、夹紧部97及切割器92)一体地移动。由此,能够使电动马达60及夹紧部97等在接近纺织纱线10的纱道处进行动作的动作位置和远离纱道的非动作位置之间移动。
假设所述凸轮机构的驱动源即电动马达60与接纱装置43相独立地设置在接纱台车3的台车主体侧。该情况下,当使接纱装置43移动时,电动马达60和凸轮机构的位置关系变化。可以预想到难以构成从所述电动马达60到所述凸轮机构的驱动传动路径。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装置43本身具有电动马达60,电动马达60、凸轮机构和被凸轮机构驱动的部件一体地移动。由此,能够简单地实现使接纱装置43移动的结构。
接纱部监视器47配置在接纱装置43的紧下游侧,测定被接纱装置43接纱的纺织纱线10的品质。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纱部监视器47通过静电电容式传感器监视由接纱装置43形成的接纱部99的粗度。接纱部监视器47也可以是例如光透过式的传感器。由接纱部监视器47检测到的信息被发送到所述台车控制部。接纱部监视器47被固定在所述支承托架36上。当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移动时,接纱部监视器47与接纱装置43同时移动。
接着,对反转驱动机构49进行说明。如图2等所示,反转驱动机构49具有第一支承臂61、第二支承臂62、反转罗拉63和作为所述反转罗拉63的驱动源的反转罗拉驱动马达(省略图示)。
反转罗拉63被来自所述反转罗拉驱动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力旋转驱动。反转罗拉驱动马达的动作被所述台车控制部控制。
所述第一支承臂61的一端侧相对于接纱台车3的框体主体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一支承臂61的另一端侧能够旋转地安装有所述第二支承臂62。在第二支承臂62的前端能够旋转地设置有所述反转罗拉63。接纱台车3具有相对于该接纱台车3的框体能够转动地设置的连结杆64。连结杆64的前端与第二支承臂62连结。在连结杆64上安装有反转罗拉进退用气缸66。能够通过反转罗拉进退用气缸66的进退使连结杆64转动。
由第一支承臂61、第二支承臂62及连结杆64构成连结机构。通过对与该连结机构连接的所述反转罗拉进退用气缸66进行伸缩控制,能够使第二支承臂62的前端的反转罗拉63进退。由此,能够使反转罗拉63在不与卷装45接触的“退避位置”(例如图2所示的位置)和与卷装45接触的“接触位置”(例如图5所示的位置)之间移动。此外,反转罗拉进退用气缸66的动作被所述台车控制部控制。
以下,对接纱台车3的接纱作业进行说明。该接纱作业在某纺纱单元2中,纺纱装置9和卷装45之间的纺织纱线10因某些原因而成为断开状态时进行。
在某纺纱单元2中,例如图4所示,纺纱装置9和卷装45之间的纺织纱线10成为断开状态时,该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对摇架臂71进行摆动驱动,并进行控制使得卷装45从卷绕卷筒72远离,并且使卷绕装置13所具有的未图示的制动机构动作。由此,卷装45停止旋转。
接着,所述单元控制器向接纱台车3发送控制信号。接收到控制信号的接纱台车3在接纱台车移动导轨41上移动至所述纺纱单元2而停止。接纱装置43位于作业位置。在接纱台车3于纺纱单元2之间移动时,移动构件30预先使接纱装置43退避到退避位置。假设在接纱台车3移动时接纱装置43行进至与纱道接近的位置,则所述接纱装置43与各纺纱单元2正在卷绕的纺织纱线10接触由此可能会发生纱线断线。使接纱台车3移动时,预先使接纱装置43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退避位置),由此,能够防止该接纱装置43与纺织纱线10接触。
接纱台车3停止在目标纺纱单元2后,台车控制部如图5所示地分别使吸管44及吸嘴46旋转,吸引并捕捉纺纱装置9侧的纱线端和卷装45侧的纱线端。
此时,台车控制部使反转罗拉63行进至接触位置,并且将该反转罗拉63向卷绕卷筒72的相反方向旋转驱动。由此,卷装45被向卷绕方向的反方向(以下称为退绕方向)旋转驱动。在该状态下,通过吸嘴46吸引卷装45表面的纺织纱线10,由此,该纺织纱线10被从卷装45拉出,并被吸嘴46捕捉。
接着,台车控制部通过使捕捉到纺织纱线10的状态的吸管44及吸嘴46向相反方向旋转,将所述捕捉到的纺织纱线10引导至与接纱装置43的正面侧面对的位置(图6的状态)。移动构件30,在直到吸管44及吸嘴46对纺织纱线10实施的引导完成的期间,使接纱装置43在退避位置待机。通过预先使接纱装置43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能够防止转动的吸管44及吸嘴46与所述接纱装置43接触。
吸管44及吸嘴46对纺织纱线10的引导结束后,台车控制部使反转罗拉63的旋转停止。接着,移动构件30使气缸38伸展到行程长度的极限,由此使接纱装置43向接近纱道的方向移动而行进到接纱位置。接纱装置43行进到接纱位置,由此,吸管44捕捉的纺纱装置9侧的纺织纱线10和吸嘴46捕捉的卷装45侧的纺织纱线10被导入到接纱装置43(图7的状态)。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接纱装置43自身能够接近纱道,从而不再需要为了将纺织纱线10导入到该接纱装置43而使纱道大幅弯曲。能够在接近常规卷绕时的纱道的状态(纱道几乎不弯曲的状态)下将纺织纱线10导入到接纱装置43。
由于气缸38的行程长度存在极限,所以接纱装置43不会超过所述行程长度地移动。也就是说,气缸38自身具有作为对接纱装置43的移动终端位置(接纱位置)进行定位的止挡机构的功能。用于将接纱装置43定位于接纱位置的止挡部件也可以与气缸38分体地设置。
如图7等所示,配置有接纱部监视器47,在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行进到接纱位置时,纺织纱线10被导入到该接纱部监视器47。由此,能够通过接纱部监视器47检查纺织纱线10。这样,由于接纱部监视器47自身能够接近纱道,所以不需要用于将纺织纱线10导入到接纱部监视器47的部件。如图2等所示,当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退避到退避位置时,纺织纱线10没有被导入到接纱部监视器47。由此,防止了在使接纱台车3移动时接纱部监视器47与纺织纱线10的纱道发生干涉。
