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5887A - 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5887A
CN102465887A CN2011103214282A CN201110321428A CN102465887A CN 102465887 A CN102465887 A CN 102465887A CN 2011103214282 A CN2011103214282 A CN 2011103214282A CN 201110321428 A CN201110321428 A CN 201110321428A CN 102465887 A CN102465887 A CN 1024658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eling
prevent
groove
stato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14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5887B (zh
Inventor
原田隆司
藤岛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417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6326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417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64187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5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5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58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泵装置,能提高对覆盖定子等的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其中,所述间壁构件形成有配置在定子与泵室之间的间壁。泵装置包括:间壁构件(11),该间壁构件具有间壁(11a),该间壁配置于供叶轮及转子配置的泵室与定子之间,以防止泵室内的流体流入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树脂制的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以将定子覆盖的方式形成。间壁(11a)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具有圆筒部(11b)、底部(11c)及凸缘部(11d),树脂构件以将圆筒部(11b)及底部(11c)覆盖并将凸缘部(11d)的在一侧的表面覆盖的方式形成。在圆筒部(11b)的外周面配置有防止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11)剥离的剥离防止用槽(11j)。

Description

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有间壁的泵装置,该间壁防止流体流入配置有叶轮及转子的泵室与定子的配置部位之间。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配置有隔板(间壁)的泵装置,该间壁防止流体流入配置有叶轮及转子的泵室与定子及基板的配置部位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隔板形成为带凸缘的有底圆筒状,具有圆筒形状部和凸缘部。另外,在该泵装置中,为了防止流体浸入定子及基板,定子及基板被模塑树脂覆盖。除了定子及基板之外,该模塑树脂还覆盖凸缘部的在一侧的表面及圆筒形状部。
另外,该模塑树脂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具体而言,通过将安装有定子及基板的隔板配置于模具内,并将树脂注入该模具内且使该树脂硬化,从而形成模塑树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设有防脱落用突起,该防脱落用突起用于防止在打开模具之后隔板从模塑树脂浮起(即模塑树脂从隔板剥离)。例如,该防脱落用突起形成于圆筒形状部的底部的中心。另外,该防脱落用突起形成为带凸缘的圆筒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75462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如上所述,由于在隔板上形成有防脱落用突起,因此能防止模塑树脂从隔板剥离。然而,在该泵装置中,由于是在隔板的圆筒形状部的底部形成防脱落用突起,因此虽能有效地防止模塑树脂从隔板的圆筒形状部的底部剥离,但不能有效地防止模塑树脂从隔板的凸缘部剥离。由于凸缘部与模塑树脂之间的交界面在泵装置的外周面露出,因此,一旦模塑树脂从隔板的凸缘部剥离,流体浸入定子等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泵装置中,形成于隔板的圆筒形状部的底部中心处的防脱落用突起的凸缘部的面积不大。因此,在该泵装置中,当模塑树脂的剥离力朝着模塑树脂从间壁构件剥离的方向、即泵装置的轴向的一侧作用时,模塑树脂相对于防脱落用突起的凸缘部的钩挂量较少。因此,在该泵装置中,对模塑树脂从隔板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较小,从而也许不能充分地防止模塑树脂从隔板剥离。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流体浸入被树脂构件覆盖的定子等的泵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对覆盖定子等的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的泵装置,在该间壁构件上形成有配置于定子与泵室之间的间壁。
