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8484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8484A
CN102398484A CN2011102760091A CN201110276009A CN102398484A CN 102398484 A CN102398484 A CN 102398484A CN 2011102760091 A CN2011102760091 A CN 2011102760091A CN 201110276009 A CN201110276009 A CN 201110276009A CN 102398484 A CN102398484 A CN 102398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mentioned
pattern block
ditch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7600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辻秀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98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8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2Tread patterns directional pattern, i.e. with main rolling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11Patterns comprising tread lugs arranged parallel or oblique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1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isolated elements, e.g. b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通过改善花纹块形状,维持排水性能并且提高耐偏磨损性和操纵稳定性。充气轮胎在胎面部配置有:主倾斜沟(3),其从轮胎赤道以大致V字状至少延伸至两侧的接地端,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一对连接沟(4),它们配置在轮胎赤道两侧并且对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主倾斜沟(3)进行连接。另外充气轮胎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主倾斜沟之间被一对连接沟(4)划分的中央花纹块(5);形成在连接沟(4)的外侧且延伸到接地端的一对胎肩花纹块(6)。胎肩花纹块(6)的轮胎轴向的内端(6a)位于比中央花纹块(5)的轮胎轴向的外端(5b)更靠轮胎赤道侧,并且胎肩花纹块(6)的轮胎周向长度朝向上述内端侧逐渐减小。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改善花纹块形状,维持排水性能并且提高耐偏磨损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提出了一种块状花纹的充气轮胎,该块状花纹具有中央花纹块、和配置在该中央花纹块两侧并且延伸到接地端的一对胎肩花纹块。如图5所示,这种以往的充气轮胎,由于形成由从轮胎赤道C超过两个接地端Te地延伸的宽度较宽的倾斜沟c,因此发挥良好的排水性能。
在这种图5的块状花纹中,在中央花纹块a与胎肩花纹块b之间形成有沿轮胎周向连续且不形成陆地部的区域。对于该刚性降低部d,轮胎周向的刚性为0N/mm。因此,在行驶中,中央花纹块a以及胎肩花纹块b的刚性降低部d附近的变形会局部增大,因而存在在这些部分易产生偏磨损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21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问题所做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限定胎肩花纹块以及中央花纹块的形状为基本,能够维持排水性能,并且提高耐偏磨损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中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胎面部配置:主倾斜沟,其从轮胎赤道以大致V字状至少延伸至两侧的接地端,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一对连接沟,它们配置在轮胎赤道两侧并且对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主倾斜沟进行连接,由此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主倾斜沟之间被上述一对连接沟夹住的中央花纹块;和形成在上述连接沟的外侧且延伸至接地端的一对胎肩花纹块,上述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位于比上述中央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更靠轮胎赤道侧,并且,上述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朝向上述内端侧逐渐减小。
另外,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的最大长度L2a与在接地端处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2b之比L2b/L2a为0.35~0.75。
