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2563B -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2563B
CN102782563B CN201180010835.XA CN201180010835A CN102782563B CN 102782563 B CN102782563 B CN 102782563B CN 201180010835 A CN201180010835 A CN 201180010835A CN 102782563 B CN102782563 B CN 1027825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catoptron
main body
body cover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083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2563A (zh
Inventor
间濑实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LK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rker Priva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0/07105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2070139A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2359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11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ker Private Ltd filed Critical Parker Priva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82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2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25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4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giving the observer of a single two-dimensional [2D] image a perception of dep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34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 G02B30/35Stereoscopes providing a stereoscopic pair of separated images corresponding to parallactically displaced views of the same object, e.g. 3D slide viewers using reflective optical elements in the optical path between the images and the observ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46Image reproducers using prisms or semi-transparent mi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image projection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13/00Details of stereoscopic systems
    • H04N2213/001Construction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将显示于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作为三维影像而进行观赏的、紧凑结构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使用反射镜装置三维地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所显示的影像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具有:主体外壳,收容影像显示装置;以及反射镜装置,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承在主体外壳的后部。在反射镜装置中,向纵深方向以规定间隔平行地能够旋转地支撑多个反射镜,在显示三维影像时,反射镜装置以轴为中心向从主体外壳打开的方向旋转,多个反射镜相对于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而被支撑,向鉴赏者侧反射显示于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

Description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反射镜将显示在二维影像显示装置的二维影像显示为三维影像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公知有在二维影像显示装置中配置由多个半透射半反射镜构成的反射镜组装体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5公开了如下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通过半透射半反射镜将根据显示在二维影像显示装置上的影像所生成的虚像同时显示在从观赏者看纵深位置不同的多个显示面中,从而生成立体影像。例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三维显示装置是本发明人提出的,该三维显示装置形成为多个半透射半反射镜的高度越接近观赏者越高、并随着向纵深方向行进而变低,从而生成影像区域并扩大能够进行视觉辨认的范围。
像这样地,在二维影像装置中配置多个半透射半反射镜而使平面的虚像在纵深方向上重叠显示的立体影像是如在戏剧的舞台中使用的舞台布景那样的立体影像,但是不需要特殊的眼镜。另外在立体观测的生理性要因中,使用了与观察通常的立体完全相同的辐辏、焦距调节、两眼视差、运动视差的全部要因,因此没有如仅通过两眼视差、辐辏等一部分要因进行观察的立体影像装置那样的眼疲劳。
另外,最近,提倡如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所述的那样,在便携式电话、便携式游戏装置等具有显示器的便携式终端中装载二维显示以及三维显示的功能。即,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具备在便携式电话等中具有将基于双凸透镜方式的三维显示画面的显示器保持为能够翻转的机构。另外,在专利文献4所述的技术中,以投影到由内置的半透射半反射镜、凹面镜等构成的立体显示部件并经由便携式电话的立体图像显示窗而悬浮在空间中的方式显示为虚像的立体影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35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7292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414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135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3所述的技术,必须具有能够将基于双凸透镜方式的三维显示画面的显示器保持为翻转的机构。但是,使用某个通信载波的便携式电话的用户不一定需要这种三维显示功能,其结果是购入装载了三维显示功能的成本高昂的便携式电话。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4所述的技术,必须在便携式电话中具备由半透射半反射镜、凹面镜等构成的立体显示装置。因此,与专利文献3的技术的情况相同,在便携式电话中需要用于三维显示的特殊的机构,因此变得成本高。
另外,专利文献3以及4的技术在便携式电话中需要特殊的机构,因此例如在通信载波公司中一般普及的便携式电话中一律采用该三维显示功能实际上是困难的。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上的影像作为三维影像来进行观赏的紧凑结构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不用为了三维影像显示而对影像显示装置施以特殊的机构、改造就将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显示为三维影像。
本发明还通过旋转重叠地收纳反射影像的多个反射镜,而提供紧凑结构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还提供能够收纳宽度、厚度等大小不同的影像显示装置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与本发明有关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优选作为如下三维影像显示装置而构成:三维地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所显示的影像,该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该影像显示装置的安装机构、以及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承在该安装机构的规定部的反射镜装置,
在该反射镜装置中,向纵深方向以规定间隔平行地配置多个反射镜,
在显示三维影像时,该反射镜装置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该多个反射镜相对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地定位,向观赏者侧反射在该影像显示装置的该画面所显示的影像而进行显示。
在优选的例子中,所述安装机构具备收容该影像显示装置的主体外壳,所述反射镜装置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撑在该主体外壳的后端部,
使该反射镜装置以轴为中心向后方旋转,以使得从该主体外壳打开,能够在该状态下将该影像显示装置安装到该主体外壳。
另外,在优选的例子中,所述安装机构具备收容该影像显示装置的主体外壳,所述反射镜装置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撑在该主体外壳的后端部,
在该反射镜装置中,向纵深方向以规定间隔平行地能够旋转地支撑多个反射镜、且
在显示三维影像时,该反射镜装置以轴为中心旋转到该主体外壳侧,该多个反射镜相对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而被支撑,反射显示于该画面的影像,
在不显示三维影像时,该反射镜装置以轴为中心旋转到该主体外壳侧,以折叠到该反射镜装置的内部的状态收纳该多个反射镜。
