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1662A - 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1662A
CN102441662A CN2011101294348A CN201110129434A CN102441662A CN 102441662 A CN102441662 A CN 102441662A CN 2011101294348 A CN2011101294348 A CN 2011101294348A CN 201110129434 A CN201110129434 A CN 201110129434A CN 102441662 A CN102441662 A CN 102441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torpedo
pig iron
outlet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294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1662B (zh
Inventor
河本祐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gai R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gai R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gai Ro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gai R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41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1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1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1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CPROCESSING OF PIG-IRON, e.g. REFINING, MANUFACTURE OF WROUGHT-IRON OR STEEL; TREATMENT IN MOLTEN STATE OF FERROUS ALLOYS
    • C21C1/00Refining of pig-iron; Cast iron
    • C21C1/0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mixers for pig-ir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finement Of Pig-Iron, Manufacture Of Cast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 Other Than In Revolving Furnaces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 Furnace Details (AREA)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燃烧器的喷火口的设定,不用通过生铁注入排出口将燃烧器***到鱼雷车内部,就能够对内部气氛进行加热,并且能够将鱼雷车的长筒状的内部空间的各个角落均匀地加热成高温,既能够适用于预热作业也能够适用于干燥作业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在鱼雷车用加热装置中,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位置上,面向内部空间(S)而设置前方用及后方用的燃烧器(6),使所述燃烧器各自的喷火口(7)相对于内周壁面(3a)而向其周向及长度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所述燃烧器各自的燃烧器火焰(A、B、X、Y、Z)沿着内周壁面并从鱼雷车(1)的中央部分朝向前端部分(F)侧及后端部分(R)侧。

Description

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燃烧器的喷火口的设定,不用通过生铁注入排出口将燃烧器***到鱼雷车内部,就能够对内部气氛进行加热,并能够将鱼雷车的长筒状的内部空间的各个角落均匀地加热成高温,既能够适用于预热作业也能够适用于干燥作业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燃烧器***到鱼雷车中而对鱼雷车内部进行加热·升温的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4。专利文献1的“混铁车的加热·干燥方法”是对混铁车内壁的耐火物进行加热·干燥的方法,由从混铁车的炉口***的燃烧气体供给用燃烧器供给火焰及燃烧气体,并将从上述燃烧气体供给用燃烧器喷出的燃烧气体经由沿混铁车内的倾动轴芯线的方向配置的诱导燃烧气体流动的筒体而喷出,以此对混铁车内壁的耐火物进行加热·干燥。
