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8620A -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8620A
CN102698620A CN2012101965559A CN201210196555A CN102698620A CN 102698620 A CN102698620 A CN 102698620A CN 2012101965559 A CN2012101965559 A CN 2012101965559A CN 201210196555 A CN201210196555 A CN 201210196555A CN 102698620 A CN102698620 A CN 102698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phase solution
membrane
composite membrane
osmosis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9655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
林赛赛
陈欢林
秦嘉旭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21019655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986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98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86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多孔支撑膜浸泡于水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去除多孔支撑膜表面多余水相溶液;(2)将所得多孔支撑膜置于空气中阴干,再浸泡于油相溶液,进行界面反应,得到初生态膜;(3)初生态膜热处理后,室温***干,得到反渗透复合膜;所述水相溶液为含催化剂4-胺基吡啶衍生物的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水溶液;所述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为多元酰氯或多元异腈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发明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可以快速制备得到性能优良的反渗透复合膜,操作简单,在实现高膜通量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盐截留率,可应用于海水淡化等水处理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科学技术中的反渗透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资源危机加剧促使膜法处理水技术快速发展,其中反渗透膜在水处理领域内的应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高通量的反渗透膜,可以大大提高水处理能力,降低水处理成本。
目前最常用的反渗透膜制备方法为复合法,即在微孔基膜(多孔支撑膜)上复合上一层具有分离性能的纳米孔径级的超薄膜从而获得复合膜,其中界面聚合法由于操作简单,反应迅速,可用于制备超薄膜,并且成膜后膜通量大,亲水性好,因此被广泛采用。
申请号为200580033707.1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工业上稳定且连续地制造复合反渗透膜的方法,是包括聚酰胺系表皮层、和支撑其的多孔性支撑体构成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工序A,其一边使多孔性支撑体移动,一边在该多孔性支撑体上涂敷含有具有2个以上活性胺基的化合物的水溶液A,形成水溶液被覆层;工序B,其在多孔性支撑体上保持所述水溶液被覆层0.2~15秒钟,使所述水溶液A渗透多孔性支撑体的微孔内;工序C,其一边使所述水溶液A保持在多孔性支撑体的微孔内,一边除去所述水溶液被覆层;及工序D,其在工序C后,在多孔性支撑体表面上涂敷含有多官能酰基卤的有机溶液B,使该有机溶液B和所述水溶液A接触进行界面聚合,由此形成聚酰胺系表皮层,且连续地制作复合反渗透膜。
申请号为88106576.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复合聚酰胺膜及其制造方法。制备该种改进的膜是应用一种阳离子型聚合物润湿剂在一种含有多官能团胺反应物的水溶液中与一种酰基卤进行界面聚合反应,从而在一种微孔载体上形成一层薄膜聚酰胺抑制层;另一种方法是,将该润湿剂直接涂布于该基质上,而界面聚合反应可在所述处理的基质上进行。
反渗透膜的膜性能测试是在高压阀提供的分离所需压力下,原料盐溶液以错流全循环方式进入膜组件,经过膜处理得到渗透液。通过记录稳定运行时,在一定时间内透过反渗透膜的液体量获得膜通量,比较渗透液与原料液的离子浓度获得膜截留率。膜通量也可以通过记录稳定运行时,通过一定液体量所需要的时间获得。
针对日益增长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需要制备得到具有更高膜通量及盐截留率的反渗透复合膜,将其应用于海水淡化处理,可以大大缓解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问题。
为了得到具有更好膜分离性能的反渗透复合膜,可以在现有的以多元酰氯和多元胺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单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操作简单,制备时间短,且制备得到的膜性能优良,在保持高膜通量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盐截留率。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孔支撑膜浸泡于水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去除多孔支撑膜表面多余水相溶液;
(2)将所得多孔支撑膜置于空气中阴干,再浸泡于油相溶液,进行界面反应,得到初生态膜;
(3)初生态膜热处理后,室温***干,得到反渗透复合膜;
所述水相溶液为含催化剂4-胺基吡啶衍生物的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水溶液;
所述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为多元酰氯或多元异腈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多孔支撑膜需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及合适的孔径,并且不参与界面反应,例如聚砜膜,聚醚砜膜,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等。
所述水相溶液中4-胺基吡啶衍生物做催化剂,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为做水相单体。
由于多元酰氯和多元异氰酸酯可以溶于正己烷、环己烷等不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多元酰氯含有多个酰氯基团,多元异氰酸酯上含有多个异氰酸酯基团,所述酰氯基团和异氰酸酯基团可与胺基或羟基发生缩聚反应,形成聚合物,因此,油相溶液中的多元酰氯或多元异氰酸酯可以在油相和水相界面处与水相溶液中含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反应形成聚合物超薄膜。
所述多元酰氯包括均苯三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等,所述多元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等,所述油相中的反应单体可以为几种多元酰氯的混合物,也可以为几种多元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还可以是至少一种多元酰氯和至少一种多元异氰酸酯的混合物。
多孔性支撑膜为界面聚合反应的载体,并且也是合成的反渗透复合膜的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反渗透复合膜的强度,将多孔性支撑膜浸入所述的水相溶液中,使水相溶液充分扩散入多孔性支撑膜的微孔中,然后将多孔支撑膜取出,除去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和气泡后,将多孔性支撑膜置于空气中阴干至表面均匀分布一层稀薄的水相溶液,然后将该多孔性支撑膜置于油相溶液中,水相溶液中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超支化水溶性聚合物和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在两相界面接触后迅速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形成均匀致密的具有纳米级孔径的超薄初生态膜。
将界面聚合得到的复合膜置于50-60℃条件下,热处理10-30分钟,浸入纯水中保存待用。