另外,优选是在所述主体外壳收容了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状态下,所述反射镜装置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进行旋转移动,
在该第1位置,通过使所述反射镜装置以该轴为中心向前方旋转,使该多个反射镜的顶端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相接触而支撑该多个反射镜,向观赏者的方向反射显示于该画面的影像,
在该第2位置,通过使所述反射镜装置以该轴为中心向后方旋转,该多个反射镜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离开,能够观赏显示在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上的影像。
另外,优选是所述反射镜装置具有能够旋转地轴支撑并装载所述多个反射镜的反射镜外壳,
该反射镜外壳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撑在该主体外壳。
另外,优选是所述多个反射镜配置成随着向里而该反射镜的高度变低,包含配置在接近观赏者侧的一侧的第1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第2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配置在该第1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第2半透射半反射镜的后方的1张全反射镜。
另外,优选是所述多个反射镜在所述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上折叠到所述反射镜装置之中时的所述影像显示装置和所述反射镜装置的厚度相对于所述多个反射镜与所述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紧贴而位于能够观赏三维影像的第1位置时,能够减少到30%。
另外,优选是所述反射镜装置以及所述主体外壳是合成树脂性。
另外,优选是所述主体外壳收容作为所述影像显示装置而具有显示二维影像的画面的能够便携的显示装置。
另外,优选是所述反射镜装置具有反射镜外壳,该反射镜外壳向纵深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规定角度地平行配置并固定有所述多个反射镜,该反射镜外壳能够旋转地轴被支撑在该主体外壳的后部。
与本发明有关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优选是作为如下三维影像显示装置而构成:使用多个反射镜三维地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所显示的影像,该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具有:
主体外壳,安装该影像显示装置;以及
反射镜装置,具有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承在该主体外壳的规定部的反射镜外壳、以及向该反射镜外壳的内部以规定间隔平行地能够旋转地搭载到该反射镜外壳的多个反射镜,
在显示三维影像的情况下,该反射镜外壳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以该多个反射镜的顶端部形成大致相同的平面的方式,在相对于该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地支撑该多个反射镜的状态下,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
在从该主体外壳卸下了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状态下,该反射镜外壳以轴为中心向该主体外壳侧旋转,在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折叠在内部的状态下收纳该多个反射镜。
另外,优选是所述多个反射镜分别安装在四边形的反射镜框,
在该影像显示装置安装到所述主体外壳的状态下,关于所述反射镜外壳,在以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该多个反射镜框的顶端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被支撑,并向该状态下向观赏者的方向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
另外,优选是在该影像显示装置安装在所述主体外壳的状态下,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旋转该反射镜外壳,在该第1位置,以轴为中心旋转所述反射镜外壳,在相对于该画面倾斜规定角度地支撑该多个反射镜的状态下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显示三维影像,在第2位置,以该轴为中心使所述反射镜外壳向后方旋转,使该多个反射镜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离开,观赏者能够观赏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
另外,优选是多个所述四边形的规定反射镜的高度的边形成为随着向里而变短,
所述多个反射镜包含:第1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第2半透射半反射镜,配置在前方侧,能够以轴为中心而相对于该反射镜外壳旋转;以及1张全反射镜,配置在该第1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第2半透射半反射镜的后方,并固定在该反射镜外壳。
另外,优选是所述主体外壳具备包围其周围的凸缘、以及在被该凸缘包围的内侧且收容该影像显示装置的收容部。
另外,优选是所述主体外壳具有配置在其内部的两侧的1对软质部件,通过该软质部件来保持所安装的该影像显示装置的侧部。
另外,优选是所述主体外壳在其内部具备***该影像显示装置的开头部的插座部、以及在该插座部内的底部向上方向按压所***的该影像显示装置的底部的板簧。
另外,优选是在观赏三维影像时,设置在所述反射镜外壳的后端的所述轴、和所述多个反射镜框的顶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所述主体外壳的后端设置与该反射镜外壳的轴卡合的轴承,该主体外壳的所述插座部内的上部所形成的基准面与该轴承位于同一平面上,
将该影像显示装置安装在该主体插座时,通过该主体外壳的该板簧部的按压,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与该基准面相接触,
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厚度差异所导致的倾斜无关地,所述多个反射镜框定位于该画面。
另外,优选是在所述反射镜外壳的前端设置钩,且在所述主体外壳的该凸缘的前部设置钩孔,
当该反射镜外壳进行旋转而关闭到该主体外壳时,该钩和该钩孔卡合,保持该反射镜外壳和该主体外壳合为一体的状态。
另外,优选是所述主体外壳以及所述反射镜外壳分别呈箱型形状,在所述反射镜外壳关闭到所述主体外壳而合为一体的状态下,两者成为1个箱型形状。
与本发明有关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另优选作为如下三维影像显示装置而构成:三维地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所显示的影像,该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外壳,安装该影像显示装置;以及
反射镜装置,具备与该主体外壳一体形成的反射镜外壳,该反射镜外壳向纵深方向以规定间隔且规定角度并行地配置并固定多个反射镜,
在显示三维影像时,该多个反射镜相对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地定位,向观赏者侧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该画面的影像而进行显示。
在优选的例子中,所述反射镜装置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撑在所述主体外壳的规定部,
在显示三维影像时,该反射镜外壳以轴为中心旋转到该主体外壳侧,该多个反射镜相对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地定位,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该画面的影像。
另外,优选是所述反射镜装置与所述主体外壳一体地固定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折叠体积大的半透射半反射镜的部分而能够实现紧凑化的结构,能够提供适于收纳、搬运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另外,通过使反射镜装置的部分旋转而从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分离,能够以简单的操作切换显示于画面的影像和三维影像地进行观看。
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简单地安装影像显示装置,不用佩戴如以往那样的特殊的眼镜就能够容易地观赏三维影像。另外,不用特别改造影像显示装置而原样地使用一般实用化的影像显示装置就能够进行三维影像的显示。
另外,通过使反射镜装置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旋转,且旋转反射影像的多个反射镜并折叠地收纳到反射镜装置内,从而成为紧凑的结构,搬运方便。
而且,能够容纳宽度或者高度等大小不同的多个影像显示装置,能够观赏三维影像的显示装置的机种变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原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原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装置和主体外壳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能够观赏第1实施方式中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反射镜进行旋转的结构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反射镜的轴的强度的图。
图7是表示反射镜的轴的详细结构的图。
图8是鉴赏第1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时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鉴赏第1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时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0是当折叠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时的反射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当折叠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时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当折叠了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时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折叠反射镜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外壳的切口的立体图。
