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1062B -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1062B
CN102771062B CN201280000615.3A CN201280000615A CN102771062B CN 102771062 B CN102771062 B CN 102771062B CN 201280000615 A CN201280000615 A CN 201280000615A CN 102771062 B CN102771062 B CN 102771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loop mode
terminal
channel relevancy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06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1062A (zh
Inventor
朱孝龙
张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78972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486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71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1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1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1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6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using historical data, averaging values or stat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信道矩阵信息;所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中的任意一项;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采用了速度以及信道空间相关性来确定传输模式,可以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发射功能的装置在配置了多根天线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中的基站和终端,通常采用预编码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效率。
以下行数据传输为例,基站和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时会使用预编码矩阵,根据该预编码矩阵的获得方式,可以进一步将传输分为开环预编码传输模式和闭环预编码传输模式。其中开环预编码传输模式一般简称为开环模式,开环模式由基站选择预编码矩阵,终端无需反馈预编码矩阵;闭环预编码传输模式一般简称为闭环模式,闭环模式需要终端反馈预编码矩阵,基站结合终端反馈选择预编码矩阵。
闭环模式下终端反馈预编码矩阵存在时延,所以终端的移动速度对闭环模式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开环模式与闭环模式能够达到的性能相比,通常认为速度越高开环模式能够达到的性能越好,反之速度越低闭环模式能够达到的性能则越好。因此为了获得较好的性能,一般采用的方案为:根据移动速度判决使用开环模式还是闭环模式模式,具体为:移动速度低时使用闭环模式,中高移动速度时使用开环模式。
现有技术中,仅根据终端的移动速度确定传输模式的情况下,数据的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可以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包括:
获取信道矩阵信息;所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中的任意一项;
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信道矩阵信息;所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中的任意一项;
第二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速度以及信道空间相关性来确定传输模式,可以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模式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传输模式配置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模式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个传输模式配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过程中发现:开环模式与闭环模式相比能够达到的性能,除了与移动速度相关以外,还与信道空间相关性密切相关。其中开环预编码传输模式一般简称为开环模式,开环模式是由基站采用某种方式自行选择一个预编码矩阵,开环模式对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特性变化具有很高的鲁棒性。闭环预编码传输模式一般简称为闭环模式,闭环模式由终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预编码矩阵,然后反馈给基站使用。由于反馈会有时延,闭环模式的性能对基站及终端之间的信道特性变化比较敏感。例如两发两收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下行***:通常假定信道相关性较低的环境,认为速度较高(如30km/h)时,开环模式性能就会好于闭环模式性能。但如果相关性比较高的时候,即使很高的速度(如120km/h),闭环模式也可能比开环模式性能更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上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有很多种只要是有传输模式选择需求的装置都可以,因此上述101中,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的获取方法可以使是:基站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以及信道空间相关性;或者,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终端的移动速度以及信道空间相关性;或者,基站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和信道空间相关性中的一个,接收终端发送终端的移动速度和信道空间相关性中的另一个。
本实施例还给出了终端的移动速度以及信道空间相关性获取方法的举例:
上述获取终端的移动速度包括:在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时,估计得到上行信道矩阵,计算时间上相邻的两次估计的上行信道矩阵的时域自相关,通过相邻两次信道矩阵估计的时间间隔和上行信道矩阵的时域自相关计算得到多普勒频率,并根据多普勒频率与速度的换算关系可以得到上述终端的移动速度。
更具体地,以LTE***为例,每次有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发送时,估计出上行信道矩阵H,计算时间上相邻两次估计出的信道矩阵的时域自相关,假设为R。根据时间相关性理论,有R=J0(2πfdτ),其中J0(*)为零阶Bessel函数,fd为多普勒频率,τ为相邻两次信道矩阵估计的时间间隔。根据该公式可以计算出多普勒频率fd,并根据多普勒频率和速度的换算关系可以得到移动速度。
上述获取信道空间相关性包括:在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时,估计得到上行信道矩阵,通过数学期望、上述上行信道矩阵的共轭转置估计接收相关矩阵得到信道空间相关性的信息。
更具体地,以LTE***为例,每次有SRS发送时,估计出上行信道矩阵H,然后按照公式Rrx=E[H*HH]估计接收相关矩阵,即可以获得信道空间相关性信息。其中,E[*]表示求数学期望,HH为矩阵的共轭转置。
上述预设值可选方案很多,本发明实施例将分别就其中的三种进行举例说明;分别为:预设值为速度门限值和信道相关性门限值;上述预设值为速度函数的值;上述预设为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
102: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上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数据传输的模式选择以后可以按照选择的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速度以及信道空间相关性来确定传输模式,可以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若上述预设值为速度门限值和信道相关性门限值;那么上述102中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上述速度门限值,并且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小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上述速度门限值或者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大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若上述预设值为速度函数的值;上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为信道空间相关性,且上述速度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上述速度函数的值为上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上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的值时上述速度函数的函数值;那么上述102中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若上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上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上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上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若上述预设为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为移动速度,且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为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上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的值时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函数值;那么上述102中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若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小于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上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大于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可选的,在以上实施例中,速度门限、信道相关性门限以及速度函数和信道相关性函数的确定方法以计算机仿真为例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自变量(速度和信道相关性)离散化:对速度区间以及信道相关性区间分别间隔取值作为样本点。
