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5375A -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5375A
CN102375375A CN2011102516533A CN201110251653A CN102375375A CN 102375375 A CN102375375 A CN 102375375A CN 2011102516533 A CN2011102516533 A CN 2011102516533A CN 201110251653 A CN201110251653 A CN 201110251653A CN 102375375 A CN102375375 A CN 102375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eveloper
transfer path
length direction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516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5375B (zh
Inventor
林重贵
永井隆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75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5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5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19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 G03G2215/0822Agitator type two or more agitators with wall or blade between agit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 G03G2215/0827Augers
    • G03G2215/083Augers with two opposed pitches on one shaf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具有显影槽(201)和显影辊(204)的显影装置(200)中,通过分隔壁(207)将显影槽(20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1传送路径(P)、第2传送路径(Q)、第1连通路径(R)、第2连通路径(S),在第1传送路径(P)内,设置将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向第1传送方向(X)传送的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在第2传送路径(Q)内,设置将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向第2传送方向(Y)传送的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由第1螺旋叶片(202a)和旋转筒(202b)构成。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具有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带电装置及曝光装置,在像载体(感光体)表面形成静电潜影,并通过显影装置提供显影剂,使该静电潜影显影,通过转印部将感光体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等记录介质上,通过定影装置使该显影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从而形成图像。
通过显影装置提供到感光体的显影剂存储在显影装置具有的显影槽中。显影槽中存储的显影剂传送到显影装置具有的显影辊。显影辊在其表面承载显影剂并旋转,从而向感光体提供显影剂。显影剂在传送到显影辊的过程中摩擦带电,带电的显影剂通过与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之间的静电力,从显影辊上移动到该感光体上。这样一来,显影装置使感光体表面的静电潜影显影,形成显影剂图像。
近年来,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高速化及小型化,要求可迅速且充分进行显影剂带电的显影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04-272017号公报中记载了具有如下显影剂传送部的循环方式的显影装置:通过显影槽内设置的分隔壁形成第1传送路径和第2传送路径、第1连通路径和第2连通路径,在第1传送路径内及第2传送路径内彼此向相反方向传送显影剂。日本特开2004-272017号公报中记载的显影剂传送部的构造是,在具有旋转轴部件、包围该旋转轴部件的螺旋叶片的钻孔螺丝的旋转部件上,设置与该旋转轴部件的轴线平行的平板状部件(翅片)。
日本特开2004-272017号公报所述的显影剂传送部通过螺旋叶片向旋转轴部件的轴线方向传送显影剂,并且通过翅片使显影剂向旋转轴部件的圆周方向移动,从而使显影剂高效带电。但是,日本特开2004-272017号公报所述的显影剂传送部存在以下问题:被螺旋叶片和翅片夹持的显影剂中产生压缩应变,显影剂老化。当显影剂老化时,图像形成装置无法形成良好的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的同时,使显影剂充分带电并传送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是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显影槽,用于存储显影剂,具有分隔壁,通过该间隔将上述显影槽的内部空间划分为:沿着该分隔壁的长度方向的第1传送路径;夹着该分隔壁并与上述第1传送路径相对的第2传送路径;第1连通路径,在该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连接上述第1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以及第2连通路径,在该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
第1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1传送路径内,从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传送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其具有:螺旋叶片,呈包围假想圆柱的侧面的形状,通过以该假想圆柱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来传送显影剂;旋转筒,是包围该螺旋叶片的外周部、与该螺旋叶片一起进行旋转运动的圆筒形状的旋转筒,显影剂流入的流入开口部设置在该旋转筒的圆周壁中的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上,显影剂流出的流出开口部设置在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上;显影剂引导叶片,固定在上述旋转筒的外周壁上,且通过该旋转筒的旋转运动将位于该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引导到流入开口部;
第2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内,从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传送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以及
显影辊,面向上述第2传送路径,承载显影剂并提供到像载体。
根据本发明,显影槽具有分隔壁,通过该分隔壁将显影槽的内部空间划分为第1传送路径、第2传送路径、第1连通路径以及第2连通路径。并且,在第1传送路径内具有第1显影剂传送部,从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侧向长度方向一侧传送显影槽内的显影剂。该第1显影剂传送部具有:螺旋叶片,呈包围假想圆柱的侧面的形状;旋转筒,包围该螺旋叶片的外周部,在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设置显影剂流入的流入开口部,在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设置显影剂流出的流出开口部。
螺旋叶片通过以上述假想圆柱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来传送显影剂。并且,旋转筒与螺旋叶片一起进行旋转运动。因此,显影槽内的显影剂在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从旋转筒的流入开口部流入到该旋转筒的内侧,通过该旋转筒的内侧设置的螺旋叶片向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传送,从流出开口部流出到该旋转筒的外侧。此时,旋转筒与螺旋叶片同时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在通过螺旋叶片传送的显影剂和旋转筒的内周壁之间产生摩擦,结果使显影剂带电。因此,本发明涉及的显影装置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的同时,使显影剂充分带电并传送。
并且,旋转筒是圆筒形状,在圆筒形状的旋转筒的圆周壁上,设置上述流入开口部。并且,第1显影剂传送部具有显影剂引导叶片,其固定于旋转筒的外周壁,且通过该旋转筒的旋转运动将位于该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引导到流入开口部。因此,可将显影剂顺利引导到旋转筒的内侧的螺旋叶片,从而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槽具有:面向上述第1传送路径的第1传送路径底部;面向上述第1连通路径的第1连通路径底部;以及面向上述第2连通路径的第2连通路径底部;
上述第1传送路径底部倾斜地形成,使得和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相比上述长度方向一端处于铅垂方向上方;
上述第1连通路径底部倾斜地形成,使得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一侧相比上述第1传送路径一侧处于铅垂方向上方;
上述第2连通路径底部倾斜地形成,使得和上述第1传送路径一侧相比上述第2传送路径一侧处于铅垂方向上方。
