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6896B - 拉链用拉头 - Google Patents

拉链用拉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6896B
CN102726896B CN201210241412.5A CN201210241412A CN102726896B CN 102726896 B CN102726896 B CN 102726896B CN 201210241412 A CN201210241412 A CN 201210241412A CN 102726896 B CN102726896 B CN 102726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andle
card
head
hooking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414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26896A (zh
Inventor
槻庆一
武秀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2414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726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726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6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26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6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具有从拉头躯体(1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拉手卡脱柱部(11-8)、和形成在拉手(12)的窗部的一对悬臂卡止片(12-5),这两者进行搭扣卡合。在上述悬臂卡止片(12-5)与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部,具有在上述悬臂卡止片(12-5)与卡脱头部(11-8b)卡固时收容并卡止上述卡脱头部(11-8b)的头部收纳空间(PS)。根据该构成,拉手卡脱柱部(11-8)与悬臂卡止片(12-5)的卡脱容易进行,拉手的悬臂卡止片(12-5)难以受到损伤,没有因拉手卡脱柱部突端造成的不适感或纤维钩挂等,而且具有耐久性。

Description

拉链用拉头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200880128781.5、申请日为2008年4月23日、发明名称为“拉链用拉头”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在拉头停止时在倒伏状态下能够解除地将拉手固定在拉头上表面,而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拉头的停止操作以及滑动操作的切换。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拉链的闭锁状态下将拉头卡止的机构,例如在日本实公昭44-21609号公报(专利文献1)或美国专利第256907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卡止装置,即,在上卡部件的上表面突出设置卡止突部,而且在该卡止突部贯穿设置卡止孔,在形成于拉头的拉手的窗孔中***上述卡止突部,接着,通过在上述卡止孔中安装卡止件,将拉头固定于上卡部件。
对于这些专利文献1以及2中记载的拉头卡止装置,例如当使用在收纳壳类等的麻袋用拉链的拉头时,防止拉头随意活动,防止拉链自然开放而造成壳类等散漏等的事故等,可有效地加以使用。
然而,在这样的以往卡止装置中,在拉链处于闭锁状态时,将拉头固定而维持其闭锁状态,在该方面是有效的,而当再次将拉链开放时,需要在脱开卡止件后,使拉手从卡止突部脱开,操作该拉手而使拉头滑动,将拉链开放,这样的操作是麻烦的。例如在日本实开昭54-10305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改进该方面而能够以更为简单的操作将拉手相对上卡部件进行固定、解除的拉链。
根据该专利文献3,在枢轴支承于拉头上表面的拉手的拉手主体中央设置窗,在该窗设置朝向拉手前端延伸的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而且将其自由端部向上方弯折后向水平弯折,在拉手的前端形成抓手部。通过形成该抓手部,能够容易由指尖抓持拉手。另一方面,在上卡部件的上表面突出设置柱部,在其上端部具有卡固头部,该卡固头部使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扩大宽度地弹性变形而进行卡固。
另外,例如在实公昭51-9365号(专利文献4)中,与上述的专利文献3不同,在拉头躯体的后口侧端部的上表面,突出设置与形成于拉手主体的窗部的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卡固的、在上部具有卡固头部的柱部。其结果,不限于上下卡部件所处的位置,无论拉头处于拉链的哪个位置,只要使拉手与上述柱部卡固的话,拉手就不会发生浮动。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44-21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256907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4-1030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公昭51-9365号
