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6284A - 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 - Google Patents

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06284A
CN103006284A CN2012102926867A CN201210292686A CN103006284A CN 103006284 A CN103006284 A CN 103006284A CN 2012102926867 A CN2012102926867 A CN 2012102926867A CN 201210292686 A CN201210292686 A CN 201210292686A CN 103006284 A CN103006284 A CN 103006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ath
adapter
connection position
hemosta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926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06284B (zh
Inventor
日野贤树
内山靖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0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06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062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22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 A61B17/1325Tourniquets comprising a flexible encircling member with means for applying local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32Tourniquets
    • A61B17/135Tourniquets infla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33Swivel nut connectors, e.g. threaded connectors, bayonet-conn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7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with a septum present in the conne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2039/1077Adapters, e.g. couplings adapting a connector to one or several other connec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气囊补充流体的作业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止血器具通过使因空气供给泵所进行的经由供气配管的空气供给而膨胀的气囊压抵于止血对象部位来进行止血。将供气配管和空气供给泵连接的连接器(20)具备与供气配管连接的第一机体(21)、与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连接且以能够装拆的方式组装于第一机体上的第二机体(22)。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能够在第一机体的第一通路(40)与第二机体的第二通路(50)连通的连通位置和所述两通路(40、50)不连通的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在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两机体(21、22)的组装解除被限制,空气能够向第二通路(50)流入。

Description

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血器具、适用于该止血器具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及流体供给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导管向血管内导入的方法,已知有首先将导引套***到血管内,然后通过导引套的内腔来导入导管的方法。所述导引套通过刺入血管而***到血管内。因此,在将导引套从血管拔出时,通常使用止血器具对刺入导引套的部位(刺入部位)进行止血。
作为这种止血器具,例如已知有下述器具,其具备:缠绕在作为止血对象的上述刺入部位上的带体;安装在该带体上的气囊(balloon);用于对气囊供给空气(流体)的供气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上述止血器具,通过对气囊供给空气而使气囊膨胀,从而能够利用该膨胀的气囊压迫止血对象部位而进行止血。
在所述止血器具中,相对于气囊连接有供气配管的一端部,且在供气配管的另一端部连接有能够与供气泵连接的连接器。在此,对连接器和供气泵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在连接器中内置有用于防止气囊内的空气逆流的止回阀。止回阀例如通过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原材料而形成为板状,且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可开闭的狭缝。另一方面,供气泵包括在前端部具有喷嘴的注射器和配设在注射器内的活塞。在此,在通过将供气泵的注射器的喷嘴穿过止回阀的狭缝而将供气泵与连接器连接时,注射器与供气配管连通。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活塞压入注射器内的操作而将注射器内部的空气经由供气配管向气囊供给。相对于此,在通过从止回阀的狭缝拔出注射器的喷嘴而从连接器取下供气泵时,止回阀的狭缝关闭而注射器和供气配管成为非连通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由于防止了气囊内的空气经由供气配管从连接器向外部泄漏,所以气囊的膨胀状态得以维持。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98747号公报
其中,在上述的止血器具中,为了能够根据成为止血对象的部位而改变对该部位的压迫程度,准备了内部容量不同的各种气囊。例如,在用于上臂部的止血的止血器具中使用比较大尺寸的气囊。对于这种大尺寸的气囊而言,在通过供气泵向气囊供给空气时,存在仅通过进行一次该供气操作即活塞的压入操作而无法将空气填充到气囊中的情况。因此,通过进行多次供气操作而向气囊填充空气。
这种情况下,在通过供气泵进行一次向气囊的供气操作后,需要向注射器内再次填充空气。此时,如果在使注射器的喷嘴穿过止回阀的状态下拉拽活塞,则气囊的空气会逆流,因此暂时将注射器(喷嘴)从连接器取下并拉拽活塞,从而向注射器内再次填充空气。然后,将注射器与连接器再次连接并对气囊供给(补充)空气。然而,这样将注射器从连接器取下或将注射器与连接器再次连接的作业很可能在要求快速处置的止血时也成为使处置延迟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上述的止血器具中,在对气囊填充空气后,通过将注射器从连接器取下来维持气囊的膨胀状态。因此,在通过气囊来调整对止血对象部位的压迫程度的情况下,例如在提高压迫程度时,需要将注射器与连接器再次连接而向气囊供给(补充)空气,然后再次将注射器从连接器取下。即,在进行压迫程度的调整时,也产生注射器相对于连接器的再次连接及取下这样繁琐的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气囊补充流体的作业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适用于止血器具,所述止血器具具备通过收容在注射器内的活塞的移动来排出注射器内的流体的流体供给泵,利用流体供给泵将流体经由导管向通过流体的注入而膨胀的气囊供给,通过将处于膨胀状态的所述气囊压抵于止血对象部位从而进行止血,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导管和所述流体供给泵的注射器连接的连接部分,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机体,其与所述导管连接;第二机体,其与所述流体供给泵的注射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以能够装拆的方式组装,在所述第一机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导管连通的第一通路,在所述第二机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注射器连通的第二通路,在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能够在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不连通的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非连通位置时,在所述第二机体中,所述流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通路流入。