另外,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将该胎肩花纹块分割在轮胎周向的细沟。
另外,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细沟沿着上述主倾斜沟弯曲地延伸。
另外,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细沟的一端在如下位置开口:上述胎肩花纹块在接地端处的轮胎周向长度L2b的中间位置的±5%的范围内的位置开口。
另外,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胎侧部指定轮胎旋转方向,上述主倾斜沟从轮胎赤道朝向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延伸,上述细沟的另一端在如下位置开口于上述主倾斜沟:从胎肩花纹块的轮胎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的边缘起,分离上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的最大长度L2a的55~75%的轮胎周向长度的位置。
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上述胎肩花纹块的上述内端位于上述中央花纹块之间的轮胎周向区域内。
另外,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基础上,在胎侧部指定轮胎旋转方向,上述中央花纹块具有朝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先着地端形成前端尖细的液滴状的花纹块轮廓。
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的主倾斜沟从轮胎赤道以大致V字状至少延伸至两侧的接地端。由于这样的主倾斜沟,利用轮胎接地时的压力将轮胎赤道侧的水膜向接地端侧引导,从而确保基本的排水性能。
另外,配置在轮胎赤道两侧的一对连接沟,对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主倾斜沟进行连接。这样的连接沟,由于能够将排水困难的轮胎赤道侧的水膜,切实地向主倾斜沟引导,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排水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中,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内端形成在比中央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更靠轮胎赤道侧的位置。这样的胎面部,由于胎肩花纹块与中央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重叠,不会形成轮胎周向的花纹刚性连续而成为0的刚性降低部。因此,能够提高花纹刚性,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并且抑制容易在刚性降低部附近的胎肩花纹块以及中央花纹块产生的偏磨损。
此外,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朝向轮胎轴向的内端侧逐渐减小。这样的胎肩花纹块增大转弯时接地压较大的接地端侧的轮胎周向长度,加大接地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右半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中央花纹块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以往的充气轮胎的块状花纹的展开图。
图中符号说明:
1...充气轮胎;2...胎面部;3...主倾斜沟;4...连接沟;5...中央花纹块;5b...中央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外端;6...胎肩花纹块;6a...胎肩花纹块的内端;C...轮胎赤道;Te...接地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以下,有时简称为“轮胎”)1的胎面部2配置有:主倾斜沟3,其从轮胎赤道C以大致V字状(在图1和图2中,是相反方向的大致V字状)至少延伸至两侧的接地端Te,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一对连接沟4,它们配置在轮胎赤道C的两侧并且对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主倾斜沟3、3之间进行连接。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表示通过在胎侧部(未图示)用文字或符号而指定了旋转方向N的四轮赛车用轮胎。
在此,上述“接地端”Te是对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并且填充了正规内压的无载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加载正规载荷,并且以外倾角0度接地到平面时的在轮胎轴向最外侧接地的位置,将该接地端Te、Te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设为接地宽度TW。另外,轮胎各部分的尺寸等,在未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为上述正规状态下的值。
另外,上述“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每一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或者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但在不属于上述规格的情况下则为厂家推荐的轮辋。
