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7051B - 摄像透镜单元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7051B
CN102687051B CN201080058493.4A CN201080058493A CN102687051B CN 102687051 B CN102687051 B CN 102687051B CN 201080058493 A CN201080058493 A CN 201080058493A CN 102687051 B CN102687051 B CN 1026870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axis
section
mirror holder
effective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84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7051A (zh
Inventor
藤井隆
森基
松本朗彦
宫崎岳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870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0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7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70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为了抑制光学***与其镜架的位置偏离,一种备有透镜组(6)、格纳透镜组(6)的镜架(2)、覆盖透镜组6的盖子(4)的摄像透镜单元(100),其中,在镜架(2)上形成了规制透镜组(6)在XY方向移动的周边部(2e),在盖子(4)上形成了规制透镜组(6)在Z轴方向移动的突起部(4e)。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一种在同一模具内成型树脂光学***(透镜或透镜组)和镜架(筐体)以及盖子(盖体)、然后组装这些部件的技术已为周知(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所述,同时成型光学***(透镜35、37)和镜架(圆筒形框33)以及盖子(盖体38),然后在光学***和盖子留在定模(3)中的状态下边移动动模(4)边将光学******成型后的镜架,然后粘结盖子(段落0026~0032)。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8-2215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在镜架内格纳光学***并用盖子覆盖之结构的摄像透镜单元中,必须使光学***的光轴与镜架和盖子的开口部(光阑)的中心一致,光学***与其镜架、盖子组装时,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所述,因为是在成型光学***的同时成型其突缘(透镜镜架35h、37h)并以突缘外周部分为基准***镜架之结构,所以必须精度良好地形成,使作为基准的突缘外周部分与透镜部分的光轴、接触***的透镜突缘外周的镜架内壁及其中心与所述透镜部分的光轴一致,但是,在图像高分辨化不断进展的小型摄像透镜单元、例如便携照相机用摄像透镜单元中,上述对应的高精度面形成极其困难。 
另外近年来,作为这种小型摄像透镜单元的制造技术,探讨一种方法,其中不是一个个成型制造光学透镜而是应用半导体制造方法的晶片技术,即同时成型多个微细的透镜形状,形成晶片,根据需要叠层多张晶片后再单个化,由此一次大量生产适应于高分辨率的叠层多个光学透镜的摄像透镜单元。 
当然,这不适合于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在模具内成型透镜的工序,因为为了得到各个摄像透镜单元而切断晶片透镜进行单个化,所以摄像透镜侧面是切断面,面精度低。因此,以这种摄像透镜的外周部分为基准在镜架中定位之作法是困难的。 
对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适应于高分辨率的光学***精度良好且简单定位于镜架的摄像透镜单元。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第1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 
摄影透镜; 
外装体,从外部覆盖所述摄影透镜,构成要素为镜架及盖子; 
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1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1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摄影透镜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外装体内壁之间隔有间隔,并且所述外装体与内部的所述第2透镜部和最物体侧面接触,在所述外装体内定位所述摄影透镜。 
根据本发明的第2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 
摄影透镜; 
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 
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 