专利文献2的“混铁车干燥升温用T字型燃烧器”在相反方向上分别具备燃烧用燃烧器的混铁车干燥升温用T字型燃烧器中,燃烧用燃烧器具备:供给燃烧用气体的内管;安装在内管的前端且比内管扩径的喷嘴头;其内径大于喷嘴头的外径,比喷嘴头的前端突出,并使燃烧用空气在内侧流动的外管,而且,在喷嘴头中央部设有主气体喷嘴,在其周围的扩径部分上交替地均匀配置多个袖火用气体喷嘴和多个袖火用空气喷嘴。在专利文献2中,将T字型燃烧器从炉口***,而设置在混铁车的内部深处。
专利文献3的“混铁车耐火物的干燥方法和干燥装置”在混铁车耐火物的干燥方法中,依次进行使耐火物内的水分蒸发的干燥工序、将存在于耐火物内的有机物以烟的形式向外部排出的排烟工序、使耐火物烧结并使残留在混铁车内的排烟燃烧的烧成工序这三个工序。在专利文献3中,将成为加热源的燃烧器主体从受铁口***,而设置在混铁车的内部深处。
专利文献4的“混铁车内熔化的铁的保热方法及保热装置”使保持在混铁车内并实施了熔铁预备处理的熔铁待机在转炉的上游侧位置,分割成几次或一次性地向下一工序施加时,通过保热盖覆盖所述混铁车的开口部,并利用安装在该保热盖上的燃烧器的燃烧废气对所述混铁车内进行加热。这种情况下,优选将所述熔铁的加热以所述分割成几次或一次性地向下一工序施加,基于残留在混铁车内的熔铁的量及温度,通过计算而求出将该熔铁保持成凝固点以上的温度所需的热量,以施加与该计算值一致的热量的方式来调整并进行燃烧器的燃烧。在专利文献4中,将燃烧器·喷嘴从形成在盖部件上的贯通孔***到混铁车内。
另外,作为类似的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5作为将热风等高温气体吹入到鱼雷车内部而进行加热·升温的技术。专利文献5的“混铁车耐火物的干燥方法”将从混铁车炉体的受铁口向该混铁车炉体的长度方向两侧且在前部具有水平吹出喷嘴的热风送气管配置成大致垂直地保持该混铁车炉体的嵌入部分,从设置在外部的热风产生装置向所述热风送气管输送热风而对所述混铁车炉体的内侧被施工的不定形耐火物进行升温干燥。在专利文献5中,热风送气管也从受铁口***而设置到混铁车炉体的内部深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2632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151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155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5486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8-27510号公报
在鱼雷车中,从受铁口向内部注入生铁时,为了防止内部的耐火物因急加热发生破裂的情况,而需要事先对内部进行预热。而且,在鱼雷车的制造或维护时,在内部对耐火物进行新施工或对老化的耐火物重新施工的情况下,需要对该不定形耐火物进行干燥固化。此时,在对鱼雷车内部进行加热时,能够利用上述专利文献1至5所公开的技术。
然而,鱼雷车的外形为长筒状,且其内部空间也同样为长筒状的方式,并且,向外部开口的仅是中央部分的受铁口。受铁口形成得非常小,以免热量向外部逃散。
上述的专利文献都将燃烧器等从受铁口***到鱼雷车的内部深处。然而,由于如上所述受铁口非常小,因此存在难以通过受铁口***燃烧器等课题。
另外,燃烧器等必须形成为能够通过小的受铁口的短小的尺寸。因此,与鱼雷车的长筒状内部空间的长度尺寸相比,燃烧器等的长度极其短小。如此,由于燃烧器等的长度尺寸短小,因此即使通过利用燃烧器等生成的火焰对内部气氛进行加热,也难以将长筒状的内部空间的各个角落均匀地加热成高温。
此外,在受铁口周边容易附着、粘着生铁或炉渣。因生铁等的粘着而受铁口进一步变窄时,燃烧器等的出入更加困难,并且根据情况,为了确保出入,存在需要另外熔化除去或破碎除去生铁的作业这一课题。
另外,将喷嘴***到鱼雷车的内部而加热成1000℃以上时,***的喷嘴会被烧坏,因此存在至多仅能将鱼雷车内部加热到800℃左右这一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燃烧器的喷火口的设定,不用通过生铁注入排出口将燃烧器***到鱼雷车内部,就能够对内部气氛进行加热,并且能够将鱼雷车的长筒状的内部空间的各个角落均匀地加热成高温,既能够适用于预热作业也能够适用于干燥作业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通过燃烧器火焰对鱼雷车的内部气氛进行加热,该鱼雷车具有由从形成有生铁注入排出口的中央部分到长度方向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的内周壁面所包围的内部空间,所述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外侧口缘位置上,面向上述内部空间而设置前方用及后方用的燃烧器,使所述燃烧器各自的喷火口相对于上述内周壁面而向其周向及长度方向倾斜,以使所述燃烧器各自的燃烧器火焰沿着该内周壁面并从上述鱼雷车的中央部分朝向前端部分侧及后端部分侧。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为了通过燃烧器火焰使粘着在所述生铁注入排出口周边的生铁熔化,而将所述燃烧器的所述喷火口设置在该生铁注入排出口的中心部,并使其朝向该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内侧口缘附近。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搭载在水平移动自如的移动装置上,通过该移动装置进行水平移动,而连接在横向设置的所述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外侧口缘位置。