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76139A - 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76139A
CN102576139A CN2010800426926A CN201080042692A CN102576139A CN 102576139 A CN102576139 A CN 102576139A CN 2010800426926 A CN2010800426926 A CN 2010800426926A CN 201080042692 A CN201080042692 A CN 201080042692A CN 102576139 A CN102576139 A CN 102576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lens
straight line
line portion
cr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26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刚
神蔵高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576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76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29D11/00432Auxiliary operations, e.g. machines for filling the moul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3752Proc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目的在于能够简单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通过在法兰部(102)的薄壁部(103)设置标记部(106),明确像差等的特性方向的基准点,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而且,通过不完全除去法兰部(102)在厚度方向的部分,能够防止在安装透镜(100)时中心位置偏移,并且能够防止在搬运透镜(100)时透镜(100)的加工部分与箱体类碰撞。

Description

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在光拾取装置等中的树脂制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防止中心位置偏移的透镜,例如有对于透镜的法兰部的一部分、将其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留存并切削成台阶状的透镜(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12744号公报
可是,因为组装在光拾取装置等中的透镜具有规定的像差等,所以在将透镜组装到装置中时,不但需要确认中心位置,还需要确认像差等的特性方向。
但是,在如专利文献1的所述透镜中,因为切除部的形状作为整体为直线状,像差等特性方向的基准点(例如浇口部存在的点)不易确定,所以,可能难以简单地辨别特性方向而恰当地组装到装置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简单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的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透镜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光学面的光功能部以及设置在光功能部周围的法兰部,法兰部具有除去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的薄壁部,薄壁部包括: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一截面的第一直线部分、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二截面的第二直线部分、以及形成于第一直线部分和第二直线部分之间的标记部。
在上述透镜中,通过在法兰部的薄壁部设置标记部,明确像差等的特性方向的基准点,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而且,通过不完全除去法兰部厚度方向的部分,能够防止透镜在安装时中心位置偏离,并且能够防止透镜在搬运等时候透镜的加工部分与箱体类相碰撞。
而且,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部分的第一截面与第二直线部分的第二截面相互不平行地延伸,标记部形成在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的交线位置。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不平行,能够将其交线附近自动地作为标记部,所以能够使标记部的形状加工简单,能够形成对加工的光学面等影响(压力、热量等)较少的透镜。
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的交叉,标记部具有在半径方向上凹陷的山谷状或在半径方向上突出的山峰状。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形成于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的交叉部分的山峰线或山谷线作为像差等的特性方向的基准点,形成标记的辨别性较高的透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部分的第一截面与第二直线部分的第二截面相互平行地延伸,标记部的壁厚与第一直线部分及第二直线部分的壁厚不同。在该情况下,使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平行,通过壁厚的差别形成标记部,因此能够形成加工简单的透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中,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分相比,所述标记部为壁厚薄的凹状或壁厚厚的凸状。在该情况下,将凹状或凸状的中心作为像差等的特性方向的基准点,能够形成标记的辨别性较高的透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中,与除去射出成型时所形成的浇口部后的位置对应而形成标记部。在该情况下,形成标记部对应浇口部的透镜。而且由于兼带进行了切断浇口部之后的部分的精整加工,所以能将加工限制在最低程度,因而能够形成加工影响(压力、热量等)较小的透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实施方式中,法兰部的上表面及薄壁部的底面与第一及第二截面的分界面被加工成曲面。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法兰部及薄壁部的表面与第一及第二截面的分界面带有曲面,能够形成防止在分界部分残留毛刺的透镜。