为解决上述第一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泵装置的特征是,包括:叶轮;转子,在该转子上安装叶轮;定子,该定子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泵室,在该泵室中配置有叶轮及转子,且流体流过该泵室;间壁构件,该间壁构件具有间壁,该间壁配置于定子与泵室之间以防止泵室内的流体流入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树脂制的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以将定子覆盖的方式形成,间壁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具有底部、圆筒部及凸缘部,凸缘部以从圆筒部的开口侧端部朝圆筒部的径向外侧扩大的方式形成,当将圆筒部的轴向上的配置有底部的一侧设为一侧时,树脂构件以将底部及圆筒部覆盖并将凸缘部的在一侧的表面覆盖的方式形成,在凸缘部的一侧配置有剥离防止部,该剥离防止部防止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
在解决上述第一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泵装置中,当将圆筒部的轴向上的配置有底部的一侧设为一侧时,在凸缘部的一侧配置有剥离防止部,该剥离防止部防止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因此,能有效地防止以覆盖凸缘部的在一侧的表面的方式形成的树脂构件从凸缘部的一侧表面剥离。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便凸缘部与树脂构件之间的交界面在泵装置的外周面露出,也能有效地防止流体浸入被树脂构件覆盖的定子等。
在本发明中,例如,剥离防止部包括:从凸缘部朝一侧突出的剥离防止用突起;以及形成或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的剥离防止构件,在凸缘部与剥离防止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在该间隙中配置有树脂构件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剥离防止构件作为防止树脂构件从凸缘部剥离的锚定件起作用。即,在该情况下,能利用剥离防止构件来防止树脂构件从凸缘部剥离。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剥离防止部包括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剥离防止构件形成为圆环状,并以将圆筒部围住的方式固定于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当这样构成时,与剥离防止部包括在圆筒部的圆周方向上分割的多个剥离防止构件的情况比较,在组装泵装置时剥离防止构件容易处理。另外,能削减泵装置的零件数量。具体而言,较为理想的是,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在该定子铁心上形成有多个突极部,在这多个突极部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驱动用线圈,剥离防止构件是形成为圆环状的一块环板,对该环板的外径的大小进行设定,使得该外径处于比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对该环板的内径的大小进行设定,使得该内径处于比固定于定子铁心的多个突极部上的绕线管更靠外侧的位置。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剥离防止用突起形成为位于比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定子铁心的多个突极部上的绕线管更靠外侧的位置。另外,能采用以下结构:剥离防止用突起是与凸缘部一体形成且从凸缘部朝着一侧突出的突起,剥离防止构件通过热焊接或超声波焊接而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
在本发明中,剥离防止部也可包括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和多个剥离防止构件。在该情况下,既可使剥离防止用突起的数量与剥离防止构件的数量相同,并在每一个剥离防止用突起上分别固定或形成有一个剥离防止构件,也可使剥离防止构件的数量比剥离防止用突起的数量少,并在若干个剥离防止用突起上固定或形成有一个剥离防止构件。在该情况下也一样,较为理想的是,剥离防止用突起形成为位于比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定子铁心的多个突极部上的绕线管更靠外侧的位置。
另外,为解决上述第二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泵装置的特征是,包括:叶轮;转子,在该转子上安装叶轮;定子,该定子配置于转子的外周侧;泵室,在该泵室中配置有叶轮及转子,且流体流过该泵室;间壁构件,该间壁构件具有间壁,该间壁配置于定子与泵室之间以防止泵室内的流体流入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树脂制的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以将定子覆盖的方式形成,间壁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具有底部、圆筒部及凸缘部,当将圆筒部的轴向上的配置有底部的一侧设为一侧时,树脂构件以将底部及圆筒部覆盖并将凸缘部的在一侧的表面覆盖的方式形成,在凸缘部的外周面配置有剥离防止用槽,该剥离防止用槽防止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
在本发明中,例如,当从与圆筒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剥离防止用槽相对于圆筒部的轴向倾斜。
在解决上述第二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泵装置中,在圆筒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剥离防止用槽,该剥离防止用槽防止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因此,能在圆筒部的圆周方向上的较大范围内形成剥离防止用槽,另外,还能在圆筒部的轴向上的较大范围内形成剥离防止用槽。因此,当树脂构件的剥离力朝着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的方向、即圆筒部的轴向一侧作用时,能增加树脂构件相对于剥离防止用槽的钩挂量。其结果是,在本发明中,能提高对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剥离防止用槽与圆筒部的轴向正交。具体而言,剥离防止用槽以相对于圆筒部的轴向倾斜45°以上的方式形成在圆筒部的外周面上,当从与圆筒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形成有多个剥离防止用槽。