另外,上述“正规内压”,是指按每一轮胎规定上述规格的空气压力,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但在不属于上述规格的情况下则为厂家推荐的内压。然而,在轮胎是赛车用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内压为100kPa,在轿车用轮胎的情况下为180kPa。
另外,上述“正规载荷”为按每一轮胎规定上述规格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载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 CAPACITY”。但在轮胎是赛车用轮胎的情况下,上述正规载荷为392N。
另外,在胎面部2上设置有:中央花纹块5,其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主倾斜沟3、3之间,被夹在上述一对连接沟4、4之间;一对胎肩花纹块6,它们形成在上述连接沟4的轮胎轴向的外侧并且至少延伸至接地端Te。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沟3和沟4、花纹块5和花纹块6分别以轮胎赤道C为中心实质上形成为线对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6形成为向轮胎轴向外侧超过接地端Te。
本实施方式的主倾斜沟3从轮胎赤道C朝向轮胎轴向外侧并且朝向轮胎旋转方向N的后着地侧,并且超过接地端Te地延伸。这样的主倾斜沟3能够利用轮胎旋转时的接地压,将轮胎赤道C附近的水膜向接地端Te侧顺畅地引导并排出到轮胎外部。由此,确保良好的排水性能。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倾斜沟3的构成包括:小长度的中央部3a,其相对于轮胎周向以大致90度(即,在轮胎轴向上)横跨轮胎赤道C延伸;一对中间部3b,它们从该中央部3a的两端在中央花纹块5与胎肩花纹块6之间延伸,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1倾斜;一对胎肩部3c,它们与上述中间部3b相连且在上述胎肩花纹块6、6间延伸,并且相对于轮胎周向以角度α2倾斜。另外,图1、图2表示了主倾斜沟3的沟中心线3G,主倾斜沟3的角度是用沟中心线的切线确定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主倾斜沟3中,中间部3b由圆弧状形成。另外,中间部3b与中央部3a平滑地连接。由此,减小从中央部3a向中间部3b的排水阻力,使轮胎赤道C附近的水膜顺畅地向轮胎轴向的外侧流动。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3b,以接近轮胎周向的角度α1形成。由此,从中央部3a送来的排水,能够顺畅地向轮胎旋转方向N的后着地侧且上述胎肩部3c输送。另一方面,当上述角度α1过小时,有可能降低轮胎轴向的花纹刚性。根据这样的观点,中间部3b的上述角度α1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另外优选为45°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胎肩部3c,其角度α2形成为大于中间部3b的角度α1,优选为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增加。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转弯时作用较大横向力的胎肩花纹块6的横刚性。为了有效地发挥这样的作用,胎肩部3c的上述角度α2优选为40°以上,更优选为45°以上,另外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的范围。尤其是,胎肩部3c在接地端Te处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优选为80~90度。
上述各连接沟4,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朝向轮胎旋转方向N的后着地侧以小长度向轮胎赤道C侧倾斜地延伸。这样的连接沟4利用主倾斜沟3有助于将排水困难的轮胎赤道C附近的水膜切实地排出。
连接沟4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3,虽未特殊限定,但如果过大则由于排水阻力增大,而存在降低排水性能的趋势,相反如果过小,则难以确保中央花纹块5的后着地侧的花纹刚性。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角度α3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另外优选为5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此外,图1中表示出连接沟4的沟中心线4G。
这样的主倾斜沟3以及连接沟4的沟宽度(与沟的长边方向成直角的沟宽度)W1和沟深度,可以根据惯例适当地确定。对于沟宽度W1,优选为4.0mm以上,更优选为4.5mm以上,另外优选为6.5mm以下,更优选为6.0mm以下。并且,沟深度优选为4.0mm以上,更优选为4.5mm以上,另外优选为6.0mm以下,更优选为5.5mm以下。
尤其是为了将水膜从轮胎赤道C侧依次向轮胎轴向的外侧顺畅地排出,优选将主倾斜沟3的胎肩部3c的沟宽度W1s(例如,接地端Te处的沟宽度)形成为最大,其次是中间部3b的沟宽度W1m,而将中央部3a的沟宽度W1c(例如在轮胎赤道C处的沟宽度)形成为最小。此外,为了确保胎肩花纹块6的轮胎轴向的刚性,胎肩部3c的沟宽度W1s,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优选形成为实质上不变。
