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1759A -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 Google Patents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1759A
CN102621759A CN201110027943XA CN201110027943A CN102621759A CN 102621759 A CN102621759 A CN 102621759A CN 201110027943X A CN201110027943X A CN 201110027943XA CN 201110027943 A CN201110027943 A CN 201110027943A CN 102621759 A CN102621759 A CN 1026217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element
electric driven
electrochromism module
driven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79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裕洲
王昭懿
罗文志
宋启贤
叶宗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 Touch Corp
E Tou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 Tou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 Touch Corp filed Critical E Touch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279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17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1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17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其包含一显示模块、一电致变色模块、一控制元件及一感测元件。该电致变色模块具有呈不同方向设置的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第二电致变色元件,其电致变色元件为溶液型电致变色材料,通过材料中离子价数的改变而产生快速且均匀的颜色变化,该显示装置利用感测元件的侦测信号传送至该控制元件,再由该控制元件来控制该第一、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的着/退色,用以切换水平或垂直方向的视差光栅,以便于不同视角方向上皆能呈现适合使用者观看角度的立体影像。

Description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领域相关,特别是指一种可供转向显示立体影像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于显示立体影像中,有分为裸视立体影像及配戴快门眼镜产生立体影像两种。
请参阅图1和图2,其是现有技术利用快门眼镜(shutter glass)产生立体影像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示意图、及其同步控制过程示意图。于此立体影像显示装置1中,当背光13发出的光线通过液晶显示面板12后,左、右两眼在不同的时间点可分别看到左眼影像资料及右眼影像资料,而产生视觉分离效果。交替显示的左、右眼影像资料必须经由一快门眼镜11与一控制电路(图未示)同步操作,其利用一切换信号控制快门眼镜11左眼及右眼的开启(On)与关闭。当该切换时序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接收影像同步后,显示左眼影像资料时,快门会遮蔽右眼的视线。反之,显示右眼影像资料时,快门会遮蔽左眼的视线。如此,左、右眼影像可快速交替显示,再通过视觉暂留效应,而产生立体视觉效果。此种立体影像成像方式又称为时间区分法(Time Division)。
此外,还有一种波长区分法(Wavelength Division),将左右眼的影像先作偏红和偏绿的有色眼镜,左眼只看到红色的红眼视角影像,右眼只看到绿色的右眼视角影像,利用左右不同颜色的画面处理,以建构出立体影像。
此外,还有一种利用普菲利克效应(Pulfrich effect)所制成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包含一普菲利克立体眼镜,该立体眼镜的其中一片镜片更包括一中性滤光片(neutral filter),通过使左右两片镜片的透光率不同,而利用大脑对阴暗刺激的认知比明亮刺激稍微迟缓,而产生光影错觉。虽然两眼都可看到相同影像,由于透过滤光片,使得传输影像至大脑的速度较慢,而可建构虚拟的空间深度,而产生立体效果。
上述配戴眼镜呈现立体影像的显示方式,其由于技术成熟,而广泛使用于电影、电视机及投影机的产业中。然而,由于其需额外配戴眼镜,对于原本即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的使用者,还需再额外配戴眼镜才能观看,无疑造成不少麻烦。此外,若于公共场所使用时,将产生卫生等问题。此外,不少人配戴此种眼镜时,容易导致头晕、恶心的现象,而造成生理上的负担,使得此种立体影像技术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于裸视立体影像显示技术中,大致可分为柱状透镜(lenticular)、光屏障式(Barrier)等种类。其中,柱状透镜式,其由许多细长直条的凸透镜,沿一轴线方向排列,利用光学折射的原理来产生左右眼的不同视图。相较于光屏障式,由于其利用光的折射来达到分光的目的,所以光较无损失、亮度佳,但在透镜结构的边缘处,有折射效果的限制,导致折射效果不佳,或是制作柱状透镜时,由于精度控制不易,导致于使用时易产生杂散光,进而影响整体显示效果。
此外,光屏障式利用整列的屏障物,以限制特定角度的光射出,仅让某些角度的视图影像,分别传送至左右眼,以产生立体影像。相较于柱状透镜式,其单眼影像较为清晰。然而因其结构上的特点,导致整体影像亮度降低,影像解析度下降。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由于电致变色(electrochromic)材料具有通电后即产生着色或去色的特性,而逐渐被使用于作为呈现裸视立体影像所需的视差光栅。于***专利公报公告后第M368088号的「整合式电变色2D/3D显示器」、公告号第M371902号的「切换2D平面影像/3D影像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及美国专利公报公告号第2006087499中的「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device and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中,其虽揭露利用电致变色材料作为显示立体影像的视差屏障结构,然而其结构中均缺乏电解质层,而缺乏能提供离子给电致变色层所需的离子,使电致变色元件无法产生氧化或还原的可逆反应而完成着色或去色变化,因此上述专利于实际上应不可实施,另外该视差屏障装置的透明电极层与电致变色材料层,皆设置为栅栏图案,其制造过程中的分层涂布、溅镀或蚀刻,乃至于各迭层必须准确对位,制程相当的复杂且会提高电阻值以致于响应时间变慢,而全部迭层皆设置为栅栏图案,导致每一栅栏与栅栏中间形成中空区域,将影响整体光线穿透、折射或反射,既使是一般2D显示,也可能影响显示器的影像品质,造成色差或亮度不均等问题。
再者,现有用以显示立体影像的技术中,其仅能由单一方向显示立体影像。对于目前大量使用的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导航装置等随身可携式电子产品而言,使用者仅能将其转动至特定方向,才能观看立体影像,而无法相对应地变化立体影像显示的角度,而相当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其可供显示装置转动呈水平或垂直方向时,均可呈现适合使用者观看角度的立体影像。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致变色模块,其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一第一透明导电元件、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一第二透明基板、一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一第四透明导电元件及一第三透明基板。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的一侧。该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而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相对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呈正交排列。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的一侧。该第三透明基板设置于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其中,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藉由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或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所提供的电子,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的离子价数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藉由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或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所提供的电子,使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的离子价数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
其中,该电致变色模块更具有多个第一阻隔元件及多个第二阻隔元件。该多个第一阻隔元件间隔设置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之间,该多个第二阻隔元件间隔设置于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之间,且该多个第一阻隔元件及该多个第二阻隔元件呈正交排列。
除上述的结构外,本发明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仅以单一侧基板的表面设有呈多个间隔排列的透明导电元件,通过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以交错地给予正、负电压而提供电致变色材料变色时所需的电子。
其中,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是溶液型电致变色元件,而其材料有两种配置方式。
第一种材料为: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以溶剂中混合溶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所制备而成。
其中,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有机化合物。
其中,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
其中,该过渡元素是钪副族(IIIB)、钛副族(VB)、铬副族(VIB)、锰副族(VIIB)、铁系(VIII)、铜副族(IB)、锌副族(IIB)、钒副族(VB)或铂系(VIII)等材料所制成,以及卤族(VIIA)、氧族(VIA)、氮族(VA)、碳族(IVA)、硼族(IIIA)、碱土族(IIA)、碱金族(IA)等无机衍生物其中之一。
其中,该溶剂的材质是二甲基亚砜[(CH3)2SO]、碳酸丙烯酯(C4H6O3)、水(H2O)、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混合物。
第二种材料为: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是电致变色材料掺杂电解质材料所制成的复合材料。
其中,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阳极变色(anodic coloration)、阴极变色(cothodic coloration)和阴/阳极变色(cathodic/anodic coloration)所组成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其中之一,或为选自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其中,该电解质材料是过氯酸锂(LiClO4)、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硅酸钠(Na2SiO3)。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其包含一显示模块、一电致变色模块、一控制元件及一感测元件。