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1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1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1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 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镜架具有:第1开口部,该第1开口部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透镜部中比所述第2非透镜部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环状的第1接触部;内部能够***所述摄影透镜之大小的第2开口部; 
所述盖子具有:用来使光入射到所述摄影透镜的第3开口部;在所述第1透镜部的物体侧的面的有效径外从光轴方向接触的环状的第2接触部; 
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部所述第1接触部的中心与所述摄影透镜的光轴一致。 
根据本发明的第3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摄影透镜; 
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 
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1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1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1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镜架具有:第1开口部,该第1开口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非透镜部的环状的第1接触部;内部能够***所述摄影透镜之大小的第2开口部; 
所述盖子具有:用来使光入射到所述摄影透镜的第3开口部;在所述摄影透镜的最物体侧面的有效径外从光轴方向接触的环状的第2接触部; 
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部所述第1接触部的中心与所述摄影透镜的光轴一致。 
“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透镜部”中也包括通常的从光轴到周边均匀地物体侧凸的透镜,但除此之外还包括在光轴附近构成物体侧凹的透镜并在周边具有从凹变为凸之形状的透镜部。另外同样,“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透镜部”中也包括通常的从光轴到周边均匀地像侧凸的透镜,但除此之 外还包括在光轴附近构成像侧凹的透镜并在周边具有从凹变为凸之形状的透镜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利用构成摄影透镜的透镜的面精度比较高的透镜部的一部分等表面形状,在由镜架及盖子形成的空间内精度良好地对准光轴等进行定位,所以,即使是与高图像分辨率对应的要求高精度位置对准的小型摄像透镜单元,也能够达成高精度定位。另外,即使是用像晶片技术那样切断透镜单元进行单个化大量一次生产技术制造的透镜,因为不是以摄影透镜外形等面精度低的部分为基准进行定位,所以同样能够达成高精度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摄像透镜单元的概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沿图1中A-A线的截面图。 
图3: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图4: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1)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5: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2)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6: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3)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7:摄像透镜单元变形例(4)的概略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8: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的概略说明示意图。 
图9: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1)的概略说明示意图。 
图10: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2)的概略说明示意图。 
图11:变形例4之摄像透镜单元组装方法(3)的概略说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去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说明。 
如图1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00具有镜架2和盖子4,具有透镜组内藏于镜架2和盖子4之结构。镜架2及盖子4是从外部覆盖透镜组的外装体的构成要素。 
也就是说,外装体是覆盖、支承、格纳透镜组的组件,其主要构成要素是镜架2及盖子4,但并不排除包括其他部件。 
镜架2呈箱状,上方开口。镜架2是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处理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2所示,镜架2上形成了能够***透镜组6大小的开口部2h。镜架2底部2a形成了圆形状的开口部2b。底部2a与镜架2侧壁(图3所示的侧部2c)形成一体。底部2a从侧壁向内侧突出,支撑透镜组6。 
