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3949A - 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3949A
CN102803949A CN2011800143230A CN201180014323A CN102803949A CN 102803949 A CN102803949 A CN 102803949A CN 2011800143230 A CN2011800143230 A CN 2011800143230A CN 201180014323 A CN201180014323 A CN 201180014323A CN 102803949 A CN102803949 A CN 102803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lfur dioxide
sulphur
dioxide gas
test button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43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3949B (zh
Inventor
城代哲史
花田一利
藤本京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FE Steel Corp
JFE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KK Corp filed Critical N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03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3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39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20Metals
    • G01N33/202Constituents thereof
    • G01N33/2022Non-metallic constituents
    • G01N33/2025Gaseous constitu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01N21/643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non-biological materia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 G01N31/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using combus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36/00Chemistry: analytical and immunological testing
    • Y10T436/18Sulfur containing
    • Y10T436/188Total or elemental sulfu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使含有硫成分的金属试样在纯氧气气氛下燃烧,使硫成分氧化至二氧化硫后,利用紫外荧光法分析所生成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含二氧化硫气体,将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定量,从而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分析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浓度。

Description

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特别涉及适于对由钢铁、铜合金等构成的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进行定量分析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铜合金、钢铁等金属材料中含有的硫成分对金属材料的各种特性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具体而言,已知铜合金中含有的硫成分使铜合金的热加工性显著降低,并已知钢铁中含有的硫成分使钢铁的韧性降低。
因此,特别是在钢铁业中,为了得到具有所需性能的金属材料,进行着基于硫含量的分析值而在精炼过程中调整成分的工作。因此,作为也可用于这种精炼过程中的成分调整的金属材料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寻求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对金属材料中的硫进行定量的方法。
在此,以往,作为钢铁中含有的硫的分析方法,已知亚甲蓝吸收分光光度法等湿式法和燃烧红外线吸收法、火花放电发射光谱分析法等仪器分析法。而且,作为在钢铁的制造过程中(精炼过程中)进行硫成分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在钢铁的硫含量低达数ppm左右时、高达数千ppm左右时的任意情况下,从分析精度优异的观点出发,广泛使用燃烧红外线吸收法。
应予说明,该燃烧红外线吸收法是如下方法:通过使用电加热炉、高频感应加热炉等加热炉,使试样在氧气流中燃烧,将因试样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导入至红外线检测器,测定与二氧化硫对应的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量,从而对试样中的硫(S)进行定量。
另一方面,作为对除金属材料以外的石油制品、液态有机合成品中含有的硫进行正确定量的方法,已知如下分析方法(紫外荧光法):在以气体的流量和氧浓度在试样燃烧前后恒定的方式进行控制的同时,用加热炉在供给非活性气体和氧的条件下将含硫成分试样进行燃烧分解,用紫外荧光检测器测定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硫的荧光强度,从而进行试样中的硫的定量分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燃烧红外线吸收法中,由于用红外线检测器进行分析较为耗时,因此存在无法迅速进行分析的问题。另外,在燃烧红外线吸收法中,为了通过除去水分、降低干扰而提高分析精度,需要在加热炉与红外线检测器之间设置除湿器、气体流量调节器、二氧化硫吸附浓缩柱(捕获器)。为了充分发挥上述除湿器、捕获器的性能,无法使分析对象气体以高流速进行流动,因此存在以下问题:不仅将因试样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导入至红外线检测器较为耗时而无法迅速进行分析,而且在分析装置内残留二氧化硫而对接下来测定的试样的分析结果带来影响。进而,作为除湿器,主要使用填充有粒径为1mm以下的吸湿性试剂的柱,但填充有这种吸湿性试剂的除湿器中,由于气体的流通性差,无法使分析对象气体以高流速进行流动,并且二氧化硫是容易被吸附的物质,所以分析对象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有可能被除湿器的吸湿性试剂所吸附。因此,在燃烧红外线吸收法中,还存在对于燃烧红外线吸收法而言必不可少的除湿器对试样的分析结果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紫外荧光法中,能够对像石油制品那样的易燃性物质进行分析。