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78647A - 方向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方向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78647A
CN102678647A CN2012101765270A CN201210176527A CN102678647A CN 102678647 A CN102678647 A CN 102678647A CN 2012101765270 A CN2012101765270 A CN 2012101765270A CN 201210176527 A CN201210176527 A CN 201210176527A CN 102678647 A CN102678647 A CN 1026786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uct
oil
valve
actuator port
valv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65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78647B (zh
Inventor
江文渊
居梦雄
廖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DE ZHONGLIAN ZHONGKE HYDRAUL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765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786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78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8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78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78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方向控制阀,包括阀体(2)、与该阀体(2)配合的阀杆(3)、形成在所述阀体(2)上的至少两个油口,其中,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换向阀的各个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分别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相互连通。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非常适用于实现对大流量液压油的换向控制,该换向阀能够在保持阀杆直径尺寸不变的情形下,能够显著增强换向阀的通流能力,从而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加工难度的情形下增加换向阀的额定流量,也就是说,其无需增大液压阀阀杆的直径就可以成倍的增加液压阀的通流能力,从而能够利用现有加工设备和技术就可以实现大流量方向阀的生产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方向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控制阀,具体地,涉及一种方向控制阀。
背景技术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高压大流量一直是液压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的吨位越来越大,对液压阀的额定流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液压阀的额定流量,可以通过增大阀杆的直径,以增大液压阀的通流截面积的方法来实现。但是,阀杆的直径尺寸越大,对加工设备精度的要求越高,而且阀杆的直径越大,阀杆移动所需操纵力越大,可操纵性能就越差。所以,为了提高液压阀的额定流量,一味地增大阀杆的直径尺寸是不合理的。
以下参见图1至图4以液控式三位四通换向阀为例描述现有技术的方向控制阀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两端的先导电磁阀1均不通电时,阀杆3处于中位,进油口P与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均处于截止状态,同时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也处于截止状态。
参见图2,当左侧的先导电磁阀1通电时,先导液控油推动阀杆3处于右位,进油口P与第一工作油口A连通,第二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连通,这时进油口P的液压油可以通过第一工作油口A流出,从而向液压执行元件供油,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可以通过第二工作油口B进入回油口T。
参见图3,当右侧的先导电磁阀1通电时,先导液控油推动阀杆3处于左位,进油口P与第二工作油口B连通,第一工作油口A与回油口T连通,这时进油口P的液压油可以通过第二工作油口B流出,从而向液压执行元件供油,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可以通过第一工作油口A进入回油口T。
参见图4,对于这种现有技术的方向控制阀而言,当液压***选定某一型号的方向控制阀后,该方向控制阀的阀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称为“阀芯”,由于方向控制阀主要为滑阀类型,通称为“阀杆“)是确定的,相应地阀杆小径D1和阀杆大径D2都是确定的(其中阀杆大径段为与阀体密封配合的各个阀杆段,阀杆小径段主要是在阀杆移动时形成通流油道的各个阀杆段,主要是形成在阀杆外周面上的各个环形槽)。当阀杆3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时,例如在图2中的阀杆3处于右位时,阀杆大径段和阀杆小径段的截面积差决定了方向控制阀的通流截面积的大小,这也就决定了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要想进一步提高阀的通流能力就需要提高方向控制阀的通流截面积,就要增大阀杆大径D2和阀杆小径D1的差值,要实现这一目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继续减小阀杆小径D1,但是阀杆小径D1不可能无限减小,而且,阀杆小径D1过小将影响阀杆3的整体强度;第二种是增大阀杆大径D2,这是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但是,阀杆大径D2过大对加工设备的要求将大大提高,大大增加了加工难度。由此可以看出,单纯的增大阀杆大径D2或是一味减小阀杆小径D1都是不可取的,但是不通过这两种方法又无法增大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这构成了方向控制阀领域的一个重大的技术难题,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也总是习惯性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而不去考虑其它方面的可能性,从而严重限制了方向控制阀的应用场合。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的方向控制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向控制阀,该方向控制阀能够在保持阀杆直径尺寸不变的情形下,显著增强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从而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加工难度的情形下增加方向控制阀的额定流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向控制阀,包括阀体、与该阀体配合的阀杆、形成在所述阀体上的至少两个油口,其中,在所述阀杆移动到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各自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相互连通。