盖子4被设置在镜架2的上部,覆盖镜架2的开口部2h。盖子4也是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处理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盖子4的顶板部4a上形成了用来使光入射到透镜组6的圆形状开口部4b。顶板部4a与盖子4的侧壁(图3所示的侧部4c)形成一体。顶板部4a用开口部4b之外的部位覆盖透镜组6。 
透镜组6是摄影透镜一例。 
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作为摄影透镜,详细说明2个透镜组成的透镜组(透镜单元),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也可以是单一透镜,也可以是接合3个以上(包括3个)透镜的透镜组(透镜单元)。 
透镜组6由物体侧凸的凹凸透镜8和像侧凸的凹凸透镜10构成,它们被接合成一体。 
凹凸透镜8被配置在物体侧,凹凸透镜10被配置在像侧。 
凹凸透镜8、10是玻璃制或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处理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凹凸透镜8由透镜部8a和非透镜部8b(突缘)构成。透镜部8a在一部分包括离光轴有效径外的范围。非透镜部8b设在透镜部8a外面。 
透镜部8a上形成了凸透镜部8c和凹透镜部8d。凸透镜部8c形成在透镜部8a的物体侧,从盖子4的开口部4b露出。盖子4的开口部4b有具有光阑4d功能的部分,规制入射光的光量。凹透镜部8d形成在透镜部8a的像侧。凸透镜部8c和凹透镜部8d都呈非球面形状。 
凹凸透镜10也由透镜部10a和非透镜部10b(突缘)构成。透镜部10a比凹凸透镜8透镜部8a径大,与透镜部8a相同,一部分包括离光轴的有效径外的范围。非透镜部10b设在透镜部10a外面。 
透镜部10a上形成了凹透镜部10c和凸透镜部10d。凹透镜部10c形成在透镜部10a的物体侧,对着凹透镜部8d。凸透镜部10d形成在透镜部10a的像侧,从镜架2的开口部2b露出。镜架2开口部2b也有具有光阑2d功能的部分,规制入射光的光量。凹透镜部10c和凸透镜部10d都呈非球面形状。 
但是凸透镜部8c、凹透镜部8d、凹透镜部10c、凸透镜部10d并不一定局限于非球面形状,可以是球面和球面或非球面上带有付与入射光相位差之微细凹凸形状的面。 
透镜组6中,凹凸透镜8的像侧形成了斜面部8j,凹凸透镜10的物体侧形成了斜面部10j,斜面部8j、10j相互接合,构成透镜组6。 
凹凸透镜8的斜面部8j形成在透镜部8a之外,呈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凹凸透镜10的斜面部10j也形成在透镜部10a之外,呈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 
透镜组6在凹凸透镜8、10接合的状态时,凹凸透镜8的凸透镜部8c和凹透镜部8d与凹凸透镜10的凹透镜部10c和凸透镜部10d的中心轴一致,所有的透镜部光轴一致。 
如图2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00中,透镜组6(凹凸透镜8、10)的外径比镜架2侧壁的内径小,透镜组6的外周面与镜架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了间隙60(空隙)。 
凹凸透镜10的非透镜部10b上形成了倾斜的台阶部10e(倾斜面)和平坦的周边部10f,凹凸透镜10的非透镜部10b与镜架2底部2a之间形成了间隙62(空隙)。 
镜架2开口部2b(光阑2d)构成了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部(倾斜面)。开口部2b的倾斜部上形成了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周边部2e。周边部2e与凹凸透镜10的凸透镜部10d接触。周边部2e为接触部。 
凸透镜部10d由有效径部10h和非有效径部10i构成。有效径部10h是构成凸透镜部10d各部位中有效径范围内区域的部位。非有效径部10i是形成在有效径部10h外面的部位。非有效径部10i形成在比有效径范围来得外面的区域上,比非透镜部10b突出于像侧。 
摄像透镜单元100中,周边部2e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XY轴方向)从凸透镜部10d周围接触非有效径部10i,光阑2d规制透镜组6在XY轴方向的移动。光阑2d是规制透镜组6在镜架2与盖子4间的内部空间在XY轴方向移动的规制部。 
盖子4顶板部4a上形成了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4e(突条)。突起部4e以光轴为中心呈环状,其下面是平坦面。突起部4e与平行于凹凸透镜8光轴垂直方向形成的平坦的非透镜部8b以平坦面与平坦面从光轴方向接触(面接触)。突起部4e是接触部。
盖子4的突起部4e将透镜组6压入镜架2内部,规制透镜组6在Z轴方向的移动。突起部4e是规制透镜组6在镜架2与盖子4间的内部空间在Z轴方向移动的规制部。 
盖子4开口部4b(光阑4d)形成了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周边部4f。周边部4f接触凹凸透镜8的凸透镜部8c(线接触)。周边部4f是接触部。 
凸透镜部8c由有效径部8h和非有效径部8i构成。有效径部8h是构成凸透镜部8c各部位中有效径范围内区域的部位。非有效径部8i是形成在有效径部8h外面的部位。非有效径部8i形成在比有效径范围来得外面的区域上,比非透镜部8b突出于物体侧。 
摄像透镜单元100中,周边部4f接触非有效径部8i,光阑4d规制透镜组6在XY轴方向的移动。光阑4d是规制透镜组6在镜架2与盖子4间的内部空间在XY轴方向移动的规制部。 
本说明书中,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与X轴方向对应,前后方向与Y轴方向对应,上下方向与Z轴方向对应。 
这里作为透镜组6的结构,以凹凸透镜8、10为例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以透镜组6为一例的光学透镜同样也包括在满足光学性能要求范围内具有各种透镜结构、即除了凹凸透镜以外的其它透镜结构的光学透镜。 
