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0072B -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0072B
CN102450072B CN201080023962.9A CN201080023962A CN102450072B CN 102450072 B CN102450072 B CN 102450072B CN 201080023962 A CN201080023962 A CN 201080023962A CN 102450072 B CN102450072 B CN 1024500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station device
end station
data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39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0072A (zh
Inventor
今野义男
石仓胜利
龟野俊明
恒川刚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500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00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00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00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具备:终端站装置;以及基站装置,其利用多个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分量载波,将数据发送到终端站装置,其中,基站装置具备:频带决定部,其在开始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基于多个分量载波各自的无线质量,决定发送数据的分量载波,并通知给终端站装置。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
本申请基于2009年6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133255号来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中,正在进行作为当前LTE(Long Term Evolution;第3代长期演进)的下一通信方式的、LTE-A(LTE-先进)的研究。在LTE-A中,要求实现比LTE更高速的通信,寻求支持比LTE更宽频带(到超过LTE的20MHz的频带的100MHz为止的频带)。
然而,难以将在世界范围内宽带连续的频域确保为LTE-A用,另外,从尽可能维持与LTE之间的兼容性的目的出发,提出了一种载波聚合,其汇集多个带宽为20MHz为止的载波进行通信,来确保最大100MHz的带宽,从而实现高速且大容量的通信,并在3GPP RAN1#53b会合达成了一致。在载波聚合中,将20MHz为止的载波称为分量载波(ComponentCareer;CC)。关于载波聚合,对信令、信道配置、映射等详细规格预定在今后制定。
下行链路的控制信道的配置大体上分为:在各分量载波上对分配了其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HARQ指示信道)、PDCCH(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配置的方法(以下,称作“控制信道配置1”)、以及在某一个或者多个(一部分)分量载波的控制信道(以下,称作“控制信道配置2”)上将其他分量载波的控制信息(也称作控制信息)全部汇集在一起配置的方法。在为控制信道配置2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程度地放弃与LTE之间的兼容性来构筑新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
无论采取哪种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终端站装置都对在从基站装置通知的(针对该终端装置的)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全部分量载波同时监测、接收。
例如,在为控制信道配置1的情况下,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在每个分量载波中以彼此相互对应的对而存在,只要从基站装置没有特别的指示,就必须将从基站装置通知的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全部同时接收。然而,通过对终端装置使用的分量载波施加某种限制,能减少预先设定为可接收状态的分量载波数。
另外,即使在为控制信道配置2的情况下,若例如仅接收传输控制信息的分量载波,则在假如将数据信息配置于除传输控制信息的分量载波以外的分量载波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下的数据信息的取得也变得不可能。因此,即使在控制信道配置2中,也必须将在从基站装置通知的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全部接收。
将在从基站装置通知的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全部同时接收,需要使终端站装置的RF(Radio Frequency;射频)·前端部与该分量载波的频带对应来动作,因此终端站装置的消耗功率会增大。显然,消耗功率的浪费特别会在通信数据量少的情况或未进行数据接收的情况下产生。
此外,针对控制信道配置2,期待减少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的ACK/NACK的反馈量的效果。
尽管上述以数据通信中(连接(connected)状态)的议论进行了说明,但即使在等待时(空闲(idle)状态),将全部分量载波设为可接收状态在消耗功率方面也不优选。因此,形成了一种提案,终端站装置在等待时,仅将一个或者一部分分量载波设为可接收状态,并对其监测。将该分量载波称作锚分量。然而,锚载波的定义现今并不明确,不仅正在研究等待时的锚载波的定义,也正在研究进行通信中的锚载波的定义。
如上所述,在等待状态、或者通信状态中的特别是通信数据量少的状态下,期望通过仅对一个(或者一部分)分量载波进行监测,来削减消耗功率。
为此,开始研究如下技术:为了实现消耗功率削减,在等待状态、或者通信状态中特别是通信数据量少的状态下,仅对一个(或者一部分)分量载波进行监测,在通信状态下产生了一定以上的通信数据量时,进行从基站装置到终端站装置要聚合的分量载波的通知,其后转移到聚合通信。
在非专利文献1中,考虑抑制消耗功率的效果,提出了通过半动态触发PDCCH(Semi-Dynamic Triggering PDCCH)来进行要聚合的分量载波的通知的技术。在半动态触发PDCCH中包含:从传输了半动态触发PDCCH的子帧起在k子帧后有效的分量载波即有效分量载波的集合、有效分量载波的有效期间、各有效分量载波的CCE(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LET-A终端站装置接收半动态触发PDCCH,在有效期间结束之前的期间,只要对有效的分量载波集合进行监视即可,能够抑制消耗功率。
在非专利文献2中,除了锚分量载波的定义,还引入引入了每个终端站装置的有效分量载波的定义。针对通信中,将对下行链路的调度信息等控制信息进行传输的分量载波设为锚分量载波,并将有效分量载波定义为维持可接收的状态的分量载波。其目的在于,通过引入锚分量载波和有效分量载波,能无延迟地从锚分量载波下的通信状态转移到使用了多个分量载波的聚合通信。有效分量载波半静态地(semi-statically)从高层通过信令、或者特别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来通知。
具体而言,从事先通信的数据量来预测今后的数据量,并基于此面向聚合通信来决定有效分量载波,且将决定的分量载波准备为可通信的状态(有效的状态)。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3中也示出了如下事实:在用多个分量载波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消耗功率会增大,因此期望尽可能用一个分量载波来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寄稿、R1-084443、“Issues on Carrier Aggregationfor Advanced E-UTRA”、Texas Instruments
非专利文献2:3GPP寄稿、R1-091503、“Anchor component carrier andpreferred control signal structure”、Fujitsu
非专利文献3:3GPP寄稿、R1-084405、“Spectrum AggregationOperations-UE Impact Considerations”、Motorola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如上所述,在载波聚合中,由于需要同时对在从基站装置通知(针对其终端装置)的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进行监测,因此需要与该分量载波的频带对应来使RF/前端部动作,故而终端站装置的消耗功率将增大。
若考虑为了削减消耗功率,不对全部分量载波进行监测而仅对锚载波(仅一个或者一部分分量载波)进行监测,则在开始基于从等待状态起的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通信时,或者从一个(或者少量)分量载波的通信状态起转移到多个或更多的、或者当前使用中的分量载波以外的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通信等、在对通信中所使用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用基站装置、或终端站装置、或者它们两者来选择在载波聚合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然而,此时,终端站装置和基站装置均不能掌握锚载波以外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接收质量)。因此,在开始载波聚合通信时,存在这样的问题:有时会将无线质量差的分量载波作为聚合通信所利用的分量载波而加以选择,从而相对于正在使用的带宽,通信效率下降。
此外,在非专利文献1中,没有描述关于使有效的分量载波的决定方法的见解,从而也存在将无线质量差的分量载波利用于聚合通信中的可能性。
另外,在非专利文献2中,与非专利文献1同样,没有描述关于使有效的分量载波的决定方法的见解,也没有描述与锚载波以外的分量载波取同步的方法。因此,存在将无线质量差的分量载波利用于载波聚合通信中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事实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即使应用汇集多个载波来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也能在抑制消耗功率的增大的同时,抑制在对通信中使用的载波进行变更时的通信效率的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无线通信***,具备:终端站装置;以及基站装置,其利用多个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分量载波,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具备:频带决定部,其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基于多个所述分量载波各自的无线质量,决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并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和发送部,其使用所述频带决定部决定的分量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所述终端站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基站装置的频带决定部通知的分量载波的信号,取得所述基站装置的发送部发送的数据。
(2)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所述基站装置具备:质量测定指示部,其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进行多个所述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的测定,所述终端站装置具备:质量测定部,其测定由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指示的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并将该无线质量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所述频带决定部基于从所述终端站装置报告来的各个所述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进行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的决定,作为对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发出的指示的应答。
(3)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所述频带决定部除了所述无线质量,还基于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决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