优选地,各个所述油口分别连通有形成在所述阀体中的两条或多条内部油道,所述阀杆上形成有多个环形槽,在所述阀杆移动到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应油口通过各自连通的相应的所述内部油道以及所述阀杆上的相应的所述环形槽形成所述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从而实现相互连通。
具体选择地,所述至少两个油口包括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
优选地,所述阀体中形成的所述内部油道包括与所述进油口连通的第一至第三进油油道、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和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以及与所述回油口连通的第一至第四回油油道,所述阀杆上的环形槽包括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一至第四环形槽。
具体地,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阀杆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之间通过第一和第二内部通流油道连通,并且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之间通过第三和第四内部通流油道连通;在所述阀杆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之间通过第五和第六内部通流油道连通,并且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之间通过第七和第八内部通流油道连通。
更具体地,在所述阀杆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进油油道、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所述第二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油油道、第二环形槽和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所述第三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第三环形槽和第三回油油道,所述第四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第四环形槽和第四回油油道。
更具体地,在所述阀杆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五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油油道、第三环形槽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所述第六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三进油油道、第四环形槽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所述第七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回油油道,所述第八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第二环形槽和第二回油油道。
可选择地,所述方向控制阀为液控式换向阀,该液控式换向阀的两端的液控腔分别连接有用于控制液控油进出相应的所述液控腔的先导电磁阀。
可选择地,在所述阀杆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各自通过三条及以上的内部通流油道连通。
具体地,所述阀杆和阀体配合为在所述阀杆朝向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中的任一工作位置移动过程中,用于在该工作位置连通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应油口之的所述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同时开启。
优选地,所述阀杆和阀体配合为在所述阀杆朝向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中的任一工作位置移动过程中,用于在该工作位置连通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对应油口的所述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依次开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非常适用于实现对大流量液压油的换向控制,该方向控制阀能够在保持阀杆直径尺寸不变的情形下,能够显著增强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从而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加工难度的情形下增加方向控制阀的额定流量,也就是说,其无需增大液压阀阀杆的直径就可以成倍的增加液压阀的通流能力,从而能够利用现有加工设备和技术就可以实现大流量方向阀的生产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在所需通流能力一定的情形下,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可以减小阀杆的径向尺寸而通过增加内部通流油道的数量,实现所需的通流能力,从而可以减小方向控制阀的尺寸,使得方向控制阀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方向控制阀在阀杆处于中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阀体的主体结构采取了剖视显示形式;
图2为图1所示的方向控制阀在阀杆处于右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阀体的主体结构采取了剖视显示形式;
图3为图1所示的方向控制阀在阀杆处于左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阀体的主体结构采取了剖视显示形式;