为了克服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高分子量在水相和油相界面处与多元酰氯或多元异氰酸酯进行聚合反应时,存在较大反应位阻和传递阻力,因此需在水相溶液中加入可同时做相转移催化剂和酰化反应催化剂4-胺基吡啶类衍生物,以提高胺基或羟基的活性,从而促进胺基或羟基发生反应。
作为优选,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为水溶性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超支化聚氨酯。
所述超支化聚合物的末端为胺基或羟基取代,能够溶解于纯水中,形成水相溶液。
作为优选,所述水相溶液中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3%。
针对不同的反应体系,水相溶液中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即水相单体)的质量分数略有不同,水相单体的质量分数过大,不利于水相溶液在多孔性支撑膜中的扩散,水相单体的质量分数过小,则参与界面反应的水相单体过少,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进而影响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水相溶液中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
当水相溶液中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最好。
作为优选,所述水相溶液中催化剂4-胺基吡啶衍生物与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16∶100。
催化剂4-胺基吡啶衍生物的用量过少,不能起到良好的催化效果,用量过多,造成浪费,当催化剂4-胺基吡啶衍生物与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超支化水溶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16∶100时,可兼顾催化结果和催化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催化剂4-胺基吡啶类衍生物为4-二甲胺基吡啶或4-吡咯烷基吡啶中的一种。
4-二甲胺基吡啶或4-吡咯烷基吡啶可以获得较高的催化效率,得到性能优良的反渗透复合膜。
作为优选,所述油相溶液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正己烷、环己烷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有机溶剂应是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的良溶剂,性质稳定,不参加反应,且与水不相溶。正己烷、环己烷或乙酸乙酯是常用溶剂,并且满足要求,用作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的溶剂,可以得到膜性能良好的反渗透复合膜。
作为优选,所述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1%~2.0%。
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的质量分数依据水相溶液中水相单体的质量分数而定,水相溶液中水相单体的质量分数在0.5~3%,可依据化学反应计量数及反应条件,计算得到油相溶液中合适的油相单体的质量分数。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中在水相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10~30min。
在水相溶液中的浸泡时间应保证水相溶液可以充分扩散入多孔支撑膜的微孔内,以利于后续将多孔支撑膜浸入油相溶液中时,水相溶液中的水相单体和油相溶液中的反应单体在水油界面处迅速反应。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界面反应时间至少为4min。
界面反应进行至油相溶剂挥发完全为止,至少应为4min。
本发明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可以快速制备得到性能优良的反渗透复合膜,操作简单,在实现高膜通量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盐截留率,可应用于海水淡化等水处理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扫描电镜图;
图3为实施例16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扫描电镜图;
图4为实施例15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聚砜底膜置于含4-二甲胺基吡啶(DMAP)的2%wt/v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荷兰DSM公司)水溶液中浸泡20min,4-二甲胺基吡啶与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的质量比为2∶100,去除聚砜底膜表面多余溶液及气泡;
(2)将所得初生态膜置于空气中阴干至聚砜底膜表面均匀分布一层稀薄的水相溶液,再浸泡于1%wt/v均苯三甲酰氯正己烷溶液,进行界面反应,直至正己烷完全挥发得到初生态膜;
(3)初生态膜热在60℃下处理20min,室温***干,得到反渗透复合膜,并浸入纯水中保存;
将待处理盐溶液加入原料罐中,将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装入膜组件,开启原料泵,原料液经过转子流量计和阀门,调节阀门使原料液以3.0L/min的流速以错流全循环的方式进入膜组件,同时调节高压,使压力差在半小时内缓慢升至0.6MPa,稳定运行一小时后,记录组件出口处收集10mL渗透液所需要的时间,获得膜通量,并使用电导率仪测定渗透电导率获得其离子浓度,通过比较渗透液与原料液的离子浓度得到截留率。
原料液为2000ppm NaCl水溶液,获得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见表1。
实施例2~7
仅改变4-二甲胺基吡啶与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的质量比(见表1),其余实验操作及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见表1。
表1
Figure BDA00001755217200061
实施例8~14
4-二甲胺基吡啶与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的质量比为8∶100,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的质量浓度见表2,其余实验操作及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见表2。
表2
Figure BDA00001755217200062
Figure BDA00001755217200071
实施例15~20
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替换均苯三甲酰氯,4-二甲胺基吡啶与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的质量比为8∶100,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的质量浓度为2.0%,其余实验操作及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01755217200072
实施例21
用聚醚砜超滤底膜(PES)替换聚砜超滤底膜,4-二甲胺基吡啶与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质量比为8∶100,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的质量浓度为2.0%,其余实验操作及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通量为58.3L·m-2·h-1,盐截留率为91.8%。
实施例22~28
用重均分子量为2万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替换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4-吡咯烷基吡啶(4-PPY)替换4-二甲胺基吡啶,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浓度为1%(wt/v)(4-吡咯烷基吡啶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见表3),除操作压力变为1.6MPa外,其余实验操作及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见表3。
表3
Figure BDA00001755217200081
实施例29~32
用重均分子量为2万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替换八羟基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PS-1200,4-吡咯烷基吡啶(4-PPY)替换4-二甲胺基吡啶,(水相溶液中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浓度见表4),4-吡咯烷基吡啶与超支化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4∶100,除操作压力为1.6MPa外,其余实验操作及实验条件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反渗透复合膜的膜性能见表4。
