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11403A - 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11403A
CN102411403A CN2011102769518A CN201110276951A CN102411403A CN 102411403 A CN102411403 A CN 102411403A CN 2011102769518 A CN2011102769518 A CN 2011102769518A CN 201110276951 A CN201110276951 A CN 201110276951A CN 102411403 A CN102411403 A CN 1024114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protective
face
layer
anothe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69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子恭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AWA KK
Original Assignee
DAIKAWA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7990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720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AWA KK filed Critical DAIKAWA KK
Publication of CN10241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114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该保护体在片材的周边部分上设置有多个粘接部,将该粘接部与平板显示屏的周围进行粘接。通过粘接部和装饰部,而使片材的中央部分与平板显示屏隔开适当的距离。而且,由于多个粘接部相互隔开,所以空气在片材和平板显示屏之间以及在粘接部之间进行流通。

Description

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贴在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部上,并保护显示部的保护体和该保护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多功能型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普遍获得了广泛普及。用户通过触摸屏对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进行操作,并执行电子邮件的收发、网络连接和应用软件。
为了提高视觉识别性,而由平板显示屏构成了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的正面部分。该显示屏具有触摸屏。当用户触摸了显示屏时,可能会损伤显示屏。在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1年117880号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透过性的保护片材。用户通过将该保护片材粘贴在平板显示屏上,从而保护平板显示屏免受损伤。
在保护片材的一个面上全部具有粘合层,从而使保护片材紧贴在平板显示屏上。当用户将保护片材粘贴在显示屏上时,空气有时会侵入到保护片材与显示屏之间。因此,粘合层的一部分没有紧贴在显示屏上。空气会残留在未紧贴的部分上(下面将空气残留的部分称为气泡)。
由于气泡大多会产生斑点,因此导致视觉识别性和装饰性变差。与用操作按钮进行操作的以往的移动电话相比,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的显示屏的面积更大。因此,空气易于侵入,也易于产生气泡。为了除去所产生的气泡,用户需要用手指按压气泡使其移动到显示屏的端部,或者需要重新粘贴保护片材。用户将保护片材以没有气泡的状态粘贴在智能手机和平板型终端的显示屏上是极其困难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所述保护体能够以不产生气泡的状态而粘贴在对象物上,并且不会损伤对象物的视觉识别性和装饰性。
第1项所涉及的保护体包括:具有透光性的片材;以及设置在该片材的一个面上的粘接部,通过该粘接部将上述片材粘接在对象物上从而保护对象物,在上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有多个上述粘接部。保护体在片材的周边部分上具备多个粘接部。将该粘接部和对象物进行粘接。例如将粘接部和显示屏的周围进行粘接。根据粘接部等的厚度,从而使片材的中央部分与显示屏隔开适当的距离。由于多个粘接部相互隔开,所以空气在粘接部之间进行流通,而不会产生气泡。因此,显示屏的视觉识别性和装饰性没有受到损伤。
在第2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上述粘接部具有可剥离的粘接力。用户将粘接在显示屏周围的粘接部进行剥离,就能够容易地重新粘贴保护体。
在第3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设置有装饰部。由于设置有装饰部,所以可提高显示屏的装饰性。当将装饰部设置在粘接部与片材之间时,用户从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无法看到粘接部。
在第4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上述一个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产生牛顿环的粗糙面部。当外力作用于片材的另一个面时,上述一个面与显示屏之间的间隙变窄。粗糙面部可以确保在上述一个面与显示屏之间、具有比光的波长足够大的间隙。因此,不会产生牛顿环。即使用户按压显示在显示屏上的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也不会发生因牛顿环所致的视觉识别性的恶化。
在第5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将上述粗糙面部配置在上述一个面中的至少中央部分上。在片材的一个面的中央部分上设置了粗糙面部。上述中央部分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显示屏相对应。即使用户触摸显示屏的任何部分,也不会产生牛顿环。用户能够清晰地观看到显示在显示屏中的图像。
在第6项和第7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将防污染层形成在片材的另一个面(正面)上。防污染层可防止因油分和水分等对片材正面所造成的污染。即使用户用手指触摸了片材正面,也难以产生因油分和水分等所致的指纹。因此,能够维持显示屏的视觉识别性。而且,也能够保持显示屏的外观设计性和清洁感。
在第8项和第9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将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形成在片材的正面上,从而实现抗菌和除臭。因此,能够实现在用户卫生方面的改善。