该显示模块产生一左视影像及一右视影像。该电致变色模块是如前所述的结构与材质。该控制元件供切换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的电压。该感测元件电气连接该控制元件,该感测元件供感测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旋转方向,并据以传送一感测信号至该控制元件,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或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变色,而形成一视差光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可供显示装置转动呈水平或垂直方向时,均可呈现适合使用者观看角度的立体影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利用快门眼镜产生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快明眼镜同步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4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所使用电致变色模块结合显示模块的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所使用电致变色模块解合显示模块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电致变色元件第一变色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立体影像成像第一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立体影像成像第二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旋转后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其电致变色元件第二变色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13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的分解图;
图14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16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三实施例其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
图17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三实施例其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19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
图20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
图21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
图22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
图23A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第五透明导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3B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第六透明导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4A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第五透明导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4B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第六透明导电元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5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六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
图26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六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
图27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七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
图28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七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
图29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八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
图30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八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立体影像显示装置;11-快门眼镜;12-液晶显示面板;13-背光;2-立体影像显示装置;21-显示模块;22-电致变色模块;221-第一透明基板;222-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0-第一阻隔元件;2221-第二阻隔元件;2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4-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5-第二透明基板;226-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8-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9-第三透明基板;23-控制元件;24-感测元件;241-感测信号;3-立体影像显示装置;31-显示模块;32-电致变色模块;321-第一透明基板;322-第二透明基板;3221-第一阻隔部;3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324-第二透明导电元件;3241-第二阻隔部;325-第二透明基板;326-第三透明导电元件;3261-第三阻隔部;3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328-第四透明导电元件;3281-第四阻隔部;329-第三透明基板;33-控制元件;34-感测元件;341-感测信号;4-立体影像显示装置;41-显示模块;42-电致变色模块;421-第一透明基板;422-第一透明导电元件;4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424-第二透明导电元件;425-第二透明基板;426-第三透明导电元件;4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428-第四透明导电元件;429-第三透明基板;43-控制元件;44-感测元件;441-感测信号;51-显示模块;52-电致变色模块;521-第一透明基板;522-第一透明导电元件;5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524-第二透明导电元件;525-第二透明基板;526-第三透明导电元件;5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528-第四透明导电元件;529-第三透明基板;53-控制元件;54-感测元件;61-显示模块;62-电致变色模块;621-第一透明基板;622-第五透明导电元件;6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625-第二透明基板;626-第六透明导电元件;6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629-第三透明基板;71-显示模块;72-电致变色模块;721-第一透明基板;722-第五透明导电元件;7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7231-第一遮蔽元件;725-第二透明基板;726-第六透明导电元件;7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7271-第二遮蔽元件;729-第三透明基板;81-显示模块;82-电致变色模块;821-第一透明基板;822-第五透明导电元件;8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824-第七透明导电元件;825-第二透明基板;826-第六透明导电元件;8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828-第八透明导电元件;829-第三透明基板;91-显示模块;92-电致变色模块;921-第一透明基板;922-第五透明导电元件;923-第一电致变色元件;9231-第一遮蔽元件;924-第七透明导电元件;925-第二透明基板;926-第六透明导电元件;927-第二电致变色元件;9271-第二遮蔽元件;928-第八透明导电元件;929-第三透明基板;L-左视影像;R-右视影像;S-立体影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其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所使用电致变色模块结合显示模块分解图及剖视图。图中,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2包含一显示模块21、一电致变色模块22、一控制元件23及一感测元件24。
该显示模块21用以产生一左视影像L及一右视影像R。该显示模块21可以软体或韧体,将平面影像转换成包含该左眼影像L与该右眼影像R的迭影影像,或是直接显示包含该左眼影像L与该右眼影像R所形成的迭影影像的显示讯源。此外,该显示模块21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电浆显示器(Plasma Display Panel,PDP)、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器(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FED)、真空萤光显示器(Vacuum FluorscentDisplay,FED)、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电子纸(E-paper)其中之一者。
该电致变色模块22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221、一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一第二透明基板225、一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一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一第三透明基板229、多个第一阻隔元件2220及多个第二阻隔元件2221。
该第一透明基板221设置于该显示模块21的上表面。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221的上方。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221、该第二透明基板225及该第三透明基板229可为平板状、薄片状及透明状,而该第一透明基板221、该第二透明基板225及该第三透明基板229的材质为塑胶、高分子塑胶、玻璃或为选自树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或与其混合物的塑胶聚合物其中之一。
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氧化锌铝(Al-doped ZnO,AZO)及氧化锡锑(Antimony Tin Oxide,ATO)所组成的掺杂氧化物(Impurity-Doped Oxides)群组的其中之一。
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的材质为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聚苯胺(polyaniline)或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
