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71208B - 雪上机动车悬架 - Google Patents

雪上机动车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71208B
CN102971208B CN200980163376.1A CN200980163376A CN102971208B CN 102971208 B CN102971208 B CN 102971208B CN 200980163376 A CN200980163376 A CN 200980163376A CN 102971208 B CN102971208 B CN 102971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axis
suspension arm
attaching parts
shock absorber
pivot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33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71208A (zh
Inventor
贝特霍尔德·费克图
塞巴斯蒂安·蒂博
伯特兰·马莱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P US Inc
Original Assignee
Bombardier Motor Corp of Ameri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mbardier Motor Corp of America filed Critical Bombardier Motor Corp of America
Publication of CN102971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1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71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71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7/00Propulsion devices for sledges or the like
    • B62M27/02Propulsion devices for sledges or the like power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7/00Propulsion devices for sledges or the like
    • B62M27/02Propulsion devices for sledges or the like power driven
    • B62M2027/026Snow mob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spens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雪上机动车的悬架***,该悬架***包括第一悬架臂以及第二悬架臂,该第一悬架臂枢转地连接到底盘,该第二悬架臂枢转地连接到轨道并且从轨道向前地并且向上地延伸。支架臂固定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连接件枢转地连接到支架臂。第一减振器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并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的前方。第二减振器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并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悬架臂。第二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的后方。连杆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并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悬架臂。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这种悬架***的雪上机动车。

Description

雪上机动车悬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履带式车辆的悬架组件,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雪上机动车的后悬架组件。
背景技术
履带式车辆所行驶的地形中的不规则性使履带式车辆的悬架***产生了移置以及偏斜。取决于这些偏斜的幅度、频率以及强度,这些偏斜使雪上机动车的驾驶者和乘客感到了或多或少的不适。
履带式车辆、例如雪上机动车的后悬架组件在其运行期间对所被施加的大量载荷的动态响应,对车辆的整体性能以及驾乘者舒适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载荷有规律地施加于履带式车辆。第一类型的载荷由当车辆在不平地形上行驶以及遭遇碰撞时施加在后悬架上的冲击载荷所产生,第一类型的载荷受到了最大的关注。第二类型的载荷由因加速度以及减速所引起的载荷所产生。在快速加速期间形成的内部力引起了从车辆的前部到后部的重量转移。这趋于使滑雪橇离开地面并因此对转向产生了干扰。然而,在快速减速期间形成的内部力引起了从车辆的后部到前部的重量转移。这趋于朝向侧轨的前部压缩管道体(tunnel)的前部。在操作期间发生在后悬架组件上的力的复杂相互作用,已经产生了对下述机构的优化设计的要求:该机构用于对施加在新式高性能雪上机动车上的载荷的复杂化结合进行吸收以及衰减。
通常,后悬架对环形履带进行支承,环形履带绕一对平行的滑轨、多个空转轮(idlerwheel)以及至少一个主动轮或链轮张紧。在静态条件下,包括被压缩的弹簧、液压阻尼器和/或其他减振元件的减振机构抵着支承在悬架上的重量将雪上机动车的滑动框架组件以及底盘(也被称为框架)迫压分离。
在1998年3月7日授予Kawano等人的美国专利No.5,727,643中描述了雪上机动车的常规后悬架的一个示例。Kawano等人公开了一种用于为雪上机动车本体提供弹性支承的悬架装置,该悬架装置包括用于支承雪上机动车本体的框架。滑轨操作性地连接到框架,以便使履带牵引装置压靠雪表面。摆臂包括枢转地支承在框架上的第一端部以及枢转地安装在滑轨上的第二端部。减振器组件包括枢转地支承在与摆臂的第一端部相邻的轴上的第一端部,减振器组件的第二端部通过枢转地支承在摆臂上的渐进连接件(progressivelink)而连接到框架。
在1999年5月18日授予Furusawa的美国专利No.5,904,216中公开了雪上机动车的常规后悬架的另一示例。Furusawa公开了一种雪上机动车的后悬架,该后悬架包括两个成角度的悬架臂组件,这两个成角度的悬架臂组件将滑动框架组件连接到雪上机动车底盘。这些悬架臂组件能够彼此独立地运动,以允许滑动框架组件反作用于在操作期间产生的静态力以及动态力。单个缓冲单元水平地延伸并且在其相对端部处操作性地连接到相应的悬架臂组件,以对载荷进行支承以及衰减。
尽管可利用的常规后悬架***为乘客提供了相对舒适的驾乘,但理想的是对用于履带式车辆特别是雪上机动车的后悬架组件进行进一步改进。还理想的是提供设计成减小由加速载荷以及减速载荷产生的影响的后悬架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对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不便之处中的至少一些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履带式车辆例如雪上机动车的后悬架组件,该后悬架组件连接到前悬架组件,以减小在加速以及减速期间的重量转移的影响。悬架组件的运动在管道体上产生力,所述力阻碍管道体由雪上机动车的加速或减速引起的管道体的运动。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具有底盘以及环形驱动履带的雪上机动车的悬架***。悬架组件包括用于与环形驱动履带接合的轨道。第一悬架臂具有适于枢转地连接到底盘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的下端部。第一悬架臂从轨道向前并且向上地延伸。第二悬架臂设置在第一悬架臂的后方。第二悬架臂具有适于枢转地连接到底盘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的下端部。第二悬架臂从轨道向前并且向上地延伸。支架臂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固定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连接件的第一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第一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的前方。第二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第二减振器的下端部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第一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第二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悬架臂。第二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的后方。连杆具有下端部以及上端部。连杆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连杆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悬架臂。
