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8727A - 3体电动(发电)机及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3体电动(发电)机及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8727A
CN102468727A CN2010105444782A CN201010544478A CN102468727A CN 102468727 A CN102468727 A CN 102468727A CN 2010105444782 A CN2010105444782 A CN 2010105444782A CN 201010544478 A CN201010544478 A CN 201010544478A CN 102468727 A CN102468727 A CN 102468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power
electromagnet
collis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44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8727B (zh
Inventor
吴小平
罗天珍
周伟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 Tianz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105444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872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010544478.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24687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8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7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87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87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3体电动(发电)机及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属机械电子技术领域,在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中间***第3体(中间体);中间体负责传输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能量转移;这样中间体也可以接受外部直接动力驱动;易于汽车的混合动力***接入;由于中间体可以在高速及冲击下运行,有利于电磁传动结构的小型化设计;当中间体选择永磁时本构造即是电动机(兼发电机),又是一个相对于直接动力输入来说是一个完善的无级变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它动力传动领域。

Description

3体电动(发电)机及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本发明属机械电子技术领域,确切的讲是一种3体冲击式(积分)电机技术及有源调制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现有的电机技术都是基于2体的构造方式;即转子与定子,就速度的适应宽度而言:一直存在下述兼顾的矛盾因素;高速段下的体积重量的冗余及低速段下的欠缺;就输出力矩而言,低速下的扭矩严重不足,超力矩输出下的过热及低效率将导致严重后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电动机的定子与转子中间***第3体(中间体);中间体负责传输转子与定子之间的能量转移;这样中间体也可以接受外部直接动力驱动;易于汽车的混合动力***接入;由于中间体可以在高速及冲击下运行,有利于电磁传动结构的小型化设计;当中间体选择永磁时本构造即是电动机(兼发电机),利用电磁调制盘,***2个永磁盘之间,实现永磁变速传动,此时相对于直接动力输入来说是一个完善的无级变速器;也可以制成转毂电机;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其它动力传动领域。