离散化例如:对于常见的速度区间(0~200km/h),间隔10km/h取点Vi,共21个点;对于信道相关性区间(0~1),间隔0.1取点Aj,共11个点。这样就得到一系列(速度Vi,信道相关性Aj)二维自变量,供21*11=231组。
2、通过仿真得到各个样本点所对应的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仿真:对于每一组自变量,仿真在该环境下的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3、根据自变量以及吞吐量确定速度门限、信道相关性门限以及速度函数和信道相关性函数。以下分别就速度门限、信道相关性门限以及速度函数和信道相关性函数的确定方法分别说明如下:
(1)速度门限、信道相关性门限:
上述速度门限为:在上述信道相关性区间所有样本点对应的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最大的样本点对应的速度值。也即:选择满足条件(任何信道相关性下,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的最大的速度样本点对应的速度值,作为速度门限。
上述信道相关性门限为:在上述速度区间所有样本点对应的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最小样本点对应的信道相关性。也即:选择满足条件(任何速度下,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的最小相关性样本点,作为相关性门限。
(2)速度函数:
对于每个信道相关性区间的样本点Aj,获得闭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高于开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的最大速度V(Aj),得到一组离散点(Aj,V(Aj)),上述速度函数为:当Aj<=A<Aj+1并且j∈[1,m]时,V=f(A)=V(Aj);当A≥Am时,V=f(A)=V(Am),m为信道相关性区间的样本点个数,V为速度函数的的值。
(3)信道相关性函数:
对于每个速度样本点Vi,获得闭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高于开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的最小相关性A(Vi),得到一组离散点(Vi,A(Vi)),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为:当V=V1=0时,A=f(V)=A(V1);当Vi-1<V<=Vi,i∈[2,n]时,A=f(V)=A(Vi),n为速度区间的样本点个数,A为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
本实施例给出了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确定速度门限、信道相关性门限以及速度函数和信道相关性函数的方法,该方法中对速度区间以及信道相关性区间分别间隔取值作为样本点,速度区间以及信道相关性区间、以及间隔大小可以按照应用需求进行灵活控制,间隔越小速度门限、信道相关性门限以及速度函数和信道相关性函数越精确,同时仿真工作量也越大,并且对速度、信道相关性的测量精度要求也越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
201:获取信道矩阵信息;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中的任意一项;
202:根据上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上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数据传输的模式选择以后可以按照选择的模式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采用信道矩阵信息来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然后依据传输性能确定传输模式,可以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
以下实施例将分别就以上可选的几种信道矩阵信息进行举例说明:
(1)若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或者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那么上述202中根据上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上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包括:
若相邻两次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变化概率大于预置的变化概率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和/或,若相邻两次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变化概率小于预置的变化概率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更具体地,以LTE***为例,每次有SRS发送时,估计出上行信道矩阵H,再计算出与H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统计相邻两次计算的PMI的变化概率。由于PMI可以反映信道空间相关性信息,而相邻两次PMI的变化可以反映速度信息,因此这个概率可以体现速度和信道空间相关性信息的综合效果,最终反映开环模式与闭环模式的相对性能:变化概率大时开环性能更可能获得更好的性能,反之亦然。
(2)若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或者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那么上述202中根据上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上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包括:
依据上述信道矩阵信息分别评估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
若闭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大于开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和/或,若开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大于闭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更具体地,以LTE***为例,每次有SRS发送时,估计出上行信道矩阵H,根据H一方面可以计算出与之最匹配的PMI,进而可以评估闭环传输模式可以达到的香农容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评估出开环传输模式可以达到的香农容量。这样就可以得到开环模式与闭环模式的相对性能。
(3)若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或者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那么上述202中根据上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上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包括:
依据信道矩阵信息分别评估闭环模式达和开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
若闭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大于开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和/或,若开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大于闭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以上实施例给出了三种采用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的具体实现方案,能够准确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以便于能够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配置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仅作如下重点说明。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上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及
第一选择单元302,用于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速度以及信道空间相关性来确定传输模式,可以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可选地,若上述参数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预设值包括:用于获取速度门限值和信道相关性门限值;
上述第一选择单元302,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上述速度门限值,并且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小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上述速度门限值或者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大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可选地,若上述参数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预设值包括:用于获取速度函数的值;上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为信道空间相关性,且上述速度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上述速度函数的值为上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上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的值时上述速度函数的函数值;