当这样构成时,能用剥离防止用槽的侧面有效地承受朝着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的方向即圆筒部的轴向一侧作用的树脂构件的剥离力。因此,能有效地提高对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定子包括驱动用线圈和定子铁心,其中,在定子铁心上形成有多个突极部,在这多个突极部上卷绕有驱动用线圈,在圆筒部的外周面上与圆筒部的轴向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旋转防止用槽,这多个旋转防止用槽用于防止定子铁心相对于间壁构件旋转,在旋转防止用槽中配置有突极部的前端侧,剥离防止用槽形成于凸部,该凸部配置于多个旋转防止用槽之间。在该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剥离防止用槽在圆筒部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的整个区域中,剥离防止用槽的两端与旋转防止用槽连通。较为理想的是,剥离防止用槽形成为两端与旋转防止用槽连通的角槽状的槽。当这样构成时,能就这么利用配置于多个旋转防止用槽之间的凸部来形成剥离防止用槽,另外,在固定好定子后的间壁构件上通过进行注射成型来形成树脂构件的情况下,当进行注射成型时,容易使树脂材料经由旋转防止用槽而迂回至剥离防止用槽中,并容易使树脂材料进入剥离防止用槽。因此,当树脂构件的剥离力朝着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的方向作用时,能进一步增加树脂构件相对于剥离防止用槽的钩挂量,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对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如上所述,在解决上述第一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泵装置中,能有效地防止流体浸入被树脂构件覆盖的定子等。
另外,在解决上述第二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泵装置中,能提高对树脂构件从间壁构件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定子固定于间壁构件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3是从下表面侧表示在图1所示的间壁构件上固定有剥离防止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间壁构件上固定有剥离防止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间壁构件和剥离防止构件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泵装置
2叶轮
4转子
5定子
9泵室
11间壁构件
11a间壁
11b圆筒部
11c底部
11d凸缘部
11g旋转防止用槽
11h凸部
11j剥离防止用槽
11m剥离防止用突起
12树脂构件
23驱动用线圈
24定子铁心
24b突极部
31剥离防止部
32剥离防止构件
S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泵装置的示意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定子5固定于间壁构件11的状态的仰视图。在以下说明中,将图1的上侧(Z1方向侧)设为“上”侧,将图1的下侧(Z2方向侧)设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1是被称为密封泵式的泵,包括叶轮2和使该叶轮2旋转的直流无刷电动机3(以下称为“电动机3”)。电动机3由转子4和定子5构成。叶轮2及电动机3配置于由外壳6和将外壳6的上部覆盖的上壳体7构成的壳体的内部。外壳6和上壳体7被螺钉8彼此固定。
在上壳体7上形成有流体的吸入部7a和流体的排出部7b。在外壳6与上壳体7之间形成有泵室9,从吸入部7a吸入的流体通过泵室9朝着排出部7b流动。另外,在外壳6与上壳体7之间的接合部分配置有用于确保泵室9的密封性的密封构件(O形环)10。
外壳6包括间壁构件11和树脂制的树脂构件12,其中,上述间壁构件11具有间壁11a,该间壁11a以将泵室9与定子5隔开的方式配置于泵室9与定子5之间,上述树脂构件12将间壁构件11的下表面及侧面覆盖。下面对外壳6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转子4包括:驱动用磁体14、圆筒状的套筒15、对驱动用磁体14和套筒15进行保持的保持构件16。保持构件16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圆筒状。驱动用磁体14固定于保持构件16的外周侧,套筒15固定于保持构件16的内周侧。在配置于上侧的保持构件16的凸缘部16a上固定有叶轮2。叶轮2及转子4配置于泵室9的内部。
转子4被固定轴17支承成能旋转。固定轴17将上下方向作为轴向地配置。即,上下方向为转子4的轴向。固定轴17的上端保持于上壳体7,固定轴17的下端保持于外壳6。固定轴17***套筒15的内周侧。另外,在固定轴17上以沿上下方向夹住套筒15的方式安装有两个推力轴承构件18。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筒15作为转子4的向心轴承起作用,套筒15及推力轴承构件18作为转子4的推力轴承起作用。
定子5包括驱动用线圈23、定子铁心24及绕线管25,整体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定子5隔着后述间壁11a配置于转子4的外周侧。以下,将转子4及定子5的径向设为“径向”,将转子4及定子5的圆周方向设为“圆周方向”。
定子铁心24是由磁性材料构成的薄的磁性板层叠而形成的层叠铁心。如图2所示,该定子铁心24包括:构成定子铁心24的外周面的大致圆环状的圆环部24a;以及从圆环部24a朝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极部24b。多个突极部24b以等角度间距形成。绕线管25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另外,绕线管25形成为带凸缘的圆筒状,在两端具有凸缘部。
驱动用线圈23卷绕于绕线管25的外周面。驱动用线圈23的两端部缠绕于端子销26,该端子销26固定于绕线管25b的凸缘部。卷绕有驱动用线圈23的绕线管25从径向内侧***突极部24b,从而固定于定子铁心24。即,在突极部24b上隔着绕线管25卷绕有驱动用线圈23。
(外壳的结构)