图15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主体外壳的立体图。
图16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7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19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0是鉴赏第2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时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鉴赏第2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时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2是能够观赏第3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能够在第3实施方式中的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中观赏二维影像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4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关闭了第3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装置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
图26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装置的立体图。
图27是从上方看第3实施方式中的主体外壳的立体图。
图28是从底面看第3实施方式中的主体外壳的立体图。
图29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装置的侧截面图。
图30是从第3实施方式中的主体外壳的三个方向看的截面图。
图31是能够观赏第3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的状态下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从三个方向看的截面图。
图32是能够观赏第3实施方式中的三维影像的状态下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从三个方向看的截面图。
图33是折叠了第3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镜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该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图1以及图2是表示构成与该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有关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要素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以及侧视图。
参照图1以及图2,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主要的结构要素是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和设置在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之上的反射镜装置80。反射镜装置80的主要结构要素是两张平板的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1张平板的全反射镜83。在图1以及图2中,反射镜装置80只示出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全反射镜83,没有示出用于将反射镜固定在规定的位置的结构要素。在图2中,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全反射镜83反射显示于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a、71b、71c的影像,并生成虚像81a、82a、83a。
如图2所示,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全反射镜83相对于画面71以规定间隔且倾斜规定角度而配置。配置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以及全反射镜83使得在画面71之上以固定角度倾斜、且全部的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与全反射镜83的面彼此之间平行。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以及全反射镜83优选向观赏者200的一侧倾斜约45°地配置。
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示出用于薄型电视机、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等的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LED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但是包含具有显示部分的薄型电视机、便携式电话、便携式游戏播放器、触摸式平板等具有显示器的装置。
如图2所示,观赏区域V为楔状,使得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全反射镜83的高度从观赏者200看随着向里而变低。前后的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或者全反射镜83的高度之比相同,其范围设为1:0.65~1:0.95。
另外,前后的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或者全反射镜83的高度之比优选设为Ha:Hb=1:0.79且Hb:Hc=1:0.79。
因此,相对于画面71的纵深D,半透射半反射镜81的影像区域71a的长度Da为0.41D,半透射半反射镜82的影像区域71b的长度Db为0.33D,全反射镜83的影像区域71c的长度Dc为0.26D,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全反射镜83的高度Ha、Hb、Hc的高度分别为Da、Db、Dc的1.4倍。在图1中,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全反射镜83的宽度Wm比画面71的宽度W长一些。
半透射半反射镜81之下的影像区域71a的虚像81a、半透射半反射镜82之下的影像区域71b的虚像82a、全反射镜83之下的影像区域71c的虚像83a看上去重叠在观赏者200的视线方向201的纵深位置,看上去成为三维影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以往没有使用过的反射率高的半透射半反射镜能够获得更明亮的三维影像。具体地说,通过将从观赏者200看最跟前的半透射半反射镜81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反射率设为67:33~60:40的范围、接下来的半透射半反射镜82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反射率设为50:50~55:45、最里面的全反射镜83的可见光的反射率设为100%~80%,从观赏者看上去全部的虚像81a、81b、81c为几乎相同的明暗度,在室内点亮照明的状态下也能够获得充足的明暗度的影像。其结果,能够以点亮室内的照明的明暗度来观赏三维影像。
此外,作为构成反射镜装置的各反射镜的透射率:反射率的优选组合,也可以设为如下:半透射半反射镜81是67:33、半透射半反射镜82是50:50、全反射镜83的反射率是100%。这是假定了全反射镜83的反射性能高的情况。
另外,其它优选的组合如下:半透射半反射镜81是69:31、半透射半反射镜82是55:45、全反射镜83的反射率是80%。这是假定了全反射镜83的反射性能略差的情况。
另外,其它优选的组合如下:半透射半反射镜81是60:40、半透射半反射镜82是50:50、全反射镜83的反射率是80%。上述两个组合是基于理论计算的值,但是该值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值。
为了减轻此时的重影,以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以及全反射镜83的反射物质的涂敷面为观赏者200的一侧的方式进行配置。
接着,说明用于将图1以及图2所示的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全反射镜83以及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配置、固定到规定的位置的具体的实施方式。此外,半透射半反射镜81、82和全反射镜83的基本比例尺寸、透射率、反射率相同。
(1)第1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有关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其中,在该图中没有包含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参照图3,反射镜装置80由反射镜外壳2、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构成。反射镜装置80能够与主体外壳3合为一体。
主体外壳3形成无间隙地装入二维影像装置70的容器的形状,具备用于与反射镜外壳2合为一体的1对轴承孔3k和用于稳定反射镜外壳2的位置的1对谷型的突起3i。
反射镜外壳2将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固定在规定位置,具有与主体外壳3合为一体的功能。反射镜外壳2在两侧具备用于固定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的1对大致扇形的孔(轴孔)2a、2b、2c、1对限制器(stopper)2d、2f、2h、以及1对爪2e、2g、2i,具备用于与主体外壳合为一体的1对枢轴2k和用于稳定反射镜外壳2和主体外壳3的位置的1对山型的突起2j。主体外壳3以及反射镜外壳2的材质优选为聚丙烯、聚碳酸酯、ABS树脂、苯乙烯树脂、硬聚氯乙烯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
