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735B - 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移动终端、基站以及中继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移动终端、基站以及中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74735B
CN102474735B CN201080034402.3A CN201080034402A CN102474735B CN 102474735 B CN102474735 B CN 102474735B CN 201080034402 A CN201080034402 A CN 201080034402A CN 102474735 B CN102474735 B CN 1024747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frequency band
repeater mode
via node
mobile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344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74735A (zh
Inventor
高野裕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74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7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747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7473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4Traffic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中继节点(或者中继站)根据其在小区中的位置,和移动站在小区中的位置,起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传输中的中介实体的作用。由于小区被分成多个区域,并在所述多个区域中使用不同的无线资源,因此中继节点根据中继节点的位置和移动站的位置,采用将用于通信的有关无线资源。当中继站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通过采用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且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沿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中继站中的干扰。当移动站和中继站在小区中心区域和小区边界区域内的各个位置时,可以做出类似的采用。

Description

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移动终端、基站以及中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其中基站通过中继站的中介,与小区内的移动站通信的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应用小区间干扰协调的中继模式的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处理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遍使用,通信服务变成越来越多样,尤其是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移动通信的发展显著。目前,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正致力于ITU(国际电信联盟)起草的全球标准“IMT(国际移动电信)-2000”(一种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标准化。“LTE(长期演进”(3GPP起草的数据通信规范之一)是目的在于***(4G)IMT-Advanced的长期推进***,也称为“3.9G(超级3G)”。 
LTE是一种基于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调制方法的通信模式,采用OFDMA(OFDM接入)作为下行链路的无线接入方法(这里,把从基站(BS)到移动站(MS)的下行无线接入称为“下行链路”,把从MS到BS的上行无线接入称为“上行链路”)。 
OFDM是一种多载波方法,借助该方法,多项数据被分配给“正交”,即,相互不干扰的频率子载波,从而通过对每个子载波进行反向FFT(快速傅里叶变换),能够把频率轴上的每个子载波转换成时间轴上的信号,以便传输。传输数据是通过被分配给频率正交的多个载波传送的,从而,OFDM的特征在于每个载波的频带变成窄带,频率利用效率非常高,并且由于多路径的缘故,抗延迟失真(频率选择性衰落干扰)。 
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是一种多址接入方案,其中代替 OFDM信号的所有子载波被一个通信站占用,频率轴中的一组子载波被分配给多个通信站,以致子载波被多个通信站共用。 
在标准规范“LTE-Advanced”中,3GPP支持接近100MHz的带宽,“LTE-Advanced”是LTE关于***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目的在于最大1Gbps的峰值速度的实现。其中空间轴上的无线资源被多个用户共用的空分多址接入方案,比如多用户MIMO(MU-MIMO)或SDMA(空分多址接入)被认为很有希望。 
此外,对于LTE-Advanced考查了中继技术,以提高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这里,中继技术是一种依据其,在连接到核心网络的基站的范围中安装中继站(RS),以允许基站和中继站之间的跳程通信的机制。如果通信速度为1-2Mbps左右,那么可以应用诸如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和QPSK(正交PSK)之类的调制方法,并且即使SNR(信噪比)较低,也许可必要的SNR。相反,为了获得100Mbps以上的通信速度,必须在整个小区内保持较高的SNR吞吐量。此外,较高的工作频率会增大传输损耗,并且对衰落敏感,以致基站的覆盖范围减小。单基站的性能在小区边缘降低,而中继站补偿所述性能降低。 
在下行链路中,中继站首先放大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随后把接收信号传送给移动站。在用中继站中继接收信号的情况下,与直接从基站向移动站传送信号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SNR。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通过从移动站接收信号,然后把信号传送给基站,中继站能够使SNR保持较高水平。 
例如,其中基站向终端分配资源,在当前时隙中传送下行链路信号,并在下一时隙中经中继站,接收来自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中继站在当前时隙中接收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信号和来自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并在下一时隙中,把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传送给终端,和把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传送给基站,终端在当前时隙中传送上行链路信号,并在下一时隙中经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蜂窝***(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2558)。 
根据接收信号是如何传送的,中继站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信 号的模式可被分成下述两种。 
第一种是称为“放大-转发(AF)”的模式,其中中继站在使接收信号保持模拟信号不变的情况下,在放大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之后,重传该接收信号。在AF模式下,移动站难以提高SNR(信噪比),从而,中继站必须通过利用其中信号强度足够高的区域进行中继。此外,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存在反馈路径,以致必须考虑振荡的防止。AF模式的优点是根本不需要改进通信协议。 
第二种是称为“解码-转发(DF)”的模式,其中中继站对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进行数字处理,随后放大和传送接收的信号。即,中继站利用AD转换,把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对信号进行诸如纠错之类的解码处理,重新编码信号,并在放大和传送信号之前,利用DA转换,把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按照DF模式,可借助编码增益提高SNR。此外,通过把转换成数字信号的信号保存在存储器中,然后中继站在下一时隙中传送该信号,能够避免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转变信号的问题。通过改变频率,而不是为发射和接收改变时隙,也能够抑制振荡。 
在LTE-Advanced(它是3GPP的未来网络)中,更可能使用能够提高SNR的DF模式,而不是AF模式。 
在LTE和LTE-Advanced中,要求通信延迟的降低,更具体地说,要求把用户之间的延迟降低到50毫秒以下。从而,当引入中继技术时,需要充分考虑由中继站的中介引起的延迟问题。 
虽然DF类中继模式利用编码增益,提高SNR,不过,由解码和重新编码引起的延迟相当大。从而,提供一种对于延迟要求严格的信道,使用导致较小延迟的AF类中继模式,和对于延迟要求不严格的信道,应用DF类中继模式的方法。 
如果通过利用时间划分改变时隙,以避免干扰,用DF类中继模式中继,那么在时隙中,延迟增大。频繁使中继站重新编码和传送接收信号时的延迟与一个子帧或时隙的延迟一致。这是因为如果在保持LTE的向下兼容性的时候,应引入中继站,那么这样的定界更易于保 持兼容性。一个子帧是TDD(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定界符,从而更易于采纳为中继站的延迟单位。 
在LTE中,为了降低相同信道的相邻小区间干扰的影响,提出了小区间干扰协调(ICIC)。 
利用结合单小区频率重复和多小区频率重复的分数频率重复,可实现ICIC。 
每个小区被分成小区内的接近基站的中心区域,和在小区边缘远离基站的边界区域。虽然分配给在基站和中心区域的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中心频率”与相邻小区的“中心频率”竞争(即,单小区频率重复),不过通过控制发射功率足够小,以致信号只到达中心区域内,可避免小区之间的干扰。另一方面,必须发射足够强的信号,以致信号到达边界区域,通过相邻小区的边界区域使用相互不同的“边界频率”(多小区频率重复),避免小区之间的干扰。此外,代替OFDM信号的所有子载波被一个移动站占用,中心频率的子载波被分配给在基站附近的移动站,边界频率的子载波被分配给远离基站的移动站,以致子载波被多个移动站共用,从而实现多址接入(OFDMA)。 
如果在蜂窝***中引入中继技术,每个链路将在时间和频率方面被多路分解,以避免中继站的自基站的接收(中继链路)和到移动站的重传(接入链路)相互干扰,或者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相互干扰。当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数频率重复)时,即使在相同小区中,频率也随位置而不同(利用中心频率或边界频率),从而必须考虑到这一点,以避免链路之间的干扰。 
如果引入中继技术,那么还必须考虑小区间干扰协调。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2558 
发明内容
从而,理想的是提供其中基站能够通过中继站的中介,适宜地与小区中的移动站通信的优良的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另外,理想的是提供采用能够适当地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较好中继模式的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此外,理想的是提供通过利用小区间干扰协调,能够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恰当中继,以便避免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或者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在中继站中的干扰的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如下详细所述,本发明解决常规***,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上述限制和其它限制。 