图3是从下表面侧表示在图1所示的间壁构件11上固定有剥离防止构件32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间壁构件11上固定有剥离防止构件32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将图3所示的间壁构件11和剥离防止构件32分解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如上所述,间壁构件11包括间壁11a。间壁11a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包括圆筒部11b、底部11c及凸缘部11d。圆筒部11b形成为圆筒状,并被配置成将驱动用磁体14的外周面覆盖。另外,圆筒部11b被配置成其轴向与上下方向大致一致。底部11c形成为将圆筒部11b的下端堵塞的圆板状。凸缘部11d从圆筒部11b的作为开口侧端部的上端部朝径向的外侧扩大。如图1所示,间壁11a的内侧及上侧为泵室9,叶轮2及转子4配置于间壁11a的内侧及上侧。间壁11a起到了防止泵室9内的流体流入定子5的配置部位的功能。
如图1所示,在底部11c的下侧以沿上下方向空开规定间隙的状态固定有两块基板27、28。在底部11c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将基板27固定于间壁构件11的固定用突起11e和用于对基板27进行定位的定位用突起11f。如图1所示,基板27在被固定用突起11e和定位用突起11f定位的状态下被旋入固定用突起11e的螺钉29固定在底部11c的下表面侧。另外,基板28在被固定用突起11e和定位用突起11f定位后的状态下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底板11c的下表面。
在圆筒部11b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旋转防止用槽11g,这多个旋转防止用槽11g用于防止定子铁心24相对于间壁构件11旋转。旋转防止用槽11g与上下方向平行地形成。另外,旋转防止用槽11g形成为角槽状,并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圆筒部11的除了上端侧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个区域中。此外,多个旋转防止用槽11g以等角度间距形成。如图2所示,在旋转防止用槽11g中配置有突极部24b的前端侧,该突极部24b配置于定子铁心24的径向内侧。由于在圆筒部11的外周面形成有旋转防止用槽11g,因此在多个旋转防止用槽11g之间形成有凸部11h。如图2所示,在绕线管25的配置于径向内侧的凸缘部25a与凸部11h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凸部11h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剥离防止用槽11j,这多个剥离防止用槽11j防止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剥离防止用槽11j形成为角槽状。另外,当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剥离防止用槽11j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即在水平方向上形成。也可在各凸部11h连续地设置螺旋形状的槽,从而形成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的剥离防止用槽11j。另外,需将剥离防止用槽11j形成为具有剥离防止作用的大小,但在上下方向上设置多个槽的情况下,能采用较小的角槽,另外,若将沿水平方向形成的卡合面形成得较大,则能减少在上下方向上的槽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在上下方向上以恒定的间距形成,并在凸部11h的除了上端侧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个区域中形成有多个剥离防止用槽11j。另外,剥离防止用槽11j在一个凸部11h中沿圆周方向形成在凸部11h的整个区域中,剥离防止用槽11j的两端与旋转防止用槽11g连通。在若干个凸部11h(在图3等所示的例子中为三个凸部11h)的下端侧形成有缺口部11k,该缺口部11k用于配置对形成于驱动永磁体14外周面的磁极进行检测的磁传感器(省略图示)。
在凸缘部11d的下侧配置有剥离防止部31,该剥离防止部31用于防止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剥离防止部31由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和剥离防止构件32构成,其中,上述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朝下突出,上述剥离防止构件32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11m。
剥离防止用突起11m通过朝凸缘部11d突出而形成为一体形成的带台阶的圆柱状,并以大致90°的间距配置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该剥离防止用突起形成为位于比凸缘部11d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定子铁心24的突极部24b上的绕线管25更靠外侧的位置。剥离防止构件32是形成为平板状并形成为圆环状的一块环板。对该剥离防止构件32的外径的大小进行设定,使得该外径处于比凸缘部11d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对该剥离防止构件32的内径的大小进行设定,使得该内径处于比固定于定子铁心24的突极部24b上的绕线管25更靠外侧的位置,具体是处于比剥离防止构件32配置侧的绕线管25的外侧的凸缘部25a更靠外侧的位置,该剥离防止构件32以围住圆筒部11b上端侧的方式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11m的下端侧。另外,剥离防止构件32以与凸缘部11d大致平行的方式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11m的下端侧,在凸缘部11d与剥离防止构件32之间形成有间隙S。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剥离防止构件32通过热焊接或超声波焊接而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11m的下端侧。剥离防止构件32也可通过螺钉、粘接剂等而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11m的下端侧。