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时,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连通,进而与气囊相通的导管与流体供给泵的注射器连通。此时,能够通过流体供给泵将注射器内的流体经由导管向气囊供给。另外,在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切换成非连通位置时,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不连通,进而导管与注射器不连通。在该非连通状态下,流体能够通过第二通路向注射器内流入。由此,在向气囊补充流体时即对气囊进行第二次以后的流体注入时,能够在保持两机体组装的状态下将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切换成非连通位置并向注射器内填充流体,然后将上述相对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并向气囊供给(补充)注射器内的流体。因此,在进行向气囊的流体补充时,无需进行将注射器从连接器取下或再次连接这样繁琐的作业,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气囊补充流体的作业。
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组装解除限制机构,该组装解除限制机构在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非连通位置时限制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的解除。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由于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的解除被限制,因此能够将上述相对位置保持在非连通位置。由此,在向气囊填充空气后,由于能够在连接器(第二机体)与注射器连接的状态下将注射器和气囊保持成非连通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是在从向气囊填充空气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向气囊补充空气时优选的结构。
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和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在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状态下,所述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在所述相对位置从所述非连通位置向所述连通位置变位时限制越过该连通位置的变位,所述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在所述相对位置从所述连通位置向所述非连通位置变位时限制越过该非连通位置的变位。
根据本发明,在将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在连通位置与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时,能够适当地进行该切换作业。
在第三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机体中的一方的机体上设置有引导通路,在另一方的机体上设置有被所述引导通路引导的被引导部,所述引导通路是使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非连通位置之间变位的通路,在所述一方的机体上,规定所述引导通路的一方的通路端部的通路端面作为所述连通位置侧限制部而形成,规定另一方的通路端部的通路端面作为所述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通过对引导通路的两侧的通路端部进行规定的各通路端面来分别限制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越过连通位置的变位及越过非连通位置的变位。此时,能够在实现结构的简化的同时得到上述第三方面的效果。
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两机体中的一方的机体上设置有筒状部,在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状态下,在所述筒状部的内侧收容有另一方的机体,在构成所述筒状部的周壁部上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狭缝状的所述引导通路,在所述另一方的机体的外周部上设置有作为所述被引导部的突起部,在所述相对位置成为所述非连通位置时,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筒状部内的内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筒状部的周壁部上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引导通路,因此筒状部内的内部空间经由引导通路与连接器外侧区域(例如大气)连通。并且,在所述结构中,在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成为非连通位置时,由于第二通路与筒状部内的内部空间连通,因此流体在第二机体中相对于第二通路的流入即流体向注射器的流入能够进行。这种情况下,引导通路兼用作用于将流体向第二通路引导的导入口,能够实现引导通路的多功能化。
在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机体上设置有封闭所述第一通路的封闭构件,在所述第二机体上设置有形成有所述第二通路且朝向所述封闭构件延伸的喷嘴部,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相对位置成为所述非连通位置时,所述喷嘴部不穿过所述封闭构件,在所述相对位置成为所述连通位置时,所述喷嘴部穿过所述封闭构件。
根据本发明,在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时,喷嘴部穿过封闭构件,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连通,进而注射器与导管连通。这种情况下,能够将注射器内的流体经由导管向气囊供给。另一方面,在上述相对位置切换成非连通位置时,成为喷嘴部未穿过封闭构件的状态,第一通路被封闭构件封闭。这种情况下,能够防止流体从处于膨胀状态的气囊逆流。因此,基于以上情况,上述的结构可以说是在能够向气囊进行流体供给的状态和防止来自气囊的逆流的状态之间切换时实用方面优选的结构。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流体供给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机体连接的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活塞的所述流体供给泵。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发挥与第一至第六方面同样效果的流体供给设备。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止血器具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缠绕在肢体上的带体;安装在所述带体上的所述气囊;经由所述导管与所述气囊连接的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机体连接的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活塞的所述流体供给泵。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发挥与第一至第六方面同样效果的止血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止血器具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表示第一机体的结构,(a)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b)是从轴向的一侧观察到的侧视图,(c)是分解主视图。
图4表示第二机体的结构,(a)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图5(a-1)是表示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a-2)是表示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b-1)是表示上述相对位置处于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b-2)是表示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a-1)是表示第二机体相对于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a-2)是表示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b-1)是表示上述相对位置处于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b-2)是表示该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连结部用通路中引导连结部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简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简图。