然而,这种拉链用拉头的拉手一般通过冲压加工进行制造。因此,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拉手,通常也是通过冲压加工制造而成的。若为通过冲压加工获得的拉手的话,如上述那样在拉手的窗部形成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在向配合侧的柱部的卡固头部进行卡固时,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容易发生弹性变形。可是,冲压加工除了镀敷或去毛刺等的后加工之外,在冲压设备或维护上还需要花费大额成本。
另一方面,如上述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拉手那样,在通过压铸来制造具有与上述同样结构的拉手的情况下,不需要冲压加工那样的后加工,制造成本大幅降低。然而,还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那样,由压铸成形获得的物品难以进行弹性变形,必然要在使拉手与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卡脱时花费大的力,容易产生磨损变形。对于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拉头,也不用特别考虑悬臂卡止片与柱部的卡脱部,但丝毫没有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依旧容易产生磨损变形或塑性变形。
另外,近年来,为了安装一般车辆等的内装部件或座位座椅的表皮等而采用拉链的倾向开始活跃起来。但是,在安装拉链时,拉链的特别是拉头的拉手会自由活动,不仅会产生外观上的不良,而且拉头躯体与拉手因振动而反复接触,会产生不快的声音,因而,在开闭操作结束时,要求拉手连同拉头以一定的姿势处于不动状态。
另一方面,对于上述专利文献1~4,都构成为拉手能够经由柱部与卡件或者拉头躯体进行卡脱,但与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卡脱的柱部的高度过高,在将拉手卡固到柱部上时,要考虑在形成于柱部的贯通孔中***键类来锁定地进行制作,所以柱部的上端从拉手向上方大幅突出,在其与人体或衣服接触时,不仅存在刺痛感,而且还存在钩挂衣物或纤维的不良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开发的,具体来讲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用拉头,在拉手主体的窗部形成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在拉头躯体的后口侧端部的上表面突出设置具有与上述悬臂卡止片卡脱的卡固头部的柱部,其中,不仅能够容易进行悬臂卡止片与柱部的卡脱,还能够消除因柱部造成的不适感或纤维钩挂等,而且具有耐久性,至少拉手特别地由压铸制品构成。
对于上述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拉头,也针对依旧容易发生磨损变形或塑性变形等的原因重新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发现,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拉头中,卡固于拉手的柱部的长度长,特别是从其上端到颈部的长度长,所以,在拉手卡脱时,对拉手的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施加的变形力强且长,因而其弹性变形容易变成塑性变形,而且磨损量也变大。为了有效地达成上述目的,首先需要实现拉手相对柱部卡脱时的变形力的降低和变形时间的缩短化,同时必须消除因柱部的上端造成的刺痛感及纤维钩挂。
于是,本发明的拉链用拉头为压铸制品,具有拉头躯体、和一端枢轴支承在该拉头躯体的上表面枢轴支承部上的拉手,在该拉手的拉手主体形成有窗部,具有从该窗部的内缘部中的一个内缘部朝向相向的内缘部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至少在上述拉头躯体的上表面的后口侧突出设置有卡脱柱,该卡脱柱具有与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呈搭扣状卡脱的卡脱头部,其基本构成在于,在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的相对的内侧面具有与上述卡脱头部卡止的卡止部,该卡止部具有头部收纳空间,该头部收纳空间在各悬臂卡止片与上述卡脱头部卡固时收容并卡止上述卡脱头部。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上述拉手卡脱柱的从拉头上表面起算的上表面高度设定成,在使上述拉手主体与上述拉手卡脱柱卡固时,与拉手主体的上表面高度相等。而且,上述卡止部具有在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的自由端部形成的相互接近地突出的突部,或者至少在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的自由端部的相对的内侧面形成朝下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优选的是,在左右的上述倾斜面内形成上述头部收纳空间。另外,根据另外的优选方式,优选的是,上述悬臂卡止片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形成得与上述拉手主体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相等,或者形成得比拉手主体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薄。