在另外的方面,连杆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
在其他方面,支架臂的第二端部从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向后地并且向下地延伸。
在另外的方面,连接件的第一端部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第二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轴线上方。
在其他方面,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设置在第二枢转轴线上方的点处固定地连接到前悬架臂。
在另外的方面,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绕第三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第三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绕第四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第四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当雪上机动车处于静止而没有载荷施加于其上时,第二枢转轴线与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至少为第三枢转轴线与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
在其他方面,前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底盘。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当雪上机动车经历减速时,在第二枢转轴线处产生了向上的反作用力。
在另外的方面,前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底盘。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当雪上机动车经历加速时,在第二枢转轴线上产生了向下的反作用力。
在其他方面,第二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通过到连接件的固定连接而枢转地连接到底盘,连接件适于枢转地连接到底盘。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包括带有管道体的底盘的雪上机动车。管道体具有纵向轴线。发动机设置在底盘上。环形驱动履带设置在管道体下方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发动机以推进雪上汽车。两个滑雪橇各自通过前悬架设置在框架上。跨骑座椅在环形驱动履带上方设置在管道体上。跨骑座椅设置在发动机的后方。后悬架组件支承并张紧环形驱动履带。后悬架组件包括用于与环形驱动履带接合的轨道。第一悬架臂具有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的下端部。第一悬架臂从轨道向前地并且向上地延伸。第二悬架臂设置在第一悬架臂的后方。第二悬架臂具有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的下端部。第二悬架臂从轨道向前地并且向上地延伸。支架臂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固定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连接件的第一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第一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的前方。第二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第二减振器的下端部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第一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第二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悬架臂。第二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的后方。连杆具有下端部以及上端部。连杆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连杆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悬架臂。
在另外的方面,连杆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
在其他方面,连杆以及连接件形成了这样的组件:通过该组件,后悬架臂相对于轨道的枢转运动迫使支架臂作用在前悬架臂上,从而使前悬架臂运动。
在另外的方面,支架臂的第二端部从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向后地延伸。
在其他方面,支架臂的第二端部从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向下地延伸。
在另外的方面,连接件的第一端部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管道体的纵向轴线。第二枢转轴线在第一枢转轴线的上方。
在其他方面,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设置在第二枢转轴线上方的点处固定地连接到前悬架臂。
在另外的方面,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绕第三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悬架臂。第三枢转轴线垂直于管道体的纵向轴线。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绕第四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轨道。第四枢转轴线垂直于管道体的纵向轴线。当雪上机动车处于静止而没有载荷施加于其上时,第二枢转轴线与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三枢转轴线与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至少三分之一。
在其他方面,前悬架臂的上端部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当雪上机动车经历减速时,在第二枢转轴线上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
在另外的方面,前悬架臂的上端部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底盘的纵向轴线。当雪上机动车经历加速时,在第二枢转轴线上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
在其他方面,第二悬架臂的上端部通过到连接件的固定连接而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连接件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
出于本申请的目的,关于空间方向的术语例如前方、后方、上方、下方、左以及右,是如通常由以正常驾乘姿势坐在车辆上的车辆驾驶者将理解到的。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每个均具有上述目的和/或方面中的至少一个,而并不必要具有其全部。应当理解的是,由试图实现上述目的而产生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可能不能满足这些目的和/或可能满足没有在本文中具体叙述的其他目的。