(4)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包含所述数据的数据量、所述数据的服务质量。
(5)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所述质量测定部在测定所述无线质量时,与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信号取同步。
(6)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所述终端站装置的质量测定部针对作为所述分量载波其中之一的锚载波,定期测定无线质量,所述发送部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之际,在作为对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发出的指示的应答,取得各个所述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前,仅使用所述锚载波来开始数据的发送。
(7)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基于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判定是否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多个分量载波,在判定为不使用多个分量载波时,不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所述发送部在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判定为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不使用多个分量载波时,使用所述锚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
(8)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所述频带决定部在决定了由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分量载波的一部分来作为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时,将该分量载波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所述终端站装置的接收部仅对已通知的所述分量载波进行接收,所述频带决定部基于从所述终端站装置报告来的无线质量,从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中选择一个作为所述锚载波,并在通过该选择而变更了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时,不仅向所述终端站装置通知所述分量载波,还通知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
(9)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是上述无线通信***,所述频带决定部在决定了由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分量载波的一部分来作为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时,将该分量载波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所述终端站装置的接收部仅对已通知的所述分量载波进行接收。
(10)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无线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具备:终端站装置;以及基站装置,其利用多个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分量载波,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站装置,该无线通信方法具备:第1过程,在所述基站装置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基于多个所述分量载波各自的无线质量,决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并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第2过程,所述基站装置使用在所述第1过程中决定的分量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和第3过程,所述终端站装置接收在所述第2过程中所通知的分量载波的信号,取得发送的所述数据。
(11)本发明的基站装置利用多个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分量载波,将数据发送到终端站装置,所述基站装置具备:频带决定部,其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基于多个所述分量载波各自的无线质量,决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并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和发送部,其使用所述频带决定部决定的分量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
(12)本发明的终端站装置利用多个作为连续的频带的分量载波,接收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所述终端站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分量载波的信号,来接收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该分量载波的信号在所述基站装置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数据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基于多个所述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而决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应用汇集多个载波来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也能在抑制消耗功率增大的同时,抑制在对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进行变更时的通信效率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要构成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4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的控制部15的构成的概略框图。
图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A的顺序图。
图6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A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图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B的顺序图。
图8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B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图9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C的顺序图。
图10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C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图11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D的顺序图。
图12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D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图13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E的顺序图。
图14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E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图15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F的顺序图。
图16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F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图17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G的顺序图。
图18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G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图19是表示同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H的顺序图。
图20是表示在同实施方式中的动作顺序例H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念>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概要构成的概念图。在此,在基站装置20和终端站装置10之间使用多个连续频带的、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分量载波来进行载波聚合通信。在图1中,省略了从终端站装置10到基站装置20的上行链路通信,仅记载了下行链路通信的概念。从基站装置20发送3个连续频带的、各自为20MHz以下带宽的分量载波CC-A、B、C。终端站装置通过将各分量载波CC-A、B、C的信号全部接收、解调,实现了高速且大容量的下行链路通信。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量载波设为了3个,但只要是2个、或者是超过3个的数目等多个,就能应用本发明。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是从1个基站装置发送全部的分量载波的信号,而是多个基站装置各自发送不同的分量载波的信号,终端站装置对其同时接收来进行通信。
<终端站装置/基站装置构成>
图2是表示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的构成的概略框图。终端站装置10具备:发送天线部11、发送部12、接收天线13、接收部14、以及控制部15。另外,控制部15具备CA(载波聚合)控制部16。发送天线部11进行发送部12所生成的射频频带的OFDM信号的发送。发送部12针对从控制部15输入的发送数据(UL用户数据、UL控制信息),进行与终端站装置10的发送信号(OFDM信号)的生成相关的处理。此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终端站装置10在上行链路通信中生成OFDM信号来进行发送,但也可以生成其他的多载波通信方式、或者单载波通信方式等的信号来进行发送。
接收天线部13进行基站装置20所发送的射频频带的OFDM信号的接收。接收部14对于接收天线部13接收到的OFDM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与终端站装置10中的接收相关的处理,并向控制部15输出作为处理结果而得到的接收数据(DL用户数据、DL控制信息)。即,接收部14接收基站装置20所发送的数据。
控制部15进行终端站装置10的各种控制。CA控制部16进行与载波聚合相关的控制。终端站装置10的CA控制部16从接收部14取得由基站装置20通知的载波聚合的指示信息,并基于该指示信息来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的控制、或者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测定等。
基站装置20具备:发送天线部21、MS发送部22、接收天线部23、MS接收部24、控制部25、CA控制部26、CN发送部27、以及CN接收部28。发送天线部21进行MS发送部22所生成的射频频带的OFDM信号的发送。MS发送部22针对从控制部25输入的发送数据(DL用户数据、DL控制信息),进行与从基站装置20向终端站装置10的发送信号(OFDM信号)的生成相关的处理。此时,MS发送部22将发送信号配置到从控制部25指示的分量载波。接收天线部23进行终端站装置10所发送的射频频带的OFDM信号的接收。MS接收部24对接收天线部23所接收到的OFDM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与基站装置20中的接收相关的处理,并向控制部25输出作为处理结果而得到的接收数据(UL用户数据、UL控制信息)。