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呈在其一边的两侧具有矩形的轴11a、12a、13a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使得***位于反射镜外壳2的大致扇形孔(轴孔)2a、2b、2c。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全反射镜13的厚度在画面71的对角线长度为3.5英寸左右时优选为1mm~2mm。
在画面71为10英寸左右时优选为2mm~3mm。在画面71为30英寸左右时优选为3mm~5mm。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优选为玻璃或者丙烯、硬聚氯乙烯、聚碳酸酯制。颜色优选尽量接近透明。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的可见光的透射率、反射率如上所述,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为了少抑制可见光的吸收率而优选为基于电介质多层膜涂敷的半透射半反射镜。全反射镜13优选为基于电介质多层膜涂敷的全反射镜,但也可以是基于金属蒸镀膜的铬镍铁合金涂敷的全反射镜。
图4表示在主体外壳3中收容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且反射镜装置80和主体外壳3合为一体的状态。反射镜装置80是通过向反射镜外壳2的大致扇形的孔2a、2b、2c分别***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的轴而组装的。
另外,通过向主体外壳3的轴承孔3k***反射镜外壳2的枢轴2k,反射镜装置80和主体外壳3能够合为一体(参照图12(D))。在图4的状态中,能够看到画面71的全部,因此能够正常地观赏画面71,但是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相对于画面7不在规定的位置,因此无法进行三维影像的观赏。
图5是表示半透射半反射镜11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状态的图。图5(A)是半透射半反射镜11的立体图,图5(B)是侧视图。参照图5,半透射半反射镜11的轴11a是向外部突出的矩形,长度是d,宽度是w。长度d与大致扇形的轴承孔2a的直径相等。两侧具有矩形的轴11a的半透射半反射镜11被固定成通过从两侧由大致扇形的轴承孔2a(参照图3)夹住而能够不掉落地在大致扇形的扇顶角α的范围内以旋转轴101为中心进行旋转。即半透射半反射镜11能够使旋转轴不碰到以虚线的半透射半反射镜11表示的位置地进行旋转。通常,旋转部分的轴为细的形状,但是考虑半透射半反射镜11由玻璃、合成树脂来制作,将轴11a设为矩形来提高强度、减轻了轴脱落的危险性。通过相同的结构,半透射半反射镜12和全反射镜13也分别通过大致扇形的轴承孔2b、2c而被能够旋转地固定。
图6以及图7是说明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的轴11a、12a、13a的强度的图。图6(A)和(B)分别是表示d1、d2不同的形状的轴的图。轴11a、12a、13a全部都设为如图6(C)的100那样的形状。在这种形状的情况下,相对于负荷的应力集中常常发生在角部C1、C2。在固定底边B并向P的位置施加负荷的条件下进行有限元法的平面应力分析时,在角部C1、C2发生最大主应力的应力集中。
通常旋转部分的轴细,例如图6(A)所示那样宽度w:长度d1=1:1的形状的情况下的角部的最大主应力σa设为1.0。另一方面通过如图6(B)所示地设为w:d2=1:5而将轴的形状设为长度长的矩形,从而角部的最大主应力σb成为约0.3。
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的材质是玻璃、合成树脂,因此为了防止轴的脱落,应该尽量减轻应力集中部位的应力。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加大轴的长度d2相对于宽度w的比来减轻角部的应力。此外,宽度w:长度d2之比优选为1:4以上,通过设为1:5,与1:1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角部的应力减轻为约1/3。
图7是表示轴的形状的变更例的图。如图7所示,通过对形成有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的轴的角部C1和C2(参照图6(C))附加R,能够进一步分散应力。在这种情况下,R的半径r优选设为w的1/3~1/4。
说明反射镜装置80的旋转移动。
在图4的反射镜装置80中,半透射半反射镜11处于装入反射镜外壳2所具备的限制器2d以及爪2e(参照图9(A)、(B)、图3)的状态,因此处于不允许旋转的状态。半透射半反射镜12以及全反射镜13也同样地通过限制器2f、2h以及爪2g、2i而处于不允许旋转的状态。(参照图9(A))。
在图8、图9表示从图4的状态使反射镜装置80以枢轴2k为中心旋转而覆盖在装入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主体外壳3之上的状态。图9(A)是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观赏三维影像时的局部截面图,图9(B)是在图9(A)中以箭头B-B表示的局部的截面图,图9(C)是在图9(A)中以箭头C-C表示的局部的截面图。在图9(A)所示的状态下,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相对于画面71位于规定的位置,成为该实施方式的观赏三维影像时的状态。主体外壳3和轴承孔3k、反射镜外壳2和枢轴2k以及大致扇形的孔2a、2b、2c和限制器2d、2f、2h、爪2e、2g、2i配置成在该状态下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相对于画面71位于规定的位置。大致扇形孔2a、2b、2c的扇顶角分别成为约28度、约23度、约15度。
如图9(C)所示,在图8以及图9的观赏三维影像时的状态下,反射镜外壳2具备的山型的突起2j进入主体外壳3的谷型的突起3j的谷的部分。因此,反射镜装置80和主体外壳3的位置被某种程度地固定。另外,反射镜外壳2和主体外壳3能够由聚丙烯等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通过某种程度的力能够使山型的突起2j从谷型的突起3j脱离而使反射镜外壳2旋转并设为图4的状态。基于相同的理由,也能够从图4的状态设为图8、图9的状态。这样,能够简单地使反射镜装置80旋转移动,因此能够简单地切换观赏三维影像的状态和正常观赏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的状态。另外,在画面71为带触摸面板时,在图4的状态中还能够触摸画面。
如以上那样,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安装后也只要将反射镜装置80的部分从二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分离,从而能够瞬时且以简单的操作切换二维影像和三维影像来观看。
说明反射镜装置80的折叠。
图10表示在反射镜外壳2内从图4的状态折叠了反射镜的状态。如图10所示,当施加力P1时,半透射半反射镜11跨过爪2e而折叠到反射镜外壳2的底部2n(参照图3)。半透射半反射镜12和全反射镜13也能够同样地进行折叠。图11和图12表示将图10的状态的反射镜外壳2覆盖在主体外壳3的状态。与图9的观赏三维影像时不同,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在反射镜外壳2之中折叠,反射镜装置80在接近主体外壳3和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状态下折叠。可知,与图9的观赏时相比削减了整体的体积。
图12(A)是折叠时的局部截面图,图12(B)是在图12(A)中以箭头B-B表示的局部的截面图,图12(C)是在图12(A)中以箭头C-C表示的局部的截面图,图12(D)是在图12(A)中以箭头D-D表示的局部的截面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2(B)所示,半透射半反射镜11从限制器2d和爪2e脱离。另外,如图12(C)所示,山型的突起2j从谷型的突起3j脱离。
如以上那样,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采用能够折叠体积大的半透射半反射镜的部分来实现紧凑化的结构,能够提供适于收纳、搬运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图13中表示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折叠到反射镜外壳2之中的结构。图13(A)是表示假设反射镜外壳2的底部2n’没有折弯而是平板的情况下,将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折叠到反射镜外壳之中,并且尝试将反射镜外壳2覆盖在主体外壳3的状态的图。此时,通过尽量减低反射镜外壳2的折叠时的底部2n’离画面71的高度h1而能够减小折叠状态下的体积。但是,想要实现这种结构,连接反射镜外壳2和主体外壳3的旋转轴k’就必须位于从主体外壳3离开的位置,无法实现两者的合为一体。另外,在主体外壳3之中配置旋转轴k而使得如图13(B)那样两者能够合为一体的情况下,底部2n’和画面71的折叠时的高度h2变成观赏三维影像时的高度hmax的约40%。此时,反射镜外壳2的端部2w’成为最高高度,该高度成为折叠时的高度h2。
图13(C)表示将反射镜外壳2的底部2n在全反射镜13的上端部附近2v折弯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折弯角度θ设为约19度,使反射镜外壳2的端部2w接近画面71,因此反射镜外壳2的2v的位置成为最高高度,折叠时的高度h3能够设为观赏时的高度hmax的约30%。另外,成为最高高度的位置2v逼近反射镜外壳2的底部2n的中央附近,因此与图13(B)相比成为中央鼓起的不成方形的形状,适于搬运。这样,即使将反射镜外壳2的底部2n在2v附近进行折弯,也有收纳全反射镜13的空间,因此对全反射镜13的折叠也没有影响。
图14是表示反射镜外壳的上表面的立体图。如图14所示,反射镜外壳2的底部具有U字型的切口2p、2q、2r。能够通过向U字型的切口2p的内侧部分2s施加手指、手等的力P2而利用合成树脂的弹性使切口内部弯曲到半透射半反射镜11侧。当在图10的状态下进行该作业时,2s的部分抵接到透射半反射镜11而顶起,能够从折叠的状态旋转到夹在限制器2d、爪2e之间的位置。由此,手指、手不直接接触到半透射半反射镜11就能够使半透射半反射镜11进行旋转。半透射半反射镜12和全反射镜13也相同地通过向2t、2u的部分施加力而不以手指等直接接触就能够进行旋转。
图15是表示与主体外壳3不同的方式的主体外壳4的立体图。主体外壳4成为无间隙地只覆盖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端部的形状。图16是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装入到主体外壳4,并使反射镜外壳2合为一体的状态的截面图。主体外壳4也优选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制作。另外,主体外壳4和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通过摩擦力而不容易脱离。轴承孔4k和谷型的突起4j起到与主体外壳3的轴承孔3k和谷型的突起3j相同的功能。