本发明的特点是:3体冲击式的电机体积小(约为同功率下2体永磁电机的2/3);低速下扭矩强大(约为同功率下2体永磁电机的4-6倍);如将3体电机与(利用电磁调制盘)永磁驱动器结合,将制成极其紧凑的混合动力总承构件(包含电动/发电机,外动力输入的无级调速器)。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
对于3体电动(发电)机而言;基本组成为:转子(14)、冲击转子(2)及定子(5)组成;共3核心部件组成;称之为3体电动机(发电机);基本工作原理:当定子线圈(44)有电流通过时,将对转子(14)生成驱动力矩(转子可以是永磁的或感应的或磁滞方式的);当转子(14)被加速到一定速度时,将与冲击转子(2)发生碰撞,该碰撞是通过转子撞击柱(41)、(42)之间的直接碰撞来实现的;该碰撞可以使非接触的软碰撞;如图1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1A所示。在2个转子的转子撞击柱(41)、(42)可以安装有永磁体;当转子撞击柱(41)与(42)之间相互靠近时,磁场的斥力将急剧的增加,缓解碰撞,并使无接触碰撞成立。图3中的B及C分别是,转子永磁体(动力接收盘)(51)的轴向视图;及(52)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的轴向视图。
对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而言:基本组成为;电磁铁线圈(57)安装在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上;在数量上往往大大的超过(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各自的永磁体总数;对于降速传递转动时,(动力接收盘)(51)的永磁体总数要少于(动力放送盘)(52)的永磁体数量;此种情形类似于磁齿轮的传递行为;工作原理:当各电磁铁可被独立控制,(58)为电磁铁线圈引出导线,它们之间的并串联关系可被任意组合;统一被一个类是于伺服电机的控制器控制,可以根据需要在(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的不同的转动相对位置状态时,处于不同的并串联组合及电流分布状态;使得就(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传输而言处于不同的力矩传输状态(变矩),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要;(59)为动力输出轴(60)为动力输出轴,(54)/(55)为动力输入轴转盘((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正是各自安装在这2个转盘上)。
超级电容及必要容量的电池往往是必要的,在在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上的电磁铁线圈(57)调制时,是要伴随着电磁能的不断存储释放及消耗,超级电容适用于瞬间的大电流的吸收及放出,电池往往是处理相对较慢的电流存放情形,最终的积累结果通过电池的存储是最为恰当的。
众多电磁铁线圈(57)调制模式:
#多组相邻到向磁极群模式:即将(57)分为多组,同组的各磁极的磁化方向相同,相邻组之间的磁化方向相反。
#改变组数模式:改变同组磁极的数量使组数发生变化,当同组磁极数量减少则组数增加,当同组磁极数量增加则组数减少。
#等效旋转磁场模式:此方式是通过各组之间交换边界磁极来实现,即将各组相邻的磁极进行转移,将本组的边界磁极划分给相邻的组,同时吸收另一个相邻的磁极组的磁极,使每组磁极的数量保持不变,顺时针转移交换旋转磁场顺时针旋转;逆时针转移交换旋转磁场则逆时针旋转(相当于(56)沿其转轴旋转)。
#复合模式:上述各模式的组合(改变组数/等效旋转/到向)。
总之:
3体电机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在3体电(发电)机中使用了冲击转子(2)来吸收来自转子(14)的冲击力矩,并对外输出力矩;定子线圈(44)的工作模式既可以是电机通用的旋转磁场的同步/异步驱动模式,也可以是驱动转子(14)冲击(2)的半程工作在电动驱动模式,当转子(14)被回弹时转换为发电模式;模式转换:3冲击模式及2体电机模式之间转换;尤其适用于中低速,超大力矩输出;及2体电机/发电模式;冲击碰撞过程中止,2个转子之间锁死(无相对转动),此时回归常规2体电机模式。
