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1410A -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1410A
CN102631410A CN2012100844294A CN201210084429A CN102631410A CN 102631410 A CN102631410 A CN 102631410A CN 2012100844294 A CN2012100844294 A CN 2012100844294A CN 201210084429 A CN201210084429 A CN 201210084429A CN 102631410 A CN102631410 A CN 102631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ion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supercri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44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1410B (zh
Inventor
魏太明
赵燕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Tian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赵燕翼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赵燕翼 filed Critical 赵燕翼
Priority to CN20121008442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14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1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1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1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1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颈椎病及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乳香7-8份,没药7-8份,当归7-8份和丹参7-8份。本发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式提取原料药中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并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和优化,筛选到了最佳的萃取条件,有效改善了药材使用率,提高了药物起效时间和药物生物利用度。本发明将提取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制成药物胶囊,提高了挥发油的稳定性,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并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刺激性。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制备成的口服制剂具有疗效好、溶出和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且不宜吸潮变质、质量稳定、不含生药粉等优点。

Description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颈椎病以及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周身疼痛等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进一步涉及由该中药组合物所制备的各种口服制剂,尤其是微囊颗粒制剂,属于治疗颈椎病及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颈椎病的本质是人体的自然老化现象加剧,最根本的病理改变是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进而导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类型分为6种类型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食管型颈椎病以及混合型颈椎病。中医关于痹症、痞症、头痛、眩晕、项强、颈肩痛等方面的论述,是对颈椎病病理、症状及治疗方面的认识;西医早期将其与神经科疾患相混淆,1911年的Bailey和Casamajor认为椎间盘改变和椎体创伤课致骨质增生,椎体骨质向后增生可压迫脊髓;1948年Brain及Bull等将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综合起来称之为颈椎病,他们还注意到神经根的受压,既有骨性因素,也有软组织因素;1951年,Frykholm对颈椎间盘的蜕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1960年,Wilkinson根据尸体解剖结果对颈椎病所引起的脊髓、神经根的病理变化做了详细描述:C3--T2段脊髓增粗,形成颈膨大,尤以位于C5-6椎水平的第六段脊髓最为粗大,为颈椎退变是最易受累的部位。
目前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3种学说: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根炎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脊髓神经根由前根和后根组成,易受到突出间盘钩椎关节及椎体后缘增生骨赘的压迫,一方面直接遭受挤压而发生损害,另一方面则是受挤压后牵张拉长,出现缺血、缺氧等变化,从而发生功能障碍。该型颈椎病男性患者占大多数,以C6、C7比较容易受累,常见症状为根性痛。
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可见于内、外、妇、儿、骨伤、神经、五官等各科的常见病、疑难病中,在临床上往往剧烈或持续的疼痛常导致患者精神和肉体上的继发性损伤,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全世界人口三分之一以上遭受着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疼痛折磨,中国目前约有1亿疼痛病人。在医院门诊就诊的病人中,三分之二曾经忍受过疼痛困扰。目前临床对抗疼痛的手段虽然包括药物、神经剥脱损毁术、经皮神经电刺激、脑内电刺激镇痛、中医针刺镇痛、按摩和安慰等多种疗法,但药物治疗仍是疼痛治疗的最基本、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用于临床的镇痛药中,西药占很大比例,但西药的副作用人人皆知。
胃肠道、肾脏、胆囊等腹内脏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刺激后,平滑肌强烈收缩(痉挛)可引起疼痛,此时应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654-2、普鲁本辛等解痉止痛药。这类药物除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疼痛外,还可抑制腺体分泌、扩张血管、兴奋中枢神经,易出现头痛、口干、怕光、心悸、烦躁等副作用,因此剂量不宜过大。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发生心血管事件者,都是长期使用药品的病人,一般来说,用药8个月以上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麻醉止痛药包括***、***、可待因、强痛定、芬太尼等,属于特殊管理的毒麻药品。其镇痛作用强大、反复使用易成瘾,主要用于严重创伤、手术疼痛、晚期癌痛等,应遵医嘱使用,不可滥用。从1982年到2000年的十八年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非甾体抗炎类药物中,发现5个药物品种,如非那西丁、萘普生、万络等上市后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肝脏、肾脏、心脏、造血***严重的不良反应。例如,大剂量使用药品可能发生心脏缺血、脑缺血,长期使用还有发生消化道溃疡、胃肠穿孔的危险,还有一些药品使用之后患者皮肤发生表皮坏死。