接纱装置43行进到接纱位置后,台车控制部使导纱杆96转动而与纺织纱线10接触。由此,卷装45和吸嘴46之间的纺织纱线10、以及纺纱装置9和吸管44之间的纺织纱线10分别通过导纱杆96而弯曲,该纺织纱线10的纱道被限制。导纱杆96将该纺织纱线10引导至能够通过夹紧部97握持纺织纱线10的位置(图8的状态)。台车控制部在该状态下关闭夹紧部97,由此,通过该夹紧部97握持纺织纱线1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于引导纺织纱线10的部件(导纱杆96)设置在接纱装置43中,所以,当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行进到接纱位置时,导纱杆96也行进到与纱道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通过导纱杆96可靠地将纺织纱线10引导至接纱嘴94的接纱孔90。由于接纱嘴94也行进到与纱道接近的位置,所以能够缩短必须通过导纱杆96引导纺织纱线10的距离,能够减小将纺织纱线10引导至接纱孔90时的纱道弯曲。
接着,台车控制部使得向解捻管82内喷出压缩空气开始实施。由此,在解捻管82内,产生朝向接纱装置43的背面例(图8的图面右侧)的气流,并且在该解捻管82的正面例(图8的图面左侧)的开口部产生吸引气流。在其实施前后,台车控制部使切割器92动作,分别切断吸管44和接纱装置43之间的纺织纱线10及吸嘴46和接纱装置43之间的纺织纱线10。通过所述切断形成的纱线端分别被解捻管82吸引,并被拉入到该解捻管82的内部。被拉入的纱线端受到解捻管82内的气流的作用而解开纤维的加捻,从而被解捻(图9)。
纱线端的解捻结束时,台车控制部使得压缩空气向解捻管82内部的喷出结束。而且,台车控制部通过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使纺织纱线10的纱道进一步弯曲,而从解捻管82拉出被解捻的纱线端。从解捻管82拉出的纱线端在接纱嘴94的接纱孔90内被设置成相互重合的状态(图10)。在该状态下,向接纱孔90内喷出压缩空气,由此在该接纱孔90内产生旋转气流,对纤维施加加捻。由此,纺纱装置9侧的纺织纱线10的纱线端和卷装45侧的纺织纱线10的纱线端被捻合地结合,从而形成接纱部99。
在形成接纱部99后,台车控制部使空气向接纱孔90的喷出停止。而且,台车控制部将夹紧部97打开而使被握持的纺织纱线10放开,并且解除导纱杆96及压纱杆98对纱道的限制。在其实施前后,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使摇架臂71摆动,并使卷装45的外周面与旋转的卷绕卷筒72接触(图11的状态)。由此,停止的卷装45再开始向卷绕方向的旋转,能够再开始纺织纱线10的卷绕。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接纱装置43自身相对于纱道接近地进行接纱。如图11所示,能够使再开始卷绕纺织纱线10时的纱道成为接近常规卷绕时的纱道状态(几乎没有弯曲的状态)。因此,接纱结束后,能够将再开始卷绕纺织纱线10时的纺织纱线10的松弛抑制到最小限度。
再开始纺织纱线10的卷绕时,如图12所示,由接纱装置43形成的接纱部99通过接纱部监视器47。此时,该接纱部99被接纱部监视器47检查。台车控制部基于接纱部监视器47的检查结果,判定接纱部99的品质。例如,在接纱部99为不满足规定粗度、长度等尺寸条件的不良接纱部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通过省略图示的切割器切断除去该不良接纱部,并且重新进行接纱装置43实施的接纱。
在接纱部监视器47对接纱部99的检查结束后,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移动到退避位置。由此,接纱台车3成为能够移动的状态,从而能够移动到其他纺纱单元2。此外,在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退避至退避位置时,设置在该接纱装置43中的导纱杆96等也退避至远离纱道的位置。由于在不使导纱杆96动作时,能够预先使该导纱杆96退避,所以能够使接纱台车3的结构紧凑。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有:将纺织纱线10卷绕在卷装45上的卷绕装置13;向卷绕装置13供给纺织纱线10的纺纱装置9;在作业位置对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纺织纱线10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43;移动构件30。移动构件30在作业位置处,能够使接纱装置43移动到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纱道接近的接纱位置,以及能够使接纱装置43移动到从纱道远离的退避位置。
由此,能够仅在需要时使接纱装置43接近纱道。即,能够预先使接纱装置43退避从而该接纱装置43不会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发生干涉。在需要接纱时,使接纱装置43接近纱道,由此,能够将纺织纱线10导入到接纱装置43。这样,由于接纱装置43自身能够接近纱道,所以不需要为了将纺织纱线10导入到该接纱装置43而使纱道大幅弯曲。纺织纱线10的弯曲变小,其结果为,能够防止该纺织纱线10的松弛。因此,由于能够防止纺织纱线10在松弛的状态下卷绕在卷装45上,所以能够使由精纺机1制造的卷装45的品质提高。还能够防止松弛的纺织纱线10钩挂在周围部件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接纱装置43具有:解捻管82,对卷装45侧的纱线端及纺纱装置9侧的纱线端进行解捻;接纱嘴94,将解捻的纱线端彼此捻合。移动构件30使解捻管82及接纱嘴94移动到相对于纱道接近的接纱位置和从纱道远离的退避位置。