但是,在上述紫外荧光法中,将在1000~1100℃左右的比较低的温度下加热试样的燃烧管用作加热炉,另外,为了使氧浓度恒定,需要供给规定量的非活性气体,因此无法在高氧浓度下,例如对需要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燃烧的金属试样高精度且迅速地进行分析。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65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寻求开发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进行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S)的定量分析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决上述课题。即,本发明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工序,使含有硫成分的金属试样在纯氧气气氛下进行燃烧,使上述硫成分氧化至二氧化硫;和分析工序,利用紫外荧光法对由于上述金属试样的燃烧而生成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对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定量。应予说明,在本发明中,纯氧气是指氧浓度为99.5体积%以上的气体。另外,在本发明中,氧浓度可以通过磁力式氧浓度计进行测定。
在此,本发明的加热工序优选通过高频感应进行加热。利用高频感应加热,能够高速地熔融金属试样,进而利用电磁力使熔融金属进行自搅拌,因此促进二氧化硫的生成。应予说明,在本发明中,高频是指频率为1MHz以上的频率。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优选氧气在上述加热工序中生成的上述含二氧化硫气体中所占的比例为90体积%以上。如果使含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浓度为90体积%以上,则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定量分析。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优选在上述加热工序中以每分钟4~10L的流量供给上述纯氧气。如果以4~10L/分钟的流量供给纯氧气而使金属试样燃烧,则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定量分析。
而且,本发明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优选进一步包括: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工序,对上述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进行测定;和校正工序,基于上述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工序中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将上述分析工序中得到的硫的定量值以除去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变动的影响的方式进行校正。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供给纯氧气的纯氧气供给机构;加热炉,使含有硫成分的金属试样在由上述纯氧气供给机构供给的纯氧气气氛下进行燃烧,使上述硫成分氧化至二氧化硫;以及紫外荧光分析器,利用紫外荧光法对由于所述金属试样的燃烧而生成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对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定量。
在此,本发明的加热炉优选为高频感应加热炉。利用高频感应加热,能够高速地熔融金属试样,进而利用电磁力使熔融金属进行自搅拌,因此促进二氧化硫的生成。
另外,本发明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装置优选上述纯氧气供给机构进一步具备控制上述纯氧气的供给流量的流量控制机构。如果这样设置流量控制机构,则能够调整含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浓度而更高精度地进行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定量分析。
而且,本发明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装置优选进一步具备: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机构,对上述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进行测定;和校正机构,基于用上述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机构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将用上述紫外荧光分析器得到的硫的定量值以除去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变动的影响的方式进行校正。
根据本发明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进行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的定量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涉及的分析装置的一例的构成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2是对本发明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另一例的构成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3是对比较例的分析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是对比较例的分析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使金属试样在高频感应加热炉中燃烧而进行分析时的、从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生成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使金属试样在高频感应加热炉中燃烧而进行分析时的、反复分析次数与生成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用图1所示的分析装置使向高频感应加热炉供给的气体的组成发生变化而分析钢铁标准试样时的、从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在紫外荧光分析器中的二氧化硫的检测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用图1所示的分析装置对钢铁标准试样进行分析时的、从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在紫外荧光分析器中的二氧化硫的检测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用图3和图4所示的分析装置对钢铁标准试样进行分析时的、从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在高频燃烧红外线吸收分析装置中的二氧化硫的检测强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应予说明,以下,作为加热炉,例示出高频感应加热炉,但如果有与高频感应加热炉同等的加热能力,则也可以是其它加热炉。因此,本发明的加热炉不限于高频感应加热炉。在此,本发明分析装置的一例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是用于对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进行定量分析的装置。应予说明,作为用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进行分析的金属试样,例如可以举出含有300质量ppm以下、优选为20质量ppm以下的硫成分(硫换算值)且由铜合金、钢铁等构成的试样。