另外,主倾斜沟3的沟宽度,尤其是中间部3b的沟宽度W1m和胎肩部3c的沟宽度W1s优选形成为大于连接沟4的沟宽度W1t。这样的主倾斜沟3能够以最短路线迅速地将中间部3b的水向轮胎轴向地外侧排出。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中央花纹块5具有朝向轮胎旋转方向N的先着地侧成为前端尖细的液滴状的花纹块轮廓。优选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花纹块轮廓关于轮胎赤道C而言实质上以线对称形成。这样的中央花纹块5,在轮胎旋转方向N的先着地侧端部亦即先着地端5a与路面接地时能够更有效地将水膜分割成两个,从而能够容易地向中央花纹块5的两外侧排出。
另外,如图3所示,中央花纹块5的构成包括:大致三角形状的先着地侧区域E1,其从轮胎轴向的外端5b起形成于先着地侧并且向先着地侧凸出;大致半圆状的后着地侧区域E2,其从上述外端5b起形成于后着地侧并且向后着地侧凸出。外端5b位于比花纹块周向长度L1(如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更靠后着地侧。由此,中央花纹块5形成上述液滴状。这样的中央花纹块5能够减小排水阻力,并且确保大的花纹刚性。因此,能够兼顾排水性能和操纵稳定性能。
根据发挥上述作用的观点,如图1所示,中央花纹块5在轮胎周向上的长度L1优选为上述接地宽度TW的35~45%。另外,中央花纹块5在轮胎轴向上的最大宽度AW优选为接地宽度TW的25~38%。另外,上述最大宽度AW与轮胎周向长度L1之比AW/L1优选为50~90%。
另外,为了促进该中央花纹块5的散热,优选在中央花纹块5的踏面上设置以小深度凹进的沟状的凹部10。根据抑制中央花纹块5的刚性降低的观点,优选将该凹部10设置在平分该中央花纹块5的轮胎周向长度L1的位置。另外,凹部10的轮胎轴向长度L7优选为该中央花纹块5的上述最大宽度AW的25~40%。而且凹部10的两端最好在中央花纹块5内形成终端。此外,凹部10优选为以向轮胎旋转方向N的先着地侧凸出的圆弧状形成。由此,利用凹部10能够提高排水性能。此外,凹部10的深度优选为中央花纹块5的最大高度的40~80%左右。
如图2和图4所示,上述胎肩花纹块6形成朝向轮胎轴向的内端6a侧,其轮胎周向长度L2逐渐减小的形状。这样的胎肩花纹块6减小花纹刚性的降低,因此能够防止胎肩花纹块6的过度的变形,能够防止偏磨损。另外,由于胎肩花纹块6的周向刚性朝向轮胎轴向外侧逐渐增加,因此在转弯时接地压升高的接地端Te侧增加接地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操纵稳定性。
如图3所示,胎肩花纹块6的内端6a位于比中央花纹块5的轮胎轴向的外端5b更靠轮胎赤道C侧。这样的胎面部2,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观察时胎肩花纹块6与中央花纹块5重合的重叠部A。在这样的图1的块状花纹中,轮胎周向的花纹刚性在轮胎轴向的全部区域变得大于0N/mm。换句话说,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不形成刚性降低部。因此,本发明的充气轮胎1,能够减小花纹刚性的降低,提高操纵稳定性能,并且抑制在以往的刚性降低部附近(上述重叠部A附近)的胎肩花纹块7以及中央花纹块5产生偏磨损。
为了进一步发挥上述的作用效果,从胎肩花纹块6的内端6a到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3、与从中央花纹块5的外端5b到轮胎赤道C的轮胎轴向的距离L4之差L4-L3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0.7mm以上。然而,当上述差L4-L3过大时,则有可能使利用了连接沟4的排水性能降低。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差L4-L3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0mm以下。
另外,胎肩花纹块的内端6a优选位于中央花纹块5、5之间的轮胎周向区域Rc内。这样的实施方式,刚性相对小的中央花纹块5的先着地端5a附近的花纹刚性借助胎肩花纹块的内端6a被加强,因此抑制在该先着地端5a附近产生偏磨损。
另外,如图1和图4所示,胎肩花纹块6形成为在轮胎轴向上较长的横长状,并且被上述弯曲的倾斜主沟3划分,由此朝向轮胎旋转方向N的先着地侧以尖细状延伸。这样的胎肩花纹块6,能够将轮胎轴向的长度以及轮胎周向的最大长度L2a均增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胎肩花纹块6,能够均衡地提高轮胎周向和轮胎轴向的花纹刚性。
为了发挥上述作用效果,胎肩花纹块6在轮胎周向上的最大长度L2a、与该胎肩花纹块6在接地端Te处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2b之比L2b/L2a,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然而,如果上述比L2b/L2a过大,则降低胎肩花纹块6的上述内端6a侧的轮胎轴向的刚性,从而有可能易产生以该部分为起点的偏磨损。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比L2b/L2a优选为7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
另外,优选为在胎肩花纹块6中设置一条细沟9,该细沟9将该胎肩花纹块6分割在轮胎周向。由此,胎肩花纹块6被划分成:形成于轮胎旋转方向N的先着地侧的第一部分7、和形成于轮胎旋转方向N的后着地侧的第二部分8。
本实施方式的细沟9,其大部分沿着主倾斜沟3弯曲地延伸。这样的细沟9,能够以高水平确保排水性和胎肩花纹块6的花纹刚性,并且能够抑制偏磨损的产生。
另外,细沟9的接地端Te侧的一端9a优选在如下位置开口,即,在接地端Te处上述胎肩花纹块6的轮胎周向长度L2b的中间位置±5%的范围的位置K1(即,K1/L2b=45~55%)开口。这样的细沟9,在接地端Te附近,能够使第一和第二部分7、8的花纹刚性(尤其是轮胎周向的刚性)均匀,因此提高转弯时的操纵稳定性。此外,上述位置K1是指细沟9的中心线9G与接地端Te的交点。