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的上方。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设置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的上方,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之间。该第二透明基板225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的上方。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225的上方。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的上方。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设置于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的上方,使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之间。该第三透明基板229设置于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皆为溶液型电致变色元件。该多个第一阻隔元件2220间隔设置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之间,以阻隔/封闭各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以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变色时以栅栏状形式呈现。该多个第二阻隔元件2221间隔设置于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3之间,以阻隔/封闭各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以使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变色时以栅栏状形式呈现。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阻隔元件2220及该多个第二阻隔元件2221以光阻(photoresist)、二氧化硅(SiO2)来实施,但不以此为限,另外,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以及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以玻璃、塑胶、金属、UV胶或其他固化型胶体将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封装于该第一、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图未示)以及将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封装于第二、第三透明基板之间(图未示)。
此外,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呈不同方向设置,较佳的设置方向为正交排列,但并不以此为限,亦即,当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呈水平排列时,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为垂直排列,而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呈垂直排列时,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为水平排列。而该多个第一阻隔元件2220及该多个第二阻隔元件2221则分别对应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的排列方式而呈正交排列。
此外,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以至少一种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与至少一种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溶于溶剂中所制成,但并不以此为限,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可选择一或多种,而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亦可选择一或多种予以混合所制成者。
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可选自氧化还原指示剂(Redox Indicator)、pH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或其他有机化合物。
其中,该氧化还原指示剂可为亚甲蓝(Methylene blue,C16H18ClN3S·3H2O)、紫精(Viologen)、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C13H11NO2)、二苯胺磺酸钠(C12H10NNaO3S)、二氯酚靛酚钠(Dichlorophenolindophenol sodium,C12H6Cl2NNaO2)、N,N′-二苯基联苯胺(N,N′-Diphenylbenzidine,C20H20N2)等,其中,该紫精(Viologen),会因为R取代基的碳炼长度或者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其R取代基可为Methyl、Ethyl、Propyl、Butyl、Pentyl、Hexyl、Heptyl、Octyl、Iso-pentyl、或Benzyl其中之一者,其实际实施种类可为:1,1′-二甲基-4,4′-联吡啶鎓盐二氯化物水合物(1,1′-Dimeth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 Hydrate,MV)、二溴化-1,1′-二庚基-4,4′-联吡啶鎓(1,1′-Diheptyl-4,4′-bipyridinium Dibromide,HV)、1,1′-二苄基-4,4′-二吡啶嗡二氯化物水合物(1,1′-Dibenzyl-4,4′-bipyridiniumDichloride Hydrate,BV)、1,1′-双(2,4-二硝基苯基)-4,4′-二氯化联吡啶(1,1′-Bis(2,4-dinitrophen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1,1′-二正辛基-4,4′-联吡啶嗡二溴化物(1,1′-Di-n-octyl-4,4′-bipyridinium Dibromide,Octyl)、1,1′-二苯基-4,4′-联吡啶鎓二氯化(1,1′-Diphenyl-4,4′-bipyridinium Dichloride)、4,4′-联吡啶(4,4′-Bipyridyl)等。
而该pH指示剂较佳的实施例可为凡拉明蓝盐B(Variamine Blue BDiazonium salt,C13H12ClN3O)。
该有机化合物较佳的实施例可为二茂铁[Fe(C5H5)2]或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7,7,8,8-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其中,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而该过渡元素是钪副族(IIIB)、钛副族(VB)、铬副族(VIB)、锰副族(VIIB)、铁系(VIIIB)、铜副族(IB)、锌副族(IIB)、钒副族(VB)或铂系(第五、六周期VIIIB)等。
或者,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可为卤族(VIIA)、氧族(VIA)、氮族(VA)、碳族(IVA)、硼族(IIIA)、碱土族(IIA)、碱金族(IA)的无机衍生物。
再者,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较佳地可为氯化亚铁(FeCl2)、三氯化铁(FeCl3)、三氯化钛(TiCl3)、四氯化钛(TiCl4)、氯化铋(BiCl3)、氯化铜(CuCl2)或溴化锂(LiBr)。
而溶剂的材质则主要为二甲基亚砜[(CH3)2SO]、碳酸丙烯(C4H6O3)、水(H2O)、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混合物等。
再者,因该电致变色元件为液态而有漏液问题,且当其变色时所形成的光栅线条,易因稍微施加的一点外力而产生形变,因此于该电致变色元件中,进一步具有电解质或高分子聚合物,藉此,除可解决上述问题,其变色的均匀度也比纯溶液较佳,其中,该电解质可为过氯酸锂(LiClO4)、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或硅酸钠(Na2SiO3);而该高分子聚合物可为高氟化树脂、聚(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烷磺酸)(Poly(2-acrylamido-2-methyl-1-propanesulfonicacid,PAMAS)、聚(乙烯基醇磷酸)(poly(vinylalcohol phosphoric acid,PAVA)、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四-正丁基氟硼酸铵(Tetrabut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单苯酯(PAP,Phenyl Acid Phosphate)、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等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混合物。
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的作动原理是利用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与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互补的效应,使其本身即同时具有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特性,该透明导电元件提供电子,藉由电子的转移与传递,使电致变色材料中离子价数转变而变色,此种驱动方式,可较现有的电致变色材料系电子与离子的同时迁入与迁出达成变色机制,具有快速、均匀、驱动电压小及寿命高的特点。同时,藉由紫外光(UV)提供能量,亦可产生导电元件的电子迁移,给与导致变色的效果。而上述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亦可与导电高分子混合成电致变色油墨,搭配网印等方式所使用。
兹将上述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各族类举例如下:
卤族(VIIA族元素):
Solid:I2紫黑;ICl暗红;IBr暗灰;IF3黄色;ICl3橙;I2O5白;I2O4黄(离子晶体);I4O9黄(离子晶体)。
氧族(VIA族元素):
Solid:S淡黄;Se灰,褐;Te无色金属光泽;Na2S,(NH4)2S,K2S,BaS白,可溶;ZnS白↓;MnS肉红↓;FeS黑↓;PbS黑↓;CdS黄↓;Sb2S3橘红↓;SnS褐色↓;HgS黑(沉淀),红(朱砂);Ag2S黑↓;CuS黑↓;Na2S2O3白;Na2S2O4白;SeO2白,易挥发;SeBr2红;SeBr4黄;TeO2白加热变黄;H2TeO3白;TeBr2棕;TeBr4橙;TeI4灰黑;PoO2低温黄(面心立方),高温红(四方);SO3无色;SeO3无色易潮解;TeO3橙色;H6TeO6无色。
氮族(VA族元素):
Solid:铵盐无色晶体;氮化金属白;N2O3蓝色(低温);N2O5白;P白,红,黑;P2O3白;P2O5白;PBr3黄;PI3红;PCl5无色;P4Sx黄;P2S3灰黄;P2S5淡黄;H4P2O7无色玻璃状;H3PO2白;As灰;As2O3白;As2O5白;AsI3红;As4S4红(雄黄);As4S6黄(雌黄);As2S5淡黄;Sb银白;Sb(OH)3白↓;Sb2O3白(锑白,颜料);Sb2O5淡黄;SbX3(X<>I)白;SbI3红;Sb2S3橘红↓;Sb2S5橙黄;Bi银白略显红;Bi2O3淡黄;Bi2O5红棕;BiF3灰白;BiCl3白;BiBr3黄;BiI3黑↓;Bi2S3棕黑。
碳族(IVA族元素):
Solid:C(金刚石)无色透明;C(石墨)黑色金属光泽;Si灰黑色金属光泽;Ge灰白;Sn银白;Pb暗灰;SiO2无色透明;H2SiO3无色透明胶状↓;Na2SiF6白晶;GeO黑;GeO2白;SnO黑;SnO2白;Sn(OH)2白↓;PbO黄或黄红;Pb2O3橙;Pb3O4红;PbO2棕;CBr4淡黄;CI4淡红;GeI2橙;GeBr2黄;GeF4白;GeBr4灰白;GeI4黄;SnF2白;SnCl2白;SnBr2淡黄;SnI2橙;SnF4白;SnBr4无色;SnI4红;PbF2无色↓;PbCl2白↓;PbBr2白;PbI2金黄;PbF4无色;GeS红;GeS2白;SnS棕↓;SnS2金黄(俗称「金粉」)↓;PbS黑↓;PbS2红褐;Pb(NO3)2无色;Pb(Ac)23H2O无色晶体;PbSO4白↓;PbCO3白↓;Pb(OH)2白↓;Pb3(CO3)2(OH)2铅白↓;PbCrO4亮黄↓。
硼族(IIIA族元素):
Solid:B(无定型)棕色粉末;B(晶体)黑灰;Al银白;Ga银白(易液化);In银灰;Tl银灰;B2O3玻璃状;H3BO3无色片状;BN白;Na2B4O7 10H2O白色晶体;Cu(BO2)2蓝↓;Ni(BO2)2绿↓;NaBO2 Co(BO2)2蓝↓;NaBO24H2O无色晶体;无水NaBO2黄晶;Al2O3白晶;AlF3无色;AlCl3白;AlBr3白;AlI3棕;Al(OH)3白↓;Ga2O3白↓Ga(OH)3白↓;GaBr3白;GaI3黄;In2O3黄;InBr3白;InI3黄;TlOH黄;Tl2O黑;Tl2O3棕黑;TlCl白↓;TlBr浅黄↓;TlI黄↓(与银相似);TlBr3黄;TlI3黑。
碱土(IIA族元素)
单质:银白。
焰色:Ca砖红;Sr洋红;Ba绿。
氧化物:均为白色固体。
氢氧化物:白色固体Be(OH)2↓,Mg(OH)2↓。
盐:多为无色或白色晶体;BeCl2浅黄;BaCrO4黄↓;CaF2白↓。
碱金属(IA族元素):
单质:银白。
焰色:Li红;Na黄;K紫;Rb紫红;Cs紫红.