在此,如图1所示,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具备:纯氧气供给机构2、使金属试样5在用纯氧气供给机构2供给的纯氧气气氛下燃烧而使金属试样5中含有的硫成分成为二氧化硫的高频感应加热炉3、从通过用高频感应加热炉3燃烧金属试样5而生成的含二氧化硫气体中除去尘埃(粉尘)的粉尘过滤器4、以及利用紫外荧光法对除去了粉尘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来对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定量的紫外荧光分析器6。
纯氧气供给机构2具备:纯氧气(氧浓度为99.5体积%以上的气体)供给源(未图示)、纯氧气供给线21、以及在纯氧气供给线21上设置的作为流量控制机构的流量调节器22。应予说明,作为流量调节器22,可以使用已知的流量调节器,但从供给流量的准确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能够调节纯氧气的质量流量的质量流量调节器。
在高频感应加热炉3的内部,配置有投入了金属试样5的陶瓷坩埚31和包围陶瓷坩埚31的线圈32,线圈32与交流电源(未图示)连接。而且,在该高频感应加热炉3中,在介由纯氧气供给机构2供给的纯氧气气氛下,对线圈32例如施加10~20MHz的交流电流,从而使陶瓷坩埚31内的金属试样5迅速熔解,并且使金属试样5中含有的硫成分与纯氧气反应(即,使金属试样5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应予说明,在燃烧金属试样5时,优选使用锡、钨等助燃剂。如果在陶瓷坩埚31中投入金属试样5和助燃剂来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则金属试样5迅速燃烧,所以能够更迅速地进行金属试样5中的硫的定量。
粉尘过滤器4用于将由金属试样5、助燃剂引起的粉尘从用高频感应加热炉3生成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含二氧化硫气体中除去,而保护后段的紫外荧光分析器6,其设置在高频感应加热炉3与紫外荧光分析器6之间。作为这样的粉尘过滤器4,可以使用由不吸附二氧化硫的原材料,例如石英纤维、聚四氟乙烯构成的通气性优异的过滤器。
紫外荧光分析器6用于对含二氧化硫气体照射例如波长220nm的紫外线,以恒定时间对因该紫外线照射而成为激发态的二氧化硫返回基态时放出的荧光(波长330nm)进行测定,从而使用预先制成的标准曲线,由测得的荧光强度的累计值计算出金属试样5中含有的硫的量。应予说明,作为紫外荧光分析器6,可以使用已知的紫外荧光分析器,具体而言,可使用具备紫外线发生源、用于对含二氧化硫气体照射紫外线的荧光单元、以及测定激发光的光电倍增管(PMT)的紫外荧光分析器。
而且,在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中,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进行金属试样5中含有的硫的定量分析。
首先,将金属试样5和助燃剂投入陶瓷坩埚31。接着,利用纯氧气供给机构2向高频感应加热炉3连续供给纯氧气,并且对线圈32施加交流电流,使金属试样5在纯氧气气氛下燃烧。然后,将因金属试样5燃烧而生成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含二氧化硫气体在用粉尘过滤器4除去粉尘后,用紫外荧光分析器6进行分析,从而能够根据因金属试样5燃烧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量对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的量进行定量。
根据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能够用高频感应加热炉3使金属试样5在氧气氛下迅速且充分地燃烧。另外,在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中,由于用紫外荧光分析器6测定因金属试样5燃烧而生成的二氧化硫,所以与用红外线检测器测定二氧化硫的现有技术相比,几乎不受到测定对象气体中的水蒸气、测定对象气体的温度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可在不设置除湿器、流量调节器、二氧化硫吸附浓缩柱(捕获器)的条件下,用简便的装置迅速且准确地进行硫的定量。进而,在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中,也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在测定时使用参照气体(比较气体)。
另外,通常,氧在吸收成为激发态的二氧化硫返回至基态时放出的荧光的同时,与成为激发态的二氧化硫分子碰撞而产生猝灭(消光)现象。因此,已知在紫外荧光法中,在测定对象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浓度低的情况下、在测定对象气体中含有大量氧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精度可能降低。但是,在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中,由于使用能够迅速燃烧金属试样的高频感应加热炉3而使金属试样中的硫在短时间全部被氧化,因此测定对象气体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变高,并且由于用紫外荧光分析器6测定的荧光强度为尖头状的锐峰,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测定二氧化硫浓度。
在此,如上所述,由于氧具有使二氧化硫的荧光消光的作用,所以通常,已知在紫外荧光分析法中,即使在根据测定对象气体(含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的氧的量来测定相同二氧化硫浓度的气体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出不同强度的荧光。另外,还已知在使金属试样燃烧时,氧不仅与金属本身、金属试样中的硫成分结合,还与金属试样中的氢、碳等结合,因此生成除二氧化硫气体以外的非氧气体。