图1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简图。
【符号说明】
10…止血器具
13…气囊
16…供气配管
20…连接器
21…第一机体
22…第二机体
24…空气供给泵
25…注射器
26…活塞
30…阀构件
37…突起部
40…第一通路
50…第二通路
53…引导通路
51…周壁部
56a、56b…通路端面
70…连接器
71…第一机体
72…第二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得到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上臂部的止血的止血器具进行了具体化。图1(a)及(b)是表示止血器具10的结构的结构图。
如图1(a)及(b)所示,止血器具10具备带体11、弯曲板12和气囊13。带体11是具有挠性的带状的片材,用于缠绕在肢体上成为止血对象的部位。在带体1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面扣14。各面扣14a、14b中的一方的面扣14a(阳侧)设置在带体11的表面,另一方的面扣14b(阴侧)设置在背面。通过将所述面扣14a、14b彼此相互接合,从而能够将带体11以缠绕在止血对象部位上的状态保持。
弯曲板12是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ABS树脂等透明树脂形成的板状构件,形成为呈圆弧状弯曲的弯曲形状。弯曲板12安装在带体1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在弯曲板12上的带体11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着与带体1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狭缝孔12a。通过使带体11通过所述各狭缝孔12a,从而将弯曲板12安装到带体11上。
气囊13以配置在弯曲板12的背面侧的状态安装在带体11或弯曲板12上。气囊13通过向内部注入空气而膨胀,通过将处于膨胀状态的该气囊13向止血对象部位压抵来压迫该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气囊13成为规定的膨胀状态所需要的空气的容量设定为70cm3,成为比后述的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25的容量(35cm3)大的值。
在气囊13上连接有由树脂制管构成的供气配管16的一端部,在供气配管16的另一端部连接有连接器20。在连接器20上连接有用于对气囊13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泵24。空气供给泵24具备注射器25和配设在注射器25内的活塞26。空气供给泵24通过将活塞26向注射器25内压入而将注射器25内的空气排出并将该空气经由供气配管16向气囊13供给。需要说明的是,注射器25的容量设定为例如35cm3
连接器20具备与供气配管16连接的第一机体21和与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25连接的第二机体22。以下,根据图2至图4详细说明所述连接器20的结构。图2是表示连接器2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表示第一机体21的结构,(a)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b)是从轴向的一侧观察到的侧视图,(c)是分解主视图。图4表示第二机体22的结构,(a)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b)是纵向剖视图。
如图2所示,连接器20具备第一机体21和第二机体22,且通过将所述各机体21、22能够装拆地连结而构成。如图3(a)~(c)所示,第一机体21具备主体部28、盖部29和阀构件30。主体部28通过树脂材料而形成为圆柱状,具有外径不同的两个部分、即大径部32和小径部33。在主体部28中,大径部32侧的端部(小径部33的相反侧的端部)成为***到后述的盖部29的扩径孔部36a中的被***部38。
在主体部28中形成有沿轴线方向贯通该主体部28的内部通路34。内部通路34的大径部32侧(被***部38侧)的端部被扩径,该扩径的部分成为用于收容阀构件30的收容凹部35。需要说明的是,以加强为目的,在小径部3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肋45。
盖部29由与主体部28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形成为具有与主体部28的大径部32相同直径的圆板状。在盖部29上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部36。贯通孔部36的一端侧被扩径而成为扩径孔部36a,且构成为主体部28的上述被***部38***到该扩径孔部36a中。
在盖部29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从该外周面突出的一对突起部37。所述各突起部37形成为圆柱状,且分别配置在相对于盖部29的轴线大致对称的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突起部37相当于被引导部。
阀构件30由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阀构件30形成为圆板状,其外径与主体部28的收容凹部35的内径大致相同。在阀构件30上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阀口39(参照图3(a))。阀口39由沿一直线延伸的切口构成,在阀构件30的弹性的作用下成为平时闭塞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阀口39的切口形状并非必须为一直线状,也可以为十字状等其他的形状。
阀构件30以阀口39的贯通方向朝向主体部28的轴线方向的状态收容在该主体部28的收容凹部35中。并且,在所述收容状态下,盖部29以在其扩径孔部36a中***有主体部28的被***部38的状态通过粘接、熔敷或嵌合与该被***部38接合。这种情况下,阀构件30成为一部分进入到盖部29的扩径孔部36a中的状态,且被主体部28和盖部29以沿轴线方向压缩的状态夹入。需要说明的是,在盖部29(扩径孔部36a)与被***部38的接合部分,实施了用于防止空气通过该部分进出的密封处理。
在主体部28和盖部29的接合状态下,主体部28的内部通路34和盖部29的贯通孔部36连通。由此,在第一机体21上形成由内部通路34和贯通孔部36构成的第一通路40。并且,在该第一通路40的中途配设有阀构件30,通过该阀构件30使第一通路40成为平时闭塞的状态。
如图4(a)及(b)所示,第二机体22由与第一机体21的主体部28(及盖部29)相同的树脂材料构成,整体形成为圆柱状。第二机体22具有外径不同的两个部分、即大径部42和小径部43。在大径部42上形成有向轴线方向上与小径部43相反的一侧开口的圆柱凹部44。圆柱凹部44的内径形成为比第一机体21的主体部28的大径部32(及盖部29)的外径稍小的尺寸。另外,在大径部42中,包围圆柱凹部44的壁部成为周壁部51,通过该周壁部51构成筒状部。
在大径部42上以从圆柱凹部44的底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喷嘴部48。喷嘴部48形成为沿着大径部4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圆柱状,其前端部形成为越往头越细。由此,能够如后述那样使喷嘴部48穿过阀构件30的阀口39。喷嘴部48的全长比大径部42的轴线方向上的周壁部51的长度短,由此,喷嘴部48的整体收容在圆柱凹部44中。
在第二机体22上以沿着其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通路50。第二通路50的一部分形成在喷嘴部48的内部,且第二通路50的一端在喷嘴部48的前端开口。另外,第二通路50的另一端在小径部43中的与大径部42相反的一侧(后述的连接部49侧)的端部开口。
小径部43中的与大径部4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成为用于连接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25的口部25a的连接部49。在连接部49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49a,能够将形成在口部25a的内周面上的内螺纹部(省略图示)与该外螺纹部49a螺合。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49(外螺纹部49a)和口部25a(内螺纹部)具有预先规格化的形态。另外,在小径部43的外周面上,在比连接部49靠大径部42的部分以从该部分突出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操作部47。