另外,根据确保胎肩花纹块6在轮胎赤道C侧的花纹刚性的观点,细沟9的轮胎赤道C侧的另一端9b优选在如下位置开口于主倾斜沟3,即,从胎肩花纹块6在轮胎旋转方向后着地侧的边缘起,分离上述胎肩花纹块6在轮胎周向上的最大长度L2a的55~75%的轮胎周向长度K2的位置。即,被限定在上述数值范围的细沟9,能够抑制第一、第二部分的轮胎轴向内端侧形成过度尖细的形状,因此均衡地确保该部分的花纹刚性,有助于提高耐偏磨损性能。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K2更优选为上述最大长度L2a的60%以上,另外更优选为70%以下。此外,上述位置K2是指上述中心线9G、与将第一和第二部分7、8在轮胎轴向上的内侧缘7i、8i平滑地连接的假想沟边缘11的交点。
另外,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主倾斜沟3、3之间,细沟9的另一端9b,优选设置在比中央花纹块5的轮胎轴向外端5b在轮胎周向上的位置更靠轮胎旋转方向N的先着地侧。由此,能够使沟宽度相对小的中间部3b的排水顺畅地排出到细沟9,从而提高排水性能。
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细沟9包括轴向部9A,该轴向部9A在上述另一端9b附近朝向轮胎轴向内侧,相对于轮胎轴向以±10°的角度α4延伸。这样的细沟9,能够较大地确保后述的第一部分7在轮胎赤道C侧的花纹刚性,从而提高其耐偏磨损性。
细沟9的沟宽度W2形成为小于主倾斜沟3的沟宽度W1。由此,能够均衡地确保胎肩花纹块6的排水性和花纹刚性。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沟宽度W2例如优选为1.5~4.0mm左右。另外,根据同样的观点,细沟9的沟深度优选为3.0~5.0mm。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细沟9实质上以一定的沟宽度形成。
如图4所示,胎肩花纹块6的上述第一部分7,借助上述细沟9和主倾斜沟3而形成为包括:第一逐渐减小部12,其从接地端Te向轮胎赤道C侧并且向先着地侧延伸、且轮胎周向长度L5逐渐减小;逐渐增加部13,其与上述第一逐渐减小部12相连并且朝向轮胎赤道C侧轮胎周向长度L5逐渐增加;第二逐渐减小部14,其与上述逐渐增加部13相连,并且上述长度L5逐渐减小至轮胎轴向的内端6a。这样,具有逐渐增加部13的第一部分7,能够确保直行行驶时作用较大的载荷的轮胎赤道C侧的花纹块面积,提高花纹刚性,因此抑制第一部分7产生偏磨损。
另外,上述第二部分8从接地端Te朝向轮胎赤道C侧,轮胎周向长度L6逐渐减小。由此,均衡地确保操纵稳定性能和耐偏磨损性能。
此外,第一部分7及第二部分8的先着地侧端部7a、8a优选以曲率半径R1、R2为1.5~3.0mm的圆弧状形成。由此,进一步能提高第一部分7及第二部分8的耐偏磨损性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定于例示的实施方式,当然也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1的胎面部的赛车用的充气轮胎(前轮10×4.50-5、后轮11×6.50-5)。并且对它们测试了各种性能。具体的尺寸如下,“/”的前侧是前轮、后侧是后轮的规格。另外,除表1表示的规格以外,全部为相同规格。
接地宽度TW:80mm/120mm
<主倾斜沟>
中央部的沟宽度W1c:5~6mm/5~6mm
中间部的沟宽度W1m:5~6mm/5~6mm
胎肩部的沟宽度W1s:5~6mm/5~6mm
中间部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1:50~60度/50~60度
胎肩部在接地端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2:50度/60度
<连接沟>
沟宽度W1t:5~6mm/5~6mm
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α3:40度/40度
<其他>
细沟的沟深度:5mm/5mm
中央花纹块在轮胎轴向上的最大宽度AW:25mm/36mm
中央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L1:35mm/36mm
另外,测试方法如下。
<排水性(一圈时间)>
在轮辋(前轮4.50英寸、后轮6.50英寸)以及内压100kPa(前后相同)的条件下,将各测试轮胎安装于赛车(FA类车辆),并由具有微型单座汽车(kart)国际竞赛资格的驾驶员驾驶,在潮湿环境的1圈为952m的微型单座汽车跑道上全速行驶20圈,求出了第20圈所用的一圈时间(lap time)。此外,为了使潮湿环境相同,在即将行驶之前进行了等量的洒水。
<操纵稳定性>
通过驾驶员的感官用5分法对在上述潮湿环境下全速行驶过程中,转向盘响应性以及转弯时的抓地状态(横向抓地性)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越好。
<耐偏磨损性能>
在测试行驶结束后,通过目视观察胎面部有无偏磨损和状态。并用5分法进行了评价。数值越大越好。
将测试的结果等表示于表1。
表1
Figure BSA00000575467000121
Figure BSA00000575467000131
测试结果确认了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相比,提高了排水性(一圈时间)、操纵稳定性以及耐偏磨损性。

Claims (8)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胎面部配置:
主倾斜沟,其从轮胎赤道以大致V字状至少延伸至两侧的接地端,并且沿轮胎周向间隔设置;
一对连接沟,它们配置在轮胎赤道两侧并且对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主倾斜沟进行连接,
由此具备: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上述主倾斜沟之间被上述一对连接沟夹住的中央花纹块;和形成在上述连接沟的外侧且延伸至接地端的一对胎肩花纹块,