在第10项和第11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修复损伤的自修复层。将自修复层形成在片材的正面上。即使物体划伤片材正面并产生了损伤时,损伤也会随时间而消失,从而防止显示屏的视觉识别性因损伤而下降。
在第12项和第13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将蓄光层设置在片材上。因此,在将保护体从亮处移到暗处时,保护体会发光。用户能够容易地辨认出显示屏的位置。而且,也使显示屏的外观设计性得到了提高。
在第14项和第15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半透镜层。将半透镜层设置在片材上。当将保护体粘贴在显示屏上时,半透镜层用于使保护体的保护对象(例如显示屏)的光透过,并反射来自与显示屏相反一侧的光。在显示屏亮灯时,用户能够观看到显示屏的显示图像。在显示屏熄灯时,用户能够将显示屏用作镜子。
在第16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在上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透过率为80%以上,浊度为8.5%以下。考虑到保护体的透过性、防牛顿环功能和强度,设定了铅笔硬度、透过率和浊度。因此,可以平衡性良好地发挥各种功能,并可以维持或提高保护体的视觉识别性。
在第17项和第18项所涉及的保护体中,以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的光能透过。当用户在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时,位于用户旁边的第三者难以观看到显示屏。因此,用户能够保护个人信息。
第19项和第20项所涉及的保护体具有缺口或孔。将缺口或孔设置在与平板型终端或智能手机的操作部、扬声器等相对应的位置上。当在平板型终端或智能手机的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时,用户能够顺利且舒适地操作平板型终端和智能手机。
第21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为如下的方法,即、所述保护体具有透光性片材,所述透光性片材在一个面的周边部分上印刷了由形成点状的多个粘接部构成的环状图案,通过上述粘接部将上述片材粘接在对象物上从而保护对象物,其中,该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印刷工序,在具有透光性的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上,使用粘接剂以点状方式印刷多个上述环状图案;切断工序,与上述环状图案相对应并切断上述片材坯料,制造具有上述片材的多个上述保护体。本发明可以制造用于防止在显示屏上产生气泡的保护体。
第22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上述片材坯料上形成装饰部的工序。本发明可以制造对显示屏进行装饰的保护体。
第23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上述印刷工序之前,在上述片材坯料的上述一个面上,形成用于防止产生牛顿环的粗糙面部的工序。本发明可以制造一种即使因操作而受到按压、也不会产生牛顿环的保护体。
第24项和第25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的工序。本发明可以在片材的另一个面(正面)上形成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
第26项和第27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的工序。本发明可以在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正面)的一侧、形成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
第28项和第29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用于修复损伤的自修复层的工序。自修复层的弹性系数较高,能修复损伤。因此,在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正面)的一侧形成自修复层。
第30项和第31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的工序。本发明可以在片材坯料上形成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
第32项和第33项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上述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半透镜层的工序。本发明可以在片材坯料上形成半透镜层。半透镜层用于使来自保护对象一侧的光透过,并反射来自与保护对象相反一侧的光。
附图说明
图1是简略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保护体的正视图。
图2是简略表示保护体的后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保护体的粘接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保护体和平板型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在平板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的平板型终端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保护体的制造工序的工艺图。
图8是表示印刷在片材坯料和片材背面的图案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保护体和智能手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平板显示屏上配置了保护体的智能手机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保护体的粘接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保护体的截面简图。
图13是表示保护体的制造工序的工艺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工序的工艺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工序的工艺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工序的工艺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保护体的制造工序的工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中的1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组成,是配置在平板型终端10正面上的无色透明的片材1。而且,片材1只要具有透过性即可,也可以将片材1进行着色。片材1形成与平板型终端10的正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片材1为竖长的大致矩形,片材1的四个角形成为圆弧状。片材1的纵向尺寸,例如大约为23.6cm,片材1的横向尺寸,例如大约为18.3cm。在片材1的短边上形成有缺口1a,将该缺口1a配置在与平板型终端10的操作部11匹配的位置上。缺口1a形成了圆弧部分向片材1的中央突出的半椭圆形。