一个这样的***是包括基站和中继节点的移动通信***。基站包括在小区中形成无线覆盖的发射器,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心区域被边界区域环绕,边界区域的外缘定义小区的外缘,发射器利用分配给中心区域的第一无线资源和分配给边界区域的第二无线资源进行发射。中继节点被配置成在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之间中继信号,包括按照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判别的多种中继模式之一,操作中继节点的控制器,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在该***中,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同样地,控制器可把中继模式设定成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一中继模式,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二中继模式,和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的第三中继模式之一,其中与当利用第二无线资源覆盖边界区域时相比,当利用第一无线资源覆盖中心区域时,发射器以较低的功率进行发射。 
第二中继模式和第三中继模式可以利用互斥频带,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采用互斥的频带。 
第一中继模式采用一组频率和时间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可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不重叠;和 
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和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 
视情况,移动通信***可包括位置确定机构,所述位置确定机构被配置成确定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位置确定机构包括在中继节点和基站之一中。 
本发明的***也可被具体化为在基站的小区中形成无线覆盖的移动通信***中的中继节点,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心区域被边界区域环绕。中继节点包括配置成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信号的收发器。中继节点还包括按照多种中继模式之一操作中继节点的控制器,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可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来判别,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就中继节点来说,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第二中继模式和第三中继模式利用互斥频带,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采用互斥的频带。 
第一中继模式采用一组频率和时间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可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不重叠;和 
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和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 
按照本发明的创新方法在小区中中继无线信号,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心区域被边界区域环绕,边界区域的外缘定义小区的外缘,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利用分配给中心区域的无线资源发射信号,和利用分配给边界区域的无线资源发射信号,和 
借助中继节点,在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之间中继信号,中继步骤包括借助控制器,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站的位置信息,从多种中继模式中选择一种中继模式,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包括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移动站在边界 区域中时的第一中继模式,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二中继模式,和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的第三中继模式,其中与当利用第二无线资源覆盖边界区域时相比,当利用第一无线资源覆盖中心区域时,发射器以较低的功率进行发射。 
第二中继模式和第三中继模式利用互斥频带;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采用互斥的频带。第一中继模式采用一组频率和时间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不重叠;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不重叠;和 
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和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 
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位置确定机构包含在中继节点和基站之一中。 
本发明还可在供在移动通信***中使用的移动终端中实现,所述移动通信***从基站形成小区中的无线覆盖,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心区域被边界区域环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配置成经由中继节点,与基站交换无线信号的收发器; 
保持与中继节点的所选中继模式对应的调度信息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 
配置成根据选择的中继模式,改变用于与中继节点通信的无线资源的控制器,所述中继模式是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 置信息选择的,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控制器可被配置成可选择地按照第一中继模式,第二中继模式或第三中继模式工作, 
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而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时,选择第一中继模式,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选择第二中继模式,和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选择第三中继模式。 
本发明还可在小区中形成无线覆盖的移动通信***中的基站中实现,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心区域被边界区域环绕,所述基站包括收发器和控制器。收发器被配置成经由中继节点,与基站交换无线信号。控制器从多种中继模式中选择一种中继模式,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可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来判别,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按照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提供采用能够适当地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的较好中继模式的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此外,按照上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提供优良的,并且在应用分数频率重复作为小区间干扰协调的时候,能够利用与中继站在小区中所处的位置对应的中继模式,恰当地中继的通信***,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通过按照中继站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站的位置信息,确定中继站中的适当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以及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在中继站中的干扰。 
通过除了考虑中继站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站的位置信息,还考虑中继站的通信能力,确定中继站中的更适当的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上行 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以及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在中继站中的干扰。 
利用与中继站的位置信息和移动站的位置信息相适应的适当中继模式(依据该中继模式,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不会在中继站中相互干扰),能够在基站和移动站之间提供中继。 
当中继站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通过采用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且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沿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中继站中的干扰。 
当中继站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通过采用把预定中心频率和不会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且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沿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中继站中的干扰。 
当中继站在中心区域中,而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时,利用把预定中心频率和不会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中继链路,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用于接入链路,并且对于沿时间方向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沿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中继站中的干扰。 
当中继站在中心区域中,而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并且通过沿频率方向多路复用,中继站能够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时,利用把预定中心频率和不会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中继链路,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用于接入链路,并且对于沿时间方向多路分解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沿时间方向多路复用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中继站中的干扰。 
当中继站在中心区域中,而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通过沿频率方向多路复用,中继站能够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并且***频率可被分成下行链路用频率和上行链路用频率时,利用把预定中心频率和不会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中继链路,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用于接入链路,并且对于沿时间方向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和下 行链路,都沿时间方向多路复用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中继模式,能够避免中继站中的干扰。 
通过为每个预定无线帧,选择中继站中的中继模式,能够自适应地对应于移动站的移动。 
依据基于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或者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结构的示图。 
图2是表示包括当中继站充当中介时的情况,和不充当中介时的情况的小区内的基站通信操作的示图。 
图3A是表示借助分数频率重复,实现小区间干扰协调的蜂窝***的示图。 
图3B是图解说明其中进行分数频率重复的小区内的频率分配的示图。 
图3C是图解说明其中进行分数频率重复的小区内的频率分配的示图。 
图3D是图解说明其中进行分数频率重复的小区内的频率分配的示图。 