该光学透镜也可以由3个以上(包括3个)的透镜构成。当然该光学透镜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后接合的透镜之结构,也可以在晶片上同时成型多个透镜成型晶片透镜并接合晶片透镜然后切断单个化而形成的。因此,从光轴方向看时该光学透镜的形状并不只是圆形的,也可以呈如上所述切断单个化而产生的矩形形状和其他形状。 
接下去对摄像透镜单元100的组装方法作说明。 
如图3所示,先在镜架2内设置(格纳)透镜组6。 
此时,使凹凸透镜10的凸透镜部10d碰到镜架2的周边部2e,规制透镜组6在XY轴方向的移动。 
接下去用盖子4覆盖镜架2。 
此时,使盖子4的周边部4f碰到凹凸透镜8的凸透镜部8c,规制透镜组6在XY轴方向的移动,同时使盖子4的突起部4e碰到非透镜部8b,规制透镜组6在Z轴方向的移动。 
透镜组6如此***由镜架2及盖子4形成的内部空间,此时因为镜架2开口部2b形成了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环状的斜面部,所以,***时是沿该斜面部凹凸透镜10凸透镜部10d的非有效径部10i(请参照图2)碰到该斜面部,凸透镜部10d的光轴与该斜面部的周边部2e的中心被调整为一致,以该形式透镜组6在XY轴方向被定位。 
而物体侧则是由盖子4的突起部4e碰到透镜组6,由此透镜组6在光轴方向(Z轴方向)被定位,结果透镜组6的光轴与镜架2开口部2b(周边部2e)的中心一致地被精度良好地定位,在该状态下透镜组6被固定。 
根据以上本实施方式,在镜架2上形成周边部2e,在盖子4上形成突起部4e,使周边部2e碰到凸透镜部10d,使突起部4e碰到非透镜部8b,由此能够规制透镜组6在XY轴方向的移动,在镜架2和盖子4间的内部空间固定透镜组6的位置。这样可以不依赖透镜组6非透镜部8b、10b(突缘)外周侧面的面精度地抑制镜架2与透镜组6的位置偏离。 
摄像透镜单元100的制造方法并无特殊限定,作为摄像透镜单元100的制造方法,优选能够高精度制造的下述制造方法:在成型模具内成型镜架2及盖子4,在该成型模具内没有从模具脱模的镜架2内***透镜组6,接合与该镜架2高精度定位的盖子4(所谓模具内组装的制造方法)。 
另外,设置在镜架2和盖子4内的光学透镜并不局限于透镜组6,其制造方法也没有限定。 
作为该光学透镜,从大量一次生产小型透镜之观点出发,优选在成型具有多个透镜部的镜片透镜阵列之后一个个切断该晶片透镜阵列得到的。 
作为晶片透镜阵列的一例构成玻璃一体成型物时,优选在具有多个透镜部转印面的一组模具的一方模具转印面上配置玻璃材料,通过另一方模具模压上述一方模具模压成型来构成。其中,玻璃材料可以作为预先呈透镜近似形状的预成型品配置在各转印面上,也可以作为液体状态滴到各转印面上在冷却工序中模压。另外,作为晶片透镜阵列的其他例子构成玻璃与树脂混合型的光学透镜时,优选在透明玻璃基板与具有多个透镜部转印面的成型模具 之间配置熔融热固化性树脂或光固化性树脂等能量固化性树脂,通过模压成型来构成。 
变形例1
变形例1主要在下述点与上述内容(摄像透镜单元100的结构和其组装方法等)不同,其他与上述内容相同。 
如图4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02中,镜架2的开口部2b(光阑2d)也构成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部(倾斜面)。但是开口部2b的倾斜部上代替周边部2e形成了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2f(突条)。突起部2f以光轴为中心呈环状,其上部具有与凹凸透镜10的台阶部10e相应的形状。 
根据变形例1,突起部2f代替镜架2周边部2e在光轴垂直方向(XY轴方向)从凸透镜部10d周围碰到凹凸透镜10非透镜部10b上的斜面的台阶部10e。突起部2f是接触部,规制透镜组6在X轴方向的移动。 
变形例2
变形例2主要在下述点与上述内容(摄像透镜单元100的结构和其组装方法等)不同,其他与上述内容相同。 
如图5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04中,镜架2底部上形成了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2g(突条)。 
突起部2g呈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配置在周边部2e的外面。突起部2g碰到凹凸透镜10平坦的周边部10f,规制透镜组在θ轴方向的倾斜。θ轴以垂直于图5纸面的线为旋转中心轴。突起部2g是接触部并是规制部,规制透镜组6在θ轴方向的倾斜度,即相对各开口部2b、4b中心轴的倾斜度。 
根据变形例2,使镜架2的突起部2g在比盖子4的突起部4e远离透镜组6光轴的位置碰到透镜组6,并使突起部2g碰到透镜组6凹凸透镜10像侧的非透镜部10b,由此能够防止透镜组倾斜。 
变形例3
变形例3主要在下述点与上述内容(摄像透镜单元100的结构和其组装方法等)不同,其他与上述内容相同。 
如图6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06中,盖子4的顶板部上形成了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4g(突条)。 
突起部4g呈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配置在周边部4f的外面。突起部4g碰到凹凸透镜8平坦的周边部8f,规制透镜组6在θ轴方向的倾斜。θ轴以 垂直于图6纸面的线为旋转中心轴。突起部4g是接触部并是规制部,规制透镜组6在θ轴方向的倾斜度,即相对各开口部2b、4b中心轴的倾斜度。 
根据变形例3,使盖子4的突起部4g在比镜架2和盖子4的周边部2e、4f远离透镜组6光轴的位置碰到透镜组6,并使突起部4g碰到透镜组6凹凸透镜8物体侧的非透镜部8b,由此能够防止透镜组6倾斜。 
变形例2中的突起部2g和变形例3中的突起部2g、突起部4g互相可以双方同时形成,也可以只形成任何一方。 
变形例4
变形例4主要在下述点与上述内容(摄像透镜单元100的结构和其组装方法等)不同,其他与上述内容相同。 