因此,在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中,优选以如下方式供给纯氧气:含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浓度成为90体积%以上,即供给到高频感应加热炉3的气体(纯氧气)中的氧浓度与含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浓度之差成为10体积%以下。具体而言,例如优选以流量4~10L/分钟供给纯氧气。在使金属试样5燃烧时,因生成非氧气体而导致含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浓度比供给到高频感应加热炉3的纯氧气的氧浓度低。但是,如果使含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浓度为90体积%以上,则能够将因氧浓度不同所致的荧光强度变化的影响抑制到很小,并且能够准确地测定二氧化硫浓度。此外,以流量4L/分钟以上供给纯氧气时,能够使在高频感应加热炉3中生成的二氧化硫到达紫外荧光分析器6为止的时间变短,因此能够缩短分析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防止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残留在装置内。另外,以流量10L/分钟以下供给纯氧气时,能够降低因粉尘使粉尘过滤器4阻塞的频率而抑制装置的维护所需要的费用和时间。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不限于上述一例,可以适当加以变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分析装置可以在高频感应加热炉的后段,即,在高频感应加热炉与紫外荧光分析器之间或在紫外荧光分析器的后段,具备对因金属试样燃烧而生成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进行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机构。另外,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也可以具备基于用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机构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将用紫外荧光分析器得到的硫的定量值进行校正的校正机构。例如,可以为如图2所示的构成的分析装置。
图2所示的本发明分析装置的另一例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20在粉尘过滤器4与紫外荧光分析器6之间设有作为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机构的流量计7,并具备与紫外荧光分析器6和流量计7电连接的作为校正机构的计算机8,除此以外与之前的一例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同样地构成。
在此,作为流量计7,可以使用可进行含二氧化硫气体的体积流量测定的流量计,例如孔板流量计、涡式流量计、浮子流量计等。另外,在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中,含二氧化硫气体中的氧浓度高时,例如为90体积%以上时,可将氧流量计用作流量计7而将用氧流量计测定的流量视作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此时,除上述氧流量计之外,也可以使用热线式流量计、科里奥利流量计等质量流量计。
计算机8基于用流量计7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对由紫外荧光分析器6得到的硫的定量值以除去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动变动的影响的方式进行校正。在此,作为对硫的定量值以除去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动变动的影响的方式进行校正的方法,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方法。
(1)方法:对在金属试样5的分析中用紫外荧光分析器6连续或断续地测定的荧光强度的值(瞬时值)I,乘以测定该荧光强度I时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同期流量)Q除以任意的基准流量q而得的系数(Q/q),将所得值作为校正后的荧光强度I’(I’=I×Q/q),累计该校正后的荧光强度I’,求得校正后的硫的定量值的方法。
(2)方法:对将荧光强度的瞬时值I累计而得的累计值∑I,乘以分析中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平均流量Qm除以任意的基准流量q的系数(Qm/q),将所得值作为校正后的累计荧光强度值∑I’(∑I’=∑I×Qm/q),由该累计荧光强度值∑I’求得校正后的硫的定量值。
应予说明,作为基准流量,可以使用也包括q=1的情况的任意流量,例如向紫外荧光分析装置20供给的纯氧气的流量。
在此,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可知:在紫外荧光法中,分析对象气体流量变动对用紫外荧光分析器测定的荧光强度值造成影响,因此在分析中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发生变动时,硫的定量值会产生误差。另外还可知:在如图1所示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中,因在高频感应加热炉3中金属试样5燃烧而生成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有时在分析中发生经时变化(如图5所示),或者在反复分析的情况下,有时因伴随着反复分析的粉尘过滤器4堵塞而导致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降低(如图6所示)。
针对这种误差产生的可能性,在图2所示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20中,基于用流量计7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用计算机8进行校正,因此可除去在分析中由气体流量变动、各测定气体的流量不同所引起的误差的影响。因此,在能够获得可高精度且迅速地分析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可更准确地对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定量的效果。
而且,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知,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金属试样中硫的分析方法,由于在纯氧气气氛下利用高频感应加热使金属试样燃烧,所以能够迅速且充分地将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成分氧化为二氧化硫。另外,由于用紫外荧光法分析因金属试样燃烧而生成的气体,因此能够迅速地对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分析方法,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对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进行定量分析。
另外,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装置,由于使用高频感应加热炉使金属试样在纯氧气气氛下燃烧,所以能够迅速且充分地将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成分氧化为二氧化硫。另外,由于利用紫外荧光分析器对因金属试样燃烧而生成的气体进行分析,因此能够迅速地对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对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进行定量分析。