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是交替切换燃烧作用和排气·蓄热作用的蓄热燃烧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中,相对于预热作业及干燥作业,通过燃烧器的喷火口的设定,不用通过生铁注入排出口将燃烧器***到鱼雷车内部,就能够对内部气氛进行加热,并能够将鱼雷车的长筒状的内部空间的各个角落均匀地加热成高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开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D-D线向视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适用于图1所示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燃烧器的喷火口的布局及燃烧器火焰的说明图。
图5是用于说明适用于图1所示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使粘着在生铁注入排出口周边的生铁熔化的燃烧器的喷火口的布局的说明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燃烧器火焰所生成的火焰的气流的鱼雷车内部的简要俯视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中使用的移动装置的优点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鱼雷车
3a  内周壁面
4   生铁注入排出口
4a  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外侧口缘
4b  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内侧口缘
6   燃烧器
7   喷火口
10  移动装置
A、B、X、Y、Z  燃烧器火焰
C  内周壁面的中央部分
F  内周壁面的前端部分
R  内周壁面的后端部分
S  内部空间
V  粘着的生铁等
E  燃烧废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适用于具备以往周知的结构的货物车辆方式的鱼雷车1。
鱼雷车1具备长筒状的外壳壳体2、设置在外壳壳体2的内部整面上的长筒状的耐火物制内周壁3、由内周壁3的壁面(内周壁面)3a划分形成的长筒状的内部空间S,并向该内部空间S填充生铁。外壳壳体2及内周壁面3a的中央部分C都形成为粗径,并朝向鱼雷车1的长度方向前方侧及后方侧逐渐变窄,从而前端部分F及后端部分R形成为细径,而以所谓鱼雷(Torpedo)型的方式形成。
鱼雷车1是气密容器,仅在粗径的中央部分C形成生铁注入排出口4。作为将生铁向鱼雷车1的内部空间S注入前的作业,为了升高该内部空间S的温度,而通过燃烧器火焰对封入到该内部空间S中的内部气氛进行预热。
生铁注入排出口4形成在以从鱼雷车1的中央部分C朝向外方逐渐变窄的方式突出设置成锥体状的突出部5上。生铁注入排出口4为了将鱼雷车1外方和内部空间S连通,而从突出部5到内周壁3贯通形成。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内周面形成为其口径从面向鱼雷车1外方的外侧口缘4a朝着面向内部空间S的内侧口缘4b逐渐扩张的锥面状。
突出部5及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截面形状按照后述的燃烧器6的喷火口7的配置,而适当设定成纵长的椭圆形状、横长的椭圆形状、或圆形状等。
本实施方式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主要包括:一对燃烧器6;安装有所述燃烧器6并从鱼雷车1外方安装到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而气密地密闭该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盖部件8;设置在盖部件8的周围,并使燃烧器6周边免于受到鱼雷车1的外壳壳体2的热量的防热板9;一整套地搭载有所述燃烧器6、盖部件8及防热板9的移动装置10。
移动装置10包括:在横向设有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鱼雷车1的侧方,沿着该鱼雷车1的宽度方向铺设的移动轨道11;搭载有燃烧器6等,并在移动轨道11上朝向生铁注入排出口4以往复水平移动自如的方式移动的自动式的台车12。台车12朝向生铁注入排出口4进行水平移动,通过将盖部件8安装到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而将一对燃烧器6连接到该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位置。
具备一对燃烧器6作为鱼雷车1的长度方向前方用及后方用。作为燃烧器6的种类,可以使用通常周知的任何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燃烧器6,表示使用交替切换燃烧作用和排气·蓄热作用的周知的蓄热燃烧器的情况。
进行简要叙述,作为蓄热燃烧器的一例,具备:与喷火口7连接,在燃烧作用时,供给的燃烧用空气所流通,且在排气·蓄热时,排出的废气所流通的气体供·排气路径13;在喷火口7附近与气体供·排气路径13连接,并供给用于与燃烧用空气进行混合的燃料的燃料供给路径14;夹设于气体供·排气路径13之间,在排气·蓄热时从废气回收热量而进行蓄热,在燃烧时利用蓄积的热量对燃烧用空气进行加热的蓄热部15。