上述第一选择单元302,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若上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上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上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上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可选地,若上述参数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预设值包括:用于获取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为移动速度,且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为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上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的值时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函数值;
上述第一选择单元302,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若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小于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上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大于上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传输模式配置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此处不再赘述,仅作如下重点说明。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信道矩阵信息;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中的任意一项;及
第二选择单元402,用于根据上述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并根据确定的数据传输性能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上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本实施例采用信道矩阵信息来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然后依据传输性能确定传输模式,可以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
可选地,若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或者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上述第二选择单元402,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若相邻两次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变化概率大于预置的变化概率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相邻两次预编码矩阵指示的变化概率小于预置的变化概率门限,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可选地,若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或者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上述第二选择单元402,具体用于依据上述信道矩阵信息分别评估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可选的,若闭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大于开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和/或,若开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大于闭环模式达到的香农容量,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可选地,若上述信道矩阵信息为: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的上行信道矩阵最匹配的预编码矩阵指示,或者终端的上行信道矩阵和终端当前下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
上述第二选择单元402,具体用于依据信道矩阵信息分别评估闭环模式达和开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可选的,若闭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大于开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和/或,若开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大于闭环模式达到的解调信噪比,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以上实施例给出了三种采用信道矩阵信息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的具体实现方案,能够准确确定采用闭环模式以及开环模式进行数据传输的性能,以便于能够更加准确的选择传输模式,从而提升数据的传输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上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上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所述预设值为速度门限值和信道相关性门限值;
所述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
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速度门限值,并且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小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速度门限值或者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大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值,则选择数据传输模式为:闭环模式;
确定所述速度门限值以及信道相关性门限值的方法包括:
对速度区间以及信道相关性区间分别间隔取值作为样本点,通过仿真得到各个样本点所对应的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所述速度门限值为:在所述信道相关性区间所有样本点对应的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最大的样本点对应的速度值;
所述信道相关性门限值为:在所述速度区间所有样本点对应的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最小样本点对应的信道相关性。
2.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所述预设值为速度函数的值;所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为信道空间相关性,且所述速度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所述速度函数的值为所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所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的值时所述速度函数的函数值;
所述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
若所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所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速度函数的方法包括:
对速度区间以及信道相关性区间分别间隔取值作为样本点,通过仿真得到各个样本点所对应的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对于每个信道相关性区间的样本点Aj,获得闭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高于开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的最大速度V(Aj),得到一组离散点(Aj,V(Aj)),所述速度函数为:当Aj≤A<Aj+1并且j∈[1,m]时,V=f(A)=V(Aj);当A≥Am时,V=f(A)=V(Am),m为信道相关性区间的样本点个数,V为速度函数的值。
4.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所述预设值为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为移动速度,且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为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所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的值时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函数值;
所述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以下任一种:
若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小于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若所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大于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方法包括:
对速度区间以及信道相关性区间分别间隔取值作为样本点,通过仿真得到各个样本点所对应的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对于每个速度样本点Vi,获得闭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高于开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的最小相关性A(Vi),得到一组离散点(Vi,A(Vi)),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为:当V=V1=0时,A=f(V)=A(V1);当Vi-1<V≤Vi,i∈[2,n]时,A=f(V)=A(Vi),n为速度区间的样本点个数,A为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
6.一种传输模式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所述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值包括:用于获取速度门限值和信道相关性门限值;
所述第一选择单元,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
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速度门限值,并且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小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若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速度门限值或者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大于预置的信道相关性门限值,则选择数据传输模式为:闭环模式;
所述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速度门限值和信道相关性门限值包括:对速度区间以及信道相关性区间分别间隔取值作为样本点,通过仿真得到各个样本点所对应的闭环模式和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
所述速度门限值为:在所述信道相关性区间所有样本点对应的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最大的样本点对应的速度值;
所述信道相关性门限值为:在所述速度区间所有样本点对应的闭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均大于开环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最小样本点对应的信道相关性。
7.一种传输模式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所述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值包括:用于获取速度函数的值;所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为信道空间相关性,且所述速度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所述速度函数的值为所述速度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所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的值时所述速度函数的函数值;
所述第一选择单元,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
若所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大于所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若所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速度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速度函数为:当Aj≤A<Aj+1并且j∈[1,m]时,V=f(A)=V(Aj);当A≥Am时,V=f(A)=V(Am),m为信道相关性区间的样本点个数,V为速度函数的值;V(Aj)为对于每个信道相关性区间的样本点Aj获得的闭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高于开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的最大速度。
9.一种传输模式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量量以及预设值;所述测量量包括: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以及终端当前的信道相关性;
第一选择单元,用于根据测量值与预设值的比较结果,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所述数据传输的模式包括:开环模式,闭环模式;
所述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值包括:用于获取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为移动速度,且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为单调递增函数;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为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自变量取值为所述终端当前的移动速度的值时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函数值;
所述第一选择单元,具体用于以下任一项:
若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小于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开环模式;
若所述终端当前的信道空间相关性大于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则选择数据传输的模式为:闭环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相关性函数为:当V=V1=0时,A=f(V)=A(V1);当Vi-1<V≤Vi,i∈[2,n]时,A=f(V)=A(Vi);n为速度区间的样本点个数,A为信道相关性函数的值,A(Vi)为对于每个速度样本点Vi获得的闭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高于开环模式的数据传输吞吐量时的最小相关性。
CN201280000615.3A 2012-04-11 2012-04-11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771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89727.2A CN104486041B (zh) 2012-04-11 2012-04-11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2/073799 WO2012103850A2 (zh) 2012-04-11 2012-04-11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89727.2A Division CN104486041B (zh) 2012-04-11 2012-04-11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1062A CN102771062A (zh) 2012-11-07
CN102771062B true CN102771062B (zh) 2014-12-03

Family

ID=46603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615.3A Active CN102771062B (zh) 2012-04-11 2012-04-11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97301B2 (zh)
EP (3) EP2947786B1 (zh)
CN (1) CN102771062B (zh)
ES (1) ES2553452T3 (zh)
WO (1) WO201210385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6723B (zh) 2014-08-21 2019-06-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无线链路处理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JP6553185B2 (ja) * 2014-12-03 2019-07-31 ノキア 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アンド ネットワークス オサケユキチュア 送信モード選択の制御
EP3447945B1 (en) * 2016-05-17 2021-03-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port block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N111865450B (zh) * 2019-04-29 2022-09-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升多用户复用性能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699A (zh) * 2007-09-12 2009-03-18 夏普株式会社 基于空时频域的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1505205A (zh) * 2008-02-05 2009-08-12 夏普株式会社 基于波达方向的开环mimo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1640561A (zh) * 2009-09-02 2010-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切换处理方法与装置、基站
CN102122976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选择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6647B2 (ja) * 2001-05-17 2007-12-0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移動局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しきい値設定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433867B2 (ja) * 2004-04-28 2010-03-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616338B2 (ja) * 2004-06-14 2011-01-19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多重送受信アンテナを使用する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送信モードを制御するための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0754660B1 (ko) * 2004-06-19 2007-09-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적응 변조/부호 부 채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JP4732924B2 (ja) * 2005-12-28 2011-07-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周辺セル測定制御方法