CN发送部27进行与从基站装置20到核心网络30的发送信号的生成相关的处理。CN接收部28进行与来自基站装置20的核心网络30的接收信号相关的处理。控制部25进行基站装置20的各种控制。CA控制部26进行载波聚合的控制。即,CA控制部26根据通信数据量、O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无线质量等,来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的实施的有无、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决定、进而载波聚合通信的控制。CN接收部28以及CN接收部27均与核心网络30连接。
图2示出了将分量载波CC-A、B、C从基站装置20的发送天线部21同时向终端站装置10发送的情况。图中,尽管示出了从1个天线部21发送3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但也可以例如是,发送天线部21具备3个天线,并从1个天线进行1个分量载波的发送。此时,MS发送部22也可以具有3个处理部,由各自的处理部来生成1个分量载波的信号。另外,还可以使用多个发送多个分量载波的信号的天线,来与载波聚合所需的分量载波对应。
<控制部25(基站装置20)>
图3是表示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的构成的概略框图。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具备CA控制部26。进而,CA控制部26具备:DL(下行链路)数据量/QoS取得部261、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无线质量取得部263、锚C(载波)/CC判定部264、以及CA通信控制部265。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取得自CN接收部28从核心网络30接收到的DL用户数据、DL控制信息起到发送至终端站装置10的DL用户数据以及DL控制信息的数据量即DL数据量、以及对该发送数据进行发送时的QoS。在此,QoS还包含语音服务、分组服务、TV电话服务等所要求的承载信息。
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也称作质量测定指示部)基于DL数据量/从QoS取得部261输出的DL数据量、QoS,进行如下判定:是否实施载波聚合、是否实施前期通信、是否使终端站装置10测定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接收功率、SNR(信号与噪声比)、SINR(信号与噪声加干扰比)等)。这里的前期通信是指,从进行载波聚合之前开始,或者从进行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之前开始,终端站装置10利用进行当前无线质量的监测的载波(锚载波)来前期地进行通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说明了由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来判定前期通信的实施/非实施,但也可以不进行前期通信的实施/非实施的判定而始终进行前期通信,或者始终不进行前期通信。
例如,在当前使用的锚载波的无线质量没有问题,DL数据量少的情况下,或者利用语音服务等仅使用锚载波来进行通信就足够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聚合。因此,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例如基于DL数据量、QoS来计算需要的有效通信频带,并基于锚载波的带宽、从其无线质量而估计出的有效通信频带是否满足该有效通信频带,来判定载波聚合的实施/非实施。当估计出的有效通信频带满足需要的有效通信频带从而该判定的结果成为非实施时,判定为不需要进行其他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测定。
另外,作为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的前期通信的实施/不实施的判定方法,有基于QoS的判定。例如,将用于发送数据的传输的承载作为判定基准,当为语音通信的承载时,判定为进行前期通信。在为语音通信的承载的情况下,作为该承载所要求的QoS,列举了延迟时间为规定的值以下,因此通过设置为实施前期通信,能缩短到迅速的通话开始为止的时间(延迟时间)。
另外,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可以测定发送数据的尺寸,并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判定。例如,可以在接收阈值以上的大容量的数据的情况下,设为不实施前期通信,在接收小容量的数据的情况下,设为实施前期通信。
另外,作为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的质量测定请求的实施/不实施的判定方法,例如考虑仅锚载波下的通信中,则在基站装置20和终端站装置10之间至少进行着锚载波的无线质量的交换,因此假如在其无线质量好到不需要聚合通信的情况下,当满足与发送数据的量相应的无线质量时,判定为不实施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而在不满足时,判定为实施。
另外,与锚载波的无线质量无关,当语音通信或数据量小时,在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判定为能进行1分量载波下的通信,即不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其他分量载波下的通信,因此可以判定为不实施质量测定请求。
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基于上述的前期通信请求的实施/非实施以及载波聚合的实施/非实施的判定结果,输出前期通信请求(实施/不实施)、质量测定请求(实施/不实施)。在此,使测定无线质量的分量载波可以是在通信连接时等从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以终端站装置10具备的功能而能利用的全部分量载波,可以是在上次通信中使用过的分量载波,还可以是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基于分量载波的使用状况等而决定的分量载波。另外,使测定无线质量的分量载波可以针对每个终端站装置10固有地设定,也可以是每个基站装置20所固有。
作为这些判定结果的CA指示信息,即前期通信指示(前期通信的实施或者不实施的指示)以及质量测定指示(无线质量测定的实施或者不实施的指示)的信息经由MS发送部22、发送天线部21,例如利用锚载波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即,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在开始向终端站装置10的数据的发送时,向终端站装置10指示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的测定、以及前期通信。
无线质量取得部263从UL控制信息取得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并通知给锚C/CC判定部264。此外,UL控制信息由MS接收部24从终端站装置10与UL用户数据一起接收。
锚C/CC判定部264(也称作频带决定部)除了从无线质量取得部263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还基于与DL用户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来判定是否实施锚载波的变更。在此,作为与DL用户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列举从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通知的DL数据量、或者同样所通知的QoS(服务质量)。另外,锚C/CC判定部264在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的判定的结果为载波聚合的实施时,基于上述的无线质量、DL数据量、QoS来决定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即,锚C/CC判定部264作为针对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的无线质量测定的指示的应答,基于从终端站装置10报告的分量载波各自下的无线质量,来决定对DL用户数据、DL控制信息等数据进行发送的分量载波。此外,MS发送部22(也称作发送部)利用锚C/CC判定部264所决定的分量载波来发送数据。
例如,锚C/CC判定部264在存在当前使用的锚载波的无线质量比预先决定的值更差等问题,且其他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更好的情况下,将锚载波变更为无线质量更好的锚载波。另外,锚C/CC判定部264按照DL数据量·QoS来决定分量载波数,并选择无线质量好的分量载波。
锚C/CC判定部264与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交换控制信息,例如,从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通知载波聚合实施/不实施的信息。在此,尽管载波聚合实施/不实施的判定可以由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但也可以由锚C/CC判定部264进行,还可以由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锚C/CC判定部264两者来进行。另外,可以分体设置进行载波聚合实施/不实施的判定的CA判定部。
另外,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基于无线质量来进行锚载波的变更,但也可以将锚载波设为预先决定的分量载波,在此情况下,锚C/CC判定部264仅具有决定要聚合的分量载波的功能,可以不决定锚载波。
CA通信控制部265对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无线质量取得部263、锚C/CC判定部264、MS发送部22、以及MS接收部24进行控制,来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的控制。
<控制部15(终端站装置10)>
图4是表示终端站装置10的控制部15的构成的概略框图。终端站装置10的控制部15具备CA控制部16。进而,CA控制部16具备:CA指示信息取得部161、质量测定控制部162、以及CA通信控制部163。
CA指示信息取得部161从接收部14与DL用户数据一起接收到的DL控制信息中取得CA指示信息。该CA指示信息被通知给质量测定控制部162。
质量测定控制部162(也称作质量测定部)基于从CA指示信息取得部161通知来的CA指示信息,将质量测定控制信息通知给接收部14,由此来进行由基站装置20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指示的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的测定。接收部14依照基于质量测定控制信息的指示,使用各分量载波中的已知的信号即参考信号来进行无线质量的测定,并将测定结果输出到质量测定控制部162。质量测定控制部162通过将从接收部14接收到的质量测定结果作为UL控制信息输出到发送部12,来将该UL控制信息即已测定的无线质量与UL用户数据一起发送到基站装置20。
CA通信控制部163对CA指示信息取得部161、质量测定控制部162、接收部14、发送部12进行控制,来进行载波聚合通信的控制。
<动作顺序例A>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A的顺序图。图6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A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6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6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A中,终端站装置10利用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CC-B,与基站装置20已经进行着下行链路的通信(图5的Sa1,图6的t1~t3)。
在此阶段,由于通信的数据量少,或者未产生数据,因此实施仅1个分量载波(分量载波CC-B)下的通信,来削减消耗功率。
另外,终端站装置10在通信连接时取得等事先具有针对成为载波聚合的候补的分量载波(在此为分量载波CC-A~E)的频带信息(中心频率以及带宽),成为与各分量载波之间取得同步的状态。此外,可以在测定各分量载波的质量时取同步,或者在与各分量载波之间产生通信时取同步。
CA控制部26中的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根据从CN接收部28收取的DL用户数据、DL控制信息来取得DL数据量、QoS。并将DL数据量、QoS发送到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用于是否实施载波聚合的判定(CA判定)。
另外,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还进行是否实施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判定(质量测定判定)、是否实施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之间的前期通信的判定(前期通信判定)。