由此,能够在该纱道附近进行所述解捻及加捻。其结果是,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纱道不用使纺织纱线10大幅弯曲,就能够进行接纱。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有纱线捕捉部(吸管44及吸嘴46),在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纺织纱线10成为断开状态时,捕捉卷装45侧的纺织纱线10和纺纱装置9侧的纺织纱线10。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在常规卷绕时在所述退避位置待机,并在所述接纱时行进到所述接纱位置。纱线捕捉部将捕捉到的纺织纱线10引导至能够导入到行进至接纱位置的接纱装置43的位置。
由此,能够将纺织纱线10导入到行进至接纱位置的接纱装置43,并进行该接纱装置43实施的接纱。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所述纱线捕捉部在捕捉到纺织纱线10的状态下转动,由此引导该纺织纱线10。移动构件30在纱线捕捉部对纺织纱线10的引导完成之后,开始从接纱装置43的退避位置向接纱位置的行进。
即,在使纱线捕捉部转动时,预先使接纱装置43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转动的纱线捕捉部与接纱装置43发生干涉。其结果是,纱线捕捉部的布局自由度也得到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有多个纺纱单元2和接纱台车3。纺纱单元2具有纺纱装置9及卷绕装置13。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43,能够在所述多个纺纱单元2之间移动,并且停止在纺织纱线10成为断开状态的纺纱单元2的附近,对于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纱装置43实施的接纱。移动构件30在接纱台车3移动时,使接纱装置43在退避位置待机。
这样,由于在使接纱装置43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的状态下使接纱台车3移动,所以能够防止接纱装置43与各纺纱单元2正在卷绕的纺织纱线10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移动构件30使接纱装置43在与常规卷绕时的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纱道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直线移动。由此,能够缩短使接纱装置43向纱道移动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接纱装置43还具有:接纱时握持纺织纱线10的夹紧部97、和作为夹紧部97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60。移动构件30使夹紧部97和电动马达60移动到相对于纱道接近的动作位置和从纱道远离的非动作位置。由此,能够使接纱装置43相对于纱道移动来进行接纱。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有接纱部监视器47以检查通过接纱装置43中的接纱所形成的接纱部99的品质。移动构件30使接纱部监视器47及接纱装置43同时移动。
由此,能够使接纱部监视器47向接近纱道的方向移动,通过接纱部监视器47监视纺织纱线10的接纱部99。在不需要接纱部监视器47对接纱部99的检查时,能够预先使该接纱部监视器47退避到从纱道远离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该接纱部监视器47与纱道发生干涉。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防止接纱时纺织纱线10的松弛,所以能够提高接纱部监视器47中的接纱部99的检查精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移动构件30具有导轨37和气缸38。导轨37在接纱位置和退避位置之间引导接纱装置43。气缸38在沿导轨37的方向驱动接纱装置43。通过导轨37引导接纱装置43,由此,能够使该接纱装置43在沿着相对于纱道接近或远离的方向的正确轨道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中,气缸38也作为止挡机构发挥功能来限定接纱装置43能够向纱道接近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由此,在接纱时,能够防止接纱装置43过度接近纱道,并能够适当保持接纱装置43和纱道的位置关系地进行接纱。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有纱线蓄留装置12,其配置在纺纱装置9和卷绕装置13之间,将纺织纱线10卷绕在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14的外周面上而临时存储。接纱装置43在纺织纱线10的移动方向上在纱线蓄留装置12与卷绕装置13之间进行所述接纱。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接纱时纺织纱线10的松弛,从而能够防止纺织纱线10缠结在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14上。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纱线蓄留装置12对纺织纱线10的存储。