另外,片材1可以是用于使以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的光能透过的片材、即所谓的遮光帘片材。遮光帘片材包括线状的透明部分和不透明条纹部分。将透明部分和不透明部分交替配置以形成条纹状。不透明部分从透明部分的两侧夹住透明部分,以大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到透明部分中的光被不透明部分挡住去路。因此,仅以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的光能透过遮光帘。
遮光帘片材为,仅仅使例如以正45度至负45度范围内的入射角进入到片材1中的光能透过。因此,当在平板显示屏11上配置了遮光帘片材时,位于用户旁边的第三者不能通过片材1观看到显示在平板显示屏11中的图像。另外,光能透过的入射角的临界值不限于45度,也可以是30度等其他的角度。
如图2所示,在片材1背面中的全部周边部上设置有装饰部2。该装饰部2形成为规定宽度的框状。对装饰部2实施例如着色(白色或黑色等)或图案的处理。另外,装饰部2还具有:对配置了装饰部2之处进行遮盖并使人无法观看的实用性用途。
如图2和图3所示,将形成为圆形的多个粘接部3、3、…、3间隔规定的距离并以之字形配置在装饰部2上。如图4所示,粘接部3的直径大致为2mm,粘接部3之间的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大致为1mm。粘接部3的厚度为15~20微米。如图2和图3所示,在片材1的背面一侧设置有与片材1大致相同尺寸的薄膜4,该薄膜4与粘接部3抵接。薄膜4用于防止尘埃附着在粘接部3上,并能够从粘接部3上剥离薄膜4。
构成粘接部3的主要成分的比例为,乙烯基醚树脂40~44重量%、丙烯酸酯组合物50~54重量%、光聚合引发剂2~3重量%和助剂2~3重量%。通过剥离薄膜4而使粘接部3粘接在平板显示屏11的周围,由此将保护体配置在平板显示屏11上。粘接部3具有:不会自然剥离且用户能够用手指从平板显示屏11的表面剥离片材1的粘接力。剥离后粘接部3的粘接力也不会下降,用户能够根据需要重新粘贴保护体。平板显示屏11的表面,由亚克力板或玻璃板等透光性部材组成。
平板型终端10具备:具有平坦正面的平板显示屏11。在将保护体配置在平板显示屏11上时,如图5所示,当用户剥离了薄膜4之后,使保护体的背面对着平板型终端10的正面。装饰部2的尺寸,与位于平板型终端10的平板显示屏11周围的框部分的尺寸大致相同。用户进行位置对照以使装饰部2和上述框部分在纵向和横向的位置匹配。
然后,将保护体配置在平板显示屏11上,按压装饰部2从而使粘接部3与位于平板显示屏11周围的框部分进行粘接。如图6所示,位于比装饰部2更靠内侧的片材1的中央部分与平板显示屏11对置。另外,在片材1的中央部分上没有设置粘接部3,用户能够通过片材1观看显示在平板显示屏11中的整个图像。
由于通过装饰部2和粘接部3在片材1与平板显示屏11之间设置有适当的间隙,并且,将多个粘接部3、3、…、3之间隔开,所以空气能够在片材1与平板显示屏11之间以及在粘接部3、3、…、3之间进行流通,在平板显示屏11上不会产生气泡。因此,用户能够通过片材1清晰地观看到平板显示屏11。而且,操作部12位于缺口1a的内侧,用户也能够对操作部12进行操作。
然后,对保护体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大型的片材坯料100位于规定位置。接着,如图7B和图8A所示,在片材坯料100背面中的与位于平板显示屏11周围的框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将装饰部2印刷成格子状。而且,如图7C和图8A所示,通过丝网印刷而使粘接剂位于装饰部2上,将多个粘接部3配置成之字形,并形成由多个粘接部3、3、…、3组成的点状图案。该点状图案形成为格子状(连续设置多个环状图案的形状)。另外,点状图案只要是具备多个环状图案的形状即可,也可以不连续设置。将印刷在装饰部2上的粘接部3,固定在装饰部2上。而且,如图7D所示,在片材坯料100的背面上设置薄膜4。
而且,如图7E和图8B所示,以与点状图案相对应的方式对片材坯料100进行冲裁并切断,从而制造多个保护体。保护体具有:与平板型终端10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相对应的尺寸。保护体在片材1的一个面的周边部分上具备多个粘接部3。在对片材坯料100进行冲裁时,形成有缺口1a。另外,既可以在缺口1a形成之后对片材坯料100进行分割,也可以在分割片材坯料100之后再形成缺口1a。
另外,可以在片材坯料100正面中的与位于平板显示屏11周围的框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来印刷装饰部2。也可以在片材1的正面上印刷装饰部2。印刷装饰部2的工序,只要按照上述一系列工序中的适于制造保护体的顺序进行即可。例如可以在一系列工序的最后再进行印刷装饰部2的工序。
然后,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保护体进行说明。变形例所涉及的保护体,用于保护智能手机20的平板显示屏21。
如图9所示,保护体具有大致矩形的片材1。片材1形成了与智能手机20的正面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片材1的纵向尺寸例如大约为11.5cm。片材1的横向尺寸例如大约为5.8cm。在片材1的一个短边上,设置有与智能手机20的操作部22相对应的缺口1a。该缺口1a形成了圆弧部分向片材1的中央突出的半椭圆形。将与智能手机20的扬声器23相对应的缺口1b,设置在片材1的另一个短边上。该缺口1b形成了向片材1的中央一侧凹陷的长方形的凹形。
在片材1的背面上形成有装饰部2,通过丝网印刷,将形成为圆形的多个粘接部3以之字形配置在装饰部2上。如图11所示,粘接部3的直径大致为1mm,粘接部3之间的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大致为1mm。粘接部3的厚度为15~20微米。将与片材1大致相同尺寸的薄膜4,设置在片材1的背面一侧。该薄膜4抵接在粘接部3上。
如图9所示,当将保护体配置在智能手机20的平板显示屏21之上时,在剥离了薄膜4之后,使保护体的背面与智能手机20的正面对置。装饰部2的尺寸,与位于智能手机20的平板显示屏21周围的框部分的尺寸大致相同。用户对装饰部2、以及上述框部分中的纵向和横向的位置进行调整。用户将保护体配置在平板显示屏21上,并按压装饰部2从而将粘接部3粘接在上述框部分上。
如图10所示,位于比装饰部2更靠内侧的片材1的中央部分,与平板显示屏21对置。用户能够通过该中央部分观看到智能手机20的平板显示屏21。另外,平板显示屏21与片材1的中央部分在尺寸上大致相同。用户能够观看到整个平板显示屏21。而且,操作部22位于缺口1a的内侧。用户能够对操作部22进行操作。并且,扬声器23位于缺口1b的内侧,用户能收听从扬声器23播放的声音。
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所涉及的保护体,在片材1的周边部分上设置有多个粘接部3,将该粘接部3与平板显示屏11、21的周围进行粘接。片材1的中央部分与平板显示屏11、21,通过粘接部3和装饰部2而被隔开适当的距离。而且,由于多个粘接部3相互隔开,所以空气会在片材1与平板显示屏11、21之间以及在粘接部3、3、…、3之间进行流通,从而不会产生气泡。因此,平板型终端10和智能手机20的平板显示屏11、21的视觉识别性和装饰性没有受到损伤。
此外,用户根据需要,能够将粘接在平板显示屏11、21周围的粘接部3进行剥离,并能容易地重新粘贴保护体。而且,通过在片材1的一个面的周边部分上设置装饰部2,从而使平板显示屏11、21的装饰性得到提高。此外,由于装饰部2存在于片材1的一个面与粘接部3之间,所以从片材1的另一个面的一侧看不到粘接部3。