在此,在下行链路的数据量增大的情况下(Sa1-1),基站装置20变更在向终端站装置10的DL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使用的分量载波。具体而言,若基站装置20的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探测到DL数据量的变化,则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CA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a2)。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判定为要实施载波聚合,进行无线质量的测定。
在此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将使终端站装置10测定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请求即质量测定请求(实施)输出到MS发送部22,并利用锚载波(CC-B)来发送(Sa3、t4)。此时,可以将在成为载波聚合的候补的分量载波CC-A~E的无线质量测定中所需的信息也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另外,可以在质量测定请求中指定成为无线质量测定的对象的分量载波。
接着,终端站装置10的质量测定控制部162依照从基站装置20接收到的无线质量测定请求(实施),控制接收部14,使得开始所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监测,并开始无线质量的测定(Sa4、t8)。
在此,接收部14测定各分量载波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并根据测定值来计算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等表示无线质量的质量测定结果。
另外,此时,在未与进行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分量载波取得同步的情况下,接收部14例如基于接收到的参考信号来检测符号定时,另外,在完全失步的情况下,通过接收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同步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来进行同步的建立。
质量测定控制部162将由接收部14测定出的表示无线质量的质量测定结果作为UL控制信息输出到发送部12,并发送到基站装置20(Sa5、t10)。
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中的无线质量取得部263取得由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并通知给锚C/CC判定部264。锚C/CC判定部264基于无线质量、从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收取的DL数据量、QoS,来进行是否需要锚载波的变更的判定,即锚载波变更判定,在需要的情况下,决定锚载波。另外,还进行在载波聚合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决定即CC决定(Sa6)。尽管在图5、图6中未示出,但在此可以重新判定是否实施载波聚合。
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判定为不进行锚载波的变更,用分量载波CC-A、B、D来实施载波聚合通信。
在该载波聚合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选择例如可以按无线质量从好到坏的顺序选择,也可以从无线质量比预先决定的值好的分量载波中,按所分配的终端站装置10的数目从少到多的顺序选择。
锚C/CC判定部264将表示不进行锚载波的变更的锚载波变更请求(不实施)、通知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CC通知(CC-A、B、D)输出到MS发送部22,并使用锚载波(在此,CC-B)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a7、t13)。
收取了锚载波变更请求(不实施)、CC通知(CC-A、B、D)的终端站装置10仅将基于通知过的分量载波CC-A、B、D下的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接收)设为能开始的状态。即,将接收部14所进行的分量载波CC-C、E的接收设为停止的状态。
接下来(或者,同时),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将CN接收部28从核心网络30接收到的DL用户数据以及DL控制信息输出到MS发送部22,并利用先前锚C/CC判定部264所决定的分量载波CC-A、B、D来进行发送。
由此,将开始基于CC-A、B、D下的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Sa8、t14)。
在此,在终端站装置10中,可以在成为能进行从基站装置20通过CC通知而通知到的分量载波下的接收的状态后,对基站装置20通知可接收的意思表示,其后,收取了该通知的基站装置20开始下行链路的发送。
如此,在锚C/CC判定部264决定了由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分量载波的一部分作为发送DL用户数据的分量载波时,将该分量载波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终端站装置10的接收部14仅对通知过的分量载波进行接收。因此,在进行仅一部分分量载波下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通过将终端站装置10的接收部14所具备的RF·前端部中与不使用的分量载波对应的RF·前端部停止,能削减消耗功率。
<动作顺序例B>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B的顺序图。图8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B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8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8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B中,终端站装置10利用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CC-B、分量载波CC-A、D,与基站装置20已经进行着下行链路的载波聚合通信(图7的Sb1,图8的t1~t3)。在此,在下行链路的数据量减少的情况下(Sb1-1),若基站装置20的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探测到DL数据量的变化,则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实施CA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b2)。在本动作顺序例中,判定为继续多个分量载波下的载波聚合通信,为了决定使用的CC而实施质量测定判定。
此时,基站装置20利用锚载波(CC-B)将包含质量测定请求(实施)的CA指示信息发送到终端站装置10(Sb3、t4)。终端站装置10进行通知过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测定(Sb4、t8),并将测定结果通知给基站装置20(Sb5、t10)。基站装置20的锚C/CC判定部264除了由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还基于DL数据量、QoS来进行锚载波变更判定、CC决定(Sb6)。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判定为切换到仅使用分量载波CC-D的通信。在此情况下,锚载波也变更到分量载波CC-D。基站装置20将已决定的信息作为锚载波变更请求、以及表示已决定的分量载波CC-D的CC通知,利用当前正利用的锚载波(CC-B)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b7、t13)。其后,在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之间进行锚载波的变更(Sb8),并开始使用了分量载波CC-D的下行链路的通信(Sb9、t14)。
<动作顺序例C>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C的顺序图。图10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C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10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10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C中,终端站装置10利用分量载波CC-B,已经进行着下行链路的通信(图9的Sc1,图10的t1~t3)。另外,锚载波是分量载波CC-B。在此,在分量载波CC-B的无线质量下降的情况下(Sc1-1),基站装置20的无线质量取得部263检测无线质量的下降。无线质量的下降被通知给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接收到其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实施CA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c2)。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判定为对分量载波、无线质量测定均实施。
此时,基站装置20将质量测定请求(实施)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c3、t4)。终端站装置10测定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Sc4),并通知给基站装置20(Sc5、t10)。在基站装置20中,除了由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还基于DL数据量、QoS来进行锚载波变更判定、CC决定(Sc6)。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判定为切换到仅使用分量载波CC-D的通信。
在此情况下,锚载波也成为分量载波CC-D,因此基站装置20利用锚载波将锚载波变更请求、表示已决定的分量载波CC-D的CC通知(CC-D)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c7、t13)。其后,在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之间,对分量载波CC-D进行锚载波的变更(Sc8),并开始使用了分量载波CC-D的下行链路的通信(Sc9、t14)。
<动作顺序例D>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D的顺序图。图12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D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12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12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D中,终端站装置10锁定到分量载波CC-B。即,分量载波CC-B对该终端站装置10而言是锚载波(对终端站装置10而言作为基础的载波)。终端站装置10在分量载波CC-B成为等待的状态,终端站装置10的质量测定控制部162针对分量载波CC-B,即锚载波,定期地测定无线质量(图11的Sd1、图12的t1~t2)。此外,作为无线质量的测定,例如考虑分量载波CC-B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测定等。另外,终端站装置10在通信连接时取得等事先具有针对成为载波聚合的候补的分量载波(在此为CC-A~E)的频带信息(中心频率以及带宽),成为与各分量载波之间取得同步的状态,或者在测定各分量载波的质量时取同步,或者在与各分量载波之间产生通信时取同步。
若在核心网络30中产生发往终端站装置10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一致呼叫请求)(Sd2),则基站装置20的CN接收部28接收该通信的DL用户数据、DL控制信息。CA控制部26中的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根据从CN接收部28收取的DL用户数据、DL控制信息来取得DL数据量、QoS。并将DL数据量、QoS发送到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是否实施载波聚合的判定(CA判定)。另外,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还进行是否实施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前期通信的判定(前期通信判定)、是否实施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测定(质量测定判定)(Sd3)。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判定为实施载波聚合,利用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锚载波(分量载波CC-B)来实施前期通信,并实施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测定。