树脂构件12完全覆盖驱动用线圈23及基板27、28等,其是为保护驱动用线圈23及基板27、28等以免受到流体的影响而设的。该树脂构件12是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射至处于固定有定子5及基板27、28的状态的间壁构件11而形成的。具体而言,通过将固定有定子5及基板27、28的间壁构件11配置于模具内,并将树脂材料注入该模具内且使该树脂材料硬化,从而形成树脂构件12。即,树脂构件12与固定有定子5及基板27、28之后的间壁构件11一体成型。
本实施方式的树脂构件12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将定子5和基板27、28完全覆盖。另外,树脂构件12将圆筒部11b及底部11c完全覆盖,并覆盖凸缘部11的下表面。此时,由于剥离防止用突起位于比凸缘部11d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对剥离防止构件32的外径的大小进行设定,使得该外径处于比凸缘部11d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剥离防止构件32被树脂构件12完全覆盖。树脂构件12的一部分被填充在凸缘部11d与剥离防止构件32之间的间隙S中,树脂构件12的一部分配置于间隙S中。另外,在对树脂构件12进行注射成型时,树脂材料迂回到绕线管25的内侧的凸缘部25a与凸部11h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并也进入剥离防止用槽11j中。即,树脂构件12的一部分也配置于绕线管25的内侧的凸缘部25a与凸部11h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及剥离防止用槽11j中。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11d与树脂构件12之间的交界面在泵装置1的外周面露出。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11d的下侧配置有剥离防止部31,该剥离防止部31用于防止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在构成剥离防止部31的剥离防止构件32与凸缘部11d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配置有树脂构件12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凸缘部11d下侧的剥离防止构件32作为防止树脂构件12从凸缘部11d剥离的锚定件起作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利用剥离防止部31有效地防止树脂构件12从凸缘部11d的下表面剥离。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凸缘部11d与树脂构件12之间的交界面在泵装置1的外周面露出,也能有效地防止流体浸入被树脂构件12覆盖的定子5和基板27、2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以完全覆盖基板27、28的方式形成有树脂构件12,因此基板27、28也起到了防止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构件32形成为圆环状,并以围住圆筒部11b的方式固定于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因此,例如,与在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中的每一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上分别固定有一个剥离防止构件的情况比较,在组装泵装置1时剥离防止构件32容易处理。另外,能削减泵装置1的零件数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部11h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剥离防止用槽11j。具体而言,剥离防止用槽11j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除了上端侧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个区域中,且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整个区域中。另外,在剥离防止用槽11j中配置有树脂构件12的一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树脂构件12的剥离力朝着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的方向即下方作用时,能增加树脂构件12相对于剥离防止用槽11j的钩挂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提高对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剥离防止用槽11j形成为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因此能用剥离防止用槽11j的侧面有效地承受朝着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的方向即下方作用的树脂构件12的剥离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有效地提高对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整个区域中,剥离防止用槽11j的两端与旋转防止用槽11g连通。因此,当对树脂构件12进行注射成型时,树脂材料容易经由旋转防止用槽11g而旋转至剥离防止用槽11j中,因而树脂材料容易进入剥离防止用槽11g中。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树脂构件12的剥离力朝着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的方向即下方作用时,能进一步增加树脂构件12相对于剥离防止用槽11j的钩挂量,其结果是,能有效地提高对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一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在不改变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构件32固定于剥离防止用突起11m。除此之外,例如,圆环状的剥离防止构件32也可与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一体形成。即,剥离防止构件32也可与间壁构件11一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构件32形成为圆环状,并以围住圆筒部11b的方式固定于多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部31包括一个剥离防止构件32。除此之外,例如,剥离防止部31既可采用将一块环板分割的结构,也可包括使用多块直线形状的板的多个剥离防止构件。