此外,由于将缺口1a、1b设置在与操作部12、22和扬声器23相对应的位置上,所以用户能够舒适地使用平板型终端10和智能手机20,且能够保护平板显示屏11、21。
而且,以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的光能透过的方式,来构成片材1,当用户在平板显示屏11、21上配置了保护体时,位于用户旁边的第三者不能观看到平板显示屏11、21。因而用户能够保护个人信息。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在片材1上印刷了装饰部2,但也可以不印刷装饰部2,而在片材1上直接印刷粘接部3。而且,虽然将装饰部2印刷在片材1的背面,但也可以印刷在片材1的正面或者两面。当仅在片材1的正面印刷了装饰部2时,则在片材1的背面上直接印刷粘接部3。
此外,代替缺口1a、1b,也可以在片材1上形成与操作部12、22或扬声器23相对应尺寸的孔。例如通过冲裁加工来形成孔。虽然将粘接部3配置成之字形,但只要粘接部3之间以适当距离隔开即可,也可以无规则地配置。可以将形成为点状的多个粘接部3进行不规则排列。也可以一个一个地制造保护体。用于粘贴保护体的对象并不限于平板型终端10或智能手机20。例如可以粘贴在电子纸上,还可以粘贴在弯曲的显示屏或电子纸等上。
实施方式2
下面根据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保护体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保护体具备:具有透过性的片材1,将具有粗糙面5a的粗糙面部5设置在片材1的整个背面上。粗糙面5a具有多个凹凸。构成该粗糙面部5的主要成分的比例为,异丁醇25~30重量%、甲基异丁基甲酮20~25重量%、甲苯0.1~1重量%和多官能丙烯酸酯30~40重量%。并且,含有适量助剂。通过多官能丙烯酸酯形成上述粗糙面5a。粗糙面5a位于片材1的相反一侧。粗糙面5a的凹凸的深度或突出幅度比光的波长更大,例如为1微米。
将片材1配置在平板显示屏11、21上。当用户因操作而按压了片材1时,通过上述粗糙面5a,在平板显示屏11、21与片材1之间产生比光波长足够大的间隙,可防止产生牛顿环。只要粗糙面部5具备粗糙面5a即可。上述粗糙面5a不限于由多官能丙烯酸酯形成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如下方式形成上述粗糙面5a:含有多个微粒的粗糙面部5位于片材1的背面,该微粒可以形成粗糙面5a。
粗糙面部5的厚度为3~5微米。将装饰部2设置在粗糙面部5上。并将粘接部3设置在装饰部2上。薄膜4设置在片材1的背面,且与粘接部3抵接。并能够从粘接部3上剥离薄膜4。
然后,对保护体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13A所示,设置片材坯料100。其次,如图13B所示,在片材坯料100的整个背面上涂布液态的粗糙面部5,并使其固化。固化后的粗糙面部5就形成为层状。然后,如图13C所示,在粗糙面部5上的与位于平板显示屏11、21周围的框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将装饰部2印刷成格子状。然后,如图13D所示,通过丝网印刷来涂布粘接剂,在装饰部2上以之字形配置有多个粘接部3。多个粘接部3形成了点状图案。将印刷在装饰部2上的粘接部3固定在装饰部2上。
然后,如图13E所示,将薄膜4配置在片材坯料100的背面。
接着,如图13F所示,对片材坯料100进行冲裁,从而制造多个保护体。保护体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与平板型终端10或智能手机20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相对应。将多个粘接部3设置在保护体的周边部分。在冲裁片材坯料100时,同时形成了缺口1a、1b。另外,既可以在缺口1a、1b形成后对片材坯料100进行分割,也可以在对片材坯料100分割后再形成缺口1a、1b。
另外,可以在片材坯料100正面中的与位于平板显示屏11、21周围的框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来印刷装饰部2。在片材坯料100或片材1的正面上印刷装饰部2的工序,只要按照上述一系列工序中的适于制造保护体的顺序进行即可。例如既可以在一系列工序的最初实施上述工序,也可以在最后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在粗糙面部5上印刷点状图案。而且,也可以在片材坯料100的背面印刷了装饰部2后,再涂布粗糙面部5,在粗糙面部5上再印刷点状图案。
关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保护体,在外力作用于片材1的正面,从而使片材1的背面与平板显示屏11、21之间的间隙变窄时,粗糙面部5可确保在上述背面与平板显示屏之间具有比光波长足够大的间隙。因此,不产生牛顿环。平板显示屏11、21的视觉识别性不会因牛顿环而变差。而且,由于片材1的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对应于平板显示屏11、21,所以即使用户触摸平板显示屏11、21的任一部分,也不会产生牛顿环。用户能够清晰地观看到显示在平板显示屏中的图像。当用户按压了显示在平板显示屏11、21中的GUI时,不会导致因牛顿环所造成的视觉识别性的恶化。
另外,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保护体的结构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3
下面根据表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保护体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G所示,保护体包括:设置在片材1的整个正面上的、且用于防止油分和水分等污染的透明的防污染层6。防污染层6由热固型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特别是由于固化后的覆膜的硬度优异,所以防污染层6优选为,至少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可单独或合并使用光聚合性单体或光聚合性预聚物。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也可以含有通过用电离放射线(光)照射而产生活性自由基型的化合物等(电离放射线(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包含在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中的光聚合性单体(反应性单体之一例),至少使用异氰脲酸衍生物。异氰脲酸衍生物具有如下结构:即具有异氰脲酸骨架,并且在该异氰脲酸骨架上结合了聚合性反应基和环氧烷链。
使防污染层6含有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作为反应性单体之一例的光聚合性单体,可使用异氰脲酸衍生物。可以含有热固型树脂来代替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或同时含有热固型树脂和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在使防污染层6含有热固型树脂时,可单独或合并使用热聚合性单体、预聚物。根据需要可含有热聚合引发剂(通过加热而产生活性自由基型的化合物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热聚合性单体,可以使用异氰脲酸衍生物。