图4为图1所示的方向控制阀在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时阀杆与阀体形成的通流油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方向控制阀在阀杆处于中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阀体的主体结构采取了剖视显示形式;
图6为图5所示的方向控制阀在阀杆处于右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阀体的主体结构采取了剖视显示形式;
图7为图5所示的方向控制阀在阀杆处于左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阀体的主体结构采取了剖视显示形式;
图8为图5所示的方向控制阀在进油口与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时阀杆与阀体形成的通流油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先导电磁阀;                2 阀体;
3 阀杆;                      4 第一环形槽;
5 第二环形槽;                6 第三环形槽;
7 第四环形槽;                P 进油口;
P1 第一进油油道;             P2、第二进油油道;
P3 第三进油油道;             T 回油口;
A 第一工作油口;              A1 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
A2 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     B 第二工作油口;
B1 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     B2 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
D1 阀杆小径;                 D2 阀杆大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之前,需要预先说明的是,第一,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主要技术构思可以适用多种类型的方向控制阀,例如液控式换向阀、电控式换向阀等,并且也不局限于应用于特定的例如三位四通、二位三通等换向阀,任何方向控制阀只要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其均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第二,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液压换向回路中以实现液压油路的换向,例如用于液压缸换向控制回路、液压马达控制回路等中,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具体应用的液压回路不应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第三,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属于液压元件,其实质性技术特征在于其液压连通关系以及控制关系,而不在于具体的油道形状、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设计出无数种阀体结构以及具体形状的内部油道,但是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液压关系,其均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第四,在下述的说明中,为清楚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术语,例如“阀杆小径”、“阀杆大径”等是相对而言,如上所述,其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通常知悉的含义,一般阀杆大径段用于与阀体形成密封性配合,也可称其为阀杆密封段,而阀杆小径段一般为形成在阀杆上的环形槽,主要用于在阀杆移动到位后形成通流油道。
以下参照图5至图8主要以液控式三位四通换向阀为例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该液控式三位四通换向阀采用两个先导电磁阀1控制液控油的通断,通过控制相应的先导电磁阀1来使得液控油供应到阀杆左端或右端,以推动阀杆移动位置。先导电磁阀1一般可以采用二位三通电磁阀,以实现阀杆3两端的液控腔的进油和回油,有关采用先导电磁阀实现换向阀的液压控制属于液控换向阀的常用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5至图8所示,图中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换向阀为三位四通换向阀,该三位四通换向阀包括阀体2、与该阀体2配合的阀杆3、形成在所述阀体2上的四个油口,即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进油口P和回油口T,其中,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换向阀的各个工作位置(即左位或右位)时,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进油口P和回油口T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分别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相互连通。下面参照图5至图8具体描述相应的内部通流油道的连通结构。
参见图5所示,当两侧的先导电磁阀1都不通电时,阀杆3处于中位,进油口P与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都处于截止状态,第一工作油口A、第二工作油口B与回油口T也处于截止状态。
参见图6,当左侧的先导电磁阀1通电时,阀杆3左端的液控腔进入的液控油推动阀杆3处于右位,一部分液压油从进油口P流经第一进油油道P1,经过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到达第一工作油口A,另一部分液压油可以从进油口P流经第二进油油道P2,经过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最后也进入第一工作油口A,从而进油口P的液压油可以在第一工作油口汇聚后通过第一工作油口A向外供油,进入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可以通过第二工作油口B进入回油口T,第二工作油口B的一部分液压油从第二工作油口B流经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进入回油口T,另一部分液压油从第二工作油口B流经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进入回油口T。
参见图7,当右侧的先导电磁阀1通电时,液控油进入阀杆3右侧的液控腔推动阀杆3处于左位,一部分液压油从进油口P流经第二进油油道P2,经过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进入第二工作油口B,另一部分液压油可以从进油口P流经第三进油油道P3,经过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最后也进入第二工作油口B,这时进油口P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二工作油口B供油,进入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执行元件的回油可以通过第一工作油口A进入回油口T,一部分油液从第一工作油口A流经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进入回油口T,另一部分油液从第一工作油口A流经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进入回油口T。