本实施方式的精纺机1具有横动装置75,其通过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76使要卷绕在卷装45上的纺织纱线10横动。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防止接纱时纺织纱线10的松弛,所以能够防止松弛的纺织纱线10钩挂在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76上而发生断线。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横动装置75对纺织纱线10实施的横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上述结构能够例如如下所述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43的结构,但也可以代替其而如下所述地构成。即,纺纱单元2具有:将纺织纱线10卷绕在卷装45上的卷绕装置13;向卷绕装置13供给纺织纱线10的纺纱装置9;对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纺织纱线10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43;移动构件30。移动构件30能够使接纱装置43移动到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卷装45和纺纱装置9之间的纱道接近的接纱位置,以及能够使接纱装置43移动到从纱道远离的退避位置。
这样,各纺纱单元2还能够采用具有接纱装置43的结构。
使接纱装置43相对于纱道移动的移动构件30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使接纱装置43相对于纱道移动的驱动源不限于气缸38,还可以采用例如马达等。接纱装置43不必相对于纱道正交地移动,也可以相对于纱道斜向移动。代替在导轨37上以直线状移动,接纱装置43也可以例如以支点为中心转动,由此相对于纱道接近或远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纱线蓄留装置12的纱线蓄留罗拉14旋转,将纺织纱线10从纺纱装置9拉出。也可以代替其而设置例如日本特开2005-220484号公报记载的纱线进给装置,其通过输出罗拉和握持罗拉夹持纺织纱线并旋转,由此从纺纱装置拉出纺织纱线。
接纱部监视器47的移动也可以与接纱装置43相独立地进行。但是,由于能够简化精纺机1的结构,所以期望同时进行接纱部监视器47和接纱装置43的移动。
对通过接纱装置43形成的接纱部99进行检查的结构也可以省略。该情况下,能够省略接纱部监视器4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纺织纱线10的移动方向是从高度方向的上方向下。但是,纺织纱线10的移动方向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例如以纺织纱线10从下向上移动的方式构成纺纱单元2。
在图2等中,纺织纱线10的纱道成为大致上下方向。但是,例如,也可以是,卷绕装置13比图2所示的位置靠纺纱单元2的里侧配置,纱道从正面侧向里侧倾斜地形成。
在图1等中,精纺机1具有一台接纱台车3,但也可以根据纺纱单元2的数量设置多个接纱台车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共同地驱动卷绕卷筒72。但是,也可以在各个纺纱单元2中个别地驱动卷绕卷筒72。该情况下,能够使卷绕卷筒72的旋转速度及旋转方向在各纺纱单元2中不同。因此,通过使卷绕卷筒72反向旋转,也可以省略使卷装45反转的反转罗拉63。
接纱装置43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对于其他结构的接纱装置43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纺纱装置不限于空气纺纱式的纺纱装置,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纺纱装置。本发明的结构不限于纺纱机,还能够广泛地适用于自动络纱机等其他种类的纱线卷绕机。

Claims (34)

1.一种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卷绕部;
向所述卷绕部供给纱线的喂纱部;
接纱装置,其在作业位置处,对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线进行接纱;
移动构件,其在所述作业位置处,能够使所述接纱装置直线移动到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道接近的接近位置,以及能够使所述接纱装置直线移动到从所述纱道远离的远离位置;以及
纱线捕捉部,其在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时,从所述卷装捕捉纱线并且从所述喂纱部捕捉纱线,
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常规卷绕时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并且在所述接纱时行进到所述接近位置,
所述纱线捕捉部被控制部控制,以将所述捕捉到的纱线引导至能够导入到行进至所述接近位置的所述接纱装置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纱装置至少具有:解捻部,其对所述卷装侧的纱线端及所述喂纱部侧的纱线端进行解捻;加捻部,其使解捻的所述纱线端彼此捻合,
所述移动构件至少使所述解捻部及所述加捻部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纱道接近的接近位置和从所述纱道远离的远离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纱线捕捉部的动作,由此,将所述纱线引导至与行进至所述接近位置的所述接纱装置的正面侧面对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捕捉部构成为,在捕捉了所述纱线的状态下转动,由此引导该纱线,
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纱线捕捉部对所述纱线的引导完成之后,开始所述接纱装置的从所述远离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的行进。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捕捉部构成为,在捕捉了所述纱线的状态下转动,由此引导该纱线,