电调永磁变矩其特征就在于:在(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之间***了电磁铁调制盘(56);电磁铁调制盘(56)的磁极的排布既可以是轴向、径向的也可以使其它取向;众多电磁铁线圈(57)调制模式:多组相邻到向磁极群模式、改变组数模式及等效旋转磁场模式和复合模式。
以下结合附图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3体电动/发电机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1种带有外动力混合输入轴的3体复合电机示结构意图。
[图3]带有有源电磁调制盘的永磁变速/变矩器结构示意图。
[图4]另1种带有外动力混合输入轴的(独立电磁调速的)3体复合电机示结构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 转子轴
2 冲击转子
3 动力输出轴
5  定子
12 动力输入盘永磁体
13 机壳
14 转子
40 动力输入轴
41/42 转子撞击柱
44 定子线圈
45 线圈电流输入滑环
51 转子(动力接收盘)永磁体
52 电磁铁磁极
54/55 动力输入轴转盘
56 电磁铁调制盘承载体
57 电磁铁线圈
58 电磁铁线圈引出导线
59 动力输出轴
60 动力输出轴
如图1所示:
3体电动(发电)机的基本组成为:转子(14)、冲击转子(2)及定子(5)组成;共3核心部件组成;称之为3体电动机(发电机)。
基本工作原理:当定子线圈(44)有电流通过时,将对转子(14)生成驱动力矩(转子可以是永磁的或感应的或磁滞方式的);当转子(14)被加速到一定速度时,将与冲击转子(2)发生碰撞,该碰撞是通过转子撞击柱(41)、(42)之间的直接碰撞来实现的。
该碰撞可以使非接触的软碰撞;如图1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1A所示。在2个转子的转子撞击柱(41)、(42)可以安装有永磁体;当转子撞击柱(41)与(42)之间相互靠近时,磁场的斥力将急剧的增加,缓解碰撞,并使无接触碰撞成立。
在2转子碰撞发生的过程中,转子(14)的能量及动量将部分的传输给冲击转子(2);每一次的碰撞结束时转子(14)都被冲击转子(2)反弹回来。
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定子(5)的电磁力可以始终施加于转子(14),以增加能量的传输效率。
当转子(14)被反弹回来时,定子线圈(44)使其继续加速,转子撞击柱(41)与(42)在未产生反弹相对位移碰撞时,使转子(14)又被加速到超过冲击转子(2)的速度;进而完成下一次碰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13)为机壳、(3)为动力输出轴;(40)为动力输入轴。
传输功率估算:设转子的质量为M、转动惯量I;碰撞相对转角为160度(转子(14)与冲击转子(2)的可自由转动角度);转子(14)的碰撞前的角速度为W1、冲击转子(2)的角速度近似匀速为W2;转子(14)与冲击转子(2)之间的碰撞近似为弹性碰撞;转子(14)在被加速时的平均角加速度为A。
因而可近似估算:
单位时间内的动量矩及动能交换:
交换动量矩=[单位时间的碰撞次数]x[一次碰撞的动量矩交换值]
因而:[单位时间的碰撞次数]=(W1-W2)加权平均/2∏
[一次碰撞的动量矩的交换值]=1(2W1-W2)
式中:∏=圆周率
动能交换=[单位时间的碰撞次数]x[一次碰撞的动能交换值]
[一次碰撞的动能交换值]=1/2I[W1W1-(2W2-W1)2]
传输功率估算:取转子的质量M=2KG
转动惯量(半径为10厘米)I=2/102KGM2
转子(14)的碰撞前的角速度为W1=180∏
冲击转子(2)的角速度近似匀速为W2=60∏
近似得出:动量矩交换=360(KGM/S)
动能交换=17000(W)
在一般情况下:车用3体电机是2个一起并联使用,以获得良好的动平衡;在此情况下,车的牵引力为100KG;输出功率为34KW;时速为110KM/S。
在车辆起步的情况下:3体电机能提供比常规2体电机有着大得多驱动力矩;此种情况下,W2=0;取W为中间值(120∏);牵引力约为220KG;对于质量为1200KG的车的加速度为0.18G;获得0-110KM/H的加速时间仅为6秒!