如以上那样,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由半透射半反射镜等构成的反射镜装置简单地装卸于液晶显示器等二维影像显示装置,反射镜装置折叠而能够实现紧凑化,因此能够容易地搬运并欣赏三维影像。
(2)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该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图1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有关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部件的图。其中,该图中没有包含二维影像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反射镜装置50由反射镜外壳5a、半透射半反射镜21、22、全反射镜23以及主体外壳5b构成。反射镜外壳5a和主体外壳5b通过铰链部5f连接,因此优选通过基于聚丙烯等抗铰链特性高的合成树脂的一体成型来制作。
反射镜外壳5a具有用于固定并安装透射半反射镜21、22、全反射镜23的槽5c、5d、5e。半透射半反射镜21、22、全反射镜23的厚度和材质以及透射率、反射率与实施方式1相同,但是形状都是长方形。
主体外壳5b成为无间隙地只覆盖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端部的形状。
图18、图19是表示在反射镜外壳5a中固定半透射半反射镜21、22、全反射镜23而形成反射镜装置50,并在主体外壳5b中装入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状态的图。这是正常地观赏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的状态。
图20、图21是表示使反射镜外壳5a以铰链5f为轴旋转而覆盖在画面71的状态的图。在该状态下,半透射半反射镜21、22和全反射镜23相对于画面71到达规定的位置,因此能够观赏三维影像。这样,能够简单地旋转并移动反射镜装置50,因此能够简单地切换观赏三维影像的状态和正常观赏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的状态。另外,在画面71带触摸面板的情况下,在图18、图19的状态下还能够触碰画面。
在第2实施方式中,无法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地通过折叠反射镜装置50的部分来削减体积。然而,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部件数少、部件的形状也简单。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轻制作成本。
此外,第2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各种变形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反射镜外壳5a设为能够以铰链5f为轴而旋转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不设置铰链5f而一体地固定反射镜外壳5a和主体外壳5b的结构。为了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安装到主体外壳5b,能够从主体外壳5b的前方***并安装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
如以上那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由半透射半反射镜等构成的反射镜装置简单地装卸于液晶显示器等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从而能够欣赏三维影像。
(3)第3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2以及之后的附图来说明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具体的结构例。此外,半透射半反射镜、全反射镜的基本尺寸比等与图1~图2相同。
图22表示能够观赏三维影像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3表示在打开反射镜装置的状态下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中能够观赏二维影像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4表示反射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5表示关闭反射镜装置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图26表示反射镜装置的立体图。
如图25所示,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由反射镜装置90和主体外壳3构成。如图22所示,主体外壳3为大致箱型,其中收容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例如是智能电话。反射镜装置90具备在纵深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平行地排列并安装多个反射镜(在本例中为3面反射镜)的大致箱型的反射镜外壳2,关于该反射镜外壳2,其轴2k被支撑在主体外壳3的后端部的轴承3k(参照图27、图28),从而能够旋转。图23表示使反射镜外壳2进行旋转而从主体外壳3完全打开的状态。另外,如图25所示,在反射镜外壳2关闭到主体外壳3的状态下,三维影像显示装置成为1个箱型,因此变得紧凑,向包装的收纳、搬运变得容易且方便。
如图22~图27所示,主体外壳3用凸缘(高度低的侧壁)3i包围其周围,在中央设置通过凸缘3i包围的收容部3m。在该收容部3m中自由装卸地安装具备显示二维影像的画面71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在跟前的左右设置用于防止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移动到跟前侧而脱落的1对引导壁3b。此外,主体外壳3的详细结构参照图27~图28而后述。
接着,详细地说明反射镜装置90的结构。
参照图23,在反射镜外壳2中从前方开始顺序地安装两张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1张全反射镜13。安装两张四边形的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使得***四边形的反射镜框21、22,四边形的全反射镜13安装到相同的四边形的反射镜框23。多个反射镜11、12、13的四边形状的宽度(在图示的例子中为长边)相同,但另外的一边(短边)随着向里(远离观赏者)而变短。这里,反射镜外壳2以及反射镜框21、22、23都优选以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例如ABS、聚碳酸酯、聚丙烯等的材料形成。
接着,参照图24的分解立体图说明反射镜装置90的组装结构。
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分别***反射镜框21、22,全反射镜13***形成反射镜外壳2的一部分的反射镜框23进行安装。反射镜框21分别具有1对轴21a。在单方的轴21a上卡合了扭簧41的状态下,安装到设置于反射镜外壳2的1对轴承部2a。***了半透射半反射镜12的反射镜框22也同样地在卡合了扭簧42的状态下安装到设置于反射镜外壳2的1对轴承部2b。此外,轴承部2a、2b由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能够进行某种程度的变形,能够***反射镜框21、22的轴21a、22a。
由此,安装了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的反射镜框21、22,通过扭簧41、42的作用力而作用使反射镜框21、22以轴21a、22a为中心向打开的方向进行旋转的力,使反射镜框的顶端21d、22d紧贴在二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71的表面(详细情况参照图29、图31)。另一方面,安装全反射镜13的反射镜框23与反射镜外壳2一体成型不旋转。在该状态下,反射镜框23的顶端2d与反射镜框的顶端21d、22d同样地形成与画面71相接的面(图29的S)。
图26表示反射镜装置90的组装完成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反射镜外壳2的后端设置1对轴2k,该轴2k卡合到设置于主体外壳3的1对轴承3k,构成反射镜装置90和主体外壳3合为一体的组装体。反射镜装置90或者反射镜外壳2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3以轴2k为中心进行旋转。
图22表示在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收容到主体外壳3的收容部3m的状态下,通过反射镜21~23反射显示于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的二维影像,从而向观赏者显示三维影像的状态。另外,图23表示在相同的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收容到主体外壳3的收容部3m的状态、即、使反射镜装置90旋转而打开画面71的状态下能够观赏显示于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的通常的二维影像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无法观赏三维影像。此外,在如智能电话那样的画面71具备触摸面板的功能的情况下,在观赏二维影像的过程中也能够用手指等自由地触碰画面71。
图29是反射镜装置的侧截面图。
参照图29说明反射镜框21、22的动作、作用。
反射镜框21处于能够以轴21a为中心轴在固定的范围内旋转的状态。但是,通过扭簧41的力向反射镜框21施加旋转力,处于端部21b与限制器2e相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不向反射镜框21施加任何力的情况下,反射镜框21相对于反射镜外壳2继续维持该位置。另外,当向反射镜框21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即将反射镜外壳关闭到主体外壳3时),扭簧41的推斥力不敌,反射镜框21使端部21d的部分朝向反射镜外壳2转动。
反射镜框22也处于与反射镜框21相同的状态。但是,在反射镜框22的情况下,处于端部22b与反射镜外壳2的底面2g相接的状态。当施加一定以上的力时,反射镜框22也使端部22d的部分朝向反射镜外壳2转动。此外,扭簧41、42也可以卡合在轴21a、22a以外的部位。
在图29的状态下,反射镜框21的端部21d、反射镜框22的端部22d、以及反射镜框23的端部2d位于同一平面S(即画面71)。而且,反射镜外壳2的1对轴2k的中心也位于同一平面S上。另外,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的反射面相对于平面S维持45°而成为并行状态。
反射镜框21的端部21d相对于半透射半反射镜11的反射面成45°的角度的理由在于,在端部21d接触到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时,通过相对于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以尽量宽的面积相接,玻璃制的半透射半反射镜21不会损伤画面71。