根据本发明,第1传送路径底部如下倾斜形成:和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相比,长度方向一端处于铅垂方向上方。因此,第1传送路径底部上的显影剂通过重力作用向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移动。这样一来,在分隔壁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可抑制显影剂滞留到第1显影剂传送部和显影槽的底部之间。
并且,第1连通路径底部如下倾斜形成:和第2传送路径一侧相比,第1传送路径一侧处于铅垂方向上方。因此,第1连通路径底部上的显影剂通过重力作用向第2传送路径一侧移动。这样一来,可抑制显影剂在第1连通路径中滞留。并且,第2连通路径底部如下倾斜形成:和第1传送路径一侧相比,第2传送路径一侧处于铅垂方向上方。因此,第2连通路径底部上的显影剂通过重力作用向第1传送路径一侧移动。这样一来,可抑制显影剂在第2连通路径中滞留。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显影装置可抑制第1传送路径、第1连通路径及第2连通路径中的显影剂的滞留,从而可顺利传送显影剂,结果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第1显影剂传送部在上述螺旋叶片的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圆柱形状的支撑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1显影剂传送部在螺旋叶片的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圆柱形状的支撑部件。这样一来,通过该支撑部件可驱动第1显影剂传送部,因此可简化显影装置的驱动机构。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槽具有:面向上述第1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的部分的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以及第1障壁部,和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与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邻接;
上述第1障壁部和上述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在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形成第1障壁部,其与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邻接,和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因此,可抑制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进入到第1显影剂传送部和显影槽的内壁之间。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显影槽具有:面向上述第1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的部分的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以及第2障壁部,和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与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邻接;
上述第2障壁部和上述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在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形成第2障壁部,其与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邻接,和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因此,可抑制显影剂从上述长度方向一端进入到第1显影剂传送部和显影槽的内壁之间。
并且,本发明是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显影装置,通过上述显影装置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同时可使显影剂充分带电。因此,可抑制显影剂流动性降低,从而可长期稳定地形成良好的图像。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及优点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及附图可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调色剂盒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以图2所示的线A-A为切断面线的调色剂盒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显影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5是以图4所示的线B-B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以图4所示的线C-C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以图5所示的线D-D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8是以图5所示的线E-E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的整体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的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部分的图。
图11是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的第1传送方向X下游侧部分的图。
图12是表示旋转筒的内侧的示意图。
图13是分解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构成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同时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及传真功能的复合机,对应传送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全彩或黑白的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复印模式、打印模式及传真模式这三种印刷模式,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输入及来自使用了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装置、信息记录介质、存储器装置的外部设备等的印刷任务的接收,通过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选择印刷模式。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调色剂像形成部20、转印部30、定影部40、记录介质供给部50、排出部60、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部。调色剂像形成部20包括:感光鼓21b、21c、21m、21y;带电部22b、22c、22m、22y;曝光单元23;显影装置200b、200c、200m、200y;清洁单元25b、25c、25m、25y;调色剂盒300b、300c、300m、300y;调色剂供给管250b、250c、250m、250y。转印部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从动辊33、中间转印辊34b、34c、34m、34y、转印带清洁单元35、转印辊36。
感光鼓21、带电部22、显影装置200、清洁单元25、调色剂盒300、调色剂供给管250、及中间转印辊34对应于彩色图像信息中含有的黑(b)、青(b)、洋红(m)及黄(y)的各种颜色图像信息,因此分别各设置四个。在本说明书中,当区别对应各颜色分别设有四个的各部件时,对表示各部件的数字的末尾附加表示各颜色的字母来作为参照标记,当统称各部件时,仅将表示各部件的数字作为参照标记。
感光鼓21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可绕轴线旋转地被支撑,包括未图示的导电性基体、及形成在该导电性基体表面的光导电层。导电性基体可采用各种形状,例如包括圆筒状、圆柱状、薄膜片状等。光导电层由通过照射光线而显示出导电性的材料形成。作为感光鼓21,例如可使用含有以下材料的装置:由铝形成的圆筒状部件(导电性基体);薄膜(光导电层),形成在该圆筒状部件的外周面上,由非晶硅(a-Si)、铯(Se)或有机光导体(OPC)构成。
带电部22、显影装置200及清洁单元25在感光鼓21的旋转方向周围按照上述顺序配置,带电部22和显影装置200及清洁单元25相比配置在铅垂方向下方。
带电部22是使感光鼓21表面带电为规定极性及电位的装置。带电部22在面向感光鼓21的位置上,沿感光鼓21的长度方向配置。接触带电方式下,带电部22与感光鼓21表面抵接地配置。非接触带电方式下,带电部22离开感光鼓21表面地配置。
带电部22与显影装置200、清洁单元25等同时设置在感光鼓21的周围。带电部22优选和显影装置200、清洁单元25等相比,设置在靠近感光鼓21的位置。这样一来,可切实防止感光鼓21发生不良带电。
作为带电部22,可使用电刷型带电装置、辊型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等。电刷型带电装置及辊型带电装置是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电刷型带电装置包括使用带电电刷的装置、使用磁刷的装置等。电晕放电装置及离子发生装置是非接触带电方式的带电装置。电晕放电装置包括使用电线状放电电极的装置、使用锯齿状放电电极的装置及使用针状放电电极的装置。
曝光单元23如下配置:从曝光单元23射出的光通过带电部22和显影装置200之间,照射到感光鼓21的表面。曝光单元23将和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分别照射到处于带电状态的感光鼓21b、21c、21m、21y的表面,从而在感光鼓21b、21c、21m、21y各自的表面上形成和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影。曝光单元23例如可使用具有激光照射部及多个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LSU)。作为曝光单元23,可使用将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阵列、液晶挡板和光源适当组合而成的单元等。