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纱线捕捉部对所述纱线的引导完成之后,开始所述接纱装置的从所述远离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的行进。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纱线捕捉部构成为,在捕捉了所述纱线的状态下转动,由此引导该纱线,
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纱线捕捉部对所述纱线的引导完成之后,开始所述接纱装置的从所述远离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的行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纱线卷绕单元,其具有所述喂纱部及所述卷绕部;
接纱台车,其具有所述接纱装置,并能够向所述多个纱线卷绕单元中的至少几个纱线卷绕单元移动,且停止在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纱线卷绕单元的附近,对该纱线卷绕单元进行所述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
所述移动构件至少在所述接纱台车移动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纱线卷绕单元,其具有所述喂纱部及所述卷绕部;
接纱台车,其具有所述接纱装置,并能够向所述多个纱线卷绕单元中的至少几个纱线卷绕单元移动,且停止在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纱线卷绕单元的附近,对该纱线卷绕单元进行所述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
所述移动构件至少在所述接纱台车移动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纱线卷绕单元,其具有所述喂纱部及所述卷绕部;
接纱台车,其具有所述接纱装置,并能够向所述多个纱线卷绕单元中的至少几个纱线卷绕单元移动,且停止在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纱线卷绕单元的附近,对该纱线卷绕单元进行所述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
所述移动构件至少在所述接纱台车移动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纱线卷绕单元,其具有所述喂纱部及所述卷绕部;
接纱台车,其具有所述接纱装置,并能够向所述多个纱线卷绕单元中的至少几个纱线卷绕单元移动,且停止在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纱线卷绕单元的附近,对该纱线卷绕单元进行所述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
所述移动构件至少在所述接纱台车移动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纱线卷绕单元,其具有所述喂纱部及所述卷绕部;
接纱台车,其具有所述接纱装置,并能够向所述多个纱线卷绕单元中的至少几个纱线卷绕单元移动,且停止在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纱线卷绕单元的附近,对该纱线卷绕单元进行所述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
所述移动构件至少在所述接纱台车移动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纱线卷绕单元,其具有所述喂纱部及所述卷绕部;
接纱台车,其具有所述接纱装置,并能够向所述多个纱线卷绕单元中的至少几个纱线卷绕单元移动,且停止在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的纱线卷绕单元的附近,对该纱线卷绕单元进行所述接纱装置实施的接纱,
所述移动构件至少在所述接纱台车移动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与常规卷绕时的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道大致正交的方向上直线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纱装置还具有:在所述接纱时握持所述纱线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的驱动源,
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夹紧部和所述驱动源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纱道接近的动作位置和从所述纱道远离的非动作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纱装置还具有:在所述接纱时握持所述纱线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的驱动源,
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夹紧部和所述驱动源移动到相对于所述纱道接近的动作位置和从所述纱道远离的非动作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纱部监视装置,其对通过所述接纱装置中的接纱所形成的接纱部的品质进行检查,
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接纱部监视装置及所述接纱装置同时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
导轨,其在所述接近位置和所述远离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接纱装置;
移动驱动源,其在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接纱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