根据以下描述、附图以及所附权利要求,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外的和/或可替代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参照将结合附图利用的以下描述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本发明的其他方面以及进一步的特征,其中:
图1是雪上机动车的左侧正视图,其中,驾驶者在雪上机动车上呈跨骑姿势;
图2是取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悬架组件的左前侧的立体图;
图3是取自图2的悬架组件的左后侧的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通过移除了一些元件并且部分地切开了管道体的方式示出了管道体;
图4是图2的悬架组件的左侧正视图;
图5是图2的悬架组件的标圆圈部分的近视图;
图6是图2的悬架组件在经历雪上机动车的加速时的左侧正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切掉了管道体;
图7是图2的悬架组件在经历雪上机动车的减速时的左侧正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切掉了管道体和悬架组件的一些部分;
图8是取自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悬架组件的左后侧的立体图,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一些元件并且部分地切开了管道体;
图9是图8的悬架组件的标圆圈部分的近视图;
图10是图8的悬架组件的左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照附图并且主要参照图1,由附图标记100总体上表示了结合本发明的雪上机动车。
雪上机动车100包括前端部102以及后端部104,其中,前端部102以及后端部104与车辆的向前行驶方向相一致地限定。雪上机动车100包括底盘106,底盘106通常包括管道体108、发动机架部分110以及前悬架组件部分112。示意性示出的发动机114由底盘106的发动机架部分110承载。设置有滑雪橇以及转向组件,其中,两个滑雪橇116(仅示出了其中一个)定位在雪上机动车100的前端部102处并通过前悬架组件118附接于底盘106的前悬架组件部分112。前悬架组件118包括滑雪橇腿部120、支承臂122以及球窝接头(未示出),该球窝接头用于使相应的滑雪橇腿120、支承臂122以及转向柱124操作性地连接。转向柱124在其上端部处附接于转向装置例如车把126,车把126定位在驾乘者靠前处以及发动机114后方以旋转滑雪橇腿120并因此旋转滑雪橇116,从而使车辆转向。
在雪上机动车100的后端部104处定位有环形驱动履带128,该环形驱动履带128设置在管道体108下方。环形驱动履带128通过带传动***130操作性地连接到发动机114,其中,带传动***130由虚线示意性地示出。因此,环形驱动履带128被驱动以绕着悬架组件132移动,用以推进雪上机动车100。后悬架组件132将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在雪上机动车100的前端部102处设置有整流装置134,该整流装置134包封了发动机114以及带传动***130,从而提供了外部壳体,该外部壳体不仅保护了发动机114以及带传动***130,而且还能够被装饰以使得雪上机动车100更美观。通常,整流装置134包括罩以及一个或多个侧面板,这些罩以及侧面板都是能够打开的,以允许在需要时例如检查或维护发动机114和/或带传动***130时接近发动机114以及带传动***130。风挡136在雪上机动车100的前端部102附近连接至整流装置134,或者可以直接地附接于车把126。风挡136用作挡风板,以在雪上机动车100移动时减轻空气作用在驾乘者上的力。
座椅138从雪上机动车100的后端部104延伸到整流装置134。座椅138的后部部分可以包括存储厢或可以用来接纳乘客座椅。两个脚踏140(仅示出一个)在座椅138的下方定位在雪上机动车100的相对侧上以容置驾乘者的脚。
环形驱动履带128与驱动链轮(未示出)接合并由驱动链轮驱动,其中,该驱动链轮由管道体108轴颈支承并且通过带传动***130由发动机114驱动。环形驱动履带128由后悬架组件132悬挂,以相对于底盘106运动。后悬架组件132包括滑动框架组件144,滑动框架组件144主要包括一对间隔开的滑轨146,这一对间隔开的滑轨146与环形驱动履带128的地面接合部分的内侧接合。滑动框架组件144轴颈支承多个支承滚动件(未示出)以及四个空转滚动件150。另外,其他的滚动件152由管道体108承载,以限定环形驱动履带128的所行进的路径。
参照图2到图5,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后悬架组件132。后悬架组件132包括左前悬架臂154和右前悬架臂154以及左后悬架臂164和右后悬架臂164。可以设想,左后悬架臂164和右后悬架臂164能够焊接在一起以形成单个后悬架臂。
前悬架臂154从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向下地并且向后地延伸。前悬架臂154的上端部在枢转点300处枢转地附接于管道体108,以形成枢转轴线301(在图3中示出),枢转轴线301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前悬架臂154的下端部各自在枢转点302处通过枢转销组件160枢转地附接于滑动框架组件144的相应滑轨146。左枢转点302以及右枢转点302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03(图3中所示)。滑轨146的前部部分相对于底盘106的管道体108的运动使得前悬架臂154绕轴线301相对于管道体108旋转。前悬架臂154由具有大体上环形截面的金属管制成。可以设想,前悬架臂154能够具有其他截面,并且前悬架臂154能够由除金属外的其他材料制成。
后悬架臂164从管道体108的后部部分222向下地并且向后地延伸,并且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靠后处。后悬架臂164由具有大致环形截面的金属管制成。可以设想,后悬架臂164能够具有其他截面并且后悬架臂164可以由除金属外的其他材料制成。后悬架臂164通过管和轴组件在枢转点164处枢转地附接于底盘106的管道体108。该管和轴组件包括由轴16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管166,其中,轴168在其相对端部处安装至管道体108。轴168支承滚动件152,滚动件152支承环形驱动履带128的上部部分。后悬架臂164的上端部通过例如焊接固定到管166,使得后悬架臂164适于绕轴168枢转。枢转点304以及轴168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05(在图3中示出)。后悬架臂164的下端部固定地连接到中空横杆172。中空横杆172在左枢转点306以及右枢转点306处枢转地连接到左摇臂174以及右摇臂174。左枢转点306以及右枢转点306限定了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垂直的枢转轴线307(在图3中示出)。可以设想,后摇臂174中的每个均能够省略,并且每个后悬架臂164均能够直接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滑轨146。左后摇臂174以及右后摇臂174中的每一个均在其下端部处与每个滑轨146的后部部分在枢转点319处枢转地附接。
左后块状件170和右后块状件170附接于中空横杆172的相对端部。左后止挡件176和右后止挡件176在其相应的左后摇臂174和右后摇臂174的后方的位置处附接于左后止挡件176和右后止挡件176的相应的滑轨146,以限制相应的左后摇臂174和右后摇臂174沿顺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如在图4中所见)。左后止挡件176和右后止挡件176中的每个均安装到支架177,支架177又安装到滑动框架组件144。可替代地,左后止挡件176和右后止挡件176可以是滑动框架组件144的一体延伸部。左侧块状件170和右侧块状件170优选地由弹性体制成,所述弹性体例如为橡胶、聚氨酯树脂、迭尔林(聚甲醛树酯)或尼龙。可替代地,左侧块状件170和右侧块状件170能够由铝制成。为了削弱在左后块状件170和右后块状件170与相应的左后止挡件176和右后止挡件176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载荷,后止挡件176能够由弹性材料制成或覆以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例如为橡胶或聚合体。这种在后止挡件176上使用的弹性材料也有助于降低后块状件170的磨损。可以设想,后悬架组件132可以包括设置在左后摇臂174和右后摇臂174中的每个的前方的左前止挡件和右前止挡件,以限制后摇臂174的沿逆时针方向的枢转运动(如在图4中所见)。
后悬架臂164联接到前悬架臂154,使得在操作中,管道体108的后部部分222的运动可以引起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的相关运动。通过在前悬架臂154与后悬架臂164之间连接后减振器196确保了该联接,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可以设想可以以不同方式确保联接。