即使在完全停车的情况下,也能长时间获得较大的力矩,这与2体电机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较大电流下任何2体电机也无法在获得较大力矩的前提下长时间工作;因为仅仅卡死情况下的热效应就足以导致灾难结果。
3体电机的定子线圈在此种情况下,在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及放出能量;也就是不断重复充电放电过程,满足能量的平衡;而转子与定子之间又处于较高的相对速度的工作条件下;可谓低速下状态极好。
模式转换:
#冲击模式;尤其适用于中低速,超大力矩输出。
#2体电机/发电模式;冲击碰撞过程中止,2个转子之间锁死(无相对转动),此时回归常规2体电机模式。
如图2所示:
其工作过程与图1基本一样(含相同标号的图标意义),(40)动力输入轴,可直接驳接各种机械动力源,在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中所驳接的是内燃机动力。
图2中的B是剖面线AA处沿垂直于转轴方向的平面所剖的剖面图,与图1的完全一样。
(45)为线圈电流输入滑环,为转动的“定子”线圈提供电流;此时定子线圈(44)除了在固定不动时提供转子(可以是永磁转子)的磁场外,当该定子被内燃机带动旋转时,依然提供转子所需的磁力,及回收转子的动能。
如图3所示:
图3中的B及C分别是,转子永磁体(动力接收盘)(51)的轴向视图;及(52)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的轴向视图。
电磁铁线圈(57)安装在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上;在数量上往往大大的超过(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各自的永磁体总数;对于降速传递转动时,(动力接收盘)(51)的永磁体总数要少于(动力放送盘)(52)的永磁体数量;此种情形类似于磁齿轮的传递行为。
(58)为电磁铁线圈引出导线,各电磁铁可被独立控制,它们之间的并串联关系可被任意组合;统一被一个类是于伺服电机的控制器控制,可以根据需要在(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的不同的转动相对位置状态时,处于不同的并串联组合及电流分布状态;使得就(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传输而言处于不同的力矩传输状态(变矩),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要。
(59)为动力输出轴,(60)为动力输出轴,(54)/(55)为动力输入轴转盘((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正是各自安装在这2个转盘上)。
超级电容及必要容量的电池往往是必要的,在在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上的电磁铁线圈(57)调制时,是要伴随着电磁能的不断存储释放及消耗,超级电容适用于瞬间的大电流的吸收及放出,电池往往是处理相对较慢的电流存放情形,最终的积累结果通过电池的存储是最为恰当的。
众多电磁铁线圈(57)调制模式:
#多组相邻到向磁极群模式:即将(57)分为多组,同组的各磁极的磁化方向相同,相邻组之间的磁化方向相反。
#改变组数模式:改变同组磁极的数量使组数发生变化,当同组磁极数量减少则组数增加,当同组磁极数量增加则组数减少。
#等效旋转磁场模式:此方式是通过各组之间交换边界磁极来实现,即将各组相邻的磁极进行转移,将本组的边界磁极划分给相邻的组,同时吸收另一个相邻的磁极组的磁极,使每组磁极的数量保持不变,顺时针转移交换旋转磁场顺时针旋转;逆时针转移交换旋转磁场则逆时针旋转(相当于(56)沿其转轴旋转)。
#复合模式:上述各模式的组合(改变组数/等效旋转/到向)。
如图4所示:
其工作过程与图1及图3的综合基本一致(相同标号的图标意义是完全相同的),(40)仍为动力输入轴,可直接驳接各种机械动力源,在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中所驳接的是内燃机动力。
图4的3体电机相当于在图1的单纯的3体电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图3的有源电磁调制盘调制下的的永磁变速/变矩器。
独立控制的定子线圈(44)及电磁铁调制盘(56)上的电磁铁线圈(57)将会带来极大的调整范围及相应速度。