图4表示其中应用小区间干扰协调的小区内,经由中继站的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通信例子的示图。 
图5是表示如何在时间和频率方面多路分解时隙,以避免中继站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相互干扰,或者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相互干扰的示图。 
图6是图解说明与中继站位于小区内的位置相应的中继模式的示图。 
图7是图解说明与中继站位于小区内的位置相应的中继模式的示图。 
图8是图解说明与中继站位于小区内的位置相应的中继模式的示 图。 
图9是图解说明与中继站位于小区内的位置相应的中继模式的示图。 
图10是图解说明与中继站位于小区内的位置相应的中继模式的示图。 
图11是图解说明与中继站位于小区内的位置相应的中继模式的示图。 
图12是图解说明与中继站位于小区内的位置相应的中继模式的示图。 
图13是表示基站判定小区内的中继模式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意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蜂窝***中工作的基站的功能结构的示图。 
图15是示意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蜂窝***中工作的中继站的功能结构的示图。 
图16是示意表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蜂窝***中工作的移动站的功能结构的示图。 
图17是表示接收信号强度和离基站的通信距离(中继站和移动站在小区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其中把本发明应用于诸如LTE之类移动通信***的实施例。 
图1表示LTE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结构。如图1中图解所示,无线帧由按时间单位的降序的时隙(Slot),子帧(Subframe)和无线帧(Radio Frame)三个分层构成。 
0.5毫秒的时隙由7个OFDM符号(对正常的单播传输来说)构成,成为当被用户(移动站)接收时的解码处理的单位。1毫秒的子帧由两个连续的时隙构成,成为纠错编码的数据分组的传输时间的单位。10毫秒的无线帧由10个子帧(即,20个时隙)构成,成为所有物理信道的多 路复用的基本单位。 
通过利用不同的子载波或不同的时隙,每个用户能够相互毫不干扰地进行通信。在LTE中,通过把连续的子载波分成多个块,定义称为“资源块(RB)”的无线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一个资源块在频率轴方向具有12个子载波的宽度,在时间轴方向具有0.5毫秒(7个OFDM符号)的长度。安装在基站的调度器用资源块,向每个用户分配无线资源。在称为“L1/L2控制信令”的控制信道中规定这种分配。每个用户通过查看控制信道,识别分配给该用户的资源块。对于每个子帧,即,间隔1毫秒分配资源块。 
0.5毫秒长度的时隙是每个用户可以得到的最小分配单位。安装在基站的调度器向每个用户分配可以时隙为单位使用的时隙。在LTE中,能够选择两种双工***,即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就TDD来说,能够为每个子帧选择要使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哪一个。 
在按照本实施例的通信***中,为了提高在小区边缘的吞吐量,引入了中继技术。 
下面参考图2,说明包括当中继站充当中介时的情况,和不充当中介时的情况的小区内的基本通信操作。基站(BS)和中继站(RS)之间的链路被称为“中继链路(RelayLink)”,中继站和移动站(MS)之间的链路被称为“接入链路(AccessLink)”。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不利用中继站的直接链路被称为“直接链路(DirectLink)”。在图2中,下行链路被表示成实线箭头,上行链路被表示成虚线箭头。 
在LTE中,无线资源分配在资源块中,并由(上面提及的)称为L1/L2信令的控制信道指定。中继站通过每隔1毫秒,查看控制信道中的资源块的分配信息,即,调度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以中继站为目的地的任意资源块。 
在下行链路中,中继站首先用(上面提及的)DF模式,放大来自基站的接收信号,随后把接收的信号传给移动站。在接收信号由中继站中继的情况下,与直接从基站把信号传给移动站的情况相比,信噪比 能够被提高。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中,通过从移动站接收信号,在放大接收的信号之后,把信号传给基站,中继站能够保持信噪比较高。 
此外,在按照本实施例的通信***中,应用(上面提及的)小区间干扰协调,以降低相同信道的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的影响。 
这里将参考图3A-3D,再次说明小区间干扰协调。在图解说明的例子中,利用结合单小区频率重复和多小区频率重复(图3A-3D中的3小区频率重复)的分数频率重复,实现小区间干扰协调。 
在图3A中,六边形代表一个小区范围。每个小区被分成小区内的白色中心区域,和在小区边缘的阴影边界区域。虽然分配给中心区域的中心频率与相邻小区的中心频率竞争(即,频率重复为1),不过通过控制发射功率足够小,以致信号只到达中心区域内,避免了小区之间的干扰。另一方面,不同的频率被分配给相邻小区的边界区域(即,进行3小区频率重复)。在图3A中,频带的差异用阴影的种类(正斜线,反斜线,和网状斜线)表示。通过如图3B-3D中所示,在相邻小区之间切换频率分配的配置,能够实施高效的频率分配。 
图3B-3D表示小区内的频率分配和发射功率。在每个小区中,***频带被分成三个块,用于小区之间的频率重复的子载波块被分配给边界频率,用于单小区频率重复的子载波块被分配给中心频率。 
例如,在图3A中的具有带反斜线的边界区域的小区中,子载波块#1被分配给边界频率,子载波块#2和#3被分配给中心频率(参见图3B)。在图3A中的具有网状阴影边界区域的小区中,子载波块#2被分配给边界频率,子载波块#1和#3被分配给中心频率(参见图3C)。在图3A中的具有带正斜线的边界区域的小区中,子载波块#3被分配给边界频率,子载波块#1和#2被分配给中心频率(参见图3D)。代替OFDM信号的所有子载波被一个通信站占用,通过把中心频率的子载波分配给在中心区域的移动站或中继站,和把边界频率的子载波分配给在边界区域的移动站或中继站,以便多个通信站共享子载波,实现多址接入(OFDMA)。 
在图3A的任意小区中,由于中心频率的发射功率被控制为足够 小,以致信号只到达小区的中心区域内的发射功率,因此即使单小区频率被重复,也不会发生小区间干扰。而边界频率的发射功率足够大,以致无线电波从在小区中心的基站到达小区边缘,由于使用多个小区(图解说明的例子中的3个小区)的频率重复,因此不会发生相邻小区之间的干扰。 
图4表示在其中应用小区间干扰协调的小区内,经由中继站的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的通信例子。在图4中,下行链路被表示成实线箭头,上行链路被表示成虚线箭头。 
如图4中所示,对于中继站和移动站,可分别考虑位于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的两种情况。在图4中的情况1中,在中心区域的中继站中继到在边界区域的移动站。在情况2中,中继站和属于其的移动站都位于边界区域中。在情况3中,中继站和属于其的移动站都位于中心区域中。 
现在参考图4,讨论中继模式。在频率方面的多路分解易于被考虑以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中继站中相互干扰。此外,在时隙方面的多路分解易于被考虑以避免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在中继站中相互干扰。 
图5表示如何在时间和频率方面多路分解时隙,以在中继站中避免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相互干扰,或者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相互干扰。在图5中,实线箭头表示下行链路,虚线箭头表示上行链路。每次经过中继站时,时隙被多路分解。这用图5中的较短箭头表示。对于直接链路来说,时隙可被连续使用,这被表示成图5中的较长箭头。 
图5中的横轴表示时间轴,纵轴表示频率轴。4个方块分别对应于LTE中所谓的“资源块”,安装在基站中的调度器分配资源块。每个资源块能够沿着时间方向和频率方向多路复用每个信道。 
在下行链路期间,基站利用时间T1的时隙和频率F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并在把信号保存在缓冲器中之后,利用时间T2的时隙和频率 F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传送所述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时间T2和频率F2的时隙,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注意,下行链路的直接链路是直接从基站到移动站,而不经过中继站进行通信的链路,不过在图5中,它在时间T1和T2的时隙内,接连利用频率F2的资源块。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期间,移动站利用时间T1的时隙和频率F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传送信号,然后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中继站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并在缓冲所述信号之后,利用时间T2的时隙和频率F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传送所述信号,然后基站接收该信号。注意上行链路的直接链路是直接从移动站到基站,而不经过中继站进行通信的链路,不过它在时间T1和T2的时隙内,接连利用频率F1的资源块。 
注意,上面说明的是图5中的4个方块分别对应于LTE中的所谓资源块。方块的时间方向的大小可以是用资源块分隔的时隙,或者可以是作为两个资源块的时隙的子帧。对优选实施例来说,后者更易于操作。 
此外,如果用于在小区中进行发射/接收的标准频带宽度为20MHz,那么资源块包括间隔为15kHz个12个子载波,于是,图5中的方块的频率方向的大小为180kHz宽。小区间干扰协调中的中心频率和边界频率的频率分配已图解说明于图3B,图3C和图3D中。这是通过在20MHz的***带宽内,把以180kHz为增量的资源块大致分成三个区域来使用的。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结合多个频带进行通信的方法。例如,在利用以结合5个20MHz带宽(总共100MHz)的带宽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小区间干扰协调的3个频带(参见图3B-3D)可用20MHz保护频带分隔(60MHz用于信令,40MHz用于分隔)。于是,图5中的方块在频率方向的大小可以是20MHz的带宽。 
顺便提及,当进行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数频率重复)时,即使在相同小区中,用于通信的频率也随移动站的位置而不同,必须认为在中心区域的移动站利用中心频率,而在边界区域的移动站利用边界频率 (如上所述)。 
自然的是想到需要中继站的移动站位于边界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合理的是把边界频率用于中继站和移动站之间的通信,即,用于接入链路。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中继站的两种情况:在中心区域的情况和在边界区域的情况。换句话说,对于中继链路,可以考虑使用中心频率和边界频率两种情况。在图4中,作为小区中,基站和移动站之间经由中继站的通信例子,表示了情况1-3这三种使用情况。如果在中心区域中使用中心频率F1,在边界区域中使用边界频率F2,那么可如下面所示的表格,总结每种情况下,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的频率: 
[表1] 
    中继链路频率   接入链路频率
  情况1   F1   F2
  情况2   F2   F2
  情况3   F1   F1
重新参见图5,相同频率被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每一个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以致中继站的中继链路与接入链路,和上行链路与下行链路不应相互干扰。相反,在表1中,情况1(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MS在边界区域)把中心频率用于中继链路,把边界频率用于接入链路。换句话说,中继链路与接入链路利用不同的频率,以致图5表示一种不适当的中继模式。 
另一方面,从情况2(中继节点和MS都在边界区域)中,把边界频率用于中继链路与接入链路的观点来看,图5表示一种适当的中继模式。尽管其中在中心区域的移动站由中继站中继的情况3(中继节点和MS都在中心区域)罕见,不过,从把中心频率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观点来看,图5也表示一种适当的中继模式。不过,在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情况2是关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情况2,类似地,情况3是关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情况3。即,相同的频率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相反,图5中所示的中继模式被配置成具有用于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多路分解的频率(边界频率F2用于下行链路,中心频率F1用于上行链路),从而不可取,因为它会或者引起共用无线资源(例如,在多个小区中使用的频率)的低效使用,或者引起小区间干扰。 