在此情况下,基站装置20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将使终端站装置10实施前期通信的请求即前期通知实施请求(实施)、使测定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请求即质量测定请求(实施)输出到MS发送部22,并使用锚载波(CC-B)来进行发送(Sd4、t4)。此时,将在成为载波聚合的候补的分量载波CC-A~E的无线质量测定中所需的信息也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另外,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收取顺序Sd2的一致呼叫请求,并将一致呼叫输出到MS发送部22,且使用锚载波(CC-B)进行发送(Sd5、t5)。
接收到前期通信请求(实施)和一致呼叫的终端站装置(10)对基站装置20返回一致呼叫应答(Sd6、t6),并在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之间开始使用了分量载波CC-B的下行链路的通信(Sd7、t6)。即,基站装置20的MS发送部22在开始向终端站装置10的DL用户数据的发送时,作为对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发出的指示的应答,在通过后述的顺序Sd9来取得各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前,仅利用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CC-B来开始DL用户数据以及DL控制信息的发送。然后,终端站装置10仅监测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CC-B,并接收基站装置20所发送的DL用户数据以及DL控制信息。
在此,在顺序Sd3的时间点,在不能进行DL数据量、QoS等的接收或者测定的情况下,可以仅将一致呼叫发送到终端站装置10(Sd5),其后,终端站装置10以一起呼叫应答来应答(Sd6),在开始DL通信(CC-B)后,将CA判定、前期通信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d3)、前期通信请求、质量测定请求从基站装置20发送到终端站装置10(Sd4、t4)。在此情况下,与动作顺序例A同样,成为连接中(Connect中)的动作顺序,不进行前期通信判定和前期通信请求的传输。
接着,终端站装置10的质量测定控制部162依照在顺序Sd4中从基站装置20接收到的无线质量测定请求(实施),控制接收部14,使得开始分量载波CC-A~E的监测(针对分量载波CC-B,定期地进行无线质量的测定)、开始无线质量的测定(Sd8、t8)。在此,测定各分量载波的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并根据测定值来计算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标)等表示无线质量的质量测定结果。
另外,在此,在未与进行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分量载波取得同步的情况下,进行同步的建立。
质量测定控制部162将由接收部14测定的表示无线质量的质量测定结果作为UL控制信息输出到发送部12,并发送到基站装置20(Sd9、t10)。
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中的无线质量取得部263取得由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并通知给锚C/CC判定部264。锚C/CC判定部264基于无线质量、从DL数据量/QoS取得部261收取的DL数据量、QoS,来进行是否需要锚载波的变更的判定即锚载波变更判定,在需要的情况下,决定锚载波(Sd10)。另外,还进行在载波聚合通信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决定即CC决定。尽管在图11、图12中未示出,但在此可以重新判定是否实施载波聚合。
在此,在顺序Sd10中设不进行锚载波的变更,基站装置20的锚C/CC判定部264选择分量载波CC-A、B、D来作为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该选择例如可以是按无线质量从好到坏的顺序选择,也可以从无线质量比预先决定的值好的分量载波中,按所分配的终端站装置10的数目从少到多的顺序选择。锚C/CC判定部264将表示不进行锚载波的变更的锚载波变更请求(不实施)、通知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CC通知(CC-A、B、D)输出给MS发送部22,并使用锚载波来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d11、t13)。
收取了顺序Sd11的锚载波变更请求(不实施)、CC通知(CC-A、B、D)的终端站装置10仅将基于通知过的分量载波CC-A、B、D下的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接收)设为能开始的状态。
接下来(或者,同时),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将CN接收部28从核心网络30接收到的DL用户数据以及DL控制信息输出到MS发送部22,并利用先前锚C/CC判定部264所决定的分量载波CC-A、B、D来进行发送。
由此,将开始基于CC-A、B、D下的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Sd12、t14)。
在此,在终端站装置10中,可以在成为能进行从基站装置20通知过的分量载波下的接收的状态后,对基站装置20通知可接收的意思表示,其后,收取了该通知的基站装置20开始下行链路的发送。
如此,在锚C/CC判定部264决定了由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分量载波的一部分作为发送DL用户数据的分量载波时(Sd10),将该分量载波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d11),终端站装置10的接收部14仅对通知过的分量载波进行接收(Sd12)。因此,在进行仅一部分分量载波下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通过将终端站装置10的接收部14所具备的RF·前端部中与不使用的分量载波对应的RF·前端部停止,能削减消耗功率。
<动作顺序例E>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E的顺序图。图14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E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14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14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E中,终端站装置10也锁定到分量载波CC-B。终端站装置10在分量载波CC-B成为等待的状态,进行分量载波CC-B的无线质量的测定(图13的Se1、图14的t1~t2)。若在终端站装置10中通过用户进行的发信操作(Se2)而产生发信请求,则终端站装置10将发信请求通知给基站装置20(Se3、t3)。该发信请求的结果是,在基站装置20中,若产生针对终端站装置10的下行链路的通信,则基站装置20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进行CA判定、前期通信判定、质量测定判定。
在该动作顺序例E中,通过这些判定来实施载波聚合,设判定为在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之间利用分量载波CC-B来实施前期通信(Se4)。此时,基站装置20利用锚载波(CC-B)来将前期通信请求(实施)、质量测定请求(实施)发送到终端站装置10(Se5、t4)。终端站装置10在接收到前期通信请求(实施)后,在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之间开始使用了分量载波CC-B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接收)(Se6、t6)。
在此,在Se4的时间点,在不能进行DL数据量、QoS等的接收或者测定的情况下,可以在开始DL通信(CC-B)后(Se6),将CA判定、前期通信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e4)、以及前期通信请求、质量测定请求从基站装置向移动台装置传输(Se5)。在此情况下,成为连接中(连接状态)的动作顺序,不进行前期通信判定和前期通信请求的传输。
接下来,终端站装置10进行在由基站装置20通知的质量测定请求(实施)中所指定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测定(Se7),并将测定出的无线质量向基站装置20发送(Se8、t10)。基站装置20的锚C/CC判定部264除了由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还基于下行链路的通信量、QoS来进行锚载波变更的判定、在载波聚合中使用的分量载波的选择(Se9)。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不实施锚载波的变更,选择分量载波CC-A、B、C、D、E来作为进行载波聚合分量载波。
锚C/CC判定部264将这些判定结果输出到MS发送部22,并作为锚载波变更请求(不实施)、CC通知(A、B、C、D、E)利用锚载波(CC-B)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e10、t13)。接着,基站装置20的控制部25将CN接收部28从核心网络30接收到的DL用户数据以及DL控制信息输出到MS发送部22,并利用先前锚C/CC判定部264决定的锚载波CC-A、B、C、D、E来进行发送。收取了顺序Se10的锚载波变更请求(不实施)、CC通知(CC-A、B、C、D、E)的终端站装置10开始基于通知过的分量载波CC-A、B、C、D、E下的载波聚合的下行链路的通信(接收)(Se11、t14)。
<动作顺序例F>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F的顺序图。图16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F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16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16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F中,也与动作顺序例D的步骤Sd1同样,终端站装置10锁定到分量载波CC-B。终端站装置10在分量载波CC-B成为等待状态,进行分量载波CC-B的无线质量的测定(图15的Sf1、图16的t1~t2)。另外,与动作顺序例D的顺序Sd2、Sd3同样,若产生发往终端站装置10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一致呼叫请求),则基站装置20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根据下行链路的通信量、Qos来进行CA判定、前期通信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f3)。
然而,与顺序Sd3不同,在本动作顺序例中,通过这些判定处理来实施载波聚合,设判定为不进行在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利用分量载波CC-B实施的前期通信而实施质量测定。此时,基站装置20使用锚载波(CC-B)将包含表示不实施前期通信的前期通信请求(不实施)和质量测定请求(实施)的CA指示信息发送到终端站装置10(Sf4、t4),另外,还发送一致呼叫(Sf5、t5)。
收取了前期通信请求(不实施)的终端站装置10在向基站装置20返回一致呼叫应答前,依照质量测定请求(实施)来测定由基站装置20通知的分量载波CC-A~E的无线质量(Sf6)。终端站装置10将一致呼叫应答、以及无线质量发送到基站装置20(Sf7、t9)(Sf8、t10)。基站装置20的锚C/CC判定部264除了由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还基于DL的通信量、QoS来进行锚载波变更判定、CC决定(Sf9)。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进行锚载波的变更,将分量载波CC-C判定为锚载波。另外,设选择分量载波CC-A、C、D作为进行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
基站装置20利用变更前的锚载波(CC-B)将这些判定结果发送到终端站装置10(Sf10、t13)。其后,在终端站装置10和基站装置20之间进行锚载波的变更,分量载波CC-C成为锚载波(Sf11),开始利用了分量载波CC-A、C、D的下行链路的载波聚合通信(Sf12、t14)。
如此,在锚C/CC判定部264决定了由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的分量载波的一部分作为发送DL用户数据的分量载波时(Sf9),将该分量载波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f10),终端站装置10的接收部14仅对通知过的分量载波进行接收(Sf12)。另一方面,锚C/CC判定部264基于从终端站装置10报告的无线质量,从多个分量载波中选择1个作为锚载波,在通过该选择而变更了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时(Sf9),不仅向终端站装置10通知分量载波,还通知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Sf10)。