在使用一对蓄热燃烧器的情况下,进行运转控制,以在一方的燃烧器6进行燃烧运转时,使另一方的燃烧器6进行排气·蓄热运转,然后,在将另一方的燃烧器6切换成燃烧运转时,将一方的燃烧器6切换成排气·蓄热运转。
前方用及后方用的一对燃烧器6以至少使它们的喷火口7位于盖部件8的方式将它们的气体供·排气路径13与盖部件8连接。由此,一对燃烧器6经由盖部件8配置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位置,与背景技术的专利文献1至5所示通过生铁注入排出口而***到鱼雷车的内部空间中的结构不同,从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位置面向内部空间S设置。
图4(a)是鱼雷车1的俯视剖视图,图4(b)是生铁注入排出口4位置上的鱼雷车1的侧视剖视图,图4(c)~(e)分别表示燃烧器6的喷火口7的排列图案、朝向内周壁面3a(鱼雷车1)长度方向的燃烧器火焰A、B的图案、以及朝向内周壁面3a(鱼雷车1)周向的燃烧器火焰X、Y的图案。
如图4所示,一对前方用及后方用的燃烧器6、尤其是各燃烧器6的喷火口7相对于内周壁3的内周壁面3a,沿着其周向及长度方向倾斜设定,从喷火口7喷出的燃烧器火焰(图案A、B、X、Y)面向该喷火口7所朝向的方向笔直前进。
燃烧器6的喷火口7以不比该外侧口缘4a向内部空间S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位置,而且,生铁注入排出口4形成为其口径从外侧口缘4a朝向内侧口缘4b逐渐扩张的锥面状,根据所述关系,燃烧器6的喷火口7在向内部空间S直线前进的燃烧器火焰A、B、X、Y不会被内侧口缘4b遮挡的范围内倾斜。由此,燃烧器火焰A、B、X、Y到达内部空间S。
如图4(c)所示,一对燃烧器6的喷火口7向盖部件8的配置既可以沿内周壁面3a的周向而上下排列(图案i),也可以沿内周壁面3a的长度方向而左右排列(图案ii),或者还可以在上下及左右以错位的方式倾斜排列(图案iii)。
一对燃烧器6的各喷火口7生成的燃烧器火焰与内周壁面3a的长度方向相关,如图4(d)所示,既可以使燃烧器火焰方向不交叉(图案A:图4(a)中,实线A表示燃烧器火焰),也可以交叉(图案B:图4(a)中,虚线B表示燃烧器火焰)。在交叉的B图案中,位于鱼雷车1前方侧的燃烧器6成为后方用燃烧器,位于鱼雷车1后方侧的燃烧器6成为前方用燃烧器。
另外,一对燃烧器6的各喷火口7生成的燃烧器火焰与内周壁面3a的周向相关,如图4(e)所示,既可以使燃烧器火焰方向不交叉(图案X:图4(b)中,实线X表示燃烧器火焰),也可以交叉(图案Y:图4(b)中,虚线Y表示燃烧器火焰)。而且,还可以使燃烧器火焰方向朝向相同方向(图案Z)。
通过上述图案组合来设定燃烧器火焰。例如,以成为“将喷火口7的配置形成为图案i,相对于内周壁面3a的长度方向生成图案A的燃烧器火焰,相对于内周壁面3a的周向生成图案X的燃烧器火焰”、或成为“将喷火口7的配置形成为图案iii,相对于内周壁面3a的长度方向生成图案B的燃烧器火焰,相对于内周壁面3a的周向生成图案Y的燃烧器火焰”等方式进行各种设定。
通过将各燃烧器6的喷火口7如上所述设定,而使各燃烧器6各自的燃烧器火焰沿着内周壁面3a,并从鱼雷车1的中央部分C向前端部分F侧及后端部分R侧相互反向生成。
图5(a)是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周边的局部俯视剖视图,图5(b)是该局部的侧视剖视图,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周边,伴随着生铁向内部空间S的注入或从内部空间S的排出,而存在生铁等V附着,进而冷却粘着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燃烧器火炎使粘着的生铁等V熔化,而在燃烧器火焰(例如,A、X)未被内侧口缘4b遮挡的范围内,将燃烧器6的喷火口7以位于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中心部的方式设置于盖部件8,且使其朝向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内侧口缘4b附近。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当接受生铁的鱼雷车1停止在停止位置期间,搭载有一对燃烧器6等的移动装置10退避到退避位置。
作为鱼雷车1到达、停止而注入生铁前的作业,在进行预热作业时,台车12在移动轨道11上水平移动,接近鱼雷车1而停止。台车12停止后,外壳壳体2进行回旋,对于横向设置的生铁注入排出口4,将安装有一对燃烧器6的盖部件8从鱼雷车1侧方水平按压而气密地进行密封。
在通过盖部件8密封了生铁注入排出口4后,利用引燃器(未图示)对一对燃烧器6进行点火。在通常的燃烧器的情况下,之后持续燃烧运转,将内部气氛加热,而对鱼雷车1内部进行预热。在蓄热燃烧器的情况下,对前方用及后方用的燃烧器以更替它们的燃烧运转和排气·蓄热运转的方式进行运转控制,而持续预热操作。
一对燃烧器6中的一方的燃烧器6的喷火口7相对于内周壁面3a向其周向及长度方向前方倾斜,另一方的燃烧器6的喷火口7相对于内周壁面3a向其周向及长度方向后方倾斜,以分别从喷火口7笔直前进,从鱼雷车1的中央部分C沿着内周壁面3a的周向,然后沿着长度方向前方及后方,朝向内周壁面3a的前端部分F及后端部分R的指向性来生成来自各喷火口7的燃烧器火焰。