如本发明人确认的那样,在图4中的任意情况1-3下,图5中所示的中继模式不可取。 
根据上面所述,将总结小区间干扰协调(分数频率重复)和中继站之间的关系。虽然需要中继站的中继的移动站通常位于边界区域,不过对中继站来说,可以考虑位于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的两种情况。从而,必须提供与中继站位于小区中的位置(即,中继站位于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的哪一个)对应的中继模式。 
图6-10举例说明按照中继站位于小区中的位置,可应用于图4中所示的情况1-3之一的中继模式。在所有中继模式下,安装在基站的调度器通过按照中继站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不会相互干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也不会相互干扰的方式,在时间和频率方面多路分解时隙来分配时隙。 
图6中所示的中继模式适用于情况3,把预定的中心频率F1和不足以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沿着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和分别关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多路分解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这种中继模式适合于与图4中的情况3对应的移动站和中继站都位于中心区域的情况。在移动站位于中心区域中的情况下,中继站介入与基站的通信的可能性较低。不过,比如当移动站深入建筑物或隧道内时,中继站可能介入与基站的通信,可取的是利用在建筑物的窗子附近,或者在隧道入口附近的中继站中继。 
在下行链路期间,基站通过利用中心频率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在把所述信号保存在缓冲器中之后,通过利用中心频率F1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所述 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中心频率F1的资源块,在时间T2的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期间,移动站通过利用中心频率F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3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中继站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在缓存所述信号之后,通过利用中心频率F1(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的资源块,在时间T4的时隙中传送信号,基站接收所述信号。 
在图6中所示的例子中,资源块未在频率方向上被多路分解,不过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时间方向上被多路分解。相反,作为图11中所示的适用于情况3的变形例,中心频率F1可被分成两个频率F1-1和F1-2,以沿着频率方向多路复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不过未必使用为边界区域分配的频率。 
在下行链路期间,基站通过利用频率F1-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在把所述信号保存在缓冲器中之后,通过利用频率F1-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频率F2的资源块,在时间T2的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期间,移动站利用时间T1的时隙和频率F1-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中继站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并在缓存所述信号之后,通过利用时间T2的时隙和频率F1-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传送所述信号,然后基站接收所述信号。 
图7中图解说明的中继模式涉及情况2,并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F2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沿着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别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沿着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这种中继模式适合于与图4中的情况2对应的移动站和中继站都位于边界区域的情况。 
在下行链路期间,基站通过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 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并在把所述信号保存在缓冲器中之后,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所述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在时间T2的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期间,移动站通过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3的时隙中传送信号,结果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中继站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并在缓存所述信号之后,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4的时隙中传送所述信号,结果基站接收所述信号。 
在图7中所示的例子中,未在频率方向多路分解资源块,不过在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相反,作为图12中所示的涉及情况2的变形例,边界频率F2可被分成两个频率F2-1和F2-2,以便沿着频率方向多路复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 
在下行链路期间,基站通过利用频率F2-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并在把所述信号保存在缓冲器中之后,利用频率F2-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频率F2-2的资源块,在时间T2的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期间,移动站通过利用时间T1的时隙和频率F2-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传送信号,结果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中继站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并在缓存所述信号之后,利用时间T2的时隙和频率F2-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传送信号,结果基站接收所述信号。 
图8中图解说明的中继模式涉及情况1,分别在沿着时间方向多路复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把预定的中心频率F1和不足以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中继链路,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F2用于接入链路。这种中继模式沿着频率方向,多路分解中继链 路和接入链路,并沿着时间方向多路复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每一个中,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另外在时间方向多路复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这种中继模式适合于与图4中的情况1对应的,位于中心区域的中继站中继到位于边界区域的移动站的情况。图解说明的这种中继模式实质上把中心频率F1用于中继链路,把边界频率F2用于接入链路。较长的箭头代表直接链路,指示基站和移动站在时间T1和T2的时隙中改变频率。 
在下行链路期间,基站通过利用中心频率F1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并在把所述信号保存在缓冲器中之后,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在时间T2的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 
另一方面,在上行链路期间,移动站通过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中继站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并在缓存所述信号之后,利用中心频率F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信号,基站接收所述信号。 
图9中图解说明的中继模式也涉及情况1,在时间方向多路分解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并在频率方向多路复用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在时间方向被多路分解,而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在频率方向和时间方向被多路复用)。对下行链路来说,这种中继模式把预定的中心频率F1和不足以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中继链路,另外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F2用于接入链路。另一方面,对上行链路来说,这种中继模式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F2用于中继链路,并把预定的中心频率F1和不足以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接入链路。图9中的垂直线描述用于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的联接,并表示来自发源地(例如,基站) 的数据随后(由中继节点)转发给目的地(例如,MS)。通常,和图8相同,这种中继模式适合于与图4中的情况1对应的,位于中心区域的中继站中继到位于边界区域的移动站的情况。 
作为下行链路,基站利用中心频率F1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在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的时候,中继站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相同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在时间T1的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 
另一方面,作为上行链路,移动站利用边界频率F2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在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的时候,中继站利用中心频率F1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2的时隙中传送信号,基站接收所述信号。 
图9中所示的中继模式与图8中所示的中继模式的相似之处在于中心频率F1用于中继链路,边界频率F2用于接入链路,不过,不同之处在于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每一个中,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在频率方向被多路复用,从而具有中继中所涉及的延迟较小的优点。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中继站需要电路,因为中继站进行在频率轴方向多路复用的发射/接收操作(即,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比如在以中心频率F1进行接收的时候,同时以边界频率F2进行发射。 
图10中图解说明的中继模式也涉及情况1,分别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把预定中心频率和不足以到达相邻小区的发射功率用于中继链路,并把避免干扰相邻小区的边界频率用于接入链路,以在频率方向多路复用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同时把中心频率和边界频率分成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两半(子带),以在频率方向多路复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与图8和9相同,这种中继模式适合于与图4中的情况1对应的,位于中心区域的中继站中继到位于边界区域的移动站的情况。 