表4
 实施例   29   30   31   32
 水相溶液中PEI的质量浓度   0.5%   1.0%   1.5%   2.0%
 膜通量(L·m-2·h-1)   35   32   31   30
 盐截留率(%)   77.5   82.5   85   88

Claims (10)

1.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多孔支撑膜浸泡于水相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去除多孔支撑膜表面多余水相溶液;
(2)将所得多孔支撑膜置于空气中阴干,再浸泡于油相溶液,进行界面反应,得到初生态膜;
(3)初生态膜热处理后,室温***干,得到反渗透复合膜;
所述水相溶液为含催化剂4-胺基吡啶衍生物的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水溶液;
所述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为多元酰氯或多元异腈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支化聚合物为水溶性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酯、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超支化聚氨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溶液中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5%~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溶液中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相溶液中催化剂4-胺基吡啶衍生物与末端为胺基或羟基的超支化水溶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16∶100。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4-胺基吡啶类衍生物为4-二甲胺基吡啶或4-吡咯烷基吡啶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溶液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正己烷、环己烷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溶液中反应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1%~2.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水相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为10~30min。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界面反应时间至少为4min。
CN2012101965559A 2012-06-12 2012-06-12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Pending CN1026986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65559A CN102698620A (zh) 2012-06-12 2012-06-12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965559A CN102698620A (zh) 2012-06-12 2012-06-12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8620A true CN102698620A (zh) 2012-10-03

Family

ID=46891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965559A Pending CN102698620A (zh) 2012-06-12 2012-06-12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98620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6557A (zh) * 2014-06-18 2014-09-2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改善通透性和选择性的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4069749A (zh) * 2014-07-21 2014-10-01 山东九章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990A (zh) * 2014-12-15 2015-04-22 南京工业大学 气体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膜式气体分离装置
CN106076129A (zh) * 2016-08-05 2016-11-0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6345308A (zh) * 2016-10-13 2017-01-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耐氯性强且抗污染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7649009A (zh) * 2017-11-06 2018-02-0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抗菌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1982A (zh) * 2019-04-26 2019-08-2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高脱盐率混合基质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32900A (zh) * 2020-11-04 2022-05-06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
CN114534491A (zh) * 2022-03-22 2022-05-27 浙江大学 一种高水通量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49038A (zh) * 2021-01-11 2022-07-15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通量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92781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反渗透膜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878A (zh) * 2000-05-23 2004-09-01 Ge��˹Ī���˹��˾ 用于纳米过滤的酸稳定膜
CN101254417A (zh) * 2007-12-14 2008-09-03 浙江大学 交联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0767A (zh) * 2008-03-27 2011-02-23 通用电气公司 芳族卤代磺酰基异氰酸酯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聚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878A (zh) * 2000-05-23 2004-09-01 Ge��˹Ī���˹��˾ 用于纳米过滤的酸稳定膜
CN101254417A (zh) * 2007-12-14 2008-09-03 浙江大学 交联超支化聚合物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0767A (zh) * 2008-03-27 2011-02-23 通用电气公司 芳族卤代磺酰基异氰酸酯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聚合物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6557A (zh) * 2014-06-18 2014-09-24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改善通透性和选择性的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4056557B (zh) * 2014-06-18 2016-07-06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改善通透性和选择性的聚醚砜超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4069749A (zh) * 2014-07-21 2014-10-01 山东九章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9749B (zh) * 2014-07-21 2016-06-22 山东九章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990A (zh) * 2014-12-15 2015-04-22 南京工业大学 气体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膜式气体分离装置