由于频带根据分量载波而不同等原因,因此存在终端装置10中的无线质量(衰落的状况)根据分量载波而大不同的情况。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如此选择可利用的分量载波中通信状态好的分量载波来作为锚载波使用,也能提高在不进行载波聚合时的通信效率。
<动作顺序例G>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G的顺序图。图18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G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18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18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G中,终端站装置10也锁定到作为终端站装置10的锚载波的分量载波CC-B(图17的Sg1、图18的t1~t2)。若产生发往终端站装置10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一致呼叫请求)(Sg2),基站装置20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根据DL数据量、QoS来进行CA判定、前期通信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g3)。在本动作顺序例中,为了判定是否CA不实施且需要进行锚载波的变更,设判定为实施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的测定。另外,还设决定了前期通信的实施。
此时,基站装置20使用锚载波(CC-B)将包含前期通信请求(实施)、质量测定请求(实施)的CA指示信息、以及一致呼叫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Sg4、t4)、(Sg5、t5)。接收到前期通信请求(实施)、以及一致呼叫的终端站装置10将一致呼叫应答返回到基站装置(Sg6、t6),并在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CC-B中开始下行链路的通信(Sg7、t6)。另外,接收到质量测定请求(实施)的终端站装置10测定由基站装置20通知的分量载波CC-A~E的无线质量(Sg8、t8),并通知给基站装置20(Sg9、t10)。
基站装置20的锚C/CC判定部264除了由终端站装置10通知的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还基于DL数据量、QoS来进行锚载波变更判定、CC决定(Sg10)。在此,设决定锚载波的变更实施,将分量载波CC-E决定为锚载波。此外,在CA不实施时,由于利用锚载波来进行通信,因此从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收取了CA不实施的指示的锚C/CC判定部264不进行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利用的分量载波的决定处理。
基站装置20利用变更前的锚载波(CC-B)来发送表示将锚载波变更到CC-E的锚载波变更请求(实施、E)(Sg11、t13)。终端站装置10依照从基站装置20接收到的锚载波变更请求,从当前的分量载波CC-B到分量载波CC-E进行锚载波变更(Sg12)。其后,开始利用了分量载波CC-E的下行链路的通信(Sg13、t14)。
<动作顺序例H>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站装置10、基站装置20间的动作顺序例H的顺序图。图20是表示在动作顺序例H中所利用的分量载波的描述的图。在图20中,横轴是时间轴。另外,图20示出了由下行链路(DL)的分量载波CC-A~E、以及上行链路(UL)各自发送的信息。标注了符号U的矩形表示发送用户数据,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D的矩形表示发送控制信息,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标注了符号CU的矩形表示发送着控制信息。标注了符号Q的虚线的矩形表示进行着该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
在动作顺序例H中,终端站装置10也锁定到分量载波CC-B(图19的Sh1、图20的t1~t2)。若产生发往终端站装置10的下行链路的通信(一致呼叫请求)(Sh2),基站装置20的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根据DL数据量、QoS来进行CA判定、前期通信判定、质量测定判定(Sh3)。在本动作顺序例中,设为不实施无线质量确认。该无线质量确认用于判断是否CA不实施且需要进行锚载波的变更。但是,将前期通信判定设为判定实施。
此时,基站装置20使用锚载波(CC-B)将包含前期通信请求(实施)、以及质量测定请求(不实施)的CA指示信息(Sh4、t4)、(Sh5、t5)发送到终端站装置10。接收到前期通信请求(实施)、质量测定请求(不实施)、一致呼叫的终端站装置10将一致呼叫应答返回到基站装置20(Sh6、t6)。接收到这些的基站装置20和终端站装置10利用作为锚载波的分量载波CC-B来开始下行链路的通信(Sh7、t6)。
如此,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基于与DL用户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即DL数据量、QoS,判定是否在DL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使用多个分量载波(Sh3),当判定为不使用多个时,不向终端站装置10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Sh4)。然后,在判定为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在DL用户数据的发送中不使用多个分量载波时,MS发送部22利用锚载波来发送DL用户数据(Sh7)。
由此,当处于语音通话等进行少量数据的通信的情况、不进行载波聚合时,如上所述,基站装置20不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即,终端站装置10不进行锚载波以外的无线质量的报告。因此,由于能与锚载波对应而仅起动RF·前端部,且与其他分量载波对应而停止RF·前端部(也不进行无线质量测定),因此能削减消耗功率。
然而,即使在上述那样的少量的数据通信的情况下,例如,在锚载波的无线质量差等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进行锚载波的变更。
除了上述动作顺序例外,还可以根据终端站装置10的电池剩余量来控制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数。在此情况下,需要将电池剩余量从终端站装置10的控制部15通知到基站装置20。基站装置20的锚C/CC判定部264根据通知的电池剩余量来决定载波聚合数。例如,在电池剩余量比预先决定的设定值小(电池剩余量少)时,不实施质量测定指示而通知给终端站装置10,由此被通知的终端站装置10仅在当前正使用的锚载波下进行下行链路的通信。这样,终端站装置10能在抑制消耗电流的同时进行通信。另外,若电池剩余量为中等程度,则可以将聚合数限于2等,将电池剩余量分为多个级别来对聚合数进行比与各级别相应的最大值要小等细微的控制。另外,可以根据用户自身发出的手动指示来进行控制以成为所设定的聚合数。在此情况下,尽管通信速度下降,但能实现抑制消耗电流的通信。
在上述顺序例中,尽管同时(在同一子帧)进行了多个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但也能错开时间来进行。
在上述顺序例中,尽管在存在来自基站装置20的指示的情况下进行了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但也可以对其定期实施。由此,在聚合通信实施时,将不需要进行质量测定,能削减聚合通信开始所产生的延迟。
在上述顺序例中,尽管在有来自基站装置20的指示的情况下进行了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但也可以是以终端站装置10主导来进行的形式。由此,在从终端站装置10开始通信时,能进行质量测定,能削减聚合通信开始的延迟。
在上述顺序例中,尽管基站装置20进行了载波聚合通信的实施、前期通信的实施、质量测定的实施、锚载波的变更、分量载波的决定,但也可以是由终端装置10对这些或者任一决定进行决定的形式。
在上述顺序例中,尽管从基站装置20向终端站装置10进行了使用的分量载波的通知,但也可以进行不使用的分量载波的通知。
在分组通信中进行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由于是突发性地产生接收数据,因此在终端站装置10中,在下行链路用户数据多的情况下,或者突发性地产生了数据的情况下,需要能以尽可能多的分量载波来接收数据,然而,在等待状态的情况下,或者下行链路用户数据没有或少的情况下,仅测定锚载波的无线质量或者一部分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而针对其他分量载波不测定无线质量,因此不需要接收参考信号等,能抑制消耗功率。
进而,通过停止与其他分量载波对应的RF·前端部,能实现进一步的消耗功率的削减。另一方面,在DL用户数据的通信时,由终端站装置10测定各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并如图11的顺序Sd9等那样通知给基站装置20,因此基站装置20的锚C/CC判定部264选择无线质量好的分量载波,能抑制通信效率的下降。
进而,在对根据无线质量来变更编码率或数据调制多值数的自适应调制进行使用的情况下,能基于终端站装置10测定的无线质量来选择适当的编码率以及数据调制多值数,从而能提高通信效率。
另外,基站装置20的MS发送部22在开始向终端站装置10进行DL用户数据的发送时,作为对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262发出的指示的应答,在从终端站装置10取得各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前,进行仅使用锚载波来开始DL用户数据以及DL控制数据的发送的前期通信,由此能防止从产生DL用户数据的发送请求起、到发送开始为止的响应时间变长。
如此,在载波聚合通信开始时、或者通信时,测定当前的通信所需的数据量,并基于该数据量适当地掌握在聚合通信中利用的分量载波数。进而,设定已掌握的分量载波数部分的分量载波,进行载波聚合通信。这与基于事先已通信的数据量来决定分量载波的现有技术不同,是基于当时所需的数据量来设定分量载波,因此能更加动态地跟踪数据量的变化,促成资源的有效活用和消耗功率的削减。由于适当地掌握在聚合通信中利用的分量载波数,并设定与其对应而使用的分量载波数,因此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活用和消耗功率的削减。
另外,如此在载波聚合通信开始时进行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并基于质量测定来决定使用的分量载波。因此,能防止将质量差的分量载波分配给载波聚合通信。
另外,在载波聚合开始时,在进行分量载波的质量测定的情况下,或者建立与分量载波之间的同步的情况下,这些处理花时间,因此认为通信开始会延迟。针对该问题,在开始载波聚合通信前,开始利用了锚载波的通信。尽管在本专利中,将其称作了前期通信,但还能在通信产生时通过进行前期通信,而不用等待载波聚合通信的开始而开始通信,能防止通信量增加时/通信产生时的延迟。通过在质量测定时进行到此为止未监测的分量载波的同步,能在聚合通信中实现分量载波下的数据接收。
另外,可以将用于实现图2中的控制部25、控制部15的功能的程序记录于计算机可读的记录介质,并使计算机***读入该记录介质所记录的程序来执行,由此进行各部的处理,还可以用专门的硬件来实现这些各部。此外,这里所谓的“计算机***”包含OS、***设备等硬件。
所谓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指的是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可移动介质、内置于计算机***中的硬盘等存储装置。另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还可以包括诸如在通过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来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路那样的短时间、动态地保持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诸如成为该情况下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的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记录介质。另外,上述程序可以是用于实现前述功能的一部分的程序,进而可以是能够通过与计算机***上已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的程序。
以上,参照附图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构成不限于该实施方式,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合用于将终端站装置10作为移动台,将基站装置20作为基站的蜂窝***等移动通信***,但并不限于此。
符号说明
10...终端站装置
11...发送天线部
12...发送部
13...接收天线部
14...接收部
15...控制部
16...CA控制部
161...CA指示信息取得部
162...质量测定控制部
163...CA通信控制部
20...基站装置
21...发送天线部
22...MS发送部
23...接收天线部
24...MS接收部
25...控制部
26...CA控制部
27...CN发送部
28...CN接收部