在大径部42的周壁部51形成有分别对第一机体21的各突起部37进行引导的一对突起部用通路52(也参照图5)。各突起部用通路52沿着周壁部51的外周面而形成为狭缝状,且沿厚度方向贯通周壁部51。所述通路52均具有同样的结构,在绕大径部42的轴线的方向上以180°的间隔配置。
突起部用通路52包括引导通路53和从该引导通路53连续延伸的装拆用通路54。引导通路53在周壁部51上以沿着大径部4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引导通路53在大径部42的轴线方向上设置在周壁部51的中间部。这种情况下,引导通路53的两端部分别由在周壁部51上夹着引导通路53且在轴线方向上对置的一对通路端面56来规定。所述各通路端面56中,小径部43侧(换言之第一机体21的相反侧)的通路端面56a相当于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小径部43侧的相反侧(换言之第一机体21侧)的通路端面56b相当于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
装拆用通路54从引导通路53中的通路端面56b侧的端部沿着大径部42的径向延伸,且从该延伸到的端部沿着轴线方向向小径部43侧的相反侧延伸而在该侧的端部开放。另外,在周壁部51上,在面向装拆用通路54的通路面部54a中的与引导通路53的交界部设置有从该通路面部54a突出的通路突出部58。
接下来,使用图5说明连接器20中的第一机体21和第二机体22的连结结构。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而言,在其连结状态下,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可以在第一通路40和第二通路50连通的连通位置与第一通路40和第二通路50未连通的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在图5中,(a)表示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20(以下,也称为非连通状态的连接器20)的结构,(a-1)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a-2)是纵向剖视图。另一方面,在图5中,(b)表示上述的相对位置处于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20(以下,也称为连通状态的连接器20)的结构,(b-1)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b-2)是纵向剖视图。
如图5所示,第二机体22以在大径部42的圆柱凹部44中***有第一机体21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第一机体21中的盖部29侧的一部分的状态与该第一机体21连结。在所述连结状态下,第一机体21的盖部29的突起部37进入第二机体22的引导通路53中,能够沿着该引导通路53被引导。另外,此时,第二机体22的喷嘴部48以朝向第一机体21的阀构件30延伸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20中,通过使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沿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在连通位置(参照图5(b))与非连通位置(参照图5(a))之间切换。在进行所述相对移动时,突起部37沿着引导通路53移动,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的情况下,成为突起部37位于引导通路53中的与小径部43侧相反的一侧(第一机体21侧)的端部且与通路端面56b抵接的状态。另外,这种情况下,在通路突出部58的作用下,突起部37从引导通路53向装拆用通路54进入的情况被抑制。另一方面,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连通位置的情况下,成为突起部37位于引导通路53中的小径部43侧(第一机体21的相反侧)的端部且与通路端面56a抵接的状态。
接下来,对连接器20的非连通状态及连通状态分别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5(a)所示,在连接器20处于非连通状态时,喷嘴部48相对于阀构件30分离配置,在喷嘴部48的前端部与阀构件30之间形成有规定的间隙。此时,喷嘴部48处于未穿过阀构件30的阀口39的状态,阀口39处于闭塞的状态。即,第一机体21的第一通路40被阀构件30闭塞,该通路40和第二机体22的第二通路50成为非连通的状态。另外,在所述非连通的状态下,第二通路50与圆柱凹部44连通,进而经由引导通路53与连接器20外部连通。
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连接器20处于连通状态时,喷嘴部48穿过阀构件30的阀口39,由此成为第一通路40与第二通路50相互连通的状态。在所述喷嘴部48的插通状态下,阀构件30的阀口39在喷嘴部48的作用下抵抗阀构件30的弹力而被压开。此时,阀构件30的阀口39的内周面与喷嘴部48的外周面相互密接,所述两面间的气密性得以确保。
如上所述,在上述的连接器20中,在第一机体21上连接有供气配管16,在第二机体22上连接有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25。在第一机体21的第一通路40中,在第二机体22的相反侧的端部***有供气配管16(参照图3)。在所述***状态下,供气配管16通过粘接而固定在第一机体21的第一通路40的内周面上。由此,在第一机体21上连接供气配管16,第一通路40与供气配管16连通。
另外,在第二机体22的连接部49上连接有注射器25的口部25a(参照图4)。在连接部49的外螺纹部49a紧固注射器25的口部25a的内螺纹部,在该紧固状态下,连接部49与口部25a通过粘接而固定。由此,在第二机体22上连接注射器25,第二通路50与注射器25连通。
接下来,对止血器具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在此,假设在将导引套扎入上臂部的动脉的状态下以该扎入部位作为止血对象而进行止血的情况。另外,在此特别以对气囊13供给空气而使气囊13膨胀时的作业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在进行止血作业时,首先,在将气囊13与作为止血对象部位的扎入部位相抵的状态下将带体11缠绕在上臂部,并通过面扣14将带体11固定。
接下来,进行使用空气供给泵24向气囊13供给空气而向气囊13填充空气的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气囊13的内容量比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25的内容量大,因此通过进行多次(在此为两次)对气囊13的空气供给来进行向气囊13的空气填充。
具体而言,首先,作为第一次供气作业,在将连接器20中的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设为非连通位置的状态下,拉拽空气供给泵24的活塞26而向注射器25内填充规定量的空气。例如,向注射器25内填充35cm3的空气。然后,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从非连通位置切换至连通位置。由此,第二机体22的喷嘴部48穿过阀构件30的阀口39,第一机体21的第一通路40与第二机体22的第二通路50连通。并且,在该连通状态下,通过将活塞26向注射器25内压入而将该注射器25内的空气向气囊13供给。
接下来,作为第二次供气作业,再次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从连通状态切换成非连通状态,并向注射器25内填充规定量的空气、例如35cm3的空气。然后,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再次从非连通位置切换至连通位置,通过对活塞26进行压入操作而将注射器25内的空气向气囊13供给(补充)。由此,通过共计两次的供气操作向气囊13中填充规定量(70cm3)的空气,气囊13成为规定的膨胀状态。并且,利用该膨胀的气囊13压迫止血对象部位从而进行该部位的止血。
然后,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从连通状态切换至非连通状态。由此,闭塞阀构件30的阀口39来防止来自气囊13的空气的逆流。因此,气囊13的膨胀状态得以维持,止血对象部位的止血继续进行。
在从开始止血对象部位的止血到经过了规定的时间这一期间,确认止血对象部位的止血状态,并根据该止血状态来进行气囊13的压迫程度的调整。例如,在对止血对象部位未充分进行止血的情况下,对气囊13补充空气来提高气囊13对止血对象部位的压迫程度。具体而言,在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设为非连通位置的状态下,向注射器25内填充空气,然后将上述相对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并向气囊13中补充注射器25内的空气。另一方面,在对止血对象部位的压迫过强而使患者疼痛的情况下,通过除去气囊13内的空气的一部分来减小对止血对象部位的压迫程度。具体而言,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通过拉拽活塞26而将气囊13内的空气的一部分向注射器25内吸引。在压迫程度的调整结束后,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切换成非连通位置。