参照图27以及图28、图30详细地说明主体外壳3的结构。
在主体外壳3的里部设置***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开头部的插座部3e,进而在插座部3e所对置的主体外壳3的底部切开其一部分,设置向插座部3e的内部弯曲而延伸的板簧部3a。这些结构部位是与主体外壳3一体形成的合成树脂制。
在插座部3e的内部的左右配设例如由海绵、橡胶等构成的1对软质部件51。图30中表示软质部件51的配设位置。此外,图30的(A)是纵截面图、(B)是俯视图、(C)是横截面图。在插座部3e的内部配设1对软质部件51的理由在于,接纳宽度不同的多种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通过该软质部件51吸收其宽度的差异。
如图30(A)所示,在主体外壳3的底部设置板簧部3a的理由在于,在板簧部3a与主体外壳3的插座部3e的内侧之间接纳高度不同的多种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通过该板簧部3a的弹性力而成为画面71始终与基准面3g相接的状态。另外,通过板簧3a的压力来保持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使得不容易从插座部3e拔出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
在主体外壳3的后端部设置用于自由旋转地安装反射镜装置90的轴2k的轴承3k。如图30(A)所示,轴承3k位于与基准面3g同一平面R上。另外,图29的各反射镜框的端部21d、22d、2d以及轴2k位于同一平面S上。当反射镜装置90相对于主体外壳3以轴2k为中心进行旋转时,该平面S也同时地进行旋转,如图31(A)所示那样,平面R与平面S一致。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画面71与基准面3g相接,因此各反射镜框的端部21d、22d、2d紧贴于画面71。这样,在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和全反射镜13以高的精度相对于画面71定位了的状态下,能够向观赏者显示三维影像。
图31是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收容到主体外壳3中、并能够使用反射镜装置90观赏三维影像的状态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从三个方向看的截面图。
当向主体外壳3的插座部3e***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时,1对软质部件51配合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宽度形状而收缩,以固定的压力推压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软质部件51具有固定的摩擦,因此防止从主体外壳3的插座部3e容易地拔出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
另外,通过设置在主体外壳3的跟前的1对大致L字型的壁3b(图30~图31)防止容易地从主体外壳3拔出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这里,壁3b设置在允许比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宽度以及长度大一些的尺寸的位置。
在图31(A)、(C)中,主体外壳3的板簧3a以固定的压力相对基准面3g按压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画面71的端部始终处于与基准面3g相接触的状态。
另外,如图31(A)所示,当3个反射镜框21、22、23处于显示三维影像的状态时,反射镜框23和反射镜外壳2一体形成,端部2d和轴2k、反射镜框23和反射镜外壳2合为一体的顶点P(维持角度β)处于3点支撑的状态,是坚固的,因此反射镜外壳2处于不向处于并行配置状态的反射镜框21、22传递外力的状态。因此,即使从反射镜外壳2的外部施加了外力时,也能够防止在并行配置状态下处于三维影像的显示状态的反射镜框21、22被折叠。
图32表示将与图31所示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不同大小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安装到主体外壳3的情况。是与图31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各尺寸Ws1、Ds1、Ts1相比,图32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的各尺寸Ws2、Ds2、Ts2全都小一些的例子。如图32(B)、(C)所示,软质部件51将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从其宽度方向以充足的压力进行保持。另外,主体外壳3的板簧3a以固定的压力相对基准面3g按压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画面81的端部始终成为与基准面3g相接触的状态。软质部件51具有固定的摩擦,因此防止容易地从主体外壳3的插座部3e拔出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
另外,通过图30以及图31所示的1对大致L字型的壁3c防止容易地从主体外壳3拔出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此外,壁3c设置在允许比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大一些的尺寸的位置。而且引导壁3b与壁3c之间具有阶差,因此能够接纳大小不同的两种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80这两者。
在图31(A)的例子中,主体外壳3的底部3h和画面71是平行的,但是在图32(A)的例子中,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的厚度Ts2薄,因此画面81与底部3h形成微小的角度θ。
如图32那样,即使画面81相对于底部3h形成微小的角度θ,反射镜框21、22的端部21d、22d、反射镜框23的外壳端部2d、反射镜外壳2的轴2k也位于相同平面上,画面81与基准面3g大体相接,因此轴承3k位于画面81上。这样,端部21d、22d以及端部2d所形成的平面S(图29)变成与画面81位于同一面,半透射半反射镜11、12以及全反射镜13相对于画面81以高的精度配置在规定的位置。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能够通过软质部件51、板簧3a、大致L字形的壁3b、3c将大小不同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收容并安装到主体外壳3,因此能够应对多个二维影像显示装置的机种。另外,在二维影像显示装置为智能电话的情况下,一般始终安装被称为护套等的专用外壳。专用外壳具有固定的厚度,因此当安装它时二维影像显示装置的大小变大。但是,根据本实施例,能够应对大小不同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因此在相同机种中也能够应对安装有专用外壳的情况、和不安装的情况下的两个方式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
另外,通过研究反射镜框21、22的端部21d、22d、反射镜框23的端部2d、轴2k、主体外壳3的基准面3g、轴承3k的各自的配置,即使二维影像显示面相对于主体外壳底面3h在角度θ的范围内稍微倾斜地进行安装,也能够将反射镜配置在规定的位置。
当从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取下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时,如图23那样,使反射镜装置90旋转而设为从主体外壳3打开的状态。并且,从收容部3m取出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外壳3的凸缘3i的高度设计得比多种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80的高度还低,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的侧面70a从凸缘3i露出。因此,能够用手指握住侧面70a而简单地从主体外壳3取下二维影像显示装置70。在大小不同的二维影像显示装置80的情况下也相同。
接着,参照图33说明折叠了3面反射镜时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反射镜框21、22分别以轴21a、22a为中心在反射镜外壳2的内侧转动而折叠。当折叠反射镜框21、22时,收纳到反射镜外壳2与主体外壳3之间。扭簧41、42进行排斥,反射镜框21、22要打开反射镜外壳2,但是由于钩2f和钩孔3f卡合而保持两者连结的状态,因此反射镜框21、22在折叠的状态下稳定。
在关闭了反射镜外壳2或反射镜装置90的状态下,如图25或者图33所示,三维影像显示装置成为厚度薄、周围没有突起物的一个箱体形状,因此成为紧凑而适于便携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打开了反射镜外壳2或反射镜装置90时,通过按下反射镜外壳2的钩点2i的部分,能够使钩2f脱离而打开反射镜外壳2。此时,由于盘簧的41、42的推斥力,反射镜框21、22自动地转动而回到图22或者图31所示的规定的位置。这样,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从关闭反射镜外壳2的状态到如图22所示的观赏三维影像的状态。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出配置了两张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在其后部配置1张全反射镜的合计3张反射镜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例举出配置3张以上的半透射半反射镜的例子。

Claims (15)

1.一种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三维地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所显示的影像,该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外壳,能够***以及卸下该影像显示装置;以及
反射镜装置,该反射镜装置包括:反射镜外壳,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撑在该主体外壳的后部;以及多个反射镜,向该反射镜外壳的内部以规定间隔平行地能够旋转地搭载到该反射镜外壳,
在显示三维影像时,该反射镜装置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该多个反射镜相对于***到该主体外壳的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地定位,向观赏者侧反射在该影像显示装置的该画面所显示的影像而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外壳收容了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状态下,所述反射镜装置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进行旋转,