本发明的透镜的加工方法为利用切削工具将作为透镜外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对象部除去,由此形成除去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的薄壁部。该加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形成构成薄壁部并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一截面的第一直线部分的工序;形成构成薄壁部并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二截面的第二直线部分的工序;在形成第一直线部分的工序与形成第二直线部分的工序之间,形成构成薄壁部的标记部的工序。
在上述透镜的加工方法中,通过不完全除去法兰部在厚度方向上的部分,减少与切除工具的接触区域,能够减少因加工导致的压缩应力或因热传导导致的透镜性能的恶化。而且,法兰部未加工一侧的表面因为未受到加工的影响,所以能够维持成型时的状态,防止对像差等的测量产生恶劣影响。还有,通过不完全除去法兰部在厚度方向上的部分,能够防止透镜在安装时中心位置偏离,并且能够防止透镜在搬运等时候透镜的加工部分与箱体类碰撞。另外,通过在法兰部的薄壁部设置标记部,能够将透镜加工为便于简单且精确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
还有,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削工具为立铣刀,第一直线部分及第二直线部分将立铣刀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直线地进送而形成。在该情况下,能够一并连续地进行形成薄壁部的一系列加工,使透镜的加工简便。
附图说明
图1(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的正视图,(B)是(A)所示的透镜的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C)是(A)所示的透镜的箭头B方向的侧视图;
图2是说明加工装置的框图;
图3(A)、(B)是组装在图2的加工装置中的夹持装置的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4(A)、(B)是说明透镜的切削工序的示意图;
图5(A)~(C)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的正视图、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以及箭头B方向的侧视图;
图6(A)~(C)是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的正视图、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以及箭头B方向的侧视图;
图7(A)~(C)是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的正视图、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以及箭头B方向的侧视图;
图8(A)~(C)是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的正视图、箭头A方向的侧视图以及箭头B方向的侧视图;
图9是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透镜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加工装置;20 支架装置;22 夹持装置;30 切削单元;31 立铣刀;33 旋转驱动部;34 集尘罩;40 NC装置;60 集尘装置;61 吸气装置;62 抽吸导管;70 控制装置;81 支承台;82a,82b 移动限制部件;84 上面夹持部;A0 加工区域;A1 切除区域;AX 轴;100,200,300 透镜;101 主体部;102 法兰部;103,203 薄壁部;104,105 直线部分;106,206 标记部;GP 浇口部;OA 光轴;OS1,OS2 光学面;S1 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进行说明。
图1(A)、图1(B)及图1(C)所示的透镜100为树脂制,是例如用于光拾取装置等中的物镜,即拾取透镜。透镜100具备:作为具有光学功能的光学功能部的主体部101、以及在主体部101的外周延伸的环状法兰部102。在图1(B)等中,主体部101在其下侧(信息记录介质侧)具有曲率小的光学面OS1,在其上侧(激光光源侧)具有曲率大的光学面OS2。
法兰部102具有轮带部102b和支承部102c,该轮带部102b具有在透镜100的组装或测量时作为基准面的环状面102,该支承部102c为筒状,从轮带部102b向主体部101一侧的光学面OS1侧延伸。轮带部102b的环状面102a与光轴OA垂直延伸,支承部102c与光轴OA平行延伸。支承部102c为了支承透镜100而设置,在保管及搬运透镜100时具有保护光学面OS2的作用。支承部102c在其一部分的外侧具有通过成型后的精整加工所形成的薄壁部103。
薄壁部103是支承部102c的特定区域,是沿支承部102c的厚度方向即光轴OA方向,从一侧将支承部102c除去一部分而形成的。薄壁部103位于支承部102c的侧面SS侧,与主体部101具有一定的距离。薄壁部103在光轴OA方向和半径方向上形成凹陷的山谷状台阶,具有:俯视为变形扇形中的第一直线部分104、俯视为变形扇形中的第二直线部分105、以及位于两直线部分104、105分界的标记部106。薄壁部103中第一直线部分104具有与光轴OA大致平行的第一截面104a、以及与光轴OA大致垂直的第一底面104b。第二直线部分105具有与光轴OA大致平行的第二截面105a、以及与光轴OA大致垂直的第二底面105b。如图1(A)等所示,第一直线部分104相对于-Y轴,向逆时针方向倾斜微小角度θ,第二直线部分105相对于Y轴,向顺时针方向倾斜微小角度θ。即第一截面104a与第二截面105a相互不平行地延伸,将标记部106设置为夹在两者之间。即标记部106位于第一直线部分104和第二直线部分105之间,向光轴OA方向延伸,形成于第一截面104a与第二截面105a的交线位置上。如图1(A)所示,如果从与光轴OA平行的上方观察光学面OS2,则标记部106由于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的交叉而具有向半径方向内侧凹陷的山谷状。另外,第一及第二底面104b,105b为与光轴OA垂直的连续的平面。如图1(B)所示,在法兰部102上表面的环状面102a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的分界进行曲面加工,形成圆弧面。而且在第一及第二底面104b,105b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的分界进行曲面加工,形成圆弧面。在薄壁部103上,标记部106具有用来表示浇口部GP存在位置的记号作用,其成为存留于透镜100的像差等的特性方向的基准点。