在从开始止血起经过规定时间(止血状态的确认期间)后,将第二机体22从第一机体21取下。在取下时,首先使处于非连通位置的第二机体22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从而使突起部37从引导通路53进入装拆用通路54(详细而言为装拆用通路54的沿径向延伸的部分),然后将第二机体22向轴线方向上与第一机体21相反的一侧拉拽而将突起部37向装拆用通路54(详细而言为装拆用通路54的沿轴线方向延伸的部分)外拉出。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第二机体22旋转时,把持操作部47来使该第二机体22旋转。由此,从止血器具10取下空气供给泵24,结束一系列的作业。
根据以上详细描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的优良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构成为,具备与供气配管16连接的第一机体21和与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25连接的第二机体22,且将所述各机体21、22以能够装拆的方式组装。并且,在所述组装状态下,能够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在第一通路40和第二通路50连通的连通位置与所述各通路40、50不连通的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空气能够相对于第二通路50流入。由此,在对气囊13补充空气时即对气囊13进行第二次以后的空气注入时,可以在两机体21、22组装的状态下将上述的相对位置切换成非连通位置并向注射器25内填充空气,然后,将上述相对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并将注射器25内的空气向气囊13供给(补充)。此时,在进行向气囊13的空气补充时,无需进行将注射器25从连接器20取下或再次连接这样繁琐的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气囊13补充空气的作业。
另外,由于第一机体21与第二机体22能够相互装拆,因此可以在保持第一机体21与供气配管16侧连接的状态下、保持第二机体22与注射器25侧连接的状态下实施用于止血的一系列的作业。这对于防止进行止血作业时将注射器25前端部与止血器具以外的医疗器具误连接这样的不良情况、即注射器25前端部的误连接而言可以说是有利的结构。即,虽然注射器25的口部25a与第二机体22的连接部49如上述那样为规格上相符的结构,但只要规格相符则也可以与止血器具以外的医疗器具连结。对于这一点,通过如上所述那样将注射器25与连接器20(第二机体22)固接,就能够可靠地防止所述误连接。
在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设为非连通位置时,由于限制了两机体21、22的组装的解除,因此在将空气填充到气囊13中以后,能够在注射器25与连接器20(第二机体22)连接着的状态下将注射器25与气囊13保持成非连通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在从对气囊13填充空气开始经过规定时间后对气囊13补充空气时可以说是优选的结构。
在第二机体22上形成有引导通路53,在第一机体21上设置有被引导通路53引导的突起部37。并且,在第二机体22中,在使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从非连通位置向连通位置变位时,通过规定引导通路53的两侧的通路端部的各通路端面56a、56b中一方的通路端面56a来限制越过该连通位置的变位。并且,在使上述相对位置从连通位置向非连通位置变位时,通过另一方的通路端面56b来限制越过该非连通位置的变位。这种情况下,能够适当地进行将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在连通位置与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的作业。另外,通过利用引导通路53的各通路端面56a、56b来进行上述相对位置的变位限制,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并同时得到上述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构成为,在第二机体22的圆柱凹部44中收容有第一机体21的状态下将两机体21、22相互组装,且在包围圆柱凹部44的周壁部51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狭缝状的引导通路53。并且,在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成为非连通位置时,使第二通路50与圆柱凹部44连通。在所述结构中,经由引导通路53使圆柱凹部44与连接器20外部连通。并且,在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由于第二通路50与圆柱凹部44连通,因此空气能够相对于第二通路50流入、即空气能够向注射器25流入。这种情况下,能够将引导通路53兼用作用于将空气向第二通路50引导的导入口(通气口),从而能够实现引导通路53的多功能化。
[第二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7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下,根据图6或图7对所述连接器7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连接器70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7中,(a)表示第二机体72相对于第一机体71的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70的结构,(a-1)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a-2)是纵向剖视图。相对于此,在图7中,(b)是表示第二机体72相对于第一机体71的相对位置处于连通位置时的连接器70的结构,(b-1)是表示该结构的主视图,(b-2)是纵向剖视图。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70具备第一机体71和第二机体72,且通过将所述各机体71、72能够装拆地连结而构成。第一机体71具备与供气配管16连接的连接部74和固定在连接部74上的筒状的筒部75。连接部74整体呈圆柱状,且该连接部74的与供气配管16连接的连接部侧朝向该配管16侧缩径。在连接部74上形成有向其轴线方向上与供气配管16相反的一侧开口的圆柱状的收容凹部77。在收容凹部77中收容有阀构件30。另外,在连接部74上形成有使收容凹部77和供气配管16连通的第一通路79。
筒部75通过树脂材料而形成为筒状,其内径与连接部74的外径大致相同。筒部75在其内侧配置有连接部74且一部分比连接部74更向轴线方向上与供气配管16相反的一侧延伸出的状态下,通过粘接而固定在该连接部74上。在构成筒部75的周壁部7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肋85。所述肋85在周壁部76的周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具有对后述的第二机体72的卡合部98(爪部99)沿筒部75的轴线方向进行引导的引导件的作用。
在周壁部76中的比连接部74进一步延伸出的部分(以下,称为延出部76a)形成有对后述的第二机体72的各连结部93分别进行引导的一对连结部用通路81。各连结部用通路81形成为沿着周壁部76的外周面的狭缝状,且沿厚度方向贯通周壁部76。各连结部用通路81均具有相同的结构,在绕筒部75的轴线的方向上以180°的间隔配置。
连结部用通路81具有第一通路部82和从该第一通路部82连续延伸的第二通路部83(也参照图8)。第一通路部82在周壁部76上以从轴线方向的中间位置朝向连接部74的相反侧(换言之第二机体72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且在该侧的端部开放。另外,在第一通路部82中,第二机体72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由通路端面108规定。第二通路部83以从第一通路部82的连接部74侧(换言之第二机体72的相反侧)的端部沿着周壁部76的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第二机体72通过树脂材料形成,其具备呈圆柱状的主体部91、具有比主体部91的外径大的内径的筒部92。主体部91以其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进入筒部92的内侧的状态与该筒部92同轴配置,并在该配置状态下经由连结部93与筒部92连结。连结部93配设在轴线方向上的主体部91与筒部92的重叠部位,将主体部91的外周面与筒部92的内周面连接(参照图6)。连结部93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宽度(与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板状,且以180°间隔绕主体部91的轴线设置有一对。这种情况下,主体部91的外周面与筒部92的内周面之间的未设置连结部93的区域成为将筒部92的内部空间与内外连通的开口区域87。