为了形成上述头部收容空间,只要适当设定上述拉手卡脱柱的从拉头上表面起算的上表面高度和悬臂卡止片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即可。另外,上述卡脱柱至少设在上述拉头躯体的后口侧的上表面,根据情况不同,也可以将具有与上述卡脱柱同样结构的卡脱柱设在上述拉头躯体的肩口侧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中,将悬臂卡止片和上述卡脱头部设计成,在各悬臂卡止片与上述卡脱头部卡合时,上述卡脱头部收容在形成于悬臂卡止部的自由端部的卡止部的头部收纳空间内,因而,在上述卡脱头部与悬臂卡止片卡脱时,悬臂卡止片与上述卡脱头部的滑动长度必然变短,因卡脱操作造成的磨损量降低。而且与此同时,柱部的上端不会从上述拉手主体的表面向上方大幅突出,没有因柱部的上端造成的刺痛感及纤维钩挂。
如上述的优选方式那样,在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的自由端部具有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突出的突部的情况下,设计成极力地减小突部与柱部的接触面,从而使得两者间的摩擦力大幅减小,磨损量也锐减。其结果,耐久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极力地减小突部与柱部的接触面,如上述那样,至少在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的自由端部的相对的内侧面形成朝下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较好。
另外,当将悬臂卡止片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形成得比上述拉手主体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薄时,悬臂卡止片始终配置在拉手主体的上表面的下方,在悬臂卡止片上没有外力随意作用,不仅减少了因外力造成的损伤,而且也容易在卡止部形成卡脱头部的上述收容空间。
在将卡脱柱设在上述拉头躯体的肩口侧的上表面时,在拉链闭锁时,拉手与上述拉手卡脱柱卡固而阻止了拉手的浮动,因而周边部件钩挂拉手,拉头不会在拉链上随意滑动,能够容易进行例如座位座椅等的安装作业。
即使在拉手采用难以进行弹性变形的压铸制品,只要拉头具备上述结构,就能够缩短悬臂卡止片相对拉手卡脱柱卡脱时的滑动区域以及滑动时间,因而提高了耐磨损性,另外还同时能够将悬臂卡止片的左右扩缩尺寸抑制为最小限度,因而即便反复进行卡脱操作,也难以发生所谓的松弛,使得耐久性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的从后口侧的后方观看拉手立起时的拉链用拉头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口侧的后方观看拉手倒伏时的上述拉链用拉头的立体图。
图3是该拉链用拉头的拉手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向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拉手主体和悬臂卡止片的尺寸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上述拉头上的拉手的卡脱操作说明图。
图7是剖视说明上述拉头的拉手的悬臂卡止片相对拉手卡脱柱的卡脱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俯视说明该拉头的拉手的悬臂卡止片相对拉手卡脱柱的卡脱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该拉头的拉手卡脱柱与拉手的悬臂卡止片卡固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上述悬臂卡止片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悬臂卡止片的其它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悬臂卡止片的另外的变型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该变型例的拉手卡脱柱与拉手的悬臂卡止片卡固时的卡脱动作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代表性的其它实施例的拉手的卡脱动作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拉头;11拉头躯体;11-1上翼板;11-2下翼板;11-3连结柱;11-4枢轴支承部;11-5凸缘;11-6爪孔;11-8拉手卡脱柱部;11-8a颈部;11-8b卡脱头部;11-8b’倒梯形部;11-8b”矩形部;11-8c第一拉手卡脱柱部;11-8d第二拉手卡脱柱部;11-9链牙引导通路;12拉手;12-1转动轴;12-2停止爪片;12-3拉手主体;12-4梁部分;12-5悬臂卡止片;12-6下方的框部;12-7突部;12-7a第一倾斜面;12-7b第二倾斜面;12-8转动轴部;12-9倾斜面;PS卡脱头部收纳空间;CP交点。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通过基于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图1~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以及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拉头10的外观图。第一实施例的拉头10如图1以及图6所示那样,由拉头躯体11和拉手12构成。
