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9519B -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9519B
CN102479519B CN201110400556.6A CN201110400556A CN102479519B CN 102479519 B CN102479519 B CN 102479519B CN 201110400556 A CN201110400556 A CN 201110400556A CN 102479519 B CN102479519 B CN 102479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layer
main beam
error signal
focus error
focu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05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9519A (zh
Inventor
菊川敦
井出达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79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9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9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95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01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for track following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35Recording layers
    • G11B7/24044Recording layers for storing optical interference patterns, e.g. holograms; for storing data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G11B7/2403Layers;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thereof
    • G11B7/24047Substrates
    • G11B7/2405Substrates being also used as track layers of pre-formatted layers

Landscapes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Optical Record Carriers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以及光盘装置,在进行空间记录时提高记录区域的使用效率,由此增大空间记录密度或光盘的记录容量。通过深度偏移交互地改变与相邻轨道的记录深度,还使与相邻轨道的半径方向的距离即有效轨距(q)小于轨距(p)。在该轨道配置中,为了使相邻轨道记录的深度不同,轨道串扰成分在再生***的光电二极管上成为散焦状态。因此,当在再生方式中使用零差检测时,因为光电二极管上的轨道串扰成分光的波面形状与参照光的波面形状不同所以干涉弱,输出变小。另一方面,因为来自再生轨道的反射光的波面形状与参照光的波面形状一致,所以强烈地干涉,结果得到大的输出。由此,从总的输出中抑制轨道串扰成分。

Description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光盘的信息记录方法以及信息再生方法、以及体现它们的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以下的说明中的一部分用语基本上是在Blu-ray Disc(BD)中使用的用语。但是,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于BD。
除了光源的短波长化和物镜的数值孔径(NA)的增大,还可以通过增加每一张光盘的记录层数来实现光盘的记录容量的扩大。在DB中使用蓝色激光二极管和NA为0.85的高NA物镜以2层实现了50GB的记录容量。并且,在2010年在将记录层的数量增加值3至4的同时还提高了面记录密度,实现了具有100GB以上的记录容量的BD XL。
记录波长的短波长化以及物镜的高NA化接近极限,今后难以大幅度提高面记录容量。由此,为了实现上述以上的记录容量,进一步增大记录层的数量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但是,当通过与现有的多层光盘相同的结构增大记录层数时,难以实现单位记录容量的成本的降低。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多层光盘的制造成本以及成品率专门与记录层的形成工序有关。即,层数的增大直接关系到工序数的增大,最后的成品率大体由每一层的压印工序的成品率的层数的阶乘来决定。
因此,研究不具有像现有的多层光盘那样物理上定义的记录层的光盘及其记录技术。作为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中,在由光折变材料形成的记录区域中记录了显微全息图(microhologram),即微小的干涉条纹。在上述记录区域中不存在物理上规定记录位置的构造,所以各显微全息图的记录位置通过间接地控制在记录中使用的光(记录光)的焦点位置来决定。此外,当列举另一个例子时,如专利文献2记述的那样,通过在记录区域中形成空隙来进行记录。根据这些记录方法,能够比较自由地增加虚拟的记录层,容易实现每个光盘的记录容量的增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如上所述在记录区域中不存在物理上规定记录位置的层的方式,为了方便将其总称为空间记录。
包含上述空间记录,增大记录层的数量时成为问题的是来自再生的层的反射光量的减少。因为记录用光源的输出是有限的,所以在具有多个记录层的光盘中为了对从再生光的入射面看去存在于最里面的层进行记录,要求途中的各记录层的透过率足够高。相反地说,需要各层的光反射率以及吸收率足够小。此外,为了对吸收率小的记录层进行记录,设定了高的纪录膜的记录灵敏度,所以在增大再生时的拾取器的出射光(再生光)的功率方面存在界限。因此,一般记录层数越多,在再生时从记录层返回的光量越小。因此,再生信号的信号噪音比(SNR)的降低成为课题。
作为抑制再生信号的SNR降低的技术,具有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应用了光学干涉的信号振幅放大技术。即,通过使再生光和从共同的光源得到的参照光与来自记录层的反射光在光检测器上干涉,由此增大再生信号。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把这样的使再生光和从共同的光源得到的参照光与再生光在光检测器上干涉的方式以及该再生光学***分别总称为零差检测以及零差检测***。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7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382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5233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48(2009)03A05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进行空间记录时通过提高记录区域的使用效率来增大空间记录密度或光盘的记录容量。