在主体部91中的轴线方向上的筒部92侧(即第一机体71侧)的端部以朝向第一机体71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喷嘴部101。另外,在主体部91上以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第二通路102。第二通路102的一部分形成在喷嘴部101的内部,且第二通路102的一端在喷嘴部101的前端开口。另外,第二通路102的另一端在主体部91中的与第一机体7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开口。
在主体部91中的与第一机体71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空气供给泵24的注射器25的口部25a的连接部104,在主体部91中的比连接部104靠第一机体71的部分以从主体部91的外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操作部105。
在筒部92上设置有一对卡合部98。各卡合部98在绕筒部92的轴线的方向上以180°的间隔配置。具体而言,在筒部92的周壁部96上形成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且向该轴线方向上与主体部91相反的一侧(换言之第一机体71侧)开口的狭缝97,且以从该狭缝97的底部沿筒部92的轴线方向朝向第一机体71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卡合部98。卡合部98的一部分比筒部92更向第一机体71侧延伸出。此时,卡合部98构成为能够向筒部92的径向挠曲。
在卡合部98的前端部以向筒部92的轴线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爪部99。该爪部99能够与第一机体71的筒部75中的轴线方向上与第二机体7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75a卡合。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该卡合部98相当于组装解除限制机构。
接下来,对第一机体71和第二机体72的连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第二机体72在其筒部92的内侧***有第一机体71的筒部75的状态下与第一机体71连结。在所述连结状态下,通过使第二机体72相对于第一机体71沿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使第二机体72相对于第一机体71的相对位置在非连通位置(参照图7(a))和连通位置(参照图7(b))之间切换。
首先,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的情况下,如图7(a)所示,第二机体72的喷嘴部101相对于阀构件30分离配置,成为喷嘴部101未穿过阀构件30的状态。这种情况下,第一机体71的第一通路79和第二机体72的第二通路102成为非连通状态。另外,第二通路102与第二机体72的筒部92的内侧空间连通,进而通过开口区域87与连接器70外部连通。另外,在所述非连通状态下,第二机体72的卡合部98(爪部99)与第一机体71的筒部75的端部75a卡合。相对于此,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连通位置时,如图7(b)所示,第二机体72的喷嘴部101穿过阀构件30且第一通路79和第二通路102成为连通状态。
在此,在将上述的相对位置从非连通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时,第一机体71的连结部93沿着第二机体72的筒部75的连结部用通路81被引导。该引导的情况在图8中示出。在进行所述切换时,首先如图8(a)所示,连结部93进入连结部用通路81的第一通路部82,沿着该通路部82被向通路端面108侧引导。然后,如图8(b)所示,连结部93到达该通路部82的通路端面108侧的端部并与通路端面108抵接。在该状态下,上述相对位置成为连通位置。并且,在该情况下,由于连结部93与通路端面108抵接,因此上述相对位置越过连通位置这一情况被限制。
另外,在该连通位置下,若使第二机体72相对于第一机体71以其轴线为旋转中心旋转时,如图8(c)所示,第一机体71的连结部93从第一通路部82进入第二通路部83。在该状态下,由于第二机体72相对于第一机体71的向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将上述相对位置适当地保持在连通位置。
根据以上详细描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以下的优良效果。
在第二机体72相对于第一机体71的相对位置处于非连通位置时,通过卡合部98与第一机体71的筒部75的端部75a卡合,从而限制两机体71、72的组装解除。另外,在该非连通位置下,空气能够相对于第二通路102流入。因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对气囊13补充空气时,通过使上述相对位置成为非连通位置,从而进行向注射器25内的空气填充,然后通过使上述相对位置成为连通位置,由此能够向气囊13补充空气。由此,在向气囊13补充空气时,无需进行将注射器25从连接器20取下或再次连接这样繁琐的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对气囊13补充空气的作业。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规定引导通路53的通路端部的通路端面56a、56b来限制突起部37的移动范围,但也可以对此进行变更。其一例在图9中示出。在图9所示的连接器110中,在第二机体112上设置有从周壁部114的内周面的前端部突出的卡合部113。卡合部113遍及周壁部114的内周方向整个区域而形成。在由周壁部114包围的内侧空间116中收容有第一机体21,在该收容状态下,第一机体21和第二机体112相互连结。另外,在该状态下,第一机体21的突起部37在该机体21的轴线方向上比卡合部113靠第二机体112(内侧空间116)侧配置。
在上述结构的连接器110中,通过使第二机体112相对于第一机体21沿轴线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将第二机体11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在非连通位置(参照图9(a))和连通位置(参照图9(b))之间切换。并且,在使上述相对位置成为非连通位置时,第一机体21的突起部37与第二机体112的卡合部113卡合。另一方面,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连通位置时,第一机体21中的第二机体112侧的端面118与该机体112中的规定内侧空间116的底部的底面112a抵接。此时,第二机体11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越过连通位置的变位及越过非连通位置的变位被限制,因此可以适当地进行上述相对位置的切换作业。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在卡合部113上,与各突起部37分别对应地设置有沿第二机体112的轴线方向贯通的一对贯通孔部。在相对于第一机体21装拆第二机体112时,可以通过分别使第一机体21的各突起部37通过所述各贯通孔部而进行装拆。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示例中,卡合部113相当于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底面112a相当于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另外,通过卡合部113及突起部37构成组装解除限制机构。
(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机体21上设置有突起部37,在第二机体22上形成有引导通路53,但也可以对此进行变更,在第二机体22上设置突起部,在第一机体21上形成引导通路。其一例在图10中示出。在图10所示的连接器120中,在第一机体121上设有筒状部124,在该筒状部124的内部空间129中收容有第二机体122的被收容部125。并且,在所述收容状态下,第一机体121和第二机体122相互连结。在第一机体121的筒状部124上,以贯通构成该筒状部124的周壁部128的方式形成有引导通路127,在第二机体122的被收容部12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突起部126。突起部126沿着第一机体121的引导通路127被引导。
在所述结构中,如图10(a)所示,在将第二机体122相对于第一机体121的相对位置切换成连通位置时,突起部126与规定引导通路127的两端的各通路端面133a、133b中的一方的通路端面133b抵接。另外,如图10(b)所示,在将上述的相对位置切换成非连通位置时,突起部126与引导通路127的另一方的通路端面133a抵接。由此,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适当地进行上述相对位置的切换。另外,在上述相对位置成为非连通位置时,第二机体122的第二通路131与第一机体121的筒状部124的内部空间129连通。由此,能够使空气经由引导通路127和内部空间129从连接器120的外部向第二通路131、进而向注射器25流入。