另外,在加工透镜100前,在法兰部102的侧面即支承部102c的一部分形成浇口部GP,在加工后的透镜100中,随着薄壁部103的形成而除去浇口部GP。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工前的透镜100中该浇口部GP与用来形成薄壁部103的支承部102c的一部分(加工区域AO)成为通过切削或切除加工被除去的加工对象部。
下面参照图2等,针对图1(A)等所示的透镜100的加工方法进行说明。
图2是说明用于透镜100的加工的加工装置的示意图,该加工装置10用来从作为加工对象的透镜100除去浇口部GP等。加工装置10具有:支架装置20、切削单元30、NC装置、集尘装置60以及控制装置70。
首先,支架装置20作为透镜支架,具有支承台21和夹持装置22。夹持装置22作为透镜支承部,可装卸地固定着透镜100。此时,夹持装置22从透镜100一侧的下面侧支承透镜100,使透镜100保持水平,并且保持着形成于透镜100的外周一部分的浇口部GP,使其朝向切削单元30侧。
如图3(A)及图3(B)所示,夹持装置22具有:支承台81、移动限制部件82a,82b、侧夹持部83以及上夹持部84。支承台81具有支承面81a和凹部81b,支承面81a支承透镜100的法兰部102的环状面102a,是使透镜100保持水平的平坦面。凹部81b用来收纳透镜100的主体部101的突起,设置在支承台81的前端侧,具有向支承面81a凹陷的形状。在此,载置透镜100,使主体部101的上侧即激光光源侧的光学面OS2成为支承台81侧。因此,凹部81b的凹陷形状要大于光学面OS2的突起量,即凹部81b在载置透镜100时,为了使光学面OS2不与凹部81b的侧面接触而形成合围光学面OS2周围的状态。由此,凹部81b在加工时保护透镜100的主体部101下侧的光学面OS2。另外,固定于支架装置20的透镜100中的浇口部GP及加工区域A0向支承台81的正面侧突出而配置,不妨碍切削单元30进行加工。
一对移动限制部件82a,82b形成于支承台81的前端侧,即-X侧。移动限制部件82a,82b例如为三角柱状的部件,它们的侧面82c,82c与支承面81a垂直延伸。通过侧面82c,82c与透镜100的支承部102c的侧面SS抵接,限制透镜100向-X侧移动。侧夹持部83位于一对移动限制部件82a,82b的后方,配置在支承台81的内侧。侧夹持部83具有可向透镜100的侧面SS进退的推拉杆83a、以及使推拉杆83a进行推拉动作的杆驱动部83b。推拉杆83a的端面83c在前进的动作状态下与透镜100的侧面SS抵接,以适当的压力压向侧面SS。由此,能够由一对移动限制部件82a,82b与推拉杆83a夹持并在支承台81上以对齐的状态固定透镜100。另外,在固定透镜100之前,通过在支承台81上微小地旋转透镜100,能够将浇口部GP以光轴OA为基准准确地向正面即-X方向调整。
上夹持部84配置在支承台81等的上方,上夹持部84具有可向透镜100的法兰部102的下表面102d进退的筒部件84a、以及使筒部件84a进行进退动作的筒部件驱动部84b。筒部件84a的端面84c在前进的动作状态下与透镜100的法兰部102的下表面102d轻轻地抵接,以适当的压力将法兰部102的下表面102d压向下方。由此,由支承台81和筒部件84a夹住透镜100,能够使透镜100的固定稳固。这样,通过固定透镜100,能够确实地防止在利用立铣刀31加工时透镜100旋转等动作的发生。另外,筒部件84a也具有在加工时保护透镜100的主体部101下侧的光学面OS1的功能。
再回来参照图2,切削单元30作为加工部,具有立铣刀31、旋转驱动部33以及集尘罩34。切削单元30中的立铣刀31是通过围绕与Z轴平行的轴AX旋转而机械性地切削附带形成于透镜100的浇口部GP等的切除工具。此时,如图3(A)、图3(B)等所示,作为加工对象部,不但要除去浇口部GP,还要除去作为法兰部102的支承部102c的一部分、即与加工后的薄壁部103的翻转相对应的加工区域A0。立铣刀31利用其前端部31a切削加工浇口部GP等的侧面,形成作为切削加工面的切削面S1。另外,切削面S1表示由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与第一及第二底面104b,105b构成的面。还有,如图3(B)所例示,立铣刀31的前端部31a的刀刃部分R1和刀根部分R2形成为具有规定曲率半径的曲面形状。由此,能够在图1(A)等所示的法兰部102的环状面102a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的分界形成具有希望曲率的曲面形状。而且,也能够在第一及第二底面104b,105b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的分界形成具有希望曲率的曲面形状。还有,由于立铣刀31的前端部31a具有曲面形状,能够减少因加工所导致的磨损,从而延长前端部31a的使用寿命。图2所示的旋转驱动部33将立铣刀31围绕与透镜100的光轴OA平行的轴AX高速旋转。集尘罩34固定在支承旋转驱动部33的框架部件(未图示)上,集尘罩34罩住整个立铣刀31,防止立铣刀31从加工部位切削的切削粉飞散,并且部分地露出立铣刀31的加工刀刃部分。
NC装置40是支承切削单元30、使之能够三维移动的位置驱动装置。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切削单元30在与光轴OA垂直的方向(例如在相对于±Y方向倾斜±θ角度的方向)上相对于支架装置20直线地进送,能够对应立铣刀31的旋转轨迹及移动轨迹,切除透镜100的浇口部GP及加工区域A0。
集尘装置60具有吸气装置61和抽吸导管62。吸气装置61具有排气扇或过滤装置。抽吸导管62从吸气装置61延伸出来,与设置在切削单元30上的集尘罩34的后部连接。抽吸导管62吸进在集尘罩34内即产生于立铣刀31周围的切削粉,将其送往吸气装置61。
控制装置70将加工装置10的动作作为整体,统一进行控制,控制基于支架装置20的支承透镜100的动作,控制基于切削单元30及NC装置40的切削透镜100的动作,控制集尘装置60的动作。