关于通过空间记录来增大虚拟的记录层数,存在限制。为了增加虚拟的记录层需要增大使用的记录区域的厚度。但是,难以大幅增加为此所需要的能够修正物镜的球面像差的范围。由此,在试图通过使用空间记录来增大记录容量时,需要高效地使用记录区域。
限制有效利用记录区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轨道串扰。这是由于在再生中使用的光的光斑具有有限的大小所以光照射到相邻的轨道,其反射光入射到再生***的光电二极管而引起的。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在再生时使用零差检测。此外,在使用零差检测时,在能够降低来自相邻轨道的轨道串扰的位置上配置轨道来进行空间记录。
本发明的信息记录方法是针对光盘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不具有在内部规定记录位置的层的均质的记录区域中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来进行空间记录,由此形成记录层,所述信息记录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使主波束会聚在记录区域的预定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复合记录层的第一记录层;以及使主波束会聚在从第一记录层向深度方向隔开比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复合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
优先深度偏移在使主波束会聚的物镜的焦点深度以上。优选深度偏移小于在深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复合记录层的间隔的1/4。
在本发明中,使用零差检测法再生通过上述信息记录方法记录了信息的光盘。
即,本发明的信息再生方法是光盘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深度方向上隔开比再生时使用的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两个深度位置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来在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构成的复合记录层进行空间记录,信息记录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把从光源出射的主波束分割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使第一波束会聚在希望的记录层上;使从希望的记录层反射的第一波束与反射镜反射的第二波束在光检测器上光学干涉,得到再生信号再生在希望的记录层中记录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记录区域的利用效率,能够增大空间记录密度或光盘的记录容量。
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本发明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2用于说明零差检测的原理。
图3是说明再生光与参照光的干涉条件中的波面形状的影响的示意图。
图4表示仿真结果。
图5是来自相邻轨道的反射光量变化的计算结果的曲线图。
图6是说明A层的记录的样态的示意图。
图7是说明B层的记录的样态的示意图。
图8表示光盘装置的构成例。
图9是向A层的主波束焦点位置调整的说明图。
图10是向B层的主波束焦点位置调整的说明图。
图11表示在向B层的主波束焦点位置调整中使用的FES曲线。
图12是表示光盘装置的构成例的概要图。
符号说明
1 光盘;2 激光二极管;3 物镜;4 准直透镜;5 偏振分束器;6 1/4波长板;7 反射镜;8 会聚透镜;9 光电二极管;10 轨道;11 记录层;20 记录区域;21 参照面;22 基板;23 引导波束;24 主波束;25 A层;26 B层;27 追加记录轨道位置;31 蓝色激光二极管;32 二向色棱镜;33 中继透镜;34 四分割光电二极管;35 非对称会聚透镜;36 红色激光二极管;37 选择器;38 控制装置;39 执行器;40 A层FES曲线;41 合成FES曲线;42 B层FES曲线;51拾取器;52 主轴电动机;53 滑动件;54 主电路;55 固件;a 深度偏移;d 基本层间隔;p 基本轨距;q 有效轨距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零差检测。但是,如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参照专利文献3可以容易地理解零差检测以及使用零差检测的光盘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所以以下仅说明为了说明本发明所需要的概要。
图2是说明零差检测***原理的图。从激光二极管2出射的激光通过准直透镜4被变换为平行光束,到达偏振分束器5。偏振分束器具有透过入射到分离面的P偏振光,将S偏振光反射的功能,所以入射的激光中的P偏振光成分直接穿过。以后,把穿过的P偏振光成分称为参照光。穿过偏振分束器5的参照光在穿过1/4波长板6之后,被反射镜7反射。反射的参照光再次穿过1/4波长板6,到达偏振分束器5。因为在去程和回程中分别穿过1/4波长板6,所以成为S偏振光,参照光在偏振分束器5中被反射,通过会聚透镜8在光电二极管9上结成焦点。
另一方面,入射到偏振分束器5的激光的S偏振光成分被反射经过1/4波长板6被导向物镜3。然后,该激光通过物镜3在光盘1的记录层上结成焦点,其一部分被反射。以后把该记录层反射的激光称为再生光。再生光经由与去程相同的路径返回到偏振分束器5。再生光在去程以及回程中分别穿过1/4波长板成为P偏振光,所以穿过偏振分束器5,通过聚光透镜8在光电二极管9上结成焦点。
在此,在参照光和来自记录层的反射光各自的从激光二极管2到光电二极管9的光学距离的差足够小时,参照光与再生光在光电二极管9上产生光学干涉。此时,当两者的相位差小时相互增强光强度,与通过光电二极管单独接收来自记录层的反射光时相比可以得到大的信号振幅。
入射到偏振分束器5的激光二极管的输出激光是直线偏振光,所以通过适当地确定其偏振面的角度,能够选择再生光与参照光的强度比。
在此,通过在光电二极管上来自记录层的反射光与参照光进行光学干涉,为了充分地增大再生信号强度,需要两者强烈地干涉。这最基本的条件如上所述,两者的相位差小。但是,为了使两者完全干涉,仅进行相位匹配并不足够,还需要使两者的波面形状也一致。在图3中表示用于说明其样态的示意图。在图3(a)中,为了能够容易理解波面形状给予的影响,作为极端的例子描绘了球面波和平面波的干涉。使这些球面波和平面波的行进方向一致。此外,球面波的波面是立体的波面,难以在纸面上表述,所以在图3中表示了包含球面波的光轴的平面中的两者的截面形状。
在图3(a)虚线和实现分别表示平面波以及球面波的波面形状。此外,在球面波的光轴上使两者的相位匹配。根据图3(a)可知,相对于球面波的近轴成分的相位与平面波一致,离开光轴的成分的相位不一致。即,球面波的几乎全部的成分与平面波干涉。进一步说,当两个光波的波面形状在空间上不一致时,不产生强的干涉。例如,即使是球面波彼此,如图3(b)那样,可知在两者的焦点位置不一致时,不产生强的干涉。即,当在再生中使用零差检测时,如果能够使轨道串扰成分光的波面形状与参照光的波面形状不一致,则能够增大信号成分另一方面不增大串扰成分,所以作为结果再生信号成分相对于串扰成分的比升高。即,等同于限制了串扰成分。