实施例1
以下,作为实施例1,进一步详细说明以钢材为分析试样时的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试验例1~5)
使用图1所示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在表1所示的条件下分别对钢铁标准试样JSS244-6(硫量:20质量ppm)进行5次分析。应予说明,高频感应加热炉3中仅使用碳硫分析装置EMIA-620(堀场制作所制)的高频感应加热炉部,紫外荧光分析器6中使用将大气中二氧化硫测定装置GFS-352(TOADKK制)进行改造而成的测定器。该改造的内容如下:在不对二氧化硫产生的脉冲荧光信号进行平均化处理的条件下,逐一取出荧光信号而可测量各脉冲的最大值;并且除去内装泵,用流量调节器22进行气体控制。
另外,在进行试样分析时,将钨和锡用作助燃剂,将如表1所示的流量和组成的气体用作向高频感应加热炉3供给的气体。将从对钢铁标准试样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在紫外荧光分析器6中的二氧化硫的检测强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示于图7。另外,将由根据图7所示的图表估计的分析时间和用紫外荧光分析器6检测的二氧化硫的荧光强度算出的硫量的标准偏差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2147755000111
由表1和图7的试验例1~5可知,如果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中气体为纯氧,则难以发生长期微量地检测出二氧化硫的现象(拖尾),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分析装置,能够在减少测定值的偏差的情况下高精度且迅速地对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分析。
实施例2
以下,作为实施例2,进一步详细说明以钢材为分析试样时的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试验例6~10)
使向高频感应加热炉3供给的气体为纯氧,将流量如表2所示进行变更,除此之外,与试验例1同样地进行,使用图1所示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1,在表2所示的条件下分别对钢铁标准试样JSS244-6(硫量:20质量ppm)进行5次分析。将由用紫外荧光分析器6检测出的二氧化硫的荧光强度算出的硫量的标准偏差和分析所需的时间示于表2。另外,将从对钢铁标准试样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在紫外荧光分析器6中的二氧化硫的检测强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示于图8。应予说明,在图8中示出以检测出的二氧化硫荧光强度的最大值为100而换算得到的值来作为二氧化硫检测强度。
(试验例11)
使用如图3所示的依次连接有高频感应加热炉3、粉尘过滤器4、除湿器9、流量调节器22以及红外线检测器10的高频燃烧红外线吸收分析装置30(堀场制作所制,碳硫分析装置EMIA-620),在纯氧气氛下对钢铁标准试样JSS244-6在表2所示的条件下进行5次分析。应予说明,在进行试样分析时,将钨和锡用作助燃剂。将由用红外线检测器10检测出的二氧化硫的吸收强度算出的硫量的标准偏差和分析所需的时间示于表2。另外,将从对钢铁标准试样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在红外线检测器10中的二氧化硫的检测强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示于图9。应予说明,在图9中示出以二氧化硫的吸收强度的最大值为100而换算得到的值来作为二氧化硫检测强度。
(试验例12)
使用如图4所示的依次连接有高频感应加热炉3、粉尘过滤器4、除湿器9、二氧化硫吸附浓缩柱11、流量调节器22以及红外线检测器10的高频燃烧红外线吸收分析装置40(LECO制,CS-444LS),在纯氧气氛下对钢铁标准试样JSS244-6在表2所示的条件下进行5次分析。应予说明,在进行试样分析时,将钨和锡用作助燃剂。将用红外线检测器10检测出的二氧化硫的吸收强度算出的硫量的标准偏差和分析所需的时间示于表2。另外,将从对钢铁标准试样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开始经过的时间与在红外线检测器10中的二氧化硫检测强度之间的关系的一例示于图9。应予说明,在图9中示出以二氧化硫的吸收强度的最大值为100而换算得到的值来作为二氧化硫检测强度。
表2:
Figure BDA00002147755000131
由表2和图8~9可知,本发明的分析装置难以产生拖尾,可以高精度且迅速地进行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定量。另外,可知特别是如果纯氧的流量为4~10L/分钟,则拖尾变得更难以发生,能够更高精度且迅速地进行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定量。
实施例3
以下,作为实施例3,进一步详细说明以钢材为分析试样时的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试验例13)
使用图2所示的紫外荧光分析装置20,将利用纯氧气供给机构2的纯氧气的供给流量设为6L/分钟,用流量计测定高频感应加热炉3中生成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除此之外,与试验例1同样地进行,对钢铁标准试样JSS244-6连续地进行合计30次的分析。每次的分析时间为40秒。应予说明,作为流量计,使用SEF-21A(堀场制作所制),用计算机8的校正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的,即,对荧光强度的累计值,乘以用分析中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平均流量除以基准流量(6L/分钟)而得的系数。将分析次数为第1次、第10次、第20次、第30次时的、从将用紫外荧光分析器6检测出的二氧化硫的荧光强度用计算机8校正而得的值算出的硫量和从未校正的荧光强度算出的硫量示于表3。应予说明,从由紫外荧光分析器6检测出的二氧化硫的荧光强度算出的硫量的标准偏差在从第1次到第5次的分析中为0.14质量ppm。
表3:
[表3]
由表3可知,如果对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进行测定并基于该流量进行校正,则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定量。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高精度且迅速地进行金属试样中含有的硫的定量分析。
1  紫外荧光分析装置
2  纯氧气供给机构
3  高频感应加热炉
4  粉尘过滤器
5  金属试样
6  紫外荧光分析器
7  流量计
8  计算机
9  除湿器
10  红外线检测器
11  二氧化硫吸附浓缩柱
20  紫外荧光分析装置
21  纯氧气供给线
22  流量调节器
30  高频燃烧红外线吸收分析装置
31  陶瓷坩埚
32  线圈
40  高频燃烧红外线吸收分析装置

Claims (9)

1.一种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工序,使含有硫成分的金属试样在纯氧气气氛下燃烧,使所述硫成分氧化至二氧化硫,和