设置在管道体108与滑动框架组件144之间的前减振器组件180从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向后地并且向下地延伸。前减振器组件180部分地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前方。第一减振器组件180的下端部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下端部的前方。前减振器组件180是阻尼单元,该阻尼单元通常包括液压阻尼器以及螺旋弹簧,以在冲击力施加到阻尼单元的相对端时对冲击能量进行吸收。螺旋弹簧使阻尼单元朝向延伸的位置偏置,使得液压阻尼器处于吸收冲击能量的最佳位置。由于减振器组件180类型的减振器组件在本领域是周知的,因此将不在本文中做进一步的描述。
前减振器组件180在其上端部处通过轴和前支架组件操作性地附接于管道体108,其中,该轴和前支架组件包括轴183以及两个支架182。轴183焊接到前悬架臂154并且在前悬架臂154之间以弓形形状延伸。可以设想,轴183能够不具有弓形形状。两个支架182在轴183的中央附近固定地连接到轴183。前减振器组件180的上端部在枢转点308处枢转地连接到支架182,使得当前悬架臂154相对于管道体108移动时,轴向力施加到前减振器组件180的上端部。枢转点308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09。前减振器组件180在其下端部处通过轴184枢转地连接到滑动框架组件144。轴184固定地连接到左滑轨146和右滑轨146,在左滑轨146与右滑轨146之间延伸。前减振器组件180适于绕轴184旋转。轴184限定了枢转轴线310。
后减振器196从管道体108的后部部分222向前地并且向下地延伸,并且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后方。与前减振器组件180的液压阻尼器类似,后减振器196在本领域也是周知的,并且因此将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后减振器196在其上端部处通过后支架190(在图2中示出并且在下文中进行描述)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108,其中,该后支架190安装在后悬架臂164的管166和轴168组件上。后减振器196在下端部处通过到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以及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的枢转连接而连接到前悬架臂154(全部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后支架190固定地连接至管166。如以上提到的,管166在轴168上是可旋转的。后支架190包括在直径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个销192、198。可以设想,后支架190能够是两个后支架,每个后支架均包括销192、198中的一个。销192在枢转点317处枢转地连接到连杆188的上端部。销198使后支架190在枢转点311处枢转地连接到后减振器196的上端部。
连杆188是设置在后减振器196的各侧上的左连杆以及右连杆。左连杆188和右连杆188中的每个的下端部均枢转地连接到左连接件402以及右连接件402中相应的一个。左连杆188和右连杆188中的每一个的上端部均枢转地连接到后支架190的销192。可以设想,两个销192能够用来接收左连杆188的上端部和右连杆188的上端部。
当后悬架臂1***时,两个销192、198与管166一起绕轴168旋转,从而致动后减振器196并且使左连杆188和右连杆188运动。减振器196、连杆188以及连接件402形成了这样的组件:通过该组件,后悬架臂164绕轴168并且相对于底盘106的管道体108的枢转运动迫使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作用于前悬架臂154,从而对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施加力,并因此致动前减振器组件180。
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具有固定地连接到轴401的上端部,并且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在轴401的中央附近彼此相邻地设置。轴401在枢转轴线301与枢转轴线303之间的位置处优选地通过焊接固定地连接到前悬架臂154。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的第二端部在枢转点312处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左连接件402的第一端部和右连接件402的第一端部。枢转点312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13(在图5中示出)。左连接件402的第二端部和右连接件402的第二端部在枢转点314处枢转地连接到连杆188中相应的一个。枢转点314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15(在图5中示出)。可以设想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能够形成单个连接件。
如在图5中最好地看到的,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以及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的位置以及尺寸为使得,当A是在雪上机动车100处于中性位置下所计算的枢转轴线301与枢转轴线303之间的距离时,则枢转轴线315与枢转轴线303之间的距离B为至少A/3。所述中性位置是雪上机动车100的在雪上机动车100处于静止而没有载荷(例如驾驶者或行李的重量)施加于其上时的位置。
设置有左扭转弹簧200和右扭转弹簧200,以推动滑动框架组件144与底盘106的管道体108分开并且使前减振器组件108和后减振器组件196在没有大的载荷施加于其上时基本上保持处于延伸的状态。左扭转弹簧200和右扭转弹簧200围绕居间轴167并且定位在居间轴167的各端部处。在预加载情况下,扭转弹簧200中的每个的第一自由端201(参见图3)抵接第二居间轴169,并且其自由第二端202均抵接滑动框架组件144,因此对后悬架臂164施加了预定的扭转力,趋于使后悬架臂164绕轴168远离底盘106的管道体108枢转。可以设想,能够仅使用一个扭转弹簧。
左挠性张紧带206和右挠性张紧带206在其上端部处附接于轴183,并且在其下端部处通过横杆208附接于滑动框架组件144,横杆208在滑轨146的前端部之间延伸并且在横杆208的相对端部处附接于滑轨146的前端部。挠性张紧带206防止滑动框架组件144被推动过于远离管道体108。
现在参见图6和图7,将对后悬架组件132的操作进行描述。
图6示出了弓形实线箭头454以及直实线箭头450,其中,弓形实线箭头454指示后悬架臂164的运动,直实线箭头450示出了当雪上机动车100相对于中性位置经历加速时管道体108的后部部分222的运动。当雪上机动车经历加速时,重量朝向雪上机动车的后端部转移,从而形成了管道体的后部部分的向下运动。该重量转移通常将导致管道体的前部部分的向上运动,该向上运动由于前滑雪橇上的重量的减少有时会是不理想的。然而,本发明的后悬架组件132被设计成阻碍该向上运动。
后悬架组件132通过产生阻止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的向上运动的力来阻碍重量转移。重量转移引起后悬架臂164朝向滑轨146旋转(由逆时针定向的弓形实心箭头454示出)。后悬架臂164的运动又压缩后减振器196。力经由后减振器196转移到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这产生作用于枢转点300的向下的竖直力452(由阴影线画出的箭头452示出了仅其中一个),其中前悬架臂154在枢转点300连接至管道体108。向下的力452引起了前悬架臂164绕枢转轴线303的旋转,从而朝向滑轨146拉动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并且有助于使管道体108保持大致水平的或中性的定向。引起管道体108的朝向滑轨146的运动也引起了前减振器180的压缩。
图7示出了弓形实线箭头460以及直实线箭头458,其中,弓形实线箭头460指示后悬架臂164的运动,直实线箭头458示出了当雪上机动车100相对于中性位置经历减速时雪上机动车100的后部部分222的运动。当雪上机动车经历减速时,重量朝向雪上机动车的前端部转移,这引起了管道体的前部部分的向下运动。这通常将引起管道体的后部部分的向上运动,该向上运动由于由履带支承的重量的减少有时会是不理想的,其中,所述重量提供了摩擦力以使雪上机动车减速。然而,本发明的后悬架组件132设计成阻碍该向上运动。