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臭氧化物:Li2O白;Na2O白;K2O淡黄;Rb2O亮黄;Cs2O橙红;Na2O2淡黄;KO2橙黄;RbO2深棕;CsO2深黄;KO3橘红。
氢氧化物:白色,LiOH白↓。
盐:多为无色或白色晶体且易溶于水。
不溶盐↓(未注明者皆为白色晶体):LiF Li2CO3 Li3PO4 LiKFeIO6 Na【Sb(OH)6】NaZn(UO2)3(Ac)9 6H2O黄绿;M=K,Rb,Cs M3【Co(NO2)6】亮黄;MBPh4 MClO4 M2PtCl6淡黄;CsAuCl4
铜副族(IB族元素):
单质:Cu紫红或暗红;Ag银白;Au金黄.
铜化合物:焰色绿;CuF红;CuCl白↓;CuBr黄↓;CuI棕黄↓;CuCN白↓;Cu2O暗红;Cu2S黑;CuF2白;CuCl2棕黄(溶液黄绿);CuBr2棕;Cu(CN)2棕黄;CuO黑↓;CuS黑↓;CuSO4无色;CuSO45H2O蓝;Cu(OH)2淡蓝↓;Cu(OH)2 CuCO3墨绿;【Cu(H2O)42+蓝;【Cu(OH)42-蓝紫;【Cu(NH3)42+深蓝;【CuCl42-黄;【Cu(en)22+深蓝紫;Cu2【Fe(CN)6】棕红;炔铜红↓。
银化合物:AgOH白(常温分解);Ag2O黑;新制AgOH棕黄(混有Ag2O);蛋白银(AgNO3滴手上)黑↓;AgF白;AgCl白↓;AgBr淡黄↓;AgI黄↓(胶体);Ag2S黑↓;Ag4【Fe(CN)6】白↓;Ag3【Fe(CN)6】白↓;Ag+,【Ag(NH3)2+,【Ag(S2O3)23-,【Ag(CN)2-无色。
金化合物:HAuCl4 3H2O亮黄晶体;KAuCl4 1.5H2O无色片状晶体;Au2O3黑;H【Au(NO3)4】.3H2O黄色晶体;AuBr灰黄↓;AuI柠檬黄↓。
锌副族(IIB族元素):
单质:均为银白,Hg在水溶液中的沉淀为黑色。
锌化合物:ZnO白(锌白颜料)↓;ZnI2无色;ZnS白↓;ZnCl2白色晶体(溶解度极大,水溶液酸性);K3Zn3【Fe(CN)6】白;Zn3【Fe(CN)62黄褐。
镉化合物:CdO棕灰↓;CdI2黄;CdS黄(镉黄颜料)↓;HgCl2(升汞)白色;HgNH2Cl白↓;Hg2Cl2(甘汞)白↓。
汞化合物:HgO红(大晶粒)或黄(小晶粒)↓;HgI2红或黄(微溶);HgS黑或红↓;Hg2NI H2O红↓;Hg2(NO3)2无色晶体。
ZnS萤光粉:Ag蓝;Cu黄绿;Mn橙。
钛副族(IVB族元素):
钛化合物:Ti3+紫红;【TiO(H2O2)22+橘黄;H2TiO3白色↓;TiO2白(钛白颜料)或桃红(金红石)↓;(NH4)2TiCl6黄色晶体;【Ti(H2O)6】Cl3紫色晶体;【Ti(H2O)5Cl】Cl2 H2O绿色晶体;TiCl4无色发烟液体。
锆、铪:MO2,MCl4白。
钒副族(VB族元素):
钒化合物:V2+紫;V3+绿;VO2+蓝;V(OH)4-黄;VO4 3-黄;VO黑;V2O3灰黑;V2S3棕黑;VO2蓝色固体;VF4绿色固体;VCl4暗棕色液体;VBr4洋红色液体;V2O5黄或砖红;水合V2O5棕红;饱和V2O5溶液(微溶)淡黄;【VO2(O2)23-黄;【V(O2)33-红棕。
钒酸根缩聚:随着钒氧原子数之比的减少的,由浅黄~深红~淡黄。
铌、钽:略。
铬副族(VIB族元素):
铬化合物:Cr2+蓝;Cr3+紫;Cr2O72-橙红;CrO42-黄;Cr(OH)4-亮绿;Cr(OH)3灰蓝;Cr2O3绿;CrO3暗红色针状;【CrO(O2)2】OEt2蓝;CrO2Cl2深红色液体;Na2Cr2O7,K2CrO7橙红;Ag2CrO4砖红↓;BaCrO4黄↓;PbCrO4黄↓。
紫红Cr2(SO4)3 18H2O→绿色Cr2(SO4)3 6H2O→桃红Cr2(SO4)3
暗绿【Cr(H2O)4Cl2】Cl-冷却HCl→紫色【Cr(H2O)6】Cl3-***HCl→淡绿【Cr(H2O)5Cl】Cl2
【Cr(H2O)63+紫;【Cr(H2O)4(NH3)23+紫红;【Cr(H2O)3(NH3)33+浅红;【Cr(H2O)2(NH3)43+橙红;【Cr(NH3)5H2O】3+橙黄;【Cr(NH3)63+黄.