中药复方能针对复杂证候,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但其药物有效成分比较复杂,研究成功且疗效显著的较少,迄今为止尚缺乏一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疗效确切、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确切、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乳香7-8份,没药7-8份,当归7-8份和丹参7-8份;
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乳香7.5份,没药7.5份,当归7.5份,丹参7.5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诸品药皆善入血分通经络:乳香与没药其性温,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经络之要药、行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痛;当归生新兼能化瘀,故能治周身麻痹、肢体疼痛、疮疡肿疼,再加上功同四物的丹参,从而组成了简练有效、便于变化的活血通络基本方,具有活血止痛之功,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以及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周身疼痛等疾病,屡治均奏良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2)乳香,没药,当归,丹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收集所萃取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制成药物微囊,备用;
(3)将步骤(2)超临界CO2萃取后的药渣以30%-4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除去杂质后,浓缩,干燥,得稠膏,备用;
(4)将步骤(2)所得到的药物微囊及步骤(3)所得到的稠膏与药物制剂辅料混均后,制剂成型,即得。
本发明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对上述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和筛选,优化后的各工艺参数能够最大限度的将原料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所制备得到的药物制剂也因此具有更好的疗效。具体的,所述的优化后的各工艺参数如下:
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按以及CO2流量等参数对于萃取的效果影响较大,为了摸索出最佳的萃取条件以最大限度的将原料药中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萃取出来,本发明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以筛选出最佳的萃取条件。本发明最终发现,采用以下条件或参数的萃取效果最好:
所述的萃取压力优选为30-35MPa,更优选为35MPa;所述的萃取温度优选为40-60℃,更优选为55℃;所述的萃取时间优选为120-180min,更优选为150min;所述的CO2流量优选为15-25L/h,更优选为25L/h;所述的固定夹带剂优选为无水乙醇,无水乙醇与物料的质量之比优选1∶1。
步骤(2)中收集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后按照以下方式制备得到药物微囊:
(a)将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溶解于有机酸后得到脂溶性混合物;
(b)将囊材分批次、缓慢地加入到脂溶性混合物中乳化均匀,搅拌;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混合物调pH值至弱酸性后继续搅拌,加入37%甲醛溶液固化,再将pH值调至弱碱性,冷藏,得到沉降囊;
(d)将沉降囊离心,水洗至无醛味后加入辅料搅拌均匀,干燥,得到药物微囊。
其中,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酸优选为油酸;
步骤(b)中所述的囊材优选为浓度为3%明胶溶液和浓度为3%***胶溶液;本发明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发现,将明胶、***胶和脂溶性混合物按照1∶1∶1的等质量比例进行配伍,能够有效的提高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步骤(c)中所述的弱酸性优选为pH值为4-5,更优选为pH值为4;所述弱碱性的pH值为8-9。
步骤(d)中所述的辅料优选为干淀粉或硬脂酸镁;步骤(d)中所述的干燥方式优选为真空干燥。
本发明对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萃取后的药渣中还含有诸如阿魏酸和丹酚酸B等多种有效成分,能否从药渣中将这些有效成分充分的提取取来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疗效。本发明通过大量的实验最终发现,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相比于其它的提取方式(例如:水煎煮、水浴提取等),能够更加有效的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其中,采用工艺参数进行回流提取,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为最高;其中,采用10-18倍药渣质量的30-4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2.5h)的提取效果较好,更优选为:采用16倍药渣质量的4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2.5h。
步骤(3)中优选采用以下方式能够最有效的除去提取液中的杂质:将提取液浓缩成料液比约为1∶4(g/ml)的溶液,在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取上清液;
步骤(3)中所述稠膏优选是60-70℃测定时相对密度为1.25-1.20的稠膏;
步骤(4)中所述的药物制剂辅料优选为蔗糖和糊精;其中,稠膏、蔗糖和糊精的质量比例优选为1∶3∶1.25;
本发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式提取原料药中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为了最大限度的将原料药中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本发明对超临界CO2萃取的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并摸索到了最佳的萃取条件,从而将原料药中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充分的提取出来,使得药材使用率高,提高了药物起效时间和药物生物利用度。本发明将提取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溶解于有机酸后再加入经过反复筛选的囊材(3%明胶溶液和浓度3%***胶溶液),经过乳化、搅拌、调整pH值、冷藏、干燥,最终制备得到药物胶囊,提高了挥发油的稳定性,增加了挥发油在胃内的溶解性,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刺激性、掩盖了挥发油的不良气味,避免了生产时直接喷散挥发油导致混合不均匀,使药物疗效出现差异的缺陷,防止了挥发油因容易挥发而使生物利用度低,导致药物疗效下降的弊端。超临界CO2萃取后的药渣中还含有阿魏酸和丹酚酸B等多种有效成分,为了将这些有效成分充分的提取出来,本发明考察了多种提取工艺,最终发现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的效果较好。本发明进一步对乙醇回流提取的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摸索和筛选到最适宜的提取参数,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疗效。总之,本发明所制备的口服制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具有疗效好,溶出和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且不宜吸潮变质,质量稳定、不含生药粉等优点。