显影装置200是如下装置:通过调色剂显影感光鼓21上形成的静电潜影,从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调色剂像。在显影装置200的铅垂方向上部连接作为筒状部件的调色剂供给管250。稍后详述显影装置200。
调色剂盒300和显影装置200相比配置在铅垂方向上方,存储未使用的调色剂。调色剂盒300的铅垂方向下部连接调色剂供给管250。调色剂盒300通过调色剂供给管250将调色剂提供到显影装置200。稍后详述调色剂盒300。
清洁单元25是如下部件:调色剂像从感光鼓2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后,去除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清洁感光鼓21的表面。作为清洁单元25,例如可使用用于拨除调色剂的板状部件、回收拨除的调色剂的容器状部件。
根据调色剂像形成部20,在通过带电部22处于均匀带电状态的感光鼓21的表面,从曝光单元23照射和图像信息对应的激光,形成静电潜影。调色剂从显影装置200提供到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像。该调色剂像转印到下述中间转印带31。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后,残留在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通过清洁单元25被去除。
中间转印带31是配置在感光鼓21的铅垂方向上方的环形带部件。中间转印带31由驱动辊32和从动辊33架设,形成环形路径,向箭头B的方向移动。
驱动辊32设置成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绕其轴线旋转。驱动辊32通过该旋转使中间转印带31向箭头A4方向移动。从动辊33设置成可从动于驱动辊3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为防止中间转印带31松弛,使中间转印带31产生一定的张力。
中间转印辊34通过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压接,且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可绕其轴线旋转地设置。作为中间转印辊34,例如使用在直径8mm~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辊的表面形成导电性弹性部件的装置。中间转印辊34具有以下功能:连接到施加转印偏压的未图示的电源,将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
转印辊36通过中间转印带31与驱动辊32压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部可绕轴线旋转地设置。在转印辊36和驱动辊32的压接部(转印辊隙部)中,被中间转印带31承载并传送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下述记录介质供给部50传送的记录介质。
转印带清洁单元35经由中间转印带31与从动辊33相对,与中间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承载面接触地设置。转印带清洁单元35在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后,去除并回收中间转印带31表面的调色剂。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后,调色剂附着在中间转印带31的状态下残留时,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残留调色剂有可能附着到转印辊36。调色剂附着到转印辊36时,该调色剂会污染之后转印的记录介质的背面。
根据转印部30,中间转印带31与感光鼓21接触的同时移动时,向中间转印辊34施加与感光鼓21表面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感光鼓21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感光鼓21y、感光鼓21m、感光鼓21c、感光鼓21b中分别形成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像按照上述顺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从而形成全彩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传送到转印辊隙部,在转印辊隙部中,转印到记录介质。转印了调色剂像的记录介质传送到后述定影部40。
记录介质供给部50包括:送纸盒51、拾取辊52a、52b、传送辊53a、53b、阻力辊54、送纸盘55。送纸盒5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下部,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存储记录介质的容器状部件。送纸盘55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壁面上,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外部存储记录介质的盘状部件。作为记录介质包括普通纸、彩色复印纸、架空投影仪用纸、名信片等。
拾取辊52a是以下部件:一张张取出送纸盒51中存储的记录介质,并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A1。传送辊53a是彼此压接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在纸张传送路径A1中将记录介质向阻力辊54传送。拾取辊52b是如下部件:将送纸盘55中存储的记录介质一张张取出,并传送到纸张传送路径。传送辊53b是彼此压接地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在纸张传送路径A2中,将记录介质向阻力辊54传送。
阻力辊54是彼此压接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将从传送辊53a、53b传送的记录介质与中间转印带31中承载的调色剂像传送到转印辊隙部同步,传送到转印辊隙部。
根据记录介质供给部50,与中间转印带31中承载的调色剂像传送到转印辊隙部同步,记录介质从送纸盒51或送纸盘55传送到转印辊隙部,调色剂像转印到该记录介质。
定影部40具有加热辊41及加压辊42。控制加热辊41,使其为规定的定影温度。加压辊42是与加热辊41压接的辊。加热辊41与加压辊42同时加热记录介质的同时进行夹持,从而使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熔融,并定影到记录介质上。调色剂像定影的记录介质传送到下述排出部60。
排出部60包括传送辊61、排出辊62、排出盘63。传送辊61是如下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和定影部40相比在铅垂方向上方彼此压接。传送辊61将定影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向排出辊62传送。
排出辊62是彼此压接设置的一对辊状部件。排出辊62是单面印刷时,将完成了单面印刷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盘63。排出辊62在双面印刷时,将完成了单面印刷的记录介质通过纸张传送路径A3传送到阻力辊54,将完成了双面印刷的记录介质排出到排出盘63。排出盘63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上表面,存储定影了图像的记录介质。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未图示的控制单元部。控制单元部例如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空间中的铅垂方向上部,包括存储部、计算部、控制部。存储部中输入:借助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铅垂方向上表面配置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各种设定值、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各处配置的未图示的传感器等的检测结果、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信息等。并且,存储部中写入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各种处理例如是记录介质判断处理、附着量控制处理、定影条件控制处理等。
存储部可使用本领域常用的,例如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硬盘驱动器(HDD)等。外部设备可使用可形成或取得图像信息、且电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电气、电子设备,例如包括计算机、数码相机、电视机、录像机、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记录器、HDVD(High-Definition Digital Versatile Disc)记录器、蓝光盘记录器、传真装置、移动终端装置等。
计算部取出被写入到存储部的各种数据(图像形成命令、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等)及各种处理的程序,进行各种判断。控制部根据计算部的判断结果向图像形成装置100上设置的各装置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动作控制。
控制部及计算部含有由具有中央处理装置(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的微型计算机、微型处理器等实现的处理电路。控制单元部含有上述处理电路的同时含有主电源,电源不仅向控制单元部提供电力,而且向图像形成装置100上设置的各装置提供电力。
图2是表示调色剂盒300的构成的示意图。图3是以图2所示的线C-C为切断面线的调色剂盒300的截面图。调色剂盒300是经由调色剂供给管250向显影装置200提供调色剂的装置。调色剂盒300包括:调色剂收纳容器301、调色剂吸取部件302、调色剂排出部件303、调色剂排出容器304。