当指纹附着在防污染层6上时,为了使附着的指纹不显眼,对表面赋予适度的亲水性和亲油性是有效的,而不是对表面赋予强大的疏水性和疏油性。通过使用特定的异氰脲酸衍生物,能够使固化后的覆膜表面表现出适度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由于在光聚合性单体中含有并使用了特定的异氰脲酸衍生物,所以固化后的覆膜表现出适度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由于指纹成分(水性成分和油性成分)对表面的接触程度只是变小,因此指纹成分在表面能适度润湿并扩大。其结果为,当指纹附着在固化后的表面上时,附着的指纹变得不显眼。而且,还能够防止固化后的防污染层6的硬度下降。因而很好地平衡了指纹不显眼和防止硬度下降的各种性能。
对于异氰脲酸衍生物的结合在异氰脲酸骨架上的聚合性反应基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包括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环氧基等。其中,特别优选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
虽然对异氰脲酸衍生物的结合在异氰脲酸骨架上的聚合性反应基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两个以上。通过具有至少两个结合在异氰脲酸骨架的氮原子上的聚合性反应基,从而使交联密度提高。当含有异氰脲酸衍生物时,硬度有时会下降。通过提高交联密度,能够防止硬度下降。
在异氰脲酸衍生物的异氰脲酸骨架上结合有环氧烷。由此,能够使固化后的覆膜表现出适度的亲水性,并易于擦掉指纹。特别优选为环氧乙烷(EO)。与含有环氧丙烷(PO)、环氧丁烷(BO)等情况相比,因含有EO,而更易于使防污染层6表现出适度的亲水性。
在异氰脲酸衍生物的异氰脲酸骨架上,可以结合由闭合的环结构(环)所衍生的单元。环结构例如为内酯、内酰胺、环烯烃(例如环戊烯、环己烯等)、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硅杂环戊烯(silacyclopentene)、环癸烷、异冰片基。由内酯衍生的单元例如为(-CO-O-(CH2)n),由内酰胺衍生的单元例如为(-NH-O-(CH2)n)。
虽然对内酯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己内酯。对己内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ε-己内酯、δ-己内酯、γ-己内酯。优选为ε-己内酯。也可以是除了己内酯以外的内酯。例如为δ-戊内酯、γ-丁内酯、γ-戊内酯、β-丙内酯等。通过在分子中具有由内酯或内酰胺等衍生的单元,从而使防污染层6表现出适度的亲油性,并难以看到指纹。
异氰脲酸衍生物的分子量优选为,大于等于200且小于等于5000。当分子量的值过大时,防污染层6的硬度有可能会下降。当分子量的值过小时,则难以使防污染层6表现出适度的亲水性和亲油性。此外,分子量的值,可通过使用了四氢呋喃等流动相溶剂的换算成聚苯乙烯时的重均分子量而求出。
异氰脲酸衍生物的通过格里芬法得到的HLB(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值,优选为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18,更优选为大于12且小于等于15。另外,HLB值由以下的计算式进行计算。
[数式1]HLB值=20×亲水部的式量的总和/分子量
HLB值是表示异氰脲酸衍生物的特性的重要指数,也是表示亲水性或亲油性大小程度的值。一般为,HLB值取0到20为止的数值,该HLB值越接近于0则亲油性越高,而该HLB值越接近于20则亲水性越高。
由于使用了将HLB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异氰脲酸衍生物,所以固化后的覆膜的亲水性将会适度提高。其结果为,易于将防污染层6的表面特性控制在下文所述的范围内。由于指纹包含汗,因此水分的附着性和润湿性是左右耐指纹性的重要因素。由于通过使指纹在防污染层6的表面上润湿并扩大,从而表现出因指纹所致的污垢不显眼的效果,因而优选为固化后的覆膜表面具有适度的亲水性。
当异氰脲酸衍生物的HLB值过小时,则固化后的覆膜有可能无法表现出适度的亲水性。当HLB值过大时,则亲水性过强,并且擦去指纹的性能会下降。
然后,对保护体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如图14A所示,首先,设置片材坯料100。其次,如图14B所示,在片材坯料100的整个正面上涂布液态的防污染材料,并使其固化。固化后的防污染材料就形成防污染层6。其后,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在片材坯料100的背面依次设置粗糙面部5、装饰部2、粘接部3和薄膜4。然后,冲裁片材坯料100,制造出多个保护体(图14C~图14G)。在保护体的周边部分设置有多个粘接部3。
由于在片材1的正面形成了防污染层6,所以能够防止油分等附着在片材1的正面。即使用户用手指触摸了片材1的正面时,也难以产生因油分和水分等所致的指纹。即使用户为进行触摸屏操作而触摸了片材1,也能够维持平板显示屏11、21的视觉识别性。并且,能够保持外观设计性和清洁感。
若考虑到保护体的透过性、防牛顿环的功能和强度,则优选为,将片材1表面的铅笔硬度设定为H~6H(JIS标准7105);将保护体的透过率设定为80~95%(JIS标准7105);将保护体的雾度(浊度)设定为1.6~8.5%(JIS标准K5600)。例如设定铅笔硬度为3H、透过率为91%以及浊度为6.5%。由此,能够平衡性良好地发挥透过性、防牛顿环功能和强度的各种功能,并能够维持或提高视觉识别性。
防污染层6可以由氟类树脂构成。例如由PTFE(聚四氟乙烯)、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PVDF(聚偏二氟乙烯)、PCTFE(聚氯三氟乙烯)和ECTFE(氯三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氟树脂所构成。
然后,对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变形例所涉及的防污染层6中,含有银等金属负载在沸石、硅胶和磷灰石等中而成的无机抗菌剂。而且,还含有包含氧化锌、三氧化钨、氧化铈和二氧化钛等金属酸化物或酞菁的光催化剂(除臭活性物质)。通过无机抗菌剂和光催化剂,能够实现抗菌和除臭。作为光催化剂,从结构稳定性和光催化性能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二氧化钛。
由于防污染层6含有无机抗菌剂或光催化剂,所以在抗菌性和除臭性方面优异,并能够使保护体保持清洁。因此,能够实现在用户卫生方面的改善。
另外,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保护体的结构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4
下面根据表示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保护体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5G所示,保护体具备:设置在片材1的整个正面上的、且用于修复损伤的透明的自修复层7。该自修复层7由弹性系数较高的交联型聚氨酯树脂构成。例如由脂肪族或环状脂肪族中的二异氰酸酯或聚异氰酸酯的缩二脲型氨基甲酸酯(ビユ一レツト型ウレタン)、以及由异氰酸酯得到的聚氨酯等交联型聚氨酯树脂所构成。当物体划伤了自修复层7时,可以看到在表面产生了损伤。虽然被人看到产生了损伤的部分因弹性而凹陷,但没有受到破坏。凹陷的部分通过弹性恢复力而随时间进行复原,从而导致损伤消失。