在该第1位置,通过使所述反射镜装置以该轴为中心向前方旋转,使该多个反射镜的顶端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相接触而支撑该多个反射镜,向观赏者的方向反射显示于该画面的影像而显示三维影像,
在该第2位置,通过使所述反射镜装置以该轴为中心向后方旋转,使该多个反射镜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离开,能够观赏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二维影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镜装置以及所述主体外壳是合成树脂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收容作为所述影像显示装置而具有显示二维影像的画面的能够便携的智能电话。
5.一种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使用多个反射镜三维地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所显示的影像,其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外壳,能够***以及卸下该影像显示装置;以及
反射镜装置,具有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承在该主体外壳的规定部的反射镜外壳、以及向该反射镜外壳的内部以规定间隔平行地能够旋转地搭载到该反射镜外壳的多个反射镜,
在显示三维影像的情况下,该反射镜外壳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以该多个反射镜的顶端部形成大致相同的平面的方式,在相对于***到该主体外壳的该影像显示装置的该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地支撑该多个反射镜的状态下,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
在从该主体外壳卸下了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状态下,该反射镜外壳以轴为中心向该主体外壳侧旋转,在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折叠到内部的状态下收纳该多个反射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镜分别安装在四边形的反射镜框,
在将该影像显示装置安装到所述主体外壳的状态下,关于所述反射镜外壳,在以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而该多个反射镜框的顶端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相接触的状态下被支撑,并在该状态下该多个反射镜向观赏者的方向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该影像显示装置安装到所述主体外壳的状态下,能够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旋转该反射镜外壳,
在该第1位置,以轴为中心旋转所述反射镜外壳,在相对于该画面倾斜规定角度地支撑该多个反射镜的状态下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影像,显示三维影像,
在第2位置,以该轴为中心使所述反射镜外壳向后方旋转,使该多个反射镜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离开,观赏者能够观赏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二维影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四边形的规定反射镜的高度的边形成为随着向里而变短,
所述多个反射镜包含:
第1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第2半透射半反射镜,配置在前方侧,能够以轴为中心相对于该反射镜外壳旋转;以及
1张全反射镜,配置在该第1半透射半反射镜以及第2半透射半反射镜的后方,并固定在该反射镜外壳。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具备包围其周围的凸缘、以及在被该凸缘包围的内侧且收容该影像显示装置的收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具有配置在其内部的两侧的1对软质部件,通过该软质部件来保持所安装的该影像显示装置的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在其里部具备***该影像显示装置的开头部的插座部、以及在该插座部内的底部向上方向按压所***的该影像显示装置的底部的板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观赏三维影像时,设置在所述反射镜外壳的后端的所述轴、和所述多个反射镜框的顶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在所述主体外壳的后端设置与该反射镜外壳的轴卡合的轴承,该主体外壳的所述插座部内的上部所形成的基准面与该轴承位于同一平面上,
将该影像显示装置安装到该主体插座时,通过该主体外壳的该板簧部的按压,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与该基准面相接触,
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厚度差异所导致的倾斜无关地,所述多个反射镜框定位于该画面。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射镜外壳的前端设置钩、且在所述主体外壳的该凸缘的前部设置钩孔,
当该反射镜外壳旋转而关闭到该主体外壳时,该钩和该钩孔卡合,保持该反射镜外壳和该主体外壳合为一体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外壳以及所述反射镜外壳分别呈箱型形状,
在所述反射镜外壳关闭到所述主体外壳而合为一体的状态下,两者成为1个箱型形状。
15.一种三维影像显示装置,三维地显示在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所显示的影像,该三维影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主体外壳,能够***以及卸下该影像显示装置;以及
反射镜装置,具备与该主体外壳一体形成的反射镜外壳,该反射镜外壳向纵深方向以规定间隔且规定角度并行地配置并固定多个反射镜,
并且所述反射镜装置能够旋转地被轴支撑在所述主体外壳的规定部,
在显示三维影像时,该反射镜外壳以轴为中心旋转到该主体外壳侧,该多个反射镜相对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画面向观赏者侧倾斜规定角度地定位,反射显示于该影像显示装置的该画面的影像。
CN201180010835.XA 2010-11-25 2011-11-22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5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0/071053 2010-11-25
PCT/JP2010/071053 WO2012070139A1 (ja) 2010-11-25 2010-11-25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JP2011235946A JP5341162B2 (ja) 2011-10-27 2011-10-27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JP2011-235946 2011-10-27
PCT/JP2011/076861 WO2012070553A1 (ja) 2010-11-25 2011-11-22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2563A CN102782563A (zh) 2012-11-14
CN102782563B true CN102782563B (zh) 2015-03-25

Family

ID=46145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083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82563B (zh) 2010-11-25 2011-11-22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235056B2 (zh)
EP (1) EP2645151B1 (zh)
KR (1) KR101380463B1 (zh)
CN (1) CN102782563B (zh)
HK (1) HK1178979A1 (zh)
SG (1) SG182656A1 (zh)
WO (1) WO20120705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6332B2 (en) 2009-04-27 2023-08-15 Digilens Inc. Diffractive projection apparatus
US9335604B2 (en) 2013-12-11 2016-05-10 Milan Momcilo Popovich Holographic waveguide display
WO2016020630A2 (en) 2014-08-08 2016-02-11 Milan Momcilo Popovich Waveguide laser illuminator incorporating a despeckler
EP2995986B1 (en) 2011-08-24 2017-04-12 Rockwell Collins, Inc. Data display
US9933684B2 (en) 2012-11-16 2018-04-03 Rockwell Collins, Inc. Transparent waveguide display providing upper and lower fields of view having a specific light output aperture configuration
US20140355114A1 (en) * 2013-06-03 2014-12-04 Aivaras GRAUZINIS Holographic Display Extension for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NL2011740C2 (nl) * 2013-11-05 2015-05-07 Marcel Dirk Johannes Haarhuis Inrichting voor het projecteren van een door een beeldscherminrichting gegenereerd beeld op een projectiescherm.