图4(A)及图4(B)是说明透镜100的切削工序的示意图。图2中的立铣刀31围绕轴AX高速旋转,并且在相对-Y方向倾斜角度±θ的方向上以一定速度移动。具体地说,在轨迹TR1中,形成图1(A)等所示的第一直线部分104;在轨迹TR2中,形成图1(A)等所示的第二直线部分105。此时,位于法兰部102的侧面SS外侧的浇口部GP与加工区域A0一起被除去。如图4(A)所示,从Z方向观察立铣刀31的轨迹,轨迹TR1,TR2以图1(A)等所示的标记部106所对应的位置为界、轨迹方向以-Y方向为基准,从+θ方向向-θ方向变化。而且如图4(B)所示,从X方向观察立铣刀31的轨迹,轨迹TR1,TR2为向-Y方向移动的直线。其结果为,作为切削轨迹或切削加工面,形成切削面S1即截面104a,105a等。
如上述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透镜的加工方法,通过不完全除去法兰部102在厚度方向上的部分,减少与立铣刀31的前端部31a的接触区域。而且,通过与光轴OA方向平行地接触立铣刀31的前端部31a,能够避免局部的压力和发热。由此,能够减少因加工所导致的压缩应力及热传导等引起的透镜性能的恶化。还有,因为未加工侧的法兰部102的表面未受到加工的影响,所以能够维持成型时的状态,防止对像差等特性产生恶劣影响。另外,通过使法兰部102的环状面102a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的分界、以及第一及第二底面104b,105b和与之对应的第一及第二截面104a,105a的分界为曲面形状,能够防止产生毛刺。还有,通过不完全除去法兰部102在厚度方向的部分,能够在安装透镜100时防止中心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在搬运透镜100等时候防止透镜100的加工部分与箱体类碰撞。
而且,通过上述加工方法加工的透镜100在法兰部102的薄壁部103上设置标记部106,由此,能够明确像差等特性方向的基准点,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还有,因为将因透镜加工所引起的外力、热量等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所以即使是高NA透镜等也能够维持高透镜性能。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100进行了变更,未特别说明的部分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
如图5(A)、图5(B)及图5(C)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透镜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其所形成的薄壁部103在光轴OA方向上形成凹陷的台阶;不同之处在于,其中央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起的山峰状。在该情况下,第一直线部分104与第二直线部分105夹着向光轴OA方向延伸的山峰状标记部106而对称地配置。而且,第一直线部分104的第一底面104b为弓形,第二直线部分105的第一底面105b也为弓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明确标记部106,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进行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100进行了变更,未特别说明的部分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
如图6(A)、图6(B)及图6(C)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其所形成的薄壁部203在光轴OA方向上形成凹陷的台阶;不同之处在于,其在中央形成凸状的标记部206。该标记部206俯视为矩形状,配置为夹在第一直线部分104与第二直线部分105之间。标记部206具有与光轴OA大致平行的第三截面206a、以及与光轴OA大致垂直的第三底面206b。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进行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200进行了变更,未特别说明的部分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
如图7(A)、图7(B)及图7(C)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透镜20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其所形成的薄壁部203在光轴OA方向上形成凹陷的台阶;不同之处在于,其在中央形成凹状的标记部206。该标记部206俯视为矩形状,配置为夹在第一直线部分104与第二直线部分105之间。标记部206具有与光轴OA大致平行的第三截面206a、以及与光轴OA大致垂直的第三底面206b。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进行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透镜200进行了变更,未特别说明的部分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
如图8(A)、图8(B)及图8(C)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透镜20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同之处在于,其所形成的薄壁部203在光轴OA方向上形成凹陷的台阶;不同之处在于,其在中央形成山峰状的标记部206。该标记部206俯视为矩形状,配置为夹在第一直线部分104与第二直线部分105之间。标记部206具有与光轴OA大致平行的第三截面206a、以及相对于光轴OA倾斜的一对底面206c,206d。而且,在底面206c,206d的分界形成山峰线206e,更容易确定标记部206的中央。另外,通过改变底面206c,206d的倾角,也能够形成山谷状的标记部206。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第六实施方式的透镜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透镜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透镜100进行了变更,未特别说明的部分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