如此,沿着内周壁面3a的燃烧器火焰所生成的燃烧气体的流动在长筒状的内部空间S内成为朝向鱼雷车1的周向及长度方向前方及后方呈螺旋状流动的气流,到达该长筒状的内部空间S的各个角落而将内部气氛整体加热成高温。而且,即使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周边粘着有生铁等V的情况下,该生铁等V也会被从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朝向内部空间S喷出的燃烧器火焰所熔化,因此能够可靠地生成具有指向性的燃烧器火焰。
预热作业结束后,在燃烧器6熄灭后,从生铁注入排出口4取下盖部件8,使移动装置10后退而使一对燃烧器6等水平移动到退避位置,然后,为了使生铁注入排出口4向上而使外壳壳体2旋转,从向上的生铁注入排出口4注入生铁。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中,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位置,面向内部空间S设置前方用及后方用的一对燃烧器6,以使所述一对燃烧器6各自的燃烧器火焰沿着内周壁面3a并从鱼雷车1的中央部分C朝向前端部分F侧及后端部分R侧的方式,使所述一对燃烧器6各自的喷火口7相对于内周壁面3a向其周向及长度方向倾斜,因此通过该燃烧器6的喷火口7的设定,不用将一对燃烧器6向鱼雷车1的内部空间S***而能够适当地加热内部气氛。而且,即使生铁注入排出口4周边粘着有生铁等V而该生铁注入排出口4变窄,也能够适当地对内部气氛进行预热。
图6表示由燃烧器火焰生成的火焰的气流。图6(a)表示在排气运转中进行燃烧废气E的排气并燃烧的蓄热燃烧器6的情况,图6(b)表示通常一般的燃烧器6的情况。在通常一般的燃烧器6的情况下,在盖部件8与生铁注入排出口4之间设定确保燃烧废气E的排气的间隙。
通过上述喷火口7的设定而生成的燃烧器火焰(例如,A、X)以从内周壁面3a的中央部分C朝向前端部分F及后端部分R的指向性沿着内周壁面3a生成,然后,如图6所示,由所述燃烧器火焰A、X生成的火焰的气流G的流动在长筒状的内部空间S内,成为朝向鱼雷车1的周向及长度方向前方或后方呈螺旋状流动的高流动性且搅拌作用强的气流,因此能够顺利地到达该长筒状的内部空间S的各个角落而将内部气氛整体均匀地加热成高温。
另外,也能够通过沿着内周壁面3a的燃烧器火焰有效地加热内周壁3自身,能够提高预热作用。如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预热,因此能够使燃烧器容量小型化,如此能够利用小型燃烧器进行预热,因而即使生铁注入排出口4小,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预热。
在通常的燃烧器6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能够同时向前方和后方进行加热,但作为火焰的气流G(燃烧废气E)的排气口,与以往同样地,需要在盖部件8与生铁注入排出口4之间隔开间隙。相对于此,在采用蓄热燃烧器6时,如图6(a)所示,通过单侧的燃烧器进行燃烧废气E的排气,因此能够密封而密闭间隙,不仅不会泄漏热量,而且能够回收排气的热量进行蓄热而再利用,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节省能量的效果。
为了通过燃烧器火焰使粘着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周边的生铁等V熔化,而将燃烧器6的喷火口7设置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中心部,并使其朝向该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内侧口缘4b附近,因此能够通过从生铁注入排出口4向内部空间S喷出的燃烧器火焰可靠地使粘着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周边的生铁等V熔化,能够将燃烧器火焰可靠地向内部空间S送入而适当且均匀地对内部气氛进行预热,并且在预热作业后的生铁的注入作业时,能够除去粘着在生铁注入排出口4周边的生铁等V,而顺利地将生铁装入鱼雷车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燃烧器6搭载在水平移动自如的移动装置10上,通过移动装置10进行水平移动,而连接到横向设置的生铁注入排出口4的外侧口缘4a位置,因此如图7(a)所示,通过小型且简单的结构并以单纯的水平移动这一容易操作就能够进行燃烧器6向鱼雷车1的安装,与如图7(b)所示构筑架16等需要一定高度的复杂且花费成本的设备并通过升降操作安装重量物的情况不同,能够提高作业性。
另外,通过使用蓄热燃烧器,能够节省能量且以低NOx来实施预热作业。
背景技术中列举的专利文献1至5都通过生铁注入排出口将燃烧器等***到鱼雷车内部空间中。在内部空间设置燃烧器等时,必须使其通过非常小的生铁注入排出口,其***及拔出困难。而且,即使能够***,燃烧器等也必须形成为能够通过小的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尺寸,该燃烧器等的长度相对于长筒状的内部空间的长度尺寸来说非常短,即使利用此种短小的燃烧器对内部气氛进行加热,也难以将内部空间的各个角落均匀地预热成高温。此外,当生铁或炉渣等粘着在生铁注入排出口周边而该生铁注入排出口进一步变窄时,会产生无法使燃烧器等通过而进行设置,从而无法进行预热的情况。而且,当将喷嘴***鱼雷车的内部而加热成1000℃以上时,***的喷嘴会被烧坏,因此最多仅能将鱼雷车内部加热至800℃左右。