钼、钨:MoO3白;棕色MoCl3;绿色MoCl5;MoS3棕色↓;(NH4)3【P(Mol2O40)】.6H2O黄色晶状↓;WO3深黄;H2WO4xH2O白色胶体。
锰副族(VIIB族元素):
锰化合物:Mn2+肉红;Mn3+紫红;MnO4 2-绿;MnO4-紫;MnO3+亮绿;Mn(OH)2白↓;MnO(OH)2棕↓;MnO2黑↓;无水锰盐(MnSO4)白色晶体;六水合锰盐(MnX2 6H2O,X=卤素,NO3,ClO4)粉红;MnS nH2O肉红↓;无水MnS深绿;MnCO3白↓;Mn3(PO4)2白↓;KMnO4紫红;K2MnO4绿;K2【MnF6】金黄色晶体;Mn2O7棕色油状液体。
锝、铼:略。
铁系(第四周期VIII族元素):
铁化合物:Fe2+浅绿;【Fe(H2O)63+浅紫;【Fe(OH)(H2O)52+黄;FeO4 2-紫红;FeO黑;Fe2O3暗红;Fe(OH)2白↓;Fe(OH)3棕红↓;FeCl3或FeCl2晶体棕红蓝;无水FeSO4白;FeSO4 7H2O绿;K4【Fe(CN)6】(黄血盐)黄色晶体;K3【Fe(CN)6】(赤血盐)红色晶体;Fe2【Fe(CN)6】普鲁士蓝↓;Fe【Fe(CN)6】黑↓;Fe(C5H5)2(二茂铁)橙黄色晶体;M2Fe6(SO4)4(OH)12(黄铁矾,M=NH4,Na,K)浅黄色晶体;Fe(CO)5黄色液体。
钴化合物:Co2+粉红;CoO灰绿;Co3O4黑;Co(OH)3棕↓;Co(OH)2粉红↓;Co(CN)2红;K4【Co(CN)6】紫色晶体;Co2(CO)8黄色晶体;【Co(SCN)64-紫;
氯化钴脱水变色:粉红CoCl2 6H2O-325K→紫红CoCl2 2H2O-313K→蓝紫CoCl2 H2O-393K→蓝CoCl2
镍化合物:Ni2+亮绿;【Ni(NH3)62+紫;Ni(OH)2绿↓;Ni(OH)3黑↓;无水Ni(II)盐黄;Na2【Ni(CN)4】黄;K2【Ni(CN)4】橙;Ni(CO)4无色液体。
铂系元素(第五、六周期VIII族):
Os蓝灰色易挥发固体;Pd↓(aq)黑;OsO4无色    有特殊气味气体;H2PtCl6橙红色晶体;Na2PtCl6橙黄    色晶体;M2PtCl6(M=K,Rb,Cs,NH4)黄色↓。
为清楚解释液态电致变色元件的变色原理,举例而言,以铁系(VIIIB)中二氯化铁(FeCl2)以及亚甲蓝为例,溶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形成互补体系的电致变色溶液。二氯化铁晶体颗粒颜色为蓝色(Fe2+),表面氧化会形成红褐色(Fe3+为淡黄色)。若将二氯化铁溶于溶剂中,会因为氧化而从Fe2+变成Fe3+,使溶剂成为淡黄色。藉由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或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提供电子,当接近透明导电元件的亚甲蓝分子因获得电子而产生还原反应,使得亚甲蓝变成自由基,而当外电压去除时,Fe3+与亚甲蓝自由基的电势能不同,即亚甲蓝自由基的电势能低于Fe3+,电子会自发的从亚甲蓝自由基传递到Fe3+,使淡黄色Fe3+被还原成蓝色Fe2+,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因还原导致价数变化的关系,从淡黄色变成蓝色,达到颜色变深的效果,而形成视差光栅。当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或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中的电子因电子短路或反向电压卸载后,使得相对应的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或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因氧化导致价数变化的关系,从蓝色变成淡黄色,达到去色的效果。此外,更可控制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的厚度,使淡黄色的显色接近成透明无色的效果。此外,可再藉由调整溶液浓度、电位差、溶剂极性、PH值、两极间距与介电常数的差异,而产生蓝色、紫色、粉红色、淡黄色等颜色显示。
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其材料进一步含有至少一种惰性导电盐,而该惰性导电盐可为锂、钠或四烷基胺盐。
该控制元件23则分别电气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以控制该多个导电元件的电气偏压。
该感测元件24则电气连接该控制元件23,该感测元件24用以感测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2相对于水平基准面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该感测元件24可为陀螺仪(Gyroscope),或是光电式方向感测器来实施,但不以此为限。
请再一并参照图6、图7、图8和图9,其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立体图、电致变色元件第一变色状态示意图、立体影像成像第一示意图及立体影像成像第二示意图。图中,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2以自身显示画面的平面定义为基准面,垂直该基准面的轴向定义为旋转基轴,并以该基准面的水平轴向及垂直轴向定义为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即相较于该旋转基轴,每旋转1/4周则改变该第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2、224的偏压,以切换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视差光栅,如当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呈水平方向摆置时,则该控制元件23分别施加一偏压至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由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或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228的电子迁移而导致电子价数变化,使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由去色状态转变为着色状态,而形成视差光栅。藉此,该显示模块21所产生的左视影像L及右视影像R所迭合而成的多重影像,经过该视差光栅所形成的遮光区域后,可剔除部份重迭影像区域,于肉眼接收后将不会产生迭纹。由于人眼具有两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因此左视影像L及右视影像R分别经由左眼及右眼所接收后,所得到的成像差异可以感知和判断被观察物体的深度,而于脑中融合成立体影像。
请再一并参照图10和图11,其分别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旋转后的立体图及其电致变色元件第二变色状态示意图。当使用者旋转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使其相较于所定义的基准面呈垂直方向摆置时,则该感测元件24据以传送一感测信号241至该控制元件23,使该控制元件23施加一偏压至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222或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224,并使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226或该第四导电元件228电子短路或反向电压卸载。此时,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由于电子价数的改变由着色状态转变为去色状态,使的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227所形成的视差光栅消失,而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223因电子价数的改变,由去色状态转变为着色状态,而形成视差光栅。藉此,该显示模块21所产生的左视影像L及右视影像R所迭合而成的多重影像,经过该视差光栅所形成的遮光区域后,可剔除部份重迭影像区域,于肉眼接收后将不会产生迭纹,而可于脑中融合成立体影像。
请参照图12、图13和图14,其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及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图中,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3包含一显示模块31、一电致变色模块32、一控制元件33及一感测元件34。其中,该感测元件34传送一感测信号341至该控制元件33。
该电致变色模块32包含一第一透明基板321、一第一透明导电元件322、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323、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324、一第二透明基板325、一第三透明导电元件326、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327、一第四透明导电元件328及一第三透明基板329。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显示模块31、该控制元件33、该感测元件34、该第一透明基板321、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323、该第二透明基板325、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327及该第三透明基板329的结构及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其无需设置以光阻或二氧化硅所制成的阻隔层,而直接以透明导电元件沿伸出阻隔部的方式以电场效应阻隔该多个溶液式第一电致变色元件3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327,使其不会产生干扰(cross talk)而形成栅栏状,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322向上间隔延伸多个第一阻隔部3221,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324向下间隔延伸多个第二阻隔部3241,而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323容置于该多个第一阻隔部3221及该多个第二阻隔部3241之间,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326向上延伸多个第三阻隔部3261,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328向下延伸多个第四阻隔部3281,使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327分别容置于该多个第三阻隔部3261及该多个第四阻隔部3281之间。此外,该多个第一阻隔部3221并不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324相接触,该多个第二阻隔部3241并不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322相接触,该多个第三阻隔部3261并不与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328相接触,该多个第四阻隔部3281并不与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326相接触,另外,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323以及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327以玻璃、塑胶、金属、UV胶或其他固化型胶体将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323封装于该第一、第二透明基板之间(图未示)以及将第二电致变色元件327封装于第二、第三透明基板之间(图未示)。
请参照图15、图16和图17,其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方块图、其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及其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图中,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4包括一显示模块41、一电致变色模块42、一控制元件43及一感测元件44。该感测元件44传送一感测信号441至该控制元件43。
该电致变色模块42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421、一第一透明导电元件422、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423、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424、一第二透明基板425、一第三透明导电元件426、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427、一第四透明导电元件428及一第三透明基板429。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显示模块41、该控制元件43、该感测元件44、该第一透明基板421、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422、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424、该第二透明基板425、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426、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428、该第三透明基板429的结构与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423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427以电致变色材料掺杂电解质材料所制成,其材料型态可为液态、凝胶态或固态,若为非液态式电致变色材质,则无需设置阻隔元件或阻隔部,但为强化结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也可于该多个第一、第二电致变色元件423、427之间设置阻隔元件(图未示)。
其中,该电致变色材料为选自阳极变色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阴极变色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阴/阳极变色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或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其中之一者,并将上述材料混合掺入电解质所形成的复合材料。
其中,该阳极变色(anodic coloration)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是选自氧化铬(Cr2O3)、氧化镍(NiOx)、氧化铱(IrO2)、氧化锰(MnO2)、氢氧化镍Ni(OH2)、五氧化二钽(Ta2O5)和亚铁氰化铁Fe[Fe(Cn)6]3所组成的群组的其中之一。
其中,该阴极变色(cathodic coloration)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为选自氧化钨(Wo3)、氧化钼(MoO3)、氧化铌(Nb2O3)、氧化钛(TiO2)、钛酸锶(SrTiO3)和五氧化二钽(Ta2O5)所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