经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制剂对颈椎病及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周身疼痛经久不愈等各种疼痛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其对心、肝、肾功能及血液***有损害,本发明药物制剂临床应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颗粒剂的制备
(1)、称取以下各原料药:乳香7500g,没药7500g,当归7500g,丹参7500g;将上述各原料药粉碎,备用;
(2)、将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5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20min、CO2流量25L/h、乙醇为夹带剂;收集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作为微囊囊心物;萃取后的药渣备用;
(3)、将步骤(2)所得到的微囊囊心物与油酸按照1∶0.2-0.3的质量比例充分溶解后得到脂溶性混合物;将浓度为3%明胶和3%***胶溶液分批次的缓慢的加入到脂溶性混合物中,研磨,乳化均匀(其中,明胶、***胶和脂溶性萃取物的质量配比比例为:明胶∶***胶∶脂溶性萃取物=1∶1∶1),缓慢搅拌;调pH至4继续缓慢搅拌,再加入37%甲醛溶液固化2小时,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9,4℃冷藏12h,得到沉降囊;将沉降囊离心,水洗至无醛味后加入1g干淀粉或硬脂酸镁搅拌均匀后,抽干后置于真空干燥箱箱中60℃干燥后得到药物微囊;
(4)、将步骤(2)萃取后的药渣用16倍药渣重量的4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2.5h,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成稠膏;
(5)、将步骤(3)所得到药物微囊和步骤(4)所得到的稠膏作为药物,加入3倍重量烘干后的蔗糖和1.25倍重量烘干后糊精,混匀,制成软材,过目,烘干(50℃,8小时),再用制粒筛过目即得。
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1)、称取以下各原料药:乳香7000g,没药7000g,当归7000g,丹参7000g;将上述各原料药粉碎,备用;
(2)、将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20min、CO2流量25L/h、乙醇为夹带剂;收集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得到微囊囊心物;萃取后的药渣备用;
(3)、将步骤(2)所得到的微囊囊心物与油酸按照1∶0.2-0.3的质量比充分溶解后得到脂溶性混合物;将3%明胶和3%***胶溶液分批次的缓慢的加入到脂溶性混合物中,研磨乳化均匀(其中,明胶、***胶和脂溶性萃取物的质量配比比例为:明胶∶***胶∶脂溶性萃取物=1∶1∶1),缓慢搅拌;调pH至4继续缓慢搅拌,再加入37%甲醛溶液固化2小时,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9,4℃冷藏12h,得到沉降囊;将沉降囊离心,水洗至无醛味后加入1g干淀粉或硬脂酸镁搅拌均匀后,抽干后置于真空干燥箱箱中60℃干燥后得到药物微囊;
(4)、将步骤(2)萃取后的药渣的用16倍重量的3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2.5h,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成稠膏;
(5)、将步骤(3)所得到药物微囊和步骤(4)所得到的稠膏作为药物,加入3倍重量烘干后的蔗糖和1.25倍重量烘干后糊精,混匀,制成软材,过目,烘干(50℃,8小时),再用制粒筛过目即得。
实施例3颗粒剂的制备
(1)、称取以下各原料药:乳香8000g,没药8000g,当归8000g,丹参8000g;将上述各原料药粉碎,备用;
(2)、将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置于超临界CO2萃取仪中,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20min、CO2流量25L/h、乙醇为夹带剂;收集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作为微囊囊心物,备用;萃取后的药渣,备用;
(3)、将步骤(2)所得到的微囊囊心物与油酸按照1∶0.2-0.3的质量比充分溶解后得到脂溶性混合物;将3%明胶和3%***胶溶液分批次的缓慢的加入到脂溶性混合物中,研磨乳化均匀(其中,明胶、***胶和脂溶性萃取物的质量配比比例为:明胶∶***胶∶脂溶性萃取物=1∶1∶1),缓慢搅拌;调pH至4继续缓慢搅拌,再加入37%甲醛溶液固化2小时,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9,4℃冷藏12h,得到沉降囊;将沉降囊离心,水洗至无醛味后加入1g干淀粉或硬脂酸镁搅拌均匀后,抽干后置于真空干燥箱箱中60℃干燥后得到药物微囊;
(4)、将步骤(2)萃取后的药渣的用18倍药渣重量的4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2.5h,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成稠膏;
(5)、将步骤(3)所得到药物微囊和步骤(4)所得到的稠膏作为药物,加入3倍重量烘干后的蔗糖和1.25倍重量烘干后糊精,混匀,制成软材,过目,烘干(50℃,8小时),再用制粒筛过目即得。
实验例1脂溶性有效成分萃取最优工艺考察实验
一、单味药单因素试验
相同条件下分别提取乳香、没药、当归、丹参单味药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与四味药的脂溶性有效成分作对比。
1、乳香单因素试验
(1)萃取温度对乳香脂溶性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乳香200g,在萃取压力为25MPa、分离I温度为50℃、分离I压力为8.6MPa、分离II温度为30℃、分离II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以考察萃取温度对乳香萃取率的影响。
(2)萃取压力对乳香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乳香200g,在萃取温度为35℃、分离I温度为50℃、分离I压力为6MPa、分离II温度为30℃、分离II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以考察萃取压力对乳香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β-榄香烯的萃取率从20-35MPa急剧上升,30MPa后增加减慢;乙酸辛酯的萃取率在25-30MPa增长迅速,30MPa之后虽然提高率也有上升,但增幅减小。故萃取压力为35MPa为宜。各脂溶性成分的萃取率随着萃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故萃取温度以55℃为宜。
2、没药单因素试验
(1)萃取温度对没药脂溶性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没药200g,在萃取压力为25MPa、分离I温度为45℃、分离I压力为8.6MPa、分离II温度为30℃、分离II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以考察萃取温度对没药萃取率的影响。