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由于未采用通过生铁注入排出口4将燃烧器6***鱼雷车1的内部空间S的结构,因此不会像上述专利文献那样在使燃烧器出入的关系下产生生铁注入排出口小或生铁等向生铁注入排出口周边粘着的问题,而且也没有考虑到喷嘴的烧坏的加热温度限制而能够加热到1000℃以上,能够适当且在短时间内进行干燥作业或内部气氛的预热,并且通过燃烧器6的喷火口7的设定,而适当地确保朝向鱼雷车1的内部空间S的燃烧器火焰,从而能够均匀且高温地对内部气氛进行预热。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喷火口7的设定,燃烧器火焰沿着内周壁面3a并从鱼雷车1的中央部分C朝向前端部分F侧及后端部分R侧,因此,如上所述,火焰的气流G在长筒状的内部空间S内,成为朝向鱼雷车1的周向及长度方向前方及后方呈螺旋状流动的高流动性且强搅拌作用的气流,能够顺利地到达该长筒状的内部空间S的各个角落而高温且均匀地加热内部气氛,与背景技术的专利文献1至5所示使燃烧器火焰等仅朝向鱼雷车的前后方向的技术不同,能够确保格外优异的预热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从中央部分C朝向前端部分F及后端部分R的燃烧器火焰为一对的情况,但当然也可以形成为多对燃烧器火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将燃烧器6搭载于水平移动的移动装置10而进行使用的情况,但燃烧器6当然也可以由起重机等悬吊而安装于鱼雷车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向鱼雷车注入生铁前的预热作业,但对内部的耐火物进行施工时的干燥作业当然也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装置。

Claims (4)

1.一种鱼雷车用加热装置,通过燃烧器火焰对鱼雷车的内部气氛进行加热,该鱼雷车具有由从形成有生铁注入排出口的中央部分到长度方向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的内周壁面所包围的内部空间,所述鱼雷车用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外侧口缘位置上,面向上述内部空间而设置前方用及后方用的燃烧器,使所述燃烧器各自的喷火口相对于上述内周壁面而向其周向及长度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所述燃烧器各自的燃烧器火焰沿着该内周壁面并从上述鱼雷车的中央部分朝向前端部分侧及后端部分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为了通过燃烧器火焰使粘着在所述生铁注入排出口周边的生铁熔化,而将所述燃烧器的所述喷火口设置在该生铁注入排出口的中心部,并使其朝向该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内侧口缘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搭载在水平移动自如的移动装置上,通过该移动装置进行水平移动,而连接在横向设置的所述生铁注入排出口的外侧口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鱼雷车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是交替切换燃烧作用和排气·蓄热作用的蓄热燃烧器。
CN2011101294348A 2010-10-07 2011-05-11 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Active CN102441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7255A JP4658231B1 (ja) 2010-10-07 2010-10-07 トーピードカー用加熱装置
JP2010-227255 2010-10-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1662A true CN102441662A (zh) 2012-05-09
CN102441662B CN102441662B (zh) 2013-05-08

Family

ID=43952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294348A Active CN102441662B (zh) 2010-10-07 2011-05-11 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658231B1 (zh)
KR (1) KR101098722B1 (zh)
CN (1) CN102441662B (zh)
TW (1) TWI38866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9265A (zh) * 2020-12-21 2021-04-09 宝武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混铁车内衬的修复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61380A1 (en) * 2017-04-04 2018-10-11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Heating device and heating method of torpedo car