其中,该阴/阳极变色(catholic/anodic coloration)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为选自氧化钒(V2O2)、氧化铑(Rh2O3)和氧化钴(CoOx)所组成的群组其中之一。
其中,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联吡啶(bipyridyls)、紫罗精(viologen)、蒽醌(Anthraquinone)、四噻富瓦烯(Tetrathiafulvalene)或吡唑啉(pyrazolone)等氧化还原型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为聚乙炔(Polyacetylene)、聚苯胺(Polyaniline)、聚吡咯(Polypyrrole)、聚噻吩(Polythiophene)、聚3-烷基噻吩(Poly-3-alkylthiophene)、聚呋喃(Polyfuran)、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或聚苯乙炔(Polyphenylenevinylene)等导电聚合物及其衍生物;或为聚金属络合物(配位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或为过渡金属和镧系元素的配位元络合物及其衍生物;或为金属酞花青及其衍生物;或为二茂铁(Ferrocene)、铁的硫氰化物[iron(III)thiocyanate]溶于水溶液、六氰基铁酸盐溶于四氰基醌或四硫氰化物溶于乙腈。
若上述的电致变色复合材料为固态时,则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423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421或该第二透明基板425的方式是溶胶凝胶法(Sol-gel)、真空溅镀法(Sputtering)、电镀(plating)法、网印、喷涂、阳极氧化法(Anodizing)、光聚合法(photopolymerization)、电泳、电化学合成沉积或激光蚀刻法。
而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427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425或该第三透明基板429的方式是选自溶胶凝胶法(Sol-gel)、真空溅镀法(Sputtering)、电镀法(Plating)、网印、喷涂、阳极氧化法(Anodozing)、光聚合法(Photopolymerization)、电泳、电化学合成沉积或激光蚀刻法。
其中,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为电致变色材料的分类,列举部份如下表所示:
Figure BSA00000426898900201
此外,该电解质材料可为过氯酸锂(LiClO4)、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或硅酸钠(Na2SiO3)。
请参照图18、图19、图20,其分别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方块图,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及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剖视图。图中,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模块51、一电致变色模块52、一控制元件53及一感测元件54。
该电致变色模块52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521、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元件522、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523、多个第二透明导电元件524、一第二透明基板525、多个第三透明导电元件526、多个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527、多个第四透明导电元件528及一第三透明基板529。
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一透明导电元件522及第二透明导电元件524是多个且交错排列于该第一透明基板521与该第二透明基板525之间,使的每一第一电致变色元件523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透明导电元件522及第二透明导电元件524之间,第三透明导电元件526及第四透明导电元件528是多个且交错排列于该第二透明基板525与该第三透明基板529之间,使得每一第二电致变色元件527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三透明导电元件526及第四透明导电元件528之间,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522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524施加不同偏压,而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523随着偏压的变化而着色或去色,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526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528施加不同偏压,使得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527随着偏压的变化而着色或去色,藉以产生视差光栅。
请参照图21、图22所示,其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五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及剖视图。本发明的另外一种设置方式,为该电致变色模块仅于其中一基板上设有透明导电元件,如于第一透明基板621上设有呈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五透明导电元件622,而于第二透明基板625上亦设有呈多个间隔排列的第六透明导电元件626,且该多个第五透明导电元件622与该多个第六透明导电元件626呈不同方向设置,较佳地呈正交设置,而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623则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621与该第二透明基板625之间,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627则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625与一第三透明基板629之间。该多个第五、第六透明导电元件622、626的电极设计可如第23A、23B图所示,交错的给予正、负电压,或如第24A、24B图所示,该负电压的透明导电元件呈S型设置,则该正电压的透明导电元件则交错的穿插设置于负极之间且为负极的透明导电元件所包覆,此种设计方式可有效的解决电场效应而不会产生干涉(cross talk)现象并使电致变色元件变色时更为均匀。
请参照图25、图26所示,其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六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及剖视图。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721、第五透明导电元件722、第一电致变色元件723、第二透明基板725、第二透明导电元件726、第二电致变色元件727、第六透明导电元件及第三透明基板729的设置方式及其结构与第五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处则在于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722、726的表面更设有多个第一、第二遮蔽元件7231、7271,用以遮蔽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722、726的上表面,因此当该多个电致变色元件723、727变色时,则被限制于在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722、726的每一正、负极之间的区域。
如图27、图28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七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及剖视图。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821、第一透明导电元件822、第一电致变色元件823、第二透明基板825、第二电致变色元件827及第三透明基板829的设置方式及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处在于为避免其产生影像互溢(crosstalk)的效应,该第二、第三透明基板的下表面更分别设有至少一第七、第八透明导电元件824、828,不同于第五、第六透明导电元件822、826的电压交错地给予正、负电压,该第七、第八透明导电元件824、828则只给予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823及该第二电致电色元件827正电压,目的是用以将电致变色元件的变色区域限制在负极的表面或周缘。
请参照图29、图30所示,其分别是本发明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第八实施例所使用的电致变色模块分解图及剖视图。于此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基板921、第一透明导电元件922、第一电致变色元件923、第二透明基板925、第二电致变色元件927及第三透明基板929的设置方式及其结构与第七实施例相同,其差异处在于于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922、926的表面更设有多个第一、第二遮蔽元件9231、9271,而可用于遮蔽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922、926的上表面,因此当该多个电致变色元件923、927变色时,则被限制于在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922、926的每一正、负极之间的区域。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具有专利的发明性,及对产业的利用价值;申请人爰依专利法的规定,向钧局提起发明专利的申请。

Claims (76)

1.一种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透明基板;
一第一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
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
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的一侧;
一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
一第三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
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相对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呈不同方向排列;
一第四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的一侧;及
一第三透明基板,设置于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
其中,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通过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或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所提供的电子,使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的离子价数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通过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或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所提供的电子,使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的离子价数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相对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呈正交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具有多个第一阻隔元件及多个第二阻隔元件,该多个第一阻隔元件间隔设置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之间,该多个第二阻隔元件间隔设置于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之间,且该多个第一阻隔元件及该多个第二阻隔元件的设置方向相同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为溶液型电致变色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为至少一种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与至少一种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混合溶入溶剂中所制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无机衍生物,该无机衍生物为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过渡元素是钪副族、钛副族、铬副族、锰副族、铁系、铜副族、锌副族或铂系材料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以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碱土族、碱金族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钛、四氯化钛、氯化铋、氯化铜或溴化锂。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其他有机化合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氧化还原指示剂为亚甲蓝、紫精、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苯胺磺酸钠、二氯酚靛酚钠、N,N′-二苯基联苯胺等。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pH指示剂为凡拉明蓝盐B。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化合物为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或二茂铁。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溶剂的材质是二甲基亚砜、碳酸丙烯酯、水、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混合物。