在使用零差检测的再生***中,进行设计以便在光电二极管上,参照光的波面形状与来自再生轨道的再生光成分的波面形状尽可能一致。由此,在想要通过上述的方针抑制光电二极管输出中的轨道串扰成分时,只要能够使轨道串扰成分光的波面形状与来自再生轨道的反射光的波面形状不同即可。
作为使来自再生轨道的反射光的波面形状与来自相邻轨道的串扰成分的波面形状不同的一个方法,考虑足够地增大相邻的轨道相互在光盘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记录深度)。由此,轨道串扰成分成为散焦状态,可以作出相当于图3(b)的状态。在空间记录中,能够如此充分增大相邻的轨道相互在光盘厚度方向上的距离(记录深度)。
在图4(a)以及图4(b)中表示基于来自记录空间中的记录标记的反射光的光电二极管输出的散焦以及轨道偏移依存性的计算结果。图4(a)是使用现有的光盘再生***的情况,图4(b)是使用零差检测***的情况。关于计算,假设空间记录,使记录标记的反射率为有限的值,另一方面,使标记以外全部的反射率为0。即,假设在透明的物质中存在由具有有限的反射率和有限的面积的记录标记形成的轨道。此外,设光的波长与DB相同为405nm,透镜的NA也相同为0.85。假设轨距为320nm,在相邻的轨道中存在相同的标记。设标记的宽度为轨距的1/3,设标记与空白的长度都为596nm。
图4(a)以及图4(b)的横轴为轨道偏移,纵轴表示反射光量。此外,针对每个散焦量,描绘了轨道偏移方向的反射光量变化。
当着眼于图4(a)的标记正上方(轨道偏移0nm)的变化时,在现有的光盘方式中,可以看到随着散焦量变大来自标记部的反射光量缓缓减小,来自空白部的光量增大。然后,当散焦过甚时,使标记和空白平均化。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容易理解。
另一方面,当着眼于图4(b)的零差检测时的标记正上方(轨道偏移0nm)的变化时,与图4(a)的情况相同,随着散焦量变大,来自标记部的反射光量减少。但是,该减少速度与现有方式相比更快速。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当散焦变大时再生光和参照光的波面形状的差变大,所以振幅放大率降低。
然后,当着眼于轨道与轨道间的中间(轨道偏移160nm)正上方的变化时,在图4(a)的现有的再生***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来自空白部的反射光量增大。另一方面,在图4(b)的零差检测时,与现有方式相反,随着散焦量增大反射光量减少。减少的理由在于,与标记正上方的情况相同,与参照光的波面形状的差异变大。
即,如果使用零差检测,则可以充分地增大相邻的轨道相互在光盘厚度方向的距离(记录深度),由此能够降低来自相邻轨道的串扰。通过使用该特性,能够使轨距变窄。
以上的现象是在特定的计算条件下得到的。但是,考虑其原因,上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即使在常识的范围内变更作为计算条件的轨距或标记宽度等参数也大体成立。
在图1(a)中,表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例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b)中为了比较表示了使用现有的再生光学***时的例子。图1(a)以及图1(b)是一种说明图,其表示从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上切断后的截面观测在不具有物理上定义的记录层的光盘的记录区域中,通过空间记录记录的轨道10的配置。即,横轴表示光盘的半径方向,纵轴表示从光盘表面开始的深度方向。在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空间记录中,在使主波束在光盘中设置的基准面上聚焦的状态下进行记录。此外,在基准面上设置了螺旋状的引导沟,所以当从光盘的半径方向的截面观察时,如图1(b)所示,可以看到由记录标记列形成的轨道构成虚拟的记录层(以后简称为记录层11)。
相对于现有技术,在本发明中如图1(a)所示那样,并非将记录层11中的轨道配置在单一平面上,相邻的轨道彼此的记录深度不同。在该例子中,具有一定的深度偏移a,与相邻轨道的记录深度交互地变化。此时,把与记录深度不同的相邻轨道在半径方向的距离q设为有效轨距。如关于图3(a)所述那样,把深度偏移a设定为通过使用零差检测法进行再生,充分抑制来自相邻轨道的串扰所需要的深度。
图5是表示深度偏移的效果的计算例。图5是在进行了图1(a)所示的轨道配置时,对于在某个轨道的中央观测到的由于来自相邻轨道的反射光(串扰成分光)引起的光电二极管的输出变化,使用在该轨道中央的输出进行标准化,并进行描绘。横轴是散焦量,为了比较表示了使用现有方式的再生光学***和零差检测***的情况。实线表示使用零差检测***的情况。再生光学***和轨距等的计算条件与图4相同。
根据图5可知,在现有的再生光学***中不具有基于深度偏移的轨道串扰抑制效果,不如说对于大的深度偏移,轨道串扰的影响变大。另一方面,在使用零差检测时,随着深度偏移变大,来自相邻轨道的反射光的影响单调减少。可以认为图5所示的曲线图相当于再生信号中的轨道串扰成分的最高等级。于是,深度偏移为0,再生信号中的轨道串扰的比率大约相当于-8dB。这是即使使用当前已实用化的光盘信号处理技术,也难以实现实用的误差率的等级。对此,把深度偏移设为与使用的再生光学***的焦点深度560nm大体匹配的600nm,大幅降低至-17dB。这虽然无法说是与现有的光盘相比良好的条件,但是为通过纠错码的高度发展能够充分实用化的范围。
然后,参照图1(a)以及图1(b)叙述记录区域(记录空间)中的每单位截面面积的轨道数(以后简称为轨道密度)。首先,考虑现有的情况。为了简单,使记录层的间隔为恒定值d。此外,当设轨距为p时,轨道密度m通过m=1/(pd)来赋予。另一方面,关于基于本范明的情况,因为有效的层间隔增加到d+2a,所以记录区域中的每单位截面面积的轨道数n通过n=1/(q(d+2a))赋予。由此,例如作为与BD XL相同程度的例子,当对于d=10000nm、p=320nm设q=p/2=160nm、a=1000nm时成为n/m=1.67,可以实现与目前相比大约1.67倍的轨道密度。此外,当关于q=p/2求出n>m的条件时,成为a<d/4。对于层间隔不恒定的情况,使用平均的层间隔应用上述结论即可。
目前,在同一面内形成了同一记录层中的轨道。在DVD-RAM那样的岸沟记录方式的光盘中,在岸和沟的双方进行了记录,所以严格来说在几何学上不在同一平面内。但是,在DVD-RAM时,沟的深度比再生光的焦点深度浅,是再生光的波长的大约1/6,所以岸和沟在光学上在同一平面内。即,无论来自岸、沟哪一个的反射光的波面形状都可以看做相同。
然后,使用图6说明记录动作。光盘1在基板22上形成了由记录材料形成的记录区域20。记录材料是硝化纤维素类树脂。在基板22的成型时在其表面上同时形成引导沟,在其上面附着反射膜由此形成了参照面21。在参照面21上形成记录区域20。在初始状态下记录区域20是均质的,在内部不具有物理上规定记录位置的层。图6相当于从在半径方向上切断后的截面观测记录中的样子。通过物镜3引导波束23在参照面21上结成焦点。引导波束23是红色的激光。引导波束23使用参照面21得到聚焦信号和寻轨信号。主波束24通过物镜3在预先指定的记录深度上结成焦点。为了在指定的记录深度上结成记录光的焦点,需要根据从光盘表面开始的距离修正球面像差,关于该方法如果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在此省略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把在本发明中记录的记录层中的、靠近参照面21的一侧的轨道的集合称为A层25,把远侧称为B层26。在参照面21上形成的引导沟是单螺旋。当在A层中记录时,引导波束针对参照层的沟实施寻轨,在沟的正上方从内周向外周形成由空隙列形成的轨道。