参见图8,对于确定的阀杆3,阀杆小径D1和阀杆大径D2都是确定的,当阀杆3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时,阀杆大径段和阀杆小径段的截面积差决定了换向阀的通流截面积大小,这也就决定了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在不改变阀杆小径D1和阀杆大径D2的前提下,本发明通过增加通流油道数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例如相对于图1至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方向控制阀而言,本发明将对应于各个工作油口的内部油道从原本的一条通道变成了两条通道,这样就使得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基本增加了一倍,从而显著地增加了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增加了方向控制阀的额定流量。
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关键技术特征在于,本发明在阀杆3移动到相应的工作位置时通过增加相应的工作油口对应的通流油道(例如上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和第二进油油道P1经由阀杆3形成的通流油道;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和第二进油油道P2经由阀杆3形成的通流油道;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和第二进油油道P2经由阀杆3形成的通流油道;以及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和第三进油油道P3经由阀杆3形成的通流油道等)的数量来增加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显然地,此时由于各个工作油口通流油道采用阀杆3在方向控制阀的同一个工作位置控制至少两个进油和回油油道的连通或关闭,因此相应的阀杆3和阀体2应当形成相互配合的结构,以实现上述参照图4至图8所示的通流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阀杆3和阀体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各式各样的具体细节结构以实现上述的通流关系,例如,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换向阀在阀杆3上形成用于与阀体2密封的五个阀杆密封段(对应于阀杆大径D1,即阀杆大径段)和用于通流的四个环形槽(即第一至第四环形槽4,5,6,7,对应于阀杆小径D2,即阀杆小径段),其中第一至第四环形槽4,5,6,7依次形成在阀杆3上,相应地在阀杆3上也就形成五个阀杆大径段,在上述图4至图8中,当阀杆3移动到第一工作位置(即图6中的右位)时,在该第一工作位置第一工作油口A供油,第二工作油口B回油,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和第一进油油道P1经由阀杆3上的第一环形槽4(即由阀杆3上的相应的阀杆小径段形成)形成通流油道,同时该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和第一进油油道P1通过阀杆3与阀体2的密封与回油口T截止(一般通过阀杆3上相应的阀杆大径段与阀体2形成密封),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和第二进油油道P2经由阀杆3上的第二环形槽5形成通流油道,同时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和第二进油油道P2通过阀杆3与阀体2的密封与回油口T截止,而在该第一工作位置上,第二工作油口B回油,此时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通过阀杆3上的第三环形槽6与回油口T连通,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通过阀杆3上的第四环形槽7与回油口T连通,此时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以及回油口T均通过阀杆3与阀体2的密封与进油口P截止。
而当阀杆3移动到第二工作位置(即图7中的左位)时,在该第二工作位置第一工作油口A回油,第二工作油口B供油,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经由阀杆3上的第一环形槽4与回油口T连通,同时该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回油口T通过阀杆3与阀体2的密封与第一进油油道P1截止(通过阀杆3上相应的阀杆大径段与阀体2形成密封),即与进油口P保持截止,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经由阀杆3上的第二环形槽5与回油口T连通,同时该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回油口T通过阀杆3与阀体2的密封与第二进油油道P2截止,即与进油口P保持截止,而在该第二工作位置上,第一工作油口B供油,此时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与第二进油油道P2通过阀杆3上的第三环形槽6连通,第二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道B2与第三进油油道P3通过阀杆3上的第四环形槽7连通,此时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第二进油油道P2、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和第三进油油道均通过阀杆3与阀体2的密封与回油口T截止。