调色剂收纳容器301是具有大致半圆柱状的内部空间的容器状部件,在其内部空间中,旋转自如地支撑调色剂吸取部件302,收纳未使用的调色剂。调色剂排出容器304是具有沿着调色剂收纳容器30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大致半圆柱状的内部空间的容器状部件,在其内部空间旋转自如地支撑调色剂排出部件303。调色剂收纳容器301的内部空间和调色剂排出容器304的内部空间通过沿调色剂收纳容器301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连通口305连通。调色剂排出容器304在其铅垂方向下部形成排出口306。调色剂排出容器304中,在排出口306上连接调色剂供给管250。
调色剂吸取部件302包括:旋转轴302a、基体302b、滑动部302c。旋转轴302a是沿调色剂收纳容器3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状部件。基体302b是沿调色剂收纳容器3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在其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安装到旋转轴302a。滑动部302c是安装在基体302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具有可挠性的部件,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形成。调色剂吸取部件302随着旋转轴302a绕其轴线旋转而使基体302b旋转运动,使基体302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上设置的滑动部302c在调色剂收纳容器301的内壁面滑动摩擦,从而将该调色剂收纳容器301内的调色剂吸取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
调色剂排出部件303是将调色剂排出容器304内的调色剂向排出口306传送的部件。调色剂排出部件303是含有以下部件的钻孔螺丝:调色剂排出旋转轴303a;缠绕该调色剂排出旋转轴303a设置的调色剂排出叶片303b。
根据调色剂盒300,调色剂收纳容器301内的未使用调色剂通过调色剂吸取部件302吸取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并且,吸取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排出部件303传送到排出口306。传送到排出口306的调色剂从该排出口306排出到调色剂排出容器304外,通过调色剂供给管250提供到显影装置200。
图4是表示显影装置200的构成的示意图。图5是以图4所示的线B-B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6是以图4所示的线C-C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7是以图5所示的线D-D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图8是以图5所示的线E-E为切断面线的显影装置200的截面图。显影装置200是如下装置:通过向感光鼓21表面提供调色剂,使该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显影装置200包括:显影槽201、第1显影剂传送部件202、第2显影剂传送部件203、显影辊204、显影槽盖205、刮刀206、分隔壁207、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
显影槽201是具有内部空间的部件,在其内部空间中存储显影剂。作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显影剂,可以是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成分显影剂,也可是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显影槽201中,在其铅垂方向上方设有显影槽盖205,在内部空间设有:第1显影剂传送部件202、第2显影剂传送部件203、显影辊204、刮刀206、及分隔壁207。并且,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下部(底部)设有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
显影辊204包括磁辊,在表面承载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将承载的显影剂中含有的调色剂提供到感光鼓21。显影辊204连接到未图示的电源,并被施加显影偏压。显影辊204承载的调色剂在感光鼓21附近通过显影偏压的静电而向感光鼓21移动。
刮刀206是在显影辊20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件,其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在显影槽201上,且另一端相对显影辊204表面具有间隙地设置。通过刮刀206相对显影辊204表面具有间隙地设置,从而将显影辊204承载的显影剂的量限制为规定的量。作为刮刀206的材料可使用不锈钢、铝、合成树脂等。
分隔壁207是在显影槽201的大致中央部中沿该显影槽2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状的部件。分隔壁207的铅垂方向上部为了防止显影剂滞留,使铅垂方向上部变薄地相对铅垂方向倾斜形成。分隔壁207设置在显影槽201的底部和显影槽盖205之间,长度方向两端部离开显影槽201的内壁面地设置。通过分隔壁207,显影槽201的内部空间被划分为:第1传送路径P、第2传送路径Q、第1连通路径R、第2连通路径S。
第2传送路径Q是沿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间,是面向显影辊204的空间。第1传送路径P是沿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间,是夹持分隔壁207并与第2传送路QP相对的空间。第1连通路径R是在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a一侧连通第1传送路径P和第2传送路径Q的空间。第2连通路径S是在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一端部207b一侧连通第1传送路径P和第2传送路径Q的空间。
显影槽盖205在显影槽201的铅垂方向上方自由装卸地设置。显影槽盖205上形成供给口205a。供给口205a在第1传送路径P的铅垂方向上方形成在第2连通路径S附近。显影槽盖205中,在供给口205a中连接调色剂供给管250。调色剂盒300中收纳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供给管250及供给口205a提供到显影槽201内。
第1显影剂传送部件202设置在第1传送路径P内。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从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一侧向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一侧传送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以下将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传送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称为第1传送方向X。
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包括:第1螺旋叶片202a、旋转筒202b、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支撑部件202d、第1齿轮202e。第1螺旋叶片202a在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在其长度方向两端由二个圆柱形状的支撑部件202d支撑。二个支撑部件202d中,第2连通路径S一侧的支撑部件202d由显影槽201的内壁旋转自如地支撑。二个支撑部件202d中,第1连通路径R一侧的支撑部件202d在显影槽201的外侧与第1齿轮202e连接。
第1螺旋叶片202a是包围假想圆柱的侧面的形状,经由支撑部件202及第1齿轮202e,通过电机等驱动部,以该假想的圆柱的轴线为中心以60rpm~180rpm向旋转方向G1旋转运动。通过第1螺旋叶片202a的旋转运动,第1传送路径P中存储的显影剂传送到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如上所述,显影槽盖205的供给口205a在第1传送路径P的铅垂方向上方形成在第2连通路径S附近,因此调色剂盒300内的未使用的调色剂首先提供到第1传送路径P中的第1传送方向X上游一侧,之后通过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传送到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
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设置在第2传送路径Q内。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从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一端部207a一侧向长度方向另一端部207b传送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以下将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传送显影剂的传送方向称为第2传送方向Y。
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包括:第2螺旋叶片203a、旋转轴部件203b、四个圆周方向旋转板203c、第2齿轮203d。旋转轴部件203b是在分隔壁207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的部件,其长度方向的一端在显影槽201的外侧与第2齿轮203d连接,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由显影槽201的内壁旋转自如地支撑。
第2螺旋叶片203a是包围旋转轴部件203的侧面的形状,经由旋转轴部件203b及第2齿轮203d,通过电机等驱动部件以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为中心以60rpm~180rpm向旋转方向G2旋转运动。通过第2螺旋叶片203a的旋转运动,第2传送路径Q中存储的显影剂向第2传送方向Y下游一侧传送。