后悬架组件132通过产生阻止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的运动的力来阻碍重量转移。与加速相反,由减速引起的重量转移使得后悬架臂164远离滑轨146旋转(由顺时针定向的实心弓形箭头460示出)。因此,后减振器196延伸,力经由后减振器196转移到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这引起了作用于枢转点300的向上的力(由画阴影的箭头456示出了仅其中一个),其中,前悬架臂154在枢转点300处连接到管道体108。向上的力456迫使前悬架臂154绕枢转轴线303旋转,从而推动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离开滑轨146并有助于管道体108保持大致水平的或中性的定向。
参见图8到图10,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后悬架臂组件132’。为了易于理解,类似于后悬架组件132的后悬架组件132’的元件将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但这些附图标记后跟有“′”标记。
后悬架组件132’包括左前悬架臂154’和右前悬架臂154’以及单个后悬架臂164’。可以设想,后悬架臂组件132’能够包括一对后悬架臂164’。
前悬架臂154’从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向下地并且向后地延伸。前悬架臂154的上端部在枢转点300’处枢转地附接于管道体108,以形成枢转轴线301’,枢转轴线301’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前悬架臂154’的下端部各自在枢转点302’处枢转地附接于滑框组件144的相应滑轨146。左枢转点302’和右枢转点302’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03’。滑轨146的前部部分相对于底盘106的管道体108的运动使得前悬架臂154’绕轴线301’相对于管道体108旋转。前悬架臂154’由具有大体上环形截面的金属管制成。可以设想,前悬架臂154’能够具有其他截面,并且前悬架臂154’能够由除金属外的其他材料制成。
后悬架臂164’从管道体108的后部部分222向下地并且向后地延伸,并且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后方。后悬架臂164’是具有大体上矩形截面的金属件。可以设想,后悬架臂164’能够具有其他的截面形状并且后悬架臂164’能够由除金属外的其他材料制成。后悬架臂164’的上端部通过到轴168’的固定连接与到两个连接件199’(仅示出了左侧的连接件199’)的枢转连接的结合而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108,如下文所述。可以设想,后悬架臂164’的上端部能够与后悬架臂164相似而改为连接到管和轴组件。轴168’具有花键端部169’,该花键端部169’在点157’处固定地连接到连接件199’的第二端部。连接件199’的第一端部在枢转点304’处枢转地连接到管道体108。枢转点304’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05’。
后悬架臂164’的下端部固定地连接到中空横杆172。中空横杆172在左枢转点306’处和右枢转点306’处枢转地连接到左摇臂174和右摇臂174。左枢转点306’和右枢转点306’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07’。
后悬架臂164’通过在前悬架臂154’与后悬架臂164’之间连接后减振器196’而联接到前悬架臂154’,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描述的。可以设想,所述联接能够以不同方式确保。
设置在管道体108与滑动框架组件144之间的前减振器组件180’从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向后地并且向下地延伸。前减振器组件180’部分地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前方。第一减振器组件180’的下端部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下端部的前方。前减振器组件180’类似于减振器组件180,并且因此将不再次对前减振器组件180’进行描述。
前减振器组件180’在其上端部处操作性地附接于前支架组件,该前支架组件包括板183’以及两个支架182’。板183’被焊接到前悬架臂154’并在前悬架臂154’之间延伸。可以设想,板183’能够不是板并且能够由类似于轴183的弓形轴代替。两个支架182’在板183’的中央附近固定地连接至板183’。前减振器组件180’的上端部在枢转点308’处枢转地连接到支架182’,使得当前悬架臂154’相对于管道体108移动时,给前减振器组件180’的上端部施加了轴向力。枢转点308’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09’。前减振器组件180’在其下端部处通过轴184枢转地连接至滑动框架组件144。前减振器组件180’适于绕轴184旋转,其中,轴184限定了枢转轴线315’。
后减振器196’从管道体108的后部部分222向前地并且向下地延伸,并且后减振器196’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前悬架臂154’的后方。后减振器196’类似于后减振器组件180’,并且因此将不再次对后减振器196’进行描述。后减振器196’通过到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以及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全部在下文中进行更详细描述)的枢转连接而在下端部处连接至前悬架臂154’。后减振器196’在其上端部处枢转地连接到两个支架198’。支架198’部分地固定连接到轴168’并且部分地固定连接到形成后悬架臂164’的矩形管。可以设想,后支架198’能够完全地固定连接到轴168’或完全地固定连接到形成后悬架臂164’的矩形管。
两个连杆188’设置在后减振器196’的各侧上。连杆188’的上端部在枢转点317’枢转地连接到支架192’。支架192’固定地连接到轴168’。支架192’相对于支架198’成角度地设置在轴168’上。连杆188’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连接件402’,如将在下文中描述的。
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具有固定地连接到板183’的上端部,并且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在板183’的中央附近彼此相邻地设置。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的第二端部在枢转点312’处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的第一端部。枢转点312’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13’。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的第二端部在枢转点314’或403’处枢转地连接到后减振器196’的下端部。枢转点314’限定了垂直于管道体108的纵向轴线109的枢转轴线315’。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反,左连接件402’的第二端和右连接件402’的第二端部没有枢转地连接到相应的左连杆188’和右连杆188’。作为替代,左连杆188’和右连杆188’在枢转点312’或枢转点403’处连接到相应的连接件402’的中部。因此,减振器196’的下端部的枢转轴线不同于连杆188’的下端部的枢转轴线。枢转点403’使得能够修改悬挂特性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调整。可以设想,作为各个点的替代,点312’、点314’以及点403’能够是弯曲的狭缝,以允许连杆188’或减振器196’的下端部的许多能够简单地调整的不同位置。
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以及左连接件402’和右连接件402’的位置以及尺寸为使得当枢转轴线301’与枢转轴线303’之间的、在处于中性位置时所计算的距离为A时,枢转轴线315’与枢转轴线303’之间的距离B为至少A/3。
设置有左扭转弹簧200’和右扭转弹簧200’(在图8中仅示出了右扭转弹簧200’),以推动滑动框架组件144与底盘106的管道体108分开并且使前减振器组件108’和后减振器组件196’在没有大的载荷施加于其上时基本上保持处于延伸的状态。左扭转弹簧200’和右扭转弹簧200’围绕轴168’并且定位在后悬架臂164’的各侧上。在预加载情况下,扭转弹簧200中的每个的第一自由端(未示出)均抵接轴168’,并且其自由的第二端(未示出)抵接滑动框架组件144,因此对后悬架臂164’施加了预定的扭转力,趋于使后悬架臂164’绕连接件199’远离底盘106的管道体108枢转。可以设想,能够仅使用一个扭转弹簧。