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阻隔元件是光阻或二氧化硅。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是电致变色材料掺杂电解质材料所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阳极变色、阴极变色、阴/阳极变色所组成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或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铱、氧化锰、氢氧化镍、五氧化二钽和亚铁氰化铁所组成的阳极变色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的其中之一。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铌、氧化钛、钛酸锶和五氧化二钽所组成的阴极变色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其中之一。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钒、氧化铑和氧化钴所组成的阴/阳极变色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其中之一。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联吡啶、紫罗精、蒽醌、四噻富瓦烯或吡唑啉的氧化还原型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3-烷基噻吩、聚呋喃、聚苯硫醚、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或聚苯乙炔的导电聚合物及其衍生物。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聚金属络合物及其衍生物。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过渡金属和镧系元素的配位元络合物及其衍生物。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金属酞花青及其衍生物。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二茂铁、铁的硫氰化物[iron(III)thiocyanate]溶于水溶液、六氰基铁酸盐溶于四氰基醌或四硫氰化物溶于乙腈。
2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质材料是过氯酸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硅酸钠。
2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进一步含有电解质或高分子聚合物。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质可为过氯酸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硅酸钠。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聚合物选自高氟化树脂、聚(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烷磺酸)、聚(乙烯基醇磷酸)、聚(氧化乙烯)、聚乙烯亚胺、四-正丁基氟硼酸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磷酸单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其中之一项或多项的混合物。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第二透明导电元件为多个时,该多个第一透明导电元件及该多个第二透明导电元件呈间隔排列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及该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使每一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分别位于对应的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及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之间。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三、第四透明导电元件为多个时,该多个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及该多个第四透明导电元件呈间隔排列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及该第三透明基板之间,使每一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分别位于对应的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之间。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向上延伸设有多个第一阻隔部,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第二阻隔部,而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向上延伸设有多个第三阻隔部,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向下延伸设有多个第四阻隔部。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依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的电压变化而控制其着/退色,而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依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与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的电压变化而控制其着/退色。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基板、该第二透明基板、该第三透明基板、该第四透明基板的材质为塑胶、高分子塑胶、玻璃或为选自树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组成的塑胶聚合物群组的其中之一。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及氧化锡锑所组成的掺杂氧化物群组的其中之一。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的材质为纳米碳管、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或聚苯胺。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进一步含有至少一种惰性导电盐。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惰性导电盐为锂、钠或四烷基胺盐。
40.一种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透明基板;
多个第五透明导电元件,间隔排列的设置于该第一透明基板的一侧;
一第一电致变色元件,设置于该第五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
一第二透明基板,设置于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的一侧;
多个第六透明导电元件,间隔排列的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一侧;
一第二电致变色元件,设置于该第六透明导电元件的一侧;及
一第三透明基板,设置于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的一侧;
其中,该第五透明导电元件与该第六透明导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呈不同方向设置,而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通过该第五透明导电元件所提供的电子,使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的离子价数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通过该第六透明导电元件所提供的电子,使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的离子价数改变而产生颜色变化。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明导电元件与该第六透明导电元件的排列方向呈正交设置。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明导电元件交错的给予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正、负电压,而该第六透明导电元件亦交错的给予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正、负电压。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五、第六透明导电元件的上表面,进一步设有多个第一、第二遮蔽元件。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遮蔽元件是光阻或二氧化硅。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更设有至少一第七透明导电元件及一第八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七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第二透明基板的下表面,该第八透明导电元件设置于该第三透明基板的下表面。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七、第八透明导电元件施予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正电压。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是溶液型电致变色元件。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为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与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混合溶入溶剂中所制成。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以过渡元素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过渡元素是钪副族、钛副族、铬副族、锰副族、铁系、铜副族、锌副族或铂系材料所制成。
51.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是以卤族、氧族、氮族、碳族、硼族、碱土族、碱金族的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氢氧化物等无机衍生物。
52.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氯化亚铁、三氯化铁、三氯化钛、四氯化钛、氯化铋、氯化铜或溴化锂。
53.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氧化还原指示剂、pH指示剂或其他有机化合物。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氧化还原指示剂为亚甲蓝、紫精、N-苯基邻氨基苯甲酸、二苯胺磺酸钠、二氯酚靛酚钠、N,N′-二苯基联苯胺等。
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pH指示剂为凡拉明蓝盐B。
56.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化合物为7,7,8,8-四氰基对苯二醌二甲烷或二茂铁[Fe(C5H5)2]。
57.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溶剂的材质是二甲基亚砜[(CH3)2SO]、碳酸丙烯酯、水、γ-丁内酯、乙腈、丙腈、苯腈、戊二腈、甲基戊二腈、3,3’-氧二丙腈、羟基丙腈、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啶酮、环丁砜、3-甲基环丁砜或其混合物等。
5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及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是电致变色材料掺杂电解质材料所制成。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阳极变色、阴极变色、阴/阳极变色所组成的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或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其中之一。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铱、氧化锰、氢氧化镍、五氧化二钽和亚铁氰化铁Fe[Fe(Cn)6]3所组成的阳极变色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的其中之一。
61.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钨、氧化钼(MoO3)、氧化铌(Nb2O3)、氧化钛(TiO2)、钛酸锶(SrTiO3)和五氧化二钽(Ta2O5)所组成的阴极变色(cathodic coloration)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其中之一。
62.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铬、氧化镍、氧化铱、氧化锰、氢氧化镍Ni(OH2)、五氧化二钽和亚铁氰化铁Fe[Fe(Cn)6]3所组成的阳极变色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的其中之一。
63.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钨、氧化钼、氧化铌、氧化钛、钛酸锶和五氧化二钽所组成的阴极变色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其中之一。
64.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致变色材料的材质是选自氧化钒、氧化铑和氧化钴所组成的阴/阳极变色过渡金属元素氧化物群组其中之一。
65.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联吡啶、紫罗精、蒽醌、四噻富瓦烯或吡唑啉的氧化还原型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66.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3-烷基噻吩、聚呋喃、聚苯硫醚、芳香族聚酰胺/聚酰亚胺或聚苯乙炔的导电聚合物及其衍生物。
67.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聚金属络合物及其衍生物。
68.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过渡金属和镧系元素的配位元络合物及其衍生物。
69.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金属酞花青及其衍生物。
7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变色材料为二茂铁、铁的硫氰化物[iron(III)thiocyanate]溶于水溶液、六氰基铁酸盐溶于四氰基醌或四硫氰化物溶于乙腈。