如图9所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透镜300的光学面OS1,OS2具有大致相同的曲率,薄壁部10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能够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进行变更,也能够置换为第三~第五实施方式的薄壁部203。第六实施方式的透镜300也能够明确标记部106等,并且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辨别像差等的特性方向。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300的情况下,通过能否看到薄壁部103,可方便地判断透镜300的上下侧。
虽然结合上述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具有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一把立铣刀31进行加工,也可以利用多把立铣刀除去透镜100,200,300的浇口部GP。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固定透镜100等,立铣刀31从-Z方向向+Z方向延伸,使光学面OS2成为支承台81侧,将位于支承部102c的下侧的-Z侧作为加工区域A0局部地切除,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加工方法。例如,也可以固定透镜100等而使光学面OS1成为支承台81侧,立铣刀31从+Z方向向-Z方向延伸,将位于支承部102c的上侧的+Z侧作为加工区域A0局部地切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除去透镜100,200,300的浇口部GP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除去形成于透镜100,200,300的、不需要的凸部时,也能够使用上述的加工装置1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针对作为切除工具使用立铣刀3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使用磨刀石等研磨工具取代立铣刀31、除去浇口部GP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说明同样,形成标记部106,206,通过明确标记部106,206,能够简单且精确地辨别透镜100,200,300的像差等的特性方向。

Claims (9)

1.一种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光学面的光功能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光功能部周围的法兰部;
所述法兰部具有除去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的薄壁部,
所述薄壁部包括: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一截面的第一直线部分,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二截面的第二直线部分,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和所述第二直线部分之间的标记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分的所述第一截面与所述第二直线部分的所述第二截面相互不平行地延伸;
所述标记部形成于所述第一截面与所述第二截面的交线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由于所述第一截面及所述第二截面的交叉,所述标记部具有在半径方向上凹陷的山谷状或在半径方向上突起的山峰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部分的所述第一截面与所述第二直线部分的所述第二截面相互平行地延伸;
所述标记部的壁厚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分的壁厚不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分相比,所述标记部为壁厚薄的凹状或壁厚厚的凸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与除去射出成型时所形成的浇口部后的位置对应而形成所述标记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部的上表面及所述薄壁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截面及所述第二截面的分界由曲面加工而成。
8.一种透镜的加工方法,其利用切削工具将作为透镜外周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对象部除去,由此形成除去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的薄壁部,
该透镜的加工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形成构成所述薄壁部并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一截面的第一直线部分的工序;
形成构成所述薄壁部并具有与光轴大致平行的第二截面的第二直线部分的工序;
在形成所述第一直线部分的工序和形成所述第二直线部分的工序之间,形成构成所述薄壁部的标记部的工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工具为立铣刀,所述第一直线部分及所述第二直线部分将立铣刀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直线地进送而形成。
CN2010800426926A 2009-09-29 2010-08-24 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25761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24599 2009-09-29
JP2009224599 2009-09-29
PCT/JP2010/064224 WO2011040149A1 (ja) 2009-09-29 2010-08-24 レンズ及びレンズの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76139A true CN102576139A (zh) 2012-07-11

Family

ID=43825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26926A Pending CN102576139A (zh) 2009-09-29 2010-08-24 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82624A1 (zh)