在此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显示了图5至图8所示的阀杆3和阀体2的配合结构形式,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地,阀体3上的内部油道以及阀杆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限于图5至图8中所示的特定结构,而是可以具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例如,上述阀杆3上的第二环形槽5可以简单变形为形成在阀杆3的最右侧,相应的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和第二进油油道P2也在阀体2中形成到与该第二环形槽5相适应的位置。再如,上述第一工作油口A或第二工作油口B对外供油时,第二进油油道P2分别用于通过阀杆3上的第二环形槽5向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或通过阀杆3上的第三环形槽6向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供油,也就是说,第二进油油道P2为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的共用进油油道,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并不限于此,更一般地,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可以各自具有与其对应的专用的进油油道。总之,有关阀杆3的结构形式、阀体2中的内部油道以及油腔的变形结构众多,不应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具体的阀杆结构形式或阀体内的内部油道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发明的本质技术构思在于通过阀杆的滑动经由相应的内部油道所形成的油口(例如进油口与工作油口)之间的内部连通关系。另外,在上述图5至图8中,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在阀杆3移动到相应的工作位置时分别通过第一至第四环形槽4,5,6,7与回油口T连通,需要注意的是,图5至图8中所示的仅是简化的标示形式,实际上回油口T也是阀体2上的一个独立油口,尽管图5至图8标注出了四个回油口T,但是这四个回油口T实际上代表了与回油口T连通的四个回油通道(即图5中从左到右标注T的内部油道口依次为第一至第四回油油道),而并是指存在四个回油口T。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阀杆3和阀体2配合为在阀杆3从中位朝向第一工作位置移动时使得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与第一进油油道P1以及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与第二进油油道P2分别依次地连通,并且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与回油口T分别依次地连通,在阀杆3从中位朝向第二工作位置移动时使得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与第二进油油道P2以及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与第三进油油道P3分别依次地连通,并且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和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分别与回油口T依次地连通。这样可以改善本发明方向控制阀换向时的换向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方向控制阀突然开启或关闭时造成液压油流量的突然增大或是减小,从而减弱了开启或关闭时对整个液压***带来的冲击。
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例如,第一,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描述方便,采用先导电磁阀1控制液控油以控制阀杆3的运动,但这只是控制阀杆3运动的一种方法,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的阀杆运动可以采用手动控制、电控控制(例如比例电磁铁)、机动控制等各种公知的方向控制阀的控制形式;
再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在进油口P与第一和第二工作油口A、B之间(以及回油口T与第一和第二工作油口B之间)在供油(及回油)时采用并行的两个内部通流油道来增加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但并行的两个内部通流油道并不应该看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并行三个或者更多个内部通流油道的结构形式也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情形下,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类似,所述阀杆3和阀体2可以配合为在阀杆3朝向相应的工作油口的进油工作位置移动时使得该工作油口对应的多个内部通流油道同时开启以将进油口P的液压油通过多个内部通流油道供应到该工作油口,当然所述阀杆3和阀体2也可以配合为在阀杆3朝向相应的工作油口的供油工作位置移动时使得该工作油口对应的多个内部通流油道依次开启以将进油口P的液压油通过多个内部通流油道依次供应到该工作油口;相应地,阀杆3和阀体2可以配合为在阀杆3朝向相应的工作油口的回油工作位置移动时使得该工作油口对应的多个内部通流油道与回油口T同时连通,当然所述阀杆3和阀体2也可以配合为在阀杆3朝向相应的工作油口的回油工作位置移动时使得该工作油口对应的多个内部通流油道依次地与回油口T连通,也就是说,所述阀杆3和阀体2可以配合为在所述阀杆3朝向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中的任一工作位置移动过程中,用于在该任一工作位置连通各个油口中的相应油口之间的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同时开启,优选地,所述阀杆3和阀体2也可以配合为在所述阀杆3朝向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中的任一工作位置移动过程中,用于在该任一工作位置连通各个油口中的对应油口之间的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依次开启。如上所述,在依次开启和关闭的情形下,可以改善本发明方向控制阀换向时的换向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方向控制阀突然开启或关闭时造成液压油流量的突然增大或是减小,从而减弱了开启或关闭时对整个液压***带来的冲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方向控制阀的工作油口一般在不同的工作位置需要承担对液压执行机构供油的功能和接收液压执行机构的回油功能,因此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使得供油能力和回油能力相互匹配,也就是说,任一工作油口如果在供油工作位置对外供油时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与进油口P连通,如果该工作油口还承担回油功能,则在阀杆3移动到该工作油口对应的回油工作位置时,该工作油口也应当通过相同数量的内部通流油道与回油口T连通,这样方向控制阀的供油能力和回油能力才是相互匹配的,从而可以增强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方向控制阀仅是以三位四通换向阀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方向控制阀,例如二位三通换向阀、三位三通换向阀等,最特别地,例如在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可以为二位二通换向阀(相当于一个开关阀),在此情形下所述方向控制阀上仅存在两个油口,一个是工作油口,另一个油口根据该方向控制阀在液压***中承担的功能可以作为进油口P,也可以作为回油口T,但是即使如此,这种二位二通换向阀也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构思。此外,对于方向控制阀中的单向阀而言,尽管其正向油口需要具备一定油压时才能推动阀杆运动从而实现单向导通,但是通过适当设计阀杆和阀体的结构,其也能适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构思而达到增强通流能力的目的。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并不仅仅局限于图5至图8所示的具体结构情形,而是可以广泛地适用多种类型的方向控制阀的改进,从而能够在保持阀杆直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基本成倍的增加方向控制阀的额定流量,以在现有加工条件下,实现适用于大通流能力的方向控制阀的制造。