然后,对保护体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如图15A所示,首先设置片材坯料100。其次,如图15B所示,在片材坯料100的整个正面上涂布液态的交联型聚氨酯树脂材料,并使其固化。固化后的树脂材料就形成自修复层7。其后,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在片材坯料100的背面上依次设置粗糙面部5、装饰部2、粘接部3和薄膜4。然后,冲裁片材坯料100,制造出多个保护体(图15C~图15G)。在保护体的周边部分设置有多个粘接部3。
由于片材1的正面具备由弹性系数较高的交联型聚氨酯树脂组成的自修复层7,所以在物体划伤片材1的正面而产生了损伤时,损伤将会随时间而消失。因此,平板显示屏11、21的视觉识别性没有受到损伤的影响。
另外,自修复层7也可以具有无机抗菌剂或光催化剂。在这种情况下,自修复层7在抗菌性和除臭性的方面优异,并能使保护体保持清洁。
另外,在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保护体的结构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5
下面根据表示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保护体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6G所示,将具有蓄光性材料的透明的蓄光层8,设置在片材1背面中的粗糙面部5与装饰部2之间。蓄光层8的尺寸与装饰部2相对应,蓄光层8位于装饰部2上。蓄光性材料例如为蓄光性颜料和活化剂的组合。蓄光性颜料例如为硫化锌或铝酸锶。活化剂例如为2价的铕离子(Eu2+)、3价的镝离子(Dy3+)或钕离子(Nd3+)等金属离子。蓄光性颜料和活化剂的组合在200~450nm左右的波长区域内的光的作用下激发,从而发出450~600nm左右的波长区域内(紫蓝色~淡黄绿色)的荧光。
然后,对保护体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如图16A所示,首先设置片材坯料100。其次,如图16B所示,在片材坯料100的整个背面上涂布液态的粗糙面部5,并使其固化。固化后的粗糙面部5就形成为层状。然后,如图16C所示,将混入了蓄光性材料的液态树脂涂布在粗糙面部5上。并将树脂配置在与位于平板显示屏11、21周围的框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固化后的树脂就形成蓄光层8。接着,如图16D所示,在蓄光层8上将装饰部2印刷成格子状。依次设置粘接部3和薄膜4,并冲裁片材坯料100,从而制造多个保护体(图16D~图16G)。在保护体的周边部分设置有多个粘接部3。
由于在装饰部2上设置了蓄光层8,所以在将保护体从亮处移到暗处时,保护体会发出荧光。因此,在将附带了保护体的平板型终端10和智能手机20从亮处移到暗处时,用户能够容易地辨认出平板型终端10和智能手机20的位置。而且,也使平板型终端10和智能手机20的外观设计性得到提高。
另外,还可以将蓄光层8设置在片材1的正面上。
在片材1的整个正面上,可以设置防污染层6或自修复层7,这些层也可以含有无机抗菌剂或光催化剂。当在片材1的正面上设置防污染层6或自修复层7时,蓄光层8可以位于这些层的正面或背面。
另外,在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保护体的结构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4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6
下面根据表示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保护体的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7G所示,将半透镜层9设置在片材1的背面。该半透镜层9例如为,蒸镀了金属薄膜(银、铝等)的金属半透镜、或高折射率膜与低折射率膜交替层积而成的电介质半透镜。高折射率膜与低折射率膜的组合例如为TiO2膜与SiO2膜的组合。通过EB(电子束,Electron Beam)蒸镀法或溅射法等,从而形成金属半透镜或电介质半透镜。半透镜层9用于使来自背面一侧的光透过,并反射来自正面一侧的光。
然后,对保护体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如图17A所示,首先设置片材坯料100。其次,如图17B所示,形成了半透镜层9。其后,在半透镜层9的背面依次设置粗糙面部5、装饰部2、粘接部3和薄膜4。然后,冲裁片材坯料100,从而制造出多个保护体(图17C~图17G)。在保护体的周边部分设置有多个粘接部3。
由于半透镜层9用于使来自背面一侧的光透过,所以在附带了保护体的平板显示屏11、21亮灯时,用户能够观看到显示在平板显示屏11、21中的图像。在平板显示屏11、21熄灯时,由于半透镜层9用于反射来自正面一侧的光,所以用户能够将平板显示屏11、21用作镜子。
另外,可以将半透镜层9设置在片材1的整个正面上。而且,还可以在片材1的特定部分上形成半透镜层9。例如可以在片材1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半透镜层9。
在片材1的整个正面上,可以设置防污染层6或自修复层7。这些层也可以含有无机抗菌剂或光催化剂。当在片材1的正面上设置防污染层6或自修复层7时,半透镜层9可以位于这些层的整个背面上。
在实施方式6所涉及的保护体的结构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5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Claims (33)

1.一种保护体,其包括具有透光性的片材、以及设置在该片材的一个面上的粘接部,通过该粘接部将所述片材粘接在对象物上从而保护对象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以相互隔开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所述粘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部具有可剥离的粘接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周边部分上设置有装饰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所述一个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产生牛顿环的粗糙面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粗糙面部配置在所述一个面中的至少中央部分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修复损伤的自修复层。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修复损伤的自修复层。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半透镜层。
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半透镜层。
1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材的另一个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
表面的铅笔硬度为H以上,透过率为80%以上,浊度为8.5%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用于使光透过,所述光是以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的。