拉头躯体11具有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2,隔开规定的间隔以连结柱11-3连结上翼板11-1和下翼板11-2的肩口侧端部之间。在上翼板11-1的大致中央部上表面的左右,突出设置有用于对拉手12的转动轴12-1进行枢轴支承的枢轴支承部11-4。在上述上翼板11-1的左右侧缘,朝向下翼板11-2延伸设置有左右的凸缘11-5。另外,在与上翼板11-1的上述枢轴支承部11-4的内侧邻接的向左右方向的任一方偏移的位置上,形成有供从拉手12突出的停止爪片12-2***的爪孔11-6。以上的拉头躯体11的构成与公知构成没有实质性变化。
在具备该构成的拉头躯体11的后口侧的上表面中央,朝向上方突出设置有构成本发明的特征部分的一部分的拉手卡脱柱部11-8。另一方面,上述拉手12如图1以及图3所示那样,其拉手主体12-3的整体由大致矩形的框体构成,该大致矩形由纵长的六角形形成,在其拉手主体12-3的、与本发明的窗部相当的框内的长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的靠上端部的左右框部上连结有梁部分12-4。两根悬臂卡止片12-5从该梁部分12-4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的框部12-6平行地延伸。该悬臂卡止片12-5与拉头躯体11的上述拉手卡脱柱部11-8一同构成本发明的主要特征部分。根据图示例,在两根上述悬臂卡止片12-5的自由端部的相对的侧面,具有呈图3所示那样的形状且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的突部12-7。
另外,在图1中,在设于上述拉手主体12-1的下端的框部12-6的中央部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有在前端部具有转动轴12-1的倒T字形的转动轴部12-8。当拉手12向后方倒伏时,在与形成于上述拉头躯体11的上述爪孔11-5对应的上述转动轴部12-8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上述停止爪片12-2。
图4以及图5具体表示本实施例的拉手主体12-3和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的剖面形状。如这些图所示那样,悬臂卡止片12-5的表背(图4以及图5的上下)之间的壁厚,形成得比拉手主体12-3的表背之间的壁厚小。当前如图5所示那样,在将悬臂卡止片12-5的表背之间的壁厚设为T2、将拉手主体12-3的表背之间的壁厚设为T1、将悬臂卡止片12-5的表面与拉手主体12-3的表面之间的尺寸设为T3、将悬臂卡止片12-5的背面与拉手主体12-3的背面之间的尺寸设为T4时,设定成T1>T2、T3=T4的关系。另外,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的相向侧面如图5所示那样,成为从表面向下方以角度θ1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面12-7a、和从背面向上方以角度θ2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面12-7b。此时,第一倾斜面12-7a以及第二倾斜面12-7b的倾斜角度θ1、θ2的关系为θ1=θ2,设定成大约15°。
相对于具备该构成的拉手主体12-3,与拉手主体12-3的悬臂卡止片12-5卡脱的上述拉手卡脱柱部11-8如图7~图9所示那样,具有:颈部11-8a,该颈部11-8a从拉头躯体11的上表面立起,由立方体形成;卡脱头部11-8b,该卡脱头部11-8b形成于该颈部11-8a的上端,前后(图8的上下)尺寸为与上述颈部11-8a相同的尺寸,左右的尺寸设定得比上述颈部11-8a的左右尺寸大,如图7所示那样从上述颈部11-8a的左右端向左右鼓出。该卡脱头部11-8b的上表面平坦地形成,而且从左右端部呈圆弧面鼓出,与向下方呈直线状倾斜的下倾斜面连续。该下倾斜面的下端与上述颈部11-8a交叉。
拉手卡脱柱部11-8的上下高度如图9所示那样,设定成与拉手12以转动轴12-7为中心向后口侧倒伏而同拉手卡脱柱部11-8卡固时的拉手主体12-3的表面高度相同的高度。这意味着,在本实施例中,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的上表面高度比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头部11-8b的上表面高度低。然而,不一定非要将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的上表面高度设定成比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头部11-8b的上表面高度低。例如,在将上述突部12-7的上表面高度设定成与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高度相等时,只要突部12-7的左右侧面的上部倾斜面的上下长度比下部倾斜面的上下长度长即可,此时也将拉手卡脱柱部11-8的上下高度设定得比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高度低。另外,卡脱头部11-8b的平面形状与上述颈部11-8a同样为图8所示那样的矩形。
在安装了具备以上构成的本实施例的拉头10的拉链中,当前拉头10处于拉链上的任意位置,为了在使拉头10在该位置停止的同时,使拉手主体12-3的悬臂卡止片12-5与上述拉头躯体11的拉手卡脱柱部11-8卡固,如图7中箭头所示那样,首先使拉手主体12-3向拉头躯体11的后口侧倒伏。通过该倒伏,从拉手主体12-3的背面侧突出的停止爪片12-2***到形成于拉头躯体11的上翼板11-1的爪孔11-6中,如图9所示那样,停止爪片12-2的前端从上述爪孔11-6向下方突出,侵入到在形成于上翼板11-1与下翼板11-2之间的拉链的链牙引导通路11-9通过的未图示的链牙之间,拉头10无法滑动。