相应地,本发明技术构思范围的方向控制阀可以总结出如下基本实施方式:所述方向控制阀包括阀体2、与该阀体2配合的阀杆3、形成在所述阀体2上的至少两个油口,其中,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分别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相互连通。
具体地,各个所述油口分别连通有形成在所述阀体2中的多条内部油道(根据需要各个油口分别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即此处的“多条”指两条以上的内部油道),所述阀杆3上形成有多个环形槽,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应油口通过各自连通的相应的所述内部油道以及所述阀杆3上的相应的所述环形槽形成所述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从而实现相互连通。
上述基本实施方式囊括了本发明技术构思范围内所有能够的具体实施形式以及简单变形方式,对于该基本技术方案,为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需要具体解释如下:第一,有关阀体2、与阀体2配合的阀杆3等属于方向控制阀的公知结构,不再赘述;第二,在上述基本实施方式中,阀体2上的至少两个油口并不像图5至图8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明确区分为工作油口、进油口或回油口等,实际上,方向控制阀在液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尽管其所需实现的总体功能是改变油路方向,但应用在不同的油路中实现的具体作用是不同的,例如,二位三通阀可以应用于单作用液压缸实现无杆腔的进回油,此时三个油口中一个为进油口、一个为回油口、另一个为工作油口,但是同样的二位三通阀,其也可以用于将一个供油油路中的液压油分别供向两个工作油路中,此时可以将上述工作油口作为进油口,而进油口和回油口作为工作油口;再如,二位二通换向阀,其仅具有一个工作位置,另一个为截止位置,该二位二通换向阀的两个油口仅是在工作位置时实现通流功能,并无明确的进油口、回油口或工作油口的区分。也就是说,对于方向控制阀而言,其阀体2上的各个油口完全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方向控制阀的内部结构而将某些油口用作工作油口、进油口或回油口;第三,就方向控制阀的工作位置而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地,常规的换向阀一般具有中位和工作位置(具体是指阀杆3的移动位置),中位一般是换向阀处于各个油口的截止状态或者供应到该换向阀的液压油从作为进油口的油口直接流动到作为回油口的油口而返回油箱,而工作位置是换向阀实现其换向功能的阀杆3的移动位置,在工作位置换向阀至少具有两个油口相互连通。当然,对于一些特定的换向阀而言,并不存在中位,例如二位三通换向阀,其阀杆的两个移动位置为两个工作位置;对于二位二通换向阀而言,其仅具有一个工作位置,而阀杆的另一工作位置为截止位置,即两个油口处于截止状态;第四,在上述基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分别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相互连通,有关内部通流油道的结构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与各个油口连通的阀体内部油道以及阀杆3上的环形槽等实现,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阀杆移动到任一工作位置,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分别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相互连通,但是并不意味形成这些内部通流油道中的一些阀体内部油道不可以共用,当阀杆3移动到下一工作位置时,参与形成上一工作位置的内部通流油道的阀体内部油道完全可以参与形成该下一工作位置的通流油道,例如图5至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进油油道P2。但是有关内部通流油道本发明不作特别限制,无论其结构如何变形,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有关本发明方向控制阀增大通流能力的原理以及通流过程,已经在上述图5至图8中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非常适用于实现对大流量液压油的换向控制,该方向控制阀能够在保持阀杆直径尺寸不变的情形下,能够显著增强方向控制阀的通流能力,从而能够在不显著增加加工难度的情形下增加方向控制阀的额定流量,也就是说,其无需增大液压阀阀杆的直径就可以成倍的增加液压阀的通流能力,从而能够利用现有加工设备和技术就可以实现大流量控制阀的生产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通在所需通流能力一定的情形下,过本发明的方向控制阀可以减小阀杆的径向尺寸而通过增加内部通流油道的数量,实现所需的通流能力,从而可以减小方向控制阀的尺寸,使得方向控制阀的结构更加紧凑。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方向控制阀,包括阀体(2)、与该阀体(2)配合的阀杆(3)、形成在所述阀体(2)上的至少两个油口,其中,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各自通过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各个所述油口分别连通有形成在所述阀体(2)中的多条内部油道,所述阀杆(3)上形成有多个环形槽,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时,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应油口通过各自连通的相应的所述内部油道以及所述阀杆(3)上的相应的所述环形槽形成所述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从而实现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油口包括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所述阀体(2)中形成的所述内部油道包括与所述进油口(P)连通的第一至第三进油油道(P1,P2,P3)、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连通的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