在该情况下,也可使剥离防止用突起11m的数量与剥离防止构件的数量相同,并在每一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上分别固定一个剥离防止构件。另外,也可将圆环状的垫片固定于每一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上作为剥离防止构件。另外,也可使剥离防止用突起11m的数量与剥离防止构件的数量相同,并在每一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上一体形成有一个剥离防止构件。在该情况下,例如,利用剥离防止用突起11m和剥离防止构件来形成蘑菇状的突起部。
另外,在剥离防止部31包括多个剥离防止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剥离防止构件的数量比剥离防止用突起11m的数量少,在若干个剥离防止用突起11m上固定或一体形成一个剥离防止构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形成为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但剥离防止用槽11j也可如上所述形成为当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例如,若从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剥离防止用槽11j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45°以上,则能使剥离防止用槽11j具有足够的剥离防止作用。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形成为截面呈矩形的角槽形状,但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多个剥离防止用槽11j的情况下,即使采用截面呈三角形的槽或截面呈半圆形的槽,也能具有剥离防止作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整个区域中,剥离防止用槽11j的两端与旋转防止用槽11g连通。除此之外,例如,剥离防止用槽11j也可在圆周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一部分上。在该情况下,也可仅使剥离防止用槽11j的一端与旋转防止用槽11g连通,并使剥离防止用槽11j的另一端与旋转防止用槽11g不连通。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使剥离防止用槽11j的两端都与旋转防止用槽11g不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除了上端侧的一部分之外的大致整个区域中。除此之外,例如,剥离防止用槽11j既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整个区域中,也可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在凸部11h的一部分上。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剥离防止用槽11j在上下方向上以恒定的间距形成,但剥离防止用槽11j在上下方向上的间隔也可以是不规则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凸部11h上形成有多个剥离防止用槽11j,但若设有剥离防止构件32,则也可在凸部11h上不形成剥离防止用槽11j。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通过设置剥离防止构件32有效地防止流体浸入被树脂构件12覆盖的定子5和基板27、2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11d的下侧配置有剥离防止部31,但若在凸部11h上形成有多个剥离防止用槽11j,则也可在凸缘部11d的下侧不配置剥离防止部31。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提高对树脂构件12从间壁构件11剥离进行抑制的抑制力。

Claims (18)

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轮;
转子,在该转子上安装所述叶轮;
定子,该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
泵室,在该泵室中配置有所述叶轮及所述转子,且流体流过该泵室;
间壁构件,该间壁构件具有间壁,该间壁配置于所述定子与所述泵室之间以防止所述泵室内的流体流入所述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
树脂制的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以将所述定子覆盖的方式形成,
所述间壁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具有底部、圆筒部及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以从所述圆筒部的开口侧端部朝所述圆筒部的径向外侧扩大的方式形成,
当将所述圆筒部的轴向上的配置有所述底部的一侧设为一侧时,
所述树脂构件以将所述底部及所述圆筒部覆盖并将所述凸缘部的在所述一侧的表面覆盖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凸缘部的所述一侧配置有剥离防止部,该剥离防止部防止所述树脂构件从所述间壁构件剥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部包括:从所述凸缘部朝所述一侧突出的剥离防止用突起;以及形成或固定于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的剥离防止构件,