在直到最外周完成了A层的记录后在B层记录。图7表示其样态的示意图。在B层记录时,引导波束23再次从内周针对岸实施寻轨,在岸的正上方形成轨道。在上述的例子中,假设记录方向为从内周向外周,但是通过螺旋和光盘的旋转方向还可以是从外周向内周。在上述的例子中把参照层设置在基板与记录区域的边界,但是还可以设置在光盘的光入射面附近。
此外,实际上形成多个复合记录层,但为了简单在图1中仅记载了两个复合记录层。为了在某个复合记录层之后在另一个复合记录层中进行记录时,使记录光焦点的从参照面的记录深度变化d,再次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工序来进行记录。
在再生已记录的轨道时,理所当然能够使用参照层进行聚焦以及寻轨控制。还可以如非专利文献1那样,不使用参照层,从已记录的记录层以及轨道直接检测聚焦误差信号以及轨道误差信号。
当在记录过程中的层追加记录时,在参照控制方式中由于驱动器的个体差异或设计的差异,有时记录光的焦点的深度与已记录的轨道不同。这成为互换性降低的原因。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法,具有以下的方法:从已记录的记录层中的轨道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轨道误差信号,校正从已记录轨道和参照层检测到的聚焦误差信号以及轨道误差信号。在采用该方法时,进行追加记录在A层或是在B层中顺序不同。
图8是基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图。是用于说明在再生时或追加记录前校正主波束的焦点位置的顺序的结构,省略了在该说明中不需要的构成要素。零差检测以及零差检测所需要的再生光和参照光的干涉也与此处的说明无关,所以省了图示和说明。该例子的特征在于,可以选择在用于聚焦以及寻轨的反馈控制的误差信号的检测中,使用参照波束还是使用主波束。
主波束的光源是蓝色激光二极管31,其发出的蓝色激光通过准直透镜4a被变换为平行光,在通过中继透镜33接受球面像差修正后透过偏振分束器5a,通过1/4波长板6a变换为圆偏振光。然后,在通过二向色棱镜32反射后,通过物镜3在光盘1的记录区域内结成焦点。在此,如果主波束的焦点在已记录的记录层中,则通过记录标记主波束的一部分被反射,返回到偏振分束器5a。在该期间因为再次穿过了1/4波长板6a,所以偏振方向成为与去程相差90°,所以通过偏振分束器5a被反射,通过非对称会聚透镜35a会聚在4分割光电二极管34a上。通过非对称会聚透镜35a故意地产生像散,通过与四分割光电二极管34a的组合,通过像散方式得到聚焦误差信号。关于非对称会聚透镜,即使通过球面透镜与圆柱透镜的组合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功能。此外,同时还从四分割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中得到轨道误差信号,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公知的。
引导波束的光源是红色激光二极管36,其发出的红色激光通过准直透镜4b被变换为平行光,透过偏振分束器5b,通过1/4波长板6b变换为圆偏振光。然后,在透过二向色棱镜32后,通过物镜3在光盘1的参照面结成焦点。在参照面引导波束的一部分被反射,返回到偏振分束器5b。在该期间因为再次穿过了1/4波长板6b,所以偏振方向成为与去程相差90°,所以通过偏振分束器5b被反射,通过非对称会聚透镜35b会聚在4分割光电二极管34b上。通过非对称会聚透镜35b故意地产生像散,通过与四分割光电二极管34b的组合,通过像散方式得到聚焦误差信号。
从通过蓝色***或红色***检测到的误差信号中,根据需要通过选择器37选择某一种误差信号,并发送给控制装置38。控制装置38使用输入的误差信号驱动执行器39,进行透镜的聚焦以及寻轨的反馈控制。
然后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使用图8和图9说明在记录过程中的A层追加记录的情况。如上所述,在开始追加记录之前,需要使作为记录光使用的主波束的焦点的深度与该A层中的已记录的轨道的深度一致。首先,在通过选择器37选择了从红色***检测到的聚焦误差信号后,通过执行器39驱动物镜3以使该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如图9所示搜寻到该A层的已记录的区域。此时,当然把主波束24的功率设定为再生时的等级。此时,如果通过主波束检测到的聚焦误差信号也是误差为0,则主波束24的焦点位置与该A层中的已记录轨道相同,所以即使一边使用引导波束23控制聚焦一边进行追加记录也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在两者中存在无法忽视的不一致时,调整中继透镜33修正主波束的聚焦位置,直到通过主波束检测到的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典型的是成为0为止。在该调整结束的阶段,能够仅通过基于引导波束的针对参照面的聚焦控制,将主波束的焦点维持在与已记录的A层的轨道相同的深度上。
关于寻轨误差,也确认在通过引导波束检测到的寻轨误差信号和通过主波束检测到的寻轨误差信号之间存在差异,在存在差异时,针对通过引导波束检测到的寻轨误差信号电气地相加偏移信号来对其修正。然后,在进行基于引导波束的控制的同时主波束逼近追加记录轨道位置27的时刻,开始追加记录。通过使用主波束从已记录的轨道再生地址和帧信息,来取得追加记录开始的时刻。此外,还可以使用从参照面的表面构造取得的方式。然后,一边在与A层相同的深度位置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向记录过程中的A层进行追加记录。
以上叙述了向A层进行追加记录的情况,在A层的再生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操作使主波束的焦点聚焦在A层上。
然后,使用图10说明在记录过程中的B层进行追加记录的情况。与在A层进行追加记录的情况相同,在开始追加记录之前,需要使主波束的焦点的深度与该B层中的已记录的轨道的深度一致。当在记录过程中的B层进行追加记录时,在A层与B层的间隔显著小于层间隔d时,如图11所示,有时在聚焦误差信号上无法分离地观测A层和B层。此时,为了使主波束的焦点深度与已记录的B层的记录深度一致,需要采用以下叙述的方法。
图11示意地表示在存在记录过程中的B层的记录层中得到的聚焦误差信号(FES)。在仅在A层进行了记录的部位,作为FES曲线观测到A层FES曲线40。因为不单独存在B层,所以B层FES曲线42是无法直接观测的虚拟的FES曲线。但是,其形状与A层FES曲线大体相同,与横轴的交叉位置相差深度偏移的量。并且,在A层和B层都进行了记录的部位,作为FES曲线,观测到相当于将A层FES曲线与B层FES曲线合成观测到的曲线的合成FES曲线41。
然后,在使用实际上能够观测的A层FES曲线调整了主波束的焦点位置的情况下,调整到图11的A点。或者,在使用实际上能够观测的合成FES曲线41调整了主波束的焦点位置的情况下,调整为图11中的C点。无论哪个点,都与本来应该调整的B点不同。
应该成为目标的B点处于无法直接观测的曲线上。如上所述,期待B层FES曲线的形状以及振幅与A层FES曲线大体相同。因此,假定两者的形状以及振幅相同,使用实际能够观测的A层FES曲线以及合成FES曲线推定B点的位置。即,在通过选择器37选择了从红色***检测到的聚焦误差信号后,在该记录层搜寻到仅A层已记录的区域。此时,执行器39驱动物镜3,使引导波束23的焦点聚焦在参照面21上。然后,把选择器37切换为蓝色***,调整中继透镜33来修正主波束的聚焦位置,直到通过主波束检测到的聚焦误差信号成为0为止。在该调整结束的阶段,主波束的焦点位于与已记录的A层的轨道相同的深度上。即,求出A点。存储此时的中继透镜33的位置。