导轨,其在所述接近位置和所述远离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接纱装置;
移动驱动源,其在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接纱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
导轨,其在所述接近位置和所述远离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接纱装置;
移动驱动源,其在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接纱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
导轨,其在所述接近位置和所述远离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接纱装置;
移动驱动源,其在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接纱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构件具有:
导轨,其在所述接近位置和所述远离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接纱装置;
移动驱动源,其在沿着所述导轨的方向上驱动所述接纱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23.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2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27.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28.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29.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30.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止挡机构,其限定所述接纱装置能够向接近所述纱道的方向移动的范围的终端。
32.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纱线蓄留装置,其配置在所述喂纱部和所述卷绕部之间,将所述纱线卷绕在旋转的纱线蓄留罗拉的外周面上并存储,
所述接纱装置在所述纱线的移动方向上在所述纱线蓄留装置和所述卷绕部之间进行所述接纱。
3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绕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横动装置,其通过往复运动的横动导纱器使卷绕在所述卷装上的纱线横动。
34.一种纱线卷绕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将纱线卷绕在卷装上的一个卷绕部;
向所述卷绕部供给纱线的一个喂纱部;
对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线进行接纱的接纱装置;
移动构件,其能够使所述接纱装置直线移动到相对于常规卷绕时的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纱道接近的接近位置,以及能够使所述接纱装置直线移动到从所述纱道远离的远离位置;以及
纱线捕捉部,其在所述卷装和所述喂纱部之间的所述纱线成为断开状态时,从所述卷装捕捉纱线并且从所述喂纱部捕捉纱线,
所述移动构件使所述接纱装置在常规卷绕时在所述远离位置待机,并且在所述接纱时行进到所述接近位置,
所述纱线捕捉部被控制部控制,以将所述捕捉到的纱线引导至能够导入到行进至所述接近位置的所述接纱装置的位置。
CN201210254679.8A 2011-09-21 2012-07-18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Active CN103010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6506A JP2013067474A (ja) 2011-09-21 2011-09-21 糸巻取機及び糸巻取ユニット
JP2011-206506 201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10823A CN103010823A (zh) 2013-04-03
CN103010823B true CN103010823B (zh) 2018-06-29

Family

ID=46466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4679.8A Active CN103010823B (zh) 2011-09-21 2012-07-18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573030B8 (zh)
JP (1) JP2013067474A (zh)
CN (1) CN1030108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78474A (ja) * 2013-10-18 2015-04-23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
JP2016204062A (ja) * 2015-04-16 2016-12-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
DE102017107114A1 (de) * 2017-04-03 2018-10-04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Arbeitsstelle einer Kreuzspulen herstellenden Textilmaschine