分析工序,利用紫外荧光法对由于所述金属试样的燃烧而生成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将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定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序通过高频感应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氧气在所述加热工序中生成的所述含二氧化硫气体中所占的比例为90体积%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工序中,以每分钟4~10L的流量供给所述纯氧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工序,对所述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进行测定,和
校正工序,基于所述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工序中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将所述分析工序中得到的硫的定量值以除去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变动的影响的方式进行校正。
6.一种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供给纯氧气的纯氧气供给机构,
加热炉,使含有硫成分的金属试样在由所述纯氧气供给机构供给的纯氧气气氛下进行燃烧,使所述硫成分氧化至二氧化硫,以及
紫外荧光分析器,利用紫外荧光法对由于所述金属试样的燃烧而生成的含有二氧化硫的含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分析,对金属试样中的硫进行定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是高频感应加热炉。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氧气供给机构进一步具备控制所述纯氧气的供给流量的流量控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
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机构,对所述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进行测定,和
校正机构,基于用所述含二氧化硫气体流量测定机构测定的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将由所述紫外荧光分析器得到的硫的定量值以除去含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量变动的影响的方式进行校正。
CN201180014323.0A 2010-02-18 2011-02-17 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Active CN1028039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33984A JP4840516B2 (ja) 2010-02-18 2010-02-18 金属試料中の硫黄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JP2010-033984 2010-02-18
PCT/JP2011/000892 WO2011102137A1 (ja) 2010-02-18 2011-02-17 金属試料中の硫黄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3949A true CN102803949A (zh) 2012-11-28
CN102803949B CN102803949B (zh) 2014-12-10

Family

ID=44482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4323.0A Active CN102803949B (zh) 2010-02-18 2011-02-17 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00874B2 (zh)
EP (1) EP2538213B1 (zh)
JP (1) JP4840516B2 (zh)
KR (1) KR101410526B1 (zh)
CN (1) CN102803949B (zh)
WO (1) WO201110213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2415A (zh) * 2011-08-12 2014-02-05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钢水的脱硫方法、钢水的二次精炼方法及钢水的制造方法
CN105136973A (zh) * 2015-08-26 2015-12-09 常州大学 具有氢氧化钠标定功能的中和法测硫仪
CN105556303A (zh) * 2013-09-25 2016-05-04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CN109752358A (zh) * 2019-03-25 2019-05-14 龚利军 一种水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10018135A (zh) * 2019-04-30 2019-07-16 济南弗莱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车用柴油、汽油移动实验室综合指标快速检测技术
CN113811758A (zh) * 2019-05-15 2021-12-17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试样分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4675B2 (ja) * 2011-08-12 2015-03-18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分析方法及び分析装置
JP5177263B2 (ja) * 2011-08-12 2013-04-0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溶銑の脱硫方法
JP5704019B2 (ja) * 2011-08-12 2015-04-22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溶鋼の二次精錬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5684674B2 (ja) * 2011-08-12 2015-03-18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分析方法及び分析装置
CN103958118A (zh) * 2011-09-23 2014-07-30 卢卡斯米尔霍特公司 发光硬钎焊预成型坯
WO2013105947A1 (en) * 2012-01-11 2013-07-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ulfur content in fibers
JP5910195B2 (ja) * 2012-03-14 2016-04-2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鋼材の耐hic性の評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ラインパイプ用高強度厚鋼板の製造方法