(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机体22的周壁部51上将引导通路53形成为狭缝状,但也可以对此进行变更,将引导通路53在周壁部51的内周面上形成为槽状。这种情况下,沿着槽状的引导通路53来引导突起部37。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二机体22上不设置引导通路53(及装拆用通路54)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机体21中也可以不设置突起部37。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在连通位置和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各结构中,需要在连接器20上另行设置将圆柱凹部44的内外连通的通气通路。对于通气通路,考虑有例如通过在周壁部51上形成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通气孔或在第一机体21的外周面与第二机体22(周壁部51)的内周面之间设置规定的间隙来构成。
(4)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封闭构件使用了阀构件30,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封闭构件。例如,如图11所示,作为封闭构件也可以使用鸭嘴式的止回阀141。所述止回阀141具有狭缝状的阀口141a。阀口141a在止回阀141的弹力的作用下成为平时闭塞的状态,在止回阀141的前后的压力差为正时、即止回阀141的上游侧的压力比下游侧的压力大时开口。
在图11中,在第一机体21(主体部28)中,在第二通路50的中途设置该止回阀141,在第二通路50中的比止回阀141靠第二机体22侧的端部、详细而言在第二通路50的第二机体22侧的端部设置有由硅橡胶构成的圆环状的密封构件142。密封构件142以其外周面与第二通路50的内周面密接的状态设置,其内径比喷嘴部48的外径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为了方便说明,对于第二机体22仅图示出喷嘴部48。
在上述的结构中,第二机体22相对于第一机体21的相对位置可以在图11(a)所示的第一位置、图11(b)所示的第二位置、图11(c)所示的第三位置这三个位置之间切换。并且,为了能够进行所述三个位置的切换,引导通路的结构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具体而言,如图11(a-2)~(c-2)所示,本例的引导通路146在其中途具有沿径向延伸的中间通路150,经由该中间通路150连接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两个引导通路部148、149。两个引导通路部148、149分别从中间通路150的两端部在轴线方向上向相反侧延伸,具体而言,第一引导通路部148向第一机体21的相反侧延伸,第二引导通路部149向第一机体21侧延伸。
在上述的结构中,如图11(a-1)所示,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机体22的喷嘴部48相对于第一机体21在轴线方向上分离,第一通路40和第二通路50成为非连通状态。此时,第一机体21的突起部37位于第二引导通路部149中的第一机体21侧的通路端部。
另外,如图11(b-1)所示,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第二位置时,成为喷嘴部48穿过密封构件142的内部且从止回阀141分离的状态。此时,喷嘴部48的外周面与密封构件142的内周面成为密接状态,由此,成为在第一通路40中止回阀141与密封构件142之间的空间(以下,称为闭塞空间153)相对于外部的通气被隔断的状态。并且,第二通路50与该闭塞空间153连通。在该状态下,在通过空气供给泵24向闭塞空间153供给空气时,该空间153内的压力升高,止回阀141的阀口141a打开。由此,能够进行向气囊13的空气供给。另外,在所述第二位置下,第一机体21的突起部37位于第一引导通路部148中的第一机体21侧的通路端部。
另外,如图11(c-1)所示,在上述相对位置处于第三位置时,成为喷嘴部48穿过止回阀141的阀口141a而第一通路40和第二通路50连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拉拽空气供给泵24的活塞26,从而能够吸引气囊13内的空气。由此,在基于止血器具10进行的止血处理结束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所述吸引而使气囊13收缩。另外,在所述第三位置下,第一机体21的突起部37位于第一引导通路部148中的与第一机体21侧相反的一侧的通路端部。

Claims (8)

1.一种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其适用于止血器具,所述止血器具具备通过收容在注射器内的活塞的移动来排出注射器内的流体的流体供给泵,利用流体供给泵将流体经由导管向通过流体的注入而膨胀的气囊供给,通过将处于膨胀状态的所述气囊压抵于止血对象部位从而进行止血,
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导管和所述流体供给泵的注射器连接的连接部分,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机体,其与所述导管连接;
第二机体,其与所述流体供给泵的注射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以能够装拆的方式组装,
在所述第一机体上形成有与所述导管连通的第一通路,
在所述第二机体上形成有与所述注射器连通的第二通路,
在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状态下,所述第二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的相对位置能够在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连通的连通位置和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不连通的非连通位置之间切换,
在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非连通位置时,在所述第二机体中,所述流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通路流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组装解除限制机构,该组装解除限制机构在所述相对位置处于所述非连通位置时限制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的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和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在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状态下,所述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在所述相对位置从所述非连通位置向所述连通位置变位时限制越过该连通位置的变位,所述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在所述相对位置从所述连通位置向所述非连通位置变位时限制越过该非连通位置的变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机体中的一方的机体上设置有引导通路,在另一方的机体上设置有被所述引导通路引导的被引导部,
所述引导通路是使所述相对位置在所述连通位置与所述非连通位置之间变位的通路,
在所述一方的机体上,规定所述引导通路的一方的通路端部的通路端面作为所述连通位置侧限制部而形成,规定另一方的通路端部的通路端面作为所述非连通位置侧限制部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两机体中的一方的机体上设置有筒状部,在所述两机体的组装状态下,在所述筒状部的内侧收容有另一方的机体,
在构成所述筒状部的周壁部上设置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狭缝状的所述引导通路,在所述另一方的机体的外周部上设置有作为所述被引导部的突起部,
在所述相对位置成为所述非连通位置时,所述第二通路与所述筒状部内的内部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机体上设置有封闭所述第一通路的封闭构件,
在所述第二机体上设置有形成有所述第二通路且朝向所述封闭构件延伸的喷嘴部,
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构成为,在所述相对位置成为所述非连通位置时,所述喷嘴部不穿过所述封闭构件,在所述相对位置成为所述连通位置时,所述喷嘴部穿过所述封闭构件。
7.一种流体供给设备,其用于所述止血器具,所述流体供给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
具有与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机体连接的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活塞的所述流体供给泵。
8.一种止血器具,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缠绕在肢体上的带体;