(2)萃取压力对没药脂溶性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没药200g,在萃取温度为35℃、分离I温度为50℃、分离I压力为6MPa、分离II温度为30℃、分离II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以考察萃取压力对没药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β-榄香烯的萃取率在25-40MPa急剧上升,在40MPa其萃取率达到最大,故萃取压力为40MPa为宜。萃取温度为35-45℃时,多数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量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逐渐增大,但是萃取温度在45℃之后时萃取量随着萃取温度的增大逐渐平缓。故萃取温度以45℃为宜。
3、当归单因素试验
(1)萃取温度对当归脂溶性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当归200g,在萃取压力为25MPa、分离I温度为45℃、分离I压力为8.6MPa、分离II温度为30℃、分离II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以考察萃取温度对当归萃取率的影响。
(2)萃取压力对当归脂溶性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当归200g,在萃取温度为40℃、分离I温度为50℃、分离I压力为6MPa、分离II温度为30℃、分离II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以考察萃取压力对当归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压力越大,当归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率越大,故萃取压力为40MPa为宜。大部分当归的脂溶性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萃取率随着温度的增长呈近直线增长,故萃取温度为55℃为宜。
4、丹参单因素试验
(1)萃取温度对丹参脂溶性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丹参200g,在萃取压力为25MPa、分离I温度为45℃、分离I压力为8.6MPa以考察萃取温度对丹参萃取率的影响。
(2)萃取压力对丹参脂溶性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取粉碎后的丹参200g,在萃取温度为35℃、分离I温度为50℃、分离I压力为6MPa、分离II温度为30℃、分离II压力为4.2MPa、萃取时间为2.0h的条件下进行萃取,以考察萃取压力对提取率的影响。
结果:萃取压力20-25MPa,丹参酮IIA萃取率增长较快,萃取压力25MPa后趋势减缓,故萃取压力为25MPa为宜。萃取温度35℃-45℃,丹参酮IIA萃取率增长较快,45℃之后增长率趋势减缓,故丹参萃取温度为45MPa为宜。
二、四味药单因素考察试验及结果
1.萃取时间对四味药脂溶性有效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β-榄香烯和Nerolidyl propionate在1.5-2h萃取率随时间增长较快,2h之后萃取率并无增加;而丹参酮IIA和Verticiol在2-2.5h之间仍然以较大的萃取率在提高,2.5h之后虽有上升,但趋势较为平缓,故药材萃取时间以2.5h为最佳。
表1四味药不同萃取时间的脂溶性有效含量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21
注:表1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单位为mv。
表2丹参酮IIA不同时间提取量
  时间(h)   1.5   2   2.5   3   3.5
峰面积(A)  5473132   7135840   8466635   9238191   9710195
2.萃取压力对四味药脂溶性有效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3。从试验结果可见,萃取压力为20-30MPa时,四味药混合的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量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较快,但是萃取压力在30-35MPa时萃取率仍在提高,但提高率减小;萃取压力为35-40MPa,提高率明显不增加,故萃取压力以30MPa为宜。
表3四药变压含量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31
注:表3中各有效成分含量的单位为mv。
3.萃取温度对四味药脂溶性有效成分萃取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4。从表3可见,大部分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率在萃取温度35-40℃增长迅速,而在40℃之后增长并不明显;但β-榄香烯的萃取率在50-55℃仍然增长迅速,萃取率在55℃达到最高。故萃取温度以55℃为宜。
表4四药在不同温度萃取下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41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51
注:表4中各有效成分含量的单位为mv。
实验例2萃取后固体醇提工艺考察实验
1.有效成分的提取
供试材料:将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经过超临界提取脂溶性成分以后的药渣作为供试材料;
实验方法:将实验分成17组;17组的供试材料完全相同,均为将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经过超临界提取脂溶性成分以后的药渣(各组药渣中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完全相同),其质量均为17g。
第1组用1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的2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A;
第2组用1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3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B;
第3组用1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C;
第4组用1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5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D;
第5组用1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6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E;
第6组用1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F;
第7组用1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8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G;
第8组用18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H;
第9组用17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I;
第10组用15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J;
第11组用14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2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K;
第12组用10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3次,每次2.5h,滤过,得溶液L;
第13组用8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3次,每次2h,滤过,得溶液M;
第14组用8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6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3次,每次2h,滤过,得溶液N;