CN103969261A (zh) * 2014-05-12 2014-08-06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草原植物含硫量的测定方法
US10551247B1 (en) * 2015-04-27 2020-02-04 National Technology & Engineering Solutions Of Sandia, Llc Global analysis peak fitting for chemical spectroscopy data
DE102015122506A1 (de) * 2015-12-22 2017-06-22 Analytik Jena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eines Anteils eines Elements in einer Probe
CN106093280B (zh) * 2016-05-27 2018-11-0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含硫电极材料的快速检测方法
CN107643287A (zh) * 2017-11-13 2018-01-30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滴定的定硫仪
CN114324230A (zh) * 2021-11-23 2022-04-12 芜湖东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红外碳硫分析仪测定二氧化锡中硫含量的方法
CN115980254A (zh) * 2022-10-26 2023-04-18 河北邯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三氧化钨催化的红外光谱测煤中全硫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9937A (en) * 1966-03-10 1970-09-22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Quantitative analyzer of sulfur contents
JPS5983054A (ja) * 1982-11-04 1984-05-14 Horiba Ltd 金属中の元素分析装置
US4582686A (en) * 1982-11-04 1986-04-15 Horiba, Lt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elements contained in metal compositions
JPH0354461A (ja) * 1989-07-24 1991-03-08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試料中の微量炭素,硫黄の迅速分析方法
JP2000028581A (ja) * 1998-07-10 2000-01-28 Horiba Ltd 金属試料中の元素分析装置
JP2000088780A (ja) * 1998-09-14 2000-03-31 Nisshin Steel Co Ltd 鋼中の硫黄の定量分析方法
US7244395B2 (en) * 2003-09-29 2007-07-17 Petroleum Analyzer Company, Lp Apparatus for trace sulfur detection using UV fluorescence
RU2352933C1 (ru) * 2007-07-20 2009-04-2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Анализатор углерода и серы
CN101532960A (zh) * 2008-03-14 2009-09-16 朱明俊 脉冲紫外荧光法测定痕量总硫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43919B1 (zh) * 1966-03-10 1974-11-25
JPS5532693B2 (zh) 1972-09-01 1980-08-26
JPS5999256A (ja) * 1982-11-27 1984-06-07 Horiba Ltd 金属中の元素分析装置
KR900001569B1 (ko) * 1985-12-18 1990-03-15 포항종합제철 주식회사 철 및 강중의 탄소, 유황의 적외선 흡수분석법
JPH0217102A (ja) 1988-07-05 1990-01-22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トリオキサン包装体の製造法
EP0502843A1 (en) * 1988-11-25 1992-09-16 BENNER, Richard L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detection of sulfur
JPH06138116A (ja) * 1992-10-23 1994-05-20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試料中微量成分のガス化迅速分析方法及び装置
JPH1151924A (ja) * 1997-08-09 1999-02-26 Horiba Ltd 元素分析方法
JP2000321265A (ja) * 1999-05-14 2000-11-24 Horiba Ltd 元素分析装置
JP2003065958A (ja) * 2001-08-30 2003-03-05 Dia Instr:Kk 硫黄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EP2620953A3 (en) 2006-03-16 2016-03-09 Electromagnetics Corporation Compositions of matter: system II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9937A (en) * 1966-03-10 1970-09-22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Quantitative analyzer of sulfur contents
JPS5983054A (ja) * 1982-11-04 1984-05-14 Horiba Ltd 金属中の元素分析装置
US4582686A (en) * 1982-11-04 1986-04-15 Horiba, Ltd. Apparatus for analyzing elements contained in metal compositions
JPH0354461A (ja) * 1989-07-24 1991-03-08 Nippon Steel Corp 金属試料中の微量炭素,硫黄の迅速分析方法
JP2000028581A (ja) * 1998-07-10 2000-01-28 Horiba Ltd 金属試料中の元素分析装置
JP2000088780A (ja) * 1998-09-14 2000-03-31 Nisshin Steel Co Ltd 鋼中の硫黄の定量分析方法
US7244395B2 (en) * 2003-09-29 2007-07-17 Petroleum Analyzer Company, Lp Apparatus for trace sulfur detection using UV fluorescence
RU2352933C1 (ru) * 2007-07-20 2009-04-20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Анализатор углерода и серы