如图7所示,摄像透镜单元108中,在凹凸透镜8和凹凸透镜10之间设有光阑部件70。 
光阑部件70是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处理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光阑部件70上形成了形成在凹凸透镜10侧的倾斜部72(倾斜面)和形成在凹凸透镜8侧的倾斜部74(倾斜面)。 
凹凸透镜10非透镜部10b的上面上,以相同于光阑部件70倾斜部72的角度形成了倾斜的倾斜部10g(倾斜面)。 
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2与凹凸透镜10的倾斜部10g碰到(面接触)。 
凹凸透镜8非透镜部8b的下面上,以相同于光阑部件70倾斜部74的角度形成了倾斜的倾斜部8e(倾斜面)。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7与凹凸透镜8的倾斜部8e碰到(面接触)。 
摄像透镜单元108中,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2、74碰到凹凸透镜8、10的倾斜部8e、10g,光阑部件70规制凹凸透镜8、10之间在XY轴方向的移动。光阑部件70是规制凹凸透镜8、10之间在XY轴方向的移动的规制部件。 
有关摄像透镜单元108的组装顺序,是先组装透镜组6本身,然后接合透镜组6和镜架2、盖子4。 
如图8所示,分别准备凹凸透镜8、10、光阑部件70单体,以光阑部件70为基准设置凹凸透镜8、10。此时,使凹凸透镜10的倾斜部10g碰到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2,相对光阑部件70定位凹凸透镜10。使凹凸透镜8的倾斜部8e碰到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4,相对光阑部件70定位凹凸透镜8。
根据摄像透镜单元108,因为设光阑部件70并以其为基准定位凹凸透镜8、10,所以能够抑制凹凸透镜8、10互相的位置偏离。 
变形例4中的摄像透镜单元108与摄像透镜单元100相同,制造方法也无特殊限定,作为摄像透镜单元108的制造方法,优选能够高精度制造的下述制造方法:在成型模具内成型镜架2及盖子4,在该成型模具内没有从模具脱模的镜架2内***透镜组6,接合与该镜架2高精度定位的盖子4(所谓模具内组装的制造方法)。 
另外,镜架2、盖子4、透镜组6可以通过下述组装方法1~3的任何一种进行组装。 
组装方法1
组装方法1中,如图9所示,大致上分别准备镜架2、盖子4、凹凸透镜8、10、光阑部件70单体,(1)以光阑部件70为基准设置凹凸透镜8、10,(2)以透镜组6为基准设置镜架2、盖子4。 
(1)工序中,使凹凸透镜10的倾斜部10g碰到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2,相对光阑部件70定位凹凸透镜10。使凹凸透镜8的倾斜部8e碰到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4,相对光阑部件70定位凹凸透镜8。 
(2)工序中,使镜架2周边部2e碰到透镜组6的凸透镜部10d,相对透镜组6定位镜架2。使盖子4突起部4e碰到透镜组6的非透镜部8b,相对透镜组6定位盖子4。 
根据组装方法1,以光阑部件70为最初的基准,依次设置凹凸透镜8、10、镜架2、盖子4。 
组装方法2
组装方法2中,如图10所示。大致上是(1)形成复合体12、14,(2)以光阑部件70为基准设置复合体12、14。 
(1)工序中,使镜架2的周边部2e与凹凸透镜10的凸透镜部10d接触、定位,形成复合体12。使盖子4的突起部4e与凹凸透镜8的非透镜部8b接触、定位,形成复合体14。 
(2)工序中,使凹凸透镜10的倾斜部10g碰到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2,相对光阑部件70定位复合体12。使凹凸透镜8的倾斜部8e碰到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4,相对光阑部件70定位复合体14。 
根据组装方法2,以光阑部件70为基准设置复合体12、14。 
组装方法3
组装方法3中,如图11所示。大致上分别准备镜架2、盖子4、凹凸透镜8、10、光阑部件70单体,(1)以镜架2为基准设置凹凸透镜10,(2)以凹凸透镜10为基准设置光阑部件70,(3)以光阑部件70为基准设置凹凸透镜8,(4)以凹凸透镜8为基准设置盖子4。 
(1)工序中,使凹凸透镜10的凸透镜部10d碰到镜架2周边部2e,相对镜架2定位凹凸透镜10。 
(2)工序中,使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2碰到凹凸透镜10的倾斜部10g,相对凹凸透镜10定位光阑部件70。 
(3)工序中,使凹凸透镜8的倾斜部8e碰到光阑部件70的倾斜部74,相对光阑部件70定位凹凸透镜8。 
(4)工序中,使盖子4的突起部4e碰到凹凸透镜8的非透镜部8b,相对凹凸透镜8定位盖子4。 
根据组装方法3,以镜架2为最初的基准,依次设置凹凸透镜10、光阑部件70、凹凸透镜8、盖子4。 
本实施方式(包括变形例1~4)中也可以调换镜架2的结构和盖子4的结构 
符号说明 
2  镜架 
2a  底部 
2b  开口部 
2c  侧部(侧壁) 
2d  光阑 
2e  周边部 
2f  突起部 
2g  突起部 
2h  开口部 
4  盖子 
4a  顶板部 
4b  开口部 
4c  侧部(侧壁) 
4d  光阑 
4e  突起部 
4f  周边部 
4g  突起部 
6  透镜单元 
8  凹凸透镜 
8a  透镜部 
8b  非透镜部(突缘) 
8c  凸透镜部部 
8d  透镜部 
8e  倾斜部 
8h  有效径部 
8i  非有效径部 
8j  斜面部 
10  凸透镜 
10a  透镜部 
10b  非透镜部(突缘) 
10c 凹透镜部 
10d  凸透镜部 
10e  台阶部 
10f  周边部 
10g  倾斜部 
10h  有效径部 
10i  非有效径部 
10j  斜面部 
12,14  复合体 
20  成型模具 
22  动模 
24  定模 
26  凸部 
28  镜架成型部 
30  部 
32  盖子成型部 
40  夹具 