然后,如图10所示,通过选择器37选择通过红色***的四分割光电二极管34b检测到的误差信号,在该记录层中一边进行使用参照波束的聚焦控制一边搜寻到A层以及B层都已记录的区域,调整中继透镜33修正主波束的聚焦位置直到通过主波束检测到的聚焦误差成为0为止。在该调整结束的阶段求出了C点。存储此时的中继透镜33的位置。
因为假定B层FES曲线的形状以及振幅与A层FES曲线相同,所以在图11中B点与C点的距离应该与A点与C点的距离相等。根据以上,可以推定在B层记录时应该设定的中继透镜的位置。即,根据与A点对应的中继透镜33的位置、与C点对应的中继透镜33的位置,求出在B层记录时应该设定的中继透镜的位置,把中继透镜33调整到求出的位置。通过该调整,使主波束的焦点会聚在与B层相同的深度位置上,所以一边在主波束逼近追加记录轨道位置27的时刻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轨道,由此能够进行向B层的追加记录。
以上叙述了向B层进行追加记录的情况,再生时也需要相同的操作。即,在再生A层、B层都已记录的记录层时,当通过主波束检测并控制聚焦误差时,此时检测的FES曲线是合成FES曲线41,焦点会聚在A层和B层的中间。为了使主波束的焦点正确地汇聚在目标层上的方法,考虑以下方法:一边调整再生信号的品质一边对聚焦信号相加电气的偏移。但是该方法需要花费时间。
因此,使B层的一部分保持未记录,首先,在仅A层进行了记录的区域中通过主波束检测聚焦误差,驱动执行器39控制物镜3的焦点位置,以使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存储此时的执行器驱动电压的时间平均值。这相当于图11的A点。然后,移动到A层、B层都已经录的区域,通过主波束检测聚焦误差,驱动执行器39控制物镜3的焦点位置,以使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然后,存储此时的执行器驱动电压的时间平均值。这相当于图11的C点。根据这两个点的值推定B点的位置,在再生B层时作为电气的偏移施加给执行器控制信号。同样地,在再生A层时,把与图11的A点与C点的距离相当的偏移施加给执行器控制信号。
图12表示光盘装置的结构的一例。光盘1通过主轴电动机52旋转。在拾取器51中装配了例如图8所示的在记录再生中使用的以光源、物镜为首的光学***等。因为是基于本发明的装置,在再生光学***中使用零差检测方式。拾取器51通过滑动件53进行搜寻。根据来自主电路54的指示进行搜寻以及主轴电动机的旋转等。在主电路中装配了信号处理电路或反馈调节计等专用电路以及微处理器、存储器等。控制整个光盘装置的动作的是固件55。固件55被存储在主电路中的存储器中。之前叙述的追加记录时的主波束的焦点位置调整也是按照固件的指示来进行的。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但是不必具有说明的全部的结构。此外,可以将某个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的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可以在某个实施例的结构中加入其他实施例的结构。此外,关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他的结构。

Claims (13)

1.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其是针对光盘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记录区域中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来进行空间记录,由此形成记录层,所述记录区域是在内部不具有规定记录位置的层的均质的记录区域,其中,所述光盘具有参照面,该参照面具有引导沟,所述信息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使主波束会聚在所述记录区域的预定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复合记录层的第一记录层;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从所述第一记录层在深度方向隔开比所述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所述复合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
使具有与所述主波束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引导波束会聚在所述参照面上,根据反射的引导波束检测第一聚焦误差信号;
使用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控制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二聚焦误差信号;
修正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使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
接着一边通过所述主波束在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深度位置追加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
2.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其是针对光盘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记录区域中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来进行空间记录,由此形成记录层,所述记录区域是在内部不具有规定记录位置的层的均质的记录区域,其中,所述光盘具有参照面,该参照面具有引导沟,所述信息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使主波束会聚在所述记录区域的预定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复合记录层的第一记录层;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从所述第一记录层在深度方向隔开比所述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所述复合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
使具有与所述主波束的波长不同的波长的引导波束会聚在所述参照面上,根据反射的引导波束检测第一聚焦误差信号;
使用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控制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仅形成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二聚焦误差信号;
把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调整为第一调整值,使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以及第二记录层双方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三聚焦误差信号;