作为下行链路,基站利用中心频率F1-1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在接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信号的时候,中继站利用边界频率F2-1的资源块(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相同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随后,移动站利用边界频率F2-1的资源块,在时间T1的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 
另一方面,作为上行链路,移动站利用边界频率F2-2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中继站接收所述信号。随后,在接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信号的时候,中继站利用中心频率F1-2的资源块(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在时间T1的时隙中传送信号,基站接收所述信号。 
图10中所示的中继模式与图8中所示的中继模式的相似之处在于中心频率F1用于中继链路,边界频率F2用于接入链路,不过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每一个中,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在频率方向被多路复用。这种情况下,中继站需要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的电路。 
图10中所示的中继模式和图9中所示的中继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心频率F1被分成两个频率F1-1和F1-2,把边界频率F2分成两个频率F2-1和F2-2,另外,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也在时间方向被多路复用,从而具有中继中所涉及的延迟仍然更小的优点。是否能够采用图10中所示的中继模式还取决于是否允许占用4个频带(中继站把中心频率和边界频率分别分成两个频带),用于与相关移动站的通信。 
下表中总结了图6-10中所示的每种中继模式对图4中所示的每种情况1-3的适用性。 
[表2] 
基站以统一的方式,控制通过中继站的中继,与移动站的下行链 路和上行链路的通信操作,结果基站必须以中继站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不会相互干扰,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也不会相互干扰的方式,在时间和频率方面多路分解时隙。根据表2显然可知,需要考虑到中继站和移动站在小区中的位置,决定中继模式(即,相对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的资源分配)。 
从而,在按照本实施例的蜂窝***中,基站按照下面的各个项目,指定本地小区中的中继站的中继模式: 
(1)中继站的位置(中继站位于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的哪一个)。 
(2)属于该中继站的移动站的位置(移动站位于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的哪一个)。 
(3)中继站是否能够通过在频率方向的多路复用,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 
图13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基站决定中继站的中继模式的处理过程。 
首先,检查是否应把不同的频率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即,是否应把中心频率用于中继链路,把边界频率用于接入链路(步骤S1)。步骤S1对应于上述项目(1)和(2)的判断。 
如果把不同的频率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步骤S1中是),那么判断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情况1(步骤S2)。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检查在上述项目(3)中列出的通信能力,即,中继站是否能够通过在频率方向的多路复用,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步骤S3)。 
如果中继站难以通过在频率方向的多路复用,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步骤S3中否),那么设定图8中所示的中继模式(步骤S6)。 
如果判断中继站能够通过在频率方向的多路复用,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步骤S3中是),那么随后检查是否允许占用4个频带,用于与相关移动站的通信(步骤S4)。 
如果允许占用4个频带,用于与相关移动站的通信(步骤S4中是),那么设定图10中所示的中继模式(步骤S6)。如果不允许占用4个频带,用于与相关移动站的通信(步骤S4中否),那么设定图9中所示的中继 模式(步骤S7)。 
另一方面,如果判断相同频率被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步骤S1中否),那么随后检查中心频率是否被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步骤S8)。 
如果中心频率被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步骤S8中是),那么可判断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情况3,从而设定图6中所示的中继模式(步骤S9)。 
如果边界频率被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步骤S8中否),那么可判断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对应于图4中的情况2,从而设定图7中所示的中继模式(步骤S10)。 
随后,基站用信号把按照上述处理过程决定的中继模式,通知相关的中继站和移动站。 
当更新本地小区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时,基站可进行图13中所示的处理过程。更新本地小区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的频率是任意的。例如,基站可对每个无线帧,进行图13中所示的处理过程,以更新本地小区中的无线资源的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可按照移动站的移动,对于每个无线帧,自适应地改变中继模式。 
代替以无线帧为单位的反复更新,可以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静态的网络运行模式。即,公司可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例如大约一年,在小区中连续使用相同的中继模式。另一方面,可以根据预定的事件(例如,每月)或者计划使用(例如,随着时间的过去扩大的,并且现在需要小区间协调来容纳其移动订户的某个范围中的网络使用),利用更动态的分配。换句话说,本发明的主题包括其中公司实现不止两种中继模式,并且分别使用它们中的每一种的运行模式。此外,除了基站根据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的信息,确定中继模式的情况之外,基站可修改公司设定的中继模式,比如在***管理员(编程或者人工)设定要由基站采用的中继模式的情况下。视情况,基站或网络管理员可向所述网络资源发送指示模式改变的时间和参数的控制信号。 
在步骤S1,根据目标中继站和移动站位于小区的中心区域和边界 区域中的哪一个,可判断是否把相同的频率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或者说,是否把中心频率和边界频率之一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中的每一个)。此外,基站能够根据与每个站的通信距离,确定中继站和移动站位于哪个区域(中心区域或边界区域)中。 
这里,可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测量通信站之间的通信距离。当从中继站和移动站收到无线信号时,基站可从每个站获得接收信号强度。图17表示接收信号强度和距基站的通信距离(中继站和移动站在小区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中继站和移动站离基站越远,接收信号强度越弱。可以估计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预定阈值的位置是中心区域,接收信号强度小于预定阈值的位置是边界区域。此外,基站可根据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的估计结果,分别确定把哪个区域(中心区域或边界区域)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强-弱RSSI的阈值可被动态改变,以适应***要求。例如,如果网络运营商确定与边界区域相比,在中心区域中使用更多的资源(可能指示新的小区站点),那么可以降低RSSI强/弱阈值,以便于更经常使用边界频率。另一方面,更拥挤的区域会使增大RSSI强/弱阈值更为谨慎,以避免更大的小区间干扰。同样地,基站能够改变其辐射功率级,以设定中心区域的不同大小,从而适应通信量需求。 
此外,作为基站如何获得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信息的另一种方法,可以有在中继站和/或移动站利用GPS(全球定位***)确定位置的时候,利用上行链路的信道,把用GPS测量的位置信息通知基站的方法。基站可根据中继站和移动站通知的位置信息,分别确定把哪个频率(中心频率或边界频率)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可根据中继节点或MS的移动,动态改变所述位置信息,使基站持续评价所述移动,以便于无线资源的改变。 
此外,作为基站如何获得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信息的又一种方法,可存在利用当中继站和移动站接入网络时使用的初始化过程的方法。作为接入网络的初始化过程之一,进行的是随机接入。在随机接入的时候,基站能够获得从中继站和移动站传送的信号的延迟(定时提 前值)为多大的信息。由于如果通信距离较远,那么延迟较大,如果通信距离较短,那么延迟较小,因此基站能够根据定时提前值,估计中继站和移动站的位置。从而,作为估计结果,基站可以分别确定把哪个频率(中心频率或边界频率)用于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不过,本发明的主题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测量方法。 
作为又一种备选方案,移动站和中继站可向基站报告它们是否能够用边界频率,从其他基站收到控制信号。如果能,那么这指示移动站和/或中继站在边界区域中。 
图14示意表示按照本实施例,在蜂窝***中工作的基站的功能结构。如图所示,基站1400由天线单元1401,进行发射/接收信号的模拟处理的模拟单元1402,进行模拟接收信号的数字转换或者数字发射信号的模拟转换的AD/DA处理单元1403,进行发射/接收信号的数字处理的数字单元1404,和进行数据发射请求,接收数据处理等的上层协议处理单元1405构成。 
基站1400具有例如作为天线单元1401的多个天线元件,并采用其中多个用户共用空间轴上的无线资源的空分多址接入方案(比如多用户MU-MIMO或SDMA)来实现高吞吐量通信,不过,这与本发明的本质并不直接相关,从而在这里被省略。 
上层协议处理单元1405也可以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通用计算机***的形式构成,不过,这与本发明的本质并不直接相关,从而在这里被省略。 
除了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处理的解调/解码单元1411,和进行发射信号的编码和调制处理的编码/调制单元1412之外,数字单元1404还包括诸如移动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3,中继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4,中继模式判定单元1415,和进行本地小区中的无线资源的管理(即,调度)的调度信息生成单元1416之类的功能模块。功能模块1413-1416可用专用硬件构成,不过也可用由处理器执行的预定软件程序实现。 
当根据已由解调/解码单元1411进行解调和解码处理的数字接收 信号,测量或估计本地小区中的中继站1500(下面说明)和属于中继站1500的移动站1600(下面说明)的位置时,测量结果被分别保存在中继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4和移动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3中。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可测量到中继站1500和移动站1600的通信距离,从而根据该测量结果,检测中继站1500和移动站1600的位置。当从中继站1500和移动站1600收到无线信号时,基站1400从每个通信站获得接收信号强度,并确定要使用的频率(如前所述)。此外,由基站1400处理的中继站1500和移动站1600的位置信息可以处于检测所述位置信息属于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中的哪一个的水平。代替作为转换自接收信号强度的结果的位置信息,可把接收信号强度或者要使用的频率保存在移动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3和中继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4中,作为位置信息。 