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剥离防止构件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所述间隙中配置有所述树脂构件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部包括多个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
所述剥离防止构件形成为圆环状,并以将所述圆筒部围住的方式固定于多个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在该定子铁心上形成有多个突极部,在这多个突极部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驱动用线圈,
所述剥离防止构件是形成为圆环状的一块环板,对该环板的外径的大小进行设定,使得该外径处于比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且,对该环板的内径的大小进行设定,使得该内径处于比固定于所述定子铁心的所述多个突极部上的所述绕线管更靠外侧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在该定子铁心上形成有多个突极部,在这多个突极部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驱动用线圈,
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形成为位于比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所述定子铁心的所述多个突极部上的所述绕线管更靠外侧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是与所述凸缘部一体形成且从所述凸缘部朝着所述一侧突出的突起,
所述剥离防止构件通过热焊接或超声波焊接而固定于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部包括多个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和多个所述剥离防止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构件是板构件,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心,在该定子铁心上形成有多个突极部,在这多个突极部上隔着绕线管卷绕有驱动用线圈,
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形成为位于比所述凸缘部的外侧端面更靠内侧的位置,并位于比固定于所述定子铁心的所述多个突极部上的所述绕线管更靠外侧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是与所述凸缘部一体形成且从所述凸缘部朝着所述一侧突出的突起,
所述剥离防止构件通过热焊接或超声波焊接而固定于所述剥离防止用突起。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构件是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入处于固定有所述定子的状态的所述间壁构件并使该树脂硬化而形成的。
11.一种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叶轮;
转子,在该转子上安装所述叶轮;
定子,该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
泵室,在该泵室中配置有所述叶轮及所述转子,且流体流过该泵室;
间壁构件,该间壁构件具有间壁,该间壁配置于所述定子与所述泵室之间以防止所述泵室内的流体流入所述定子的配置部位;以及
树脂制的树脂构件,该树脂构件以将所述定子覆盖的方式形成,
所述间壁形成为带凸缘的大致有底圆筒状,具有底部、圆筒部及凸缘部,
当将所述圆筒部的轴向上的配置有所述底部的一侧设为一侧时,
所述树脂构件以将所述底部及所述圆筒部覆盖并将所述凸缘部的在所述一侧的表面覆盖的方式形成,
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剥离防止用槽,该剥离防止用槽防止所述树脂构件从所述间壁构件剥离。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与所述圆筒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剥离防止用槽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轴向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用槽与所述圆筒部的轴向正交。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用槽以相对于所述圆筒部的轴向倾斜45°以上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上,当从与所述圆筒部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形成有多个所述剥离防止用槽。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包括驱动用线圈和定子铁心,其中,在所述定子铁心上形成有多个突极部,在这多个突极部上卷绕有所述驱动用线圈,
在所述圆筒部的外周面上与所述圆筒部的轴向平行地形成有多个旋转防止用槽,这多个旋转防止用槽用于防止所述定子铁心相对于所述间壁构件旋转,
在所述旋转防止用槽中配置有所述突极部的前端侧,
所述剥离防止用槽形成于凸部,该凸部配置于多个所述旋转防止用槽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用槽在所述圆筒部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在所述凸部的整个区域中,所述剥离防止用槽的两端与所述旋转防止用槽连通。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剥离防止用槽是两端与所述旋转防止用槽连通的角槽状的槽。
18.如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构件是通过将树脂材料注入处于固定有所述定子的状态的所述间壁构件并使该树脂硬化而形成的。
CN201110321428.2A 2010-10-28 2011-10-12 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5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1715A JP5663265B2 (ja) 2010-10-28 2010-10-28 ポンプ装置
JP2010-241714 2010-10-28