在使该拉手主体12-3向拉头躯体11的后口侧倒伏时,若进一步增加其倒伏量的话,则拉手主体12-3的悬臂卡止片12-5在从图7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向假想线所示的位置移动的期间,一边逐渐弹性变形一边使左右的间隔扩大。其结果,在如以往那样在左右的悬臂卡止片12-5长的期间,不会持续大幅弹性变形,扩大成最大的状态为短时间,因而,不会给悬臂卡止片12-5带来无用的变形时间,能够长期确保悬臂卡止片12-5的弹性变形。另外,此时如该图所示那样,首先作为左右的悬臂卡止片12-5的下倾斜的第二倾斜面12-7b与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头部11-8b接触而滑动,但由于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以及上述卡脱头部11-8b具有上述的形状,所以该接触如图7以及图8所示那样接近于点状,而且左右的悬臂卡止片12-5的扩宽所需的时间也被缩短,因而,能够大幅减少由该卡固操作造成的悬臂卡止片12-5的磨损量。
当进一步下压拉手主体12-3的前端时,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一边沿着上述卡脱头部11-8b的下倾斜面弹性恢复一边返回到原形位置。此时,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与拉手卡脱柱部11-8的上述卡脱头部11-8b也仅呈点状接触,最终如图9所示那样,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嵌入到拉手卡脱柱部11-8的颈部11-8a,由此,拉手主体12-3与拉手卡脱柱部11-8卡固固定,拉手主体12-3不会从拉头10的上表面发生浮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将悬臂卡止片12-5与上述卡脱头部11-8b卡固时的拉手卡脱柱部11-8的上表面高度,设定成与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高度相同,比左右悬臂卡止片12-5的各突部12-7的上表面高度高,因而,在拉手主体12-3与悬臂卡止片12-5之间形成能够将上述卡脱头部11-8b完全收容的头部收纳空间PS。这样,以能够在头部收纳空间PS内完全收纳上述卡脱头部11-8b的方式设计悬臂卡止片12-5和上述卡脱头部11-8b,因而,在使悬臂卡止片12-5相对上述卡脱头部11-8b卡脱时,悬臂卡止片12-5与上述卡脱头部11-8b的相对滑动长度必然变短,而且由于该接触部分也变小,所以拉手12的卡脱操作所造成的磨损量大幅降低。另外与此同时,拉手卡脱柱部11-8的上端不会从上述拉手主体12-3的表面大幅地向上方突出,消除了因柱部的上端造成的刺痛感及纤维钩挂。另外,优选的是,拉手卡脱柱部11-8的上表面高度设定在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高度的±0.5~1mm的范围。
另外,当将悬臂卡止片12-5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形成得比上述拉手主体12-3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薄时,悬臂卡止片12-5始终配置在拉手主体12-3的表背面的内侧,不会对悬臂卡止片12-5随意作用外力,不仅能够减小因外力造成的损伤,而且容易在悬臂卡止片12-5的卡止部形成卡脱头部11-8b的上述收纳空间PS。
图10表示上述悬臂卡止片12-5的变型例。根据该变型例,在从左右的悬臂卡止片12-5的卡止部相互接近地突出的突部12-7的相向侧面的形状中,将上述第一倾斜面12-7a和第二倾斜面12-7b的各倾斜角度θ1、θ2的关系设为θ1>θ2。此时的第一倾斜面12-7a的倾斜角度θ1设定成30°,第二倾斜面12-7b的倾斜角度θ2与上述实施例同样设定成15°。这样,通过将第一倾斜面12-7a的倾斜角度θ1设定得比第二倾斜面12-7b的倾斜角度θ2大,能够增大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头部11-8b的向左右端部鼓出的部分的大小,与上述实施例相比,能够增强悬臂卡止片12-5与卡脱头部11-8b的卡固力。
图11表示上述悬臂卡止片12-5的其它变型例。根据该变型例,如该图所示那样,将悬臂卡止片12-5的突部12-7的最为突出的顶点位置P设成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位置,使悬臂卡止片12-5的下表面与拉手主体12-3的下表面一致。即,在图11中,在将上述顶点位置P与突部12-7的下表面之间的尺寸设为T5、将上述顶点位置P与突部12-7的上表面之间的尺寸设为T6、将从突部12-7的上表面到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的尺寸设为T7时,悬臂卡止片12-5的整体的壁厚(T5+T6)为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壁厚,但T5>T6,从突部12-7的上表面到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的尺寸T7比上述实施例的对应的尺寸T3(参照图5)大。根据该构成,能够使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头部11-8b的大小比上述实施例的大小大。