CN106076129B (zh) * 2016-08-05 2018-11-06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6076129A (zh) * 2016-08-05 2016-11-09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聚酰胺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6345308A (zh) * 2016-10-13 2017-01-2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耐氯性强且抗污染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6345308B (zh) * 2016-10-13 2019-06-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耐氯性强且抗污染的聚酯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CN107649009A (zh) * 2017-11-06 2018-02-02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抗菌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9009B (zh) * 2017-11-06 2020-07-21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抗菌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1982A (zh) * 2019-04-26 2019-08-20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高脱盐率混合基质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141982B (zh) * 2019-04-26 2021-08-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高通量高脱盐率混合基质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432900A (zh) * 2020-11-04 2022-05-06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此制得的抗污染复合反渗透膜
CN114749038A (zh) * 2021-01-11 2022-07-15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通量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92781A1 (zh) * 2021-11-25 2023-06-01 沃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和由其制备的反渗透膜
CN114534491A (zh) * 2022-03-22 2022-05-27 浙江大学 一种高水通量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34491B (zh) * 2022-03-22 2022-11-25 浙江大学 一种高水通量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8620A (zh) 一种以超支化聚合物为单体制备反渗透复合膜的方法
CN107670513B (zh) 一种植物多酚改性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158980B (zh) 基于气/液界面反应的薄层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u et al. Thin film composite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assembled layer-by-layer via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from polyethylenimine and trimesoyl chloride
CN104474926B (zh) 一种聚酰胺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
Bae et al. Effect of TiO2 nanoparticles on fouling mitigation of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activated sludge filtration
CN105854630B (zh) 一种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4106B (zh) 一种Janus正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435002A (zh) 一种功能化碳量子点改性的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
Vatanpour et al. Box-Behnken design a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inspect correlation between synthesis conditions and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 of TFC RO membranes
CN108421418B (zh) 超疏水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975371A (zh) 一种基于亲水改性的聚烯烃微孔基底的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09022A (zh) 一种高通量聚酰胺/zif-8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Ingole et al.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Optical resolution of lysine and asparagine amino acids
CN101791522A (zh) 含碳纳米管的杂化反渗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0883A (zh) 一种含纳米沸石分子筛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12755817B (zh) 一种具有高性能的复合纳滤膜、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069749B (zh) 一种超支化聚合物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1985A (zh)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1296A (zh) 一种纳米氧化硅球/聚哌嗪酰胺纳米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Li et al. Preparation of high flux organic solvent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based on polyimide/Noria composit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Sen Gupta et al. The journey of water remediation through biomimetic strategies: A mechanistic insight
Mondal et al. Removal of arsenic from water using a novel polyamide composite hollow fiber membrane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on lumen side
CN110833768B (zh) 一种含β-CD@ZIF-8纳米颗粒双层聚酰胺耐溶剂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75661B1 (ko) 정삼투식 적용을 위한 상 반전에 의해 형성된 폴리아닐린 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