中继模式判定单元1415根据保存在中继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4中的中继站1500的位置,保存在移动站位置保持存储器1413中的移动站1600的位置,和中继站1500的通信能力(即,通过频率方向的多路复用,是否能够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按照图13中所示的处理过程,决定中继模式。例如,中继模式可以相适应地选自图6-10中所示的中继模式。 
作为调度器的调度信息生成单元1416遵照中继模式判定单元1415决定的中继模式,把无线资源分配给中继站1500和属于中继站1500的移动站1600,从而生成本地小区中的调度信息。通过控制信道,把调度信息通知中继站1500和移动站1600。 
图15示意表示按照本实施例,在蜂窝***中工作的中继站的功能结构。图解所示的中继站1500由天线单元1501,进行发射/接收信号的模拟处理的模拟单元1502,进行模拟接收信号的数字转换或数字发射信号的模拟转换的AD/DA处理单元1503,和进行发射/接收信号的数字处理的数字单元1504构成。 
中继站1500具有例如作为天线单元1501的多个天线元件,可以采用空分多址接入方案(和上面相同),不过,本发明的本质并不局限 于此。 
数字单元1504由控制发射/接收单元的操作的发射/接收控制单元1515(总起来说,与发射器相关的组件,与接收器相关的组件和控制器组件是收发器),保存通过控制信道从基站1400传送的调度信息和中继模式的调度信息保持存储器1516,中继模式指令信息保持存储器1517,和统一地控制数字单元1504内的操作的CPU(中央处理器)1518构成。发射/接收单元由从数字接收信号获得同步的同步单元1511,按照获得的同步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处理的解调/解码单元1512,临时保持发射数据的缓冲器1514,和进行发射信号的编码和调制处理的编码/调制单元1513构成。发射/接收单元的通信能力是任意的。换句话说,是否能够通过频率方向的多路复用,同时进行发射/接收操作是任意的。 
发射/接收控制单元1515按照保存在调度信息保持存储器1516中的调度信息,和保存在中继模式指令信息保持存储器1517中的中继模式,利用指定的资源块,控制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的接收处理,和接入链路中的发射处理,还控制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的接收处理,和中继链路中的发射处理。 
缓冲器1514临时保存在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中接收的,以移动站1600(后面说明)为目的地的数据,或者在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中接收的,以基站1400为目的地的数据,并把所述数据作为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传送给移动站1600,或者作为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传送给基站1400。在解调和解码信号之后,中继站1500临时把待中继的信号保持在缓冲器1514中,随后重新编码和调制所述信号,以便发射。即,应用(上面提及的)DF模式。 
图16示意表示按照本实施例,在蜂窝***中工作的移动站的功能结构。图解所示的移动站1600由天线单元1601,进行发射/接收信号的模拟处理的模拟单元1602,进行模拟接收信号的数字转换,或者数字发射信号的模拟转换的AD/DA处理单元1603,进行发射/接收信号的数字处理的数字单元1604,和进行数据发射请求,接收数据处理等 的上层协议处理单元1605构成。 
移动站1600具有作为天线单元1601的多个天线元件,可以采用空分多址接入方案(和上面相同),不过,本发明的本质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诸如个人计算机之类的通用计算机***的形式,构成上层协议处理单元1605(和上面相同)。 
数字单元1604由从数字接收信号获得同步的同步单元1611,按照获得的同步,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处理的解调/解码单元1612,进行发射信号的编码和调制处理的编码/调制单元1613,保存通过控制信道,从基站1400传来的调度信息的调度信息保持存储器1614,和统一地控制数字单元1604内的操作的CPU 1615构成。 
调度信息保持存储器1614把分配给本地站的资源块作为调度信息保存于其中。同步单元1611和解调/解码单元1612通过利用为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分配的资源块,进行接收处理。编码/调制单元1613通过利用为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分配的资源块,进行发射操作。 
应注意,通过把分别在图14-16中图解说明的基站1400,中继站1500和移动站1600布置在基站1400的小区中,这些通信站的协同操作导致按照中继站1500和移动站1600的每项位置信息,判定中继站中的适当中继模式,从而在中继站1500中,能够避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干扰,以及中继链路和接入链路中的干扰。 
注意,图13中图解说明的处理过程由基站执行,以确定本地小区中的中继站的中继模式,图14中图解说明的基站1400的结构例子,和图15中图解说明的中继站的结构例子的前提是基站1400确定本地小区中的中继站1500的中继模式。作为其备选例子,可存在代替基站,由中继站确定中继模式的方法。在这样的备选例子中,由基站向中继站通知中继站本身和移动站在基站的小区中的位置信息,或者基站从中继站和移动站接收的接收信号强度信息。或者,如果中继站独自收集这样的信息,那么可以确定中继模式。此外,中继节点不需要向基站报告实际位置,而是报告它是位于中心区域还是边界区域的判定。同样,可根据(1)GPS,(2)专用于中心区域的频率的信号强度,(3)传播 延迟,和(4)来自相邻基站的相对发射强度,做出这种判定。 
此外,考虑到接入链路和中继链路之间的差异,或者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之间的差异,判定中继模式的处理可以分散在不止两个不同的设备(例如,基站和中继站)上。例如,可存在基站确定从基站到中继站的中继链路,而中继站确定哪种中继模式适用于从中继站到移动站的接入链路的情况。 
上面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不过,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修改或替换这样的实施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本质。 
这里,说明集中于通过把本发明应用于移动通信***而获得的实施例,不过本发明的本质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可类似地应用于包括无线LAN在内的其中基站和移动站通过中继站的介入进行通信的各种通信***。 
总之,以范例的形式公开了本发明,不应限制性地解释这里说明的内容。判断本发明的本质应考虑权利要求。 
[附图标记列表] 
1400 基站 
1401 天线单元 
1402 模拟单元 
1403 AD/DA处理单元 
1404 数字单元 
1405 上层协议处理单元 
1411 解调/解码单元 
1412 编码/调制单元 
1413 移动站位置保持存储器 
1414 中继站位置保持存储器 
1415 中继模式判定单元 
1416 调度信息生成单元 
1500 中继站 
1501 天线单元 
1502 模拟单元 
1503 AD/DA处理单元 
1504 数字单元 
1511 同步单元 
1512 解调/解码单元 
1513 编码/调制单元 
1514 缓冲器 
1515 发射/接收控制单元 
1516 调度信息保持存储器 
1517 中继模式指令信息保持存储器 
1518 CPU 
1600 移动站 
1601 天线单元 
1602 模拟单元 
1603 AD/DA处理单元 
1604 数字单元 
1605 上层协议处理单元 
1611 同步单元 
1612 解调/解码单元 
1613 编码/调制单元 
1614 调度信息保持存储器 
1615 CPU 

Claims (16)

1.一种移动通信***,包括:
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在小区中形成无线覆盖的发射器,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所述中心区域被所述边界区域环绕,所述边界区域的外缘定义所述小区的外缘,所述发射器利用分配给中心区域的第一无线资源和分配给边界区域的第二无线资源进行发射;和
中继节点,其中
所述中继节点被配置成在所述基站和所述移动站之间中继信号,所述中继节点包括
按照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判别的多种中继模式之一来操作中继节点的控制器,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其中:
所述控制器把中继模式设定成下述之一
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并且所述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一中继模式,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二中继模式,或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的第三中继模式,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与第三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互斥;并且
所述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都采用互斥频带。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其中:
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其中:
与当利用第二无线资源覆盖所述边界区域时相比,当利用所述第一无线资源覆盖所述中心区域时的所述发射器以较低的功率进行发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其中所述第一中继模式采用一组频率和时间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不交叠;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不交叠;和
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另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并且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另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还包括:
位置确定机构,所述位置确定机构被配置成确定所述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确定机构被包括在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基站之一中。
6.一种在基站的小区中形成无线覆盖的移动通信***中的中继节点,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所述中心区域被所述边界区域环绕,所述中继节点包括:
配置成在所述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信号的收发器;和
按照多种中继模式之一操作所述中继节点的控制器,能够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来判别所述多种中继模式,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其中:
所述控制器把中继模式设定成下述之一
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并且所述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一中继模式,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二中继模式,或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的第三中继模式,并且
所述第二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与第三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互斥;并且
所述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都采用互斥频带。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
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中继模式采用一组频率和时间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不交叠;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不交叠;和