图12以及图13表示上述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头部11-8b和上述悬臂卡止片12-5的变型例。根据该变型例,使悬臂卡止片12-5的与卡脱头部11-8b的卡止部变形,而且使与该卡止部卡脱的上述卡脱头部11-8b的卡止结构变形。另外,上述悬臂卡止片12-5的上述卡止部可以在悬臂卡止片12-5的整个长度上形成,或者也能够在上述实施例的突部12-7的形成区域中局部地形成。在图示例中,上述卡止部由从左右的悬臂卡止片12-5的上表面到相互相向的侧面的中间位置朝下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2-9构成。通过采用该构成,包括作为卡止部的倾斜面12-9在内,容易成形悬臂卡止片12-5。
另一方面,拉手卡脱柱部11-8的卡脱头部11-8b如图13所示那样,形成为倒梯形部11-8b’与矩形部11-8b”以底边连接成一体的俯视观看呈横长的五边形。根据该构成,在悬臂卡止片12-5与卡脱头部11-8b卡固时,在直线状的悬臂卡止片12-5的倾斜面上,作用有由倒梯形状的卡脱头部11-8b的倒梯形部11-8b’与矩形部11-8b”的交点CP形成的按压力,逐渐将左右的悬臂卡止片12-5向扩宽方向扩展,从超过上述斜面的位置起,从上述交点CP向下方呈直线状下降,在超过卡脱头部11-8b的瞬间,悬臂卡止片12-5通过弹性恢复而返回成原形。在该变型例中,由上述构成形成的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或变型例相比也没有什么变化。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与如图1~图13所示的上述实施例或比较例那样将拉手卡脱柱部11-8仅突出设置在拉头躯体11的与连结柱11-3相反侧的后口侧上表面的情况不同,在上述后口侧上表面突出设置第一拉手卡脱柱部11-8c,而且,在上述连结柱11-3侧的肩口侧上表面突出设置第二拉手卡脱柱部11-8d。这些第一以及第二拉手卡脱柱部11-8c、11-8d的构成与上述实施例或变型例实质相同,与第一以及第二拉手卡脱柱部11-8c、11-8d卡脱的左右的悬臂卡止片12-5与上述实施例或变型例相比也没有实质变化。在该实施例中,将用于对拉手12的转动轴12-1进行枢轴支承的枢轴支承部11-4设置在拉头躯体11的上翼板11-1的上表面中央,向拉手12的前后转动而倒伏时的位置成为前后对象位置。
第一拉手卡脱柱部11-8c的功能与图1~图13所示的上述实施例或比较例的拉手卡脱柱部11-8相比并无变化,而通过设置第二拉手卡脱柱部11-8d,在拉头开闭操作时的中途,使拉手12向拉头10的后口侧或者肩口侧倒伏,由此在任何情况下都维持拉手12在拉头上倒伏的姿势,因而,拉手12与周边的其它部件钩挂,拉头10不会在拉链上随意滑动,例如容易进行座位座椅等的安装作业。
在图示的上述实施例以及变型例中,拉手12采用的是难以进行弹性变形的压铸制品,但即使是对制造成本有利的压铸制品,拉头10只要具备上述结构,就能够如上述那样缩短悬臂卡止片12-5相对拉手卡脱柱11-8、11-8c、11-8d卡脱时的滑动区域以及滑动时间,因而耐磨损性得到提高,而且由于可同时将悬臂卡止片向左右的扩缩尺寸抑制为最小限度,所以难以因反复的卡脱操作造成所谓的松弛,能够使拉头10的耐久性大幅增加。
本发明除了通常的使用之外,还能够应用到机动车用的座椅部件或运动用衣料、鞋等的多个领域。

Claims (7)

1.一种拉链用拉头,该拉链用拉头(10)具有拉头躯体(11)、和一端枢轴支承在该拉头躯体(11)的上表面枢轴支承部(11-4)上的拉手(12),在该拉手(12)的拉手主体(12-3)具有窗部,具有从该窗部的内缘部中的一个内缘部朝向相向的内缘部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12-5),至少在上述拉头躯体(11)的上表面的后口侧突出设置有拉手卡脱柱(11-8),该拉手卡脱柱(11-8)具有与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12-5)呈搭扣状卡脱的卡脱头部(11-8b),其特征在于,
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12-5)在其相对的各内侧面具有与上述卡脱头部(11-8b)卡脱的左右一对卡止部,
在上述各卡止部之间具有头部收纳空间(PS),该头部收纳空间(PS)在悬臂卡止片(12-5)与上述卡脱头部(11-8b)卡固时收容并卡止上述卡脱头部(11-8b);
上述卡止部至少在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12-5)的自由端部的相对的相向侧面具有朝向下方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2-7a、12-9),
上述头部收纳空间(PS)形成在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12-5)的相对的上述倾斜面(12-7a、12-9)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拉手卡脱柱(11-8)的从拉头上表面起算的上表面高度设定成在使上述拉手(12)卡固在上述拉手卡脱柱(11-8)上时与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高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止部具有形成在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12-5)的自由端部且以相互接近的方式突出的突部(12-7),