42  凹部 
44  收纳部 
50  粘结夹具 
52  凹部 
54  注入孔 
60、62  间隙 
70  光阑部件 
72、74  倾斜部 
100、102、104、106、108  摄像透镜单元 

Claims (12)

1.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
摄影透镜;
外装体,从外部覆盖所述摄影透镜,以镜架及盖子为构成要素;
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是由两片以上的透镜构成的透镜组,并且,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1透镜部和在其外侧的第1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侧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摄影透镜的外周侧面与所述外装体内壁之间隔有间隔,并且所述外装体与内部的所述第2透镜部和最物体侧面接触,在所述外装体内定位所述摄影透镜。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部上至少具有一部分比所述第2非透镜部突出于像侧的部分,
所述外装体在像侧形成了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周边部接触所述第2透镜部的突出的部分。
3.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
摄影透镜;
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
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
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是由两片以上的透镜构成的透镜组,并且,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1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1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1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镜架具有:第1开口部,该第1开口部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透镜部中比所述第2非透镜部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环状的第1接触部;内部能够***所述摄影透镜之大小的第2开口部;
所述盖子具有:用来使光入射到所述摄影透镜的第3开口部;在所述第1透镜部的物体侧的面的有效径外从光轴方向接触的环状的第2接触部;
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部所述第1接触部的中心与所述摄影透镜的光轴一致。
4.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摄影透镜;支承所述摄影透镜的镜架;覆盖所述摄影透镜的盖子;
所述摄影透镜是由两片以上的透镜构成的透镜组,并且,
所述摄影透镜在最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物体侧之部分的第1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1非透镜部,在最像侧的面上包括含离光轴大于所述第1透镜部有效径之有效径范围并在该有效径范围外面至少具有突出于像侧之部分的第2透镜部和在其外面的第2非透镜部,
所述镜架具有:第1开口部,该第1开口具有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上含有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从周围接触所述第2非透镜部的环状的第1接触部;内部能够***所述摄影透镜之大小的第2开口部;
所述盖子具有:用来使光入射到所述摄影透镜的第3开口部;在所述摄影透镜的最物体侧面的有效径外从光轴方向接触的环状的第2接触部;
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部所述第1接触部的中心与所述摄影透镜的光轴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或4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2接触部相比,所述第1接触部在远离所述摄影透镜光轴的位置与所述摄影透镜接触,
在所述镜架和所述盖子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接触所述第1非透镜部或所述第2非透镜部的第3接触部,
所述第3接触部规制在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内相对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轴倾斜配置所述摄影透镜。
6.如权利要求3或4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接触部具有平坦面,是以平坦面与平坦面,接触以垂直于所述摄影透镜光轴的平坦面形成的第1非透镜部之结构。
7.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透镜的外侧面与由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形成的内壁之间形成了空隙。
8.如权利要求3或4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开口部在所述第1透镜部有效径外的区域接触,并构成规制入射光光量的光阑。