类似于挠性带206,左挠性张紧带206’和右挠性张紧带206’在其上端部处附接于板183’,并且在其下端部处通过轴184附接于滑动框架组件144。
后悬架组件132’的操作基本上类似于后悬架组件132的操作,只是没有了在管166和轴168处的旋转,所述旋转已经由连接件199’相对于管道体108的枢转所代替。当后悬架臂164’运动时,后减振器196’被致动并且左连杆188’和右连杆188’运动。连接件199’、后减振器196’、连杆188’以及连接件402’形成了这样的组件:通过该组件,连接件199’(因而后悬架臂164’)绕枢转轴线305’的并且相对于底盘106的管道体108的枢转运动迫使左支架臂400’和右支架臂400’作用在前悬架臂154’上,从而向管道体108的前部部分220施加力并因此致动了前减振器组件180’。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修改与改进可能变得明显。前述描述旨在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旨在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用于具有底盘以及环形驱动履带的雪上机动车的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包括:
轨道,所述轨道用于与所述环形驱动履带接合;
第一悬架臂,所述第一悬架臂具有适于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悬架臂从所述轨道向前地并且向上地延伸;
第二悬架臂,所述第二悬架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悬架臂的后方,所述第二悬架臂具有适于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的下端部,所述第二悬架臂从所述轨道向前地并且向上地延伸;
支架臂,所述支架臂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在连接件枢转轴线处在所述第一悬架臂上方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
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所述减振器的下端部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所述第一枢转轴线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悬架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与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之间,所述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悬架臂;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下端部以及上端部,所述连杆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并且所述连杆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悬架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连杆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从所述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向后地并且向下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
所述减振器是第二减振器;
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绕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所述纵向轴线并且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上方;以及
所述悬架组件还包括:
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的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的上方的点处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绕第三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所述第三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所述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绕第四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所述第四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所述纵向轴线;以及
其中,当所述雪上机动车处于停止而没有载荷施加于其上时,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与所述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与所述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至少三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纵向轴线;以及
其中,当所述雪上机动车经历减速时,在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处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纵向轴线,以及
当所述雪上机动车经历加速时,在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上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组件,其中,第二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通过与连接件的固定连接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所述连接件适于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
10.一种雪上机动车,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管道体,所述管道体具有纵向轴线;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环形驱动履带,所述环形驱动履带设置在所述管道体的下方并且操作性地连接到所述发动机以推进所述雪上机动车;
两个滑雪橇,所述两个滑雪橇各自通过前悬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
跨骑座椅,所述跨骑座椅在所述环形驱动履带上方设置在所述管道体上,所述跨骑座椅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以及
后悬架组件,所述后悬架组件支承并张紧所述环形驱动履带,所述后悬架组件包括:
轨道,所述轨道用于与所述环形驱动履带接合;
第一悬架臂,所述第一悬架臂具有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管道体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的下端部,所述第一悬架臂从所述轨道向前地并且向上地延伸;
第二悬架臂,所述第二悬架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悬架臂的后方,所述第二悬架臂具有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管道体的上端部以及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的下端部,所述第二悬架臂从所述轨道向前地并且向上地延伸;
支架臂,所述支架臂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在连接件枢转轴线处在所述第一悬架臂上方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
第一减振器,所述第一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下端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的前方;