US9049670B2 (en) * 2007-06-01 2015-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erference-improved uplink data rates for a group of mobile stations transmitting to a base station
US8379749B2 (en) * 2007-06-19 2013-02-19 Ntt Docomo, Inc. Transmitter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US8160601B2 (en) * 2007-06-21 2012-04-17 Elektrobi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td. Method for optimizing spatial modulation in a wireless link and network element thereto
KR20090013140A (ko) * 2007-07-31 2009-02-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수의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모드를지원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EP2182650B1 (en) * 2007-08-21 2014-12-17 Fujitsu Limited Mobil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diversity control method
US9226301B2 (en) * 2007-09-26 2015-12-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System and method to shorten the time taken to improve inter-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performance using adaptive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US8144797B2 (en) * 2008-03-25 2012-03-27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QI table for wireless MIMO networks
CN101873159B (zh) * 2009-04-21 2013-01-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下行传输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110001130A (ko) * 2009-06-29 2011-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중 선형 예측 변환을 이용한 오디오 신호 부호화 및 복호화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053854B1 (ko) * 2009-07-28 2011-08-04 한국과학기술원 직교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심볼의 보호 구간을 이용한 전송 모드 및 보호 구간 길이 추정 방법
CN101998498B (zh) * 2009-08-19 2013-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秩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ES2623873T3 (es) * 2010-01-12 2017-07-12 Zte Corporation Procedimiento de realimentación de la información de estado del canal y equipo de usuario
CN102726108B (zh) * 2010-04-06 2014-12-0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平坦反馈模式和分级反馈模式之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44566B (zh) 2010-05-11 2014-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下行传输方法和基站
KR101615236B1 (ko) * 2010-05-18 2016-05-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셀 협력 통신을 위한 적응적 피드백 및 적응적 전송 모드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IN2010DE02109A (zh) * 2010-09-03 2015-08-14 Motorola Mobility Inc
US9047863B2 (en) * 2012-01-12 2015-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criticality threshold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699A (zh) * 2007-09-12 2009-03-18 夏普株式会社 基于空时频域的信息反馈方法和***、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1505205A (zh) * 2008-02-05 2009-08-12 夏普株式会社 基于波达方向的开环mimo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1640561A (zh) * 2009-09-02 2010-02-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切换处理方法与装置、基站
CN102122976A (zh) * 2010-01-08 2011-07-13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选择天线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0060A4 (en) 2014-04-23
US20140294115A1 (en) 2014-10-02
EP2670060B1 (en) 2015-09-09
EP2950459B1 (en) 2019-10-02
EP2670060A2 (en) 2013-12-04
EP2950459A1 (en) 2015-12-02
EP2947786B1 (en) 2016-12-14
WO2012103850A3 (zh) 2013-03-07
CN102771062A (zh) 2012-11-07
ES2553452T3 (es) 2015-12-09
EP2947786A1 (en) 2015-11-25
US9197301B2 (en) 2015-11-24
WO2012103850A2 (zh) 201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6370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CN102833192B (zh) 用于估计在lte***里的信道时间相关性和mimo模式选择的装置和方法
CN102291212B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CN110401472B (zh) 一种3d mimo传输方法和装置
KR20220127946A (ko) 기준 신호 채널 특성들을 구성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통신 디바이스
CN103688474A (zh) 通信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8476054A (zh) 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EP241078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imating downlink channel quality
CN103547341A (zh) 传输导频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771062B (zh)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KR20210098667A (ko) 지능적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076572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及基站
CN101902298A (zh) 信道质量指示补偿方法、***及基站
CN102325101A (zh) 一种采用导频测速的方法及装置
CN103686830A (zh) 一种测试终端移动速度的方法及设备
CN102238569B (zh) 估计终端移动速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8114B (zh) 有效信噪比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4486041A (zh) 一种传输模式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9155711A (zh) 参考信号发送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和移动台
CN101945070B (zh) 一种噪声测量的方法及装置
EP315721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downlink data in large-scale mimo system
CN104253639A (zh) 获取信道质量指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57962A (zh) 一种基于信道估计的速度测量方法及装置
CN109565331A (zh) 用户设备ue和信道质量测量方法
CN103051572A (zh) 一种lte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