DE102017211467B3 (de) * 2017-07-05 2018-07-12 SSM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Spulvorrichtung mit Stützwalze und Anpresskraft-Regeleinrichtung sowie Fadenverarbeitungsmaschine
CN112125060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单锭吸嘴的捻接小车及其捻接方法
CN112125061A (zh) * 2020-09-28 2020-12-25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捻接检测装置及其捻接检测方法
CN112080822A (zh) * 2020-10-20 2020-12-15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捻接器推出收回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0703A1 (de) * 1975-09-12 1977-03-17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seitigen einer unregelmaessigkeit in einem auf die spule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aufzuwickelnden faden
US4248037A (en) * 1979-10-02 1981-02-03 Platt Saco Lowell Limited Yarn positioning means for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piecing apparatus
DE3301074A1 (de) * 1983-01-14 1984-07-19 Stahlecker, Fritz, 7347 Bad Überkingen Anspinnverfahren fuer ein spinnaggregat und vorrichtung zum durchfuehren des anspinnverfahrens
JP3952023B2 (ja) * 2004-02-06 2007-08-01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繊維機械
JP2008105755A (ja) * 2006-10-23 2008-05-08 Murata Mach Ltd 電磁式テンサーを組み込んだ糸弛み取り装置
JP2009190853A (ja) * 2008-02-15 2009-08-27 Murata Mach Ltd スプライサユニット及び糸巻取機
JP2010077576A (ja) 2008-09-29 2010-04-08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JP2011038225A (ja) * 2009-08-17 2011-02-24 Murata Machinery Ltd 紡績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3030B8 (en) 2016-07-13
JP2013067474A (ja) 2013-04-18
EP2573030A3 (en) 2013-12-11
EP2573030A2 (en) 2013-03-27
CN103010823A (zh) 2013-04-03
EP2573030B1 (en)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9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1994176B (zh) 纺纱机械
CN103787150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01084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8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16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4816981B (zh) 筒管安装装置以及纱线卷取机
CN102453987B (zh) 绕纱机
CN105645178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5256417B (zh) 纺纱机械以及纺纱方法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624149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CN105253703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3014957B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4555574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6048789A (zh) 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5648588B (zh) 接头装置、纱线卷取机以及接头方法
CN104828646B (zh) 落纱装置以及具备该落纱装置的纱线卷取机
CN109969862B (zh) 纱线卷取机
CN105369404B (zh) 纺织机
CN103526349B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JP2014125714A (ja) 紡績機
CN104444576B (zh) 纱线卷绕机
CN110158207A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