上述头部收纳空间(PS)形成在左右的上述突部(12-7)间与包括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的平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头部收纳空间(PS)形成在左右的上述倾斜面(12-7a、12-9)间与包括拉手主体(12-3)的上表面的平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左右一对悬臂卡止片(12-5)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形成为与上述拉手主体(12-3)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相等,或者比拉手主体(12-3)的表背两面之间的壁厚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上述拉手卡脱柱(11-8)设置在上述拉头躯体(11)的肩口侧的上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拉头,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述拉手(12)为压铸制造。
CN201210241412.5A 2008-04-23 2008-04-23 拉链用拉头 Active CN102726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412.5A CN102726896B (zh) 2008-04-23 2008-04-23 拉链用拉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41412.5A CN102726896B (zh) 2008-04-23 2008-04-23 拉链用拉头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7815A Division CN102014685B (zh) 2008-04-23 2008-04-23 拉链用拉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6896A CN102726896A (zh) 2012-10-17
CN102726896B true CN102726896B (zh) 2014-07-23

Family

ID=4698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41412.5A Active CN102726896B (zh) 2008-04-23 2008-04-23 拉链用拉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7268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49377B (zh) * 2015-02-25 2020-08-14 Ykk株式会社 拉链用拉头
CN113142753B (zh) * 2020-01-22 2023-01-17 Ykk株式会社 拉头以及拉头的组装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9804A (en) * 1972-09-05 1975-08-19 Yoshida Kogyo Kk Slider
CN2689756Y (zh) * 2004-04-05 2005-04-06 佛山市南海鸿新元拉链有限公司 能自动锁紧的拉链头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9804A (en) * 1972-09-05 1975-08-19 Yoshida Kogyo Kk Slider
CN2689756Y (zh) * 2004-04-05 2005-04-06 佛山市南海鸿新元拉链有限公司 能自动锁紧的拉链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6896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4685B (zh) 拉链用拉头
CN100528029C (zh) 用于拉链的滑动件以及拉链
CN102726896B (zh) 拉链用拉头
TW200406529A (en) Latch device
JP4294611B2 (ja) 縫製不要の面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226300A1 (en) Collection holder
WO2019150227A1 (en) Zipper slider with attachment
JP5615846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のスライダー
CN104023582A (zh) 拉链用拉片
TW201212839A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s
US8373981B2 (en) Expansion card fastening device
JP2700380B2 (ja) ベルト用バックル
CN101820790A (zh) 拉链用分离嵌插装置和拉链
CN212520996U (zh) 一种拉链的拉头
CN108082663A (zh) 抽出式收纳箱
TWI332380B (en) Housing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7404980A (zh) 拉头及拉链
CN219373972U (zh) 一种具有企业宣传功能的钥匙扣
CN100492776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109262989A (zh) 一种前模弹块结构
CN220607576U (zh) 一种按压式弹力扣
JP5749532B2 (ja) 遊技盤固定機構、遊技機及び遊技盤の固定方法
US1784887A (en) Wrist-watch attachment
CN111280632A (zh) 一种拉链的拉头
KR100689104B1 (ko) 손목시계밴드용 버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