1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用于使光透过,所述光是以小于等于规定角度的入射角进入的。
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具有缺口或孔。
2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具有缺口或孔。
21.一种保护体的制造方法,所述保护体具有透光性片材,所述透光性片材在一个面的周边部分上印刷了由形成点状的多个粘接部构成的环状图案,通过所述粘接部将所述片材粘接在对象物上从而保护对象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印刷工序,在具有透光性的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上,使用粘接剂以点状方式印刷多个所述环状图案;
切断工序,与所述环状图案相对应并切断所述片材坯料,制造具有所述片材的多个所述保护体。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上形成装饰部的工序。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印刷工序之前,在所述片材坯料的所述一个面上,形成用于防止产生牛顿环的粗糙面部的工序。
24.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的工序。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用于防止污染的防污染层的工序。
26.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的工序。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具有抗菌或除臭性材料的层的工序。
28.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用于修复损伤的自修复层的工序。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用于修复损伤的自修复层的工序。
30.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的工序。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具有蓄光性材料的蓄光层的工序。
32.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半透镜层的工序。
33.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保护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片材坯料的一个面一侧或另一个面的一侧,形成半透镜层的工序。
CN2011102769518A 2010-09-17 2011-09-16 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41140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9951 2010-09-17
JP2010209951 2010-09-17
JP2011179901A JP5372084B2 (ja) 2010-09-17 2011-08-19 保護体及び保護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179901 2011-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11403A true CN102411403A (zh) 2012-04-11

Family

ID=45913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69518A Pending CN102411403A (zh) 2010-09-17 2011-09-16 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11403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4289A (zh) * 2013-08-27 2013-12-11 江西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玻璃盖板脏污的印刷工艺
CN103507206A (zh) * 2012-06-21 2014-01-15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膜与装饰物件的制造方法
WO2014139278A1 (zh) * 2013-03-14 2014-09-18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
CN104749661A (zh) * 2015-03-30 2015-07-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镜片、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镜片的制造方法
CN106304735A (zh) * 2015-05-29 2017-0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保护板组装结构及应用该保护板组装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6413557A (zh) * 2014-05-22 2017-02-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设备、保护片及抗菌膜
TWI607272B (zh) * 2016-12-20 2017-12-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US11150532B2 (en) 2016-12-20 2021-10-19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apparatu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5064A (ja) * 1999-04-16 2000-11-02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モジュール用保護シート及び保護シート付液晶モジュール並びに液晶モジュールの液晶表示部保護方法
JP2002328613A (ja) * 2001-04-27 2002-11-15 Kimoto & Co Ltd 表示画面用カバーシート
CN1930598A (zh) * 2004-02-20 2007-03-1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面板和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
JP2010128363A (ja) * 2008-11-28 2010-06-10 Nof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
CN202615264U (zh) * 2010-09-17 2012-12-19 带川株式会社 保护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05064A (ja) * 1999-04-16 2000-11-02 Nitto Denko Corp 液晶モジュール用保護シート及び保護シート付液晶モジュール並びに液晶モジュールの液晶表示部保護方法