四个圆周方向旋转板203c由相同形状的矩形平板构成,其长边部分固定于旋转轴部件203b。四个圆周方向旋转板203c使相邻的二个圆周方向旋转板203c的主面彼此正交地固定于旋转轴部件203b上,与第2螺旋叶片203a同时向旋转方向G2旋转运动。从第2传送方向Y上游一侧传送来的显影剂通过圆周方向旋转板203c的旋转运动向第2连通路径S一侧挤压,向第1传送路径P移动。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也可是不具有圆周方向旋转板203c的钻孔螺丝状部件。
将距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最远的第2螺旋叶片203a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倍的值,称为该第2螺旋叶片203a的外径L1。并且,将距旋转轴部件203b的轴线最近的第2螺旋叶片203a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倍的值,称为该第2螺旋叶片203a的内径L2。第2螺旋叶片203a的外径L1在20mm以上4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第2螺旋叶片203a的内径L2在5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并且,第2螺旋叶片203a的厚度L3在1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并且,圆周方向旋转板203c的长边部分的长度L4在20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短边部分的长度L5在5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在显影槽201的底部安装到第2显影剂传送部203的铅垂方向下方,传感面露出于第2传送路径Q地设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电连接到未图示的调色剂浓度控制部。
调色剂浓度控制部根据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检测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使调色剂排出部件303旋转,进行向显影槽201内提供调色剂的控制。具体而言,调色剂浓度控制部判断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是否低于规定的设定值,当判断低时,向使调色剂排出部件303旋转的驱动部发送控制信号,使调色剂排出部件303以规定期间旋转。
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连接到未图示的电源。电源将用于驱动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驱动电压、及用于将调色剂浓度检测结果输出到调色剂浓度控制部的控制电压,施加到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电源形成的对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的电压施加通过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
作为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可使用普通的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例如可使用透光检测传感器、反射光检测传感器、透磁率检测传感器等。在这些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中,优选使用透磁率检测传感器。作为透磁率检测传感器,例如包括TS-L(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TS-A(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TS-K(商品名,TDK株式会社制造)等。
以下将显影槽201的底部中面向第1传送路径P的部分,称为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将面向第2传送路径Q的部分称为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将面向第1连通路径R的部分称为第1连通路径底部201c,将面向第2连通路径S的部分称为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
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如下倾斜形成:和第1传送方向X上游一侧的部分相比,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的部分处于铅垂方向上方。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的第1传送方向X上游一侧的部分与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的部分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在10mm以上4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第2传送路径底部201b基本水平地形成。
第1连通路径底部201c如下倾斜形成:和第2传送路径Q一侧的部分相比,第1传送路径P一侧的部分处于铅垂方向上方。第1连通路径底部201c的第2传送路径Q一侧的部分与第1传送路径P一侧的部分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在5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如下倾斜形成:和第1传送路径P一侧的部分相比,第2传送路径Q一侧的部分处于铅垂方向上方。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的第1传送路径P一侧的部分与第2传送路径Q一侧的部分之间的、铅垂方向上的距离在5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并且,将显影槽201的底部中、面向第1传送路径P的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称为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将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和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之间的部分称为第1障壁部201f。第1障壁部201f和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比,在第1传送方向X下游侧与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邻接。并且,第1障壁部201f和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和第1障壁部201f之间的、铅方向上的距离在3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并且,将显影槽201的底部中、面向第1传送路径P的第1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部分称为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将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与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之间的部分称为第2障壁部201h。第2障壁部201h和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比,在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与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邻接。并且,第2障壁部201h和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与第2障壁部201h之间的、铅方向上的距离在3mm以上1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根据上述构成的显影装置200,在显影槽201内,显影剂按照第1传送路径P、第1连通路径R、第2传送路径Q、第2连通路径S的顺序循环传送。这样循环传送的显影剂中的一部分在第2传送路径Q中,由显影辊204的表面承载,承载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向感光鼓21移动并被依次消耗。调色剂浓度检测传感器208检测到规定量的调色剂被消耗时,未使用的调色剂从调色剂盒300提供到第1传送路径P。提供的调色剂在第1传送路径P内被传送的同时,扩散到显影剂中。
以下详细说明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图9是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的整体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的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部分的图。图11是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的第1传送方向X下游侧部分的图。图12是表示旋转筒202b的内侧的示意图。图13是分解表示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的图。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如上所述包括:第1螺旋叶片202a、旋转筒202b、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支撑部件202d、第1齿轮202e。
第1螺旋叶片202a、旋转筒202b、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支撑部件202d及第1齿轮202e例如由聚乙烯、聚丙烯、耐冲击性聚苯乙烯、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成树脂)等材料形成。第1螺旋叶片202a、旋转筒202b、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支撑部件202d及第1齿轮202e的材质相同时,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优选一体成型。