261...DL数据量/Qos取得部
262...CA/前期通信/质量测定判定部
263...无线质量取得部
264...锚C/CC判定部
265...CA通信控制部
30...核心网络

Claims (7)

1.一种无线通信***,具备:终端站装置;以及基站装置,其利用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站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
频带决定部,其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变更时,基于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各自的无线质量、数据量以及服务质量,决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并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
发送部,其使用所述频带决定部决定的所述分量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和
质量测定指示部,其在所述发送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由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变更时,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进行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的测定,
所述终端站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由所述基站装置的频带决定部通知的分量载波的信号,取得所述基站装置的发送部发送的数据;和
质量测定部,其测定由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指示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并将该无线质量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
所述频带决定部基于从所述终端站装置报告来的各个所述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进行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的决定,作为对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发出的指示的应答,
所述质量测定部针对作为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其中之一的锚载波,定期测定无线质量,
所述发送部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之际,在作为对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发出的指示的应答,取得所述多个分量载波的每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前,仅使用所述锚载波来开始数据的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其中,
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基于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判定是否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在判定为不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时,不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判定为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不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时,使用所述锚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
3.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具备:终端站装置;以及基站装置,其利用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将数据发送到所述终端站装置,
该无线通信方法具备:
第1过程,在所述基站装置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变更时,基于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各自的无线质量、数据量以及服务质量,决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并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
第2过程,所述基站装置使用在所述第1过程中决定的所述分量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
第3过程,在所述基站装置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第2过程中的所述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第2过程中的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变更时,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进行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的测定;
第4过程,所述终端站装置接收在所述第2过程中所通知的分量载波的信号,取得发送的所述数据;和
第5过程,所述终端站装置测定在第3过程中所指示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并将该无线质量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
在所述第1过程中,基于从所述终端站装置报告来的各个所述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进行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的决定,作为对所述第3过程中的指示的应答,
在所述第5过程中,针对作为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其中之一的锚载波,定期测定无线质量,
在所述第2过程中,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之际,在作为对所述第3过程中的指示的应答,取得所述多个分量载波的每一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前,仅使用所述锚载波来开始数据的发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3过程中,基于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判定是否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在判定为不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时,不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
在所述第2过程中,当在所述第3过程中判定为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不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时,使用所述锚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
5.一种基站装置,利用作为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将数据发送到终端站装置,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频带决定部,其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变更时,基于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各自的无线质量、数据量以及服务质量,决定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并通知给所述终端站装置;
发送部,其使用所述频带决定部决定的所述分量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和
质量测定指示部,其在所述发送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对由所述发送部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变更时,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进行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的测定,
所述频带决定部基于从所述终端站装置报告来的各个所述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进行发送所述数据的分量载波的决定,作为对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发出的指示的应答,
所述发送部在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之际,在作为对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发出的指示的应答,取得所述多个分量载波的每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前,仅使用作为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其中之一的锚载波来开始数据的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基于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请求条件,判定是否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在判定为不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时,不向所述终端站装置指示无线质量的测定,
所述发送部在所述质量测定指示部判定为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不使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时,使用所述锚载波来发送所述数据。
7.一种终端站装置,利用作为连续的频带的多个分量载波,接收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
所述终端站装置具备:接收部,其接收分量载波的信号,来接收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该分量载波在所述基站装置开始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时,或者在所述基站装置对向所述终端站装置进行所述数据的发送中所使用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的至少任一个进行变更时,基于所述多个分量载波的无线质量、数据量以及服务质量而决定;和
质量测定部,其测定由所述基站装置指示的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下的无线质量,并将该无线质量发送到所述基站装置,
所述质量测定部针对作为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其中之一的锚载波,定期测定无线质量。
CN201080023962.9A 2009-06-02 2010-06-01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00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33255 2009-06-02
JP2009-133255 2009-06-02
PCT/JP2010/003659 WO2010140347A1 (ja) 2009-06-02 2010-06-01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0072A CN102450072A (zh) 2012-05-09
CN102450072B true CN102450072B (zh) 2015-01-28

Family

ID=43297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396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50072B (zh) 2009-06-02 2010-06-01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77445A1 (zh)
EP (1) EP2439994A1 (zh)
JP (1) JPWO2010140347A1 (zh)