9.如权利要求1、3、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透镜是2个透镜结合成一体的透镜单元。
10.如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中,
被配置在物体侧的透镜的像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透镜部和在该透镜部外面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的第1斜面部,
被配置在像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上具有含离光轴有效径范围的透镜部和在该透镜部外面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的第2斜面部,
所述第1及第2斜面部相互接合。
11.如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影透镜的2个透镜是通过光阑部件接合的。
12.如权利要求1、3、4的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影透镜和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用在为了在配线基板上装配电子部件的回流处理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CN201080058493.4A 2009-12-25 2010-12-15 摄像透镜单元 Active CN102687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93857 2009-12-25
JP2009-293857 2009-12-25
PCT/JP2010/072531 WO2011078023A1 (ja) 2009-12-25 2010-12-15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051A CN102687051A (zh) 2012-09-19
CN102687051B true CN102687051B (zh) 2015-03-18

Family

ID=44195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8493.4A Active CN102687051B (zh) 2009-12-25 2010-12-15 摄像透镜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23115B2 (zh)
JP (1) JP5817530B2 (zh)
CN (1) CN102687051B (zh)
WO (1) WO20110780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1428B (zh) * 2010-09-30 2016-10-01 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透鏡單元之製造方法
JP5883989B2 (ja) * 2013-03-26 2016-03-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成形型
WO2015019768A1 (ja) * 2013-08-06 2015-02-1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アレイ、レンズアレイ積層体、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203587874U (zh) * 2013-10-30 2014-05-07 虔茂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换高/低倍率的轻便型显微放大镜头结构
JP6254680B2 (ja) * 2014-04-04 2018-0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ンズ素子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5210492U (zh) *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390U (zh) *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493U (zh) *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507179U (zh) * 2015-11-17 2016-08-2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05210391U (zh) * 2015-11-17 2016-05-04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JP7001915B2 (ja) * 2017-09-29 2022-01-20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TWI689750B (zh) 2019-03-20 2020-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737978B (zh) * 2019-03-29 2021-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11830660A (zh) * 2019-04-22 2020-10-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镜头、镜头的加工方法、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JP2022140135A (ja) 2021-03-12 202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ンズユニット、ステレオカメラおよび移動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49010A (en) * 1980-04-21 1981-11-18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Plastic lens