第1螺旋叶片202a是包围假想圆柱的侧面的形状的部件,从该假想圆柱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大致是圆环状。具体而言,第1螺旋叶片202a是,沿螺线移动线段时,具有该线段的轨迹所成的面的规定厚度的部件。其中,“螺线”是指假想圆柱的侧面上的连续的空间曲线,是向该假想圆柱的圆周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前进的同时,向该假想圆柱的轴线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前进的空间曲线。此外,第1螺旋叶片202a包围的假想圆柱的轴线沿着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延伸,相对水平方向倾斜。
将到距第1螺旋叶片202a包围的假想圆柱的轴线最远的第1螺旋叶片202a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倍的值,称为该第1螺旋叶片202a的外径L6。并且,将到距第1螺旋叶片202a包围的假想圆柱的轴线最近的第1螺旋叶片202a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倍的值,称为该第1螺旋叶片202a的内径L7。外径L6在10mm以上3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外径L7在0mm以上8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并且,第1螺旋叶片202a的厚度L8在1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在第1螺旋叶片202a中,将距该第1螺旋叶片202a包围的假想圆柱的轴线距离最远的部分称为该第1螺旋叶片202a的外周部。此外,第1螺旋叶片202a的外周部为螺线状。在第1螺旋叶片202a的外周部上,包围该外周部地固定旋转筒202b。旋转筒202b固定于第1螺旋叶片202a,因此与该第1螺旋叶片202a一起进行旋转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筒202b是在第1传送方向X延伸的圆筒形状的部件,该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9是比第1传送方向X上的第1传送路径P的长度短了第1连通路径R的长度部分的长度。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9优选是第1螺旋叶片202a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80%以上95%以下,进一步优选85%以上90%以下。并且,旋转筒202b的厚度L10在0.5mm以上2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旋转筒202b在第1传送方向X上游一侧设置第1流入开口部202ba及第2流入开口部202bb。并且,旋转筒202b在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设置流出开口部202bc。
第1流入开口部202ba设置在圆筒形状的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一端部,形成连通该旋转筒202b的内侧的空间和外侧的空间的大致圆形的开口。在显影槽201内,位于旋转筒202b外侧的显影剂通过第1流入开口部202ba上形成的开口,流入到该旋转筒202b的内侧。
第2流入开口部202bb设置在圆筒状的旋转筒202b的圆周壁上,形成连通该旋转筒202b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的大致梯形的开口。大致梯形的开口中,上底M1及下底M2在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上平行延伸,在10mm以上35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上底M1,在15mm以上4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下底M2,在5mm以上2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高M3。在显影槽201内位于旋转筒202b的外侧的显影剂,通过第2流入开口部202bb上形成的开口,流入到该旋转筒202b的内侧。此外,第2流入开口部202bb的开口形成在显影槽盖205的供给口205a的铅垂方向下方。
流出开口部202bc设置在圆筒状的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另一端部,形成连通该旋转筒202b的内侧空间和外侧空间的大致圆形的开口。位于旋转筒202b的内侧的显影剂通过流出开口部202bc上形成的开口,流出到该旋转筒202b的外侧。
在圆筒状的旋转筒202b的外周壁中,在面向第2流入开口部202bb的开口的位置上,固定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是如下部件:随着旋转筒202b的旋转运动而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将位于该旋转筒202b外侧的显影剂引导到第2流入开口部202bb的开口。
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由以下部件构成:垂直叶片202ca、正向螺旋叶片202cb、反向螺旋叶片202cc。垂直叶片202ca是矩形平板状的部件,以使一边部分沿着圆筒状的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且另一边部分与该圆筒状的旋转筒202b的外周壁正交的方式邻接固定于第2流入开口部202bb的开口的旋转方向G1上游侧。垂直叶片202ca的一边部分的长度L11设定为和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上的第2流入开口部202bb的开口长度相同程度,垂直叶片202ca的另一边部分的长度L12在20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并且,垂直叶片202ca的厚L13在1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正向螺旋叶片202cb在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与垂直叶片202ca连接,通过与旋转筒202b一起进行旋转运动,向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传送第1传送路径P内的显影剂。正向螺旋叶片202cb是包围圆筒状旋转筒202b的外周壁的形状的部件,在该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大致是圆环状。到距旋转筒202b的轴线最远的正向螺旋叶片202cb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倍的值、即该正向螺旋叶片202cb的外径L14,在20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并且,正向螺旋叶片202cb的厚度L15在1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反向螺旋叶片202cc在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与垂直叶片202ca连接,通过与旋转筒202b一起进行旋转运动,向第1传送方向X上游一侧传送第1传送路径P内的显影剂。反向螺旋叶片202cc是包围圆筒状旋转筒202b的外周壁的形状的部件,在该旋转筒202b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大致是圆环状。到距旋转筒202b的轴线最远的反向螺旋叶片202cc上的点为止的距离的2倍的值、即该反向螺旋叶片202cc的外径L16,在20mm以上50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并且,反向螺旋叶片202cc的厚度L17在1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设定。
根据上述构成的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显影槽201内的显影剂在第1传送方向X上游一侧,从旋转筒202b的第1流入开口部202ba及第2流入开口部202bb流入到该旋转筒202b的内侧,通过该旋转筒202b的内侧的第1螺旋叶片202a传送到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从该旋转筒202b的流出开口部202bc流出到该旋转筒202b的外侧。此时,旋转筒202b与第1螺旋叶片202a一起进行旋转运动,通过该旋转运动,在由第1螺旋叶片202a传送的显影剂和旋转筒202b的内周壁之间产生摩擦,结果使显影剂带电。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200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的同时,可使显影剂充分带电,并在第1传送路径P内传送。此外,当显影剂的应变增大时,调色剂的添加剂埋没到调色剂粒子中,显影剂流动性降低,或载体急速老化,因此难以形成良好的图像。