JP (1) JPWO2011040149A1 (zh)
KR (1) KR20120087904A (zh)
CN (1) CN102576139A (zh)
WO (1) WO20110401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6913A (zh) * 2013-08-29 2014-01-15 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3个半径光学透镜加工方法
CN107479119A (zh) * 2012-09-11 2017-12-15 新加坡恒立私人有限公司 截断型镜片、截断型镜片对及相应装置的制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04313B1 (ko) * 2012-11-30 2020-04-24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렌즈
KR102348201B1 (ko) * 2014-02-10 2022-01-10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주사기 배럴의 제조 방법
DE102016011320B3 (de) * 2016-09-21 2017-08-24 Azur Space Solar Power Gmbh Linse, Solarzelleneinheit und Fügeverfahren für eine Solarzelleneinheit
US11579341B2 (en) * 2017-01-26 2023-02-14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Lens,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73378B2 (ja) * 1999-12-24 2009-06-03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47020B2 (ja) * 2005-01-19 2011-12-28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JP2007212744A (ja) * 2006-02-09 2007-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レンズ
JP2009129553A (ja) * 2007-11-20 2009-06-11 Sony Corp 電池
JP4946831B2 (ja) * 2007-11-28 2012-06-0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119A (zh) * 2012-09-11 2017-12-15 新加坡恒立私人有限公司 截断型镜片、截断型镜片对及相应装置的制造
US10377094B2 (en) 2012-09-11 2019-08-13 Ams Sensors Singapore Pte. Ltd. Manufacture of truncated lenses, of pairs of truncated lenses and of corresponding devices
CN103506913A (zh) * 2013-08-29 2014-01-15 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3个半径光学透镜加工方法
CN103506913B (zh) * 2013-08-29 2016-02-03 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3个半径光学透镜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1040149A1 (ja) 2013-02-28
WO2011040149A1 (ja) 2011-04-07
US20120182624A1 (en) 2012-07-19
KR20120087904A (ko) 2012-08-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6139A (zh) 透镜及透镜的加工方法
EP2226172B1 (en) Deburring system, deburring apparatus and cutter blade
US7480970B2 (en) Machine for machining optical workpieces, in particular plastic spectacle lenses
JP5827456B2 (ja) スリッター機
JP4816095B2 (ja) タイヤ空気圧センサ取付構造およびタイヤホイール
JP4169769B2 (ja) バリ取り装置およびカッター刃
CN102263023A (zh) 晶片的平坦加工方法
CN102294508A (zh) 立铣刀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84950A (zh) 晶片加工方法
CN102270471A (zh) 透镜和光学拾取头
JP5204235B2 (ja) チップ成形機
CN102632342A (zh) 圆筒状工件切割装置
CN102947034A (zh) 切削工具
JP4001985B2 (ja) 光学レンズ及び光学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US20080115880A1 (en)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the combining of optical lens and sensor chips
JP2006326720A (ja)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切削工具
CN214978567U (zh) 激光切边装置
JP4670249B2 (ja) 加工装置、加工方法及びダイヤモンド工具
US7220170B2 (en) Blade sharpening machines
JP201202309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封止余剰部材除去装置
JP5814580B2 (ja) チップドレス用切削カッター
JP5263208B2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
CN214352822U (zh) 镜片剪切机上的多组刀头模组
JP2007069225A (ja) レーザ加工ヘッド
CN218168908U (zh) 一种多向斜角切割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