安装在所述带体上的所述气囊;
经由所述导管与所述气囊连接的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器具用连接器;
具有与所述止血器具用连接器的所述第二机体连接的所述注射器和所述活塞的所述流体供给泵。
CN201210292686.7A 2011-08-23 2012-08-16 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6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1635A JP5698092B2 (ja) 2011-08-23 2011-08-23 止血器具用コネクタ、流体供給機器及び止血器具
JP2011-181635 2011-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6284A true CN103006284A (zh) 2013-04-03
CN103006284B CN103006284B (zh) 2015-12-16

Family

ID=47955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9268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6284B (zh) 2011-08-23 2012-08-16 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98092B2 (zh)
CN (1) CN1030062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0166A (zh) * 2018-12-03 2019-02-19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止血装置
CN115770086A (zh) * 2022-11-30 2023-03-10 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施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1420B2 (ja) * 2014-03-28 2018-01-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US11284905B2 (en) * 2017-11-03 2022-03-29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Hemostasi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00384256A1 (en) * 2019-06-09 2020-12-10 Merit Medical Systems, Inc. Fluid delivery adapter for vascular compression devic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WO2022092000A1 (ja) * 2020-10-26 2022-05-05 テルモ株式会社 止血器具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970A (ja) * 1992-01-22 1994-02-01 C R Bard Inc 補綴用閉塞材の経皮経管腔的前端装填式挿入および回収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20058960A1 (en) * 1998-04-08 2002-05-16 Hudson John Overton Hemostatic system for body cavities
JP2005218593A (ja) * 2004-02-05 2005-08-18 Terumo Corp 止血器具
CN201303956Y (zh) * 2008-12-11 2009-09-09 福州国德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气囊压迫式止血器的充气接口装置
CN201533855U (zh) * 2009-11-19 2010-07-28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鼻腔快速止血包
CN201930019U (zh) * 2011-04-02 2011-08-17 田伟 一种妇科产后止血气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4155A (en) * 1993-12-14 1996-05-07 Daneshvar; Yousef Device for applying pressure to a person's groi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2970A (ja) * 1992-01-22 1994-02-01 C R Bard Inc 補綴用閉塞材の経皮経管腔的前端装填式挿入および回収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20058960A1 (en) * 1998-04-08 2002-05-16 Hudson John Overton Hemostatic system for body cavities
JP2005218593A (ja) * 2004-02-05 2005-08-18 Terumo Corp 止血器具
CN201303956Y (zh) * 2008-12-11 2009-09-09 福州国德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气囊压迫式止血器的充气接口装置
CN201533855U (zh) * 2009-11-19 2010-07-28 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鼻腔快速止血包
CN201930019U (zh) * 2011-04-02 2011-08-17 田伟 一种妇科产后止血气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0166A (zh) * 2018-12-03 2019-02-19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止血装置
CN109350166B (zh) * 2018-12-03 2023-11-21 上海长海医院 一种止血装置
CN115770086A (zh) * 2022-11-30 2023-03-10 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施夹器
CN115770086B (zh) * 2022-11-30 2024-05-31 苏州英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施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06284B (zh) 2015-12-16
JP5698092B2 (ja) 2015-04-08
JP2013042859A (ja) 2013-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6284A (zh) 止血器具用连接器、流体供给设备及止血器具
CN101415390B (zh) 连通部件及使用它的医疗用容器、以及输液配药用具组件
US5549566A (en) Valved intravenous fluid line infusion device
CN110505863A (zh) 连接配件及配件连接器
CN109475467A (zh) 药液填充装置以及药液填充方法
EP2712650A1 (en) Adapter and drug cartridge alignment device
JP2000510383A (ja) 移動型密閉ポンプ
CN103917179A (zh) 套管针支撑装置
CN104244906A (zh) 医疗用连接器
CN104136054A (zh) 紧凑型非电动药剂注入器
CN112041004B (zh) 输液套件
ES2904369T3 (es) Capuchón de jeringa deslizante para llenado y distribución por separado
JP2016507048A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ィー用のポンプ及びインジェクター
US11992654B2 (en) Syringe adapter
EP2712651A1 (en) Venting device for use in ambulatory infusion system
EP3372264A1 (en) Syringe
CN21417939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纽扣
CN105764544B (zh) 药物输送装置
JP6745356B2 (ja) 内部圧力調節が可能な薬液注入装置
CN102612341A (zh) 内径测定装置及其起动加注方法
CN209611253U (zh) 一种用于外科器械的注气阀和注气件
KR102156610B1 (ko) 약물 주입용 안전 캡
CN114870153B (zh) 复合泵
CN109288567A (zh) 一种用于外科器械的注气阀和注气件
CN102971025A (zh) 输液管及输液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