把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调整为第二调整值,使所述第三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和第二调整值计算使所述主波束在所述第二记录层上聚焦时的调整值;以及
把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设定为所述计算出的调整值,一边通过所述主波束在所述第二记录层的深度位置追加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
3.一种信息记录方法,其是针对光盘的信息记录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记录区域中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来进行空间记录,由此形成记录层,所述记录区域是在内部不具有规定记录位置的层的均质的记录区域,所述信息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使主波束会聚在所述记录区域的预定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复合记录层的第一记录层;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从所述第一记录层在深度方向隔开比所述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深度位置上一边记录信息一边形成记录轨道,由此形成构成所述复合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
通过物镜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仅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来检测第一聚焦误差信号;
驱动所述物镜使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把用于该驱动的信号作为第一驱动信号进行存储;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双方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二聚焦误差信号;
驱动所述物镜使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把用于该驱动的信号作为第二驱动信号进行存储;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决定在形成了所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双方的区域中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所述第一记录层或所述第二记录层时应该应用的聚焦偏移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针对所述复合记录层隔开比所述深度偏移大的层间隔,来形成别的复合记录层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记录层的实际的轨距是所述第一记录层或第二记录层的轨距的1/2。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度偏移在使所述主波束会聚的物镜的焦点深度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度偏移小于在深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复合记录层的间隔的1/4。
8.一种信息再生方法,其是光盘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深度方向上隔开比再生时使用的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两个深度位置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对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构成的复合记录层进行空间记录,其中所述光盘具有参照面,该参照面具有引导沟,所述信息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把从光源出射的所述主波束分割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使所述第一波束会聚在希望的记录层上;
使从所述希望的记录层反射的所述第一波束与通过反射镜反射的所述第二波束在光检测器上光学干涉,得到再生信号,再生在所述希望的记录层中记录的信息;
使具有与所述主波束不同的波长的引导波束会聚在所述参照面上,根据反射的引导波束检测第一聚焦误差信号;
使用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控制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仅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二聚焦误差信号;
修正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使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以及
再生在所述第一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
9.一种信息再生方法,其是光盘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深度方向上隔开比再生时使用的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两个深度位置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对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构成的复合记录层进行空间记录,其中,所述光盘具有参照面,该参照面具有引导沟,所述信息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把从光源出射的所述主波束分割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使所述第一波束会聚在希望的记录层上;
使从所述希望的记录层反射的所述第一波束与通过反射镜反射的所述第二波束在光检测器上光学干涉,得到再生信号,再生在所述希望的记录层中记录的信息;
使具有与所述主波束不同的波长的引导波束会聚在所述参照面上,根据反射的引导波束检测第一聚焦误差信号;
使用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控制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仅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二聚焦误差信号;
把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调整为第一调整值,使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以及第二记录层双方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三聚焦误差信号;