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另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并且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另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
9.一种在小区中中继无线信号的方法,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所述中心区域被所述边界区域环绕,所述边界区域的外缘定义所述小区的外缘,所述方法包括:
从基站利用分配给中心区域的无线资源发射信号,并且利用分配给边界区域的无线资源发射信号,
借助中继节点,在所述基站和移动站之间中继信号,所述中继步骤包括:
借助控制器,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从多种中继模式中选择一种中继模式,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其中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包括:
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并且所述移动站在所述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一中继模式,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二中继模式,和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的第三中继模式,并且
其中:
第二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与第三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互斥;和
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都采用互斥频带。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与当利用第二无线资源覆盖所述边界区域时相比,当利用第一无线资源覆盖所述中心区域时,所述发射器以较低的功率进行发射。
12.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中继模式采用一组频率和时间组合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组合包括:
在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不交叠;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用于上行链路,在第二时间段内,把互斥频带中的另一个频带用于下行链路,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不交叠;和
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另一个频带的第一子带用于上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并且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中继链路部分,把互斥频带中的所述另一个频带的第二子带用于下行链路的接入链路部分。
13.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确定机构被包含在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基站之一中。
14.一种供在从基站形成小区中的无线覆盖的移动通信***中使用的移动终端,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所述中心区域被所述边界区域环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配置成经由中继节点与基站交换无线信号的收发器;
保持与所述中继节点的所选中继模式对应的调度信息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和
配置成根据选择的中继模式,改变用于与所述中继节点通信的无线资源的控制器,所述中继模式是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选择的,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能够选择性地按照第一中继模式、第二中继模式或第三中继模式工作,
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而所述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时,选择所述第一中继模式,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选择第二中继模式,和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选择第三中继模式,并且
其中:
第二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与第三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互斥;和
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都采用互斥频带。
15.一种在小区中形成无线覆盖的移动通信***中的基站,所述小区被分成中心区域和边界区域,所述中心区域被所述边界区域环绕,所述基站包括:
配置成经由中继节点与基站交换信号的收发器;和
从多种中继模式中选择一种中继模式的控制器,能够根据移动站的位置信息和中继节点的位置信息来判别所述多种中继模式,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具有用于基站与中继节点之间的通信和中继节点与移动站之间的通信的预定无线资源分配,
其中:
所述控制器把中继模式设定成下述之一
当中继节点在中心区域中并且所述移动站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一中继模式,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边界区域中时的第二中继模式,或
当中继节点和移动站都在中心区域中时的第三中继模式,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与第三中继模式所使用的频带互斥;并且
所述第一中继模式利用组合的时分和频分多址接入,其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都采用互斥频带。
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其中:
所述多种中继模式分别定义当提供从移动站到中继节点的接入链路和从中继节点到基站的中继链路时要使用的无线资源和时间。
CN201080034402.3A 2009-08-10 2010-08-10 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移动终端、基站以及中继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7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5406 2009-08-10
JP2009-185406 2009-08-10
JP2010-151415 2010-07-01
JP2010151415A JP5909843B2 (ja) 2009-08-10 2010-07-01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PCT/JP2010/005008 WO2011018892A1 (en) 2009-08-10 2010-08-10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74735A CN102474735A (zh) 2012-05-23
CN102474735B true CN102474735B (zh) 2015-02-25

Family

ID=4358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3440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74735B (zh) 2009-08-10 2010-08-10 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移动终端、基站以及中继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4355B2 (zh)
EP (1) EP2465281B1 (zh)
JP (1) JP5909843B2 (zh)
KR (1) KR20120042905A (zh)
CN (1) CN102474735B (zh)
AU (1) AU2010283370A1 (zh)
BR (1) BR112012002573A2 (zh)
CA (1) CA2764269A1 (zh)
IN (1) IN2012DN00985A (zh)
MX (1) MX2012001555A (zh)
RU (1) RU2012103904A (zh)
WO (1) WO2011018892A1 (zh)
ZA (1) ZA201109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46552B1 (en) * 2009-06-24 2016-08-10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Relay node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the timeslot type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JP5540592B2 (ja) 2009-07-23 2014-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JP5909843B2 (ja) * 2009-08-10 2016-04-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JP2011066874A (ja) 2009-08-17 2011-03-31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CN102860058B (zh) 2010-02-12 2016-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
US8526391B2 (en) 2010-07-23 2013-09-03 Trueposition, Inc. Network based location of mobile transmitters
JP5318299B2 (ja) * 2011-03-04 2013-10-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補助装置
GB2491335A (en) * 2011-03-24 2012-12-05 Wireless Tech Solutions Llc A relay node receives broadcast data on a first channel and retransmits the broadcast data on a second channel
WO2012134368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Intra cel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employing relay nodes
US20120281555A1 (en) * 2011-05-02 2012-11-0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Remote Radio Heads
US9014020B2 (en) 2011-05-02 2015-04-21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remote radio heads
CN103503330B (zh) 2011-05-02 2017-06-06 黑莓有限公司 使用远程射频头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
US9917682B2 (en) 2011-12-07 2018-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 central base station f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cellular network
US8660015B2 (en) * 2011-12-27 2014-02-25 Trueposition, Inc. Location of mobile devices served by a relay node
US9264912B2 (en) * 2012-01-19 2016-02-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and beamforming in relay nodes of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JP6062687B2 (ja) * 2012-08-29 2017-01-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移動局
US20140376464A1 (en) * 2013-06-21 2014-12-25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large-scale antenna in multi-cell environment