Claims (2)

1.3体电动(发电)机;其基本组成为:转子(14)、冲击转子(2)及定子(5)组成;共3核心部件组成称之为3体电动机(发电机);再有(13)为机壳、(3)为动力输出轴;(40)为动力输入轴;基本工作原理:当定子线圈(44)有电流通过时,将对转子(14)生成驱动力矩(转子可以是永磁的或感应的或磁滞方式的);当转子(14)被加速到一定速度时,将与冲击转子(2)发生碰撞,该碰撞是通过转子撞击柱(41)、(42)之间的直接碰撞来实现的;该碰撞可以使非接触的软碰撞;在2个转子的转子撞击柱(41)、(42)可以安装有永磁体;当转子撞击柱(41)与(42)之间相互靠近时,磁场的斥力将急剧的增加,缓解碰撞,并使无接触碰撞成立;在2转子碰撞发生的过程中,转子(14)的能量及动量将部分的传输给冲击转子(2);每一次的碰撞结束时转子(14)都被冲击转子(2)反弹回来;在整个碰撞过程中,定子(5)的电磁力可以始终施加于转子(14),以增加能量的传输效率;当转子(14)被反弹回来时,定子线圈(44)使其继续加速,转子撞击柱(41)与(42)在未产生反弹相对位移碰撞时,使转子(14)又被加速到超过冲击转子(2)的速度;进而完成下一次碰撞;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模式转换:冲击模式;尤其适用于中低速,超大力矩输出;及2体电机/发电模式;冲击碰撞过程中止,2个转子之间锁死(无相对转动),此时回归常规2体电机模式;其特征就在于:在3体电(发电)机中使用了冲击转子(2)来吸收来自转子(14)的冲击力矩,并对外输出力矩;定子线圈(44)的工作模式既可以是电机通用的旋转磁场的同步/异步驱动模式,也可以是驱动转子(14)冲击(2)的半程工作在电动驱动模式,当转子(14)被回弹时转换为发电模式;模式转换:3冲击模式及2体电机模式之间转换;尤其适用于中低速,超大力矩输出;及2体电机/发电模式;冲击碰撞过程中止,2个转子之间锁死(无相对转动),此时回归常规2体电机模式。
2.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基本构成是由:图3中的B及C分别是,转子永磁体(动力接收盘)(51)的轴向视图;及(52)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的轴向视图;电磁铁线圈(57)安装在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上;在数量上往往大大的超过(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各自的永磁体总数;对于降速传递转动时,(动力接收盘)(51)的永磁体总数要少于(动力放送盘)(52)的永磁体数量;此种情形类似于磁齿轮的传递行为;(58)为电磁铁线圈引出导线;基本工作过程为:各电磁铁可被独立控制,它们之间的并串联关系可被任意组合;统一被一个类是于伺服电机的控制器控制,可以根据需要在(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的不同的转动相对位置状态时,处于不同的并串联组合及电流分布状态;使得就(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传输而言处于不同的力矩传输状态(变矩),以满足不同的传输需要;(59)为动力输出轴,(60)为动力输出轴,(54)/(55)为动力输入轴转盘((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正是各自安装在这2个转盘上);超级电容及必要容量的电池往往是必要的,在在电磁铁磁极电磁铁调制盘(56)上的电磁铁线圈(57)调制时,是要伴随着电磁能的不断存储释放及消耗,超级电容适用于瞬间的大电流的吸收及放出,电池往往是处理相对较慢的电流存放情形,最终的积累结果通过电池的存储是最为恰当的;众多电磁铁线圈(57)调制模式:多组相邻到向磁极群模式、改变组数模式及等效旋转磁场模式和复合模式:上述各模式的组合(改变组数/等效旋转/到向);其特征就在于:在(动力接收盘)(51)及(动力放送盘)(52)之间***了电磁铁调制盘(56);电磁铁调制盘(56)的磁极的排布既可以是轴向、径向的也可以使其它取向;众多电磁铁线圈(57)调制模式:多组相邻到向磁极群模式、改变组数模式及等效旋转磁场模式和复合模式。
CN201010544478.2A 2010-11-15 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Active CN1024687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4478.2A CN102468727B (zh) 2010-11-15 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44478.2A CN102468727B (zh) 2010-11-15 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8727A true CN102468727A (zh) 2012-05-23
CN102468727B CN102468727B (zh) 2016-12-14