把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调整为第二调整值,使所述第三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值和第二调整值计算使所述主波束在所述第二记录层上聚焦时的聚焦位置的调整值;以及
把所述主波束的聚焦位置设定为所述计算出的调整值;以及
再生在所述第二记录层上记录的信息。
10.一种信息再生方法,其是光盘的信息再生方法,所述光盘整齐地排列在深度方向上隔开比再生时使用的主波束的波长的1/6大的深度偏移的两个深度位置保存信息的记录轨道,对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构成的复合记录层进行空间记录,所述信息再生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把从光源出射的所述主波束分割为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使所述第一波束会聚在希望的记录层上;
使从所述希望的记录层反射的所述第一波束与通过反射镜反射的所述第二波束在光检测器上光学干涉,得到再生信号,再生在所述希望的记录层中记录的信息;
通过物镜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仅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来检测第一聚焦误差信号;
驱动所述物镜使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把用于该驱动的信号作为第一驱动信号进行存储;
使所述主波束会聚在形成了所述复合记录层的所述第一记录层和所述第二记录层双方的区域中,根据反射的主波束检测第二聚焦误差信号;
驱动所述物镜使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变得极小,把用于该驱动的信号作为第二驱动信号进行存储;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和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决定在形成了所述第一记录层和第二记录层双方的区域中,再生所述第一记录层或所述第二记录层时所述主波束中应该应用的聚焦偏移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度偏移在使所述主波束会聚的物镜的焦点深度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深度偏移小于在深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复合记录层的间隔的1/4。
13.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出射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光源;
把从所述第一光源出射的光束分割为第一光束和第二光束的光分支元件;
通过物镜在光盘的记录层上会聚的会聚光学***;
使通过所述物镜会聚的光的焦距位置可变的可变焦点机构;
第一光检测器;
使从所述光盘反射的所述第一光束和通过反射镜反射的所述第二光束在所述第一光检测器上光学干涉的光学***;
根据所述第一光检测器的输出检测聚焦误差信号和再生信号;
出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光源;
使从所述第二光源出射的光照射所述光盘的参照层的光学***;
接收来自所述参照层的反射光的第二光检测器;
根据所述第二光检测器的输出检测聚焦误差信号的单元;
进行所述物镜的聚焦控制的调节***;
选择通过所述第一光检测器检测出的第一聚焦误差信号和通过所述第二光检测器检测出的第二聚焦误差信号中的某一个的选择单元;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聚焦误差信号和所述第二聚焦误差信号,使所述第一光束的焦点位置在所述光盘的记录层中一致的单元。
CN201110400556.6A 2010-11-25 2011-11-24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9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2820 2010-11-25
JP2010262820A JP5487085B2 (ja) 2010-11-25 2010-11-25 情報記録方法、情報再生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9519A CN102479519A (zh) 2012-05-30
CN102479519B true CN102479519B (zh) 2015-04-29

Family

ID=46092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055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9519B (zh) 2010-11-25 2011-11-24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58277B2 (zh)
JP (1) JP5487085B2 (zh)
CN (1) CN102479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7609B2 (ja) 2011-11-29 2015-03-18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情報記録媒体及び追記方法
CN104125382A (zh) * 2014-07-24 2014-10-29 安徽大学 集成式多ccd采集读数摄像机
JP2018113085A (ja) * 2017-01-10 2018-07-1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ライト方法
CN112750470B (zh) 2019-10-30 2022-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装置、光驱及检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857A (en) * 1994-02-18 1997-07-15 Nippondenso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hologram which can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ghant holograms due to noise light
CN1627211A (zh) * 2003-12-09 2005-06-15 先锋株式会社 全息记录介质以及记录和再现***
CN101105952B (zh) * 2006-07-10 2010-05-19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及其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8986B1 (en) * 1999-01-12 2001-09-11 Siros Technologies, Inc. Focus error signal generation using a birefringent plate with confocal detection