和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连通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以及与所述回油口(T)连通的第一至第四回油油道,所述阀杆(3)上的环形槽包括依次间隔形成的第一至第四环形槽(4,5,6,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所述工作位置包括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之间通过第一和第二内部通流油道连通,并且所述回油口(T)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之间通过第三和第四内部通流油道连通;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之间通过第五和第六内部通流油道连通,并且所述回油口(T)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之间通过第七和第八内部通流油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一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进油油道(P1)、第一环形槽(4)和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所述第二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油油道(P2)、第二环形槽(5)和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所述第三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第三环形槽(6)和第三回油油道,所述第四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第四环形槽(7)和第四回油油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五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油油道(P2)、第三环形槽(6)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一油道(B1),所述第六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三进油油道(P3)、第四环形槽(7)和第二工作油口第二油道(B2),所述第七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一油道(A1)、第一环形槽(4)和第一回油油道,所述第八内部通流油道包括依次连通的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二油道(A2)、第二环形槽(5)和第二回油油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所述方向控制阀为液控式换向阀,该液控式换向阀的两端的液控腔分别连接有用于控制液控油进出相应的所述液控腔的先导电磁阀(1)。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在所述阀杆(3)移动到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或第二工作位置时,所述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中的相互连通的油口之间各自通过三条及以上的内部通流油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所述阀杆(3)和阀体(2)配合为在所述阀杆(3)朝向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中的任一工作位置移动过程中,用于在该任一工作位置连通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应油口的所述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同时开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向控制阀,其中,所述阀杆(3)和阀体(2)配合为在所述阀杆(3)朝向所述方向控制阀的各个工作位置中的任一工作位置移动过程中,用于在该任一工作位置连通所述至少两个油口中的相应油口的所述至少两条内部通流油道依次开启。
CN201210176527.0A 2012-05-31 2012-05-31 方向控制阀 Active CN102678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6527.0A CN102678647B (zh) 2012-05-31 2012-05-31 方向控制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76527.0A CN102678647B (zh) 2012-05-31 2012-05-31 方向控制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8647A true CN102678647A (zh) 2012-09-19
CN102678647B CN102678647B (zh) 2015-01-07

Family

ID=46811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6527.0A Active CN102678647B (zh) 2012-05-31 2012-05-31 方向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7864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5633A (zh) * 2013-05-09 2013-07-31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换向阀、液压换向阀组和工程机械
CN104165166A (zh) * 2014-07-30 2014-11-26 株洲中研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伸缩油缸切换阀组
CN105351279A (zh) * 2015-11-13 2016-02-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泵送设备及其泵送液压***
CN106439109A (zh) * 2016-11-08 2017-02-22 合肥协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直推式换向阀
CN113719487A (zh) * 2021-07-21 2021-11-30 北京中金泰达电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液压组合阀岛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5250A (en) * 1986-02-03 1987-04-07 The Cessna Aircraft Company Open center unloading valve
DE4016360A1 (de) * 1990-05-21 1991-11-28 Rexroth Mannesmann Gmbh Steuerventil fuer den mobilsektor