第二减振器,所述第二减振器具有上端部以及下端部,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下端部绕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位于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所述第一枢转轴线设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悬架臂设置在所述第一枢转轴线与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之间,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悬架臂;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具有下端部以及上端部,所述连杆的下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杆的上端部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二悬架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连杆绕所述第一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连杆与所述连接件形成这样的组件:通过所述组件,所述第二悬架臂相对于所述轨道的枢转运动迫使所述支架臂作用在所述第一悬架臂上,从而使所述第一悬架臂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从所述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向后地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从所述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向下地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部绕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架臂的第二端部,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管道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在所述第一枢转轴线的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支架臂的第一端部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的上方的点处固定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适于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底盘,所述第一减振器的上端部绕第三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悬架臂,所述第三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管道体的所述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下端部绕第四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轨道,所述第四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管道体的所述纵向轴线;以及
其中,当所述雪上机动车处于停止而没有载荷施加于其上时,所述连接件枢转轴线与所述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与所述第四枢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的至少三分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管道体,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所述纵向轴线;以及
其中,当所述雪上机动车经历减速时,在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上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第一悬架臂的上端部绕第二枢转轴线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管道体,所述第二枢转轴线垂直于所述底盘的所述纵向轴线,以及
当所述雪上机动车经历加速时,在所述第二枢转轴线上产生向下的反作用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雪上机动车,其中,所述第二悬架臂的上端部通过与连接件的固定连接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管道体,所述连接件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管道体。
CN200980163376.1A 2009-12-18 2009-12-18 雪上机动车悬架 Active CN102971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09/068714 WO2011075141A1 (en) 2009-12-18 2009-12-18 Snowmobile suspen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71208A CN102971208A (zh) 2013-03-13
CN102971208B true CN102971208B (zh) 2016-01-20

Family

ID=4416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3376.1A Active CN102971208B (zh) 2009-12-18 2009-12-18 雪上机动车悬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881856B2 (zh)
CN (1) CN102971208B (zh)
CA (1) CA2784440C (zh)
RU (2) RU2524502C2 (zh)
WO (1) WO20110751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6398B2 (en) 2007-05-16 2013-12-0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All terrain vehicle
US8607912B2 (en) 2009-12-18 2013-12-17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Snowmobile suspension
RU2547500C2 (ru) * 2010-10-29 2015-04-10 Бомбардир Рекриейшнл Продактс Инк. Механизм регулировки нагрузки подвески снегохода
RU2595999C2 (ru) * 2011-07-25 2016-08-27 Бомбардир Рекриейшнл Продактс Инк. Подвеска снегохода
RU2672346C2 (ru) 2013-05-31 2018-11-13 Бомбардье Рекриэйшенел Продактс Инк. Подвеска снегохода
US9321509B2 (en) 2013-12-17 2016-04-26 Arctic Cat Inc. Snowmobile skid frame assembly
CN106143583A (zh) * 2015-03-27 2016-11-23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雪橇悬架机构
US20170057573A1 (en) * 2015-08-25 2017-03-02 Randy J. Gentry Snow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US9643684B2 (en) * 2015-09-08 2017-05-09 Brc Engineering Ltd. Narrow profile straddle-type motorized snow vehicle
US10232910B2 (en) 2015-11-06 2019-03-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now vehicle
CN105539562B (zh) * 2016-01-11 2017-11-14 奉化顺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拖车
RU168245U1 (ru) * 2016-04-20 2017-01-25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ЕЛОМОТОРС"/ООО "ВЕЛОМОТОРС" Подвеска гусеницы снегохода