71.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质材料是过氯酸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硅酸钠。
7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致变色元件与该第二电致变色元件进一步含有电解质或高分子聚合物。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解质可为过氯酸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硅酸钠。
74.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聚合物选自高氟化树脂、聚(2-丙烯酰氨基-2-甲基-1-丙烷磺酸)、聚(乙烯基醇磷酸)、聚(氧化乙烯)、聚乙烯亚胺、四-正丁基氟硼酸铵、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单苯酯、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混合物。
75.一种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模块,产生一左视影像及一右视影像;
一如权利要求1至7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致变色模块;
一控制元件,分别电气连接该第一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二透明导电元件、该第三透明导电元件及该第四透明导电元件,该控制元件供切换该多个透明导电元件的电压;及
一感测元件,电气连接该控制元件,该感测元件供感测该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旋转方向,并据以传送一感测信号至该控制元件,使该多个第一电致变色元件或该多个第二电致变色元件变色,而形成一视差光栅。
76.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感测元件是一陀螺仪或一光电式方向感应器。
CN201110027943XA 2011-01-26 2011-01-26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Pending CN1026217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7943XA CN102621759A (zh) 2011-01-26 2011-01-26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7943XA CN102621759A (zh) 2011-01-26 2011-01-26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1759A true CN102621759A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61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7943XA Pending CN102621759A (zh) 2011-01-26 2011-01-26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1759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175A (zh) * 2011-03-18 2012-09-19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CN102998803A (zh) * 2012-11-07 2013-03-27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3d光学立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3996A (zh) * 2012-12-14 2013-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光栅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主动快门眼镜
CN10390169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
CN104950514A (zh) * 2014-12-17 2015-09-30 宇勤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场色序法液晶显示器及其电控式立体光栅结构
CN104965349A (zh) * 2014-10-31 2015-10-07 宇勤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7203052A (zh) * 2017-05-05 2017-09-26 柯剑 电沉积显示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45689A (zh) * 2012-10-29 2018-08-24 陈丹红 电子设备
CN109300411A (zh) * 2018-11-26 2019-02-01 体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使用该显示装置进行画面显示的方法
CN111880348A (zh) * 2020-08-07 2020-11-03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新型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02889A (zh) * 2020-07-17 2022-02-0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的偏振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14787707A (zh) * 2020-05-29 2022-07-22 安比莱特 基于两个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8560A1 (en) * 2002-03-19 2005-06-16 Vincent John B.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JP2006018282A (ja) * 2004-06-29 2006-01-19 Sharp Corp 縦または横に表示することのできる3dディスプレイ
US20060087499A1 (en) * 2004-10-23 2006-04-27 Lg.Philips Lcd Co., Ltd.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938395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伊斯曼柯达公司 新的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
CN101273298A (zh) * 2005-08-26 2008-09-24 马斯特图像有限公司 盒型视差栅栏和使用其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
JP2009053391A (ja) * 2007-08-27 2009-03-12 Seiko Epson Corp 表示素子
CN101609750A (zh) * 2009-07-16 2009-12-23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8560A1 (en) * 2002-03-19 2005-06-16 Vincent John B. Electrochromic display device
CN1938395A (zh) * 2004-03-31 2007-03-28 伊斯曼柯达公司 新的电致变色材料和器件
JP2006018282A (ja) * 2004-06-29 2006-01-19 Sharp Corp 縦または横に表示することのできる3dディスプレイ
US20060087499A1 (en) * 2004-10-23 2006-04-27 Lg.Philips Lcd Co., Ltd. Autostereoscopic 3D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1273298A (zh) * 2005-08-26 2008-09-24 马斯特图像有限公司 盒型视差栅栏和使用其的立体图像显示设备
JP2009053391A (ja) * 2007-08-27 2009-03-12 Seiko Epson Corp 表示素子
CN101609750A (zh) * 2009-07-16 2009-12-23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1175A (zh) * 2011-03-18 2012-09-19 介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CN108445689A (zh) * 2012-10-29 2018-08-24 陈丹红 电子设备
CN102998803A (zh) * 2012-11-07 2013-03-27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3d光学立体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3996A (zh) * 2012-12-14 2013-04-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光栅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主动快门眼镜
CN103033996B (zh) * 2012-12-14 2015-05-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动式光栅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及主动快门眼镜
US9122118B2 (en) 2012-12-14 2015-09-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ctive barri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isplay apparatus and active shutter glasses
CN103901692A (zh) * 2012-12-26 2014-07-02 立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变色结构
CN104965349A (zh) * 2014-10-31 2015-10-07 宇勤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50514A (zh) * 2014-12-17 2015-09-30 宇勤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场色序法液晶显示器及其电控式立体光栅结构
CN107203052A (zh) * 2017-05-05 2017-09-26 柯剑 电沉积显示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00411A (zh) * 2018-11-26 2019-02-01 体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使用该显示装置进行画面显示的方法
CN114787707A (zh) * 2020-05-29 2022-07-22 安比莱特 基于两个色层的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02889A (zh) * 2020-07-17 2022-02-01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的偏振盖板及电子设备
CN111880348A (zh) * 2020-08-07 2020-11-03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一种新型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1759A (zh)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KR101212363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전기변색 모듈
KR101221754B1 (ko) 전기변색 모듈 및 그 모듈을 구비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CN102455560A (zh) 电致变色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立体成像显示装置
KR101288761B1 (ko)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전기변색모듈
CN102478739A (zh) 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及其电致变色模块
US8692765B2 (en) 2D/3D image switching display device
JP2012027435A (ja) 電気変色部とこれを使用された表示装置
KR101136398B1 (ko)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402091A (zh) 电致变色单元及使用该单元的显示装置
KR20120023504A (ko) 유기 재료와 무기 재료를 결합한 전기변색 모듈 및 그 모듈을 결합한 표시장치
US11467460B2 (en) Electrochromic film and an electrochrom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20100665A (ko) 2d/3d 절환표시장치의 회절격자 구조
CN102385208A (zh) 电致变色模块及结合该电致变色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02540607A (zh) 有机与无机材料的电致变色模块与结合该模块的显示装置
KR20170094627A (ko) 전기변색소자
US8113901B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3D display device and grating device thereof
KR20180119120A (ko) 도전성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변색소자
CN102681175A (zh) 2d/3d切换显示装置的光栅结构
US11442324B2 (en) Electrochromic element, imaging apparatus and transmittance variable window using the same
CN208537851U (zh) 一种眼镜
Jang et al. Ultrafast black-color tunability of electrochromic dimming films using cobalt polyoxometalate-anchored nickel oxide nanoparticles
JP2019204079A (ja)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透過率可変窓
KR20230130358A (ko) 전기변색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마트 윈도우
JP2023085578A (ja) 可変nd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