CN201144907Y (zh) * 2007-11-28 2008-11-05 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大流量多路换向阀
KR100929421B1 (ko) * 2007-10-22 2009-12-03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중장비용 유압제어밸브
CN201771881U (zh) * 2010-04-26 2011-03-23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挖掘机的回转阀芯
CN202118019U (zh) * 2011-04-17 2012-01-18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控制组件及应用其的控制回路
CN202132298U (zh) * 2011-07-01 2012-02-01 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液换向阀
CN202165340U (zh) * 2011-08-05 2012-03-14 浙江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双通道油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5250A (en) * 1986-02-03 1987-04-07 The Cessna Aircraft Company Open center unloading valve
DE4016360A1 (de) * 1990-05-21 1991-11-28 Rexroth Mannesmann Gmbh Steuerventil fuer den mobilsektor
KR100929421B1 (ko) * 2007-10-22 2009-12-03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키프먼트 홀딩 스웨덴 에이비 중장비용 유압제어밸브
CN201144907Y (zh) * 2007-11-28 2008-11-05 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高压大流量多路换向阀
CN201771881U (zh) * 2010-04-26 2011-03-23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挖掘机的回转阀芯
CN202118019U (zh) * 2011-04-17 2012-01-18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控制组件及应用其的控制回路
CN202132298U (zh) * 2011-07-01 2012-02-01 三一重型综采成套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电液换向阀
CN202165340U (zh) * 2011-08-05 2012-03-14 浙江圣邦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双通道油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5633A (zh) * 2013-05-09 2013-07-31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换向阀、液压换向阀组和工程机械
CN103225633B (zh) * 2013-05-09 2015-08-05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液压换向阀、液压换向阀组和工程机械
CN104165166A (zh) * 2014-07-30 2014-11-26 株洲中研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伸缩油缸切换阀组
CN104165166B (zh) * 2014-07-30 2016-08-24 株洲中研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伸缩油缸切换阀组
CN105351279A (zh) * 2015-11-13 2016-02-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泵送设备及其泵送液压***
CN105351279B (zh) * 2015-11-13 2017-09-1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泵送设备及其泵送液压***
CN106439109A (zh) * 2016-11-08 2017-02-22 合肥协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直推式换向阀
CN113719487A (zh) * 2021-07-21 2021-11-30 北京中金泰达电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液压组合阀岛
CN113719487B (zh) * 2021-07-21 2022-04-15 北京中金泰达电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液压组合阀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78647B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8647A (zh) 方向控制阀
CN102996553B (zh) 支腿液压***及工程机械
CN103047207B (zh) 分合流阀组、液压***、负载敏感式液压***及工程机械
CN202707661U (zh) 先导缓冲阀、缓冲减振液压控制回路及工程机械设备
CN103244501B (zh) 一种液压控制阀组、液压***和工程机械
CN102734246B (zh) 液压阀及压力补偿方法、液压阀组、液压***和工程机械
CN110355964A (zh) 模压成型设备及其开锁模液压控制***和控制方法
CN105822618A (zh) 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
CN104154056A (zh) 一种具有互锁功能的大流量液压换向回路
CN201096115Y (zh) 液压组合阀
CN103225633B (zh) 液压换向阀、液压换向阀组和工程机械
CN203978967U (zh) 一种具有互锁功能的大流量液压换向回路
CN211117765U (zh) 一种电磁阀及机械设备
CN105422530B (zh) 先导集成多路阀组以及起重机
CN208856866U (zh) 一种侧移调距货叉的液压管路***
CN106438552B (zh) 一种液压***
CN216111505U (zh) 挖掘机液压***及挖掘机
CN102659049B (zh) 双卷扬液压控制***及工程机械
CN205779975U (zh) 一种叉车电液比例多路阀的升降阀片
CN211737612U (zh) 一种新型防顺序动作错乱机制的液压***
CN205260466U (zh) 叉刀动作液压***及叉车
CN108679024B (zh) 一种用于多条油路控制的ng型液控换向阀
CN202449055U (zh) 全液压转向控制***及越野起重机
CN106337931A (zh) 双离合变速箱的拨叉控制机构、变速箱及汽车
CN203098435U (zh) 一种采用液控单向阀的锁紧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