上述胎肩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内端位于比上述中央花纹块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更靠轮胎赤道侧,并且,
上述胎肩花纹块的轮胎周向长度朝向上述内端侧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的最大长度(L2a)与在接地端处的轮胎周向的长度(L2b)之比(L2b/L2a)为0.35~0.7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胎肩花纹块设置有将该胎肩花纹块分割在轮胎周向的细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细沟沿着上述主倾斜沟弯曲地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细沟的一端在如下位置开口:上述胎肩花纹块在接地端处的轮胎周向长度L2b的中间位置的±5%的范围内的位置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胎侧部指定轮胎旋转方向,
上述主倾斜沟从轮胎赤道朝向轮胎轴向外侧并且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延伸,
上述细沟的另一端在如下位置开口于上述主倾斜沟:从胎肩花纹块的轮胎旋转方向的后着地侧的边缘起,分离上述胎肩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的最大长度L2a的55~75%的轮胎周向长度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上述胎肩花纹块的上述内端位于上述中央花纹块之间的轮胎周向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在胎侧部指定轮胎旋转方向,
上述中央花纹块具有朝向轮胎旋转方向的先着地端形成前端尖细的液滴状的花纹块轮廓。
CN2011102760091A 2010-09-09 2011-09-07 充气轮胎 Pending CN1023984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02346 2010-09-09
JP2010202346A JP5222334B2 (ja) 2010-09-09 2010-09-09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8484A true CN102398484A (zh) 2012-04-04

Family

ID=4453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760091A Pending CN102398484A (zh) 2010-09-09 2011-09-07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60990A1 (zh)
EP (1) EP2428371B1 (zh)
JP (1) JP5222334B2 (zh)
CN (1) CN102398484A (zh)
AU (1) AU20112187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520A (zh) * 2016-12-29 2019-09-13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汽车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7665B (zh) * 2010-10-22 2015-09-0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工程车辆用重载荷充气轮胎
JP5973942B2 (ja) * 2013-03-15 2016-08-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782480B2 (ja) * 2013-07-05 2015-09-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86593B2 (ja) * 2014-02-07 2016-09-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82367B2 (ja) * 2014-08-19 2017-02-1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3033142B1 (fr) * 2015-02-27 2017-02-24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vec bande de roulement directionnelle comportant une alternance de blocs et rainures incurves
JP6699193B2 (ja) * 2016-01-21 2020-05-2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7802A (en) * 1981-04-07 1982-10-15 Bridgestone Corp Tire patterned with tread both for good road and soft ground
JPS61108005A (ja) * 1984-10-31 1986-05-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4982775A (en) * 1987-12-18 1991-01-0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having reduced negative ratio variation