第15组用6倍供试材料药渣重量40%乙醇回流提取供试材料3次,每次2h,滤过,得溶液O;
第16组将供试材料供试材料药渣在70-80℃下恒温水浴回流120mi n,提取一次,得溶液P。
第17组将供试材料供试材料药渣用8倍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1.5h,滤过,得溶液Q。
将所得17种溶液A-Q分别冷却,高速离心提纯,70℃减压浓缩,分别得到17种浸膏样品。每组实验重复进行3次;所得浸膏置冰箱[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BCD-610W(KA62NV01TI)]内4℃避光冷藏保存。分别测定17种浸膏样品中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总含量(3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测定结果见表5。
表517种浸膏样品中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总含量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61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71
2.提取率
分别取17种供试品溶液A-Q适量,HPLC法测定峰面积,每个样品测定三次取平均数,计算结果及含量,得到实验结果,见表6。
提取率(%)=样品总含量/所用原料药的总质量×100%;
表617种浸膏样品中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提取率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72
从实验结果可见,将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经过超临界提取脂溶性成分以后的药渣采用10-18倍重量的30-4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5h,浸膏样品中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总含量以及提取率相比于其它的提取方法均有显著的提高,其中,采用16倍重量的4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2.5h所提取得到的浸膏样品中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总含量以及提取率为最高,与其它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实验例3萃取后固体醇提除杂工艺考察实验
将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经过超临界提取脂溶性成分以后的药渣采用16倍重量的4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5h,得到提取液;将提取液分为除杂工艺1~6(每份为一个剂量),如下处理:
1、自然沉降法
除杂工艺1:提取液(静置24h)减压蒸发,再置于已恒重并称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60℃烘箱烘3h至恒重。取出,迅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固形物收率,并用HPLC法测定有效成分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
2、高速离心法
除杂工艺2:提取液直接在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进行减压蒸发,再将上清液置于已恒重并称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60℃烘箱烘3h至恒重。取出,迅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固形物收率,并用HPLC法分别测定上清液有效成分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比较。
除杂工艺3:将提取液经浓缩成料液比约为1∶2(g/ml)的溶液,在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再将上清液置于已恒重并称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60℃烘箱烘3h至恒重。取出,迅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固形物收率,并用HPLC法分别测定上清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
除杂工艺4:将提取液经浓缩成料液比约为1∶4(g/ml)的溶液,在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再将上清液置于已恒重并称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60℃烘箱烘3h至恒重,取出,迅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固形物收率,并用HPLC法分别测定上清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
除杂工艺5:将提取液经浓缩成料液比约为1∶8(g/ml)的溶液,在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再将上清液置于已恒重并称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60℃烘箱烘3h至恒重,取出,迅速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计算固形物收率,并用HPLC法分别测定上清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含量。
除杂工艺6提取液按第四份操作,属于验证性实验(经过计算第四份的综合评分最高)。
表7除杂工艺的实验结果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191
由表7可知,第四份的综合评分最高,即除杂效果最好,指标成分保留率高,故以工艺4作为除杂工艺。第六份作为验证性实验。
实验例4微囊制备工艺考察实验
一、制备方法
目前,微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很多种,本发明采用的方法是复凝聚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囊材来源广泛、对囊心物要求低、包封率高的优点,适用于水不溶性成分的微囊的制备。
二、主要技术指标
1囊材:本发明选择天然、无毒的明胶和***胶作为囊材。
2囊心物:囊心物为当归、丹参、乳香和没药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后所得的脂溶性成分的混合物。
3囊材、囊心物之间的质量比例:囊材与囊心物的质量比例为明胶∶***胶∶脂溶性提取物=1∶1∶1。
4囊材溶液的浓度: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当囊材溶液即明胶与***胶溶液的浓度均为3%时包合率好,成型效果最佳。
三、制备工艺
(一)明胶溶液与***胶溶液的配制
①称取***胶1g,置于10m l去离子水中,置于80℃水浴加热30min后移至于55℃水浴中保温,备用,并于使用前补足失重。
②称取1g明胶,置于10ml去离子水中,待充分溶胀后置于60℃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后备用,并于使用前补足失重。另取46ml去离子水置于55℃水浴中保温,备用。
(二)囊心物的准备
③精密称取1g的当归、丹参、乳香和没药经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后所得的脂溶性成分的混合物,后加入5滴油酸(因为提取物的粘度非常高,流动性很差且单独置于明胶溶液中极难于分散,故选择加入油酸以改善提取物的粘度及流动性,以便于其能更容易、更均匀的在明胶、***胶溶液中分散、乳化)并充分研磨,以保证提取物能均匀的分散在油相中。