WO2018060860A1 (en) 2016-09-30 2018-04-05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with an actuator for adjusting a limiter strap
US11364960B2 (en) 2016-09-30 2022-06-21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Vehicle with an actuator for adjusting a suspension assembly
US9988067B1 (en) 2017-02-24 2018-06-05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now bike and a front suspension for a snow bike
US10889338B2 (en) 2017-03-03 2021-01-12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now vehicle
CA3121977C (en) 2017-03-22 2024-04-3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now vehicle
KR102495915B1 (ko) 2018-04-30 2023-02-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스토리지 장치 및 상기 스토리지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서버
US11458795B1 (en) 2018-07-27 2022-10-04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CN109649470B (zh) * 2019-02-01 2021-03-05 浦江漱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冰雪运动滑行推进装置
CA3047775A1 (en) * 2019-06-21 2020-12-21 C3 Powersports 2014 Ltd. Dive-resistant suspension for a snow machine
US11946530B2 (en) * 2019-08-30 2024-04-02 Brp-Rotax Gmbh & Co. Kg Power pack for a vehicle selected from a group of different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thereof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9648A (zh) * 2007-02-06 2008-08-13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雪地机动车及其容许具有不同槽道宽度的特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252234A1 (ru) * 1985-01-07 1986-08-23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П/Я В-8683 Подвеска гусеницы снегохода
JP3148483B2 (ja) * 1993-11-29 2001-03-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雪上車の懸架装置
JP3303020B2 (ja) 1995-11-22 2002-07-1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ノーモービルのリヤサスペンション
US6631778B2 (en) 2000-02-09 2003-10-14 Bombardier Inc. Shock linkage assembly for a snow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RU25724U1 (ru) 2002-04-02 2002-10-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Сатурн" Подвеска гусеницы снегохода
CA2475505A1 (en) 2003-07-21 2005-01-21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Improved snowmobile suspension
CA2539743C (en) 2005-01-11 2012-04-03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Snowmobile track suspension
US7523799B2 (en) * 2006-02-02 2009-04-28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nowmobile
US7854285B1 (en) 2006-02-24 2010-12-2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Suspension architecture for a snowmobil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9648A (zh) * 2007-02-06 2008-08-13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雪地机动车及其容许具有不同槽道宽度的特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90915A1 (en) 2014-04-03
WO2011075141A1 (en) 2011-06-23
CN102971208A (zh) 2013-03-13
RU2660092C2 (ru) 2018-07-04
CA2784440C (en) 2015-05-05
US9114852B2 (en) 2015-08-25
RU2012130419A (ru) 2014-01-27
RU2524502C2 (ru) 2014-07-27
CA2784440A1 (en) 2011-06-23
US20120247852A1 (en) 2012-10-04
US8881856B2 (en) 2014-11-11
RU2014119516A (ru) 2015-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1208B (zh) 雪上机动车悬架
US8607912B2 (en) Snowmobile suspension
US7070012B2 (en) Snowmobile suspension
RU2302969C2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вески для гусенич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US4541501A (en) Articulated tricycle
US10065708B2 (en) Snowmobile suspension
CN104010928B (zh) 雪地机动车悬架
US8016064B2 (en) Snowmobile assembly
US20010023787A1 (en) Shock linkage assembly for a snow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JP2009507703A (ja) トラック式車両、特に雪上スクータ
EP1415905A2 (en) Suspension unit and snowmobile comprising a suspension unit
US7523799B2 (en) Snowmobile
US6354391B1 (en) Progressive rate suspension spring tensioning device
CN112693551A (zh) 电动三轮车
US20090039610A1 (en) Suspension for a tracked vehicle
JP4706367B2 (ja) 運搬車のフロントサスペンション
CA2762708A1 (en) Snowmobile suspension
JPS5929573A (ja) 装軌式車両の懸架装置
FR2880302A1 (fr) Dispositif de suspension pour vehicule
JPH0348071B2 (zh)
JPS59134066A (ja) 装軌式車両の懸架装置
KR20100045784A (ko) 차량용 스쿼드 방지장치
JPH0725337B2 (ja) 雪上車の懸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