JP4564948B2 (ja) * 2006-09-11 2010-10-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情報検出方法、光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8097723A (ja) 2006-10-12 2008-04-24 Sony Corp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並びに光ディスク
JP2009238285A (ja) 2008-03-26 2009-10-15 Sony Corp 光記録方法及び光記録装置
JP5153424B2 (ja) 2008-04-11 2013-02-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081763B2 (ja) 2008-08-13 2012-11-28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ア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光情報検出方法、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WO2010038311A1 (ja) * 2008-10-03 2010-04-08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及び追加記録方法
KR20100048691A (ko) * 2008-10-31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기록 위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JP2011118997A (ja) * 2009-12-04 2011-06-16 Sony Corp 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記録再生方法
JP2011170935A (ja) * 2010-02-22 2011-09-01 Tdk Corp 光記録再生方法、光記録媒体
JP2012069190A (ja) * 2010-09-22 2012-04-05 Sony Corp 再生装置、光路長サーボ制御方法
JP2012089197A (ja) * 2010-10-19 2012-05-10 Sony Corp 光記録媒体とその製造方法、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8857A (en) * 1994-02-18 1997-07-15 Nippondenso Co., Lt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hologram which can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ghant holograms due to noise light
CN1627211A (zh) * 2003-12-09 2005-06-15 先锋株式会社 全息记录介质以及记录和再现***
CN101105952B (zh) * 2006-07-10 2010-05-19 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及其信息记录再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13786A (ja) 2012-06-14
JP5487085B2 (ja) 2014-05-07
US20120134247A1 (en) 2012-05-31
CN102479519A (zh) 2012-05-30
US8958277B2 (en) 2015-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86391B2 (ja) 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装置および光情報記録方法
JP2005203090A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
US7307927B2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n optical disk
CN101727926A (zh) 控制数据被记录的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61761A (zh) 记录/再现全息数据的设备及调整记录层的位置的方法
JP4538759B2 (ja) 情報記録装置、情報再生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CN102479519B (zh)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生方法以及光盘装置
KR100965892B1 (ko) 광디스크에 대한 기록/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CN101401159A (zh) 光盘装置
CN101521028B (zh) 光学拾取设备以及记录再生装置
US7924682B2 (en) Unit to remove crosstalk in multi-layered disk, optical pickup including the unit, and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optical pickup
US7800988B2 (en) Optical recording using secondary tracking method
KR100982520B1 (ko) 광디스크, 광디스크에 대한 기록/재생 방법 및 장치
JP2011216171A (ja) 光学ピックアップ、光学ドライブ装置、光照射方法
KR20090110250A (ko) 광 디스크 장치 및 광 디스크 재생 방법
CN101203914A (zh) 光学拾取器以及采用该光学拾取器的光学记录和/或再现装置
US20090245037A1 (en) Focus Servo Method, Optical Reproducing Method, and Optical Reproducing Apparatus
JP2008108383A (ja) 多層光記録再生装置及び光記録再生方法、並びに多層光記録媒体
JP2009151900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位置制御方法並びに光ピックアップ
US8826309B2 (en)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disc device
JP5675460B2 (ja) ディスク装置
JP4726256B2 (ja)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情報機器
JP2009277292A (ja) 光情報記録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
WO2014188532A1 (ja) 光情報再生装置
US20120113784A1 (en) Optical picku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611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