显影剂是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时,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显影装置200,通过第1螺旋叶片202a传送时,利用显影剂和旋转筒202b的内周壁之间的摩擦搅拌显影剂,因此可充分混合调色剂和载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螺旋叶片202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该第1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没有设置任何装置,其内侧的空间作为显影剂的移动空间使用。即,存在于第1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的空间的显影剂不被该第1螺旋叶片202a挤压,因此不向第1传送方向X前进,滞留在该场所。其结果是,存在于第1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空间的显影剂如果以向第1传送方向X行进的显影剂为基准,则看上动向和第1传送方向X相反的方向行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传送路径P内,产生这二个显影剂流,显影剂之间产生摩擦,结果可使显影剂高效地带电。并且,在第1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未设置任何装置,因此可将较多的显影剂存储在显影槽201内。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是,在第1螺旋叶片202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在该第1螺旋叶片202a的内侧设置圆柱状部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筒202b是圆筒状,在圆筒状的旋转筒202b的圆周壁上设置第2流入开口部202bb。并且,通过随着旋转筒202b的旋转运动而旋转运动,将位于该旋转筒202b外侧的显影剂引导到第2流入开口部202bb的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固定于该旋转筒202b的外周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将显影剂顺利引导到旋转筒202b的内侧的第1螺旋叶片202a,从而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不设置显影剂引导叶片202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如下倾斜形成:和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的部分相比,第1传送方向X下游侧的部分处于铅垂方向上方。因此,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上的显影剂通过重力的作用向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移动。这样一来,显影装置200在第1传送方向X上的中间位置中,可抑制显影剂滞留到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和显影槽201的底部之间。
并且,第1连通路径底部201c如下倾斜形成:和第2传送路径Q一侧的部分相比,第1传送路径P一侧的部分处于铅垂方向上方。因此,第1连通路径底部201c上的显影剂通过重力的作用向第2传送路径Q一侧移动。这样一来,显影装置200可抑制在第1连通路径R中显影剂滞留。并且,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如下倾斜形成:和第1传送路径P一侧的部分相比,第2传送路径Q一侧的部分处于铅垂方向上方。因此,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上的显影剂通过重力作用向第1传送路径P一侧移动。这样一来,显影装置200可抑制显影剂滞留在第2连通路径S中。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抑制第1传送路径P、第1连通路径R及第2连通路径S中的显影剂滞留,因此可顺利传送显影剂,其结果是,可抑制显影剂中产生的应变。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1传送路径底部201a、第1连通路径底部201c及第2连通路径底部201d可基本水平地形成。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在第1螺旋叶片202a的长度方向两端具有支撑部件202d。这样一来,可经由支撑部件202d驱动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因此可简化显影装置200的驱动机构。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不经由支撑部件202d而支撑第1螺旋叶片202a。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和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比在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形成和该第1传送上游侧底部201e邻接的第1障壁部201f,其和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201e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这样一来,显影装置200可抑制显影剂从第1传送方向X上游侧进入到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和显影槽201的内壁之间。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不形成第1障壁部201f。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和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比在第1传送方向X上游一侧形成和该第1传送下游侧底部201g邻接的第2障壁部201h,其和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201g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这样一来,显影装置200可抑制显影剂从第1传送方向X下游侧进入到第1显影剂传送部202和显影槽201的内壁之间。此外,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不形成第2障壁部201h。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旋转筒202b中,作为显影剂流入的开口部,设置第1流入开口部202ba和第2流入开口部202bb二个开口部,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显影剂流入的开口部可以是1个,也可是3个以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筒202b中,作为显影剂流入的开口部,设置一个流出开口部202bc,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显影剂流出的开口部也可是2个以上。并且,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在第1螺旋叶片202a的第1传送方向X下游一侧,圆周方向旋转板也可固定于支撑部件202d上。
本发明在不脱离主旨或主要特征时可通过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从各方面而言只是单纯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如权利要求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约束。进一步,属于权利要求范围的变形、变更均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显影槽,用于存储显影剂,具有分隔壁,通过该分隔壁将上述显影槽的内部空间划分为:沿着该分隔壁的长度方向的第1传送路径;夹着该分隔壁而与上述第1传送路径相对的第2传送路径;第1连通路径,在该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连接上述第1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以及第2连通路径,在该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连接上述第1传送路径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
第1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1传送路径内,从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向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传送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并具有:螺旋叶片,呈包围假想圆柱的侧面的形状,通过以该假想圆柱的轴线为中心的旋转运动来传送显影剂;旋转筒,是包围该螺旋叶片的外周部、与该螺旋叶片一起进行旋转运动的圆筒形状的旋转筒,显影剂流入的流入开口部设置在该旋转筒的圆周壁中的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上,显影剂流出的流出开口部设置在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上;以及显影剂引导叶片,固定在上述旋转筒的外周壁上,且通过该旋转筒的旋转运动将位于该旋转筒外侧的显影剂引导到流入开口部;
第2显影剂传送部,设置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内,从上述分隔壁的长度方向一端向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传送上述显影槽内的显影剂;
以及
显影辊,面向上述第2传送路径,承载显影剂并提供到像载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槽具有:面向上述第1传送路径的第1传送路径底部;面向上述第1连通路径的第1连通路径底部;以及面向上述第2连通路径的第2连通路径底部;
上述第1传送路径底部倾斜地形成,使得和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相比上述长度方向一端处于铅垂方向上方;
上述第1连通路径底部倾斜地形成,使得和上述第2传送路径一侧相比上述第1传送路径一侧处于铅垂方向上方;
上述第2连通路径底部倾斜地形成,使得和上述第1传送路径一侧相比上述第2传送路径一侧处于铅垂方向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显影剂传送部在上述螺旋叶片的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圆柱形状的支撑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槽具有:面向上述第1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的部分的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第1障壁部,和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一端与该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邻接;