JP2002328613A (ja) * 2001-04-27 2002-11-15 Kimoto & Co Ltd 表示画面用カバーシート
CN1930598A (zh) * 2004-02-20 2007-03-14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显示窗的保护面板和保护面板的制造方法
JP2010128363A (ja) * 2008-11-28 2010-06-10 Nof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表面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高精細ディスプレイ
CN202615264U (zh) * 2010-09-17 2012-12-19 带川株式会社 保护体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7206A (zh) * 2012-06-21 2014-01-15 锣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膜与装饰物件的制造方法
WO2014139278A1 (zh) * 2013-03-14 2014-09-18 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装置
EP2975601A4 (en) * 2013-03-14 2016-09-07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LED DISPLAY DEVICE
US9733401B2 (en) 2013-03-14 2017-08-15 Leyard Optoelectronic Co., Ltd. LED display system
CN103434289A (zh) * 2013-08-27 2013-12-11 江西合力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玻璃盖板脏污的印刷工艺
CN103434289B (zh) * 2013-08-27 2016-07-27 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玻璃盖板脏污的印刷工艺
CN106413557A (zh) * 2014-05-22 2017-02-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设备、保护片及抗菌膜
CN112426165A (zh) * 2014-05-22 2021-03-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设备、保护片及抗菌膜
CN104749661A (zh) * 2015-03-30 2015-07-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镜片、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镜片的制造方法
CN106304735A (zh) * 2015-05-29 2017-0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保护板组装结构及应用该保护板组装结构的电子装置
TWI607272B (zh) * 2016-12-20 2017-12-0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US11150532B2 (en) 2016-12-20 2021-10-19 E Ink Holdings Inc. Display apparatu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5264U (zh) 保护体
CN102411403A (zh) 保护体和保护体的制造方法
US7351470B2 (en) Removable antireflection film
US8236406B2 (en) Fingerprint easily erasible film
US10583639B2 (en) Multilayer stack of polymer films
JP6258248B2 (ja) 透明積層フィルム
AU2003275431A1 (en) Antireflection films for use with displays
CN106794676B (zh) 玻璃树脂层叠体
CN106163804A (zh) 透明叠层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触摸面板用电极
KR101504481B1 (ko) 윈도우 필름
WO2016100733A1 (en) Retroreflective sheet, license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1540505A (zh) 筆輸入裝置用透明積層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KR20130061812A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보호용 필터
KR20130003829A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보호용 필터
KR20010030418A (ko) 투명 도전성 박막 접착필름
KR101282081B1 (ko) 모바일기기용 커버 액세서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128031A (zh) 柔性显示盖板及其修复方法、柔性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949003A (zh) 一种热压成型紫外光固化涂料及其使用方法
JP3183179U (ja) 保護体
WO2013046742A1 (ja) 印刷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多機能映写スクリーン
JP2020028973A (ja) 印刷層付き板、カバー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153620B2 (ja) 電子機器用カバーガラ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09978B1 (ko) 복합시트와 이중층을 가지는 휴대통신기기 하우징용 백커버의 제조방법
JP2004114407A (ja) 光透過性電磁波遮蔽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553485U (zh) 一种多功能快捷式触控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Japan Changji Plains District of Osaka city households 8 chome 5 No. 3

Applicant after: Daikawa K.K.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Daikawa K.K.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50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