Family

ID=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8869A (zh) * 2015-01-30 2015-05-20 上海泉源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无铁芯感应发电机以及水力发电即热式水龙头
CN105006949A (zh) * 2015-07-16 2015-10-28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减速器
CN108880166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极错位电动装置
CN108880173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极错位发电装置
CN108933499A (zh) * 2017-05-23 2018-12-04 杨斌堂 自变形驱动装置及套杆、框架、轴***
CN109038989A (zh) * 2017-06-09 2018-12-18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磁隙的磁极错位电动装置
CN109038996A (zh) * 2017-06-09 2018-12-18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磁隙的磁极错位发电装置
CN117682377A (zh) * 2023-12-29 2024-03-12 浙江德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建设的电缆快速放卷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7A (zh) * 1992-04-08 1993-10-13 罗初东 笼型自身恒转矩无级调速电动机
US5821710A (en) * 1996-09-30 1998-10-13 Hitachi Metals, Ltd. Brushless motor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US6191561B1 (en) * 1998-01-16 2001-02-20 Dresser Industries, Inc. Variable output rotary power generator
CN1684342A (zh) * 2004-04-14 2005-10-19 沈超然 差动式无级变速电动机
CN101604901A (zh) * 2008-06-13 2009-12-16 西门子公司 一种集成化电机
DE102008035609A1 (de) * 2008-07-31 2010-02-04 Thomas Magnete Gmbh Antriebsvorrichtung mit zwei in einem Gehäuse angeordneten Motoren
CN101771309A (zh) * 2010-03-05 2010-07-07 东南大学 基于磁齿轮的低速大转矩直驱复合电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17A (zh) * 1992-04-08 1993-10-13 罗初东 笼型自身恒转矩无级调速电动机
US5821710A (en) * 1996-09-30 1998-10-13 Hitachi Metals, Ltd. Brushless motor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US6191561B1 (en) * 1998-01-16 2001-02-20 Dresser Industries, Inc. Variable output rotary power generator
CN1684342A (zh) * 2004-04-14 2005-10-19 沈超然 差动式无级变速电动机
CN101604901A (zh) * 2008-06-13 2009-12-16 西门子公司 一种集成化电机
DE102008035609A1 (de) * 2008-07-31 2010-02-04 Thomas Magnete Gmbh Antriebsvorrichtung mit zwei in einem Gehäuse angeordneten Motoren
CN101771309A (zh) * 2010-03-05 2010-07-07 东南大学 基于磁齿轮的低速大转矩直驱复合电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8869A (zh) * 2015-01-30 2015-05-20 上海泉源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无铁芯感应发电机以及水力发电即热式水龙头
CN105006949A (zh) * 2015-07-16 2015-10-28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减速器
CN105006949B (zh) * 2015-07-16 2017-05-24 江苏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减速器
CN108880166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极错位电动装置
CN108880173A (zh) * 2017-05-11 2018-11-23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极错位发电装置
CN108933499A (zh) * 2017-05-23 2018-12-04 杨斌堂 自变形驱动装置及套杆、框架、轴***
CN108933499B (zh) * 2017-05-23 2024-05-14 杨斌堂 自变形驱动装置及套杆、框架、轴***
CN109038989A (zh) * 2017-06-09 2018-12-18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磁隙的磁极错位电动装置
CN109038996A (zh) * 2017-06-09 2018-12-18 宇生自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磁隙的磁极错位发电装置
CN117682377A (zh) * 2023-12-29 2024-03-12 浙江德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建设的电缆快速放卷设备
CN117682377B (zh) * 2023-12-29 2024-07-30 浙江德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工程建设的电缆快速放卷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18368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4709846B2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車載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Rasmussen et al. Motor integrated permanent magnet gear with a wide torque-speed range
CN103219842B (zh) 双机械端口机电能量变换器
CN103339841A (zh) 电机单元和使用它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装置
US20120212085A1 (en) Axial-flux electric machine
CN201808440U (zh) 一种多相电动机轮式驱动***
CN101789667A (zh) 电动汽车外转子复合永磁无刷轮毂电机
JP3292688B2 (ja) 回転電機、これを含む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02679148U (zh) 一种车辆用的发电机马达装置
CN105978268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调制式无刷永磁双转子电机
CN103997174A (zh) 基于磁齿轮的转子凸极式混合励磁电机
CN103904846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定子永磁型双转子电机结构
CN203722441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双转子磁齿轮电机
CN105914981B (zh) 一种电动车混合励磁轮毂电机
JP2011517273A (ja) 動力生成装置
CN210469033U (zh) 开关磁阻-盘式双转子电机
CN105896861A (zh) 一种轮毂式轴向励磁永磁电机
Jian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n integrated halbach-magnetic-geared permanent-magnet motor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08418375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多段轮辐交错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方法
Fu et al. A novel axial-flux electric machine for in-wheel gearless drive in 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CN115378223A (zh) 一种直升机电磁动力传动***
CN102468727A (zh) 3体电动(发电)机及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CN102468727B (zh) 电调制式磁齿轮无级变速器
CN213151928U (zh) 稀土永磁磁悬浮交直流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uo Tianzhe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705

Address after: TOYOTA village in Guangning Coun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26348 Mu Ge Zhen Zhaoqing City New Village No. 43

Patentee after: Luo Tianzhen

Address before: 518067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Shekou Hing Road No. three South Building (Schindler building, 8502)

Co-patentee before: Luo Tianzhen

Patentee before: Wu Xiaoping

Co-patentee before: Zhou Wei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