CN (1) CN102450072B (zh)
WO (1) WO2010140347A1 (zh)
ZA (1) ZA2011090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82775A1 (en) 2009-06-17 2017-06-21 IDTP Holdings, Inc.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s between a mobile terminal and a base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11130412A (ja) 2009-11-18 2011-06-30 Sony Corp 端末装置、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192503B2 (ja) * 2010-02-25 2013-05-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情報伝送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JP5536573B2 (ja) * 2010-07-07 2014-07-0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方法
KR101579665B1 (ko) 2011-06-23 2015-12-22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동체 통신 시스템, 이동국 장치, 기지국 장치 및 측정 방법
US9356765B2 (en) 2011-08-24 2016-05-3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ggregation of heterogeneous component carrier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tation using the same
CN103037445B (zh) * 2011-09-29 2017-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523574B (zh) * 2011-12-13 2015-03-1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Lte单卡双待多模终端及其cs业务和ps业务并发的处理方法
JP5981172B2 (ja) * 2012-03-12 2016-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端末
JP2013197961A (ja) * 2012-03-21 2013-09-30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小型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2013197960A (ja) * 2012-03-21 2013-09-30 Sharp Corp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マクロセル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3141294A1 (ja) * 2012-03-21 2013-09-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5580393B2 (ja) * 2012-12-18 2014-08-27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244868B2 (ja) * 2013-12-10 2017-1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
WO2015093877A1 (en) * 2013-12-18 2015-06-25 Lg Electronics Inc.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10979945B2 (en) 2014-03-25 2021-04-13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to reduce consumption of radio resources of a macrocell
CN112672430A (zh) * 2014-05-07 2021-04-1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台、上行链路数据量报告方法
GB201412265D0 (en) * 2014-07-10 2014-08-27 Vodafone Ip Licensing Ltd Carrier aggregation activation
EP3203783B1 (en) * 2014-09-30 2020-09-02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for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recording medium
JP6034849B2 (ja) * 2014-12-05 2016-11-30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移動端末試験装置とそのパラメータ入替方法
TWI580227B (zh) * 2015-06-17 2017-04-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路由閘道器選擇方法、控制器及交通網路系統
WO2017091115A1 (en) * 2015-11-24 2017-06-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control node for configuring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a wireless device
CN109068380B (zh) * 2015-11-28 2021-07-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功能控制方法及通信终端和介质产品
CN105430727B (zh) * 2015-11-28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的载波聚合模式设定方法及通信终端
KR20190025819A (ko) * 2016-07-01 2019-03-12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334611B2 (en) * 2016-09-22 2019-06-25 Apple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rrier aware scheduling
US11012905B2 (en) * 2016-12-19 2021-05-18 Apple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ing an anchor carrier and flexible data carriers
CN108738113A (zh) 2017-04-21 2018-11-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2079801A1 (ja) * 2020-10-13 2022-04-2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06092856A1 (ja) * 2005-03-02 2008-08-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US8532605B2 (en) * 2007-08-09 2013-09-10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Determining a receiving quality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115274A (zh) * 2007-08-10 2008-0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载波***的前向链路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1809919B (zh) * 2007-10-01 2014-06-1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接收装置和通信方法
JP2009133255A (ja) 2007-11-30 2009-06-18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排気制御装置
US8699467B2 (en) * 2008-03-25 2014-04-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chor carrier selec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WO2010125769A1 (ja) * 2009-04-28 2010-11-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9994A1 (en) 2012-04-11
ZA201109029B (en) 2013-02-27
WO2010140347A1 (ja) 2010-12-09
CN102450072A (zh) 2012-05-09
US20120077445A1 (en) 2012-03-29
JPWO2010140347A1 (ja) 201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0072B (zh) 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方法、基站装置、以及终端站装置
KR10064307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용 채널 품질 예측 방법
JP5145341B2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並びに送信制御方法
US1009805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N102804892B (zh) 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JP4985650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そのパイロット送信方法並びに端末装置
JP4957212B2 (ja) 無線フレーム可変制御による最適な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813949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porting period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
KR20090008221A (ko) 이동국, 기지국 및 방법
US2014009866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US10433322B2 (e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5109943A1 (en) Reduced performance mode of operation for use as needed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6664548A (zh) 移动台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JP2010283698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US20240089162A1 (en) Terminal, base st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JP534404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
JP4825300B2 (ja) 無線端末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CN102047746B (zh) 用于无线资源管理的技术
WO200805414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porting period of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system
WO2007091649A1 (ja)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JP5593693B2 (ja)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190067762A (ko) 업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 측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JP2008067150A (ja) 端末装置、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