US20150055686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Times Three Wireless Inc. Base station connectivity with a beacon having internal georgaphic location tracking that receives the location in a registration transmission
JP2015053593A (ja) *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マルチホップ無線通信方法
BR112016025464A2 (pt) 2014-05-28 2017-08-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para retransmitir dados de usuário e decodificar dados de usuário, nós de retransmissão e de acesso por rádio, programa de computador, e, meio de armazenagem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P2991441A3 (en) * 2014-08-27 2016-04-06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A transceiver, a sudac, a method for signal processing in a transceiver, and methods for signal processing in a sudac
JP6330617B2 (ja) * 2014-10-21 2018-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123791A1 (zh) * 2015-02-06 2016-08-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的转发方法、无线中继节点及通讯***
US10462792B2 (en) * 2015-05-29 2019-10-29 Apple Inc. Determining a location of a UE within a coverage area
US10461889B2 (en) * 2016-08-11 2019-10-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aware transceiver design for heterogeneous numerology systems
CN108633055B (zh) * 2017-03-24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354A (zh) * 2005-10-26 2007-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转通信***及实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0461B2 (en) 2003-11-05 2010-03-16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JP2005184730A (ja) 2003-12-24 2005-07-07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474934B2 (ja) 2004-02-18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543737B2 (ja) 2004-05-10 2010-09-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04545B2 (ja) 2004-05-10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ム
JP4604798B2 (ja) 2004-05-10 2011-01-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0584409B1 (ko) * 2004-12-29 2006-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기반의 셀룰러 시스템을 위한중계 통신 방법
CN101106807B (zh) 2006-07-12 2012-04-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JP4907260B2 (ja) * 2006-08-18 2012-03-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中継システム、無線中継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0961746B1 (ko) * 2006-10-02 2010-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170567B2 (en) * 2007-03-09 2012-05-01 Zte (Usa) Inc.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having multihop relay stations
KR101042790B1 (ko) * 2007-04-05 2011-06-20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중계기를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및 장치
WO2008146469A1 (ja) * 2007-05-22 2008-12-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中継局装置および中継送信方法
US8503374B2 (en) * 2007-08-02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scheduling orthogonally over multiple hops
KR101397292B1 (ko) 2007-08-31 2014-05-21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송수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428608B2 (en) * 2007-12-21 2013-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relay enhanced cellular systems
JP5909843B2 (ja) * 2009-08-10 2016-04-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354A (zh) * 2005-10-26 2007-05-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转通信***及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exas Instruments.Decode and Forward Relays for E-UTRA enhancements.《3GPP TSG RAN WG1 #55,R1-084446,Decode and Forward Relays for E-UTRA enhancements》.3GPP,200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N2012DN00985A (zh) 2015-04-10
CA2764269A1 (en) 2011-02-17
WO2011018892A1 (en) 2011-02-17
EP2465281B1 (en) 2019-01-09
CN102474735A (zh) 2012-05-23
JP5909843B2 (ja) 2016-04-27
AU2010283370A1 (en) 2011-12-22
EP2465281A1 (en) 2012-06-20
US20120082087A1 (en) 2012-04-05
RU2012103904A (ru) 2013-08-10
BR112012002573A2 (pt) 2016-03-15
KR20120042905A (ko) 2012-05-03
ZA201109137B (en) 2012-07-25
MX2012001555A (es) 2012-03-29
EP2465281A4 (en) 2016-06-22
US8824355B2 (en) 2014-09-02
JP2011061762A (ja) 201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4735B (zh) 移动通信***、中继节点、移动终端、基站以及中继方法
US8160013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 multi-cell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513528B1 (ko) 다중 홉 릴레이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데이터 송신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US9107150B2 (en) Link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OFDMA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 nodes
US795336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relay mode in a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332382B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s for coopera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radio resources for relay-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6413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frame information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74862B (zh) 通信***、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US200800027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transmissions i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 networks
KR20170085436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합된 무선 백홀 및 액세스 네트워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07517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 Base Stations with Asymmetric Data Links
EP1931089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20044849A1 (en) Power allocation in closed-loop downlink cooperative multiple point (comp) transmission
WO2008127814A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wireless cellular networks having multi-hop relay stations
US20100232538A1 (en) Transmitting Apparatus,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942681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Nishimori et al. Distribu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cognitive radios using periodic signals of the primary system
US9288812B2 (en)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access system
KR20060037101A (ko) 광대역 무선 통신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상향링크 맵메시지를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Bykovnikov The advantages of SOFDMA for WiMAX
Svensson et al. Ist-4-027756 Winner I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2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