④将②中所述的3%明胶和3%***胶溶液混合后极缓慢的、分批次的加入至③中所述的脂溶性混合物中,充分研磨,乳化均匀后(此为制备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步骤,向脂溶性提取物加入明胶、***胶溶液的时候一定要极缓慢的滴加,并在充分研磨、乳化均匀后再进行下一次的滴加,切记不可心急,否则会导致大量囊心物无法被被包裹成囊),再在搅拌中加入上述46ml去离子水中,并继续保温搅拌一小段时间。
(三)微囊的制备
⑤将上述明胶、***胶与脂溶性提取物的混合溶液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中45℃保温搅拌,使药物均匀的分散在明胶、***胶溶液中。
⑥待药物分散均匀后,在搅拌下不断滴加10%乙酸,调节溶液pH到4,保持慢速搅拌30分钟,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成囊情况及囊形。
⑦加入130ml 37℃去离子水并移去热水浴,自然降温至10℃以下。
(四)微囊的固化与干燥
⑧将溶液置于冰水浴中,使溶液迅速降温至4℃以下,加入37%甲醛溶液1.6ml,固化2小时后,向溶液中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9后置于冰箱中4℃冷藏12h。
⑨将所得沉降囊离心,水洗至无醛味后加入1g干淀粉或硬脂酸镁搅拌均匀后,抽干后置于恒温干燥箱箱中60℃干燥后即得成品。
实验例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镇痛药效学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发展较为成熟,早在1899年,Govers就提出从椎体上可以长出″外生骨疣″,压迫脊髓或神经,该骨疣多数可以切除;Winkelstein等人用单股丝线紧紧结扎L5-L6神经根部,造成卡压,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神经根由于受到压力而变形较大的动物,术后同侧肢体呈现出较强的痛觉超敏现象,说明在动物模型中腰神经根的机械损伤程度,在根性痛中有一定影响;人工卡压神经的模型最早有由Bennette等建立的主要研究外周神经痛的慢性结扎损伤模型(chronicconstriction injury,CCI)。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研究根性痛的慢性背根神经结压迫模型(chronically compressed dorsal rootganglion,CCD)。此后不断有研究者利用不同的压迫物对特定神经根或神经干进行卡压,窦夏睿等采用椎管插线法,对大鼠颈椎C7-T1背根神经造成持续卡压,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谢炜通过改良椎管插线法,用两跟约8mm的渔线卡压,使C6、C7痛觉传导更加敏感,从而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神经根性疼痛模型。张军等通过浸有甲醛的定量滤纸片放置于神经根腋下,造成双重刺激模拟机械性压迫和化学性物质刺激,制备了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模型。
本实验中根性模型是以疼痛和炎症反应并见,神经根局部有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神经根传导特性损伤和局部脱髓鞘等反应出现,模型是通过压迫特定神经建立的,属于中医痹症,药物的通络功效,推测可以改善此病症,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
一、供试药物:实施例1-3所制备的微囊颗粒剂;
二、实验方法
(一)、椎管压线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模型
1.手术定位依据
大鼠背部颈部椎骨中C2的棘突最高,而胸椎中T2棘突为最高,可做为手术定位的依据。
2.渔线的处理
术前渔线用75%酒精浸泡消毒1h。
3.造模具体过程
将大鼠称重,10%水合氯醛(0.3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俯卧固定,除去大鼠颈部的鼠毛,暴露手术区域,用酒精常规消毒,手指触摸颈部附近最高棘突(T2),作为定位,由此沿背部中线向上做约3cm左右的切口,用止血钳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颈部肌群,直至充分暴露C6-T2右侧锥弓,刮净表面肌肉和韧带,暴露C6-C7、C7-T1椎间隙,用显微外科镊轻轻挑开椎间隙中的韧带和***,再用直纹止血钳轻轻钳开C6右侧锥弓,暴露脊髓,用神经剥离子将脊髓轻推至左侧,用外科镊将视线处理好的长约1.5cm的渔线沿脊髓纵沟放置在C7、C8、T1神经根腋下,关闭伤口,逐层缝合。术后用碘酊擦拭伤口,给予头孢预防感染。注意压线时不要用力下压,否则容易引起椎管内大出血。
三、模型大鼠的指标检测
1.一般情况观察
造模后的大鼠,连续喂养一周,观察模型大鼠与正常大鼠的行为差别,术后5d对造模大鼠进行步态评分,评分标准为:结合Kawakami与Dubuisson法对其由疼痛挛缩造成的步态障碍进行评估,其中正常步态、足无畸形计为1分;受损伤足轻触玻璃台面、不持重或轻微持重、走时跛行或足内收蜷缩畸形计为2分;受损足抬起蜷缩、走动时不着台面计为3分。予以记录。
2.感觉功能
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测定:大鼠分为两组,即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为前期造模的大鼠,由于大鼠使是分批造模,因此造模的10只大鼠进行测定,分别编号为S1,S2,S3......于术后7d进行SEP的测定,将大鼠用10%水合氯醛按0.35ml/100g进行腹腔注射麻醉,待大鼠完全放松后,置于平面测定。
具体方法如下:采用BL-420F生物信号处理***,刺激和记录均使用屏蔽导线连接鳄鱼夹针灸针,刺激点位于右侧腕部正中神经走行处,阳极位于横纹肌上方,阴极位于肘窝处,斜向近心端,进针深度0.5mm,记录点分别位于右侧锁骨上窝(Erb′s)点斜向肋骨放向,进针深度约1cm,和C6椎板棘突处,将刺激输出线和动作电位引导线分别与BL-420F***的刺激输出口和相应通道连接好,开机进入BL-420F***,实验项目为神经放电,参数设置为:模式为粗电压,方式单刺激,延时100ms,波宽1.00ms,频率为5-200Hz,方波刺激,强度为10V,以爪轻度收缩为度。记录Erb’s点诱发电位N9波形、潜伏期及C6椎板上诱发电位N11、N13波形、波幅、潜伏期,计算出N9-N13潜伏期差,C6椎板上点波幅值,测量N9-N13距离,计算感觉诱发电位传导速度(MCV)。
三、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
选择步态评分在2-3分之间的大鼠,并对造模前后的大鼠进行SEP测定,条件为模型大鼠造模一周后的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延长,尤以N9、N11的波形和峰值改变为特征,将潜伏期延长的大鼠确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筛选入药物干预实验,进入下一步实验研究。
四、药物干预
1.实验分组
实验共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实验组(高、中、低剂量)。造模方法及模型筛选条件同上,保证每组8只。
2.给药干预
空白组为正常大鼠,不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为手术但不破坏神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用颈复康作为阳性对照药;实验组(本发明颗粒组,分为高、中、低剂量)。剂量换算公式:
d B = d A × R B R A × ( W A W B ) 1 / 3
dA·、dB为A.B两种动物每公斤体重剂量(mg/kg);WA、WB为动物体重(kg)值;RA·、RB为动物体重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确定大鼠在200~400g之间,换算系数约为6,即大鼠的给药剂量=6×人的给药量(mg/kg)。本发明颗粒成人剂量为1g/kg,则大鼠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2g/kg、6g/kg、3g/kg。各组每天灌胃给药,调整至相同容积,药物治疗10d,对造模前后的大鼠进行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判断药物是否有效。
二、实验结果
(一)一般运动情况观察