JP2010241714A JP5641874B2 (ja) 2010-10-28 2010-10-28 ポンプ装置
JP2010-241715 2010-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5887A true CN102465887A (zh) 2012-05-23
CN102465887B CN102465887B (zh) 2016-05-18

Family

ID=4606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142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5887B (zh) 2010-10-28 2011-10-12 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588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484A (zh) * 2012-12-18 2014-06-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泵装置
CN113939656A (zh) * 2019-06-11 2022-01-14 海拉有限双合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叶轮支承件的泵、尤其是用于车辆中的液体回路的泵
CN114060286A (zh) * 2020-08-07 2022-02-18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二级离心泵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9008A (en) * 1971-07-06 1975-01-07 Andritz Ag Maschf Pump with offset inflow and discharge chambers
CN2711418Y (zh) * 2004-07-05 2005-07-20 薛肇江 电动燃油双槽叶轮泵
JP2008075462A (ja) * 2006-09-19 2008-04-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ポンプ
JP2009074468A (ja) * 2007-09-21 2009-04-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ポンプ
CN101619724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9008A (en) * 1971-07-06 1975-01-07 Andritz Ag Maschf Pump with offset inflow and discharge chambers
CN2711418Y (zh) * 2004-07-05 2005-07-20 薛肇江 电动燃油双槽叶轮泵
JP2008075462A (ja) * 2006-09-19 2008-04-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ポンプ
JP2009074468A (ja) * 2007-09-21 2009-04-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ポンプ
CN101619724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泵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67484A (zh) * 2012-12-18 2014-06-18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泵装置
CN113939656A (zh) * 2019-06-11 2022-01-14 海拉有限双合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叶轮支承件的泵、尤其是用于车辆中的液体回路的泵
CN114060286A (zh) * 2020-08-07 2022-02-18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二级离心泵
CN114060286B (zh) * 2020-08-07 2023-09-22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二级离心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5887B (zh)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7023B1 (ko) 완전 방수구조를 갖는 유체 펌프
CN102410230A (zh) 泵装置
US11434911B2 (en) Pump device
CN102410231A (zh) 泵装置
JP2008008222A (ja) ポンプ装置
CN110873061A (zh) 泵体及用于泵体的转子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2454641A (zh) 泵装置
CN102465887A (zh) 泵装置
US20190036388A1 (en) Stator, motor, air blow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US20200052563A1 (en) Motor and pump apparatus
JP2016165186A (ja)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モータの製造装置
CN202856585U (zh) 泵马达、密封泵以及餐具清洗机
US20200021162A1 (en) Motor and pump device
JP5641874B2 (ja) ポンプ装置
JP2019190442A (ja) ポンプ
WO2017057437A1 (ja) ポンプ装置
JP2008008275A (ja) ポンプ用ケース
JP5663265B2 (ja) ポンプ装置
JP7488143B2 (ja) ポンプ装置
JP7493403B2 (ja) ポンプ装置
JP2013241838A (ja) 流体ポンプ
US20190249672A1 (en) Pump device
JP5714921B2 (ja) 液体ポンプ
KR20120053779A (ko) 유체 모터펌프
JP2008223659A (ja) 渦流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