JPH1191316A (ja) * 1997-09-26 1999-04-06 Bridgestone Corp 乗用車またはライトトラック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132178A (ja) * 2007-11-28 2009-06-1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54405A (ja) * 1987-12-18 1989-10-11 Bridgestone Corp 建設車両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21432B2 (ja) * 2004-09-17 2010-02-24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878120B (zh) 2007-11-28 2012-09-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4299870B2 (ja) * 2007-11-29 2009-07-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35276B2 (ja) * 2007-11-28 2009-09-3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272391B2 (ja) * 2007-11-30 2013-08-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D637950S1 (en) * 2010-07-05 2011-05-1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for automobi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67802A (en) * 1981-04-07 1982-10-15 Bridgestone Corp Tire patterned with tread both for good road and soft ground
JPS61108005A (ja) * 1984-10-31 1986-05-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4982775A (en) * 1987-12-18 1991-01-0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having reduced negative ratio variation
JPH1191316A (ja) * 1997-09-26 1999-04-06 Bridgestone Corp 乗用車またはライトトラック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132178A (ja) * 2007-11-28 2009-06-18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4520A (zh) * 2016-12-29 2019-09-13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汽车轮胎
CN110234520B (zh) * 2016-12-29 2022-03-01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汽车轮胎
US11858295B2 (en) 2016-12-29 2024-01-02 Pirelli Tyre S.P.A. Car ty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22334B2 (ja) 2013-06-26
JP2012056472A (ja) 2012-03-22
AU2011218766A1 (en) 2012-03-29
US20120060990A1 (en) 2012-03-15
EP2428371B1 (en) 2013-12-04
EP2428371A1 (en)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23267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936197B (zh) 充气轮胎
CN102398484A (zh) 充气轮胎
CN101987564B (zh) 充气轮胎
CN1895918B (zh) 充气轮胎
CN105599542B (zh)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CN101531122B (zh) 无防滑钉轮胎
EP2631087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5034707B (zh) 充气轮胎
US7891392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curved oblique grooves and chamfers
CN102218976B (zh) 充气轮胎
CN102416829B (zh) 充气轮胎
CN101856954B (zh) 充气轮胎
CN105711342B (zh) 充气轮胎
CN102555679B (zh) 充气轮胎
CN105415982B (zh) 不平地面行驶用的摩托车用充气轮胎
CN102529595A (zh) 充气轮胎
CN105813859B (zh) 冬用轮胎
CN102653215A (zh) 充气轮胎
CN104842717A (zh) 充气轮胎
CN103303069A (zh) 充气轮胎
US9221302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2673318A (zh) 充气轮胎
CN107867124A (zh) 轮胎
CN102529593A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