上述第1障壁部和上述第1传送路径上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影槽具有:面向上述第1传送路径的上述长度方向一端的部分的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以及第2障壁部,和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在上述长度方向另一端与该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邻接;
上述第2障壁部和上述第1传送路径下游侧底部相比向铅垂方向上方突出地形成。
6.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
CN201110251653.3A 2010-08-24 2011-08-24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375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7670 2010-08-24
JP2010187670A JP5061226B2 (ja) 2010-08-24 2010-08-24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5375A true CN102375375A (zh) 2012-03-14
CN102375375B CN102375375B (zh) 2014-03-12

Family

ID=4569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51653.3A Active CN102375375B (zh) 2010-08-24 2011-08-24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88657B2 (zh)
JP (1) JP5061226B2 (zh)
CN (1) CN10237537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2869A (zh) * 2013-03-22 2014-09-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773569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山市宇之来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剂的传送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84660B2 (ja) * 2011-01-20 2013-04-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108B2 (ja) * 2011-02-25 2013-09-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28438B2 (ja) * 2012-07-19 2015-06-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764611B2 (ja) * 2013-05-08 2015-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09918B2 (ja) * 2017-10-30 2022-01-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6291A (ja) * 2018-11-29 2020-06-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剤供給装置、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4425A (ja) * 1994-03-07 1995-09-19 Ricoh Co Ltd 2成分現像装置の剤撹拌混合装置
CN1580972A (zh) * 2003-08-06 2005-02-16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JP2006162810A (ja) * 2004-12-03 2006-06-2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706A (ja) * 2008-06-20 2010-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0576A (en) * 1979-11-13 1981-06-12 Canon Inc Developing device
US6122472A (en) * 1997-10-14 2000-09-19 Minolta Co., Ltd. Develop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developer distribution
US6556795B2 (en) * 2000-05-15 2003-04-29 Kyocera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oner concentration in an electrophotographic device
JP2004045945A (ja) 2002-07-15 2004-02-12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現像装置
JP3919683B2 (ja) 2003-03-10 2007-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06163292A (ja) * 2004-12-10 2006-06-2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4884245B2 (ja) * 2006-05-19 2012-02-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4425A (ja) * 1994-03-07 1995-09-19 Ricoh Co Ltd 2成分現像装置の剤撹拌混合装置
CN1580972A (zh) * 2003-08-06 2005-02-16 佳能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
JP2006162810A (ja) * 2004-12-03 2006-06-22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02706A (ja) * 2008-06-20 2010-01-07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2869A (zh) * 2013-03-22 2014-09-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4062869B (zh) * 2013-03-22 2020-01-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773569A (zh) * 2016-12-16 2017-05-31 中山市宇之来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剂的传送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88657B2 (en) 2013-11-19
CN102375375B (zh) 2014-03-12
US20120051794A1 (en) 2012-03-01
JP5061226B2 (ja) 2012-10-31
JP2012047833A (ja) 2012-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5375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53627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075345B2 (en) Toner cartridge capable of preventing occurrence of toner discharge fail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JP518466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7A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搅拌传送方法
JP578582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8210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02158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40818B (zh) 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877079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528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68276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6674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560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85274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2952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3504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146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補給排出プログラム
JP602541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JP2014052575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41455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12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補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