造模实验中,模型组共用大鼠18只,其中麻醉死亡4只,术中损坏死亡2只,术后因呼吸麻痹死亡2只,剩余10只大鼠成活。大鼠术后与正常大鼠比较,出现前肢不敢着地的自我保护性行为,五趾紧握,情况在喂养一周之后好转并逐渐消失,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运动功能良好,无自噬,撕咬等症状,大鼠的抓握能力没有影响,大鼠体重未见减轻。步态评分情况如表8:
表8造模大鼠5d后的步态评分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242
从表7中可以看出,除编号为S 2的大鼠步态评分为1,其余均在2-3分。
(二)感觉功能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测定:对造模的大鼠进行SEP测定,与正常大鼠的SEP潜伏期比较。测定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大鼠SEP各测定结果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243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251
与正常的大鼠比较得出的结果如表9所示: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252
表示。
表10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的SEP比较(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253
n=10)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254
与空白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9及表10中可以看出造模大鼠的N9潜伏期均相对延长,N11潜伏期延长,MCV数值与正常比较也相对减小,意味着传导速度减慢。从测得的SEP电位图(正常与模型比较)中可以看出正常大鼠与模型大鼠的SEP测定的N9与N13峰值和峰型有明显改变N9与N13之间的距离延长,说明传导时间可能延长。
(三)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
根据表10结果,可以说明前期造模的10只模型大鼠的SEP潜伏期延长,传导时间延长,但根据表7所示,S2的步态评分不符合标准,因此说明除S2以为其余测试的大鼠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建立成功。
(四)药物干预
药物干预实验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各组大鼠用药前后比较(n=8)
Figure BDA0000147476540000262
与颈复康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表11中可以看出颈复康阳性对照组在治疗后步态趋于正常,MCV加快,说明神经传导速度逐渐趋于正常,颈椎病恢复良好,本发明颗粒组与各组对比分析,能够初步判定其对颈椎病具有确切的疗效。

Claims (10)

1.一种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制成:乳香7-8份,没药7-8份,当归7-8份和丹参7-8份;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乳香7.5份,没药7.5份,当归7.5份,丹参7.5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其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可接受的制剂;优选的,所述的制剂为口服制剂;更优选的,所述的口服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或口服液。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2)乳香,没药,当归和丹参采用超临界CO2萃取, 收集所萃取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制成药物微囊,备用; 
    (3)将步骤(2)中超临界CO2萃取后的药渣以30%-40%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除去杂质后,浓缩、干燥,得稠膏,备用;
    (4)将步骤(2)所得药物微囊及步骤(3)所得到稠膏与药物制剂辅料混均,制剂成型,即得。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超临界CO2萃取所采用的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为30-35MPa,优选为35MPa;萃取温度为40-60℃,优选为55℃;萃取时间为120-180min,优选为150 min ;CO2流量为15-25L/h,优选为25L/h;所述的固定夹带剂为无水乙醇,按质量比计,固定夹带剂与物料的质量之比为1:l。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所收集的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后按照以下方式制备成药物微囊:
(a)将挥发油及脂溶性成分溶解于有机酸后得到脂溶性混合物;
(b)将囊材分批次的加入到脂溶性混合物中乳化均匀,搅拌得到混合物;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混合物调pH值至弱酸性后继续搅拌,加入37%甲醛溶液固化,再将pH值调至弱碱性,冷藏,得到沉降囊;
(d)将沉降囊离心、水洗后加入辅料搅拌均匀,干燥,得到药物微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中所述的囊材为明胶和***胶;优选的,明胶、***胶和脂溶性混合物的质量配比比例为1:1:1。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有机酸为油酸; 步骤(c)中所述的弱酸性的pH值为4-5,优选为pH4;步骤(c)中所述的弱碱性的pH值为8-9;步骤(d)中所述的辅料为干淀粉或硬脂酸镁;步骤(d)中所述的干燥方式为真空干燥。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2)的超临界CO2萃取后的药渣采用10-18倍药渣质量的30-4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2.5h;优选为:采用16倍药渣质量的4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提取2.5h。
9.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以下方式除去提取液中的杂质:按g:m1计,将提取液浓缩成料液比为1:4 的溶液,在转速为4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20min,取上清液。
10.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稠膏是60-70℃测定时相对密度为1.25-1.20的稠膏;步骤(4)中所述的药物制剂辅料为蔗糖和糊精;其中,按质量比计,稠膏、蔗糖和糊精的比例为1:3:1.25。
CN201210084429.4A 2012-03-27 2012-03-27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026314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4429.4A CN102631410B (zh) 2012-03-27 2012-03-27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4429.4A CN102631410B (zh) 2012-03-27 2012-03-27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1410A true CN102631410A (zh) 2012-08-15
CN102631410B CN102631410B (zh) 2014-02-19

Family