JPH08271775A (ja) 1995-03-29 1996-10-18 Canon Inc レンズ保持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H09281374A (ja) * 1996-04-11 1997-10-31 Canon Inc 光学系鏡筒におけるレンズ保持方法並びに光学系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01051177A (ja) * 1999-08-11 2001-0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レンズ保持方法
JP5148138B2 (ja) 2007-03-12 2013-02-20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金型内で複合成形品を得る成形・組立方法および成形・組立用金型
JP5065114B2 (ja) 2007-09-27 2012-10-31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学ユニット
JP2009098614A (ja) 2007-10-12 2009-05-07 Komatsulite Mfg Co Ltd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425392B2 (ja) 2007-12-07 2014-02-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9251302A (ja) * 2008-04-07 2009-10-29 Kantatsu Co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7051A (zh) 2012-09-19
JPWO2011078023A1 (ja) 2013-05-02
WO2011078023A1 (ja) 2011-06-30
US20120262805A1 (en) 2012-10-18
US9223115B2 (en) 2015-12-29
JP5817530B2 (ja) 2015-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7051B (zh) 摄像透镜单元
CN102763013B (zh) 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12912789B (zh) 包括封装的微镜片的光学制品及其制造方法
CN208572210U (zh) 阵列摄像模组及其感光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2837655U (zh) 多层阵列镜片组
JP5812521B2 (ja) 複眼ユニット
CN102866563B (zh) 具有无螺纹镜筒接合设计的摄像头模块
JP3160406U (ja) 方形積層ガラスレンズモジュール(Rectangularstackedglasslensmodule)
JP5540696B2 (ja)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金型装置
CN102712515B (zh) 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摄像装置、模具的制造方法、成型模具以及玻璃透镜阵列的成型方法
JPWO2013154121A1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
EP3640695A1 (en) Multi-group lens,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07209342A (zh) 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像面侧组透镜、像面侧组透镜的制造方法和摄像元件
CN110554471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JP3154617U (ja) 積層光学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その積層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102478695B (zh) 镜头模组阵列、制造方法及镜头
JP3157641U (ja) 光学ガラスレンズアレイモジュール
CN110579851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JP5247065B2 (ja) 光学素子及び光学素子成形型
CN210323536U (zh)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
JP3154933U (ja) スタック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位置決めレンズホルダー
CN214623156U (zh) 光学镜头以及摄像模组
CA3094041A1 (en) Space ring, lens system,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pace ring,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lens system
JP5553919B2 (ja) 光電装置
JP3224864U (ja) 枠付き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