JP7303433B2 (ja) * 2019-08-08 2023-07-05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混銑車の加熱装置
JP7485939B2 (ja) 2020-08-24 2024-05-17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銑鉄溶解装置、及び、銑鉄の溶解方法
JP7513896B2 (ja) 2020-12-23 2024-07-10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取鍋搬送台車
CN112792326A (zh) * 2020-12-28 2021-05-14 何骞 一种相交混流鱼雷罐烘烤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512A (ja) * 1995-07-13 1997-02-04 Kuchiku Kogyo Kk 混銑車乾燥昇熱用t字型バーナ
JP2005315519A (ja) * 2004-04-28 2005-11-10 Kobe Steel Ltd 混銑車耐火物の乾燥方法と乾燥装置
JP2007254864A (ja) * 2006-03-24 2007-10-04 Jfe Steel Kk 混銑車内溶銑の保熱方法及び保熱装置
CN101480719A (zh) * 2008-01-10 2009-07-15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罐预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512A (ja) * 1995-07-13 1997-02-04 Kuchiku Kogyo Kk 混銑車乾燥昇熱用t字型バーナ
JP2005315519A (ja) * 2004-04-28 2005-11-10 Kobe Steel Ltd 混銑車耐火物の乾燥方法と乾燥装置
JP2007254864A (ja) * 2006-03-24 2007-10-04 Jfe Steel Kk 混銑車内溶銑の保熱方法及び保熱装置
CN101480719A (zh) * 2008-01-10 2009-07-15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罐预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9265A (zh) * 2020-12-21 2021-04-09 宝武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混铁车内衬的修复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1662B (zh) 2013-05-08
KR101098722B1 (ko) 2011-12-23
JP2012082449A (ja) 2012-04-26
TW201217539A (en) 2012-05-01
JP4658231B1 (ja) 2011-03-23
TWI388669B (zh) 2013-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1662B (zh) 鱼雷车用加热装置
JPH01159511A (ja) ラジアントチューブバーナ
CN101446413A (zh) 一种组合式多喷嘴燃烧器
CN104508373A (zh) 用于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双模式燃烧器的方法和装置
CN201327020Y (zh) 一种组合式多喷嘴燃烧器
KR100880330B1 (ko) 싱글 엔드형 축열식 복사 튜브 버너 장치 및 그 연소 방법
CN101480719B (zh) 罐预加热装置
CN107543155A (zh) 一种辅助燃烧器及辅助燃烧***和控制方法
CN101639219B (zh) 无焰燃烧蓄热式高速烧嘴
CN106482090A (zh) 一种新型的燃烧装置
CN209263022U (zh) 一种自身预热式短火焰烧嘴
KR100920806B1 (ko) 축열식 버너의 연료 냉각노즐
CN208170380U (zh) 中低热值燃气蓄热式辐射管燃烧器
KR101765333B1 (ko) 용사보수기의 다열 샌드위치식 버너장치
TW201907124A (zh) 蓄熱式燃燒設備
KR100893266B1 (ko) 냉각용 산소를 분할공급하는 산소예열 버너
CN108361689A (zh) 石油焦粉燃烧器及燃烧炉
CN207365051U (zh) 一种辅助燃烧器及辅助燃烧***
CN201521961U (zh) 无焰燃烧蓄热式高速烧嘴
KR20030021753A (ko) 정상조업온도의 조기확보를 위한 고로조업방법
KR101107466B1 (ko) 싱글 엔드형 축열식 복사 튜브 버너
KR101887584B1 (ko) 연소효율이 향상된 로터리 킬른
CN205316967U (zh) 一种隧道窑慢冷段控温装置
ES2939690T3 (es) Dispositivo inyector y procedimiento para insuflar materiales sólidos en una unidad metalúrgica
KR102367727B1 (ko) 축열식 버너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