ID=46616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4429.4A Active CN102631410B (zh) 2012-03-27 2012-03-27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141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7074A (zh) * 2014-08-04 2014-11-19 杨桦 治疗颈椎病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560A (zh) * 2014-10-13 2015-02-18 洛阳御平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气血凝滞的中药制剂
CN109718300A (zh) * 2019-03-13 2019-05-07 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 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0218A (zh) * 2023-08-24 2023-10-1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治疗镇痛、抗炎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2356A (zh) * 2008-08-29 2009-01-14 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淤血阻滞、脉管不通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7161A (zh) * 2008-08-22 2009-02-04 江红旗 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7161A (zh) * 2008-08-22 2009-02-04 江红旗 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42356A (zh) * 2008-08-29 2009-01-14 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淤血阻滞、脉管不通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兰芳: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中的应用", 《井冈山医专学报》 *
王兴锋: "活络效灵丹的临床应用", 《山东中医杂志》 *
苗明三,王升启: "《现代方剂学 药理与临床 下》", 30 November 2004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7074A (zh) * 2014-08-04 2014-11-19 杨桦 治疗颈椎病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52560A (zh) * 2014-10-13 2015-02-18 洛阳御平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气血凝滞的中药制剂
CN109718300A (zh) * 2019-03-13 2019-05-07 荆门市中医医院(荆门市石化医院) 一种治疗痹痛的外用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6850218A (zh) * 2023-08-24 2023-10-1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治疗镇痛、抗炎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850218B (zh) * 2023-08-24 2024-04-19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治疗镇痛、抗炎的中兽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1410B (zh) 2014-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91572A (zh) 一种治疗结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513B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6975B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和制剂
CN102631410B (zh) 治疗颈椎病及各种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74546B (zh) 一种外用中药组合物、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74341B (zh) 一种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2145057A (zh) 一种抗痉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389A (zh) 一种治疗跌打损伤及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4286A (zh) 一种用于治疗麻醉后不良反应的中药药水及制备方法
CN110237132B (zh) 补肾降脂药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938718A (zh) 一种用于治疗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2614375B (zh) 一种补肾壮阳、治疗阳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57011B (zh) 一种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组合物
CN115252742B (zh) 一种用于跌打损伤及骨折的中药口服制剂
CN1158449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脐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25426A (zh) 一种可以治疗痔疮的中药熏蒸剂
CN101804119A (zh) 一种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3498A (zh) 一种用于术后康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49612B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腰椎疼痛的制剂
CN102091235B (zh) 椎骨肿结治疗药及其生产方法
CN114306465A (zh) 一种治疗肾阳虚型便秘症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与应用
CN102961678B (zh) 一种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83348A (zh) 一种抑制骨癌癌性疼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6098940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3070998B (zh) 一种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的外用贴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09

Address after: 163316 Jianshe Road high tech Zone, Heilongjiang, No. 245,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Tiany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163316 Daqing high tech Zone, Heilongjiang, Jianshe Road, No. 245, No.

Patentee before: Zhao Ya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