JP6278349B2 (ja) 2013-11-05 2018-0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携帯型情報機器用ケースおよび映像表示装置のケース
CN105096794A (zh) * 2014-05-22 2015-11-25 深圳创锐思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
US10241330B2 (en) 2014-09-19 2019-03-26 Digile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nput images for holographic waveguide displays
CN111323867A (zh) 2015-01-12 2020-06-23 迪吉伦斯公司 环境隔离的波导显示器
US9632226B2 (en) 2015-02-12 2017-04-25 Digilens Inc. Waveguide grating device
CN106033256A (zh) * 2015-03-17 2016-10-19 深圳市加珠宝有限公司 一种人机互动装置
JP6598269B2 (ja) 2015-10-05 2019-10-30 ディジレ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導波管ディスプレイ
EP3433659A1 (en) 2016-03-24 2019-01-30 DigiLe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polarization selective holographic waveguide device
CN107229129A (zh) * 2016-03-25 2017-10-03 许家琪 一种场真立体显示装置
EP3548939A4 (en) 2016-12-02 2020-11-25 DigiLens Inc. UNIFORM OUTPUT LIGHTING WAVEGUIDE DEVICE
US10545346B2 (en) 2017-01-05 2020-01-28 Digilens Inc. Wearable heads up displays
WO2019008411A1 (en) * 2017-07-01 2019-01-10 Hon Ngai Lung GREETING CARD THAT DISPLAYS A HOLOGRAPHIC IMAGE AND ITS SYSTEM
CN107966781B (zh) * 2017-12-25 2020-03-2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一种透视型显示光学***中反射镜收放及调整装置
JP2019124783A (ja) * 2018-01-15 2019-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11764821B2 (en) * 2018-01-17 2023-09-19 Langhans Ventures Llc Mobile phone case with epinephrine injection pen carrying feature
US11258890B2 (en) * 2018-07-30 2022-02-22 IKIN, Inc. Portable terminal accessory device for holographic projection and user interface
FR3087986A1 (fr) * 2018-10-26 2020-05-01 Psa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affichage avec superposition d’image autostereoscopique sur une image reelle
FR3091361B1 (fr) * 2018-12-28 2021-05-07 Burhanettin Okcu Dispositif de visualisation holographique
JP2022520472A (ja) 2019-02-15 2022-03-30 ディジレン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統合された格子を使用してホログラフィック導波管ディスプレイ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3980825A4 (en) 2019-06-07 2023-05-03 Digilens Inc. WAVEGUIDES INCORPORATING TRANSPARENT AND REFLECTIVE GRATING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REOF
US11442222B2 (en) 2019-08-29 2022-09-13 Digilens Inc. Evacuated grating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USD994011S1 (en) 2021-06-16 2023-08-01 IKIN, Inc. Holographic projection device
USD988277S1 (en) 2021-06-17 2023-06-06 IKIN, Inc. Portable holographic projection device
USD1009969S1 (en) 2021-06-17 2024-01-02 IKIN, Inc. Holographic device housing
KR200496688Y1 (ko) * 2022-08-23 2023-04-04 에피톤코리아(주) 포터블 원격 증강현실용 3차원 입체 영상장치
KR200496687Y1 (ko) * 2022-08-23 2023-04-04 에피톤코리아(주) 원격 증강현실용 3차원 입체 영상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6768A (en) * 1979-04-13 1981-12-22 Taito America Corporation Creation of multiplanular images
US5086354A (en) * 1989-02-27 1992-02-04 Bass Robert E 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viewing system
JP3256625B2 (ja) * 1994-05-18 2002-0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841030B2 (ja) * 1994-07-25 1998-12-24 株式会社村上開明堂 原稿表示装置
JPH10222093A (ja) * 1996-12-06 1998-08-21 Sony Corp 携帯型表示装置
US6052239A (en) * 1996-12-06 2000-04-18 Sony Corporatio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FR2790575B3 (fr) * 1999-03-05 2001-10-12 Maurice Bocquet Dispositif permettant le jaillissement immateriel d'images video dans le vide
JP4049977B2 (ja) 2000-09-01 2008-02-2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レンズアダプタ
JP2002362184A (ja) 2001-06-11 2002-12-18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02372929A (ja) 2001-06-13 2002-12-26 Namco Ltd 両面表示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03040906A1 (fr) * 2001-11-09 2003-05-15 Minebea Co.,Ltd. Ensemble ecran tactile
JP2006135378A (ja) 2004-11-02 2006-05-25 Saneo Mase 三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KR20070035397A (ko) * 2005-09-27 2007-03-30 최해용 원 채널용 입체 모니터 장치
JP4912773B2 (ja) * 2006-07-11 2012-04-11 株式会社ライツ 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053539A (ja) 2007-08-28 2009-03-12 Sony Corp 情報表示装置、情報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141447A (ja) 2008-12-10 2010-06-24 Casio Computer Co Ltd カメラ付携帯情報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45151A4 (en) 2015-05-06
HK1178979A1 (zh) 2013-09-19
US20120287503A1 (en) 2012-11-15
CN102782563A (zh) 2012-11-14
WO2012070553A1 (ja) 2012-05-31
KR20120112826A (ko) 2012-10-11
KR101380463B1 (ko) 2014-04-01
US9235056B2 (en) 2016-01-12
EP2645151A1 (en) 2013-10-02
SG182656A1 (en) 2012-08-30
EP2645151B1 (en) 2016-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2563B (zh)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US20190243426A1 (e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Narrow Width Hinge
US20230403347A1 (en) Folding mechanism, hous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2308595B1 (ko) 입력 및 출력 구조들을 구비한 착용가능한 디바이스
KR101733806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
US20210096609A1 (en) Belt synchronized expandable dual axle hinge
US9019702B2 (en) Portable terminal with support plate
US10725505B1 (en) Synchronized expandable hinge assembly
EP2302877B1 (en) Slidable mobile terminal
TWI585464B (zh) 擴增顯示裝置及擴增顯示系統
KR20210030244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에 결합하는 보조 장치
US7706677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US7870645B2 (en) Hinge device and mobil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EP1755318B1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WO2013114717A1 (ja)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KR20140090836A (ko)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US7703177B2 (en) Hinge device and mobile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4933678B2 (ja)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JP5341162B2 (ja)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CN112904647A (zh) 一种运动相机
CN101019409A (zh) 便携式设备
KR102149370B1 (ko) 스마트폰용 탈부착형 카드지갑이 구비된 차량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KR20240052577A (ko) 전자 장치를 지지하기 위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케이스
KR20120003310U (ko) 태블릿피씨용 케이스
WO2024075026A1 (en) Modular cov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RK PRIVAT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OKAMURA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06

Address after: Singapore Singapore

Applicant after: Pulk Pte.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Rights Co., 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9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897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