CN101532960A (zh) * 2008-03-14 2009-09-16 朱明俊 脉冲紫外荧光法测定痕量总硫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UGUSTA SYTY: "Determination of Sulfur Dioxide by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vol. 45, no. 9, 30 August 1973 (1973-08-30) *
傅明等: "高频红外法快速测定金属锑中微量硫", 《冶金分析》, vol. 21, no. 4, 30 August 2001 (2001-08-30) *
刘伟宁等: "紫外荧光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总硫量", 《广东化工》, no. 1, 31 January 2001 (2001-01-31)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2415A (zh) * 2011-08-12 2014-02-05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钢水的脱硫方法、钢水的二次精炼方法及钢水的制造方法
CN103562415B (zh) * 2011-08-12 2015-05-06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钢水的脱硫方法、钢水的二次精炼方法及钢水的制造方法
CN105556303A (zh) * 2013-09-25 2016-05-04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CN105136973A (zh) * 2015-08-26 2015-12-09 常州大学 具有氢氧化钠标定功能的中和法测硫仪
CN109752358A (zh) * 2019-03-25 2019-05-14 龚利军 一种水中硫含量的测定方法
CN110018135A (zh) * 2019-04-30 2019-07-16 济南弗莱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车用柴油、汽油移动实验室综合指标快速检测技术
CN113811758A (zh) * 2019-05-15 2021-12-17 株式会社堀场制作所 试样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38213B1 (en) 2014-03-19
EP2538213A1 (en) 2012-12-26
KR101410526B1 (ko) 2014-06-20
JP4840516B2 (ja) 2011-12-21
US8900874B2 (en) 2014-12-02
CN102803949B (zh) 2014-12-10
US20130196445A1 (en) 2013-08-01
EP2538213A4 (en) 2013-07-10
KR20120123523A (ko) 2012-11-08
JP2011169753A (ja) 2011-09-01
WO2011102137A1 (ja) 201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3949B (zh) 金属试样中的硫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装置
Thompson et al. Impact of air, laser pulse width and fluence on U–Pb dating of zircons by LA-ICPMS
JP2003065958A (ja) 硫黄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CN103217413B (zh) 测定偏钒酸钾中钾和/或偏钒酸钠中钠的分析方法
CN106537123B (zh) 金属试样中的氮的分析方法、金属试样中的氮的分析装置、钢水中的氮浓度调节方法和钢的制造方法
CN107219200A (zh)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钼铁中钨含量的方法
L'vov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on the way to absolute analysis
CN108020541A (zh)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硅铁中硫含量的方法
JP5684674B2 (ja) 分析方法及び分析装置
CN102706848A (zh) 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砷和汞时污水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CN105371965A (zh) 原子化器石墨炉温度检测装置
JP3274187B2 (ja) 発光分光分析方法
Yagov et al. A portable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er based on a drop-spark discharge for analyzing solutions
JP2008157799A (ja) 酸素雰囲気で融解処理された試料中の元素分析方法および元素分析装置
JP2003028852A (ja) 試料中の元素分析装置
WO2023248273A1 (ja) 元素の定量分析方法
CN105954263A (zh) 干扰系数法测定锰片中铅含量方法
JP2009222427A (ja) 合金の組成分析方法及び組成分析装置
Kirkbright et al.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sulfur in oils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sing an inert gas shielded nitrous oxide-acetylene flame
Kalmykov et al. Measurement of sulfur content in pulps of the Novoyavorovo ore refinery by a neutron radiation method
Rains Determination of aluminum, barium, calcium, lead, magnesium, and silver in ferrous alloys by atomic emission an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CN105675588A (zh) 用等离子光谱仪同时检测GCr15中Si、Mn、P、Cr元素含量的方法
Stefanescu et 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THE OVERLAP EFFECTS IN TH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HYDROGEN ISOTOPES MIXTURES.
JPS63186131A (ja) 原子吸光法による溶融金属中のマンガンの直接分析装置
Cadl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lead, cadmium and copper in high-purity zin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